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公共安全教育

公共安全教育

时间:2023-09-22 09:45: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公共安全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公共安全教育

第1篇

[关键词]公共安全 教育 思考

日常的公共安全教育在应对突发公共安全危机、保护生命财产安全方面作用巨大。如何加强我国公共安全教育,完善公共安全教育体系,创新公共安全教育机制,探索公共安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提高我国公众的安全意识,增加安全知识,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是当前我国治理公共安全问题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公共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在加速进行,这一社会结构特点决定了中国社会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多样,公共安全问题更加突出。事实也的确如此,现阶段,各种影响公共安全的事件大量出现,重大自然灾害频发,由各种传染病引起的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威胁民众健康,食品药品卫生事件不断曝光,安全事故总量居高不下,社会安全形势严峻。各种安全问题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以自然灾害为例,2008年以来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约4.7亿人受灾,死亡和失踪88928人,紧急转移安置2682.2万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3547.5亿元。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发生的频度和造成的损失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一个复杂的高风险社会。

面对因公共安全问题引发的高风险,加强公共安全教育是必须做的基础性工作。其意义在于:

良好的公共安全教育有助于预防事故灾害的发生。良好的公共安全教育可以增强公众及相关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增长安全知识,从而有效预防各类事故灾害的发生。

良好的公共安全教育可以有效降低因公共安全问题带来的损失。一方面,良好的公共安全教育可以提高救援人员的技能,增强救援工作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良好的公共安全教育可以使被救援人员运用良好的安全知识和技能积极自救,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灾害造成的损害。

良好的公共安全教育是应急管理有效运行的基础条件。应急管理的成效依赖于多种力量的协同配合。良好的公共安全教育一方面可以提高政府应急部门、各种救援力量、其他参与者和被救援群体各自的专项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意识和技能,提高应急管理的有效性。

良好的公共安全教育是形成良好的公共安全文化的有效途径。良好的公共安全文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通过教育,可以转变人们关于公共安全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完善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心理和行为模式,为公共安全管理步入良性轨道奠定基础。

良好的公共安全教育有助于提高公共安全的研究水平和技术水平。通过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和扩充研究机构,可以壮大公共安全的研究队伍,增强研究能力,提高公共安全的技术水平。

我国公共安全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各种灾难发生的数据统计和公众在灾难产生及救援中的表现来看,我国公共安全教育严重滞后于现实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协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立法不完善。当前,我国关于公共安全应对的法律体系和应急救援机制正在逐步完善。但是关于公共安全教育的法律法规却不健全。我国目前没有关于公共安全教育的统一立法,教育法规中对公共安全教育没有作出相应规定,而其他法规只作出了原则性规定,缺乏对公共安全教育内容的具体规范和标准,完善的公共安全教育的立法体系尚未形成。

机制不健全。没有相应的财政投入和其他资金筹措的相关规定,资金投入不足是公共安全教育不完善的重要原因,奖惩激励机制的缺失不能充分调动政府部门、相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及个人从事公共安全教育的积极性,而监督评价机制的缺失使得公共安全教育只停留在简单的低水平上。

教育体系不完善,覆盖不全。完善的公共安全教育应该是一个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系统。我国公共安全教育没有形成针对各种层次和对象的完善的体系。一是学校公共安全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学和大学在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二是专业生产的公共安全教育培训欠缺,尤其针对农民工的教育不到位。主要表现为农民工导致的安全生产事故频繁。三是社会公共安全教育不完善。特别是对农民、老年人、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及其他游离于组织之外的群体的公共安全教育针对性不强,效果不好。

教育资源缺乏。从事公共安全教学和研究的人员少;教材类型数量少,而且质量不高,尤其缺乏通俗易懂的普适性教材;公共安全教育基地、展馆不多;在专业设置上,我国高等教育中涉及安全的专业设置主要是技术和工程方面,没有公共安全教育的专业;专门的研究机构不多,研究成果少、层次不高;在社会资源方面,由于我国的保安公司主要由公安机关独家经营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公共安全社会组织的发展,使得公共安全教育的社会资源匮乏。

教育方式手段落后。现在的公共安全教育很多还是以知识介绍为主,照本宣科,缺乏体验性、情景性的教学活动,更缺乏相关的实战演练。

非制度化。由于缺乏相关的硬性规定和监督评价机制,我国的公共安全教育呈现出一种事后性、应景性、补救性的非制度化状态。

我国公共安全教育滞后的结果就是公众整体的安全意识不强,缺乏危机意识,缺乏安全知识和技能,这使得各种安全事故的预防难度增大,安全问题发生时不能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如何加强我国公共安全教育

公共安全问题的治理要做到监管、救援与教育协调发展,而教育更是具有全局性、基础性作用。

完善立法体系。公共安全问题的预防和应对都需要法律作支撑,因此有必要制定一部专门的公共安全教育法规,统一对公共安全教育的主体、原则、内容、职责、标准、保障等做出具体的规定。在这个法规统领之下,再完善其他专项法规中的关于公共安全教育的规定,形成完善的公共安全教育法规体系,为加强公共安全教育奠定法律基础。

加大公共安全教育的资金投入。公共安全教育应该纳入国家教育培训的范畴,建立相应的资金保障机制,一方面加大政府投入,确保在公共安全教育研究、师资培训、课程开发、基地建设、教材编写等方面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多种形式资助或参与公共安全教育,拓宽公共安全教育的资金来源。

建立健全公共安全教育体系。一是要建立健全以中小学为主的学校公共安全教育体系。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统筹安排,从教学时间分配、教学资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创新、监督和评价等方面建立相应机制,确保学校公共安全教育取得实效,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二是要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的社会教育体系。应当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容易被接受的教育形式。三是要建立健全以行业为主的专业安全教育体系。要根据行业特点,进一步完善消防、交通、卫生、化工、矿业、建筑等重点行业的安全生产教育体系,特别要注重加强这些行业中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四是要建立以突发事件应对为主的应急管理安全教育体系。要加强政府应急管理、预报预防、救灾救援等部门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指挥调度、组织调动、预测预报、抢险救援方面的能力,同时,要加强志愿者和其他非政府组织成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参与救援救助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推进公共安全教育社会化。一是要发挥媒体的作用,确定媒体在公共安全教育的职责任务,对媒体参与公共安全教育宣传作出硬性规定。二是要鼓励企事业单位、学术团体、群众组织、行业协会等积极参与公共安全教育。三是要积极发挥安全防范企业在公共安全教育中的作用,要求它们在搞好安全服务的同时注重公共安全教育的普及。四是要积极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推进公共安全教育进社区、进单位、进家庭、进校园等活动。

加强和整合教育资源。一是拓宽师资队伍来源渠道,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开设公共安全及相关专业,培养专业人才。二是加强公共安全教育研究,提高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三是建立相关的教育基地和展馆,拓展教育平台。四是积极开发利用社会资源,充分借助社会力量,推进公共安全教育社会化。五是编写、制作和开发相关的教材、宣传资料、软件等等。六是整合现有公共安全教育资源,发挥教育合力。

创新教育形式和方法。多采用教育对象喜闻乐见的形式,少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不断创新教育方法。特别要注重加强演练,提高教育的实战性、实用性和实效性。

设立全国公共安全教育宣传日(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促使社会组织和个人明确开展公共安全教育的职责和义务,提升国民整体的公共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作者单位:重庆警官职业学院)

第2篇

一、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现状

1. 安全教育没有系统性。目前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都是“应急式”、“运动式”的,且不说这样的安全教育违背了教育的客观规律,即便是这样“运动式”的安全教育绝大多数也是走走过场,很难对学生产生真正的教育效果。现在的公共安全教育大多停留在安全提醒等浅层次教育上,而对如何应对安全事故的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很少;不同地域的不同学校、同一学校的不同年级在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上没有体现差异性,存在着教学对象不同,而教育内容相似、教育内容重复等问题。

2. 安全教育模式单一。中小学最常见的安全教育方式是教师讲解与说教,具体表现为教师在晨会课或班会课上阅读安全规则、叮嘱安全事项、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安全问题等,而缺少学生喜欢的影视观看、参观安全展览、实践演练和专业人员讲座等教育形式。单调枯燥的教育模式令学生厌倦,起不到实际效果。

3. 安全教育师资不强。大部分教师没有参加过专门的、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对于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老师常常束手无策。作为教师,自己的安全知识储备都不够,安全教育不就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吗?那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又何从谈起。

