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计算机技术与专业

计算机技术与专业

时间:2023-09-21 17:35: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技术与专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计算机技术与专业

第1篇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2016年度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计划及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厅发〔2015〕182号)和《全国计算机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关于印发2016年度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工作安排的通知》(计考办〔2015〕2号)精神,为做好我区2016年度上半年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考试时间及科目

考试于2016年5月21日至5月22日进行。

级别

专 业 资 格

科目数

考试时间

科目

高级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3

上午9:00—11:30

综合知识

下午1:30—3:00

案例分析

下午3:20—5:20

论文

系统分析师

3

上午9:00—11:30

综合知识

下午1:30—3:00

案例分析

下午3:20—5:20

论文

中级

软件设计师

2

上午9:00—11:30

基础知识

下午2:00—4:30

应用技术

网络工程师

2

上午9:00—11:30

基础知识

下午2:00—4:30

应用技术

信息系统监理师

2

上午9:00—11:30

基础知识

下午2:00—4:30

应用技术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2

上午9:00—11:30

基础知识

下午2:00—4:30

应用技术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

2

上午9:00—11:30

基础知识

下午2:00—4:30

应用技术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2

上午9:00—11:30

基础知识

下午2:00—4:30

应用技术

多媒体应用设计师

2

上午9:00—11:30

基础知识

下午2:00—4:30

应用技术

初级

程序员

2

上午9:00—11:30

基础知识

下午2:00—4:30

应用技术

网络管理员

2

上午9:00—11:30

基础知识

下午2:00—4:30

应用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员

2

上午9:00—11:30

基础知识

下午1:00—3:30

(A卷)

4:30—7:00

(B卷)

应用技术

5月22日考试安

上午9:00—11:30

(C卷)

应用技术

二、报考条件

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恪守职业道德,具有一定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的人员,均可根据情况报名参加相应专业类别、级别的考试,报考者不受学历、资历、年龄的限制。

三、报名方法

2016年上半年计算机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我区实行网上报名、网上资格审查确认、网上缴费、网上打印准考证。

(一)网上报名时间:2016年2月25日上午9时至3月25日下午17时。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考生可登陆“宁夏人事考试中心网站”(网址:nxpta.gov.cn)“网上报名”栏目,点击“计算机技术与软件”按钮,进入我区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网上报名系统进行网上报名,系统不间断接受考生预报名。联系电话:(0951)5099130,5099131。网上报名须注意下列事项:

1.选择考试。考生根据需要选择考试类别、级别、科目。

2.填报信息。考生应如实、准确填写报考信息,填报错误或提供虚假信息,由考生本人负责。在打印报名表前,填报的信息可以修改,报名表打印后报考信息不能做任何修改。

3.上传相片。考生须上传近3个月内免冠正面证件数码彩色照片(格式为jpg,保存空间为5kb-25kb)。考生上传照片时,可使用网上报名流程中提供的照片编辑软件处理后再上传,以保证格式的正确。照片必须清晰并反映本人特征,质量不合格的,考生须重新上传。

(二)网上资格审核时间:2016年3月21日至3月25日。考生网上报名后,由银川市人事考试培训中心对考生报名填报信息及上传照片进行网上审核,审核通过的考生即可按照网上提示打印本人相关的《资格考试报名表》,由本人留存,待考试通过后办证时提交复审。联系电话:(0951)6041173、6021173。

(三)网上缴费时间:2016年3月21日至3月27日。经网上审查确认通过的考生,即可自行在网上缴费。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上缴费,视为自动放弃。网上缴费后概不退费。本次考试不设补报名,请考生务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部报名手续。

按照自治区财政厅、物价局有关规定,考生报名时须缴纳报名费每人10元,考务费每人每科50元。

(四)网上打印准考证。考前一周内,考生可登陆宁夏人事考试中心网站“准考证打印”栏目,用A4纸自行从网上打印准考证。考生须按准考证上规定的时间、地点,持本人准考证、正式有效身份证参加考试。应考时可携带黑色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橡皮进入考场。

四、合格人员复审

2016年上半年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报名审核,采取考后现场复审的方式,成绩合格人员须到现场进行复审。考试成绩公布后,合格人员须按照宁夏人事考试中心网站上相关通知要求,到宁夏人事考试中心服务大厅(地址:银川市兴庆区上海东路40号宁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一楼西面大厅)进行复审。

合格人员复审时须携带下列材料:

1.在线打印的《资格考试报名表》1份;

2.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1张(A4纸);

第2篇

关键词:测绘工程;计算机技术;教学探讨

一、测绘工程专业开设计算机课程以及清楚教学模式的划分

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发展至今,逐渐在我国得到普及,以及成为我国大众最为常用的娱乐、工作工具之一。计算机行业也是近年来火爆专业之一,很多行业都会与计算机技术挂钩,尤其是最近几年提出的互联网+的出现,更是将计算机技术推到另一个高峰[2]。而对于测绘工程专业来说,其现今的测绘技术已经离不开计算机技术了,高等学校对于测绘工程专业的教学之中必须将计算机技术融汇到测绘工程专业之中,必须在测绘工程专业之中开设计算机相关的课程,让学生学习到专业的计算机知识,如:计算机制图、数据库技术、计算机图形学等等课程,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将测绘工程专业的知识融汇到计算机之中。测绘工程专业属于理工专业,而对于理科教学来说,其最为重要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教学,更多的是在于实践课程所带来的知识,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而对于计算机知识来说,如果纯粹的是学习书本知识那将没有办法掌握计算机技术,对于计算机学习来说,必须要重视上机的实践课程,充分利用上机的时间,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将测绘工程专业知识与计算机进行有机的结合,那样才能够发挥出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得学生学习到真正的知识,对于其计算机技术的教学不仅仅要给出相当多的教学时间,还需要更多的是其老师和学生都能够认识到测绘工程专业对于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视程度。虽然各个高校开设了测绘工程专业的学校均设有计算机课程,但是其学校和专业老师对于其计算机技术的教学不予以重视,知识简单的做到蜻蜓点水式教学,重视度远远不够计算机技术在整个测绘工程专业中的地位,这样就是开设了计算机技术课程却没有达到正真的教学目的,这需要学校和其专业教师对其专业教学高度重视,严格按照教学大纲上面的教学任务教学,达到其教学目的。

二、加强教师队伍质量

对于教学来说,最为重要的两点就是教师硬件设备是否齐全以及教师队伍的质量的好次,一位教师可以影响学生的一辈子,好的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发新的知识领域,加强学生的知识掌握度,反而言之,不仅仅影响所教课程的学生成绩,甚至影响整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为人处世的道德品质。所以不仅仅在测绘工程专业,其它所有专业的教师队伍必须保证优质优量,处处起到学生的楷模。而且我国现在高等学府较多,很多学校为了经济效益而开设一些自身没有达到要求的专业,其教师就是在别的学校或者社会上聘请,甚至有些学校将老师跨专业的调取任课,这样虽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其毕业学生根本就没有达到教育部所给你的教学大纲中的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有点耽误学生的前途。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对其进行制止或者责令改罚[3]。对于学校的教师队伍还需要定时的注入新的血液,招入一些年轻的教师,他们的思想比年纪大的教师活跃,对于新的事物更加容易接受,而且他们与学生有更多的话题和能够了解学生的想法,对于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年轻的教师更容易继续学习,而且教师队伍的年龄段不脱层这样会更加使得专业的教学持续循环,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自我对于测绘专业的认识

