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

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

时间:2023-09-21 17:56: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

第1篇

数学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只有紧紧地围绕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增强素质教的意识性、使命感和责任感,改进陈旧的教学方法、方式,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效率。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首要条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老师的首要任务。其次,进行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其规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是掌握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课堂。数学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只有紧紧地围绕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增强素质教的意识性、使命感和责任感,改进陈旧的教学方法、方式,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效率。

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重视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过分地夸大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该学生操作的教师代替了,该学生思考的老师讲解了,老师包揽了学生的学习活动,严重扭曲了教学行为,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束缚了学生才能的发展。教学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两主”不可偏废。从某种程度上讲,课堂教学应根据学生主体作用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表述,指点学生学习方法,控制与调整学生学习活动上。具体地讲: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首要条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老师的首要任务。数学教学不单纯是一个认识过程,还是一种情感过程。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卢姆曾指出:情感并不一定伴随认识效果自然而然地产生和发展,它需要教育者专门地评价和培养。这就是说,学生的

学习兴趣由老师来培养。数学课堂教育,培养学生兴趣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创设求知情境,激发学生爱学数学的内动力。其次,讲究课堂授课艺术。教师通过授课的艺术性、形象性、鲜明性、趣味性,揭示数学教材的本身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再次,面向全体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帮助后进生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最后,加强师生感情交流。教师以敏锐的观察力,了解学生的情绪表现,迅速及时地用手势、眼神、语言等手段交流感情,注意捕捉后进生回答中的合理因素,发展他们思维的“闪光点”,有计划地设置一些能回答的问题,维护他们的自尊,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二、教会方法

进行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其规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是掌握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必须结合数学教学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如阅读学

习的方法、操作学习的方法、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发现学习的方法、尝试学习的方法。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综合、对应、转化、假设、比较、还原、逆向等解题时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了这些学法,便能更好地消化、吸收、应用数学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提高素质的目的。

三、加强领导

实现素质教育,就要使教与学的关系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把教学的重心从“教”向“学”转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因为小学数学是以发展学生能力为核心的。从教法改进角度来讲,在课堂教学上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引导:一是加强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人手,在观察、操作中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是加强思维训练和数学语言训练,注重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知识形式、巩固和运用过程中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进行数学语言表达训练,发展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三是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既要引导学生发展归纳、演绎、类比、联想等思维能力,又要利用问题的拓展和转化,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适时调控

第2篇

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整体素质,是学校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全社会的共同目标。培养跨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需要学校各学科教师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在这中间,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教育课同时又是一门德育课,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思想品德课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

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要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因此各科教学都承担着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然而其他学科都是根据各科教学大纲关于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和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按各科自身的教学特点,有机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只有思想品德课才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以指导他们行为的专门课程,这是任何其他课程所无法取代的,其系统性就决定了它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主渠道。

二、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决定了它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承担着重大责任

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决定了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思想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高尚的美学素质和坚实的文化素质等,由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来推动和激励其他方面素质的健康发展。用通俗的说法就是,思想品德课的任务是要教育学生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做事。只有牢固树立堂堂正正做人的思想,才能有信心和毅力去学习兢兢业业做事的本领,通过兢兢业业做事,才能体现出堂堂正正做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思想品德课的核心作用表现在它的情感性

素质教育是要让学生得到主动发展,因此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中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信念和需要,而小学生的学习动力则主要来源于情感和兴趣,所以在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讲,也可以说是一种情感教育,斯霞的母爱教育和李吉林的情感教育之所以获得成功,其奥妙之处就在于有情。思想品德课始终把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贯穿于每一节课的教学之中,把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列为首要任务,而强烈的道德情感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学习动力,进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由于现实生活中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存在和制约,使人们对思想品德课产生模糊认识,经常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这是社会上存在的“一手硬、一手软”在学校教育上的反映。目前学校教育仍然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被人们充分认识和接受,思想品德课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也还未能被人们认识和肯定,因此便会出现抽象肯定、具体否定的现象。事物总是在矛盾中不断发展的,人们的认识总是在实践中不断加深的,随着素质教育实施力度的不断加强,思想品德课经过教师坚持不懈地努力,其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一定会日趋凸显,相信全社会将对思想品德工作重新加以重视,这也必将会为学校思想品德课创造一个更为有利的环境和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3篇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 知识教学 自身素质 乐学乐教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的培养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同仁的重视,新课标下更是应把德育教学放在当代教育的首要位置。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至关重要。作为小学德育教学工作者的我们应该从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一滴做起,把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切实地做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学生进入学校是受教育的开始,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德育方面的培养作为首要目标,下面提一点粗浅的观点:

1.德育工作者应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

学校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小学是德育教学的基础。要提高小学德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学校必须建立一支具备良好政治素质、品德素质、情感素质、智能素质和身体素质的的教师队伍。教师自身应以身作则,以德治教,以德育人。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以满腔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塑造自身的人格,具有强烈的人格魅力。正所谓:身教胜于言传。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人和引路人。在新课标要求的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工作者只有注重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才能适应新的形势的需要。

1.1 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德育教学是一门科学。德育工作者必须加强自我修养和锻炼,努力培养健康的思想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自觉的组织纪律性,思想上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关于教育工作方面的各项政策。

1.2 具备良好的品德素质。小学德育工作者面对教书育人的工作,必须十分注重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品德,正派、清廉,严于律己,爱岗敬业,工作兢兢业业,对自己负责,对学业生负责,这是德育教学工作者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

1.3 具备情感素质。爱是德育教学的基础,只有热爱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以博大而宽广的胸怀,父母般的感情对待学生,去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感动、关心、理解下一代。

1.4 具备专业文化素养。德育教学的对象是具有思想感情具思想尚未成熟的学生群体,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工作中,学习和掌握广博的文化知识,娴熟的教育学术,能够准确性分析判断,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过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标的新要求。

2.德育教学形式需乐学乐教

小学德育教学要改变单一的教育方式。一味居高临下的说教是德育教学的大忌,只会使德育学苍白无力,起不到春风化雨,启迪心灵的作用。德育中我们要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组织活动符合孩子理解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首先,教学中可以通过艺术感化,充分发挥文艺的特殊功能,运用多种艺术手段为德育服务,把德育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熏陶和感化幼小的心灵。其次,精心设计德育教育活动。活动是形式,教育是目的。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和周密部署多种德育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其中。

德育教学是基础教育,它需要相对稳定,需要有针对性、实效性,需要从实际出发,按科学规律办事,因材施教,反对空洞说教,拒绝“成人化”。实际工作要把握三点:①小,即主题集中,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孩子易理解明白一件事情;②近,即要贴近孩子生活,不要说太远的事情,不要讲空洞的大道理和难以理解的政治概念,不要讲一些绝对成人化的东西;③实,即实实在在,可信、可学、可用。

3.德育教学应贯穿教学始终

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因此,我们教师应在日常的常规教学中,面对不同的学生在德育上要持之以恒,运用课堂教学等多种形式,有意识地加强思想教育和科学兴国教育,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和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学中,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是他们心灵纯洁、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则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4.德育教学工作者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

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地位和作用;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011-01

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目前任务仍十分繁重。深化素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都应当紧紧围绕素质教育内容对学生加以培育,以适应跨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小学数学学科自然不能例外。从当前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围绕素质教育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大纲(试用)指出:“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用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这就是说,小学数学,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体现社会主义教育性质,体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好其他学科,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须的能力。数学是用数量关系(包括空间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一门学科,逻辑性很强、很严密,因此,在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小学数学具有优越的条件和负有一定的责任。

2.启蒙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在漫长的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积累了一整套数学的科学思维规律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这些规律和方法无不充满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例子很多。如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实例引进数学知识或实际应用,对学生进行实践第一的观点教育;通过多与少、加与减、已知与未知、精确与近似、直与曲……对学生进行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教育;通过概念与概念之间、性质与性质之间,概念、性质与法则之间,和数与式、数与形,数、形、式与应用题之间存在着的内在联系,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相互联系和发展观点的教育;通过四则运算、解答应用题和几何形体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对学生进行矛盾转化观点的教育。

3.培养科学文化素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教材,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能力;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珠算、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围绕素质教育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课堂。数学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只有紧紧地围绕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性、使命感和责任感,改进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方式,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效率。

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重视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课堂教育过分地夸大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该学生操作的老师代替了,该学生思考的老师讲解了,老师包揽了学生的学习活动,严重扭曲了教学行为,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束缚学生才能的发展。教学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两主”不可偏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课堂教学应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上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表述,指点学习方法,控制与调整学生学习活动。具体地讲:

1.培养兴趣。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首要条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老师的首要任务。数学教学不单纯是一个认识过程,还是一种情感过程。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卢姆曾指出:情感并不一定伴随认识效果自然而然地产生和发展,它需要教育者专门地评价和培养。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老师来培养。

2.教会方法。进行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其规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汇贯通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必须结合数学教学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如阅读学习的方法、操作学习的方法、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发现学习的方法、尝试学习的方法。

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而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学科,无疑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任务,因此而受到了广泛关注。如何将小学数学教学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呢?本文将就此谈几点认识。

