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1 17:35: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事业单位人员人事管理条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在现代企事业单位管理过程中如何建立全方位的人事管理制度成为了许多人事专员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因为人事管理制度的建立不仅要依据单位性质和人员组织情况来建立具体的人事条例,同时还要在单位多元化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人事条例的作用,确保企业人事工作的正常开展。
关键词:
人事条例;人事管理;管理制度;作用成效
一、单位组织中人事管理条例的制定成效分析
基于单位组织模式的不同,人事管理条例在制定时候有着考虑不同的影响因素,既要根据单位人事组织形式来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和人事规章制度,也要根据单位的人员分布情况来制定合理的人事管理体系来确保人员的有效管理。其制定方式要依据单位组织的最近发展水平和人员的具体分布形态来构建直接性的人员管理模式,结合单位的运营情况来合理划分人事条例的基本职能,依据单位各个部门的具体情况,从实践出发来建立符合部门情况的人事管理制度。同时,单位组织为了有效加强整体性的人员管理还要依据人员的综合素质、具体表现、业务成绩状况来制定符合单位发展的人事条例,通过具体的规章制度来提升单位的人员管理效率,保障单位员工各司其职,在各自的工作岗位积极工作。
二、人事条例管理机制中员工激励制度的建立
作为单位组织要想充分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保障员工工作的热情,充分发挥人事条例在单位人事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作为人事管理专员还要在人事条例制定之初就要将员工激励机制充分融合到人事条例当中,针对员工的自身表现建立全方位的员工激励制度,合理的对员工进行激励引导,满足员工自我提升和自我发展的需要。因为在人事条例中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对员工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可以促进员工以较大的工作热情和较好的工作态度投入到工作当中,提升自我工作水平。同时在人事条例中引入合理的激励措施就要将工资绩效奖励和职位晋升制度写入到人事条例当中,以工资绩效奖励来激发员工的工作欲望,让员工卯足干劲多多付出努力,提升自我工作能力获得更多薪水,以职位晋升作为吸引员工的工作愿景,促进员工积极表现,积极主动的为单位发展做出贡献,提升自身的工作素养。当然在人事条例中引入具体性的员工激励制度还要注重科学合理的制定人事评价体系,依据员工的具体表现和工作能力来合理的对员工进行有效评价,凭借具体的评价结果来合理的分配员工,保障每一位员工都能在最适合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能力,为单位积极的做出贡献。
三、如何在人事管理中发挥人事条例的作用
在单位的人事组织管理过程中要想做好人员的管理,提升人员管理效率,就要结合单位人员的具体组织情况和管理情况来制定细化的人事管理条例,要结合单位的管理组织模式针对单位组织的具体形态来建立统一的人事条例管理章程,各个组织部门要依据人事条例的管理章程,结合部门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详细的部门人事管理条例,细化员工的工作职责,划清员工的工作范围,让员工充分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在人事管理条例确定好后,单位组织决策者还要结合整体的组织管理模式来严格执行人事条例章程,要对渎职、懈职的工作状态做出具体的规定,对出现工作失误或者是在工作中犯错误的员工制定相应的惩戒措施,以单位组织的整体利益作为人事管理条例的基本出发点,培养员工的集体意识,要让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认识到单位利益的重要性,以单位利益为重,做好本职工作,严格的按照人事条例章程办事。
四、注重监察人事条例的执行状况
要想充分提升单位员工的管理水平,在单位人事条例执行的过程中公司的人事部门和单位决策层就要注重建立相应的人事监察模式来监督人事条例的具体执行情况。因为在现代单位的组织需要合理的安排人员,合理的对人员进行管理,依据员工的能力不同来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管体系,所以人事条例的具体执行情况监督就要以员工作为基础,详细监督人事条例的具体执行状况和执行力度,观察在单位组织过程中人事条例能不能高效率执行,有着什么样的执行难度,能不能满足单位员工管理的需求。同时在人事条例执行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条例的作用范围、作用成效、作用机制进行详细的区分,观察人事条例能不能最大满足单位发展的需要,提升单位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另外,人事条例的执行状况监督要选择具有人事工作经验和相应的领导干部共同组成监督小组来监督人事条例的具体执行情况,合理的分配组织资源来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建立科学标准的人事管理体系来提升人员的组织效率。
五、结语
在现代单位组织中要想有效提升单位的人事组织效率就要建立科学化的人事管理体系来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要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实行具体的人事管理条例,建立相应的监察模式来监督人事条例的具体执行情况,以此来满足单位人事发展的需要,提升单位的人事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佐良.浅谈《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实施对事业单位的影响[J].改革与开放,2014(24)
[2]周海波,刘应高,冯未俊.《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实施后对高校人事管理的影响[J].人才资源开发,2014(24)
摘要:事业单位是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根据国家授权成立并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组织,由国家确定其职责范围,同时国家对其拨款。事业单位是社会生活正常运转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随着事业单位用人体制的改革,事业单位劳动争议的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应加强事业单位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关键词:事业单位;和谐劳动关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F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01
由于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没有被《公务员法》作为公务员来对待,加之国家又要求普遍推行聘用制,事业单位获得了充分的编外用工自主权,对劳动者有了录用、辞退、不续订聘用合同等重要管理权利。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劳动关系不和谐的现象时有发生,最主要的形式有:员工抱怨、旷工、怠工、抵制、诉讼、罢工等,因此,应采用措施来解决劳动关系中存在的不和谐,进而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一、劳动关系的性质
首先,劳动关系是一种劳动管理关系。劳动者通过不同的劳动形式参加事业单位分配的劳动任务,并竭尽所能按时完成;事业单位向工作人员提供工作、生产条件,并制定生产规则、程序和内部的劳动规章,从而控制、支配整个劳动生产过程。因此,劳动关系本质上而言是对劳动者的“劳动”进行管理。其次,劳动关系是一种权利义务关系。现实生活中的劳动关系是依照国家劳动法律法规规范的劳动法律关系,即双方的劳动关被法律允许的,是和法律规范所规定和确认的权利和义务联系在一起的。具体而言,劳动者必须成为事业单位的一员,事业单位必须按照劳动者的劳动数量或质量支付报酬,提供工作条件,这构成了劳动关系的重要内容。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几点建议
1.尽快确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并实施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保障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11年11月出台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以求解决事业单位劳动人事法律规范的统一问题。笔者认为,应尽快确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并实施,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要把这个《条例》作为事业单位劳动人事管理总章程性质的行政法规规章,任何具体的人事活动都应以此为依据来实施。第二,要充分考虑新型劳动人事管理制度对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的实用性,将原则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相结合,保证各事业单位可以顺利实施。第三,要从保护事业单位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出发,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来建立健全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型用人机制,维护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
2.完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
第一,改革现行“一调一裁两审”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探索建立注重预防和调解、突出仲裁优势和作用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第二,取消现行的人事争议仲裁程序和相关人员编制及制度规范,统一合并到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中,由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解决,节约行政资源和国家财力。第三,改革和完善现行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制度,加强调解程序的作用,大力发展工会、行业协会、自律合作组织等内部调解机制的建立,这样既可以节约国家政府资源,又可以促进行业自律。第四,建议在《民事诉讼法》中专门规定劳动争议特别程序规则,就有关劳动争议的受理、管辖、诉讼时限和举证等问题制定区别于民事争议的特别规范,以适应劳动争议的特别需要。
3.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手段,加强执法力量
在打击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违法行为时,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要进一步加强与公安、工商、法院等单位的协调沟通力度,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避免执法手段单一,以更有效、更严厉地打击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违法行为,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积极争取各级财政部门的支持,保证人员及经费的投入,切实解决监察机构的人员、办案、举报奖励等经费问题。而且要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执法能力建设,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劳动保障监察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素质。此外,劳动保障部门应当对实行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有关法律规定的,要责令其限期整改,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
