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性

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性

时间:2023-09-22 09:45: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性

第1篇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7-0159-02

一、引言

事业单位作为一种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发挥着社会服务的功能,其运行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公众的生活情况,而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作为相对资产较多且最贴近民生的单位之一,其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更是直接影响着单位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加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有利于保证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及时发现单位内部存在的风险,加强风险应对工作。此外,内部控制目标与单位营运目标趋于一致,有利于促进单位营运目标的完成。然而,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缺乏财务内部控制的意识,其实质工作也较少,使得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较大的漏洞。本文主要从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意识及财务管理工作出发,详细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人才队伍培养,做好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

二、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关法律制度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使得当前很多单位的财务工作出现不少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其内部控制体系的缺失。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内部控制意识的薄弱及财务管理工作的不到位使得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尚未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相关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是简单地提及各单位需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而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中,各单位尽管会提及内部控制,但具体的内部控制制度也没有以书面形式确定下来,使得单位的财务人员各自依靠自己的经验进行财务工作,造成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混乱。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直接影响着单位财务人员的分工对货币资金的管理。由于缺乏明确的制度,使得单位财务人员职责混乱,很容易造成职责交叉等现象,专门的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缺失也直接影响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此外,由于内部控制具体实施细则的缺失,加之财务人员的不自觉行为,在货币资金的审批方面并没有真正的按照准则行事,这样以来,可能直接对单位的资产造成一定的损失,也容易滋生腐败现象。

(二)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整体上缺乏财务内部控制的意识,在货币资金的审批工作、收支的核算工作及成本的控制工作等方面都能体现这一点。对于医疗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津贴、福利上,各单位并没有明确控制此项支出的意识,对于各种运营成本的控制工作也基本没有进行内部控制的意识,这些问题直接使得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难以贴合实际,成本支出较多,但并没有达到促进单位发展的目标。尽管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也在纷纷引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其自身意识的缺乏,使得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形同虚设,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单位内部控制意识缺乏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单位财务人员的素质不高,其知识体系难以跟上时展的节奏,其职业道德及工作态度较差,认为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对其不存在业务压力,因而抱有敷衍了事的态度。

(三)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薄弱

由于医疗卫生事业会计属于预算会计的一部分,其财务工作的重点在于会计核算,重视对单位收支核算,反映其收支总额并对收支情况及余额做进一步的分析,而忽视了对单位资产、负债情况的管理。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薄弱,直接影响着单位的效益,尤其是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国家对于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不断降低,使得很多事业单位不得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通过借款等债务形式增加单位的收入,这样以来,在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中仅仅核算其收支情况,便容易增加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因此,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要重视资金的筹集决策及投放决策,提高单位的资金效率,保证事业单位的营运效益。

三、加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的措施

针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及财务管理工作薄弱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健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务人才队伍、重视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等措施。

(一)健全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明确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进行内部控制工作的保障,有利于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健全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单位的财务人员职位设置,保证每个人拥有一项职位,相互制约的职位由不同的人员构成,且制约职位的人员构成之间要采用回避原则,保证内部控制工作的公开、公正进行,强化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的监督工作。其次,健全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规定货币资金的使用范围及审批过程,保证货币资金用到实处,避免贪污等腐败现象的发生。最后,建立相应的审计制度,对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进行审计,独立、公平的对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做出评价,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恰当的改进方案,促进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不断完善。

(二)建设单位财务人才队伍

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素质包括专业素质及综合素质。在建设单位财务人才队伍过程中,一方面,注重引入高素质的具备专业素质的人才,同时提高单位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断更新其知识体系,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另一方面,要重视财务人才的综合素质,引入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及较好工作态度的人才。此外,通过培训、进修等方式,不断培养本单位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能够真正做到对单位负责、对自己负责。此外,要加强财务人员的财经法律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腐败的后果,减少财务工作中腐败等现象的滋生。通过建设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务人才队伍,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增强其内部控制意识,从而促进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

在医疗卫生事业财务工作中,不仅要准确地对单位的收支情况进行会计核算,也要根据经济发展形式,不断提升自身的财务工作质量,注重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准确地对其资产、负债等进行核算,强化资产管理,对单位的资产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减少资产流失现象发生的频率,促进事业单位营运活动的顺利开展,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效益,从而保证人民生活质量。

第2篇

一、基本情况

秀山自治县幅员面积2462平方公里,辖18个镇,6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267个村(居委会),1881个村(居)民小组,65.98万人。卫生系统实施绩效工资范围包括:5家公共卫生事业单位,3家街道卫生服务中心,24家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3家其他卫生事业单位和2家公立医院,核定编制2331名,共有在职在编职工1249人,退休人员466人,临聘人员368人。

二、工作进展

1.细致摸底、精确测算。为了给县委、县政府提供可靠的实施绩效工资决策依据,逐一对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的卫生事业单位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做到“三清楚”:一是人员清楚。卫生局联合人事局、编办对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在职在岗位以及临聘人员进行了摸底、造册。二是收支清楚。我局联合县财政、审计等部门组建专项工作组,逐一深入对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近三年的收支状况、药品购销及库存等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三是收入清楚。对全县所有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的卫生事业单位工资收入、资金来源等情况进行了测算。

2.研读政策,制订标准。推行绩效工资既是热点更是难点,制订科学合理的工资标准和体系模式是实施绩效工资的关键。经反复研读政策,结合近三年基础数据,经逐级讨论、反馈、修正,制定出台了《秀山自治县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

卫生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实施方案(试行)》和《自治县其他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试行)》。统筹兼顾各种因素,确定我县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的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的额度和津贴补贴构成。

3.创新管理,严格落实。实施绩效工资是一项重大变革,涉及广大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为了稳步推进此项工作,保障基层医疗机构又好又快发展,我们下定决心“改机制”。实行绩效考核制度。我局按照乡、村逐级考核的工作思路,将每项指标细化分解,制定并下发了《秀山自治县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标准》。建立了以岗位责任、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制度。创新管理模式。我局多方筹资,积极准备,计划在本系统建立卫生信息平台,平台的建立将实现对各卫事单位收支状况、药品销售等情况实行全程监管。启动了财务管理系统。成立了秀山自治县卫生会计核算中心,安装使用了一系列财务管理软件,制定并下发财务管理制度。落实专(兼)职报帐员,基层卫生事业单位每日收入统一存入专户,全面实行报帐制。两个管理系统相辅相承,全面提升了卫生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为县财政对医疗机构的补偿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4.落实经费,保障有力。⑴全县5家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全部在职在编人员的工资、津贴由县级财政全额保障。⑵县政府根据测算数据,为确保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医改政策的落实,依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绩效考核”的原则,逐月将补偿款拨付到卫生会计核算中心。⑶实现了全县离退休职工退休工资和生活性补贴全额保障。财政的有力保障充分调动了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三、存在的困难

1、思想认识不到位。长期以来原有事业单位工资分配观念在部分职工思想中根深蒂固,对绩效工资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部分职工认为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就是变相的涨工资,只关注个人收入水平高低,对具体的绩效考核指标和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并不清楚,导致职工在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分配过程中参与度低;有的职工还有着“平均主义”、“大锅饭”思想,导致绩效工资分配存在你有我有全都有的老路,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难以充分有效实现,背离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初衷。