一、重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

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是在删除、更新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重新组织教材结构体系,选择内容要坚持基础性原则和可接受性原则,内容安排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有利于中小学数学教材的衔接,有利于教和学。改革后的小学数学教材应包括“必学内容、活动内容和选学内容”三大块。其中,必学内容是最基本的部分,城、乡学生都要掌握,这是文化质量考试的依据和重点;活动内容是供数学教师开展学科活动使用;选学内容是供条件较好的学校和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使用,不作强制性统一要求。改革后的小学数学教材内容除了包括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和解题方法等最基础的知识以外,可以包括现代社会学生接触到的股市行情、外汇牌价、市场预测、成本利润等知识,此外还应包括数学基本思想方法,如可逆思想、量不变思想、代数思想、转化思想、集合思想等。

二、围绕素质教育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1.培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首要条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老师的首要任务。数学教学不单纯是一个认识过程,还是一种情感过程。首先,要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创设求知情境,激发学生爱学数学的内动力。其次,讲究课堂授课艺术。教师通过授课的艺术性、形象性、鲜明性、趣味性,揭示数学教材的本身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第三,面向全体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帮助后进生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第四,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教师以敏锐的洞察力,了解学生的情绪表现,迅速及时地用手势、眼神、语言等手段交流情感,注意捕捉后进生回答中的合理因素,发展他们思维的“闪光点”,有计划地设置一些后进生能够回答的问题,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2.教会方法。

进行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其规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汇贯通。

三、构建新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实施素质教育的根基在课堂,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为此,我们应把现代科学的“最优化”理论引入教学工作,即贯彻高效能、低消耗的原则,在不加重师生负担的条件下全面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目前,在全国各地已有不少的小学数学教师构建了多种新的教学模式。当然,不管采用那种教学模式,其目的都是把数学知识结构更好地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课堂上体现数学教学新模式的标志是什么呢?笔者认为:

(1)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程度;

(2)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能力和方法的水平;

(3)学生课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

(4)课堂信息反馈畅通的程度,能否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调节;

(5)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四、实施创新教育

培育创新意识,就是对于创新有用的信息及创造活动、方法、过程本身的综合觉察与认识,也可以理解为创新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就是创新的欲望。对于小学生而言,通过独立思考、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得出新方法、新知识、新规律,就是创新表现。实施创新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要引发学生多角度联想,多层次猜想,鼓励不同的解题策略,然后验证得到正确结果和最佳答案。在数学解题中不仅要正确,还要合理。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散思维”,引导学生解答答案不是唯一的问题,培养探索与思考的习惯。

五、加强认知策略指导,使学生“会学”

小学生学习教学知识有两条基本的途径,即两种基本的认知策略。一是“从具体内容中发现规律”的认知策略。对于全新的或与旧知识联系不大的知识,老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精心 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经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体会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逐步学会操作、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及判断、推理的方法。二是“把未知的转化为已知”的认知策略。对新旧联系紧密的知识教师要找准知识的连接点和生长点,利用迁移规律和同化原理,精心设计“铺垫题”。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从而学会迁移、学会学习。

总之,素质教育是一项提高民族素质的千秋伟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只要我们能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发展智能,学会方法,使之各方面等素质都得到充分发展,达到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之目的。

参考文献:

[1]惠娟.数学“合作学习”的探讨[J]. 内江科技. 2007(02).

[2]陈铨.深化教学改革 促进素质教育[J]. 甘肃教育. 2000(Z1).

第6篇

我们都知道,要教好书首先要育好人。做为教师,做好德育工作是自己的首要任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就是要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就是培养学生高尚人格和美好心灵。把德育与智育比做水杯与水,人们总想让杯子里的水越来越多,但前提是杯子要越来越大才行,所以提高学生的智育的前提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德育。

从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来看思想教育应从礼做起,从学礼到明礼再到行礼。一个人只有在幼年时养成文明礼貌的良好举止,将来才能在一个物质充裕、精神生活丰富的和-谐社会中,塑造自身高贵的品行与综合素质,为社会贡献智慧和才华,为他人的幸福而努力工作,从而幸福一生。我从以下几方面说说本学期的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新形势下的新教育精神,落实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以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为载体,以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素质教育大环境为保障,以努力提高学生的现代文明素质为目标,本学期我班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教育深入到各种活动。

二、工作重点及目标:

1、配合班主任抓好学生的常规教育,强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师生中进行赏识教育,老师赏识学生,让学生学会赏识自己,赏识他人。

3、积极配合学校、少先队的各种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以及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

4、结合语文园地的展示台为学生设立一个展示才能的小舞台,给学生一块自由发展的空间。

结合语文学科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三、具体措施

1、抓好学生的常规教育。

配合班主任指导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日常规》等,采取一定的评比、竞赛等措施,使常规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开学之初,深入学生,掌握苗头,解决后倾向性问题。并用制度规范学生的言行。

2、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工作中,不断用班级获得的集体荣誉和成绩激励学生,在班级中形成向上的班风,教育学生要热爱班级,为班级的利益着想,在思想意识中形成,我为班级,班级为我的思想,促使班集体建设不断完善。