二、“六个一”加强学生公共安全教育

1. 建设体验性公共安全教育基地。学校公共安全教育作为方法和技能的教育,需要多建设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公共安全教育设施。要加大投入,在校内外兴建体验性公共安全教育基地,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体验,为开展学校公共安全教育创造。在安全基地内,要装备一些可以让学生接受现场安全体验的设备,如可以设置模拟火灾现场、仿真灾害视频现场感受、各种逃生体验、灾害应急能力训练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学生们可以了解消防、交通、高层建筑居住等十类安全知识以及地震灾害、气象灾害等自然灾害知识,在人机互动中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安全基地内还可以设置安全课堂,聘请专业人士传授安全知识,让学生学习自护自救的技能和面对灾害的应急处理能力,掌握避灾自救的方法。

2. 铺设层级式校园安全教育网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管理”方针,要构建“局-校-班”安全教育三级网络。校园安全教育在教育行政部门层面要由分管领导负责抓,职能科室具体抓,统筹安排全市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制定各项安全制度规范;在校级层面要由校长任第一责任人,设立安管处,具体实施学校的公共安全教育工作;班级层面要由班主任负主责,因班制宜开展多样化安全教育,并设立安全监督员2~4名,经常性提醒同学注意安全,并负责第一时间向老师报告突发安全事件。为使这张安全教育网络运行顺畅,还应建立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台账,内含制度、应急预案、常用安全知识日志等,学校的安全日志每月第一个工作日可由校长带领有关人员检查并记载,每周第一个工作日可由由分管校长带领有关人员检查并记载,其它工作日可由安管处长记载,这样明确了记载责任,确保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责任到人。

3. 建立预警制校园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学生的安全教育,重在防范,因此,建立一套校园安全风险防范体系是强化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必要保障。我们可以通过校园安全风险的确定、评估、预警防范的有效管理,强化师生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推进校园安全风险防范长效机制建设。

首先,要确定校园安全风险内容。安全风险内容的确定是校园安全风险防范的基础。校园安全风险主要包括教育设施设备安全风险、交通安全风险、消防安全风险、食品安全风险、教学活动安全风险等。我们应根据风险特点与防范需要,具体细化风险内容。

其次,要进行校园安全风险等级评估。校园安全风险有高有低,要根据危险程度不同,把校园安全风险等级分Ⅰ级、Ⅱ级、Ⅲ级。Ⅰ级安全风险是指风险程度较高,极易危害师生生命安全,或因长期运行(存在),容易引发群体性伤亡事故的风险;Ⅱ级安全风险是指风险程度中等,容易造成较重伤害事故的风险;Ⅲ级安全风险是指安全风险一般,容易造成一般性伤害事故的风险。

第三,要实行校园安全风险预警。根据校园安全风险等级要求,采取不同举措加强预警管理,校园安全预警分为阶段性预警与应急式预警两类。阶段性预警是指学校根据季节更替、阶段性工作特点采取的常态性预警;应急式预警是指学校面对突况或他校出现突发事件所采取的紧急预警。学校应根据校园安全风险等级内容,加强防范管理。分类落实责任,明确安全任务;分工落实措施,加强隐患整改;分批完善制度,规范工作要求。

第四,要建立安全风险排查机制。为确保安全风险防范工程落实到位,学校还应定期进行校园安全风险排查,如确定每年3月、6月、9月、12月为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月,围绕安全教育与培训、设施安全与风险防范机制、安全管理落实等方面展开,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动员全体师生采用“地毯式”、“立体式”排查,发现一起,整改一起。

4. 培养专家型安全教育师资力量。加强校园安全教育,需要有专业性的师资保障。抓好“源头工程”,要在高等院校相关学科中设立“公共安全”专业,毕业生可以进入中小学校,成为从事公共安全教育的专职教师。抓好联动保障工程,可以组建由公安、消防、安监、交通、市场监管、食品卫生监督、地震等专家组成的安全知识教育专家师资队伍,为各学校教师培训公共安全知识,提供专业性安全教育师资保障。

第3篇

美国经济学和社会学家奥尔森在《集体行动的逻辑》(1965)一书提出,集体利益包括相容性(inclusive)和排他性(exclusive)两种:相容性利益是指利益主体在追求这种利益时是相互包容的,即所谓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若干年后,他在《国家的兴衰》(1982)一书中又进一步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共容利益”(encompassinginterests)的基本概念。拥有共容利益主体,其自身利益与社会的繁荣密切相关,因而有强烈的激励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理性地追其自身利益的个人或某个拥有相当凝聚力和纪律的组织,如果能够获得稳定社会总产出中相当大的部分,同时会因该社会产出的减少而遭受损失,则他们在此社会中便拥有了共荣利益。多元主体之间的合作是规避风险,彰显共荣利益的平台。广义的合作可以用来指称人类群体活动的三种形态,即“互助”、“协作”和“合作”。狭义的合作则是合作的高级形态,它包含着工具理性的内容而又实现了对工具理性的超越,可以看作是人类较为高级的实践理性的现实表现[5]。在公共安全教育的实施中,政府、社会、家庭、高校通过互动合作,从共荣利益角度去整合资源,而不是单一的追求自身利益,在利益的诉求上更多倾向于合作共荣,构建多元主体的合作模式,从而更从容的应对风险社会所带来的冲击,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缺乏信任、互动与回应机制: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困境

家庭教育是人类最原始、基础的源头教育。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对安全的第一意识便是来自孩童时期的家庭教育。随着现代性本身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导致的风险无限扩大化,风险社会作为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关键性影响的另一种力量开始崛起,我们所处的社会结构开始由物质财富分配向风险分配重组。而高校在公共安全教育的实施中往往关注的是他们自身的狭隘利益,忽视了家庭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力。一方面,由于地域、时间、文化层次、工作关系和自身的参与意识等影响和制约,家庭无法也不愿参与高校的管理和教育;另一方面,高校教育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也不愿意家庭广泛的参与,因此家庭和高校之间的互动将无从产生。尤其在公共安全教育的内容和路径上,高校多从维护学校的稳定出发,而忽视了学生本身,或者家庭的因素,那么形成的结果就是输入与输出信息的极不对称性,故而,公共教育的实施主体便失去了约束性和自觉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无法兼顾到对家庭因素的考量。人的自利性造成了“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务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务,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务:对于公共的一切,他至多只留心到其中对他个人多少有些相关的事务。”[6]因而由人组成的组织或利益集团在常态下更关注自身的利益。政府作为“政治人”,是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拥有强大的社会资源。但在现实中,政府往往又无法绕开自己的利益,无法避开“经济人”理性的支配,常会选择在更短的时间内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日常中,政府的公安、司法、卫生、文化、工商、质检、宣传、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并没有与高校形成紧密衔接和良性互动。据调查,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的公共安全教育仍由校内某一职能部门承担,这就造成了公共安全教育师资、资源的紧缺,教育成效不明显,尤其是风险社会所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使大学生在风险面前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应对,风险意识淡薄,这也是高校突发性事件频发的诱因之一。公共安全教育制度缺乏全员参与,缺乏互动平台,安全教育常常成为事后的补救,缺乏前瞻性。一定程度上说,是信任、互动、回应机制的缺乏和预警机制的不健全。

走向风险共担的合作模式: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有效路径

公共安全教育是一项合作的事业,在风险面前,各利益主体是积极索取自己的狭隘利益,还是积极互动、资源共享、互惠信任、平等合作。很显然,应对风险的公共安全教育绝不是高校自身的义务,而是政府、社会、家庭共担的责任,那么只有各利益主体的广泛参与,平等合作,建立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合作新模式,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才能得到合理解决,利益相关者的投入与回报才会相匹配,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快乐成才塑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切实提高公共安全教育的有效性。

1培育风险文化,构建风险共担机制

高校在实施公共安全教育时,要放眼世界,洞察国际风云变幻时局,结合青年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和风险社会的不确定性,提高他们对风险的认识、应对和化解能力,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为了保障这个机制的良性运转,需要政府、高校、家庭形成良好的诚信、授信和互动,在互动中促进利益的共荣。同时强化风险的共担,使每一个主体在风险面前,都出自整体的利益,而不是自身或某个集团的狭隘利益。