2、绩效工资总量不统一,标准不一致。由于几次绩效工资执行时间、核定办法不统一,致使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与其他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标准不一,存在很大差距,呈现的矛盾比较突出。

3、考核制度不完善,评价标准不规范。特别是岗位较多的其他卫生事业单位,要对众多的岗位建立科学公正的绩效评价标准难度较大。推行绩效工资制度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很容易由于内部沟通不畅和各岗位间平衡难度大而无法做到公平合理,导致绩效考核方案难产。

第3篇

    一、我院人力资源现状

    虽然近年来我国精神卫生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精神专科医院数量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其人力资源问题仍然突出,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精神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大多精神专科医院主要存在着人力资源不足、人员素质相对偏低、人员配置缺乏合理性等问题,其主要表现如下:

    1 、人力资源不足

    精神卫生事业既涉及到精神疾病者的预防、医疗和康复,也涉及到健康者的提高和维护精神健康和精神医学咨询,其工作的开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特别是随着市民对精神卫生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不仅要求医生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还需投入大量的人力。但就目前我院人力资源来看,现有在职员工318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13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1 5 人,我院住院病人长期达五百多人,我区常住人口约216万人,重性精神病人约2.1万人,而医院只有医生58 人,护理人员1 1 6人,这显然难以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

    2 、人员素质相对偏低

    精神卫生单位本身就是属于服务性质的医疗体系,其服务对象是人,医学宗旨是治病救人,增进人类的健康。对于现代医院医务人员需具备的素质有政治素质、管理素质、专业技术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及健康与体能素质等,而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将是促进医院发展的有效保证。目前,在现有员工318人当中,其中初级职称人员有134人,占了全体人员百分之四十之多,而高级职称仅3 2 人,这足以体现出人员整体素质相对偏低。

    3 、人员配置缺乏合理性

    医院要想得以持续发展,人力资源配置是一个关键因素,医院的人力资源配置包括基于岗位职能的人力资源规划、岗位分析、人员的筛选和录用以及人力资源的动态配置等一系列的活动。现阶段我院人员配置中,高级职称32 人,中级职称48 人,初级职称134人,见习及有工勤人员81人,很容易发现高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严重偏低,人员配置缺乏合理性,这将对医院的经营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建议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在新的医疗卫生形势下,要想得以持续发展,各精神专科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人力资源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为此就如何加强我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大力引进人才,实现业务飞跃

    大力引进人才不仅是实行有效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提,更是实现业务飞跃,促进医院发展的首要条件。对于人才的引进可通过以下几个渠道进行:一是熟人推荐,通过医院内部医务人员或关系人推荐,以获取人才相关信息,对于优秀者及时进行公开招聘;二是猎头机构,通过委托专业人才服务机构来寻找优秀人才;三是招聘机制,通过医院网站、人才招聘网站、专业报纸、杂志等媒介面向社会和高校招聘信息等。以便引进更多的可用性人才。

    2 、注重人才培养,建立人才梯队

    医院的发展与人才资源是密切相关的,各医院应重视人才的培养工作,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人才梯队的建设。人才培养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其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医学人才,来服务于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同时还有助于自身医疗水平的提高,并利于人才梯队的建立。在人才培养中必须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提高素质融合在一起,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以助于培养出全能型和实用型的人才,并保持着人才梯队的相对稳定和发展。

    3 、营造良好环境,实现共同发展

    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医疗活动的顺利实施,医院环境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了该医院的医疗水平,并且营造良好环境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为营造良好环境,医院应从多方面入手,如人文环境的营造、工作环境的营造、生活环境的营造、事业环境的营造等,通过良好环境的营造,不仅有助于医院的健康发展,还能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医院与人才的共同发展。

第4篇

[关键词]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思考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协调一致,是为了让子孙后代能够享有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它是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需要人类世世代代的共同奋斗。现在是从传统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转变时期,因而最近几代人的努力是成功的关键。必须从现在做起,坚定不移地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走下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以较高增长速度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生态和人居环境趋于恶化。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受到这种发展的影响,逐渐显露出一些弊端。如医院卫生资源利用与医疗服务效率低下,过度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滥用抗生素致使耐药性产生等。在当前医疗资源浪费严重的情况下,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提上议事日程。

一、明确卫生部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的与现实意义

卫生部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是一种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模式,其核心是对卫生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以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为基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推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具有以下五方面的现实意义。

1.是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卫生事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前基本实现卫生事业现代化的战略选择。结合当前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发展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提高卫生资源利用率,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医疗卫生。

2.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卫生事业的良好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能和谐医患关系,促进医疗卫生与社会生活、社会经济的科学、健康、和谐发展,切实改善环境质量,推进环境友好型医疗卫生服务建设。

3.是提高卫生事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是增强卫生行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能合理配置、有效提高我国卫生资源利用率,解决卫生资源相对匮乏,缓解资源瓶颈制约,降低办医成本,增加就诊人数,可以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使卫生单位的竞争力得到增强。

4.是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卫生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污染物,从源头上治污,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是保护环境的主要措施。

5.是人类健康的需要。卫生事业应以积极促进人民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减少药物治疗,尤其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为行业特点。

二、采取措施稳步推进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

1.完善医疗单位服务功能,实现卫生资源的重新整合,创建“绿色医院”、“绿色机关”,打造资源节约型单位,全面提升医疗卫生单位的整体综合实力。立足实际落实“绿色医院”、“绿色机关”标准,围绕“环境、技术、质量、服务”指导方针,按“净化、绿化、美化、亮化”要求,加快创建步伐,增加绿化面积,增加花草树木品种等,确保单位环境整洁优美。切实提高对建设节约型单位重要性的认识,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完善政策措施,逐步形成节约型的消耗管理模式,增强全员勤俭节约意识和绿色环保观念,坚持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加大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宣传,加强节能降耗,减少材料消耗,加强废弃物回用,加强水资源保护和节约;进行科学规划、环保建设、垃圾分类回收、生物、医药垃圾安全处置、采取节水措施、太阳能利用等;加大对医院服务流程再造,对一些布局不太合理的就医程序,重新设计,改善诊疗环境。对新建的门急诊大楼、数字化医院做到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环境优雅、快捷舒适,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质优价廉的服务。认真组织落实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及时掌握动态,密切协调配合,切实把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工作抓出成效,努力打造现代化环保型医疗卫生单位。

严格控制行政成本,采取有效措施节约水、电、气、油等资源,减少办公经费、差旅费等开支。切实做到“五个一”。即:节约每一度电,办公室场所尽量采用自然光,杜绝长明灯,倡导绿色照明,空调不低于26。C,适当减少电梯运行;推广使用太阳能供热水、供电设施,控制使用电话,降低耗能;节约每一滴水,避免长流水现象,提倡水的重复利用,养成人走关水的良好习惯;节约每一张纸,提倡使用电子政务,办公用品重复使用,鼓励回收报废办公用品;减少行政报刊的订阅任务,推广网上查看,按需订阅,减少浪费。节约每一滴油,加强公车管理,合理安排公务用车,科学核定单车油耗定额;节约每一分钱,精简会议,从简接待,减少“白色污染”和一次性制品使用;尽量节约人力物力资源。