3、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起学习上的自信心,掀起比、学、赶、帮、超的新高-潮,建立“手拉手”,“一帮一,一对红”,互教互学,使学生在原有的情况下成绩有所提高,学习兴趣更浓。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4.培养好班干部,充分发挥班级干部的作用,给予他们锻炼的机会,培养工作的能力,支持他们开展各项工作,辅导他们配合班级的整体工作。引入竞争机制,让班干部竞争上岗,给每一个同学提供一个公平展示自己的舞台。

5、重视家校联系。做好家访工作,班主任及时与家长联系,互通情况,个别教育指导,使其收到良好的效果。

6、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有关教育方面的材料,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备好课,在上课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善于诱导他们勤动脑,使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后要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我们都知道,要教好书首先要育好人。做为教师,做好德育工作是自己的首要任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就是要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就是培养学生高尚人格和美好心灵。把德育与智育比做水杯与水,人们总想让杯子里的水越来越多,但前提是杯子要越来越大才行,所以提高学生的智育的前提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德育。

从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来看思想教育应从礼做起,从学礼到明礼再到行礼。一个人只有在幼年时养成文明礼貌的良好举止,将来才能在一个物质充裕、精神生活丰富的和-谐社会中,塑造自身高贵的品行与综合素质,为社会贡献智慧和才华,为他人的幸福而努力工作,从而幸福一生。我从以下几方面说说本学期的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新形势下的新教育精神,落实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以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为载体,以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素质教育大环境为保障,以努力提高学生的现代文明素质为目标,本学期我班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教育深入到各种活动。

二、工作重点及目标:

1、配合班主任抓好学生的常规教育,强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师生中进行赏识教育,老师赏识学生,让学生学会赏识自己,赏识他人。

3、积极配合学校、少先队的各种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以及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

4、结合语文园地的展示台为学生设立一个展示才能的小舞台,给学生一块自由发展的空间。

结合语文学科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三、具体措施

1、抓好学生的常规教育。

配合班主任指导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日常规》等,采取一定的评比、竞赛等措施,使常规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开学之初,深入学生,掌握苗头,解决后倾向性问题。并用制度规范学生的言行。

2、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工作中,不断用班级获得的集体荣誉和成绩激励学生,在班级中形成向上的班风,教育学生要热爱班级,为班级的利益着想,在思想意识中形成,我为班级,班级为我的思想,促使班集体建设不断完善。

3、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起学习上的自信心,掀起比、学、赶、帮、超的新高-潮,建立“手拉手”,“一帮一,一对红”,互教互学,使学生在原有的情况下成绩有所提高,学习兴趣更浓。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4.培养好班干部,充分发挥班级干部的作用,给予他们锻炼的机会,培养工作的能力,支持他们开展各项工作,辅导他们配合班级的整体工作。引入竞争机制,让班干部竞争上岗,给每一个同学提供一个公平展示自己的舞台。

5、重视家校联系。做好家访工作,班主任及时与家长联系,互通情况,个别教育指导,使其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7篇

残疾学生因自身的残疾与缺陷,缩小了对世界的感知范围,减少了接受教育影响的途径,对事物和外部世界的感知不够完整,理解不够深刻。因此残疾学生极易出现不良的个性和行为表现,因此在特殊教育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尤为重要。但现今特殊教育学校的素质教育存在很多的问题,影响素质教育的效果。

1.采用“填鸭式”的知识传授,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过于强调教育对象身体方面的特殊性。

3.忽视生活能力和生存能力的培养。

4.缺乏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5.现有教材和课程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特殊教育学校素质教育的解决途径

在特殊教育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采用“填鸭式”的知识传授,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过于强调教育对象身体方面的特殊性;忽视生活能力和生存能力的培养;缺乏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教材以及课程设置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素质教育的推进。

(一)完善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评估机制,改变教育观念

对于教育观念的滞后,需要加强管理,发挥目标导向作用,引导转变观念。改变观念的首要任务是制定素质教育目标,并根据目标建构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只有目标体系与评价体系相结合,才能对特殊教育学校的素质教育活动进行有效的调节和控制。通过教育评估机制的建立,充分发挥评价手段的调控功能,使它成为促进素质教育的科学的系统的机制,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促进素质教育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提高教师素质,改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对于现职教师,学校应建立在职教师进修、培训制度,定期和不定期举办在职教师培训和进修学习班,扩大教师进

修的途径,提高理论修养。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师范教育,应实施与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课程的内容、方法及教学技能、技巧及实践环节等方面的改革,如:建立以能力和情感为主导的师范教育新模式等。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整体素质,满足素质教育需求。

