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1 17:56: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渔业现代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现代渔业是相对于传统渔业而言的,它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内外水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提出来的。现代渔业建设是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设施装备为支撑,用现代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经营渔业,不断提升渔业的科技水平,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现代渔业又是一个动态概念,随着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有着不同的内涵与要求。现代渔业与传统渔业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明确地说,现代渔业应该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渔业,以现代管理方法管理渔业,以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运作渔业,提高渔业机械作业效率、劳动生产率,使渔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高,实现可持续发展。总体来说,现代渔业与传统渔业相比,具有明显的特征。
(一)技术特征
现代渔业是以现代的科学技术作为发展的基础。传统渔业的捕捞或养殖来自渔业劳动者直接生产的经验积累,局限于渔业资源及自然环境因素的现象观察。现代渔业则遵循科学原理,在渔业生产中应用科学技术代替直接经验。另外,随着渔业商品经济的发展,渔业逐渐形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捕捞技术、养殖技术和水产品加工工艺都会发生很大变化。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在渔业生产中的应用和推广,必然大大加快渔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促进渔业机械化和自动化向更高水平发展。同时,现代渔业要求严密的组织和科学的管理。这是因为先进技术、先进渔业装备的应用和能源动力的使用及机器效率的提高,要求生产各部门各环节有节奏、连续、有序地进行。
(二)经济特征
从经济特征来看,现代渔业存在明确的分工,并且以天然捕捞和增养殖共同发展。传统渔业的生产规模比较狭小和缺少明确分工,商品交换不发达,社会化程度不高。现代渔业是建立在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达。因此,在现代渔业中,不仅渔业企业内部存在着严密的分工,而且在企业之间甚至地区之间也存在着分工。随着分工的细化必然要求彼此之间加强协作,才能进一步提高生产社会化程度。另外,传统渔业是以天然捕捞为主,人工养殖不发达,现代渔业由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渔业更发达,渔业专业化程度更高,在积极拓展天然捕捞,发展远洋和外海渔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增养殖。
(三)渔业管理先进性特征
现代渔业能够理性地开发和利用渔业资源。在摆脱以生产为先导的渔业形态下,以科研成果来指导生产,如水产资源调查成果、渔业区划成果、渔具标准化研究成果等等,从而使组织和管理渔业生产的理念理性化。
二、发展现代渔业的意义
渔业现代化的实现过程,简单地说就是由传统型渔业向现代型渔业转变的过程,也就是由经验渔业向科学渔业转变的过程。渔业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渐进的、阶段性的发展过程,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由低级到高级逐步推进的。因此,发展现代渔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快发展现代渔业是提高渔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需要
传统渔业发展主要靠利用优势资源、外延性扩张以及大批渔业农民劳力的参与,产业的科技水平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当前,渔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增添新的生产要素、新的生产动力。加快发展现代渔业,可以加快科技成果的应用与转化,推进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掌握,提升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可以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协同科技攻关能力,增强发展的后劲;可以强化种苗、技术、信息、金融以及产品的配送销售服务,可以大幅度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使科技成果在渔业发展上的贡献份额进一步提高。
(二)加快发展现代渔业是实施产业化经营,转变增长方式的需要
当前传统渔业仍然以捕捞船主和养殖户经营为主,上规模的企业较少,产销分离,资源利用率低,环境代价大,经济粗放增长型。实践证明,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快发展现代渔业。现代渔业发展了,就可以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将分散的养殖户和捕捞船主组织起来,推进土地水面渔船向经济联合体、合作经济组织或龙头企业转移,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通过培植龙头企业、发展水产品加工、搞好市场建设,推行订单渔业、合同渔业,将渔业纳入理性增长轨道,提高产业的组织化程度;通过提高渔业的科技水平和现代化管理,可以实施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精细分工,紧密合作,发展精细渔业,从而形成低投入、低排放、高效益的机制,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三)加快发展现代渔业是广大渔(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需要
渔业作为传统渔区的主要产业,渔业的发展在引导渔(农)民脱贫致富上起了重要作用,一大批渔农民通过发展渔业率先脱贫走上了致富。在面对新的形势,渔业如何紧跟新的形势,在引导渔民实现小康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则是一项新的任务。实践证明,通过加快发展现代渔业,向结构调整要效益,向现代科技取效益,以优质名牌产品向市场争效益,用保护和改善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求效益,建立长效机制,就可以使广大渔(农)民增收,率先实现小康的目的。
(四)加快发展现代渔业是成熟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当前传统渔业仍处于不成熟市场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的计划性、协调性较差,“生产第一、市场第二”的陈旧观念依然存在,盲目发展、一哄而上、无序竞争十分激烈,宏观调控难度相当大。带来的后果是,产品的价格波动加大、一些产品的生产与出口大起大落、渔业的比较效益下降、产业的发展受到制约。而通过发展现代渔业,就可以达到观念转变,产业发展模式变新、行业行为规范、宏观调控加强,从而将渔业导入高效发展轨道,提高发展质量,推进现代渔业向成熟市场经济迈进。
三、衡量现代渔业的指标
通常主要采用下列指标来反映现代渔业水平。
(一)渔业生产总量、渔业生产总值指标
渔业产量、产值是衡量渔业的产出能力的总量指标,是整体生产能力的标志,在现代化指标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渔业劳动生产率
没有高度的渔业劳动生产率,就谈不上是渔业现代化。渔业劳动生产率是用渔业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水产品数量,或者是生产单位水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来表示。而通常是指渔业劳动者在一年生产中生产水产品的数量。这是渔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从而反映了渔业现代化生产水平。
(三)渔业人均收入指标
目前,世界年人均收入为3000多美元,渔业劳动力收入也在这一水平上,而发达国家已超过4000美元。相比较我国渔业生产者的收入明显偏低,渔业劳动力年平均收入为800多美元,只具备了达到1/4世界平均水平的条件。
(四)渔业灾害减少指标
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渔业灾害的发生将会逐年减少。因此,把渔业灾害的减少作为渔业现代化的一个指标。
(五)渔业技术装备水平
渔业现代化一般统计渔船建造量、主机及动力装置、渔捞机械、助渔仪器、导航仪器、通讯设备以及制冷保鲜及加工机械等增长情况。
(六)非渔产业产值占渔业中的比重
随着渔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渔业生产不仅仅包括渔业捕捞和养殖,还将越来越多地发展渔业第二产业,如渔产品的精深加工和渔业第三产业的休闲渔业。因此,非渔产业产值占渔业中的比重也是衡量渔业现代化的一个指标。
(七)渔民文化人口占渔业总人口比例
随着渔业的现代化,渔民基本消除文盲,渔民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达到70%以上,渔民的素质进一步提高。
四、现代渔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现代渔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社会经济条件、资源条件的约束,也会受到渔业自身发展条件的约束,如生产力约束、劳动力约束、体制约束、管理约束以及发展的不均衡等,而这些都需要从政府的角度、政策的层面一定程度上保障其快速和谐的发展。因此,现代渔业的发展可实施以下发展战略。
(一)大力实施科技兴渔战略
我国的部分渔业加工企业科技含量低、成本高、加工设备陈旧、加工工艺落后、产品质量偏低,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能力差,经营管理方式僵化,无品牌优势,难以承受进口水产品的冲击,水产品加工品和制成品在技术竞争中将处于劣势地位。要促进现代渔业的发展,首先要实施科技兴渔战略,积极引进国外水产品方面的科技成果,推进科技创新活动;建立企业科技中心,为企业发展提供科技依据;积极开展先进渔船、鱼具的研究,推进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努力实现装备现代化;加大水产品科技新品种的引进、培育、推广、应用力度;组织开展科技攻关,重点解决渔业生产中的“瓶颈”问题;加强与国内科研机构的联系合作,不断增进产学研相结合,加快我国水产品企业科技创新,提高科研成果应用于渔业生产的转化率;造就一批整体素质较高的渔业科技队伍,提高开发水产品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国外水产企业的加盟和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海洋渔业的科技含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水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建立健全科研机构,积极推进科研与生产的全方位对接;集中力量抓好科技项目的联合攻关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有组织、有计划地搞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中试、孵化和推广工作;加强海洋渔业信息化服务,鼓励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及渔业推广部门参与产业化经营,为海洋渔业产业化经营的各个环节提供服务。实施科技兴渔战略是我国海洋渔业产业化和渔民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只有提高渔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渔产品的附加值,渔民收入才能有效地大幅度增加。只有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改造渔业,用现代化物质技术装备渔业,用现代化管理方法经营渔业,才能实现渔业的现代化。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紧缺的发展大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从渔业经济发展的角度,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鱼类资源衰减,养殖品种的品质严重退化,渔业水域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等。海洋渔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和其鱼类资源持续利用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生态和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为了保护渔业资源,近年来,我国在沿海实施了“伏季休渔”制度,在内陆重点渔区实行了“休渔期”制度,并提出捕捞产量“零增长”计划,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已经受到重视。为了对渔业实施更有效的管理,我国必须实施渔业资源限额捕捞制度和渔船强制报废制度,逐步缩减渔船数量,控制捕捞强度,以实现渔业资源的永续利用。严格执行捕捞许可证制度,实行禁渔期、禁渔区制度。推行高产优质高效渔业发展战略,即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兼顾人类的长远利益和现实需要制定社会发展战略。在制定目标时,要以高价值含量、高环境效益、高技术含量为发展目标,坚持高价值含量和高环境效益并重,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加快海洋渔业的现代化进程。
(三)区域不均衡发展战略
渔业的发展不是所有的从事渔业生产的企业、个人都能够同步调的引进先进的生产装备,提高渔业科技水平。因为企业和个人的资金、能力等方面的限制,渔业的发展呈现出不均衡发展的状态。对于有资金实力的从事渔业生产的商业企业,因为拥有较为先进的渔业捕捞、养殖或加工生产技术,能够有较高的渔业生产效率,先发展起来。而对于传统渔民,其生产装备、生产技术都不高,资金不足,渔业生产效率低下,发展较为缓慢。从政府的层面,先重点扶持行业的龙头企业,促进其更好更快地发展。在鼓励商业渔业发展的同时,带动生计渔业的发展,最后实现渔业的共同发展。
(四)特色和品牌发展战略
实施特色和品牌发展战略,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调整和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大力开发市场畅销的名、优、新、特水产品,积极抓好水产品加工,增强水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培养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有较高声誉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大力发展水产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把发展设施渔业、健康养殖模式和名、优、特、新品种放在首位。加强产品质量意识,树立品牌意识,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规划建设一批精准养殖示范区,探讨渔业高产高效养殖模式,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出和效益水平,增强养殖竞争力,积极推广特种养殖,推出特色拳头产品,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规模优势和垄断效应。水产品加工业应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在加工产品的深度上,要加大精细加工的比重,实现加工产品品种的规格系列化。推行水产品品牌经营战略,创出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水产主管部门积极引导水产企业重视商标注册,增强品牌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重视维护产品信誉,不断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使商标、品牌等无形资产成为推动渔业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摘要:加强渔船档案管理是实行渔业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需要,制定渔船档案的归档范围和做好文件材料的收集,有利于归档渔业档案的完整准确。开发利用渔船档案信息资源促进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渔业档案管理人员应用现代化手段的管理能力的提高,为社会共享渔业档案信息提供平台。