现在很多高考生对于志愿的报考都是听取家人或者亲戚朋友的意见,自己对于其专业根本就是一无所知,对于以后所从事的工作也是不清楚。这样的学生在就读测绘工程专业就会有很多的坎坷,他们由于对其专业的认识度不够,不一定能够认识到计算机技术对于其专业的重要性,甚至会有学生觉得计算机技术不难,大家都懂,从而不想学、不愿意学,引发抵触行为,这对于整个测绘工程专业的学习都是负面影响,学校必须督促学生或者建议家长对其学生进行教育,给他们讲解测绘工程专业的就业、工作性质等等,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再其专业中的重要性[4]。如果学生能够提高其学习的自我能动性,对于其学习质量将会出现质的飞跃,而且学生会自主的学习对于其老师的教学压力也会稍微减小,因为学生会提前预习好所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将已经学习的内容进行温习,这样在课堂教学或者实践教学中,教师对于其教学内容的速度和质量都会有所提高,这样起到了双重好处的效果,所以学校在提高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模式的时候,更需要提前提高学生对于其专业的认知度和对于其学习的积极性,否定六十分及格的消极想法,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四、总结

测绘工程专业虽然没有法学、会计学、土木工程等等这些专业火爆,但是有所涉及测绘工程行业的人员都深知其测绘工程对于整个项目的重要性,而且其专业性人才匮乏,计算机技术又是其中最为关键性的知识。所以必须将测绘工程专业的教学中重视计算机技术。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测绘工程专业所学知识都是比较专业性和针对于以后工作需要的知识点,更不能够忽略每一节课堂的学习内容。提高测绘工程专业的计算机技术的重视程度是每一所高校必须重视的事情,有效的将计算机技术融合到测绘工程实际操作之中,让学生学习到真正有用、实用的知识是每个学校和教师应有的职责,切勿出现以教学而教学的忽悠现象出现,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切切实实的教好学生,促进我国的测绘工程专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立岩,王爱学.测绘工程专业的《VisualBasi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探究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4(06)

[2]梅晓丹,王延亮,马俊海.基于“卓越计划”的测绘工程专业GIS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测绘工程.2013(05)

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 学科建设 实践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现代社会的逐渐发展和普及,使得有关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也逐渐凸显出来。而做好各学科的建设工作作为当前我国各大院校重要的教学活动,完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学科实践建设,逐步提升计算机专业应用技术科目的教学水平,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各大高校计算机教师和相关教育者必须重视的一大问题。因此,分析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重要性,就提升该学科教学水平的具体措施进行研究势在必行。

一、应用技术科目的重要性

相关人员在对应用技术这一学科展开相关研究时,需要先了解该项技术的教学对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只有了解到这一学科的重要性,才能够帮助相关教育工作者更好的完成该学科的实践建设工作。首先,计算机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其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力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增强。例如,收银台、办公室等地区的工作都需要使用到计算机设备。其次,与计算机还没有出现的生活相比,计算机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人们的工作速度,还方便了人们相互间的通信。并且,学生还可以借助计算机来上网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和学习资料,从而不断的改善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质量。此外,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还可以帮助我国国防部门获取更多有关敌对国家和的信息,加强国防建设,保障国防安全。因此,强化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的建设,提升计算机人才的专业水平势在必行。

二、应用技术科学的实践建设措施

(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如果我国计算机教师本身的专业技术水平较低,那么就无法培养出具有较高操作水平和专业技能的计算机人才。在展开应用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有本身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才能够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并在教学期间利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向学生讲授计算机技术的具体应用措施,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能力。因此,在推动应用技术学科建设实践的过程中,各大高校的计算机教师应该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充实自身,更新自己的计算机技术和教育教学观念,强化自身建设[1]。此外,高校领导者还应该对本校计算机教师的能力有一个基本了解,以便能够针对不同教师的特点和优势,构建出一支拥有扎实教学经验和实践教学水平的计算机教师队伍,从而促进计算机专业的进一步发展,进而培养出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人才。

(二)充分挖掘学生的计算机潜力

由于受到我国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基础教育期间并没有受到较高的重视,导致很多本身计算机天赋较高的学生都被埋没在基础教育阶段,即使这些学生本身的计算机能力极强,且对应用技术有着较大的学习兴趣,但也会因为其他学科不及格的情况,无法被各高校计算机专业录取[2]。为了能够更好的改变这一现状,我国各大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在招收学生时,可以提高对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技术方面的潜力的挖掘程度和重视度,一旦发现有潜力、英语技术较强、对计算机技术十分感兴趣的学生,要鼓励这些学生去接受专门的教育,并通过开设一些专门教学学科的方式,对这些类型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进行培养。

(三)完善和创新教学教材和措施

就当前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教学情况来看,其教学内容都比较简单,大部分学校的计算机专业都是在教授一些基础性的应用技术知识,其教材内容相对来讲也较为落后。正常情况下,只有高质量的教学教材,才能够在培养学生计算机专业能力的过程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所以,对当前计算机学科的教学教材进行改革和创新,更新该专业的教学理念十分必要[3]。因此,在计算机技术逐步发展期间,相关高校的计算机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应用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当前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应用技术教材存在的局限性,以此为基础改革和更新应用技术教学理念和方式,从而让毕业生可以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更好的应用到日后的工作中去。

(四)完善实践教学设备

同其他学科相比,计算机学科教学实践性和学生操作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所以,在推动计算机专业实践建设时,相关人员需要完善该学科基础设备建设,以便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学习到知识技能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学习之中[4]。如果仅是依靠教师在课堂上讲述教学的方式,无法让该专业学生了解到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只有借助教学设备才能够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展开进一步的培训教育,从而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熟练的使用自己学习到的知识。此外,计算机教育人员还应该完善实验室设备的建设制度,以便能够更好的满足计算机实践教学的基本需要。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稳步发展的今天,有关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已经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而随着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发展,推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其能够进一步适应现代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经济的发展要求,已经成为我国各大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和首要任务。因此,做好计算机应用技术这一学科的建设实践,创新和完善有关应用技术实践教学的各项措施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于金霞,贾宗璞,汤永利.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建设实践与发展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0.

[2]雒恒.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建设实践与发展探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

第4篇

关键词:学科;基础课程;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TP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12-0174-02

作者简介:车战斌(1964-),男,博士,中原工学院软件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SOA、软件技术教育;韩玉民(1963-),男,中原工学院软件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多媒体技术、Web应用。

1课程改革背景

二年制专科软件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是针对软件人才的当前需求,快速培养实用型、工程型的软件蓝领人才,加速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

二年制软件职业技术教育特点是学制短、课程安排紧、实践性强,其特点决定必须要设立全新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特别是由于学制短,一些传统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没有足够时间专门开设,例如数字逻辑、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编译原理等,虽然高职高专软件技术等专业学生不要求全部学习上述课程,但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软件技术人才,上述课程的基本知识则应必须掌握或了解。因此,如何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应知应会的计算机学科基础知识,是软件学院努力改革和实践的主题。为此,许多软件学院都开设了《计算机技术概论》或类似的综合性基础课程,课程内容综合性强,主要介绍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是高职高专软件技术及相关专业课程的前导基础课程。该课程强调基础和应掌握知识的全面性,为后期的软件开发学习打下基础。

笔者所在软件学院针对两年制软件技术及相关专业培养的特点,对课程体系进行大胆改革,将传统的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学科基础课程科学整合为一门综合性、全新的《计算机技术概论》课程。《计算机技术概论》课程建设2006年开始,2007年立项为中原工学院教改项目,同时进行《计算机技术概论》教材配套建设,并立项为中原工学院2007年教材建设项目,目前课程建设和配套教材建设都已完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及目标

2.1课程改革指导思想

《计算机技术概论》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根据两年制的软件技术教育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科学整合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专业课程的内容,主要内容为软件技术人员必知必会的知识和技术,不求全、广、深,适用即可。

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搞好课程改革,进行《计算机技术概论》教材配套建设,解决无相应教材的问题。

2.2课程教学目标

《计算机技术概论》课程是高职高专软件技术及相关专业的前导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个软件技术人员必知必会的计算机科学专业基础知识和技术,强调基础和应掌握知识的全面性,为后期的软件开发学习打下基础。