4.完善劳动争议的预防措施
劳动争议的预防是事业单位决策机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劳动争议调解机构等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事先采取措施避免发生劳动争议的活动,将不和谐的劳动关系扼杀在萌芽之时,这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条根本途径,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具体而言,劳动争议预防的措施分别为:(1)强化劳动关系当事人的劳动法制观念。在劳动关系管理活动中,确立与事业单位发展相吻合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树立强化正确的劳动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2)强化对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等签订与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强化事业单位自身的内部管理,实现劳动关系管理规范化、制度化。(3)强化和完善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民主管理形式在实现劳动关系稳定运行机制中的功能,努力把劳动争议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最大限度控制职工群体性事件发生。
5.加强工会的建设与利用
工会必须真正成为劳动者的代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工会的职能包括民主职能和社会职能,民主职能是指工会应该将民主原则引入劳动关系,为雇员提供各种形式的代表制度,代表职工行使各项基本权利。工会的社会职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改善就业条件、强化集体谈判、促进公平。因此,应完善工会立法,用法律的形式保证工会的重要地位,同时加强工会的协调力量,培育新的劳动关系的制约机制。此外,应通过文化教育、法律知识培训等形式,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以此为基础逐步建立事业单位与工会组织的谈判机制,发挥工会组织维护工人合法权益的作用,促进事业单位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
总之,要通过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依法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进一步保护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进而实现各事业单位与职工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事业单位社会保险重点在养老保险
1.1国家关于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的一般规定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我国《社会保险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事业单位社会保险体系应当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
1.2事业单位医疗、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已有法律规定
1998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截至2008年机关、事业单位有90%的人参加了医疗保险,只有10%的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而这10%的单位绝大部分都属于在中央政府机关单位。到目前为止,覆盖全国范围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起来了。2003年4月《工伤保险条例》出台,并于2004年1月1日正式实施。《条例》确立了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职能,这不仅体现了现代工伤保险的发展趋势,更是我国国情的必然之路。2010年,国务院对《条例》再次做出了修改和补充,规定从2011年起将我国事业单位职工列入了我国工伤保险制度之中。虽然有相关法律规定,但是失业保险在事业单位参保情况不佳,主要原因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上不存在事业的后顾之忧。生育保险,在事业单位女性工作人员中基本上全面覆盖。
1.3养老保险是事业单位社会保险改革的重点
由于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事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已经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定,并且事业单位已经开始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因此,此次事业单位社会保险改革中重点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且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花费的财政资金一直以来居高不下,加重财政负担;与企业养老保险的“双轨制”形成了社会不平等。一直以来,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全部由国家财政资金负担,截至2014年全国事业单位在职人数超过2000万,退休人员人数将近1000万。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费用全部由国家财政负担,并且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养老费用居高不下。另外,企业单位的养老保险由企业和个人分担,而失业单位养老保险全部由国家财政负担,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用负担。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和核算基础不一致,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主要由津贴和职务工资两大部分组成,而这两部分主要与职称和职位挂钩,企业的则是以业务绩效考核为基础。前者旱涝保收,后者则承担了市场竞争的巨大风险。并且,实际中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领取的养老保险远高于企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社会不公平显而易见。
2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资金来源
2.1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资金来源的规定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事关几千万人的养老问题,而之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全部由国家财政负担,现在对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进行改革,其核心问题就在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资金来源何处。根据《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的规定: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单位缴费)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个人缴费)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由单位代扣。按本人缴费工资8%的数额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
2.2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资金其实仍然由国家财政负担
事业养老保险资金其实仍然由国家财政负担,只不过运用财务上的现金流账期理论,集中的问题分散开来,通过时间的先后来处理,即资金循环使用。实际上,现在养老保险的基本制度模式是现收现付,部分积累,主要是代际赡养的模式,工作的一代缴费来供养已经退休的一代。从《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规定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资金的来源可以看出,其核心思想正是通过代际赡养,慢慢积累,通过时间来分散问题,通过时间来聚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资金池。根据《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的规定,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资金与企业养老保险资金互相独立。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仍然由国家财政负担,但是通过建立养老保险制度,能够大大减轻国家财政的负担。
3多层次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体系
3.1事业单位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中构建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采用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包括了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事业单位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中,基本养老保险是以事业单位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为基础;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是以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缴纳为基础;补充养老保险根据《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的规定,建立强制性的职业年金制度。
3.2事业单位职业年金
改革开放以来,事业单位经过多轮变革,但相配套的人事管理制度变革的效果不大,远未实现由传统“体制人”人事管理向现代“社会人”人事管理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招聘人员、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唯上级领导是从。
现在事业单位招聘人员、设置岗位以及各岗位人员的配置基本完全听从于上级领导的意志。这不仅严重违背了人事管理的一系列原则,而且容易滋生腐败。
2.职工晋升论资排辈,暗箱操作,违背民主原则。
一直以来,事业单位都是考虑资历辈分、工作年限、领导评价等综合因素进行职工的晋升工作。这看起来科学有效,保证稳而不乱,实际上按资历提拔干部往往年纪较大,思维守旧,管理方面自然难以革新突破,严重影响单位效益。同时整个选人过程违背民主原则。
