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字化工程项目管理

数字化工程项目管理

时间:2023-09-21 17:35: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字化工程项目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数字化工程项目管理

第1篇

【摘要】在工程管理专业中,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践的课程,其教育与教学在素质教育深化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改革,创新地应用教学手段也为当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注入了新的推动力。文章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BIM仿真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BIM仿真;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应用

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其涉及的知识面广、实践性强,且需要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学习效果[1]。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更是要求在学校期间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培养适应行业发展与时代变化的能力,确定学习的目标。本文拟用BIM仿真技术,发挥其在推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工作中的价值与作用。

一、BIM技术教学实践简述

BIM的中文直译是建筑信息模型,在中国《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中,它直接表述为:工程项目全寿命期内项目组成部分物理特征、功能特征以及管理要素的数字化表达。利用计算机数字技术表达不但整合了几何、物理和功能信息,还为在三维数字化技术支持项目生命周期建设中提供了决策。有资料显示,美国建筑业存在57%的资源浪费,但在同样的时间中,普通制造业领域浪费为26%,因此美国在很早就已经希望将BIM技术信息化运用于建筑业。时至今日,美国已有多所高校开设有关BIM实践性课程,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均能掌握项目的整个交付过程,从而明确当下建筑行业运行发展的各项要求。例如德克萨斯州A&M大学工程建设学院,早在10年前就一直为学生开设BIM课程,并将这门课程定义为3D-2D模型集成信息过程,参与学习的学生要掌握的仿真模型技术包括Autodesk、Google Sketch-Up以及Autodesk Revit等软件应用[2]。除了教学领域,BIM工程技术的应用,以信息共享作为基础,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有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与国外学校注重的BIM技术教学相比,国内的教学改革依旧处于初级阶段,且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瓶颈,同时又受到缺乏专业教授人员等资源的限制,导致其教学改革举步维艰。但目前国内有好几所大学正在BIM课程的教育改革中不断摸索。

二、BIM仿真教学应用模式的实施方案

在应用的BIM可视化教学实践中,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改革的思路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首先要确保一定的实际工程项目模仿环境与施工条件,便于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进行分析与问题解决,增强应变能力培养的可操作性;其次是动态行仿真演练可视化工程,针对具体模拟的工程项目要有系统、全面和整体的管理理念;最后是确定模拟过程中的参与方式、实际内容、责任等信息,一旦确定角色,就要保证整个模拟建设全过程的全面性与系统性。在《工程项目管理》教学中应用BIM技术,基本原理的消化理解是首要的任务。结合当前学生普遍的自学能力,可以将这门专业课程的教学规划安排如下:(1)详细传授有关项目管理方法的概念、原则、技术,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2)全面掌握项目管理与BIM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方法,并在操作过程中要求学生养成对日后具体工作可能产生隐患的预防性意识;(3)以分析项目管理与BIM相结合的综合性案例为主,准确区分涉及其中的各项因素关系,确保学生学会定性的分析方法与定量的分析方法结合理论;(4)工程管理课程专业涉及的知识范围较广,教学过程难免遇到对专业知识不理解的情况,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全方位引入BIM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模拟课外实践的环境,提高教学效果。其中,具有改革意义的模式为“课堂案例结合讲授+多媒体辅助教学+可视化仿真建模+现场实践”。在重要的实施阶段,学生的逻辑能力与分析水平非常重要,具体的教学内容不但要强调工程项目过程管理、工程进度控制、工程造价管理、安全环境管理、工程信息管理以及后续的验收等,还包括掌握BIM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软件。因为结合了BIM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展示更具备生动形象的特征,学生的应用教学过程更有身临其境之感,所以专业课程的章节带入BIM模拟或实景录像,如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建筑安全环境等都更能提高效率。

BIM信息技术最大的益处在于三维可视化模型应用,学生将建筑物以专业的BIM软件进行模拟,真正实现将工程带进课堂,如身临其境。例如在学习施工阶段项目管理,最核心的内容包括进度以及各种横道图、网络计划等,这些内容烦琐而枯燥。如果采用了BIM技术的4D虚拟仿真建造技术,采用4D模拟施工动画,从电脑中建立模型,借助三维可视化设备虚拟描述项目,那么学生更容易感知并接受。此外,还能在虚拟的项目实施环境下发现施工过程可能存在,但传统教学过程中无法发现的问题和危险因素,再次针对问题进行方案模拟,根据模型展开实时调整和修改,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工程施工计划优化的内容。

三、BIM仿真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的改革创新

全国性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明确要求要通过课程学习来确保学生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计划和组织、事实与控制,提高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能力。但不可否认,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具体知识的传授与市场行业要求以及国际化标准存在较大的出入。由此可以看出,过去的教学形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而《工程项目管理》更需要突出学习的实用性与技能性,重在改革创新[3]。过去的教学形式侧重理论细节的深入讲述,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在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应用如AutoRevit2012、AutoCad2012等计算机技术辅助工程软件更能强化教学效果,针对具体工程采用三维图形软件模拟数据,并以实例的情况来展现三维可视化动态仿真工程重点,学生也才更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再如国外使用的BIM虚拟可视化模式,就能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获取很好的效果,除了上述的模拟工作环境以外,还能提供咨询事务所。学生可以实现可视化仿真工程平台取代纸质资料数据的读取方式,用更高的效率发挥更逼真的功能。另外,还能针对案例中出现的典型建筑项目,通过搜集BIM信息,建立全面的案例库,为学生当前的学习或以后行业工作提供借鉴。BIM虚拟可视化仿真工作的工程项目管理BIM教学优势如下:(1)逼真还原施工现场,使学生更能身临其境地感受现场管理活动的流程、细节以及很多难以用文字在课本中表述的知识;(2)还原虚拟施工过程的现实场景,还可以安排学生扮演其中的各个工程角色,负责现场的指挥、组织和管理,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在模拟中积累直接的合作验;(3)采用BIM模型最大的优势在于通过三维技术将施工管理信息集成和优化,尤其是在工程造价的节能上有巨大的优势,同时也是对学生工程经济、工程组织或工程计价等其他课程的补充;(4)BIM建立后,学生有了具体观察的模型,对应的信息展现不仅仅是图形,更是整个专业的轮廓与规模。

将BIM仿真应用在实际模拟中可分为两个内容,首先是引入项目管理BIM电子仿真沙盘,采用BIM电子沙盘组织学生模拟过程中的策略创建、沟通管理、决策过程、项目运作等环节。另外,学生还能采用电子沙盘的实例练习成本核算、合同预算、预算决算等过程,并针对工程涉及的工期、资源、费用等设计优化方案。这种全新的教学形式能够确保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工程项目各周期具体的工作内容和流程,进一步了解物资流、信息流等本质,同时还能自我选择担任营销经理、采购经理、项目经理等模拟角色,从各部门不同分工合作的体验中完成实践,增强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性和趣味性。

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应用BIM技术,教学软件的主要功能模块有土木工程模拟仿真实验单元、建筑材料实验单元、工程造价模拟实验单元、工程力学实验单元以及工程过程管理模拟实验单元,其在教学各环节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某建筑企业工程完成一次虚拟的仿真教学,而软件应用所带来的即视感更是以标配大屏幕来加强真实性的体验,这就能够及时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所需要展示的视频输出,特别是落实到建筑施工的过程,其对应的仿真单元将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如有可行性的研究、招投标研究、合同管理研究、项目管理研究等,都可以进行动态化的演示,更直观地将现实的信息真实地传递给学生,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应用学习中的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小结

本文紧密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论采用BIM可视化仿真技术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功能与价值,其高效的代入感和模拟性质有助于当前工程项目管理教学的改革,无论对改革的最终目的还是原则都有重要的作用。就目前我国应用这一技术推动教学的现状来看,《工程项目管理》的课程教学还有很大的价值和方法可以挖掘,教师后续目标应放在如何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全面深入掌握有关项目管理知识的重点目标上。

对于今后的教学改革工作,笔者补充以下几点建议:(1)结合社会对职业需求程度以及专业学科的定位来设定课程目标;(2)详细制订课程计划和设计步骤,通过BIM转变传统教学无法涉及的专业领域,如自动化计量方面,优化课程内容与结构;(3)建立BIM实验室,紧密结合社会发展潮流,确保教学与时代共同进步,积极整合当下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完善学生专业知识结构,采用更多的BIM手段辅助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慧.在工程造价应用型本科中植入BIM技术的教学研究[J].教学实践探索,2016,16(15):175-176.

[2]R海兴.基于BIM技术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J].建材装饰,2016,12(04):167.