2疏通家长参与渠道,构建家校合作模式

在家校合作模式中,马忠虎对家校合作活动的分类及家长在不同活动中的角色提出构建“以家为本”和“以校为本”的合作模式,崔鸣国则提出以“家校互动”为合作模式。无论是“以家为本”、“以校为本”,还是“家校互动”,最首要是要疏通家长的参与渠道,参与渠道不畅通,合作就得不到落实。高校可通过网络为沟通载体,互联网的产生和广泛运用为家校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沟通平台,高校在公共安全教育实施中,可通过微博、网络电视、QQ群、飞信等多种方式沟通交流,讯息的快捷性和私密性使教育效果更为明显。除了运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之外,还可沿用传统的书信形式,满足不同的家庭需求。总之,高校和家庭只要通过采取多种途径产生互动和回应,那么建构起家校合作模式,就会促进公共安全教育的实施,并取得明显的成效。

3增强利益共生共荣,构建府校合作模式

近年来,地方政府越来越热衷于开展与高校之间的合作,通过与高校建立的合作,一方面依托高校培养急需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通过高校的知识化带动地方政府的产业化,不断拓展产学研一体化,加快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高校和地方政府拥有两种不同资源,这两种资源具有相当的互补性,通过资源的整合,既可以帮助高校走出目前的发展困境,又可以帮助地方政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地方政府通过与高校在公共安全教育领域开展的全方位、多层次合作,有利于安全教育机制的建立、安全教育知识的更新和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能紧跟时代潮流和社会发展形势,安全教育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教育效果更为显著[9]。密尔认为,一个好政府的首要问题不在于它管多少具体的事情,而应该把提倡公民的公共精神看成是其最重要的任务,而且在公共精神的教育与提升方面,公共权力机关应起着表率的作用[10]。故而,政府在与高校合作时,必须以利益的共荣为原则,通过资源整合、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共同应对风险社会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以公共安全教育和公共精神的培养推动合作模式的健康发展,更大范围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的形成。

第4篇

【摘要】高校是一个人群非常集中的特殊场所,高校公共安全关系着学校自身、家庭和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安全和稳定。本文主要针对公共安全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高校公共安全意识管理体制

随着高校数量的不断增多,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高校公共安全成为我们急需关注的重要问题。如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宿舍楼发生火灾,4名女生跳楼逃生身亡;2010年中国中医科学院一栋八层的研究生宿舍顶楼发生火灾,因建筑结构不利通风,着火后浓烟灌满高层楼道,事故中,一名女子窒息身亡。类似的安全事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深思。

一、多途径、多形式进行长期的安全教育和宣传,形成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安全教育和宣传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公共安全防范意识和对突发性事故和灾难的应急逃生自救能力。传统的安全教育和宣传方式主要借助于一些特殊时期,如“消防日”、“环境日”、“减灾日”以及一些灾难纪念日和新生入学教育等,在这些特殊时期主要以海报和广播宣传、发放宣传材料、讲座、报告会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这些形式和途径很难让学生形成稳定的安全观念。

在传统的形式和途径的基础上,还应当积极推进安全教育进课堂,纳入培养计划,计学分排课表,做到安全教育常规化;建立网络学习交流平台,做到安全教育常挂嘴边,安全意识常在脑海;定期进行实践培训和演习,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对安全教育学人员应有所选择,或聘请专职的安全教学人才,或选派部分教师接受专业培训,在师资上保证安全教育的质量。从课堂内到课堂外,理论和实践要齐头并进,真正让安全教育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二、重视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人文素养

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直接影响着高校公共安全的稳定性,面对以“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群体,因其生长和受教育环境的特殊性,我们应当重视其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其行为,减少因人为因素引发的灾难和事故的发生,强化其心理调整和承受能力,提高灾难发生时自救、援救以及灾后恢复等工作的有效性。

三、充分利用体育课程,训练逃生救护能力

体育课程是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从事体育教学的老师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还应教授相应的应急常识,尤其是一些针对性较强的课程,如野外生存、拓展训练等,不但能训练学生的逃生救护能力,还培养其团队意识和处变不惊的能力。据我们实践研究发现,九江学院选修《野外生存》课程的学生在《面对突然的灾难逃生救护》测验中的得分明显高于没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因此,建议高校充分利用体育课程,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普及事故应急常识,训练学生逃生救护能力。

四、培养骨干人员,建立相关业余组织机构

在普及安全知识和逃生技能的基础上,还有应该培养骨干人员,建立相关业余组织机构,点线结合,形成网络,辐身全校,在灾难突发的情况下,配合学校组织救援工作。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一些业余组织有可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在断电的情况下平常的通迅系统都将于瘫痪状态,在一些重大灾难时通迅不畅将使处于危险的人群得不到及时救援而扩大人员伤亡,汶川大地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这种情况下无线电设备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美国9·11事件发生时方圆50公里内的通迅全部中断,当时发挥现扬指挥作用的第一个通迅网就是当地业余爱好者的无线电通迅网,如果高校具备无线电设备在遇上重大灾情常用通迅系统中断的情况下将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建议高校重视相关骨干人员的培训,鼓励成立相关业余组织,如高校无线电俱乐部、高校红十字协会、野外生存俱乐部等,发挥骨干人员的带头作用,带动更多学生加入进来,点线结合,形成网络,辐射全校。

五、建立科学、合理、完善的应急机制,提高面对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

应急官理具备及时性和有效性、复杂性和网络性、有限性和动态博奕性等特征,在一套完整的应急管理机制中应包括运行机制、预警机制、紧急处置机制、善后协调机制和评估机制等体系,人员结构要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做到协调有序、运转高效,在突发性灾难下,时间就生命,因此一套科学、合理、完善的应急机制必不可少。

结语

健全的应急预防机制尤显关键。但是在我国大多数高校对于突发性灾难和事故的预防意识较差,没有做到居安思危,首先没有专门建立健全的应急预防常设机构,应急预案单一且不完善,遇到危难时往往临时组建工作小组,管理层级不明,处置程序不清,组织人员经验不足,导致对事故处理反应慢,组织混乱,各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不足等情况的出现;其次事故应对机构单一,主要依靠校保卫处和主管学生工作的部门,对于现代校园突发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灾难和事故,尤其在通信中断、沟通受阻、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如此单一的机构显得单薄而无力,很难高效、及时地应对;另外硬件设施跟不上,如应急监测设备缺乏或落后,报警设备很少甚至没有,在断电的情况下通信设备系统瘫痪等,这必然会导致对突发灾难和事故应对不灵活。

参考文献

[1]田歧立.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现实意义与路径选择[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02).

第5篇

由观而引出感,这开头部分就好比一条醒目的标语或引子一样,先交待清楚看了什么影片,有什么感想。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北京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观后感模板7篇,欢迎大家来阅读。

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生命安全,一个老生常谈的词语,小时父母最常在耳边“唠叨”的词语,然而,随着我们的年龄越来越大,能力越来越强,安全,这两个熟悉的不能在熟悉的字眼,是否该被我们渐渐忽视?

我们一天天长大,知识一天比一天积累的多,经历也一天比一天的丰富,然而这样我们就应该不重视安全么?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安全意识不应该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而正相反,随着我们年龄的增加,我们更应该树立和夯实安全意识。

俗话说:“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正是因为我们已经长大已经懂得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所以我们就会放松警惕心里而抱着一定程度的侥幸心理,认为我们懂得已经足够多,年龄已经足够大,那些危险我们可以辨别可以保护好自己,真的是这样么?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在世界大多数国家中,意外伤害是儿童青少年致伤、致残、甚至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而在我国,在不同年龄的青少年中,又以15-19岁意外伤害的死亡率。

而且随着网络的出现,更多的新奇事物进入我们青少年的眼帘,而伴随这些新鲜事物的,正是新的危险。而青少年正缺乏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坏的辨别能力,于是许多青少年不以为然的上了当。

即将踏入大学的18岁山东女孩徐玉玉,8月19日接到了一通诈骗电话,结果被骗走了上大学的费用9900元。得知被骗后,徐玉玉伤心欲绝,郁结于心,最终导致心脏骤停,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但仍不幸于21日离世。

这些文字落在纸上看似离你遥远不痛不痒,但这轻描淡写的文字背后却是多少个家庭的破碎和绝望,你的一个举动带来的可能就是给整个家庭带来无法估量的伤害和损失……

安全二字重于泰山,这不是一句玩笑话,安全是一个人的根本,出了危险小则伤残大则死亡,可以说是一切事情的前提,没有安全也就没有一切。

而最为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也更有义务保证自己的安全以及周围人的安全,对于此,我们不应该抱着侥幸心理,我们应该做到让安全的警钟长鸣,一刻都不能松懈、一刻都不能丢掉安全意识。

