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城市发展策略

城市发展策略

时间:2023-09-21 17:57: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城市发展策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城市发展策略

第1篇

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正朝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方向进步和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时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所以城市发展过程中加强生活环境的改善以及整体形象的提升才能保证其更加符合人们的居住需求。公共艺术作为我国文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型艺术,其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对改善城市整体面貌、提升城市活力以及凸显城市个性文化有着重要作用。比如说邯郸、北京等具有文化底蕴的文化名城,公共艺术在城市文化建设过程中就可以作为一个最佳的载体,通过公共艺术将城市的文化形象以及魅力展现在人们眼前。

二、公共艺术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一)公共艺术的基本概念

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共艺术实际上就是指在公共场所用来向人们传递艺术内涵的一些艺术品,公共艺术所包含的种类有很多,比如说雕像、喷泉、城市标志、纪念碑以及美术作品等。除此之外,一些现代化的媒体作品,如摄影、装饰品、观赏物、拼图等也可以作为公共艺术。公共艺术最先在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美国,在起始阶段,人们主要将相关的艺术品放置在美术馆中进行展览,然后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才开始在公共空地上进行展示,长久发展下去就逐渐形成了公共艺术。同其他的艺术形式一样,公共艺术同样能够给人们带来极大的视觉盛宴,通过其本身的艺术形态使人们的艺术内涵在潜意识中得到升华。但是当下许多人单纯地认为公共艺术只是一种装饰品或者艺术展览品,这种观点明显是不全面的,公共艺术除了能够作为装饰物以及艺术展览品,同时还可以依靠其优美的物质形态进行人文艺术的表达。在现阶段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公共艺术在城市中的应用和发展主要用来进行城市文化的宣传以及公共精神、集体合作精神的传播,公共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与城市的发展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二)我国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人们对城市文化建设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公共艺术也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城市文化建设过程中公共艺术的应用范围变得越来越广,公共艺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种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以及从粗到精的趋势,并且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研究和开发自身独特的公共艺术,从而最大程度地体现自身的艺术特色以及城市魅力。相对于之前公共艺术只是作为个人行为的现状,现阶段城市发展中的公共艺术逐渐被大众人民接受和传承,公共艺术中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并且其性质逐渐由早期的商业性和实用性转变为人文性以及文化性。公众群众通过对公共艺术的分析和研究,其审美水平得到极大地提高,城市的公共艺术建设及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我们在认识到公共艺术带来的优点的同时也应该正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弊端。虽然公共艺术在当下的城市建设中其发展速度以及形式都得到极大地改善与转变,但在这一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粗制滥造、抄袭模仿的公共艺术开始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这些低劣公共艺术产品的出现与城市的文化发展不相协调,从而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文化建设。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建设不协调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不足,公共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保障,经济水平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会阻滞公共艺术的发展;另一方面,部分城市对公共艺术建设及发展的意识不够清晰也会成为公共艺术发展的阻碍。城市规划者对公共艺术建设和发展的意识不足容易造成城市发展中所使用的公共艺术大多是模仿以及复制所得的,城市居民对公共艺术的形成及发展没有参与权,造成城市公共艺术发展滞后的现状。

三、我国城市公共艺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城市公共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均衡的状态

通过工作人员的研究和调查我们可以知道,城市公共艺术发展过程中的首要问题就是其发展存在不均衡的状态,城市公共艺术发展不均衡可以分为地域发展不均衡、自身发展不均衡两个方面。城市公共艺术地域发展不均衡主要是指各个城市之间的公共艺术在经济水平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发展程度各不相同,一些城市的公共艺术比较新颖和时尚,能够作为城市的亮点体现城市的特色及艺术魅力,而一些城市的公共艺术的发展程度却比较薄弱,对城市本身的文化建设以及经济发展难以起到促进作用。另外,公共艺术的地域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为其主要在地级市中推广和发展,在一些县城或者乡镇渗入和发展程度都比较小。第二,城市公共艺术自身发展不均衡主要体现在现阶段的公共艺术建设主要通过环境建设来实现,对公厕、城市标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重视程度不足,造成城市公共艺术发展过程中缺乏统一性和全面性。

(二)城市公共艺术在发展过程中缺乏规范性以及系统的规划和指导

城市公共艺术发展过程中需要有科学规范的规划和指导,通过短期目标以及长期目标等的确立来逐步实现公共艺术的全面建设和发展,但同时要注意其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共同目的都是实现城市公共艺术的全面发展。但是在现阶段的城市公共艺术发展过程中,城市领导者并没有对其进行规范系统的规划和指导,造成其在发展过程中缺乏统一的管理,公共艺术发展及建设的过程中艺术性和科学性严重缺乏。即使一些城市建立了相应的体系作为公共艺术发展的指导,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得到贯彻实施,城市公共艺术发展中缺少规范系统的规划和指导也造成了粗制滥造、抄袭模仿现象的出现,使城市的公共艺术发展存在种种不足。

(三)城市公共艺术发展过程中公众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需要人民大众的广泛参与,并且其与大众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息息相关。但是目前城市的大众在公共艺术发展过程中却没有清楚地认识到公共艺术的重要性,对公共艺术建设和发展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再加上部分群众的审美能力以及文化修养不足,即使参与到公共艺术的建设和发展中来也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对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并没有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

四、如何促进我国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

(一)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应用当地的人才资源

一个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的最重要保障就是具有充足的人才资源,这也是实现公共艺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是从我国整体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目前优秀的公共艺术人才相对于国外来说并不充分,在实现公共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定的阻碍。因此,城市文化建设者在进行公共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应用当地的人才资源。首先,公共艺术发展过程中应该通过举办学术交流或者艺术培训的方式为众多的公共艺术人才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对当地的公共艺术建设和发展起到完善和推动的作用,并且还应该鼓励当地公共艺术人才加强对其他城市人才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相互之间的切磋完善自身的创作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本地公共艺术的发展。其次,城市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公共艺术人才的培养,在平常的生活中多给他们提供锻炼和提升的机会。比如说一些城市的艺术学院中专门培养公共艺术的人才,对于这些在校学习的学生,学校可以通过设计比赛的形式锻炼学生进行公共艺术设计的能力,比赛过程中一些优秀的作品也可以直接在实际的公共艺术发展中进行推广和应用。这种策略不仅能够通过锻炼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使之在以后的城市公共艺术发展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本地的学生对自身文化了解更深的优势也决定了其公共艺术的设计更能与本地文化相结合,设计出的公共艺术更能体现城市的艺术特色,彰显城市的文化魅力。

(二)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应与城市的规划相结合

城市公共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与城市的规划相结合能够保证公共艺术实现与城市生活的紧密结合,更能体现城市的发展现状以及艺术特色。比如说在河北邯郸的公共艺术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其主要就是在城市规划以及设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且通过与城市规划的结合形成了一套“六区、九带、多节点”的发展布局。相对于普通的公共艺术发展格局而言,这种发展局部更加全面地实现了邯郸公共艺术的发展。除此之外,公共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应该综合考虑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在保护城市环境的基础上发展城市的公共艺术。

(三)城市公共艺术发展过程中应该深入挖掘其本身的传统文化

城市公共艺术在发展过程中深入挖掘本身的传统文化并与之相结合,一方面能够对其本身的传统文化进行弘扬和发展,另一方面还能够加快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对于一些传统的文化古城,其传承的文化精神和气息一直为人们所熟悉,公共艺术与其相结合能够更加容易被大众接受和认可。城市公共艺术发展时可以通过与传统艺术和文化的结合进行新景观的规划,建设更多的景观节点,使公共艺术逐渐渗入到人们日常的生活之中。

第2篇

关键词:城市转型 城市营销 策略

我国城市转型发展的现实内涵

(一)产业结构转向高端化

城市的转型必须首先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即传统产业要被新兴产业部门替代;低附加值产业要被高附加值产业所替代;低技术含量产业要被高技术含量产业所替代。以此不断提升城市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步建立新型的、多元化的、稳定的现代城市产业体系。为了与这种产业结构体系相适应,产业组织结构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动。产业组织形式要向高效化方向演变,空间形态向地理集聚方向。企业之间不再只是一种单纯的竞争关系,更是一种协同关系。这就要求产业实现组织结构的柔性化,以适应灵活多变的市场。

(二)城市经济体系转向服务化

在当今全球经济体系中,现代城市面对的是一个遍及全球的市场网络,而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城市的市场。单个的城市就是这个网络中的一个重要节点,统一管理和控制世界各地的生产活动和环节,越来越具有流动空间的属性。现代城市的发展是要通过信息、知识、资本和人才等的流动来实现的,而不是依靠如城市形态和功能的存量凝结来实现的。因此,现代城市必须能够提供大量的现代服务活动,转向经济体系的服务化,才能有利于现代城市转型和能级水平的提升。

(三) 城市发展动力机制转向创新驱动

在城市发展动力上,我国的城市要加快推动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的发展转变。通过创新科技,消除传统经济时代空间距离的障碍,从根本上改变经济活动的地理布局,从而为产业升级和城市的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与此同时,还要加快推动从投资拉动型向消费驱动型的发展转变,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更加注重内涵性、整体性、功能性和质量性为主要特征的战略模式,转变为以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为核心的综合创新战略模式。

城市营销概述

营销学家阿斯沃兹和伍格德将城市营销定义为:城市营销是一种过程,过程中的各种活动,必须以尽可能贴近目标顾客群的方式,满足他们的需求。

科特勒认为城市营销由三个要素构成:城市营销的执行者。包括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主要指城市政府。城市政府既是城市经营活动的组织者、指挥者,又是城市生产、生活、工作环境和条件的提供者;城市营销的环境因素。即城市营销者吸引既有的和潜在的城市消费者进驻城市,活跃城市经济发展的因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城市环境,既包括如土地、公共设施、当地商品等有形因素;也包括城市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城市形象与生活品质等无形因素;城市营销的目标市场,包括现实和潜在的投资者、旅游者和居民。

我国的城市营销实践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城市营销处于摸索期,这个阶段不能算做是严格意义上的城市营销,而只是初步具备了城市产品概念;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我国的城市营销进入导入期,城市品牌逐渐出现;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后,我国的城市营销进入了成长期,城市营销者开始运用营销理念来规划城市,以城市消费者为中心制定城市的营销战略,以此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

我国的城市营销是在城市经营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当前的城市营销热潮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广泛的城市经营活动实践的自然结果。目前国内城市营销研究大多集中在从城市品牌形象角度的研究、从4P理论出发的市场营销学角度的研究、城市规划设计角度的研究、从旅游角度的研究,少数学者对城市营销现存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一些探讨。

我国城市营销存在的问题

定位不准,追求国际化大都市。现在我国60%以上的地级市都有发展国际大都市的梦想,然而国际大都市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一个要素促成的,而是历史因素的沉淀成就的。

