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1 17:36: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短期投资理财利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中产阶层投资特征
中产阶层基于阶层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家庭背景等影响,其自身对投资理财拥有区别于普通投资者而具有其独立的群体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追求公平与效率 高知识阶层的中产者追求投资理财公平与效率,其公平与效率的认知概念存在其自身品质中。在现阶段的投资理财市场上,中产阶层可以自主自愿地进行投资决策,而在其他领域,个人决策的限制条件复杂很多。由此,中产阶层对完全竞争的公平投资市场满怀期待,并且对投资市场前景乐观。另外,中产阶层相信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使其自信自己的投资眼光。
(二)心理投资预期高中产阶层因为高教育背景、高文化素质和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职业决定了其具有一定的风险偏好,敢于挑战新事物。在良好投资效率的背景下,中产阶层具有明显的投资意愿和投资冲动。中产阶层认为自身投资眼光独到,判定增值的理财产品必定能升值。
(三)意在实现财务自由一方面,中产阶层投资的前提是满足自身的现金支出、教育支出、风险管理与保险规划支出、退休养老保险支出等,才会对外投资增值。它要求自身财务具有必要的资产流动性、合理的消费支出、实现教育期望、完备的风险保障、合理的纳税安排、积累财富、安享晚年和有效地财务分配和传承的特征。另一方面,中产阶层希望投资收入能够满足自身的财务支出,使自己能够从繁忙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并使投资收益财富进行循环投资。
(四)要求确保财务安全中产阶层本身经济实力并不强大,财务安全是中产阶层投资的首要要求之一。中产阶层认为现有的财富能够应付生活目标的实现,不会导致财务危机,会使自身支出外的结余资产或负债资产作为资本能够保值、增值和更大的收益。同时,中产阶层也会评估投资理财产品,做好风险防范措施,确保财务安全。
二、通胀压力下中产阶层投资现状
在20世纪90年代,投资理财理念引入我国,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个人投资正处于起步阶段,但投资理财市场尚不完善。目前,在通货膨胀的国内经济环境下,中产阶层投资理财存在更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进入投资理财市场限制因素多 由于我国投资理财业务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我国金融市场提供的理财业务不能全面充分地满足中产阶层的投资理财需要,导致我国中产阶层投资理财的市场限制因素较多。例如金融机构重点推荐的理财产品门槛普遍较高,大多超出中产阶层的承受能力,如中国银行推出的个人/家庭理财业务“外汇宝”的业务内容“个人外汇买卖”,但可以办理此业务的门槛条件实际上是“50万人民币资产能力、交易量要达到要求”。上述例子充分说明了金融机构将VIP客户作为其目标客户,对投资潜力日益壮大的中产阶层没有正确的重视起来。
(二)金融机构理财产品单一 金融机构针对中产阶层开发提供的理财产品不多,仅是在储蓄功能基础上将存贷款产品进行简单组合。再次,金融机构主推的理财产品同质化高,缺乏创新,缺乏针对不同用户进行个性化的投资理财设计。如商业银行普遍开展储蓄贷款、保险、代为兑换债券,每月向客户通报国内外高影响力的金融政策、股价、汇价等行情信息,客户到银行大宗业务或多种业务时可享受减免部分手续费后其他优惠等。
(三)投资理财专业化知识不足 中产阶层大多是工薪阶层的上班族,平时无暇掌握专业的投资专业知识,理财技巧缺乏,易造成投资盲目性,加大了投资风险性。另外,目前市场上缺乏独立的投资理财咨询机构和专业投资理财专业人士,在加上投资理财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都影响了中产阶层投资的收益。另外,个人理财业务起步不久,目前国内个人理财业务人员仍是以处理低层次的消费业务为主,有关金融投资、资本、贸易等各领域间的投资交易,则缺乏了解,针对这种高技术含量的金融产品的产品开发和投资组合设计就无能为力。
(四)投资组合简单随着中产阶层自身经济实力的增长,其理财意识开始增强,自主理财水平较低,投资组合比较简单。一般是以储蓄和债券等保守理财方式为主、股票和基金等新型理财方式为辅的投资策略,投资理财知识不足,大大限制了中产阶层对高性价比理财产品的投资。而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下,投资市场波动性更大,中产阶层投资更加谨慎,投资要求更加理性化和稳定化,致使投资方式趋向单一化,从而加大了投资风险系数。
(五)投资理财缺失计划性 投资理财要在尊重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国际国内的宏观经济制定的中长期计划,具体投资方式需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和相关投资对象来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理财计划。但由于中产阶层对经济形势缺乏提前的预判性,往往在投资理财策略上缺乏计划性,在方式上又缺乏合理性,增加了投资理财的成本, 降低了预期的收益,易导致中产阶层投资者的挫败感。
三、通胀压力下中产阶层投资理财策略
面对当前的通货膨胀,抵抗通胀是投资理财的首要目标。当下,中产阶层要在保证生活质量的同时,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在目前国际国内的宏观经济形势下,立足我国投资市场,我国中产阶层投资要想持续健康发展,需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完善和推进:
(一)规范投资理财市场,降低投资门槛我国个人投资理财市场是在20世纪90年才开始出现,中产阶层是在近十年内形成的发展较快的投资群体,而不规范的投资理财市场大大限制了投资市场的运作、发展与壮大,亦制约了个人资产参与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首先,加强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规范和政策环境建设。虽然国家在不同时期制定和执行的法律规范和政策都对投资理财市场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仍不能有效地保障投资主体的权益。国家法律规范应从规范理财合同、完善理财者权益制度、优化理财机构风险内控机制和加强理财机构信息披露制度方面着手。其次,国家应适时引导理财机构扩大主要理财对象,降低理财产品的投资门槛,把中产阶层作为今后重要的获利点进行培育。目前,国家没有颁布对应于中产阶层的投资理财相关法律,金融机构推出的理财产品主要针对普通消费者和VIP客户,致使中产阶层投资作为投资主体地位尴尬,不能有效实现自身收益。金融机构应降低投资门槛,针对性制定具有强层次性的理财产品吸引中产阶层投资,实现双赢。
(二)丰富理财产品种类,树立理财品牌在通胀的压力下,投资者选取理财产品更加谨慎,导致了金融市场竞争的异常激烈。理财机构作为投资市场的运营者,需针对中产阶层这一特定投资群体的整体性和层次性,开展丰富的理财业务,树立品牌理财产品。丰富全面的理财业务可以提高理财机构的整体竞争优势,品牌理财产品可以树立核心竞争力,杜绝和降低核心理财产品的复制度。树立品牌理财业务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投资者认定了理财产品,促进了品牌理财产品的产生,必然大幅提高金融品牌的附加值和理财机构的知名度,大大增加了理财机构的业务。理财机构要想维护旧客户和开拓新市场,需与时开发新型品牌理财产品,加快品牌宣传,提升服务水平,加大品牌营销,优化营销策略。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主要采用以银行为中心划分投资理财产品,现阶段的理财产品主要是金融、有形资产和负债,这种理财产品的划分方式限制了投资主体投资多元化和个性化,限制理财产品的种类,不易形成品牌理财产品。鉴于此,我国金融机构应借鉴国外银行建立以客户为中心产品设计理念,优化以个人投资为主体的理财产品结构。比如,国外银行在提供个人住房贷款时采用贷款与保险产品组合出售,且保险不仅包括财险、寿险,亦包括家居全保险、失业保供款保险、防脱期供款保险等服务。
(三)提高风险与监督意识,加强理财知识 中产阶层进行投资时,需提高风险和监督意识,是其投资的思想基础。由于中产阶层的投资决定将直接影响其现有生活质量,中产阶层要具备理性的投资意识,充分认识到理财风险。同时,中产阶层投资者不但享有投资理财产品的知情权,而且市场要对投资理财产品进行监督,降低投资的风险系数。另外,中产阶层加强理财知识学习,提高其对理财产品的判断能力,是其投资的知识保障。由于中产阶层工作特征,其投资的理财产品主要是由投资机构的理财人员推荐所确定,基于理财人员素质能力参差不齐考虑,中产阶层要通过多方面对理财知识进行了解,提升自身理财知识水平,提高选取理财产品的正确性。比如你的工作如销售类未来收入不太稳定,就应适当高估风险意识,加强对投资的理财产品进行密切的监督,并减少投资,保证生活质量。再比如,你对名人字画、古玩文物特别喜欢且对他们具备一定的知识,可以加大该方面知识的学习,投资集藏,集藏投资风险小,保值增值性高。
(四)优化投资组合,合理分配投资 当前的国际经济处于衰退期,国内股市动荡期仍未过去,通胀压力减退趋势不减的背景下,简单的投资组合或以某种理财产品为主的投资组合已不能很好地降低中产阶层理财者的投资风险,确保其资产的保值增值。面对银行存款、债券、保险、股票、基金、保险等多样化的理财产品,中产阶层理财者要根据各种产品的性质、风险、收益率、操作程序成本等信息的评估,根据理财者自身的实际投资状况,选取理财产品,优化投资组合,并对理财产品确定合理投资分配比例,各投资比例所占份额易适当均衡化。在目前通货膨胀的经济形势下,基于中产阶层风险偏好不同和阶层特征,权威理财专家建议中产阶层采用中立型的投资组合,合理的投资比例。中产阶层投资者选取债券、基金、股票、房地产和黄金为主的固定资产等为主的投资组合。债券和基金方面,债券和基金成为投资组合中必选部分;股票方面,可以选取实力强大、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上市企业进行股票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方面,基于其保值的稳定性,房地产和黄金投资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保险方面,保险的保障功能决定了其在投资组合中的一席之地。作者建议投资比例为:成长性投资(债券、基金、股票、房地产、黄金、债券和教育等)占50%―70%,保障性投资(保险、日常流动资金等)占30%-50%。
(五)理性投资理财,结合中长期和短期投资中产阶层的高收入伴随着高工作压力,为保证高品质的生活,中产阶层投资理财要具有科学计划性,坚持中长期和短期投资相结合。短期投资主要运用于日常开支费用、家庭健康维护、父母赡养等,由于目前通货膨胀率远远大于存款活期利率,储蓄方式不可行,可以通过短期负债、短期股票方式保值增值;中长期投资主要包括家庭储备子女教育金、个人养老金等,可以通过债券、基金、长期持有股票、房地产而和保险等投资方式增值。其中,中产阶层中的主要资金来源者,要加强生理健康投资和身体健康的保险投资,防止其发生意外事件,家庭收入受到直接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宛丽:《社会中间阶层的崛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2]王广立:《我国中产阶级投资理财的市场分析》,《时代经贸》2006年第4期。
短期产品发行骤增
“一个客户资金量500万元左右,股市行情不好就把资金转到银行购买7日、14日和30日的短期理财产品,资金来来回回折腾。”建行高级理财经理李杨告诉记者,自从银信合作产品被叫停后,银行理财产品中发行最多的就是能够替代活期存款的短期产品。对未来加息的预期,使人们更关注产品的流动性,银行理财产品短期化更明显。结构类银行理财产品也与普通类相似,呈现短期化,产品平均期限6个月左右。
“‘国庆1号’刚一开售,几分钟之内就抢光啦,估计‘国庆2号’售罄也就是两分钟内的事儿。”另一银行的客户经理史凯旋告诉记者,国庆1号和国庆2号分别是该行在国庆假期期间专门推出的两款短期理财产品,期限均为7天。史凯旋还强调,国庆1号堪称该行近期超强产品,预期收益达到3%~3.2%,为几个月来产品收益率之最。
工行相关负责人则表示,除7天通知存款、灵通快线等传统短期理财产品外,工行还为国庆节打造了多款理财产品。如面向个人推出的稳得利国庆节系列理财产品,起始日为9月29日~10月11日,帮助投资者利用手中闲置资金,提高收益。此外,该行推出的另一款工银财富系列国庆理财产品也是7天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为2.6%。
普益财富监测数据显示,加息后一周(10月22~28日)银行新发理财产品中,3~6个月(含)这类短期产品共发行了65款,市场占比最高,达到了29.82%。另外,1个月(含)期以下理财产品发行数为48款;1~3个月(含)期产品61款;6个月~1年(含)期产品38款;1年以上期限产品仅发行了6款。
大多投向货币市场
李杨指出,银行短期理财产品由于期限较短,对流动性要求非常高,大多投向货币市场,包括符合监管机构要求的信托计划及其他资产或资产组合、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各类债券、货币市场和债券基金、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尽管假日理财产品期限较短,仍应注意产品投向和风险评级,以免损失本金。”李杨表示。该市场根据不同的借贷或交易方式和业务,可分为同业拆借市场、短期证券市场、债权衍生市场和银行承兑贴现汇票。
风险虽低 收益有待提高
目前市场的短期投资理财产品都属于中等以下投资风险,无论保本浮动还是非保本浮动收益,到期违约风险较低,选择时应以期限是否适合自己的资金时间,预计投资收益是否满足自己期望为标准来购买。同时,要兼顾产品的持续性,避免资金在合同到期后又闲置一段时间再签新的理财合同,这会大幅降低资金的收益率。银行间的投资成本、时间、对象和议价能力的问题大体相同,短期理财产品的差异化不大,还要重点考虑自身时间和交通成本等。
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相比存在一定优势,但与一路走高的CPI相比则相形见绌。据国家统计局公告,10月全国CPI上涨4.4%,多数银行理财产品很难跑得过CPI。
关键词:通货膨胀;个人投资理财;投资理念
在经历了“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等一系列高物价浪潮的冲击之后,拿死工资的普通老百姓意识到物价的上涨使他们账户上的存款变得越来越不值钱,个人的购买力严重下降。正如温总理对通货膨胀做出的一个合理而形象的比喻:“它就好似一只猛虎,一旦将它放了出来,就再难把它关回去。”如今的通货膨胀对老百姓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手中的钱越发变得不再值钱了,如何通过个人投资理财来使自己的财富不缩水已成为普通老百姓不的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一、通货膨胀的概念及现状
当前,全球性的通货膨胀愈演愈烈,中国的通货膨胀过高并且压力越来越大早就是不争之事实。如果你问一个人普通人,为什么通货膨胀是坏事,他将告诉你,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通货膨胀剥夺了他辛苦赚来的美元的购买 1。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规避通货膨胀的压力,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就成了投资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想要了解通货膨胀对我们造成的危害,以及我们应该利用怎样的方式来规避和化解它对我们不利的影响,那么我们必须先清楚它的概念及现状,正所谓“追溯其根源,才能解决其问题。”纵观经济学界,笔者认为通货膨胀是指一个经济体在一段时间内货币数量增速大于实物数量增速,普遍物价水平上涨,于是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下降。通货膨胀重要的衡量指标之一就是CPI指数。CPI(consumer price index), 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
在我国2009年30%的货币扩张基础之上,2010年又将近20%的货币扩张。也就是说过去两年的货币扩张以50%的增长速度扩张。但是我们知道GDP累计增长速度肯定没有这么快。所以经济增长速度是货币扩张速度的一半,通货膨胀也就必然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2010年我国进行了价格调整,电、水、天然气价格都上涨,从而加速了通货膨胀。同年11月,美国宣布采取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后,释放的流动性使中国国外的农产品、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如原油)价格上涨,并传到中国国内,使2010年CIP增速超预期。今年3月份CPI同比上涨5.4%,涨幅之高出乎人们的预期。4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中国经济在延续了平稳较快增长态势的同时,通胀压力依然严峻。
二、通货膨胀下个人投资理财的困境
通货膨胀的日益严重,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生活水平下降,人们的生活状况随之窘迫。要找到合理的投资理财途径,我们首先应该找到通货膨胀下个人投资理财有哪些困境。
1.传统的银行储蓄方式不能抵消通货膨胀对个人财富的影响.
