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1 17:35: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景观规划与景观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森林公园;景观设计;规划
中图分类号:S759.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1067
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是自然环境设计的重要导向,其对自然资源保护、合理调配、利用、开发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思路直接影响整个景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自然环境的整体审美性、甚至社会与自然共存的可持续性。
1 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现状
以1982年我国第1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出现,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到1984年,以广东流溪河、沙头角等第2批国家森林公园的出现后,森林公园增长态势明显,其景观规划设计更有了清晰的方向逐渐去归类出现各类型的森林公园设计,例如火山、湖泊、沙漠绿洲、冰川、海岛、溶洞、温泉、草原、海滨以及城郊园林的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公园景观的多样性,拉动了我国旅游经济的收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不过,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带来了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上的商业气息过重、游乐设施过分增加、旅客安排与指引设计不合理、周边配套建筑规划设计建设项目不协调等,这些因素在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出现,对整个景观设计的价值出现减分的效果。作为景观规划设计人员,在这些情况反馈下中应作新的思考,以适应更好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 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技巧
2.1 灵活处理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
对森林公园景观设计时,设计人员要考虑的基本要素要与地域和特色呼应,通常考虑公园的植物情况、地形地貌、水体系统、动物活动、综合人文资源等,根据具体的规划设计目标定位,把气候、时空因素等综合考虑分析的。对森林公园具体的景观设计基本要素做灵活的运用,形成山、石、水、物、情的全方位巧妙融合,体现森林公园固有的独特景观美。
2.2 规划设计处理方法
2.2.1 多维度立w景观设计思路
森林公园本身是天然美妙的大氧吧,在景观规划设计过程,可以考虑人的感官系统与其互动关联,在视觉效果设计构思上,要把自然客观景色、传承的文化景观美、观景长线、最佳框景点等做最好的比较和分析,尝试达到视觉设计上的最大化容纳。在嗅觉互动设计上,可以把森林公园在大自然中拥有的淳朴味道科学地引入,把公园的清新、清香、清甜、清爽淋漓尽致地在环境中弥漫。在森林公园中体验自然的细微,在景观规划设计中以自然式的植物群落结构布置,用植物景观规划与香味树种搭配设计思考,体现新气息的存在感。在听觉景观设计过程中,考虑到风声、瀑布之声、流水声音、虫鸟鸣叫的声音、雨声、鸡犬鸣吠的声音、人工处理的流水的声音、各种噪杂的声音、寺院钟声、公园背景音乐及人本身发出的声音、回声等,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能考虑到这点是设计人员能否用声音语言再现大自然美景的重要手段,它是视觉的最加配合方式。当然,触觉设计考虑也不容忽略,毕竟最直接的行为是印象最深的活动,能把手、脚零距离地接触自然景观,是真实的景观在生活中的最好的体现辩证和检验。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能有这些行为的周全思考,会使得整个森林公园的整个系统有真实的诠释和展现。森林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是一个综合产业环境空间,在主要自然环境凝造的氛围下,公园的游客活动氛围打造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子,活动项目需要统一的规整处理和规划布局,它是属于森林公园动区空间,具体包括的活动例如:野战、野炊、野营、烧烤、露天歌舞晚会、篝火晚会、垂钓、划船、漂流、攀岩、蹦极等旅游娱乐类的活动,在景观规划设计时,要把整体与局部考虑进去,发挥森林公园最大的功能化。深圳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韶关市小坑国家森林公园、惠州市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西樵山国家森林公园、番禺大夫山森林公园等在这方面的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都有很好的体现。善用多维度立体景观设计的思路,全方位感受和交融到森林公园的意境中,会产生更多意想不到的景观设计效果。
2.2.2 升华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森林公园的设计开发与研究需要设计原则的升华,通过对原有设计原则再定义,重新审视对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通过原则的科学总结梳理,把我国森林公园发展各个时期的特性与规划设计理论再分析探讨,以未来发展的思维勾画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规划新原则。以尊重自然规律的条件下,在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积极引入本土文化创新点并把传承的灵魂继续发扬光大,这样的设计做法更多的在历史名胜出现,例如: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日月峡国家森林公园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在坚持个性化的基础上,突出时代景观规划设计原则。以这样的方式能把人们对原有森林公园的认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感悟,把原景观的设计不断赋予新的生命力和活力,用时代的审美与原景观美巧妙地结合;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系统统一中,把社会、自然生态、经济发展融为一个协调关联体原则。森林公园其本身就是一个美妙的综合世界,它的构成体系已经反应出无论是森林景观、地质地貌景观还是水域景观的综合收益,直接影响到人与自然的发展关系。重视现代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新原则,对当今和未来的森林公园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 结语
通过以上的综合阐述和分析,不难看出,我国的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很多的美中不足,在追求经济利益与地方发展的情况,它已经成为地区长远发展和提升的重要课题,设计师只有在规划设计中把环境,生态保护、自然绿化效益,地域整体环境与周边协调,尊重自然规律,激活地域的传承文化和优势多重综合考虑,开展设计工作,才能更好利用森林公园价值造福人们。另一个角度来说,森林公园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国家面貌,设计人员在景观设计时注意塑造中华民族特色、文化、时代特点、地域优势、人文精神,把我们的思想和理念更好地在世界人们中展现,打造中国特色的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作为景观设计工作者,有义务和责任不断努力设计出与时俱进的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作品,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刘福智.风景名胜区与森林公园规划[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9).
[2]黄明,罗晨.城市森林公园项目运作模式的研究[J].建筑施工,2006(12).
关键词:景观、景观节点、 绿化率、绿化开敞空间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在城市化不断扩大和蔓延的今天,自然景观已日趋缩小,人类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多的被人工环境所围绕,人类的景观意识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所以我们应该动态的理解景观设计学科。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也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城市景观设计既要体现城市的开放性和系统性,也要符合城市历史连续性和发展可持续性。
1城市景观设计的范畴
1.1城市建设与环境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性的城市化趋势,地球的自然环境,尤其是人所居住的环境发生了本质性的转变。既然城市化的全球性发展趋势不可逆,人口不断增加,如何改善城市的环境,景观就成了当今城建的首要任务。除了城市整体空间环境和建筑间的联系外,城市内部的一些细节也是相当重要的。因此像城市标识,广告牌,公共汽车站,路边休息设施,电话亭,邮筒,垃圾箱,城市雕塑小品,路灯等都应纳入整体设计中。
1.2现代城市园林的作用。现代城市园林立足点已经不再局限于花草树木所创造的美的感受,而在于对现代城市生态建设的需要,所以现代城市园林的功能不仅仅限于满足于人们观赏的需要,而是创造合理的现代城市人的生态环境,因此,现代园林对于现代城市的建设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已不同于传统园林的筑山理水、种植花木,而是在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适应城市需要,顺应当代人的需求。
1.3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控制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景观设计的主要依据,其中对建筑形式、色彩、风格等城市景观方面的要求,对我们的景观设计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如果在控规指标里面对城市景观的要求简单、模糊,就会使满足我们控规条件的景观解成为无限变量,就会给我们的设计控制带来很大的麻烦。
1.4以城市景观专项规划为控制依据。城市景观专项规划也是进行景观设计的重要依据。如对城市建筑高度的专项控制、对城市建筑主要色彩的控制、对沿街建筑的屋顶倾斜角度的控制等,在拥有重要历史文化古迹的城市要求尤为严格。
2 城市景观设计与城市生态平衡的基本关系
2.1服从和服务的关系。城市生态规划是城市景观设计的最根本依据,城市景观设计必须服从城市生态规划的总体安排,在城市生态规划的基础上衍生出城市景观设计规划,并根据城市生态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开展具体的城市景观设计。
2.2动态和静态的关系。城市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的演化受到“空间”和“时间”两个向度的影响,即在任何一个时间片段,人们都可以获得创造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各种物质要素。无论是城市生态平衡,还是城市景观设计,都必须把追求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处理好实施中的动态与静态关系的重要标准。
2.3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城市景观设计在城市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就在于其工作领域覆盖到从宏观城市整体环境规划到微观的细节环境设计的全过程,针对不同特质的景观区域,可制定相应的改善、保护和整治计划,如建筑形式及高度的控制、城市天际线控制、空间视觉走廊控制、建筑容积率控制、建筑材料和色彩控制以及各种环境设施配置等。