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公共安全第一课》主要是在提高我们的安全防范意识。中小学生对这一认识还不够到位,而这一课,就是通过实际测验、话剧、总结知识等方式,来提醒学生,来告诫学生,告诉学生怎样辨别危险,避免危险,如果有危险我们应该怎么办。

在课中,重点讲解了火灾来了怎么办,而且要随机应变,要在不同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措施。我记录下了一些知识:

1.火灾逃生时要用湿毛巾或纯棉线衣服捂住口鼻,避免被浓烟窒息。

2.逃生时采用弯腰或匍匐姿态迅速撤离。

3.如果门把手已经发烫不可盲目开门撤离。

4.在黑暗中保持冷静辨识安全出口标识,选择正确逃生路线。

听了这一课,不仅让我知道怎样对付火灾,还让我知道如何对付陌生人。

虽然爸爸妈妈之前总告诉我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吃陌生人的东西,但我总是听一耳朵,没太放在心上,理所当然的认为我肯定不会被陌生人拐走。而在这一课中,我看到了一些比我稍小一点的同学,很轻易就被拐走了,这让我提高了很大的警惕,并且把警察叔叔的警告都铭记于心。

这一课,把枯燥无味的安全知识展示的活灵活现,让我心生敬意。我相信,也有不少中小学生,像我一样受益匪浅。我会尽力,减少身边不必要的危险。

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观后感3安全,是令所有人倾心的问题,而今天,为了抓好对青少年的安全教育,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公共安全第一课》的节目,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小时,但却让我与家长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大城市——道路错综复杂,街区高楼林立,人流熙熙攘攘,给维护公共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于是节目组从地下轨道交通,再到地面道路交通,再到消防安全,通过实地讲解与现场互动相互穿插的的方式,无微不至地讲述了我们在安全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开始,上海市公安局治安总队黄奕警官带着几名同学到了地铁站,从进站的扶梯,到安检,再到乘车的安全与防盗,一丝不漏地给同学们讲解了乘车的注意事项,还给让大家认识了地铁中的各种标识以及志愿工作者,让大家在乘坐地铁时多了许多安全保证。

接着,是贾杰警官为大家介绍道路安全知识,从大客车,小型车的逃生,乘坐事项,再到在道路上行走时的安全注意点,最后,还给大家演示了一个关于刹车距离的实验,让大家亲身体会到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最后,赵锦祯警官介绍了消防知识,先带大家来到了火灾演习试炼场,燃起了大火,让大家近距离体会到火灾时的压抑感受,立刻夺来了大家的目光。接着,他带领同学们来到购物中心,做了一次火灾逃生演习,在“逃脱”的路上,也给同学们介绍了一个个消防器具以及逃生的重点,与现场配合,完美的讲解了火灾时的从容应对方法。

今天的一小时课堂,无论是交通还是火灾,统统涉及到了,而课堂互动式的学习氛围,让我身临其境,在观看结束后,我立刻去了楼中查看了消防通道以及应急指示灯所在的位置,以及消防通道的大致路线,时时刻刻为保护自己的生命而警惕着。

这次学习,让我深深体会到: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可能任何一个由小的疏忽而引起的差池都会导致生命的丧失,“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观后感4《开学第一课》作为一节中小学生的必修课,无疑具有警世作用。北京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对中小学生而言,开宗明义地诠释了珍惜生命的意义所在。

安全教育当前的确是每个学校的大事,但现在学生安全教育以学校老师灌输式为主,学生对安全事件的应对能力极差。要提高学生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就要多开展宣传活动,尤其要开展校外宣传,但现在学校开展校外宣传严重不足,无疑这就产生了矛盾。这也是目前学生安全教育的一个“瓶颈”。这次教育部要求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和家长上好《开学第一课》,将学生的安全教育放大到整个社会,较好地弥补了校内宣传安全教育的不足之处。

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其实并不单纯是一个学校教育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学生的“安全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全社会来共同完成,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学生的安全问题都会存在隐患。

任何一个学生意外安全事故的发生,宣传教育的缺失都难逃其责。《开学第一课》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不仅要立足于学校,更要时刻处处警钟长鸣。

生命本身既不是祸,也不是福,而是盛载祸福的大容器,就看你将它变成什么。我期待,《开学第一课》能成为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催化剂”,成为安全教育的常态,迅速扭转只注重校内安全而罔顾校外安全的错误观念,让每一个学生都加倍地珍爱自己宝贵的生命。

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观后感5看完《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学习了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社会安全三方面防范自救的知识,增强了安全意识,感到自己要多学一点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确保自身安全。

安全无小事,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危险。要时刻把“安全”两个字记在心上,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提高警惕性。就像节目中告诉我们的,过马路时要经常提醒自己遵守交规,注意来往的车辆;定期配合家长检查家里的用火用电情况,防患于未然;接到陌生人的电话、与陌生人打交道,都要保持提防。

学会一些安全自救的技能也很重要。要加强学习,多掌握防范危险、保证安全的.知识和本领。比如,熟悉交通规则,遵守交通规则,不在交通安全上出问题;遭遇火灾时,知道用沾湿的毛巾捂住口鼻,迅速弯下身子从正确的路线逃生;遇到陌生人求助时,既热情对待,也坚持原则,绝不吃他的食品,绝不跟他走。

一旦真的出现安全问题,我觉得要保持镇定,不要惊慌。要及时采取自救措施,千方百计向老师和家长报告,拨打110报警,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

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观后感6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那就是晚上回去跟父母一起观看北京市中小学生《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一开始我很不以为然,认为那些灾害根本不可能发生在我的身边。

吃完晚饭,妈妈就拉着我坐在电视机前等这个节目,当时我很不情愿,但当节目开始的时候,我被深深的触动了。

在节目中,通过案例分析以及专家的讲解,让我了解了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应该怎样自救。比如火灾来临的时候,我们应该迅速找到安全通道,尽量是身体贴近地面;有浓烟时,应用湿物捂住口鼻;若身上着火了应在地上打滚,将火扑灭。在农村,许多孩子的爸妈都外出打工,把自身的孩子交给年迈的爸妈照看。所以许多小伙伴都在没有爸妈照看的情况下私自结伴去河边游泳。在这时,溺水的情况就常常发生。由于溺水者缺乏自救知识,不知道应该把自身的口鼻露出水面,因此导致悲剧的发生。所以,当溺水情况发生的时候,我们不应该盲目的下水营救,应该呼喊大人相救。

随着节目的深入,也更加让我了解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如在马路上行走的时候应靠右边行走;在过马路的时候应走人行横道;“红灯停,绿灯行”,“宁让三分,不争一秒”。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安全教育对我们非常重要。通过这次节目,使我们树立了安全意识,了解了很多的安全常识,学会了自我保护,提高了应变能力。这次节目也更加让我明白了生活是美好的,生命是值得珍惜的。生命只有一次,让我们珍惜生命吧!

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观后感7星期六早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北京电视台播放的《公共安全教育开学第一课》专题节目,看完讲座后,我对于安全知识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片中从避震、火灾、交通事故、水灾等各方面使我懂得了面对突发事件与灾难时应如何自救和紧急避险。

一:避震

家庭避震:地震时,应选择室内坚固的地方躲避,如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地震时应蹲下手把坚固物体,如桌腿;地震时保护好头部、颈部、同时应闭上眼睛防止异物伤害;地震时不要站在窗边、阳台下;不要跳楼,不要随意点燃明火。

学校避震:如果在上课时发生地震,应迅速躲在自己书桌底下,抱头;如果教室是楼房,不要躲在外墙边,不要跳楼;地震过后由老师有组织疏散到空旷地方去。地震时如果在操场时,应保持原地不动,千万不要往教室跑。

二:水灾

溺水是青少年头号杀手,其死亡率占三分之一。不要私自到河边、池塘去玩耍。

游泳前要做到游泳四不要:

1,没有家长的带领,小孩不能偷偷的去游泳。

2,不能去控制不了水情偏僻的地方游泳。

3,为防止下水后手脚不抽筋,下水前应活动好身体。

4,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嬉戏玩闹,在没有大人安全措施情况下,不能参加比赛。

三:交通安全。

减少车祸对我们的侵害,行走时的安全知识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走路时要走人行横道,没有人行横道时靠右边行走。