勤俭节约是我国传统美德之一。过去我国居民较为稳健的投资风格和稀缺的理财产品决定了我国是一个高储蓄率的国家。储蓄曾经是我国居民主要的资产保值增值途径。然而凯恩斯在其著作中曾提出了著名的“节俭悖论”,即储蓄率升高,虽然使得个人储蓄增加,但却使得国民收入由于消费的减少而减少。从宏观角度看,我国经济外贸依存度过大,致使在人民币升值周期中外贸促出口企业损失非常严重。而储蓄率过高,内需不足,导致产品市场上供大于求。这本身限制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健康持久发展。从微观上看,即使是定期存款,所得利息也少的可怜完全不能跑赢CPI。虽然存入银行的利息上调了,可是靠利息的收益率远远低于如今的通货膨胀率,个人账户上的存款变得越来越不值钱而若算上资金的机会成本,负利率的阴影始终笼罩着银行存款,使得它们在通货膨胀下不断贬值。
2.投资品种难以选择.
通货膨胀下,人人为了规避通货膨胀,都在不停的炒作实物和金融产品。面对央行不断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抵挡通货膨胀的影响,加大热钱的回收力度,那么流入股市的资金必定在不断的减少,这就导致股市在很大程度上趋于萎靡的状态,面临2011年股市低迷的现状,不少投资者把投资方向从金融产品转向实物的炒作。“豆你玩”,“蒜泥狠”等网络词语以表对当前高昂物价的不满、嘲讽和调侃,近几年来以蔬果、肉蛋、粮油、蒜、绿豆等为首的农副产品呈现疯涨之势,其涨幅速度简直令人瞠目结舌。一些日常基本必须的农副食品已经被炒得很离谱,完全违背价值规律的作用,但是普通老百姓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以及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他们不仅不能抓住住来势迅猛的一轮轮炒作的,选择正确的投资方式,还成为被别人掠夺财富的受害者。
三、通货膨胀下个人投资理财的应对措施
通货膨胀给老百姓带来了更大的生活压力,也给广大老百姓的切实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那么面对这样的影响我们又应该如何去应付呢?在如今高通货膨胀时代,合理规划自己手中的钱就显得格外重要,个人投资理财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一)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
既然投资理财是老百姓减少财富缩水的方式,那么我们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理念是体现投资者投资个性特征的、并促使投资者正常开展分析、评判,决策并指导投资者行为,只有正确的理念才能指导正确的投资,最终导致较高的投资收益,也才能避免在投资中被别人掠夺财富的对象。如何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让投资者明白,就可以做到的。它必须通过理论学习,在实践中经过历练才能得到的真谛。而普通的老百姓在现实的投资中往往因为缺乏对投资的基本认识,很容易落入投资的陷阱。因此作为一个投资者在准备投资之前,应该有意识的学习与投资有关的基本知识,才能形成一套正确的投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投资。
(二)投资目标上定位于获取长期的稳定收益。
由于普通的投资者处在信息不对称、资金量小、心态不稳定以及投资技巧不成熟的弱势地位,因此笔者建议其定位于长期投资而获取稳定的收益。从上证指数1991年至2010年的历史数据看,如果在历史上的任意一点向前推算10年,会发现10年后的大盘点位基本高于10年前,这可以从一个方面说明长期投资的意义。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者之一:沃伦.巴菲特,便是长期价值投资理念的坚信者。巴菲特长期投资一家公司,不搞阴谋诡计,正大光明,他每年的投资基本上都能保持20%左右增长率的业绩来看,并不是最高、最耀眼的。但无论牛市还是熊市,除少数亏损的年度,他的收益率却一直很稳定。巴菲特的导师格雷厄姆有句名言:股市短期是投票机,但长期是称重机。短期投资收益主要靠运气,长期投资收益才能看出实力。连巴菲特这样具有深厚投资知识功底的人尚且坚持长期投资,那么我们普通的投资者在缺乏专业投资知识的背景下,如果盲目的选择短期投资,几个月之内急切得期望从投资中得到高额的回报,就很容易浮躁、盲目信任、听个信息就像抓个救命稻草,最终的结果往往与期望值正好相反。因此,笔者建议普通投资者不要过多的追求短期的利润,要明白投资是有风险的,更多的享受长期投资为你带来的稳定收益。
(三)正确认识各种投资品种。
在通货膨胀中,货币和财富是贬值的,与此相对应,商品和资产价格却是上涨的,所以持有随胀而涨的资产是应对通货膨胀的有效措施。目前市场上有各种琳琅满目、种类繁多的理财产品,普通投资者如何才能挑选到一款适合自身的呢?投资者惯用的做法是根据市场热点消息来选择投资品种。比如当上证指数涨到5000点的时候,市场上的热点是股市,此时每天到证交所开户的新股民剧增,因为他们根据市场上的消息选择了投资股票,但这些新股票往往被套牢在6000点左右。而解释这一现象的答案是:投资的大小取决于投资的诱导。诱导越大,投资越大;反之亦然 2。因此根据消息来选择投资品种的做法是相当危险的,笔者建议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品种之前一定要认清其本质。
1.金融类资产投资。
金融类投资的对象是金融资产,金融资产是一种以凭证形式存在的信用权益,如股票投资、基金投资、期权投资、期货权益及债券、理财产品(计划)等资产 。
历史经验表明,在通货膨胀初期,上市公司通常会获得较高的收益,从而带动股价上涨。投资者投资股票,除去获得买卖价差外,还可能获得较高的股息回报。因此股票投资是取得资产保值增值的良好途径之一。但股市不仅是经济的晴雨表,更受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因此投资者还应该密切关注国家出台的财政与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措施,根据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把握股市的投资机会。
因为知识、信息、精力等原因,一般的投资者无法从投资理财中赚取高额的收益,因此进行基金定投资是个不错的选择。基金是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独立资产,由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管理人管理,也就是将自己的资金交给更专业的投资人士帮你管理以弥补自己在知识、信息、精力等方面的缺陷。
据从事个人理财行业多家的专家介绍,按照风险和收益特征,目前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大致可分为保证收益型产品、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三大类。普通的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的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期望的收益与可以接受的风险。如果是风险偏好者则可以更多的选择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如果是风险厌恶者则可以更多的选择保证收益型产品。
2.实物类资产投资。
实物资产就是有形资产,如对固定资产、贵重金属、玉石等商品投资。
固定资产是指属于产品生产过程中用来改变或者影响劳动对象的劳动资料,是固定资本的实物形态。对于个人而言,固定资产一般指房屋、商铺等具有长期稳定收益的资产。对于不喜欢虚拟经济的投资者而言,固定资产投资是非常好的选择。
目前市场上比较适合个人投资者的贵重金属投资是黄金投资。马克思说过,货币天然不是金银,金银天然是货币。黄金在货币市场上曾经扮演过重要的角色,但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而使得黄金在流通体系中的地位有所下降。近年来,黄金价格随着美元的贬值逐步走高,而由于其稀缺性和良好的收益性,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对于普通大众居民来说,虽然当期黄金价格过高,但是从保值的目的出发,笔者建议每年固定的时刻买入50克左右的黄金,每一年买一次,不用担心未来的涨和跌。比如居民从40岁开始购买,每一年买买到60岁,那差不多是20个50克黄金单位,那么从60岁退休的时候,我们建议他每年卖出50克,这样就可以补充他的退休的那部分收益,从一辈子来看,其实是最保值的。
总之,在通货膨胀下,财富的创造源泉只我们的双手和大脑,任何投资都要从投资者的实际情况出发,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正确认识所要选择的投资品种,不能仅看潜在的回报
参考文献:
[1]李忠贤、邱继彩.《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效能评价探讨》.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06期
[2]章铁生、王锴、林钟高.《财务治理》.2005年1月第1版.经济管理出版社.
