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工商论文

工商论文

时间:2022-02-04 06:47: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商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工商论文

第1篇

1.中美大学工商管理本科课程比较研究 

2.中美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培养体系比较研究

3.我国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4.江苏省工商管理本科教学体系调研与创新研究

5.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研究——创新篇

6.创新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7.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本科专业课程设计研究: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

8.“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之创业通识教育课堂教学探索——以福州大学工商管理本科课堂教学为例

9.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

10.论知识经济时代的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创新

11.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2.新经济环境下对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重新思考

13.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14.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5.中国工商管理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

16.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若干思考

17.工商管理本科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探讨

18.开放教育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思考

19.浅议工商管理本科教育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20.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课程实施探索

21.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2.基于创业教育的工商管理本科教育改革探究

23.从管理胜任特征反思工商管理本科教育

24.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探讨

25.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26.工商管理本科应用人才人际交往技能的影响因素与培养途径探讨

27.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研究

28.中美大学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实施比较

29.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人才知识与技能的分析

30.基于MCTE模型的医药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探讨

31.素质模型在本科课程体系改革中的应用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为例 

32.加强新疆电大开放教育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综合实践环节教学质量的对策

33.案例教学方法在工商管理本科课程中的应用 

34.中国高等学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5.应用性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课程整合创新研究

36.基于德国模式的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思考

37.工商管理本科实践教学现状调查与教学改革探讨

38.武汉1+8城市圈中小企业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社会需求现状研究

39.托利多大学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网络资源与教学过程的整合与启示

40.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研究——实践篇

41.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2.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初探

43.关于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44.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45.独立学院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46.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管理学教学改革探索 

47.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体验式教学体系的设计及实施策略研究

48.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构建“一体四翼”应用型本科教育视角

49.浅析中美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

50.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51.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52.以标杆管理促进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提高——一般地方高等学校工商管理本科教学探讨

53.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实验教学方案创新设计和教学模式优化探索

54.关于工商管理本科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

55.工商管理本科应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56.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57.学生虚拟公司模式在工商管理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58.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探讨

59.新形势下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发展模式探究

60.工商管理本科层次实践教学创新设计——以ERP课程为例

61.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全程双语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

62.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案例教学模式及其评析

63.浅谈本科院校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64.对地方高校新建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开展实验教学的思考

65.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对我国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的启示

66.中美工商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比较研究

67.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68.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69.广西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

70.注重工程管理能力的工商管理本科培养模式

71.民族院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实现途径探析

72.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以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为例

73.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内涵与界定标准

74.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探究

75.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76.工商管理本科论文指导和答辩问题探讨

77.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特色分析

78.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79.地方本科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转型发展的认识与实践

80.工商管理函授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81.关于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

82.案例教学法在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特殊性与思考

83.构建工商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84.以能力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85.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86.高校工商管理学科本科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探讨

87.新形势下非重点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改革探讨

88.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民办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办学构想

89.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实践与优化研究——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为例

90.马来西亚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马来西亚理科大学(USM)为例

91.大学工商管理学科本科专业案例教学法探析

92.案例教学法在工商管理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93.工商管理类应用型本科实习教学改革的思考

94.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教材体系建设研究 

95.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的构建——以宿州学院经管实训超市为例

96.工商管理本科教学目标及方法探讨

97.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综合模拟实践教学的构想

98.探索新时期普通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途径

第2篇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没有将可雇佣性技能的开发与提升贯穿教学始终。学生学习的指挥棒———考核方法主要考核学习成绩,无法从可雇佣性角度进行评价,造成大学毕业生实践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雇主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更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但实际情况并不是特别乐观,学生感觉学了很多东西,然而遇到实际问题,却发现并不符合实际的需要。要想被人雇佣,就得创造被雇佣的条件。雇主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我们可以调研得到,他们特别强调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这些能力的培养,存在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与问题。

二、基于可雇佣性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1.可雇佣性技能指标体系的建立

工商管理专业要把可雇佣技能的提高落到实处,必须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选择等方面更好地贯彻落实。通过学者们的研究,或者亲自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确定切合实际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可雇佣性技能,做好这一点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比如自己学校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面向的就业渠道等,一般来说,更多的是基层的工商管理岗位。设置职业生涯培训以及可雇佣性技能指标体系培训的课程或讲座是教学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2.人才培养符合市场需求

现在社会信息极度丰富,社会变化快速而多样,就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模式而言,对社会市场人才的需求反应不是很灵敏。很多学校尝试更多的变革,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比如很多高校十分重视教学计划的调整,并进行一些调研。重视学生实践环节的安排,压缩理论课时,提供互联网课程学习条件等。利用各种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可雇佣性能力:第一,企业参与学生的培养方案的制定,企业根据其对学生的要求制定一些学习环节与课程;第二,充分利用节假日和业余实践引导学生参与实习与实践,通过实习,积累工作经验,实践所学理论,也获得体验式经历,为后续学习提供动力与支持,提高了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和心理素质,可雇佣性大大提高,也会影响其将来的择业行为;第三,在实习过程中,签订就业协议,用人单位对学生比较了解,学生也获得了理想的就业岗位。

3.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环节。

①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包含表达能力、争辩能力、倾听能力等。它反映学生的知识积累、逻辑思维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是其综合素质的体现。人际沟通不应该只是作为一门课,应该引入专业的培训来提高这种能力。中国的高等教育普遍忽视沟通能力的培养,不像美国的教育模式下,个个都具有优秀的口才,固然与初等高中教育有关,对工商管理专业来说,高等教育也要给学生提供更多提高辩才的机会,课堂机会可能有限,课下应该注意引导,创造条件。比如让每个学生都参加的演讲辩论赛,每个学期都要举行,如果作为必修课,效果会很好。

②快速学习能力

现在社会新东西出现太多,比较而言,课堂上学到的只是很少一部分。因此,快速阅读获得必要的信息,并且做出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独立观点显得十分重要。有关研究表明,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快速学习能力是可雇佣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西方国家的很多管理类课堂教育,老师更多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查资料、写论文、发表自己的观点,很多问题观点的正确与否并不重要,主要是从自己的角度,有自己的独立观点,教师在课堂上多讲思路和方法。这样的教学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学生快速学习的能力得以发展。相比较而言,我国的教学模式很难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毕业了,还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做什么。国外的教学模式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来说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能让学生学会快速学习,快速选择自己所要的资料,提高学生快速学习的能力。先要学会管理好时间,这个能力需要在实践中锻炼来掌握,另外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学会借力,荀子讲到,要善假于物也。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活到老学到老,尤其工商管理专业接触的东西有很多新事物,要有不断学习的心理准备,才能跟上形势。

③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很多用人单位开始对毕业生的抗挫折能力进行测试。现在社会复杂,压力增大。所以,社会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抗挫折能力,对抗性训练以及良好的引导有利于这种素质的形成。从课程设置角度考虑设置一些竞赛类课程,或者教学内容中有意识加入比赛环节,学会承受失败的结果。

④创新能力

人都说,中国大学生创新能力不足。大学时期对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工商管理专业将来面临的工作岗位不像工人一样,就是按照要求操作,要具备管理艺术性,要灵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果高等院校能充分发挥产、学、研三者的合作,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学生经常深入管理的实际问题,把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能力为主的管理环境结合起来,二者有机融为一体,边学理论边实践,学习将变得更加灵活,学生经常思考问题,创新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都会有明显改善与提高。