3.职工教育对上级部门部署依赖过大,缺乏科学、实际的规划。
现在事业单位的职工教育,很多情况是根据上级部门的年度部署展开,很少并且很难根据本单位内部实际的人力、物力情况进行有效的职工教育。同时在职工教育过程中偏重政治理论方面而一定程度上忽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方面。这就造成很多职工在受教育过程中本着完成任务和见面交流的心态。
4.平均主义严重,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
事业单位受过去传统平均分配的影响,平均主义依然严重,好多单位的一线员工和后勤打杂人员实际收入差距其实不大。同时有些部门实行平均奖,这让员工觉得“干与不干一个样”,严重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5.人员流动性太差,缺乏新鲜血液,养成职工懒惰心理。
过去我国事业单位人员实行编制管理,虽然经历多次变革,到现在依然是半编制半合同,即使“合同制”也是稳定性非常好的,好多部门的人员配置多年不变,好多职工的岗位也不变,这造成了单位人员流动性太差,缺乏活力,单位暮气沉沉,完全不符合我国人力资源从“体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变革观念。
二、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进行人事管理的建议
为使事业单位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民群众服务,新一届领导班子上台后,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事业单位对人事管理也必须进行一些转变。针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准备,希望对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改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实行招聘人员公开化,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科学化。
首先招聘职工要严格按照2014年5月24日国务院颁布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中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的原则展开,做到招聘工作公开化、公平化,所招人员专业化、实用化。其次在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方面上级领导减少干涉,由人事部门和所涉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规划和配置,最后向上级领导提交相关报告,由主管领导检查验收即可。
2.打破论资排辈,实行民主评选和业绩竞聘。
人事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才为单位创造价值,而不是照顾某些没有能力、业绩但工龄、年龄较大的人。要实现这一点,就要打破论资排辈,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营造各层次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在人才的考核、奖励、任用、晋升中引入竞争机制,努力建立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并且实行民主制度,保证聘任和晋升的领导确实是大家认可和信任的。如此才能保证单位上下一体同心,通力合作,最大化的发挥人才对单位的有效价值。
3.根据实际情况展开职工教育工作。
职工教育培训是人力资本增值和单位组织效益提高的重要过程,因此许多单位都把对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但是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一定要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而不是唯上级部门的指导是也。做到培训前调研、预算,培训中跟踪、分析,培训后报告、反馈。并要保持适当超前性的原则来确定培训内容,并对培训方法、参加人员、经费和时间等方面有一个科学、系统的规划和具体详细的安排。
4.打破平均主义,实行保障基本工资,强化业绩激励制度。
任何单位的月度、年度考核都是职工工资增减、职位升降和福利奖惩的依据,在人事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我们要打破平均主义,细化考核指标,注重职工实际业绩,在保障基本工资的情况下,强化业绩激励制度。
5.打破铁饭碗,实行应需而用,择优而用,淘汰制度。
事业单位要完全打破编制和“金合同”的框框,按照单位的实际需要招录员工,并且在工作中择优而用,工作完不成、业绩连续不达标者实行淘汰。这样才能保障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由“体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三、结语
关键词:创建;服务型;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思路总结
推动机关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改革,创建服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从而促进事业单位工作效率的提升。严格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理念,从每一个细节入手,为人员自我价值的实现创设新的平台。确保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满足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和优化的需求。
一、国内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改革
遇到的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国内经济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机关事业单位不仅促进了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还对于人们生活水平改善贡献出巨大力量。机关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长期的管理过程中积累的各种问题。要及时进行分析探究,结合经济发展特点制订出更加高效的管理方案。
(一)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缺失传统的机关单位人事管理和管制性政府职能相互匹配,对于人员思想和观念造成了严重的束缚。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过程中,部分人员因为自身的利益将会受到影响,所以对于制度改革存在排除的情绪。对于改革目的认识不清,造成了思想僵化的问题。传统的人事管理都是依照事情发展特征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一味地强调了机关单位的管理职能,轻视甚至忽视了服务职能。没有激发人员的积极性,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环境改善以及吸引人才等方面认识不足,从而影响了人事管理的效率的提升。
(二)岗位设置不合理传统的机关单位人事管理是沿用了政府的管理模式,没有制定出科学的分类管理体系。事业单位自身工作范畴比较大,行政关系也是十分复杂。岗位设置不合理造成管理效率低下,人员超编等问题屡禁不止。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改革势在必行,事业单位内部的人事管理要向科学化、精细化层面不断发展。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效率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激励机制不健全当前国内事业单位的薪酬机制、考核体系遇到很多的问题,比如收入是依据职位等级进行统一管理。没有体现出多劳多得,严重地挫伤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考核体系具有静态、片面的特征,针对不同岗位人员的考核体系和标准不健全,人员出现了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的思想。考核内容十分模糊,对于岗位职能的针对性较差,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员工的实际工作状态。
二、创建服务型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措施
(一)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单位改革要以服务型为目的随着机关事业单位的体制的改革,服务型事业单位更加符合时展需求。机关事业单位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出认识管理的价值。积极地讨论人事制度改革方案,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全新的思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以服务型为目的,积极履行自身的公共服务职能。建立服务型的行政机关单位,要积极落实简政放权。避免出现对于机关事业单位用人主体的过分干预,
(二)搭建完善机关事业单位用人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从搭建完善的用人制度入手。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创建出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首先要积极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程,通过岗位设置管理促进改革效率。努力适应事业单位改革的各种需求,凸显改革对于健全社会服务体系的作用。其次,要结合岗位职能进行科学的薪酬绩效考虑。将服务对象满意度作为实际的考核条件,充分发挥出奖惩机制的激励和约束价值。同时,要不断地完善人员聘用制度。积极贯彻相关人员聘用规范,结合岗位职能、等级、类别进行考核。不断的规范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和用人行为,为工作效率的提升增添新的活力。
(三)逐步完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措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搭建起完善的用人体系,凭借信息化管理系统支持后续工作的开展,积极搭建完善的人事管理体系。创新信息系统管理,为科学化管理是提供更多支撑。促进传统管理模式的优化,逐步完成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网络化、规范化、科学化要求。制定出人事管理条例,为机关单位的体制改革提供法律层面的支撑。积极创建更加科学的人事管理法律法规体系,采用定时考核的方式来避免违规行为的出现。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创建服务型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思路的探究是十分必要的。结合国内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改革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单位改革要以服务型为目的,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搭建完善的机关事业单位用人体系,逐步完善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参考资料:
[1]成思危.中国事业单位改革———模式选择与分类引导[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7(26)78-79.