注释:
一、对当前同业理财市场竞争基本态势的认识
2011年在连续两次上调银行存款利率的市场环境下,理财产品收益率也随之上涨船高,目前各大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总体风险较低,而收益往往是同档期存款利率的几倍(如我行天天大丰收是活期利率的4倍),在流动性相近的情况下,理财产品的优势不言而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围绕客户趋利的财富管理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理财服务,是各家商业银行拓展新客户、留住老客户的重要手段。
在当前银行存款利率市场管制阶段,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上限并没有明确的界定,这就给各商业银行通过理财产品营销客户提供了较大的空间。这尤其在周期性理财产品浮动收益表现不佳的时候,理财产品的优势显得尤为突出。与此同时,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银行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低,这就决定了无论经济周期的好坏,银行客户固定收益类的理财需求是刚性的,只要银行能源源不断提供性价比优异的理财产品,就能在吸引和留住客户的同时,也能为银行提供丰厚的收入回报。反之,如果无视理财产品在拓展和维护客户的积极作用,违背客户刚性的财富管理逐利的需求,在同业纷纷加大理财市场份额竞争过程中,无视理财市场规律的银行,将直接面临老客户的流失和理财市场份额下降所带来的带来的业务冲击。
现在不努力、不花功夫拓展理财市场的银行,在客户趋利这只市场无形的手的作用下,短期内不可避免面临的是客户和资金的流失。长期来看,理财市场、理财品牌、理财产品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旦市场格局形成,客户对银行形成了固有的理财口碑,就很难在再去改变客户心目中理财金融机构的品牌价值。这方面的典型的市场案例,如:建行率先各商业银行推出了个人住房贷款,形成了“要买房到建行”的市场口碑;招商银行的高端理财品牌,即使在高端客户服务领域,各商业银行虽已经进入了私人银行阶段,但也很难撼动招行高端服务品牌价值。
二、目前建行和金融同业的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对比
(一)云南金融理财市场发展回顾
以云南当地各商业银行理财中心建立为标志,云南同业理财业务的萌芽始于2000年以后。理财中心成立后,由于受各商业银行理财从业队伍建设尚未搭建、理财产品不足等因素制约,当时理财中心更多提供的是个人信贷业务,各商业银行的理财中心并没有实际开展理财业务,理财业务“叫好不叫座”。2002年后各商业银行陆续开始代销基金类理财产品,但由于受当时资本市场长达连续五年熊市的影响,客户理财意识仍未形成。2004-2005年期间,由于受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银行开始出现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此类产品一经面世,便受到银行客户追捧,理财业务开始受到各商业银行重视。随着而来,2006、2007两年资本市场的大牛市,巨大的财富效应全面唤起了客户的投资理财意识,但2008年随着而来全球次贷危机,又让刚火暴的资本市场再次沉寂下去,但以固定收益为主打的理财产品却迎来了发展契机,成熟稳健的理财意识在各大媒体上的帮助下,各商业银行在银监等部门的规范下,也相应的加大了理财市场的引导,资产配置、风险调查都是这一时期的理财业务的关键词。由于客户有了刚刚过去的周期型市场风险的教育,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在2008年开始迎来了高速发展的契机,在此后的2009年、2010年人民币理财产品业务稳步增长,工行、建行在这几年期间,都迎来了较高的发展势头。回顾各商业的理财业务发展历程,可以说人民币理财产品业务在长达10年的过程中(从2000年开始算起),先后经历了理念引入、风险教育、理财产品普及三个阶段后,目前已进入到了全方位竞争的自由理财市场竞争阶段。
(二)各商业银行理财实力对比
1.理财品牌对比。在经历了2006、2007、2008三年资本市场牛熊市的洗礼后,银行客户投资理财的理念也日趋成熟,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在沉寂了两年后,在2008年各商业纷纷加大了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营销推广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各商业银行也花了较大精力重点打造各自商业银行理财品牌,众多理财品牌也在这一时期被大多数客户所认可。下表,是我们搜集到的部分商业银行理财品牌及释义。
从上述各商业银行理财品牌创建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综合类高端理财品牌与具体理财产品品牌衔接较为紧密,客户一旦投资理财产品,往往会多次与该行理财品牌联系,强化客户理财品牌意识。如,招商银行的理财产品多类理财产品均命名为“金葵花―岁月流金系列”、中国银行中银理财和中银集富重点突出中银系列理财产品、民生、光大、中信等商业银行也多将理财品牌和产品系列相互衔接,达到产品为客户熟知熟记的目的;二是高端理财品牌与理财品牌衔接紧密也从另一方面呈现出,产品研发部门利益服从银行整体品牌推广利益,即无论不同的部门研发设计的理财产品均与统一的市场统一推广品牌命名。部分银行也存在有产品与理财品牌衔接不够,容易给客户造成理财品牌过多,印象不深,不利于理财市场的品牌塑造。
2.产品类型对比。云南金融同业理财产品市场自2008年迎来高速发展契机后,各商业银行也纷纷推出本行有竞争力的理财产品,建行2008年共累计发行各类基础型理财产品近100期,累计募集金额近100亿元,工商银行同年不仅理财产品规模发行量较大,而且产品类型也走在各大商业前列,同年短期投资灵活的灵通快线系列理财产品的推出,奠定了工行目前同业理财产品市场份额第一的优势。但此后金融同业在接下来的两年期间,各商业银行均纷纷加大了理财产品推陈出新力度。人民币理财产品期限结构、收益结构日益丰富。下表,是我们收集到的同业理财产品常规进入各零售渠道无规模限制的常规理财产品类型。
数据来源:截至4月15日同业理财产品数据搜集整理
通过上表信息,不难发现,同业理财产品结构、不同期限、产品类型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产品投资标的趋同,大都以信贷资产类、债券类、利率、票据为基础资产设计理财产品,这也决定了此类产品收益差异并不明显,但这类产品风险均较低,相对于存款而言产品收益仍具有较高吸引力。客户理财交易习惯一旦形成,传统理财方式将很难再留住客户。在同业纷纷加大理财产品的竞争形势下,早行动早受益是人民币理财产品市场竞争的重要结论。
二是五大商业银行产品线与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供客户选择的产品期限结构更为丰富、更加细致。而在五大商业银行中,工行、建行期限结构又具备一定优势,期限选择上给了客户更大的空间,建行的理财产品在同业产品期限结构中具备竞争优势,工行理财产品是我行的主要竞争对手,但中行和农行理财产品业务起步虽然相对较晚,但2011年一季度理财产品募集总量已基本和我行持平。
三是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期限集中在30天-180天这个区域,特别是投资期限在30天附近的理财产品是各家商业银行集中发行的受益期间。但部分中小商业银行在1天-30天(不含)超短期常规性理财产品上产品布局不足。招商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结构相对较为丰富。
3.产品收益、风险性价对比
由于构成各商业银行低风险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基础资产雷同,导致各行短期理财产品风险趋同,收益差异不大,但一年及一年以上的产品,由于理财产品的基础资产发生了变化,甚至和信托、专户、私募等投资渠道的引入程度的不同,各行理财产品差异开始出现分化。
下面,我们搜集到了截止2011年4月14日,各商业银行有代表性的理财产品收益情况。为了便于比较各行收益差异水平,我们对各期限的理财产品进行了分类,其中同样期限的理财产品,表中仅采用最高收益的产品。
在比较了银行同业投资期限在1天-60天的理财产品收益后,有以下几个特点:
(1)总体看,投资期限在30天以内的各行短期理财产品收益差异不大,但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产品收益具备一定优势,民生银行产品期限结构虽然较少,但在有统计期限的同业同档期产品收益中,多期产品(7天、21天、30天)同业收益排名第一;
(2)在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30天以内产品收益中,建行产品收益优势明显,工行产品收益在四行中也颇有优势,中行产品收益也具备明显的同业竞争优势。
(3)投资期限在60天以上的理财收益差异逐渐拉大,如,一天的理财产品,同业最高和最低投资收益差异仅为5‰,而到了60天,同业理财产品收益扩大到2.3%。在这一区间,交行、工行理财产品收益优势有所显现。
(4)从2010年起,建行加大了行外信托类理财引进机制,为高端客户差别化理财产品提供了制度保障。投资期限在一年左右,投资起点在100万元的差别化理财产品按月不间断发行,投资收益明显高于同业,在这一投资期限的产品收益方面,建行产品收益优势、产品研发优势较为靠前。
4.同业理财产品募集及银行效益分析。四大行由于在理财产品销售上存在有规模效应,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难以在总量上与其匹配,本部分的银行理财产品效益分析,重点在四行同比数据中展开。
通过上述数据的比对,我们不难发现,四行在理财产品方面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具有如下特征:
(1)四大行在2010年理财产品线逐步充实完善后,2011年在资本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均不约而同的都给予人民币理财产品业务发展足够的重视,2011年1季度各行理财产品募集量、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均大幅提升,平均增幅在三位数以上。
(2)工行是四行中人民币理财产品开展较早的金融机构,理财产品募集总量在四行第一的同时,仍保持着离理财产品收入四行第一的位置,但收入的差距与排名第二的建行正在缩小。同时,我们通过对比工行2011年1季度周期性理财产品收入的数据,发现非周期型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收入(1531万)不仅超过了周期型开放式基金业务收入(659万),而且在工行个人中间业务中,仅次于个人结算收入(1866万),是排名第二的重点收入的创收产品。工行个人中间业务收入结构的变化趋势,基本可以反映出未来一段时间内,各商业银行个人中间业务收入结构变化的趋势。
(3)中行在2011年的理财产品销售增速在四行排名第一,同比以4位数的增长势头,很容易判断出中国银行在今年在人民币理财产品推进力度非常大。由于2010年以前,中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总量很小,实现的效益也很低,去年募集总量也仅6亿,但今年募集总量已达到84亿,一跃从同业第四上升到同业第二,中间业务收入去年同期仅16万,今年一季度达到了421万,增速是去年同期的25倍。这些数据,是我们在年初很难预料到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中行在今年以来花了较大的精力去大力发展人民币理财产品业务,而且增速之快,来势汹汹,大有“急追猛赶”之势。
(4)农行是人民币理财产品规模最小的,但今年来业务增速也很快,由于农行渠道优势明显,从中国银行的后来居上的势头看,人民币理财产品市场将迎来更为激烈的竞争态势。
(5)建行在2011年全面提升了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节奏,相应的产品募集量、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同业排名位居工行之后,位居第二,且与工行收入差距在逐步缩小。但工行理财产品的传统优势和市场先机仍然在将来一段时间内都将存在。同时,排名第三的中行在2011年理财产品市场竞争中,异军突起,对工行、建行理财产品同业排名影响较大,也对当地同业金融理财产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分析结论
(一)通过上述分析,2011年云南金融同业人民币理财产品市场竞争形势已基本明朗
在加息背景下,以四行为首的各商业银行已纷纷通过超常规手段,加快了人民币理财产品发展步伐,以产品拓展客户,吸引行外客户资金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各商业银行重点工作。由于各商业银行步伐一致,无形中将促进云南当地人民币理财市场培育,这对引导客户理财产品交易习惯的形成和客户金融消费偏好的改变(特别是存款和理财产品消费偏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在满足了客户支付需求后,人民币理财产品与存款的资产配置与单一存款配置相比,更有利于客户利益的最大化。在这个业务模式形成过程中,由于客户消费偏好一旦形成,将很难再去改变客户销售模式,谁能在这个理财市场变化趋势中,加大工作力度,就能早行动,早受益。反之,如果一味的无视市场趋势,无视客户需求,客户资金一旦流入行外理财产品,将来将付出更多的成本和代价。
(二)树立正确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认识,顺势而为,各商业银行要加大力度,提升本行人民币理财市场份额
通过几年理财产品业务发展的情况来看,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认识。
一是产品和存款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一定程度上,一段时期内,对于行内客户而言,确实会存在有存款和产品相互转化的问题,但是在金融同业在纷纷加大理财市场竞争力度的背景下,如果当一家商业银行不积极主动向客户营销理财产品,一旦他行加大力度,很容易造成客户流失,而且固定收益类的人民币理财产品风险往往不高,而且同档期的收益较传统理财产品有较大优势,一旦理财客户理财意识和习惯固化后,主动营销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商业银行也会因此受益。
二是加强理财产品特点认识,准确把握理财产品收入实现途径。人民币理财产品收入实现与按照募集量提取中间收入的证券类产品不同,人民币理财产品在募集完成,并不会立即形成收入,需要在各商业银行行内保留理财产品资金,即按理财产品保有量计算实现中间业务收入。如果仅仅只是注重产品销售,忽视客户资金维护,其中间业务收入就很难实现。即人民币理财产品工作需要各商业银行既理财产品的首发组织,还要重视视理财产品日均保有量的稳定,才能确保商业银行在加大理财产品工作力度的同时,实现行内理财收入。
关键词:个人投资 风险 收益
1、个人投资的主要特点
这里所探析的个人投资指的是个人(或家庭)用自己的资金来进行投资,从而让资金能够活起来。个人投资的金额方面一般不大,投资的目标是获取比银行的利息要多的收益。在这种个人投资的模式之下,往往个人投资者对其投资的项目有关的专业知识缺乏很多的了解,所以这进一步的提高了投资的风险。投资肯定是有一定的风险的,而这种风险性和预期的收益一般是成正比的,预期的收益越高,投资的风险也就越高。个人投资者只能按照别人的经验和自身抗风险的能力最终决定是否投资以及投资多少的问题。一般看来,短期的投资和中长期的投资相比,其风险相对较小。
2、投资风险和收益之间的辩证关系
要想有效的规避投资的风险,获得最为理想的收益,需要在彻底的明确投资的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关系这一基础下进行。个人投资者最理想的目标是在获取最大收益的同时承担最小的风险。然而风险和收益是同时存在的,并且损益的程度在风险和收益的相互作用下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2.1、投资的风险
个人投资的风险,指的是个人投资者在投资的活动过程中能承担损失或获利,这源于风险本身的正负两个方面的作用。所以,应当可以明确的是投资的风险不仅能给投资者造成一定的损失,同样也会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收益;投资风险所带来的损失或者获利是由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一起作用所产生的复杂结果。
