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的管理

企业的管理

时间:2023-09-22 09:45: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的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的管理

第1篇

[关键词]存货管理 方法 内部控制 改进

一.前言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存货属于企业的流动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存货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影响,是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二.存货管理的一般方法

通常包括下列两种:

(1)ABC控制法

根据存货的重要程度,分为ABC三种类型。A类存货品种较少,但金额较大,应该重点管理,如原燃料。B类存货则应在定货数量和定货时间上加以适当控制,如消耗用材等。C类存货品种很多,但金额较小,进行一般管理,如办公用品。通过此种方法,可有效控制存货库存,加速资金运转。

(2)零库存管理法

零库存的概念就是企业平时的库存为零或接近于零,只有销售上有了合同才开始购买材料及生产。零库存管理可以降低存货储存过程中的各种费用,如仓储费、管理人员工资等。零库存对企业内部管理及外部能力要求非常严格,在供、产、销的每个环节都要力求完美。要能够实时采购,保证生产不断料,生产的产品也能及时销售。

三.存货内部控制

企业在实施存货内控制度时,应当加强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

(1)分工及授权控制

企业应当建立存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权限,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如存货的请购与审批;存货的采购与验收、付款等都属于不相容岗位。企业应当对存货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授权批准权限等,规定经办人职责范围。

(2)存货采购控制

企业应当根据生产计划、销售计划等制定采购计划,对存货的采购实行预算管理,严格控制预算外采购。存货请购依据要求充分适当,请购事项应当明确。企业确定采购时点和批量时,要考虑多方面因素。采购环节也要建立完备的制度,确保阳光化采购。

(3)入库及保管控制

在核查相关单据的基础上,只有经过质量检验合格的货物才能办理存货入库手续。企业应加强存货的日常保管工作,严格限制无关人员接触存货,按仓储物资所要求的储存条件贮存。仓储部门应建立存货的业务台帐,并定期与财务进行帐帐核对。仓储部门应当定期对存货的毁损情况进行检查。

(4)存货发出控制

企业用料部门领用材料时,仓储部门应当根据经审批的领料单进行发货。超出存货领料单上限的,还需经过特别授权。企业应当明确存货出库的流程,落实责任人。财务部门应定期与仓储部门进行帐帐、帐实核对,避免存货出现帐实不符的情况。

(5)盘库清查控制

在制定存货盘点制度的基础上,为保证存货的账账、账实相符,企业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安排盘点小组及及人员对库存情况进行盘查。编制盘点表,分析原因,提出处理意见,经相关部门批准后,及时处理盘盈、盘亏。仓储部门应通过盘库全面掌握存货的状况,及时发现存货情况并进行处理。

四.存货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1)存货的收、发、存记录不真实

材料已经领用消耗,而实际上并未相应结转成本。由于对生产部门有考核指标,有些部门在领用时不及时开具领料单,使得帐实不符。

(2)内控制度执行不力

企业内部虽然建立了一整套有关存货管理的规章制度,但有了制度也不能很好执行。

(3)流动资金占用额高

因库存量大,导致流动资金占用额高,给企业资金周转带来困难。有些部门在报采购计划时很积极,但当物料采购进来后,领用的速度却很慢。

(4)部分存货库龄较长

由于种种原因,某些物料库龄较长,但并不太影响其使用价值,由于企业没有此方面的激励机制,导致这部分存货成为沉淀资金。

五.改进企业存货管理的建议

(1)提高人员素质,理论指导实践

企业应配备合格的人员管理存货业务。相关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客观公正。企业应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不同层面的培训,包括法律、法规、存货管理理论及业务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运用ABC分类控制法等方法和理论对存货进行管理。

(2)健全内控,重在执行

企业在建立并实施存货内控制度中,应当强化对关键方面和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权责分配和职责分工应当明确,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要科学合理,各环节原则及程序应当有明确的规定;增加采购部门对计划申报部门的考核指标,督促其物料领用。存货管理要严格执行制度规定,使帐实相符。

(3)加强采购管理,控制采购成本

厂部计划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对工艺流程及设备运行情况要有充分了解,掌握设备维修、生产耗用材料情况,进而做出科学合理的存货采购计划。规范采购行为,增加采购的透明度,创新采购模式。有效地控制采购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堵塞漏洞,降低库存。

(4)加强存货的回收利用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存货的利用价值,提高经济效益,应当完善存货回收利用制度,出台老库存、退库物料等使用激励政策,加强存货的使用及回收修复使用管理。

(5)强化监督检查并及时改进

企业应当建立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机构及人员的职责,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监督检查机构及人员应通过实施符合性、实质性测试检查内控制度是否健全,各项规定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内控薄弱环节,要求采取措施,及时改正。

(6)完善信息化建设

要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不断完善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以便可以实时、动态了解企业的存货信息,提高存货运营效率。按相关会计制度规定进行核算,对存货的核算应及时、准确和完整。

参考文献:

第2篇

1.1企业绩效管理委员会作为企业绩效管理的决策机构,由企业领导班子成员组成,主要职责包括:(1)审批企业部门绩效管理整体方案、制度和工作办法;(2)召开企业绩效评估会,评定部门绩效完成情况;(3)监督企业各部门绩效管理体系执行情况。1.2人力资源部作为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组织者,负责各部门绩效管理工作整体的组织和协调,主要职责包括:(1)制定和修订部门绩效管理办法,并对绩效考核相关办法的实施进行监督和指导;(2)组织部门绩效管理工作实施,包括绩效计划签订、组织绩效回顾与指导、组织绩效评估和反馈等;(3)组织企业和部门层面的绩效评估会并全程参与,协调、监督、记录会议过程,贯彻落实部门绩效考核原则;(4)负责受理绩效申诉,并组织申诉调查;(5)管理绩效考核相关文件、资料及档案;(6)组织开展各级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技能培训,为管理人员在绩效管理工作中提供指导与协助;(7)负责绩效考核结果在薪酬、晋升、培训等方面的应用和实施。

2绩效管理不仅是企业绩效管理委员

会和相关部门的职责,也是所有部门和全体员工的职责2.1考核者主要职责:(1)与被考核者开展绩效面谈,协助其拟定绩效考核指标、权重和目标值;(2)定期与被考核者进行绩效回顾,给予被考核者必要的绩效指导和资源保证,支持其完成绩效目标;(3)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公正、客观开展绩效考核,评估被考核者的绩效表现,并及时将绩效结果反馈给被考核者,并指出不足和改进意见;(4)参加相关的绩效管理技能培训。2.2被考核者主要职责(1)在直接上级的指导下完成个人或本部门绩效计划;(2)积极反馈个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需要上级给予的支持;(3)认真同直接上级坦诚沟通工作成绩、不足和改进计划。

3绩效管理运作机制

绩效管理运作机制包括四个核心环节:绩效计划、绩效回顾与指导、绩效评估和绩效结果反馈。3.1绩效计划考核期初,根据各部门职能分工将企业年度工作落实到每个部门,形成各部门的绩效目标,然后将部门指标按照各岗位的核心职责分解至部门员工;3.2绩效回顾与指导考核期开始后,各部门根据制定的绩效指标开展工作。考核期中,考核者与被考核者需开展绩效面谈,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回顾,加强过程监督和指导,提出发现的问题并督促相关部门及时改进;3.3绩效评估考核期末开始绩效评估工作,对部门、干部和员工的年度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确定绩效结果;3.4绩效结果反馈与应用考核结束后,将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对象,肯定成绩、分析问题、提出不足和改进建议。同时将考核结果与员工薪酬、晋升和培训等挂钩。

4绩效考核主体设计原则

4.1直接了解根据考核内容选择考核方,选取最直接了解被考核者工作的考核主体,从而提高考核结果的合理性和公平性;4.2绩效负责考核主体除对被考核者绩效进行评价外,还负责绩效计划制定、绩效回顾和总结、对被考核者提供绩效辅导以及反馈绩效结果,关注被考核者长期发展;4.3公平公正通过引入绩效评估会机制,缓解由于不同考核主体而对被考核者评分尺度不一的情况;考核主体主要负责初步评估结果,最终的绩效结果需结合绩效评估会结果最终确定。

5绩效考核指标的定义

绩效考核指标是通过对组织内部各项流程的开始、过程和结束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计算,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管理指标,以反映和支持企业整体战略和经营计划的实现,并用于绩效评价与业绩改善。