关键词:渔船档案收集归档开发利用
泉州海域面积广阔,北与莆田海域接壤,南与厦门海域毗邻,海域面积11360平方公,海岸线长427公里,大部分为基岩海岸。岸线婉蜒曲折,沿岸有湄洲湾、大港湾、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和众多小港湾。泉州市登记在册的渔船有6612艘,其中晋江深沪港、石狮祥芝港两个国家级中心渔港,拥有各类渔船总计300艘,生产船数量约占总数三分之二,而且基本上都是拖网渔船。深沪、祥芝两港渔船数量相当,在业外海捕捞渔船每港有700艘左右,马力大都400-800马力之间,鱼舱总容积120-160立方之间,使用容积多在80-120立方之间。近几年来,随着渔业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渔船数量类型迅速增加,成为渔业经济发展中的一支强大的生力军,加强渔船管理已成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渔船档案是渔政、港监及船检等部门在渔船管理和执法工作中的重要资料和依据,加强渔船档案管理,对于强化渔业执法,服务渔业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加强渔船档案管理是实行渔业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需要
去年,农业部组织开展了首次全国海洋渔船普查工作,共查出“三无”渔船6.72万艘、“三证不齐”渔船5.09万艘,分别占捕捞渔船总数的27.5%和20.8%,目前,“三无”船舶从事渔业生产屡禁不止。“三无”船舶从事生产既扰乱渔业生产秩序,也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这些渔船的产生和存在极大地危害了正常的海洋捕捞秩序,破坏了海洋渔业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对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建立完整、齐全的渔船档案档案有利于渔业执法部门监控管理力度的加强。
渔船档案是海洋与渔业局档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海洋与渔业档案管理部门,要以民生需求为向导,不断整合各类档案资源,建立面向民生、覆盖人民群众利益的档案资源体系。严格渔船档案的归档制度,使文件材料得到及时收集归档,确保及时建档,有效管理,不流失,不散失,保证海洋与渔业部门形成档案完整齐全,是实行渔业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需要,是为服务民生提供真实可靠的档案信息来源的有效保证。
2渔船档案的归档范围与文件材料的收集
渔业船舶档案是渔业船舶建造、改造、购置、引进、年审、注销、转让等行为直接形成渔业船舶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渔业船舶的档案是加强渔业船舶管理的基础,是依法办理渔业船舶入户、转让手续和核发证件的原始依据,是证明渔业船舶所有者合法权益及其财产价值的有效材料。
2.1渔业船舶档案归档文件材料主要内容有:①渔业船舶入户申请审核表;②船网工具控制指标批准书复印件;③自然人的个人身份证复印件(持证人的户口本复印件),或企业法人的营业执照复印件;④所在渔业社区居委会或单位的证明;⑤渔业船舶船股东(所有人)登记表,及其股东股权协议书;⑥渔业船舶检验证书的复印件;⑦渔业船舶登记证书、渔业捕捞许可证和渔业船舶产权证书的复印件;⑧渔船年度审核表;⑨其它材料。
2.2渔业船舶归档文件材料的收集在制定切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渔业船舶档案归档范围》的前提下,档案管理人员要从各个形成者手中收集相应材料,积聚起丰富的档案资料,同时建立文件材料形成部门和人员的收集文件材料工作职责。如各科室在办理渔业船舶的建造、购置、改造、引进、年审、注销、转户等业务时,必须将渔船有关材料移交办公室集中管理,任何人不得据为已有或者拒绝归档。对遗缺不全的渔业船舶档案,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设法收集齐全。已办理入户或转让手续完毕的渔业船舶必须建立其档案。渔业船舶档案管理纳入各级领导重要的议事日程,基本上做到“一船一档、一档一表、一年一订”,有专(兼)人负责档案管理。
3开发利用渔船档案信息资源是促进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渔船档案记载着渔船的编号、吨位、作业类型等多种原始资料,控制和掌握这些信息资料,有利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强渔船的规范化管理。开发利用好渔船档案信息资源,为渔业执法部门提供科学可靠的信息资料,有利于控制海洋捕捞强度和海上销鲜、渔需物资运销队伍的结构和布局,有利于保护海洋渔业资源,促进渔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渔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必须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好渔船档案的编研工作,充分发挥渔船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
开发渔船档案信息资源要根据渔船的数量、作业类型、吨位、主机功率以及渔船编号从不同的角度编制各类专题目录、渔船编号索引、基础数字编等检索工具,并根据渔船登记、渔船年度检验、职务船员培训、渔船海损事故档案以及《渔业捕捞许可证书》《渔船船舶许可证书》和《渔业船舶检验证书》等编写档案利用指南,为档案利用提供准确、快捷的服务。同时应根据档案信息开展多种形式的咨询服务,多渠道深入开发渔船档案信息资源,积极主动地为管理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档案信息服务。
二是加强现代化管理,提高渔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服务水平。
渔业行政执法部门办公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为档案信息资源的自动化综合管理奠定了基础,档案管理工作者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化办公设备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渔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以及信息资源处理的准确性。由于渔船档案管理涉及到渔政、港监、船检等多家渔业行政执法部门,因此各部门之间应当通力合作、相互协调、积极配合,逐步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体系,运用高新技术手段进行网络监控,将渔船登记、换发渔业捕捞许可证书、船舶检验证书和所有权证书以及船籍港、渔业资源费征收等资料输入计算机网系统,进行规范化管理,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进行远距离信息交流,使渔船档案信息资源在更大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其信息服务作用,为清理整顿“三无”渔船和“三证不齐”渔船、控制捕捞强度、解决渔船纠纷和渔船异地办证等问题提供可靠依据,为提高渔业经济效益、促进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信息服务。
关键词:渔业;机构;水产
中图分类号:F3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4-0217-1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渔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渔业生产正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为渔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它与科技进步的要求和渔业发展的新形势齐头并进,为发展现代渔业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1 水产技术推广的意义
当前世界各国的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有五种,即以政府农(渔)业部门为基础的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以协会和宗教组织为基础的非政府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以大学为基础的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政府与渔民组织共同合作的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和附属性的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我国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以政府主导型为主,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它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渔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使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的职能有所加强,有效发挥了水产技术推广的整体作用。
水产技术推广狭义上说是指以服务式与行政式水产技术推广为主要方式,广义是指以行为科学为主要理论基础,以教育式水产技术推广为主要方式,其概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渔业发展的要求而变化的。
水产技术推广系统是联系渔业科研系统和应用系统的纽带,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因为科技信息的流通是通过推广系统来实现,必须通过推广这一环节,它是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实现科技兴渔和渔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科研成果的完善和再创新,是实现渔业现代化的重要依托,是在原有成果基础上熟化了的推广成果,是实施科技兴渔战略的骨干力量。是一种知识形态的潜在生产力,对促进渔业增效和增加渔民收入作用巨大。
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是水产技术成果转化的组织保证。推广体系改革是我国渔业发展新形势的客观要求,是加入WTO后应对渔业国际竞争的需要。它能保证日新月异的渔业新成果,落实“绿箱政策”的主要途径之一。推广体系改革是政府机构改革的需要,针对当前境况和渔业发展的新形势,要求基层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必须因地制宜地进行有效改革。
2 政府主导的水产技术推广体系
政府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上世纪50年代初至50年代末为形成期,上世纪60年代初到召开前为低谷期,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为全面发展期,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为创新改革期。
政府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的特点是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与渔业行政管理部门一一对应,形成政府直接领导下的水产技术推广;现行水产技术推广的主要方式包括项目推广、项目示范辐射、技术承包、技术与信息咨询服务、经营服务、技术转让、公司加农户和民间组织加农户。
政府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是在推广体系上没有形成完善的职能,造成推广体系管理体制不健全,促使基层推广机构和编制出现了极度的萎缩。并且在推广经费上严重短缺,致使各种公益性职能难以实施,当然就连锁地使推广服务手段落后,以致于出现了各种服务效果的不明显,另外,由于基层推广人员素质不高,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推广工作的开展。
问题出现在于如何解决,因此,这要求政府水产技术应进行推广体系改革。要以政府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为主导地位,推广服务职能的拓展,逐步将技物结合,要积极探索按市场化方式操作,将产后加工、运销等经营分离,将推广服务领域从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要科学设置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必须做到改革和精简乡镇一级的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稳定和调整地(市)、县级渔业技术推广体系。不能过分强调单一模式,充分利用研究所的人才、技术、设备,努力实现优势互补;优化水产技术推广队伍,保证水产技术推广经费供给,提高推广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切实落实推广经费。
3 构建和发展新型水产技术推广体系
新型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构建。坚持以政府推广力量为主的原则,重视农(渔)民和市场需求的原则,强化服务观念的原则,引导农(渔)民在市场的大潮中逐步发展,维持一支精干的政府推广队伍,使渔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新型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基本结构包括政府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企业产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渔业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农村经济技术合作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群众团体。
新型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推广途径主要有直接推广、通过科技园区进行推广、联合技术推广。
发展新型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议。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社会公益性职能不断提高,因此,需要大力加快政府推广机构改革,通过依法稳定和改革,大力支持多元化推广服务组织的发展。实行民主管理,不断增强其凝聚力,更好更快地为农(渔)民提供技术服务。以现代化管理、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建立大学水产科技推广创新体系。
要建立国家级水产技术推广协调机构,加强政策、法规建设,促进多元化推广服务组织的有效联合,为新型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提供外部保障条件。政府要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加大对水产技术推广的投入力度,并积极探索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认真进行反思以重新认识渔业科技的供求关系,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渔业科技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进一步加速渔业科技成果转化。
“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大讨论,是我市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对我们海洋与渔业系统来说,开展这样一次大讨论,不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且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