2.2、投资的收益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之下,投资市场的收益情况客观的体现了资产的收益质量。不同的投资产品的收益率肯定是不一样的,按照时间可以把收益率分为年收益率与月收益率这两种不同的情况;追求收益率的最大,是每一个投资者的目标。但高的收益高的风险也是相伴而生的,有效的权衡收益和风险之间的关系,是作为投资者所必须要具备的品质;盲目的投资只会将损失的风险不断的增大。
3、不同投资模式下的风险和收益分析
3.1、短期投资模式下
短期的投资一般而言是个人投资的首选,资金能尽快的回流,而且还可以相对准确的将受益的情况予以简单的估计。这种投资方式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其回报是一次性的,所以虽然其风险较小,但是所带来的收益一般而言不是特别丰厚。例如,在实体的投资中,有一种投资回报的周期较小的模式就是大量囤积在未来较短时期内市场需求相对较强的货物,到合适的时候悉数卖出。短期的需求量虽然在不断的增加,但价格并不是一直在涨,而是上涨之后再回落。主要的原因是这种货物的利润大大的刺激了卖方市场,那么货源就会越发充足,所以就会导致价格由于竞争以及供大于求而出现下降的态势。此外也会导致风险与投资的成本与日俱增,所以在何时出手的时机的选择上尤为重要。
3.2、长期投资模式下
所谓长期投资一般指的是需要相对较多的资金,同时需要投资者精力更多的投资模式,投资的收益是历经较长的时间慢慢获取的。例如个人(或合伙)开店办厂,经营山地和林木,养殖特种动植物,这些都是极为普通的长期投资的方式方法,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甚至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是没有办法盈利的,并且要承担巨大的风险性(而且往往跟很多复杂的因素相关,例如天灾以及不可抗力等自然因素),最终很有可能是钱都打水漂了,但是若一切顺利,这种投资最终能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在长期投资的模式下,无法预测这一过程所带来的风险,这种投资模式比较适合抗风险能力强的投资者。
3.3、组合投资模式下
任何的投资行为都是有相当的风险的,对于个人投资而言,选择何种投资方式以及决定投资的资金数额有多少是至关重要的,与投资的成败以及投资的收益直接相关。一般对普通的投资者而言,同时进行多个项目的投资是一种极好的折中方式,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既保障了投资的收益又将投资的风险降低了。这类组合投资的关键是按照自身抗风险能力的大小来决定对每个项目进行适当的投资,事实上可以将其归结为一个最优选择方案的问题。采取这种组合投资的方式时,其前期工作需要对各投资项目予以仔细谨慎的评估,其评估的重中之重是:第一,是中长期投资还是短期的投资,投资周期是多长时间(从投资开始到成本收回需要的时间长短);第二,投资预期的回报率是多少(投资的回报率=总收益/成本);第三,投资所面临的风险有多大(投资的风险指数=预计的投资失败的概率);第四,要充分的考虑到投资者自身抗风险的能力。
4、规避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措施
4.1、关注政策变化,合理选择投资产品
无论何种投资产品,其预期的收益都不可避免的受到所处国家经济发展的大环境的影响。所谓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是指投资理财产品所处的国家和地区宏观的经济政策以及总体的经济态势等,其对投资的收益变化有着尤为重要的影响。如:与外汇相关的金融投资方面,银行的利率的变化、国家相关的金融监管政策以及总体的经济环境的变化都会对外汇投资的收益造成影响。所以在对投资品进行选择时,除了要衡量不同的投资品的优缺点之外,还要考虑到当下的政策环境,做出最适宜的判断和取舍;对于投资者而言,了解并且掌握一定的投资知识和投资技巧是十分有必要的,进而合理的选择投资产品。
4.2、积极吸取成功投资者的经验
在投资的过程中,除了要运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来分析投资产品之外,正确的投资决策的做出还有赖于成功投资者的经验。例如,在进行股票投资时,可以借鉴“股神”巴菲特所创的“零投资理论”,巴菲特认为对股票的投资决策要建立在对企业管理层的品质、企业长期的经济特征、以及投资产品实际的购入价格和现金的流通能力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上,并且应当做好中长线的投资准备。
5、个人投资应当注意的问题
5.1、风险性、收益性和流动性有机统一
个人的投资有三个方面的特性。第一,风险性。从主观方面来说,任何投资人都希望只赚不亏。然而,从客观方面而言,由于影响投资市场的因素十分复杂,这种稳赚不赔的想法难以实现,虽然有些风险是可以通过投资者的努力而弱化,但是有些风险个人投资者却不能左右,所以,只要是投资都存在一定的风险。第二,收益性。这是投资最本质的特性。正因为投资市场存在获利的可能,才能吸引大量的投资者将源源不断的资金输入这一领域。第三,流动性。公民个人进行投资活动是为了赚钱,但赚钱本身并不是投资最终的目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公民个人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需要。所以,人们在投资时,往往都把该资产能不能较快的、较方便的还原成现金作为选择投资的重要条件。每一种投资从本金的投入到本利的收回都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即是投资的期限,而投资者未来的生活有很多不确定性,有时还会出现着急用现金的情形,所以,投资项目变现的能力大小是十分重要的。
5.2、分散投资
只要是投资肯定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其差别是风险的程度以及风险发生的概率不同。因为投资必然是有风险的,因此,个人在投资时不能把所有的资金放在同一个投资品种以及同一种投资方式上。而大多数的投资者都明确的知道分散原则的具体意义。然而许多投资者喜欢把资金放在同一项目的投资之上,因为该项投资产品目前的收益率相对较高,他们期望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收益。还有相当部分的投资者以为持有很多不同品种的投资就已经将投资分散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投资项目的风险因素是类似的,因此此种投资就不能认为是有效的进行了分散投资。一个投资组合整体的风险和每项投资平均的风险是不能相等同的,当各类投资不呈现出同方向的变化时,总体的风险实际上小于平均的风险。建立长久而有效的投资组合就能有效的将风险分散。进而使投资者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5.3、个人投资还需关注的四个“数率”
第一,利率。利率对个人的投资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力,首先,利率能直接影响到存款与放款的收入以及支付;其次,利率的上升与下降还对其他投资的收益产生间接的影响。第二,税率。税率是纳税额和征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率。一般而言,我国现行的税,都直接或者间接的和公民的家庭收入密切相关,尤其是个人所得税。第三,汇率。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居民个人进行外汇的投资越来越频繁,所以,就要关注汇率的变化,明确汇率对个人投资收益的影响。第四,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对个人投资的收益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影响,通货膨胀率的提升会导致个人投资者实际所获得的收益减少。
参考文献:
[1]宋红.浅议个人投资理财[J].中外企业家.2013,(04).
[2]张延月.家庭投资理财的智慧[J].科技世界[J].2013,(07).
【关键词】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生命周期风险偏好收入水平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工薪阶层依旧是社会经济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部分人群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具有很强的运用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工薪阶层的经济特点分析
工薪阶层是指以获得工作单位相对固定的劳动报酬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群体。他们有着比较相似的经济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收入来源相对单一。对工薪阶层来说,收入主要有两个来源——工作收入和理财收入。由于目前大部分工薪阶层的理财观念比较传统,加之我国整体理财的条件不够成熟,理财收入相当有限。相比而言,工作收入在工薪阶层的经济来源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也是他们理财的重要基础,更是工薪阶层在进行证券投资时所要考虑的现实条件。(二)投资理念相对趋同。目前的工薪阶层大多对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有诸多近忧远虑。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前景、子女未来教育、父母养老送终、健康身体的保障等方面都存在比较多的不确定因素,这样的生活状况决定了他们对资金的变现能力、货币的流动性等方面有较多要求,投资的基本目标比较一致。(三)消费方式相对多元化。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工薪阶层在基本生存需要上有所满足的前提下,开始更多地关注能实现提升生活质量、改善消费品位的相关项目。他们不仅对旅游、健身、美容、娱乐等方面有普遍追求,而且对教育、房产、汽车、人际关系的维系有较大的差异性支出,所以在能使有限的经济收入用于实现更大的效用水平方面的证券投资策略组合方面也会有不同的要求。(四)家庭整体承受风险能力相对有限。在现行的社会保障机制作用下,考虑到工薪阶层受工作年限与经济条件的制约,工薪阶层在各方面的风险系数依旧比较大。但结合我国目前证券投资市场的发展状况来分析,可知工薪阶层在进行证券投资时很难保证有确定的高收益,所以他们在真正面临风险时往往会显得手足无措,应对不暇。从这种角度上来看,在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中还要加入更多的社会与制度的影响因素作为变量分析。(五)适宜进行证券投资的工薪阶层行业相对集中。虽然工薪阶层本身是一个覆盖面相当广泛的概念,但由于收入水平的差距较大,并不是所有的工薪阶层都可以进行证券投资。根据我国历年的行业收入水平排名情况来看,金融业、电信业、汽车业、石油业等行业的从业人员有较高的收入,可以考虑进行适度的证券投资。同时,公务员、教师、医生、外企职员、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等职业都可以考虑参与证券投资活动。本文中将主要以工薪阶层的这些有证券投资愿望与能力的人员为分析对象。
二、证券投资策略的基本产品分析
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将资金投放于有价证券上以获取一定收益的行为。证券投资的主要形式为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基金投资等等。证券投资策略即指投资者在进行证券投资前应当掌握的行动方针和谋略,在对总体策略定位的基础上,还可以详细确定市场策略、行业策略、公司策略、期限策略、组合策略等。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往往是按不同的比例对多种不同风险与收益状况的证券投资工具进行有机组合。可见对各种证券投资的产品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比较是制定合适的证券投资策略的必然要求。
从概念上看,广义的证券包括商品证券(如提货单、购物券等)、货币证券(如支票、商业票据等)以及资本证券(如股票、债券、基金等)。狭义的证券仅指资本证券,它们是代表对一定资本所有权和收益权的投资凭证。在本文中涉及的证券投资工具主要根据后者界定。股票是典型的风险投资工具,其最主要的特点是高风险高回报。在我国目前股票市场还不够成熟与规范的情况下,选择股票为主要证券投资工具的投资者需要以足够的时间与专业知识为保证,还要有较充裕的资金和较强的心理承受力。考虑到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整体行情有复苏迹象,并且股票的可选空间较大,投资机会较多,在证券投资策略中可以适当调整绩优股的比重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债券品种比较丰富,一般都有收益与风险适中的特点。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国债、企业债券与地方债券及某些根据特殊需要发行的债券。相对而言,工薪阶层比较了解与愿意购买的主要债券产品是国债和有一定收益保证的企业债券。尤其是前者,因为其相对存款而言具有免税与收益较高的优势,相对股票而言又具有较好信用保证与较强社会信誉等特点,往往是深受工薪阶层欢迎的证券投资品种,也有“金边债券”之称。基金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投资产品。根据不同标准可以进行多种分类,其中股票型基金收益率比较高,一般在8%左右,适合1年期以上的投资;债券基金一般年收益率分别在2%和2.4%左右,收益稳定,本金较安全,可以确定比较自由的投资期,但考虑到其相应费用与持有期时间有关,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替代品前,可以适当延长投资时间;货币基金是短期低风险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幅度不大,是银行储蓄的良好“替代品”,适合短期投资,也可以作为一种过渡型投资品种。
三、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
工薪阶层在激烈的投资过程中都希望避免或分散较大的投资风险,并达到较高的预期收益,所以正确选择和运用适宜自身情况的证券投资策略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设计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时,要顾及诸多因素,比如工薪者的收入水平、消费情况、投资理念、生活区域、职业特点、行业前景、年龄阶段、家庭构成、性格类型等等,不一而足。下文主要从工薪阶层的不同生命周期、家庭阶段、风险偏好、收入水平几方面简单地制定其对应的证券投资策略。