4.通过实践环节采取体验式学习模式提高可雇佣性技能

在工商管理教育领域,包括高职、本科和MBA,体验式学习模式越来越流行。体验式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通过实践与反思相结合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体验式学习的工作原理是学习者通过参与实际工作体验获得对某一知识与技能的感性认识,随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团队讨论,获得对该知识的理性认识,深入心中,叫做“先行后知”。体验式学习方式注重对于知识和技能产生过程的体验,对于工商管理这类偏重实践性专业来说,效果很好。

①加强实习认识课程的管理

每个学期理论课结束后都要设置相应的实习课程,比如社会调查、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科研训练和毕业实习等。老师一定要严格要求,依据实纲提出实习要求,全过程参与实习、指导实习、监督实习,加大实习的考核力度。通过毕业实习可以验证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情况,也是获得经验的重要时机,实习的时候心态比较放松,从纯学习的角度可以学到很多在正式工作中学不到的东西,或者与将来在工作岗位上工作相比会有完全不同的心态,必须加以重视。指导教师也要从实习内容、实习进度、实习质量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指导。可以对毕业实习进行过程跟踪,实习后答辩,全方位提高实际工作技能。

②加强课余时间与寒暑假自主实习的引导与管理

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相比理工科的学生,总是感觉学习轻松,会有很多课余时间,不能充分利用,对于宝贵的大学时光是一种很大的浪费。这些时间虽然不是正常教学环节,但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来说,是获得可雇佣能力的很好时机。哈佛大学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一个人的优秀与否主要取决于业余时间。比如一年的寒暑假很多同学应用得并不好,浪费了大好光阴,如果在实际工作岗位好好利用这三个月来加强实际能力的锻炼,结合一年九个月的理论学习是很不错的一种搭配。

③多参加社团进行团队训练

在团队中训练交际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对于可雇佣性能力的提高效果明显。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的学生是有限的。教学计划中应该设置团队训练课程。现在有很多团队训练课程都不错,应该引入课程。学生良好的素质比如团队精神、忠诚、抗压能力、毅力、耐力、良好的品德等,都可以在社团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5.以专业宽径为办学模式

第3篇

然而,从目前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实践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论文写作及答辩质量不高,没有体现出毕业论文应有的价值[1]。这里有很多原因:有管理制度上的原因[2],如高校更注重毕业论文写作及答辩的程序性要求,而在毕业论文质量及答辩能力的要求方面缺乏针对性措施;有学生自身的因素[3],如创新意识和能力不足,就业压力导致态度不够端正;也有指导教师的因素[4],如教师的投入精力和重视程度都有待改善,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指导方法对毕业论文质量具有很大影响。

实证研究发现[5],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对论文质量有显著影响。徐海成等[2]通过统计分析发现,论文指导因素,包括学术水平和指导方法等,在毕业论文教学质量的影响中具有0.3的权重。因此,提高指导水平和方法对有效实现毕业论文环节的目标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从分析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入手,剖析当前该类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基本方法和改善指导绩效的对策。

2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要求

真正发挥技能培育功能和学业评价功能,这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最根本的要求,具体可以从选题、内容、写作和格式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2.1选题

选题是具有方向性意义的第一步,关系整个论文的成败[6]。

首先,选题要有一定的学术性,这是专业教学目标决定的。毕业论文应该聚焦于某个理论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展开分析。其次,毕业论文的选题要有很强的实践性,这是专业教学效果的一个最终衡量指标[7]。毕业论文应该通过分析某个企业存在的具体管理问题,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本科生不具备很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研究能力,但必须具备较强的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因此,毕业论文的实践性要求比学术性要求更高。第三,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要足够小。要避免大而空泛的选题,一方面使得学生有可能针对性地展开理论分析,另一方面也使得结论具有可操作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具体管理问题的能力。最后,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应该与学生的毕业实习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避免纸上谈兵。

2.2内容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至少应该包括:文献综述,体现学术性的要求;某企业的管理现状和问题描述,体现实践性的要求;运用管理理论和管理工具分析问题,体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合;最后,提出管理对策和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案,使得论文的结论具有可操作性。

在内容的要求上,一方面要避免学生将毕业论文写成肤浅的理论文章[4],另一方面也要求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毕业论文不能是对一般性管理问题的老生常谈式的重复分析,而应该鼓励学生发现新市场和新技术背景下,衍生出的新商业模式中的最新的管理问题,从而提出具有创新意义的观点和结论。

2.3写作和格式

大学本科教育的通识教育功能越来越得到强化,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写出规范和符合实践要求的管理报告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目标。毕业论文必须在写作和格式方面具有较强的要求。毕业论文一方面要符合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论点清楚、论据准确、论证完整严密,有独立的观点和见解;另一方面,根据专业特殊性,毕业论文还应该贴近实践中管理报告的要求,文字流畅、语言准确、层次清晰,符合格式要求。

3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质量不容乐观,根据笔者论文指导经验和相关调查,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四个方面:

3.1态度不重视

由于各高校普遍对毕业论文采取高通过率甚至是完全通过率,学生不存在压力。而就业压力增加,使得学生更关注找工作。因此,学生对毕业论文往往敷衍了事,态度不够重视,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加上很多高校在毕业论文环节上注重程序而不重视质量,在学生心目中毕业论文成了一桩不得不应付的差事。

3.2选题不合理

很多学生的选题较大而空泛,脱离实际。这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学生与实践接触较少,对实际管理问题没有深入地认识,往往凭主观臆断选题;二是小而有深度的题目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接触企业,而理论性的论题的相关资料较易获得。

3.3内容无创新

多数学生的毕业论文内容没有创新,缺乏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相当一部分的论文重复讨论往届学生的论题,没有展开实质性的研究。从学术性角度看,很多论文简单堆砌网上的资料,没有梳理已有研究的脉络,更没有提出创新性的观点。从实践性角度看,很多论文只是对企业现状的肤浅描述,无法分析实质性问

题,更没有提出具有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3.4写作不规范

很多学生没有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表现在:逻辑层次不清晰,标题同级而内容在逻辑上不同级;论文结构不完整,没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文章结构性;基本表述不过关,很多学生写作的基本能力尚有欠缺,表述不清、缺乏论证等现象常有发生。另外,论文有严格的格式要求,包括字号、字体、行间距、标题规范等。很多学生在格式初审时就不能通过,表现出较差的行文和工具操作能力。

4指导方法分析

4.1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

根据上述分析,要达到毕业论文的要求和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首要的措施是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实证研究也说明,态度是造成论文质量差的最重要因素[5]。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提高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积极性和重视程度,是毕业论文指导过程最根本的问题,也是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

4.1.1科学精神的培养

指导老师是学生大学四年接触时间最长的老师,要充分利用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机会多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客观性和辩证性的认识,树立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和宽容精神等,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研究的重视程度。

4.1.2与实习相结合

整个指导过程应该与学生的毕业实习解密地结合在一起。指导老师要跟着学生一起了解实习单位,共同分析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探讨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习单位的存在的问题等。通过与实习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兴趣,也增加学生对毕业论文研究问题的感性认识。

4.1.3减少指导学生人数

过多的指导学生人数,造成老师精力不足,无法对每一个学生都指导到位。而学生也会根据老师指导人数的多少来判断老师的重视程度和决定自己精力的投入程度。因此,要使学生重视毕业论文,首先必须学校和老师重视,每个老师指导学生的数量不宜超过5-6个。

4.1.4重视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毕业论文的第一个环节,决定了论文选题、内容和研究方法,必须高度重视。很多学校仅仅将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的一个程序性工作,学生开题的状况较差,后续的质量就很难获得提高。因此,指导老师要将开题报告过程正规化,对不合格的开题要退回去让学生重新准备。几个回合下来,不但质量可以提高,学生也会对整个毕业论文持更严肃认真的态度。

4.2采取正确的指导方法

指导老师在具体指导过程中还应该采取正确和恰当的指导方法,包括:

4.2.1结合实践选题

必须要求学生结合毕业实习进行选题,否则不予开题。事实上,随着新技术发展、国际合作加深,以及我国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崭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也带来了很多值得探讨的新问题。论文选题必须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以促进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具有微观应用价值和可操作性。

4.2.2重视资料准备

目前我国的大学本科教育还以知识传授为主,较少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研能力,学生对如何收集和梳理相关学术资料尚较为陌生。在论文指导过程中,老师要耐心细致地讲解研究的过程和基本方法。特别是要重视资料的收集和准备工作,指导学生文献资料的使用方法,对研究论题在整个研究体系中所处位置有一个基本认识。这是保证毕业论文学术性要求的关键因素。

4.2.3适当降低研究深度

要重视毕业论文与现实管理问题的探讨与分析,适当降低研究深度。绝大多数学生还不具备综合性和创造性地运用理论知识能力,整个毕业论文时间也不是很长,学生还承受着就业的压力。过多强调研究深度反而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后续的指导工作也较难展开。只要能针对某个管理问题的某个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见解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这样的论文就是合格的。

4.2.4团队指导和个体指导相结合

指导老师要通过面向整个团队的指导课的形式来传授和指导共性问题,如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发挥团队精神,也让学生们有一个参照体系。指导老师也要针对每一个学生展开具体的个体指导,解决针对性的问题,如实习单位管理问题的分析、研究方法的设计和研究结论的讨论等。只有把团队指导和个体指导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和效果。

4.2.5增设论文写作课程或专题教学

多数学生不熟悉论文写作,甚至有的学生在最基本的写作方法上也有所欠缺。应该通过毕业论文这个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可以通过开设论文写作课程或专题教学的方式来实现这个目标。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应该把这样的课程或专题放在第四学年的上学期。

第4篇

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现状我国的独立学院始于1999年,在国家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大背景应运而生。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由于独立学院都是依附于一所公立大学举办的,母体高校的专业优势往往就成了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的基础。因此,除各独立学院之间专业设置雷同外,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专业同质化现象也很严重。专业设置同质化的不良后果很多,最重要的一点是办学特色无法凸显、办学优势不明显。现行的专才培养模式不利于就业和后续发展图4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基本工作能力要求调查图5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工作能力要求调查以我校工商管理专业2008级培养方案为例,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表述是:本专业培养具备经济、管理及其他多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技术,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能在企业经营管理或生产管理岗位胜任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本专业特色是以工商企业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为主线,重点训练学生的管理实践技能。但专业课程设置过于大众化和普通化,如除去专业公共基础课不谈,专业技术基础课有9门:生产与运作管理,企业物流管理,运筹学,市场营销学,电子商务,企业战略管理,资本营运,国际企业管理,跨文化管理;专业课有12门:工业生产技术学(金属工艺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国际贸易,金融学,多媒体制作,管理心理学,项目管理学,财务管理,中国税制,货币银行学,专业英语;任选课有6门,部分课程的开出不尽合理,对必修课的重视大大超过选修课。选修课不仅课时少,课程类别也比较单一,培养出来的学生共性有余而个性不足。限制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全面的就业能力。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与实际存在脱节比较突出的是所选用的教材与实际联系不够,理论性太强,应用性不足。课程设置有重复和低效情况存在,如专业技术基础课中,国际企业管理,跨文化管理;专业课中,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就属于此种情况。轻就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未来还会转向“普及教育”。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要培养能在各种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必须体现与市场接轨,我们有些课程设置了实践环节,也仅仅留于形式。其结果是,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越来越差,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弱。我校工商管理专业2008级培养方案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只设置了入学教育与军训,公益劳动,认识实习(结合工业技术课程的学习进行企业考察),企业系统决策ERP课程设计,专业论文,ERP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这些内容,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差甚远。

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改进对策

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渠道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一是各级政府、国有企业的管理部门;二是管理咨询服务等中介企业;三是中小民营企业的管理部门;四是在国内院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或到国外学校深造学习。但不论是何种就业渠道,用人单位都会给毕业生提出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独立学院层次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更大。很多毕业生经过职场的碰撞后,觉得原来我们院校的工商管理培养广而不精,使其感到在工作岗位上什么都懂一点但什么也不会做,很是尴尬。那么用工方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工商管理人才呢?图1-5显示的调查数据就能说明问题。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改进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没有实际管理工作经验,想直接进入各级单位的管理部门是不太现实的,专业博而不精是主要原因,缺乏实践的历练是其最大的“短板”,如何才能克服“短板”,使毕业生在就业求职时更具有竞争力呢?对于我们独立学院来说,就要修正培养方案使之更为贴近市场才是关键。目前,开设工商管理专业的高校非常多,本科一批、二批、三批,专科院校中均有开设。从近几年的《招生专业目录》中可以看到,工商管理专业的招生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按一级学科工商管理专业招生,二是按“工商管理大类”招生。近些年,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以“工商管理大类”招生,入学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分流到具体的专业。如:北京大学按照工商管理类统一招生,分为金融学、会计学、市场营销三个专业方向。新生入学后,统一进行为期一年半的英语和数学强化训练,二年级第一学期末根据学生志愿和学习状况再分专业。笔者认为,独立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应做重大改革,可分为两个阶段模块,四年本科的前一年为基础模块,后三年为专业模块。这样可起到前一年是厚基础,后三年是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和市场需求由其自我选择以后作为职业方向的专业。以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为例,其经管学部目前有8大专业,分别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工商管理的学生在大二第一学期课根据意愿选择在其他专业学习。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前一年的基础模块设置如表2。通过这样的修改,就能较好地改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困境,也可使我们独立学院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更加具有实用性而受市场欢迎。

本文作者:廖宇工作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部

第5篇

信息化时代的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基层工商所应该有何作为?滚滚潮流,不进则退。

一、基层工商所在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1、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对市场的调控决策,必须依赖对市场信息精确、规范地了解和掌握,才能科学地制订。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政府主管市场的职能部门,责无旁贷地应承担收集整理市场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一神圣职责。基层工商所作为工商行政管理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在市场监管执法第一线,是整个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从信息渠道的角度来看,也就是说处在源头的位置。由此可见,基层工商所在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意义和作用十分重大。

2、科学的决策,则要从上到下的贯彻实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承担着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主要任务,基层工商所此时则是总装车间的角色,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只有通过这里才能得到体现。经济学有一所谓的木桶理论,木桶盛水容量的多少并不取决构造木桶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恰恰相反。

二、基层工商所在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进程中的现状

1、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基层工商所工作人员在知识更新,提高自身素质这一方面,还远远跟不上信息化时展要求。

2、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的过程必将是管理模式改革的过程,既然是改革,将牵动利益格局的改变。传统的监管模式、思维的历史惯性以及利益关系的牵制,其反作用力仍十分巨大。

3、历史原因和地理环境造成的经济落后、偏远地区,严重的缺乏人才、缺乏经费、缺乏优惠政策。

4、缺乏信息化建设的人文环境。信息化不是简单地为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有人误认为购买计算机、研制或推广软件和建数据库是信息化的全部内容。确实,信息化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但是这些仅仅是信息化基础建设的一部分。更重要地是深刻理解信息化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国民经济的发展的重大意义,并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运用方法、长远目标及规章制度。

三、基层工商所信息化建设与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模式的改革

监管模式的改革,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反过来说,计算机作为一种技术工具,必须得到合理的运用,才能发挥其强大的功能。就目前的现状而言,传统的监管模式甚至不能适应这种技术要求。因此,基层工商所信息化建设进展如何,直接关系到监管模式改革的进程。在这里,我想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探讨基层工商所信息化建设与监管模式改革的相互关系。这是一个城区工商所,今年一月使用计算机管理,(仅仅是一个单机版的收费监控软件)结合监管模式的改革,收到了如下的效果: (注①)

