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急诊科急救知识培训

急诊科急救知识培训

时间:2023-09-21 17:57: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急诊科急救知识培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急诊科急救知识培训

第1篇

【关键词】急诊科; 护士; 培训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402-01

为了培养急诊科的专业护理人才,满足现代急救护理工作的需要,改善急诊护士严重缺编状态,我院急诊科近几年陆续新分配了一些护士,为使新护士尽快地适应急诊科的护理工作需要,培养她们良好的思想素质、严谨的工作作风,加强对她们的培训与管理。经过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规范化训练,以提高综合素质

1.1 实施岗前培训,树立爱岗敬业意识:岗前培训由医院护理部、人力资源部组织。(1)由护理部主任对其进行医德医风、院内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防范措施及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讲述护理工作经验及护理工作重要性,树立热爱护理工作、热爱医院、爱岗敬业的主人翁精神。请有经验、形象得体的护士长,进行护士礼仪行为规范、护患沟通讲课。通过学习、教育,使她们认识到自己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培养了严谨的工作作风。(2)由护理技能操作培训组的护士长进行护理基本操作技能、急救技术的授课。授课前先组织观看护理技术操作、徒手心肺复苏术录像带,再由该护士长为其逐一分解授课、示范。强化新生训练,练习中手把手指导,严格规范,统一动作,严格把关,通过考核,要求人人达标。

1.2 严把带教关,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岗前培训结束后,分配到科室,新入急诊科的护士,一般试用期为3个月,指定带教老师,带教老师由在急诊科独立工作5年以上,有丰富的临床专科理论和抢救技术能力的护师以上的老师担任。根据急诊科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带教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她们学习专科护理理论,尽快熟悉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以科室讲课、教学查房、晨会提问、交接班、组织专科常见病的护理理论学习和操作训练等形式,使她们在试用期间专科理论、技术操作迅速得到强化和提高。试用期满后进行基础理论、专科知识和技术操作以及模拟急救等全面考核,考核合格才能聘为急诊科护士。

1.3 充分调动新护士的学习积极性:急诊科的工作特点要求护士长和带教老师要有培养人才的责任感,帮助新护士树立信心,克服工作中的实际困难,鼓励她们勤动手,多提问题,对她们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对新护士进行本专业疾病和相关知识的指导培训,使她们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掌握更多、更新、更深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1.4 将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贯穿始终。对新护士利用各种形式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创造条件支持并鼓励她们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新的护理理念,不断更新护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她们的敬业和进取精神,使其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对病人的同情心,从而使她们树立为护理事业献身的精神。

2 学习具有急诊专业特征的基本知识

2.1 学习并掌握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急救、护理、记录及交接班、呼吸道管理、心律失常的判断及处理方法等。

2.2 掌握急诊科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和各种抢救仪器的操作方法,如心肺复苏术,呼吸机、心电图、洗胃机、微量泵、除颤器、血气分析仪的应用,各种检验标本的留取法及结果的判断等。

2.3 在掌握急诊科基本抢救技术及知识的基础上,培养护士对病人突然发生的病情变化和急需抢救的独立分析、抢救能力、以及敏锐的观察能力,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对潜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预防性措施。

2.4 院前急救训练:新护士根据病情掌握外出急救器械物品的准备,不定期进行应急抽查,要求1分钟内备齐相应的急救物品,训练护士能初步处理外科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内科的吸氧、止痛、建立静脉通道,对休克、昏迷等急症的处理。

3 体会

经过对近年来急诊科新上岗护士的培训与管理,我们深感严格的培训与管理,才能提高急救护理成效。新护士上岗到位后,通过科学的、系统的、有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地发展、完善和提高人的素质[1]。缓解了我院急诊科护理工作量大、护理人员不足的矛盾。为急诊科护理队伍增加了新的活力。但如不重视新护士的培训和管理,势必会影响急诊护理队伍建设,造成护理质量滑坡。通过对新护士培训及管理证明,只有培养一支爱岗敬业、具有过硬的专业理论和技术操作水平的护理队伍,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使实力、技术、心智、意志处于最佳的状态,才能保证各项抢救配合默契,很好地完成急诊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第2篇

关键词:PDCA循环法;急诊科;护士培训

急诊科是处理急危重患者的临床一线科室,其接诊患者病情急、病种类别多,治疗和抢救过程复杂等,针对特殊性,要求急诊科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急诊护理素质。我院是一所县级综合二级甲等医院,急诊科主要由院前急救;急诊抢救;急诊留观;门、急诊成人、小儿输液组成。每年新进的护理人员较多,为了让新入科的护士适应新的环境,熟练掌握急诊科相关专业知识和急救技能,更好的适应急诊科的工作,我科于2012年开始实施PDCA循环法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4年入科的所有护士36名,将其定为观察组,对照组为2009年1月~2011年1月入科的所有护士15名。

1.2方法

1.2.1计划(P)根据护理部的要求,制定急诊科新护士的培训目标及考核要求。

1.2.1.1培训目标培养护士良好的职业道德,慎独及敬业精神。①熟悉急诊科工作环境,掌握各种规章制度和各班职责并认真履行。②掌握急诊科输液流程,急、危重症患者的处理流程,急诊分诊流程,院前急救流程,“三无”的处理流程等。③熟练掌握基础护理操作和急诊专科操作技能。④掌握急诊科常见药物注射方法、常用剂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⑤熟练掌握急诊科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⑥掌握科内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表现、病情观察及急救处理。⑦掌握常见留观患者的病情观察,120转运途中的安全管理及急诊转运途中的安全管理。⑧掌握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技巧。⑨掌握急诊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原则

1.2.1.2培训方法 实施一对一带教,主要由N3级护士负责,其他护士辅助。①示范培训。②小讲课。③自学。

1.2.1.3培训内容 ①通过带教老师传、带、教,和其他护士指导,能独立完成每班工作,提高基础护理操作技能。②通过教学组长和带教老师的讲解,熟练掌握除颤仪、监护仪、心电图机、电动洗胃机、简易呼吸气囊、呼吸机、快速血糖仪使用。③通过跟随带教老师出诊和老师讲解,掌握急救车上仪器、物品使用;急救患者的处理流程,“三无”患者的处理,掌握院前急救技术,120转运途中患者的安全管理。④通过护士长、教学组长及老师的讲解和演示,掌握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洗胃术及相关知识、溺水的急救、气道异物阻塞的处理、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主动脉夹层的急救处理、各类休克的特点及急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及相关知识、双硫仑样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急诊科常见留观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急诊常用药物的作用与注意事项、急诊相关工作流程。⑤参加科室每月业务学习,三基操作及专科操作培训。

2.1.4培训时间 1年。

2.2实施(D)