从海洋与渔业面临的挑战来看,进一步解放思想、创业创新,是有效破解难题,实现我市海洋与渔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市海洋与渔业仍然处于爬坡转型期,制约海洋与渔业发展的问题很多:捕捞渔船装备整体落后于省内外部分重点渔区,渔民总体素质仍然不高,以捕为主的渔业产业结构格局和以扩张规模为主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未能根本扭转;渔业增效的长效机制难以形成,渔民增收难度依然较大;股份合作制等渔业经营制度的体制性弊端不断凸显,极大地抵消了渔业发展的体制优势,甚至会成为影响渔区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隐患;标准渔港、渔村码头、养殖设施等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难以发挥出保障渔民增收、促进渔业发展的应有功能;渔业生产安全隐患依然存在,渔民权益保障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海洋与渔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在解放思想中解决问题,在创业创新中实现突破。
为了切实使这次大讨论能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结合我们海洋与渔业系统实际,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认真实施,务求实效:
(一)在转变渔业发展方式上有新进展。渔业是我市最重要的基础产业,虽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渔业在全市GDP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由于舟山的特殊市情,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渔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将进一步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坚决克服悲观情绪和无所作为的观念,牢牢把握发展现代渔业这一奋斗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转变渔业增长方式。继续深化渔民转产转业,加快改造传统捕捞业,积极开发和推广节能型、资源环保型、经济效益型渔船和作业方式;稳步发展远洋渔业,扶持经济型大洋型远洋渔船建造,不断推进“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积极发展精养高效生态型海水养殖业,形成舟山特色养殖新优势;大力推进休闲渔业及海钓业,把现代渔业和休闲、旅游、观光及海洋知识的传授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一、二、三产业相互结合和转移,拓展渔业新的增长点;继续做大做强水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建设水产品流通体系,扩大水产品出口加工贸易,着力构建全国一流的现代化渔业基地,继续保持舟山渔业在全省乃至全国的领先地位。
(二)在促进渔区和谐上有新举措。坚持以人为本,从保障和维护渔民群众利益的根本要求出发,围绕渔区和谐这个核心去谋划、去创业、去创新。切实加强渔业安全生产监管,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控制渔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确保渔民生命财产安全。深化“平安渔场”建设,维护渔场正常生产秩序,加强涉外渔业管理,防止涉外事件的发生。大力推进全市标准渔港建设工程,确保95%以上渔船能就近避风,提高渔业防灾减灾能力。切实抓好渔村渔业配套设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渔村。持续深入开展渔民技能培训工作,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提高渔民安全生产技术和就业创业能力。积极推动渔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实施,推进渔业政策性保险,进一步增强渔区、渔民抵御和化解风险的能力。高度重视渔民合法权益保障,积极争取建立海域使用补偿制度、渔业水域污染补偿制度、禁休渔期专业捕捞渔民生活补贴制度等,探索渔业权的具体落实措施与途径。
(三)在科技、体制创新上有新突破。以提高渔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引领和支撑现代渔业发展为指引,紧紧围绕行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重点在养殖新品良种繁育、病害防治、浅海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渔具渔法革新、渔业节能减排技术、渔业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科技攻关和创新,加强现代渔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为渔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继续完善渔业股份合作制,积极探索渔船公司制等新的经营模式,进一步规范渔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积极培育现代渔业经营主体,支持渔业龙头企业发展,努力提高渔业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逐步建立适应现代渔业发展的新型经营体制和机制。
(四)在依法治渔和依法管海上有新提高。从我市海洋与渔业实际出发,创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手段,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严格渔船船长资格审查,加强老大培训教育,严格老大的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渔船船员准入制度建设,有效控制外来劳力,着力提高渔民从业素质;强化渔船的源头管理,完善渔船规范,建立合理的监管标准;加强对水产养殖、捕捞等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有效的全市渔业安全执法检查联动机制和渔政船巡航护渔制度,逐步控制和核减资源损耗大的作业,加大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人工鱼礁、海洋特别保护区等建设力度,有效保护好舟山海域的渔业资源;积极履行海洋管理这项新的重要职责,不断探索海洋管理的新方法、新措施,严格各类用海审批制度,强化涉海项目监管,将海洋开发纳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轨道。同时,加强海洋与渔业监管的自身能力建设,以现代化的监管手段管理海洋与渔业各项工作,努力为海洋与渔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和保障。
(五)在党员干部和领导班子作风上有新转变。在这次大讨论活动中,我们要着力破除党员干部的陈旧观念和传统习惯,着力解决好机关部分干部当中存在的“五不作风”,即作风不实、工作不勤、办事不公、纪律不严、为政不廉。努力做到“四个转变”:转变思想观念、转变精神状态、转变工作作风、转变发展思路。形成“行业争一流、人人争上游”的良好机关氛围。继续深化机关干部下渔船体验生活、与渔民兄弟交朋友、基层定点联系等各项制度。与此同时,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大讨论等活动,做到四个“更加”,即更加重视为民服务,更加重视调查研究,更加重视典型示范,更加重视依法管理。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意识上有新加强、能力上有新提升、方法上有新改进、形象上有新改观、工作上有新成效,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真正成为创业创新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关键字】京津冀,一体化,四大功能区
引言
京津冀一体化的核心是产业一体化,即通过区域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结、互为补充和相互渗透,建立一种有机整体的过程和状态。据此定义可知,京津冀一体化具有以下特征:政策一体化、市场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和生产要素与商品一体化,其中产业一体化是京津冀一体化的核心内容,因此产业一体化理论理应作为京津冀一体化功能区设计的首要原则。此外,在选择产业区位时,应对地区性投入、地区性需求、输入性投入和外部需求等内容进行综合考虑,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功能区的设计。综上,研究人员将京津冀一体化划分为以下四大功能区:以北京、天津、廊坊、保定、石家庄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功能区;以秦皇岛、唐山、天津、沧州为主的海洋经济产业功能区;以张家界、承德为主的生态旅游产业功能区;以河北南部为主的商贸流通产业功能区。
一、高新技术产业功能区
现代高新技术产业是一种基于传统农、工产业的新兴产业。目前,京津冀地区已建立起众多依托高新技术产业的现代化经济开发区,具体以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为主。数据显示,河北高新技术产业增值的年均增长率超过10%,且2014年的增值超过1.54千亿元。以新材料产业为例。数据显示,新材料的市场需求增幅超过30%,且其在国内市场的潜在市值达到千亿元,可见新材料产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包括国家政府、生产企业和学术机构在内的研究主体均十分关注对新材料的研究,比如2014年5月,北大、清华等12所高校联合建立起新材料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尽管京津冀新材料产业已研发出众多产品(见表2),但京津冀新材料产业仍面临以下发展困境:过渡依赖科研机构;知识共享机制不健全;产品研发的专利数量偏少;就业人口素质偏低但数量庞大。因此,若要实现新材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则需对资源进行优化重组,淘汰低效益、高污染、高消耗的传统产业和产能过剩企业,重点扶持高附加值、高性能的战略性新型材料产业。此外,重视自身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核心技术和管理经验。
二、海洋经济产业功能区
总的来讲,京津冀海洋经济产业功能区尚需进行产业升级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现代化的海洋经济产业功能区是对传统海洋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具体发展新型渔业、国际物流、风电和核能等技术密集型产业。以渔业为例。渔业又称水产业,是供应工业原材料和生产渔业产品的产业部门。关于渔业的划分,按生产方式分为捕捞渔业、养殖渔业;按水域分为淡水渔业和海洋渔业。21世纪以来,渔业中开始广泛应用新兴技术,从而实现渔业在生产技术上的飞跃。尽管渔业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范畴,但毫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同样也会引起严重的问题,因此在发展渔业时,应明确以下影响因素:人口的过度增长使渔业承受巨大的负担;过度捕捞加速渔业资源的枯竭;海上项目导致水资源污染形势严峻;非法开发渔业旅游项目致使渔业生态环境破坏。总之,在京津冀海洋经济产业功能区中,渔业属于支柱型产业,主要为余下功能区供应工业原料和水产品。因此,海洋经济产业功能区应充分利用临海的地理优势,以商贸物流配送的方式将渔业产品提供给其他产业功能区,同时依托国际物流业的发展,开发远洋渔业。此外,其他功能区亦能为渔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比如将渔业与生态旅游业结合起来,科学开发渔业旅游资源。
三、生态旅游产业功能区
生态旅游的研究主体是人和自然环境,而现代生态旅游具体由农业生态、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组成。目前,京津冀生态产业功能区将功能定位在当地的旅游产业上,同时依托当地的交通运输业发展经济及依托生态环境保护发函旅游业。众所周知,京津冀地区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名胜古迹众多。统计数据显示,京津冀共计14个5A级景区,约占全国5A级景区总数的7.6%,五星级饭店共计103家,百强旅行社共计17所。此外,京津冀区域之间的合作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并已达成区域旅游一体化开发的共识,比如2015年3月,京津冀联合举办“农业嘉年华活动”。以农业生态旅游为例。河北是农业生产大省,其主要为北京、天津供应农副食品(详见表2)。虽然与京津地区相比,河北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如此经济格局却为河北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创造了条件和契机。此外,京津冀生态功能区等统筹工作主要依赖河北。总而言之,关于京津冀生态旅游产业功能区的建设,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加以规范,进而提高京津冀地区的城市环境水平。
四、商贸流通产业功能区
河北中南沿路是京津冀产业一体化的商贸流通功能区,主要实现京津冀与环渤海地区的商贸流通。从京津冀商贸流通的发展现状来看,京津冀一体化为区域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且当地政府也从长远角度出发,积极筹备晋冀鲁豫商贸中心、冀中南商贸服务中心的规划。众所周知,冀中南地区不仅是河北的食品、服饰、箱包和小商品的集散地,同时也提供综合物流服务。尽管商贸流动产业功能区的建设现已取得较大成效,但仍在有些方面存在不足,比如产品的定位、设计等环节存在不足之处,因此应从生产工艺和当地人文特色出发,提高其整体质量和综合价值。
关键词:湖南省 农业经济增长 农业产业结构 生产条件
一、近年来湖南农业经济增长状况
湖南作为农业大省,2003年以来,在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带动下,农业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2011年湖南省农林牧副渔总产值为4508.20亿元;其中农业2391.67亿元,林业239.11亿元,牧业1425.60亿元,渔业255.04亿元。2003年以来湖南省农林牧副渔总产值呈现上升态势,年均增长率基本保持在4.5%左右;2005年农林牧副渔总产值增长率甚至达到了5.8%。但从农业内部各产业产值增长情况来看,表现出不均衡状态,农业上升趋势明显,畜牧业次之,而林业和渔业则较为平缓。如表1所示,农业内部产业结构中,农业所占的比重最大,年平均为48.22%;畜牧业比重居二,年平均37.52%;林业和渔业比重年平均分别占5.22%和6.15%。从变动趋势看,2003-2011年期间,农业比重在2008年出现下降后,又反弹呈现上升态势;畜牧业比重则在2008年后呈现下降态势,并没有表现出逐渐成为农村经济主导产业的发展趋势,这说明虽然湖南省近几年正加大对畜牧业和养殖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但政策效果还有待观察。总的来看,湖南省农业经济增长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本文依据灰色关联模型对湖南省农业生产中的结构和生产条件问题进行实证分析,以揭示湖南省农业经济增长特点,从而为保证农业持续和稳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表1 2003-2011年湖南省农业内部各产业结构变化 (单位%):
二、实证分析
(一)研究模型
灰色关联分析法是一种判断因素之间关联程度的新的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一般地,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的关联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据此,可以找到主要特性和主要影响因素。其关联度计算步骤如下。
1.确定分析序列
设,Xi(k),(i=1,2..m)为m个比较序列因子,
Xi(k)=(Xi(1),Xi(2)...,Xi(n)),(i=1,2...,m)为反映各因子变化特征的时间序列;
X0(k)=(X0(1),X0(2)...,X0(n))为反映系统行为特征的参考序列;可构造原始评价矩阵X=(X0,X1,...,Xm)。