2.充分发挥卫生行政职能,加大对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和督查工作。要以营造和谐的生产环境为重点,加强对厂矿企业的卫生行政监督检查,同时加强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医疗消毒、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等监管。

监督和指导餐饮业、宾招业限制并逐步禁止使用“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筷子、不可降解餐盒、塑料购物袋,严格消毒杀菌标准,加强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树立环保意识,减少白色污染。加强对医疗废水和医疗废物的处理和监管工作,落实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科学处置和改进完善医疗废水废物处理流程,做到全程监控,特别要重视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医疗废物、废水的处置。加强对药品容器的回收利用。加强抗生素使用的监管力度,高度关注药物与人体平衡的问题,建立临床药师和处方点评制度,倡导合理用药,杜绝滥用抗生素,减少耐药性的发生。提倡使用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3.要大力推进管理体制创新,探索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卫生政策体系,使循环利用卫生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受到激励。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适度推广运用先进的医疗技术,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充分考虑老百姓经济承受能力,逐步构建合理

的节约型、健康型医药消费结构,走出一条具有中国卫生事业特色的、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道路。

三、积极构建和实施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

可持续发展是对传统环境保护观念的拓展和创新,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主要从组织领导、制度保障、技术支撑和道德文化建设等方面予以保障,要正确把握长远与当前、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加强对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快研究制定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推进计划和实施方案,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建立有效的协调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可持续发展知识培训,大力宣传循环经济卫生科普宣传活动,扎实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1.加强组织领导。实现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各级卫生系统要切实转变观念,注重思路创新、规划衔接和推进落实,明确“十一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目标、发展主线、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促进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组织开展专题调研。结合实际,围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改革、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卫生信息化建设等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热点、难点和重大发展战略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和办法

2.加强制度建设。要以国家法律为指导,以国家政策为依据,依法推进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快制定卫生部门可持续发展战略,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提出卫生事业发展的思路、目标、步骤和政策措施等,指导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二在政策层面上,要建立政府采购、政策激励的循环经济发展政策体系。三是建立适应各单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相关制度和规定,内容涉及财务管理、后勤管理、仪器设备管理等方面,使单位员工在开展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

3.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实行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单位,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要从政策、立法、教育、宣传、管理等各环节入手,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引导医疗卫生单位乃至全社会树立节约能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一要围绕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自觉行动,在实践中培育和弘扬先进的生态文化和文明生活方式,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人人有为、人人受益的共识,逐步建立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二把可持续发展与“八荣八耻”观和爱国教育结合起来,加强在医务人员和患者中进行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宣传教育工作,倡导人人积极参与,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观念。三是不断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可持续发展知识培训、举办讲座、组织宣传活动、发放调查问卷及宣传资料、出版墙报等方式,提高认识,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消费观。

四、科学研究和确立节约型卫生单位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评价指标体系

百元卫生材料效益、百元低值易耗品效益。资源消耗:万元产值水耗、万元产值电耗、万元产值电信费用。办公消耗:职工人均办公费、百元办公费效益、职工人均差旅费、百元差旅费效益。拟采用RSR法、Ridit法、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效能评价。同时,在医院开展临床抗生素药物合理性应用研究,控制药物比例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为群众提供一个“安全、便利、适宜”的就医环境。主要利用数字化信息平台,动态对临床抗生素应用进行监测,高度关注药物与机体平衡的问题,合理应用抗生素,杜绝滥用抗生素,减少耐药性的发生;加强对临床应用抗生素控制,有效降低药物比例;控制运营成本。目前初步建立了抗生素药物使用、临床合理使用、医院感染率、药控指标等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

第5篇

关键词:医疗卫生事业;医院信息化建设;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9-C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01-0000-02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ospital Information

Zhang Jun

(Civil Aviation Shanghai Hospital,Shanghai201802,China)

Abstract:With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cause of health care to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development,but also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medical and health undertakings.In such circumstances,the reform of the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is imperative.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the reform of China's medical and health undertakings,objective conditions,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computing and network technology used in hospitals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new economic environment,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ospital information, hoping to help the relevant units.

Keywords:Medical&Health cause;Hospital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Application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医院信息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化,医院管理的信息化已经成为一个重点内容。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医院就要不断的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促进医院管理向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发展,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医院走向现代化而不断的努力。

一、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析

计算机网络是一种新技术,主要指的是将不同地区运行的计算机和外部设备,借用通信线路和设备有机的连接,实现资源共享。但是我们要注意一点,这种资源共享必须严格遵照网络通信协议,通过网络操作系统和管理软件的协调下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按照地理位置划分可以分为广域网、局域网和城域网三大类。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有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两大功能,也是计算机网络发挥功效的主要保证。计算机网络的有着强大的通信能力,可以实现数据信息和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各类资源的共享,帮助医院处理各项事务,提高了医院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分析

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应用到了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并且促进了各领域的工作效率。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说明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医院信息化建设应用计算机技是时代的需要。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对医院医疗数据的要求不断的提高,这就造成了信息间的关系更加复杂,为医院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如何建立的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是当前医院建设的主要任务。这就需要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功能, 保障医院的信息化建设适应时代的需要。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的有效手段。医院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整个医院管理的质量,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手段保证医院工作的有序进行。网络化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对医院的日常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保证了医院管理系统功能的实现。这样的管理模式,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优化了医院各项工作的流程, 保证了医院服务的质量,为医院赢得了名誉。

在信息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今天,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工具,对医院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对这方面不加以重视,就有可能造成医院管理的瘫痪,对医院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我们要加深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认识,做好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随着我国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在高科技领域、医学与生命科学都是重要的内容,世界发达国家已将医院信息系统、医疗信息服务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连接进来,并在医院管理中广泛的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对医学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一、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分析。提高计算机网络相关部件的可靠性与附加相应的冗余部件是改善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两条主要途径。在满足计算机网络预期功能的前提下,采用冗余技术(增大备用链路条数)一方面可以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局域片断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成本。由于每条计算机网络链路均有可靠性和成本,故计算机网络中的链路的数目越少,相应地,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就越高。然而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最有效的方案是提高其网络系统的容错性。计算机网络的容错性设计就是寻找最常见的故障点,通过冗余来加强它们,以最大限度地缩短计算机网络故障的持续时间。为了避免各种故障造成的数据丢失或出错,甚至是计算机网络的瘫痪,必须采用种种冗余措施来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容错能力。

第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远程医疗诊断。所谓的远程医疗诊断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异地诊断,节省了时间,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是卫生医疗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结合物。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帮助医院实现信息的采集和存储,并通过计算机进行音视频信息的网上实时传输。病人在做完检查后,将病人的临床信息通过网络调出, 利用影像信息进行网上会诊, 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和经济条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式。这样的治疗方式对体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医院管理和诊疗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表现。