(一)以不同生命周期分类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弗朗科.莫迪利安尼在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中,强调人们会在人生相当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生活的消费支出,并达到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消费情况最优配置。由于人们的收入在满足消费之余主要可以用于储蓄与投资,所以该理论在为工薪阶层制定证券投资策略时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提出年轻人家庭收入较少,消费支出水平普遍高于经济收入水平,在此阶段多以负债消费为主,即便有一定剩余资金,也主要用于未来投资资本的原始积累,可以不要过多地考虑证券投资策略。当然,为了鼓励年轻人进行必要的资金贮备,可以建议他们采取定期定额方式购买货币型基金,或采取相对保守的投资策略,相信一定时期的累积可以为下一个生命周期的证券投资提供比较充足的资金和更为丰富的投资经验。随着人们进入中年阶段,收入水平日益增长,收入会多于消费,经济能力和生活方式上都趋于稳定。保证提供子女教育的经费和赡养父母的资金是现阶段工薪阶层主要需考虑的问题,着手准备投资保值与增值计划成为必然的投资选择。此阶段的工薪者可以考虑每月将剩余收入的20%投向较有风险的投资或股票,40%购买各项平衡型基金或其他较为稳定型基金,20%购买新型证券投资产品或选择其他理财或投资工具,10%作为保险资金,另10%作为紧急备用金或储蓄费用。由于他们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应该以进取型投资风格为主,力求投资品种多样化,投资思路开阔化。等到工薪者进入老年阶段,他们收入水平相对消费需要又会略显不足,但由于有中年阶段的投资与理财的补充收入,仍有制定证券投资策略的必要。鉴于老年工薪者几乎没有提高经济收入的发展空间,风险承受能力也越来越低,生活需求相对简单,对养老资金的安全性、保值增值性考虑较多,所以证券投资策略应该以投资收益稳妥、有底线保证为首选目标,尽量少选择风险性、激进性投资工具,以避免养老费用的损失。一般每月可以将多余收入的30%投向平衡型基金,40%购买国债,20%购买货币型基金,10%进行储蓄。这种组合既能对老年工薪者的资金有一定收益保障,缓解通货膨胀或其他经济因素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也能有效降低风险程度,有利于老年工薪者的身心健康,减轻他们的心理与经济压力。总体而言,不论身处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都要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意识,不要低估长期投资的升值能力,要尽早形成证券投资的意识并选择自己比较熟悉与感兴趣的产品。
(二)以不同家庭阶段分类分析
根据家庭所处的阶段,一般可以划分为单身打拼期(一人)、家庭形成期(两人)、家庭建设期(三人以上)、家庭成熟期(子女进入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细分期(子女开始独立生活)等类型。为了简单起见,也有理财专家将其划分为青年家庭、中年家庭和老年家庭。但因为在本文中已经有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在此还是主要侧重于前一种分类标准下的具体分析。1、单身打拼期的工薪阶层,往往因为对于创建事业与组建家庭的考虑比较多,主要资金大多形成对自身和工作或感情的投资,所以在证券投资方面的考虑还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阶段。当然,如果有其他外来资本,又有较多时间与精力学习证券投资方面的新知识,也不排除“借鸡生蛋”的获益。鉴于这种情况尚不是主流趋势,在本文中不必过多涉及。2、家庭形成期的工薪阶层可以合二人之力共同参与证券投资,在资金方面相比单身打拼期的工薪阶层有所增加,投资观念也逐渐形成,对于培育下一代、开展家庭建设、完善家庭设备等方面的考虑还有较大的弹性,所以可以设定比较灵活、主动的证券投资策略,在风险较高、收益也较大的证券投资品种要多加关注,适当增加其在证券投资中的比重以实现增值型投资目标,同时也要增加适当低风险或无风险的投资品种达到保证基本收入的目标。在对日常生活水平不会造成较大影响的前提下,可以用家庭成员中一方的资金大胆尝试多种证券投资手段,并放松心态,强化投资的积极与进步意识。3、处于家庭建设期的工薪阶层无论在经济还是精力上都比家庭形成期的工薪者要更显紧张,但因为年龄或工作经验等原因,投资理念更趋理性与成熟,所以在开源节流的途径选择上也有了更多的方法。在发展自身的同时,要对小孩养育与培育的费用有充分的估计,同时在证券投资工具的选择上要集中于比较擅长与熟悉的几种工具上,不必过于分散。当然,相对而言,如果已经有了证券投资的心得,还可以适当的融资投入比较有把握的证券产品上。4、处于家庭成熟期的工薪者,一方面事业发展进入上升期,工作比较繁忙,投资的跟踪时间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家庭规模比较确定,在经济收入与支出方面都比较清晰,对未来安排与生活定位比较明了,投资的目标比较明确。此阶段家庭的主要开支是小孩的后续教育经费、夫妻双方的事业发展经费、日常的医疗保健经费等项目。所以应该以温和进取型投资风格为主,可以在扣除日常消费支出后,先将比较固定的存款转换成较有保障的国债或基金,以保证孩子上大学的费用,剩余的零散资金投入货币市场基金及保险。在投资产品期限与种类的选择上,可以与小孩受教育的阶段性费用支出相对应,形成一个中长期(2年以上)的证券投资策略,目标年收益率要在通货膨胀率的两倍以上,并形成长期理财习惯。5、当工薪阶层进入家庭细分期时,如果不要额外负担子女们在经济方面的要求,又没有更多消费支出方面的增加项目,可以在证券投资的长期策略基础上,增加部分短期与中期投资品种,以提高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并能更主动地抓住更多的良好投资机会。当然,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中,在此阶段的工薪者可能要随时应对子女们在事业与家庭发展等方面的追加资本投入需求,所以还是要准备部分流动性较强的证券投资产品提高资金的变现能力。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工薪阶层在不同家庭阶段,都要先保证实现家庭经济基本功能,再顾及证券投资的增值功能,切忌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三)以不同风险偏好分类分析
证券投资中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形势风险、行业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等。一般而言,风险偏好类型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投资者的年龄、收入、性别、经历和个性等具体因素。比如,年龄较小的人不怕失败,所以多为风险趋向型投资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于风险的态度逐渐表现为中立型甚至规避型;收入越高的人们能承受的风险往往比较高,相比而言,收入偏低的人群对于风险大多有回避的倾向。通常认为男性趋于冒险、女性趋于保守,但也有人认为随着现代经济生活中男女承担社会角色的互换及女性在理财中的重要地位,部分女性也呈风险爱好型;一般人生经历比较丰富的个体属风险趋向型,而经历比较简单顺利的个体属于风险规避型,自然也有其他因素可能会影响他们在不同情况下的风险选择。总体而言,工薪阶层中大部分人员属于风险规避型和风险中立型,对证券投资风险的整体承受能力相当有限。只有在对工薪阶层的风险状态基本了解的前提下,才能选择各自适合的证券投资策略。一般而言,对于风险趋向型的工薪投资者可以增加证券投资新品种的比重,因为往往新产品在高风险的后面也隐含高收益。对于风险中立型的工薪阶层可以采取在高、中、低风险型的不同投资工具中设置不同比例以达到趋利避害的效果,当然也可以将资金主要投入风险中等的债券和混合型基金上,这样可以集中精力,深入分析比较集中的品种,从而获取更高收益。而风险规避型的投资者一方面可以采取购买国库券、债券基金、货币基金为主的简单投资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各种年度报道与评比结果,选择有较好社会与经济效益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银行等各种金融机构,进行集合型证券投资。相对而言,由于货币市场基金与其他低风险理财产品相比较,在收益率相当的情况下,在投资门槛和流动性方面具备明显优势,可以满足偏好低风险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对资金的高流动性和对收益的稳定性的综合要求,分析人士指出,货币市场基金将继续成为这部分人群的首选理财工具。当然,随着人们对基金市场的熟悉,指数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均可以成为低风险的证券投资产品。由于工薪者处于不同境遇时,也可能改变风险偏好,所以要在对自己的投资意愿有足够了解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证券投资策略。
(四)以不同收入水平分类分析
虽然同为工薪阶层,但收入水平还是有较大差异。比如以湖南省2005年的工资水平为标准,据统计资料显示,当年在职人员的平均月工资水平为1503元。以此为标准,比平均线低20%,但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的工薪者可以认为是低收入群体。而高出平均水平一定值的工薪阶层可归为高收入群体。低收入者一般会采用比较传统与保守的方法进行证券投资,比如购买国库券是他们选择的主要证券投资方式。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一般投资观念传统,家庭理财要求绝对稳健。建议每月做好支出计划,除正常开支外,可将剩余部分分成若干份进行重点证券投资产品的投资理财,切忌广而全,频繁交易。对于风险较大的股票市场,考虑到工薪阶层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弱,专业知识也相对匮乏,可以不做重点考虑。保险、基金和国债等投资产品仍是该收入水平工薪阶层的主要选择。至于高收入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中,可以考虑将大部分资金用于进攻型投资,更大地发挥“钱生钱”的功能。考虑到风险因素,“攻”的资金中又可以分为“稳攻”和“强攻”两部分。对于稳攻部分,有一定投资理财概念的人可以选择购买一些市场波动度较小、预期报酬较稳健的证券产品,如混合型基金、大型蓝筹股等,力求年收益率达到5%-10%的水平;强攻部分则为某些高风险高收益发证券产品组合。可以考虑在专业理财规划师的指点下,将部分资金投入各类预期收益率较高的股票上。在证券投资中,既要有对单个股票和债券、基金行情的把握,又要具有投资组合的理念,以适度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总体而言,在为工薪阶层制定证券投资策略时,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不同需求目的以及对不同价格与风险类型产品的需求弹性,从而在保障他们现有资产与生活水平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实现未来资产价值与质量的提升。
也就是说,工薪阶层不论是属于上述哪种类型或阶段,在进行证券投资时,都要具体状况具体对待,并综合考虑以上因素进行抉择。当然,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也有共通之处。一旦工薪者决定了要进行证券投资,就应努力作到以下四点来保证策略生效。(一)制定具体可行的各期目标。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计划,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与经济实力,确定在不同年龄与时期的投资目标,并在达到预期收益水平时要适时收手,重新选择下一个目标。
(二)遵照投资理财的基本规律。总体上工薪阶层进行证券投资策略时要本着“终身快乐”的原则,也就是要尽量作到“抓住今天的快乐,规避明天的风险,追逐未来生活的更加幸福”原则。在具体选择投资品种时,要遵循“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原则。(三)确定详细周全的步骤。作为普通的工薪阶层,最好要制订具体的投资步骤,逐步有效的拓宽投资渠道,增加各层次的投资品种,最终实现自己的投资理想。(四)制定稳中求变的策略。投资策略的适应性与创新性是决定投资成败的重要因素。投资策略有很多,关键是要寻找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并在投资实践中不断反思与修正。工薪阶层如果能真正理解与掌握以上四点,在找到适合自己的证券投资策略基础上,加强对策略的落实与调整,在投资理财的道路上必然有较好的收益。
参考文献:
[1]柏丹.低风险公务员不妨尝试高风险理财[N]北京现代商报,2004.11.1
[2]理财专家讲解家庭理财误区面面观[EB/OL],2006.3.20.
[3]家庭月收入一万如何低风险理财[EB/OL],2006.2.23.
[4]理财从货币市场基金开始[EB/OL],2006.3.20.
[5]李艳,佘若雯.探寻职业外财富延展女性修炼攻守兼备投资功力[J]大众理财顾问.2006(3).
[6]工薪阶层如何才能获得更多“外快”[EB/OL],2005.4.5
[7]朱桂芳.工薪族理财:收入状况决定风险控制级别[N].南方日报.2005.6.27
[8]彭振武.中国家庭的投资理财模型:工具、模型、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关键词】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生命周期风险偏好收入水平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工薪阶层依旧是社会经济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部分人群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具有很强的运用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工薪阶层的经济特点分析
工薪阶层是指以获得工作单位相对固定的劳动报酬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群体。他们有着比较相似的经济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收入来源相对单一。对工薪阶层来说,收入主要有两个来源——工作收入和理财收入。由于目前大部分工薪阶层的理财观念比较传统,加之我国整体理财的条件不够成熟,理财收入相当有限。相比而言,工作收入在工薪阶层的经济来源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也是他们理财的重要基础,更是工薪阶层在进行证券投资时所要考虑的现实条件。(二)投资理念相对趋同。目前的工薪阶层大多对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有诸多近忧远虑。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前景、子女未来教育、父母养老送终、健康身体的保障等方面都存在比较多的不确定因素,这样的生活状况决定了他们对资金的变现能力、货币的流动性等方面有较多要求,投资的基本目标比较一致。(三)消费方式相对多元化。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工薪阶层在基本生存需要上有所满足的前提下,开始更多地关注能实现提升生活质量、改善消费品位的相关项目。他们不仅对旅游、健身、美容、娱乐等方面有普遍追求,而且对教育、房产、汽车、人际关系的维系有较大的差异性支出,所以在能使有限的经济收入用于实现更大的效用水平方面的证券投资策略组合方面也会有不同的要求。(四)家庭整体承受风险能力相对有限。在现行的社会保障机制作用下,考虑到工薪阶层受工作年限与经济条件的制约,工薪阶层在各方面的风险系数依旧比较大。但结合我国目前证券投资市场的发展状况来分析,可知工薪阶层在进行证券投资时很难保证有确定的高收益,所以他们在真正面临风险时往往会显得手足无措,应对不暇。从这种角度上来看,在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中还要加入更多的社会与制度的影响因素作为变量分析。(五)适宜进行证券投资的工薪阶层行业相对集中。虽然工薪阶层本身是一个覆盖面相当广泛的概念,但由于收入水平的差距较大,并不是所有的工薪阶层都可以进行证券投资。根据我国历年的行业收入水平排名情况来看,金融业、电信业、汽车业、石油业等行业的从业人员有较高的收入,可以考虑进行适度的证券投资。同时,公务员、教师、医生、外企职员、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等职业都可以考虑参与证券投资活动。本文中将主要以工薪阶层的这些有证券投资愿望与能力的人员为分析对象。
二、证券投资策略的基本产品分析
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将资金投放于有价证券上以获取一定收益的行为。证券投资的主要形式为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基金投资等等。证券投资策略即指投资者在进行证券投资前应当掌握的行动方针和谋略,在对总体策略定位的基础上,还可以详细确定市场策略、行业策略、公司策略、期限策略、组合策略等。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往往是按不同的比例对多种不同风险与收益状况的证券投资工具进行有机组合。可见对各种证券投资的产品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比较是制定合适的证券投资策略的必然要求。