过于注重外在形象,忽视城市内涵。国内很多城市对城市营销的认识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而从营销学的角度来看,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只是营销策略的外延表现,并不能反映城市内在素质的提升,而城市营销更为重要的是提升城市的内在素质,进行公共管理的变革。

误读城市营销与城市经营。城市营销与城市经营有着本质的不同。首先,它们的出发点不同。前者的出发点是城市的顾客,而后者的出发点是城市的资产。其次,它们使用的方法、手段不同。城市营销主要是指城市的形象和相关的服务,而城市经营主要锁定城市的土地资源和相关的有形或无形的垄断资源。最后,它们所解决的本质问题不同。前者是要解决城市与目标顾客之间的交换障碍问题,而后者主要是解决城市资产的保值增值问题。

城市营销功利化,政绩化倾向明显。城市营销的初衷是为了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吸引外部投资,满足以城市居民为主体的目标市场的精神与物质生活的双重需要。但是,城市营销却逐渐演化成某些政府追逐政绩的工具,因此,忽视了实现与维护公共的利益,从而为城市未来的发展留下了隐患。

新时期我国城市营销的对策

(一)城市营销的STP战略

营销中的STP战略指的是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战略。市场细分就是根据消费者对产品的不同的欲望和需求,不同的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把整体市场分割成不同的或相同的小市场群,即“异质市场”和“同质市场”。在企业营销中,任何一个企业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满足所有的市场需求,而市场细分则可以增加目标的准确性。对于城市营销而言,更是如此。

进行市场细分之后,接下来就是目标市场的选择,即决定具体进行哪一个或哪几个细分市场并为之提供服务。确定目标受众对于城市品牌推广来讲至关重要,城市营销的目标市场分为内部顾客(即本市人)和外部顾客(非本市人)。目标市场战略有三种,分别是无差异营销,即把整体看做一个大的目标市场,用一种产品、统一的营销策略来吸引尽可能多的购买者;差异性营销战略,即把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需求不同的市场群,并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制定差异性营销组合策略;集中性市场战略,即将整个市场划分为若干细分市场后,只选择其中某一个或少数几个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实行专门化生产和销售。在城市营销中,选择集中性市场战略会更好一些,因为每个城市有着其固有的特色,集中资源凸显其特色,传播给其目标市场,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确定了目标市场后,接下来就是市场定位。定位就是与竞争产品相比,某种产品、品牌或某系列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城市定位是城市营销的重要环节,是建立城市品牌的灵魂。科学的城市定位可以正确地指导政府活动,引导企业或居民活动,吸引外部资源和要素,最有效地转化资源,最大化地占领目标市场,以提升城市竞争力。在城市定位的过程中,不仅要提炼城市的核心价值,还要使目标市场产生共鸣,在目标市场心目中建立与该定位相一致的形象。此外,还要注意目标市场对其定位理解出现的偏差或由于宣传上的失误而造成的认识上的模糊和混乱,及时采取措施矫正。

(二)灵活运用营销组合策略

1.城市产品策略。把握产品整体概念。产品整体概念是指人们向市场提供的能够满足消费者某种需求的任何有形物品和无形服务的总和,主要包括五个层次:核心利益、基础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和潜在产品。

产品整体概念指明了必须明确顾客所追求的核心利益。在传统的城市规划建设中,其实并不缺乏城市产品的提供,缺乏的是对顾客需求的了解和对城市核心产品的把握。不管是什么产品,其核心都是要满足顾客的需求。而作为一种产品,必须要明确顾客所追求的核心利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

产品整体概念指明了必须特别重视产品无形方面的特征。顾客对产品的需求,不仅仅是核心利益,还有其他方面的要求,即包括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两个方面。如今,人们对非功能性的利益越来越重视,因此要求城市更多地重视非功能性方面的开发,以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要。城市还必须注意潜在产品的开发,满足顾客潜在的需求。

产品整体概念表明产品是一个多因素的集合体,城市在激烈的竞争中可以在多个层次上展开,从不同的方面致力于创造自己的特色,为顾客创造差异化的价值,获得竞争优势。

建立合理的产品组合。产品组合是指各种产品线及其产品品种、规格的组合或相互搭配。城市要从顾客需求、竞争状况和自身资源出发,开发一些具有竞争力和附加值高的产品,选择合适的产品组合长度、宽度和深度,优化产品组合,丰富产品类型,以此产生联动效应,提高城市产品的整体效益。

管理城市产品的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投入市场到最后被淘汰的全过程。与其他产品一样,城市产品也是要经历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这四个阶段。不同的城市产品,生命周期时间长短是不一样的,不同阶段顾客对城市产品的需求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不同的阶段,要采取不同的产品策略和营销手段,对城市产品进行生命周期的管理。

2.城市价格策略。与企业产品的价格不同,城市产品的价格很难用货币价格来表示。城市价格指的是顾客在购买城市产品时所支付的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所以城市价格更多地还是要从城市顾客的成本角度去认识。因此,城市产品的价格策略主要是通过对顾客成本实施综合影响来体现的。

3.城市渠道策略。城市营销渠道是指能够面向城市目标市场推广城市产品、宣传城市形象的相关中介或关系网络。渠道策略基于城市营销战略规划,解决城市产品推广、城市形象传递的可及性问题,从而达成城市顾客获得城市产品的便性利。让顾客更易地获得城市产品和服务,是渠道策略的关键。因此,城市营销的渠道选择与渠道合作机制建立,要结合营销目标等战略安排,同时顾及城市所能达到的组织能力以及关系网络资源的整合能力。

4.城市促销策略。人员促销。城市营销中的人员促销队伍主要包括政府公务员、媒体工作者等。但是从整体来说,还应该包括每个城市居民,因为他们的形象、言行举止都是城市的名片。促销人员通过现身说法,能增强顾客对城市产品的信任感,同时能及时掌握市场动态,有利于城市适时调整产品和服务。

广告促销。广告促销是指通过特定的媒体向目标受众传播商品和服务信息以促进销售。广告媒体的种类很多,如像报纸、杂志、电视、广播这样的大众传播媒体和户外广告、POP广告这样的小众传播媒体,能多方位地对城市进行宣传,有效地引导、刺激消费,创造需求。

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一门“博取好感的艺术”,对城市建立自己的形象十分的重要。城市营销者运用公共关系就是要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促进社会公众对城市的认识、理解与支持,为城市的发展带来更大、更多的机会,为城市赢得更多的顾客。

参考文献:

1.黄海滨,罗志平.市场营销观念与整合观念辨析[J].商业时代,2009(6)

2.贺康庄.我国城市营销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8(10)

3.赵娇.中国城市亟须转变发展方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1

4.裴长洪,李程骅.论我国城市经济转型与服务业结构升级的方向[J].南京社会科学,2010(1)

5.刘丽华.新时期我国城市营销的误区与对策分析[J].科技信息,2011(14)

6.陈君.城市营销策略初探[J].现代商业,2009(5)

7.周小松.浅谈城市营销策略[J].现代企业教育,2009(14)

8.杨长友.中国城市营销市场细分问题探析[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9(1)

第3篇

(一)优势(Strength)

*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开放区,是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北承省会,南接厦门,东望台湾,区位优势明显。民营经济发达,产业集聚状况良好,拥有安踏、七匹狼、特步等原产地知名品牌。与港澳台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侨乡优势明显,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丰富。

(二)劣势(Weakness)

*境内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4/5,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有限,不利于大型工业集聚区的形成和发展;交通等基础设施亟待进一步改善,产业结构化不高,民营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城市高等教育不够发达,融经济技术于一身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紧缺,科研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政府推销能力较低,城市关注度低,厦门的城市关注度排名在第10位,而*排在第38位[4]。

(三)机遇(Opportunity)

党的十七大首次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写入“十一五”规划中,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热点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作为地处环海峡西岸经济区三大核心城市之一的*是一次良好的发展机遇。日前通过的《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中,整个海峡西岸的交通要道将进行全面优化,*将成为海西重要交通枢纽。2006年*第一个台商投资基地建立以2008年11月4日两岸全面实现三通,这些都将有利于两岸形成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互动,*应把握好这难得的发展机遇。

(四)威胁(Threat)

近几年来,同属于沿海城市的厦门、福州等与*的城市定位存在相似之处,并且凭借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在招商引资、旅游、人才等方面对*产生了一定的威胁;省外温州、东莞等地都在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以期在城市日趋加剧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削弱了*的对外吸引力。纵观全局,*目前正处于前有标兵,后有逐者的境况。加上*国际化进程缓慢,较少大型跨国企业在*设立区域营运中心,产业国际化发展促进作用小,不利于*城市形象的提高,也阻碍了*品牌的打造和推广。

二、*城市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大*品牌城市战略规划

从城市营销的角度看,*城市品牌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缺乏大*城市品牌战略规划。品牌资源虽然十分丰富,各个县域有自己的区域品牌,也拥有七匹狼、安踏?、特步等知名企业品牌,先后也赢得了“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中国品牌经济城市”等一系列殊荣,但缺乏整合,对城市品牌建设缺乏统一领导和系统规划,品牌营销活动较零散。一方面使得城市总体品牌不够突出,品牌形象较模糊,出现县域品牌、原产地知名品牌高于城市品牌的局面,没有与知名企业达成企业品牌和城市品牌联合的战略共识,各个县域品牌也未充分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城市品牌的认知度和美誉度并不高,大多数*的城市顾客仅仅把*定位为一个生产制造型城市。城市营销实践仍然是停留在“城市推销”的阶段,还没有真正把“通过满足城市顾客需求,进而提高城市竞争力”实际上在软硬件的建设以及城市服务方面与同水平的城市有一定的差距[5]。

(二)资本人才流失严重

*作为沿海开放较早的地区,*市市场经济发育早,民营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晋江、石狮等地,经过20余年的高速增长,已成功地实现经济的起飞。但近几年,*出现了不少民营企业外迁的现象。*资本和品牌双翼齐备的企业(如安踏、七匹狼)纷纷将总部迁往厦门、上海等大型城市,恒安集团、达利集团、石狮金苑服饰等企业纷纷将自己劳动加工环节迁往江西、湖南等内地,使*区域产业经济初步呈现外迁的潜在风险。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对民间资金的一次调查显示,目前*可用投资民间资金至少在1000亿元以上[6]。但是*民间投资扩张的动力不足,其雄厚的民间资本的能量仍没有充分释放出来,大多数企业选择投奔具有区位优势的京浙沪等地投资兴业。目前*不少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才流失的现象,据专家测算,企业的人才流动率约为15%左右。其中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失尤为严重,人才的流失,给企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7]。

(三)高新技术孵化基地品牌营销意识较薄弱

在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市产业升级已迫在眉睫。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其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提高*市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必由之路,而科技企业孵化器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源泉,是*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是*高新技术产业的摇篮。然而,*高新技术孵化基地的创业、创新的文化氛围营造力度不够,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社会认知度低,孵化器品牌经营意识较薄弱。