3课程改革主要措施与实施

3.1相关课程整合与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我们对相关课程进行深化改革,主要是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原来开设的计算机专业导论、操作系统等课程不再独立开设,将上述课程内容与数字逻辑、汇编语言、计算机组成原理和编译原理等课程内容进行了科学、有机的整合,整合为一门全新的学科基础与技术课程——《计算机技术概论》。内容涵盖了作为一个软件技术人员必须掌握或了解的上述课程的基本知识,构成一门创新性的综合性计算机专业学科基础与技术课程。

鉴于课程内容是原来多门课程的综合,内容较广,且内容间有先后逻辑关系,所以将课程分为两个学期讲授。课程总学时为60课时,主要内容和课时分配见表1。

3.2《计算机技术概论》课程配套教材建设

为了配合上述课程改革,解决教材缺乏的问题,我们组织编写了《计算机技术概论》教材。本教材作为河南省“十一五高职高专软件技术专业规划教材”之一,2007年立项为中原工学院教材建设项目。参与编写的院校主要有中原工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

本教材2006年开始编写,2007年试用,2008年8月由河南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解决了高职高专软件技术人才培养中无计算机学科综合基础类教材的问题。

《计算机技术概论》教材主要内容和分章教学目标见表2,为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复习,每章有教学目标、本章小结和习题。

4课程建设成果创新点及实施效果

4.1成果创新点

《计算机技术概论》课程建设主要有下列创新点。

(1)基于创新性教学思想,科学整合相应课程内容。两年制的软件技术教育的教学内容不能是四年制教学内容的简单压缩,也不可能全面教授。如上所述,《计算机技术概论》课程内容整合具有创新性,符合两年制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特点。是将计算机专业导论、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编译原理等课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而不是简单的拼凑。

(2)针对软件技术人才培养,定位准确。《计算机技术概论》课程建设针对两年制软件技术人才培养实践,根据对多家软件学院广泛调研而提出,教学目标明确,定位准确。

(3)配套教材建设,填补无相应教材的空白。根据课程建设需要,同步进行了《计算机技术概论》教材建设,保证了课程建设的质量,并填补了无同类教材的空白。

(4)综合性强,实用性强。《计算机技术概论》课程及教材综合了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汇编语言、编译原理等应知知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适合,综合性强、实用性强。

4.2实施效果及下一步工作

我们从2007级学生开始开设《计算机技术概论》课程,2008年8月正式出版《计算机技术概论》教材。经过5届学生的培养,该课程已很成熟。

从毕业生对课程知识应用效果和反馈意见来看,课程内容非常实用,课程建设效果显著。该课程虽然看起来内容较杂,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其内容对于实际软件开发工作非常实用。学习本课程后,学生掌握了数字逻辑、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课程的基本知识后,便于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根据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

但在授课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由于《计算机技术概论》课程综合性强,内容虽浅但较多,涉及专业知识面广,授课时对教学内容和深度难以把握,备课工作量也较大,所以对任课教师要求较高。

5结语

《计算机技术概论》课程和配套建设教材效果显著,主要解决了两年制软件技术人才培养中过分强调技能而忽略学科基础知识从而导致学生无专业提升潜力的问题。本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被多家软件学院采用或借鉴。

课程改革是长期的,课程的改革和建设也是多方面的,特别是《计算机技术概论》这种全新的综合性的专业课程,需要在教学内容、师资培养、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建设。课程建设也要与时俱进,目前我们正对《计算机技术概论》教材进行修订,以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中原工学院“二年制专科实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项目组.二年制专科实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总结报告[R].2008:1-2.

[2]中原工学院《计算机技术概论》教材建设项目组.《计算机技术概论》教材建设项目总结报告[R].2009:12-14.

[3]韩玉民,车战斌.计算机技术概论[M].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2008.

[4]张墨华,郭节.河南省软件职业学院发展的困境及策略[J].计算机教育,2011(17):74-76.

[5]马飞,王振光.浅析河南高校软件学院“校企合作”的现状与出路[J].科技信息,2011(3):29.

Computer Subject fundamental Course Reform of Software College:Take Construction of“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Technology”Course for Example

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人才;硬件设备;教学策略

近年来,互联网的飞跃发展,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提供了很多的岗位,从上世纪末开始,计算机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慢慢开展,很多中高校也开始参与进来,根据社会的需要逐步开始增设新的计算机专业,学员也不断增加,由于学习计算机技术的普遍,从而导致了很多毕业于计算机技术专业的学生找不到工作,当然,大多数找不到好的工作是因为没有深刻的学习或者学习的方向不对,学习的基本上是书本知识,也有选择专业不适合自己的。所以,学校要根据时代的步伐明确培养目标,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要对应相应的市场。下面我们将这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法。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明确培养人才

信息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相关专业很多,学生毕业可以就业国防、部队、信息安全、金融等岗位。全国计算机技术人才的需求每年都在增加,涉及的部门众多,学生在学习专业中要全面发展,除了学好计算机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实践操作,根据市场的需求,还可继续深造。

(1)培养学生方面,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培养。老师要做好教学指导,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不要一味的灌输书本知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门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计算机最基本最重要的科目,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实操课。书本上的知识不能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去,毕业后就会处于被动状态,或者有些学生学的专业不对口。所以要为学生分析当前的市场需求变化,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明确自己的目标,使自己有方向的学习,将个人学到的专业知识发挥到实践当中,为社会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优秀计算机技术人才。

(2)市场需求方面,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创新是信息发展的核心动力,除了创新计算机课程内容,还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科学的安排必修课和选修课程,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培养,利用计算机课本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再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以便毕业后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3)计算机设备的开发,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设备成为了IT事业发展的核心,目前大多数的软硬件设备都是国外进口的,我们要加强培养这类计算机设备开发人才,首先,在计算机技术专业的老师考察上,要注意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选择较强的专业技术和实用性强的老师,才能培养优秀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比如:计算机的Windows程序设计和计算机网络原理等相关的专业知识,为将来的计算机技术培养更多专业人才,为今后开发计算机软硬件设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策略

(1)加强教师团队,老师在教育教学中作为主导地位,要以身作则,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老师的专业素质水平和综合教学能力,所以,要不断的学习和进行计算机专业的相关培训,可以远程培训或者现场学习,学校组织邀请计算机专业的专家进行传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创新意识,不断的提高老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并充分的分析当前市场需求,在学生即将毕业之际,跟学生分享市场现状,指导学生就业方向。

(2)创新计算机课程,科学的安排计算机必修课和选修课,使学生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发展,减少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也有利于信息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计算机技术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也更加积极的学习。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探讨选择相关课程,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拥有更好的实践锻炼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加强学校教学资源除了加强教师团队和创新课程设置,还要加强学校设备和教学资源,为师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操作,对于学生的实践锻炼有很重大的意义。如果没有良好的教学设备,会限制了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学生就得不到全面的学习,就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使用的大多数软硬件都是进口的,根据社会信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来开发计算机软硬件。这要求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非常高,不仅要求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还要有爱国主义精神和专业技能。所以,在培养计算机人才教育,还要注重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因为很多开发的软件都是英文的。

三、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1)学生要全面的发展,必须要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考试成绩优秀的同学不一定能有很强的实践能力,有的同学成绩不理想的反而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要求老师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专长,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教育教学具有选择和传递功能,也要求老师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没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就会使计算机技术知识过于表面,达不到精通,就会误导实践操作效果。

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计算机教学;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4-0116-02

21世纪的人类社会以信息化特点彰显,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紧密融合不断地提高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工作效率和生活效率,同时带动了信息技术理论的迅猛发展,将人类社会推向了信息技术高效利用的新时代。信息社会的特点这为大学生就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已经成为评判当代大学生综合就业能力的一项重要的指标。这就对高校的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强调对学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教授,又不能忽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刷新,社会对于毕业生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当下,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人才及其素质的需求不断攀升。而高校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和老化的知识理论框架渐渐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高校计算机教学的进一步优化程为课程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不断优化教学设备,满足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的要求