6部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部门绩效考核指标根据考核层面不同,分为部门绩效考核指标、干部绩效考核指标和员工绩效考核指标三类。

7部门绩效考核指标

部门绩效考核指标包括部门关键绩效、年度重点工作、内部满意度和加减分项四类。

8部门绩效考核主体及指标评价方法

第3篇

【关键词】物业管理;财务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

一、物业企业的财务管理概述

近几年来,我国物业行业发展很快,物业管理市场环境日趋成熟,物业管理行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该行业有其自身的行业特点,因此财务管理相比较于其他行业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首先物业公司财务管理涉及的面相当广泛,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基本上都有财务管理的存在。这就要求作为物业管理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要兼顾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项目必须从总体上合理地分配和运用资金,使企业经营各环节占用的资金比例关系协调。其次,物业管理企业的各项收费的监督不仅来自企业自身,还来自政府有关部门以及物业的业主等,使其对资金运作过程的监督更为全面,物业公司的最主要的财务信息使用者是业主和企业管理层。由于业主最关心的是物业管理收费的使用状况及其效益等信息,因此物业管理企业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必须充分满足这一特殊的需求。

二、目前物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财务管控体系比较薄弱。住宅物业由于管理能力有限,内部财务管控体系也比较薄弱。例如很多公司对于日常办公用品的领用没有台账,临时停车费没有监控管理措施,租赁的车位等没有专人审核和保管合同,固定资产与办公用品没有区分管理,物业费的催收不及时,部分经营收入未能有效监管等。以上种种内控制度的缺乏导致收入不能及时入账,支出又无法有效节省,最终只能是亏损越来越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不重视,主观上领导认为物业公司的业务活动非常简单,没必要专门设置内部控制部门和机构; 另一方面,由于住宅物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待遇不高,导致物业管理公司缺少有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经验的财务人员,很多物业公司的财务人员都没有受过系统的财务培训,更不要说内控了。

2.2 管理者缺乏现财观念,不重视成本管理工作。传统意义上的物业管理走的是“谁开发,谁管理”的路子。随着物业管理需求的进一步扩大,物业管理开始走向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和智能化。但长期以来,受老观念的影响,致使一些物业公司尤其是一些中小型物业企业,缺乏现代管理理念和科学的市场定位,没有长远的经营谋略,形不成规模效益,再加上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人、财、物、信息等资源未能优化配置,甚至存在严重浪费,致使企业经济效益低下因此,物业企业经营者应树立现财观和成本核算观。

2.3 财务管理人员能力不强。从多数物业公司的实际情况看,更多的公司为了节省人力成本,财务管理人员招聘不以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知识为标准,而以成本最低为依据选用人员,很多物业公司的财务人员都是从收款员或者其他岗位转业过来的,有不少甚至连会计从业资格证都没有。此外,不少物业管理公司为了节省用工成本,在岗位设置上不尽合理,不满足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会计人员一人兼任不相容职务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从专业角度来讲,目前物业公司的财务人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2.4 资金不足和筹资能力差。物业管理资金的来源渠道和数量都非常有限。主要包括物业管理的启动资金,即资本金; 物业维修资金; 日常综合管理服务费及经营性收入。至于其他渠道,如银行借款资金,由于物业管理企业几乎都是中小企业, 其注册资本较少,土地、房屋等银行认可的不动产资产数量较少,缺乏信用保证,所以难以取得银行贷款。

2.5 投资回报低,盈利较难。我国物业快速发展主要是近十来年,由于目前物业费的标准比较低,不少物业公司一直处于亏损中。同时,受经营规模和资质的限制,物业公司可以选择的其他投资项目较少,即使有合适的项目,因为物业公司缺乏强有力的管理团队,导致其存在较大的风险。

三、提高物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3.1 建立和健全物业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物业管理企业应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和内部管理要求,制定规范企业内部财务活动的《财务管理办法》。同时, 还要不断细化完善这项制度,配以与财务管理有关的分支管理办法,如《物业收费流程》《手银员手册》,《空置房、报停房管理办法》,《兼职收费员管理办法》等等; 制定完善的小区管理者考核指标体系、各种岗位的考核指标;并对小区台账、上交的各种财务资料进行日常核对; 对小区的收入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监督,比如建立会计及财务经理的月度项目例行巡检,编制好检查的内容,巡检后形成文字性的巡检报告,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及跟进,不断推进工作;物业公司还可以搭建系统信息化平台,利用ERP软件,进行收费录入、预算监控、账务核算,最后整合出整体的财务报表,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挖潜。因此,物业管理企业只有建立一套科学、完整、规范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才能充分落实好理财自,形成一系列适应物业公司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要求的财务管理体系和自我约束机制,才能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促进物业管理公司的健康有序发展。

3.2 强化成本观念,建立财务成本分析控制制度。物业管理作为服务性行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成本管理, 因为其最重要的成本支出是人工成本和管理费用的支出, 因此物业管理公司应该树立“全员成本控制”观念。物业管理企业一方面应确立科学的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目标,提高全员成本素质和意识,使所有单位和部门都重视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对人力资源的科学整合,激活人才潜力,减少冗员,降低人工成本。同时还要通过职业道德及服务技术培训,造就一批爱岗敬业、懂技术、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来提高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

3.3 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首先对没有上岗证的财务人员应该让员工抓紧去报考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公司应该给予学费和考试费上的支持,这样财务人员能力得到了提升, 对公司的财务管理才能有所帮助,才能成为经理的好助手,一起探讨如何盈利。其次物业公司要让财务人员针对性地参加一些会计、税务的培训,有条件的物业公司可以集中对各项目的财务人员每季度集中一次学习,并针对学习需要安排必要的考试,这样才能保证学习的效果,只有财务人员的能力提升了,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才能有所改进。最后财务人员自身的意识要改变,不仅仅是一个单据传递员,机械地处理一些账务,更多地是要通过财务数据发现问题,为项目经理做决策提出可行建议。

3.4 加强物业管理资金的筹措及运作管理。物业管理资金的来源,除资本本金或者少许银行贷款外,其他物业管理收入都是向业主或使用人收取的管理费用,所以资金的筹措必须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同时,加强资金有计划及合理使用,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必要的物业管理项目上,增加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另外,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积极防范投资风险。物业管理企业多是中小企业,特别要注重选择科学合理的投资模式,尽可能地采用中短期投资,扬长避短,在科学合理的投资模式下,加强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论证。 同时,加强项目投资实施过程中的控制和管理,搞好监督工作,以达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3.5 多途径创收,规模化发展。物业公司作为盈利性质的企业,仅靠管理服务收入显然是不够的,必须想法广开门路,创造尽可能多的利润。如物业管理公司通过经营会所、广告宣传招租、信号覆盖收费、场地使用管理费等取得创收收入;物业管理公司可兴办市政维修公司、房屋维修公司、室内装修公司、园林绿化公司之类的工程服务公司,通过承建建筑工程服务项目为公司创收。此外物业管理公司还可以利用自身服务社区的优势,争取一些新小区的管理,逐步做到规模效益。

四、结束语

企业财务管理是现代物业管理企业经营中的重要部分,它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整个环节,因此企业要牢固树立财务管理的观念,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控制企业成本,加强资金管理合理利用资金,建立财务监督制度,发挥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物业管理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谢斌.物业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分析[J].管理纵横,2010

[2]丽华.加强物业公司的财务管理[J].企业天地,2010

[3]刘明香.论物业公司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J].北方经贸;2007年09期

第4篇

而如何适应新时期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如何使企业在逆境中得到发展,这是摆在每一个物业管理企业面前的难题。银川众一物业公司面对物业市场困难,从连年亏损到扭亏为盈,从要由集团公司扶持到自负盈亏,通过观念创新、经营创新、制度创新、服务创新四个方面,加强管理内部管理,创新外部服务,走出了自己的创新之路,摆脱了亏损的帽子,使企业得到发展。

一、从培养学习型企业入手,实现观念创新

物业管理作为一种无形服务,物业管理企业作为一个劳动密集行业,它的性质就形成了必须依靠全体员工来做好服好,就是需要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使企业具备不断改进的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银川众一物业公司采取多种方式创造学习型企业,通过一系统活动,使全体员工善于学习,通过学习改变观念,在工作中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为业主提供满意服务,增强公司的竞争实力。