(四)旅游资源优势开发不足

*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无论从它的山海资源、文化资源来讲都比较具有竞争力。旅游资源丰富,有巨大潜在客源市场。不过*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大多数旅游者不了解*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产业集群尚未形成,旅游市场没有形成规模效应;旅游者的满意度较差,来泉旅游者普遍反应,*旅游交通系统混乱,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三、*城市营销目标市场的营销重点分析

(一)投资者

属于动态流动市场。所有的城市都在追逐投资者,*也不例外。这种投资群体可以分为:一是现有产业部门的资产所有者,需要区分其中的优势产业,促其稳定发展并为其扩张提供支持,尤其在税收、投资政策、用地供给和人才需求方面。二是新的产业部门的开发商,可分为创新产业和迁移企业。创新企业一般为中小企业,需要政府提供一些平台和扶持政策。迁移企业主要指实力厚、业务广的大型公司,对*来讲,需要*政府提供高效的政务、有利的税收、迅捷的信息咨询、更对象化的配套服务,并能随着企业经营目标的转移及时调整[10]。

(二)居民(人才)

属于弱流动性市场。城市发展需要动态地保证城市居民的数量平衡,并吸引具有较高能力的素质型居民。对居民居住环境的满意度进行调研,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此营销的重点是:要构筑适宜的居住环境,并根据不同阶段、阶层的消费群体特征,完善相应的内容建设。

(三)旅游者

属于强流动性的市场。进一步可以分为休闲旅游者和商务旅游者。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市场的扩大对城市价值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商务旅游对城市的作用更具特殊性,它属于利润较丰的高端市场(“80-20”现象:80%利润来自20%的高端市场)。在会议和参加展览的闲暇去观光旅游,还会产生吸引投资者的效果。根据调研的数据显示来泉的旅游群体收入水平普遍集中在中低水平500-2000元之间占了87%,在中高收入这一群体上的游客很少,拓展不足。这一部分人可作为*城市营销的重点,努力做到:一是有较为发达的商务、会展条件,能够提供良好的发展商机;二是能为商务活动相关人员提供优质服务,有完善的住宿、娱乐、会所等服务设施。

四、*城市营销的基本策略

城市品牌传播的受众一种是城市市民;另一种是城市的投资者、游客、政府官员。对市民的传播目标主要是通过充分传播,明晰城市定位,增强市民的认同感,提升市民的自豪感,促使市民与政府共同为建设城市品牌体验而做出贡献。对外传播的则主要是促使人才、投资者、旅游者、中央政府或者地方政府对城市形成从知名到完整的认知,造就期望的联想,促进品牌偏好,形成品牌拉力,提升原有的品牌体验,进而达到城市发展战略以及城市营销的目标[10]。

(一)正确形象定位

目前*面临第二次创业阶段,根据*市规划提出的基本定位,政府可以进行大*战略规划,整合县域品牌和企业品牌资源,明确战略定位,统一口径,对外传播品牌定位和形象。*曾经是“海丝起点”,“东方第一大港”,海丝文化传播的是多元文化融合的现象,亦是一种包容、鼓励创业、创新的海洋文化精神;*又是海峡西岸中心城市,侨乡优势凸显,因此可以将*城市品牌形象定位为海丝古港•海峡*-闽南创业新城。

(二)重视企业营销

城市的核心价值是城市品牌,*要重视塑造城市统一的总品牌、各分类的子品牌。开展城市品牌营销,建立城市品牌战略与企业品牌形象识别系统。整合城市优势的“产品资源”,建立城市形象视觉识别系统,如建设独具特色的城市标志性建筑物,完善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设*全民行为识别系统,提高城市营销意识,提高软硬件方面的服务水平,做好“服务产品”营销。

(三)积极利用广告

*应该制定整体的宣传推广计划,加强城市形象宣传。结合*自身的特色制作系列城市形象广告,在央视的“魅力中国”等节目中宣传“魅力*”,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强化“中国•*”的宣传力度。举办以城市为主题的文艺创作大赛,创作反映*城市形象的文学、影视、艺术作品,深化城市文化内涵,积极塑造创业创新城市文化品牌,打造*创业之城、品牌之都的形象。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出台优惠措施,与知名企业达成企业品牌和城市品牌联合的战略共识,鼓励本地知名企业在广告中表明“中国•*”字样,把*城市品牌与企业品牌进行并行宣传;与企业合作,在纸巾、扑克牌等上面印制有关*城市品牌、企业品牌介绍及旅游景点介绍;发挥高校大学生的辐射作用,如可以在大学新生录取通知书邮寄包中附上关于*城市的简介,重点包括城市名片、城市特色,城市旅游景点等。

(四)加大网络营销

首先,建立城市形象网络名片。整合网站资源,注册有权威性的网络名片,建立*城市网络名片。将*政府、企业等各种网站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形成各网站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统一口径,统一服务于海丝古港•海峡*-闽南创业新城的城市品牌;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建立链接,加强对外传播*城市品牌。其次,注重城市网络营销。围绕城市营销主题主办相关论坛,可以开通虚拟社区群,创建城市营销主题论坛,以促进城市居民交流;设置大众论坛,城市博客,企业博客等,以使城市居民发表对城市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开展电子邮件营销,提供免费邮箱服务,宣传城市建设成就等,提高城市居民的满意度。利用网络传播迅速、便捷的优势进行全方位的城市网络营销,传播城*市品牌。另外,面向*城市营销对象的营销策略。要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确定目标受众,建设反映目标市场需求的城市产品,采取针对性的策略。

(五)加强组织保障

首先,坚持政府主导,发挥政府引领作用。政府作为城市营销主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城市营销的过程中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在打造*城市品牌的过程中,*市政府要加强城市规划管理,进一步完善大*城市格局,通过对城市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管理,整合各县区分散的品牌,准确定位,统一口径,加强战略协同,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特色鲜明、实力雄厚的大*品牌形象[14]。

其次,成立专门从事城市营销的非营利组织或部门,该组织或部门属于事业编制,可以不受政府换届的影响。由于城市行政系统的划分和区隔,以及政府官员任期的有限性和不确定性,更重要的是政府行政体系中营销职能的制度性缺乏,这些都是城市营销组织确定上的难题[15]。所以,*市应建立了统一领导、多元协调的城市营销组织网络和领导机制,对*城市营销进行项目管理。通过“扁平化”的组织结构,高效率地处理需要跨部门解决方的复杂问题,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好的营销效果。

第三,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将城市营销作为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在政府的经费规划中做出安排,为营销提供一个稳定的财务支持。引进商界等社会力量,吸收更多的企业运作方式,通过自身的宣传服务成果来争取更多的合作伙伴和资金的募集[8]。要对掌握的经费进行精打细算,按照整合营销的理念实施城市的最大化营销[12],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化的效益。

五、面向*城市营销对象的具体建议

(一)针对居民(人才)的营销策略

首先,调动市民参与城市营销。城市营销可以增进市民的自豪感和对生活的满意度,从而增强市民的爱乡主义观念,提高城市的凝聚力和号召力,鼓舞市民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中去[11]。市民是城市的核心和灵魂,市民作为城市的主体,是城市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地居民在本地接触外来人员或当地居民外出接触其他地方的人员中,当地居民是信息的重要传播者[12]。*的城市营销策划、规划和实施应吸收市民参与,以体现市民的意志,使市民在主观上把城市营销当成自己的事情,如让市民充分了解*城市未来的城市规划建设、经济文化发展的成果、在城区主干道投放巨幅的城市公益广告等。

其次,改善居住生活环境营造良好氛围广纳人才。在吸引人才方面,要突出*发展对技术、管理等各种人才的巨大需求,努力营造一种广罗人才、人尽其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创业创新的社会环境氛围。在我们一份《关于*就业环境与城市发展的问卷调查》中为吸引人才留泉工作的分析,*要加强完善人才制度和政策,改善居住生活环境,加强城市精神文化建设和人文关怀,增加对*城市的满意度。在营销渠道上要注重网络营销,据我们问卷统计发现39%的求职者通过网络招聘的途径了解*的人才需求信息,占最大比例,说明网络就业信息宣传这方面是人才供求的一个重要渠道。要重视*城市品牌的网络传播,使求职者充分了解*的人才需求信息,了解*在吸引人才方面的优惠政策。

(二)针对投资者的营销策略

1.注重投资软环境建设。做好城市各种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规划,实施城市重点项目建设,撑大城市骨架,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充分发挥城市建设对吸引外地资本在泉投资创业的先导作用。尽力营造低成本、高效率的投资创业发展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和完善为投资商服务的机制.提升产业层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高新技术孵化基地的建设力度,尤其是软件方面的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落实名牌企业奖励措施,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5]。发挥会展业集约效应,发展壮大行业协会的力量,充分发挥其在招商引资的作用。办好投资洽谈会、投资环境说明会、项目推介等活动,扩大*的影响力。同时要重视网络招商,网络传播迅速、便捷的优势。在吸引外来资本和资源要素方面,要突出*在海峡西岸经济圈的地位,悠久的历史文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巨大的商机潜力和加工制造业产业集群的优势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2.特别要注重对外营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投资环境。科技企业孵化器在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市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对投资者来说,要着重营销产业政策和投资环境。一要积极对外营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投资环境和优惠的投资政策,吸引风险投资和社会民间资本引进,帮助企业寻求合作伙伴,以达到“多方出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目标[13]。二要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高新科技孵化器管理经营经验和运作的模式。如深圳积极培育科技服务体系,建立了完善的风险融资担保体系;如天津开发区,革新管理思维,积极营销投资环境,这些管理和营销经验都值得*城市营销者借鉴。

(三)针对旅游者的营销策略

1.明确*旅游品牌形象定位,提升旅游配套功能,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积淀深厚,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要准确定位,发挥优势,打造品牌指引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将*城市旅游形象定位为魅力*-闽南文化之都。塑造城市旅游品牌,总品牌(魅力*-闽南文化之都)和五个旅游子品牌(宗教文化圣地、海丝文化、滨海旅游、特色民俗文化、探亲访友闽台缘)。为此,*应当大力提升旅游功能,完善旅游交通系统,建设相关配套设施,构建旅游服务评价系统,提高旅游区的服务水平。延伸产业链,带动相关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如旅游纪念品,可以通过提供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纪念品来满足旅游者“求新、求知、求乐”的愿望和需求,积极发挥多元文化宝库优势,进一步拉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2.进行主题创意策划,注重旅游体验营销和网络营销。现在旅游活动体验化趋势明显,*要在整合现有的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创意,注重旅游的体验营销。如可以充分挖掘海丝文化的内涵,如举办海丝航行国际大赛,建设海丝主题公园,举行海丝文化节期间,组成海丝体验团,按照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行程重游故地,让旅客真正体验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之旅。同时,注重旅游网络营销,通过拍摄优质的视频来体现旅游景点美感,把这些精美的视频到网站上,通过论坛发帖、博客营销、邮件营销、搜索引擎广告、交换链接等网络渠道,向旅客营销*旅游资源,宣传*城市的旅游资源。

六、结语

在全球经济日益开放的趋势下,城市之间的竞争使得传统上的被动城市经营日渐变得主动,*市应尽可能的利用城市自身特有的资源、产业、形象等区域条件上的优势来吸引企业、居民或游客,通过城市营销的开展与实践,在营销的互动中深入理解其所处的竞争环境,了解自身的优势与劣势,选择科学合理的营销战略,凸现城市特色、获得城市竞争优势,确定更适合城市发展的产业与政策,提高政府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并注入新的活力,达到全面提高*市竞争力的发展目的。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国家营销[M].俞利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2]Philipkotler,DonaldH.Haider.H.voogd,Marketingplaces,theFreePress,NewYork.1993.