2.2.1入科第一天由护士长接待,介绍本科室新护士培训的计划,目标及考核要求;科室规章制度;各班职责;相关工作流程,安排带教老师。

2.2.2每周由护士长或教学组长讲课,讲课的内容为急诊患者的的分诊,急诊科常见危重患者的临床表现、抢救及病情观察;急诊常用药物的作用与注意事项,急诊常见留观患者的病情观察,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120转运途中的安全管理,急诊转运途中的安全管理等,入科第2 w由教学组长培训本科的专科操作。1个月后进行情景模拟的演练培训,设置不同的场景和案例,要求护士反应达到最快[1]。

2.2.3参加每月科室组织的业务学习及临床病例讨论。

2.2.4自学《基础护理学》和护理部下发的《护理管理手册》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2.2.5要求新护士随身携带笔记本,随时记录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疑问,新护士在培训期间固定一对一带教,实行跟班制,要求老师在临床带教中做到多讲解,多示教,多提问,多鼓励,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2.3检查(C) N1级护士培训周期为1年,在培训期间,护士长每周晨会提问,每月底进行一次理论及专科操作考核,每季度参加医院组织的季度考核,每年底参加医院的年度考核。并将每次考核的成绩记录在护士个人的手册上。

2.4处理(A) 对于考核合格的新护士进行下一阶段N1级护士的培训,考核不及格者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下一个PDCA循环培训,直至培训合格为止。

2.5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资料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

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见表1

4 讨论

PDCA循环法是个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的制约环,在临床年轻护士的培训中我们遵循PDCA循环法即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程序,可及时发现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及方法,解决现存或潜在的教学问题。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新入职的护士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其实施一对一带教,①示范培训。②小讲课。③自学。主要由N3级护士负责,其他护士辅助,培训时间为一年。通过一年的培训,观察组的护士理论考试、专科操作考试、基护操作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组件对比有显著的差异。综上所述,对急诊科的新护士使用PDCA循环法进行培训,可以使带教能力及效果直线上升,提高了护士基础理论、基护操作及专业能力,提升了护士的应变能力及了患者的满意度,是临床新护士培训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3篇

目前绝大多数基层医院的急诊科仍由别的专科派人轮流从事急诊工作,即依赖型运着模式,专业从事急诊医学的医师很少,即使有,大多数人员也是来自其他不同专业的专科医师,急救队伍极不稳定,急诊医师的培养成为首要任务。现有许多医学院校开设了急诊医学专业,但人员远不能满足,大部分急诊医师仍需自主培养。急诊医学的内容、对急诊医师的要求、急诊科的运行模式等决定了急诊医师的发展方向,急诊医师的发展方向决定了培养方式和目标。

1 急诊医学的内容和对急诊医师的要求

急诊医学包括院前急救、复苏学、危重病医学、创伤学、中毒学、灾难医学、急诊管理学等七个方面,同时还要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难医学的紧急救援,内容涉及内、外、妇、儿等多种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与处理急危重症患者及伤员的现场急救、途中监护治疗、院内治疗,及其组织和管理等。它要求急诊医师必须具有全面扎实的医学知识,准确的判断能力,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能,以及熟练掌握、合理使用各种急救设备的能力。

2 急诊科的运行模式

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及对急诊模式的不断探索,我国目前急诊科的运着模式大致可分为依赖型模式、半自主型模式、自主型模式三种。依赖型模式只固定个别医师和护士,主要依靠各专科医师支援。半自主型模式有固定的医师和护士,能完成大部分工作,还需各专科经常性的支援。自主型模式急诊科有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与各专科只是会诊和协作关系。

大型综合性医院多采用自主型模式,有的实际上将急诊科建设成了院中院,住院部不缺患者,多余的患者就住在急诊科,急诊科也和住院部一样,分成不同的内外科专业,所以把急诊科变成了医院里的又一小型医院。有的把急诊科变成了第二个某专科专业,具体取决于负责人原来的专业。

基层医院急诊科的模式应是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诊ICU三位一体的自主型模式。该模式可以涵盖、 贯穿急诊医学的所有内容。院前是危重疾病、创伤、各种突发事件的现场,院前急救体现了急诊的突击队作用,为疾病的进一步治疗赢取时间。院内急诊是疾病治疗抢救的重要场所,是院前院内的涵接点,决定了抢救治疗是否顺利进行。急诊ICU是急诊医师抢救技能发挥的重要场所,是急诊医师抢救技能进一步得到提高的场所,同时也是急诊医师抢救技能传、帮、带的教学场所。因此,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诊ICU的这一模式贯穿了生命的急救链,有利于急危重病的抢救。

3 急诊医师的发展方向

急诊医学的内容、对急诊医师的要求、急诊科的运着模式等决定了急诊医师的发展方向是多能一专:即通过各专科培训,在全面掌握急救知识和各种急救技能的基础上,每个急诊医师根据科室需要及个人兴趣发展的需要,向某一专科方面纵深发展,个人做到技术全面,各有专长,科室做到各专业全面发展,抛弃专科急诊, 达到大急诊的工作模式。

4 急诊医师的培养方式

要达到急诊医师多能一专的发展方向,作者认为基层医院急诊医师的培养基本方式为:全面系统培养+重点专业培养+急诊医师的自身培养。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全面系统培养阶段。此阶段在全院各专业系统轮转,达到系统全面掌握医学知识,使其得到各个方面的训练,为临床实践奠定基础。此阶段为期2~3年。

第二阶段:重点专业培养阶段。此阶段选择在与急诊急救联系最为密切,对急诊急救技能提高、对生命支持最有帮助的专业重点轮转,如呼吸、心血管、创伤、麻醉、心电图等专业。此阶段为期1~2年。

第4篇

关键词:急诊质量控制护理

急诊科是接受急诊病人就诊、抢救危重病人的场所,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和窗口。急诊科的特点:1.病人具有突发性、危急性、复杂性、情绪急躁性,数量不定性。2.医护人员具有高风险性、高技术含量性、快节奏性、思维敏捷性。急诊科质量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因此,思考和探讨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对如何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急诊科的救治和护理水平、降低护理风险、预防护理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1加强硬件建设,保障医疗护理需要

1.1设置设有诊断室、抢救室、留观室、治疗室、处置室、手术室及其他辅助配置。抢救床位、留观床位等符合管理年标准。

1.2设备急诊科除了颤仪、监护仪、呼吸机、吸痰器、洗胃机、心电图机、输氧装置、气管切开设备的基本保障同时对于抢救车上的物品和药品也要齐全、充足,其他基本的诊疗设备也得完善。

2加强软件建设,提升服务技能

2.1人员比例护士人数与病床的比例:抢救室1.0~1.2∶1(每班至少1人),留观室:每班至少1人。

2.2人员资质护士长:为主管护师,在急诊科连续工作3年。护士:均有护士执业证,40%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均具有3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2.3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首要条件。因此,急诊科必须有明确的人才培养计划,有全面的人员培训制度。