一是,为员工创造学习的条件,培养员工学习习惯。通过送出培训、外聘老师、内部讲课、经验交流、观看视频、开展“五二一”活动(每年读5本书、提2条合理化建议、记1本读书笔记)、知识竞赛等多方式开展学习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使其具备本岗位所需知识,从思想上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

二是,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员工自学。采用提高职称、学历津贴,报销学费等激励机制,鼓励员工不断学习,提高自学能力,公司各项专业职称执有率逐年增多,员工平均学历也得到提高。随着员工素质的提高,公司物业服务质量及业主满意率也在逐年提升。

三是,在员工中树立榜样形象,利用榜样力量调动员工积极性,对某一个阶段工作中好的做法、好的事情和先进个人进行推广,使全员树立为业主服务的意识;同时加强内部经验交流,开各种形式的现场交流会,让基层员工在现场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不足的地方进行总结,做到发现问题立即解决,从而有效改变了基层员工的服务态度,提高了服务质量。

二、从开展创收、成本控制入手,实现经营创新

在今天物业服务市场面临重重困境的情况下,物业公司只能充分利用物业企业特点实行成本控制、开展多种经营等方式,达到创收增效的目的。

一是,从开展多种经营入手,增加公司经济增涨点。在对外拓展物业项目的基础上,银川众一物业公司利用自身及物业项目特点,开展多种经营,承揽绿化工程、电梯安装及维保、维修工程等业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是,根据成本会计的成本递减原理,随着物业管理面积的增大,物业管理企业的一部分管理费用会被摊薄,综合成本就会降低。因此物业公司盈利的另一个方式就是扩大物业管理面积,实现有效管理,规模经营,摊薄成本。银川众一集团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充分号召全体员工利用身边的一切关系寻找好的、盈利项目,成立项目开发小组,逐年增大物业管理面积,从而逐步实现盈利。

三是,从成本控制入手,向管理要效益。采取核定项目物业能耗定额,根据物业项目不同,从能耗节约方面出发,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节约项目能耗,从而从管理上节约了成本,提高了企业效益。

四是,充分把握政府惠民政策,争取得到政府支持。2012年,银川市政府进行旧房改造工程,银川众一集团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抓住机会,申请了旧房改造,即改善了业主居住环境,又节省了旧小区物业维修费用;还有,公司充分利用国家对小型微型企业税务政策,申请发票工本费全免权,直接降低财务成本支出。

五是,利用现代化办公手段,提高办事效率,节约办公经费。公司建立了网络联系系统,利用物业管理软件、企业QQ群建立公司内部联系,有效节约办公费支出,提高了办事效率。

三、从制度建设入手,实现管理创新

物业管理的中心任务不仅是对物的管理、对人的服务,其实质是通过有效管理,来协调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从而创造一个人物结合的优良环境。银川众一集团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从制度建设入手,实现管理创新。

一是,从内部管理入手,以提高工作效率为前提,实行定岗定编,一个人能完成的工作,决不安排两个人去做,从而节约用工成本。

二是,在运行ISO9000质量体系的基础上,以客户满意度和服务质量为依据,从制度建设入手,按照“工作标准化、管理制度化、服务规范化”的要求,根据客观变化不断完善和修改各项管理制度,如建立有高效的投诉、回访处理机制,对业主的投诉及时受理、及时处理、及时办结、及时回复,从而提升了业主满意率。

三是,实行精细管理,通过制度规范化、服务精细化,达到“五心服务”目标;推行星级员工评选,树立榜样形象,从而引导全体员工由原来的“做好”提升到“做精”。推行首问追究制,在为业主服务的过程中,认真抓好第一关,将问题处理在萌芽阶段,等等新的方式、新的举措,来促进物业服务环境得到优化。

四是,以控制成本、开源节流,提高小区管理服务水平为原则,实行了目标责任管理,每年与各服务中心签订《目标责任书》,从经济指标到管理指标都做到量化,实行定额管理,按项目记帐,增强了服务中心成本意识,在绿化用水、庭院照明、公共设施维修等方面采取了一定措施,服务中心管理水平逐年提高。同时拟定了《采购管理办法》,将部分服务耗材采购权下放各服务中心,一方面缩短采购时间,提高服务及时率;另一方面严格采购单价审核,督促服务中心加强成本意识,最大限度减少浪费。

五是,银川众一物业公司利用物业管理软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公司网络联系系统,制定《计算机管理办法》,一方面有效节约办公费的支出,另一方面加强了物业管理、服务收费及资产管理力度。

1

服务是物业管理的主要功能,是物业管理的产品,推进物业管理服务创新,是提高服务满意度的必由之路。银川众一物业公司从提高服务质量入手,在规范和提高服务质量工作中,不断改进工作态度、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技能,实现服务创新,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一是,营造安定和谐的服务环境。物业管理行业要做到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如何在服务中创造一个人性化的环境氛围。银川众一物业公司在注重高质量、高水平服务的同时,把“感情投资”作为提高物业服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多种形式的业主沟通,建立起互惠互利、和睦共处的关系、增强业主对居住区的归属感。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物业服务最终的顾客是业主,业主的满意才是衡量物业服务工作的最终标准,银川众一物业公司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贯穿到物业服务的全过程中,建立了“业主服务满意体系”,开展业主满意度调查,以诚恳、守信、积极的态度,满足业主的需要,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第5篇

企业的发展取决于企业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有效的企业文化管理是企业健康长久发展的支撑。本文从理论角度总结了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管理、企业经营业绩,以及中国企业文化管理现状中的优势和不足等,并从如何提升企业绩效路径的角度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企业文化管理;企业绩效

近20多年来,企业文化的作用在中国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企业文化管理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肯定和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的研究被许多学者和企业摆上案头。然而,目前我国多数企业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文化管理系统,企业文化管理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了企业绩效的提高。本文对中国企业的文化管理的研究进行总结与提炼,从提升企业业绩的角度提出存在的问题。

1、企业文化的概念与作用

继1980年,美国《商业周刊》首先提出了“Corporate Culture”(企业文化)概念后,企业界和学术界对企业文化对其给予了广泛的关注并进行了长期的研究。虽然各家看法不同,但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一个企业或一些经济组织长期形成而被公众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企业精神、行为准则、文化环境、产品品牌以及经营战略等的集合体,是一种凝聚人心以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企业文化的实质是持续提供企业的价值,对企业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给企业注入了活力,给企业带来有形的和无形的、经济的和社会的效益,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其次,企业文化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恒久的必备的支持力量。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文明发展,经济展翅腾飞的催化剂。最后,企业文化可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绩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企业文化将更加成为一个决定一个企业成功或失败的重要因素,尽管很难改变,但是企业文化能变得更加具有业绩促进作用,凡是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公司,其经营业绩远远胜于那些不重视的公司。

2、企业文化管理概念与特征

自1769年世界上第一家现代企业诞生以来,企业管理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三个阶段和两次飞跃。企业文化管理是指企业文化的梳理、凝练、深植、提升,是在企业文化的引导下,匹配公司战略、人力资源、生产、经营、营销等等管理模块的管理概念。企业文化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灵魂管理,是人性管理重视人的存在和任的参与,是一种人性管理。一般来说,企业文化管理有三层含义:其一,共同的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管理的核心,这些价值观念包括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和企业的价值观。其二,企业文化管理的表现形式是价值观念的外在体现。对内表现为企业文化教育、职工行为准则、企业组织制度等,对外则表现为企业形象和企业产品。其三,企业文化管理是一种对生产文化的管理,而不是对消费文化的管理。

3、企业文化管理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企业经营绩效是指一定经营期间的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企业经营效益水平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运营水平、偿债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经营者业绩主要通过经营者在经营管理企业的过程。

研究表明,现代企业经营中的公司群体能够建立他们自己独特的小文化,而这些小型文化既可能伤害企业经营业绩,也可能提高企业经营业绩。因为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对于企业员工就产生了角色规范和价值导向的作用。这种对群体角色的认同,实际上就是进行企业文化管理的过程。优秀的企业文化管理,能带动员工树立与组织一致的目标,并在个人奋斗的过程中与企业目标保持步调一致,能为员工营造一种积极的工作氛围、共享的价值观念和管理机制,从而产生鼓励积极创造的工作环境,也对企业的绩效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4、中国企业文化管理现状分析