[3]苏耿聪.推行城市营销打造“品牌*”[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4):67-69.

[4]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5品牌:城市最美的风景[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5]刘世江,蔡自兴.*城市营销战略定位研究[J].襄樊学院学报,2007(5):65-69.

[6]吴云旋.*企业外迁调查[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5(10):26-28.

[7]林善炜.福建侨乡民间资本发展问题探析[J].福州党校学报,2005(1):37-42.

[8]王园园.济南市城市营销战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26.

[9]王园园.济南市城市营销战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42-44.

[10]蒋筱翡.我国城市营销的对策探析[J].消费导刊,2007(8):18-19.

[11]杨军.旅游营销:对内营销一个被忽视的角落[J].中国旅游报,2006.

[12]刘向晖.网络营销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34-337.

[13]瞿群臻.孵化器与风险投资融合论[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5:128.

[14]宣捷,毛静.*城市品牌营销战略构想[J].*师范学院学报,2007(5):12-14.

[15]屠启宇.城市营销管理的战略规划、组织机制和资源配置——基于国际案例的研究[J].社会科学,2008(1):130-133.

第4篇

【关键词】城市文化文化策略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城市的建设像“摊大饼”一样迅速铺开,我们在惊叹城市不断“长高、长大”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城市文化的发展似乎跟不上城市建设的脚步。近年来,许多城市也意识到了文化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只有经济和文化共同发展,城市才能走向真正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在经历了经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浪潮之后,我国城市正在走向文化建设的道路上来。

1.文化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1.1有利于塑造城市特色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球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文化、科技、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也出现了跨国交流、碰撞和融合,城市的文化趋同,城市特色正在消失。幸运的是,我们正意识到这种城市特色缺失的危机,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关注城市特色的塑造。城市的特色归根到底是城市文化的特色,独特的文化塑造了城市独特的建筑形式、独特的街区形态、独特的景观环境和独特的语言、独特的生活习惯等等。只有保护城市文化,延续城市文脉,才能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形象。

1.2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证明,文化产业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动力之一。当前,欧盟各国以文化知识为基础的服务业占GDP的70―80%,美国则达到了80 %以上[1]。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纷纷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文化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产业。

1.3有利于提高市民素质,建设文明城市

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城市的文明程度取决于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市民的文明程度。市民素质的提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受到城市文化的影响,城市的文化塑造了市民的言语谈吐、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良好的城市文化环境会使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使人们在精神上产生归属感,能让更多的市民自觉维护城市的发展。

2.阆中市概况及城市文化构成的分析

2.1阆中市概况

阆中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属南充市管辖。1986年阆中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2002年被确定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市和四川省重点旅游城市,2004年被国务院评选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阆中坐落于嘉陵江西岸,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形成了天然的屏障,自然环境十分优越,素有“阆苑仙境”、“中国风水第一古城”之美誉。

阆中历史文化悠久,已有2000多年的建城史,名胜古迹众多,是至今保存较为完好县级四大古城之一。阆中古城仍保存着1.78平方公里唐宋格局、明清风貌的古街古巷,全市有220多处人文景观,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

2.2阆中市城市文化构成的分析

阆中文化底蕴深厚,不同的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影响着阆中城市的发展。在阆中丰富多元的文化体系中,其中“风水文化”、“三国文化”、“宗教文化”的影响最广、最大。

(1)风水文化。风水理论在民间虽然影响很大,但真正典型的风水景观并不多见,阆中是难得的一例,曾引起民间和专家的广泛关注[2]。阆中古城的选址及建设以我国传统的风水理论为基础, 山川形势独特,山水城融为一体,被誉为“中国风水第一城”。

(2)三国文化。阆中是三国时期重镇,三国文化对阆中的影响深远。三国时蜀汉大将张飞驻阆中达7年之久,后人为其建的“桓侯祠”,今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三国蜀汉名仕周群、谯周、程畿,镇北将军黄权,镇南大将军马忠等都是阆中人士。

(3)宗教文化。自汉唐以来,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先后传入阆中,之后基督教、天主教又相继而来,多元宗教文化并存是阆中又一重要的文化特色。当前,伊斯兰教的圣地清真寺、巴巴寺,天主教遗迹天主堂,西南最大的基督教堂―阆中福音堂,以及道教的云台观、吕祖祠、八仙洞,佛教的大佛寺、观音寺、永安寺等等宗教建筑遍布阆中。

3.阆中城市发展中的文化策略

3.1保护古城历史风貌

3.1.1保护古城建筑和街巷格局

古建筑、古街巷展现了城市的历史、承载着城市的记忆,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阆中得以发展和延续的基础,是城市的宝贵财富。阆中市能够保存如此之丰富的古建筑、古街巷十分不易,在城市特色普遍缺失,城市历史文化趋于消失的今天,保护好古建筑、古街巷,对展现阆中城市历史风貌、保护城市传统文化、提升城市形象十分重要。

3.1.2保护古城自然环境

阆中自然环境优美,四面环山、三面环水,汹涌澎湃的嘉陵江绕城而过,葱郁秀美的锦屏山与古城隔江相望。独特的自然环境塑造了独特的古城风貌,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古城街巷一同构成了阆中的城市风貌特色。对阆中自然环境的保护同古建筑、古街巷的保护一样重要,它们都是古城特色的有机组成部分。

3.2发展文化旅游,促进经济发展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给阆中市发展旅游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009年,阆中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1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亿元,有效地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目前,阆中市共有各级文物古迹200多处。气势辉宏的张飞庙、张飞墓冢以及蜀汉遗址文物,是三国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台观、大佛寺、永安寺、天宫院、巴巴寺、清真寺、福音堂、天主堂等遗迹,使阆中成为宗教文化旅游圣地。阆中市应加快整合这些文化资源,推出特色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延伸旅游产业链条,使旅游业成为阆中市的主导产业,推动阆中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3.3发掘文化底蕴,塑造城市品牌

所谓城市品牌,是指城市管理者利用所属城市具有的独特的要素禀赋、历史文化沉淀、产业优势等差异化品牌要素,向目标受众提供持续的、值得信赖的、有关联的特别承诺,以提高受众对城市的反应效用,增强城市的聚集效益、规模效益和辐射效应[3]。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充分发掘城市文化底蕴,塑造城市品牌,有利于增强城市内部的凝聚力和外部的吸引力、扩散力。

阆中市历史悠久、文化多元,“风水文化”、“三国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等都具有很强的阆色。在阆中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只有深入挖掘这些文化的内涵,提高阆中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才能树立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风水第一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名特小吃之乡”等美誉和称号,形成了阆中的城市品牌,体现了阆中独特的城市文化。

第5篇

目前,我国已确定了262个资源型城市和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2009年3月,黄石市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黄石旅游业,要找核心,抓重点。以工业资源依托,特别是工业遗产,通过发展工业旅游,实现工业资源的综合集约利用,进而加强对工业遗产的保护,是黄石市实现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同时,围绕工业旅游来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项目,找到黄石旅游的“引爆点”。

一、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概述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由于资源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D繁荣D衰退D转型D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旅游业属于高度劳动密集型产业,被誉为“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旅游业更是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中,发展旅游产业是经济转型的不二之选。

二、黄石市依托旅游业转型的可行性分析

(一)发展旅游业的影响因素

发展旅游业的影响因素有许多,各类城市发展因素中基本大同小异,但资源型城市的特殊性却造就其独特之处。纵观其内外部因素,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影响旅游者自身旅游需求的因素;二是除旅游者自身之外的市场因素。资源型城市旅游业发展也受这些因素影响。影响旅游者需求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收入、社会心理因素和其他变量,这主要与城市发展进程有关。资源型城市相较于普通城市而言其自然景观、自然环境、就业情况、经济状况等有较大的区别,这些也是影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将这类城市的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出来才能更好地发展旅游业,使旅游业在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发挥作用,例如工业旅游是这类城市的主要特色资源。

(二)黄石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黄石市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目前,全市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4家,3A级旅游景区11家、湖北省四星级工业旅游景区1家、湖北省旅游强县(区)1家、省级旅游名镇1家、旅游名村2家、四星级以上农家乐8家,具有旅游吸引力并具备接待能力的旅游景区、旅游村镇等10家;旅行社45家,其中4A级1家、3A级14家;星级饭店24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家、四星级酒店4家、三星级酒店13家、客房2200间、床位数4000张;旅游汽车客运公司8家,旅游客车168辆;内湖游船120艘,已初步形成以“食、住、行、游、娱、购”等要素为主体,其他关联产业为支撑的旅游产业体系。2016年,全市共接待游客1880.6万人次,同比增长18.7%,实现旅游总收入117.5亿元,同比增长17.6%。

(三)黄石旅游资源概况

黄石是华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青铜是湖北三大世界级旅游品牌之一:一江、两山、青铜),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湖北有“千湖之省”之称,黄石有“百湖之市”之名,被誉为“半城山色半城湖”。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湖北省唯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黄石矿冶工业遗产(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华新水泥厂旧址、大冶铁矿东露天采矿)、四星级工业旅游景区-劲牌有限公司等工业旅游资源;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塞神舟会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新布贴、大冶石雕、阳新采茶戏等;有4个国家级4A级风景名胜区:黄石家矿山公园、仙岛湖风景区、东方山风景区、雷山风景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石市的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华新水泥厂旧址等,大冶市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鄂王城遗址、兵暴旧址、红三军团革命旧址等,阳新县的龙港革命旧址等;地方戏曲文化旅游资源:阳新板凳龙等;地方特色饮食旅游资源:金牛麻花、东风农场东楚鱼面等;宗教旅游资源:被誉为三楚第一名山的佛教圣地东方山等;地方特色工艺品及艺术品:青铜制品、大冶殷祖古建园林等;除此之外还有体育休闲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等。这些景区(点)中没有规模大、知名度高的重量级精品旅游景区(点),但部分景点因其资源的独特性具备打造高质量景区的条件,如黄石矿冶工业遗产、东方山以及阳新仙岛湖等。