(三)进行课程教材改革

教材是教改之本,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在特殊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加快教材改革的步伐,编写出一套适合特殊学校特殊学生的教材,改革课程,注入活力,使其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应用性、多样性、可读性结合得更完美,让学生喜欢,教师满意,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一个好的依据和基础。

1.加强德育学科课程建设,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使聋生具备优良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具有抗挫折能力和良好的适应性、创造性、竞争性、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2.打好语文数学两门基础工具学科的基础,利用其基础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敏捷思维和创新能力。

3.加大体育美育的课程比重,发挥学生在视觉、运动方面的天赋,因材施教,培养综合能力。

4.要优化课程结构,加强活动课程建设,精心组织和设计活动课,比如开设班团队等常规性课程、科学知识性课程、科学文化性活动课程、操作性活动课程等,在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推动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

第8篇

【论文摘要】随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成为我国迈向21世纪教育的共识,地理教学观念正在不断更新,全面优化地理教学的改革也不断深入。本文分析了我国近年来在地理教学改革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对照当今国际国内课程、考试制度和教学模式的多样化类型及其发展趋势,我们提出了面向素质教育的地理教学调整策略。

一、德育要贯穿地理课堂教学的始终

德育是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首要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应该从地理学科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教学内容中挖掘教育素材,寻找德育与地理知识教育的结合点,把思想教育与地理知识教育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结合我国钢铁、煤炭、石油等工业所取得的成就的讲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结合环境、资源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的讲解,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可以结合地理现象的讲授,对学生进行破除迷信,相信科学的教育。例如,通过讲解板块构造理论讲述地球上地震和火山现象成因。通过学生旅游实地考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勤奋劳动的精神,对他们进行意志品质的教育。

二、创造良好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所特有的育人环境,这种环境是在师生双向心理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课堂教学来说,只有创造良好愉悦的心理环境,形成一种团结进取、协调融洽的心理气氛,才能激起共同的情感体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使教师传授的知识被学生愉悦地接受和自觉地掌握。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发扬教学民主,在分析、讨论问题时敢于让学生大胆质疑,形成畅所欲言、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等,对于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科学安排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环环紧扣,节奏张弛适度,过渡自然巧妙。教师的讲授应突出重点,目标明确,启发思维,切忌一讲到底。增加学生学习活动的训练内容,难度要适中,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尤其要照顾到中差生以达到大面积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课堂教学必须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地理教师应随机应变,选择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有针对性的教法,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的挖掘与拓展,善于发散、引发思维、开阔思路。

四、努力做到让全体学生参与地理课堂教学

全体学生是否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是素质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能否顺利贯彻的重要标志之一。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学生参与活动的目标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转变观念,由目前的“主演”变成“导演”。教师要带有饱满的稳定的激情,指导点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和言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把课堂教学作为学生整体参与的主战场。教师更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自学能力是学生能力的一个综合指标,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能力指标,可以通过预习、阅读、复习,以及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等逐步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重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能力培养是长期和连续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找出学习活动的自我差距,并且自我完善。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统一起来。

六、提高教师素质,保证优师育人

转贴于

在地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把地理教师队伍建设当作“重点工程”,做到“爱师有情,重师有诚,用师有长,培师有方。”具体做法如下: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开展“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的师德教育活动。

第9篇

1素质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1.1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它已经成为中国高校的首要任务。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好坏,关系到中国未来面貌和中国四个现代化能否实现。因此,中国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适应现代化建设的人才。

1.2素质教育是高校办学的根本

它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办学方针,其实行情况如何直接影响学校教学水平、学校的声誉及竞争地位。所以,实行素质教育是各高校办学的根本所在。

1.3素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能力的需要

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只有重视和尊重大学生个性能力,才能突显现代化素质教育理念和方针的贯彻和执行。每个人都具有其个性特征,忽略大学生个性特征,在不同程度上就会影响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因此学校应该大力提倡大学生发展个人潜能,发挥其各自的独立创造性。学校在这方面要加强素质教育,加大有关素质教育和个性发展课程的投入,让学生在大学里就能够学到素质教育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使广大学生尽早地适应当今高速发展的科技水平,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这些只有在素质教育中得到实现,同时可以使学生在面临就业等诸多压力时立于不败之地。

2何谓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利用遗传、环境和教育等方面的正面影响,在对学生的自身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做出正确判断的基础之上,努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广大学生在已有水平上进一步发展,进而促进学生个人潜能的内化。它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水平、知识技能、文化底蕴、道德层面等为主要目标,强化学生的创造潜能为重点的一种现代教育。它主要包括对学生科学文化精神、人文底蕴以及道德素养的培养几个方面,目的是将广大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人才。人才素质一般可分为六个方面,第一,知识素质,其余各种素质均在此基础上衍生而来。第二,能力素质,只有将知识素质转化为能力素质才能够发挥人才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观能动性。第三,思想素质,它决定人才社会价值和政治取向,其位置应该在教育的第一位。第四,道德素质,对全人类、对现代社会的有用人才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和独立的人格。高尚的品德和独立的人格必须在道德素质中得到完美的体现。第五,身体素质,任何素质的存在和发挥都必须以强健的身体作保障,没有一个健全的体魄,人才任何素质都不会有所发挥。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全的体魄应该来源于平时的锻炼。第六,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个人在情绪出现波动和受到外界诸多因素刺激时,个体的反应形式、承受能力和处理水平上,主要表现在自我意志和自我情感调控。执着、顽强拼搏、积极向上等优良的心理素质是保证个人事业成功的必备精神要素。