企业文化管理这个概念引入中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如今企业文化管理在中国许多企业中也在如火如荼的发展着,但是,中国现阶段企业文化管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对企业文化管理缺乏足够重视,存在无文化现象。目前,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性仍然没有引起广大企业经营管理者足够的重视,应当从适应新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和迅速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出发,充分认识加强企业文化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还需要进一步宣传和引导、强化和推动。

其次,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许多的企业领导者对文化管理理念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所谓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外在表现形象。事实上,企业外在形象和文体活动的开展只是企业文化管理的一个表层活动,而不进行企业文化的渗透,企业文化管理是不会得到持续协调发展的,也就更不可能为企业的业绩增长提供文化支持。

另外,企业文化价值观管理没有真正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企业文化管理是通过企业文化的导向和渗透作用,以体现企业价值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引导员工的行为朝着有利于实现企业目标的方向发展,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发展提供动力源,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实力。然而,当前众多企业的在文化建设与管理上往往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不注重经济效益与企业文化的实际联系,最后只形成了文化建设、经济效益“两张皮”,失去了文化管理的根本意义。

第6篇

关键词 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 作用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由于不同企业价值观与经营理念不同,企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会借助自身企业文化来进行自有产品的推广。企业文化当中包含着严谨、务实、创新、以人为本的经营与管理理念,不仅影响企业发展,还让消费者重新认识企业,充分展现企业魅力,为企业引导消费潮流内在动力。企业管理者可以运用企业文化理念,总结出统一价值体系与行为准则,从而形成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运用企业文化力量来推动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一、企业文化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企业间竞争归根到底也在于人才竞争,高素质人才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人才竞争逐渐国际化。但是员工频繁跳槽现象却有增无减,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有所保留,这对企业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企业如何才能留住人才,并充分发挥员工价值,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有着积极影响,而不是靠报酬福利来拉拢人才。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吸引员工,在此工作环境下,员工会找到认同感、归属感,了解员工特点,充分发挥员工长处,并为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安排员工进行针对性学习。最终以优越的企业文化魅力留住人才,实现员工与企业双赢的局面。

二、优越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影响

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国内企业面临着国际行业更为激烈的竞争,对所有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企业只有不断调整发展战略,才能确保在全球化经济发展中生存与稳定发展下去。企业文化作为衡量优秀企业的标准之一,一般优秀的国际企业都具备深厚、历史悠久的企业文化,并且与其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相符合。国内企业要想在世界范围内占有一席之地,首先应该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和谐的企业氛围以及优良企业环境。企业文化可以有效树立企业国际形象,为企业竞争建立优势。

三、企业文化能有效提升企业凝聚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集合了企业所有员工的智慧、经验与思想,是企业全体员工精神的汇总。当下社会发展迅速,工作分类明确,团队合作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各部门间应该相互配合、协调合作,才能确保企业稳定运营。企业文化让员工拥有共同的企业发展理念,奋斗目标,有助于企业员工间相互合作,高效配合,提高了企业运营效率。避免企业员工间因为沟通交流少,出现配合问题,影响企业生产效率,从而影响企业稳定发展。

四、企业文化有助于形成合理的企业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管理制度制定,可以让企业日常管理有据可依,减少企业管理难度。但随着企业与市场环境变化,企业管理制度应该随之不断完善与发展,以顺应企业发展需求。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精神所在,其核心内容只会随着国际与市场形势作出调整。企业管理制度根据企业文化作出相应调整,不仅实现同步完善,更容易获得员工理解与接受,其执行效率也大大提高。

五、企业文化有利于促进企业营销

企业文化有利于树立企业对外形象,让企业消费者可以通过了解企业文化来了解企业产品营销理念,加深消费者对企业文化印象,进而可以提高企业产品知名度。让消费者有消费意向或是留下潜在消费意识。同时,企业文化有助于营销人员找到自身责任感,从而在营销过程中能够更加努力,积极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与产品介绍,满足客户需求,正确传达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获得更多认同。

六、有利于建设优越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被看作是亚文化范畴,其作为一个企业历史实践而形成的一种文化氛围、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且体现在企业员工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行为方式,物质文化作为重要的基础,而制度文化则是关键,精神文化乃企业的灵魂与核心。企业要想本企业文化得到更优的发展,需要从以下急方面进行入手:第一,企业在物质文化层统一规范,例如在企业的标志和服装上面进行相应规划,企业的产品与空间环境的布局进行有效规划;其次,企业应对相应的制度进行完善,同事进行有效的实施,这样才能有效保障企业的正常有效运作,体现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积极意义;最后,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得以有效的贯彻,同时企业的价值观经营战略要能得到被所有员认可接受,同时成为员工们在企业中工作学习的重要行为准则,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在企业管理中得到有效应用,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伴随着知识经济到来以及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文化在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也是日益突出,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已是不可或缺的了。针对这样的经济形势,企业须打造一种优秀企业文化,为企业管理提供长期有力支持,也是当下企业管理者的重要任务。企业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与发展的重要性,从企业实际出发,建设独特的企业文化。

(作者单位:烟台万斯特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邓玮曦,陆原,周世伟.浅谈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经营管理者,2011(08)

第7篇

加入WTO后,中国企业环境产生了巨大变化,面临着复杂多变的挑战。企业为了更好的应对挑战,不断加强自身的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促使企业文化不断向前发展。企业文化建设适应了当前中国企业不断走向国际市场的时代背景。

一、企业文化存在的价值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通过物体布局所传达的感觉氛围,企业成员与客户及其他外界成员的交往方式,是员工恪守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企业文化是个体在某个特定企业环境中的行为方式。企业文化是为企业管理服务的,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企业文化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企业本身的需要。企业文化是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因此企业运作的特征也表现在企业文化上。

企业文化是企业概念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尤其对现阶段处于由人治向法治转换过程中的国内公司,健康的企业文化将能削弱甚至取代个人影响力在企业中的过分存在,为企业的平稳发展创造条件。

第二,管理制度实施的需要。企业文化是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放在第一位,通过寻求企业核心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追求一致,从而引导整体价值和个体价值实现。没有十全十美的管理制度。而企业文化的建设可以引导员工的价值观,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强化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度和忠诚度。

第三,人才竞争的需要。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培养于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人才。人才是企业致胜的基础和原动力。立足于企业文化的建设,蕴育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对共同价值的认同,会使员工产生稳定的归属感,从而吸引、留住人才。

第四,市场竞争的需要。良好、健康的企业文化能够提高效率,减少费用支出,提升品牌含金量,增加产品的价值,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因为市场中影响竞争产品定价的因素除通用的生产成本等有形价值外,还包括品牌价值,而品牌价值的影响因素即包括受企业文化影响的公司、员工形象。

第五,培育企业精神的需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个性化的表现。只有突出企业鲜明的个性特点,才具有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才能体现企业自身所独有的特色和魅力,才能使文化不断的升华与提高,保持企业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的长久不衰。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文化是经过长期实践而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并被大多数员工所接受的处事风格、环境习俗、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精神境界。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维持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财富。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注定是一个没有希望的企业。企业文化对企业兴衰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关键的作用。

第一,企业文化在企业中起着导向作用。因为企业文化本身是一种理念文化,它集中反映一个企业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理想信念和共同利益,它对每个员工有一种无形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在企业的文化管理的引导下,企业员工能够很好很快地认识到企业的一些使命、企业的远景、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企业的一些基本战略思路,这些人能够比较自觉的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奉献。这样,企业很容易形成共同的价值理想和形成共同的目标。

第二,企业文化起着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的作用。一个民族没有凝聚力,就会是个不行的民族。同样,一个企业没有统一的目标和共同的信念,企业管理会走向混乱,企业也会面临着倒闭的危险。企业有了共同的目标和宗旨,企业会产生很强的凝聚力;有了共同的理念和价值追求,企业每个员工都会有很强的精神支柱。整个企业才会变成一个强有力的集体,能够齐心协力,才能够产生巨大的能量。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功的向心力。