第2篇

关键词:公路建设;管理信息化;重要性;发展

On the importance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Ma Xiao-juan

(Henan Highway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Xinxiang Xinxiang 453003)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highway engineering management problems are gradually exposed, how to take th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highway engineering management is the problem that needs to be solved.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s ver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on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so on, the system can provide a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for highwa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Keywords: highwa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mportance; development

公路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伴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公路建设项目和管理的现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很多建设项目地域跨度越来越大,项目参与单位分布越来越广,项目信息成指数级增长,信息交流问题成为影响建设项目实施的主要问题。管理信息化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它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转变企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业务流程、传统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重新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但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工程管理中目标控制的有效性和工作流程的及时性,从而使公路项目管理实现标准化、现代化、科学化。

一、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指的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信息技术在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开发和应用。在投资建设一个新的工程项目时,应重视开发和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同类或类似建设工程项目的有关信息资源。

1.处理大量信息

管理信息化是为达到企业目标而进行了的一个过程。信息存储数字化和存储相对集中有利于项目信息的检索和查询,有利于数据和文件版本的统一,并有利于建设项目的项目文档管理。信息传输的数字化和电子化可提高数据传输的抗干扰能力、使数据传输不受距离限制并可提高数据传输的保真度和保密性。可以摆脱管理者繁琐的事务性劳动,将集中精力致力于管理工作,提高建设项目管理水平。

2.加大沟通信息的力度

“信息获取便捷”“,信息透明度提高”以及“信息流扁平化”有利于建设项目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加大沟通信息的力度。建立现代化信息平台,加强各参建单位的有效沟通,形成科学、规范、开放的制度,使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向知识管理和学习型组织转变。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和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

3.有效节省成本

高速公路工程具有建设规模大、投资数额大、建设周期长、分布范围广、参与单位和人员多、风险大等特点,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合同、质量、安全、进度、费用、文档资料等多方面的工作,参与单位和人员众多,使沟通和协调工作产生困难,大量的动态信息需要有效的集成管理,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已显吃力。运用现代建设管理理念建设一个采用先进开发技术、功能全面、高实用性、高可维护性的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系统;结合具体高速公路管理机构的管理特点进行量身定制,实现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业务综合管理。建立信息化平台,实现电子化办公、无纸化办公,有效减少管理成本。

二、公路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1.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及电子政务

充分利用Internet平台,建设包括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在内的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这个综合系统不仅提供简单的信息查询服务,更主要的是实现工程项目寿命周期内的全过程电子商务和,包括项目的规划、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和竣工验收等过程,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完成大部分工作,例如:召开虚拟的工作会议,交换资料信息,会签图纸和文件,监测施工质量等等。

2.加大信息化推广效果

信息化建设成果的推广,需要在完善的体制和制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此,首先要培养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才,他们是信息化成果推广和应用的普及者和应用者;其次,要制定信息应用的标准化程序和规则,实现行业内的信息共享和无障碍交流;再次,规定信息化的达标等级,例如:硬性规定什么等级的施工企业必须达到相应等级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并配以相应的奖惩措施。

3.提供网络系统,搭建硬件平台

采用成熟的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为公路建设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建设搭建硬件平台。网络设计应本着可扩充性、可靠性、安全性、实用性的原则,同时提供支持用户数与应用多、稳定可靠的网络系统,保证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多种信息的安全、快捷、有效的传递。

4.应注意保证网络的安全性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其安全性有时候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因此,应注意保护网络的安全性。在进行设计时,应对网络上的用户进行访问权限的设置,防止对网络资源的非法访问。应针对不同的用户类型提供不同的信息,实现外部公共网、内部网络间的互联,同时利用防火墙等技术进行访问的控制,保证网络的安全性。

5.不断的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

构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需要最新的数字技术作为支持,因此,就需要不断的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参与项目的管理者以及各方领导者的素质更应得到提高,因没有高素质的管理者就不能带动整体素质的提高。只有整体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将数字技术的应有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6.信息系统的构建需要整合各方资源

信息系统的构建需要经过前期准备、系统设计、系统分析、软件开发、软件测试、安装调试、后期服务与支持等有关工作。信息系统的构建需要整合各方资源,同时具备可发展性与开放性,进而实现数据共享,同时具体的实施过程应本着分布实施、整体规划、不断深入的原则。

参考文献

[1]李耕.关于公路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交通科技,2004(3).

[2]刁彦.谈如何加快公路信息化建设[J].辽宁经济统计,2005(9).

[3]何际辉,陈宇文.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中外公路,2001(5).

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创新;项目管理

当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不断发展,工程项目管理是根据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这种管理活动是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协调和控制,始终秉持着创新的信念开展项目管理工作。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就是将管理对象以系统的形式进行组织管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从而实现其目标[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应与我国的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解决项目管理中的失误与偏差,促进经济以及社会效益的实现。

一、建筑工程项目生产管理的计划

为了更好地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生产管理的顺利进行,应做好项目生产管理的计划,由项目计划人员对工程项目生产管理的实施计划进行编写,应完善生产管理的相关责任与工作程序,从而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全方位的管理与控制。项目计划人员需要根据《项目策划书》以及实际的施工现场进行施工准备计划的执行,明确施工准备的方案。在项目经理领导下,认真、严格的落实《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保证建筑工程项目能够按照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操作规程科学、有效地进行。

二、加强项目管理保证项目总计划的实现

要使项目能够严格按照总的项目计划进行,就需要加强项目管理控制,按照项目计划对各项管理活动进行严格的监控。通过项目计划对项目的计划参数值,如计划进度、项目成本、工作量、资源使用以及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根据项目计划明确施工部门是否按照承诺完成项目施工建设,事先确定的风险能否降到最低。按照项目计划收集、管理的数据对工程建设的进度进行评审[4],如果存在重大的问题需要进行报告,保证问题解决。

项目计划执行过程中只依靠最初建立的计划是不够的,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任务明确其特点,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需要在适当或者必要的时候对项目工程进行变更控制,收集项目进展情况,将实际的进展与计划进展相对比,如果存在差距,就需要采取有效地措施进行预防。

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策略

1、项目成本管理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成本控制工作,将成本消耗降到最低,强化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项目计划人员应协助项目经理将成本控制责任落实到各个岗位以及人身上,实现全员的动态化管理控制。同时成本控制也需要有科学的工程流程,完善管理机制与制度,实现作业秩序的稳定,保证成本控制的科学进行。施工过程中也需要采取措施降低成本,做好经济技术分析,借助信息化与数字化技术来加强项目管成本管理,借助信息化系统管理模式来提高成本管理效率。明确施工的方法,选择和比较施工的材料,在满足功能需要的前提下减少材料的消耗,使用最合适的机械设备,根据工程项目的自然地理条件减少运输的成本。做好成本的预测和计划,根据成本的特点确定科学的成本计划,明确成本的使用计划,对于各种变更需要做好增减账,保证工程款结算的及时进行。合同中需要明确影响成本的因素,尤其是潜在的风险,需要对引起成本变动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地识别,采取有效的风险措施,需要将这些内容体现在合同中。

2、项目进度管理

工程项目进度的纠偏应根据工程网络计划的方法编制进度计划,并进行有效地控制,如果进度出现偏差会使网络计划中的活动逻辑关系被改变,将工作包合并,局部调整实施过程的人、物等配置,从而实现工期的缩短。项目计划人员需要科学的编制与进度计划相适应的资源、资金需要计划,了解进度计划编制的可能性,并及时对进度计划进行调整。在工程预算中需要明确提高施工进度应增加的资金。对施工方案进行科学的检查,充分考虑其经济性以及技术性,工程进度受到影响时需要明确是否存在影响施工技术的因素,根据施工进度进行科学的管理,促进进度控制目标的顺利实现。

3、 项目施工管理

项目计划人员要组织施工现场的准备工作,当施工现场的道路、临时水、点、办公设施、生活设施、保安等工作满足开工需要时向企业申请开工建设。开工前,项目计划人员需要协助项目经理召开技术人员、项目工程部共同参与的工程施工交底会议,实现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工作,由质量以及安全管理人员开展质量安全教育,并提出施工建设中的相关注意事项。项目计划人员需要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所使用的材料、设备等进行质量监督管理,严格审查进入施工现场材料、机械设备的质量、规格以及型号等,做好检验工作,禁止不合格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计划人员需要经常到施工现场进行巡视,检查施工班组有没有严格按照工程建设的设计图纸、施工的具体操作规范以及验收质量标准等进行施工建设,如果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并汇报给建筑工程项目的负责人。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违规作业、野蛮乱干等行为,项目计划人员可以责令其立即停工,并且有权根据项目部的考核规定对有责任的施工班组进行经济上的处罚[3]。项目计划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工程项目建设的验收标准和规范对工程项目进行监督和检查,同时做好相关的实际测量工作,按照相关的要求将表格填写完成,对于不符合工程建设需要以及标准的工作要及时提出,并要求施工部门进行返工、返修,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高质量、高标准。同时,应积极的推广性的施工技术以及工艺,对于建筑工程项目存在的质量问题要及时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解决措施,保证质量管理控制措施的落实,促进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提升。同时,项目计划员需要对本项目的施工质量检查负责,参加工程质量事故的分析并提出处理意见。

4、项目安全管理

安全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应关注的重点问题,完善安全管理的目标以及制度,避免工程建设中安全事故的发生。项目计划人员需要协助项目经理做好施工安全管理的纠偏工作,提高纠偏意识,完善安全管理的措施。安全管理应注重施工过程的控制,项目计划人员应与安全管理人员合作,共同发现问题、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并进行纠偏,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高质量建设。

结束语:

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力量,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的对于工程建设的成败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应提高对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视,运用创新性的方式来加强项目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完善,实现高效的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娟. 浅谈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创新问题[J]. 建筑设计管理,2013,12:47-49.

[2]叶有泉. 大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创新分析研究[J]. 中外建筑,2011,06:132-134.

[3]李益民. 巨化股份有限公司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探索[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4:95-96.