为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公务员法》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严格规范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和工资管理工作,对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在编不在岗”等问题专项治理文件精神,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我镇认真开展了“吃空饷”、“在编不在岗”等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我镇现有在职在岗人员44人,其中行政编制干部21人(含财政所行政编制1人)、事业编制干部23人(其中含人事1人、编外合同制用工2)。自“吃空饷”、“在编不在岗”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以来,我镇对照工作要求,认真进行自我排查,“吃空饷”情况在我镇不存在,但有“在编不在岗”人员1人,系农业服务中心1人,因犯,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我镇及时召开单位部门负责人会议,传达上级工作精神。9月12日召开党委扩大会,作出开除处分决定。9月16日派员赴通州监狱与当事人谈话并签订终止聘用合同文书。
自4月30日至5月4日,我镇对全镇“吃空响”、“在编不在岗”人员的自查自纠情况,在政府政务公开栏内进行公示,公示期间未收到任何举报电话和来访来件。在此项工作中,我镇严格按照清理工作要求,积极建章立制,切实加强规范管理,做到了清理目标明确,机构健全,人员到位,措施得力。同时公布了举报电话和方法,接受社会各界群众监督,多途径向社会公开清理信息,形成了广泛的、公开的清理整治机制,确保了清理工作规范、顺利进行。
(一)高度重视,领会精神。根据文件精神我镇高度重视,立即召集了全镇部门负责人,及时传达了上级文件精神,明确了开展清理整治工作的范围、方法步骤、工作要求、清理对象等内容,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自查自纠,全面排查。按照规定程序,我镇认真开展了自查自纠,认真逐一排摸“吃空饷”人员,如实填写报表。各个环节严格监管,确保清理工作全面到位。
(三)健全机制,加强管理。一是着力完善内控内管机制,实行机关单位考勤月通报制度,进一步严格规定了请销假制度,明确规定了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清理“吃空饷”的第一责任人等规范的人事管理制度,并着手酝酿制订其它配套制度。
为进一步巩固整治“吃空响”、“在编不在岗”人员活动成果,促进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勤奋履职,树立清正、务实、高效的形象。下步我镇将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加大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单位人员到岗情况的管理力度,同时镇级层面组织专门力量,采取不定期到单位抽查的方式,并长期设置日常监督举报电话,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群众的监督,及时发现问题,确保此项工作常抓不懈。
(二)强化考核措施。通过制定明确有效的考核措施。进一步强化单位部门人员工作绩效与工资挂钩的力度,坚决杜绝干与不干,干好与干坏一个样的行为,将人员考核结果及时与组织科、财政所等部门对接,及时处置存在的问题。
(三)科学建章立制。将按上级相关文件规定,从严控制超职数配备,严格做好编制使用计划申报制度。同时结合乡镇机构改革,按《____市乡镇事业单位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编制核定的规定》,逐步完善事业单位定编定员工作。认真借鉴经验,严肃编制、人事纪律和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杜绝出现“吃空饷”人员现象。
摘 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将事业单位与职工确定为“合同关系”,打破了终身制,实现人员能进能出。作为我国在事业单位改革上的一个新突破,此次改革在调动事业单位积极性、促进事业单位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打破终身制也应与绩效考核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同步。否则,改革不会达到其最理想的目标。
关键词 :事业单位 终身制 绩效考核
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大潮之下,我国事业单位改革也在其道路上不断探索。2014年7月1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打破了终身制,在我国的事业单位改革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此次改革在带来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主动性等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对此,将就改革的作用、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事业单位打破终身制的作用
第一,从事业单位内部看,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发展。打破终身制就打破了人们传统意义上所认为的“铁饭碗”。部分工作人员长期“安逸”的工作将在改革的压力之下无影无踪。这将有利于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后推动整个事业单位的发展。首先,事业单位将更有活力履行好自己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促进单位管理和服务能力的发展。其次,工作人员创造性的调动促进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创新,使之与时俱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从政府层面看,有利于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内在压力激发工作人员工作激情。其次,事业单位打破终身制,对工作人员实行绩效考核,可以加强公众对事业单位的监督。从内到外,最终将有利于满足广大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和公共利益诉求,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添砖加瓦。
第三,从社会层面看,有利于改善社会风气。一直以来,由于“公务员”是“铁饭碗”,中国的高素质人群总是热衷于考公务员。但事业单位打破终身制为中国的公务员制度开启了一个新的起点。它与其他的公务员制度改革相联合,降低了“公务员”的魅力,改善了“公务员热”的风气。同时,也推动了人们职业观的改变,使社会的职业发展多元化,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事业单位打破终身制可能出现的问题
首先,对改革本身来说,可能出现以下问题。
第一,对待老职工的方式不当,拉长改革历程。此次改革的事业单位中不乏有已为单位工作数年的老职工。他们对改革的不理解可能阻碍改革的推进。同时,如果主要依靠内部的绩效考核体制,念于旧情,对他们的考评或许没那么公正。这就可能使得部分工作态度不端正或工作效率低下的老职工“逍遥法外”。
第二,落实改革不彻底,阻碍改革正常化。根据以往的事实可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本就不存在“终身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规定了各类开除情形,各省的相关管理办法对于“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可以降聘、解除聘用合同”也早有规定。但在正式实施时,这些效力并未真正发挥。因此,对于此次改革能否真正的达到其预期目标有赖于绩效考核体制能否同步完善。
其次,对于单位内部来说,可能出现以下问题。
第一,出现“激励”的反作用,滋生不正当竞争。此次改革之后,绩效考核将拉开待遇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的确会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但也可能会带来反作用。首先,这种“激励”也是一种竞争。为了获得更高的工资,单位内部可能会出现尔虞我诈、阿谀奉承等现象。其次,绩效考核方式如果主要依靠内部考核制度,有可能产生单位内部的贿赂现象。最后,少部分冥顽不化的工作人员可能会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来保住工作。
第二,淡化人性关怀,降低事业单位的效率。事业单位不能完全像企业一样用一些量化指标进行绩效考核。如果过于强调绩效考核而淡化人性关怀,会降低工作人员的职业幸福感。工作人员长期以压抑的心情工作,其工作效率肯定会受影响。长远来看,最终将影响整个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三、如何防患于未然
因为绩效考核将拉开待遇差距,其是否民主、科学、公正与此次改革能否成功息息相关。因此,可以从绩效考核方面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绩效考核管理的法制化、制度化。根据西方国家的经验,完善的行政绩效管理与评估的法律框架具有重要性。对此,我国可以制定相应的法律、绩效评估制度。针对不同的事业单位进行具体分析,制定适合于各自的绩效评估制度。最终将制度法律化。
第二,绩效考核方式的多元化。当前我国主要依赖于内部打分评级进行考核。多元的考核方式适应改革的需求。例如,可以建立民众评分体系、设置匿名投诉箱、建立事业单位以外的组织来进行考核。
第三,绩效考核工具的多样化、科学化。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考核指标大多没有针对性、缺乏具体内容。对此,可以借鉴平衡计分卡等考核方法、具体一些可能的量化指标来更加全面科学的考核工作人员。
第四,绩效考核过程的透明化。加强人大监督,考核结果在人大或人大常委会上通过。同时,每次的考核结果都要报人大常委备案,事后出现问题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接受人民大众的监督,通过电子政务等途径对考核结果进行公示,接受来自社会的监督;培训社会监督员志愿者对其内部绩效考核进行监督。
第五,绩效考核知识的大众化。加强绩效考核知识的宣传普及以促进普通民众更好的行使自己的监督权,使得公民监督成为社会常态。其次,这也有利于在职人员从心理上认同改革,积极应对挑战。
第六,绩效考核与行政复议相结合。排除显而易见的存在被服务人自身错误的案例,其他的按照“先绩效考核,再对绩效考核不服的提出行政复议进行调查”这样一个法定程序,在行政复议方面体现“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 刘凤 孙晓莉.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Z].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
[2] 高小平. 行政管理改革理论新探索,[Z]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3] 许铭桂. 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历程回顾与分析[J]. 实践与探索.2013(2).