1、适应了转变监管模式、实行市场巡查制的要求,解决了轻管理、重收费的矛盾;老实讲,收费问题一直是压在我们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心头的大石头,收费工作占据了工商行政管理监管工作的大量时间和工作人员的大量精力。使用监管应用软件,结合实行监管模式的改革,就目前的运行状况来看,可以说,成功地解决了这个矛盾。一是工商人员上门收费和经营户上门交费有着本质的区别。经营户到大厅交费,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法规政策所规定的交费义务,交费交的心服口服;二是力求做到定费的公平和准确,尤其着力于公平。民不患寡,患之不匀,避免定、收费的随意性。采取外勤巡查核定,所长把关,集体决定,然后录入计算机数据库的制度,杜绝了收人情费,尤其是用收费权与经营户做交易等腐败现象的发生,堵塞人为造成规费流失的漏洞。公生明,廉生威,提高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群众中的威望,树立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良好形象;三是市场巡查制的有效实施,全面了解掌握所辖范围的动态,及时合理制订对策,下大力气扫除死角。四是加强监管力度,打击非法经营活动,保护合法经营活动,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引水养鱼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则招来了更多的经营户,增加了费源。如此下来,仅统计这个所在今年一至四月份的规费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收了二十万元,增长了四十八个百分点尤其有意义的是,对外勤巡查人员不下任何收费任务指标,而是强调在监督、管理、服务上多下功夫,收到了重管理,管理上层次;轻收费,规费收入大幅增长的良好效果。

2、解决了内部分工不匀,所谓的工种好坏的问题。传统的监管模式一般是根据六管一打的业务区分来安排设置人员分工,上级机关有多少科、股、室,工商所就设置对应的组、室和专管员,且不说因用工不合理造成的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等问题,单就谈完成上级下达的收费任务,工商所一般都要分解到各组,个别的甚至分解到个人所产生的弊端。如市管、个体有收费阵地的就可以轻松完成,为什么?有收费任务只要简单地往经营户头上加上去就行,甚至还会滋生腐败;而注册登记、商标、广告、合同有收费也是有硬性规定定死了的;而经济检查、消费者权益保护只出不进,只有打游击还有些工种比较辛苦,有些比较轻松,大家谁都愿意分到好工种还有业务交叉部分,有利大家抢,无利互相推,由此引发的矛盾牵制了所长相当大的精力,工作效率得不到提高。市场巡查监管模式实行区域巡查、路段管理,同人同岗同责,责、权、利高度透明,不给黑箱操作留有余地。每一个同志因为要接触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各项业务,需要互通信息,互相协作,密切配合,同时又深感功力不足,自觉地充电加油,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法律知识,对提高自身执法水平,提高自身素质有深切的紧迫感。

3、效率的提高增强了监管力度,加强对违法现象的查处(尤其对公用事业的部门垄断、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种子和环境保护等密切关系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与切身利益的违法现象的查处)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合法经营活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样做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也得到占大多数合法经营户的支持,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优良执法环境。尤其是在目前企业改制、下岗工人较多,国家需要安定团结的局面情况下,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来说,有着重要政治意义.

4、监管模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了工商所前沿指挥所的作用。市场巡查能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使指挥员(所长)能全面掌握和及时处理市场上发生的各种情况,动态的对市场进行监管。保证执法的连续性和规范性。尤其对处理紧急突发事件,贯彻落实上级重要指令有快速反应能力。对消除中梗阻,保证政令畅通有重大的意义。

5、以上各方面的变化,计算机起了什么作用呢?一是实现信息共享,工商所电子经济户口管理薄建立,使我们能快捷、方便、准确地分析、处理监管对象的信息, 使我们的监管和服务更加科学、合理、合法、规范,并消除了管理的交叉盲区二是应用软件的运用,有效地遏制了办证、收费的说情风,制止了办人情照、收人情费的现象,加强了廉政建设。这里举一个办公电话费控制的例子加以说明,曾几何时,为了控制办公电话费过高的现象,把办公电话拆下,锁在抽屉里;也有用铁匣子锁起来,效果都不是很好,后来,用有微电脑程序的话机,每人发一电话卡,原有的问题迎刃而解;三是办公效率的提高,例如欠费统计,由于手工操作费时费力,尤其是电脑非常轻松就能解决的分区、分段、分行业等排序功能,手工操作出来后,因变更或歇业等原因,已是时过境迁,造成规费流失。使用计算机监控后己基本解决;四是对提高人员素质有极大的促动作用,尤其对基层工商所所长会有更高的要求;五是上级领导可随时调阅数据库中的数据,便于对工商所工作的准确指导和及时纠偏。加强了对基层工商所的领导。

分析这个个案的目的在于想说明,基层工商所信息化建设对于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模式的改革事关重大!这个个案虽然只是大海中的一朵小小浪花,但从一滴海水可以看到大海,可以想象,按照省局的规划,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到位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情景!展望未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效能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办事效率的提高。随着市场经济小政府、大市场趋势的发展,我们在工作中将越来越多地面对人员精简和任务加重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仅仅依靠热情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要从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的技术含量入手;二是加强内部制度建设。计算机是不讲人情世故的,它总是严格按照规定好的程序运行,这就给我们利用计算机程序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创造了条件;三是提高队伍素质。计算机、网络这些都是当今社会的科技精华所在,经常和这些先进的技术工具进行交流,学会利用它们更好地工作和学习,是提高我们干部知识水平、业务素质的捷径。工作职能是政府交给我们的任务,如果完成得好,甚至能够超额完成,那么就会赢得政府和群众的信任,就会把更多的任务交给我们,我们的职能和业务范围就会增加。要想不断地超额完成政府交托的任务,仅凭干劲、觉悟是不够的,还要努力掌握新技术,用科学的方法武装自己。有了现代化的办公手段,一个人就可以干以往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的工作,而且还能干得更好,这样我们才有精力去拓展职能。

特别要提到的是,计算机有这样的特性,可以把现实生活中合理的先进的管理模式写进程序,固定成一种模板,(编制成应用软件)极易推广运用。推广技术的同时也推广了先进的管理经验。

把满足监管模式改革需求,功能强大的应用软件及时推广运用。换句话说,把监管模式改革的成功典型结合现代技术进行推广运用,将对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四、基层工商所应用软件的开发与运用

1、在工商行政管理应用软件的开发和运用方面,我们认为,在设计编制软件前,要充分考虑具体工作的需要,也就是说软件要在规范和合理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地贴近现实,即为,软件跟着现实走;软件编制后,具体工作则要根据软件来规范安排,则为,现实跟着软件走。在具体运用方面,-、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工作制度(比如系统的维护、操作人员的培训、管理权限的分配等);二、要有一套与软件设计的管理流程相适应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法;三、新的监管模式的实行,必将与旧有的管理模式及一部分人的惯性思维和观念相冲突。所以,应用软件投入运用本身就是一项改革,是一个以点带面、逐步实现的过程。需要逐步转变观念。更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从某种意义上说,软件的运用要比软件的编制艰巨的多。好的应用软件只有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得到合理的运用,才能真正发挥其强大的作用。

2、基层工商所软件开发人员,对工商所的工商行政管理日常业务自有切身体验,这对开发应用软件所必须做的前期工作(沟通客户需求的环节)是很大的优势。但是,也正因为身在基层,对上级关于开发应用软件有关精神和具体规定不能及时了解与掌握,对软件开发的终极目标不能很好地把握,难免是游击队的风格。软件的开发只能是手工作坊式的制作。应开拓思路,如采取课题研究之类的多种方法,会有更好的效果。