从概念上看,广义的证券包括商品证券(如提货单、购物券等)、货币证券(如支票、商业票据等)以及资本证券(如股票、债券、基金等)。狭义的证券仅指资本证券,它们是代表对一定资本所有权和收益权的投资凭证。在本文中涉及的证券投资工具主要根据后者界定。股票是典型的风险投资工具,其最主要的特点是高风险高回报。在我国目前股票市场还不够成熟与规范的情况下,选择股票为主要证券投资工具的投资者需要以足够的时间与专业知识为保证,还要有较充裕的资金和较强的心理承受力。考虑到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整体行情有复苏迹象,并且股票的可选空间较大,投资机会较多,在证券投资策略中可以适当调整绩优股的比重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债券品种比较丰富,一般都有收益与风险适中的特点。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国债、企业债券与地方债券及某些根据特殊需要发行的债券。相对而言,工薪阶层比较了解与愿意购买的主要债券产品是国债和有一定收益保证的企业债券。尤其是前者,因为其相对存款而言具有免税与收益较高的优势,相对股票而言又具有较好信用保证与较强社会信誉等特点,往往是深受工薪阶层欢迎的证券投资品种,也有“金边债券”之称。基金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投资产品。根据不同标准可以进行多种分类,其中股票型基金收益率比较高,一般在8%左右,适合1年期以上的投资;债券基金一般年收益率分别在2%和2.4%左右,收益稳定,本金较安全,可以确定比较自由的投资期,但考虑到其相应费用与持有期时间有关,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替代品前,可以适当延长投资时间;货币基金是短期低风险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幅度不大,是银行储蓄的良好“替代品”,适合短期投资,也可以作为一种过渡型投资品种。
三、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
工薪阶层在激烈的投资过程中都希望避免或分散较大的投资风险,并达到较高的预期收益,所以正确选择和运用适宜自身情况的证券投资策略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设计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时,要顾及诸多因素,比如工薪者的收入水平、消费情况、投资理念、生活区域、职业特点、行业前景、年龄阶段、家庭构成、性格类型等等,不一而足。下文主要从工薪阶层的不同生命周期、家庭阶段、风险偏好、收入水平几方面简单地制定其对应的证券投资策略。
(一)以不同生命周期分类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弗朗科.莫迪利安尼在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中,强调人们会在人生相当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生活的消费支出,并达到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消费情况最优配置。由于人们的收入在满足消费之余主要可以用于储蓄与投资,所以该理论在为工薪阶层制定证券投资策略时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提出年轻人家庭收入较少,消费支出水平普遍高于经济收入水平,在此阶段多以负债消费为主,即便有一定剩余资金,也主要用于未来投资资本的原始积累,可以不要过多地考虑证券投资策略。当然,为了鼓励年轻人进行必要的资金贮备,可以建议他们采取定期定额方式购买货币型基金,或采取相对保守的投资策略,相信一定时期的累积可以为下一个生命周期的证券投资提供比较充足的资金和更为丰富的投资经验。随着人们进入中年阶段,收入水平日益增长,收入会多于消费,经济能力和生活方式上都趋于稳定。保证提供子女教育的经费和赡养父母的资金是现阶段工薪阶层主要需考虑的问题,着手准备投资保值与增值计划成为必然的投资选择。此阶段的工薪者可以考虑每月将剩余收入的20%投向较有风险的投资或股票,40%购买各项平衡型基金或其他较为稳定型基金,20%购买新型证券投资产品或选择其他理财或投资工具,10%作为保险资金,另10%作为紧急备用金或储蓄费用。由于他们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应该以进取型投资风格为主,力求投资品种多样化,投资思路开阔化。等到工薪者进入老年阶段,他们收入水平相对消费需要又会略显不足,但由于有中年阶段的投资与理财的补充收入,仍有制定证券投资策略的必要。鉴于老年工薪者几乎没有提高经济收入的发展空间,风险承受能力也越来越低,生活需求相对简单,对养老资金的安全性、保值增值性考虑较多,所以证券投资策略应该以投资收益稳妥、有底线保证为首选目标,尽量少选择风险性、激进性投资工具,以避免养老费用的损失。一般每月可以将多余收入的30%投向平衡型基金,40%购买国债,20%购买货币型基金,10%进行储蓄。这种组合既能对老年工薪者的资金有一定收益保障,缓解通货膨胀或其他经济因素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也能有效降低风险程度,有利于老年工薪者的身心健康,减轻他们的心理与经济压力。总体而言,不论身处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都要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意识,不要低估长期投资的升值能力,要尽早形成证券投资的意识并选择自己比较熟悉与感兴趣的产品。
(二)以不同家庭阶段分类分析
根据家庭所处的阶段,一般可以划分为单身打拼期(一人)、家庭形成期(两人)、家庭建设期(三人以上)、家庭成熟期(子女进入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细分期(子女开始独立生活)等类型。为了简单起见,也有理财专家将其划分为青年家庭、中年家庭和老年家庭。但因为在本文中已经有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在此还是主要侧重于前一种分类标准下的具体分析。1、单身打拼期的工薪阶层,往往因为对于创建事业与组建家庭的考虑比较多,主要资金大多形成对自身和工作或感情的投资,所以在证券投资方面的考虑还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阶段。当然,如果有其他外来资本,又有较多时间与精力学习证券投资方面的新知识,也不排除“借鸡生蛋”的获益。鉴于这种情况尚不是主流趋势,在本文中不必过多涉及。2、家庭形成期的工薪阶层可以合二人之力共同参与证券投资,在资金方面相比单身打拼期的工薪阶层有所增加,投资观念也逐渐形成,对于培育下一代、开展家庭建设、完善家庭设备等方面的考虑还有较大的弹性,所以可以设定比较灵活、主动的证券投资策略,在风险较高、收益也较大的证券投资品种要多加关注,适当增加其在证券投资中的比重以实现增值型投资目标,同时也要增加适当低风险或无风险的投资品种达到保证基本收入的目标。在对日常生活水平不会造成较大影响的前提下,可以用家庭成员中一方的资金大胆尝试多种证券投资手段,并放松心态,强化投资的积极与进步意识。3、处于家庭建设期的工薪阶层无论在经济还是精力上都比家庭形成期的工薪者要更显紧张,但因为年龄或工作经验等原因,投资理念更趋理性与成熟,所以在开源节流的途径选择上也有了更多的方法。在发展自身的同时,要对小孩养育与培育的费用有充分的估计,同时在证券投资工具的选择上要集中于比较擅长与熟悉的几种工具上,不必过于分散。当然,相对而言,如果已经有了证券投资的心得,还可以适当的融资投入比较有把握的证券产品上。4、处于家庭成熟期的工薪者,一方面事业发展进入上升期,工作比较繁忙,投资的跟踪时间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家庭规模比较确定,在经济收入与支出方面都比较清晰,对未来安排与生活定位比较明了,投资的目标比较明确。此阶段家庭的主要开支是小孩的后续教育经费、夫妻双方的事业发展经费、日常的医疗保健经费等项目。所以应该以温和进取型投资风格为主,可以在扣除日常消费支出后,先将比较固定的存款转换成较有保障的国债或基金,以保证孩子上大学的费用,剩余的零散资金投入货币市场基金及保险。在投资产品期限与种类的选择上,可以与小孩受教育的阶段性费用支出相对应,形成一个中长期(2年以上)的证券投资策略,目标年收益率要在通货膨胀率的两倍以上,并形成长期理财习惯。5、当工薪阶层进入家庭细分期时,如果不要额外负担子女们在经济方面的要求,又没有更多消费支出方面的增加项目,可以在证券投资的长期策略基础上,增加部分短期与中期投资品种,以提高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并能更主动地抓住更多的良好投资机会。当然,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中,在此阶段的工薪者可能要随时应对子女们在事业与家庭发展等方面的追加资本投入需求,所以还是要准备部分流动性较强的证券投资产品提高资金的变现能力。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工薪阶层在不同家庭阶段,都要先保证实现家庭经济基本功能,再顾及证券投资的增值功能,切忌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三)以不同风险偏好分类分析
证券投资中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形势风险、行业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等。一般而言,风险偏好类型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投资者的年龄、收入、性别、经历和个性等具体因素。比如,年龄较小的人不怕失败,所以多为风险趋向型投资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于风险的态度逐渐表现为中立型甚至规避型;收入越高的人们能承受的风险往往比较高,相比而言,收入偏低的人群对于风险大多有回避的倾向。通常认为男性趋于冒险、女性趋于保守,但也有人认为随着现代经济生活中男女承担社会角色的互换及女性在理财中的重要地位,部分女性也呈风险爱好型;一般人生经历比较丰富的个体属风险趋向型,而经历比较简单顺利的个体属于风险规避型,自然也有其他因素可能会影响他们在不同情况下的风险选择。总体而言,工薪阶层中大部分人员属于风险规避型和风险中立型,对证券投资风险的整体承受能力相当有限。只有在对工薪阶层的风险状态基本了解的前提下,才能选择各自适合的证券投资策略。一般而言,对于风险趋向型的工薪投资者可以增加证券投资新品种的比重,因为往往新产品在高风险的后面也隐含高收益。对于风险中立型的工薪阶层可以采取在高、中、低风险型的不同投资工具中设置不同比例以达到趋利避害的效果,当然也可以将资金主要投入风险中等的债券和混合型基金上,这样可以集中精力,深入分析比较集中的品种,从而获取更高收益。而风险规避型的投资者一方面可以采取购买国库券、债券基金、货币基金为主的简单投资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各种年度报道与评比结果,选择有较好社会与经济效益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银行等各种金融机构,进行集合型证券投资。相对而言,由于货币市场基金与其他低风险理财产品相比较,在收益率相当的情况下,在投资门槛和流动性方面具备明显优势,可以满足偏好低风险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对资金的高流动性和对收益的稳定性的综合要求,分析人士指出,货币市场基金将继续成为这部分人群的首选理财工具。当然,随着人们对基金市场的熟悉,指数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均可以成为低风险的证券投资产品。由于工薪者处于不同境遇时,也可能改变风险偏好,所以要在对自己的投资意愿有足够了解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证券投资策略。
(四)以不同收入水平分类分析
虽然同为工薪阶层,但收入水平还是有较大差异。比如以湖南省2005年的工资水平为标准,据统计资料显示,当年在职人员的平均月工资水平为1503元。以此为标准,比平均线低20%,但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的工薪者可以认为是低收入群体。而高出平均水平一定值的工薪阶层可归为高收入群体。低收入者一般会采用比较传统与保守的方法进行证券投资,比如购买国库券是他们选择的主要证券投资方式。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一般投资观念传统,家庭理财要求绝对稳健。建议每月做好支出计划,除正常开支外,可将剩余部分分成若干份进行重点证券投资产品的投资理财,切忌广而全,频繁交易。对于风险较大的股票市场,考虑到工薪阶层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弱,专业知识也相对匮乏,可以不做重点考虑。保险、基金和国债等投资产品仍是该收入水平工薪阶层的主要选择。至于高收入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中,可以考虑将大部分资金用于进攻型投资,更大地发挥“钱生钱”的功能。考虑到风险因素,“攻”的资金中又可以分为“稳攻”和“强攻”两部分。对于稳攻部分,有一定投资理财概念的人可以选择购买一些市场波动度较小、预期报酬较稳健的证券产品,如混合型基金、大型蓝筹股等,力求年收益率达到5%-10%的水平;强攻部分则为某些高风险高收益发证券产品组合。可以考虑在专业理财规划师的指点下,将部分资金投入各类预期收益率较高的股票上。在证券投资中,既要有对单个股票和债券、基金行情的把握,又要具有投资组合的理念,以适度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总体而言,在为工薪阶层制定证券投资策略时,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不同需求目的以及对不同价格与风险类型产品的需求弹性,从而在保障他们现有资产与生活水平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实现未来资产价值与质量的提升。
也就是说,工薪阶层不论是属于上述哪种类型或阶段,在进行证券投资时,都要具体状况具体对待,并综合考虑以上因素进行抉择。当然,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也有共通之处。一旦工薪者决定了要进行证券投资,就应努力作到以下四点来保证策略生效。
(一)制定具体可行的各期目标。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计划,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与经济实力,确定在不同年龄与时期的投资目标,并在达到预期收益水平时要适时收手,重新选择下一个目标。
(二)遵照投资理财的基本规律。总体上工薪阶层进行证券投资策略时要本着“终身快乐”的原则,也就是要尽量作到“抓住今天的快乐,规避明天的风险,追逐未来生活的更加幸福”原则。在具体选择投资品种时,要遵循“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原则。
(三)确定详细周全的步骤。作为普通的工薪阶层,最好要制订具体的投资步骤,逐步有效的拓宽投资渠道,增加各层次的投资品种,最终实现自己的投资理想。
(四)制定稳中求变的策略。投资策略的适应性与创新性是决定投资成败的重要因素。投资策略有很多,关键是要寻找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并在投资实践中不断反思与修正。工薪阶层如果能真正理解与掌握以上四点,在找到适合自己的证券投资策略基础上,加强对策略的落实与调整,在投资理财的道路上必然有较好的收益。
参考文献:
[1]柏丹.低风险公务员不妨尝试高风险理财[N]北京现代商报,2004.11.1
[2]理财专家讲解家庭理财误区面面观
[3]家庭月收入一万如何低风险理财
[4]理财从货币市场基金开始
[5]李艳,佘若雯.探寻职业外财富延展女性修炼攻守兼备投资功力[J]大众理财顾问.2006(3).