第4篇

【关键词】测绘;项目管理;项目规划;项目组织

0 引言

测绘公司是业务导向型企业,项目管理是测绘公司经营生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测绘公司利润的源泉,测绘项目管理的好坏决定着企业的市场份额,只有占领了更多的市场份额,企业才能不断地发展壮大。测绘项目的管理是测绘企业研究的永恒课题,各测绘公司都非常重视,并投入了很大的精力进行研究。对测绘公司来说,从理论上进行系统研究,并不断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才能进一步搞好测绘项目的管理,才能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进而提高测绘公司的效益。

项目管理规划是项目管理的重要一环,是测绘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明确项目进行中要做什么,由谁做,什么时间做以及如何做的具体方案,是实践过程一般规律的总结[1]。理论一旦形成就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为了逐步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必须首先从理论上进行总结和研究,因此系统项目管理规划,对于增强测绘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以测绘公司为管理主体的项目管理规划的管理问题。根据现代管理学和项目管理学的成果,紧密结合企业在测绘项目管理中的经验、体会和教训,运用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阐述和分析测绘项目管理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采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提出相应的对策。

1 项目规划管理过程

1.1 项目管理背景

我国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活动源远流长,至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大规模的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活动,并没有系统地上升为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和科学,在工程项目管理科学理论上是一片盲区,更谈不上按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组织建设了。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工程项目管理理论首先从西德和日本分别引进到我国[2]。之后,其他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和世界银行的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也随着文化交流和项目建设陆续传入我国,并结合测绘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和招投标制推行的有利时机,在全国许多测绘公司和建设单位中开展了工程项目管理的试验。

我国对国外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从引进、吸收、试验到实践,从理论运用到工程项目管理实践、理论研究和探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87年在推广布鲁格工程经验的活动中,已开始探索和研究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建设部提出了在全国推行项目法施工的理论,并展开了广泛的实践活动。项目法施工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二是,加强工程项目管理,这也是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和生产管理方式的变革,目的是建立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1994年建设部召开了“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项目法施工包含的两个方面内容的工作向前进一步推进,强化工程项目管理,继续推行并不断扩大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这标志着工程项目管理在我国已步入应用发展的新时期[3-5]。

1.2 项目管理规划的招投标

企业管理层做出投标决策后,首先应进行策划,编制《项目管理规划大纲》,并依据招标文件和《项目管理规划大纲》编制投标书[3-5]。按要求进行投标,中标后,与发包方签订施工合同。意向的项目经理应参加投标工作,以全面了解情况,为中标后的工程实施打基础。图1显示了招标程序图。图2显示了投标程序图。

图1 招标程序图

图2 投标程序图

1.3 项目管理规划实践

工程项目管理实质上是一种目标管理。它是在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工程项目的目标。通过目标的系统化分解,形成工程项目管理规划。再通过对人财物等资源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组织、调度和协调,来确保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的全过程。工程项目目标是多重的,每一个目标都从一个不同角度反映对项目的要求,它们构成一个即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目标体系[6-8]。

项目内外各个不同部门和人员的工作之间会有相互影响,这些影响有的易于察觉和理解,有的却十分隐蔽,同时他们之间的影响有时相互矛盾,有时互相促进,因此项目管理常常要求对各工作因素进行分析,协调工作的目标与项目目标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在进行组织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各项目之间的关系,制定出合理的工项目管理规划实践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测绘项目工期进度规划

测绘项目的工期是整个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将测绘项目提前或按时完成,能为测绘单位带来新的经济效益。

(2)测绘项目质量管理规划

确保测绘产品的质量,是测绘单位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对测绘产品实行全员、全面、全过程的管理,将质量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做好日常质量管理工作,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避免造成因不必要的人、财、物的投入而加大成本。

PDCA管理方法,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总结(action)是各种管理的基本法则,对于质量问题或其他一切与管理有关的工作都可以采用PDCA管理方法。

(3)测绘项目成本管理规划

首选对测绘项目的各种成本,包括人工费、材料费、仪器设备费等其他费用等进行分析,采取措施降低测绘成本。要发挥测绘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采取较为经济可靠的技术方案,包括采用新技术、新方法等降低成本。

(4)测绘目风险管理规划

要在保证测绘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进行测绘顶目成果分析,如果遇到不可预见的情况,应找出原因,把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2 定远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程项目管理实例

2.1 项目背景

烟台地质工程勘察院负责开展定远县区域内28.0万亩(涉及三个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项目。顶目于2014年8月开始实施,交付日期为2015年8月30日。项目的主要内容为:通过全面组织清理二轮延包土地承包档案,解决土地承包方案、承包合同、承包台账种类不齐全、记载不全面、与实际有出入等问题;借助航拍、卫星定位、实测等技术,确认承包地块四至、空间位置和面积;建立定远县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数据库和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系统,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信息与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对接,促进信息互通共享。

2.2 项目目标

(1)清理土地承包档案;

(2)查清承包地块面积和空间位置;

(3)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证书;

(4)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

(5)建立土地承包信息化管理系统;

(6)做好确权登记颁证资料归档;

(7)以村为单位,逐户填写、打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2.3 组织管理

(1)该项目在实施之前设计一个合理的组织管理机构,并采用合适的项目管理形式,统筹考虑计划、人力、资源、费用及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管理问题。图3显示了项目组织管理机构图。

图3 组织管理机构组建图

2.4 项目效益报告

开展定远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通过全面组织清理二轮延包土地承包档案,确认承包地块四至、空间位置和面积,建立定远县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数据库和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系统,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信息与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对接,促进信息互通共享,社会意义重大。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2)开展土地确权颁证,就是要通过科学的测量、严格的规范,厘清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者关系,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为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创造条件,为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市场运行中的抵押、担保和转让奠定重要的法律基础,为发挥市场配置农村土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构筑坚实的制度基础,突破农村改革中最大的难题,加快农村改革步伐。

(3)开展土地确权颁证,就是让农民吃上“定心丸”,把土地承包关系长久地确定下来,把老百姓承包的地块、面积、空间位置等搞清楚,依法落实农民的土地财产权,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夯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迫切需要。

(4)推动土地流转,一个基本的前提是土地的权利归属要清晰、承包权的归属要清晰。

(5)开展确权登记颁证,明确土地关系,划清权益界限,将农户承包数据和资料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可以为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属归属提供有效依据,有效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合同不规范、面积不准确、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为防范和化解由此引发的矛盾纠纷提供最有效、最坚实的基础,是创新农村社会治理的迫切需要。

3 测绘项目管理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经过十多年来的发展,测绘目管理在我国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正在向全国各个角落推进,并且在整个测量企业都日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我国推行项目管理起步晚,加之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有一个过渡时期,不利于项目管理的快速发展,虽然近几年来我国的项目管理发展的比较快,但与国际水平仍有很大差距,许多环节需要进一步地改进。

3.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项目管理不规范,内部凝聚力弱,管理水平低;

(2)项目部职能不明、分工不细;

(3)责任分工不明确,利益分配不公;

(4)供求双方制约力不足;

(5)项目管理机构庞大,加大了施工成本。

3.2 对策

(1)建立承揽任务拓宽市场的激励机制;

(2)落实“两层分离”和“两制建设”的运行机制;

(3)坚持以人为本的用人机制;

(4)坚持以制度明确的规范管理机制。

4 结论

工程项目管规划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过程,本文以测量公司为管理主体,以定远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程工作的项目管理规划为实例,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根据主导管理过程的实施,实现了系统工程论的具体验证。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适用于工程测量项目的管理,如果加以扩展,可以应用于其他行业(如建筑、施工)等的管理过程。

【参考文献】

[1]李吉生.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造价控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0(2):10-13.

[2]皮文辉.国际工程的项目管理模式介绍[J].建筑管理,2010(6):54-56.

[3]李金亮.项目施工成本管理中的目标成本[J].天津理工学院学报,2010,17(4): 40-43.

[4]陆爱平.论项目部对工程成本的管理与控制[J].建筑施工,2010.25(4):11-14.

[5]钱混润.建筑施工组织与计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6]田郁.工程项目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第5篇

关注工程信息的集成应用

和其他设计领域一样,电力行业工程设计经历了手工图板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二维设计)和三维设计三个阶段。由于三维设计的全面推广还有待时日,因此很多电力设计院都面临如何整合二维数据和三维数据的问题。

谈到我国电力行业工程设计的信息化现状,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数字化工程中心主任潘诚坦言,我国电力设计院的设计水平并不亚于国外同行,但是相比国外同行,它们在信息化应用方面普遍缺乏体系化的架构。

他认为,这与我国电力行业由于历史问题遗留,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有关。就拿国家电网来说,基建领域有基建领域的编码,运维有运维的编码,还有其他的体系编码,不同体系的编码很难通过信息化手段连接起来。不仅如此,过去电力工程项目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也是以解决问题点为主要目标,基本上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缺乏全局的思考。

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数字化设计中心主任谈宏力和潘诚持类似意见。谈宏力指出,现在在信息化方面走得比较靠前的工程公司和设计院都具备数字化设计和应用能力,但是信息系统整体的集成性和融合性较差。

“二维设计和三维设计并存的问题,在国外同样存在,这是技术发展所造成的,先有二维设计,再有三维设计。” Bentley 全球电力业务副总裁阿瑟・萨瓦尔说。

Bentley公司高级行业销售总监王立明指出,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工程项目从EPC(工程总承包)移交到业主过程中都会遇到几堵墙:其一,设计和建造之间的墙,双方的沟通简直是鸡同鸭讲,三维设计做得再好,最后交付给建造的还是二维图纸;其二,施工和运维之间的墙,施工建造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很难移交给业主,不能为后续的运维提供依据。

那么,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实现工程信息的集成应用呢?阿瑟认为,只有通过智能化的信息模型才能实现,要通过智能化信息模型将二维、三维数据真正管理起来,实现信息的可视化、可用。

“我们不希望明确划分二维和三维的差别,而是希望强调工程信息的集成应用。”潘诚说,“电力工程摆脱不了二维信息,也摆脱不了跟空间概念相关的三维信息,我们还要将这些与工程施工进度、资产管理等结合起来。” 谈宏力认为,应该将二维、三维数据理解为可视化和可移交的数据。

以数据资产为核心

谈宏力指出,在我国电力工程体系中,咨询、设计、建造、运营是分离的,从设计院角度来看开展数字化设计的驱动力并不强,因为不管采用何种方式的设计,向业主提交的是传统的图纸,业主不会为三维设计多付一分钱。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考虑实施数字化设计呢?”谈宏力说,“我们在营销方面有所考虑。在投标时我们用三维动画来向业主展示很漂亮。如果我们做得足够好,业主充分认可我们的知识成果,我们完全可以把全部三维数据移交给业主。”

