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旅游开发建设规划

旅游开发建设规划

时间:2023-09-21 17:56: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旅游开发建设规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旅游开发建设规划

第1篇

考察*、*、*水景观之行有感这次参加市水利局组织的外出考察*、*、*三地的水景观建设,参观了*古运河、**河和**河,感受良多,收获颇丰,震撼很大,受益匪浅。三地水景观建设融历史与现代为一体,集工程、绿化、美化、亮化于一身,加大投入,深挖潜力,彰显特色,张扬个性,历史灿烂悠久,人文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古运河、*河、*河水景观建设极大地提升了*、*、*三市的城市品位,分别成为三市的画龙点睛之笔,在城市旅游业发展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前,XX水库正积极争创国家水利风景区和AA级旅游景区。我们提出了“振奋精神,克难攻坚,倾力打造精品旅游景区”的创建口号,制定了“以点联线,以线带面,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创建思路,力争三个月完成创建AA级旅游景区的目标,年内完成国家水利风景区的创建目标。

旅游业是新世纪的朝阳产业。为了单位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决心进一步整合水库的水土资源和水利风景资源,加大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力度,大力推进水利风景旅游的开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努力:

1、争创一块国家级牌子。即国家水利风景区的金字招牌,扛着这块牌子,我们的发展步伐将会加快,我们的信心将会倍增,我们的发展道路必将越来越广阔。

2、打造一个精品旅游景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六城联创”的要求,突出特点、突出特色、突出优势、突出魅力,将泼河水库风景区建成AA级精品旅游景区。

3、完善一套班子,培养造就一支队伍。谋事在人,我们将把引进人才,培养使用人才,建设一套班子,锻炼一支队伍作为风景区开发建设的抓手,努力推动水利风景区的旅游业发展,为风景区的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和智力人才支持。

4、制定一个开发建设规划。为了保证旅游开发规划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充分突出地域特点和资源特色,我们计划邀请相当资质的风景区规划设计单位对景区进行全面规划,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约束力,围绕规划谋发展。

5、催生一种招商引资的办法。在风景区旅游开发上,一方面要坚持以我为主,充分利用水库除险加固的良好机遇,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工程建成景点。另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外援,制定互惠互利的政策,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广泛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金来开发建设我们的景区。

6、健全一套景区宣传促销推介的机制。要克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旧观念,主动走出去,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进行广泛宣传推介,制作景区宣传画册、专题片大力宣传促销,利用旅游产品鱼、茶叶和各种林果、林木工艺品等占领市场,进行深度、广度促销推介,真正叫响品牌,打造精品旅游景区。

攀得半山道更远,还须健步登高峰。展望未来,XX水库风景区建设任重道远,水库风景区旅游开发前景无限光明!

第2篇

2.1阻力面理论的基本含义

景观生态学家俞孔坚博士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生物物种迁移过程中的阻力面概念,并建立了判别模型,俞孔坚博士用阻力面理论来识别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状态。在阻力面理论中物种对景观的利用被看作是对空间的竞争性控制和覆盖过程,而控制和覆盖必须通过克服阻力来实现,即阻力面反映了物种的空间运动趋势[1]。

2.2旅游地阻力面理论分析

在旅游开发建设中引入的阻力面概念,则应当是反映具有相当价值的旅游资源点、资源区克服阻力实现开发建设规划,不断扩大规模,参与旅游市场竞争的能力在空间的运动趋势。因而,建立这样的阻力面的旅游地最小累积阻力模型(TMCR)的因素则应从资源点、资源扩展阻力及其影响因子等几方面考虑。旅游地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公式如下:

附图

式中:TMCR——某个地区内所有资源点扩散到空间某一点的最小累积阻力;

f——某个待定的正函数;

D[(K),ij]——以资源点i为圆心,以其中心开发建设的景区j向外辐射的半径;

R[,i]——以资源点为主要开发对象的景区j在开发建设中的阻力,由当地的基面特性和资源点本身的扩散能力(市场竞争力)决定;

n、m——分别是资源点和景区类型的数目。

K[,i]——从源j到空间某一点的路径数目。

其中需要指出的是确定模型中的R[,i]值时,要考虑两个方面因素的情况,一是当地基面特性,二是资源点本身的扩散能力(市场竞争力),其包括的具体影响因子可如图1所示。

附图

图1影响资源点本身的扩散能力(市场竞争力)因子分析

Fig.1Theanalysisofthefactorsthatinfluencethecapabilitycompletion

2.3理论研究与实践指导意义分析

在旅游区规划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影响阻力面的各个构建各因子D[(k),ij]、R[,i]、及n、m、K[,j]等的分析确定,利用旅游资源点的最小累积阻力模型(TMCR)来确定阻力特征,再用相等的阻力特征值绘制旅游地等阻力线图(图2),旅游地等阻力线图可以很好的表明旅游资源点、资源区在扩大规模和参与旅游市场竞争能力中其空间阻力的分布状态,在旅游地的规划和开发建设中通过对旅游地等阻力线图的分析可以找出旅游资源点或资源区的运动趋势。从旅游地阻力线图中可以得到以下结论:资源点或资源区的扩散阻力在源区呈区域性下陷(图中的大面积黑色区域,已经将源包含在其中);在空间扩散最难的区域,其阻力最强,等阻力线分布类似于地形图中的山脊区域,区域阻力线分布集中且呈蜂状突起;在两下陷区域之间有低阻力分布区域,类似于地形图中的山谷区域,等阻力线分布稀疏或没有分布,可用谷地线相连,即旅游地阻力线图中的源间通道;两峰之间可用代表高阻力面的脊线相连[2]。

在指导实践上方面,可以根据阻力面进行空间分析,以判别资源点和资源区的在空间运动过程中的区间连接线、辐射道和战略点[3];根据旅游地阻力线图进行空间分析,可建立一组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相对应的旅游地规划要素,即:

以上述分析为基础而进行景区规划,可以达到地方旅游地科学合理开发的目的,其中,旅游地阻力面理论的实践意义可具体体现为以下几方面:①旅游区的功能分区规划;②旅游线路的设计;③旅游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④旅游产品的建设布局;⑤旅游区的范围界线。

3旅游地阻力面理论在旅游开发实践中的应用分析

本文采用我们参与完成的黑龙江省计划委员会和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项目“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火山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中,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研究为基础,对旅游地阻力面理论加以点滴应用,以阐明该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意义。

3.1指导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的作用

按照旅游者的市场需求,结合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有效地组织合理的空间结构和旅游线路,是区域旅游开发和规划过程中需要加以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而阻力面理论的构建正是基于对当地旅游资源开发阻力的空间分析。在旅游地阻力线图中,其点、线、面三类空间要素均可成为区域旅游空间结构要素的选择基点,为优化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提供分析依据。

附图

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风景区)面积为1,060km[2],按其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特征来看,可分为7个景区[4]。其中,药泉湖景区、药泉山景区、老黑山景区和火烧山景区之间相距较近,是整个风景区的核心景区,目前的开发层次较高,也是旅游者必然游览之景区。而旅游资源品质相当的南北格拉球山景区、龙门山景区、笔架山景区和两个以火山堰塞湖为基础的水域景区等,或由于旅游资源开发水平较低,或由于距核心景区较远等因素,而旅游客流很少,在浪费了旅游资源合理利用价值的同时,严重影响了风景区旅游业的发展。例如,南北格拉球山景区的旅游资源在火山地质景观中实数罕见的景观类型,对五大连池这一以火山地质景观资源为旅游资源基础的风景区,其“火山地质博物馆”的美誉就是产生于火山地质景观的典型性、系列性和完整性,旅游资源的开发不足严重影响了风景区的景观形象,减少了风景区的旅游容量,降低了游客的滞留时间,影响了风景区的开发效益。如何降低景区开发劣势,科学合理的开发这一景区,旅游地阻力面分析可为其提供联系中心景区的最小阻力线和最佳战略点提供依据(图3)。在战略点设置具有吸引旅游者游览参与的景观,以有利于旅游活动的空间扩散,如可设置火山活动模拟演示馆。战略点的景观建设,在空间上将南北格拉球山景区和核心旅游区连接了起来。

3.2优化旅游路线,提高旅游产品丰度

旅游产品是地区旅游规划的核心所在,其独特性和丰富程度是吸引客源和发展地区旅游产业的关键。阻力面理论通过对各影响因子定量分析而确定的区域旅游发展阻力线图,可为旅游资源实现产品开发提供指导。就线状空间的利用而言,有两种重要的线状空间区域有待发现和利用,其一,旅游区域内景点与景点之间、景区与景区之间所形成的最小阻力线作为设计旅游线路的选址依据;其二,源间通道的选定为考察地文景观资源提供了最好的路线,以便于风景区的进一步开发建设旅游产品设计新的内容,例如,源间通道的地文为森林景观则可设计为林间浴场或狩猎观鸟道;再如源间通道为是河流等水域景观的则可设计漂流项目;如果地文景观为陡峻的山体则可将其设计为探险攀登旅游产品。这两种旅游空间区域的发现,为旅游路线的设计和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有利的依据,使旅游路线设计即达到了连接景点与景点、景区与景区的作用,同时又丰富了该旅游路线上的旅游产品,提高了景区整体旅游产品的丰度。