2,横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或走天桥、地下通道。

3,遵守交通信号,红灯停、绿灯行。

4,不钻,不跨越交通隔离设施。

5,不在马路上追逐猛跑,不疯打闹,不追车。

6,不要边走路边看书。

7,夜行时,尽量选择穿浅色衣帽和有路灯的地方横穿马路。

四:火灾发生时,逃生自救常识。

1,火灾袭来时,要迅速逃生,不要贪恋财物。

2,发生火势危险时,,当机立断披上湿的被褥或衣物,朝安全出口冲出去。

3,穿过浓烟时,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要捂住口鼻。

4,发生火灾时,千万不可乘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逃生。

第6篇

我们平时的生活看似安全,但如不时刻带着防范意识,危险总有一天会成为与你同行的伙伴,我们要居安思危,与安全相伴。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个人观看感想 ,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个人观看感想一生命是宝贵的,人的一生就只有一次生命,我们应该爱惜生命。注意交通安全也是爱惜生命的一部分。现在因为交通事故而死于非命的人太多了,难道他们不是死的太冤枉了吗? 我曾经就听说过这样一则交通安全事故:那是一个晴朗的日子,我和妈妈在方塔街上散步。突然,一辆车“唰”地一下擦肩而过,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个男孩骑着自行车,不知要去哪儿,由于他骑得太快了,差一点儿就撞上了斑马路上的行人。行人劝他不要骑得那么快,可他不听劝告,继续骑他的“飞车”,脸上不时露出得意而急促的神情。我想:这个男孩可能是有什么急事吧!要不然他怎么会骑得那么快呢?但这样很有可能会发生交通事故的。果然不出我所料。我和妈妈在一个拐弯的地方,看见许多人围在路中央,我们就带着好奇心走了过去。“啊”我不禁惊叫起来。这不是刚才骑“飞车”的那个男孩吗,他怎么被车撞了?我听见旁观者议论纷纷,“唉!这孩子这可怜啊!刚才不小心撞上了一辆大卡车,连人带车一起飞了出去。”“假如这个孩子车骑得慢一点,假如那个开车的开慢一点,假如……”可是,再多的“假如”也不能使这朵已经完全凋谢的蓓蕾重新开放。这个男孩的父母不知为这个倒在血泊中的孩子操了多少心,可现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离去,让父母悲痛万分。

现在城市交通繁忙了,像这种悲惨的交通事故在国内多如繁星,因为我国交通事故死伤率居世界第一。所以,无论交警在不在场,我们都要自觉的遵守交通法规。例如:过马路要看清信号灯,红灯停、绿灯行,要走人行横道,不得翻越交通护栏;未满12岁的儿童不得在马路上骑自行车;不能在马路上三五成群地玩耍和嬉戏……我们小学生不仅自己要遵守交通法规,而且发现有人违反了,应及时地批评、劝阻。

让我们把“交通安全”这四个字在心里永远扎下根,让全世界人民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让交通事故永远在我们生活中消失,让我们的明天充满鲜花,充满阳光。那么,交通安全便是你最好最好的朋友,它将永远保护着你,带给你幸福。让我们争做文明守法的好少年吧。

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个人观看感想二观看2021北京《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后知道,当发生地震时,如果我们正在教室上课那我们应该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的蹲到课桌下,等到地震一停,在老师的指挥下秩序的.撤离。

在发生火灾时,我们要学会自救,而自救得方法就是在火灾时要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去,而且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状况的不断提升,几乎家家都有了私家车。而交通事故也是越来越多。在道路上行走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要走人行横道,如果没有人行横道,要靠路边走。2、做做到红灯停,绿灯行。3、不在汽车临近时候车辆前后横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逐猛跑、嬉戏、打闹、看书。4、夜间步行要穿戴浅颜色的衣帽何在有路灯的地方横过马路。司机应该注意不要酒后驾车,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人让车、车让人、车让车,这样才会更安全。

通过看了这次安全知识讲座是我们以后不管是遇到地震或火灾时,都不用慌慌张张的。有了自救逃生的犯法就可以保证自己的安全了。再过马路时只要遵守交通规则那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就会越来越少。

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个人观看感想三以前我就知道交通安全很重要,可是从今天的安全教育中,看见那一个个发生在我们身边,活生生的例子,才让我了解安全的重要性。

行人最关注的就是行路安全,横穿马路时,要走人行穿越道,穿越马路时,养成看交通信号的好习惯。同时,还要注意来往车辆,不要追逐,猛跑,斜穿或突然改变行路方向,大中城市的马路,一般都分成机动车行驶的快车道,自行车,人力三轮车和其他慢行车道。及行人走的人行道。

行路时,必须走人行道。在人行道行走时,不要多人并行,在没有划出人行道的路段,要尽量靠边走,这样才能确保行路的安全。在说骑车安全,按照交通部门的规定,不要不满12周岁的儿童,不准骑自行车,三轮车和推拉各种人力车上街,就算满了12周岁,骑自行车上街也要走慢车道,不能进入机动车行驶的快车道,也不能在人行道上骑自行车。

在没有划分机动车,非机动车到的路段,要尽量靠右行驶,不能逆行,也不能到路中间去骑,这样骑车安全就不成问题了。还有乘汽车安全,坐公共汽车时,要遵守秩序,在指定地点依次候车,等车停后,先上后下,不要拥挤,不能在车还没停稳时就抢先上,要扶好把手或椅背防止急刹车,摔倒或撞伤,还有乘车时不能向车外,乱扔杂物,也不能把头,胳膊,或身体任何部分伸出车外,因为这样容易被对面来的车或路边的树枝刮伤,坐汽车特别是坐长途汽车,不能携带鞭炮,汽油,一类的易燃易爆的物品上车。而且下了汽车,要先走到便道上去,如果需要横穿马路就必须从人行道通过。绝不能一下汽车就急忙奔到马路中间,更不能不等汽车开走就从车前车后往马路中间跑,那样看不见路上来往的车辆,很容易出事。

那些如流星般消失的生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千万不要像他们一样,为了少走几步路,节约几分钟,而忽视了自己的安全。

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个人观看感想四为了保障我校学生们的安全,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我校少先队组织观看了有关安全的宣传片。

安全,众所周知一个看似简单,而又如此复杂的问题,随着近代社会的发展,各类交通工具的增多和提速,交通安全也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由于交通知识贫乏,安全意识无从提高,中学生安全问题更是令人担忧。1999年全国中小学生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死亡4519人,受伤12045人,给社会造成巨大损失,也给家庭和个人造成无法愈合的创伤。

每个人的生命仅有一次。生命也许是一生,也许只是那短暂的路程。生命中饱含了生活的精彩;生命中刻画了一生的旅程……

生命是可贵的。无时不刻的珍视我们的生命,让我们心中燃起生命的火焰。这就是生命的可贵所在。

当我看到电视屏幕中,汽车因超速,超载而引出的惨重的车祸。当我看到他们丧失亲人时那悲痛欲绝的情景。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无处不在。

正当我们在家里和亲人团聚,他们却在祭拜死去的亲人;正当我们沉静在过年过节的喜悦中时,他们却都痛不欲身;正当我们在明亮的教室里朗朗读书时,他们却永远的离开了人世间;永远离开了那些还惦记他们的亲人;永远走出了生命旅程的轨道。也许他们走向了被人们称为天堂的地方。我不明白他们是否听得到亲人的呼唤,也不明白他们到底去了何方,但我清楚的明白,不管他们的亲人怎样的呼唤,他们永远的离开了。就因为一场车祸,他们所给自我,甚至带给亲人的痛苦,他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直到此刻,我的眼前还闪现着高速公路上的片片血迹,那些死去的亡灵。

生命仅有一次,丧失了一次的生命,等于丧失了一生的精彩!