同时,潘诚认为,现在电力工程公司逐渐将设计院和施工单位整合起来,将原来设计、施工、运维这三块泾渭分明的业务融合起来,通过数字化提高效率、缩短工程周期、降低工程造价。

谈宏力也强调,站在工程公司的角度来看,数字化设计的意义就变得大了,工程公司可以以此形成以数据资产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将设计、建造、运维这几个分散的体系通过数字化模型串接起来。“这样的话,即使是很小的工程,我们也愿意花很大的精力去做数字化设计,甚至做数字化的工程管理。”谈宏力说,“这样,企业是出于自身的战略发展需要去推动的。”

与此同时,潘诚指出,资源的匮乏,以及政府出于环保目标出台的限煤、限电、限排放的政策等诸多因素把电力企业推到了变革的十字路口。“现在我们在投标过程中能深切感觉到,业主都非常关注工程项目的设计、建造效率和全生命周期内的效益,而不再是单纯地降低初始投资成本。” 潘诚说,“这说明电力行业的业主开始注重管理了。他们只有通过加强管理,才能保证长期的效益,增强抗风险的能力。” 他举例说,一些业主要求他们提供地下管道设计模型,而原来的情况是,管道建好后业主或者后续的运维单位就很难找到设计数据了,甚至可能在项目改造时把地下管道挖爆了。

潘诚解释说,借助数字化设计,他们就有能力为业主提供完整、精确的原始数据,帮助业主在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中轻松获取原始、准确的基础数据。这对于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非常重要。

不仅如此,潘诚告诉记者,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在推动数字化移交标准的编制。他透露,国家电网河南省公司也委托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做了一套智能一体化管理平台,将河南省500千伏以上的变电站和线路的数字化模型纳入其中。这样,国家电网河南省公司就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实时监控变电站的运行情况,获取现场运维信息等。

呼唤本地化服务

记者在研讨会上了解到,Bentley希望其i-model和ALIM(Asset Lifecycle Information Management,资产信息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能够在实现电力工程全生命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其中,i-model 是对基础设施信息进行开放式交换的载体。不管创作应用程序或技术平台是什么,项目团队成员均可利用i-model共享复杂的项目数据,并进行交互。

尽管对包括Bentley在内的国际厂商的产品表示认可,但是潘诚指出,以往国际软件厂商在编写软件时的出发点与国内软件厂商的不一样,国内软件厂商更多地关注业务点,针对用户的实际需求去开发软件模块,其优势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用起来很顺手,其劣势是软件的扩展性和兼容性不够好,与其他软件的整合性差。而国际软件厂商会提供一个先进的基础框架,这要求用户有很强的IT实力去满足实际业务需求,这就使得国外软件在适应本土用户的需求时受到一定限制。

潘诚说,Bentley在本土化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他还是建议,像Bentley这样的国际软件厂商应该更多地利用第三方资源来提供软件服务,一方面双方沟通起来比较顺畅,另一方面服务费用不会太高。

第6篇

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的技术发展趋势极快,技术更新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在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的过程中,需要涉及多种理论知识内容,要改变传统项目管理模式的缺陷,针对现代建筑工程项目实践中的不足,进行理论指导下的智能建筑工程项目的集成化、规范化管理。

关键词:

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集成化;规范管理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是较为复杂繁琐的部分,它与建筑电气工程、现代控制工程、信息化工程相关联,涵盖科学信息技术、声光学、电子学、集成控制理论等学科知识,具有高科技特征和目标复杂性特征,针对传统建筑项目管理的不足,要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进行集成化、规范化的研究。

一、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集成化规范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1、建筑工程项目的共性体现。在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建设过程中,智能建筑的核心是3A,其中:(1)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系统也即楼宇自控系统。(2)通讯自动化系统CA系统由多种技术构成,要在卫星通信技术、广域网接入技术、程控技术的支持下,实现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信息化建设。(3)办公自动化系统OA。它是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支撑下,实现自动化办公,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的建设,实现更为科学的管理和决策。这个智能化建筑项目是一个统一性整体,它以满足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功能为前提,实现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的优化。

2、建筑工程项目智能化系统的集成化理论基础。建筑工程项目智能化系统的集成理论有一定的奠基作用,在相关理论和模型被纳入智能建筑集成化管理的过程中,可以极大地增强建筑项目的协调统一性能,尤其是在现代“协作”、“双赢”模式之下的现代建筑市场,要以智能建筑项目的全寿命周期集成管理为目标,在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之下,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为了达到智能建筑工程项目的集成管理目标,要有高速的信息共享为前提,软件工程理论就为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技术支撑,确保了智能建筑工程项目的集成化管理。同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供应链、虚拟组织等理论,也为智能建筑工程项目提供了工具。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的集成化规范管理应用

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的集成化管理需要实现组织上的动态控制和灵活的管理,要在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之下,与外部资源实现协同交互的作用。智能建筑可以使网状虚拟组织体系的优势得以实现,并在高速有效的集成信息系统工具的支持下,提升智能建筑工程项目的效率。对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的集成化管理要注重以下几个阶段:

(1)决策阶段。即对智能建筑工程项目的前期设计及审核;

(2)设计阶段。即智能建筑工程项目的设备招投标、调研、施工组织设计等内容;

(3)计划阶段。对智能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计划及方案的编制是一个独立的环节,需要进行集成化目标的管理;

(4)施工阶段。智能建筑工程项目要依照施工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设备的组装、单体调试、系统联调及试运行等。

(5)正式运营阶段。在这一阶段,要重点关注智能建筑工程项目的初始使用、维护、扩建、改建等内容。在智能建筑工程项目集成化规范管理的各阶段运用中,要把握集成管理的关键点,重点对检查点、里程碑、基准线实施有效的管理与控制:

1、检查点的集成管理控制。智能建筑工程项目中对检查点的控制,是通过定期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检查,进行计划与实际之间的调整,将检查点视为一个固定的时间节点,根据工程项目的周期长短,而进行适宜的划分,并实施有效的管理与控制。

2、里程碑的集成管理控制。它是不同类型项目的阶段性工作完成的标志,在复杂的智能建筑工程项目系统中,各个环节的实施都是里程碑的中间可交付性成果,它可以使建筑项目的风险降低,通过对不同阶段的中间可交付性成果,判定建筑工程项目的功能状态,从而减少误差。同时,也可以明确地对不同时间段的工作进行合理分配和精细的管理。

3、基准线的集成管理控制。在智能建筑工程项目之中,基准线的集成管理与控制也是不可或缺的里程碑,在不同配置项的不同时间段内,要对不同时间段交付的成果进行有组织的正式评审,从而为后续的智能建筑工程项目的工作,提供基准和出发点。智能建筑工程项目集成化规范管理模式是多个单位共同参与合作的系统化项目,有其独立的总体目标和要求,要针对项目组织分割、组织的责任分散、组织目标不一致等现象,采用智能化工程总承包模式,这样可以简化项目管理,为虚拟组织结构提供便利条件,减少了设计变更及无谓的资源浪费。

三、结束语

总之,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涉及多个行业和专业,具有复杂度高、项目规模大的特征,要提高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不同阶段、全程性的集成管理的关注度,在项目综合管理的过程中,以基准线、检查点、里程碑为主要参考要素,实现对建筑成本、质量和进度的高效监控。

参考文献:

[1].陈伟.基于战略导向的H公司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3.

[2].董金涛.油田地面工程项目集成管理与绩效评价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

第7篇

[关键词]电厂;数字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4-0116-02

1 引言

21世纪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电力工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建设数字化电厂,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发电效益最大化,已成为电厂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作为国家基础设施产业的电力工业,本着“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方针,正由传统工业向高度集约化、高度知识化、高度技术化工业转变,实现电力企业生产运营的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已迫在眉睫。

2 数字化电厂的概念及建设目标

数字化电厂的概念从二十世纪末出现,一直是国内电力行业建设者热衷的话题和追逐的目标,许多电力建设者、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者从不同的认识角度出发,给出了数字化电厂若干种概念和解决方案。如:有人认为德国Niederaussem电厂(单机出力达到1012MW)仪控系统采用了现场总线技术,管理信息、设备维修信息等也通过现场总线进入DCS和上层IT系统,实现了机组优化操作及优化维修管理,是一个典型的数字化电厂;也有人认为将信息系统的数据、设备检修备品备件库与三维模型双向关联实现数字化的运行维护,能在三维模型下进行可视化的施工是数字化电厂;在我国电力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术语》DL/T701-2012中将数字化定义为“数字化电厂是电厂数字化到达一定程度的概念。电厂各控制系统和管理系统(包括现场设备等基础单元)均进入数字化后成为数字化电厂”;我们认为数字化电厂是通过对电厂物理和工作对象的全生命周期量化、分析、控制和决策,提高电厂价值的理论和方法。这一理论和方法研究的对象是电厂的物理对象和工作对象,其方法是从整个生命周期出发研究如何对其进行量化、分析、控制和决策。其作用是可以降低发电成本、提高上网电量、减少设备故障,最终实现电厂的安全、经济运行和节能增效。

数字化电厂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一个动态的、随着技术发展不断丰富其内涵的动态发展的概念。

数字化电厂建设的目标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数字化信号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及网络系统为支撑,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投资及运行维护成本,使发电效益最大化。

3 数字化电厂的模型及结构

3.1 数字化电厂的模型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数字化企业和数字化工厂的模型规则,即:

*生产管理和经营决策构建数字化企业

*管控一体化构建数字化工厂

*热工、电气设备全面数字化构建自动化设备资产

数字化电厂模型层次如下:

3.2 数字化电厂的结构

结合电厂特点和国际上数字化工厂和数字化企业概念,提出一个具有四个层次,四个支持系统的数字化电厂结构模型。

四个层次:经营决策层、生产监控层、控制层和现场设备层。

四个支持系统: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支持系统、电厂标识系统、三维模型支持系统。

从数字化发电厂的概念出发,建设数字化电厂是方法实现的过程,建设数字化电厂,需要采用以下三个方面的方法实现:

*数字化电厂设计和建设

*数字化电厂运行

*数字化电厂智能化管理和维护

4 数字化电厂的设计和建设

4.1 利用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

采用以国际主流设计软件为核心,集成一套涵盖电厂设计、采购全过程的系统,称为工程项目管理集成系统。包括系统图设计、布置设计、各种计算软件、项目资源管理系统。

采用以三维技术为核心的数字设计手段在完成一个物理电厂的同时,提供一个数字电厂。

4.2 利用工程设计协作平台

利用工程设计协作平台对电厂设计过程实现全面的数字化管理,包括:任务分解、资料管理、进度管理等。采用三维设计技术,进行多专业协同设计,以提高设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为实现数字电厂向业主的快速、无缝移交打下坚实基础。

从初步设计阶段开始,按照“项目定制-系统设计-布置设计-详图设计”的流程,以三维模型为核心开展工程设计工作。

在施工图详图设计阶段,生成最终的智能PID和三维模型,直接从三维模型中抽取管道安装图和平剖面图纸,已满足现场施工需要。

4.3 数字化采购和数字化施工

采用专业化的设计软件,通过系统设计DD布置设计,将生成智能PID和本阶段的三维模型供设计评审,同时可以生成主要设备明细表和初步的材料清单。并可提供多种不同类型的材料统计清单:

1)整个系统的材料汇总表,可用于做材料计划;

2)管线预制清单,按每条管线安装所需材料汇成清单,方便领料和物资部控制材料发放;

3)管线装配清单,方便班组的分配工作,发放材料和领料,更好的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利用三维系统,可以模拟施工组织方案,合理组织施工、理顺施工工艺、减少施工准备时间,减少施工交叉,机具调整,加快施工进度。

4.4 采用统一的标识编码系统

为了实现数字化电厂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行,必须建立有效的数据交换机制,建立统一的关键词词库。关键词词库是联系各类数据的纽带,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唯一性、一致性、可交换性、可互访性;在发电厂推广使用统一的标识编码就是这样的关键词词库。标识编码对各类设备的工艺(过程)相关标识、安装地点标识、位置标识等进行了描述。

4.5 采用项目管理软件

为加强工程内部协调和工程控制管理工作,降低管理成本,实现对工程进度的“静态控制、动态管理;宏观控制、量化调节”的目的,实现项目成本费用明细化、进度控制数字化、协调沟通信息化,采用项目管理软件进行企业级项目控制管理,将工程概算、合同管理、财务支出、设备采购、进度控制、绩效考核等全面融入管理系统,形成企业管理的信息平台,实现全面的、数字化的、标准化的项目管理。

5 数字化电厂的运行

数字化电厂运行是基于数字化电厂的四个层次,即经营决策层、生产管理层、厂级监控层、现场过程操作控制层。

过程操作控制层包含电厂内部针对设备运行或操作过程的数字化监控功能,主要由单元机组分布式集中控制系统DCS、电气、水处理、输煤、除灰( 除尘) 、脱硫、脱硝等的辅助车间自动化系统等组成。目前技术的发展是以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先进控制系统DCS实现机、炉、电的一体化监控为方向的。过程操作控制层是数字化电厂建设的基础,没有现场过程操作层的精心建设,数字化电厂就会成为海市蜃楼。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1)合理使用现场总线技术,全厂采用DCS监控,实现电厂监控系统的高度一体化。

2)实现电厂断点式机组自启停控制系统(APS)

3)采用合理的技术方案,构建适应数字化电厂公用系统集中监控的网络系统,实现在集控室对整个辅助车间各工艺系统及设备的全厂一点化集中监控,现场无人值守。

4)升压站系统监控数字化、电气系统(设备)监控数字化。

5)建设一个完整的包括视频监控系统、周界防防护系统、电子巡更系统、门禁系统的智能化安防系统。

6)采用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云计算为中心,通过数据接口、信息集成和协议转换等手段将电厂相互独立的安防子系统、消防报警子系统、信息管理子系统、智能照明子系统、暖通控制子系统等接入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设备联动,一体化集中监控,实现对厂区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集约化融合的智慧化厂区综合管理。

7)全范围高逼真度的仿真系统,为数字化电厂运行培训提供有力的保障。

8)消除信息孤岛,建设高度集成的数字网络智能系统。

6 智能化管理系统和维护的实现技术

6.1 信息化管理系统目标

配置的信息化系统以建设数字化电力企业为目标,实现生产、经营、管理一体化,满足企业管理提升和长远发展需要,对电力企业整体性战略发展构成强有力的支持。

借助国际国内标准和规范,建立企业一体化平台,减少数据冗余,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以资产管理为核心,建立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优化资产结构;实现资产状况跟踪、测量,提高设备的可靠性;智能化决策设备检修周期,提升设备使用效率;通过全面预算控制,降低投资成本与运行维护成本。

结合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实时采集生产运行数据,通过对标管理、绩效管理、预算管理,实现管理精细化,形成企业管控一体化,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6.2 信息化管理系统特点

*编码体系标准化:依托国际标准及行业标准编码体系,满足唯一性、合理性、扩充性、通用性、保密性、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的要求,实现资料交换和资料共享。

*数据中心集中化:通过数据集成,提供一个电厂全范围内从底层控制到分析优化、管理决策的综合应用平台,实现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有机集成,形成管控一体化。

*标准产品可配置:根据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功能模块可任意组合使用,满足电力企业组织调整、流程优化、管控方式等各方面的实际需求。

*个性需求可定制:对于电力企业特有的行业需求、个性需求,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支持新增业务功能定义,满足个性化业务处理的实现。

*异构系统可集成:可以与财务、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等其它系统实现数据集成、流程集成,保障电力企业系统投资与应用成果。

*技术平台统一化:基于SOA设计模式,符合J2EE开发规范,采用中间件技术和工作流技术,支持基于构件的开发模式,构建纯B/S架构,实现统一的技术平台,满足企业所有业务在一个标准、开放、可扩展的技术平台下组装和运行。

6.3 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软件业务功能

发电企业管控一体化解决方案以实现智能化数字电厂为目标,将电厂生产控制与上层经营决策系统真正衔接,让生产控制系统的数据能够为电厂管理服务,实现以电厂管理指令指导生产指令,以生产指令优化底层控制,形成电力企业管控一体化,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应用系统是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数据为中心,以设备维护管理和企业成本管理为核心流程,涵盖企业资产管理、生产运行管理、经营管理和协同办公管理,为电厂的生产管理者提供真实、准确、及时的生产管理信息,市场经营信息,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增强决策的正确性,适应“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市场经营模式。

6.4 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技术

6.4.1系统支持平台架构

系统主体程序需采用多层纯B/S架构,整个系统的体系结构由数据库服务器、多个应用服务器以及Web服务器、客户端组成,实现了样式、数据、控制和业务分离的模式,是一个高复用、并有严格层次划分的体系架构。

6.4.2系统运行环境

*硬件系统:支持微机、小型机的各种机器配置;

*服务器操作系统:支持Windows、UNIX等服务器操作系统;

*数据库系统:选用Oracle大型数据库系统;

*客户端:IE。

6.4.3系统权限管理

*用户账号建立与管理,包括系统管理员管理,系统管理员可以执行系统的所有功能,管理和维护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用户信息建立与管理:任一用户可以属于不同的用户组,也可以属于不同的角色;

*角色信息建立与管理:任一角色只能属于一个用户组,一旦一个用户属于某一个角色,则此用户拥有赋予此角色的所有权力;

*用户组建立与管理:每个用户组之中可以建立不同的角色。

6.4.5信息化管理系统总图结构

通过数据集成,提供一个全厂范围内从底层控制到分析优化、管理决策的综合应用平台,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现代化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实现生产环节集成,人、技术、经营管理三要素统一管理,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有机集成,并优化运行的复杂大系统,将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作为贯穿整个企业的主线,将市场需求、生产控制、资源控制、财务核算等各方面集成起来,达到面向市场经济的“管控一体化”。

第8篇

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机场;建设;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O21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工程质量同人民的财产以及生命安全问题有着直接的关系,发挥工程的综合经济效益的重大课题。为了不断加强对于工程质量的管理,我国需要设立具备法律权威的工程质量监督检查机构。促使工程质量问题获得法律的约束,也会对确保工程质量合格做出了保障。但是在民航机场工程施工过程之中质量问题要求我们关注,在这之中包括有民航机场的场道,给排水、供电、助航灯光、通信导航、供油、安全监控报警系统等等诸多的项目内容。因为关系到专业繁多,项目内容颇多,所以对施工的质量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1、民航机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机场的建造越来越迅速,机场的设计标准和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必须重视和加强机场现场施工中的工程质量管理,提高机场的施工质量。我国针对各个行业的建设施工都有一套严格的质量管理控制措施,根据条理设定了分管的质量检验部门,同时形成了基本的质量管理控制体系。机场建设工程项目施工难度大,建设工期短,建设任务非常繁重,诸多机场工程处于紧张的施工建设之中,诸多的很多机场在等待审批和开工。

2、机场建设的特点

机场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建设项目,是我国大型的公共基础设施,由于机场建设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在和其他一般的工程项目进行比较来说,其有自身独特的特点,而且同时也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建设管理程序复杂