在五大连池风景区,岩浆流动形成的五个火山堰塞湖,湖面清澈、两岸风景秀丽,有温泊和灰鹤湿地等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又与火山景观形成完好的景区空间结构,然而由于水域景观长期没有得到相应的开发,使相当的水域已遭到周边农业污染和沿湖水土流失的破坏。运用旅游地阻力面理论来分析,可将五个湖泊作为五个旅游资源点——源,源之间有天然流水通道,将各源之间的流水施以少量工程便可开发出一条以船为交通工具的优质旅游路线,将旅游接待区、水域观光娱乐景区、老黑山景区、南北格拉球山景区有机的连接成一体,沿源间通道可建设的旅游景点、景区主要有:温泊云雾奇观、垂钓乐园、连池矿泉水上餐厅、湖滨浴场、灰鹤湿地以及野外度假区等,在湖的两岸还可以开发大量的湖滨园林或其它人造景观,这不但丰富了旅游产品,增加了旅游路线,同时开辟了其它旅游产品的新的观赏角度,有力地提升该风景区的旅游产品品位。

3.3建立风景区间的联系形成旅游网络体系

按照等级一尺度理论,地方旅游区仅是更大时空尺度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1],在对区域旅游开发规划的研究和管理中,不仅要注重风景区内旅游资源和产品的空间特性研究,而更应注重某风景区与相邻地域其它风景区或旅游影响要素间的关系研究,以及旅游区与旅游区之间的关系研究。在更为广泛的时空尺度上进行旅游区的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并将不同层次的旅游区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的旅游空间网络体系。

阻力面理论可将不同等级和不同空间规模的风景区或旅游区确定为不同的因子层次,确定其模型分析中的因子等级尺度,并根据实际研究区域范围的大小进行分析,设计出更大空间的旅游区域网络体系,并用以指导具体风景区的旅游规划和建设。在小尺度上研究景区内各资源点,例如,五大连池风景区内的一个泉眼、一个火山口、一片石海等的空间阻力特征;在中尺度上则可将风景区内不同的景区作为点要素来考虑,例如,五大连池风景区内的10个景区,以景区与景区所形成的空间阻力面特征分析来实现整个风景区的各景区之间的空间结构优化组合关系,制定出整个风景区旅游业发展建设的理论依据;在大尺度上着眼于五大连池风景区与黑龙江省(乃至东北地区)其它风景区间的主力特征分析,建立以风景区为区域单位的旅游源之间的点状要素,其阻力面特征分析则是用来研究更大空间范围区域或国家之间旅游空间结构特征。这样不同尺度旅游空间阻力面分析一方面为确定空间范围内旅游发展的构建基础,另一方面也为各确定区域的比较优势分析提供建设依据,同时有利于建设更大空间的旅游网络体系,该研究策略的应用对以省或国家为区域单位的旅游发展规划的制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结论

旅游地阻力面理论将旅游资源点看作是具有可扩张性发展的能动主体,实现这种资源的扩张价值则需要克服以当地基面特征和资源本身竞争力两要素所决定的阻力来完成。从不同空间尺度进行分析,则特定范围内的旅游空间结构可以通过旅游地阻力面分析得到体现,其发展趋势也可以通过对阻力面的分析得到预测和调控。因而,可以得出结论,旅游阻力面的研究可以在旅游规划和开发实践中起到优化资源配置和合理设计旅游地空间结构的指导作用。本文对于旅游地阻力面的论述仅仅是该理论初步的提出和探讨,在模型的构建和因子的选择上仍有待完善,而其意义则需在实践中得以检验。

附图

图2旅游地阻力线图

Fig.2Theequalresistanceside

附图

图3五大连池格拉球山景区的阻力面空间分析示意图

Fig.3TheanalysisoftheresistancesidebetweenthecentralbeautyspotandGelaqiushaninWudalianchi

【参考文献】

[1]徐海根.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设计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29-37.

第3篇

关键词:旅游开发;民族文化;“前台、帷幕、后台”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旅游业迅速兴起并逐步进入高速增长阶段。今天,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拥有庞大产业规模并且最具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之一,因而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黄金产业”。我国旅游业近年也得到较大发展,交通、住宿、景点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各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规模化的旅游产业,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也迅速增长。

我国西北内陆青藏高原的青海省,当地除了已经为世人熟知的青海湖、塔尔寺等旅游景点,仍有大量未经充分开发的旅游资源。但是受制于资金和技术等原因,与其他旅游业发达省份相比,青海的旅游开发水平较低,存在着旅游服务质量低、旅游精品景点和景区开发建设落后、旅游市场的拓展能力弱和促销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地处省会西宁市周边湟源县城的丹噶尔古城旅游景点便是此类问题的一个典型实例。在对丹噶尔古城进行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其丰富而独特的多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开发与保护,使其难以在西宁夏都旅游品牌中占据不可或缺的位置。几年前,我曾作为一名普通的游客到访丹噶尔古城,尽管只有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这里丰富的多民族历史和文化却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通过几次初步的田野调查,我对这里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认识到目前丹噶尔古城的旅游开发现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当地的民族歌舞及仪式的表演趋于形式化与表面化,难以体现其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承载重要文化内容的古代壁画未能得到妥善的修复和保护,却修建了一些与其文化内涵不甚相关的新式建筑等。种种原因造成古城游客的游玩体验及评价低,游客普遍反映付出票价却没有得到物有所值的旅游体验这一现实。正因如此,我认为可以借鉴“前台、帷幕、后台”理论有关解决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矛盾冲突的新方法,将视线转向已开发的民族文化旅游景点,通过运用人类学研究方法,探寻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同时更好的保护其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

丹噶尔古城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县区,湟源县深居内陆,属大陆性气候。白天光照时间长,又因地处高原而有很强的太阳辐射。它又地处青海省东部农业区西端的日月山东麓,湟水上游,为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东距西宁市50公里,西邻蒙藏牧区。唐开元年二十二年这里由唐朝鄯城县地改为吐蕃属地,遂立碑于赤岭,以为唐朝疆土与吐蕃之界,成为汉藏“茶马互市”的重要集散地。自古以来这里便是内地通往青藏高原蒙藏牧区的门户,在古籍中被形容为“扼唐蕃古道之险要,据丝绸辅道之要冲”,因而得名“海藏咽喉”、“海藏通衢”。

丹噶尔古城景区由明清老街和丰盛街组成,全长802米。景区中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庙、火祖阁、福音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关帝牌坊、玉皇牌坊等。除了这些历史建筑和宗教文化景观之外,丹噶尔古城也向游客展示了湟源当地的民俗文化,售卖具有当地特色的少数民族工艺产品,是夏都西宁旅游圈和青海湖旅游圈上的重要节点。

2007年开始,湟源县政府和县委组织人员,秉承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开始了对丹噶尔古城明清老街和丰盛街的保护性开发建设工程,旨在将丹噶尔古城打造成为展示民俗文化,兼有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功能的民俗文化旅游地。2009年,古城一期建设工程已经完工,修复新建了东西城门、洋行、牌坊、丹噶尔厅署、民俗宅院、博物馆、文庙、昌耀诗歌馆、丹噶尔演艺大厅、火祖阁等主要景点及100多间商铺,沿街设置具有浓郁民族地域文化特色的人物、场景等小品景观,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景区概念。从2009年5月开始,丹噶尔古城正式对外开放,截止目前共接待游客13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达1.29亿元。

2012年开始,丹噶尔古城旅游景区改变经营方式,其管理权和经营权由湟源县政府交至湟源县丹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2014年公司提出丹噶尔古城二期建设规划的设想。规划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丹噶尔古城配套服务设施开发项目的建设,继承和完善原有的旧城结构,强化核心空间的主题功能和空间逻辑,并通过环境的重塑、商业形态的引导,保护丹噶尔古城的传统风貌和民俗文化,延续古城历史文脉;保护和发展相结合,满足游客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通过实地调查,笔者认为丹噶尔古城现阶段旅游开发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首先,当地存在“前台”中过分迎合消费者与民族文化展演不足的问题。演艺厅演职人员对自己穿戴的民族服饰文化的内涵几乎没有了解,仅仅向观众机械的展示,以“走过场”和“哄观众开心”的态度表演;“升堂表演”缺乏当地特色,只以空洞热闹的场面博得观众眼球。这些现状都显示古城中存在过分的迎合观众而将民族文化过度“快餐化”的问题。而古城景区将设计展现古羌人生产生活历史的“古羌流韵”演出取消,并且减少民族服装展示的时间;县衙展示的文物无人问津;导游的讲解简略难以深入古城文化内涵等现象也说明古城的“前台”没能充分展演当地历史和民族文化的特色。笔者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游客停留时间短,众多景点和几场表演要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内参观完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在接待游客时景区选择舍弃一些原本希望向游客展示的民族文化以适应游客短暂的游览时间。此外,景区表演节目的设计缺乏当地民族文化特色,管理部门对导游较低的要求也造成了将东道主的社会真实“舞台化”的过程中民族文化展演的不足,使丹噶尔古城缺乏对游客的吸引力,也难以令游客充分体验东道主的生活,对这里留下深刻印象并给予好评。