3、优化软件开发的外部环境,创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氛围。要大力培养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懂工商行政管理业务方面的人才,还要有一套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4、网络版的软件和单机版的软件的关系。毫无疑问,网络化是趋势,单机版是补充。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的,软件的研制亦是如此。网络化是目标和方向无需多说,只谈单机版的问题,因为各地还有这样那样的个案需求以及基层工商所需求变动较大等因素,单机版软件较容易提出好的解决方案。此外,还要考虑开发成本和运行成本。所以,要采取实事求是、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在做好网络系统开发的同时,做好单机版软件的开发。

5、充分考虑以先进的监管模式为模板,开发工商行政管理应用软件。

第6篇

自今年以来,宜春市袁州区城北工商所勇于创新,冲破传统观念束缚,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利用电脑进行业务管理,大大提高了监管效率,改变了传统的监管模式。城北工商所的经验对基层工商所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启迪。

一、城北工商所实施电脑收费及管理的投资

1、购置一台电脑,不到5000元;

2、研究开发应用软件。

袁州区工商分局晏江、城西工商所赵晓鸿同志自行开发了一套以基层工商所收费为主的、适应工商所使用的软件。该软件同时在城北工商所等四个工商所推广,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观念问题),只有城北工商所使用较好并取得良好效果。

可以看出,一个工商所要实现“管理电脑化”,其投资并不大。

目前,省局正在研究开发一套工商所使用的“经济户口”监管软件。

二、管理电脑化与监管模式的改革

实现管理电脑化后,城北工商所在监管模式上有以下改变:

1、变“上门收费”为“上门缴费”,有利于实行规费送交制。

在电脑管理以前,自觉上门缴纳规费的经营户为20~30%。今年以来,由于实现了计算机收费管理,在定费问题上做到了公平、公正和公开,减少了随意性,上门缴费的经营户上升到90%以上。这种变革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①用技术手段杜绝了收费中的腐败现象,树立了良好的工商形象。

收费系统有严格的程序管理。更改内容需程序管理员才能操作,而收费另有其人。就是说,既使所长要减免规费,也必须通过程序管理员和收费工作人员,这就使监督和制约机制得到加强。该所实行的是“外勤”巡查核报、所长把关、集体决定的定费制度,一经定费,执行中不易再作更改,减少了上门收费时的“弹性”。电脑收费系统的应用有力地杜绝了“人情费”甚至用收费权与经营户做交易的腐败现象的发生。

②提高了应收规费上缴率,基本上做到了“应收尽收”。

今年1--6月,该所规费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达48%,实收规费104万元。近两个月来,经营户一般在每月1--10日主动上门,极少数未上门的,再上门催缴。有效地堵塞了人为因素造成的规费流失。

2、变“定任务、下指标”为统一窗口收费,有利于市场巡查制的到位。

一般而言,工商所收费是将有关收费目标分解到组室(按业务分组)甚至个人,并将完成任务的情况与个人利益挂钩。如:个体、市场收费有稳定的“费源”且因经营户及其经营状况的不同,使定费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任务完成较容易;注册登记、商标广告、经济合同的收费规定比较确定,变通余地不大;查办案件相对较难、较辛苦而又无法与收费挂钩……。由此造成容易完成收费任务的岗位大家抢,反之则互相推。这种矛盾牵制了所长相当大的精力,同时也不利于监管效率的提高。在实行电脑收费管理以前,该所人员的大部分精力集中在“上门收费”上,使工商行政管理的主要职能无法到位。

实行电脑收费,一个窗口对外后,改变了原有的“定任务、下指标”方式,使工商所的分工模式更加合理,市场监管效率大大提高。城北工商所将全所人员21名分为“内勤”和“外勤”两大块:“内勤”负责市场主体登记、规费征收、财务、消费者投诉、文书档案、来信来访、后勤服务以及信息收集整理等工作。“外勤”的职责是市场巡查,依据工商行政管理各项职责并结合当前的重点工作,对市场和经营主体实施监督、管理、服务,查办案件,并全面实行执法责任制。由于收缴规费的效率提高了,使工商所有条件集中力量实行市场巡查制。

3、变“人脑记忆”及书式查询为“电脑查询”,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服务效能。

将市场主体的基本信息及管理信息输入电脑,可以及时调阅经营者的基本情况及几年来执行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情况,其意义在于:

①便于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

②便于向经营者提供相关信息查询服务;

第7篇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要的职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进行参与,主要包括市场主体准入的控制、国家相关宏观调控政策的执行等。如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将会对市场经济秩序造成不良的影响,最终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第二,实现市场监管的强化,对市场经济秩序进行维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市场管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注重市场监管的强化,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第三,对市场主体进行培养,实现企业之间、企业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建立与完善市场体系。工商管理的基本职能体现了工商管理在维护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实现工商管理体系的合理化与科学化,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实现了市场主体准入的规范化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市场经济发展主体准入、行为管理、经济秩序维护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现了我国市场主体准入机制的规范化。当前,我国市场主体的准入机制为企业登记审批制度,其主要的特点与措施就是进行严格的审查与审批工作。随着我国市场准入机制的不断完善,企业只有通过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审批之后才能够获得市场准入许可,实现了对优良市场主体的规范。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对市场准入机制的制定与完善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实现了良好经济秩序的维护与持续国民经济的发展。

2.实现了市场有效监督的强化

在市场主体行为规范与市场监督管理强化方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商标注册、市场竞争管理等多种监管措施,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与市场竞争环境。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市场有效监督强化方面的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针对不正当竞争与垄断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管。通过反不正当竞争监管与反垄断监管等措施,实现投资经营环境的完善,实现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的营造,提高我国市场主体的活动,从而为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第二,针对企业商标权强化保护力度。对于企业与商品而言,商标是非常重要的标志,在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企业的商标权进行有效保护有利于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行。通过对企业商标权保护的强化,能够对充分地保护企业的该项权益,进而维护市场秩序。第三,实现行业分类监管体系的强化。行业分类监管的基础为信用等级与行业风险,通过行业分类监督能够实现整个工商监管体系更加的完善与有效,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第四,实现对虚假违法广告打击力度的强化。针对虚假违法广告加大整治力度,实现广告市场环境的净化,进而实现对市场主体广告行为的有效规范,为诚信市场环境的形成奠定基础,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3.实现了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通过对市场主体的培养与监督,进一步促进了市场的发展与壮大,同时促进了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市场发挥着中枢的作用,实现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将进一步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工商管理促进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现了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才能够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避免出现资源限制或者浪费的情况,从而为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建立与完善市场体系才能够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通过市场调节手段之一———价格对经济资源的流向进行调节,促进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为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第二,促进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传导与实施。市场属于微观经济活动场所,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只有通过市场的传导与实施才能够达到既定的目标。因此,市场实现了宏观管理主体与微观经济活动之间的连接。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政策对商品的供求情况进行调节,形成价格调节机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向进行间接的引导与调节,最终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的目的。实现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能够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传导与实施提供保障,提高市场监管主体控制能力的提高,为经济的稳定运行奠定基础。

三、总结

第8篇

(一)毕业论文项目

完整的毕业论文由一系列项目构成,这些项目应包括:封面、中文内容提要及关键词、英文内容提要及关键词、目录、正文、注释、附录、参考文献、致谢,其中"注释"与"附录"是具体情况安排,其余各项均为必备项目。

(二)项目含义

1、封面

包括文头、论文标题、作者、专业、年级、学号、指导教师、分校。

2、中文内容提要及关键词

内容提要是对论文的概括性描述,自述在300至500字之间;关键词是从论文标题、内容提要或正文中提取的、能表达论文主题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一般不超过7个。