2.对原始序列作标准化变换消除量纲,得到新的标准化序列, ,其中X(k)为各原始序列,X为各原始序列的平均值,S为各原始序列的标准差,X'(k)为原始序列处理变换后的新序列。
3.计算关联系数
先逐个计算每个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对应元素的绝对值,即,X'0(k)-X'i(k)然后分别计算每个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对应元素的关联系数,其公式为:
p为分辨系数,取值范围在[0,1]之间,常取0.5。
4.灰色关联度计算及排序
然后对各因素对系统行为特征的关联度进行排序,并进行评价分析。
(二)湖南农业经济灰色关联分析
依据2006-2010年湖南农业经济的相关数据,按照灰色关联分析模型,选取农林牧渔总产值作为反映系统行为特征的参考序列,分析总产值与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相互关联程度和农林牧渔总产值与农林牧渔就业人员、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使用量、农村用电量、有效灌溉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等相关生产条件的关联程度,结果见表2和表3。从中可以看出,各产业对农林牧渔总产值的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渔业、农业、牧业、林业。各相关生产条件对农林牧渔总产值的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 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化肥使用量、农村用电量、农林牧渔从业人员、农作物播种面积。
表2 湖南省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内部各产业之间的关联度
表3 农业总产值与农业生产条件的灰色关联度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湖南省农业经济增长呈现以下特征:
第一,在2006-2010年期间,农业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是渔业、农业。同时,畜牧业作为湖南的传统优势产业仍然具备一定的优势。湖南水面广、水产资源丰富,渔业发展具备了比较坚实的物质基础;另外,湖南各地积极采取基地精养、法律保障、科技先导等措施增强渔业生产发展后劲,深挖增长潜力,使得湖南渔业正日益成为湖南农业、农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湖南省种植业主要作物的总产量发展迅速,增长巨大,水稻、棉花、油料、苎麻、柑桔、茶叶、甘蔗、烟叶、蔬菜等主要农产品总量均居全国前列。湖南畜牧养殖业也十分发达,它在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及其主导作用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种植业的发展。
第二,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对湖南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凸显。农业机械总动力是农林牧渔总产值的首要影响因子;有效灌溉面积和化肥使用量对农林牧渔总产值的影响也比较明显;农村用电量对农林牧渔总产值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这表明,在农林牧渔业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中,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实现了农产品的增值。而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发展农业灌溉是农业稳产、高产的基础,体现在上述分析中,有效灌溉面积对于农业总产值的关联度要大于播种面积对于农业总产值的关联度;农用化肥的合理使用有助于恢复土壤肥力,及时补充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氮、磷、钾等元素,提高农业土地的集约利用率。而农业电力对于部分农业机械作用的充分发挥不可或缺,为此,加快农业生产和流通过程的电气化,对于湖南农业经济增长也至关重要。
第三,农林牧渔从业人员对农林牧渔总产值的因素作用较低,这可能与湖南仍处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不充分阶段有关。如2007年末湖南省农村劳动力总量为2564.83万人,农村从业人员2347.5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91.5%。按每个劳动力可承担5亩田地计算,需要农村劳动力1176.48万人。由此推算,剩余劳动力达1171.04万人,近半数的农村劳动力处于失业和隐蔽失业状况。
三、政策建议
(一)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现代农业发展,必须调整内部结构。据灰色理论分析的结果,要保证种植业的稳定发展,加快发展渔业和林业,提升牧业发展水平。一是以扩大优质农产品的规模为重点,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粮食生产在保稳定的基础上,应着力于优化品种结构。以优质米龙头加工企业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发展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优质稻开发格局。另外,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发展一些高效经济作物,适度提高经济作物比重。二是推进水产业从追求数量向数量与质量、效益和生态并重的增长方式转变。重点推进水产品优势产区渔业生产基地建设,通过相关生产安全标准的建立和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水生动物病害防治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高渔业生产集约化水平和产品质量;努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延伸渔业生产、加工的产业链条,提高渔业经济附加值;通过推进渔业科技进步,打造效益型渔业;要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打造资源节约型渔业。三是继续抓紧高效经济林和生态林建设,优化林种结构,重点搞好油茶、楠竹低改及林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森林覆盖率,实现林业经济、生态效益同步增加。四是以扩大养殖业规模为重点,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生猪是湖南的优势产品,要继续发展,加大品改力度,优化猪群结构,建立完善生猪市场风险的有效规避机制;把牛羊等草食性牲畜作为全省畜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扩大养殖的规模,适度提高牛、羊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
(二)依靠技术和物质装备,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农业机械化、化学化、水利化和电气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业现代化水平。一是要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的现代装备水平。要根据湖南省独特的地形地貌和自然条件,结合政策补贴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同时开发出新的更多的适合湖南自然情况和自然特点的新机具、新农机。二是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普及行动,提高化肥利用率。要不断扩大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在施用化肥的同时,加施农家肥、绿肥等有机肥料,增加土壤微量元素含量,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三是继续加大对农业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重点加大灌区工程投入力度,修复病险水库,提高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四是要加强农村电气化建设,加快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积极探索农村电力发展新机制,建立由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微观配置电力资源相结合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机制,规范农村电力市场,深化农电体制改革。
(三)强化农民培训,推进农村劳动力适度转移
农业经济良好的增长态势需要有一批现代化农业人才和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为此,要在政策、资金、师资、培训项目等方面加大支持,努力培养出更多农村专业型、特色型人才,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推进农业劳动力的适度转移。并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借助现代技术装备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应进一步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
参考文献:
[1]邓聚龙.灰色预测与决策[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
关键词:渔港规划、必要性、注意的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渔港是专供渔船和渔业辅助船停泊、使用的港口。渔港的建设给群众提供了最基本的生产作业场所,方便了群众的生活,同时,随着渔港渔货产量和交易量的增加,渔港陆域工程也得到了发展,如水产品的冷藏加工、鱼品批发、制冰、养殖等行业也能相继发展起来,繁荣了地区的经济,增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地方税收。
广东是海洋大省,海岸线长达3368.1公里,发展海洋经济是广东的优势。目前,广东海洋经济所蕴藏的巨大潜力仍未得到充分发挥,建设现代渔港就是对广东的海洋资源重新优化配置,将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海洋经济优势,把广东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强省,以加快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二、渔港规划建设的必要性
2.1渔港规划建设是完善防灾减灾体系,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
渔港的合理规划建设是提高渔港建设标准、增加渔港避风面积,满足渔船防台避风要求,有效发挥渔港功能,提高渔港防灾减灾能力,为渔船海洋捕捞生产提供安全保障,为广大渔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可靠基础条件的前提。
2.2渔港规划建设是改善渔业设施,推动渔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渔港规划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改变过去航道窄小、港池淤浅、“有港无码头”、“有鱼无市”、“有港无船”的状况,不仅使渔港设施得到完善,而且使渔港功能得到了提升。渔港从过去的单纯供渔船停靠,发展成集渔船停靠、避风、补给、鱼货交易、储存、加工、对外往来等功能于一体的渔业生产发展基地。
2.3渔港规划建设是加快渔区小城镇建设,促进了渔区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随着渔港的有序规划,改变昔日脏乱差的港容港貌,加快了渔区小城镇建设。而投资环境的改善,又可以吸引外资、民资前来投资办厂,参与当地渔业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使许多渔港成为人们休闲和游览的好去处,从而改善了渔区的经济结构。
2.4渔港规划建设是促进渔民转产转业的需要
渔港的规划建设可以加快海洋渔业结构优化调整、渔区城镇化建设和渔业产业化步伐。控制和压缩海洋捕捞强度,落实减船转产,转产渔民可从事海水产品精深加工、水产品流通和服务、休闲渔业,逐步实现新型现代化海洋渔业。
三、渔港陆域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3.1渔港的分级
陆域规划设计中应进行合理的港址选择,根据渔港的等级进行相应的规划设计。国家根据渔港服务范围与功能,渔船数量、吞吐能力、发展前景等情况分为四级,如下:
(1)国家中心渔港:渔港年鱼货卸港量在8万吨以上,可满足800艘以上大、中、小型渔船停泊、避风和补给,水、陆域面积分别达到40——50万平方米和20万平方米以上,渔用岸线长度1000米以上,码头岸线长度不少于600米,码头前沿陆域纵深不少于100米,渔港防灾减灾能力达到50年一遇以上,具有吸纳一定数量转产转业渔民能力。
(2)国家一级渔港:渔港年鱼货卸港量在4万吨以上,可满足600艘以上大、中、小型渔船停泊、避风和补给,水、陆域面积分别达到30——40万平方米和10万平方米以上,渔用岸线长度800米以上,码头岸线长度不少于400米,渔港防灾减灾能力达到50年一遇以上,具有吸纳一定数量转产转业渔民能力。
(3)二级渔港:渔港年卸货量在2万吨以上,主要满足当地渔船停泊、避风、补给需要,能容纳渔船数200艘以上,具有一定的水、陆域面积、岸线、码头长度能达到一定标准。
(4)三级渔港:能满足当地渔船的停泊和补给需要,能容纳一定的渔船,有一定的岸线、码头和水域规模。年卸港量能达到一定规模。
3.2卸港量的预测
陆域的建筑建设规模跟卸港量的大小有很大关系,卸港量的预测应根据海洋渔业资源的情况、渔业生产发展规划、渔船状况等通过统计预测分析的方法来确定。渔港水产品卸港量,关系到渔港渔船的选型及数量,也关系到陆域配套建筑的建设规模。因此,应根据近期卸港量结合远期发展综合考虑,合理规划设计。
3.3陆域生产工艺的确定
陆域规划中应充分考虑缷鱼装卸,制冰供冰及水产品加工等工艺流程,规划合理的生产流线。
(1)码头工艺
渔港的码头按作业性质分类分为:卸鱼码头、供冰码头、物资码头、修船码头、油码头和辅助船码头。规划建设中应根据不同等级的渔港确定建设不同的工艺码头。
(2)渔货装卸工艺
规划设计时应力求装卸工艺流程先进、通畅、实用、尽量减少装卸工艺操作环节,设备以定型产品为主,选用操作简便、性能可靠、能耗低、维修容易的设备。
装卸鱼工艺主要包括舱下运输、鱼货出舱、码头上水平运输至卸鱼棚或鱼市场三个环节。卸鱼工艺内容主要包括:出舱机械的选择、水平运输方式与机械的选择、渔货运输通道与其他道路、场地的交叉等。
(3)制冰、供冰工艺
规划设计应考虑制冰间、贮冰厂的位置及工艺流程,制冰间应靠近供冰码头建设,可用输冰桥输冰,也可用机动车上冰。在保证渔船加冰的同时,也应兼顾水产交易市场的冰鲜鱼等的用冰需求。
3.4陆域总平面功能分区
渔港陆域规划应包括六个功能区,即卸鱼及水产品交易区、冷藏加工区、综合物资区、修船区、油库区及综合管理区。
陆域布置时,应根据渔港级别、渔船类型及数量、水产品卸港量、生产工艺等要求确定陆域各区的规模和设施。同时应考虑渔港现代化的需求,增加休闲渔业区等功能区,以渔港建设为中心,带动城镇化建设,形成渔港现代化、渔业产业化、渔区城镇化、临港产业多元化的现代渔港经济区。
3.5陆域消防及环境保护
渔港陆域的规划应特别注意油库区的设置,应设在对各个区域影响较小的位置,同时除依据消防要求保证有足够的消防距离外,更要做好码头油库区防火防爆的风险管理。
港区生活污水由管道收集后,纳入市政污水管网系统。港区有生产废水时应规划设置污水处理设。
四、现代渔港经济区规划建设的几点建议
目前广东现代渔港经济区的建设仅是初步的,渔港的陆域规划建设应以渔港建设为中心,加快城镇化建设,大力推进渔业产业化进程,促进渔业经济区的全面发展。通过科学的规划,合理的设计,建设现代渔港经济区。
4.1加快渔港经济区的城镇化建设,发展小城镇与渔区市场建设紧密结合
目前全省大部分集贸市场基本上仍处于摆摊设点式的传统交易方式,市场的信息服务、金融服务,通讯服务、生活服务等功能还很薄弱,因此,小城镇建设,首先要把小城镇发展与发育市场、完善市场功能相结合,通过健全市场功能,吸引物流、人流,繁荣小城镇经济、发展小城镇经济。
4.2乡镇企业是推进渔区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的可靠载体
加快小城镇建设,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采取有力措施,吸引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相对集中,连片发展,形成规模,增强核心竞争能力,为繁荣当地经济做出进一步的历史性贡献。
4.3要处理好保护耕地和环境的关系