其次,古城中还出现了地点、人、文化的双重割裂的问题。地点与文化的分离表现在旅游商品与古城的历史没有任何关联,也无法体现湟源本地的文化特色。这些异质文化的存在削弱了游客对古城本身文化的体验,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一地点与文化割裂的问题,古城文化就有可能渐渐失去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与展演舞台,造成对当地民族文化的破坏。人与文化的分离,这点表现在城隍文化虽然在当地仍有一定影响力,但在年轻一辈中已经失去了传承的动力。在现代化影响日益扩大的今天,湟源当地的传统文化也遭受着不断增长的冲击,其传统文化与当地人相分离的情况也将日益突显。此外在第三章最后一节也提到,当地的皮影戏艺术和传统曲艺都面临着后继无人,难以继续传承与发展的危机,也是当地人与文化分离的另一类体现。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善:首先公司应着力改善物业管理水平,并寻求出路解决今年以来客源不足的问题。其次,在间接商品化方面可以兴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宾馆客栈与餐馆,并以“视野”和“地方文化内涵”作为宣传点增加其吸引力和价值。此外,应在前台与后台之间建立一个类似舞台上的“帷幕”作为二者之间的一个“缓冲区”。在这个“缓冲区”里应当实行有节制的开发,不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不设置大型的宾馆、购物、娱乐等设施,只保留旅游功能上必须的设施。使后台的文化得以完整保存才是开发的同时保护民族文化,使其得以原汁原味留存的途径。丹噶尔古城旅游景点仍需要更好的建设,而规划者也应当充分考虑保护古城民族文化的问题,将帷幕的建设纳入规划之中,确保古城历史文脉的延续。(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西北民族大学中央专项资金资助研究生项目 项目号ycx14015

参考文献:

[1]杨振之.前台、帷幕、后台――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新模式探索[J]民族研究,2006(2)

第4篇

一、开好一个旅游发展大会;

二、创建两家3A级旅游景区(武侯祠景区和西和晚霞湖景区);

三、筹办三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

四、完成四个景区旅游开发建设规划(万象洞景区、姚寨沟休闲旅游风景区、鸡峰山景区、白马藏族风情和生态旅游风景区);

五、新发展五家星级宾馆和两家绿色饭店(梅园会展中心、白水江宾馆);

六、抓好六个方面的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旅行社服务体系、旅游交通标识体系、旅游客运服务体系、旅游餐饮住宿服务体系、旅游娱乐服务体系、旅游安全救助服务体系);

七、实施七项旅游提升计划(旅游品牌建设计划、旅游服务质量及农家乐休闲旅游提升计划、旅游宣传与市场拓展计划、旅游文化项目推进计划、旅游商品开发推进计划、旅游标准化建设推进计划、旅游信息化建设推进计划),将各项计划所确定的具体内容列入年度工作计划,认真付诸实施,努力完成三年翻番与质量提升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八、抓好八个旅游商品展销门点建设(除两当之外的其他八县区各一处);

九、抓好三个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三个休闲旅游示范点建设和三个农家乐旅游示范点;

十、抓好十项景区开发建设工程(即:万象洞形象大门及游客接待中心工程;姚寨沟景区休闲旅游项目建设工程;天池游客接待中心及环湖步道工程;西和晚霞湖湿地休闲旅游设施建设工程;秦文化博物馆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徽县三滩景区游客接待中心及游步道建设工程;两当云屏三峡景区景观设施开发建设工程;阳坝景区形象大门及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宕昌县官鹅沟景区第一、二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工程;鸡峰山景区开发工程)和八条景区公路建设工程(两当云屏三峡景区、徽县三滩景区、天池景区、宕昌南河沟景区、瑶池天堂景区、鸡峰山景区、清河森林公园景区、西和仇池古国遗址景区等公路改造建设工程);

十一、组织开展16项旅游文化活动(即开展“旅游让生活更美好”电视专题节目;开展赞美旅游风光诗词曲赋征集活动;开展“陇上江南-家乡游记”征文活动;组织各县(区)主要领导赴天水、平凉学习考察两市旅游产业开发经验;开展旅游风情歌曲征集活动;深化“人游”宣传促销活动,在市内八县一区开展“旅游风光摄影展”大型宣传促销活动,引导全体市民跨县旅游;组织宾馆饭店经理考察培训;组织市内文化名人开展景区(点)采风活动;赴各县(区)举办旅游从业人员岗位培训班;组织景区(点)负责人考察培训;创作推出一台以《赋》或《神韵》为主题的大型旅游文化节目;赴兰州召开市灾后旅游交通全面恢复及旅游宣传促销新闻会;组织周边省、市旅行社老总踩线活动,联手拓展省内外客源市场;组织开展“市第三届宾馆饭店服务技能大赛”;组织开展“市首届导游技能大赛”活动;组织开展“市首届旅游商品设计创新大奖赛”)。

第5篇

一、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特点

1.旅游资源的类型

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与因素,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其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具体如下表所示。

种类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形成天然形成的自然事物和现象人类创造的文化事物和现象规模一般较大一般较小变化一般比较缓慢一般比较迅速分布野外较多居民地较多功能生态旅游、探险、运动、度假、健身等文化旅游、宗教旅游、休闲娱乐、购物、会议等示例山体、水域、植被、野生动物群、气象奇观、天文奇观、地貌、自然灾害遗迹、自然保护区等历史古迹、园林、工艺品、表演艺术、民俗、宗教礼仪、城乡风貌、社会风情等2.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

旅游资源由于各方面的差异,表现出多样性、地域性等特征,具体如下表所示。

旅游资源的

主要特点含义多样性①由于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形成了千差万别的自然旅游景观;②各地由于历史、文化背景和民俗不同,以及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各地文化旅游景观各不相同;③人们的旅游动机复杂多样地域性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往往具有不同的特色观赏性和吸

引性自然、人文要素是否富有观赏价值和吸引力,是旅游资源区别于其他资源的本质特点。观赏性越强,吸引力越大,旅游资源的价值也就越高不可移动性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地理位置,一般都具有不可移动性重复使用性游客参观游览,带走的只能是印象而非旅游资源本身可创造性人们的旅游兴趣、旅游需求随时间推移和社会发展会不断发生变化,这使得人为创造新的旅游资源成为必要和可能二、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与地理成因

1.选择观赏位置

在不同的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美感。

景观类型观赏位置的选择景观举例高大雄伟的山峰远眺、俯瞰庐山、黄山、泰山、武陵源群峰(湘西北)江、河、湖、海在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俯览、远望岳阳楼与洞庭湖、黄鹤楼与长江、滕王阁与赣江、大观楼与滇池山中的峡谷、溶洞、一线天置身其中近观美国西部科罗拉多大峡谷、长江三峡、桂林芦笛岩溶洞湖沼、池塘多低临水面建亭、榭、廊,水边铺小路,近观、俯视济南大明湖、北京昆明湖、南京莫愁湖、杭州西湖瀑布适当距离仰视贵州黄果树瀑布、尼亚加拉瀑布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乘船(筏)沿水路观两岸风景长江三峡、桂林漓江酷似某造型的地貌在特定的位置观赏黄山石猴观海、云南石林阿诗玛、广东肇庆七星岩2.把握观赏时机

景观类型景观举例及其最佳观赏时机随季节变化的自然景观北方山水风景――夏季;南方千米以上高山――夏季(此季节雨水多、云雾多,气象景观丰富且有变化,兼收避暑之效);北国风光――冬季随天气变化的自然景观泰山观日出――凌晨;黄山观日落――黄昏;海拔较高的名山――雨过天晴(即可观云海,又可观日出、日落)特定时间出现的自然景观钱塘江大潮――农历八月十八;青海湖观鸟――五月份;海市蜃楼、峨眉山“佛光”、吉林雾凇――特定的气象条件3.旅游景观的地理成因

探究各种旅游景观的地理成因,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重要方向,从审美特征到欣赏方法,再到探究成因,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各种景观的地理成因如下表所示。

景观类型形成原因举例自然景观地质

地貌

景观地质构造、岩性和地貌因素,是形成地质地貌景观的重要原因断块隆升形成了雄伟的泰山、华山、庐山;构造断陷形成了鄱阳湖、青海湖;火山活动形成了五大连池;在石灰岩分布区,流水溶蚀形成了溶洞、石林;在节理发育的砂砾岩分布区,形成奇峰突兀的丹霞山;长期风蚀作用形成了雅丹地貌,如新疆“魔鬼城”天气