2.3.1制定各类人员的培养计划包括科内固定人员、新进人员、进修护士的培训计划,定期复训。新进人员必须经岗前培训并达到要求后方能上岗。

2.3.2制定本科人员医学继续教育规划科内不满45岁的副主任护师以下职称的护士必须参加医学继续教育,每季度参加一次“三基”理论考试,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院级“三基”技能培训和考核。要求每位护士必须掌握急诊科所有仪器的使用,常见故障的排除,组织经常性模拟抢救配合演练,熟背各种急救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2.3.3建立定期业务学习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学习,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进展,科内每月业务学习至少1次。

3更新观念,改善服务意识

3.1快速反应观念这是急诊急救护理质量控制的关键内容,也是急诊科的主要工作特点。不能快速反应,就不能适应急诊科的工作性质,不能适应急诊急救病人的需要。反应快、行动迅速、操作准确、抢救成功率高,这是快速反应观念的四要素。

3.2院前急救观念院前急救观念指一有呼叫,能迅速拉得出,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在现场有能力开展救治,途中的不间断救治;具有现代的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

3.3现代监护观念包括:(1)首先要具有现代监护设备;(2)对现代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3)准确的判断监护仪的各种数据;(4)各种管道的观察;(5)病情观察,这是一个急诊科护士应具备的最重要的技能,病情观察能反映一个护士的基本理论知识及临床护理经验。

3.4现代服务观念现代服务观念的核心是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病人及家属满意是现代服务的最高标准。服务就是效益。

3.5现代效益观念这是现代急诊急救的突出特点。救治病人应坚持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的原则。但人道主义不是不收钱,而是以抢救病人为主,按规定、按标准收费,效益好有利于扩大“再生产”。

4制定急诊工作制度

4.1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切实保证急、危重病人的就诊治疗。

4.2成立急诊工作领导小组以主管医疗的院长为主要负责人,成员有医疗、护理、后勤和急诊科负责人。每周护理部、质控科室期和不定期检查急诊环节质量,及时反馈信息,以改进急诊科工作的缺陷与不足。

4.3制定并执行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落实急、危重症病人抢救制度,落实各工作单元工作制度、急诊交接班制度、急诊会诊与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急诊医疗护理纠纷和投诉处理制度等,并有相应的实施记录。

4.4制定紧急医疗护理救援预案制定大批病员抢救预案,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预案。并将组成人员备案在册,定期演练,保持24h通讯通畅。

4.5提供多种便民措施如轮椅、开水、茶杯、手纸、便器、拐杖等;为无陪人患者提供全程陪伴服务;对危重病人检查过程实行全程陪伴,并备好各种急救药品与用物,严密观察病情,防止意外发生。

5实施风险管理,制定防范预案

(1)急救物品、器材时刻处于备用状态,随时可用。抢救药品齐全、充足。(2)完善管理制度。急救物品做到“四定一保持”:即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保持完好。(3)班班交接,各班下班前及时补充本班消耗的药品、器材,对损坏的器材及时报修。(4)一万元以上设备登记建卡,并有使用和维修登记。(5)建立危重病人交接班认定卡,使口头交接与书面交接相结合。(6)制定每周工作重点和每周工作程序。(7)制定急诊科常见风险防范预案如:抢救仪器故障防范预案、护理投诉防范预案、护理文书缺陷防范预案、医护配合不协调防范预案等。

6讨论

当今社会人们对生命越来越重视,急救意识也不断增强。我院通过加强急诊科的护理质量的管理,抓住了“抢救病人生命”这个主题,在“急、快、高、救”上做文章、下功夫、多研究,不断地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使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急救技能有了大步的提高,服务意识有了彻底的转变,风险防范能力进一步地增强,科内管理也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第5篇

急救分为3个阶段:院前急救(120、119或911)、院内急救(急诊科或创伤中心)、病房(病房或ICU),它构成了完整的急救医疗体系。纵观世界各国,急诊科和各种创伤中心承担了各种急救工作,但抢救成功率和康复质量各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急救模式、急救理念存在很大不同。

一院前急救

1国外模式

在急诊医学的理念上,国际上大致可以分为2种,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英美模式,另一种就是以法为代表的欧洲模式。美国模式与法国模式有着根本的不同,特别是在院前急救阶段,两种观点有些看起来甚至是相互对立的。

⑴英美模式 在美国、日本等许多国家,院前急救均有受过急救训练的消防队员承担。其优点为组织严密、通讯灵敏、反应迅速,加上有直升飞机等精良设备,可获得很高效率。一般急救半径5Km,反应时间(接呼叫至抵达现场时间)为5-10min。缺点为急救人员创伤救治水平较低,可能影响第一阶段的病人救治生存率。院前主张快速转运伤、病员,突出一个“急”字,救护车只配备医助人员和简单的器械、药品。

⑵ 德法模式 医生到达现场进行就地抢救。它强调救治伤、病员应以院前为主,主张每一辆派出去的救护车就是一个流动的ICU,车上配有经验丰富的医生和齐全的检查、救护设备及药品,简直就是把一个急诊室装了轮子,因此它突出了一个“救”字。

2 国内模式

我国的院前急救机构有多种组织形式,既有独立的现代化的急救中心或院前医疗救护站,也有由现有医院承担的急救中心。主要可分为以下五种模式。

⑴“北京市急救中心”型模式

有独立的急救中心。以具有现代化水平和专业配套设施的独立型的北京市急救中心为代表,实行院前-急诊科-ICU急救一条龙的急诊医疗体系。急救反应时间是衡量急救医疗服务系统功效的重要指标。北京市急救中心在新建社区和近郊区扩建、兴建急救网点,努力达到急救半径3.5公里,急救反应时间5~10分钟。从而接近发达国家的急救反应时间4~7分钟的水平。

⑵“上海医疗救护中心”型模式

不设床位,以院前急救为主要任务。以上海市的医疗救护中心为代表。医疗救护中心在市区和郊县都设有救护分站,院前急救系统拥有救护车队,组成急救运输网,市区急救半径为3~5公里,平均反应时间为10分钟。

⑶“重庆急救中心”型模式

附属于一所综合性医院的院前急救,或由全市数所医院组成的急救医疗协助网。以重庆市为代表。该模式具有强大的急救中心,形成了院前急救、医疗监护运送、院内急救、ICU等完整的急救医疗功能。其特点是院前、院内急救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了伤病员的抢救成功率。但医院的医护人员随车出诊存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浪费。

⑷“广州急救指挥中心”型模式

建立全市统一的急救通讯指挥中心,负责全市急救工作的总调度,其下以若干医院的急诊科为相对独立的急救单位,按医院专科性质和区片划分分片出诊。以广州市的急救通讯指挥中心为代表。

⑸小城市的“三级急救网络”型模式

小城市的三级急救网络。I级急救点设在乡、镇卫生所,Ⅱ级急救站设在区卫生院,III级急救中心设在城市的综合性医院。但是,我国地域广阔,在偏远地区、农村尚无院前急救组织。