2.4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要应用现代科技成果,汲取和借鉴国际上城市建设和城市景观设计的先进经验,并与当地的实际情况有机融合,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与时代特点的城市空间环境,以满足时展的需要。
3 当前城市规划中景点设计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3.1不能在设计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大多数的城市规划设计特别是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缺乏公众的广泛参与,市民在城市规划和生态规划设计方面享有的知情权、建议权和批评权程度亟待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在能够公平地享受城市公共空间和环境资源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予以推进。
3.2漠视城市环境生命力。我国大多城市规划和城市景观设计在体现城市环境生命力方面,显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在景观设计中,没有整体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景点设计上随心所欲,缺乏可持续发展理念。
3.3景观设计盲目模仿。但我国目前普遍存在一种不可取的现象,如一个景观设计模式在某个城市取得较好的效果,别的城市便不加思索地一味模仿,生搬硬套,其后果使得城市毫无特色。
3.4景观设计理论知识落后,薄弱的景观规划管理。我们的城市规划管理者对于城市景观规划大多处于被动的“后补式”管理,目前,我们对城市景观专项规划的研究还刚起步,急需我们从景观的角度来全面分析和设计我们的城市,制定我们的城市规划,创造一个良好的城市景观环境。
4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要点
4.1要注重历史文态保护。城市历史文态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意义、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对于人性的形成、人的素质和品格的培养,以及不同民族性格与精神的造就,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保护历史文态是塑造城市特色、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4.2要注重建筑的文化特色。建议在老城区,采用城市设计的手法,对建筑形式、色彩、体量合理引导,形成与传统建筑协调的现代建筑风格,为有效疏解老城容量,形成尺度合宜的城市空间,老城区内尽量少建大体量建筑和高层建筑。老城区外则提倡大规模成片开发模式,强调识别性的同时,形成较为统一的区域建筑风格,创造富含地方特色和现代人文特色的城市空间。
4.3要注重街道文化。街道是城市的生命线,与城市居民生活休戚相关,承载着城市对文化的吸纳、提升功能。不同性质的街道有不同的性格,但既符合国际惯例又具有地方风格的信息标志识别系统将是街道文化的重要载体。
4.4要注重绿色文化。绿色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公共艺术品得以生长的主要载体。绿色文化不仅通过这些公共艺术品来体现,更是凭借城市的一草一木来述说。许多城市都是以其特有的乡土树种、花卉而留给旅游者深刻的印象的。绿色文化其基本观点是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和谐作为人类应有的追求。
5 当前景观规划设计工作应完善的方面
5.1建立完善的景观规划设计管理制度。目前我国的景观规划设计机构还不多见,好多中小城市根本就没有专业的景观规划设计机构。我们要鼓励具备这类专业水准的单位和个人成立更多的景观规划设计机构,不断壮大景观规划设计队伍。政府一方面要提供更加宽松的条件,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景观规划设计机构的管理,切实提高我们的景观规划设计水平。
5.2建立健全景观规划设计人才培育制度。高水平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必须要有高水平的景观规划设计人才来完成。因此,要在高校中增设景观设计专业,为社会培育更多的景观专业人才,并对现有的景观规划设计和管理人员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城市景观规划工作的业务水平。
6结束语
从总体上看,城市景观设计既要服从城市生态规划安排,又要为城市生态规划的落实服务。当然,这种服从是战略和战术之间关系的服从,这种服务则是再构和创新层面内涵的服务。城市生态规划指导城市景观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将城市生态规划具体化。
参考文献:
[1] 邓毅.黄金玲.龚兆先.以生态可持续性为导向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建筑科学.2010(5).
[2] 周志.浅析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艺术—功能、人文与自然的和谐[D].武汉理工大学.2007
[3] 初亚奇.城市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关系研究.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33).
关键词: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产生原因;发展历程
我国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产生与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关系密切。在时空维度上,改革开放后,随着中产阶级不断增多,且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中度假和旅游活动也随之增多,并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时便孕育产生了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母体“旅游规划和景观设计”,这也拉开了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登上舞台的大幕_11。
1.中国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产生原因
在中国,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产生的原因可归咎为2点:(1)改革开放后,中国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异军突起。根据最新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资料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游客32.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国内旅游收入26276亿元,同比增长15.7%;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17亿美元,同比增长3.3%,在入境游客中,过夜游客5569万人次。国内居民出境9819万人次,同比增长18,0%。其中因私出境9197万人次,同比增长19.3%。目前,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对于旅游产业都愈发重视,旅游业所肩负的功能和在国民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已发生了彻底转变,从原来的接待外宾赚取外汇转为现在的拉动内需创造和谐社会;从原来的经济单体变为现在的支柱产业,无不证明旅游业目前地位的重要。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得到了良好发展机遇,从诞生到现在一步一步良性的发展着。(2)从目前的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实例来看,通常的程序是:总体规划――具体设计一实施施工。这中间间隔的不连续性就容易造成环境的破坏,环境破坏后其原有的自然属性就不在具有吸引力,这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是致命的。美国的约翰・西蒙兹曾总结表述,景观规划设计要始终贯穿于实际开发建设,包括场地的选址、场地规划、场地设计等,这样才能发挥景观规划设计最大的作用,取得最佳效益。而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正是这种思想付诸于实践必不可少的工具,其将会伴随社会发展的需求,走向未来。
2.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发展历程
在我国,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是伴随着旅游产业经济发展新的交叉边缘学科,发展时间和历程略显稍短。综合分析,从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产生伊始至今,大体上可分为3个阶段:
2.1第一阶段:萌芽状态,杂乱的初级阶段(1978-1990)
我国旅游开发的伊始,旅游规划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此时还是以地理学的学科理论作为其基础,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也基本处于萌芽的初级阶段。之后,有少数旅游规划设计者,从自身不同的专业领域角度出发,自发地进行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但整体上缺乏系统体系和行业标准,常常掺杂在其它的内容中。总体来说,此时的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是处于一个没有体系标准,多学科自发进行的初级阶段。
2.2第二阶段:发展融合,整合的进阶阶段(1990-2000)
规划从业者和相关设计师们开始尝试将旅游规划和景观设计结合,在旅游规划中重点突出景观设计,或作为重要章节,或形成独立系统,尝试性的开始编制独立的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同时,景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等多个学科在旅游业发展领域内融合力度不断加大,景观设计师也成为旅游规划人员队伍中重要的组成机体。此时的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在不断地融合中升华、创新,为之后更远的发展奠定基础。
2.3第三阶段:关注提高,提升的成熟阶段(2000~至今)
【关键词】园林景观;主题;文化
1主题与文化对于园林景观规划的重要作用
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开始发展园林景观工艺,但是我国的现代园林景观只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大部分的人们只会认为园林景观仅仅局限于花草树木,堆山涉水罢了,并没有对园林景观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探索,使得我国的现代园林景观过于单一性。有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只是达到提升城市的美观度的作用,并没将人文需求和功能化需求融入到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中。这些弊端的出现,不仅将园林景观原本的设计理念进行违背,同时也导致园林景观缺乏原本的观赏价值。因此,为了给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园林景观设计不仅需要建立完善的规划主体,同时还需要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一般情况下,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园林景观要给城市居民带来三种感受,第一种是视觉感受;第二种是品位感受;第三种是领悟感受。在进行观赏的过程中,园林景观设计要给城市居民一种直观的视觉冲击。这也是园林景观设计好坏的关键所在。在进行园林景观品位的过程中,观看人员除了要凭借自己的文化修养进行品味之外,还要利用自己的思维对园林景观进行充分的想象,进而领悟园林景观中独特的美。