针对机场建设工程中的特殊性以及复杂性,需要不断的总结机场工程建设管理中的经验和教训。之前,因为规划的立意不高、缺乏远见而造成机场项目建设工作被动,在我国甚至失败的例子也不是屡见不鲜的。通过工程建设的实践证明,对于增加机场总平面规划阶段这一程序,则是相当必要的,而对我国机场建设管理工作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而这也是机场工程的不同之处。

2.2、工程投资规模巨大,工程任务重

机场的建设对于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是很明显的。所以,而规划设计的要求比较高,大量使用较先进的技术,从战略定位、规划设计,其规模以及动能比较超前,如此的话就给管理工作产生较大的挑战。建设机场通常可以分成航站区工程、配套设施工程、飞行区工程、航油工程、航管工程、货运区工程等,涉及范围包括规划、管道、消防、结构、机械、电气、土建、信息以及弱电等等,所以,机场工程的投资规模比较大,通常都是几十亿元、上百亿元甚至是几百亿元。

2.3、工程技术含量高

现代化的机场是作为一个地区甚至是国家的窗口,一般则是定位于“运用一流技术、拥有一流设施、提供一流服务、实施一流管理“的现代化机场,是展示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的舞台,因此工程技术含量相当高。尤其是航站楼工程的建设,其作为机场标志性的建筑和工程中核心的项目,它的设计以及施工技术、施工工艺的复杂程度都能展现出我国在建筑领域的高水平。

3、民航机场建设中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3.1、完善管理系统的信息化

工程项目管理应用信息化主要表现在建设工程项目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项目中的开发与应用这两方面。也就是说在建设一个新的工程项目时,应重视开发和充分利用同类或类似工程项目的有关信息资源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同时在工程项目建设的决策阶段和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中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开发与应用,能实现信息储存和传递的数字化、信息处理的程序化、信息获取的便捷化、信息流的扁平化和提高信息透明化。

工程项目管理的进度控制信息化。建立工程项目的信息管理系统,确保在信息技术上拥有成熟的软件和稳定的硬件运行环境。而且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适应先进的计算机工作手段。

建立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框架,强化项目进度控制系统。针对新建机场工程项目工期紧的特点,新机场项目业主在工程进度控制管理方面应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主要应用在编制多平面群体网络计划;编制单、双代号网络计划;编制横道图;工程实际进度的统计分析;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动态比较;工程进度变化趋势预测;计划与实际进度的统计分析;工程进度种类数据的查询;提供多种(不同管理平面)工程进度报表等功能。同时,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图文处理技术的应用及多媒体的使用方面,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的科学管理。

3.2、适当提升建设单位的总承包职能

不光是机场建设,包括建筑工程、路桥工程的施工建设也是如此,建设时所采取的方式大多为分包建设,这在更大程度上增大了工程的施工管理难度。为此,在机场建设过程中,如果有可能,最好是积极推行建设总承包制度,以减少因工序繁杂、管理繁复等问题造成企业管理能力降低。综合分析我国当前的机场建设管理情况,发现对于民航机场的建设,国内大多数企业都没办法承受总承包建设压力,导致机场总承包建设模式的推行遇到严峻的挑战。针对这一点,建设单位施工机场工程时还应做好全面的准备,本着大胆一试的想法,科学采用工程建设总承包来对机场进行施工。

3.3、优化施工组织设计,规范施工程序

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合理同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应该制订以及使用较为先进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其是确保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机场工程建设过程之中,参与的施工单位比较多,技术水平以及技术装备有自己的特点,施工方案自己的特色。为了保证全部工程项目质量的均匀性、稳定性,实现预期的创优质量目标,建设指挥部以“优化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工程施工程序”为质量控制的基本点,从施工技术上为提高工程质量提供依据,不断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指挥部在全面正确地分析工程特征、技术关键及施工条件等等资料之后,应该明确提出了质量指标、验收标准控制的重点以及难点,同时要求每一个施工单位与之相应拟定试施工方案,同时通过在现场选择具有代表性区域进行试施工,通过施工单位结合试施工情况编制初步的施工组织设计,报监理、设计审核。在施工结束之后,建设指挥部组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专家在对施工单位的初步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核、归纳、优化的基础之上,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措施部分)。优化之后施工组织设计需要明确规定了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施工作业面划分、施工流程,以及必须使用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人力资源配置和质量控制措施等等。此外,优化的施工组织设计还应该对工程具体情况,确定特殊气候、不良地质条件等等不利因素对于施工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应急预案。在工程建设过程之中,应该通过明确质量目标、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制订质量措施、加强质量跟踪、进而进行质量检查评比等等一系列质量活动,必须从施工方法、质量要求以及质量控制等等方面做好规范化工作,其可以有效保证施工质量。

4、结语

总之,在民航机场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工程质量是核心成份,但是这不是哪一个人的职责,哪一个部门的任务,而需要多方面,多部门的配合,积极努力,加上适当的监管力度,才能共同完成真正的优质项目工程。

参考文献

[1]闻蕙.民航机场建设中工程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01:207.

[2]王靖.大型机场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践与研究[D].长安大学,2010.

第9篇

[关键词] 管理工程; 安全管理; 质量管理; 有效措施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1. 065

[中图分类号] F2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1- 0119- 02

石油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石油工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管线工程是石油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施工技术、施工质量和施工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管线运输是重要的石油运输方式,在竣工后就可连续投入使用。由于管线在地下工作,在运输过程中难以对其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很多潜在危险无法及时排除,因此在管线运行的过程中,会对其周围的人和建筑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尤其是油气管道,由于运输物易燃易爆,其威胁性更为突出。因此,加强对管线工程安全和质量管理,是保障管线正常运行,延长管线使用寿命的重要保障。

1 管线工程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结合安全管理的相关理论,对管线工程有安全隐患的所有环节实施系统管理,采取首末站—管理—阀室一站式的管理方式,对管线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综合分析、危险级别识别等,为管线工程顺利开展提供保障[1]。管线工程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优化管线工程的安全管理组织体制,对机构设置的原则和目标进行重新审视研究,使安全管理的机构真正发挥效用,提升安全管理的实效性;生产作业的安全管理,主要对施工材料的验收与领用、管线工程检修、改造等作业进行系统、全面的安全管理;对设备的安全管理,主要是针对管线常见的安全事故进行综合分析,在施工过程中进行重点盘查,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对施工过程中加强劳动保护,由于油气管线的运输物通常有毒,且易燃易爆,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针对运输物的特点采取一定的防害措施,定期发放劳动保护的用品,并督促现场施工人员使用;应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的管理,规范管理是避免安全问题发生的有效手段,因此应对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予以制止,将来自人的不安全隐患降至最低;加强对紧急事故的管理,应构建紧急事故管理的体系,从设备、人员方面给予支持,并加强对应急事故处理人员的培训;对事故进行管理也十分重要,应制定一套严密、完善的事故处理流程,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上报,并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掌握事故发生规律,以便能够对事故作出正确的预测。

2 管线工程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2.1 严格执行焊接质量控制程序

焊接是管线工程最为重要的技术,为了使管线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保障,在施工前,应对焊工进行岗前培训,使其了解本工程中对焊接的参数和工艺要求、熟练焊接操作,避免由于对焊接要求了解不充分而导致的焊接质量不合格问题,焊工在培训完成后,应进行考试验收,合格后方可上岗。

2.2 做好焊接过程的质量控制

(1) 焊接前的质量控制措施。焊工应具有相关部门颁发的资格证方可上岗。焊接设备的选取至关重要,是焊接质量的重要保障。如管线工程在野外施工时,焊接每天需操作10 h以上,如果焊接出现问题,则对施工进度造成巨大影响,从而增加施工的成本[2]。如果工程采取流水作业的方式,则整个施工线会处于半瘫痪的状态。因此,在野外施工时,焊接设备应选取功能简单、可靠性高的设备。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焊接设备也趋于数字化、一体化、智能化,但这些功能完备的设备可靠性相对较差,并非野外施工的最佳选择。

(2) 焊接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在进行焊接时,仅可对坡口的位置引燃电弧,相邻的单道焊缝应有2~3 cm的间距,以避免焊缝重叠使管线产生变形。在打底焊结束时,应在短时间内用磨光机对焊道进行清理,以便于完成填充焊接,随着焊接的进行,如果工件表面温度降低到预热温度要求以下,应进行重新预热[3]。更换焊条的位置应行适当的打磨处理,并尽快在工件温度降到室温前继续焊接。在焊道完成一层焊接时,应对表面的残渣和飞溅等问题进行处理,经检查外观没有问题后,方可焊接下一层。在完成一天的焊接工作后,应保证焊口都焊接完成,没有遗漏,并对焊接组装的管线两端用盲板进行封堵。对于完成焊接的焊口,应按工艺要求的方法进行标记。如果天气情况不适合焊接,则应采取适当的防风或防水措施,或是暂停焊接操作。在冬季施工进行多层焊接时,应使用保温棉层对焊口进行保温。如风力过大,则不能进行焊接,且要对施工现场做好防风措施,以避免对现场造成损害。

2.3 做好焊缝质量的检查与返修

(1) 焊缝质量的检查。在对焊缝表面质量进行检查时,可通过目视的方法进行检查,也可用焊缝检验尺对焊缝宽度、高度、焊接间隙等进行检查;在检查时,应对气孔、咬边等焊接常见问题进行着重检查;在对管线进行修补时,应注意焊缝不能出现划伤的情况;焊缝的边界应整齐、平滑,焊纹应规则,且表面没有毛刺现象;在外观检测没有问题后,可进行焊缝无损检测。

(2) 返修。在焊接出现问题需要返修时,应对返修的单据进行确认,在焊接前,应将焊口进行预热处理,预热的温度应按工艺标准进行选取,也可以在规范操作的前提下,用乙炔通过人工对焊口进行加热;在焊接前,应将缺陷的表面进行打磨处理,磨出45° 的坡口,将坡口两侧2.5 cm以内的位置都清理干净;如果焊接问题较严重,需要将问题部分割掉重新焊接,则应参考工艺标准进行连头焊接;对于返修的焊缝仍按上述方法进行检验,检验无误后方可进行无损检测。

3 结 论

综上所述,油气管线工程的作业环境通常比较恶劣,但对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有着较高的要求。由于安全、质量涉及工程中的方方面面,如果管理出现纰漏,则会引发事故,造成一定经济损失。因此,在管线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结合施工的具体要求,有的放矢地采取管理措施,切实提升管线工程的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水平,为油气管线工程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 韩大鹏,税艳. 提高长输管线焊接质量的措施探讨[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13).