与气

候景

观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本身就是自然景观;气候对地貌的雕塑、风景的形成、观赏性植物的生长与演化,也有影响哈尔滨的冰雪、长春的雾凇、黄山的云海、风力侵蚀形成雅丹地貌、北京香山红叶适合在秋季观赏等水域

风光水文是旅游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的作用是许多旅游景观形成的重要原因海洋、湖泊、河流、沼泽、泉、瀑布和冰川等都是重要的旅游景观;水的溶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河水的下切作用形成长江三峡;海洋的潮汐作用形成钱塘江大潮生物

景观取决于气候、水文、土壤和地形条件的综合影响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特色生物景观,都是富有生机的自然景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卧龙自然保护区、黄山松、青海湖“鸟岛”、珍贵的古生物化石等)人文景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了人文景观的地域差异;各地不同的历史文化、人口特征、生活习惯和政治经济状况,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人文旅游景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有利于壁画的保存,而南方地区气候潮湿,以雕刻造像为主;古都、风俗民情、宗教文化、各地生活习俗等,这些都是重要的人文旅游景观三、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项目内容开发条件评价资源

价值旅游资源的价值取决于资源质量(即自身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高低),还与资源的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有关资源质量高、集群状况好、地域组合好的旅游资源游览价值大,开发条件好;反之开发条件差地理位

置与交

通地理位置及交通通达性通过影响经济距离和游客心理进而影响旅游资源的价值交通闭塞,进出不畅,开发条件差;反之开发条件好客源

市场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与客源市场的距离。旅游者出游受经济距离(游客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再返回出发地所用的时间和费用)的影响,与旅游地的经济距离越长,旅游需求越低;旅游者的经济收入越高,出游的经济距离越长旅游资源的开发要考虑在其最优吸引半径内的旅游消费市场,位于或者靠近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大;反之开发利用的价值小基础

设施旅游资源的开发既要考虑当地现有的接待能力,也要完善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地区接待能力强,开发条件好;反之开发条件差四、旅游规划设计

1.旅游规划的概念和类型

旅游规划的概念:为满足游客需求和促进旅游地的发展而确定旅游发展目标、配置旅游要素、选择并制订合适的未来行动计划的过程。

旅游规划的类型: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区规划。

2.旅游规划的内容

(1)旅游开发条件评价:对规划区域的区位、交通、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旅游资源、客源市场、旅游产业基础、旅游竞争状况、旅游容量等进行分析和评价。

(2)旅游发展目标定位与发展战略规划:明确旅游发展的目标和开发方向;明确旅游产业地位,旅游主题、功能,市场与产品定位;确定旅游发展的“三战略”,即战略思想、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

(3)旅游空间布局与旅游产品规划:进行旅游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布局旅游要素。

(4)旅游服务设施规划:主要对衣、食、住、行、购、娱等进行规划,具体如下图所示。

(5)旅游实施与保障体系规划:提出旅游区分期建设规划方案和规划实施的步骤、措施、方法,对旅游区开发建设的政策、制度、资金、环境、安全、人才、科技等保障系统作出规划。

五、旅游及环境保护

1.旅游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合理的旅游开发和建设有保护自然和人文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作用,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活动也可能产生多种旅游环境问题,具体如下表所示。

2.旅游环境保护

针对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应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旅游环境

保护策略具体措施实施主体法律法规健全旅游环境保护法规编制旅游开发规划中的环境保护法规立法机关工程建设建设污染处理设施政府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旅游研究专家、政府禁止破坏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工程旅游开发商经营者旅游

项目评价评定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开发商和经营者评价旅游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旅游研究者旅游环保

教育倡导绿色旅游政府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教育专家六、旅游线路设计的原则

旅游线路设计必须考虑的基本因素有:旅游资源(旅游价值)、与旅游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旅游专用设施、旅游成本(费用、时间或距离)等。设计旅游线路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突出特色

旅游路线设计是组织管理者作出的一种导向性安排,应该突出所设计路线的主题。旅游线路所串联的旅游区、景区或景点,既要各具特色,又要共同烘托同一个主题。只有特色鲜明的旅游线路,才是一条成功的旅游线路。

2.讲究韵律

旅游活动要有节奏感、韵律感。组织旅游活动既要使旅游者始终保持一定的兴奋度,又要做到有张有弛。

3.“冷热”兼顾

不同季节,不同旅游者需要不同的旅游路线。设计旅游路线要从全局出发,做到“冷(不太知名、旅游者较少的景点)热(著名、旅游者较多的景点)”兼顾。

4.发展创新

旅游路线设计可以体现创新精神,也可动态地反映旅游者的需求。旅游线路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需要不断创新。

5.安全可靠

旅游路线设计,一方面要保证旅游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使旅游者游得开心,玩得放心,走得舒心;另一方面要遵守旅游区的安全保护规定,避开军事、保密设施等。因此,旅游路线的选择,首先要考虑旅游者出行的目的、经济承受能力和闲暇时间;其次要根据各地区旅游景观的特色和交通状况、环境承载能力、地区接待能力,进行合理的选择。

设计旅游线路时,要充分展现旅游地丰富多彩的旅游景观,使游客在有限而集中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欣赏到不同的旅游景观,感受到不同的旅游特色氛围。但是,不能一味地堆砌和罗列某地的全部旅游景观,而应做到既要景观丰富,富于变化,又要突出重点,避免雷同。

【典例感悟】

例1(2012・四川文综卷)下图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该山山顶海拔3099米,属山地针叶林带。读图回答(1)~(2)题。

(1)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A.断裂上升B.褶皱弯曲

C.冰川堆积D.风力侵蚀

(2)该山山顶能够出现可供游客欣赏的景观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C.层层梯田叠交错,犹如海上泛碧波

D.春蚕作茧桑园绿,睡起日斜闻竹鸡

思路分析:此组题以景观图片为载体考查了地质构造和自然景观。

(1)图片为峨眉山景观图,图中有明显的断层面,所以是断裂上升。

(2)该山的山顶海拔为3099米,垂直温差大,山顶气温低,夜间气温更低,所以早上能看到“雪满山”;海拔高,晴天观日出景观较好;山顶海拔为3099米,属山地针叶林带,而桃树是阔叶植被,所以A不对;梯田分布在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所以C不对;D项所指在丝竹之乡,该项不正确。因此选B。

答案:(1)A(2)B

例2(2012・浙江文综卷)专家认为,欣赏旅游景观,尤其需要的是提升感受力和理解力。完成(1)~(2)题。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这是宋朝诗人王禹谪居陕西时,描述山村风景的《村行》。

第6篇

你们好。

我叫,今年岁,学历,个人工作经历介绍..........(此处省略55字),首先,我要感谢各位领导给我一次与其它同事公平竟争的机会,我竞聘的岗位是市规划发展科和市场开发科的科长。这两个科室都是我们到位的主要职能科室,与原来的规划与市场开发科相比,这两个科室的工作任务肯定更重、胆子也更沉,但我相信自己能够在这两个岗位上发挥自己所学,给各位领导作好助手、当好参谋,同时也给自己一个锻炼和提高的机会。我认为自己竞聘这两个岗位的优势在于两个方面:

一是我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大学期间我学习的就是旅游专业,对这个行业有比较清醒地认识,同时比较注重提高自己理论素养,大学里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工作后也没有放弃学习,自己购买了大量的书籍,供闲暇时间阅读,平时也能通过互联网等积极学习其他知识,使自己的知识面得到扩展,理论水平得到稳固和提高,有了比较扎实的理论功底。

二是积累了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参加工作以后,我一直在规划与市场开发科工作。两年来,在分管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工作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积累了一些实际工作经验,对规划和市场开发工作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今年1月份,被单位聘任为规划与市场开发科科长,这是领导对我自身工作的肯定。虽然现在规划、市场开发科一分为二,但我相信,在各位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我能够胜任这两科的工作,做出与岗位相符合的工作实绩。

竞聘这两个岗位,对我来说是一次机会,但更多的是对自身能力的考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的工作,不辜负领导对我的培养和信任。在这里也谈一点自己对今后工作的一点想法。

规划发展方面:

1、尽快编制完成全县旅游“十一五”发展规划。根据舟山市海洋旅游“十一五”发展规划、嵊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嵊泗列岛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等指导性文本,尽快编制出台嵊泗县海洋旅游发展“十一五”规划,在今后五年里更好的指导全县旅游业发展。

2、充分利用旅游资源普查成果。在年,我们配合势力进行了全县旅游资源普查,普查结果已经出来了。利用这次资源普查的成果,

汇集开发价值较大的资源,建立旅游项目库,明确嵊泗将来的旅游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

3、加强景区建设规划管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参与县内重点旅游项目规划和各景区、景点的详细规划的评审。加强对全县景区规划的管理,禁止随意开发建设,确保每个建设项目都有科学的规划为指导,并负责监督有关单位严格落实既定规划方案。