2当今园林景观规划中主题与文化的有关问题
2.1忽略了主题与文化的内涵。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城市环境的不断恶化,城市人口日益增多,原有的城市绿化建设已经无法满足城市未来的发展需求,因此,国家也开始越来越重视园林景观工程建设,人们开始将新型的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应用到现代的城市园林景观中来。虽然这对城市园林景观的未来发展和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但是由于深受传统园林理念的影响,我国大多数的园林景观多以广场为主,这虽然给城市绿化方面带来了生气,但是也使得人们与自然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园林工程过于关注园林建设的档次,却没有过多重视园林设计的主体和文化涵养。
2.2忽略了主题与环境的融合统一。由于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进而导致园林景观的各项功能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然而,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就是因为园林绿化人员忽略了主题与环境的融合统一,只是一味的追求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这就导致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将主题和文化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来。
2.3主题的缺失。由于园林景观设计理念的不同,就会导致园林景观所表达的已经也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果一味地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播,就会使得在进行园林主题设计时,存在一定的繁琐性。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会给城市居民的视觉感受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会导致导致观看人员的对园林景观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出现反差。
3现代园林景观规划中主题与文化的表现
3.1因地制宜,一切从实际出发。在进行原理景观规划的过程中,为了将主题和文化内涵进行充分的展现,就要因地制宜,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的过程中,需要要求设计人员要根据当地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这样不断可以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充分的表达,同时也能将地方的特色进行充分的展示。例如,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城市的发展步伐日益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逐渐增加,这就给人们带来一种疲惫感,进而使得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就要将当地的特色融合到园林经管的规划中来,这样不仅可以缓解人们的生活压力,同时也能给人们带来一种积极的心态。就拿浙江的园林景观规划为例,他们的园林景观规划主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个是烟雨;第二个是植物;第三个是园林;第四个是村舍;第五个是古迹。对于桂林的园林景观规划来说,他们的设计理念主要是围绕着自然景观,这样不但可以将当地的自然景观进行充分的展示,同时也起到了推动城市建设发展的作用。
3.2统筹全局,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的过程中,为了充分的体现园林景观的设计主题以及文化内涵,就要对园林景观进行全局统筹,保证园林景观的整体内容与部分内容做到协调统一,例如我们可以将假山、流水等设计到园林景观中,进而构成一个和谐舒适的环境氛围。在进行假山设计时,要体现出假山的高低起伏的状态,进而将假山的特色进行充分的展现。就要著名景观狮子林进行举例,它就是将假山的各个特色进行充分的展示,狮子林中不仅排列了大量的景观长廊,同时还设立了大量的湖山奇石,进而其又被人们称为“假山王国”。狮子林中,具备近十条的假山群路线,洞口的数量就高达二十余条,这不但给人们构建出一种神秘的氛围,同时还达到了较高的审美效果。
4结束语
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的过程中,将主题形式和文化内涵融入到设计中来,这不仅可以将各个地域的地方特色进行充分的表达,同时也能推动城市建设的更好发展。通过将主题形式与文化内涵进行充分的展现,可以将各个国家的传统文化进行体现,同时还能把传统的观念融合到现代的生活中,进而将园林景观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关键词】:景观设计;人性化;因地制宜;创新;可持续发展
1、当前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内容
1.1以人为本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必须重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使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计划等目标得到明确,以此为基础再将设计理念得到完善。因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人是服务的首要目标,所以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对服务群体的感受有所了解,从而设计出合理性与功能性齐备的人性化设计。
1.2因地制宜
一般情况下,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因地制宜。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了解当地的地基情况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结合当地的地形情况,制定出合理、科学的设计方案,展现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方案的定位;设计师需要了解当地的气候,根据气候的条件选择相应适合的树木去植栽,这样可以使设计的内容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融合,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1.3创新
城市规划建设步伐越来越快,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人们的需求跟着时代在变化,这就促使园林景观设计师要不断的创新,将传统思维下的设计原则与观念进行改革创新。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快速的城市发展中跟上时代的步伐。例如,以小区消防通道为例,传统的景观中该部分一般为4m的硬质消防车道,如今随着城市建设发展,此做法已经得到改变,部分小区对其进行了创新,选择了隐形消防车道,车道与绿化相互结合。这样不仅提高了绿化率,而且增加了小区的生活品质。
1.4文化原则的展现
在开展设计的过程中,要具体结合生态理论的设计风格,同时结合建筑风格,使得我国古代传统园林景观中的设计精华可以得到全面传承。并以此为基础,学习国外先进科学的设计理念,从而提升园林景观设计的内涵。因为城市自身的服务对象就是人,因此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必须结合居民实际需求;并且在设计过程中不能过度倾向欧美风格的园林规划,要具体结合我国的状况,做到统一。
2、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现代设计理念
2.1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
园林景观设计中要遵循因地制宜,不能破坏环境的整体性,合理地在景观设计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使设计能够更好地服务大众、与自然相互协调。例如,绿化植物选用当地树种,以此来体现现代园林区区域性的特点。这样的树种在当地已经形成规模,有较强的抗病性和抗逆性,在今后的园林日常养护中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从而减少养护的次数,降低维护成本。因此适地适树,可以保证当地的绿化系统,为后期的绿化管理工作提供帮助。
2.2虚拟现实在园林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虚拟现实技术对园林景观设计开始产生冲击,虚拟现实技术正多方面的改变园林景观设计的手法。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根据人的视高、头部运动特征、视野特征和运动中人眼成像特点等,使人们在模拟的虚拟园林环境中漫游。参与者在漫游过程中,不仅能在“现场”直接感受到园林景观设计的便利性舒适性和层次性,而且能得到近乎“亲临现场”的效果,比二维想象要好许多。同时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国际互联网,可以使公众参与到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中。
2.3仿生设计在园林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仿生设计是园林景观划设计的一种创新手法,是对园林景观设计思路的一种拓展。仿生设计模拟自然界中无数生物形态,经过人们的提炼与升华,将自然生物赋予艺术内涵,使其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将仿生学设计应用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突破了传统的规划设计手法,拓宽了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思路。仿生设计作为21世纪的一个热点。这一领域的创新也是园林景观设计与自然界融合的一种新思路,这使景观、人和自然界三者交融距离缩短。
2.4引进先进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和建造技术
开展城市规划中的园林景观工作,应该积极的吸取国内外的先进建筑技术和设计理念,有效的将这些理念和技术应用到具体设计中去,提高园林景观质量。同时,在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要积极引进国外的设计元素,在结合地区实际的情况下适当加入国外元素,将使我国的园林景观呈现出多样化的风采。
3、园林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设计手法
3.1借景
古典园林借景是园林设计中重要的手法,在现代园林中这种手法也得到了体现。例如,北京香山饭店园林“烟霞浩渺”景观,就是巧借南部的西山红叶形成的。当人们站在溢香亭前凭栏南望,视线透过两株大银杏,直达700m以外山巅,山上黄栌、万树含烟、入秋入霞。园林景观中常用的借景手法有邻借,远借,俯借等手法。园林景观设计运用借景可使整个设计的画面活跃起来,能够让远处的风景融入到园林景观设计当中。
3.2框景
框景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运用,一般广泛用于橱窗设计,建筑立面设计、废弃构筑物及立交桥的设计。按照“框”与“景”的关系可分为按景设框、按框设景、框自成景、无框成景、无框无景。随着时代的发展,框景这种古典园林手法与现代园林手法结合,可以形成一种紧与舒的心灵体验。
3.3点、线、面
点、线、面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是一个重要的要素,园林中景观节点用线进行连接,最后形成一个平面形状,再由面展开则变成了体。关于“线”的产生,康定斯基指出:“在几何学上,线是一个看不见的实体,它是点在移动中留下的轨迹。因而它是由运动产生的,它是破坏点最终的静止状态而产生的,线因此是与基本的绘画元素一点相对的结果,严格地说,它可以称作第二元素。”在@林景观设计中,点、线、面合理运用,才形成了景观设计中的各个空间。从而形成了城市中的人居空间.