3、英文内容提要及关键词

它的内容提要(Abstract)和关键词(Keywords)由中文翻译而成。

4、目录

包括论文的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的名称以及对应的页码;附录、参考文献的对应页码。

5、正文

它是论文的主干部分,由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在行文上可以不明确标示,但各部分内容应以若干层次的标题来表示,正文字数在7000字以上。

6、注释

它是对论文中所应用的名词术语的解释,或是对引文出处的说明,采用脚注形式。

7、附录

它是对正文起补充说明作用的信息材料,可以采用文字、图形、表格等形式。

8、参考文献

它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过的文章、著作等名录。

9、致谢

它是作者对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指导帮助的人员表示感谢。

二、编排格式

(一)版式与用字

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衡写横排。文字一律通栏编辑,适用规范的简化汉字,忌用异体字、复合字及其他不规范的汉字。

(二)编排式样及字体号

1、封面

(1)文头

封面顶部居中,3号宋体加粗,上下各空一行,固定内容为"东北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2)论文标题

论文标题用2号黑体加粗,在文头下居中,上下各空两行。

(3)论文副标题

论文副标题用小2号黑体加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4)其余项目

作者、专业、年级、学号、指导教师、分校的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内容用3号楷体,在正副标题下居依次排列,各占一行。

2、中文内容提要及关键词

另起一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上下各空一行;

"内容提要"的内容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

"关键词"三字用4号黑体,内容用5号黑体,一般不超过7个词,词间空一格。

3、英文内容提要及关键词

另起一页。"内容提要"项目名称规定为"Abstract",顶部居中,用3号Arial字体,加粗;

"内容提要"的内容用5号Arial字体,标点符号用英文形式。

4、目录

另起一页。"目录"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加粗,顶部居中;内容用小4号仿宋体。

5、正文

另起一页。

(1)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加粗,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

(2)文字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1.5倍行距;

(3)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用5号宋体加粗,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用5号宋体加粗,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用5号宋体加粗,可根据标题的长短决定是否独占行,若独占行,则末尾不加标点,若不独占行,标点后面须加句号。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用5号宋体,要求与三级标题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①",用5号宋体,要求与三级标题相同。

注: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4)注释

正文中加注之处右上角加数码,形式为"①"或"(1)",同时在本页留出适当行数,用横线与正文分开,空两格后写出相应的注号,再写注文。注号以页为单位排序,每个注文各占一段,用小5号宋体。

引用著作时,注文的顺序为: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中间用逗号分隔;引用文章时,注文的顺序为:作者、文章标题、刊物名、期数,中间用逗号分隔。

(5)附录

"附录"项目名称用4号黑体加粗,在正文后面空两行顶格排列,内容编排参考正文。

(6)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项目名称用4号黑体加粗

,在正文或附录后面空两行顶格排列;另起一行空两格用5号宋体排列参考文献内容,具体编排方式同注释。

(7)致谢

另起一页。"致谢"项目名称用4号黑体加粗,另起一行空两格用5号宋体编排内容,回行顶格。

6、表格

正文或附录种的表格一般包括表头和表体两部分,编排的基本要求是:

(1)表头

包括表号、标题、计量单位,用小5号黑体,在表体上方与表格线等宽编排。其中,表号居左,格式为"表1",全文表格连续编号;标题居中,格式为"××表";计量单位居右,参考格式为"计量单位:元"。

(2)表体

表体的上下端线一律使用粗实线(1.5磅),其余表线用细实线(0.5磅),表的左右两端不应封口(没有左右边线)。表中数码文字一律使用小5号字。表格中的文字要注意上下居中与对齐,数码位数应对齐。

7、图形

图形的插入方式为上下环绕,左右居中。文章中的图形应统一编号并加图名,格式为"图1××图",用小5号黑体在图的下方居中编排。

8、数字

文章中的数字,除了部分结构层次序数词、词组、惯用词、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模糊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其他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同一文中,数字的表示方式应前后一致。

9、标点符号

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应正确使用,忌误用、混用标点符号,中英文标点符号应加以区分。

10、计量单位

除特殊需要,论文中的计量单位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11、页码

论文全文应连续页码,单面页码位置在右下角。

第9篇

一、工商管理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

目前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设置还不太科学,人才培养处于“大一统”的状态,专业特色不够突出,培养的毕业生“千人一面”,与市场需求错位。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不够全面

尽管近年来各高校普遍认识到培养能力的重要性,但大多数的工商管理教育仍然停留在理论灌输和简单的案例讨论阶段。创新型人才培养归根到底是能力培养的问题。当前我国的工商管理教育,较为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对于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则不够重视;较为注重培养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办法进行分析的能力,而对培养学生针对问题提出独到见解的能力则不够重视;较为重视教给学生如何采取稳定可靠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对培养学生敢于承担风险的胆识则不够重视。

(二)企业家精神培养缺位

企业家精神是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表述方式,它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它涵盖了企业家才能,同时又有着更多的内涵,如冒险精神、效率精神、诚信精神、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等,这些都是企业家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

有调查显示:在美国,每16个人中可能有一人具有企业家精神;在欧洲,每26人中可能有一人具有企业家精神;在日本,每36人中可能有一人具有企业家精神;而在我们中国,每200人中还找不到一个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2]这个调查结果为我们的工商管理教育敲响了警钟。当前毕业生就业都倾向于到现有的大公司去任职,而不愿到小企业去工作,更不知道自己如何兴办企业。这与他们在校期间学校没有为他们作好充分准备不无关系。

(三)忽视对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反应能力的培养

当今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变化是永恒的。企业经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环境变化的反应速度,所以有人认为如今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年代”。“管理无定式”,究其原因就在于环境是随时变化的,因此对于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是企业和企业管理者关键的能力之一。反观我们的工商管理教育,只注重教给学生关于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如何运作、如何管理的知识,而没有重视培养学生对企业外部环境(如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方面)发展变化的敏感性和应变能力。而从实际情况看,大多数企业所遇到的重大问题都是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引起的。

(四)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关注不足

当前,两个互相联系并正在加速的趋势是:经济向服务型发展和企业向信息密集型发展,这种趋势对工商管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中的各个部门(财务、会计、营销、管理)都要应用信息技术,都要搜集、处理、传递和利用大量的信息。今后的商业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要依据于信息技术。显然,在工商管理教育中,仅仅开设一两门信息管理与技术课程是不够的。

二、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涵

针对传统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各高校纷纷进行创新教育。创新教育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创新意识培养,是指树立创新目标,发挥创新潜力,释放创新激情。(2)创新思维培养,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的方式方法,用来处理某种事情或事物的思维过程。(3)创新技能培养,是指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能力,包括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4)创新情感培养,是指创新的情感动力,包括独特的创新目标,为提高人类美学价值而创新的高尚情操,为优化个体创新功能而掌握创新技巧的热情。[3]

结合专业特点,我们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应突出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保护学生自由探索的热情,培养自由精神和主体意识

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保护学生自由探索的热情,使每个学生都具有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以培养学生的自由精神与主体意识。自由包含了思想自由、个性发展的自由和生命价值得以充分实现的自由。[4]自由探索的热情是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基础。

(二)培养竞争意识、协作能力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之一,是市场经济的生命线,竞争能激活人的活力,是开拓创新的动力。竞争离不开协作。现代工业与经济的主要特征就是“学科交叉、知识融通、技术集成”,这种特征告诉人们,发展需要超越个人知识的局限性。团队合作已经成为竞争取胜的必要手段。所以,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竞争意识、协作能力已迫在眉捷。