[6]工薪阶层如何才能获得更多“外快”
[7]朱桂芳.工薪族理财:收入状况决定风险控制级别[N].南方日报.2005.6.27
[8]彭振武.中国家庭的投资理财模型:工具、模型、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一)消极的货币政策对保险业的影响消极的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来达到紧缩经济的作用。消极的货币政策对保险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企业及个人对保险的潜在需求。首先,从个人需求看,消极的货币政策易使失业率上升、个人收入减少,个人购买力下降,最终导致个人对保险的需求缩减。其次,从企业需求看,消极的货币政策会导致市场需求下降,市场竞争趋于激烈,产品价格降低,企业利润下滑,从而导致企业选择其他避险方式来替保。此外,企业若在竞争中被淘汰而退出市场,也会导致总体投保需求的减少。2.导致险企盈利能力、偿付能力的下降。首先,由于需求减少、竞争加剧,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优势,保险公司将会采取降低费率、加大市场费用投入、提高服务质量等方式进行展业,这些举措必然影响保险公司的利润。其次,消极的货币政策引发的通货紧缩和资本市场萎缩,必然会减少保险资金投资运用的机会,增大投资风险,影响投资收益,势必降低险企盈利能力,从而导致其偿付能力削弱。
(二)稳健的货币政策对保险业的影响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适度地对货币供应量进行预调和微调,从而使社会经济保持健康,消除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对市场的不利影响,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环境。总体而言,稳健的货币政策对保险业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利率的变化来实现的。1.对承保业务的影响首先,从对储蓄型产品①的影响来看,保险公司在给付保险金之前会将保险费进行累积生息,以供将来给付之需。因此,若这类产品有利差损的情况发生,将对保险公司的给付造成重大影响。其次,从对保障型产品②的影响来看,由于该类产品的预定利率和准备金是为今后向遭受死亡、意外伤害的被保险人进行赔付而准备的,是否有足够的赔付金基本上取决于死亡或意外伤害发生的机率,因此该类产品出现利差损的情况并不多,对保险公司赔付能力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再次,从对保险产品开发的影响来看,利率上调会增加保险公司的投资及承保利润,优化其资产负债结构,同时有利于控制保险公司的利差损。而在利率下调时,高预定利率产品的风险会影响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分红险、万能险、投资连结险等产品因此前已对客户进行了让利,此举会导致相关投资收益率的下降,加大保险产品开发的难度。最后,从对保费收入的影响来看,由于利率政策的变化对消费需求会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因此,当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时,人们可支配收入会增加,促使人们增加对保险产品的购买,从而促进了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的增长;而当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人们可支配收入会减少,使得人们对保险产品的购买需求减弱,从而遏制了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的增长。2.对投资业务的影响随着我国险资投资渠道的不断拓宽,保险市场与货币市场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而在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利率政策使得险资投资风险不断加大,投资利润的稳定性也因此受到了一定影响。首先,险企投资的固定利息债券价值会因利率的上升而下降,其相对应的投资业务的利润也必然随之下降。在替代效应下,业务量亦会下降,可运用的保险资金总量也会随之减少,退保会随之增多。其次,保险公司计提的责任准备金会因利率的下降而增加,从而导致保险资金再投资的压力加大。此外,因为预定利率高的产品会引发利差损,保险投资利润也会因利率降低而趋于社会平均化利润,化解利差损的难度也随之增大。因此,利率政策的变化会对险企资产负债的平衡造成较大影响,从而对保险投资业务也造成一定影响。
二、我国货币政策对保险业的具体影响
在所有货币政策工具中,对保险市场影响最直接的非利率莫属。我国利率政策工具主要包括调整央行基准利率及调整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央行基准利率包括再贷款利率、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利率、超额准备金利率;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主要包括活期存款利率、定期存款利率、短期贷款利率、中长期贷款利率等。在我国,保险公司在进行产品定价时,寿险预定利率上限为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这个预定利率是参照银行存款利率并根据保险公司对未来资金运用收益率的预测而设定的。而我国自1999年以来至今,金融机构存款1年期基准利率已调整了20余次,这种利率的连续变动,对我国保险市场产生了较大影响,主要表现为:
(一)保险公信力降低,公众投保意愿下降。连续下调利率会使以银行利率作为保险费率计算基础的寿险公司,随之频繁调整保险预定利率。众所周知,保险预定利率与保险费率呈负相关,一般而言,保险预定利率下降,保险费率就会上升。实际上,保险费率的频繁变动,这本身就有悖于“费率应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则,也会让社会公众难以适应,从而降低了社会公众对保险的信任度。同时,由于近10年来我国的寿险产品过多倾向于储蓄和投资功能,加之对投资回报销售误导的普遍存在,使公众购买寿险产品时过多地关注投资回报率。因此,费率的不断上调必然会影响到投保人的投保意愿,近年来储蓄类、投资性险种销售渐难的原因也在于此。
(二)保险公司给付能力下降,经营风险隐患加大1.利率调整影响保险资金收益率。当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收益主要由银行存款利息、债券投资收益和股票投资收益构成。银行存款利息和债券投资收益是与银行利率直接挂钩的,而由于股市波动与利率变化之间的关联较紧密,股票投资的收益也间接地受银行利率影响。因此,银行利率的下调对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的影响非常大,资金运用收益很难弥补此前较高预定利率险种所带来的巨额利差损。2.利率调整导致保险公司积累大量利差损。由于银行利率下调与保险预定利率下调之间存在一定的时滞,每一次银行利率的下调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保险产品特别是理财型寿险产品的购买需求,保险公司通常会以此为契机,大量销售高利率保险产品以拓展业务,但此行为带来的后果是保险公司将会积累大量的利差损,形成愈益明显的利差倒挂,严重削弱保险公司的给付能力,从而加大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隐患。
三、对减轻货币政策对保险业不利影响的对策建议
(一)通过开发新产品和调整产品结构来抵御利率风险。传统的寿险产品在设计开发时往往会将预定利率设置为与银行存款利率相当的水平,这必然会导致保险公司直面较大的利率风险。因此,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必须积极地开发新产品,以抵御利率风险。同时,还应着力调整保险产品结构,不断提高利率非敏感性保险产品的比例:一要开发变额保险产品,保证保额能与资产运用收益相关。二要大力发展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提供担保业务。三要采用较高的利率基准,通过额外保险金、分红等各种形式,将多缴纳的保险费返还给客户。
(二)积极参与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提高投资收益率。首先,鉴于货币市场工具通常具有风险小、流动性强和期限短的特点,保险公司应积极参与货币市场,以获取更多的保险资金短期投资收益。其次,由于大部分寿险业务带来的保险资金具有长期性特点,保险公司也应重点考虑将保险资金投放于资本市场。一是股票投资:各保险公司可根据股票市场分散投资的原理,并结合其自身的成本收益分析和风险偏好,采取直接购买、委托资产管理机构、认购基金等各类有效方式进行投资。二是股权投资。保险公司从事股权投资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优势,既可降低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又使得保险公司得以通过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来提高收益。三是债券投资。债券市场品种多、容量大、收益可观的特点,可较好地满足保险公司优化资产负债表的高要求。总之,保险公司只有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研究,加强对货币政策当局政策意图、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并采取适合自身特点的投资方式,才能更好地规避货币政策风险,提高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
(三)构建风险导向的偿付能力体系时注重利率风险的影响。我国现行的保险监管仍主要采取市场行为监管和偿付能力监管并重的方法,这种方法总体上并不能客观反映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而且无法及时、有效地防范化解保险市场上存在的各类风险。因此,我国保险监管必须加快监管方式转变的步伐,特别是加快构建中国风险导向的偿付能力体系(下称“偿二代”)③。“偿二代”可考虑由保险行业和宏观经济、业务经营与业务管理、公司治理和战略管理等三个层面的风险导向组成。同时,还应明确监管部门在对保险业和保险公司进行监管时注重利率风险对偿付能力的影响,通过责任准备金评估、偿付能力资本要求等各类有效的监管手段,减轻利率风险的不利影响。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8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下一阶段,中央银行将继续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这给银行流动性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此外,国内外资本市场波动,大众预期不稳定等因素,也给银行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紧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影响
从2007年1月15日起,中央银行先后1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多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中央银行稳中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在控制信贷增长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效控制了信贷资金的增长速度,但这也给银行流动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存款准备金率一再提升,直接降低了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使银行将大部分资金留在银行系统,用以保证居民的提存需要和信贷需求,这使得银行具有较高的流动性水平。相对而言,超额准备金水平有所下降,特别是在准备金率突然提高时,超额储备金的调整很难跟上节奏,这意味着银行应付突发流动性压力的能力有所下降。如果银行不能保证一定水平的超额准备金,那么银行就没有应付突发事件的缓冲资金,这样银行就不得不承担一定的资产变现成本来解决流动性问题。
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使银行可用信贷资金总额下降,利润降低。银行流动性管理是在盈利性与安全性之间的权衡,因此在保证流动性的同时,也要保持一定水平的收益。准备金率的提高,表明银行用于资产业务和其他业务的资金总额下降,也就意味着银行预期收益的下降。对于大型商业银行而言,其业务种类和范围都较广,可以通过其他收益渠道减轻资产业务压力,也就是说在准备金率较高时也可以保持相当的盈利能力。但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准备金率的提升将直接影响其收益总额。不过,这种对信贷资金的限制也将刺激银行寻求更优的流动性管理对策,解决收益缩水问题。
从紧的货币政策,增加了对银行现有信贷期限结构的考验。存款准备金率提高缩小了贷款与存款之间的缓冲区域,增加了中长期信贷资金的变现可能。银行难以改变已达成的信贷协议,即无法通过调整已发放贷款的期限来应对流动性风险,一旦出现大规模流动性需求无法满足的情况,现有贷款期限的不合理将给银行带来巨大的变现成本和利润损失。这也刺激银行不得不在经营过程中考虑到突发的政策变化,给自己以缓冲的时间,从而在贷款期限安排上更加谨慎。
从紧政策对大众预期也有引导作用,并通过市场环节影响银行流动性。从紧的货币政策使社会信贷资金增速放缓,使过剩的流动性有所收敛,但也有可能影响到经济增长的速度,进而影响大众对经济的预期。公众预期对银行流动性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体现在直接的提存需要和对消费信贷的需求上,还体现在对资本市场、信用消费市场和要素市场等的走势的影响来影响银行流动性,特别上当前银行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日益发达的情况下,银行与各市场之间的联系日加紧密,大众预期的变化对银行流动性的影响也更加直接。
此外,随着金融业务的对外开放,我国银行体系与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受国际油价、美国次债等因素的影响,国内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效果不佳,目标也难以实现。面对这些挑战,银行业有必要寻求更灵活、更有效的方式来应对外界变化,特别是当政策性因素发生变化时,要做出及时的反应,强化自身的流动性管理能力。
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应对之策
从目标来看,我国银行流动性管理就是要以客户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通过同业市场拆入资金及在资本市场筹资等方式,建立一个适度分散的资金组合;建立良好的流动性头寸管理制度,保障银行有足够的支付能力,避免在不利情况下紧急出售资产;制定和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系统,保证有充裕变现能力应付突发性的危急事件。从操作上来看,应做到以下几点。
健全银行流动性管理机制,加强流动性监管和预警。为提高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首先要健全银行流动性管理机制,这包括流动性管理架构的完善,管理意识的普及以及管理机制的设计等。银行管理层要针对银行实际,制定流动性管理战略和具体策略,对流动性管理政策进行审核、批准,规定银行资产负债组合等重要事项,督促各部门服从流动性管理需要,各司其职。其次要成立监管部门对银行流动性状况进行实时监控,掌握各项流动性指标的动态数据,合理评估银行流动性水平,对银行流动性进行评级和信息,及时将监测信息反馈给管理层,由后者做出决策,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银行应对流动性风险的能力。
此外,还应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和预警系统,对银行流动性的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包括对流动性风险的识别、评价、处理和损失弥补等,预测未来资产负债状况,并能结合当前及近期政策、金融、国际市场等环境因素,估计流动性风险情况,并保证机制执行的准确、及时和灵活。
加强银行资产业务管理,警惕期限错配。银行作为存款经营的机构,较易出现期限错配现象。针对这种情况,银行必须加强对资产业务的审查和管理,要控制好贷款发放的规模和速度,给自己留有适当的调整空间。具体来说,一是要加强对居民短期信贷消费业务的管理,拓展业务范围,加强资格审查,合理设置信用额度和实施过期处罚,控制单个贷款人的贷款额度。二是要严格控制中长期贷款的审批和发放,要合理搭配贷款期限,形成滚动式的缓冲机制;要加强对已发放贷款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贷款回收;要重视对贷款人资质的审查,切不可单单追求贷款额度而不顾贷款质量,要将呆坏账风险控制在银行可以低成本化解的水平。三是要调整资产结构,掌握变现能力较强的债券资产,提高资产变现能力,引入资产证券化等工具降低变现成本。
此外,要在肯定表外业务给银行带来一定收益的同时,警惕表外业务可能带来的业务风险,特别上当前资本市场波动较大的环境下,可以加大中间业务的投入力度,控制表外业务占用的资金,避免不必要的流动性问题发生。