第三、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医院财务管理系统。医院的财务管理系统是医院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院管理质量、管理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医院的财务管理系统具有信息量大,综合性强,精确度高的特点,因此,该系统除了最基本的核算功能外,还有着管理职能。医院的财务管理系统的管理职能主要体现在门诊收费、住院收费两方面内容上。1.门诊收费系统。门诊收费系统是医院为病人服务的重要内容,通过门诊收费系统可以减少病人排队的时间,对提高工作效率有着一定的作用。收费系统为工作人员提供了对账需要的财务信息,帮助收费工作顺利完成。同时退费管理工作也需要这样的系统,可以有效的避免出现财务不安全事故的发生。2.住院收费系统。医院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住院收费系统,帮助病人进行交费活动,节省了病人交费的时间。同时也可以为财务人员提供多种财务报表和各种查询统计功能,方便财务分析,支持财务成本核算。

第四、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其他的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具有广泛性的特点,所以在医院的管理中有许多方面可以应用。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咨询网站,病人可以借助这个网站进行咨询,也可以通过网站直接和医生对话,可以直接预约医生,节省了挂号的时间。通过网络技术还可以为医院服务,包括一些网站的建立,为医院工作人员的相互交流提供便利条件,这样的网站还有利于医院经营模式的创新,人们可以通过网站了解最新的信息,出现问题可以及时的和医生交流,方便了患者,同时增加了医院的业务量,提高经济效益。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医院信息化建设也从开始的财务收费信息化数字减影、核医学成像、超声扫描显像装置、计算机投影射照像术等临床检查应用,通过计算机设备、图像采集和处理设备、软硬件处理技术的应用, 为医院的工作提供了便利,也为医院的工作质量提供了有利保障。

四、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展望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对医院的管理和经济效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解决医院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对医院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减少经营成本的投入,有效提高医院工作质量,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医学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体制改革的推进,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有着重要的地位。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覆盖了各行各业,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推进了医院管理信息化的进程。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医院各部门信息的共享,促进各部门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为医疗卫生事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医院管理信息化的脚步已经不可阻挡。

结束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中,将医院的各种数据信息全面整合,构成一个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医院各部门之间的交流。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医院的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我国只有加快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使医院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晶华.浅析计算机网络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8)

[2]王艳梅.计算机网络管理在医院的重要性[J].今日科苑,2011,(14)

[3]杨海东,夏敏.发挥网络信息化优势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2)

[4]林如丹,陈澜祯.浅谈在网络环境下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J].科技创新导报,2010,(20)

[5]丁彰芳.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交通自动化管理系统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0,(24) .

第6篇

关键词: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难点;对策

随着新医改改革的实施,促进了医疗卫生事业的深化改革,确保了公共卫生服务行业的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在实施过程中,能够降低各地区之间存在的健康方面的差异,对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的整体水平,加强对公共卫生医疗事业的改革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合理分配好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确保服务的公平性和公正性,给城乡居民提供福利。

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难点

1.1公共财政体系不完善 公共卫生服务行业在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政策,并且不同的服务政策取得的效果也存在着较大的不同。大多数地区政府的公共卫生财政体系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内部的各项管理职能是分开的,无法展现出各管理职能的整体性,不能充分发挥公共财政体系的良好应用效果。公共财政体系在公共卫生服务行业中的运用,存在着较多的不公平性,导致各地区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造成社会出现不公平现象的产生。

1.2城乡资源配置不平衡 当前,公共卫生行业的服务均等化表现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的资源呈现出配置不合理和不均衡的情况,农民占据绝大部分。我国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服务行业处于不完善的情况,相关的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薄弱,与城市的医疗卫生水平相差较大。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由政府部门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农村地区的政府资金相对有限,无法支付大额的资金来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建设,导致城乡资源配置出现不平衡现象的产生[1]。

1.3缺乏专业人员 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相对于城市地区较差,公共卫生服务行业的大多数人才都流向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的城市地区,导致我国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服务行业人才相对较为缺乏,加之各项基础设施的落后,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较差,阻碍了公共卫生服务行业的顺利发展。

1.4公共卫生服务宣传不广泛 当前,我国的公共卫生服务行业存在着服务宣传不广泛情况,无论是城乡还是农村地区的人们,对公共卫生行业的服务政策了解甚少,对里面存在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不能充分理解,无法理解国家政策关于公共卫生服务政策的规定,导致无法与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紧密的联系。公共卫生服务在宣传过程中,将表面工作做的很好,但是服务项目未能跟进,导致内容出现空洞情况。并且各项宣传内容未能展现出服务均等化,导致没有建立健康档案的人们,无法享受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

1.5公共卫生经费不足 公共卫生服务行业内部有些工作内容出现无法落实的情况,大多是由于经费不足造成的,地方政府不能没有意识到公共卫生行业在当地的重要作用,导致公共卫生行业处于"低标准、广覆盖"现象,各项目的经费相对较少,落实到每个单项补助的标准相对较低,各医疗仪器检查费用较高,公共卫生服务行业的补助标准体系不完善,导致单位亏损较为严重。

2 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的有效策略

2.1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为了充分解决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资源不均情况,需要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及时解决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能源不足问题进行解决,确保公共财政体系的完善性。同时,政府部门需要意识到服务均等化工作对于公共卫生服务行业的重要性,确保公共财政体系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完善性,促进财政转移支付环节的完善性。提高政府部门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意识,强化职责意识,调整支付结构,确保各项资金的合理分配,以便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实际运用中,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保障资金供给的及时性和合理性,完善公共财政体系[3]。

2.2合理配置城乡公共卫生资源 要想确保城乡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的合理化,需要加强对公共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将其作为我国公共卫生行业的重要内容,确保各环节配置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公共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将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和谐。政府部门需要提高对城乡公共资源的意识,结合城乡在实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将财政资金引入到农村地区,为农村地区资金的合理配置提供保障,逐渐缩小城乡之间存在的差异,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保障,确保社会秩序的安定有序性。

2.3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人员队伍 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对公共卫生服务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加强对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培养,强化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以便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来,优化服务内容和服务工作,促进整体服务质量的提高。需要定期开展培训工作,给服务人员灌输最新的服务知识,规范服务培训方式,促进服务质量和服务技能的提高。同时,还需要配备卫生服务设备,使服务人员借助服务设备,更好的开展工作[4]。

2.4加强对公共卫生服务的宣传 当前,我国有很大一部分人不能对公共卫生服务内容进行了解,没有意识到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性,需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力度的宣传,可以通过网络宣传、公共卫生服务知识讲座、深入到社区内部进行访问和发放宣传资料的形式进行宣传。

2.5加大公共卫生服务投入经费力度 加大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投入,对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能够确保公共卫生行业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首先,需要由国家政府部分加强对公共卫生专项经费的大力投入,确保服务机构的正常运转,能够满足日常的开支。其次,需要建立公共服务机构补偿机制,制定出合理的经费补偿标准和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强化管理职能,确保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给予服务人员充足的经费补偿[5]。

3 结论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医疗卫生行业改革的重点内容,也是改革成果的重要展现。需要意识到服务均等化对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重要性,政府部门应该给予重视,加强对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服务设施设备的完善性。针对农村地区存在的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差和服务网点少情况,应该促进服务水平的提高,强化服务职能,政府部门应该通过经济、政策等手段加以扶持,促使公共卫生服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广大人们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朱晓丽,代涛,王芳,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1,02:121-124.