结束语: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生态意识、环境意识的逐步增强,人们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园林景观设计成为城市建设中举足轻重的环节。园林景观如何在城市规划中运用,就成了摆在城市园林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相关人员必须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不断创新,为园林景观设计的进步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园林的绿化成为了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城市生活的舒适度以及幸福度有着重要影响。园林绿化维系了城市环境与自然的平衡,是生活质量的重要体现。同时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的设计布局对园林绿化的质量有着直接的重要影响。以下就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进行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1现代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概述与重要性分析
1.1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城市园林设计规划的关键环节是景观的主题思想,按照不同主题设计不同特点风情的景观。景观规划设计前,设计者应该仔细推敲,匠心独运的确定主题思想。如某公园用荔枝树作为主题,设计为岭南风情的休闲长廊,进行植物配置时,长廊两边沿着草坪种植荔枝树,并设杨贵妃雕塑讲述了当年杨贵妃与荔枝的故事,呼应景观主题。又如广州亚运会广州的很多公园以五羊(本届亚运会的吉祥物)和运动主题,设计了很多与五羊和运动有关的雕像、园艺等。对于城市景观主题思想的确定还应该考虑园林绿地功能。
1.2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分析。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除了单纯的植树、摆雕塑、种草等简单流程外,还应该按照科学合理的种植密度以及划分空间达到不错的视觉效果。在进行规划设计时不仅要达到城市美观的效果,还要注重景观功能性体现。其重要性的体现为:一是科学合理的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可以使城市的生态环境以及生态系统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也能够有效地改善城市的综合环境;二是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是营造城市良好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以及舒适生活重要保障;三是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与城市居民居住的舒适性、开展休闲运动、投资环境建设、人们素质提高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2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2.1采用立体绿化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园林景观立体绿化的积极采用让城市绿化面积大范围的提高,也为景观的规划设计建立了一个新的发挥空间平台。进行景观立体绿化设计时应该严格按照植物生长原则和植物生长特点,设计可持续性的立体绿化景观。进行立体绿化时还可以利用园林中的灯柱、墙体、座椅、栅栏、高架、绿棚、凉亭等可以利用的建筑,增加园林空间,设计出独具风格的绿化立体景观,让人在视觉、感觉的空间变大,还能够利用绿化立体景观吸附浮尘,净化空气,成为城市高质量环境的重要保障。
2.2根据生态环境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城市生态环境关系着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对城市生态环境有着保护改善的作用,因此规划设计中城市的生态环境因该作为首要考虑因素。现代化的景观设计中常常出现过于看重景观的建设、规划形式,从而忽略了植物引入造成的城市生态环境受到的影响与危害。就此看来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设计员除了把握好美观与实用,更应该重点所用植物以及种植方式等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尽全力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可规避城市生态环境破坏的方法有是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可尽可能的选用该城市特有的或原生的植物,规避外来植物的侵犯。本地植物的选用能够促进生态环境的完善与发展,使当地生态保持平衡,一定程度上也为可以达到打造特有城市景观的目的,加快了城市综合文化的氛围建设。如南方某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中,木棉花成为了越来越多的公园、道路等景观设计规划所用到的主要植物,快速的提高了某城市木棉花故乡的城市名片的知名度,对城市文化建设和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2.3结合文化主题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现代城市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常见方式是以多元化的形式表现同一主题,并以该主题命名园林。城市发展规划导致了园林建设形式分为两种,分别是改建与新建。(1)改建。园林规划设计在原有园林改建基础上应该保留原来的建筑设计风格。进行规划设计前,设计人员应该实地进行考察,对原建筑进行分析,对建筑的历史故事、建筑损耗、设计原理灯光进行了解分析,为新园林的设计规划做好充分准备。(2)新建。景观规划设计应该按照园林的设计主题与场地的地形、城市气候条件、本土植物的形态特征及生长特点等综合因素进行结合与分析,最终确定景观设计主题并开展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2.4将互动式园林景观作为设计方向。现代城市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已经成为了常态,缺乏互动缺乏沟通。因此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以互动式原来景观为反向,能够让人们在互动景观的带动下增进感情,丰富休闲娱乐活动,促进沟通。现代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应该打破以前的“景”“观”的观念,不能够只注重设计“景”忽略人的与景的互动。如,在很多城市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时,采用立体的石头雕塑、植物雕塑等突出景观的局部中心思想,导致人们进行休闲活动时仅仅局限在“观”上了。现代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应该将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和园林设计的理念相结合,注重景观和游人之间的互动性,用互动形式提供更多的、更丰富、更有趣的休闲娱乐。如,很多园林景观设计规划中,利用水景突出整体景观视觉效果,但并没有达到很好的互动效果,部分水景喷泉设计互动形式,加入了音乐的概念,引起人们的注意力与之产生很好的互动。以互动作为原来景观设计方向,已经成为了当展的趋势。如,在水流的上方设置秋千式的吊桥让人们观赏景观同时也可以进行娱乐活动,该设置既注重了景观的观赏价值也提高了城市园林的娱乐价值,也使得园林氛围建设得到促进。
3 开阔景观设计方式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生活的要求、生活环境的要求都在进一步提升,因此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与进步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园林景观设计员应该将设计思路更加放开,用多样的形式提升城市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生态。如将园林景观路面规划设计使用小路用泥地、零散铺石方式进行,还将道路两边设置模仿的野生环境,设计成郊外自然风景。泥地、零散铺石方法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园林绿化的面积并提供了便捷条件,泥地和路石之间缝隙大大增加了园林里绿化草种植的面积,有助于打造独特园林景观,提高园林绿化面积。
4 结束语
城市园林在现代的生活中已经成为了城市生活的一部分,对城市的投资、居住等环境有着直接影响作用。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是园林绿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规划设计除了要考虑空气净化、噪音吸收等问题,还应该根据景观设计对空间进行分割、对园林环境进行美化;除了提高园林的观赏性、节能型、科学性,还要考虑城市的文化氛围营造、生态平衡的把握、城市综合建设的协调。
参考文献
关键字:道路景观;设计;原则;道路绿化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 A
目前我国对环境的认识和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道路景观也不仅仅局限在满足功能和视觉美感的层面上,也逐渐转变到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上。因此,当代的道路景观设计就应该立足功能需求、生态原则、文化特征三位一体的整合[]。具体来说,物质景观是载体,生态保持是法则,文化内涵是目标,互相结合以此共同实现道路景观的现代化。
一、目前我国道路景观存在的问题
(一)景观规划忽视地下管网、架空线路
在道路景观绿化时,经常发现在埋有地下管网的地段上盲目栽植大型乔灌木,结果使植株生长势态减弱,甚至因根系无法伸展,吸取不到所需养分而死亡。有的在有架空电线的下面盲目栽植,因产生树线矛盾不得不疏枝,影响了美化效果,更严重的是大风季节,因疏枝不及时,造成线路中断,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危害。
(二)景观规划忽视道路的交通功能
有些地方过分重视道路景观设计,却忽视了道路的交通功能。比如在人行道上栽植树型不紧凑树木,影响人们步行或骑车,甚至也会阻挡行车视线。
(三)盲目选用外来植物品种
很多规划者只顾眼前效果,不考虑长远利益。选用未经引种驯化的外来植物品种,结果因不适应当地生态环境而逐渐死亡。不但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影响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的整体效果[]。
二、道路景观规划所要遵循的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是城市实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景观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一)生态性原则
在道路景观环境设计中,我们首先必须要坚持生态优先,保证生物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是稳定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具体内容之一,同时也构成了自然景观。道路景观要有生气,就必须建立在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基础上。一切生物都离不开地面,只有在地面上创造宜于多种生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才能达到生物的多样性。因此,城市道路建设一方面要保护城市的自然资源,另一方面要对在城市化过程不可避免地被破坏的自然资源进行补偿,并建立城市的人工生态系统,保证城市持续发展。
(二)协调性原则
城市道路是一个有机整体,设计中要协调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保证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同时要协调保护与开发、景观与生态、投入与产出、建设与养护的多重关系,保证道路景观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另外,还应协调道路沿线各功能地块的总体景观建设,保证城市绿化体系结构良性地整体发展。
(三)服务性原则
道路景观的服务对象为居民,景观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充分挖掘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地域特征,满足各种不同情感的需求,尽量做到自然布景与规划布景相结合。应体现出“天、地、人”三位一体的环境观,追求天、地、人的和谐,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形成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主题。主要以自然美、植物美、景观美为基础,体现自然的重要性。形成绿地成片、树木成林、花香四溢、环境优美、生态平衡的城市景区。 三、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探析以上原则充分表明,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受到更大时空范围内的城市发展的制约与影响,因此观念意识上要转变“就景观论景观”的传统思维,形成景观的区域观和时空观,以下是对道路景观设计的方法进行几点分析:(一)生态绿地建设道路绿化和景观环境建设是建立和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环节。道路绿地应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道路红线内的绿化带,另一部分是道路红线之外沿道路的绿化带,该绿化带的宽度即为绿线宽度。根据《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的规定:红线宽度大于五十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百分之三十;红线宽度在四十到五十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百分之二十五;红线宽度小于四十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百分之二十[]。
对于生态树种的选择上要突出地方特色,南方地区还好,北方地区应该适当增加常绿树种以弥补冬景的单调和萧条,同时注重常绿树叶的相互衬托。在种植方式上,我们要打破单调的行列式布局,以组团式、条块式为主要配置特点,乔、灌、地被结合进行复合混合式立体绿化,形成富有层次感和韵律感的景观生态走廊。使道路景观努力形成行人视觉与行为心理的绿色景观。(二)景观设计的多样性
道路的景观设计在考虑一定连续性的基础上,也要增加变化,结合城市文化、企业文化,创造多样性的有文化意蕴的景观,同时也为各种材料、技术的多样性表达提供空间。
(三)分车带的景观设计
在设计分车带景观时,应结合自身宽度、所处车道性质及有无地下管线进行规划。位于快车道之间的分车带,以草坪和宿根花卉为主,适当配以小型花灌木。位于快、慢车道之间的分车带,宽度为两米以下或有地下管网的,以草坪和宿根花卉为主;宽度在两米到四米之间,且无地下管网的,可采用灌草结合的方式,做灵活多样的大色块规划设计;宽度为四米以上且无地下管网的,除灌草结合外,还可配以小型乔木。
(四)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在道路景观规划设计中,我们也要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一方面,即使在人流不是很大的道路上,也应该设置便利设施,比如地图、公用电话、公共厕所等,避免在人们活动时,感觉缺乏人性化的关爱。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景观设置,不能设置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转弯处,不能影响驾驶员视线通透,所以在道路的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的车辆运行空间,树冠和树干不得进入该空间,同时要利用道路绿地的隔离、屏挡、通透等交通组织功能设计绿地。
四、参考文献
[1]韩丽雅.道路绿化建设现状及思考[J].河北林果研究,2003,(1).