计算机教学相较于其他传统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践性极强,抽象的理论知识需要依附于不断的实机操作才能得到真实的体验和不断的巩固,所以计算机教学不仅仅对学生操作的计算机有较高的要求,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与计算机教学相配套的相关现代教学设施也是不可或缺的,计算机教学需要相应的硬件教学设备支持。再具体的说,计算机是这门教学的工具,所教学的理论是为掌握和高效运用这种工具所服务的,没有了工具,或者是工具不称手,再高明再先进的理论知识的教学都只能是空中楼阁,当学生面对上机操作的实践时是难能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具体的应用中去的。

高校必须解决购置和优化计算机教学设备的问题,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对当前计算机实验室的设施设置和维护情况进行调查,认清问题所在,并能够核定专门的经费用于购置和升级计算机实验室软硬件设施,满足快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的实践要求。高校的财力有限,自身的财力投入是基础,想方设法争取外援也很重要,有条件和有实力的学校还应该增强自身的研发能力,以自给自足自主创新的方式研发计算机教学软件。要在不断更新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同时,加强计算机实验室的管护,指定并严格制度管理,将管护责任具体到人,落实到位。

二、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从教师教学和学校教学管理方面见实效

计算机教学的目的是赋予学生相应的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计算机应用既体现在当今世界高精尖科学技术领域,又体现在生产工作的经营管理中,也体现在人们的学习和娱乐休闲活动中,当然,高校计算机教学目的是为前两者服务的。因而,计算机教学所要传授的内容包括了:科学与工程计算、信息处理、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多媒体技术应用、通信和网络应用、人工智能等高端理论到应用实践,足见这门课程的教学所涉及到的内容和范围既深奥又广博。而且,相对于人类对诸多学科知识的掌握历史来对比,计算机技术是后发知识,在教学经验的积淀上明显不足;相对于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的迅捷发展新方式。已有的教学经验更需要随之扬弃,这样的形势下,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必然是高校计算机课程建设和教学管理中的应然要义。

从教师教学方面说来,教师本身要具有与社会需求接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并且随时保持最新的计算机技术资讯的获取,在此基础之上,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和社会工作实际要求的教学方案。避免当下高校计算机教学普遍存在的“学的不用,用的不学”的落后局面。让学生针对实际的应用问题进行相关的项目的操作和开发,只有通过不断的实机操作和练习,学生才能掌握课堂的理论知识。这就要求学校实验室的计算机需要有足够的机能来满足学生的实验操作需求,并且随时保持应用软件的更新。教师还必须认识到,相较于其他的常规学科,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更新频繁。这本身对于大学生的接收和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能力就有相应的要求。要跟上计算机发展的脚步,教师必须要保证计算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先进性和科学性。首先,计算机技术作为一门理论性强,知识点抽象的学科,虽然其发展迅猛,更新频繁,但是其核心的理论知识点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注重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和理解,扎实基础知识和能力。在这部分内容之外的教学内容,教师就需要紧密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动态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学生的实际就业过程当中,通常是与其他的学科之间有较强的联动性。教师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当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根据专业的特点,突出专业同计算机技术之间联接的内容,保证在特定领域学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从学校加强课程建设说来,因为计算机技术理论知识较为枯燥、抽象,理解难度高,学生仅仅凭课堂的理论学习,很难深入理解和掌握,必须上机进行实际操作的特点,学校要尤其重视对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在课程的安排上面,既重视理论教学,更重视实践教学;既重视课堂讲授,又重视上机操作;既重视卷面考评,又重视操作计算机能力考评。必须克服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仅仅停留在机械记忆,应付考试的层面的问题,也要克服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仅仅停留在玩玩乐乐层面,不求甚解的问题。为了防止计算机教学中各种不正确问题的出现,高校在教学管理上必须要充分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和实机操作课时的平衡,重视学生的上机操作。利用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充分结合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一方面在教学的过程当中直观的体现计算机技术的实际运用,增强学生的学科代人感,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了计算机资源,提升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此外,加强学校计算机学习氛围也是提升计算机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高校可以在校园当中举行计算机知识讲座。这样不仅仅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同时能够将社会上最新的流行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动向和实践经验带到校园中来,一定程度上缓和学校教学同社会需求脱节的弊病。

三、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以良师效应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

无论任何学科的教学活动都是有教师来主导的,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知识水准、教师的教学能力体现为教师职业素养的程度,也体现为教师能够“以一桶水给予学生一瓢水”的效应。因而,必须强调,坚实的师资力量是保证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基础,不断优化计算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是学校最基本的师资建设任务之一。

第7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中职教育 作用

中职教育属于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掌握丰富的专业技术能力,让学生能够成为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拥有较强的生存与就业能力。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逐渐推进,我们必须要尽快转变过去的传统教学教育模式,所以,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1 计算机技术在中职教育中的作用

1.1 提高中学校信息化水平

中职学校教育工作应当进一步的强化与完善,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中职学校需要尽可能多的掌控计算机网络教育资源,努力更新与完善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了解与获得最新的各专业各课程的知识;中职院校能够借助于计算机技术来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革新,从而让自身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与国际先进教育教学水平接轨。唯有如此,中职学校才可以真正的适应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飞速发展。中职学校的教育理念需要进一步打开,要彻底转变过去那种传统陈旧的思想观念,摆脱陈旧思想认识的束缚,借助于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推动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朝着更加规范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我们应当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现代化计算机技术资源,不断的吸取与学习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方式,不断改革自己,努力推动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迈向新的台阶。

1.2 转变中职教师思想理念

现阶段在中职学校的各种不同的教育教学模式中,大部分教师依旧没有彻底转变过去陈旧的教育理念,但是这些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被如今的信息时代所淘汰,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以及中职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过于重视主科成绩导致学生出现了严重的偏科现象,无法保证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中职学校必须要结合学生的特长与兴趣爱好,积极应用计算机技术来改进和优化教育方式。对于教师来说,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他们更快的改变过去的教育理念,强化学生多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断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确保中职教育改革的有序推进。另外,教师自身也应当不断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基础上,自己也必须要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能够灵活科学的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举一反三。

1.3 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升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丰富知识内容,调动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提升学习效率的重要条件,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过去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教师讲解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讲解一些公式原理。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让学生觉得课程枯燥、学习积极性不高,造成教学效率降低。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让课堂瞬间更加灵动起来,如微课程的开发,应用视频来当作是辅助教学载体,通过一些时间相对较短的但是包含某一节课知识重点的趣味Flash视频来供学生观看,学生的兴趣十分浓厚。这些自制的视频不但可以很好的吸引学生,囊括重难点知识,同时还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学生随时可以拿出手机来观看。另外我们还可以把一些理科公式制作为微课程,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2 计算机技术与传统教学的融合

2.1 不可抛弃传统教育方式

当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中职教育课堂中,可选择过去的教学方式组织习题实践课。各个专业的课堂实践练习有所差异,针对文科类的课程,应展开实例分析探讨,使用不同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加深他们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在进行实例分析的过程中应当首先要求学生回顾之前已经学过的知识,然后根据案例材料对学生进行引导,组织无具体形式的探讨,最终进行总结。而针对偏向于理科类的课程,教师应当通过出当堂习题的方式,首先要求学生自己完成,在做的同时教师应当进入学生中抽样检查,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对于一些普遍性问题可在练习结束之后统一进行讲解,如此能够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目的。在中职教育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当将传统教学模式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相互结合,交替应用,真正将现代和传统有机融合起来,让课堂教学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2.2 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整合

计算机技术包含了大量而丰富的内容,教学手段更加形象,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无法接受,反而会出现学习焦虑等不良反应,降低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最终会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传统教学方法的选择能够进一步发挥出教师整合知识的作用,针对学生无法较快理解的知识内容或者提问,教师可帮助学生引导解决,增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适应与掌控能力,同时教师自身的语言、板书也是课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中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的辅助,来创造出更加丰富真实的情境,将二者融合起来发挥出最大价值。借助于计算机技术,不但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同时还可以帮助教师科学的设置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时间,将教师的“讲”与计算机技术的优势整合起来,可有效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因此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中职教育过程中,传统的教育方式具有其不可取代的价值与效果,我们在应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合理的把握好一个“度”,针对抽象艰涩的专业性学科,可借助计算机技术来帮助学生理解,将抽象的内容变得更为直观,而必要时还需要利用传统教育方式来进行教学,所以我们不能够因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便弱化了教师自身的作用。

3 结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技术属于现代化教学手段,借助于现代技术的优势来促进职业教学的发展,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校的信息化水平,降低教师的工作负担,同时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的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培养出更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益成.浅谈计算机技术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05):235-236.