[2]杨林,王博.关于山东省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对策思考[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56-59.

[3]吴海峰,何坪,李雪平,等.重庆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财政投入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37:3668-3671.

第7篇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行业之间竞争的本质已经体现为人才的竞争,人才成为当今社会中最重要的资源。在当前的大环境中,医院也必须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因此,科学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体现在建设现代化医院、和谐医患关系中。目前在我国乡镇卫生院中,人力资源管理一般都是传统意义上的人事管理,而非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发展以来,其优越性为众多企业的发展贡献了不少力量。卫生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成败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卫生院的综合实力和风貌。

二、卫生院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观念陈旧。当前,我国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管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念,缺乏准确、系统的理念。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在人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多数卫生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形同虚设,或根本没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方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如下:首先,是思想认识不够。卫生院作为公益性机构,对人的管理相对比较落后。其次,由于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从国外引进的,而国外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停留在起步阶段,没有将理论系统化,所以我国的医疗卫生机构不能真正运用,人力资源部门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

(2)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这是大部分乡镇卫生院都普遍面临的问题,管理者大多来自卫生院各个业务部门,具有较强的医学业务技术,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多数是靠工作经验或以技术代替管理,只能应付一般作业性、事务性工作,对人力资源管理却不是很精通。

(3)卫生院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政府资金投入有限,且卫生院又属于公益性机构,不可能通过提供服务获取经济效益,导致卫生院医疗机构出现了医疗待遇低下的现象,降低了卫生院卫生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也导致了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的流失,阻碍了卫生院长久的发展。乡镇卫生院为了生存,不得不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用于基本的医疗人员工资和医疗设备,所以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就弱化了。

(4)缺乏科学的职工进修和培训机制。卫生院对在职职工进修、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一方面,卫生院缺乏专业、系统的培训规划,培训经费不足,提供给广大职工特别是新进职工的各类进修、培训机会太少,不少职工对此表示不满;另一方面,卫生院员工每天面对大量的病人,承担大量的工作,许多医护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自我提升的时间几乎没有,严重制约了卫生院的可持续发展。

(5)未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针对不同员工制定不同的福利方案和激励制度是带动卫生院向前发展的关键措施。但当前卫生院由于自身管理基础较为薄弱,在管理工作上很难做到细致和具体,只是简单地将激励等同于奖励和惩罚。这种认识会造成卫生院从根本上缺乏长期和有效的激励机制,过于简单化的激励方式更是影响了卫生院各项工作的开展。此外,一些卫生院管理人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员工的激励制度,员工自身很少有自主决策的权力。这种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员工工作绩效的盲目性,不能有效地发挥激励的作用,影响了卫生事业今后的建设和发展。

三、完善我国卫生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观念。人力资源是战略资源,其他资源是人力资源的附属资源。面对如今日趋市场化的医疗行业,乡镇卫生院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拥有一批优秀的人才,而拥有优秀人才的前提是要有一个适应市场经济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卫生院管理层应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不遗余力地为医院培养、招募人才创造条件,打造出一套科学、高效、有吸引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2)培养高素质的卫生院管理人才。随着当前市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受到影响。卫生院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基层机构,对于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的形势,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是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在引进管理人才的过程中,要为人员提供有效的人才培训和交流的机会,提高卫生院人才管理的水平。卫生院管理人才要具备以下方面的素质:首先,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其次,要具有一流的专业技术和一定的医学知识。第三,具备管理能力和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第四,具备招聘、人才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为卫生院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团队,为广大基层民众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

(3)加大政府对卫生院的投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由于医疗事业是国家的公共卫生事业,因此国家要加大力度对卫生事业提供资金支持。卫生院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基层单位,在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家要加大对卫生院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福利支出,加大医院教育支出,为卫生院提供先进的医疗卫生设备,给予医疗工作人员各种休假福利,另外还要为一些从事特殊岗位的人员提供特殊的职业安全保护。这样,才能使工作人员没有后顾之忧。

(4)完善技术人员的引进、培训和教育体制。完善卫生院的人才引进和教育培训制度,能够促进卫生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政府可以加强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制度建设,增加教育和培训经费,为医疗卫生人员提供各种岗前和岗中培训,也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资格考试,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在此过程中,卫生院管理层要加大对培训的监督力度,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其次,政府可以通过“委培式”或“订单式”的方法,为卫生院培养一批高学历的医院人才。第三,政府还可以组织上级医疗机构对卫生院进行对口支援,为卫生院提供人员和技术上的支持。这样能够有效减少人员外出培训,不但为卫生院减少了培训的成本,还为卫生院节约了人力成本。

(5)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卫生院激励机制制定和建立的目的就是全面调动和激发卫生院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潜能。卫生院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提升对员工激励机制建立的重视程度,完善现阶段卫生院内部激励机制的不足。当然,卫生院在建立激励制度时,除了要考虑物质激励,更重要的是提升精神激励,真正地实现和坚持以员工为本、以人为本。除了实施和开展短期激励外,卫生院还需要制定相应的长期的激励措施,将卫生院内部的业绩同卫生院员工自身的利益进行紧密的联系。更可以采用员工持股、参股等激励方式调动和激发卫生院员工的积极性,让卫生院员工都将卫生院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推动卫生院更远的发展和进步。

四、小结

第8篇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管理;问题分析;方法研究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一般是指村卫生室、乡镇卫生员以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等机构。这些机构的设立能够更好的满足我国基层群众的医疗需求,实现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医疗改革在不断进行,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状况,可以更好的满足我国医疗事业的进步,促进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1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发展现状

1.1医疗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当前我国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较差,不能够满足我国基层人民医疗的需求。这些人员在进行医疗时,服务态度相对较差,没有意识到自身的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关心不足,没有做好自己相应的医护工作,最终可能会导致医患纠纷。除此之外,我国的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大部分为公益性的,但是我国的补偿机制还不健全,医护人员的收入相对较低,这样就会影响到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对外人才的引进上具有一定的难度。除此之外,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低,他们一般年龄偏大,许多人都不具备医护人员的素质,在为患者看病时没有对患者进行检查,而是直接开方抓药,在治疗上没有明显的效果。这些都会影响到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降低我国基层医疗事业的发展效率。

1.2医疗设备简陋

我国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发展相对较晚,大部分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设备较为落后。其主要原因是,政府对我国基础医疗设备的投入资金较少,设施配置存在较大的差异。建设标准不同,最终会影响到医疗结构的建设。尤其是对于农村地区来说,其设施状况更差,许多地方甚至没有医疗设施。有的医疗服务机构没有标准的房屋和基础医疗设备,大部分都是一些简单的医疗器具,根本无法满足农村医疗需求。同时这些医疗过程也会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消毒状况,卫生条件等。因此在今后的建设中,国家应该要加大对基础医疗机构的资金投入,建设良好的基础医疗服务环境,为基层人民群众服务。