4、积极申报a级景区。今年我参加了浙江省旅游局举办的旅游区质量等级评定员培训班,从我县旅游区的建设情况看,基湖核心景区是最有希望成为我县首个a级景区的单位,接下来要指导和帮助他们做好a级景区的申报工作。并随着我县各旅游区的开发建设,随时做好个新建项目的a级景区申报、推荐和评定工作。

5、优化结构,开发旅游产品。以休闲度假为突破口,贯彻“重点旅游工程优先开发、特色旅游项目优先发展、大旅游产品优先完善、跨区域旅游精品线路优先打造”的发展策略,大力开发渔家乐旅游、海洋休闲度假旅游等具有海洋特色的旅游产品。

6、做好各乡镇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的指导工作。目前大多数旅游乡镇还没有编制自己的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开发方面以自主开发为主,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规划科要发挥自身职能,指导各旅游乡镇编制旅游发展规划,走科学发展之路。

第7篇

为加强全县旅游业开发建设,有效开拓旅游客源市场,推动全县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鲁政发〔*〕148号)及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决定》(济发〔*〕19号)、市政府《关于印发〈济宁市旅游奖励暂行办法〉的通知》(济政发〔2009〕7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大力支持旅游项目建设

1、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成片开发旅游景区。有实力的大企业,经县政府批准,可取得旅游景区(点)经营权,实行限期、定量投入,按统一规划进行开发建设。旅游景区经营权有偿转让费,除因旅游开发造成的移民搬迁补偿费外,经县政府批准可分期交纳。旅游景区经营权有偿转让按规定进行市场公开交易。

2、新建、扩建AAA级以上景区和四星级以上饭店且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旅游项目,可按建设规划,采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分期办理供地,其土地出让金除用于征地拆迁成本补偿的部分外,经县政府批准可分期交纳,也可作为政府投资用于景区核心项目、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大型演艺场所等重点项目建设,并明确界定为国有产权。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按有关规定执行。以上项目也可以采用依法租用国有土地的方式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水面半年未开发建设的,收取土地闲置费或占用国有资源的有关费用;一年未开发建设的,收回土地或水面;三年内未正常营业或五年未达到等级标准的,按规定补足土地出让金。

二、实施旅游企业税费优惠

3、对涉及A级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旅游车船公司和旅游商品产销等旅游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凡是收费标准有上下限幅度规定的,一律按下限额度收费。旅游企业用水、用电、用气与普通工业企业实行同等价格。旅游企业组织旅游团在中国境内旅游的,以收取的全部旅费减去替旅游者支付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的住宿费、餐费、交通费、旅游景点门票和支付给其他接团旅游企业的旅游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计算缴纳营业税。

4、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研究开发经认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三、加大财政扶持和奖励力度

5、县政府计划继续投入1亿元作为旅游发展资金,主要用于旅游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等。其中,2000万元作为旅游发展引导资金。

6、对当年获得AAA级以上旅游景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单位给予20万元奖励;对获得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旅游特色村的给予10万元奖励。

对当年在市级以上电视台、报刊杂志等媒体进行旅游宣传促销,费用在100万元以上的,给予10万元奖励;费用在100万元以下50万元以上的,给予5万元奖励。

凡在我县投资建设重点旅游景区(景点)、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星级宾馆、星级饭店)等项目,符合规划要求并经县政府批准,手续齐全,且当年投资形成固定资产10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给予当年形成的固定资产值5%奖励;当年投资形成固定资产2000万元以上3000万元以下的,给予当年形成的固定资产值7%的奖励;当年投资形成固定资产3000万元以上的,给予当年形成的固定资产值10%的奖励。投资豪华游船,经县政府批准,依法从事旅游经营,单体价格在300万元以上且从事经营一年以上的,给予10%的奖励(不包括内部配置,同一艘游船在县域内只能享受一次奖励)。

以上项目的奖励,由县旅游局会同发改、审计、财政等部门共同核定后,报县政府批准奖励。授奖项目必须账簿齐全,会计资料真实,否则不予奖励。

奖励项目不包括县级以上(含县级)财政投资的项目。同一项目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奖励政策的,只享受最高奖励,不重复计奖。

7、对旅行社进行奖励。

对组团来*县旅游的县外旅行社奖励。对一次性组织200人以上来*县境内景区游览,在*县境内驻留1晚上以上,且由本县旅行社接待,在*县境内旅游星级接待单位消费的,奖励组团旅行社0.5万元。对组团来*县境内景区游览人数低于上述标准但达到上述标准人数一半以上的,在*县境内驻留1晚上以上,且由本县旅行社接待、在*县境内旅游星级接待单位消费的,奖励组团旅行社0.2万元。

对组团到本县且年终送客达1000人以上,旅游团队由本县旅行社接待,入住旅游星级饭店,在*境内驻留一个晚上的县外旅行社,年终一次性奖励0.5万元。

对本县旅行社的奖励。当年营业收入200万元(含200万元)以上的本县旅行社,且营业收入比上年度增长10%以上的给予0.5万元奖励。对全年承接团队达到3000人以上的本县旅行社年终一次性奖励1万元。

以上对旅行社的奖励由县旅游局、财政局参照市政府《关于印发〈济宁市旅游奖励暂行办法〉的通知》(济政发〔2009〕7号)制定具体办法。

8、凡自主研发旅游纪念品,当年获得省级以上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一、二、三等奖的单位和个人,我县再给予同等数额的奖励。

以上奖励资金从县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9、强化县旅游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继续强化县旅游业发展领导小组的领导作用,做好全县旅游工作的指导、组织、协调。

第8篇

你们好。

我叫,今年岁,学历,个人工作经历介绍,首先,我要感谢各位领导给我一次与其它同事公平竟争的机会,我竞聘的岗位是市规划发展科和市场开发科的科长。这两个科室都是我们到位的主要职能科室,与原来的规划与市场开发科相比,这两个科室的工作任务肯定更重、胆子也更沉,但我相信自己能够在这两个岗位上发挥自己所学,给各位领导作好助手、当好参谋,同时也给自己一个锻炼和提高的机会。我认为自己竞聘这两个岗位的优势在于两个方面:

一是我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大学期间我学习的就是旅游专业,对这个行业有比较清醒地认识,同时比较注重提高自己理论素养,大学里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工作后也没有放弃学习,自己购买了大量的书籍,供闲暇时间阅读,平时也能通过互联网等积极学习其他知识,使自己的知识面得到扩展,理论水平得到稳固和提高,有了比较扎实的理论功底。

二是积累了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参加工作以后,我一直在规划与市场开发科工作。两年来,在分管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工作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积累了一些实际工作经验,对规划和市场开发工作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今年1月份,被单位聘任为规划与市场开发科科长,这是领导对我自身工作的肯定。虽然现在规划、市场开发科一分为二,但我相信,在各位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我能够胜任这两科的工作,做出与岗位相符合的工作实绩。

竞聘这两个岗位,对我来说是一次机会,但更多的是对自身能力的考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的工作,不辜负领导对我的培养和信任。在这里也谈一点自己对今后工作的一点想法。

规划发展方面:

1、尽快编制完成全县旅游“五”发展规划。根据舟山市海洋旅游“五”发展规划、嵊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规划、嵊泗列岛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等指导性文本,尽快编制出台嵊泗县海洋旅游发展“五”规划,在今后五年里更好的指导全县旅游业发展。

2、充分利用旅游资源普查成果。在年,我们配合势力进行了全县旅游资源普查,普查结果已经出来了。利用这次资源普查的成果,汇集开发价值较大的资源,建立旅游项目库,明确嵊泗将来的旅游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

3、加强景区建设规划管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参与县内重点旅游项目规划和各景区、景点的详细规划的评审。加强对全县景区规划的管理,禁止随意开发建设,确保每个建设项目都有科学的规划为指导,并负责监督有关单位严格落实既定规划方案。

4、积极申报a级景区。今年我参加了浙江省旅游局举办的旅游区质量等级评定员培训班,从我县旅游区的建设情况看,基湖核心景区是最有希望成为我县首个a级景区的单位,接下来要指导和帮助他们做好a级景区的申报工作。并随着我县各旅游区的开发建设,随时做好个新建项目的a级景区申报、推荐和评定工作。

5、优化结构,开发旅游产品。以休闲度假为突破口,贯彻“重点旅游工程优先开发、特色旅游项目优先发展、大旅游产品优先完善、跨区域旅游精品线路优先打造”的发展策略,大力开发渔家乐旅游、海洋休闲度假旅游等具有海洋特色的旅游产品。

6、做好各乡镇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的指导工作。目前大多数旅游乡镇还没有编制自己的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开发方面以自主开发为主,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规划科要发挥自身职能,指导各旅游乡镇编制旅游发展规划,走科学发展之路。

市场开发方面:

一是深入开展市场调查,高起点制定宣传促销方案。在主要客源城市和来嵊游客中间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旅游消费群体成分、了解嵊泗列岛在游客心中的形象地位,以此为基础,制订旅游市场开发计划和宣传策略,并提前做好每年的年度实施方案。