当前在小城镇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着不少影响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土地浪费现象和环境污染问题。如一些城镇盲目扩大规模,铺大摊子,造成大量土地长期闲置,有的城镇缺乏垃圾和生活废水处理设施,给周围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必须增强保护土地和环境意识,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结合起来,实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基础保障。
五、结语
结合以往渔港建设的经验,渔港的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能进一步提高渔港防灾抗灾能力,促进渔业经济结构调整,同时结合现阶段城镇化的大背景,将小城镇与渔业市场的建设精密结合,将会繁荣一方经济。
参考文献:
[1]SC/T9010-2000.渔港总体设计规范[S]
作为世界上较为典型的农业大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关系到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关系到农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甚至关系到综合国力提升以及国家长治久安。近年来,虽然农业现代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我国各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还存在着较大差异,有些地区的农业技术装备还较为落后,农业现代化水平处于初级阶段。分地区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有利于认清问题的症结所在,促进我国各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均衡发展。近年来国内有很多学者开始着眼于研究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因素。杜江、王雅鹏认为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可以给农业生产力带来质的飞跃。他们认为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农民人均收入过低、农业经营规模狭小等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1]。王国敏详细分析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瓶颈,如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2]。丁谦、孟卫东从内生增长理论入手,利用协整检验法对1990—2007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农村财政支出对农业发展有促进作用的结论[3]。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针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前人很少进行分地区的详细研究,可能会使结论有些模糊。另外,对于各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惯性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的现有文献甚少,有待充实。本文运用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分析各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所产生的惯性效应,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二、各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通常情况下衡量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程度应该综合各方面指标来对其进行评价,但是有些衡量指标难以量化,有些指标量化后难以整合起来综合反映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同时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等原因,本文选取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性指标———机械化水平作为研究对象。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标志,综观世界农业发达的国家,无一不是机械化程度很高的国家,因此农业机械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程度[4]。影响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因素源于诸多方面,但是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以及本文的研究特点,我们将选取以下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发挥直接或重要作用的五方面因素进行分析。
(一)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农政策及力度
1994年中国实行分税制改革后所确定的财政分权体制给地方政府在财政事务处理上以较大的自由空间,改变了以往中央经常随意变更与地方政府分享财政收入比例的做法[5]。地方政府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更自由的分配各项财政支出。对于以农业经济为主且农业发展缓慢的省份来说,可以通过提高财政支农支出来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从2004年开始我国已经连续几年实行惠农政策,不断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其中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金额、农机具购置补贴金额等在逐年增加。这些政策使各地区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保障,确保了农业经济的稳定增长[6]。因此各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农政策及力度会对本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二)地方政府的税收政策一般来说,经历过发达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国家,对农业投资者的征税都是很低的,而其国内的总体福利水平都较高,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人们投资农业的积极性,促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对于我们这类农业大国来说,政府通过相应的政策扶持增加农民的收入、减少农民的税收负担,无疑会调动农业生产者利用先进设备的积极性,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7]。
(三)地区农业人力资本的丰裕程度
一个地区农业人力资本的丰裕程度对于其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地区农业人力资本越丰裕,其对现代化的机械设备运用就更娴熟,甚至一些优秀的设计人员会发明并生产一定量新型机械以用于农业生产,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在这里我们以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来反映一个地区农业人力资本的优劣情况[8]13。
(四)农产品出口占地区总出口比重
通常情况下,一个地区总出口贸易中的农产品出口份额能够反映其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但是对于中国各地区所出口的农产品来说,大部分是仍处于低附加值的初级农产品或中间产品,相反大部分地区进口的是经过精深加工的高附加值产品,这种情况反映了我们的农业发展及农产品加工技术还处于较低的水平,精深加工还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因此农产品出口占地区总出口的比重较高的地区,恰恰是以第一产业为主,而第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居于主导地位的地区。因而农产品出口占地区总出口的比重可能对一个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产生负面影响。
(五)地区农村经济的相对发展规模和实际发展水平
一个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建设不仅要依靠公共资金的注入,还要依赖于本地区农村经济的相对发展规模和实际经济发展水平。本地区农村经济收入相对于该地区总产值的水平越高,表明农业经济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越大。而农村相对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基础,只有农村相对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才能有所提升,农业现代化才能不断发展。在这里我们以农村相对经济收入来反映一个地区的农村相对经济发展规模。
另外,一个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还要依赖于本地区农村经济的实际发展水平而不断推进。只有农村经济充分发展,农民才能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去购置先进的设备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因而我们以农村每人实际年纯收入来反映农村经济的实际发展水平,试图检验这一指标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作用是否显著。
三、数据说明及模型的构建
(一)数据来源及说明
由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农业机械化水平能够充分反映农业现代化发展程度,可作为本文实证模型中的被解释指标。而财政支农力度、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各地区出口的农产品比重、农村相对经济收入、农村每人实际年纯收入、农村可分配净收入中国家税金所占比重和农林牧渔业产值占地区总产值比重是影响本地区农业现代化(机械化)水平的相关因素。本文选取2004—2009年的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各种指标的选取、数据来源及相应处理过程如下:
第一,各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以该地年末农业机械拥有量来表示,其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农业年鉴》。
第二,我们利用各地区财政支出中农业支出所占比例来反映该地区的财政支农力度。这一指标我们是通过《中国农业年鉴》和《中国区域经济年鉴》查得的各地区财政支农金额与该地区总财政支出金额作比算得。其中各地区财政支农以财政支出中农林水事务支出金额来衡量。
第三,各地区农业人力资本的丰裕程度以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来反映,具体来说是通过《中国农业年鉴》查得的各地区农村教育水平处于高中及中专以上的劳动力占总劳力比重来衡量。
第四,一个地区总出口贸易中的农产品出口份额是由《中国农业年鉴》获得的各地区农产品出口额与通过《中国统计年鉴》查得的各地区总出口额作比算得。
第五,农村相对经济收入和农村每人实际年纯收入两个指标的原始数据均来源于《中国农业年鉴》,其中农村相对经济收入这一指标是由各地区农村经济总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作比求得,地区生产总值的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经济年鉴》。
第六,农村可分配净收入中国家税金所占比重是由各地区农村可分配净收入中国家税金金额与农村可分配净收入作比算得,二者数据均来源于《中国农业年鉴》。第七,农林牧渔业产值占地区总产值比重是由各地区农林牧渔业产值与地区生产总值作比求得,其中农林牧渔业产值的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农业年鉴》,而地区生产总值的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经济年鉴》。
(二)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的构建
由于面板数据模型含有横截面(个体)、时间和指标三维的信息,因此利用面板模型可以构造和检验比以往单独使用横截面数据或时间序列数据更为真实的行为方程。因此本文首先利用上述指标构建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其一般形式可表示为:Yit=αit+X/itβit+μiti=1,2,…,N;t=1,2,…,T(1)其中:Xit是k×1维解释变量向量(k表示解释变量个数),βit表示对应于解释变量向量Xit的k×1维系数向量,αit为常数项向量,μit是随机扰动项向量。这里假设随机扰动项相互独立,且满足零均值、等方差为σ2μ的条件,i、t表示面板数据的两个维度(横截面和时间)。
根据所选择的被解释变量及解释变量的相关指标,结合静态面板数据模型的一般形式,所建立的模型具体可表示为:LAMit=αit+β1FSAit+β2ERLit+β3APEit+β4RRIit+β5PIPit+β6RTSit+β7APSit+μit(2)式(2)中,LAMit表示第t期地区i的农业机械化水平;FSAit表示第t期地区i的财政支出中农业支出所占比例;ERLit表示第t期地区i的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APEit表示第t期地区i的总出口贸易中农产品出口份额;RRIit表示第t期地区i的农村相对经济收入;PIPit表示第t期地区i农村每人实际年纯收入;RTSit表示第t期地区i的农村可分配净收入中国家税金所占比重;APSit表示第t期地区i的农林牧渔业产值占地区总产值比重。
一个地区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往往存在惯性效应,因为物质资本的积累能够促进以后各期物质资本更加丰富。这样一来我们综合考虑时期数和惯性效应,把滞后一期因变量加入模型中作为解释变量,构造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来研究以上几种因素以及惯性效应对我国各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影响。模型的具体形式可表示为:LAMit=αit+β1FSAit+β2ERLit+β3APEit+β4RRIit+β5PIPit+β6RTSit+β7APSit+β8LAMit-1+μit(3)其中,LAMit-1表示滞后一期因变量,其他变量同静态模型中各变量。
四、模型的估计及结果讨论
由于我们的面板数据中包括30个横截面和6个时间点,属于“宽而短”的面板数据类型。一般情况下,对于这种数据结构,大多不进行单位根检验,伪回归现象基本不存在。但是为了保证模型设定的准确性,我们仍然对模型中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面板单位根检验的目的是为了考察面板数据残差序列的平稳性,不存在单位根的情况表明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协整的,构建回归模型的合理性得以验证。变量的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在各检验方法中,所得到的统计量相伴概率都比较小,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因此本文面板模型中变量的残差序列是平稳的,不存在共同单位根和个体单位根问题,变量之间是协整的关系。
在我们所建立的面板数据模型中,由于解释变量数超过时期数,不具备采用变系数模型的条件。下面,根据F检验来确立变截距模型与等截距模型的选择问题。在等截距模型中,通过计算得到残差平方和RSS*=7.11E+08,而在变截距模型中,残差平方和RSS=8293659,故F=(RSS*-RSS)×(NT-N-K)/RSS×(N-1)=4.18E+02,其中,N-1表示受约束回归的约束个数,T表示面板数据的时期数,NT是截面数和时期数的乘积,即观测量的总个数,K为模型中变量的个数。F统计量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为F0.01(29,143)=1.8463,故拒绝原假设,采纳变截距模型。