1.3机构管理不科学

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质量会影响到整个机构的服务质量,在今后发展中,需要重视其管理质量,最终实现基础医疗服务机构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医疗结构的管理中存在比较多的问题:第一,由于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得不到相应的补偿,与其他医疗机构相比,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较差,管理质量以及医护质量都难以和医院相比,许多服务机构都是空有医疗服务的名称。各地的基础医疗服务机构的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是医院的退休人员,或者是学校刚毕业缺少实践经验的学生,中坚力量相对较少,这样会影响到医疗机构的管理质量。

2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服务质量的建议

2.1提升基层医疗人员的专业素质

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要不断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满足我国基层医疗发展的要求。同时还要加强对基层医护人员的培训,提升医护人员自身的医疗水平,进而满足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首先基层医疗服务机可以指定培训机制,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服务意识,树立强烈的工作责任意识,保证基层医疗事业的发展质量。其次,基层医疗机构需要引进合作竞争机制,在竞争中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掌握更多医疗知识,提升自身的医疗技术水平。除此之外,提高基层医疗人员的专业素质,还需要树立他们的自助学习意识,掌握更多的医疗知识,在基层医疗服务中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实现自身的价值。

2.2加强政府资金支持

我国基础医疗服务机构的发展质量相对较低,医疗设备不够充足,这样会严重影响到我国今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加强政府的资金支持。政府应该要为其建设提供更多的自资金支持,鼓励基层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其建设的治疗水平。同时国家还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提高社会对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重视程度,制定更加科学的发展方案,促进我国基层医疗事业的发展。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基层医疗知识的宣传,提高他们对基层医疗服务的认识,能够在今后医疗服务中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的作用。在资金到位后,管理人员应该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基层医疗结构的整体服务质量。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填平补齐、分级负责、激励先进”等原则,改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环境质量,合理配置设备资源,最终达到我国基层医疗事业发展的目标。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的工资水平,增加他们的收入水平,充分调动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终保证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水平。

2.3提高基层医疗管理质量

根据基层医疗机构的实际状况,管理人员需要制定科学的定编定岗机制,从而保证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要严格每位医护人员的岗位责任,提高他们的服务质量,按照机构的实际需求,适当调配机构人员数量,能够充分满足当地群众的医疗服务要求。同时还要做好基层医疗单位的选拔和任用制度,可以公开招聘相应的管理负责人,竞争上岗,扩大人事管理,增加基层医护人员的收入水平,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减少基层医疗问题。管理人员还要不断完善基层医疗人员的服务制度,要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转变原有的服务理念,主动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从而有效缓解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的局面,减轻医院的工作压力。

3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发展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它的发展需要国家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从而保证这些机构的发展质量。同时它也需要完善自身的内部建设,加强内部管理机制的建立,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专业素质,从而更好的满足我国基层医疗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小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设备短缺解决方案探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8(6) :99-100.

第9篇

关键词:医院 档案 材料 收集 工作

随着医院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各职能科室及临床科室不仅档案材料、档案门类日益增加,而且原来的档案材料收集模式和归档范围也大大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为确保档案材料准确鉴定完整收集,科学管理,已成为档案工作人员的当务之急,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收集齐全完整的文件材料。

齐全完整的文件材料是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先决条件。如何保证文件材料收集齐全完整是一项复杂烦琐的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由于医院运营庞杂,做好文件材料及时归档并保证收集齐全完整是一个比较难的课题,如果档案工作人员不及时收集,医院在社会活动(即:运营)中形成的有价值的历史记录就会流失,将对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如何做好医院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目的明确为医疗事业的发展积累宝贵财富

医院档案室具有双重性质,首先它是集中统一管理医院全部档案的内部组织机构,是医院的一项基础工作,主要为医院各项工作提供服务,同时也是国家档案事业的最基层组织。做好这项工作,不仅是为医院服务,更是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积累宝贵的临床第一手医疗、教学、科研财富,为国家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做好医院档案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要应对医院发展新形势下的档案材料收集工作,要求我们档案工作人员提高综合素质,开拓视野,更新知识,以高度的责任心严谨地努力工作。

二、调查摸底制定适应发展的新的归档范围

为有效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医院加大投入使医院各方面工作讯猛发展。为患者简化繁琐的就医程序,医院改革创新层出不穷,例如: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所采取的合并科室、科室下设班组各负其责;新的诊疗技术的开展;大型设备购置的增加;医疗、教学、科研的立项与研究;工程建设项目的设立;医院文化建设的开展及对外交流的增多,给医院档案工作带来诸多变化和扩充。面对这些情况,档案人员就得从实际出发,调查摸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经过认真仔细周密地调查,进行反复探讨,制定出新的归档范围,明确各种文件材料的归档原则及归档时间,防止出现“有档不归”、“有文必档”和拖延归档时间造成归档材料丢失不完整的现象。

三、搞好宣传做好档案材料收集的准备工作

每年年初,在医院开展“归档月”活动。下发红头文件,并在医院中层干部会议上进行安排布署,加强领导。在医院院内展版上举办“归档月”活动专栏,进行宣教,使医院干部职工高度重视,认识档案收集归档工作的重要性。并对主管档案材料收集的各职能科室、临床科室、科研项目、工程项目、文化建设工作等的内勤人员集中培训,使大家熟练掌握档案材料归档工作程序、规范和操作方法,确保文件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顺利进行。

四、积极行动确保科技档案的完整收集

科技档案是记录和反映科学研究、生产运营、项目建设活动和设备仪器运行、维护及其管理工作的文字、图表、声像等的文件资料总称。对于医院的医疗科技档案则是医院医疗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它不仅丰富了档案室室藏,而且是医院业务实力、人员素质的反映。而医院的工程项目建设则是具有特殊要求和规范的建设活动;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为了准确利用科技档案文件,档案人员应该积极做好科技档案的收集归档,必须保证科技档案的齐全、完整。

1、医疗科研方面:档案人员从科研项目立项、经费到位情况,到投入实验及结果的认证、临床使用率、结题论文等全过程进行跟踪、及时收集科研数据,进行整理、收集归档、编制检索工具、方便专业人员的利用。

2、在工程建设方面:从项目立项开始,到工程设计、招标、施工、竣工验收等一系列过程,进行全程参与,将每个环节形成的有价值的材料及时收集归档,避免遗失。最后将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各专业的工程图纸全部收集归档。

3、在医疗设备方面:从可行性报告、请示、批复,到开箱清单、验收报告及各种随机说明书、使用手册及使用过程中的有价值的历史记录等材料全部收集归档。并将维修记录随时收集,以备再利用。

五、加强学习做好电子文件的收集工作

第10篇

【关键词】卫生档案,管理工作,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 G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同时,卫生档案的管理工作依然存在着一些管理不善的地方,在新的时期,加强对卫生档案的管理已经具有迫切性。