[2]丁铭绩.浅谈城市道路绿化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2).
[3]沈清基.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M].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5]王晓谋.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6]刘滨谊. 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交通部[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作者简介:梁稀(1983.11~),男,瑶族,广西平果人,大学本科学历,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道路、交通设计工作和研究。
【关键词】策划;景观策划;桥梁作用
在国内,景观策划概念还是一个新名词,它的诞生是来源于建筑策划概念的发展。建筑策划从国外引进也只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事情。为房地产开发的一部分――社区景观策划也孕育而生。相比而言,景观策划的纵向探索与研究还没有在本行业内被重视起来,而且它的横向应用领域也没有得到更充分的发掘。本文意在通过对相关概念的阐述,希望得到业内人士的重视。
1. 策划的概念
从概念意义上说,策划就是谋略、谋划及战略规划,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在调查、分析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程序,对未来某项工作或事件事先进行系统全面的构思、谋划,制定和选择合理可行的执行方案、战略蓝图,并可根据环境变化对方案进行修改、调整的一种创造性的社会活动过程。策划可分为两个层次,即对应于计划、规划的宏观战略策划和对应于设计、项目实施的微观策划。
策划具有目的性、超前性、程序性、创造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社会经济性、学科综合性等特点。策划流派有管理策划流派、行为策划流派、经济分层流派、人际关系流派等。
策划与不同方向的专业理论融和,产生了多种类型的分支理论体系,如政治策划、经济策划、形象策划、城市策划、旅游策划、房地产策划、景观策划等,策划学通过向不同专业背景的嫁接,发挥着广泛的实践应用功能。
2. 景观策划的概念
景观策划是策划学在景观规划设计专业领域的应用,景观策划就是运用策划学原理,结合景观设计基本理论知识,按照特定的项目景观建设目标,根据项目的环境背景及现状条件,采取一定的策划手法,遵循一定的程序,对项目进行景观产品的创意、构思与形象定位。它具有自然地理性、文化性、美学性、创意性、系统性、前瞻性、综合性、程序性等特点。
在这里我们要把景观策划和景观规划与景观设计分开。我们可以先简单这样理解:景观规划是宏观层次的,而景观设计是微观层次的,景观策划则是处于前两者之间的中观层次的。他们的服务对象侧重各有不同,景观规划是面对政府或大的社会团体进行的,而景观设计则侧重于业主,个人使用者。景观策划则应该是由景观设计师这样的专业人士来完成,它侧重的是客观,是对景观规划和设计所代表的利益之间的调和。
3. 景观策划的作用
由于从区域规划到具体景观的设计以及立项到具体设计实施,其中缺少根据总体规划而进行的对景观本身的规模、性质、容量、性格等影响设计和使用的诸因素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归纳分析,从而得出定性、定量的结论和数据这样一个环节,因此往往造成设计师的盲目设计,或变成业主、设计者主观意念的强加,这显然是与现时代强调科学、强调人、强调发展、强调经济、尊重土地的时代脉搏相悖的。景观设计师如此“照章”设计,往往陷于疲于应付一日三改的设计任务书而不得其要领。由总体规划到具体设计的实施,其中缺少的这个环节正是景观设计师进行设计所必要的科学依据,这就是景观策划。
从信息社会的角度来看,业主单方面或者几个专家所制定的景观设计条件及拟订的任务书是缺乏科学性的,它缺少系统的思想,不能与时代、环境进行通畅的交流,没有逻辑的反馈,其设计结果也难免出现种种失误。设计师们仅仅依据只凭个人经验和资料而制订的缺乏科学性、逻辑性、系统性的设计任务书,设计出的作品常常落后于时代,甚至不能满足人们的全面需要。
那么,当今时代景观设计师的科学的设计依据应该是什么呢?这就是“景观策划”的概念。
景观策划就是在策划景观,在景观领域内景观设计师根据总体规划的目标设定,从景观学的科学角度出发,确立景观设计主题思想,不仅依赖于经验和规范,更以实态调查为基础,通过各种现代科技手段对研究目标进行客观的分析,最终定量地得出实现既定目标所应遵循的方法及程序的研究工作。
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时期,社会财富的积累和科学技术基础的建立与巩固是我们面对的首要问题。在经济建设中减少浪费,寻找最优途径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我们应该避免盲目的项目,强调科学设计、合理设计。景观策划环节的导入正是以此为目的。一方面,景观策划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使我国景观学体系更加完整而严密,形成一条由景观规划、景观策划、景观设计所组成的景观创作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三个环节相辅相成,互为依据和逻辑前提,又共同与其他学科发生联系,进行交融,缩短与发达学科的距离;另一方面,由于景观策划的导入,使景观设计师的传统职能又得到了拓展,进一步深化了景观设计师传统的知识结构,并使之更适用于现代社会发展的环境,摆脱匠人式的,填充式的设计方式,使景观设计师亦得以运用计算机、统计学、数理解析法、心理量实态调查等现代手段对景观空间、环境等课题与其他学科的专家们共同进行探讨和论证,使景观设计师的素质及科学地位得以提高,这也是探究景观策划理论及方法的意义所在。
4.景观策划的应用前景
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终会使景观业逐步摆脱那种小作坊式的景观生产模式,走向市场化、商品化。这不仅是行业内相互竞争加剧的后果,更是我们所处的时代所迫切要求的。这些也将直接导致现代景观生产的组织发生改变,使用景观的大众参与设计、干预设计和建造管理过程的现象日益增多。更会对景观设计的科学性、系统性提出新的要求。
同时我们也得看到,景观策划的概念在业内的普遍认同感不高,被重视程度也不够,只有在商品化发展比较快的房地产业和旅游业应用比较突出,其实在其他的景观设计当中我们也应该充分地重视起来。
所以,景观策划无论在我国的景观理论建设方面还是在景观实践应用当中都有广阔的发展潜力。现有的旅游策划和存在于房地产业中的社区景观策划,以及目前国内部分景观大项目中比较详细深入的前期调研与分析,以及在景观设计方法方面的各种探索都是包含着景观策划概念,只是比较懵懂而已,现在需要的是将景观策划概念明确化并加以具体方向上的研究。这是景观学科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吴粲.策划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
[2](美)Robert Hershberger.Architectural programming and predesign manager[M].McGraw-Hill,1999
关键词:公共景观设计;环境生态绿化;重视;设计;实践;公众;意识
1理论与实践的过程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周边环境的改善变得越来越频繁。城市广场的增加、郊野公园的崛起、小区规划档次的提高、城市规划加强细节等等的现象,表现出我们不断的在改善着身边的环境。所以景观规划设计就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名词。
1.1公共景观规划承载的内涵
景观设计是按照人类目标,改变和设计景观的结构、形态与功能的宏观布局过程。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公共景观规划被设计者或者专家们提上日程,为公众创造更好、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做着无限的努力。而在这样一个学术至上的时代,各种理论的出现不可置疑。显然它们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导着我们的实践过程。