3高校实行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3.1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实行素质教育前提

心理健康是当代大学生的必备素质,当代大学生既要有高尚的道德素质,又应该具备过硬的本领;既要拥有强健的身体,又应该具备健全的心智。加强对大学生健康心理教育,可以保证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加强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在这方面学校可以采取多种心理教育形式。采取一定办法以解决一些学生的实际困难。

3.2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是实行素质教育的核心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是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对高校教育内容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它包含运用已有知识、信息及方法等提出新问题、新观点等,同时也包含能够创造出新的信心、勇气、智慧等诸多因素构建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它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其本质是使大学生获得更加充分发展的受教育的机会。在实行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过程中,高校首先应牢固树立创新观念,在办学理念上知晓创新是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具备的能力,应该关注大学生整个群体,以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其次,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时,应按照大学生个体上存在的差异,对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的进行改革,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再者,高校应该建立具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只有一支具有高素质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才会有一批又一批创新思维和能力大学生的涌现。

3.3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实践能力主要表现在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水平上,不但要知道怎样去做某件事,还要看完成这件事的质量和效率。实践能力在大学生综合素质中占有重要位置,同时构成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部分。首先,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为其社会就业提供重要的保障。对于用人单位,实践能力或实际工作水平相对要比大学生在校学习成绩优秀更为重要。所以,高校在学生在校时就应该结合当今社会发展趋势和用人单位的要求,积极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各种实践动手能力。其次,在培养和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高校应以注重实践性教学为根本途径,应将课堂理论知识的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的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要大学生牢记,实践出真知这一真理。再者,大学生应该踊跃参加各种社团及社会实践活动,在参加这些社团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能够尽早的融入社会,为日后的毕业就业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

总而言之,高校实行素质教育,培养的人才应该既应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又会有合理而全面的各种能力;既应该有崇高的理想,还要具备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使命感;既应该有高尚的道德,还要有很高的人文修养等。只有具有如此素质和能力的人才能跟上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

第10篇

【关键词】电化教学 语文教学 兴趣

电化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广泛的运用于各科教学当中。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媒体,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能力。声、图、像、文、情、境与看、思、读、写等诸多手段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立体化、多方位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电化教学手段的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优势,大大提高了课堂有效时间的利用率,增大了教学传播的信息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视野,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手段产生的作用,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取代不了的。

如何根据教学需要恰到好处地运用电教媒体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以及在外听课中的一点感悟,在此谈谈自己肤浅之见。

一、再现实物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一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电化教学应用最明显的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对学习内容却兴趣不浓。因而,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产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多媒体有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可以增强教学直观性和生动性。一些优美的画面能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在老师声情并茂的解说中,让学生感受到实物的再现,使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事物。如《荷塘月色》一文中对月下的荷塘及荷塘上月色的描写特别优美,讲课之初可以向学生展示多种多样的荷花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再以特写的方式缓缓推出荷塘、月色、荷花等画面,配以舒缓轻松的小夜曲,不仅有利于欣赏《荷塘月色》,而且对理解作者不宁静的心绪缘何在这静谧的荷塘变得宁静。情景动画营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感到语文易学、易懂,达到“我要学”的效果。

二、利用电教手段,突破重点难点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指导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但往往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仍是云里雾里。如果我们运用电教手段,可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化繁为简,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起到较好的效果。

语文教学中,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是提高教学的关键,如果运用电脑展示的直观、具体的画面,生动的图、声、文配合去帮助理解,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观察形象直观画的图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不需老师多讲解,学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这一道理,教学的重难点顿时迎刃而解,真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增加教学容量,减轻课业负担。

近年来,教育界最流行的话语莫过于“素质教育”。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总目标,为了培养创新人才,电化教学手段已经广泛的运用于各科教学当中。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这就要求我们抓好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质量。因此,如何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提高时间利用率,增加教学容量进行高质量、高密度知识传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浪费学生课堂时间严重。如:教师在黑板上画图,抄写短文、抄写例题、抄写随堂练习等的这段时间,学生几乎白白浪费掉,进而代之的是课下的加班加点,这无疑人为地浪费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加大了学生课外学习负担。利用电教手段就能很大程度地避免这一点。例如:教学中用到的短文分析、随堂练习及检测题等,教师都可以在课下制成投影片或电脑课件,上课时只需打开投影机或多媒体教学系统即可。这样就可大大地节约课堂时间,进而增加课堂的教学容量,进行高密度教学。这样,抓好了课堂45分钟,也就减轻了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