二院内急救

1 国外模式

⑴ 美国的创伤中心运行模式有以下几种:

“普外科模式”(General surgery model):由具有广泛基础的普外科医师接受创伤培训后组成。创伤中心开展急诊普外科手术、急诊骨科手术和脑外伤手术。

“创伤专家模式”(Trauma specialist model):培养训练具备外科危重病实践经验的高级床上专家。普外加创伤训练5年,其中包括住院总医师1年,随后第六年进行外科危重病培训,最后通过美国外科委员会认准,授予资格证书。

“欧洲模式”(European model):创伤外科医师不仅要评估和分拣病人,进行腹部、骨科、颅脑、胸部以及血管手术,还要进行术后监护治疗。

“创伤急诊外科模式”(Trauma/Emergency surgeon model):包括创伤外科和急诊外科。住院医师接受各种急诊情况训练;包括急腹症等急诊科经常遇到的情况。优点是反映了目前许多创伤医师工作的现实。同时能够使创伤医师进行非手术治疗,且使手术技术得以保持。

⑵ 英国

医院急诊科的设置并不是所有综合性医院都必须设有的,而是按区域规划对全国急诊科进行合理布局,制定有一定水准综合性医院设定急诊科,急诊科必须在24小时内作出决定,住院、留观或回家,超过管理们所规定的延迟时间,医院将会被处罚。

⑶ 法国

院内急诊比较简单――应诊和留观。

2 国内模式

在我国,医院建立创伤中心尚未规模化,大多数急诊科尚不能适应创伤急救的需要。目前的院内急救模式主要有以下3种:

⑴ 独立型:医护人员固定,但以内科为主,急诊外科多为会诊和绿色通道型;

⑵ 轮转型:急诊外科由各专科医生轮转,轮转医生对本专业外的知识不熟悉,缺乏系统的创伤医学知识。

⑶ 创伤主导型:采取两项措施主导急诊科的创伤急救。其一为急诊科医生近半数由创伤科医生轮转组成;其二为遇到较重伤员,立即通知创伤科医生到急诊室共同首诊。

三总结

第6篇

关键词:妇幼保健院;急诊护士;急救知识技能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危重症监护三位一体的全市120急救网络成员单位,承担着全市妇产儿科的院前、院内急救任务,作为其急救前沿的急诊科是医院重要的科室之一,急诊科的护理水平直接体现医院的急救水平[1]。人们对急诊护士的要求随着医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高,掌握专科知识、技能是护士做好专科护士的基础[2]。本研究调查了我市各级妇幼保健院急诊护士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的现状、获得途径、学习需求及掌握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市7所妇幼保健院共107名在岗急诊护士进行了问卷调查,包括市级1所,区县级6所。护士年龄20~46岁,平均年龄(28.12±5.42)岁,;护龄从不足1~27年不等,N0-N4级均有分布;职称从护士到副主任护师。共发放问卷107份,收回107份,均为有效问卷,有效率为100%。

1.2方法 制定问卷调查表采用普查法从2015年6月初到7月底完成调查。调查表在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护理层级、学历、职称、职务等;第二部分为妇幼急救相关理论及技能知识,包括新生儿窒息复苏、成人CPR、除颤、洗胃、各项监护技术及高危产科并发症、休克病人的急救与观察处置等知识组成。

1.3调查表的信效度分析

1.3.1信度分析 问卷调查表采用Cronbach'sα系数法。按Cronbach'sα系数法要求,一般认为当α系数大于0.7时,调查表的信度良好[3],本研究所用的问卷调查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12。

1.3.2效度分析 问卷调查表的效度选用内容效度的评定来测定。本研究由我市妇幼急救网络专家组名成员中的5名专家担任评定工作,以访谈的方式完成评定,结果显示为该问卷调查表具有良好的效度。

1.4资料处理方法 上述资料均用Excel和SA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数据用百分比表示,计量数据用均数(x±s)表示,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获取急救知识与技能的途径 本研究调查显示,其获得途径有84.11%的人认为是平时工作经验积累,69.16%的人认为是院级、科内的培训考核,52.9%的人认为是院校的学习经历;有84.5%的人员期望获得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的机会,100%的人员期望院级、科级的培训活动。

2.2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

2.2.1总体现状 按照国家卫计委急诊科建设指南中人员配备条件要求,二级及以上医院护理人员三基理论、技能考核得分>80分,还应熟练进行各项抢救技能,本次调查测试知识平均得分(71.45±12.43)分,技能掌握程度测试中精通、熟练人员各占3.73%、28.97%,与建设指南标准要求尚有较大的距离。

2.2.2与护士层级的关系见表1。

统计发现,知识得分中N0、N1、N4级与其他各级比较P0.05,不具有差异性。层级越高,掌握急救技能的程度越好。

2.2.3与护士类别的关系见表2。

从表1、表2、可以看出,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影响因素主要在护士岗位层级上,而岗位层级划分标准主要以护龄、职称来划分,当层级达到一定级别后相对稳定;表2可以看到,专科护士培训能有效提升妇幼专科急诊护士掌握急诊急救知识技能的程度。

3 讨论

3.1重视岗位培训 本研究调查显示,我市妇幼保健院急诊N0、N1级护士掌握急诊急救知识的得分及技能掌握程度均明显低于高层级的护士,且N0、N1级低层级护士占被调查护士总数近1/2,这一结果与国内的现状[4]基本一致。

3.2专科护士培训 作为妇幼保健专科医院,要提升妇幼急救的整体水平和急诊护士的急救能力,应积极选拔护理人员,参加急诊专科护士培训。

3.3系统规范化的培训 急诊科是接受患者就诊,抢救危重患者的第一线,具有精湛的抢救技术才能确保在第一时间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抢救,其护士急救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和水平,进而影响患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5]。

本次研究调查显示的总体现状,反映出现阶段这支护理队伍满足不了妇幼急救的需求,尚不能达到《急诊科建设指南》的要求,这与调查者的调查意愿有一定的距离,特认为对妇幼保健院的急诊护士进行系统规范的培训亟待开展。各级妇幼保健院应积极采取以科内、院内培训为主,送培进修学习、外出参加相关高端学术交流会等多种岗位培训的方式,给每个护士更多的培训机会,促进护理人员经验的积累和强化急诊急救知识、技能的熟练掌握,缩短成熟周期,提升妇幼保健急诊护士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赵芳.浅谈急诊科护士应具备的专业素质[J].求医问药,2012,04:240-241.

[2]王玉华,张悦.对临床护士掌握专科知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9):665-666.

[3]李晓松.医学统计学[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75.