(四)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旅游业是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枢纽,是现代服务业的重点培育对象,更是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扩大消费需求;增加就业、富民惠民;改善民生,增进社会和谐及区域间交流与合作;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与城市形象创造的作用。2016年黄石市举办的第三届保安桃花节,开幕式当天吸引了10万余名游客,300余户村民沿路设点售卖农副产品。石田古驿油菜花音乐节、军垦农场“三花”节以及七峰山的樱花节则“引爆”了我市乡村赏花游,当天3个景区共接待游客16.2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3000余万元。

三、黄石市发展旅游业的策略

(一)政府主导,积极促进城市经济向旅游业转型

根据国务院要求,省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领导和支持,中央财政也将给予那些已被国务院确定为资源枯竭型的城市以资金支持。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黄石来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接受国家扶持,是实现城市转型及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在总体规划、市场环境、区域协调、公共服务、安全保障、人才培养引进等方面起到主导作用。借助国务院的资金支持,地方政府也应加大资金投入,合理实现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增值,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些年来,黄石市政府在追赶先进和补偿历史欠账的双重压力下,积极促进城市转型,在农业、电力、钢铁铜矿及相关产业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城市资源的枯竭,使得发展速度和发展潜力都有限。然而,旅游业作为当代的无污染绿色“朝阳产业”,成本低、效益高,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黄石市政府要加大对原有适存景观的保护和监管,制定相应法规,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将黄石市旅游业做好做强,成为未来黄石经济的强大支柱。

(二)重视旅游优化组合,发展黄石市旅游产业链

黄石市旅游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其中的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原生态的传统古村落、繁多的矿产资源遗址、精彩纷呈的现代农业观光园等都无不让人流连忘返。

旅游业是一个极具综合性的行业,产业关联度极大,拉动作用强,涉及吃、住、行、游、娱、购等六大直接相关行业,同时也间接的与金融、医疗、建筑等行业相互作用。黄石在城市经济转型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狭义的旅游,更应该放宽视野,延长旅游产业链,促进城市发展综合多元型产业链。充分利用现有各类资源,拓宽旅游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全市经济的全面发展。

(三)塑造品牌,打造个性化的“工业遗产旅游特区”

黄石旅游资源丰富,在优化结构,延长旅游产业链的过程中,应审慎地位,既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因素,又要考虑周边地区的竞争及旅游客源地的情况,明确自己的旅游业发展方向。如今的黄石虽然已“沦落”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但并不意味着曾经红红火火的工业遗迹已沦落。目前,黄石有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华新水泥厂旧址、大冶铁矿东露天采矿区,它们都是黄石的骄傲。随着旅游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重复照搬其他省市的旅游业发展模式?黄石的旅游业发展需要思考,需要特色,需要发挥那些曾经让黄石人骄傲的工业资源的作用。只有打造出独特的旅游点,做到人o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旅游点,以此构建黄石旅游的特色产业链,才能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因此,以黄石市旅游业的发展,应着重以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华新水泥厂旧址及矿山公园等工业遗产旅游地为主,大打工业遗产旅游特区牌,对已有的工业遗产地进行合理规划整合,整合其他旅游资源,全新定位,形成特色工业旅游文化产业链,打造黄石工业旅游目的地品牌,以品牌和质量为核心,提高黄石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将黄石打造成中国最美工业旅游城市。

(四)利用新媒体,提高城市旅游知名度

传统的旅游业发展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发展旅游业不应拘泥于传统法式,更应该积极适应时展,利用互联网,打造城市新印象。

第6篇

关键词:低碳;旅游物流;旅游城市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large number tourists' influx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its logistics brought the tourist city great threats such as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blems. Low carbon tourism logistics is the best way to urban economy environment harmony development. Based on our country's primary stage of low-carbon tourism development, we put forward two feasibility paths as establishing multi-win-win situation of low carb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building low carbon tourism logistics system.

Key words: low carbon; tourism logistics; tourist city

旅游城市环境不仅承载着常住居民的生产生活,还要承载大量涌入的旅游者食住行游娱购等各方面的消费消耗,其资源、环境所承受的压力远远超过非旅游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大量旅游人流的涌入必然带来物流的兴盛,据统计,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物流业持续快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2000~2010年年均增长22.1%[1],旅游城市更不止于此,高油品消耗与高气体排放的物流业因其对气候环境的严重破坏成为以优美环境为主要旅游吸引力的旅游城市发展旅游的极大威胁。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旅游物流,正是发展旅游业与物流业矛盾的综合点,是旅游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旅游城市低碳旅游物流的发展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政府缺乏系统化的、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与产业政策;企业由于缺乏动力机制,积极性不高;公众认知初浅,切实可行的低碳旅游物流系统亟待建设。

1 策略分析

1.1 建立多方共营的低碳管理体系

建立一个以“政府主导,企业力行,社区支持,游客参与,全民主体”的低碳管理体系。

除现有各种形式的补贴和政策倾斜外,旅游城市政府机构首先可以参考欧美已有经验建立低碳旅游物流绩效考量指标体系,逐步将碳绩效纳入排放交易体系,碳排放视同商品,减排就意味着节约资金,无疑将会极大地激励旅游企业发挥积极主动性,使其由原来的被动地位变为创新主体,主动关注低碳技术,结成低碳联盟,推广交流节能减排技术,推行低碳旅游方式、编排经典低碳旅游线路。同时,旅游企业在践行低碳的过程中,也必然重新审视和评估低碳的价值,低碳不仅意味着精益和减少浪费带来的收益提高,更意味着企业形象的提升,整条供应链控制力和竞争力的增强,从而更加坚定其发展低碳旅游物流的战略信念。

旅游城市众多社区居民并不是发展旅游的受益者,却要承受因为发出旅游所带来的拥堵、噪音、垃圾、污染等诸多负面结果,难免对旅游抱有排斥态度。发展低碳旅游物流,正是缓解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通过对社区居民展开宣讲教育,唤起、增强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一方面,从自身做起,支持配合政府和旅游企业开展低碳行动,创建绿色社区;另一方面,加强对身边旅游企业和旅游者行为的监督,杜绝不文明旅游现象和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在旅游城市各方的旅游宣传中,灌输给游客“负责任旅游”观念,使其认识到旅游地的自然、生态、文化不仅是当地,更是全人类不可复制和再生的宝贵资源。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理性消费、清洁消费、低碳消费,“不是剥夺、而是分享”的行为表现,不仅是自身修养素质的体现,更是对旅游地环境和社会发展应负的责任,是对当地人文自然的一种尊重和保护。

1.2 构建低碳旅游物流系统

1.2.1 绿色采购。酒店、餐饮是旅游业中采购力最强,也是最为耗材耗能和产生碳排放的企业,因此,应从其源头――采购上加以控制。在选择供应商时,应建立重视环境指标的供应商评价体系,将供应商是否通过ISO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供应商是否采用绿色生产、绿色物流,供应商有无环境违章的不良记录等纳入评价指标。只有树立环保意识、强化环保教育、开发绿色产品、进行绿色营销和树立绿色品牌的供应商,才能被纳入旅游采购源。

1.2.2 低碳运输。旅游中涉及的服务都依赖交通运输, 据统计,在整个旅游费用中交通费用大约要占三分之一[2],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中,交通运输约占14%,由此可见,低碳运输应是发展低碳旅游物流的最重要环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采用清洁能源车辆。通过采用电能、氢能、燃料电池、乙醇燃料、生物柴油、天然气等新能源或洁净能源运输车辆,柴油汽车加装颗粒物过滤器,景区景点内尽量使用电瓶车等手段,既可以节约燃料费用,降低运输成本,又能够降低车辆的能耗与污染物排放,减少由此带来的空气、噪音等环境污染。

(2)多式联运。多式联运最大好处就是通过搭配组合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越性,达到碳排放最少和效率最高的效果。据调查结果显示,各种运输方式的二氧化碳排放比例分别为小轿车52%,货运汽车31%,航运6%,铁路3%,航空3%[3]。在运输旅游物品过程中,干线运输尽量采用铁路、航空或水运,支线运输利用公路,形成公铁、公空、公铁海、空海公等联运方式,既能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又能减少拥堵、减少排放,减少噪音,实现环境效益。

(3)创新运输方法。在国外,德国已为货物运输开辟地铁线路,研发出一种新式商品存储和取货设施――24小时储物塔,可全天候工作,通过电子手段自动通知顾客物流信息[4];日本一种超级生态船将于2030年投入使用,这种船的碳足迹将比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集装箱运输船低69%[5]。借鉴先进国家的方法,除了使用甩挂运输、第三方物流、多式联运等常用的方法外,还应进一步尝试从提高载运工具能耗效率与能源结构和优化运输组织方式两方面创新旅游用品运输方法,推进现代综合运输发展,实现物流运输低碳化。

1.2.3 合理仓储。物流系统中,仓储所占比重仅次于运输,居于第二位。合理的仓储对于低碳旅游物流的实现也至关重要。除了一般的旅游用品外,旅游商品一般具有品种多、批量小、季节性和地域性强、包装精美的特殊特点,并常常是旅游地特色与文化的体现。根据这些特点,可以从以下途径发展低碳仓储。

(1)外包。旅游企业一般不需要保持大规模库存,自营仓储不仅需要较大投资,而且需要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自营仓储缺乏一定的柔性,专业性的缺乏也会导致存储带来的过期、变质、破损、搬运等风险性增加,仓库本身又对电能、建设、钢材等产生大量消耗,因此旅游企业可以考虑将仓储业务外包给第三方专业的仓储。3PL能够根据旅游企业自身特征和要求提供专业化的高效、经济、准确的高水平储存服务,利用不同旅游企业淡旺季仓储需求互补提高仓库利用率,集中运输降低运输成本,节约人力资源雇佣与培训费用,通过科学库存管理、高标准专业化的搬运降低库存费用,减少物资消耗。

(2)仓库合理选址,节约资源,低碳操作。即便旅游企业有必要自营仓储,也要综合权衡仓库选址与仓库数量,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尽量减少仓库数量,并考虑仓库选址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建筑上,尽量采用环保低耗材料,减少建筑资源消耗;布局设计上,合理分区、优化布局,提高空间利用率;操作上,采用低碳高效的物料搬运设备和规范的操作流程,利用循环料箱和周转箱,缩短搬运距离,合理装卸搬运,提高作业效率。

(3)研发现代仓储技术。除了具有一般性的旅游用品外,对于较为特殊的旅游商品,由于它通常是旅游地特色和文化的体现、地域化特色明显,很难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和储存,加之品类多、批量小、材质不一,复杂程度增加。因此有必要针对以上特点,研制开发旅游商品的仓储技术,使得旅游商品在储存、保养、包装、分拣、信息等方面更加低碳高效。