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个人观看感想五《开学第一课》作为一节中小学生的必修课,无疑具有警世作用。北京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对中小学生而言,开宗明义地诠释了珍惜生命的意义所在。

安全教育当前的确是每个学校的大事,但现在学生安全教育以学校老师灌输式为主,学生对安全事件的应对能力极差。要提高学生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就要多开展宣传活动,尤其要开展校外宣传,但现在学校开展校外宣传严重不足,无疑这就产生了矛盾。这也是目前学生安全教育的一个“瓶颈”。这次教育部要求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和家长上好《开学第一课》,将学生的安全教育放大到整个社会,较好地弥补了校内宣传安全教育的不足之处。

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其实并不单纯是一个学校教育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学生的“安全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全社会来共同完成,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学生的安全问题都会存在隐患。

任何一个学生意外安全事故的发生,宣传教育的缺失都难逃其责。《开学第一课》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不仅要立足于学校,更要时刻处处警钟长鸣。

第7篇

1.体育课不能承受之重

在新的课程体系下,体育课的设计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虽然我国中学阶段的体育课已经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但事实上体育课并不能承担所有健康教育的内容。体育与健康课,在很大程度来说,还是体育为健康的课。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下降,学校体育课应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学生体质的下降是多因素的合力,仅仅是将体育课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并重新设定一系列的教学内容,也并不能扭转这个局势。健康教育与安全教育有很多相交相融的领域,根据安全教育的指导思想以及安全教育的内容,在“健康”指导思想下设计的体育课成为进行安全教育的一种最佳选择,这是无可厚非的。关于这一点,应清楚地认识到,在体育课中渗透安全教育是体育的责任和义务,但体育课并不能承担所有的安全教育内容。因此在体育课中实施的安全教育,不是体育与安全教育,不能偏离体育课的主旨,应是体育为安全的教育、安全为健康的教育。

2.体育课程自身的安全问题

在体育课中实施安全教育,首先关注的应是体育课过程中自身的安全问题。学校体育安全是学校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关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论述较多,绝大部分论述是从法学角度切入的,主要关注了伤害事故发生后各方的权责问题。少部分研究关注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的建议。从法理角度分析体育课程中产生的安全问题,不是我们考察的主要对象。体育课自身带给学生伤害的原因及预防,才是我们剖析的重点。体育课中带给学生的伤害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难以预见的伤害,一类是可预见的伤害。难以预见类的伤害与体育运动的基本性质有关,即对身体的要求以及它的对抗性、竞争性,由此产生的伤害事故多属于偶发性事件,难以预防。可预见类伤害事故的发生是学校和教师的安全意识不够、教师工作的程序不够规范、责任心不强等导致的,因此其事故责任应由学校和教师负责,而这种事故通常是可以避免的。

3.以体育课为载体的安全教育

除了体育课自身所蕴含的安全教育,体育课能否提供安全教育的其他内容,答案是肯定的。其原因有:①“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的体育课内容与安全教育内容有很多交融的地方,可以就此方面深入挖掘,合理设计。②体育课学科特征对学生发展的要求与安全教育在规避危险时对人的要求有很多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基本体能要求、技能要求、应急救护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心理承受力(对恐惧的抑制,理性的分析危机)。

二、体育课程中实施安全教育的注意事项

1.不能破坏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特征正如上文所述,体育课程不能承受之重——体育课不能承担所有的安全教育内容,也不能一味地迎合安全教育。在体育课中渗透安全教育,首要的就是不能破坏体育实践类课程自身的学科特征。体育实践类课程其中最重要的是从事身体练习。从事身体练习,它是从两个方面表现出来的,“其一是学习并掌握运动技能;其二是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前者反映的是课程的‘技艺性’,后者反映的是课程的‘自然性’”。根据体育实践类课程的特征,要求在体育课中渗透安全教育的时候,不能将安全教育内容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来开设,不能将体育课完全替换为安全知识讲座,而只能是也必须是将安全教育知识融入到体育课中,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理解经过设计的安全教育知识。

2.教材内容的选择

既要不违背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特征,又要将安全教育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就给教师在教材内容的选择、设计、开发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这一精神完全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理念,即要求教师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开发创造出有特色的学校体育课。教材内容合理开发的首要步骤,是应当找出与体育课有相当密切关系的安全教育内容。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安全教育内容的分类,“公共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六个模块。重点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了解保障安全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技能”。联系体育课教材,进行初步的研究发现适合在体育课中实施的安全教育内容集中在社会安全、意外伤害、自然灾害、应急救护四个方面。内容只是与体育课联系较为紧密,但要真正在体育实践课中教学,还需要教师开动脑筋,将上述内容教材化。结合各项体育运动的特点,将上述内容通过设计、改造、整合等办法,在教学中采用,这就是素材的教材化,是从教材内容选择到教材内容实施的阶段。

3.科学的设计

除了体育课自身的安全工作通过引导、规范等措施努力解决外,其余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应通过科学的设计,以体育课为载体来完成。根据安全教育内容,结合体育课的特点,进行内容选择后,再经过教材化处理,方能在体育教学中实施。但事实上,不同学龄阶段的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不同,知识和技能学习的侧重点不同,因此教材内容必须经过科学的设计和组织实施。小学阶段以情境教学设计为主。将大量有关的安全知识通过游戏情境化处理,培养学生防范危险的意识,懂得遵守公共安全的一些基本要求。如以课题单元为主设计的体育课“小小消防员”“森林动物过马路”等。中学阶段在巩固安全意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逃避灾害的体能、技能和心理素质,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救和求助逃生知识。初中的体育教学项目应经过适应性改造,提升太过简化的内容,使竞技项目降低难度而具有亚竞技性质。如同样是消防知识和技能掌握的体育课,课题名称“消防英雄大比拼”、组合短距离跑、攀爬楼梯、运水(运沙)灭火、救护等科目,计算个人和小组成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阶段在学生体能、技能和心理要求更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具有积极主动对危及安全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的能力,从而更为主动地规避危险,提高生存生活质量。为达到这一目标,高中阶段较多采用模块式教学,一个模块是相关内容的若干个单元。如野外生存模块,可以设置攀爬单元、泅渡单元、紧急救护单元、定向运动单元等。

三、结束语

第8篇

[关键词]家庭安全教育;学校安全教育;社区安全教育;社会安全教育

前言

天台“2.18”儿童集体溺亡事件是指:在2月18日,浙江天台县下路王村的蔡家5名孩子在龙珠潭水库溺亡。之后,浙江天台县政府新闻办公室就该溺亡事故召开新闻会。

调查小组随即前往天台“2.18”儿童集体溺亡事件发生地天台进行问卷发放与实地访谈,并走访了龙潭水库附近的住户,听取各种意见,对该事件做了一个深入的调查。而后,调查小组分别走访了银行、学校、企业、政府机关等地,进行问卷调查。在此过程中,我们共发出问卷120份,回收114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00份。本次调研,涉及社会各界,且农村和城市的比例恰当,城市56份、农村44份。

以往,假期溺亡事件时有发生,却从未受到大规模媒体的关注。受调查者认为,社会和父母应对此事件负责。此事件发生的养鱼场管理和安全防护措施有疏漏,社会公共安全体系不完善,社会的责任不可推卸。而家长没有管好自己的孩子,在其外出时也没有相应的警告,放任孩子游玩,最终导致悲剧。

一、家庭安全教育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父母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应是授人以渔。然而,家长们往往容易忽视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导致一起又一起的意外事故的发生。可见展开合适的家庭安全教育迫在眉睫。

(一)传输安全知识至关重要

约有76%的受调查家长会帮助自己的孩子学习安全知识,但也有少数家长,约占24%对这一方面显然不够重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家长对安全有所懈怠,那么悲剧将不可避免。家长应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共同构建一个安全的家园。

(二)安全教育传输途径多样

表1 各种职业人群家庭对安全教育知识传输途径

(%)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多数家长会通过观看安全教育影视,阅读书籍,浏览网页来获得安全知识。并且,各种职业人群偏重的安全知识传输途径不同,如在校教师主要通过购买安全教育方面的书籍来加强家庭安全教育,家庭主妇和银行工作者比较看重网络浏览安全知识这一途径,而饭店经理和服务员主要运用电视这一媒介等等。

(三)孩子自救能力是否有待提高

多数家长对于自己孩子自救或救援他人的能力不是很了解,即便有所了解,也不认为孩子具有自救能力。父母应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安全知识是否到位,自救能力是否有待提高等,从而决定是否要对孩子进一步传输安全教育知识。

二、学校安全教育

天台“2.18”儿童集体溺亡事件中,我们可以找到学校安全教育的一些弱点。学校安全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懂得危险所在,并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识,才能有效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老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薄弱

经过我们的据统计,有90%的人认为学校安全教育应该成为一门必修课。作为正式的课程来上,可以增强学生和老师的安全意识。目前,老师对安全教育的关注远不如对学生成绩的关注,而学生基本上是通过观看安全短片了解一些安全知识的。学生并不能冷静地应对真正的危险情况,盲目冲动导致学生无法正确使用所学的安全知识。

(二)学校普及安全演习的情况令人堪忧

学校常规性的安全演习,是目前安全教育非常欠缺的一个环节。经调查,只有7﹪人在学校经常进行安全演习,而34﹪从未进行过安全演习。学生可以把安全知识应用到演习活动中,获得自我营救的多种途径,只有这样,学生才不至于在危险面前手足无措。

(三)学校安全教育落实的现状

表2 学校安全教育的落实

城市学校的安全教育落实的比较完善,而农村学校在这方面落实的不佳。经济条件、民众安全意识、开展条件等因素影响安全教育的落实。加强农村学校的安全教育,缩小与城市的差距,是刻不容缓的。