(三)培养多元的知识结构和复合的能力结构

从知识结构上看,工商管理人才既要有较深的专业造诣和较宽的学术视野,又要具有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既要具备生产运营、战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又了解有关国际礼仪、风土人情、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从能力结构上看,工商管理人才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必须是多元复合型人才。既有较强的综合开发创业和实践应用能力,又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工商管理人才应具有立体交叉的知识结构和多元复合的能力结构

三、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措施

知识经济时代迫切需要创新型管理者。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铸造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如何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具有创新教育的内涵和功能,是刻不容缓的命题。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大力培养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的培养,首先要求转变重共性、轻个性的教育观念,注重人才素质的特质性。传统的教育模式对所有学生使用同一本教材,同一个教学计划,同一种教学方法,结果培养出的学生千人一面。其实,每个学生在知识结构、个性心理特征、兴趣和爱好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实践证明,某些独特的品质往往是其创新素质的表征。因此,强调培养学生创新品质,就首先要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大学应该更多强调给予学生一个广阔的知识视野,一种终身学习的兴趣,一种探索问题的意识。

(二)深化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增加创新创业类课程

在课程体系上,从学生应有的管理知识、能力、素质来总体优化设计,进行工商管理系列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在加强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建设时,注重提高学生知识素养的新型课程的设置,增加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可选择性,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对学生实行分流培养;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突破现有课程的界限,注重系列课程的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构建“能力主导型”管理系列课程的新体系,引入西方先进的管理理论与地方经济特色相结合的课程,比如《中小企业创业管理》《三国演义与孙子兵法》《商务沟通》等中西结合、融会贯通的课程;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精选教学内容,吐故纳新,处理好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的关系。在传授经典内容的同时,必须渗透现代管理的观点和方法,为现代管理适当地提供展示的窗口和延伸发展的接口。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倡体验式教学等现代管理教学方法

因循守旧的教学方法无法适应现代工商管理的要求,难以培养学生今后工作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以人为本”、“彰显个性”和“鼓励创新”的社会背景下,用人单位更注重大学生的协作与沟通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掌握与运用知识能力。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高校学生越来越注重在接受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到教学及实践活动之中,通过亲身体验享受获取信息的乐趣并培养专业情感,同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达到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因此,我们必须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之上,进行大胆创新,转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形式,让学生在真实或虚拟的环境中通过体验去感知、理解、领悟、验证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做到观念、判断、技能的自主形成并被主动掌握,这就是新型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要求,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投入身心、情感、理智去亲身经历,从中形成认知和领悟,并成为具有团队协作、情知合一、实践创新的“完整的人”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与传统式教学相比,不是简单的教学方式的改变,而是将认知过程与情意过程融合与统一,从而形成了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的综合创新。

(四)打造创新型师资队伍

教育能否为新世纪培养出理想的创新型人才,教师教育思想的更新和教育观念的转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创新型人才需要具有创新型的教师来培养。创新型教师要具有如下特征: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真挚的教育情感;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方法;具有勇于开拓进取的创造才能和灵活机智的应变才能;具有创造性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输出信息的能力;具有远见卓识,善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和喜欢学生求异、创新,等等。工商管理专业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对理论有深入的研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实践经验,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角色调整为学习组织者、合作者、开发者、引导者,成为一个卓越的课堂组织者。教学方式从讲授式、灌输式转变为启发式、案例式、探究式,能调动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

第10篇

自今年以来,宜春市袁州区城北工商所勇于创新,冲破传统观念束缚,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利用电脑进行业务管理,大大提高了监管效率,改变了传统的监管模式。城北工商所的经验对基层工商所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启迪。

一、城北工商所实施电脑收费及管理的投资

1、购置一台电脑,不到5000元;

2、研究开发应用软件。

袁州区工商分局晏江、城西工商所赵晓鸿同志自行开发了一套以基层工商所收费为主的、适应工商所使用的软件。该软件同时在城北工商所等四个工商所推广,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观念问题),只有城北工商所使用较好并取得良好效果。

可以看出,一个工商所要实现“管理电脑化”,其投资并不大。

目前,省局正在研究开发一套工商所使用的“经济户口”监管软件。

二、管理电脑化与监管模式的改革

实现管理电脑化后,城北工商所在监管模式上有以下改变:

1、变“上门收费”为“上门缴费”,有利于实行规费送交制。

在电脑管理以前,自觉上门缴纳规费的经营户为20~30%。今年以来,由于实现了计算机收费管理,在定费问题上做到了公平、公正和公开,减少了随意性,上门缴费的经营户上升到90%以上。这种变革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①用技术手段杜绝了收费中的腐败现象,树立了良好的工商形象。

收费系统有严格的程序管理。更改内容需程序管理员才能操作,而收费另有其人。就是说,既使所长要减免规费,也必须通过程序管理员和收费工作人员,这就使监督和制约机制得到加强。该所实行的是“外勤”巡查核报、所长把关、集体决定的定费制度,一经定费,执行中不易再作更改,减少了上门收费时的“弹性”。电脑收费系统的应用有力地杜绝了“人情费”甚至用收费权与经营户做交易的腐败现象的发生。

②提高了应收规费上缴率,基本上做到了“应收尽收”。

今年1--6月,该所规费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达48%,实收规费104万元。近两个月来,经营户一般在每月1--10日主动上门,极少数未上门的,再上门催缴。有效地堵塞了人为因素造成的规费流失。

2、变“定任务、下指标”为统一窗口收费,有利于市场巡查制的到位。

一般而言,工商所收费是将有关收费目标分解到组室(按业务分组)甚至个人,并将完成任务的情况与个人利益挂钩。如:个体、市场收费有稳定的“费源”且因经营户及其经营状况的不同,使定费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任务完成较容易;注册登记、商标广告、经济合同的收费规定比较确定,变通余地不大;查办案件相对较难、较辛苦而又无法与收费挂钩……。由此造成容易完成收费任务的岗位大家抢,反之则互相推。这种矛盾牵制了所长相当大的精力,同时也不利于监管效率的提高。在实行电脑收费管理以前,该所人员的大部分精力集中在“上门收费”上,使工商行政管理的主要职能无法到位。

实行电脑收费,一个窗口对外后,改变了原有的“定任务、下指标”方式,使工商所的分工模式更加合理,市场监管效率大大提高。城北工商所将全所人员21名分为“内勤”和“外勤”两大块:“内勤”负责市场主体登记、规费征收、财务、消费者投诉、文书档案、来信来访、后勤服务以及信息收集整理等工作。“外勤”的职责是市场巡查,依据工商行政管理各项职责并结合当前的重点工作,对市场和经营主体实施监督、管理、服务,查办案件,并全面实行执法责任制。由于收缴规费的效率提高了,使工商所有条件集中力量实行市场巡查制。

3、变“人脑记忆”及书式查询为“电脑查询”,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服务效能。

将市场主体的基本信息及管理信息输入电脑,可以及时调阅经营者的基本情况及几年来执行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情况,其意义在于:

①便于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

②便于向经营者提供相关信息查询服务;

第11篇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定

北工商教字[2006]30号

 

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特制定本工作规定。

 

第一章  教学基本要求

一、时间及学分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一般安排时间为9~13周,学分为9~13,正常情况下应在第四学年第八学期结束之前完成。

二、主要任务

1.理工类各专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给定的设计任务,编写符合要求的设计说明书;或独立撰写一份毕业论文,并绘制有关图表。

2.经济、管理、文、法类各专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撰写毕业论文(或设计说明书),并绘制有关图表。

三、知识要求

巩固和扩展学生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的科研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能力要求