第7篇

[关键词] 新护士; 急救理论知识; 急救技能; 培训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159-01

急诊是一门新兴的医学综合专科,专业技术独特,实践性、应急性强,它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灾害事故、中毒以及突发性疾病,工作繁忙,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新护士接诊病人的时候,要么茫然不知所措,要么应变能力不如高年资护士,这给抢救工作带来不便,影响抢救效果,因此加强新护士急诊知识及技能的培训,提高她们的急诊核心技能、应急能力、综合素质和工作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我院急诊科多年来制定了一系列新护士急救技能和知识的培训计划与措施,并不断改进与完善,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培训内容

1.1 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专科急救仪器及专科操作的培训,科内常见急危重症抢救程序;抢救病人时的医护配合,院内急危重症患者的安全转运,突法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

1.2 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包括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名称、剂量、作用及用途;各科应急预案,其它与急救相关的知识培训。

2 培训方法

2.1 培训员及护理小组长:由具有高度责任心、业务能力较强的主管护师担任,专门负责本科毕业1-3年新护护士业务技术的培训,并定期参加护理部的培训及考核。

2.2 急救技能的培训

2.2.1 总结近年的抢救病例、常用抢救仪器、专科操作和医生的建议,制定新护士急救技术操作培训表,要求掌握的急救技术操作。首先集中由培训员示范讲解要点、难点,分组由护理小组长负责指导完成练习,对一些不规范、不合理操作及时指出并讲解,反复训练至熟练为止。

2.2.2 抢救时医护配合很重要,护士长定期(每月1-2次)总结抢救病例时医护间存在的薄弱环节,护理小组长针对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培训,使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在病人的转运及护送中曾出现的问题(氧气管脱落、尿管脱出、输液管接头脱出未发现、改变后致病情变化等)集中练习,大家共同探讨改进,提高院内患者的安全转运。

2.2.3 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每月进行1次模拟突发事件的演练,制定演练方案,计划性指派高年资护师进行急救护理应急预案的演示,力求将语言记忆上升到形象记忆,突破了在理论学习中的局限性,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使新护士加深印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2.2.4 增强抢救意识:新护士应在短时间内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并有抢救意识,因多数急诊病人病情危重,护士一般不易获得病人提供的病史,因此急诊科护士应认真观察病人、监测生命体征,通过简捷的询问病史和体检,及时了解和判断病情轻重,使自己心中有数,做到早诊断,早抢救,争取抢救的时间,减少医疗隐患及纠纷。急诊科新护士还要在短时间内熟悉各种急救药品的、药品的放置地点,掌握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呼吸机、洗胃机、气管插管、除颤机、套管针、电动吸引器等抢救仪器的使用方法,定期检查保持各种抢救器械、物品、药品处于备用状态,每年举行2次的新老护士急救技能比赛,平时采取模拟训练法,强化这些抢救仪器的操作程序,这样在实际抢救中就能从容应对。新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由年资高的护士跟班带教, 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式的讲解,让新护士带着问题看书、看示教,增强抢救意识。

2.3 急救知识的培训:加强临床急症知识的学习,提高快速正确的分诊能力,以免病人在各科之间踢皮球,为抢救急症病人赢得宝贵时间。而要达到快速正确的分诊能力,除了靠实践经验的积累外,还须不断的学习临床急症知识,了解临床各科急症的病情特点,如内、外、妇科急腹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同时应熟练掌握各种急症的抢救程序。现举2例,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如内科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程序应为给氧药物止痛、镇静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补液应用心律失常药物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胸痛症状。又如外科四肢大血管损伤病人的急救程序应为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活动性出血(伤口包扎)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配合医师做好皮试、配血、留置尿管等术前准备。

3 讨论

3.1 规范的专业培训计划有助于又快又安全地获得专业训练。本科从2006年至至今年没有出现抢救患者时因技术过失而引起的投诉和差错。医生对护士急救技能及抢救配合的认可率为95%。

第8篇

【摘要 】高强度的急诊科工作给医护人员带来很强的心理压力,全面了解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来源,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水平,对急救工作中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急诊科;心理压力;护理人员

急诊科是接受急诊病人就诊、抢救危重病人的场所,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和窗口。随着现代急救医学的飞速发展,对急诊科护士的救护操作能力和心理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常年工作在急诊科的护士,由于特定的工作性质和职业要求,必须经常面对病人、家属、医生及其他科室人际关系,因此无论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护士,还是在临床工作多年的老护士,其身心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帮助护士缓解工作压力,提高护士对压力的应对能力,改善护士的身心状况,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现就急诊科护士存在的身心压力的情况,分析如下。

1 压力表现

压力也称紧张或应激,是某种事物对人的生理或心理造成的一系列紧张反应状态。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压力是工作环境的要求与护士的反应能力之间的一种不平衡知觉所致,多数人在面对心理压力时会出现身心的紧张性反应,如不及时调整身心状态,会出现对工作的厌恶疲倦感,表现为工作效率低,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情绪低落等,对护士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2 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产生的因素

1 压力的来源

1.1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和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是构成急诊科护士工作的压力因素。"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使急诊科护士工作已从单一的执行医嘱开始转移到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全面照顾。这种包括心理和文化照顾在内的全面护理,是复杂而具有创造性的工作,需要护士付出更多的劳动和精力。

1.2护士价值不能体现以及内心期望值与现实不符急诊科护士在医院被认为是医生医嘱的执行者。在社会人群中被认为是"高级保姆",社会地位较低;这跟护士内心期望自己能成为人们心目中真正"白衣天使"相差甚。

1.3人际关系方面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中建立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上下级之间、医护之间、护患之间及护理人员自身之间都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特别是护患冲突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双方的权益、健康及经济问题以及人格和法律责任,稍处理不当,就会陷入困境。

1.4护理工作的特点急诊科护士以女性为主,同时要扮演护士、母亲、妻子等多种角色。工作的"三班制"打乱了生物钟节律,夜班多,节假日常得不到休息,加之女性的生理特征,情绪周期性波动以及生儿育女、家庭劳动的负荷,如果得不到家人和朋友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在面对一系列紧张刺激时,常常会冲动,又因职业需要将其抑制,导致心理健康处于不良状态中。

1.5学历文凭与业务能力方面。大多数急诊科护士是中专毕业,她们必须在繁重的工作同时,参加各种各样的学历文凭继续教育。在业务能力方面,当前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医疗知识更新换代较快,新设备层出不穷,对护理人员提出前所未有的要求,迫使护理人员必须更新知识结构、学习新的技能才能满足工作需要。学历和技能也是造成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源的因素之一。

3 应对措施

3.1 实施风险管理:①急救物品、器材时刻处于备用状态,随时可用。抢救药品齐全、充足。②完善管理制度。急救物品做到"四定一保持":即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保持完好。③班班交接,各班下班前及时补充本班消耗的药品、器材,对损坏的器材及时报修。④建立危重病人交接班认定卡,使口头交接与书面交接相结合。⑤制定急诊科常见风险防范预案如:抢救仪器故障防范预案、护理投诉防范预案、护理文书缺陷防范预案、医护配合不协调防范预案等。