1.2.4 环保包装。目前,旅游行业主要是涉及购物商店出售的各种旅游纪念品和酒店采购的旅游用品包装,应用较广的包装材料主要是塑料、纸、玻璃、金属及复合包装,这些包装材料的生产,不仅会耗费大量的不可再生的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还会在生产过程中和使用后产生众多污染物,因此,包装应遵循6R原则,即轻量化(reduce)、可重复(reuse)、可回收(return)、拒绝非生态材料(refuse)、可循环(recycle)、可降解(degradable)。因为无论是商品包装还是运输包装,主要是起到保护作用和便携作用,对购买者并无太大实际使用价值,对商品包装应尽量简化,对运输包装应重视标准化和集装化,减少包装材料的浪费,并注重材料的回收、重复利用。旅游地还可开发特色包装,如旅游土特产,可采用可食性材料的小包装,如茶叶、天麻、三七、鲜花饼;旅游工艺品,采用大自然取材、手工制作包装,如粗棉麻、纸制、草编等,既低碳环保,又能够凸显旅游地特色,提升旅游地形象。

1.2.5 节能体系。根据旅游城市自然气候特征,在旅游景点景区、酒店、购物商店、娱乐场所等的照明、电器、厨卫、空调、洗浴、交通、光电景观等的建设使用上,制定关于节能、环保、降耗、营销的新标准,采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有机能等新技术,订立节能减排的员工培训管理、客人宣传教育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和制度,建立起“节能减排”和“减污降耗”的节能体系。

1.2.6 逆向循环。旅游是高强度排放垃圾的活动,由于游客会把垃圾丢弃到足迹所到各处,因此旅游垃圾具有范围广、分布散、难收集的特征。从垃圾构成看,多是有机垃圾(如餐厨垃圾、粪便)、废弃塑料包装(如饮料瓶、塑料袋)、一次性用品(如酒店报纸、纸巾)等,对于这些垃圾,不应一概丢弃,而应分类处理,能够回收的,加以回收再利用,既节约社会财富,又可以减少再生产必然导致的碳排放;不能够回收利用的,也应该分类收集,无害化处理,以免随意堆放造成破坏景观,占用土地,污染土壤。

2 结束语

当然,发展低碳旅游物流的途径多样,除上述各种外,增强信息化、创新新型技术手段,发展物联网技术、利用第三方物流,建立低碳物流园区,提高标准化,加强高素质复合型旅游物流人才的培养均为可行性手段。

参考文献:

[1] 刘宝亮. 我国物流费用GDP占比比发达国家高一倍[N]. 中国经济导报,2011-03-24(B03).

[2] 陈娜. 第三方物流发展领域的探索[J]. 经济师,2004(11):278-279.

[3] 瑾湖. 羁绊低碳物流现象TOP10[J]. 中国储运,2010(3):39-40.

[4] Zsolt Istvhn. Erno Garamvolgy Reverse Logistics and Management of End-of-life Electric Products[C] // ISEE

第7篇

>> 沈阳旅游饭店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宝鸡城市竞争力提升与旅游服务业发展的实证研究 浅析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营销策略 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发展战略 培植壮大旅游业 提升城市竞争力 宁波城市旅游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发展服务业集群提升城市竞争力 西安城市旅游竞争力提升及发展策略探究 提升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对策 发展公共游憩产品 提升城市旅游目的地竞争力 基于SWOT分析的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浅议新疆沙漠旅游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浅析在线旅游企业提升竞争力的策略 生态文化旅游竞争力与发展策略探讨 基于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论影响饭店业竞争力的因素 基于竞争力评价的城市旅游营销合作问题探讨 基于区域竞争力的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提升策略 提升无锡城市竞争力的策略选择 提升我国城市发展的竞争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07-02-08.

[7] 彭庆武.用文化打造酒店的核心竞争力[J].商场现代化,2006,(2):76-77.

[8] 徐文苑.酒店企业文化的构筑与创新[J].饭店现代化,2006,(2):62.

[9] 爱德华·因斯基普.旅游业的发展与规划[Z].国家旅游局计划统计司内部资料:旅游规划与开发,P105.

[10] 中国旅游报.地方主义对酒店设计的意义[N].中国旅游报,2002-3-22(酒店指南版).

[11] 宋瑞.成都的城市气质与旅游发展[EB/OL].http:///member/article.asp?id=411,2006-06-23.

[12] 陈新跃,杨德礼,伊娜.欧美酒店业的现状及其对中国酒店业发展的启示[J].商业研究,2003,(19):158-160.

[13] 成都日报记者.一座城市的福祉[N].成都日报,2007-02-09.

[14] 刘光彩.打造城市旅游的“服务器”——上海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的创新之路[N].中国旅游报,2001-10-26(C01).

On Chengdu’s Hotel Industry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romotion of City Tourism Competitive Power

LIU Jing1,ZHANG Pei2

(1.Sichuan Tourism University,Chengdu 610100,China;2.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y,Chengdu 610041,China)

第8篇

关键词:户外广告;城市建设;衡水;协调发展

户外广告作为城市建设中的延伸资产,不仅是城市经济实力和管理水平的缩影,同时是城市文化内涵与人文素养的反映。良好的户外广告可以美化城市风貌、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人文素养,进而提升城市的经济发展,并为城市带来可观的商业价值。户外广告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广告行为,它还体现着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状况。因此,对城市户外广告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户外广告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价值体现

(一)城市经济发展的体现

户外广告作为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景观,直接体现一个城市的经济繁荣程度和对外开放水平。作为城市经济的体现,户外广告展示着当地城市的经济发展路线、对外招商政策、当地著名企业甚至旅游景区宣传等内容。如北京中关村富有强烈科技感的户外广告、上海富有金融气息的户外广告、深圳富有现代感的户外广告都体现了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程度,让消费者能够直观感受到整个城市的经济面貌。

(二)城市文化传播的媒介

户外广告是城市文化传播的载体,地域特色使得城市文化显示出不同的个性形态,户外广告通过最直观的方式向消费者展现当地的城市文化,从而让消费者了解城市、增强对城市的印象。西安的户外广告比较有气势、文化底蕴厚重,注重设计与历史的关联;杭州的户外广告则追求情调的细腻,往往把西湖蕴含的特征用广告的手法充分展现,配合造型、文案、材料、图案、灯光等,把西湖文化展现到极致。由此可见,户外广告是城市文化传播、增强消费者对城市文化了解的有效途径。

(三)城市人文素养提高的途径

富有人文公益性的户外广告或者户外公益广告是提高整个城市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优秀的户外公益广告不仅对市民的文化道德修养起着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更有利于塑造整个城市的对外形象,进而让外来消费者感受到当地城市的精神面貌。如环境保护、绿色出行、文明交通等户外广告。户外广告表面上看虽然起到的作用不尽相同,但都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为城市带来直接的商业利益,而城市文化的传播、人文素养的提高作为城市的软经济,其作用也不容忽视。从北京、上海、杭州等大中型城市来看,户外广告的商业价值已经得到充分的证明,但像衡水这样的中小型城市的户外广告现阶段仍然面临着发展瓶颈。

二、衡水城市建设中户外广告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衡水作为发展中城市,其经济与文化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同时户外广告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就目前来看,衡水的户外广告与其他大中型城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在城市形象建设中并未起到其应发挥的作用,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户外广告设置随意性大

就目前衡水市户外广告的设置来看,整个市场缺少整体规划或者是有规划不能贯彻,户外广告贪大贪密,违法广告治理不力、屡禁不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城市污染”。过大过宽的户外广告,遮盖了原有空间的本来面目;有的过多过密,抢夺人的视线,使人透不过气来;有的长期缺乏维修保养,陈旧破损,存在安全隐患;有的随意乱建,杂乱无章,造成局部环境紊乱。例如市区的报社街、商贸城等临街建筑被大量的广告牌、广告标语所遮挡,由于广告牌制作规格不一致,内容更是林林总总,甚至是低俗,因此破坏了建筑原本的外观造型,形式美感被损害,给人零乱无序的感觉,造成了视觉污染。与此同时,建筑物的采光、通风等使用功能丧失,一些残缺不全的广告存在安全隐患。

(二)户外广告商业化严重

户外广告作为产品宣传的主要途径,众多的广告主、广告公司为谋取利益,往往忽视广告本身的内容以及户外广告的设置规范,制作出的户外广告质量低、内容差、形式杂、乱、缺乏地方特色等问题突出。缺乏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的户外广告本身就与城市的形象建设产生了冲突,破坏了城市形象的美化与时代性。例如衡水市区内公交站牌、住宅小区、休闲场所等大多数看到的是商业性广告,很少看到富有本地文化宣传或者是爱护环境、文明交通的公益性广告。衡水被人们称为湖城,但是在车站、高速公路等外来消费者居多的地方却很少看到衡水湖旅游景点的宣传广告,甚至近期在衡水举行的河北省园林博览会,也缺少大型的园博园宣传广告。

(三)户外广告设计层次低

从整个衡水的户外广告市场来看,户外广告的创意、设计、制作、等环节现代化程度低,以致众多的户外广告始终处于低水平重复状态,科技含量较低,并且缺乏现代意味。这是由于广告从业者广告设计水平参差不齐和户外广告高端硬件载体缺少造成的。

三、衡水户外广告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建议

通过分析衡水户外广告现存的问题,可以看出衡水的户外广告在经济发展的体现、城市文化的传播、人文素养的提高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如何改变衡水户外广告市场的现状,把广告的经济效益、文化传播效益、道德素质效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考虑从以下几点对衡水户外广告进行改进。

(一)户外广告经济效益与人文效益有机结合

在户外广告的设计过程中商家如果只注重产品本身的宣传,而忽视了现代人所关注的人文理念,那么广告就不会起到充分的作用。人文精神是现代人感性诉求的本源,所以广告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有必要加入人文关怀的因素。例如由某酒业创作“请勿酒驾”的户外广告,人们看到这样的广告会倍感亲切,从而对该产品的印象更加深刻。

(二)户外商业广告与公益广告合理分配

商业广告追求的是经济利益,公益广告能够提高整个城市的人文素养,是加快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日前衡水市区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新增了“车让人”的公益性地面标语,督促机动车每到路口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放慢速度,体现了城市的人文关怀。由此可见,衡水市对公益性户外广告逐渐重视起来,但是力度还远远不够。在城市形象建设中,户外公益广告的比重需要大量增加。

(三)户外广告要体现出地域性文化特色

由于各个城市都具备地方文化特色,地域的受众群体不同,所以对广告的诉求也不一样。衡水市具有非常丰富的特色文化产品,如鼻烟壶、年画、乐器、衡水湖、园博园等,将这些具有衡水文化的产品加入到户外广告,能够提高城市文化形象,从而使消费者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衡水。因此,衡水商业性户外广告中单纯产品、企业宣传广告独占的局面也要改变,商业广告中城市文化宣传也要占一定比例。

(四)完善户外广告整体规划和加大监管力度

任何解决对策都离不开相关部门的规划和管理工作,要切实做到规划前瞻、管理科学、责任明确、实施到位。首先从户外广告的源头抓起,加大广告内容的审查力度,建立严格的设置规范。其次对违法设置户外广告的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将违法户外广告遏制在萌芽状态,保证户外广告与城市建设发展的协调性。

四、结语

总之,户外广告作为城市建设的装饰性景观,充分体现了城市的经济发展、文化以及人文素养情况。随着人们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人们对于户外景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户外广告在设计与设置时,应该注重经济发展的体现、兼顾地方文化特色的传播以及人文素养的提升,同时紧跟时展步伐,以更优美、更具特色的精品户外广告形式构建更宜人、更具人性的美丽衡水。

参考文献:

1.岑明.城市户外广告规划与设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第9篇

关键词:城市供水;水源;净水工艺;改善策略

城市供水是一个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城市供水的发展水平不仅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更是一个城市,一个家庭追求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的迅速发展,城市用水得到了很好地发展。但与此同时,水资源短缺,净水工艺不完善等问题也逐渐出现.本文通过考察我国城市供水的发展特点,对城市供水系统提出了改善策略。

1我国城市供水的发展特点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比例地大幅提高,城市化进程也进行得很快.因此,我国的城市供水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我国的城市供水发展特征如下.