二是协助实施旅游节庆,举办主题活动。协助做好每年一届的中国嵊泗贻贝文化节期间旅游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同时通过与网站、电视台等合作,每年举办一次较大规模的主题活动,逐步打响嵊泗旅游的品牌。今年与浙江电视台合作举办的海鲜总动员、自驾车之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三是做好宣传队伍的组织工作。组织下属旅游企业参加每年全国各地举办的旅游交易会等活动;在各主要客源城市和潜力城市举行几次较大规模的旅游推介会,条件成熟的话,组织“大篷车”宣传,努力开拓客源市场。

四是转变传统促销方式。一直以来,政府都是我县旅游宣传促销活动的主体,各旅游企业参与。今后,要努力转变这种传统的宣传方式,政府部门逐步淡出旅游宣传促销的舞台,而由旅行社、景区等旅游企业自主开发旅游市场,争取客源。

五是做好嵊泗旅游网的筹建工作。目前已与中国博客网达成初步协议,由他们负责为嵊泗旅游网的设计及维护,

我们提供信息。下一步要做好全县旅游信息的收集工作,网站建成后做好网站信息的更新和日常管理工作。

第9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强统筹协调,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以核心景区建设为关键点,以提升服务质量为着力点,以公共设施建设为基础,整合优质资源,搞好产品开发,注重增加文化内涵,增强产品竞争力,大力开拓客源市场,推进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尽快把我市旅游业做大做强。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推动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形成全社会重视旅游、支持旅游的良好氛围;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针对旅游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着力解决事关全局的体制性、政策性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兼顾、节能环保的原则,合理利用资源,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到年,全市接待旅游者达到8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亿元,占GDP的8%以上,占服务业增加值的22%左右,旅游就业人数达到6万人;到年,全市接待旅游者突破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0亿元,占GDP的10%左右,占服务业增加值的25%左右,旅游就业人数达到10万人以上。力争3-5年,把赤峰建设成为中国北方草原文化旅游胜地,真正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大市的转变。

二、主要任务

(一)优化旅游产业布局。各地区、各部门在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规划时要统筹考虑旅游业发展。根据我市旅游资源类型及分布,着力规划建设地质奇观、草原风光、民族风情旅游区域;以美文化产业园区为主的赤峰中心城区文化、购物、娱乐旅游区域,努力形成特色鲜明、主题多样、功能配套、资源互补的发展格局。

(二)重点建设核心景区。以完善功能、扩大规模、提高档次为目标,把阿斯哈图石林建设成国际知名、国内著名的地质科考、观光休闲旅游区;把喀喇沁亲王府建设成国内最大的展示和体验蒙古族王府文化的旅游区;把达里湖建设成中国天鹅湖摄影基地、中国北方自驾游营地和国内著名的草原生态科考体验旅游区;把乌兰布统建设成国家重要的影视外景拍摄基地、国内著名的草原婚恋度假旅游胜地;把美林谷建设成亚洲最大的滑雪场和国内知名的生态体育公园;把玉龙响沙建设成国内沙上运动和沙漠探险旅游区及龙文化展示区;把大青山打造成中国著名的第四季冰川科考旅游区;把召庙、辽上京遗址、祖州祖陵建设成国内知名的契丹辽文化旅游区;把黑里河建设成内蒙古著名的生态度假旅游区;把力王工艺园建设成全国独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研发展销中心和全国知名的工业旅游示范园区。有关旗县区要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明确各自的建设重点和目标,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行专项推进,力争3-5年,建成一批不同风格、不同等级、不同类型的旅游景区。

(三)建设一批旅游特色城镇。各地区、各部门要协力抓好旅游特色城镇建设,更新建设理念,完善建设思路,共同推出一批旅游特色城镇。中心城区和经棚、锦山、乌丹、大板、林东等旅游重点旗县城关镇要优先完善餐饮、购物、旅游咨询服务和旅游集散等功能;克旗热水、乌兰布统、白音查干、喀旗王爷府、宁城热水和敖汉热水、翁旗红山等旅游小城镇,要完善基础设施,彰显特色风格,强化旅游服务功能。各旗县区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抓好城镇周边生态农业观光项目,发展农家乐、牧家乐、林家乐、休闲农庄等特色景观旅游村镇和体验性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产品多样化。

(四)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以构建安全、便捷的旅游交通体系为目标,加快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增加新航线,进一步改善我市与主要客源地的通达条件;努力提高市区通往重点景区以及主要景区间公路等级,城市公交服务网络要逐步延伸到周边主要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加强通信设施建设,保证景区和交通沿线通信顺畅。要按照“属地管理、政府为主、多方参与、统一标准”的原则,在中心城区、特色旅游城镇、旅游主干道旁改扩建和规划建设一批标准化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水冲式厕所、生态停车场、自驾游营地、道路景区指示牌、旅游公共标识系统和大型旅游广告牌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公路服务区、临街单位和各类经营场所的厕所要对游客开放。本着“谁建设,谁管理”的原则,搞好旅游厕所和停车场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旅游交通道路基本畅通,旅游标识系统基本完善,旅游厕所基本达标,公共停车场基本满足需要。

(五)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根据我市文化资源分布情况以及文物发掘、展示保护的总体要求,着力开发建设一些代表性强、文化内涵丰富、游客参与度高的文化展示旅游区。鼓励和支持文化娱乐和演艺企业,参与文化旅游市场开发建设,依托红山文化、草原青铜文化、契丹辽文化、蒙元文化,尽快推出体现赤峰本土文化的旅游表演项目和大型文艺演出。促进节庆活动与旅游活动的紧密结合,丰富红山文化节、草原文化节、巴林石节、辽文化节、蒸汽机摄影节、冬捕节等节庆活动内容,增强活动的吸引力,打造具有较高影响力的节庆活动品牌。市内各博物馆要按照国家3A级以上景区标准完善游客接待中心、公共信息符号、解说导览系统、厕所等旅游接待服务功能。旅游商品要提高文化创意水平,旅游餐饮要突出文化特色,旅游经营服务要体现人文特质。培育和发展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基地,使我市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上规模、上档次。尽快创作赤峰民歌专辑等文艺精品。要把文化内涵贯穿到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六要素的各个环节,促进文化和旅游的有机融合。

(六)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提升服务质量做为旅游发展的生命线。完善旅游咨询服务、投诉处理、消费提醒、安全预警、应急处置、紧急救援、旅游保险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制定并推行旅游标准和服务规范,推行等级考评制度,实行质量公示制度,确保旅游服务规范有序;积极开展旅游电子商务,提高旅游服务效率;倡导诚信经营、精细服务,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广泛树立“人人都是旅游形象,事事关系旅游发展”的理念,努力促进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把我市打造成绿色、安全、舒适的旅游目的地。

三、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旅游协调领导机构,负责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列为自治区旅游重点旗县区的地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负责本地区的旅游发展工作。加强旅游业发展绩效考核。有关地区和部门要尽快制定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方案,采取得力措施,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二)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7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41号)以及《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内政发〔〕36号)等文件精神,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

1.支持大型旅游项目建设。对于投资数额较大或对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和保障作用的项目,可采取一事一议的形式,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2.实行土地优惠政策。土地、交通、规划、建设等部门要为旅游厕所、公共停车场、旅游咨询中心、游客集散中心、道路景区指示牌、旅游公益广告牌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优先供应土地,优先办理手续,并按照有关规定减免征收相关规费。在旅游精品线路沿线依托加油站建设的旅游综合服务站项目,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返还土地出让金等费用。在中心城区、旅游特色城镇建设的旅游公共设施、三星级以上(中心城区五星级)酒店、大型旅游纪念品生产和销售企业,经旅游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确认后,其土地出让金由同级财政优先用于企业周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对达到环保相关标准的旅游项目中不搞基本建设部分的用地,允许集体土地所有者以农用地承包、转包方式使用土地。

3.实行税费减免政策。对旅行社组织旅游团在中国境内旅游的,以收取的全部旅游费减去替旅游者支付给接待企业的费用或支付给其他旅行社的旅游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计算缴纳营业税。星级宾馆、A级景区、重点旅游推荐企业和旅行社用于宣传促销的费用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准予税前扣除。对从事旅游纪念品研发、制作、展销的企业,土地使用税给予先征后返。对旅游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按下限收取。尽快落实星级宾馆、A级景区、重点旅游推荐企业与一般工业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政策。排放污染物达到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并已进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旅游企业,缴纳污水处理费后,免征排污费。

4.适当放宽旅游项目贷款政策。对符合旅游市场准入条件和信贷原则的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要加大融资授信支持。经银行评估认可,旅游景区项目特许权、营运权和门票收入,可作为申请贷款的质押担保。对市级重点旅游项目、旅游客运公司、重点景区及周边家庭旅馆等旅游企业适当放宽信贷条件,优先提供担保,优先给予贴息。鼓励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经营户以互助联保方式贷款融资。尽快扶植一批有影响的骨干旅游企业做大做强。