第10篇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开发应用

1软件工程概述

软件工程实际上是一门综合性的工程项目,其主要内容涵盖数学、计算机应用科学、管理科学、逻辑学等基本原理,是用来进行软件开发的系统工程。软件工程采用工程的这一说法,就是按照传统意义上工程的方法和原则,目的是要降低成本同时提高质量,进而实现算法的改进。在软件工程中,各学科分工明确,数学和计算机应用科学被拿来建立软件的模型及其算法,借助工程科学知识来建立设计范型、执行规范、评估标准、分析权衡,借助管理科学知识,对工程的资源、计划、成本、质量等项目实施有效的管理。

2软件工程的管理方法

2.1建设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人才体系

对于软件工程这样高技术含量的体系来说,高素质人才队伍是最关键的决定性因素,人才是工程质量的前提和基础。第一,要建立并完善管理人才体系,就先要认识到人才对于整个工程的关键作用,强化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充分调动相关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激发责任感和事业心。第二,要强化对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掌握,对不同岗位的人员分别进行相应培训,及时了解相关科技讯息动态,做好有针对性学习,促进理论实践结合,并能够创造性地应用到担负的工程项目上,提高整体开发水平,提升对软件工程的开发运营效率。第三,要形成行之有效的量化管理和奖惩制度,以充分调动参与人员的创造性和责任感,对工程进度和质量有充分评估,对把握最终的走向非常有帮助。

2.2强化工程风险管理

主要做三方面内容:第一,要建立切实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作为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要有风险观念,掌握管理风险的基本知识,可以冷静判别风险,对风险做以深度系统分析,进而采取有效防控办法,形成工程管理的所涉及风险的全面分析报告。第二,完成对工程项目可能风险的识别与预控工作,应将管理风险的态度和做法严格贯穿全部工作,保持足够警惕,随时应对各种可能的风险情况,合理有力地将损失和隐患影响控制在最低水平。第三,强化工程进度管理,科学合理制订工程进度,充分考虑各种确定和不确定影响因素,努力提高工程效率,按照预算控制各种成本,各阶段完成任务情况及时总结,形成反馈,确保工程质量和执行效率。

2.3强化工程团队合作

团队合作以及团队间的协作是软件工程保质保量的关键因素,对于任务大时间短责任重的软件工程来说,单枪匹马去做几乎不可想象。必须团队一起攻坚克难,相互取长补短,才能有最好的效果。第一,加强团队人员以及各团队间的业务沟通和必要的联系,及时把个人的思路想法和成果转化为团队的成绩,激发出更多的思路想法和成果。第二,区分人员具体分工,责任各担,但提倡互相帮助,互相请教,充分考虑工程具体情况,鼓励团队责任,对团队进行奖惩,确保工作有效开展。第三,激发团队主动性和创造性,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让每一个参与者都能从团队的进步中获得成长,团队要保持持续的动力,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所要完成的任务上,取得最佳的工作效果。

3软件工程开发方法

目前来说,开发软件工程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有代表性的方法比如SASA方法、Parnas方法、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面向数据结构的软件开发方法、可视化开发方法等,而这其中,面向对象开发法是比较普遍的软件开发法。该方法兴起于90年代,其理念和应用不再限于程序设计开发,而进一步扩展到如CAD技术、数据库系统、应用结构、交互式界面、应用平台等诸多计算机技术领域。面向对象设计优点显著,设计人员可以更直观进行编程设计,这样的设计方法也更符合人类的思维逻辑。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完全不同于传统功能分解方法,其软件的对象分解实际更贴近人正常的逻辑思维理解,传统功能分解要借助将问题空间进行转换。面向对象方法通过累积大系统进行开发的实际经验,以及对面向对象的概念的进一步整合,在设计对象和执行功能的诸多方面,呈现了全面系统的执行原则。面向对象方法实现了从设计目标的角度实施对行类层次数据模型结构功能的进一步认定。为确保软件工程呈现强大的精准性和便捷性,需要开发更多的实际功能,以典型应用软件来说,就要包括操作系统、办公软件、人机界面、数据库等,而对这些应用程序和软件的开发,是确定开发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在对计算机软件开发工程中,必须采用更强大的开发软件,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而开发工具本身,也在不断的运用中得到了完善和提高,并为实现更高要求的开发任务奠定基础。开发方法的选择,与计算机软件更新升级的需求有直接的关系,而借助开发方法的规范化合理化操作,也促进了计算机软件的进一步系统化和细致化,对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4结语

计算机软件对于目前人们生活有巨大影响,随处去看,几乎很难找到不用计算机的地方。办公软件让数字化办公成为可能,网络技术能够将数据传送到千里之外,娱乐软件让人们茶余饭后看看电影、听听歌、玩玩游戏,还有许多专业的软件帮助人们制作出更专业的图片图纸,等等。总之,以信息化社会的标准来看,计算机软件无处不在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计算机改变并创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这其中,软件开发功不可没。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管理和开发,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深远影响,还有美好的未来。将这项工作做好做实,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个人,都非常有价值。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精细管理 完善机制 持续发展

1.概况

近年来,面对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式,公司创新思路,提出了“全员参与,全方位优化细化,全过程系统控制”的精细化管理模式,以“增储稳产降成本”为主线,创新工作思路,全方位开展油藏经营管理,努力实施低成本战略,把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贯穿于公司发展的全过程,为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精细油田开发管理,实现稳产目标

2.1全方位开展精细勘探增储研究

采取勘探部署风险合作模式,连片成图,提高勘探成效。

2.1优化措施结构,搞好措施挖潜

一是以低投入、高产出项目为主,通过建立措施论证会制度、自喷井管理制度,一注多采管理制度、动态分析制度、监测制度,做好方案研究。二是针对不同区块,不同类型的油井开展大孔道水平井、侧钻井技术攻关、水平井压裂防砂风险合作,积极探索低压井加快排水管理办法,合理安排措施工作量,优化措施结构。三是对低压、高采出程度热采稠油区块通过整体降低采油速度、提高油汽比进行有效开发,积极寻求提高吞吐油汽比途径,做好老区措施挖潜。

2.2推进低渗透油藏注水工作,打好注水开发翻身仗

重点针对冷西地区深层低渗油藏注水开发中存在的低渗透油藏导压系数低,波及系数小;注采井均需压裂投产,生产成本高;储层压裂改造导致的水窜严重;储层具有强水敏和强盐敏性等四方面问题,按照不规则井网相控注水为原则,抓好注水精细处理,小泵深抽、防偏磨、压裂改造的四项配套技术攻关,进一步提升注水管理水平,实现年内冷西产量翻番的目标。

3.进一步完善经营管理体制

确立了“以财务管理为主线,以内部计划管理为重点,以作业区管理为基础”的内部经营机制和“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

3.1以财务管理为主线,确立了财务在经营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建立完整的成本预算管理体系,加强和细化财务核算,定期召开经营分析会,实现对成本、投资支出的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分析,及时调整和解决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促进财务管理向生产经营全过程延伸。

3.2以内部计划管理为重点

按照年度计划确定的项目和投资及本月度需要实施的工作量,在分专业召开措施技术论证会和经济论证会的基础上,申报《工作定单》,经公司预算委员会审定后,下达月度实施计划,杜绝计划外项目和超计划项目,提高了投资、成本的使用效果。

3.3以作业区管理为基础,实行目标成本管理

按照同一标准把操作成本分解成13大项,将75%以上的成本指标分别承包到作业区,实行目标成本管理,下达内部经营承包考核政策,严考核,硬兑现。同时,对操作成本中的直接生产费用,相应承包到主管领导和机关业务部门,实行“单项指标双向控制”,加强成本使用过程中的监控,保证成本项目决策的科学、公开、透明,形成作业区与机关相互监督、相互约束的成本控制机制。

4.规范项目管理,细化过程控制

4.1细化投资管理,优化投资方向

完善项目经理责任制,明确责任和目标,实行奖惩制度,充分发挥相关管理人员和项目经理的积极性,实现项目投资的有效控制。完善基建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加强项目管理,强化过程监督,优化工程设计,建立闲置、盘活资产(设备管线等)通报制。

4.2精细现场审计、细化过程监督

一是制定重点工程、重大设计变更审计执行办法,在工程项目的事中审计和过程上,做到重点工程开工前现场地形地貌审计;隐蔽工程现场审计。二是制定物采现场审计管理办法,重点对材料、器材到货现场审计。

4.3加强安全环保工作,确保零事故

一是完善安全检查考核制度、劳动保护用品管理规定,制定安全隐患资金立项管理办法。二是细化土地综合利用、道路井场征垫养护管理办法。三是建立完善保卫科监控方案,检查考核、巡查管理制度。

5.合理优化管理体制、决策机制,提高全员素质

5.1优化管理体系

健全完善HSE、内控、法律风险防控、惩治与预防腐败等专业管理体系,进行一体化整合。认真履行直线责任,充分发挥HSE分委会作用,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健全完善法律风险防控及惩防体系,形成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使其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

5.2优化管理体制、机制

实行健全的考核机制,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建设,调动全员生产积极性。坚持效益优先,注重公平的原则,形成技术管理人员实行目标责任制,操作服务人员业绩实效制,以增产降本为目标的激励机制;推行精简高效的办公模式,精简会议规模时间、精简生产报表、小报数量、推行无纸化办公,创造精简高效的办公模式。

6.结论及建议

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是建设现代化企业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它存在于企业管理的具体实践之中,作用于企业工作的方方面面。精细化管理需与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全面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提升,才能真正发挥效应。

6.1 突出抓好基础研究工作,为油田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一是提高特深层稠油油藏采收率的转换开发方式适应性研究;二是提高深层吞吐末期稠油油藏水平井应用技术研究;三是提高普通稠油注水开发油藏采收率水平井应用技术研究;四是提高深层低渗注水开发油藏配套工艺技术研究;五是不同类型难采储量动用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六是勘探开发一体化数字化油藏建设研究。

6.2着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运行质量

第12篇

【Abstract】Through the information in the high-speed railway project to the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on,describ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high-speed railway project management the impor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order for the relevant project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vide information and help.