四、拓宽学生视野,开发创造潜力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中学生必须阅读大量的文章,这不仅可以拓宽学生视野,丰富知识,还可以开发创造潜力。电教技术的应用,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语文学习资源,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的限制,打破了学科间的局限,快速、高效的搜索功能,大量存储信息的优势,都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并能够作到资源共享。

第11篇

素质教育目的表明,历史课堂以传授和记忆知识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已完全不适合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需要,必须把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转变到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主要任务;把以教师或教材作为教学的中心转变到学生在教学关系上占主体地位;把注重学习的结果转变到注重学习的过程;把侧重学习的内容转变到侧重学习的方法;把强调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转变到强调教与学方法的结合,尤其强调学生学习的方法;把注重学生识记知识的活动转变到注重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活动。这是教学观念的大转变。从实践上说,则要抓好三个“注重”。

首先,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告诉我们,要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广泛地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要发展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性思维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即要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把被动接受的“要我学”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学”,实施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方法。

其次,注重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

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即整体性原则,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素质教育对象的全体,二是要把素质教育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三是进行多种内容的素质教育必须取向一致,使其协调发展,互相促进。以下分别说明。

第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它要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全面的应有的发展,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后进学生,受教育的机会都是均等的。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具备学好历史科基础的潜力。改革后的教材图文并茂,直观性强,这些都有利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从理论上说,没有学不好历史的学生,虽然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存在的。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必须区别对待,因势利导,用爱心、责任感开发后进生的学习潜能,激活学习的动机。区别对待不仅体现在量的方面,如知识掌握多或少关系上,而且体现在知识钻研的深与浅的思维能力的高与低上。如小字部分,方框中的原始资料,都可以有弹性地增减;以某个历史事件为例,如果说后进生只需掌握时、地、人、事、议,而对较高水平的学生则可要求在背景、影响或作用等问题的分析上多下些功夫。区别对待不是降低对后进生的要求,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把他们引入正轨后,促其赶上其他学生,使全体学生的水平都得到提高。因此,研究“学”是促使后进生转化的关键。

第二,要把素质教育内容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和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强调不仅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且要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自由和谐的发展。学校德育是多方面的,但历史学科在德育方面的意义极其重要。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主要手段;历史教学有助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历史学对人生的启示,在于激扬人的真、善、美,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理想观、历史观,使人成为品德高尚、乐观进取的人。古代的苏武、张衡、诸葛亮、包拯、文天祥,近现代史上的林则徐、谭嗣同、鲁迅、、刘胡兰等,他们的人格力量至今仍激励着我们。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只有好好学习历史,才能更好地了解今天,展望未来,面向世界,着眼未来。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更应义无反顾,以思想教育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渗透德育思想。

第三,取向一致,以形成教育合力,使其协调发展,互相促进。这就需要学校、家长、社会的重视支持。学生的教育主战场在学校,因此学校必须摆正各种学科的位置,对历史学科也是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综合。教师可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家访、倡议书等形式,晓之以理,阐明历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历史的社会功能以及历史学科在人格塑造上的意义,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促进学生主体内部的积极性,实现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

再次,注重素质教育过程中的能力培养

第12篇

关键词: 英语教师素质教育建设

一、引言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教”而展开的。教师关注更多的是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学生考试成绩是否令人满意,教学的目的也就止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考试成绩的合格。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也不利于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观念也越来越开放,思想也更“复杂”,“想法”更多,提出的要求也更高。他们不愿意教师只是传授知识的机器,也不愿意自己成为接受知识的机器。我们一再强调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作为教师,如果不努力学习,加强自身的素质建设,而固守“照本宣科”的原则,终有一天会发现自己“镇不住”学生了。我们面临着由知识的“教学”向将学生作为整体的人来进行“教育”的转换,而这种转换的成功则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素质。因为我们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更需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带动学生,使之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健康型人才。

二、新世纪英语教师应当更加开放并具有更深的文化底蕴

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传授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不断的钻研和学习,成为自己这个领域的专家。同时,英语教师也应当对本国本民族的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在进行教学时,我们不仅要能讲解,还要能阐释,能发挥,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可以由一个知识点将学生带入更为广阔的天地。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学生发育成长的沃土,能使学生不断从中吸取养分。而且教师需要不断地扩充自己的知识,使这块知识的土地不致干涸、贫瘠。