三、社区安全教育

社区作为家庭的载体,对社区内的儿童安全教育有一定的责任。我们通过对社区委员会和社区居民的访谈,得出一些结论:

(一)社区委员会宣传安全教育知识的途径

超过70%的受调查者表示,社区主要通过大门口的宣传黑板和楼梯口的宣传栏来传播儿童安全教育知识。另外,社区也会在特殊时期挂出一些特定意义的横幅,如安全宣传月的横幅。社区对于儿童安全教育的宣传意义无疑是重大的,而作为媒介的社区宣传方式更是学校家庭所不具备的优势。

(二)社区安全教育并未真正落实

社区安全教育并没有得到重视,只有3%的被调查者所在社区对安全教育非常重视,大部分社区的安全教育只做了表面工作。重视儿童教育的社区必定有一个负责的社区居委会,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普及安全知识。

(三)社区居民参与安全教育活动

要保证社区的安全教育能够真正落实并起到一定的作用,社区单方面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71%的被调查者非常支持社区进行安全教育的,但也有人没有认识到社区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未能积极参加安全教育所开展的一些活动。由此可见,要达到更好的安全教育效果,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迫在眉睫。

四、社会安全教育

社会对这些溺水的孩子应该负起一些责任,通过对我国安全教育现状、安全教育普及情况和安全防护措施的调查,我们得出:

第9篇

关键词 3A教育行动 安全常识教育 启示

一、法国“3A”教育行动的基本内涵

1.法国“3A”教育行动的概念

法国的“3A”教育行动包括三条互补的轴线,即预测(Antiuper)、行动(Agir)和学习(Apprendre)。

预测的基本内涵是人们在面对危险时能够很快调动较为专业的既有知识,同时面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做出评估行动。这个阶段强调的是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危险评估的能力。如我们可以运用学过的知识来判断哪些蔬菜是有毒的,是不能食用的。

行动的基本内涵是我们在面对危险时能够明智地、负责地采取措施。如人们面对火灾时能够执行成人的指令并作出正确反应,或是面对危险时能够第一时间作出相应的防护行为。

学习的基本内涵是指基于自身的生活经验或是从他人的生活经验中获益,能够谨慎地行动、有效地行动、未雨绸缪。如通过学习可以建立起对问题处理的迁移能力。

这三条轴线被称为“3A”教育行动,三条主线相辅相成。人们通过这三条轴线的学习,可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处理安全危险的能力。这三条轴线也是贯穿整个安全教育过程的准则。

2.法国“3A”教育行动的发展

法国注重安全教育的历史已久。2004年8月13日以来,法国颁发了《公民安全现代化法》、《法国教育修订法》以及《安全教育指南》,其中《公民安全现代化法》规定,法国全国上下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必须开展安全常识教育,因为所有人都会有面对生活意外、交通事故以及自然灾害的时候,当人们在面对上述意外时都应该具备基本的防护能力以及自救能力。它包含了学校对于师生人身安全的保护,也明确规定了学校要在内部开展安全教育。这部法律的颁发奠定了法国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法制性,是“3A”教育行动提出的一个重要前提。而2006年1月11日颁布的《法国教育修订法》则是明确指出:在幼儿园到高中这一段确定的时间轴内,国家公立教育机构以及与政府签约的私立学校所提供的课程中必须包含有危险判断、有效防护以及安全自救等应急训练。具体规定了开展安全应急训练的时间轴,还明确规定了应该开展安全应急训练的机构,最后还进一步规定了安全应急训练的内容。这部法律是对安全教育规定的一个深化,为最后“3A”教育行动的提出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2010年,法国教育部、卫生部、社会安全保障部联合了面对危机的《安全教育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再次提出要通过学校教育以及与家庭联动让公民在未来对自身安全负责。《指南》认为有效的安全教育包含三条互补的主线,即预测、行动和学习。从自身的生活或他人的经验中获益,能做到慎行、行之有效、未雨绸缪。三条轴线被称为“3A”教育行动,至此法国“3A”教育行动被明确提出,并贯穿于整个安全教育过程。

二、法国“3A”教育行动的阶段

法国“3A”教育行动中包含了预测、行动、学习三条轴线,每一条轴线下都包含了其初始、进步、警告以及确定阶段,每一个阶段的侧重点不同,从初级到高级阶段,循序渐进,旨在提高人们的安全应急能力。

1.预测――作出评估

预测这条轴线中,我们拿日常生活安全防护来举例。

如在预测的初始阶段,注重人们的认知能力,如认识常见物体及其使用条件,防止流血、烧伤、窒息等,另一方面初始阶段还表现在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以及现场的情况来判断危险,如我们可以辨认并远离不能食用的有毒物品或是能够发现建筑物的火灾危险。

预测的进步阶段更多地强调我们可以正确阅读危险信息以及能够记住常见危险标记。如强调我们能够阅读并且遵守物品和产品上的信息或者标志,或是能够知道周围环境的基本安全规则。

预测的警告阶段在于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平时接触较少的安全知识,如要认识到日常生活中不同危险带来的伤害以及了解不同的求救方式和医疗急救知识。

预测的最后一个阶段是确定阶段,这个阶段是我们已经对周围可能产生的危险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判断,以及比较深入地了解各式各样的急救信息。比如说了解救援服务的功能及医疗急救服务。针对有可能发生的火灾,应了解灭火的措施。

2.行动――采取措施

不同于预测阶段的了解危险,行动阶段更加强调的是使用和发现。

如行动的初级阶段要求我们能够正确使用常见的物体或是能够让危险物品物归原处,将其放在安全的地点。在发现的功能上,则是强调人们能够注意到不常见(不常用)的东西或是能够在引导下逐渐发现环境中潜在的危险。

行动的进步阶段则是强调遇到复杂情况时的处理能力,如能够逐渐正确使用越来越复杂的物品,能对同伴不正确使用物品的行为作出提醒,更加深入地行动。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进行远程求救,发出最基本的求救信息。还有一个提前预防行动,如能够将有毒的物品放在远离婴幼儿的位置,或是在火灾没有蔓延到我们所处的位置时,能够了解火灾中安全逃离的主要指令,并在成人带领下实施这些指令。

行动的警告阶段则更加强调面对复杂情况进行判断选择的能力,如能够不同的情况采取合适的救援,能够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应的救援行动。

行动最后的确定阶段更加强调受灾者危机处理的迁移能力,如能够根据所遇到不同情况调整行为,参与救援或是了解火灾发生时的指令并独立完成。

3.学习――经验借鉴

学习的这条主线强调的是经验的借鉴,如初始阶段要求人们能够根据烧伤者所受到的伤害进行模拟想象,并且根据想象的场景描述来设想自己要是遇到相同的情况我们将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另一个是能够根据经验描述出某个现实情境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学习的进步阶段就是进一步地分辨,如分辨潜在的危机和危险或是分辨出临时危险和长期危险,还能够预测不当行为会造成的后果。

学习的警告阶段则是更多强调评估能力,如评估个人在避险方面的行动和能力,或是根据不同情况和信息的真实性进行评价某一动作的准确性。

学习的确定阶段强调分析能力,如能够采取哪些方法对事物进行分析,并且通过学习逐渐建立起自我防范意识。

三、法国“3A”教育行动的启示

当前我国的安全教育现状并不乐观。原因是方方面面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我国传统都比较重视书本知识教育,对安全应急教育的重视不足。具体表现在学校里的公共安全教育课程设置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同时公共安全教育的内容大多偏重于学生安全知识的传授和认知能力的发展,缺乏对安全意识的培养和对安全行为的训练,这就说明了我国只是对学生应急能力中的预测能力比较注重,但是对行动能力方面的培养重视不足。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育行政部门缺乏对公共安全教育的内容、途径等的整体规范和明确要求,缺乏教育综合保障机制。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学校在开展公共安全教育活动的时候实施力度不够,公共安全教育活动不规范,随意性强,缺乏实效。基于当前我国的安全教育现状,再根据当前法国“3A”行动的经验,我国的安全教育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稳定统一的安全教育机构

小学的安全教育工作一般都会由本班的老师负责。他们在安全知识教育方面没有受过系统的训练,因此安全教育的实施效力难以保障。

有些学校安全教育不是由本班的教师负责,而是由学校的一些机构负责。例如某些高中部的安全教育是由保卫科负责或是政教处进行,一些有条件的学校也会请校医院参与。而在高等院校,由于科室、部门众多,负责安全教育的部门更是五花八门。由此看出我国安全教育机构设置不明确,这就造成安全教育源头的混乱,责任不明确,出现事故时会相互推卸责任,安全教育得不到落实,安全教育质量不高。