作者简介:
辞职可以说走就走?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封辞职信的信笺抬头是“河南省实验中学”,应该属于事业单位。如果这名员工属于“占有事业编制与单位签订聘用合同”的工作人员,适用国务院颁布的2014年7月1日起施行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该条例第十七条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双方对解除聘用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如果这位员工属于“不占有事业编制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工作人员,适用《劳动合同法》。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法专家、上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杂志主编周斌解释,根据我国劳动法,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必须具有法定理由,而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是不需要说明理由的,这是劳动法对于劳动者的倾斜性保护,但劳动者仍然应当提前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如果因为劳动者未履行法定的提前通知义务,迫使单位紧急从外地调人,或者不得不安排企业员工加班的,新员工到岗所需的交通费、住宿费或者其他员工加班费的差额等,就是劳动者违约辞职给公司带来的实际损失,公司可以要求赔偿。
因此,劳动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是否提前30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很重要,对于是否履行了这一程序一定要留有证据,劳动者在递辞职信时,一定要保留用人单位签收的证据,以证明确实提前书面辞职。
辞职要付违约金吗?
周斌介绍,《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除了因提供专项培训费用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所约定的服务期以及竞业限制这两种情形之外,不得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提交辞职后能反悔吗?
先看一个案例:2011年4月袁某进入上海某食品公司工作,双方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合同期限至2013年3月31日。2012年5月1日,袁某提出辞职,并提交了辞职报告,称其将于2012年5月31日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食品公司表示同意,并着手安排相关人员接手袁某的工作。2012年5月20日,袁某突然向食品公司反悔其辞职行为,要求继续履行双方的劳动合同。食品公司不同意,并于2012年5月25日为袁某办理了退工手续。袁某不服,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恢复劳动关系,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地勘单位各项工作的逐渐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实施,打破了地勘事业单位传统体制的铁饭碗。人才培养、公平竞争、激励约束对于当前地勘单位职工培训尤为重要。职工教育培训作为增强地勘单位职工自身竞争力、优化干部队伍的重要途径,关系着地勘单位职工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然而地勘单位职工教育培训机制存在的一些问题,阻碍了职工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 地勘单位 职工教育 培训 问题 创新
随着2014年7月1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实施,事业单位迎来了体制改革,转变职能,职责定位。地勘事业单位在履行承担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职能的同时,不断提高职工的业务能力素质尤为重要。二、三类地勘单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平稳地过渡,激活事业单位的自主活力,增强地勘单位的市场竞争力,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因此,分析地勘单位职工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探索创新迫在眉睫。
一、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管理人员对职工教育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逐渐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努力构建学习型的地勘单位,加强对单位职工教育培训的管理,当前地勘单位存在着上到管理人员、下到普通职工培训意识不强的情况,在实际培训过程中,不能将正确的培训理念灌输到单位的管理中来,管理人员对培训过程敷衍了事,不能严格把关。职工对培训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培训就是走个形式,浪费时间,形式主义较为普遍。
(二)缺少对单位职工教育培训的管理
地勘单位缺乏对职工教育培训的管理,没有按照合理的管理程序去执行各项工作,导致单位领导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对各项工作内容进行分析。同时,由于没有在单位内部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单位职工的培训和奖励不能实现挂钩,造成单位职工缺乏培训的动力。另外,地勘单位的培训方式呈现单一化和陈旧化的特点,地勘单位在实际的工作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培训方法,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导致培训的内容,不能符合当前地勘单位的实际发展需求。
(三)培训工作流于表面,效果不佳
在地勘单位的发展中,存在着对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流于表面的情况,导致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培训效果不理想情况的产生。职工在进行教育培训时,只是进行签到即可,通常都是应付了事,对培训内容的学习和实践没有要求。有一些地勘单位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目的性不明确,只是为了培训而培训,没有结合职工的学历、业务水平、专业技术职务等,来开展各项培训工作,制定出合理的培训目标。同时,地勘单位的培训机制存在着随机和混乱的情况,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估标准,不能对实际的培训结果进行考核评估。
二、创新地勘单位职工教育培训机制的策略
(一)健全培训机制,转变培训观念
地勘单位职工教育工作的创新,首先明确教育培训机构职责,开展调查分析,摸清各层次职工的培训需求情况,针对性地制定培训方案及计划。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对培训学习过程全程进行管理、跟踪及监督。严格记录出勤情况、培训纪律及考核情况,将职工教育培训纳入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同时还要结合单位实际发展情况和长远战略目标,制定长远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地勘事业单位职工工作环境相对稳定,人员流动小、年龄相差较大,容易造成老同志退休,人员断层,因此,完善单位职工的培训机制,为单位储备适应社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作准备。
(二)丰富培训内容、培训手段多样化
地勘单位职工教育培训,最常用的就是培训手段单一和培训内容脱离工作实际,专业不对口。光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不注重实际工作和培训结合的实践。大部分采用管理人员讲解,职工在底下听的课堂模式,被动接受。在信息化的今天,可以充分利用单位网络教育平台、多媒体教育或者野外勘查实战教育带领职工进行培训实践,聘请行业中优秀的专家进行实地勘查讲解。激发职工培训的积极性,提升教育培训质量,促进职工工作效率的提升。切切实实地使教育培训为自己的工作岗位做技术支撑。
(三)调动职工教育培训的参与性,实行培训效果评估
将职工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与单位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将创新机制的培养作为当前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激发职工积极主动参与工作的热情,使职工与单位发展同命运、共呼吸,实现职工与单位的共同成长。同时,建立健全职工教育培训的反馈机制,及时准确地把握培训的效果,纠正培训过程中的偏差和错误,使培训计划更加完善。内部建立职工教育培训和年度考核、职称聘任挂钩的制度,保证职工教育培训效果更好。
三、结语
职工教育培训机制的创新是当前地勘单位发展的关键性保障。实际完善职工教育培训机制中,应正确认识地勘单位现行职工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包括对培训工作的重视力度不够以及培训效果较差等,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创新策略,在健全培训机制,转变培训观念,丰富培训内容,培训手段多样化且注意在培训考核方面强化反馈。这样才能使职工打开思维,大胆创新,推动地勘单位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江易群.新时期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的创新思考[J].中国职工教育,2013.18.