我们可以进一步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冗余性检验和随机效应模型Hausman检验来判断应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具体结果见表2)。固定效应冗余性检验的零假设为固定效应模型是冗余的,由表中的P值可以看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原假设被拒绝,于是摒弃混合模型,即认为固定效应模型优于混合模型。而由Hausman检验的结果可以判定应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最终可以确定所应建立的模型为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
对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静态面板模型)采用OLS估计方法,得到各参数的估计结果见表3中的第二列。表3显示,一个地区财政支农程度、总出口贸易中农产品出口份额、农村可分配净收入中国家税金所占比重几个变量的系数估计值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解释变量系数为0的原假设,而农村每人实际年纯收入在5%的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由此可以判断这四个指标是影响一个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因素。由各变量的系数估计符号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个地区财政支农力度越大,农村每人实际年纯收入越高,该地区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越高;而一个地区总出口贸易中农产品出口份额和农村可分配净收入中国家税金所占比重越高,地区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越低。其中农产品出口份额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负向影响可能是我国出口的农产品中大多集中于初级产品,高附加值的制成品出口所占比例很低,这种现状同时反映了农产品出口份额较大的省份,也正是以农业为主而第二、第三产业很不发达的农业大省和贫困地区,其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反映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落后,这些地区应加强经济发展来促进农业实现现代化。
在动态面板模型中,由于以因变量的滞后项作为解释变量,这可能引起解释变量与随机误差项的相关性和解释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如果仍然使用传统的估计方法,将会导致参数估计的非一致性。Arellano和Bond建议采用一阶差分矩估计方法(first-differencedGMM)来克服上述两个问题。DIF-GMM估计方法的优点在于通过差分来控制未观察到的时间和个体效应,同时利用被解释变量的滞后项作为工具变量克服内生性问题[9]。但由于在很多情况下变量的滞后值并不是一阶差分方程的理想工具变量,因此我们选择Blundell和Bond提出的系统GMM估计(systemGMM)方法对模型进行估计。估计结果见表3中的第三列[10]。
表3中第三列AR(2)的P值反映出,在采用系统GMM估计动态模型时,均不存在二阶序列相关。而Sargan检验为过度识别约束检验,测定了动态面板估计中工具变量选择的适宜性,由Sargan检验得到的P值(0.6618)可知,工具变量的选择是合理的,不存在过度识别问题。同时我们给出了Wald检验,它常用来检验联合系数是否有效,表中Wald统计量设定检验显示该假设不被拒绝,即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联合影响具有统计意义。由各变量系数估计的结果可以看出,一个地区财政支农程度越大,农林牧渔业产值占地区总产值比重和滞后一期农业机械量几个变量的系数估计值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解释变量系数为0的原假设,而农村可分配净收入中国家税金所占比例在10%的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由此可以得到这三个指标对一个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由各变量的系数估计符号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个地区财政支农力度越大,农林牧渔业产值占地区总产值比重越高,该地区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越高;而一个地区农村可分配净收入中国家税金所占比重越高,该地区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越低。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其前一期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当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证实了惯性效应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前一期物质资本的积累能够为当期资本的扩大奠定基础,使物质资本更加丰富。
综合以上两种模型的分析可以得到,一个地区财政支农力度、农村可分配净收入中国家税金所占比例和滞后一期农业机械量几个变量对一个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个地区财政支农力度越大,该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越高;一个地区农村可分配净收入中国家税金所占比重越高,该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越低。而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其前一期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当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前一期物质资本的积累能够为当期资本的扩大奠定基础,使物质资本更加丰富。
五、结论及政策含义
本文使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影响各省(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综合因素。由系数估计结果所得到的结论为:一个地区财政支农力度、农村可分配净收入中国家税金所占比例和滞后一期农业机械量几个变量对一个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个地区财政支农力度越大,该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越高;一个地区农村可分配净收入中国家税金所占比重越高,该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越低。而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其前一期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当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前一期物质资本的积累能够为当期生产条件的改善提供一定基础,使相应物质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关键词:渔业;劳动力资源;合理利用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2-88-1
1 渔业劳动的特点
1.1渔业劳动具有很强的季节性
渔业劳动较强的季节性形成了一年中渔业生产对劳动力需求的不平衡。忙时劳力不足,闲时无事可干,因此,要求对劳动力的利用必须注意:要抓住有利的生产季节,组织力量集中突击,及时完成季节强的生产任务,保证不误渔时;在安排渔业生产和进行劳动分工时,不能像工业那样高度专门化、专业化,而必须把专业化和多种经营结合起来,要广开门路,保证四季有活干,人员不宜强调过专,要一专多能,以适应多元化的生产劳动;要努力提高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改变人力劳动手工作业为主的状况,使生产更多地摆脱对人力的依赖,这样就可以大大改变对劳动需求不平衡的状况。渔业劳动的季节性还表现为,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因此,对劳动有不同质的要求,劳动只符合劳动对象的要求,才能收到效果,才能成为有效劳动。
1.2 渔业劳动比较分散
渔业的多数劳动都不可能像工业那样,在生产车间中进行,这一点决定了渔业的劳动管理有它的特殊性,在以手工劳动为主的情况下,劳动组织和劳动协作的规模不宜过大,否则,无法进行有效地管理和协调,劳动组织和劳动方式一定要“因活制宜”,灵活安排,防止窝工浪费。
1.3 养殖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
养殖业生产周期长且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连续或者间断劳动。各阶段、各环节、各岗位的劳动效果,只有到全年生产终结时才能体现出来。由于这个特点,使得渔业生产中,保证平时劳动质量对最终成果显得特别重要。养殖生产周期长,一年只收获一、二次,而平时劳动很难看出,也很难考查它们的实际效果和对最终成果的影响。而等到生产结束时,再发现问题,早已无法挽回或补救,所以,要很好地落实劳动责任,促进生产者随时关心自己的劳动质量。
2 提高渔业劳动力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通过提高劳动力利用率,可以使有限的劳动力资源和劳动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以创造更多的产品。在我国,目前渔业很多工作还主要依靠人工劳动,手工操作的情况下,挖掘劳动力的生产潜力,生产更多的水产品尤为重要。提高劳动力利用率,有助于加强和改善生产管理,有利于劳动者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技能,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条件。
面对现今劳动报酬标准的高升,这就要求每个渔业经营者必须从提高劳动力利用率上动脑筋。一般情况下,提高劳动力利用率的方法主要有:合理安排使用劳动力,首先,要做到加强计划性,组织好劳动力的分工和协作。其次,要根据不同劳动的要求和每个人的特点,做到力所能及,发挥所长,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以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积极发展多种生产、多种经营。通过广开门路,做到劳动供求平衡,使剩余劳动和剩余劳动力得到合理安排;改善劳动组织,计划安排生产,健全管理制度,保证劳动衔接,以提高工时利用率。
当然,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于发展渔业生产和渔业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提高水产品的商品率,增加社会供给量,更好地解决吃鱼的问题;可以减少大量生产劳动人员,开辟新的生产门路和生产领域,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增加积累,不断扩大再生产;可以缩短劳动时间,使劳动者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文化,学技术,学管理,全面提高劳动素质。反过来,这又将促进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
从根本上讲,在一定生产关系条件下,劳动生产率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物质技术状况,因此,加强技术改造,实现渔业现代化,是提高渔业劳动生产率的根本途径。当然,这是一个长期过程。目前,渔业生产力水平还不高,物质技术装备还较差,尤其要充分发挥有条件的作用,通过加强和改进经营管理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3 提高渔业劳动力的素质
全面提高渔业劳动力的基本素质,是一件长期任务,要很好规划。既要抓好当前急需,又要兼顾长远发展;既要抓科技教育,又要抓文化普及;既要抓高层次尖端人才,又要抓好基层技术队伍建设。做到有计划、有重点、有层次、多形式、多途径地全抓好。当前工作的重点有以下几点。
3.1 提高认识,增加智力投资,重视智力资源的开发
我国渔业现代化能不能实现,实现速度是快还是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研能力、技术水平和全员文化素质的提高。当前,大力培养水产科技人才,用先进技术装备科研部门,迅速提高科研水平和建立结构合理的技术队伍,任务都很繁重和紧迫,抓科研抓技术要从教育入手,应当提高认识,把智力投资和智力开发当成一件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
3.2 充分发挥各级、各地技术推广机构的作用
要制定合理的政策,使之有利于推广、交流和技术服务,支持科技人员搞技术承包,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咨询活动。
3.3 开展文化教育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市养殖业工作会议精神,突出抓好生态化养殖、标准化生产、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养殖业现代化步伐,以防检夯基础,以执法树形象,以项目出精品,以作风促转变,全面推进我市养殖业的提质改造,全力打造养殖业升级版。
二、发展目标
2014年全市力争实现出栏生猪105万头以上,增长幅度5.6%,肉牛4万头,增长幅度14.3%;出栏山羊4.92万只,增长幅度5.3%;出笼家禽435.4万羽,增长幅度6.5%;渔业总产量达3万吨,增长幅度3.1%。确保全市全年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和不发生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三、工作措施
重点围绕抓好产业促发展,抓好执法促规范,抓好质量促健康,做好2014年养殖业这篇文章。总体工作思路是“突出一个主题,抓好‘四个二’工作”。即要突出推进养殖业现代化发展主题,坚守两条安全防线,加强两项行政执法,做好两个基础产业,壮大两大特色品牌。
(一)突出养殖业现代化发展主题,全面深化转型。深刻领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整体部署,把养殖业转型作为今年工作重心。
1、转变养殖方式,提高产业化程度。要加快转变养殖发展方式,增强规模发展能力,提升产业档次。一是抓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抓好2013年度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改扩建、生猪良种补贴和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项目的实施,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确保四季农牧发展有限公司2400头种猪场9月底正式生产,推动全市48个现代生猪育肥场建设,带动全市生猪规模养殖比重提高2-3个百分点。二是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做强肉类加工、湖加工企业,推动养殖业产业化经营、多环节增效。鼓励养殖业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多形式发展标准化生产,使加工企业与养殖基地形成共同发展的产业整体。做好湖地理标识认证,加快发展我市优势品种。加强对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引导、扶持和服务,加快养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进程,提高集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加大对养殖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的培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三是加大科技推广力度。进一步完善良繁体系和品改网络建设,加强我市两个种公猪站和肉牛品改站监督管理,加快水产良种场升级改造,提高畜禽水产品良种化水平和生产能力。进一步规范种畜禽场生产经营秩序,完善种畜禽场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草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制度,加强草原监理体系建设,实施草食动物品改工程,加大草食动物发展力度。