5.增加财政资金投入。从年起,市财政及旅游重点旗县区财政每年都要安排一定数额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纳入预算管理。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编制旅游规划、重点项目前期费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旅游宣传促销、旅游人才培训以及旅游包机、旅游大型团队专项奖励项目。

6.建立旅游“绿色通道”。优先保证旅游车辆通行,除超员、酒后和无证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以及发生交通事故等特殊情况外,一律不扣留、不罚款,确保外地旅游车辆、旅游巴士在赤峰境内畅通无阻。

7.支持旅行社做大做强。支持市内外旅游企业兼并重组,培育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对引进包机、专列、大巴等大批量旅游团队的旅行社给予奖励。鼓励市内旅行社同外地旅行社开展各种形式的合资合作。鼓励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外出学习考察等活动,采取公开招标采购的方式,委托旅行社安排交通、住宿、餐饮、会务等事项,旅行社提供的合法发票可作为报销凭证。

(三)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各部门要树立大旅游意识,通力协作,营造齐心协力发展旅游产业的良好机制和工作氛围。旅游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全市旅游发展的组织协调与行业管理工作;发改、财政等部门要把发展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积极支持旅游项目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公安、交通、民航、铁路等部门要优化旅游交通运输秩序和环境,抓好旅游交通设施、旅游行程中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日常维护管理;规划、国土、建设、城管、环保、农牧业、林业、水利等部门要配合旅游部门积极做好旅游规划和旅游开发工作,抓好职责范围内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管理工作;文化、民族宗教等部门要着力抓好文化旅游项目的策划和建设工作;工商、税务、卫生、质监等部门要积极配合旅游部门做好旅游市场执法检查和质量监督工作;教育、人保、扶贫等部门要优先做好旅游人才培养、职业鉴定、资格认证等工作。各相关部门都要制定服务旅游业发展的办法和措施,定目标,办实事,形成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四)大力开展旅游营销。实施整体宣传促销战略,树立赤峰旅游目的地形象。建立完善地区部门联动、旅游企业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立体宣传促销机制,本着“统一策划、内外结合、广泛宣传、重点推介”的原则,全力做好旅游宣传促销工作。要把京津及环渤海地区作为旅游对外宣传的重中之重,加大宣传力度和资金投入,尽快做大京津及环渤海地区客源市场。加大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客源市场的促销力度。继续做好日本、韩国、欧洲等国外市场的宣传促销工作,形成涵盖国内外不同消费层面的立体旅游市场格局。积极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推动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MS)建设,提高营销工作效率。加大秋冬季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延长我市旅游周期。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公共媒体要积极开设旅游栏目,加大旅游公益宣传力度。

第10篇

一、黑龙江省城镇化建设进展情况

近年来,黑龙江省着眼于农业大省、工业大省的实际,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2009年,省委、省政府把城镇化试点工作纳入全省“十大工程”加以推进。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城镇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11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56.5%,高于全国平均5.2个百分点。我省城镇化建设已由零打碎敲式向整乡整镇、整个区域、整个系统发展,已由单一解决居住向就业、医疗保障等全面推进发展,已由局部试点向多个区域、多个系统发展。

(一)城乡规划覆盖面进一步拓宽。在全国率先完成了《省域村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开展了第二轮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修编,编制了《“十二五”城镇化规划》,启动了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确定了城镇人口规模、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加快村镇规划编制进度,全省已编制完成《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25个、《县(市)域镇村居民点空间布局规划》64个。

(二)“百镇建设”工程全面启动。2010年以来,全省试点镇(不含重点旅游名镇)开工项目2260个,完成投资313.3亿元;2011年试点镇开工项目1208个,完成投资176亿元。沿301国道和区域重点小城镇示范带10个示范镇建设步伐加快,2011年开复工项目169个,完成投资25.3亿元,占百镇完成投资的14.3%。一批园区型、商贸型、旅游型小城镇建设初见成效。

(三)重点旅游名镇建设成效明显。坚持把旅游名镇建设作为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和城镇化试点工程的重要载体来抓,三年来全省旅游名镇累计开复工434个,完成投资119.7亿元,253个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2013年,旅游名镇完成投资46.6亿元,开复工项目155个。亚布力、镜泊湖、五大连池、名山、黑瞎子岛等名镇投资数额大、工程进度快、整体效果好。通过大上项目,名镇内外交通日益顺畅,基础设施不断加强,景区景点日趋完善,服务功能逐渐齐全,文化品位大幅提升,拉动作用日益增强,示范作用更加明显。

(四)整村(乡、镇)推进步伐加快。2009年以来,全省撤并自然屯2875个,近110万农民向中心村、新型农村社区、小城镇和城市集中,促进了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一些城关镇和中心镇抓住政策机遇,致力于消灭农村泥草房、农危房,依托地缘和资源优势,不断扩大整村推进规模,逐步形成整乡(镇)推进城镇化的良好态势。目前,全省已有48个整乡(镇)推进城镇化试点正在加快建设,并初具规模。

(五)农垦森工示范带动作用更加突出。农垦系统深入推进抓城、建城会战,不断加大撤队建区力度,累计撤并连队等居民点1905个,转移人口26.5万户、65万人,建成现代化新型小城镇103个,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走出了一条以城镇化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路子。森工系统全力打造23个5万人口以上的局址城镇森林生态城镇,目前已撤并林场(所)192个,建成了一批新型小城镇,辐射带动周边农村能力明显增强。

(六)乌苏里江四县(市)率先起步。组织编制了沿乌苏里江四县(市)城镇化总体规划、试点镇控详规划和中心村建设规划,出台了有关支持政策,编制了村镇风貌建筑设计导引,指导抓吉镇、虎头镇等试点大胆实践探索,整合资源和政策向试点镇倾斜,共开发建设各类项目47个,投资10.8亿余元,促进产业向园区、土地向规模经营、人口向城镇集中,试点镇村示范作用逐步显现。

(七)场镇、林镇合作共建进展顺利。充分发挥农垦、森工、油田等企业优势,坚持统一规划、设施共享、互利双赢的原则,采取资源整合、联手开发、项目共建等方式,全方位合作共建小城镇,辐射带动周边农村发展,吸引农民进镇。

二、黑龙江省财政部门支持城镇化建设的做法及成效

围绕实现城镇化的目标和任务,黑龙江省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导向作用,认真落实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措施,支持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一)支持以村镇规划为重点的城镇规划体系建设,奠定发展基础。2006至2012年,省级财政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规划专项资金为5660万元,编制完成了《黑龙江省村镇体系规划》等20个总体和区域发展规划,编制完成了重点发展的300多个中心村和乡镇的规划。目前,全省82%的乡镇和46%的村已完成村镇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同时,省级财政安排资金6567万元,专项用于支持名镇总体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为全省旅游名镇建设的高起点起步、高标准建设创造了条件。

(二)支持以通村公路为主要内容的城乡公路建设,提高通达能力。2006至2011年,国家和省共计投入138亿元补贴资金,累计完成通村公路建设里程8.1万公里,全省乡(镇)、村通畅率分别达到100%和99.7%,形成了全省农村公路网。

第11篇

一、科学规划、整合资源

以《*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为契机,为我区旅游业绘制发展蓝图。编制好旅游发展规划,就能把握好我区旅游业发展优势,有效重组、整合和利用旅游资源,科学地进行产业设计,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筹备目前编制组已完成《规划》文本的编写工作,并向区政府常务会议作了汇报同时根据有关专家和领导的意见,正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同时我局在总规的框架下,进一步指导各乡镇制定各景区详规。做到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引我区旅游业健康、有序地成长。

加快旅游景点建设步伐。一是推进*国家矿山公园建设步伐。投入700万元在*、*、*三个乡镇开展矿山公园环境综合整治;投入80万元建设福建*国家矿山公园标志性景观;投入70万元建设*探宝溪人工湖拦水坝及沿湖游步道工程;投入60万元建设*石文化摩崖石刻工程。同时景区客服中心、田黄石保护区、黄坑口生肖石雕群景观、*石文化广场、*石观光洞等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二是加强对岭头飞云峡景区、*卧龙谷景区、*瀑谷景区二期工程的开发、重建指导监督。三是加快状元岭*道山门和附属配套设施工程建设。四是大力支持“汉唐文化城”申报A级旅游景区,同时协调市旅游局及旅游企业争取将“汉唐文化城”作为我市旅行团的始发点与游客集散地。

二、夯实基础、打造精品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开展创建国家矿山公园活动为契机,配套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强化旅游服务功能。继续完善环*旅游公路—*公路及农村客运站和配套候车亭的建设,投资600多万元重新修建*—*水泥路面;从新店—岭头的道路拓宽取直改造工程已在全面施工中;从凤凰亭—*村的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已开始测量与设计;在*村—皇帝洞景区约13公里长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突出路段,增加安全护栏和改弯取直的工作方案已敲定,即日便可进行具体施工方案的设计。同时,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结合小城镇建设,做好主干道沿线景观绿化、美化工作。加大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发展资源型、环保型旅游产业。