一、思想政治工作对构建和谐交通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交通系统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方式上都不断地在进行改革和创新,但是一切形式的改革和创新都是以政治化管理规则来实施的,思想政治工作依旧发挥着核心先锋作用。每一个交通从业人员必须端正思想,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牢牢树立起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发展贡献的核心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交通运输事业的稳步向前发展,有序地开展实施。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仅只是口头上的承诺,需要长期不懈的坚持,需要深入的贯彻落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交通基层人员必须将为人民服务作为其自身的服务理念,基层交通单位工作人员必须尽职尽责,牢牢树立起自身的责任意识,将乐于奉献、助人为乐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指导思想。这一切的实现离不开交通系统广大干部的努力,必须将基层交通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对待,深入贯彻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实施各项工作,确保每个员工必须牢牢地树立起高尚的思想和道德情操,促使交通基层工作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交通运输事业当中,克己奉公,为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繁荣、人民生活的幸福贡献一己之力。
二、交通运输管理融入政治思想的必要性
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壮大的实现,就必须牢牢地抓住生产经营环节,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更加注重人员的思想政治的管理,站在社会学的大格局中,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具体落实到交通运输事业当中,我们可以发现,任何一个企业单位的方案的制定以及实施,都必须具有相关的思想政治作为支撑,思想政治武器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单位企业的某些缺失,为将来的发展转向提供了指导和保障。基层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的深入贯彻落实,就必须依靠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与推广,在事业单位工作中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基层员工的思想意识的进步,单位的经济效益日益提高,实现单位的良好发展与和谐管理。现在的企业、单位无不重视内部文化的构建,同时要求企业、单位内部的员工必须深刻的理解文化内涵,这本质上就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根据长期的经验,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做好企业、单位的管理,对于企业、事业单位都有发展模式、思维方式以及处理问题方式的构建都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提升企业内部管理的深度和强度,保证基层员工的思想观念的进步发展,对于解决单位内部的矛盾问题也提供了契机。
(1)交通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概念分析。当今社会,创新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发展的主流,无论是在社会的生活中还是各类企业中,交通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在于努力把控交通思想政治工作的所处环境,实施思想政治工作的调整,促进交通行业同当今社会实施同步发展,充分保障社会的快富、健康稳定的向前发展,其作为思想政治工作中以及人员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展开无疑将是非常重要的。思想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表面上看只是相差两个字,但是两者之间的内涵还是比较明显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本质上隶属思想工作。因此,我们可以简单地将思想政治工作理解为与政治相关的思想层面工作。
(2)以人为本,充分挖掘基层员工积极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发挥其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的原则,落实具体的科学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际,实际反作用理论,两者相辅相成,保证从业人员思想的进步与觉悟,合理的分配劳资薪酬。具体的方法如下所示:
第一,在具体的管理机制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与当代社会发展情况相适应的人才管理条例,制定出同现代社会相适应吻合的人才管理制度,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优秀的管理人员的出现离不开合理可靠的人员管理制度。什么样的管理制度才能称之为科学合理的人才管理制度呢?科学合理的人员管理制度必须实施科学的管理,对人事管理、管理实务实施有效的管理。科学的管理必须牢牢地把握好“严格”以及“规范”这两个字眼,追求管理行为的“气氛”和“感情”,根据多年的实际经验分析,要想实现高效率的管理,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融合,对于单位中的基层人员,我们必须以立体的角度来看待他们,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要善于发现其身上的优点。例如,一些人员擅长一些新产品的开发研究,有些人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颇有心得,而有些人对于管理方面几句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果单位企业能够善于发现基层员工的优势,那么对于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无疑将是意想不到的福音。
第二,管理机制的构建离不开和谐奋进的管理条例的有效支撑。一个优良的工作环境以及积极向上的管理条例必能为交通基层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必会尽职尽责,谨慎公忠,一个和谐健全的管理条例会使得基层员工保持一个愉悦的心境,他会把自己看作单位的一个重要的一份,而不是简单地经济合作关系,会把自己融入单位事业当中,员工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当中之后,方能将自己的前途和单位事业的未来发展紧紧地结合起来,必能尽忠尽职,为单位企业的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一切。
第三,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必须依靠可靠的奖惩机制。对于单位企业来说,要想对基层员工实施有效的管理,就必须实施健全的奖惩机制的构建,作为员工的福利发放和惩罚指导,让员工明白自己为何受到奖励,为何受到惩罚,有理有据,那么必会心服口服,欣然接受。
(作者单位为唐山市古冶区交通运输局)
自年以来,我们按照省人事厅制定的全省人事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四个五年规划,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结合我市人事(包括机构编制,下同)系统实际,紧紧围绕全市“四五”普法工作重点,强化指导,狠抓落实,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深入持久开展人事“四五”普法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全市人事工作者和公务员队伍法律素质;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健全执法监督机制,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人事工作依法治理,加快人事法制建设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我市人事“四五”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落实责任
⒈领导高度重视。为了搞好“四五”普法工作,确保“四五”普法工作取得实效,我局把“四五”普法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制定了工作规划,精心安排部署,坚持了学法日制度。局领导并在各种会议上多次强调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布置有关工作,将“四五”普法目标和任务纳入目标管理和年度考核,做到年初有计划,年底有总结。工作经费保障情况
⒉机构健全,齐抓共管。我局成立了“四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市编办主任××任组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和市编办专职副主任×××任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和各职能科室科长为成员。小组办公室设在局政策法规与人才规划开发科,具体负责“四五”普法的组织实施和宣传教育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余领导共同抓,全体员工齐抓共管格局,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⒊落实责任,全员参与。制定了《××市人事局、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行政执法责任制》,将涉及人事工作的各项法律法规进行了清理分类,并将执法责任制印发各科室和各县(区)人事局,把职责任务落到实处,同时协调调动全市各级人事、机构编制部门对口执法机构力量,共同贯彻落实好各项人事法律、法规和规章,促进依法行政工作全面开展,并使普法工作与业务同安排、同落实、同检查,保证了“四五”普法工作的具体落实。+县区情况
二、科学规划,统筹协调,推动普法进程
为认真抓好落实,我局将“四五”普法工作同人事人才编制工作有机结合,做到同安排、同检查、同总结。×人发号文件下发后,我局按照该文件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我市法制宣传教育“四五”规划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市人事编制工作实际,制定了《全市人事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四个五年计划》,明确了全市人事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对象、内容、工作措施、步骤及工作要求,并将依法治理工作与“四五”普法结合起来一起部署,整体推动。我们在前三个五年普法工作的基础上,按照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全市人事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目标,即通过“四五”普法规划的实施,努力实现由提高法律意识向提高法律素质的转变,实现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全方位推进人事工作的依法治理,为我市人才战略任务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规划》将整个工作分为学习培训及实施阶段(××××年)、考试考核阶段(××××年)、总结验收阶段(××××年),要求各级政府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各级政府工作部门工作人员、事业单位中从事人事管理的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都要积极进行参与人事“四五”普法教育和学习,通过进一步深入开展人事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市人事工作法制化管理水平,推进人事工作依法行政。《规划》廓清了我市人事“四五”普法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部署,为落实“四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要求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宣传教育,促进普法深入开展