2、提升工作素质,提高服务能力。一是要提高理论素养,增强大局意识。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充分认识、理解、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当前要做好能繁母猪补贴、无害化处理补贴、燃油补贴等各项利民惠民政策落实工作。二是熟悉业务知识,提高服务能力。要精通疫病防治、免疫注射、采血采样等岗位技能,确保我市养殖业不断稳步发展。塑造一支思想好、业务精的畜牧兽医水产队伍,全力服务于养殖业发展。三是服务广大养殖户,提升养殖从业人员素质。采取联合办学、培训学习、实地指导等形式,实施阳光培训工程、一户一产业工人培训等,提升养殖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养殖工作者与广大养殖户形成养殖业发展共同体,推进全市养殖业工作的良性循环。
3、正确舆论引导,促进产业发展。重视舆论监督,切实加强行业宣传,重点宣传我市养殖业创新发展、服务群众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我市养殖业创业故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通过宣传树立养殖业在繁荣农村经济、保障市场供应、维护社会稳定的地位与作用。同时,也要增加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增强应对媒体的能力,学会善用媒体、善待媒体,借助媒体推进工作,促进我市养殖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坚守两条安全防线,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要继续坚持做好动物防疫和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确保全市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确保全市无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确保广大市民吃上“放心肉”、“放心”、“放心奶”等安全食品。
1、牢抓动物免疫。在做好春秋两季动物防疫的基础上,要突出抓好重大动物疫病的常年免疫,做到应免尽免,确保不因免疫不到位而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强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大型交易市场等重点防疫工作的责任,明确行政和技术责任人。强化免疫档案管理,切实做到免疫台帐登记规范、免疫证发放到位。加强对规模养殖场自主免疫的督导和免疫效果监测,防止免疫漏洞。在做好动物疫病免疫的同时,注重抓好H7N9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的防控工作,确保全市无疫情发生,严防死守将疫情堵在市外。
2、狠抓安全监管。保障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认真落实农业部“五不放过”的工作要求,通过加强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指导养殖户建立养殖生产和投入品使用档案、坚持开展生猪尿样“瘦肉精”检测等措施,继续坚持每天按照屠宰生猪6%以上的比例抽检。确保全市无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保障全市肉品质量安全。
3、加强检疫监督。以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全面开展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工作。加强和规范检疫申报、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引种调运等各项工作。对跨省引进非乳用、非种用和跨市州调运种用、乳用动物,建立县级备案和隔离观察制度。进一步强化从畜禽饲养、运输、屠宰、加工等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重点做好城区、、三个定点屠宰场监管工作。
4、强化疫情监测。进一步健全疫情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健全县、乡、村、规模场四级动物疫情测报网络,推进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加强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加大对规模养殖场、畜禽养殖密集区、活畜禽交易市场等重点场所的重大动物疫病的监测力度。强化对布病、结核病、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的防控。进一步完善疫情应急预案和各种应急措施,储备防疫物资,培训应急队伍,坚持值班制度。加大疫情报告和举报核查力度,依照法规及时准确报告动物疫情。一旦发生疫情,按照“早发现、快反应、严处理、小范围”要求,果断处置,坚决把疫情扑灭在疫点上,并及时做好善后工作。
(三)加强两项行政执法,树立执法形象。围绕2014年“行政综合执法年”主题,强力推进畜牧兽医和渔业渔政综合执法。
1、整合资源建设队伍。通过积极整合养殖业整体执法资源,进一步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强化执法装备,不断改善执法条件,提高检验检测能力,推进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完善执法工作制度,加强执法监督管理,有效促进养殖业法治化建设,逐步达到“以法促检,以检促防”的基本要求。通过开展综合执法,让广大人们群众心目中形成“畜牧兽医110,食品安全守护神”的新概念。
2、依法行政提高效能。一是按照《省政府服务规定》的要求,严格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增强服务意识,做到依法服务、主动服务、优质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效能,严格按照办理程序限时办结。二是扎实推进畜牧兽医和渔政综合执法,严格规范执法行为,严禁以罚代法、越权执法、索拿卡要等不法行为。动物检疫监督人员一定要严格遵守“六条禁令”,一定要严格执行同步抽检,坚决杜绝买卖票证等违纪违法行为。要改善执法条件,重点加强质量检验检测系统、动物防疫体系、渔政执法体系和兽医实验室建设,着力建设标准化基层动物防疫站、动物检疫申报点。继续加强渔政信息指挥体系建设,改善渔政执法条件,提升安全监管应急处置能力。
3、加大力度确保安全。一是落实监督责任。依托养殖业综合执法大队,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实行举报有奖制度,发挥社会力量,增强执法行动的针对性、有效性。落实执法责任制,完善监督机制,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二是监管与整治相结合。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严厉打击逃避检疫和经营销售病死动物及其产品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使用三聚氰胺、瘦肉精、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等违禁物的行为,确保市民吃上安全畜禽水产品。三是提升渔政管理水平。层层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严格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在我市辖区翠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全面推行禁渔期制度,组织开展打击非法捕捞专项整治行动,有效保护渔业资源。
(四)做好两个基础产业,加快转变步伐。保障全市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抓好畜牧业和水产业发展基础工作。
1、要加快畜牧业现展步伐。一是要继续壮大生猪产业。通过扶持市四季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种猪场现代养殖企业的建设,引导全市养殖大户发展现代养殖,推动今年在我市现代生猪育肥场跨越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市生猪产业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继续做好生猪调出大县基础工作。二是加强草食动物开发力度。以养殖户为投资主体,政府采用以奖的方式推动草食动物养殖业发展。2014年按照种草养畜、圈养育肥的养殖模式,计划新建常年存栏50头种牛、年出栏肉牛200头以上的标准化牛场2个,常年存栏250只的种羊场2户,积极创建国家和省级牛羊健康养殖示范场。
2、要高起点谋划养殖业发展方向。严格按照养殖区域规划发展养殖业,严禁在禁养区新建养殖场,推动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场向宜养区转移。2014年重点抓好江白公路沿线生猪养殖场的关停或搬迁工作,促进养殖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要做到选址合理、人畜分离、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净道与污道分离、隔离屏障良好、防疫设施配套、粪污无害化处理到位。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要做到场内排灌设施和水处理系统良好,塘坝湖泊等基础设施完善,水质环境优良,管理制度完善。出台《生猪规模养殖场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将生猪生产、防疫检疫、质量安全、无害化处理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管理和使用办法,加大生猪规模养殖场的监管力度。大力推广“猪-沼-果(、林)”等生态养殖模式和高床水泡粪等先进养殖技术,大力倡导发展林下养殖业和休闲渔业,推广利用粪污生产有机菌肥的新工艺,加快推进市养殖业粪污综合治理工程,实现养殖业粪污“零排放”。
3、要夯实湖渔业产业基础。要进一步推动湖渔业产业提升,在巩固“四大家”繁育场建设的同时,重点要抓好三文、鲟等种苗特种孵化场的建设,解决制约我市三文和鲟产业进一步发展的苗种供应问题。开展翠江流域河段春、夏、冬三季人工增殖放流苗种的组织与管理和人工增殖放流活动,确保今年内放流苗种1000万尾,人工放流资金不低于400万元。
(四)壮大湖两大特色品牌,凸显品牌效应。依托湖优质水资源条件,继续打造湖冷水品牌和湖地理标志品牌。
1海洋科研和海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
历来,我国非常重视海洋科学研究,通过提高渔业捕捞和海水养殖技术,增加渔业产量;通过渔业资源保护和海洋环境监测维护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环境;通过建造装备先进的海洋科学考察船,多次赴南极和北极考察,实施环球大洋科学考察,我国海洋资源利用和保护水平逐年提升。目前,我国把海洋高新技术定义为:海洋监测和探测技术、海洋生物技术、海洋生态模拟系统技术、海洋深潜技术、大洋矿产资源开发技术、海水淡化和利用技术、海水化学资源提取技术、海洋能源技术、海洋信息技术、海洋空间利用和海洋工程技术十一方面[2]。经过对国家海洋经济高新技术领域发展情况的研究和总结得出:目前,我国海上海洋深潜技术、海洋油气田开发技术、海水淡化和利用技术等均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列出了我国在海洋科学技术领域已取得的成就和将来重点发展的技术领域[3]。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截止2011年,全国共有各类高职院校1228所,其中涉海类院校仅为沿海省市的交通、海事、海运、水产类院校,其他院校举办的涉海类专业寥寥无几。另外,通过对教育部2004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和每年核定公布的目录外专业情况研究:我国约有54个涉海专业,占目录内专业总数532个和2011年目录外专业总数452个的5%[4-5]。
2海洋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在我国今年批复的山东、浙江、广东三个沿海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实验区)的规划中和自1990年起先后设立的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及最近批复的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规划和建设方案中,海洋经济已作为核心发展的要素被不断重视和提升[6-8]。产业与海洋经济的关系。在三个产业中,除第三产业涉及的海洋经济内容我国有比较好的基础外,其他许多产业都是海洋新兴产业,均缺乏掌握核心技术的专业人才。而通过对教育部高职高专目录内和目录外专业的研究,目前已开设的涉海专业主要涉及的产业和内容如所示。根据上述研究可知,在海洋经济的第一、二、三产业中,目前各高职院校在第一、二产业几乎没有开设涉海类专业,而第三产业中已开设了交通运输大类,其中有水上运输类、港口运输类25个专业;还开设了旅游大类,其中有旅游管理类、餐饮管理与服务类15个专业,但均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涉海专业;在其他设置的专业大类中也有少数涉海或与海洋经济相关的专业,如涉及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开发、港口水利、国际贸易等大类的相关专业,但涉及海洋高端产业的专业设置基本上为空白。由此可见,我国高等职业涉海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严重滞后,涉海类专业数量少,覆盖面窄,除第三产业专业设置和建设相对较齐外,针对第一、第二产业涉海专业几乎没有,涉及海洋高端产业的专业设置,如海洋生物、海洋能源、海洋生态和远洋渔业基本上为空白。
3高职院校在海洋经济时代的战略思考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我国明确了“积极发展海洋油气、海洋运输、海洋渔业、滨海旅游等产业,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9]。同时,我国各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区的规划也明确了相关需要发展的海洋新兴产业。产业的发展需要先进技术的支撑,更需要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保障。因此,高职院校在海洋经济时代如何培养满足区域和地方海洋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各院校需要认真思考的战略问题。通过上述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方向的研究和高职院校现有专业设置和建设情况研究,对如何加强涉海专业建设,需要各院校在下列产业发展中予以认真思考,以加快海洋经济人才的培养,满足海洋产业不断发展的需要。第一产业:现代远洋渔业、现代水产养殖业和渔业增殖业。随着我国沿海海洋资源的日益匮乏和沿海海洋环境的恶化,中日渔业协议、中韩渔业协议的进一步实施,我国沿海和近海渔业作业环境日益减少,国家已开始实施了远洋渔业的发展战略。但由于沿海传统渔业人口的减少,远洋渔船航线设备和捕捞设备等的现代化,再加上需要外语和国际贸易等专业知识等,远洋渔船的高级船员数量和素质满足不了不断发展壮大的远洋渔船船队需要。同时,现代化养殖业和海洋牧场的建设需要一批懂海洋环境保护、海岸工程和海水养殖技术的专业人才。因此,需要新开设相关专业,如海洋牧场管理技术、远洋捕捞技术、远洋渔业管理与服务等专业。第二产业:海洋能源、海洋矿产、海洋生物、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工程建筑、现代海洋化工、海水利用业、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业。这些行业主要涉及资源、能源的开发,制造和建筑工程业等,属于工科类。目前,这些行业的相关专业在陆地工程中都有设置,但没有针对海洋的;另外,由于我国这些产业还没有成型,尚处于发展阶段,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还仅为高端人才,即研究型本科以上学历。因此,这类专业建设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在原专业的基础上突出海洋开发和应用的内容,改造原专业并突出海洋的特色,如海洋石油勘探、海洋天然气开发、海洋水产品精加工技术、海洋再生能源技术等;二是根据海洋产业发展需要新开设相关专业,如海水利用技术、海洋生物技术、海岸工程防腐技术等专业。第三产业:海洋运输物流业、港航物流服务业、滨海旅游业。目前,在这些行业已开设了较齐全的相关专业,而且专业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这类专业建设主要也有三种方式:一是做精做强,即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如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船舶工程技术、港口机械和业务管理等专业;二是调整专业方向和内容,特别是旅游业,如把酒店管理和烹饪技术等专业转型为滨海酒店、度假村管理、海洋食品烹饪技术、滨海旅游项目服务与管理等专业;三是根据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设置新的专业,如邮轮管理和服务技术、游艇管理和服务技术、港口物流技术等专业。