3.2提升服务技能:①人员数量 护士人数与病床的比例:抢救室1.0~1.2∶1(每班至少1人),留观室:每班至少1人。②人员培训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首要条件。因此,急诊科必须有明确的人才培养计划,有全面的人员培训制度。

3.3改善服务意识:①快速反应观念 这是急诊急救护理质量控制的关键内容,也是急诊科的主要工作特点。不能快速反应,就不能适应急诊科的工作性质,不能适应急诊急救病人的需要。反应快、行动迅速、操作准确、抢救成功率高,这是快速反应观念的四要素。②院前急救观念 院前急救观念指一有呼叫,能迅速拉得出,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在现场有能力开展救治,途中的不间断救治;具有现代的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③现代监护观念 包括:要具有现代监护设备;对现代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准确的判断监护仪的各种数据;各种管道的观察;病情观察,这是一个急诊科护士应具备的最重要的技能,病情观察能反映一个护士的基本理论知识及临床护理经验。

3.4规范服务流程:①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切实保证急、危重病人的就诊治疗。② 成立急诊工作领导小组 以主管医疗的院长为主要负责人,成员有医疗、护理、后勤和急诊科负责人。每周护理部、质控科室期和不定期检查急诊环节质量,及时反馈信息,以改进急诊科工作的缺陷与不足。③制定并执行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 落实急、危重症病人抢救制度,落实各工作单元工作制度、急诊交接班制度、急诊会诊与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急诊医疗护理纠纷和投诉处理制度等,并有相应的实施记录。④制度紧急医疗护理救援预案 制定大批病员抢救预案,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预案。并将组成人员备案在册,定期演练,保持24 h通讯通畅。⑤提供多种便民措施 为无陪人患者提供全程陪伴服务;对危重病人检查过程实行全程陪伴,严密观察病情,防止意外发生。

4 小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命越来越重视,急救意识也不断增强。急诊科的特点:病人具有突发性、危急性、复杂性、情绪急躁性,数量不定性。医护人员具有高风险性、高技术含量性、快节奏性、思维敏捷性。护理人员要学会洞察自己受到压力后的警报信号,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每周抽出1-2小时独处,尽量不要受到工作和家庭的任何干扰。学会与密切的朋友和知己畅谈你的情绪和感受。对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急诊科的救治和护理水平、降低护理风险、预防护理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急救护理;模拟培训;护理人员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5―1158―03

在当今,由于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增加,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医护人员医疗急救技能的熟悉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危和抢救的成败,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对医疗救治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具有较强的实际急救技能和应急反应能力。如何增强医护人员专业急救意识和提升其技能,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队伍,是医疗界当前需要思考和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1 目前护理人员掌握急救护理技术的现状和需求

目前国家有规定在医院管理标准中对医护人员定期进行急救技能培训考核,但对大多数护理人员来讲,实际抢救患者的机会或应用较少,一旦真的出现患者紧急情况,不能实施有效的急救,以致影响患者抢救的及时性和成功率。孙长怡对全国多家医院的各级医护人员进行急救知识测试,小于30%的急救基本知识测试合格率,仅有8%的急救操作测试及格率。王杰斌等对83名护理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护理人员急救护理技术相关知识缺乏,教学内容和手段不足,提出进行急救护理技术的培训是现代医疗护理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应结合实际,开设急救护理技术,设立模拟监护病房。赵建华对一、二级医院急诊抢救护士对急救知识、技能掌握水平.成绩较低,(64.62±4.88)%。在学习需求方面,80%护士最想参加培训方式是模拟训练,57.2%护士认为自己最迫切需要补充的知识是院前及各种l临床危象的处理。张卫青对临床医生护士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现状和学习需求调查分析,采取到各病区随机发放问卷方式,对本院139名临床医生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临床医生、护士成绩普遍较低,平均得分(66.64±14.63)分。在培训现状方面,只有58.99%的医生护士接受过急救技能的培训。在学习需求方面,93.5%的临床医生护士认为有必要学习急救复苏技能。认为临床医生护士的急救复苏技能总体水平偏低,需引起重视,应采取有效对策提高临床医生护士的急救复苏技能以满足临床急、危、重患者要求,保证医疗安全。张亚卓对急诊护士临床技能水平考核及培训现状调查采用综合考试的方式了解护士临床技能、急救知识、现状、掌握和学习需求。结果:护士对单一技术、技能掌握熟练,而综合抢救能力和素质相对薄弱。认为有必要纵深开展急诊科护士的专业培训,由单一的急救知识、技术、技能向术有专攻、训练有素的技能型人才延伸。桂莉对急诊科护士专业水平及培训现状调查分析,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9所医院282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急诊护士的专业知识平均得分为(71.95±10.75)分。结论:有必要开展急诊科护士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和形式应结合我国实际、针对薄弱环节开展。

2 目前急救护理培训方法、途径及效果

2.1 目前培训方法

①普遍采用急救护理培训方式为专家讲课+简单操作。②局部功能训练模型用于单项临床操作技能的训练,如气管插管术、深静脉穿刺术,仅提供急救技能操作机会。

2.2 培训方式

①院内轮转急诊科培训,但急诊科接管带教能力有限,且培训时间短,锻炼机会少。②下级医院人员到上级医院学习进修。⑧参加各类培训进修班等。④院内定期培训考核。

2.3 效果

虽然按医院管理有关要求采用以往培训方法进行了全体医护人员的急救知识技能培训,仅仅学习了急救基本知识和简单操作方法,且对于非急重症治疗科室医护人员来讲,没有实际抢救患者的机会,结果是:“听时明白,用时忘”,或者根本就没有体会到如何判断患者的危重情况、何时开始心肺复苏、使用急救设备及配合抢救等。怎样进行接近真实情况的训练,使医院各科室各级医护人员都能在突发意外情况出现时沉着应对,真正及时有效施救,是目前需要思考及努力解决的问题。设立单项操作不足之处是忽视了每项操作中人与人之间的合作。

3 国内外应用高端模拟人(Ecs)对临床医护人员的培训研究现状

高端模拟人(ECS)是从1969年开始应用于教学,直至2002年随着科技的发展才允许在心肺复苏的教学领域中使用。2003年Barsuk D,Berkenstadt H,Stein M,Lin G,Ziv A.将高端模拟人用于医护人员的院前创伤护理的培训,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高端模拟系统可提高医护人员在院前创伤治疗的能力。2005年研究表明高端模拟人可极大提高医疗人员的团队协作能力。

目前,全世界已经建有数百家医学模拟训练中心,在不同的医学领域使用这类模拟系统进行医学生的教学和临床医护人员的培训,并建立了地区和世界性模拟医学教学专业协会。尤其是在发达国家,这种高端模拟技术已经被广泛使用,不仅被引入医学教学,甚至被当作临床医生护士准入考核的重要内容或用于疑难病例治疗方案设计等诸多方面。