⒈坚持学习,增强法制意识。我们坚持普法宣传教育与政治理论教育、业务工作相结合,认真学习宣传省、市“四五”普法依法治理规划。同时,认真组织全局职工学习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省人才市场管理条例》《××省人事争议仲裁处理办法》、《××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知识与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政策法规,并将其纳入年度政治、业务学习计划和普法学习范围,提高了人事干部的法律意识、法制理念和依法行政水平,确保了贯彻执行人事政策法规的准确性。
⒉强化培训,注重实效。年,我局培训普法骨干人,并定期在局里举办培训班,全局参培人员达。××××年月,组织了全市名公务员参加了全省统一的依法行政考试,及格率达以上。××××年月,我局举行了全市事业单位改革培训会,来自各县(区)人事局分管领导、业务骨干和市级部门人事科(处)长以及市级事业单位的人事干部共余人参加,培训讲解了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有关政策法规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基本思路等,增强了参训同志的依法行政能力。××××年月,我局和市政府法制办一起组织全市名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分期分批通过集中培训、研讨、讲座、自学等方式进行《行政许可法》知识培训,并进行统一考试,同时将考试成绩记入《公务员培训证书》,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公务员学法用法、依法行政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进一步提高了大家的依法行政水平,更强化了执政为民、公正执法、依法行政的观念,获得××××年全省国家公务员行政许可法培训和考试工作一等奖。月,我局全局干部职工参加了市依法治市办公室组织的“四五”普法考试。月,我局按照省人事厅的要求,积极派从事政策法规的同志参加了全省人事系统干部的依法行政培训。月,我局结合人事工作实际,组织了全市人事编制系统公务员和市、县级各政府机关部门从事人事工作的公务员共人进行了人事机构编制法规规章知识的考试,参考人员合格率达%,成绩优异的占%,全面检查了人事“四五”普法知识的学习情况,得到了省人事厅的通报表扬,达到了“以考促学”的目的,进一步提高了广大人事干部的依法行政水平。
⒊加强宣传,丰富普法形式。我局利用《××日报》、《××晚报》、××公众信息网、“××人事在线”网站和《××人事》等传媒的作用,及时反映我市人事普法动态,宣传典型,交流经验,指导并推动全市人事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年月,我们按照市法制办的要求,积极参与行政许可法宣传周活动,我局在市政府门前设立宣传点,向市民广泛宣传法律、法规、规章,发放宣传单近份,并制作宣传展板,使广大市民更加具体地了解依法行政,促使他们学法、懂法。同时,我局还在“××人事在线”网站和《××人事》设立了如“政策之窗”之类的法制宣传的专栏,定期对各类人事政策制度进行宣传,特别是“××人事在线”网站的“政策咨询”栏目,已接受处理了多人次的咨询,成为我局为社会群众服务和政策宣传的重要窗口。同时,我局和××县、×县人事利用《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实施十周年和《××省人才市场条例》实施一周年的有利时机,举行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知识竞赛、设立政策咨询点等活动,加强了社会各界对人事法律法规的普及学习。××区人事局积极组织开展了普法宣传活动,全区在各乡(镇)和街头设点宣传场次,办宣传专栏期,解答群众法律咨询近人次,印发普法资料余份。×××区每年坚持办法制宣传黑板报期,开展公众法律宣传场次,并于今年举办有关法律培训班期,培训人员人,有效地进行了法制宣传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依法行政,提供人事工作依法治理水平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⒈严格执行人事编制工作纪律,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步伐。目前,我市的公务员考录制度逐步完善,严格坚持“凡进必考”原则,把住了公务员队伍的“入口”关。××××年月,按照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的要求,对照《公务员暂行条例》、《干部任用条例》等相关政策规定,对违规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员进行了清理、清退。去年,进一步加强了对公务员录用、转任、调任及职位设置的监督管理力度。同时,狠抓考风考纪工作,认真落实人事考试的相关制度,维护人事考试的严肃性,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在××××年选拔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工作的面试工作中,我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大胆探索,进一步规范面试程序,对所有面试工作人员实行严格的封闭入闱管理,实行面试考官分组和面试考生“双抽签”,同时在面试考场内设置考生旁听席,增强了考生对面试工作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大大提高了公务员面试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性,受到了考生和社会的普遍好评。同时,我们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到××××年底,全市已经实行聘用制管理的事业单位有个,已经实行聘用制管理的事业单位职工人数为人,占全市计划实行聘用制管理事业单位职工总人数的。在此过程中,我们注重规范化管理,注重制度建设,切实加强分类指导,在审核部门、单位改革方案时重点把好岗位设置、竞争上岗、工资分配、人员分流和合同管理等关键环节,统一政策界限,以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确保各单位聘用制改革的顺利实施。
⒉加强人事编制执纪执法工作。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对全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进行规范操作,确保了登记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年以来共办理市级事业单位年检件,设立登记件,变更登记件,注销登记件,没有一件引起争议和不良反映。根据国务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按照省编办的工作部署,我市严格按照登记管理的标准、程序,增强了《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效力。目前,我市的登记管理与全国统一的登记管理已全面接轨,保证了行政执法力度的进一步加强和程序的进一步规范。我们认真落实《××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了贯彻意见,明确了我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组织管理、学时要求、施教机构及登记管理办法。在农口系统试行以考核继续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注册登记管理办法,联合市农业局等五个部门出台了《关于在农口系统专业技术人员中进行继续教育注册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配合市农业局、水利局等部门认真抓好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年组织了农口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多人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仅××××年,全年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达人次,接受继续教育率达,其中由我局直接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人次。
⒊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推行政务公开。为进一步规范行政机关的行政审批行为,我局积极支持全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按要求认真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及时上报清理结果,严格执行清理决定。自年以来,我局和市编办会同市监察局、市法制办对全市承担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和单位共取消调整了个审批事项,其中,我局共清理行政审批事项项(保留项,取消项,转为日常工作的项)。去年,我局按照市法制办有关要求,积极开展了行政审批项目的清理、复核工作,认真对行政许可项目、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和行政许可规定进行了逐项清理,并对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有关规定进行了公告,做到公开透明。通过审查、清理,我局共保留了两个行政许可项目,即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设立及其业务范围审批、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举办人才交流会审批。尽管我市尚无个人或社会组织提出这两类申请,我局仍然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做好了受理许可申请的所有准备,确保能在规定时限内依法受理、办结。同时,我局设置了政务公开栏和重大事项公告栏,将职能职责、办事程序、领导分工及职责分工等工作全民公开,让群众明白办事,办明白事。由于人事部门主要从事行政机关内部人事管理,大量传统意义上的审批事项转为日常管理,但我们并没有因为管理方式的改变而放松管理责任,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工资基金管理、公务员职位管理等工作,既坚持原则,又注重方便管理对象办理业务,公开标准,简化程序,以切实落实“合法、合理、效能、责任、监督”这五项原则,保证了业务工作持续稳定高效开展。
⒋启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促进了我市人事工作与司法接轨。一是加强人事争议仲裁队伍建设。目前,全市×县×区均成立了仲裁委员会,并配备了兼职仲裁工作人员,聘请了兼职仲裁员人其中市级人,县级人。今年月,我局对×县×区人事局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仲裁工作的同志和市、区县聘请的兼职仲裁员进行了专门培训。二是完善了仲裁的基础性工作。进一步规范了文书格式、调解、仲裁庭审理程序及调查取证程序。同时,抓住带普遍性的典型案件,有针对性地进行总结和宣传。三是做好政策学习与研究工作。针对人事争议仲裁与司法接轨的问题,在全省率先起草了《人事争议仲裁与人事争议诉讼若干问题解答》,目前正在修改送审。四是加大了案件受理力度。目前共接到仲裁申请件,按规定受理件,不予受理件。其中,裁决结案件,调解结案件,申请撤回申请件,另一件正在审理中。
四、存在的主要不足
过去的四年,我局在贯彻实施工作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们的工作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个别单位对开展“四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的意义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在学习上存在应付现象,学法制度还未完全落实到位;二是对普法工作的舆论宣传力度不够,普法宣传的形式还需进一步改进,使“四五”普法宣传工作形式多样化、内容全面化、效果明显化;三是人事编制执法检查的力度还不够大;四是人员、经费保障还不能适应普法工作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法制宣传工作的深入开展。
中央已经确定了一张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时间表――到2015年,我国将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这张时间表中,事业单位分类将成为第一个五年改革目标的一项硬性指标。
有统计称,我国有126万个事业单位,共计3000多万正式职工,另有900万离退休人员,总数超过4000万人。
为什么要进行事业单位改革?改革的路径是什么?