进一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方案设计、资料查阅、实验研究、社会调查、理论计算、数据处理、经济分析、外文资料的阅读和翻译、计算机应用、文字表达和论文(设计)撰写等方面的能力和技巧。

五、综合素质要求

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和研究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善于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和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

 

第二章  选题原则

选好题是保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重要环节。其原则是:

一、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满足教学基本要求;

二、应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获得比较全面的训练,允许将一些需要深入研究的专题作为学生的选题;

三、选题应符合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需要,可增加与实际相结合、与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的题目的比例;

四、选题的份量和难度要适当,在保证达到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因材施教,既能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题目内容,又能使少数学习优秀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培养和锻炼;

五、选题应尽量做到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先进性、开拓性。

六、非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学生完成计算机软件题型设计题目时,其设计内容必须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七、要注意外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八、学校鼓励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与科研、生产实践相结合,以获得科研经费、企事业单位经费的支持,通过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成果促进科研项目的完成和企事业单位的发展,以实现双赢。

 

第三章  成果形式

一、理工类各专业

成果形式主要为工程设计型和工程技术研究型的毕业论文(设计),应侧重于对学生进行设计、绘图、计算、测试、实验、软件开发和技术经济分析等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基本训练。

(一)毕业设计

1.设计说明书的字数不少于20000字。如为软件设计,则软件工程文档应包括:有效程序软盘和源程序清单;软件分析与设计说明书;软件分析与测试分析报告;项目开发总结。在学生毕业答辩前,该专业教研室应组织软件验收。

2.绘制设计图纸。使用最新国际标准,有条件的院(系)可用CAD绘图。

3.文献阅读。要求阅读与课题有关的外文资料3~4篇,写出3000汉字左右的调研阅读报告或者翻译1~2篇外文原文(不少于20000印刷符)的书面材料。

    4.设计摘要200~300字。

5.应用计算机进行设计、计算等。

(二)毕业论文

1.实验、测试报告及论文正文的撰写字数一般为8000字以上,但不超过12000字。

2.绘制有关图表。

3.文献阅读。要求阅读与课题有关的外文资料3~4篇,写出3000汉字左右的调研阅读报告或者翻译1~2篇外文原文(不少于20000印刷符)的书面材料。

4.论文摘要200~300字。

5.应用计算机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实验结果的分析。

二、经济、文、法类各专业

成果形式主要为科研论文,应侧重于科学研究基本方法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1.毕业论文正文一般为8000字以上,但不超过12000字。

2.论文摘要200~300字。

3.文献阅读。要求阅读与课题有关的外文资料3~4篇,写出3000汉字左右的调研报告或者翻译1~2篇外文原文(不少于20000印刷符)的书面材料。

4.应用计算机进行建模、数据分析及绘制图表。

三、管理类专业

(一)科学研究论文

侧重于科学研究基本方法的训练和对本专业中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分析研究能力的培养。

1.毕业论文正文一般为8000字以上,但不超过12000字。

2.论文摘要200~300字。

3.文献阅读。要求阅读与课题有关的外文资料3~4篇,写出3000汉字左右的调研阅读报告或者翻译1~2篇外文原文(不少于20000印刷符)的书面材料。

4.应用计算机进行建模、数据计算与分析及绘制图表。

(二)软件分析与设计

侧重于软件分析与设计能力的培养。

1.分析与设计说明书的字数为10000字以上,但不超过15000字。软件工程文档应包括:有效程序软盘和源程序清单、软件设计说明书、软件测试验收记录单、项目开发总结。在学生毕业答辩前,该专业教研室应组织设计验收。

2.文献阅读。要求阅读与课题有关的外文资料3~4篇,写出3000汉字左右的调研阅读报告或者翻译1~2篇外文原文(不少于20000印刷符)的书面材料。

3.论文摘要200~300字。

第12篇

一、以“应用型”理念为指导,定位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是一种人才类型,包含高科技应用型,研究开发型,工程应用型等不同层次。高科技应用型和研究开发型人才培养主要由研究型和教学研究型大学通过本科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完成。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定位于管理、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因此对于本科工商管理类教育来说,特别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明确提出“以培养地方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形成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质量考察体系。

知识包含基础文化知识、相邻专业知识、本专业知识等。前两者构成基础知识,后两者结合构成专业知识。应用型本科教育基础知识传授应当以应用为主线,适当强化专业知识学习,以增强适应能力。

能力方面,大学生应当具备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对应用型人才而言,特别应当加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培训,强调工程实践能力。

素质的内涵包括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高的素质一方面可以使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知识和能力进一步扩展和增强。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素质处于核心位置。

二、以市场需求为驱动,构建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体系

(一)优化师资结构,提升综合师资水平

师资力量水平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首先要有一支业务精通、实践能力强、勇于创新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第一,引进高水平师资。要积极将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请进来,邀请他们就某一专题进行讲座。第三,派出教师到企业实践。让教师到知名企业参与企业的决策与管理,积累管理经验和案例,提高教师的工商管理实务水平,以便更好地做好教学工作,这是国际上流行的做法。第三,对中青年骨干教师施加压力。从制度人手,鞭策中青年骨干教师快速成长,重奖与高压并施,推行顾问教师制度,提倡互助和团队合作精神,整体提升师资实力。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定期开展说课活动和科研竞赛活动,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二)调整课程体系,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特色

工商管理专业要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完善,中国工商管理实践发生了重大变化,而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教学计划却相对落后,明显不能满足客观实践发展变化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一突出矛盾,各高校应着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必须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学到“适用”的知识和技能,并注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知识技能的配置。与此对应,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应侧重于重点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的理论知识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制订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计划。该计划建立在进行职业分析的基础上,要和相关行业保持经常联系,密切关注行业发展的趋势对人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要有适应的教材,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规划、指导和监控,适当调整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

第二,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更要强调根据社会用人单位的发展和要求,有预见性的灵活调整和改变教学课程设置。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制订要和社会需要紧密接轨,应经常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社会和市场发展动向,及时的做出适当合理的教学调整。

第三,加大双语教学力度。对工商管理类学生进行双语教学,是适应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发展需要,也是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的外向型管理人才的重要举措。为了顺应这一趋势,工商管理专业推行双语教学势在必行。我们可以引入国际最先进的教材,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促进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努力营造英语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以致用的水平

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重在“应用”二字,我们要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是高等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实践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离开实践的需求和对实践问题的解决,教育将不复存在,所以实践教学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十分重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要适应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具备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独立生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强化实践教学活动来完成。基于传统实践教学的缺点,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以增进实践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第一,构建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实习实训室是模拟训练专业技能的场所,包括:公共基础实验室、专业模拟实验室。还要投资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的实验实训设施,建设综合性实验教学网络平台。第二,加大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是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技术氛围下学习并掌握专业岗位实务的环节。学校应广泛联系能代表新技术、新工艺、具有地方特色的企业,到著名的工商企业建立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走出去,进行现场观摩、现场操作,论文提高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第三,建立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估标准。传统的实践教学最后的评价都由指导老师完成,标准由指导老师制定,不同的老师评价标准不同,缺少统一的考核标准。因此,应在确定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标准方面建立一个完善的体系,激发学生的实践积极性。

(四)结合地方实际,培养“地方性”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地方性人才的目标也已被纳入工商管理教学改革的体系当中,培养地方性人才更符合中国目前的经济和教育发展状况。中国的大部分省市都有地方本科院校,且大都设有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是要服务社会的,首先要服务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各高校完全可以结合本地的地方优势,密切和地方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培养可以解决地方问题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地方性”人才,其基本思路是要密切联系地方,必须以地方经济需求来定位专业方向和确定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地方相应的教育教学资源,不断优化教学条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从而实现特色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