二、卫生档案文件的收集管理措施

1.做好档案的收集与整理

档案的收集是档案工作的起点和基础,这项工作做得好与坏会直接影响到档案的数量与质量,因此,要把档案这项基础工作做好,首先要做好档案的收集工作,才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如何把档案收集齐全、完整、准确,充分发挥档案在经济发展工作中的作用,是目前档案管理部门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目前,有些人没有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为档案没有效益,可有可无,导致档案工作人员工作热情不高,档案工作进展缓慢,这就要求我们对档案进行及时收集、整理、归档,为领导提供服务,发挥其重要作用。档案整理工作,从其中各个环节作业的性质上,又可概括为系统化和编目两大部分。档案的系统化包括区分全宗、分类、组卷、卷内文件的排列、案卷的排列。案卷的编目主要包括编制卷内文件目录,备考表,案卷封面的编目、案卷目录的编制。系统化是整理工作的开始,编目是整理工作的结束;系统化是编目的基础,编目是系统化的反映。在实际工作中,二者往往交错进行。2.注重文件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存档的文件、材料要随时收集并整理,以保证归档文件材料的完整性、针对性和时效性。文件资料的收集要齐全、完整、突出重点;整理要符合要求,按照归档范围进行分类整理,力求整齐美观。同时,要加强档案保管工作,确保档案机密安全。集到的原始资料和数据,要进行科学分类和归纳,使资料系统化,便于分析和叙述。3.认真宣传贯彻《档案法》,建立奖励激励机制

只有加强宣传《档案法》,依法办事,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提高全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及有关人员的档案意识,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档案工作氛围。同时,要抓住机遇,发挥档案自身的宣传教育作用,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通过建立奖励激励机制来考核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业务熟练程度、责任心的大小,从而调动广大档案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三、加强卫生档案管理的措施分析

1.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才能做出高质量的卫生档案管理工作,卫生档案与一般的文献材料不同,不仅有时效性和及时性、真实性等特点,还具备平常信息的分享型,压缩性,传输性和扩散性的共性,所以,卫生管理工作人员要考虑如何有效收集,进行合理的加工,及时的储存,合格的卫生档案管理人员不但要进行简单汇总、收集、装订和上交等过程性的工作,还要继续学习本行业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培训。不断的加强卫生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能够熟练的运用工作技能和专业知识。不断地增强自己独立完成档案管理工作的能力,还要对工作细心积极主动,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跟随时展的步伐,不断进行探索和运用科学合理规范的方法管理,把卫生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更加的有效和有序,建立卫生档案管理的操作方案和工作方法,并对其进行完善。档案管理人员要参加专业的培训班,积极主动地加入专业的卫生培训,进一步的提高自身素质,为自己进入更高的层次打下基础。卫生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门正在不断的走向完善的档案学科,因为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随着他们的法律意识不断的加强,有更好的去关注自身的利益相关一切活动的能力,因此我们要更认真、更好、更全面的适应当前,来为社会稳定及社会的经济发展 服务。

2.不断完善卫生档案管理的制度

卫生档案材料的来源是多个方面的,有财务的,有人事的,有管理的,有公共设施和设备等档案,涉及的部门多、人多还有涉及的事情也比较多。假如没有良好的规章制度,就不能保证卫生档案资料的收集及时完整,更加谈不上进行合理的分类,和整理有序。还有可能出现档案丢失的现象,不能更好地利用档案。近些年来我国建立了许多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将卫生档案管理的收集工作和整理工作进行了年度考核,要求每个科室都有正门的收集整理及定期储存档案的专业人员,把责任分配到个人,使用和借阅档案时要经过有关领导的批示。这一系列的制度建立和完善,不仅提高了卫生档案管理的水平,还保证了档案收集更全面和储存更有序、分类、利用更为合理。

3.规范和完善卫生档案管理的收集内容

规范和完善卫生档案管理收集内容是提高管理效率的必备条件,作为基层的档案管理人员,对工作中形成的档案监督做了明确的分类。⑴法规制度材料:包含技术管理规范,卫生监督法规等这些方面。⑵卫生监督预防性的材料:是由新兴项目的生茶材料,许可审批等方面组成。⑶行政处罚材料:分析报告,检测记录等。⑷工作材料:包含该年度的每项工作计划,检查记录总结等。⑸调查专题材料包含设计、报告调查和汇总统计。

四、建设并完善卫生事业单位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

1.建设完善卫生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体制

所谓信息化,是指如今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大态势。卫生事业单位人事档案部门要大力开创条件,建设并完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体质。为此,应做到以下几点:

(1)强化档案意识,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高度关注人才培养工作,加大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与政治素质的培训力度,依靠进修学习、专业培训等方式大幅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准,一步步地构建档案管理人才团队,让其充分知悉现代信息管理技术与档案业务,积极培养成卫生事业单位建设与发展相适应的档案管理专业人员。

(2)利用合理的、科学的正确的档案管理软件系统,只需选用一套,即可促使总体工作效率得以大幅提升,推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进程,增加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有利于未来卫生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管理。

(3)建设并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人事档案管理要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进而形成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的体系,就必须依靠广泛的研究以及实践的累积,不断实践创新,制定并健全有效的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详细而又明确地规定档案的整理、保管、收集与运用。唯有严格贯彻落实并实施规章制度,才可让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变得有章可循,进而衍生出完整的、有机的人事档案管理信息体系。

(4)高度关注人事档案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事实上,人事档案信息系统并非一成不变的,其要想实现作用最大化,就必须得到实时维护与更新。

2.健全卫生事业单位人事档案信息化系统的数据库建设

众所周知,卫生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数据库的建设不可一蹴而就,其需耗费大量时间,而人事信息管理网络的建成将会给人事管理的强化、服务质量的改善以及工作效率的提升带来巨大的正面影响。详细来讲,建设卫生事业单位人事档案信息化数据库需做到以下几点,即:

(1)加大卫生事业单位人事档案基本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力度,其建筑对象有:卫生单位职工性别、学历、姓名、参加工作时间、出生年月、职称、入党团的时间、职业类别、离退休时间、职务、工资、年度考核等各项信息。

(2)积极建设卫生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数据库以将职工的绩效考核成绩同工资相互连接起来。

(3)大力构建卫生事业单位人事档案查询目录数据库,从而达到迅速找到人事档案的目的。同时,要依照姓氏对工作人员进行分类,按秩序录入人员姓名、档案编号等数据,以便在查找人员档案时只需将个人姓名输入就能够晓得该职工的人事档案的档案柜及其编号。

(4)构建卫生事业单位人事档案材料目录数据库从而有利于档案目录的标准化与统一化。通常每一年均会有很多档案材料累积下来,而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可依靠计算机针对信息材料实施归档、分类与储存,从而达到档案信息的数据化的目的。

五、结束语

伴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在进行医疗卫生管理过程中,必须实施有效的档案管理方案,并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同时,也要把信息技术应用到管理过程中来,实施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齐建萍.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第11篇

关键词:医疗单位 人员编制 发展

公立医院首先要体现其公益性,才能成为解决基本医疗、缓解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困难的主体。要加强其公益性,就不能过于强调创收,要让其成为群众医治重病、大病和难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平台。然而目前,作为公立医院政府核定了医院人员编制数,但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政府核定的医务人员数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医院发展需要。