[2]张旭.试论计算机技术在中职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02):252.

第8篇

一、引言

作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要具备良好的计算机综合素质,包括计算机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不是停留在课堂所学计算机知识范围内。这就对高校计算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目前,高校在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表现在对计算机课程的认识上,由于学生是非计算机专业,相对本专业课程来说,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多数学生认为与本专业关联性不大,学习计算机只是为了考级获取证书或应付院校期末考试,只学与等级考试或期末考试相关的部分就行了,没有意识到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需求不断提高。因此,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能力仅限于课堂老师所教的内容。另外,一些院校或部门本身对计算机基础教育没有充分的重视,或是过度重视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过级率,使得教师进行教学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计算机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将重点放在了等级考试中的重点、难点的讲解上。这些认识误区,影响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

在教学方式上,由于我国计算机教育起步较晚,计算机教育的发展程度与当地经济环境和教育水平有很大关系。高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有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已经开始接触计算机,入学时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有的学生则很少接触计算机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计算机,使得学生起点参差不齐[1]。另外,虽然我国计算机教育起步晚,但计算机技术的更新发展却日新月异,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式,一方面会导致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学生会因为内容难而丧失学习信心,另一方面也会使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因不能满足学习需求或因内容简单而忽视计算机的学习。

在课程设置上,许多高校对计算机教育的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能够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合理调配课时比例,但是这些实践操作往往仅针对相应的理论部分知识,是跟学生所学专业割裂开的,而学生知识结构较为单一,不能在所学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方面搭建起桥梁,缺乏融合。这就导致在以后的工作或科研中不能将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应用到解决专业问题的实践中,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策略优化方案

首先,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知识与时俱进。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与计算机结合的非常密切,需要综合、创新型人才,面对种类繁多的计算机教材,高校应选用与学科之间融合度较高的教材。同时根据才人培养目标和学科专业特点,组织强大的教师队伍,对教学内容进行编排修订。教学内容修订由计算机本专业教师根据当今计算机新技术的发展状况更新补充到教材中,由其他学科教师将专业内容融入实例应用中,形成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为主线,多学科交叉为特色的新“教材”[2]。这样既满足了不同起点的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需求,又能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通过和专业学科的衔接,学生可以更深入掌握和了解计算机知识在专业方面的应用,拓展专业认知度。比如我校在讲授计算机基础中“演示文稿”部分的时候,临床医学专业的效果演示选用人体解剖学图片,口腔医学专业则用牙髓的图片做演示。

第二,采用多元化教学,以实践案例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由于计算机课时有限而计算机技术更新速度较快,传统的静态教学无法跟上技术更新速度,这就对高校培养学生计算机综合素质提出了挑战,对此,高校在进行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讲授和基本实验课程操作基础上,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建立一个有关计算机技术的网站交流平台,教师除了可以将课程视频或课程疑难、重点的分析总结与学生分享,也可以转载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知识及计算机在专业方向的最新应用技术,使学生了解专业领域内的新技术和新动向。最重要的是,教师可以通过网站向学生布置课后拓展作业,一方面使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逐渐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技能,同时通过对网站计算机技术资料的阅读学习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3]能力的目的。比如我校在校园网中开设“教育技术研究”专栏,通过这个平台,各专业教师可以在上面获取新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多媒体教学中,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选择性的学习技术知识。这中有意识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以后进行工作研究有深远意义。

第三,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目前高校的教学体系中,教师是重要的教学主体。在传授知识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至关重要,尤其体现着计算机教学上,计算机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严密的逻辑性、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达。如果教师本身专业素养不足或者综合素质不强,不能生动的表述教学内容,很容易造成学生兴趣丧失,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违背计算机教育的教学目标。对此,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第一,鼓励教师科研活动和进修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其二,多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专业动向和计算机在专业方面的新应用和新技术,将学科知识融入计算机教学中。

三、结束语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与各领域的融合度不断提高,高校计算机教育工作任重道远。如何紧密结合不同专业领域知识、如何培养永续型学习的综合素质人才,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对当前计算机教育教学手段、课程内容进行改革,还需进一步加强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不仅要传授学生当前的计算机技术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有意识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为社会培养适应信息化发展的实用型人才。

第9篇

关键词:计算机;精品课;技术基础;课程体系

1 计算机技术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条件

(1)计算机技术基础课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

自1985年以来,计算机技术基础理论课和计算机技术基础实验课就被列为大连水产学院的重要基础课。十多年来,修读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的学生由最初的8个本科专业、5个专科专业的372人,发展到现在的30个本科专业1800多人。计算机技术基础课不仅是计算机科学教育的前导课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上机操作能力的基本途径。该课程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必要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今天,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已经不仅仅是为后续课程打基础,它已经成为一门自然科学的素质教育课,特别是在对大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中起到了其它课程所无法替代的作用,课程教学的着眼点转到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上来,课程体系也由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门,改为两门必修课和多门选修课的形式。

(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随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国家等级考试的变化、就业形势的变化而不断改革,适应了计算机技术基础地位和作用的变化

计算机技术基础教研室多年来一直进行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活动。自1985年开始组织规范的教学研究活动,每月一至二次。课程设置由原来的Basic语言、Fortrain语言发展到今天的C语言,由Foxpro发展到今天的Visual Foxpro。选修课程也由原来的一门单片机原理发展到今天的多门课程,如VC、VB、 Power Builder程序设计、Java、网络技术与应用等课程。课程组成员积极进行教学研究课题,“水产院校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02年获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获大连水产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教研室现在正在进行水院教改项目“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和重点建设课程“计算机技术基础”,通过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不断改革计算机技术基础课教学,适应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提高了课程建设的水平。

(3)师资是课程建设的关键

自98年以来,计算机基础课程组新进教师6人,其中研究生4人,本科2人。课程组8人中有2人在读博士、正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助教2人。教师队伍年轻化,适合计算机发展日新月异的需要。课程组全体人员,既承担理论课教学,又承担实验课教学,人均年教学工作量300多学时。旺盛的精力和饱满的工作热情,超额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务,得到了学生与老师的赞誉和好评。

(4)高度重视教材的使用与建设、保证实现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目标

计算机技术基础课使用的是新世纪计算机基础教育优秀教材,符合国家教委的白皮书的要求,与国家等级考试紧密接轨。2002年,我们参加了农业出版社组织的十五规划教材的教材编写工作会议,进行了有关教材方面的深入研究与探讨。2003年,我们参加了农业出版社组织的十五规划教材《计算机公共基础》和《计算机技术基础》的编写工作。2006年,我们作为副主编参与了十一五规划教材《C语言程序设计》和《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的编写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教材的内容老化逐年显现,尤其计算机技术的概念和方法不能得到足够的反映,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为此我们在多次讨论和调研的基础上,于2004年自编了《计算机技术基础实验》。

2 多方位进行计算机技术基础精品课程建设

(1)计算机技术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研究,重新审视水产院校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进行“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改革”教学研究课题,我们认为计算机技术基础的作用不仅仅是为后续课打基础,而且更应该在大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能够有意识地体现这一教学指导思想,从而提高了全校师生对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的认识。

(2)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体系设置的研究

多年来,计算机技术基础仅开出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门课,已经不能满足教学内容改革的要求。我们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加了既对各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有利、又对学生毕业设计有利的一些选修课程,如C++、PB、JAVA等。我们已申报校教改项目,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将对课程体系的设置进行大范围的整改,这将对各院系学生的计算机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现在已确立了以必修课为主,以若干门2或2.5学分的选修课为辅,因材施教的新课程体系。