第10篇

一、全年完成工作量

1.工作量:急诊 人,120出车 次,各种注射共计 人,洗胃 人,留置导尿 人,灌肠 人,重危抢救 次,死亡 人,抢救成功率 ﹪,群伤 例/人数,应急演练 次。

2.工作达标情况:急救物品完好率达100%。消毒灭菌合格率100%。病历书写合格率 %。护理管理 分,服务态度满意度 %,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合格率100%。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100 %。

二、个人简历依法执业,保障护理质量和安全

1.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严格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明确护士的权利、义务和执业规则、依法执业,一如既往的做到无一例非法执业。认真贯彻落实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2.加强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培训学习。每月组织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安全知识及院感相关知识培训,并组织全科护士进行书面考核,合格率100%。

三、优质服务、提高护理人员素养

1.由于急诊科护理人员较年轻化,根据急诊科的工作特性,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要求人人掌握急诊的流程,院前急救,如何接急救电话、掌握急诊科所有的急救仪器使用,同时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与考核,通过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科学排班,以老带新,每个班次的3个人员都是新老搭配,技术能力强弱搭配,沟通能力强弱搭配,做到班次不固定,弹性合理排班,保证护理小组整体能力优异。

2.根据护理部制定的护理服务细则,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严格执行,护士长带头并加强检查。要求护士行为规范,包括着装、仪表、用语、行为等符合要求,遵章守纪,认真履行职责,利用每天晨交班时间检查,心得体会跟班检查及节假日抽查。违规人员严格考核。

四、加强三基培训,提高急救能力

1.急诊科制定学习制度和计划,坚持每月组织护理业务学习,护理操作技能的培训与考核,全年组织护理业务学习共12次,完成23项护理操作技能的培训与考核,合格率100%。护理查房4次,护理病例讨论4次。

2.坚持晨间提问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学习,扎实理论基础,做到有效落实并做好考核。

3.派出1名护士到四川省医院完成了急诊专科护士学习,派出护士长至上海瑞金医院学习,及至四川省医院参加护士长管理培训。

4.全年共有3篇学术。

5.完成临床实习护生的带教工作。

五、加强急诊护理质量管理

1.医疗文件是医患双方有争议时最有效的法律依据,结合《处理条例》,我科认真组织学习各种医疗文件的书写规范,并由专人负责护理文书质控及保管,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病案要求书写相关的护理记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及法制观念。

2.规范了各种特殊操作告知书,结合急诊室特点制定了TAT注射告知书、洗胃操作告知书、灌肠操作告知书、导尿操作告知书、以上操作必须经过医生及患者家属同意并签字后,护士才可以执行操作。

3.120车辆管理。保证出车时间,服从“120”中心指令,做到令行禁止,接到调度指令后3分钟内出诊。将救护车内物品、仪器、药品做统一放置,工作总结定点、定位、定数量。加强车内卫生规格化管理,出诊护士负责本车组仪器设备、氧气、急救药品等的保管、领取、查对、交接、保证仪器设备性能完好,电量充足,氧气充足,保持车内车载及各项设备表面的清洁,定期消毒。护士长每天上车检查,节假日期间抽查,护士每个班次严格交接,同时做好车内仪器操作的培训,做到人人熟练操作,对车内急救药品的使用方法和计量必须掌握。

4.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流程与规范工作,熟练掌握现场各项急救护理技术,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急救中严防事故差错的发生。

5.保证绿色通道畅通,全科护理人员掌握应急预案,合理有序的组织抢救工作的顺利开展。

6.做好急救药品及急救仪器的管理,急救药品准备及各种急救设备的调试是急诊工作的基础,现已施行每项工作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做到班班清点、定期检查,这一年里未出现因急救药品和急救仪器的原因而影响抢救工作,从而保证了抢救患者的及时、准确、快速。

六、圆满完成了上级布置的各项指令性任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救护任务。

七、存在不足

1.对各项护理制度执行力欠缺。

第11篇

【关键词】 情景模拟演练法; 基层医院; 急诊; 新护士; 专科技能培训

中图分类号 R19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6-0091-02

Scenario Simulation Exercises Method to Improve the Application of New Nurse Specialist Skills Training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Primary Hospital/WEI Ya-song,HUANG Jiang-yi,WEI Ji-yi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5,13(26):91-92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scenario simulation exercise method in improving the primary hospital’s new nurse specialist skills training.Method:Selected 20 new nurses from a three grade hospital in our city as group A,20 new nurses from a dimethyl hospital’s emergency department as group B and 20 new nurses from a our hospital’s emergency department as group C.Group A was given scenario simulation exercise method,group B was given one-to-on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and group C was was given scenario simulation exercise method on the basis of one-to-on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Valued the three groups’ efficacy after six months clinical experience by using homemade questionnaire.Result:The basic theory,individual technical operations and integrated operations in group C were all obvious better than group A and B,the comparison has statistic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Scenario simulation exercises method; Primary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 New nurse; Specialist skills training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Yizhou City,Yizhou 5463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26.046

在医院快速发展时,医院护理人员资源也越来越紧缺,每年都会有一定数量的新护士进入医院。大部分新护士都是应届毕业生,临床实践经验缺乏,技术水平较低,这样就会对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带来一定的隐患,所以加强新护士专科技能培训,提高新护士临床技术水平和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就成了基层医院护士培训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1]。笔者所在医院在对急诊新护士进行专科技能培训时采用情景模拟演练法,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宜州市某三级医院急诊科新护士(A组)、某二甲医院急诊科新护士(B组)和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新护士(C组)各20名。三组护士在性别、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护士采用情景模拟演练法培训,B组护士采用一带一传统带教法,C组护士在一带一传统带教法的基础上采用情境模拟演练法进行专科技能培训。

一带一传统带教法的具体方法为:护士长负责安排带教老师,对新护士进行专科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讲解。情景模拟演练法具体的培训方法如下,(1)成立培训小组和制度培训项目:首先由科室护士长、护理骨干和医生组成经验丰富、模拟逼真的培训小组,然后根据近3年急诊科的特点以及护理要求制定出急诊科护理培训项目,主要包括常见病情的观察要点、主诉、临床症状、患者病情变化的处理方式、专科检查的相关准备、护理操作、健康宣传教育、常见的护理纠纷处理以及应急抢救配合等。(2)演练场景:示教室和病室都可以作为演练的地点。在设计布置问题情境时应该根据选择的主题来进行,让护士能身临其境,从而更快进入自身角色,由护士模拟某种疾病的患者、家属、医生以及护士,情景演练临床中可能出现的症状、问题、操作要领、沟通技巧以及处理方式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护士利用对患者的交流和治疗护理,去了解病情观察、纠纷处理以及抢救流程等,利用自身知识提出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情景模式中,要充分发挥护士自身的知识技能和沟通协调能力,这样护士获得的体会才会更加深刻。情景模拟结束后,护士长或者培训小组成员要对护士的表现进行总结和点评,让护士清楚自身存在的问题。