公共景观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与一般的纯艺术创作有所不同。在着眼于其形体方面美观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其承载着的社会、文化、经济、美学等内涵。所以在做公共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在表现其形式美原则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其人本性、地域性的要求,更要从人类生存环境整体考虑其可持续发展原则。构成景观的基本形式要素有点、线、面、体、质感、色彩等。组织这些形式要素创造出优美的景观环境、井然有序的空间。注意形式美的原则:统一与变化、对比与相似、比例与尺度、韵律与节奏。再者是人本性原则,充分考虑人的情感、心理以及生理的需要。景观及公共设施的布局要符合人的视觉观赏位置、角度;座椅的摆放位置要考虑对私密空间的需要;要充分考虑到老人及残疾人对景观环境的特殊需要,并体现在细部设施的设计中。另外,在做景观规划的过程中,地域性也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是其自然环境,然后是其人文环境。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创造不同的公共景观,地域性是城市景观的起点也是其后续动力。
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公共景观设计研究的课题,更是人们不断强调的话题。公共景观设计必须符合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要求。除了为人们提供户外休闲、娱乐、健身等功能外,还要发挥平衡地区发展、调节土地使用强度、城市防灾、美化环境、净化污染等多项功能,成为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2环境生态绿化实践过程的重要性
环境生态绿化是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主要是以人类的生态感受为基点,根据自然界生物学的原理,利用阳光、气候、土壤、水体、动植物等自然以及人工材料,研究如何创造令人舒适、良好的物理环境。无论是公共景观设计还是住区景观规划,都要遵循生态原则,体现尊重自然、显露自然,以人为本、体现博爱,保护资源、节约资源。环境设计的最终目的是综合运用政治、经济科技艺术等手段,来满足人在城市环境中的存在和发展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随之发生改变,景观设计也在适应变化的需求。1)在一系列理论的基础上,设计者能够出具很有说服力的图纸,接下来的工作就交给施工单位来完成,那么施工单位在将图纸转化为实体的过程中都要遵循什么样的法则呢。首先是美观,这一要求是从设计师到施工单位都要遵从的原则。在严格遵从国家规范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让实体具有美感,这是公共环境规划最紧要的过程,这决定了最终设计的好与坏。2)实用性原则,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产生了一种很极端的现象。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或是设计师完全的要求作品的美感,从而产生的作品称作为纯艺术作品。但是,公共景观规划是最贴近人们生活的部分,其设计的过程最不能脱离的是人,其作品的设计目的是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的舒适和美好,那么实用性就成为实践过程中在满足人们审美要求的情况下要做到的很重要的原则。3)实践过程中需掌握到很高系数的就是安全保障,这是对实践过程的考验,更是对社会责任的考验。公共景观规划过程中,保障人们的安全是其存在的前提条件,做到舒适,美观,安全的公共景观设计是实践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的原则。
2忽视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2.1公共景观规划设计的表面化
从概念到图纸再到实施,这是公共景观设计的必经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很多的人力、物力,以及很多人的思考结果。而在图纸,这一最初的阶段,设计者往往会进入很大的误区,其一设计图纸的表面化,人们往往觉得在平面上做出最美的画面,就会得出最合理的设计图纸,然而,其实在设计的过程中,竖向设计的地位是坚不可摧的,只有竖向设计的合理化才能创造出最佳的空间布局。再者就是与实践过程的脱节,在没有充分了解实践过程的情况下,需要的是更多的接触实施与实践,只有扎实的了解人们的需要以及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与理论的脱节已经是公共景观规划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2.2实践过程获取的最大利益
人们对美的追求是在上层建筑的必然产物,然而既然我们已经上升到了上层建筑的层面,充分证明了经济基础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这也是公共景观规划对环境生态绿化忽视的一项很重要的原因。人们最大程度的追求经济效益,剥夺自然对我们的福利,而且不可遏制。这过程中,设计的表面化就存在很大的弊端,过多的无用信息,追求文字的篇幅,却忽视了其存在的真正含义。我们应该将更多的精力安置在需要的地方。这是需要团队的合作,而不仅是设计者或者是规划者所能够掌控的。每个人都有义务和责任担起这份重任,让生态环境绿化不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而是切切实实的对大自然的回报。
2.3公众无视环境生态绿化的破坏
人们享受着社会进步带给我们的舒适美好,也切身感受着其带来的气氛的嘈杂、忙碌的环境、焦急的心情。这是现代社会竞争力增加所引起的必然结果,人们无暇顾及身边的一切美好,就好像它们的存在是必然的不可置疑的。忙碌的生活甚至让我们没有时间呼吸一下大自然给予的美好。环境生态变得越来越不平衡,而人们却把它当作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这些多么需要我们公众的清醒认识。随着人们对环境生态绿化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致力于环境保护和能源的再利用,但是也有很多的人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是多么的渺小,当想要对身边的环境尽一份微薄的力量时,得到的或许是别人的不理解,或许是别人的无视,让人感觉势单力薄,无能为力。而要做到真正的重视,是每个人的责任。
3如何最大程度的保持平衡
3.1设计过程的责任
设计是公共景观设计的前期工作,也是很重要的过程,其所肩负的责任也非同一般。首先要增强景观规划设计师的环境保护意识,而如何才能增强,这应该是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就像大家都知道的,一件完美的作品肯定有其灵魂的存在,要做一个能够创造作品灵魂的设计师,而不是将设计表面化。只有一个有着切身体会的人才能真正的创造有生命的东西,要给予设计者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将设计作为一种自己的爱好而不是强求。经常体会大自然给我们的美好,并能收获其中的美好,将收获的美好分享给身边的每一个人,给别人带来快乐,这样与大自然就能成为很好的朋友。要了解实际情况,并且因地制宜,体会周边环境的风俗民情,进行实地考察才能深入民心,做出令人说服的作品。而且在其实践过程中,设计者有责任对其进行监督和指导,亲自体会其成果。这样的设计过程才算真正的完成。
3.2实践过程的责任
正如以上所述,实践过程的责任也是不容小觑的。同样要增强实施者的意识,让其意识到环境生态绿化的重要性。在实践单位或者工地厂房等地添加标语或是宣传栏,强调公共生态绿化的重要性,将其精神扩散到每一处。并且鼓励积极参与者,将环境生态绿化达到高水准。国家规范的制定就是对其实践过程的制约,鉴于越来越多的实践单位对其忽视的现象,不得不再次的强调,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来进行实施,是环境生态绿化保持平衡的保障。
3.3公众对公共景观规划的监督指导与自觉维护
当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层层迭起的时候,绿化环境在进行着一次次的变革。人们欣赏着高大建筑的宏伟与壮观,却总是忽视这里本来是一片绿洲,是我们居住城市的防护林,本来可以很好的跟人们对话,然而现在却抵挡不了任何风寒尘暴。我们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进行思考,该如何抵挡环境生态绿地的减少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作为一个设计者,作为公众的一员,只有大家都携起手来才能真正的保护环境生态绿化。公众对公共景观规划进行监督和指导并且可以自觉的维护生态环境。要始终明白一个道理,生态绿化不是种出来的而是保护出来的。
4结论
设计者不仅仅要把自己的思想局限于设计的领域,因为设计者的作品有可能涉及到千万大众。例如公共景观规划的设计。当越来越多的广场、小区、公园、建筑等雄壮的出现在我们面前时,请时刻警醒,或许是少了片绿地,或者是少了片森林,而我们要做的是重视环境生态绿化,保护每一片绿地、每一片森林。
参考文献:
[1] 邓小华.环境生态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 崔松涛.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J].绥化学院学报,2007,3(27).