为什么要全面改革事业单位运行体制?
汪玉凯(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一些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机制不活。公益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方式单一,资源配置不合理,质量和效率不高。支持公益服务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监督管理薄弱。
有的事业单位对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追求,偏离了公共服务这个公共机构的基本价值取向。此外,已经形成的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结构在改革中很难被打破,成为事业单位改革的最大阻力。这些问题影响了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通过分类改革加以解决。
此次事业单位改革的大思路是什么?
宋世明(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可谓“甩掉两头、留下中间”。所谓分类改革,即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
从中央的新部署看,强化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是此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尤为突出的主导理念。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为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
行政的归行政,市场的归市场,留下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有一个好的规划和实施策略,只是顺利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前提,接下来的实施中会遇到哪些坎儿?
汪玉凯:第一道坎:如何科学合理地分类?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规划出台之后,有关分类的难题已经不再是理论上应该如何分类的问题了,而是如何把这一分类标准正确应用到实际中去。
第二道坎:如何有效“剥离”?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是第一步,但下一步的剥离才是动真格的,直接涉及到众多人的切身利益。在剥离中,国家政策设计做了充分的考虑,如老人老办法、中人中办法和新人新办法,并制定出明确的政策界限,但真正实施起来,要面对的是一个个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制度。
第三道坎:如何实现养老社会统筹?在事业单位养老社会统筹改革中,我们非但不能采取由传统的单位养老简单地推向社会,变为社会养老,甚至还要启动相关的配套改革,如企业、事业以及公务员三支队伍的养老水平的相对平衡等问题。
第四道坎:如何建立起有活力的体制机制?事业单位改革绝不意味着国家要挤压社会事业的发展,而是要通过改革理顺关系,明确定位,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从发展的角度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以公益为导向、以提供公共服务为己任的事业单位,都需要有更大的发展,这一点是肯定无疑的。问题在于,我们通过事业单位改革,能不能构建起一个有效的体制和机制,这也许是最终检验我们的改革是否成功的根本标志。
事业单位改革涉及相关的人事聘用、机构编制、管理体制、绩效工资、养老保险等改革和试点等方面,利益关系盘根错节,改革阻力巨大。如何解决?
辛鸣(中央党校教授):中央政府下决心了,这表明什么?改革的态度一定要坚决,日程表一定要落实。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回过头来看一看十余年前国有企业改革中一些被证明可行的做法,完全可以成为今后事业单位改革中可以参照和借鉴的做法。
随着全面聘用制的推行和绩效工资制的实施,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入,下一步改革将从哪里突破?
何凤秋(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工资福利研究室主任):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险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事业单位改革有几个事情要做,比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各地基本已进行得差不多了。下一步要做的是什么?扩大聘用制度,还有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改革。从各地实行的情况看,义务教育基本绩效工资已全部实施,公共卫生部门绩效工资已全面展开。其他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正在各省逐步、稳步推进。再有,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改革,各地都在试点。所有事业单位改革今后的方向是这些方面的改革都要逐步完善,一步一步往深入推进。
“功能明确、运行高效、治理完善、监管有力”,这是为2020年我国事业单位的体制机制描绘的蓝图。美好蓝图中,到底谁能获益?
何凤秋:目前,通过绩效工资改革,义务教育学校的老师、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医生的待遇已经明显提高。
下一步,绩效工资会往什么方向走,很多义务教育学校平均大概涨了200元钱左右。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也已兑现。除了这两大块,其他事业单位,比如医院、高校,有些省已开始往前在推进。下一步改革是实行养老保险,不可能一下让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待遇)水平下降很多,可能参照企业,企业有职业年金。针对事业单位各个行业不同的特点,是不是可以考虑设立职业年金。这样,总体来看,职工退休以后待遇不会降低很多或不会降低。
这次改革对公益属性强调的更多,从这个角度来讲,下一步如果分类清晰,那么,公益属性的事业单位、财政保障可能要更好一些,这对事业单位,尤其是对公益类事业单位来讲,应该是好事。
据了解,此次改革部署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划分为两类,具体是如何规定的?
汪玉凯: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性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
这样分类也可以看作是按照公益属性的纯粹程度来划分的。纯公益类的事业单位,是由政府出资保障的,不再允许其存在经营性活动。比如乡镇诊所、社区医院等就属于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以前经常说的教育产业化,这个概念模糊不清,现在可以肯定地说义务教育是不可以产业化的,长期不治的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费应被叫停。
高校、职业教育、综合医院等,应该属于准公益类的事业单位,允许其部分市场配置资源,但不允许进行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
目前,在一些试点地区出现了提前退休的情况,您怎么看这些人的心态?
吴江(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改革就是要形成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机制。在改革过程中,确实产生了一些恐慌心理,怕政策变动之后,对自己的退休收入有影响。退还是不退,首先要看是不是符合国家规定,实际上国家制度的设计是没有空子可钻的,针对不同人群设计的办法不同,对于有条件退休的这部分人,国家会对他们考虑补偿,换句话说就是待遇不会降低,因此也需要对制度设计有信心,没必要提前退休。
如何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建设?
尹成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政策研究司司长):今年将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建设,积极推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规定出台,研究制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奖励、申诉、竞聘上岗等单项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