1.3 评价标准

培训结束后考核新护士相关理论知识、单项技术操作和综合操作(如应急流程),并进行问卷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临床实践6个月后,C组护士的相关基础理论、单项技术操作和综合操作考试成绩显著优于A、B两组护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情景模拟演练法就是在护理实践中融入护理理论,在模拟演练中对教学对象的主体地位能得到充分体现,利用模拟实际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情景,去解决临床实践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得到有效激发,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最终让学习效果得到提升[2]。情景模拟演练法的内容是培训小组根据专科实际情况总结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普遍性,学生在对专科护理技巧进行掌握时就会更加快速,能有效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情景模拟演练法可以重复进行,而且也没有风险,可以让学生的心理压力减轻,在身临其境的情景中更快的进入自身角色,让临床实践和理论知识有效结合,让学生对自身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效巩固[3]。在情景模拟演练法中,新护士是主体,护士利用自身的能力和知识去解决临床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让护士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4]。

本研究中C组护士采用一带一传统带教法联合情景模拟演练法进行专科技能培训,结果C组护士的相关基础理论、单项技术操作和综合操作考试成绩显著优于A、B两组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李双.情景模拟急救演练提高急诊护士综合能力的实践与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6):2470-2471.

[2]巩越丽,董亚辉,吴超,等.循环技能培训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9):273-274.

[3]刘红平.应用微技能培训法提高急诊年轻护士应急能力效果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21):2697-2699.

[4]李晓蓉,方惠英,李映君,等.基层急诊护士急救知识技能培训的效果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1(9):155-156.

[5]曾艳,赵振兴.急救技能培训及模拟急救演习实施前后的效果评价[J].海南医学,2010,21(17):153-154.

[6]江丽华,崔焕卿,旷红,等.加强急诊科新护士培训提高整体救护水平[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z2):402.

[7]李婉玲,陈少斐.急诊护士操作技能培训考核安排表的设计与应用[J].全科护理,2010,8(3):245-246.

第12篇

【关键词】 模拟演练; 急诊科; 医护团队; 应急能力; 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3-0106-02

急诊科是医院中比较特殊的科室之一,该科室患者具有病情重,病情变化快和病死率高等特点,导致急诊科医护人员面临很大的挑战[1-2]。与此同时,对医护人员的团体应急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3-4]。为此科室管理者一直致力于探寻安全高效的管理方法。为提高本科医护人员的应急能力,自2010年3月起,采用多种情景模拟演练来训练医护团队的应急能力,并调查患者满意度,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的25例医护人员,其中男5例,女20例,年龄40~50岁3例,30~40岁5例,20~30岁17例;文化程度:本科8例,大专13例,中专4例;工龄≤5年10例,5~10年7例,≥10年8例。同时调查2010年3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急诊患者(模拟演练前后各抽取50例患者)。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方法和内容 采用自编问卷收集医护人员和急诊科就诊患者的基本资料。采用急诊科医护团队应急能力调查2010年3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的25例医护人员,采用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2010年3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急诊科就诊患者。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调查员的招募,在实施问卷调查前,先对自愿报名的调查员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组织笔试考试和专家面试考核,调查员只有同时通过笔试考试和专家面试考核才有资格实施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时,调查员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并在30 min内完成。内容如下:(1)急诊科医护团队应急能力评价。由科主任和护士长对医护人员进行评价,包括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技术操作能力、护患沟通能力、配合协调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分为强、一般和差三种情况。(2)急诊患者医护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技术操作能力、护患沟通能力等。共100分,80分为非常满意。

1.2.2 模拟演练措施 主要步骤如下:(1)组建科室模拟演练小组。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创建模拟演练小组,科室模拟演练小组由科室主任和护士长直接领导,科室护士长助理和科主任助理担任模拟演练小组组长,科室其他医护人员均经过模拟演练理念学习培训;(2)小组成员培训。由模拟演练小组组长对小组里的成员进行培训,采用集体讲座和个人教育相结合、文字和多媒体及书面与口头教育相结合、理论讲座和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对模拟演练小组成员进行急诊科相关急救知识培训;(3)实施急救场景模拟演练。共模拟急救场景20次,每次主考官按照预定的教案逐步提供病情的进展情况,并设置急诊应急场景,以脑卒中患者为例:120车将患者送至急诊科后进行以下步骤:①预检分诊护理人员A和当班医师接待:预检分诊护理人员A和当班医师迎上前与院前急救医师交接患者病情,连同其他医护人员将患者平移至急诊抢救床,护送至急诊抢救室,快速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填写识别腕带;②抢救室医护人员治疗与护理:护理人员B与预检分诊护理人员A共同核对患者基本信息,确保无误后将腕带带在患者右手,过床安置合理,接好心电监护仪,并记录患者入院时生命体征及病情,开通有效静脉通路,采血留取化验标本,及时备血,遵医嘱使用抢救药物(负责循环保障)。③同时抢救室护理人员C(可以是护理组长)在患者头位,负责吸氧、开通气道,必要时协助气管插管的气道管理工作,并及时向当班医师汇报患者的病情变化。④同时,抢救室护理人员D对患者进行ABCs全面评估,开始时配合医师进行CPR替换,随后负责导尿、伤口处理、通知检查部门、请急会诊等护理工作。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急救能力

模拟演练后,科主任和护士长对医护人员急救能力评价明显高于模拟演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756,P

表1 科主任和护士长对医护人员急救能力的评价比较 例

时间 强 一般 差

模拟演练前(n=25) 11 8 6

模拟演练后(n=25) 18 7 0

2.2 患者满意度

模拟演练后,急诊患者对医护满意度明显高于模拟演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071,P

表2 急诊患者医护满意度比较 例

时间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模拟演练前(n=50) 35 9 6

模拟演练后(n=50) 43 7 0

3 讨论

急诊科科主任和护士长评估2010年3月-2013年3月本科25例医护人员急救能力,结果发现:模拟演练后,科主任和护士长对医护人员急救能力评价明显高于模拟演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本科采用急诊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2010年3月-2013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100例患者,模拟演练后,急诊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模拟演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模拟演练能够明显提高急诊科医护团队应急能力和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医疗质量,值得推进一步广。

参考文献

[1]方曼曼,皇甫明放,谢长勇.急诊科管理模式和方法探讨[J].医院管理杂志,2010,17(12):1126-1146.

[2]曾素琴,郭慧.加强急诊管理提高急诊质量[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1,28(3):346-347.

[3]耿丽萍,宋丹,刘肖眉.我国护理安全管理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J].护理杂志,2012,9(10):15-18.

[4]张小群.提升急诊科护士应急能力的应对方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2):45-46.

[5]章霞,金丽萍.模拟演练在提高急诊科医护团体应急能力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3):1178-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