[3] 扬・盖尔.公共空间・公共生活[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 弗雷德里克・斯坦纳.生命的景观[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关键词:景观设计重要性;策略;方法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景观设计在城市中所起的作用园林景观建设的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使人们具能有舒适的生存环境,又不会破坏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达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所以说,现代城市的发展前景与园林景观艺术水平的好坏是息息相关的,它对城市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景观设计建设应该意识到生态设计的重要性,景观设计是一个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设计。在设计的时候要尽量根据当地的地理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把景观设计融入当地的生态系统或者利用新的科学技术把景观设计带入理想的,新兴的领域,如用新材料提供自我能源供应系统或是最大限度的将资源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在大量的掩土建筑研究与实践中发现掩土建筑不但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应,还可以使自然生态景观和土地利用有机地统一起来,同时也可以取得不错的节能效果与心理满足。因此掩土建筑又被为“未来建筑”。因此生态学这个基础环境科学应引起广大景观设计师的关注,并在具体实践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3、景观艺术设计原则
(1)保证园林景观的生态价值
在园林景观艺术设计时,首要条件是满足区域内人的使用功能,其次是其艺术性,同时还要考虑其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即园林景观的养护费用及其生态价值。为保证园林景观的生态价值,园林景观艺术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信息和材料,生态廊道要使用自然光、自然风和自然水来建立以满足生物多样化。由于当今社会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所以在园林景观艺术设计时追求其生态价值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其功能性和艺术性的要求
(2)要创作生活美,再创作自然美
在园林景观设计时生活美和自然美二者要协调一致,而不能相互对抗,创造生活美的目的是为自然美增色,而不能破坏和压倒自然美。园林景观艺术设计功能性创造的源泉是大自然,创作的方法来自现实生活,因此在创造其功能性时要以人的基本行为为出发点。人们生活最基本的要求安全、刺激和认同要融合在一起。园林景观艺术设计的开放空间,要能够满足人们的三种基本活动,即生存必须活动、选择性活动和社交性活动。园林景观艺术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景观的空间尺度、场所和领域。
4、景观设计策略
景观设计作为园林建设的重要内容,每一个设计要对设计园林的综合考虑,通过对植物景观的色彩、高度、搭配等进行全面的评估,以整体的效果为设计的出发点,将园林设计的理念贯穿到每一个具体的实施工作中,以获得特色的城市园林景观,为人们带来良好的活动场所。
(1)提高园艺的修剪
景观设计的时候,各种植物的使用,会使得一些树木需要进行修剪和处理,才能够更好的满足设计的需要。因此,为了取得有特色的设计效果,需要设计者对植物景观的设计和使用做详细的说明。从而更好的提升园林设计的特色性。在实施的过程中,要以特色园林的整体效果为依据,做好园林植被的选择和处理,以更好的促进园林景观特色的展现。
(2)做好不同冠形植物的有效搭配
景观设计作为提升园林建设效果的重要手段,在设计的时候,植被的覆盖需要通过不同冠形的植物,来产生出错落有致的景观。植物搭配的时候要突出植物之间的疏密、错落分布,以整个园林的设计风格和当地文化特色为依据,构建出具有浓郁特色的园林景观。这样才能够给人们以明显的视觉冲击,为园林景观的设计效果,增添更为突出的特点,从而提升园林景观在城市中的地位。
(3)做好景观植物树种的选择
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体现出园林景观的特色性,就需要设计师借助各种不同的植物、不同的搭配方法来调和整个设计的效果,体现设计的特色性。例如在地势较高的位置,设计的时候要使用高大的树木,在中低层的位置使用较为低矮的各种灌木来进行了变化。总之,在进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既要考虑植物的形态,也要考虑植物生长的特征,通过科学的选用和搭配,来凸显园林景观设计的特色。
5、景观艺术设计方法
传统园林景观设计受限于概念界定,大部分设计师对园林景观没有明确的理念方向。所设计的景观方案不仅形式单一,且建造后难以呈现出预期的美化效果。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注重于实地改造,而不是笼统式地编制景观方案。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主要的设计方法是“艺术设计法”。“艺术设计法”是城市园林规划的主流趋势,其倡导将艺术理念融入景观设计方案中,体现出“自然、绿化、优美”等基本的艺术要素。
(1)园林景观规划的自然法
园林景观是来自于大自然灵感设计的人造景观,遵循大自然规律是城市景观艺术性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师应当掌握充足的自然元素,根据绿色景观中吸取的灵感展开设计,以保证城市景观规划达到预期的美观效果。湖畔水边、边坡的营造,如新加坡圣淘沙的景观设计项目。岛中心的树阵广场就是一个休闲的多功能客厅,配备小型舞台、花池、座椅。河水绕着广而过,河岸呈自然排布,整个广场如同漂浮于水面之上,景观渐变,韵致盎然,这些都是自然法设计应当掌握的生态理念。
(2)园林景观规划的布局法
结构布局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需重点考虑的问题,只有在空间布局上把握住景观的分布形式,才能从宏观上体现出园林景观的艺术之美。对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而言,首先,必须要进行合理的地形改造,再进行合理布局,并依低挖湖、据高堆山或适当平整土地,使园林地形富于变化;其次,利用地形组织空间和控制视线,通过与其他园林要素的配合,形成一个自然丰富、优美的空间景域。布局法要求设计人员从局部、整体等双方面考虑造景规划,尽可能使园林区与周边规划区相互协调起来。
(3)园林景观规划的修饰法
并非所有的园林景观都要重新设计,为了节约城市绿化改造的成本耗资,政府可以采取修饰法进行设计,合理地利用原有绿色景观的空间区域。从绿化属性进行划分,园林景观主要有软质、硬质等两大类别,修饰法在两者间的应用方式略有不同。软质景观主要是自然保留的物质,包括花、草、树、木等原生态植物,设计人员只需对其稍加修饰或扩大空间,便可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硬质景观是人工改造形成的景观区。修饰法在设计时要考虑人工工艺的改造要求,减小手工造景规划的难度。
(4)园林景观规划的综合法
随着园林艺术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人们对于园林景观设计有了多方面的认识,这也使设计师工作面临着高标准的要求。对于城市园林景观规划的艺术性设计来说,设计师必须要懂得如何运用综合式的手段调配景观区域,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景观绿化效果。以水陆造景为例,设计人员先以水景设计为主。选定某个水景区域展开布局之后,再考虑陆地造景中植物配置的相关问题。例如,先设计水域景观的给排水结构,对管道布局详细地考察规划;再对周边配套景观植物实施绿化改造。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改造效果。
6、结语
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给中国的园林专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是难得的发展机会。当前园林开发理念趋向下,针对园林景观设计,在合理运用各种艺术法的同时,更要注重生态效应,达到审美艺术性、自然生态性以及实用功能性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 周德培.隧道洞口绿化设计及工程实例[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6(S1)
[2] 俞孔坚.自然风景景观评价方法[J].中国园林.1986(03)
中西文化的不断交互融合,给我国城市景观规划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纵观我国目前的城市景观规划,普遍存在盲目追求“高大上”的问题:借鉴有余而传承不足,奢华有余而人文不足;设计理念虽有但含糊不清。许多大规模的景观再造,忽略了对景观规划的基础、灵魂、载体和理念的整体认知和综合把控,致使我国一些城市的景观规划自然生态偏离,地域特色缺失,文化脉络断层,趋同现象严重。
作为公共空间的城市景观,是人们认知一片地域、体验一方人文、传承一脉文化的重要途径。城市景观向人们展现的不应仅仅是山、水、草、木和亭、台、楼、阁,更应向人们传达自然生态、社会、人文等元素的和谐。城市景观规划,除了要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美化空间的要求,还应赋予其传承地域文化之职责。鉴于此,本文拟以陕西省华阴长涧河景观规划为例,从基础、灵魂、载体和理念四个方面对城市景观规划进行探析,以供学界参考。
一、自然生态:城市景观规划的基础
城市景观不仅是一座城市的点缀,也是一座城市的生态基础、精神气质和生活内容。之所以把自然生态视作城市景观规划的基础,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
其一,城市景观规划的核心内容应当是以人为本的环境整合。这里所讲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等。环境整合中不能没有创新,但创新不能以破坏自然生态为前提,而应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基础上,通过整治、梳理、协调、培育,以收到“天人合一”的效果。这里的“天”即自然生态,“人”即理念创新,“天人合一”即城市景观规划的理念、创新要以自然生态为基础,也就是所谓的“道法自然”。自然生态同时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地形地貌、河流湖泊、绿化植被等要素是城市景观规划的宝贵资源。城市景观规划要尊重并强化自然景观特征,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因此,利用自然、维护生态,改造自然、创新生态,是城市景观规划的核心要义。
其二,城市景观规划不是要进行无中生有的创造,自然生态是城市景观规划的基础,离开基础的创造,必然是一种畸形的创造,或者说是一个孤立无“缘”的怪胎。大自然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并留下了无以计数的生态良品,对这些生态良品进行整治性梳理、协调性培育、保护性开发,是城市景观规划的基本内涵。围绕城市景观规划的基本内涵,结合人类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兼顾人类的精神和物质需求,对自然生态进行总结、概括、描述,并不断挖掘、传承、演变等,便构成了城市景观规划的基本内涵。