优化负债结构,提高动态管理能力。流动性管理并非静止的指标式管理,而是动态的注重银行融通能力的管理,涉及到银行通过主动负债解决流动性问题的能力。从保障流动性的角度看,银行必须重视存款保护工作,确保吸引长期稳定存款的能力。在当前投资机会较多,居民对投资理财尚不十分了解的时期,银行可以利用其良好的资金保管人形象来代替个人理财,使个人存款可以获得高于利率水平的收益,从而吸引个人存款流入。而且,还可以利用信息化的工具,开发非现金化的投资结算工具,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完成投资行为,减少居民对现金的需要。
此外,银行可以把具有很强流动性的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央行票据等作为主要的持有品种,还可以通过出售或回购及时满足流动性的需求。当出现紧急情况时,要保证银行可以通过票据贴现、同业拆借、再贷款等方式获得流动资金。
引导大众预期,加强与大众的沟通。公众预期对银行流动性的影响是直接而巨大的,因此银行有必要重视对公众预期的预测和引导。在当前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居民投资热情高涨的环境下,公众预期波幅增大,但同时也为银行提供了了解和预测公众预期的多种渠道。为此,银行需要重视对各种市场信息的收集,特别是反映居民消费习惯和储蓄决策的信息,还要注意相关政策出台引起的公众反应,摸索公众预期变化的条件和临界点,进而可能预测公众预期的走向,估计其对市场发展的影响,以此作为流动性管理的指导基础。
此外,银行需要与大众建立良好的关系。银行可以通过公布流动性指标、利率政策、准备金状况等信息来加强公众对银行的信心,建立公众与银行的沟通渠道,加强银行信息的透明化,让公众心中有数。同时,银行也可以利用资金保管人这一良好形象,向公众传达有利于银行管理的信息,诸如推广非现金化交易、网络和电话结算工具等,引导大众采取可以减轻银行提存压力的业务方式。
摘要:
P2P网络集资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融资活动,具有主体多元化、交易网络化等特点。“异化”的P2P经营行为在损害出借人财产利益的同时扰乱金融秩序,刑法必须要进行规制,要以传统意义上的P2P经营行为为规制界限,将“异化”的P2P经营行为纳入刑法规制范畴。“异化”的P2P网络集资行为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界定的关键是以集资用途以及资金占有为切入点,实现对非法占有的目的的认定。
关键词:
网络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
近几年来,作为新型的互联网借贷模式———P2P网络集资,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与传统的融资形式相比,P2P网络集资实现金融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突破银行融资与民间借贷的局限性,促进金融市场融资形式的改革与创新。P2P网络集资模式在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新型融资途径的同时拓宽社会公众的投资渠道。在P2P网络融资模式不断探索与发展的同时,不规范的P2P经营行为暴露了这一融资模式存在的经济风险与法律风险。据有关数据显示,2015年期间P2P融资平台有896家发生问题,同比增长326%。[1]大量P2P融资平台的倒闭以及负责人携款潜逃等恶性事件的出现,在损害社会公众财产权益的同时对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的影响,引发刑法学界对P2P融资模式进行探讨。在具备融资优势的同时P2P网络融资模式是否存在法律风险,刑法如何规制以及利用P2P平台实施的犯罪行为如何定性。这些问题关系着P2P网络集资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稳定,是当前刑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亟须解决的难题之一。
一、P2P网络集资行为界定
P2P融资模式作为第三方的金融服务中介,为借款人与出借人提供融资平台。P2P网络融资的本质是实现点对点的借贷。也就是说借贷双方通过P2P平台,进行信息交互、自由竞价、完成转移支付,最终达成借贷关系。P2P网络集资模式突破传统融资方式的局限,促进金融融资体系的改革与创新,进一步实现融资市场的供需平衡。与传统融资形式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同时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从交易的形式来分析,P2P网络融资以互联网为平台,实现交易过程网络化。P2P融资平台实现网络与金融的有机结合,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借贷双方的“直接交易”。借贷双方身份的注册与验证、交易信息的与获取以及交易的完成都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融资模式突破地域与时间的限制,在降低融资交易成本的同时实现融资信息的广泛同步分享。与此同时,由于当前我国征信系统不完善,信用数据的缺失使得P2P网络融资模式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从借贷的主体来分析,P2P网络融资主体多元化。P2P网络集资,又称“人人贷”,将融资交易的主体从中小型企业逐步扩大到个人,满足了社会大众投资理财的需求。作为新兴的网络金融服务,短时间内规模得到迅速发展,参与融资主体范围不断扩大。参与借贷的主体多元同样使得P2P网络融资一旦发生风险,造成的社会危害性难以估量。综上,P2P网络集资行为的本质是实现点对点的借贷,以借贷双方信用为基础,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融资活动,具有主体多元化、交易网络化等特点。此外,P2P平台依托互联网筹集资金与流转,直接实现了融资双方之间的资金体外循环。[2]网络融资脱离金融媒介,一方面提高融资交易效率,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缺乏相应的监督审查,导致监管上的空白。作为新兴的融资模式,促进金融融资市场体系的改革,但对此法律如何规制并不明确。法律适用的不明确以及监管制度的缺失使得P2P网络融资模式出现“异化”行为,对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产生严重的威胁,需要刑法对此进行回应。
二、P2P网络集资刑法介入问题探析
(一)P2P网络集资刑法介入的必要性
在当前信用体系不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监管缺失的环境下,P2P网络集资不规范经营的现象层出不穷。大量P2P融资平台陷入经营困境、倒闭的事件不断出现,P2P网络融资模式下的经营活动突破原有“信息中介”的性质,出现了“异化”的P2P经营活动。利用P2P平台开展的非法集资活动侵害民众的出资利益,威胁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对此有必要进行刑法规制。首先,“异化”经营活动的出现。大量P2P网络融资平台突破原有的经营模式,参与到交易的过程之中,利用互联网平台实施非法活动。一方面,大量平台“自我融资”现象的出现,违法擅自开展自融业务;另一方面,一些平台为了获取更多的中间利润,擅自设立资金池开展相关的融资活动。此外,由于我国信用体系的不完善,为了扩大经营规模一些P2P网络融资平台擅自开展担保业务,对借款人利用平台开展的非法集资活动采取默许态度甚至提供帮助。其次,“异化”的P2P平台经营活动侵害了民众的出资利益,威胁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一方面,一些平台忽视自身经营风险盲目投资继而引发倒闭,致使出资人的财产利益受到重大损失。另一方面,P2P网络融资平台擅自开展禁止性的业务,有关负责人携款潜逃的恶性事件也不在少数。甚至有些P2P网络融资平台的设立是为了实施非法集资活动,借助P2P平台骗取社会大众的资金,损害出资人的财产利益,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这些异化的经营行为严重限制了P2P网络集资行业的发展。综上所述,P2P平台的集资经营活动存在严重的金融风险与法律风险,有必要将其纳入刑法规制的范围。规范P2P平台的经营行为,保障社会大众的出资利益,打击利用融资平台开展的犯罪活动,推进P2P网络融资模式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P2P网络集资行为刑法规制的限度
P2P网络集资作为新兴的融资服务方式,具有传统融资方式所不具有的优势,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当前信用体系不完善、相关监管措施的缺失,P2P经营行为出现“异化”,利用P2P平台实施非法活动的事件频发,P2P经营行为隐藏着较大金融风险和法律风险,一旦发生风险造成的危害后果难以估量。因而以传统意义上P2P网络集资行为为界限进行刑法规制,将“异化”的集资行为纳入刑法的规制范围,而对于经济发展有益的传统意义上的集资行为则排除在罪圈之外。[3]司法实践中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打击非法集资活动,无视集资用途的差异,混淆了直接融资行为与间接融资行为的界限。[4]司法实践中刑法对直接融资行为的规制,使得中小企业通过P2P平台的融资行为在一定情形下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两者存在一定的契合。因此如何将传统意义上的集资行为排除在犯罪之外,实现两者的平衡是刑法规制限度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应当以构成要件为切入点,限定犯罪的集资用途以及提高入罪门槛,实现对本罪构成要件的限缩。一方面,集资用途应当进行限定,以此取消对直接融资行为的限制。借款人在筹集资金之后从事的经营活动影响行为的定性,也就是说集资用途的差异影响对P2P网络集资行为的认定。对于本罪应当将集资用途限定在用于高风险领域,例如进行货币、资本经营或投资证券、期货等。集资活动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一定的风险,融资之后开展正常的实体经营活动的风险远小于上述投资活动的风险。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解释》①中对于融资之后从事实体经营的行为从轻处理。原因在于集资用于生产经营的行为风险较小,行为人的主观恶性较小。因而对于集资活动用于风险较低的领域可以排除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范围之外,从而使得P2P模式下借款人的融资活动排除于刑法规制的范围,保障中小企业的合法融资途径;另一方面,适当提高入罪门槛。《解释》从集资的数额、集资对象的人数以及造成的经济损失三个方面设立本罪的入罪门槛。①与当前P2P网络集资的发展状况来看,本罪设立的门槛相对较低。P2P网络融资借助互联网突破地域限制,具有广泛性。多数参与融资的主体人数多达数百人,筹集资金的数额高达上百万甚至更多。如此,多数的P2P网络集资行为将会受到刑事追究。因而有必要适当提高入罪门槛,将一定程度上的借款人的融资行为排除在刑法规制的范围之外,从而保障借款人的融资途径,为P2P网络集资的发展赋予一定空间同时,对严重的集资行为予以打击进一步规避金融风险。
三、P2P网络集资行为的司法认定
在“异化”的P2P经营模式下,利用平台实施非法集资活动,严重侵害了出借人的财产利益,同时扰乱我国的金融秩序,对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产生严重威胁,应当受到相应的刑事追究。“异化”的P2P网络集资行为主要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以及非法经营罪等罪名。非法经营罪的判断较为容易,但前两个罪名的界限并不明显,因而本文主要对“异化”的P2P网络集资行为涉及两罪的情形进行区分认定,以期为司法实践中的认定提供理论依据。
(一)“异化”的P2P网络集资及其运营行为
在“异化”的P2P经营模式之下,通过P2P平台开展非法集资活动,符合非法集资犯罪的特征。其一,违法相关的规定,P2P平台擅自开展融资活动,符合非法集资犯罪的非法性特征;其二,P2P网络集资实现网络和金融的对接,相关集资业务的宣传利用互联网开展,符合非法集资犯罪的公开性的特征;其三,出资人的收益取决于P2P网络集资事先向出资人的承诺(收益远高于同期银行利率),而并非是借款人的生产经营活动,符合非法集资犯罪的利诱性特征;其四,P2P网络集资参与主体广泛,筹集资金以互联网为媒介,面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符合非法集资犯罪的社会性特征。通常情况,“异化”的P2P经营行为有四种运营模式。一类是设立P2P平台,实施诈骗活动;第二类是未经批准擅自开展自融业务,筹集资金实现平台自身的发展;第三类是开展期限错配业务,长标拆成多个短标滚动发行用以吸引投资;第四类为平台吸收资金后用于市场投资,投资收益用来还本付息。四种运营模式并非单一存在于P2P网络集资中,多种模式可以并存,对于集资行为性质的认定没有影响。
(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的适用
司法实践中“异化”的P2P网络集资行为如何定性存在争议,成立集资诈骗罪要求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因而定性的关键在于“非法占有目的”的判断。但是如何判断缺乏可操作的统一标准,应当根据具体的行为进行分析。《解释》中主要从集资用途以及资金占有两个方面对七种“非法占有目的”行为进行规定。
1.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
首先,“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主要从集资用途角度进行分析。一方面,以集资是否用于生产经营为依据判断。将筹集的资金并非用于或主要用于生产经营活动,而是进行高风险领域的投资甚至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可以认定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另一方面,但如果集资用于生产经营活动,因正常的市场风险或是经营不善等客观原因导致自身亏损,致使资金无力返还。这种情形下不能认定具有主观上非法占有的故意。集资之后在客观上具有偿还能力的情形下,采用挥霍、隐匿以及逃避的方式,实现对资金的占有导致资金无法返还的情形,应当认定为非法占有。其次,即使集资用于生产经营,但行为人承诺的收益明显超出正常经营活动的盈利,在这种情形下应当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行为人以客观上不可能实现的收益为条件实现集资,其行为本身具有不法占有的性质。[5]明知其承诺收益明显超出经营盈利,对于出资人的利益无法保障,最终无力返还资金是必然结果,在这种情形下,行为人的集资行为具有的非法占有的目的。
2.“异化”的P2P网络集资行为的罪名适用
具体到实践中的“异化”的P2P平台经营行为,通常情况下有四种运营模式。不同运营模式下“异化”的P2P网络集资如何定性,首先对行为是否构成非法集资犯罪,再对行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进行判断,从而确立罪名的适用。设立P2P平台,实施诈骗活动。P2P平台的设立门槛较低,无需资本注册等硬性标准的规定。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监管的疏漏,以设立平台为名,以此实施非法诈骗活动。以高收益吸引出资人的投资进行资金筹集,平台最终倒闭负责人携款潜逃。在未取得有关部门批准的前提下,设立平台实施诈骗活动,平台的设立以及相关的集资行为具有违法性。平台的设立是为骗取钱财,实施相关的集资行为最终实现资金的占有,构成集资诈骗罪。擅自开展自融业务。传统意义上的P2P平台是作为第三方的信息中介,并不参与掌握资金。“异化”的P2P经营行为以平台为基础,作为借款人向出资人筹集资金,之后用于进行自身的生产经营。平台以借款人的身份参与到具体的交易行为,向社会大众筹集资金,构成非法集资犯罪。平台集资之后从事正常经营行为,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将筹集的资金从事非法业务,实现资金的占有,构成非法集资罪。开展期限错配业务。为了扩大经营规模和吸引更多的短期投资,P2P网络融资平台将长标拆分成多个短标滚动发行,通过以新偿旧的方式返还到期资金。一旦发生资金链的断裂,平台经营陷入困境甚至倒闭,产生的后果难以估量。平台擅自经营此项业务,威胁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属于非法集资犯罪的范畴。平台并未将筹集资金用于其他经营活动,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后用于市场投资。P2P平台筹集资金之后,将资金用于市场投资,行为构成非法集资犯罪。根据市场投资的风险类型,判断非法占有的目的。一般情形下,平台集资之后用于非法投资或是将资金投入高风险领域,否定资金客观偿还的可能,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将资金用于非法投资,不具有返还的可能性。投资于高风险领域,将出资人的财产置于危险境地,构成集资诈骗罪。
参考文献:
[1]网贷之家.2015年P2P网贷行业年报简报[EB/OL].[2016-01-01].
[2]宣刚.论P2P网络借贷犯罪的刑法适用[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4(6).
[3]刘宪权,金华捷.P2P网络集资行为刑法规制评析[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4(5).
[4]刘宪权.刑法严惩非法集资行为之反思[J].法商研究,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