第三,企业文化在企业中起着规范人的行为的作用。任何一个企业都有一套自身的管理制度,以此促进自己企业的内部管理。各自的管理制度不同,其效果也各异,这就反映出各企业文化类型的差别。因为各企业规章制度是反映企业文化实质的表现形式,因此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决定了什么样的管理制度。一个高品位的企业文化是它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升华,通过外在的制度约束内在化的企业员工的自觉行为,从而真正起到规范约束员工行为的目的。

三、企业文化实质就是企业管理

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就需要不断的加强企业的管理。建立企业文化就是为了服务于企业的管理。可以说,企业文化的本质是管理。它继承了管理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更高级的企业思想。本质也是以人为本,通过文化引导,启发企业员工的自觉行为目的文化现象和管理理念。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的一种综合体,是在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这种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使企业员工彼此之间能够达成共识,使得每一个员工知道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怎么做才能符合企业管理的内在规范要求,怎么做可能会违背企业管理的宗旨和目标。成功的企业文化是组织员工思想、行为的依据,是企业管理成功的关键。

成功的企业文化能够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有利的影响。就短期影响来说,它所造成的对员工士气的鼓舞作用会帮助企业渡过暂时的难关,从而带来企业经济效益的回升;从长远发展来看,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壮大更是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虽然这种作用常常看起来并不是很直接,但却在潜移默化中发挥效用,是企业发展最持久的决定因素。纵观世界成功的企业,如美国杜邦公司、日本三菱、索尼公司等,其长盛不衰高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即优质的产品、精明的销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质的产品、精明的销售或服务理念往往产生于深厚的文化底蕴。企业文化就好比,企业的思想,企业自己有了思想,把思想传递给企业的每一个人,让大家都发挥出自己的能力。

第8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导向

1引言

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导向功能较为显著,相关导向功能也得到了广泛认可。但积极的导向功能发挥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与制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文化在企业中实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很多企业都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尝试,但企业文化建设状况并不良好,成熟的企业文化缺位也导致企业文化具备的导向功能无法较好地发挥出来。很多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较为茫然,鉴于此,探寻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十分必要和重要。

2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导向功能分析

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导向功能十分显著,其不仅可以增加企业管理的文化属性,同时,也能较大程度上带动企业管理创新[1]。所谓导向功能更多是一种深层次的影响,特别是在一些大型企业内,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体系运转中的影响力十分显著,其在管理中的导向功能也十分显著。伴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不断成熟,以及企业管理者管理理念的不断成熟,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导向功能得到了广泛认可,企业核心管理层也将相应导向功能的发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管理压力不断增加,如何有效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发挥出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导向功能也值得深思。

3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导向功能的发挥现状

3.1企业文化建设力度较为薄弱

企业文化建设虽然具有重要意义,很多企业也十分看重企业文化建设以及企业文化自身的发展,但很多中小型企业内企业文化建设力度较为薄弱[2]。从这一状况的具体影响看,企业文化建设力度相对薄弱时,企业文化的地位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导向功能也无法较好发挥出来。企业文化建设本身需要一定人力与物力资源的支持,企业文化建设成效的取得也需要一定时间周期。这一状态下,很多企业并不愿意积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不仅如此,缺乏成熟的企业文化建设经验时,企业文化建设往往会对单一手段产生较强的依赖性,这也导致企业文化建设进程十分缓慢。优秀的企业文化缺位时,企业文化也无法较好引导企业管理的有效创新。

3.2企业文化与一般管理间缺乏有效联系

部分企业虽然在较为积极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但企业文化与一般管理活动开展间的联系较为密切,即企业文化并未较好渗透到各个层面与各个时期一般性管理活动开展中,这一状态下,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导向功能也无法较好发挥出来。核心管理层虽然可以较好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引导,并创设出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环境,但各个部门能否有效参与对企业文化建设事宜具有很大影响。一旦职能部门无法较好参与企业文化建设进程,职能部门负责的管理活动在开展上也无法同企业文化较好联系在一起。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与一般管理活动开展间的联系会十分薄弱,企业文化在相应管理中的导向功能自然无法较好发挥出来。

3.3基层员工的企业文化认同感较低

一些生产制造型企业内,基层员工数量众多,但基层员工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福利待遇水平较低、流动性大等因素客观存在时,基层员工的企业文化认同感相对不足。从大多数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偏好上看,企业文化建设更多是领导层发起,且领导层为主要参与者的企业文化建设,基层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十分有限,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参与感也明显不足。由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面性不足,并未形成完善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基层员工的企业文化认同感也十分低下。基层员工人数较多的职能部门内,企业文化很容易处于被架空的状态之中,这也不利于企业文化导向功能的有效发挥。

4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导向功能更好发挥的建议

4.1持续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为更好地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导向功能,要持续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并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力度,这对于创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建议企业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富有特色和文化性的企业文化,并通过层级式学习与部门为单位的学习,积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中要破解很多难点性因素,核心管理层与中层管理人员要强化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与提高了解程度,并成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领导者,对各职能部门的企业文化建设事宜予以负责。通过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力度,特别是在企业内部进行的企业文化宣传,企业文化在企业各个层面、各个时期管理活动开展中的导向功能也可以更好发挥出来,企业也可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积累更为成熟的经验。

4.2增强企业文化与常规管理间的联系

在积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中,企业也要关注企业文化向常规管理活动开展中的渗透,增加企业文化与一般性管理活动开展间的联系,使得企业文化可以成为一种管理上的软实力[3]。例如,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可以结合企业文化内涵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侧重的明确,诸如迎合企业文化内涵进行人性化管理或创新管理都较为可取。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也应当在充分研读和学习企业文化的基础上,联系企业文化开展常规管理。企业文化与常规管理间实际联系不断增强的过程也是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导向功能不断发挥的过程。此外,增强企业文化与常规管理间的联系可以大为增加企业文化的影响性,企业文化亦能成为具体管理创新的驱动力,这也可以促进企业文化在相应管理中导向功能的较好发挥。

4.3提升基层员工的企业文化认同感

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需要的是全员参与的企业文化建设,为了更好将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导向功能发挥出来,基层员工的企业文化认同感也需要更好提升。一方面,企业应当引导基层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进程,部门领导更加需要结合部门基础职能以及管理活动开展实际,较为系统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引导,引导基层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另一方面,企业要听取基层员工的意见与建议,在企业文化建设层面进行对应调整与优化,借此将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影响充分发挥出来。基层员工较好参与,并对企业文化产生了较高认同后,各项管理活动开展以及管理决策执行上的阻力能够得到较好弱化,这也有利于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导向功能的更好发挥。

5结语

第9篇

1.企业管理要适应企业的文化氛围。

企业文化是一种被企业员工和企业高层认可接受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企业文化为企业的规章制度、员工风貌、产品生产、企业服务的提供等方面提供服务。好的企业文化是能够在制度层面、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达到平衡的,单单重视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会使企业文化处在一个表面功夫的层次,无法达到精神层次的深入要求,当然也就不能发挥出好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效果的完善和提高作用。在企业创建的时候就应当确立企业文化的制度建设,但是作为企业核心的精神层面的文化展示和传承要经过一定的过程来孕育和传播,企业家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思考模式、价值观念等才是一个企业企业文化精神的正真来源,可以说企业文化间接的反应了一个企业领导层的观念水平。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可以用格力公司来做例子说明,格力公司的“求实文化”鼓励格力人实干、诚信、创新,正是格力公司的这种文化推进每个格力员工积极创新才让格力一次次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产品专利,保障自己的产品质量让自己一直在业界遥遥领先。应当引起我们重视的是,要从战略的高度看待企业文化,确保企业管理过程能够突破人性的消极面,打破个人专断多引入群众的智慧,令企业制度更加的民主化,出现问题企业能够听到底层员工的声音。同时要加强企业文化管理的激励机制,这样能够更好地调动员工积极性,让员工以企业为荣以宣传企业品牌作为员工的骄傲,并且要处理好企业中人事物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使企业文化决定企业的走向。

2.企业文化建设要服务于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者常常疑惑于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需求来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还是应该根据企业文化来制定自己的管理策略,出现这种疑问实际上是没弄清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两者间的战略关系。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的管理制度为基础建立要以服务于企业管理为宗旨,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一定要能够帮助企业的企业管理,只有一个对企业员工和决策曾都有利的企业文化才能长远的很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管理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财务方面、营销方面、投资方面等,所以对于企业的管理实际上是对于各种企业目标和规划的制定,在现在的社会企业间的竞争不仅仅局限于技术、资金和资源,更多的还是对人才和企业文化等软实力的竞争。很多优秀的企业的发展都是由于他们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