在世界发达国家,语言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同时还应当具备职业资格。后者包括语言教学所必须掌握的教育学、心理学、语言习得理论等专门知识和实践能力。可见,语言教师不仅要掌握大量的语言知识,还要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在教学中,使教师更多更好地了解学生,并对学生进行指导,也使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效果以及自身的素质进行调整。

目前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大环境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那就是帮助学生建立起跨文化意识。英语不应只是一门课程,还应当能帮助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接受不同模式的文化异同,为他们能成为未来的世界公民创造条件。“作为英语教师,无论怎样的参考书都不能帮我们解决教学中的‘背景知识问题。我们需要向百科求助,向英特网求助,向各行业的专家求助,我们会迷惑到不知是在教语言还是在教知识”[1](p9)。英语教师将以系统的语言知识向学生解释语言使用中的潜在原则,使他们在学习一门外语的同时学习关于语言的知识及其相关的人文学科的范式。

三、充分运用人文主义教学法,营造充满移情的教学氛围

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权威。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动者,是支配者,是高高在(讲台之)“上”;而学生则是被动者,是服从者,是安安静静在“下”。教师很少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投入、思维能力的发展、个性的发挥和自主能力的培养。这种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人文主义教学提出“要把学生当作有智力和有情感需要的完整的人(a whole person)来对待,在努力帮助学生扩展语言知识的同时,也不应忘记对其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情商(EQ)的培养”[2](p58)。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也是促进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情感已经不是语言教学的问题,甚至不是教育本身的问题,而是人的发展问题。

语言教师首先应当意识到教学中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人文主义教学法的相关理论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在教学中和与学生的交往中去尊重学生的思想(意见)、情感(体验)、意志(欲望)和行为方式。其次,应当让学生得到足够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机会。学生是英语教学的中心和主体,他们的情感同认知方式一样会影响外语学习的效果。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以听、说、读、写的方式进行交际的能力。所以,外语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语言知识、加强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要关注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情感需求,真正了解学习者各自的生理、心理的不同特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因材施教,提高英语的教学水平。并且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教师还有促进学生发展的责任,特别是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有所创新的精神的发展。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形成一种以创新的精神汲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性格,帮助学生获取创造性地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

四、加强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新世纪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以经济、科技和人才为主要内容的国与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一个国家要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持续发展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位置。”[3](p61)从这段描述中我们可以窥见英语教学所担负的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的重任。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是素质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要使学生通过英语学习,获得不同的思维方式,作为对原有思维方式的挑战、结合和补充,并非易事。因为作为现行教育制度的产物,教师本身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也比较缺乏。如果教师强调学生要对传统观念进行挑战,对固有模式进行批判,而教师自己的思维跟不上“形式”,或者不能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评判,将会逐渐被学生“抛弃”。毋庸置疑,教师首先应当重视并加强对自身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首先,教师要以不断地获取新知识、新信息作为培养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基础。这个世界瞬息万变,教师应当在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不断补充新的内容以扩大知识面,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跟得上青年学生活跃的思维,才能适应他们不断求新的特点,才有足够的“底气”在课堂上进行创造和批判,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创造和批判。其次,教师要在课堂上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将学生呆板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为活跃主动的学习状态。事实上,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教师是思维灵活的、真正幽默的。他/她能通过课堂上的一些细节的即兴处理将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并富有人情味。他/她可以将课堂安排得有韵律感、节奏感、甚至是音乐感,并将教学中的美学规律发挥到极致,使学生“享受”课堂而非“忍受”课堂。

五、提倡反思性教学

国外外语教学兴起的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 teaching),把外语教师培养从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探讨转向对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注重在教师教育的过程中,引导教师以其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为基本出发点,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思考、计划、时间和评价,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达到改进实践和自我发展的目的。反思性教学的实质就是提高教师教学的自觉意识,提高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自我评价的能力,善于调整教学方法和技能,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同时,能够经常进行反思的教师在反思教学方法的同时,也无可避免地对自身的言行带给学生的影响、自身的素质建设进行审视。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反思、不断作出判断、不断解决问题和提高的过程。教学中的不断反思能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方法、手段和效果采取一种批判性态度,通过系统地监测自己的教学实践,需要教师考虑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反思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也是当前英语教师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教师自我发展、形成职业能力的必由之路。

六、结语

中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其核心是培养健全的人。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创新能力、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际能力。在强调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同时,英语教师还要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如果教师自身不具备良好的素质,而要求学生的“素质”,那么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实质上就是空洞的,是仅限于形式上的。学生的素质教育不应当是每周星期四进行一次集中,学习一次文件。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当“修炼”自身,再以教学活动中自己的点滴言行去引导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笔者认为,这才是素质教育的实质。

参考文献:

[1]李战子.外语教育:新世纪展望英语教师与新世纪[J].外语研究,2000,(2).

[2]范琳.试论人文主义外语教学法[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