(3)计算机技术基础课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

确定了必修加选修的课程体系后,主要的任务就是必修课中讲哪些内容、选修课中讲哪些内容、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接口”如何设置。我们认真研究了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历史与趋势,结合各专业对计算机技术基础的要求,配合教学计划及教学时数的调整,对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及科学的组合,力求既要符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又具有新时期教学改革的新特点。同时,介绍学科发展的新成果及新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选用了适合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的21世纪优秀教材,将讲课内容进行了改革,对等级考试和学生后续课程学习有利的内容多讲、细讲,对教材后面的新增的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为选修课设置了必要的“接口”。

(4)教学方法和手段现代化的研究

计算机技术基础中蕴含着很多科学的思维方法,而这些方法对学生学习其它学科的知识也是适用的,所以领会和掌握计算机技术基础中科学的思维方法将使学生终身受益,这些方法的学习就是计算机技术基础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具体内容。为了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彻底摒弃“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从传统的“学到什么”向“如何学”转变,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能力培养转变。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自学式教学法等方式,引导学生多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运用发现法教学,使学生把自己作为一个发现者,探索知识的来源,培养学生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欲望及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独创性。

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我们也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考虑到土木、船舶、机械类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往往要进行大量的复杂的科学计算,我们在教学中,重点加强了学生在计算方法与数值分析中的教学,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编写相应的计算工具;对于电子、通信、自动化专业的学习,强化了学生在基本位运算、硬件地址等相关内容的教学,为学生在将来的电路系统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对于海洋、环境学科,我们在教学中增加了统计分析、方差回归等教学;外语系、经济管理学院侧重数据库理论、图形设计等教学。此外,为了满足学生对于更高层次的教学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还穿行了关于本课程的提高版本C++以及相关热点领域的介绍和讲解,深受学生的关注和好评。对于部分能力出众的学生采取单独指导,让他们借助参考资料学习更深一层的内容等。

针对目前课时紧张,教授内容较多的情况,我们要求教师充分备课,准备好电子教案,选择恰当的例题、习题进行精讲;尽量多的采用电子演示文稿、大屏幕多媒体联机演示等先进教学方式,把计算机课程讲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同时可省下大量的教学时间;在实现多媒体教学的同时,计算机技术基础教学课件课件已放到校园网上,并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向学生公布主讲教师邮箱,利用网络资源随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即将开通BBS教师论坛供教师们讨论交流,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整体水平。

(5)考试方法的研究

引进了考试系统,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利用计算机网络定期对学生进行模拟考试和期中期末考试。

计算机技术基础包括两部分,一个是理论课,另一个是实验课。前者是考试课,后者是考察课。由于理论课讲授中结合计算机等级考试知识,期末试卷测试中采用与二级等级考试相似的题型。成绩划分为平时成绩、期中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主要评分依据为学生课堂回答问题情况、 作业完成情况及出勤情况等。这样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避免了期末突击学习现象的发生。实验课考核分平时阶段考核和期末考核,均利用考试系统进行。同时要求学生作关于课程的综合设计的大作业,综合所学程序设计的知识,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体运用能力。

3 教学效果

近几年,由于学校扩大招生规模,教研室老师严重短缺,每位老师承担了大量的工作,基本上都处于超负荷工作。但是,由于教研室采用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改革,繁重的教学任务并没有降低教学效果,相反,我们的课程受到了校内同事的一致好评和学生的欢迎。学生在辽宁省非计算机专业二级等级考试水平考试中多次取得较好成绩,有些班级的通过率达100%。课程组全体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时时渗透国考的题型,将讲课内容与国家教育部的白皮书及等级考试紧密结合在一起。虽然2005年我校等级考点刚刚申请下来,但经过短短的一年时间,我校学生等级考试的通过率提高了17.44个百分点,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校督导组多次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听课,给予了充分肯定。在近三年的期中教学检查中,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师的评价很好,主讲教师的学生打分的优秀率达100%。

兄弟院校的同行们对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能在如此缺少课时的情况下,面对这么多的学生,超额完成教学任务,感到非常钦佩。

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赞誉,我们并没有骄傲与自满,感到自身的担子更重了。因为我们深知,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知识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完成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奠定基础,为深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的入门课程。所以我们必须走在时代的最前沿,紧跟时代的脉搏、不断进取。在参加全国农林院校的十五规划教材的教学和教材研讨会上,我们根据近几年的教学经验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得到与会的全国其他院校同行的一致赞同。我们编写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已在全国多所农林院校使用。

4 结论

第10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英语 教学改革 培养目标 学科特点

0 引言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行业已经成为我国最热门的产业之一。然而由于计算机学科的特殊性,即绝大部分计算机技术都源于国外,要想快速学习、牢固掌握这些技术和开发工具,必须能够熟练地阅读计算机英文文献,尤其是先进的新技术和工具。无论是学习最新的计算机技术,还是使用最新的计算机软硬件产品,都离不开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熟练掌握。

为了适应这种需求,国内许多院校曾广泛掀起了开设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热潮。随着课程体系的改革,对于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学科特点、学科定位、教学方法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如何更好地讲授好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是许多计算机学科的教师探讨的课题。

1 计算机专业英语培养目标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开设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具有一定的读、译、说、写、听的能力,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计算机英语资料,从而获得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处理实际专业问题的能力。但是依据学情、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应按层次确立培养目标。

层次一:培养学生掌握常用学生计算机专业词汇词库。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一定量的现代计算机专业词汇,做到熟练地看懂计算机屏幕信息的英文提示、菜单、帮助文件及出错信息等。

层次二:培养学生掌握英文专业资料阅读能力。能顺利阅读并正确理解本专业资料,能阅读和翻译计算机的软硬件手册、资料和说明书等应用型资料。

层次三:培养英文综合运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2 计算机专业英语特点

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是科技英语的一种,和普通英语有着本质的区别,计算机专业英语除了具有科技英语的一般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

2.1 语法特点:①长句多。②被动语句多。③祈使语句多。④专业术语多。⑤新词多,且合成新词多。⑥缩略语多。⑦一词多义。

2.2 时效性强 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且新技术市场化周期越来越短,要使学生能够掌握新的计算机技术和新的实用工具软件,就要做到与时俱进。其中缩略语出现的频度高,以及新词(包括新缩略语)产生快和数量多是计算机专业英语区别于其它专业科技英语的主要特点。

2.3 教学和教材的适用性 由于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较多,层次不同。同时现在计算机相关专业也越来越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专业、软件测试、图形图像设计等,不同的方向对课程内容的侧重也不同,所以要依据学情、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教学目标层次的不同选择适用的教材,或者,也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性的取舍。

3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应以实际岗位需求指导教学。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认识不足、教学考核手段单一、教材建设缺乏差异性的情况。结合教学实践,探索有效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3.1 以具体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为线索,引入英语专业词汇及术语的教学 将计算机英语中的专业词汇,以具体计算机相关专业为线索,通过以讲授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为主,引入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专业词汇,还能够了解有信息含量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可以体会到术语与相关专业知识的语言上的天然关联,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讲授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时,大家可能已经了解到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但是不能和相关专业词汇联系上,通过使用计算机专业词汇来重新描述计算机系统组成图,使学生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又加深了对专业词汇的感性认识。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在计算机专业知识中学习英语,在学习英语中巩固专业知识。

3.2 分模块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培养目标选择模块实施教学 依据教学的层次目标和培养方向,可以分为“基础知识模块”、“软件专业方向知识模块”、“网络专业方向知识模块”、“图形图像专业方向知识模块”、“硬件专业方向知识模块”等。

“基础知识模块”的英语知识可包括:

计算机的分类组成、办公软件的应用、网络基础知识、数据库基础知识、常用软件应用等模块。学生在巩固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到了必备的专业英语词汇。各专业学生在学完“基础知识模块”的基础上,根据各自专业方向的不同,学生可以选学相应的 “专业方向知识模块”。

比如,软件方向的就将重点落在不同开发工具软件调试时的出错提示,可以以C语言、C++、JAVA语言为例实施教学,网络方向的可将侧重点放在网络的常用命令,网络的配置命令等知识上。图形方向的将重点放在英文版图形操作软件,如Flash,PhotoShop,Fireworks,3DMax,DreamWaver等软件的菜单及应用上。

3.3 合理设置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开设时间 在教学中常常出现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与专业课的教学步调不一致的问题,影响教学效果的充分发挥。在这里我们可以灵活设置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时间。

可以从大学一年级就开设专业英语课,使专业英语、公共英语贯穿大学整个三年的学习,并与专业课程的设置同步,并且专业英语课程的内容应与本学年、本学期的专业课程紧密相关。这样,一方面学生所学的专业英语,学有所用;另一方面,也及时解除了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因为英语词意不明确而带来的障碍,对专业课的学习起到积极配合和促进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专业英语越来越凸显它的重要性及特殊性。牢牢把握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在高职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研究计算机专业知识与英语教学的关系,不断修正高职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目标,相信会更好地实现计算机专业英语在整个教学体系的教学目的,从而达到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 课程体系 计算机教育不断线 农业信息化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在各学科领域应用的不断渗透,并向纵深发展,社会各行各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各种专业背景的信息化人才需求与日俱增,加大了高校各学科专业领域结合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教育需求。我国是农业大国,国家对农业信息化非常重视,对农林类高校的计算机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农林类高校计算机教育分层规划

农林类高校涉及学科领域多,专业设置范围很广,计算机技术应用涉及到农、林、牧、副、渔各业中宏观与微观诸多领域,如农业经济、生物工程、动物遗传与繁殖、微生物学、食品科学、生物环境与能源、海洋生态科学等各个领域。显然,计算机教育按学科应用的类型增多、人才信息化综合技能需求增多,相应计算机课程门类也就会增多,不同专业学科的应用层次也同样会增多。例如,中国农业大学目前所设主要学科专业,如表1所示。

其中不少学科专业属国家级重点学科。目前中国农业大学年均本科入学人数3500左右,高录取分的是一些热门专业,近年有不少专业录取分线高于清华、北大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录取分线较低的是少数民族班,但入学时也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与许多高校类似,新生入学时不划分专业,一般按学科大类以院招生,入学后第二年第二学期才开始按成绩和志愿分专业学习。学生在校期间四年的培养计划由各个学院按学科专业要求制定,其中基础课有数学、英语、计算机等课程;在计算机信息化教育方面,可选择合理规范的计算机课程体系方案中系列课程中的一部分,纳入培养方案。

随着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规划和教学大纲的制订与落实,中小学计算机教育逐步进入正轨,高校新生入学时计算机应用水平也逐年提高,合理构建适合本校学科特点的课程体系,使学生按专业需要和能力有所选择。对学生个体来说,在校期间的计算机教育系列课程学习不断线,学校应设有必修课、选修课,还有辅修专业供选择修分。学生选课是一种针对个人专业应用的需要和兴趣能力等特点,循序渐进、分层递进,按要求修得学分,并掌握综合应用技能的自我建设与提高的过程,学校教务处会在选课前上网公布给予一定的指导,并在开课后允许学生试听,学生可在听课后两周内确定选课修分,决定是否参加该课程的学习和考试。

鉴于各个农林类高校不仅重点学科特色有所不同,在师资、生源、学时分配、实验技术条件等教学资源方面也会有所不同。即使在同一所高校,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也都根据实际条件,趋于多学科综合性办学模式,学科专业之间各有差异。所以,农林类高校计算机教学需要按学科性质、专业特点和要求,分层次、按类型、多要求统一进行规划。

各农林高校均可根据学科群或专业培养目标的特点,采用分层式教学方案,注重培养和提高在校学生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计算机技术作为学科专业应用渗透与结合的工具,其教学一定要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分层教学课程体系方案可以用图1示意。

各应用层次之间的课程既有前导与后续、承接与提高的关系,也有因学科专业培养方案不同而可以有所选择的关系。主要涉及计算机应用知识领域中原理性概念和技术方法,涉及计算机技术多领域应用所必需的基础性理论、通用性概念、技术实现和操作方法,要求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相关技术知识的同时,提高专业领域技术应用综合技能。

农林类计算机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现,实际上就是为了完成在校学生总体培养目标、面向各种学科专业的应用、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技能,而针对计算机应用一系列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因此,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是一系列课程体系的研究,而非几门课程本身的研究。

实际上,目前不少学科的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很接近计算机专业应用边缘,各高校需要把握的是:即使其中一些课程与计算专业课程名称一样,教学目标也不是按计算机专业培养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而是基于学科应用层面的要求计划实施。合理构建符合学科建设需求与个人发展相结合的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才能有效做到在校学习期间计算机教育不断线。这也是教育部对国内高校一直有所要求的。

3 农林类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实施方案

农林类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制定,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须符合现代高等教育教学理念;要针对各个学校教学资源的可利用性和本学校学科领域及专业特点有计划地设置和开设。根据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本科生教育中一项重要的指标就是应考虑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综合能力的培养,而计算机教育本身最能体现培养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拓展实际应用的综合技能。就每一种学科专业而言,必修和选修课可以由各院按学科专业需要列入培养方案,辅修专业则由学生按自己的需要自行选择修分,完成类似计算机应用专业培养的学习。

分层教学所设课程一般包括计算机基础性和通用性的理论概念、技术方法及相关应用。比如高校新生入学第一门课,就可以分两个层次实施教学。第一门课针对新生入学前已完成中学会考,并具备了一定的应用操作技能,应按大学教育要求建立系统性和完整性的教学方案。其中层次一主要是注重实验课教学,借助于网络辅助教学,将工具性、操作性的内容放到实验课完成,重点针对现代计算机软件系统应用操作综合技能方面的训练,以此建立现代软件系统应用基本方法和使用技能;层次二是在实验课的基础上,学习掌握计算机技术系统应用的基本理论和系统应用方法、提高综合应用技能。两个层次学时分配各有侧重,可以二选一作为必修课。部分课程设置见表2所示。

计算机辅修专业在中国农业大学已开设多年,是为非计算机专业所开设的专业之外可以选修的第二专业。辅修专业与计算机专业培养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总教学培养学时少于计算机专业总学时。辅修专业虽然接近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但偏重于技术应用。即使是相似名称的课程,其授课内容、学时要求、实验作业及考试要求都有所不同。分层分类教学将有利于有效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避免不应有的不同课程内容重叠或交叉现象的出现,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整体教学质量。

有关具体课程体系实施方案,可参考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2006》蓝皮书。两类课程均设计了两个层次的教学大纲,供各校选择和参考。

4 发挥计算机专业教学资源优势

高校计算机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基本理论及技术方法,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教育部一直要求计算机教育应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做到学习期间不断线。目前国内高校一般都有计算机专业,而计算机基础教育自1997年教育部155号文件执行以来,多年来也都形成了专门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师资梯队。以往一般主要集中在各个学校计算中心等独立机构,连同学校机房一起管理。这样,单就教学职能方面来说,基础教学与计算机专业教学联系就不会很多,也就像教育部计算机基础教指分委2005白皮书所提到的“基本上处于分离状态”。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高校现代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和需要,不仅有碍基础课教师在专业学科领域中的发展,也会在计算机教育教学发展的过程中,不能使计算机专业教师在全校计算机教育课程建设方面有效发挥作用。因此,近年来也是由于各高校教学编制定岗定编的需要,一些学校已把原计算中心、网管中心的所有教学师资力量全部并入到了计算机学院或计算机系,留下实验教辅人员管理公共机房,目前很多高校都是类似改革。这样,从高校计算机教育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既拓展了基础课教师的发展空间,也很好地发挥了专业教师的作用。实际上,现在高校计算机教育实施的课程体系方案中,计算机课程系列中不少后续课就是计算机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现由专业课老师来上非常得力。按教育部的要求,大学计算机教育不断线,要在教学管理上让讲授专业课的老师参与非专业不同层次课程教学研究,有助于课程体系的建设、发展和完善,特别是教育部也有要求的辅修专业教学设置,更需要组织专业教师参与建设、制定实施办法,以满足高校计算机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6.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第12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机械制造 机械管理