二、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很长时间的经营过程中建立的一种文化氛围、企业精神和经营观念,并且在企业员工的共有价值观、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上得到了体现。我们理解中的企业文化分为了三个方面即最外层的企业物质文化方面、中间的企业制度文化方面、最内层的企业精神文化方面。其中物质文化包含企业的产品形式及其包装还有企业的自身环境的,通过这些可以反映一个企业经营者的个人提点行事风格等。中间的制度文化包括了一个企业的规章制度、规范以及企业员工一起达到的一种默认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内层的企业精神文化包含了企业的经营策略、经营模式等。在这三个层次中,物质层次是所有的基础,而制度层次是所有得以实现的关键,精神层次则是真个三个层面的灵魂和核心内容。要想建立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我们必须从这三个方面着手,根据个层面的特点规范企业文化各个层面的内容,让它们更好的为企业管理服务。第一步,要规范企业的物质文化方面,比如要统一企业的标志、企业的名称,还要统一企业的服饰、工作环境的设置还有产品的包装等。第二要规范企业制度文化,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最后要让企业文化的精神和价值观、经营策略等被员工接受和认同,并且作为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自己的行为准则来使用。要实现这些当然需要一些过程,需要员工不断地学习实践,在企业的文化建设中学习作为唯一的方式需要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可和执行。在未来的社会经济中一个成功的企业往往是那种具备良好学习能力的企业,企业的各个阶层所有员工能够全身心投入,学习企业的文化企业的管理机制,对于一个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很有帮助。在以后的时间企业间最大的竞争就是学习能力的竞争,只有比对手更快的学习能力才能在商场上战胜对手,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目前,在我国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转型的形势下,我们一定要调整企业文化来适应新的经济的要求。做到:

1,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要注重自身学习气氛的培养;

2,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文化一定要能够帮助企业树立好的企业形象;

3,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家要更加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三、结语

第10篇

作为一种实践和一个思考与研究的领域,管理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其根源几乎可以追溯到二百年以前,乃至几千年前。其历史阶段主要如下:

古代~1900是古典萌芽阶段,1900~1910:现代管理的前奏,1911~1920: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期,1921~1930: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期,1931~1940:人本管理思想阶段,1941~1950:质量管理阶段,1951~1960:目标管理,1961~1970:战略管理,1971~1980:组织变革阶段,1981~1990:企业再造阶段。

从古代中国的用人之道到古巴比伦完善的管理制度,从古希腊的民主管理到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从组织理论到人本管理思想,从质量管理到战略管理,管理理念在不断的更新,其中人文的因素占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至最终以企业文化的形式提出来。

对于管理,科学时报社的社长,刘洪海体会良多。他说,管理是积累性、观察性、实验性的科学,管理又是艺术,能够进入艺术层面的管理者才算得上高明,管理更是境界,“一流的管理者出思想,英明,二流的管理者出人才,开明,三流的管理者带团队,高明,四流的管理者直接做事,精明,五流的管理者自己做事并代人做事,聪明。”境界体现了一个人的胸怀,一个人的气度。真正好的管理者要做到宠辱不惊,静看花开花落,他建议管理人员多阅读名人的经验之谈,多欣赏美学作品,培养广泛的兴趣,修炼包容的心。

从上述可以看出高境界的管理是以柔性为出发点的、以思想、文化为出发点的。企业文化是管理从刚性到柔性的变化的产物,是管理发展的一种必然,也是人本主义思想的体现。

在中国现在以人为本的大理念下,企业文化更是每个企业都应该重视的事情,特别是国有企业。

二、当前形势下国有企业更需培育新型企业文化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将进入白热化的激烈程度,国有企业尤其是老牌的国有企业,培育独具特色的新型企业文化不再是一个遥远的话题,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成为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当务之急。必须尽快地纳入企业的战略体系,进行长期不懈的辛勤劳动,进行规范的整体运作。

四、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几个误区与措施

企业文化之所以对企业经营管理起作用,是靠了其对职工的熏陶、感染和引导,企业文化又是一种信念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心理的力量。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够科学整合企业生产要素,引导企业形成共同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构建和谐企业,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国有企业更要建设不同特色的企业文化,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1 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几个误区

然而在探索企业文化建设路子的过程中,一些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存在着较为片面、机械、僵化的现象,具体表现是:

一是盲目效仿,形式化严重。一些企业看到别的企业搞企业文化发展了,就跟着效仿,误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创造特色环境,在没有充分考虑客观情况、自身特点、决策层缺乏统一认识的情况下,盲目导入CI系统。虽然外观统一色调、统一标识,服装款式协调一致,但对企业的理念不能真正达成共识,使企业文化流于形式。

二是概念模糊,文体化泛滥。一些企业把内部开展的文体活动当成企业文化,热衷于活动的轰轰烈烈,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还有的企业把以前开展的一些文体活动都归纳为企业文化,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中并没有搞明白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

三是言行不一,空泛化至上,到一些企业,门口,走廊到处是标语口号,职工每天唱厂歌,而管理思想另行一套。有的企业总讲“以人为本”,采取什么办法手段真正体现以人为本,起到凝聚、激励员工的作用,领导者却没有深刻的研究和实践。

四是观念守旧,僵硬化继承。主要是对企业文化认识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有的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制定和执行企业的规章制度,就是职工的文明礼貌、道德风范、企业的知名度等,把企业文化看成一旦形成就长比永久不变的信条。

以上四种误区有着一定的共性,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

2 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为使企业科学、可持续地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融合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培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笔者认为,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和途径主要有:

第一,企业领导者必须成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企业文化从某种特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企业家”文化,因为企业是由领导者进行管理的,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决心和行动。企业领导者应该带头学习企业文化知识,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有深刻的认识,对建设本企业文化有独到的见解,对本企业发展有长远的战略思考。要亲自参与文化理念的提炼,指导企业文化各个系统的设计,提出具有个化的观点,突出强调独具个性和前瞻的管理意识。通过长远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感染和影响职工发挥最大的潜力,推动企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管理相互融合。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意味着抛开制度管理,没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企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但是,不论规章制度多么完善,也不可能包罗企业的一切活动,不能从根本正规范每一个职工的行为意识,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无形的文化上的约束力量,形成一种规范和理念,来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企业文化对管理的现实指导意义就在于挖掘文化管理的本质,丰富文化管理的内涵,提高文化管理的导向作用。企业文化优势是:可以增强企业的内聚力,加强帜工的自我控制,能激职工工作激情,提高生产效率,形成创业动力,有助于提高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产生极大的协同力,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扩大企业影响。通过文化对管理的先导作用,实现职工与企业的共同目标,使企业不断提高品位,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第三,企业文化必须得到企业全员的认同。

第11篇

关键词:企业 管理 发展 探索

1、对企业管理的探索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我国的企业在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断地开拓创新,为企业管理更加有效、更加全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在对企业的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亟待解决。接下来,让我们对其企业的管理进行探索,为企业管理在将来更加完善做铺垫。

目前,我国的企业正处在快速的转型时期,企业只有让管理跟的上时代的发展,才能在充满竞争的国际环境中求的生存。企业坚持和所选择的的管理和经营模式,要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才能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做好铺垫。通过对企业管理的探索,我们发现企业在管理上应当遵守最基本的几点:

(1)企业在管理的策略上应该具有前瞻性和灵活性。时代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让企业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这就要求企业在管理上要更加的灵活,才能适应这个复杂而多变的国际环境。企业的管理策略要有前瞻性,能够准确把握事态变化的基本趋势,尤其是要对国内竞争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国内化的态势要有足够的了解和分析,将企业的管理策略与国际相接轨,扩展到经济全球化的范围。管理的灵活性,主要是针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无常,及时调整管理方向,才能不断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2)不断深化企业制度和管理方式的变革。一个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制度模式,应当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而不应当照猫画虎的按照“现代化企业制度”来管理公司。还要注重企业经验也现代管理实践相结合,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企业的信任度,防范信任危机的产生,而对企业造成不良的影响。