城市景观规划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内涵,决定了城市景观规划的基础是自然生态。
二、文化脉络:城市景观规划的灵魂
自然生态虽是城市景观规划的基础,但不能任其“自由生长”,否则,便失去了城市景观的灵魂。
城市是人类栖息生活之场所。城市的沧桑变化,人类的生息繁衍,都是作为宇宙主宰的人类智慧结晶,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而每一个文化符号,包括自然的、人工的、历史的、当代的,都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因此,作为公共空间的城市景观,当然被赋予了传承历史文化、人文元素的责任。只有如此,置身城市景观中,人们才能感受到昔日城市的兴衰和今日城市的发展,才不会因文化脉络出现断层而茫然无据。
文化脉络作为城市景观规划的灵魂,犹如赋予了景观之人文生命。纵观传统园林,我们能领略到一种诗意、禅境、情趣,以及人格的淡泊、心灵的放松与节操的纤尘不染;尽管园林历经沧桑,但蕴涵其中的思想光芒永驻,文化脉络清晰,似乎在向后人诉说着先贤的处世哲学和闲情逸致。历史文化的传承,使得景观在不同的地域文化之中承载着各不相同的文化积淀,呈现出千姿百态的个性观瞻。我国著名景观设计大师夏建统先生认为,每一片土地都有属于她们自己的文化,故每一片土地都应该有属于她们自己的景观。[1]可见,文化元素在城市景观规划中至关重要。所以,将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到都市生态文明和城市景观设计中,既可规避城市景观的趋同,又可诠释城市景观的内涵,还能延伸城市景观的生命空间。因此,挖掘人文元素,串连人文记忆,传承人文历史,是城市景观规划的灵魂。
三、地域特征:城市景观规划的载体
城市景区规划的基础是自然生态,其灵魂是文化脉络,但其要真正落地,还需要一个载体――地域特征。
“地域”是经济地理学和文化地理学中经常用到的一个概念,是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的有机融合。特定的地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定位,它不仅包括独具特色的自然地理状况,更包含了此地区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所形成的独特的生活方式、行为习俗、思维模式、价值取向等。
城市景观规划不能脱离地域特征这个载体。俞孔坚认为,城市景观设计源于解读地域、历史和生活,重在对“土地”进行系统的分析、规划、保护、管理和恢复。[2]林菁等[3]在《地域特征与景观形式》一文中提出,地域特征是特定区域土地上的自然和文化的特征,包括天然的、自然的呈现,也包括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改造自然形成的;这些地域特征不仅是历史上园林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今天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重要依据。地域特征作为城市景观规划的载体,其核心要义是因地制宜,强调的是避免脱离地域的景观复制。当然,地域特征的形成需要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和相对稳定的社会自然环境,它的存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对的,不同的地域文化之间会相互渗透、融合、借鉴与吸收。而城市景观规划的创新就在于挖掘、总结、概括、描述、体现出地域特征。所以,城市景观规划,无论是绿地、街心花园、公园、园林、雕塑、特色街道,还是一些公共建筑,都必须与当地的地域特征相结合,充分承载当地的传统文化。只有如此,才能实现一方水土一方景^的愿景。
四、华阴长涧河景观规划例析
陕西华阴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素以“大山、大水、大绿、大空间、大文化、大生态”著称。如何打造一座不失特色而又底蕴丰厚的旅游城市呢?长涧河景观的规划与建设便被提上了议事日程。长涧河地处陕西省华阴市,为渭河一级支流,由华山峪、黄甫峪、杜峪汇集而成,全长91.6 km。长涧河景观规划选取范围为长涧河上游段,穿越华阴城区(见图1)。依据长涧河的地域特征,结合长涧河的自然生态,项目组在华阴市文化脉络的基础上,按照城市整体规划的要求和景观设计的理念,拟定了“山水意境滨河生活走廊,华阴文化城市体验空间”的设计定位。设计中长涧河两岸绿道以“山水意境”作为构建主线,绿带扩展区域以A阴文化作为出发点。
本设计方案由溯源、乐游、畅想三个区域组成(见图2)。其中,溯源区域以追寻老河堤记忆为主要设计要素。此区域南邻320国道,北至连霍高速,区域内落差较大,且两侧可规划用地较少。根据这种地域特征,规划者将老河堤保留并加以提升,设置新的坝体,拓宽河道水域面积,重点突出华阴城市历史,场地内设墙式文脉景观小品,体现和展示华阴文化,游人在溯源区可以找到长涧河传承的乡愁。乐游区域将重点打造华阴民俗主题公园,并与魏长城遗址相结合,使古老的民俗与实际存在的遗址相互呼应;该区域内设置华阴老腔、华阴皮影的展示橱窗与表演舞台,并以戏台商业街的形式存在。畅想区域以生态亲水为主,以低影响度开发为主要策略,建设郊野生态滨河公园;由于该区域毗邻华阴水厂,所以在该区域规划并设计了自然净水展示区,可用于普及污水处理知识,弘扬节水爱水文化,丰富场地功能。
综上所述,城市景观的规划,要从自然生
态、文化脉络、地域特征等维度综合考虑。只有从自然生态基础出发,打造地域特征这个载体,传承文化脉络这个灵魂,才能成就城市景观的精品。城市景观规划的基础、灵魂、载体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有机结合与科学配置,是城市景观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
孔祥伟,苗慧珠.客观与真实――夏建统谈景观设计[J].景观设计,2006(5):6.
【关键词】城市道路;城市发展;景观规划
一、武汉市城市道路现状
近几年来,武汉随着东湖科技新城、南湖新区、黄家湖大学城,以及武昌火车站等大批交通重点工程的建成,交通量迅速增长,该地区现有交通网络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势,拥堵问题日益严峻。据了解,为解决武昌地区的交通拥堵问题,2008年,武汉最大的交通拥堵点之――街道口计划建设的5层立体交通网络开始建设,形成了通过地面交通、地铁、高架桥“上天入地”交通道路景象。这一工程无疑极大地缓解了当地的交通拥堵情况,然而,随着交通网络的建成,与之密不可分的交通景观设计工作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市民除了以交通是否便捷、安全、畅通等作为衡量该城市交通情况,也十分重视在乘车过程中的交通道路景观感受,以司机为例,每天长时间往返于城市道路之间,若交通道路两侧大部分为统一的绿植、围栏、公共建筑等,视觉疲劳不自觉的便会加剧,后果是司机提早疲劳,影响众多人的安全,因此,对于城市交通道路的景观设计绝对不能忽视。而且,由于穿行道路的必然,从市民本身来分析,相比城市园林以及其他公共休闲场所的景观,城市交通道路的景观对市民的影响更为深刻和细致。城市道路景观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发展和形象,是一个城市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标志。优美适宜的城市道路景观不仅具有增强建筑美感,缓解市民压力,还具有显着的环境保护的功能。而道路景观中的绿植具有阻截城市中的颗粒性污染物质,通过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效的平衡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是城市的“绿肺”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成排的绿植可以减少车辆和人流的噪声,可以有效的空气污染、温室效应及噪声污染,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承建道路建设及规划的相关企业对道路景观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承建道路建设及规划的相关企业常常因为对交通使用功能及成本问题的过多考虑而无视了对道路交通绿化设施部分及道路建设的发展。在整体景观设计上,仍然沿用原有旧式的设计标准,没有根据具体的城市及道路情况对要规划的城市道路作出相应的改进创新,不符合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二)历史因素限制了绿地规划的使用面积。由于我国部分地区的城市建设一般都是在老城区原址基础上进行改建,同时又考虑到经济发展对于土地“寸土寸金”的需求,故道路绿化覆盖率一直很低。
(三)原有土地资产拆迁费用过高且拆迁调度困难。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很多旧城区面临改造重建或改造,而中国人民“安土重迁”的民族特质必然导致原有土地资产的拆迁改造工作实施困难,因此,部分城区以减少绿色景观建筑为代价增加新建筑的实体面积,使原居民最大限度的得到新的使用居住面积,从而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这样一来,用于道路景观规划的面积自然减少。
(四)施工单位的主观误区。施工单位大多将承建项目分级分布进行,首先对于道路的施工,城建单位多对高等级道路及其景观设计工作更加重视。对低等级的道路景观设计重视的很少。
三、城市道路景观规划的优化设计方法
在对武汉市景观设计工作进行改进时,可以参考国内外其他优秀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体现人文情怀的艺术作品,在设计时也要顺应整个城市生态网和整个城市经济发展方向与布局形态,并为城市的今后发展留有空余之地。除此之外,城市道路设计改造时要慎重对待人们的心理定势以及城市风俗传统,要创造出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融合的设计作品。
(一)景观设计规划与交通道路规划同步进行。在对城市交通系统规划的过程中,其设计工作尽量与景观设计工作同时进行,相互沟通,处理好交通道路与其周围景观设计工作的配合工作,使最终建设作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其次,在设计交通道路的时候,充分考虑城市景观,在满通建设功能的前提下,尽量精简设计、统一风格、不铺张浪费的夸大设计,也不做出另类突兀的设计,处理好交通道路与城市景观的相互关系。
(二)要传承当地的文化。在道路景观设计中,要充分融合当地历史文化底蕴,可以在特定旅游文化地区的景观设计中加入历史景观区域,通过表现本地固有文化、居民生活的变迁、城市环境的变迁来深化景观技术的发展。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可以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文脉、体现地域文化的精髓、展现当地特色、历史文化风貌、充分体现当地的发展与进步。在进行新建交通道路景观的设计工作时,可以根据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景观系统规划、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系统规划等多方面的考虑,设计出最具当地特色、最令当地居民产生地域情怀的设计作品。全面展现景观设计作品的人文情怀。
(三)选择好适宜植。道路景观植物的选择应注意与公共休息区、居住区等景观植物的区别,道路景观植物首先需要满足特定道路的行车视距的需求,在不影响交通安全的前提下发挥景观设计的魅力;还需要耐存活、耐气候变化、抗病虫害能力强等一系列公共建筑类植物需要满足的要求;道路景观植物还可以选择具有净化空气、保湿等环保效果的植物。在类似公交车站等一些人员需要短暂停留的道路周围,可以种植既不阻碍司机视线,也具有遮阴功能的树木。武汉的城市道路绿地乔木层缺乏,或者有树无荫的现象普遍。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