其一,城市供用水量比较稳定

从近年来的数据来看,我国的供水系统在生活用水方面占最大比例,约占百分之四十.其次是生产运营用水量,大概占百分之二十左右.二者在近年来的变化都比较小,只是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缓慢地增长或者减少.

其二,水资源短缺和污染形势严峻

我国的地势及其资源都呈现着不平衡的状况,水资源状况也不例外.近年来在不同城市都有出现水资源短缺的情况,而出现这种情况的城市并不少,有从地区转向全国的趋势.现在虽然某些城市的供水能力还是比较充足的,但是由于分布不均,又有地震,龙卷风等极端天气及其灾难的出现,全国内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仍然突出.除去自然因素,造成城市水资源短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水源污染问题。2009年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地表水污染较重,七大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202个城市的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以良好一较差为主,因此由水源污染导致的城市水质型缺水问题不容忽视。

其三,净水工艺亟待改进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民追求着小康社会,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对供水的水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城市除了追求供水量的增加,更要注重提高水质。然而,我国的污染水源占一定的比例,如果不对这些污染水源进行利用,那是十分浪费的.但我国目前水处理工艺仍以“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常规工艺为主导。常规处理工艺对有机物尤其是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能力很低,对病原微生物和重金属污染物也难以有效去除,这就代表,我国的净水工艺是很不彻底的.

2城市供水发展的改善策略

通过对我国城市供水总体发展状况的分析,我们看到我国城市供水设施水平近年来有很大提高,供水和用水总量相对稳定,但是水资源短缺和水源污染形势依然严峻,迫切要求重视水源和净水工艺,以充分保证城市供水系统的安全运行,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1国家要重视供水系统的发展

水源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因此,国家一定要更加重视我国供水系统的发展.因此,国家应该从以下几点作以改善.首先,国家要给供水系统更多的经费进行发展.虽然在供水系统方面增加了经费,但通过供水系统的改善水源得到了充分地利用,这反而能够节约国家的开支.其次,国家要重视供水系统的发展.要鼓励大家对供水系统进行改善,要鼓励集体公司等对供水系统地合理利用.

2.3建立水源保护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并采取措施,防止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保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对水源保护区的水源,要予以更好的保护,使人民用到好的水源.

2.3改进净水工艺

根据目前原水水质的污染现状,为保障出厂水的水质,应当对水厂滞后的工艺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同时加强运行管理。各供水企业要利用现有工艺技术和经济条件,对净水工艺进行改进。净水工艺的选择应在深入调查原水水质、分析污染物的现状和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各个公司单位应该衡量自己现有的技术,尽可能的提高处理污水的工艺水平,并提出在净水工艺方面的缺陷,与此同时还要与现有的经济水平相吻合.

2.4构建多水源体系

面对城市近区水资源短缺和水源污染的严峻形势,各城市在加强水源保护的同时,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应急预防措施,通过开展污水深度处理,充分利用湖水,河水,海水等,或是建立应急备用水源,构建多水源体系,保证城市供水水量。如天津发挥临海位置优势,致力于海水开发利用,与引滦水源、于桥水库水、地下水构成了多样化的水源体系,减轻了全市的供水压力。

2.5完整应急供水体系

正因为存在着水资源短缺及其污水扩大的问题,对城市应急供水体系的完善对城市有很重大的意义.在地震,龙卷风等自然灾害下,应急供水是非常必要且非常有利的.突发应急供水水源地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城市在遭遇供水风险时供水水源,尽可能地保持长时间稳定地向需要用水的城市提供尽可能多的供水,使应急供水体系成为我国供水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3总结

我国供水系统在今年内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国家重视不够,水源不充足,存在大量污染水源及其净水途径不够彻底等问题.因此,我们要从多个方面出发,国家要重视供水系统的发展,建立水源保护区,改进净水工艺,构建多水源体系,促进应急供水体系.公司及集体要选择好的供水系统,将公司受益的一部分用在维护供水系统之上,这样不仅有利于供水系统的优化,更能使公司集体节约出很大一部分钱,获得更大的收益.而作为个人,也要从身边做起,在平时节约用水,为我国的供水发展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1―2008.

[2]宋序彤.我国城市用水发展和用水效率分析[J].中国水利。2005,

(13):40―43.

[3]国家环保部.2009年环境状况公报[R].2010―06―03.

[4]朱党生等.中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方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

第10篇

关键词: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发展;环境保护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he increasingly mature, in the social process to speed up, economic system is increasingly perfect today, our comprehensive strength is also to fast and steady development trend towards a new step. This is a new start, also will have mor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ur country will want to be able to further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is one strategy, we must start from the city landscape construction to begin. In high-rise city full of today, natural environment can't get the attention it deserves,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quality, regional ecological unbalance, largely reduced people's living level. And because the auto possession is increased, the spread of road dust, make the city'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s become more serious. This it set the urban ecologic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necessity, onl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rban ecological garden developed, under the premise of environment of the city can be fundamental solution. This paper will the importance of urban ecological garden are discussed,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elevant strategies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urban ecological garden;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发展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的经济体系已经逐渐成熟,经济发展的速度也逐渐呈现出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更使得国人愈来愈依赖科技所带来的便捷,城市汽车保有量的愈来愈多,高楼大厦的拆拆建建,都是国人依赖科技的象征。但由此而引生的一系列的环保问题,也奠定了国家发展环保事业的基础。国家想要能够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地落实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战略目标。城市道路沙尘的不断扩散,绿化面积的越来越少等等等等,都是直接影响着国人生活水平的,都是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战略所要解决的,也是国家发展的重大关键点。随着市场竞争的愈发激烈,区域性的竞争已经逐渐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了,这就从根本上深化联络了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关系,开拓了行业的发展空间。作为主导着我国经济的带头行业,建筑行业的发展对我国整体实力的发展的影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其所涉及的领域是极为广泛的。同时,建筑行业对于城市进程也有着极大程度的推助作用,要想落实可持续发展,解决城市的环境问题,就必须借助建筑行业的力量。而且,城市的环境就标志着城市的形象,要想招揽更多的经济体的入注,要想留住人才,就必须从城市的形象开始着手。在经济科技双重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其竞争也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一切竞争的核心,也是把握住机遇的主体,城市只有留住了人才,才能够使城市的经济发展得到最大化的提高。而恰恰,生态园林的建设发展正是能够最有效地借助建筑行业的力量来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不二途径。只有发展了生态园林建设项目,才能够从根本上落实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方针,使环保不流于形式,既美化了城市的环境,也促进了环保事业的发展,且对我国内需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加成,对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极为巨大的贡献。

2、生态园林的建设发展

2.1必须有足够的生态学理论作为生态园林建设支持

理论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只有有足够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工作才能够更为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从根本上使工作的效率达到最大化。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是一项大型的建设项目,其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都有其存在的独特意义,各个环节的工作也都是起到着承上启下作用的关键点,如何做好各方面各个环节的衔接工作,则是直接影响着整个建设项目的质量能否满足社会要求的重要因素,这些方面与环节一旦出现了疏漏,就会极大程度地降低整个建设项目的效率,甚至使整个建设项目流于形式,无法保证质量。只有做好了各个环节的衔接工作,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好各个环节衔接的无误。而这一衔接工作是极具系统性的,要想做好这一衔接工作,就必须从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主体,让整个衔接工作循序渐进,使整个建设项目更为平稳、高效地进行。

第11篇

[关键词] 二三线城市房地产业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化进程也进入到一个飞速发展期。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中心城市集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预测说,在未来20年中,将有三分之一的村庄要消失,也就是说将有3亿人将移居在城市或城镇中,而大中城市仍是农村人口转移的主要方向。再加上各地区户籍制度的改革等等,必然带动二三线城市的快速扩张,这些也必然给城市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契机。

一、二三线城市房地产业发展现状

本文中的二三线城市主要是指除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等直辖市、发达的省会城市和地级市,以及沿海开放城市后其余的省会城市,如石家庄、济南、哈尔滨、银川;地级市,如邯郸、烟台、开封和发达地区的县级市。

随着一线城市房地产业日渐趋向饱和,二三线城市渐渐成为房地产行业发展的主流市场。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月度监控数据显示,二三线城市的房价不断上涨,2005年10月份全国70个城市的房价同比上涨6.6%,11月份同样是这70个城市,其房价同比上涨了6.8%,其中新建商品房涨幅价格最大,10月达到了7.2%,11月份的涨幅达到了8.3%,如果排除北京、上海、天津、深圳这几个一线城市,几乎出现涨幅的地区都是中国的二三线城市。这些数据无疑说明,我国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业加快了发展的速度,温度开始不断上升。

但是,二三线城市毕竟不是大都市,它的经济及发展相对落后,观念也比较滞后,计划的成份明显偏重,且其房地产业的起步较北京等一线城市晚,缺少房地产行业中的龙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很差,即使是发展也不过是对“大城市”的翻版而已。因此,目前对于二三线城市来说,发展房地产业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面对实力强劲的“外来户”,本地房地产企业不堪一击

据统计,约有40%左右的中国百强房地产企业已经进入二三线城市并开始了项目投资,这说明有实力的房地产企业已经发现了二三线城市这块大奶酪。它们无论在资金、技术、营销策略以及物业管理上都拥有显著的优势,无形中压缩了本地房地产企业的发展空间。

2.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使二三线城市房地产业雪上加霜

在国家减少土地供给的情况下,高地价和大块出让是目前土地出让的特征之一,再加上房地产开发项目自由资本金的提高,这些宏观的“管住土地,管住信贷”的政策,给许多二三线城市房地产企业带来不小的打击,使得行业相对产出加快,资金流动性减弱,本来土地储备能力差的本地房地产业发展步伐变缓;6月1日实施的“国六条”,业内人士争论的沸沸扬扬,许多专家预测房价单高总低,使多数开发商和消费者采取了观望的态势,行业发展停滞不前。