一、医疗单位人员编制的重要性

人是医院管理重要的要素之一,人员编制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员管理的主要手段。正确合理地进行人员编制管理,对保证医院功能的充分发挥、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促进医院的良性发展,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的地市级公立医院绝大多数都录用了编制外人员,其中,尤其以护理人员为众。医院要发展,关键是人才,如果不能解决好医院人员编制事宜,势必阻碍医院的发展。更好地运用人力体现了人力资源编制优化的根本目的。

二、现医疗单位人员编制情况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需求也日渐提高。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有的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数量,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全方位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快速发展的医疗卫生事业的需要。全国各地诸多医疗卫生机构均出现在职人员不足,大量采用编外临时人员的情况。特别是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严重缺编,难以招聘和引进卫生人才,大部分人从薪资待遇或者名气考虑,宁愿留在大城市而不愿到县城、农村,严重造成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从另一方面看,也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康和边疆稳定。

1.机构编制标准相对滞后。现行的编制标准是由卫生部1978年制定的,近年来医疗卫生事业飞速发展,而国家没有出台新的人员编制政策,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人员编制不能适应发展、没有及时调整的问题。

2.机构编制管理观念淡薄。部分医疗机构为了满足业务工作需要,没有按规定到机构编制部门核增人员编制,随意进人、超编进人的现象比较普遍。

3.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没有政策依据。长期以来,没有一个政策文件就乡镇卫生院的机构性质、人员编制性质和编制标准做出规范的规定,不利于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和稳定。

4.医护人员付出与回报严重不等。由于人员紧缺,现有的医护人员工作量大,辛苦繁琐,往往出现全天待命的情况,形成了医护人员付出与回报严重不等的情况,医护人员流失比较严重,缺编现象形成恶性循环。

为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要把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就医问题列为重点,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宏伟目标。建议人事编制部门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我市卫生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给予增加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根据实际情况解决各卫生部门缺编缺人的问题。

三、解决医疗单位人员编制事宜的建议

1.对医院实际人员进行编制。对照《规划》中各医疗单位的规划床位数和编制核定依据,进行科学细致的评估和论证,按照“从紧、必需”的原则,重新核定其事业编制。一来可以解决医务人员工作强度大,人员流失问题;二来也可以促进医疗单位良性发展,社会和谐。

2.合理使用人力,充分发挥其才能。工人干部应没有身份之分,以能否胜任岗位为评判。建议凡今后市直公办卫生医疗机构引进医疗科研领军人物,达到一定条件和标准的,可以在编制限额以外带编制引进。

3.平等对待编制内和编制外人员。如果都依法签订了正规的劳动合同,并报劳动部门备案且依法缴纳各种社会保险,应该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受聘于政府举办地医疗卫生机构中的职工,应当平等享有国家规定工资待遇。

4.加强人员培训,营造“精临床,熟技能”的良好氛围。由资深护士和医生组织培训小组,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举行理论、实践方面的技能大赛。对医疗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制,付出多回报多。多鼓励医学专业毕业学生到县城、农村实习,开展大学生“下乡”活动。努力提高县城、农村医护人员福利待遇。

5.着力清理编外人员,压制主体用人规模。编外人员的长期大量使用,既不符合相关法规要求,也对单位今后发展带来隐患,医疗单位要认真进行梳理,压缩和逐步清退编外人员。对从事卫生技术业务工作的编外人员,可采取公开招考、竞聘的方式,选拔综合素质较高、有较强业务能力的骨干进入编制队伍;对编外人员从事后勤、服务等工作的,可逐步采取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办法,整体外包给社会上符合资质要求的企业,实行整体剥离。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 卫生改革 生命线

思想政治工作是以思想理论武装人们头脑,引导、教育人们充分认识、理解和把握党的改革开放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针路线,不断调动和增强广大群众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事业中创造的特有的工作方法,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传家宝。当前我们卫生改革发展工作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急需我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重视和加强卫生思想政治工作。

一、“生命线”论断的由

思想政治工作^去也称宣传工作,思想工作及政治工作等,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事业中创造的特有的工作方法,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传家宝,是我们党领导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大政治优势。我们说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常常用“生命线”来比喻和形容。这一提法先源于1934年2月在江西中央苏区召开的中国政治工作会议,同志在讲话中指出:“政治工作是的生命线”。1944年4月,同志在《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报告中明确提出“生命线”概念,指出:政治工作是我们军队的生命线,无此则不是真正的革命军队。建国后,同志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著作中,明确提出了“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著名科学论断。这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进行了正确定位,对于党的各项事业发展具有长远指导意义。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再一次强调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既是对历史经验的传承,又是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充分肯定。

我们党多次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我们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各项事业就顺利发展,反之,就会受到损失。

二、思想政治工作为卫生改革发展工作提供政治保证

思想政治工作就是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来灌输和武装人的头脑,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思想认识水平,使党的意图变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使党的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医疗卫生改革关系到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国家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出现任何差错都会影响党和政府的威信。因此,抓好医疗卫生改革迫切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坚定医改方向,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和医德水平,从思想、组织上来保证卫生事业科学发展。如果卫生改革离开强力思想政治工作,就发生问题。前些年,有的地方少数医院就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出现了“大处方、大检查”等问题,严重损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冲击了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和卫生制度的优越性,人民群众意见很大。还有极少数医务工作者丧失理想信念,“吃、拿、卡、要”,造成严重影响。这些教训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当前是卫生医疗改革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来切实解决医德医风问题,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才能不断巩固医疗卫生改革成果。

三、思想政治工作为卫生改革发展工作提供精神动力

在生产力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发挥决定性作用。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其最终着力点是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它通过宣传教育方法,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充分调动人的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创造力。因此说,思想政治工作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在这方面,我们就有深刻体会。几年前,我们医院按照上级统一布署,全面推行药品零差价销售和职工绩效工资改革。开始有不少职工思想存在模糊认识,对改革工作不理解、不支持,甚至还抵触阻挠,一时人心不稳定。有人错误认为,取消“以药养医”就是吃新的“大锅饭”,拉开收入距离就是新的不公平,等等。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积极开展医改政策宣传工作,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职工认清卫生发展形势,深刻领会卫生改革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帮助广大职工树立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观念。由于思想政治工作扎扎实实,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投身改革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取得了很好的工作效果。因此我们医院不仅进度快,而且群众反映影响也好。一时间成为卫生系统工作的宣传典型。

我们说思想政治工作为卫生改革发展工作提供精神动力。必须要纠正两种错误观点。一是思想政治工作过时论。有的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讲价值交换,思想教育那一套已经不灵了。“大道理一筐,不如大团结一张”。二是思想政治工作万能论。有的片面夸大思想政治工作作用,忽视职工群众切身利益,认为思想政治工作能解决一切问题。这两种观点都要不得。今天我们在卫生改革工作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职工弘扬主人翁精神,投身改革,爱岗敬业,拼搏进取,积极卫生事业作贡献。由此可见,只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四、思想政治工作为卫生改革发展工作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