【关键词】高铁项目建设 信息化管理

【Keywords】 high-speed railway projectinformation management

一、引言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在现代工程项目尤其是在高铁项目建设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现阶段高铁项目建设主要以“四化”建设(即机械化、信息化、工厂化、专业化)作为其有效支撑手段。因此,本文对作为高铁“四化”建设之一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进行了探讨。

二、信息化在高铁建设中的应用介绍

1.信息化的内涵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深层次推动力,在高铁项目建设过程中推行信息化是建设不朽工程、有效控制投资和预防腐败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建设项目管理的现实需要。

2.信息化的必要性

高铁建设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质量要求严,尤其是山区铁路更迫切需要信息化手段作为贯彻标准化管理的重要保障。高铁工程桥隧比例大,要建设成百年不朽工程,造福于民,安全责任重大,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安全管理,需要信息化手段作为强力支撑。

3.信息化的网络架构

网络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其最基本的两大功能是通信和资源共享,因此,网络架构是项目信息化建设的先决条件,是信息化实现与应用的的主要渠道。

高铁项目施工要进行信息化建设与管理,首先就得构建能满足现场办公使用要求的网络,由于施工现场多处于高山、峡谷等荒野地带,同一个项目的不同工点之间又比较分散,相距甚远,如果没有网络通达,则协同办公及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将无法实现。所以信息化网络最好采用光纤接入并且要求带宽不应小于20M为宜,只有构建起能满足带宽使用要求的网络,现场信息化办公与管理才能成为可能。

3.信息化的主要应用范围

当前,高铁项目建设过程中信息化系统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铁道部建设项目信息系统应用,包括协同办公及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二是结合项目实际研发拓展的视频会议系统、覆盖施工现场的视频监控系统、进入施工区域的识别和信息采集系统、混凝土拌和站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及项目管理平台等。

3.1协同办公及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建设单位创建全线适用的网络办公平台,参建各方均可通过网络办公平台和即时通讯软件实现互联互通,开通即时通专用账户,保持24小时在线,即可实现所有信息“即时通、即时传、即时报、即时阅”。

3.1.1 信息专员管理制度

各参建单位配备信息专员,负责信息系统的日常运用管理和维护工作,解决系统运用过程中涉及的问题,专网专管。信息管理员实行持证上岗,并负责信息系统的推广及使用培训工作;汇总信息系统运行管理情况,及时向领导及上级公司报告,提出建议并组织实施;收集有关危害信息系统安全的问题,对危害信息系统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执法部门报告,及时转发落实有关部门下达的安全警示通报;负责网络协同办公平台中各部门系统模块使用权限分配、项目分解以及基本工程数据的录入工作;负责各系统模块日常管理、应用数据信息录入等工作。

3.1.2信息系统运维责任制

3.1.2.1系统管理员对系统管理与维护负责。除系统管理员外,任何人不得无故擅自中断网络、改变网络参数、修改软件配置,安装与系统无关的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破坏隔离设置,改变系统运行环境。

3.1.2.2应用管理员负责模块的专业管理和职权范围内的授权管理;对系统运用、推广、完善负责,努力实现业务管理信息化、技术手段标准化、系统操作与日常工作一体化。

3.1.2.3操作人员对数据及时准确、设备操作安全负责;操作人员要责任到人。除操作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使用系统专用机器。

3.1.2.4操作员必须确保到岗在线,及时处理信息和文件。

3.1.3信息系统安全体系

利用VPN等技术手段,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通过信息认证和身份认证,鉴别用户的身份,保证重要信息譬如调度指挥中心和作业环节譬如签字审批的安全性、合法性;通过功能授权进行访问控制,使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访问权限,解决能不能看、能不能改、能看到哪些、能改动哪些的问题;通过分级授权解决逐级管理、贴近现场实际的问题。

3.2视频会议系统

视频会议系统是利用现代音视频技术和通信技术在相距遥远的几个地点之间召开会议的一种通信手段。在召开视频会议时,处于两地或多个不同地点的与会代表,既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又能看到对方的形象,同时还能看到对方会议室的场景以及在会议中展示的实物、图片、表格、文件和计算机数据等。

高铁建设过程中,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参建各方可以实时与建设管理单位面对面召开各种视频会议,通过网络拉近建设单位和相关参建单位的时空距离,场景真实再现,实现:重要精神实时传达;重要任务及时部署;重大事项远程决策;节省管理费用;提高管理效率;也是远程培训的有效载体

3.3视频监控系统及调度指挥中心

3.3.1视频监控系统

由于高铁项目建设质量要求高,安全风险高,对施工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尤为重要,在桥梁、隧道、梁厂等重点工程或部位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实现远程实时监控现场施工作业情况;记录重点部位的施工工点状况;掌握人员生产、活动及周围环境等图像信息;即时掌握生产进度情况;远程诊断和应急指挥。

主要目的是致力于现场人员、机械、管理、环境等要素行为的直面把握。对施工现场可进行实时管理、安全监测与质量控制,从而为分散的施工点现场管理带来极大的方便。

3.3.2 调度指挥中心

采用地理信息技术,采集安全监测、项目管理子系统数据,实现空间信息、相关属性信息和媒体信息的关联,铁路建设相关信息的查询,项目进展情况、资金、成本、合同、进度、质量、安全状态的专题分析与显示,集中完整体现“六位一体”管理要求。

同时,实现了人员信息的快速空间定位与轨迹跟踪,现场视频实时监控、围岩量测信息的快速反映。为管理人员提供了综合入口,便于辅助进行宏观决策分析

3.4进入施工区域识别和信息采集系统

通过安装智能识别芯片,进行桥梁、隧道、梁厂等重点工程或部位的人员与车辆在工作区域的出入监测;自动识别重点作业区域施工人员信息和位置分布;自动识别临时关注区域施工人员信息和位置分布;自动识别安全区域施工人员信息和位置分布;人员轨迹掌控和事后追忆支持;不符合预设安全规则行为的预警等。

主要目的为辅助解决长大、复杂空间尤其是隧道施工人员安全问题,实现“以人为本”的施工管理理念,促进和谐高铁建设。核心目的是人的安全。

3.5混凝土拌和站信息化管理系统

混凝土拌合站信息化管理系统是通过安装在拌合楼控制主机上的一套应用设备,实现对混凝土拌合过程中的配合比、拌合时间、材料用量等有关信息的数据采集、分析,并对不符合标准的信息予以报警的自动监控系统。

该系统符合高铁施工现场实际,简洁易用,效果明显,应用该系统有助于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混凝土拌合、有利于保证有效拌合时间,有利于混凝土生产质量过程控制,有利于施工单位准确把握混凝土作业的有关信息,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原材料管理和成本核算,对实现拌合站标准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3.6 项目管理平台

项目管理平台紧密围绕工程过程控制管理展开,通过综合信息、组织规划管理、地勘管理、设计管理、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管理、投资控制、变更管理、施工管理、物资设备管理、监理管理、验工管理、风险管理、环水保管理等模块,实现专业分工和过程互动、责任互控的结合。

项目管理平台主要目的是实现对现场工程完成数量、质量及完成人的管理。

三、信息化在高铁项目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办发[2006]11号)中指出,充分利用和发展好信息化,可有效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1.信息化是高铁建设的有效支撑手段

我们深知:“高铁安全至关重要”、“确保质量和安全是对高铁最重要的要求”, 我们要时刻铭记高铁质量高于一切、安全高于一切,努力实现建设世界一流高速铁路的目标,就必须大力推行信息化建设作为支撑手段。

2. 信息化的推行可有效控制投资和预防腐败

新一轮铁路建设投资大,资金安全管理和使用严格,社会关注度高。推进信息化手段,细化建设投资管理,强化建设投资控制,能促进工程建设依法合规,保证资金高效、安全使用;也能准确有效对设计、咨询、监理、施工、物资供应等环节的资金流向实施监控,这对深化惩、防体系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3.信息化的推行可促进建设管理及过程控制

铁路建设推行信息化,有利于加强过程控制、及时生成工程档案,及时向管理单位移交准确、完善的工程信息资料,为从严进行建设管理及过程控制提供保障。

4.信息化的推行有利于提高我国铁路建设的国际竞争力

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将决定我国能否适应国际高速铁路建设市场激烈竞争的要求,我国铁路建设“走出去”步伐的加快,迫切要求设计、施工、监理企业以信息化的手段展示建设成果和技术水平,以信息化手段开展设计、咨询、投标等工作,以提高竞争力。

总之,信息化建设将在今后的高铁建设和项目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应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定不移地推进信息化工作,为实现项目标准化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