一、引言

处于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程度日益深入。尤其是在机械的制造以及管理当中,计算机技术已经作为一种创新辅助技术,促进机械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这个发展趋势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扭转的趋势,扩展到与机械制造与管理行业相关的其他行业以及生产环节当中。在国内的一些较为有名气和规模的机械企业,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然成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以及促进企业综合发展的技术保障。

二、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制造与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相比起其他的集中性制造行业,机械的制造与管理是一种离散程度较高的行业。在机械的制造以及管理过程中,需要生产设备同时具有集加工和包装配送的功能和性质。由于机械的制造和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机械产品种类比较复杂,而且在构件的结构以及生产工艺上都有着一套特定的步骤以及生产流程。其中还要涉及到所需的机械加工设施以及器具等。这就给机械企业部门提出了这么一个技术要求。就是在新的机械制造和管理中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在加工设备上也要同时具备一定的质量。那么,根据机械工业的种种特殊要求,计算机技术被应用于机械的制造与管理中。其中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由网络数据库组成的信息集成。第二个阶段则是在第一阶段的发展基础上,由机械行业的不同企业的经营以及贸易过程中所构成的贸易集成。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机械制造与管理实现了网络化控制,从而大大提高了机械行业间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

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制造与管理中的应用可以说是科技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反映。随着机械设备的更新速度逐渐加快,计算机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因而难以保证机械制造与管理过程中都按照正常的流程进行。从而给机械企业的生产以及管理带来了很多不便。

(一)机械装配程序不完整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因为机械制造与管理是一个工程量巨大而且相当复杂的过程,因此,很多的机械企业单位在机械的使用过程中,往往忽略了机械的正常的装配步骤以及正常流程。并且,部门与部门之间在进行机械设备的交接过程中,并没能很好的进行协调等工作,导致了这样的一种不良状况的出现:一些已经出现损坏或者是需要维修的机械设备没能及时被交接单位发现并进行检修。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再次投入高负荷的作业环境中,机械设备就很容易出现问题。这样一来,就会给机械的制造与管理工作带来不少麻烦。对于一些维修无效,需要重新购买的机械设备,企业没能很好的查出需要负此责任的单位,给机械设备的管理造成了资金的漏洞,也给企业单位的资金存在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混乱,甚至还有可能影响到整个机械企业的经济利益。

(二)对引入计算机技术的意义认识不足

机械企业对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制造与管理的引入意义认识不足的,其只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企业对机械制造与管理方面的技术创新意识不强。另一方面则是对自身的机械设备的创新意识不强。要知道,国内大多数的机械单位都是属于中小规模的。引入计算机这一技术的时间并不长,因此对于机械企业来说,在技术上接受计算机技术的融入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机械制造与管理过程中,需要涉及到计算机技术就更加深入了。计算机技术的引入意义不被重视,是机械制造与管理领域的一大瓶颈。

(三)缺乏机械设备的维护以及管理

由于一些机械企业在机械的制造以及管理过程中,为了一味追求眼前比较短暂的经济效益,往往忽略了另外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机械产品在制造和管理过程中的保养以及维护。虽然说计算机技术的融入使得机械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这并不代表着企业单位就可以忽视机械生产设备的维护以及保养了。在机械的制造和管理过程中,企业急功求成的现象并不鲜见。这种长期超负荷的作业状态,不仅给作业人员带来高强度的工作,还会导致机械设备的质量的不到有效的保障。

四、相关的建议以及应对措施

(一)培养机械设备管理的专业人员

近几年来,为了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国内大部分的机械企业都开始设立了自己的机械管理部门。并培养一批专门从事机械制造与管理的人才。然而由于受种种原因的限制,使得机械管理部门存在着人员流动方向极其不稳定。因此,机械企业虽然建立了这种所谓的机务管理部门,但是该部门在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制造与管理的应用发挥的作用不大。对于这种情形,相关的机械企业应该及时发现问题的存在,然后对部门或者单位进行一个有针对性的培训。由于机械企业在这方面的培训欠缺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因此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来进行培训授课。举个例子,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机械企业可以向学员授教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制造与管理中的应用的意义,并就此展开其应用现状是什么。在这个认识基础上,可以对学员解释一下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机械行业的实际操作流程,尤其是在机械制造与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步骤等。另外,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机械企业可以灵活安排培训的时间以及地点。由于不同的企业员工对于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行业的应用认识尚且不足,那么相关的培训人员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授课。让员工认识并掌握机械在制造和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为企业的机械制造与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完善机械制造与管理制度

一个完整的机械装配程序对于一个机械企业的良好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想实现企业内部机械设备的良好运转,就必需要具备一个健全的机械装配程序。由于一些机械企业在计算机技术操作人员的欠缺,以及一些机械设备在制作与管理过程中就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例如设备的设计设计上,或者是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外皮磨损老化等缺陷,机械设备本身存在的问题,再加上相关的工作人员欠缺计算机技术的熟练掌握,导致在机械的制造以及管理过程中没能具备一套较为完备的程序以及操作系统。对此,机械企业应该有的放矢,采取一些较为科学合理的方法对机械设备的故障进行有效的判断。由于计算机技术在机械企业的应用是一门较为复杂的技术。因此,为了保证机械制造与管理的流程能够顺利进行,机械企业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或者对策,来达到有效保证机械设备的质量的目的。通过一系列准确的计算机测验以及数据记录,总结出有效的设备数据信息,从而帮助专业人员准确判断出机械设备的问题,以此维持机械的制造与管理正常工作秩序的进行,提高整个机械企业的工作效率。

(三)提高机械企业的技术创新意识

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制造与管理中的应用实质上就是一种机械企业创新意识的有效体现。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对于机械制造与管理有着非同小可的发展意义。尤其对于一些数控技术来说,不仅成功摆脱了传统的数控机床的制作工艺,而且还有效帮助机械企业避免了不少人为作业所出现的失误,为机械企业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机械企业应该认识到这么一个发展趋势,计算机技术的融入,对机械的制造与管理起到一个十分科学并且合理的管控作用,使得企业的生产更加趋向于一个井然有序的生产运作流程。通过加强企业在机械制造与管理方面的创新意识,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在机械行业的进一步融入程度,还可以提高机械企业在机械需求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因此,机械企业应该在机械制造与管理方面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应该如何有效提高并改进企业的机械设备的性能?正是这类问题的解决,才有可能帮助企业实现一个新的技术创新层面。在平时的机械生产过程中,企业可以向一些较为闻名的机械生产国家学习并借鉴机械制造与管理方面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例如德国的机械行业就是一个不错的学习对象。通过借鉴他们的生产以及管理的行业经验,总结出规律,不断壮大企业自身在机械行业市场的力量。

五、结论

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制造与管理中的应用,可以说是当代机械行业发展的一大亮点。计算机技术因为拥有强大的计算功能以及操控功能,成为各个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工具。正是因为计算机技术的有效融入,不仅大大提高了机械制造与管理的工作效率,有效降低了机械企业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更是推动了整个机械行业的有力发展。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机械制造与管理的过程中,机械企业应该在机械制造与管理制度,相关的专业技术操作人员以及企业自身创新意识的提高等方面下功夫,切实为国家的机械制造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波;计算机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1997年06期

[2]秦鹏;平面盘型凸轮机构智能设计和仿真系统的研究及开发[D];山东理工大学;2006年

[3]周新建;信息技术革命与新一代制造模式──敏捷制造[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1996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