3.地方政府求功心切,房地产开发呈现非理性发展

房地产市场不是一个简单的由供求关系决定的纯粹市场。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分析说,在房价畸形暴涨的背后,人们发现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影子,那就是地方政府,正是在地方短期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地方政府才不惜推波助澜,一些房产商才有恃无恐,使房地产业偏离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事实的确如此,地方政府之所以热衷于介入房地产业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钱袋子;二是要面子。随着国家财政资金分配的变化和地方政府责任的加重,财政短缺是每个地方政府都要面临的问题,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只把眼光放在招拍挂土地上,而不去下大力气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等等,这似乎是坐错了位置,走错了道路。形象工程每个城市都在搞,把形象搞上去招商引资固然是好,但也要考虑城市的吸收和消化能力,像石家庄市,写字楼遍地开花,城市根本吸纳不了,这种浮华的背后肯定是土地、资金和建筑材料等资源的极大浪费。

4.观念陈旧,规划和物业缺乏前瞻性,几乎没有创新

目前我国的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基本不理想,住宅小区无论在规划、设计上都存在模仿的痕迹。如到过山东日照的人都感到城市越发展越蹩脚,这是为什么?日照市在新开辟的市区中无序的建了许多“火柴盒”一样的楼房,新老城区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二三线城市这种缺乏创新的建设直接导致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城市的无个性发展,城市魅力在一点一点的减少,吸引力大大降低。

5.房地产金融体制不健全,资本市场运作乏力

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缺乏发达的多层次房地产融资市场,主要表现在:一是融资工具简单,许多重要的业务品种还没有建立起来;二是配套机构不完善,造成融资过程运作不畅;三是政府对金融机构监管不严,金融风险过大等等。对于二三线城市来说,房地产金融问题尤现突出,而国家为了预防金融风险又抬高了融资的门槛,再加上这些城市的房地产企业的运行资本80%以上要依靠融资来筹措,房地产业更显捉襟见肘。

6.高素质人才匮乏,房地产业缺少领军人物

对于建筑、房地产相关行业来说,其人才的流动性与稀缺性已经成为目前最为显著的特征。有资料显示,首都的房地产业人才空缺职位达6万余人,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城市之一,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向中心大都市汇集流动,造成了二三线城市或者中小房地产企业“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尴尬局面,这是在城市发展阶段不可逆转的现象。

二、二三线城市房地产业发展策略分析

1.房地产企业横向联姻,打造地区知名品牌

1971年美国经济学家韦斯特等提出中小企业资产重组是“防御性经营策略”,它的目的在于:避免销售和利润的不稳定、避免不利发展、避免不利竞争性转移、避免技术过时和规避风险。如今,我国的二三线城市房地产企业同样走到了抉择的关头。

联姻是从优化产业结构、高效配置资源的角度出发的,合理的资产重组,可以将一个企业中的核心优势资源向短缺企业转移,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的一般资源(土地、资金)实行集中管理,从而形成有竞争力的集团项目公司,,共同发展。联姻不是必然的选择,但在“外敌入侵”,外资又蠢蠢欲动的今天,这种选择能使中小房地产企业活下来,并树立起自己的信誉或品牌。

2.加强城市理性经营,巩固地区中心城市地位

现在很多二三线城市开始注重城市建设,其本质就是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大力提升作为中心城市在政治、文化、教育、居住生活、公共配套等方面的竞争力,吸引周边城市的优质人群到本市来定居,以此来推动城市化的进度。

但是,城市经营不能盲目扩张,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建之前,首先要明确这个城市的功能定位或者说要找出城市的个性来发展,比如,这个城市的发展方向是商业化聚集型城市、自然资源型旅游城市还是重工业型城市,然后再进行城市建设。像威海,就属于典型的海滨资源型城市,它的海滨资源吸引着内陆各个地区的人群前来观光或者定居,它的房地产消费人群除了本地居民外,就是养老、投资和旅游的人群,因此城市发展的一个核心就是“渡假”;石家庄是一个典型的内陆省会城市,它的特点就是各地人群聚集的商业物流中心,有两个国家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规模很大,因此这个城市的发展与外来人口密切相关。

3.注重环境保护,进行科学规划设计,保障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

房地产作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载体,与周边环境之间存在内在的统一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境带来的无形价值,城市房地产开发应从传统意义上的建造房屋转变为人工环境创造与自然环境完美的融合,在最大限度保存原有生态环境的条件下进行人工开发,增大城市的环境价值。

4.完善信用体系,创新金融服务

地方政府应加大力度监督和管理金融市场预防金融风险,在开发金融新品种和新业务的条件还没有具备之前,先清理和完善本地区的信用体系。政府和金融机构都要有一本账,记录开发商以及有金融业务的团体或个人的信用档案系统,例如还贷情况,催缴次数,收入证明,工程进度等等,一切资本流动靠信用的良好记录说话,免去各部门合作的后顾之忧。必要时可以以政府担保的形式融通资金,保障金融业务的顺利开展,最大限度的盘活资本市场。

5.实施以“借”为主的人才战略

第12篇

【关健词】城市道路建设;管理问题;应对策略;发展目标;方向

城市道路的建设,包含较多专业内涵,诸如前期评估、道路的规划、道路设计、给排水的设计、路面结构设计以及管线的综合设计等。城市道路如同城市的骨架支撑着城市的发展,其建设水平与城市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均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道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各专业的协调管理工作必不可少。

1 我国城市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交通组织不尽合理

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道路资源,尤其是支路,造成主干道的交通负荷较大,路口通行困难。根据调查资料统计并推算而得,2001年上海中心区道路全日交通负荷为249万车公里,高峰小时内达25万车公里。其中支路负担28%,干道72%,车行道展开长度530km。上海中心城干道网在高峰小时的平均负荷度为0.86。CBD为0.97,可以断论,上海道路在总体上已经超负荷了。

1.2 现行道路交通管理体制,混行交通严重

我国曾被称作“自行车王国”,现阶段我国城市居民的主要出行方式仍以自行车为主,次之为公交或步行,但是由于我国交通参与者的大多数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交通安全感与实际的交通安全状况偏差较大,造成了严重混乱的混行交通状态,恣意横过马路、骑车带人、逆行、闯红灯的现象随处可见,严重加剧了道路交通的拥堵状况。现行的道路交通管理体制可以称做“区分职能,多头管理”。建设部、公安部分别负责城市内部的交通设施规划建设,公共交通运输、城市道路安全及交通秩序的维持。但是,行业管理外的税收、价格的制定、重大设施的建设还要与财政部、国家税务局、国家计委等部门联系。加之管理方法、管理水平、程序等问题,对于正常的交通运输活动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1.3 路网布局不合理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史的传统对现在社会生活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我国现有的城市大多是在封建社会城市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城市的结构、形态与道路系统均是历史上基本形成的,并且以往的城市规划管理仅仅重视城市的总体规划,对于规划的具体实施、操作准备的不足,在实际的工作之中就出现了从总体上看城市道路密度是合理的,但是由于结构上的不合理,“环城快速路能上不能下”、“高速公路出口‘严’”等尴尬局面的出现。

1.4 交通设施配置与城市交通流量变化不匹配

1.4.1 红绿灯的设置

科学的红绿灯设置应符合绿波理论,即两个相邻路口间的相对相位差合理,就能一次性清理掉所有的车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拥堵的状况。

1.4.2 交通标志的设置

按规定主次干道路面上必须是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隔离,路面交通标牌、标志、标线齐全,交叉路口和危险地段要设置指路牌和安全警示牌。主干道上指路、指示标志、标线要清晰美观,导向箭头标线应前置。

2 城市交通发展应对策略

2.1 正确做出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

应调查、搜集的资料包括:交通小区划分及小区经济、土地利用资料、交通网络结构及道路几何要索资料、历史道路交通量及流向资料、居民出行特征资料、机动车出行特征资料、货物出行特征资料、现有文通管理设施及效果资料等。道路网究竟能承受多少机动车保有量,这是城市决策者需要掌握的问题。从影响路网容量的因素看,道路基础设施作为机动车交通的载体只是反映了硬件条件。除此之外,路网的承受能力与城市交通宏观政策和管理也具有密切关系。这方面牵涉到对私人机动车的使用和管理政策、对出租车发展的政策和对外来车辆的管理政策等等。还要对交通发展的进度做出正确评估从而合理地分配和使用道路资源。

2.2 制定科学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宏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目的是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影响、优化交通结构。优化城市文通结构的本质是优化城市道路资源的利用。它通过交通政策的引导来实现,而政策的实施需要强有力的保证体系。在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的过程中,应重视发展的观念。只有通过发展,逐步实现城市和国家的现代化,问题方能解决。机动化汽车技术要发展,城市也要发展,要通过城市的发展,适应城市机动化进程和汽车技术的合理发展。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和道路文通设施的建设资金给予必要的保证。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近期的发展建设不要为远期的发展制造障碍,不能只顾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环垅效益,要为远期的发展留有余地。

2.3 加大立法执法力度并大力宣传交通法规。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交通管理经验告诉我们,要管理好城市道路交通,既要建立切实可行的法规体系,并严格执行,又要使市民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让人人都参与交通管理,才能把城市交通管理好。首先,成立城市交通对策委员会。研究协调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从供求方面采取措施,科学制定交通法规进行综合治理。其次,严加治理交通污染。集中力量科技攻关,消减汽车尾气。严禁汽车喇叭鸣放的规定要继续执行,公路两旁适当建立隔音墙或防音带。要求机动车辆缴纳环保费,加大绿化密度和力度,使道路两旁的树、草、花蔚然成观。再次,尽力制止和避免对城市交通规划管理的人为干扰,维护管理法规的严肃性。

3 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问题的核心是要实现城市交通现代化。城市交通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施装备现代化,即城市交通设施技术水平要不断提高,既要发挥现有的实用技术,又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新技术,谋取综合效益。二是交通战略现代化,即政策措施要不断完善,既要合理调整交通供需与交通方式的协调配合,又要提高城市路网在整个城市活动的运输效率。先进的设施是硬件前提。正确的战略是软件保证,两者相辅相成。

总体目标应该是,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建设大城市现代他的多层次的综合交通体系。所谓综合交通体系,主要包括:①道路。具有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网络系统,其面积率一般达20%左右,设有快、慢分道,专用的快速汽车干道、商业区内步行道、公交优先行车道,以及足够的停车场地。②车辆。具有性能良好的私人车辆,经过专门设计的各种专用车辆,便捷的公共汽、电车和出租车,以及必要的轨道捷运系统,各种车辆形成互补的群体,并具备耗能少,废气少,噪音小的性能,有较高舒适度,有专用的停车站点设施。③管理。有严谨的交通法规、客货运输管理规则、交通设施管理规范。

4 结束语

道路交通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方便快捷的交通能推动城市建设快步进入新纪元;而道路拥挤、文通秩序混乱、居民出行所需时间过长、市内泊车场地不足、道路承载能力跟不上机动车增长偷求则严重制约着现代化的程度。因此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管理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原则下,顺利度过目前机动化起步阶段,才能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