4总结
海洋经济作为我国本世纪和下一世纪发展的重点已被国家列入了“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而且将在今后予以大力发展。而作为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体系,如何符合海洋经济发展设置相关涉海专业,如何把现有专业改造成涉海专业,如何结合区域和地方海洋产业发展做强现有的涉海专业,这些均需要高职院校的领导和教师予以认真研究和思考。而对沿海区域的高职院校更是要借国家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东风,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加强涉海专业建设,通过不断设置和调整专业,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海洋经济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职院校服务区域和地方海洋经济发展的能力。
一、发展生态渔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渔业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渔业跨越式发展路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省渔业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特别是近五年来,我省渔业围绕“产业强基础、发展上水平”战略,坚持统筹兼顾、重点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保障市场安全有效供给、增加渔农民收入、促进渔区和谐稳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我省渔业发展正面临着空间资源日益紧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生物资源日渐衰退等压力和经营体制机制滞后、发展方式粗放、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不足等问题的双重挑战,亟待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大力发展生态渔业,推广应用新型生态渔业发展模式,逐步构建生态合理性、经济高效性、功能良性循环的现代渔业体系,实现渔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既是转变渔业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渔业转型升级的根本举措,也是实现生态环境修复、推进渔业生态安全的重要抓手,更是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渔农民增收的重要保证。历史经验和实践证明,只有大力发展生态高效、优质安全的渔业(即生态渔业),实现渔业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渔业才能走出一条“又好又快”的发展路子。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生态渔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大力推进生态渔业建设。
二、生态渔业的发展方向、建设内容和工作重点
(一)发展方向。
以确保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和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为根本,通过应用现代科技、设施装备和合理的生产模式,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体单位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具体突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以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修复保护为重点,强化渔业在水域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促进生态安全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实现渔业和环境的和谐。
二是以“百万亩生态型水产养殖塘标准化建设工程”为主要载体,全面推行水产健康养殖,推进渔业向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现代渔业方向发展,实现生态和高效的协调。
三是大力引导传统渔业向休闲渔业、景观渔业方向发展,积极拓展产业业态,实现渔业空间的拓展。
(二)建设目标。
依据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今后五年,在我省构建沿海生态高效渔业发展区、内陆设施渔业示范区、山区生态渔业建设区、大水面洁水渔业开发区等几大渔业块状经济区,基本形成自然环境和谐、基础设施优良、渔业结构合理、区域特色鲜明、科学技术先进、运营机制新颖的现代生态渔业发展格局,促进渔民收入稳定增长和渔区社会繁荣进步。
到2012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10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出达到1860亿元,年均增长8%;渔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2200元,年均增长5%。
(三)主要模式。
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结合我省实际,重点推行下列七种模式:
1、池塘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以配合饲料为基础,以安全、高效的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有效减少药物使用,降低对水体的氮、磷排放,并通过构建一定比例的人工湿地、生态氧化塘或利用生态沟渠、稻田、藕田等进行养殖排放水处理或实现养殖水体的重复使用。
2、湖泊水库洁水型渔业开发模式。洁水型渔业开发,又可称“保水型渔业”,以保护水环境为目的,选择以鲢鳙鱼等滤食性鱼类进行人工放养,利用生物食物链原理,消耗水中的富营养化物质,从而达到保障生态平衡,保护水环境,充分利用水体渔产力,提高广大库区农民致富能力的目的。
3、文化传承和创新型生态养殖模式。利用稻田、山溪等丰富的浅水资源,辅之以现代科技手段,传承和创新具有悠久历史的稻鱼(虾、蟹)共生和山溪以草养鱼等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既种稻(草)又养鱼,把植物和动物、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物质和能量良性循环转化,实现“稳粮丰鱼增收”的目的。
4、大水面鱼、虾、贝、藻立体增(养)殖模式。在大江大河和浅海海域,选择适合该类水域生长繁殖、经济价值高、宜于人工苗种培育以及放牧饲养的鱼、虾、贝、藻等水生生物,利用生物间不同的栖息特性和食物链关系,实施规模化立体型增(养)殖,构建水域的生态平衡,改善水体环境,修复渔业资源,实现水生生物多样性。
5、工程化渔业养殖模式。采用高效水处理技术、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功能性饲料等,有效控制净化养殖污水等自身污染,减轻对环境与资源的破坏,大幅度提高养殖单产和经济效益。工程化养殖包括集约化养殖和工厂化养殖,具有高密度、集约化、高效益、少污染等特点。
6、休闲生态渔业技术模式。利用渔村设备和空间、渔业生产场地、渔具渔法、渔业产品、渔业经营活动、渔业环境及渔村人文资源等,经规划设计,充分发挥渔业与渔村休闲旅游功能,集渔业、科普、旅游、观光、健身、娱乐、休闲为一体,使渔业一、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7、“负责任”水产捕捞模式。逐步减少渔船数量,探索和推行限额捕捞制度;推广渔船节能,改进渔具渔法,禁止严重破坏渔业资源的作业;压缩底拖网、定置张网、桁杆拖虾网等作业,鼓励发展选择性较好的流刺网、钓具和笼壶作业,促进捕捞产业发展与渔业资源再生能力相匹配,实现永续利用。
(四)工作重点。
主要是实施“生态渔业建设三大行动计划”。
1、渔业资源养护和生态环境修复行动计划。以涵养资源、修复生态、改善环境为目标,以我省水系和重要渔业水域为重点,实施渔业资源增殖和生态环境修复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力度。在我省钱塘江、瓯江、曹娥江、甬江等重点水系有序开展规模性增殖放流工作,完善和加强执法管理,推进增殖保护区和资源生态保护区建设,加强重要渔业水域划型和保护,推行“负责任”捕捞模式,强化许可管理和伏季休渔制度,控制捕捞强度,使主要渔业水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到较合理水平,捕捞水域渔业资源稳中有升,使我省渔业资源衰退和水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2009年起,计划先在钱塘江流域举行大规模的增殖放流活动。
2、生态强渔富民行动计划。在加快渔业三大重点工程建设(标准渔港、标准鱼塘、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基础上,坚持“生态立渔、生态强渔”的发展理念,以生态、安全、高效渔业建设为目标,以做大水产养殖主导产业、发展设施渔业和培育休闲观赏渔业为重点,实施生态强渔富民行动计划。加快标准鱼塘建设改造,实施符合“四个一”(一个优势品种、一个知名品牌、一个健康养殖模式、一套完善的经济运行机制)要求的现代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建设,推行池塘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大力发展山区新型稻鱼共生养殖,开发浅海鱼贝藻类立体养殖,实施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建设工程,推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培育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提高养殖综合效益,增加渔农民收入。加强主导品种良种选育和推广,推进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加快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做大做强水产养殖主导产业。深化渔业经营体制改革,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创新现代生态渔业发展模式,推进工程化设施渔业建设,大力培育发展休闲观赏渔业,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3、渔业洁水保水行动计划。以洁水与渔业协调发展为目标,以水库等大中型水面为重点,实施“以鱼养水”“以鱼洁水”的渔业洁水保水行动计划,充分发挥渔业在改善水质、保护水环境和打造生态品牌等方面的突出作用。通过放养滤食性鱼类,增殖放流土著鱼类,大力推行发展水库有机鱼生产,积极发展促进水质改善的洁水渔业,打造生态渔业品牌,引导、推动全省洁水渔业建设。
三、发展生态渔业的主要措施
实现传统渔业向现代生态渔业的跨越,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贯彻落实“两创”总战略,推进“生态渔业建设三大行动计划”,着重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着力完善渔业经营体制机制。
进一步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推进水域、滩涂承包经营权合法合理流转,加强规范管理和服务,努力构建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渔业经营体制。
积极培育现代渔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渔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力争到2012年在全省培育、扶持和认定100家有一定规模、运营规范、效益明显的省级规范性渔业合作组织,构建起以渔(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各类产业(行业)协会为辅助的渔业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积极鼓励工商企业等社会力量投资发展水产养殖主导产业、水产品精深加工和市场流通业,大力扶持发展渔业龙头企业。
推进捕捞渔船法人制公司化改革,探索海洋渔业资源产权化改革,建立和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制度框架,逐步实施产出配额管理,统筹渔业资源保护、渔民权益维护和渔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大力推进渔业科技创新推广。
1、建设新型渔业技术推广体系。深入实施以首席专家、渔技指导员、责任渔技员为主要形式的新型渔技推广责任制度,建立健全“四结合”(推广、科研、教学、生产相结合)工作机制,加快推进“五有站”(有机构人员,有工作场所,有试验示范基地,有信息和交通服务手段,有经费保障)建设,着力增强渔技推广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普及性,全面提高渔业科技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
2、创新生态渔业发展模式。提高渔业科研自主创新能力,强化科技对生态渔业发展的推动和支撑作用。加强水产养殖容量、微生态平衡控制、水域生态调控功能等基础理论研究。围绕主导品种,加强良种选育、高质量配合饲料研发、病害防治等工作。以推广的七种生态渔业发展模式为重点,加快循环利用、高效生态的集约式健康养殖技术及其配套水质净化和废水处理技术研究,不断总结、开发适合大面积推广的高效生态渔业模式。
3、加强渔民技术培训。提高广大渔农民素质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加大渔业实用技术、渔业职业工种技能、转产转业渔民再就业等培训工作力度;深入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组织科技下乡活动,积极培育扶持科技示范户,切实提高广大渔民的从业技能和素质。
(三)努力加大生态渔业建设的投入。
1、切实推进“生态渔业建设三大行动计划”。各地要统筹谋划,整合资源,制订积极的产业引导政策,全力推进“生态渔业建设三大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推进渔业增殖放流工作,加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基础研究和后续管理;深入实施标准鱼塘建设工程,积极开展现代化高标准鱼塘建设;加快推进渔业生产标准化,加强水产原良种选育、引种、提纯复壮和优质种苗繁育推广;积极培育发展休闲观赏渔业,做大做强水产养殖主导产业;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水生动物防疫体系,强化手段,提升能力。
2、实施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建设工程。省里将积极筹措资金,围绕稻鱼共生、浅海贝藻鱼虾、池塘高效生态和工程设施渔业等生态渔业发展模式,扶持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基础设施完备、模式生态健康、经营体制机制健全、生产管理规范科学的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引导和推动全省生态渔业建设工作。
3、不断创新投入机制。采取政策性奖励、财政贴息等多种措施,吸引工商资本、民间资本等投入、参与生态渔业建设,建立“业主主导,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促进事业发展。妥善解决水产养殖业用电参照农业用电问题。
(四)切实加强生态渔业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要充分认识生态渔业建设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大力宣传,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加强调查研究,创新破难,扎实推进工作的开展;要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动,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切实抓实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