突出*石文化品牌,打造*旅游精品。

一是打好“*石”文化牌,今年5月同志考察福建,通过邀请同志为*石题写“国石瑰宝”,极大地提升了*石文化的影响力,为我们打响*石文化旅游品牌奠定了基础。我们还积极抓住“4·18”台湾王氏宗亲回闽公祭闽王陵的机会,认真组织安排台湾同胞前往*村参观*石文化,感受*石文化的精粹与博大,促进了*石文化在台湾民间的交流与传播。今年以来我们借助各种媒体大力宣传*石文化旅游,为推动全区旅游产业向前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是打好“乡村游”牌,创建“森林人家”等农家乐休闲健康游品牌,抓好*乡*村*休闲景区的规划工作,景区计划在明年动工并建成对外开放,让市民在*度假新添户外活动处所。大力帮助*降虎寨、梅岭山水居成功申报省“森林人家”乡村旅游接待点。在此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申报省级旅游名镇名村,将*村上报省旅游局参加“海峡西岸旅游名村”评选,并推荐*镇参加“海峡西岸旅游名镇”评选,同时配合区发改局做好省发改委关于编报“一县一景”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工作,以期得到省发改委在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同时配合市旅游局做好*村和*村两个“农家乐”示范点的配套完善工作。

三是打好“皇帝洞”和“*瀑谷”两张生态牌,加快景区综合开发、开放,尤其是紧紧抓住*皇帝洞景区项目重建工作,加强对皇帝洞景区重建过程中的指导,督促景区做好项目规划与建设。

四是打好“*道”健身牌,加快状元岭*道建设,认准社会、民生需求,拓展*道的功能。

五是打好“小庐山”休闲牌,把*建设成为以休闲度假山庄为载体,以鼓宦公路沿线开发为延伸,以*公园、*景区、*古道等旅游景观为引力,集健身、娱乐、会议、培训、休闲、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

六是打好“后花园”花果牌。依托*兰花基地、*万亩茶园、*沙红桃基地、岭头柑桔基地等,做大、做强花果文章,引资投建*古梅观光园,使*成为名符其实的“后花园”。

三、招商引资、带动产业

拓宽筹资渠道,加大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力度。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构建多元化投资主体,争取国家投资,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旅游开发,激活民间资本,共同加大对旅游景点开发建设力度,提高旅游业竞争力,提升产业的发展水平。尤其是今年我们成功促成国广一叶公司对皇帝洞景区的二次招商,引进台商在*创办“福州生命泉农业观光园”开发农业生态旅游,这将有力地促使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优化旅游结构,充分发挥旅游业辐射带动作用。全面部署、铺开农业旅游、乡村旅游、农家乐等项目,开展农产品深加工系列,促进“三农”向旅游业转移,扩大旅游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实行旅游业和新农村建设互动发展。积极开发和改造旅游商品。通过鼓励开发*石、*绿茶、根雕和竹艺等具有地方特色旅游工艺品和纪念品,带动旅游商品企业的发展,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效益优势转化。实现旅游产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生态建设、产业调整等工作紧密结合,形成产业链,共同打造*石文化品牌为主的*旅游,共同提升*旅游的整体知名度。

第12篇

关键词:鲅鱼圈区;乡村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1

调研目的:掌握我区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找出遇到的新问题,为我区发展乡村旅游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一、鲅鱼圈区旅游业现状

鲅鱼圈区地处辽宁渤海湾畔,是辽宁海滨温泉旅游度假度假胜地。区内山、海、林、泉等自然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展现母爱文化的望儿山风景人文旅游资源;“亚洲袖珍标本园”之称的熊岳植物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金牛山、上帝庙等资源。鲅鱼圈区物产丰富,有熊岳的苹果、李子、葡萄等名牌产品,还有“渔果之乡”―盛产海蜇、对虾、螃蟹等海洋产品,。鲅鱼圈区的旅游资源分布较为集中,区位条件较好,各镇、处的旅游资源数量不等,以熊岳镇最为集中。其中以海滨、温泉旅游产品和城市风光、生态走廊为主;同时辅以母爱、滑雪旅游产品乡村风光为辅。

二、鲅鱼圈区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强化组合效应。目前,鲅鱼圈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相对滞后,同区内海滨温泉资源、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规划等组合效益不明显。乡村、沟域、温泉三项旅游资源还需要进一步协调发展,缺少大企业集团投资建设,招商引资企业进入带动的难度比较大。

(二)旅游开发规模还需进一步提高集聚效应。表现为以个体经营户为主,且规模偏小偏分散,行业对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接待能力、接待层次都很大提高空间,旅游资源与文化的互补性、共生性差,深度不够。

(三)旅游设施还需进一步完善。由于个体经营户自身投入小,政府对乡村旅游发展投入不够,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卫生设施、环境等档次偏低,与发达地区乡村旅游有很大差距。

三、鲅鱼圈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和措施

(一)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围绕海滨观光、温泉度假、海鲜美食,延伸乡村旅游链

围绕区内已有的三条旅游带深入开发。进一步完善功能,提升档次,打造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西部海上观光旅游带、中部休闲观光旅游带、东部特色文化旅游带。要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农民主体为原则。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带动作用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积极推动,促进乡村文化旅游与海滨旅游深度融合。要加大对农户的扶持投入力度,激发他们创新、创乡村旅游热情。要健全和完善乡村旅游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机制,从政策上推动区内三镇―熊岳镇、红旗镇、芦屯镇乡村旅游发展,从机制上探索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二)拓展思路、科学规划,做大做强特色沟域经济

“沟域经济”是山区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是集生态治理、新农村建设、种植养殖业、民俗旅游业、观光农业发展为一体的。即发挥山区优势,走出一条生态友好型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道路,为农民找到新的收入来源,为地区经济发展助力。鲅鱼圈区的山、海、林、泉自然资源,为发展乡村和沟域旅游奠定了丰厚的资源基础。比如营口何家沟旅游区位于红旗镇何家沟村,是区东部特色旅游带上的重要节点。目前,已形成以滑雪、户外运动为主的AA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超过十万人次,该景区总体规划为三大版块,总投资30亿元,除了已建成的滑雪场,户外运动外,域内兴建国防教育基地,包括国防教育展馆、兵器展馆、军事训练营等。鲅鱼圈区立足何家沟沟域经济的辐射作用,加快营口双凤山旅游休闲度假区、沙河文化旅游长廊、营口石家沟画家村等沟域旅游项目开发建设[1]。同时注重挖掘沟内何家沟商周文化遗址的文化基点,打造具有民俗特色的度假村;以红旗镇深厚的满族文化为依托,融合清代建筑元素、特色满族餐饮,打造集建筑、景观、祭祀、风土人情等要素的满族风情小镇。开发芦屯市井式小镇,辽南戏(辽剧)发源地,辽南皮影戏创作、舞台、服装、道具制作,塑料园区包装业、印刷业。

(三)因地制宜,绿色发展,推进庭院经济,壮大观光农业

以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为载体,尽快形成龙头村寨,筑牢农家乐产业群,提升知名度。像熊岳镇、红旗镇素有“辽南水果之乡”的美誉,借营口市乡村旅游采摘节之势,在熊岳镇、红旗镇、卢屯镇等村寨中大力发展温室大棚和裸地桃、李子、草莓、葡萄、苹果、梨等种植和采摘。通过几个节庆活动,把鲅鱼圈乡村旅游资源点串成线,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为发展乡村旅游也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积极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推出自己的乡村旅游品牌,形成大乡村旅游,通过山庄度假村、山海农家院把我们鲅鱼圈区整个乡村旅游工作带动起来。

(四)突出文化产业园的引领作用

以文化产业重点园区为抓手,延续鲅鱼圈区已有的“中国・营口望儿山母亲节”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母爱的内涵,构建以“母爱?感恩”为主题的大型体验园区,打造东北亚母爱胜地与感恩文化名城,以此宣传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拓展乡村旅游。望儿山文化创意产业园是具有代表性的区内重点文化产业建设项目,以母爱文化、海洋文化、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为纽带,串起文化旅游产业链,带动动漫、影视等文化产业,引导、开发、培育一批乡村旅游重点品牌、产品路线,进一步丰富鲅鱼圈区的乡村旅游。

(五)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发挥乡村旅游协会作用

要推进鲅鱼圈区乡村旅游的新发展,必须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下大力抓好旅游专业从业人员队伍的引进与培养,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从业和管理人员培训。政府应从财力上给予支持,拔出专款来扶持从业人员的培训与实习。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模式,组织学习导游讲解知识、服务礼仪、烹饪技术、民族风情表演、工艺品制作开发以及安全、卫生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质量。通过培训提升管理理念,让农民变老板,农区变景点,村民变导游。要做好乡村旅游的管理,成立乡村旅游协会,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协会“策划师、领路人、联络员”的作用,为乡村旅游抱团发展提供了平台。提升乡村旅游的产业化运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