(3)进一步的提高企业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和对外协作的能力。经济全球化形式的不断增强,不仅仅为企业带来了机遇,随之而来的是挑战,企业要向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就要不断地提高企业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企业的发展不能仅靠自己闭门造车就能够完成的,靠的是团结协作的能力,找准自己的企业在市场上的位置,小钟企业的合作让市场环境更加的稳定,与此同时,小企业也可以从大企业中学到一些有利于自己企业发展的方法措施,得到大企业的帮助与支持,有利于自己更好更快的发展。

(4)提高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水平和能力。现代科技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只有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非常顺利,企业的发展也会更加顺利。企业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提高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让企业的生产与管理的效率更加高,才能在竞争取胜,获得核心的竞争力。

2、对企业发展的探索

现代化企业的发展都比较迅速,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发展的道路上是曲折的,但是前途是光明的。企业的发展亦是如此,企业应当重视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在改正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企业,才能让企业不断地更大更强。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中小型企业逐渐被重视起来,国家也在大力扶持中小型企业,让更多的企业有一个良好的未来。但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客观障碍依然存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仍然缺乏良好的经营环境。接下来,让我们探索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优点,并不断发扬,同时找出缺点,进行改正,不断地完善企业。

2.1、企业的在转型期的表现和优点

首先我国企业的核心力量逐步形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竞争力;其次,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的深入与投资领域不断扩大的扩大,使得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不断提高,同时,企业投资领域的扩大,也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最后,就是企业的制度不断的改革,尤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让企业逐渐向现代化企业制度转化。这些都是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的优点,需要我们发扬这些优点,同时探索出更多的适合企业发展的制度和方法。

2.2、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你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在指出这些缺点的同时,也要不断地改正,避免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让企业有一个更好地未来。在发展中主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首先,企业的开办比较难,手续繁杂、开办的成本也比较高,这就阻碍了一些人创业的信心,虽然在近些年,我国逐渐加大了对企业的扶持,但扶持的力度还要加大。其次,企业在开办后的社会负担较大,造成企业压力大,我国的正是税收虽然不高,但是,各种收费和摊派的收费较为频繁,这就对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使其不堪重负,无心发展。企业面临的市场秩序还比较混乱,没有一个平等的市场秩序,就会阻碍企业的正常发展。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以后一个一个解决,让企业的发展进入美丽的春天。

3、总结

通过对企业管理与企业发展的探索,我们发现,所有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需要经历一个坎坷的路程,但只要不断探索创新,就一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因此,从社会财富创造、国民经济发展、国家财政收入增长、社会就业机会增加、市场竞争力提升等各个方面进行考察,都需要对其不断地进行研究,以不断提升中小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能力,从而促进我国经济更快的发展。企业的未来需要一个符合实际的管理和一个不断创新的发展方式,只有让管理和发展并存,才能让企业发展的更加迅速。

参考文献:

[1]范纯,黄建团,刘靖南.中国龙狮运动市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吕福新.企业行为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当前企业行为的动态分析:内在的合理性与外在的不合理性的统一[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7年03期.

第12篇

跨国企业,又称多国企业、国际企业、超国家公司等等。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于1974年将其定义为:具有全球性经营动机和一体化的经营战略,在多个国家拥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分支机构,并将它们置于统一的全球性经营计划之下的大型企业[1]。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快,企业所面临着的不仅是原有的本国环境,企业的内部环境也不只是对本国员工的单一管理问题,所以企业跨文化管理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出来。

一、我国跨国企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加强,跨国公司成为现代国际竞争组织形式之一,其文化管理对整个企业的经营有着重要意义。根据世界银行集团的研究调查,在一百五十余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中国企业中,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文化冲突[2]。

如今,跨国企业已成为当下的一种经济趋势,我国企业的国际化触角已开始逐渐向全球各个角落延伸,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趋势不容小觑。跨国企业中不同人群在审美、决策等多方面存在差异,我们要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以及这些文化差异对整体企业文化管理带来的影响,并找到解决办法。

二、跨国企业经营中的文化差异概述

文化是人类社会在不断实践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含语言文字、社会意识形态、民族价值观念、道德理想、风俗习惯等多个方面内容。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跨国经营形成的国际企业,作为一个具有多种文化的机构,也必将面临来自于不同文化体系碰撞摩擦所带来的矛盾,具体归纳如下:

审美心理差异化。审美心理指一定人群中的审美标准与能力,对于决策,尤其是营销活动的策划有着显著的影响。如西方人注重张扬个性,追求新鲜和与众不同。中国人习惯于自身的典雅含蓄,讲求合群合体。同一事物在一定文化背景中有着某些象征意义,但在不同国家或者地区,就会有着差异性的象征意义。审美心理差异化使跨国企业员工在对企业管理方案取舍及交谈讨论中产生误会、分歧甚至是敌意。

民族心理差异化。不同种族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并繁衍,并随之形成了不同的价值判断思想与道德标准,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企业文化管理中文化策划、文化传播和文化灌输等的进行,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不理解或误解,会使整体工作难以进行。例如,有些文化中意识到并尊重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差异,而有些文化则不太尊重权威,这会直接影响到地位较高的人或领导在工作或会议中对他人出言不逊的行为是否会遭到反唇相讥。

地域文化差异化。不同地域由于不同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影响而形成不同的文化特色,也会对企业生产与市场消费习惯产生较大影响,使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们对于重视的东西、做事采用的方式等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对企业文化管理中文化理念、企业精神、行为规范等文字性的工作产生障碍。地域文化就像是一个永远存在的影子,渗透于企业管理各个活动的过程中。

三、跨国企业中跨文化管理的障碍与影响

误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文化通过感知以微妙的方式影响着我们,而感知本身是一系列决定我们如何阐释和理解周围环境的心理过程,不同的文化影响着人们对他们认为重要的信息和行为的感知 [3] 。跨国企业中的文化差异容易让企业员工误解企业自身的经营理念,员工对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与目标有着不同的期待值,在理解企业自身运营理念与整个价值取向过程中对文化的依赖,会对自己企业有着差异化甚至是误导性质的期望、评价与态度。

员工间沟通行为不畅。受到不同历史、政治、文化等因素影响,不同国家的人们对于同一种事物有着不同的看法,而这样的文化差异很容易形成员工交流不顺畅的状况,引起管理模式上的差异化。不同地区的员工在交流过程中很容易会出现差异的理解,尤其表现在身体动作、面部表情、副语言等非言语沟通上可能存在的误解,致使企业的运营效率降低。加之多数跨国企业中组织层数较多,很容易会影响到重要信息的传递效率与准确性,让不同国家的员工难以有效沟通。

企业战略实施障碍。由于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沟通和相互理解的困难,让跨国企业在制定企业战略过程中会形成成员内部矛盾与冲突,加之不同文化对时间观念的不同理解,进而在后期战略实施过程中呈现一定的滞留状态。跨国企业逐渐向全球战略转变过程中,对于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差异造成跨国企业自身多个部门间的信息阻碍、沟通交流障碍和对彼此工作上的不理解,成为有效开展全球化战略的障碍。

四、跨国企业为何要实施跨文化管理

解决文化差异与冲突。跨国企业中是客观存在着多种文化差异的,并且不会随着人们的思想意志为转移,这样的文化不但会影响现代企业管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自身的持续发展。当出现的文化差异难以得到合理控制亦或是有效管理时,就会演变成为了文化冲突,会对企业的管理效率有着巨大的负面影响。西方管理学者及我国著名社会学家经过统计研究分析表明,“全世界大约有33%-47%的跨国企业是最终失败的,其中大约有32%的企业是因为科学技术、政策措施、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其余68%的跨国企业是因为自身文化差异而出现的文化冲突引发的”[4]。

对企业形成约束力与凝聚力。企业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粘合剂,将多个方面、多个层次的员工团结到一起。现代跨国公司借助跨文化管理能够对公司员工思想、心理、日常行为有着一定的约束力与规范作用。跨文化管理有利于企业内部营造出宽容理解的沟通氛围,提高管理效率,对于企业能够产生出一种浓郁的向心力与凝聚力,让企业员工每个人的思想与命运都能够与企业的未来联系起来。

有助于解决跨国度、跨文化管理的移植问题。借助跨文化管理能够让不同国家、地区、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管理移植,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管理理念、机制、模式、科学技术等方面紧密结合起来,进而提高企业管理移植的最终效果,优化管理模式,获取经济效益,达到企业跨文化管理移植的目标。

五、新时期跨国企业文化管理策略思考

文化冲突是一种客观现象,谁也难以回避与阻止,进行跨文化管理,是借助跨文化优势,消除企业中的跨文化矛盾冲突,使其实现跨国运营的必然战略选择。面对现代企业在进行跨国经营过程中所遭受的多元文化的挑战,为了减少由于这些文化摩擦与碰撞所带来的交易成本,就必须要将企业的运营工作放到当今全球视野的高度,构建出属于自己的跨文化实施战略。具体包括:

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差异,实现文化融合。为了融合不同文化,将本有的各种风俗文化习惯与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员工做事得心应手,激发员工的积极创造性,努力为实现企业目标工作,作为企业的管理者,首先要充分的了解不同文化的特色,在不同文化中发掘其文化的积极一面,激发不同文化的交流。其次要从众多价值观中搜集对企业文化影响最大的价值观,以及企业中处于焦点位置的人物的信息,依靠他们影响其他员工。

实现文化融合及跨国运营,必须要在商业目标中融合三种文化,即本国文化、目标市场国家的文化以及企业自身文化,通常要经过如下四个阶段:

蜜月期:培育不同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现代经营理念、价值观念以及行为原则,进而形成凸显出多元文化特色的全新企业文化,构建出适应多元文化背景的工作环境。

冲突期:加强跨文化背景下的培训工作,促进内部跨文化融合,并通过有效的方法杜绝矛盾的激化,尽可能地通过构建相关机制减少文化冲突与摩擦,例如量化多种考核指标等方式。

适应期:巩固跨文化整合的成就,努力加强跨文化整合工作,不断完善相应的跨文化培训体系,包括对于原企业文化充分认识的培训工作、文化敏感性的培训工作等内容。

融合期:进一步形成一定文化融合基础的企业文化,并将这种企业文化具体化,借助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逐渐强化这种文化内容。

理性识别文化差异,发展企业文化认同观念。企业首先要识别其自身出现的文化差异,才能够进行针对性的策略。一个现代跨国企业要想成功,取决于这个企业的“集体技能”,企业中必须存在着能够基于跨文化理解而统一的价值观念下形成的一种“核心技能”[5]。一方面必须要理解自身的地区文化,对于自己民族文化的固有模式深入了解,促进自身文化关联态度的快速形成,在跨文化交流沟通过程中帮助我们识别自己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异同。另一方面要能够“文化移情”,去客观地理解其他文化,需要员工必须在某些时候、某些程度上去脱离了自身的传统民族文化特质。企业应该本着平等尊重的原则,努力寻求不同文化下的观念共识,并发扬的包容精神,实现跨国企业中文化的有机融合,创造有利于促进企业平稳向前发展的文化共融之路。

定期进行跨文化培训,培养跨文化管理人员。全球化使来自不同国家的员工一起工作,不可避免地会更多地遇到价值观念多样化的文化冲突问题,企业要制定有计划地加强或更改那些对文化形成影响较大的规章制度,并对跨国企业的员工必须进行跨文化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不同文化的认识、文化的敏感性训练、语言学习、跨文化沟通以及冲突的处理等,目的在于打破每个人心中的文化障碍和角色束缚,增强员工对不同文化的适应性,提高员工的合作意识。在进行企业跨国运营过程中,一般在东道国文化环境中经常会面临着两种不用的适应方式:要么是被人所改变,去追随着文化策略;要么就是改变人,实行创新文化策略,即由曾经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主动的改观。显然,前者是相对友好的策略,这样做让企业进行的跨国经营成为了东道国的“本土化经营”。这种过程中,最核心的环节就是学习过程,是对东道国文化的深入了解与学习。这种跨文化培训包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了解、对本土文化敏感性实验、语言学习、对冲突矛盾的处理方式等。重视并加强对跨文化的学习与培训,有利于跨国企业培养出适合在不同文化差异下创造价值的专业管理人员。同时,要让全体员工参与到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来,将代表多数人观点的某类员工作为典范和执行者,加强交流沟通,积极鼓励员工参与并反馈情况,建立一整套支持和支撑理想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和原则。

构建标准化与适应化的综合企业招聘、录用及激励环节。东道国雇员能比母国雇员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潜在利益,借助母公司制定的成熟制度来规范分公司,可以有效避免由于文化冲突而出现的混乱局面,行之有效地进入到科学的管理程序。同时根据全球各地的不同习俗、政府规定等方面来特意改变一些标准,以便更好地去适应东道主国家,通过东道国雇员更好地看到当地的文化、商业机会,维护企业公共关系,缓解来自政府“本土化”要求的压力,增强企业自身在当地市场的名誉与竞争力。企业在招聘、选拔员工过程中,必须要遵守母国的法律内容,并且也要遵守了东道国的法律法规,跨国企业必须要顺应平等就业的原则,要对员工的性别、年龄、宗教、民族、人种、地位等方面消除歧视。为员工创造出了一个公平、宽松、积极的工作环境,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在员工工作中,要结合跨文化实用性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如对工业化高度发达地区的员工,创造实现个人更高价值的环境,而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员工,给予低需求层次的满足。不同于文化中更重视保障、工作环境及福利的员工,对文化中重视责任感及自地区的员工,通过绩效对其进行鼓励效果明显会好于简单的物质激励。

找准“保持自我”与“适应他人”之间的平衡点,实施本土化经营。跨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在管理上既要注意“适应他人”,也要“保持自我”,要在这二者之间找准平衡点。“适应他人”指的是理解并尊重东道国的文化,而“保持自我”则指的是坚定的相信本国文化的影响力,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强势。跨文化管理,不是文化的单一、同一化,而是在继承本国优秀文化基础上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点,不断的创新,从而形成适应全球竞争需要的资源。在找准平衡点之后,取优去劣,优势互补,实施本土化经营;人员本土化既有利于当地人才的成长与晋升,也有利于人才流动的良性循环,使各国的人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开发。另外,在国际营销环境发生变化时,采用经营本土化的方式可以使用富有弹性的对策,灵活的应对各种限制性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让跨国企业保持较好的竞争优势。

择优选取高素质的管理型人才。在跨文化管理实施过程中,选取专业的管理人才是关键。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是一批具有专业素质的,能够贯彻实施战略经验,具有较强的管理经验和管理能力的人,他们能在多元文化的融合下积极努力工作。公司需要通过有效和可信的方法找出其业内有抱负的国际管理者,对于海外管理的人才选取上,更加注重的是能否在外国文化的影响下,巧妙的控制和调节自己以适应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这种适应能力包含对不同文化的调节能力、对多元文化的体验和认识能力等。其次还要对东道主的文化因素考虑完全,比如在海外选取人才的时候,往往会从第三国选取,体现出“唯才是用”的理念,企业最需要那些有着较高的专业素质,对企业的要求理解全面,又可以较好的适应不同文化的需求的人才。

努力营造鼓励分享与交流的文化氛围。任何企业里无论是什么样的组织结构,营造优秀的文化氛围都会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文化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高效的沟通渠道与执行结果上,也体现在对企业愿景的认识程度和团队凝聚力上。这种积极的影响力在跨国经营的企业中显得尤为重要。跨国企业由于团队成员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群体,对同一事物的理解方式、评价结构、接受程度等差距很大,因此造成日常工作的沟通障碍大、项目推进能力弱、任务完成效果不理想等负面结果。鼓励分享与文化交流,优秀文化的影响力会减少上述负面结果的发生,对企业发展产生积极意义。跨国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应该格外重视对优秀文化氛围的营造,鼓励信息的交流与分享,促进内部文化的深度融合,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实现长久的生存与稳健的发展。

现代企业跨文化管理工作是跨国企业运营管理的关键所在,其跨文化管理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特点。在国际化浪潮的冲击下,跨国企业要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身跨文化的优势,结合企业自身特点,行之有效地去实施跨文化管理工作。管理者必须要认识到跨文化管理的意义,正确认识不同文化给企业环境带来的差异,并找到应对办法,提高跨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其又好又快地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作者简介:王辰汐 男,出生:1988.4.22,院校: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系别:企业管理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小英子1号

张莉娇 女,出生:1988.3.15,院校: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系别:企业管理系,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苹果园四区9栋7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