借鉴法国安全教育机构的设置,应明确安全教育机构人员职责,并配备有符合安全教育要求的相关教师、工作人员。例如在机构内校级主要领导负主要责任,同时规定铺导员、学校保卫处人员、学校医院医护人员等共同参与。在这个参与的过程中,用制度来规范他们的行为,如明确规定不同部门在安全教育工作中的主要职责及应承担的相应责任。用责任去约束学校的不同部门,也能让学校各部门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作用。从源头上切断安全教育工作的混乱,同时也可以确保安全教育工作的规范性和连续性。

2.唤醒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视

法国“3A”教育行动中,每一个阶段都注重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如辨识有毒蔬菜,辨识危险的标志等等。根据法国”3A”行动的启示,要想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的驱动力,就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一方面要扩大安全教育的知识面,不要将知识面停留在政策所要求的理论教育上,而要从日常生活中渗透各种安全知识的细节,让安全知识变得更贴近生活,更有趣。另一方面,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尽量摆脱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学习、考试才是最重要的,而忽略对学生自我保护等安全教育的宣传。尤其是在近几年,我国学生群体受到侵害的比例有所上升,更是要将安全教育意识摆在教育的前面,应采用灵活的、新颖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安全教育并不是枯燥的说教,它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唤醒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视。

3.提高学生应对危险的能力

当前中国式的安全教育离不开传统的教育模式――填鸭式教学。学生不断地接受来自教师教授的知识,久而久之就造成学生的思维模式呆板,举一反三能力差。而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安全问题是多种多样的,且难以预料的,若是学生不会转换思维,则会让安全教育失去其本来的意义。

参考法国“3A”教育行动的核心要求,我国在进行安全教育时应更多采用实战的模式,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外出郊游的活动或校内演习,让学生们解决(或模拟解决)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他们将所学安全知识转换为实践的能力。

法国“3A”教育行动是中国进行安全教育工作的一个很好的学习模板。法国“3A”教育行动中预测、行动、学习三条主线相辅相成,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行动能力以及学习能力。此外,法国进行“3A”教育行动是有立法保障的,而中国还没有统一的安全教育机构,对安全教育工作重视不足,安全教育实施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由此可见,中国的安全教育工作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宋江浩.当前学校学生安全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考试周刊,2007(34).

[2] 汤继承.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第10篇

《实施细则》在30多个方面作出了具体、可操作性的规定,市、区17个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共同创建学校安全管理体系。

120万学生可参加人身意外伤害险

《实施细则》一大亮点就是提出,增加学生人身意外伤害险,且与校方责任险一并捆绑实施,争取在学校及学生保险运行机制和赔付的模式上较以往有所突破和创新。

深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1996年起深圳通过教育发展基金会,每年安排专款统一为全市全日制大中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幼儿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2006年4月26日起,由政府出资为全市全日制大中小学校、幼儿园统一购买校方责任保险,暂时中止学生意外伤害保险。每学生每年保险费5元,每人每年累计赔偿额30万元,每所学校每次事故累计最高赔偿限额500万元。据统计,自2006年起至2009年,市、区政府财政每年均出资500万元以上。向人保财险深圳分公司投保深圳市“学生人身伤害校方责任保险”。

但学生人身意外伤害险与校方责任险区别较大,前者一般为“有险即赔”。后者则为“有责即赔”(校方确实存在过错和责任),不能解决学生意外伤害事故问题。2008年市教育局对学生人身伤害校方责任保险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提出了在校方责任险基础上推行学生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工作思路,并于2008年10年报送市政府。

目前市政府已同意在实施校方责任险的基础上,增加学生人身意外伤害险。校方责任险和学生人身意外伤害险由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统一组织招标购买。学生监护人可以自愿参加学生人身意外伤害险,保费费用由财政、教育发展基金会和学生监护人按1:1:1的比例承担。并在《深圳市学校安全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中作出了明确规定。

从今年9月1日开始,实行校方责任保险和学生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一并捆绑实施。新增加的学生人身意外伤害险保费最高为15元,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学生人身意外伤害险的实施对象不仅为中小学,还包括高校和幼儿园,受益学生约120万人。

每所学校可增加1名安全管理人员编制

《实施细则》还明确,学校应当配备1名注册安全主任,根据需要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所在校区的学校安全工作。市教育局要求拥有几个校区的学校,须保证每个校区都有一个安全管理主任。目前全市642所中小学都配备了学校安全主任。记者还了解到,深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2009年8月明确规定,每所学校可增加1名安全管理人员编制。

《实施细则》还对学校活动安全管理作了详细规定。其中,要求对小学四年级以下的学生应当建立上下学交接制度,学校应当安排专人看管晚离学校的四年级以下学生。

此外,学校应当按照《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开设公共安全教育课,并将其纳入课程计划,开展学生生存教育、自护自救能力教育和健全人格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避险、救生和报警的方法。

第11篇

专家简介:杨永明,上海市青少年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在上海市青少年保护、儿童安全研究领域拥有权威、丰富的科研资料和调研数据,重视改善儿童安全的政策实践。

安全是儿童生命健康的保证,从实践的角度和政策的角度,我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儿童安全的问题。

认识

儿童公共安全是检测一个地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检测地方政府在实施公共安全法律、政策过程中,体制、机制运行协调性、整体性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数,更是凝聚各种社会力量共同提升城市(地区)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载体。

实践

上海的实践,首先是坚持法律法规保障。如出台《上海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上海中小幼技防设施》、《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管理基本要求》、《上海市校车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政策,实施学校食堂分级管理制度等。

第二,坚持合力保护。如实施校外治安辅导员制度、上下学护校制度、实施校园保安配置标准、实施警、校、消等部门每月飞行检查制度等。组织网吧监督志愿者队伍,探索学生家长参与护校工作,优化学校周边治安、市容、文化等环境建设工作,定期公布学生伤害事故情况,努力争取共同保护合力。

第三,坚持教育引导。一是公共安全教育进课程体系。自2013年9月1日起,其教育的针对性将进一步增强。二是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努力提高学生体质。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寒暑假专项学生比赛,学校文体设施开放等。三是不断提高学生识险、避险、自救、互救能力。四是稳步推动学生基本医疗保险。五是医教结合提升特殊群体的针对性保护。六是救助关爱,给流浪儿童和涉罪家庭未成年子女以温暖。

探讨

对儿童公共安全问题,有许多方面,需要社会各界来探讨。例如有些家庭保护屏障脆弱,家长有意无意隐瞒特异体质的孩子,造成安全隐患。又如学生运动的协调性较弱,普遍的问题是关节硬、肌肉软、耐力不足、动作不协调。在保障儿童身体健康之外,儿童心理行为障碍的发现、干预办法不多,所以保护儿童公共安全的科学知识、道德准则、行为规范、法律支撑四大支柱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第12篇

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夏令营的全体人员,于7月27日下午2时30分,冒着酷暑来到位于雨花台区的南京科技馆。南京科技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花神湖畔,占地约30万平方米,是一座集科技、人文、艺术、旅游为一体的科技化主体公园。

科技馆园区由展览影视区、青少年户外活动区、茶园观察区和湿地休闲游览区四大部分构成。科技馆主体由常设展厅、非常设展厅和会议交流报告厅组成。常设展厅打破以往的传统理念,以天、地、人为主线划分为四个楼层,设有宇宙探秘、智慧主人、地球万象、创造天地、儿童科技园五大主题展区和公共安全教育展馆、南京动漫体验馆,展区300多件展品有70%为参与性、互动性项目,可让游客亲自体验科学带来的独特感受,亲身感悟科学的魅力和提升青少年智慧的隐形功力,它已成为海内外青少年以及小朋友们最喜爱的科普教育场所。

首先带领营员们参观的是动漫体验馆,该馆在科技馆的三楼,总面积约2700平方米,整个展馆分为“动漫历史·时光隧道”、“动漫玩具·互动体验”、“漫画动漫·图书世界”三大板块,展示着世界与中国(南京)动漫的发展历史、国际动漫大师的成长历程;汇聚了不同国度与不同时代千姿百态的动漫明星、数以万计的动漫玩具、精彩纷呈的动漫图书、妙趣横生的互动体验、时尚炫目的动漫表演……海外华裔青少年们兴致勃勃、积极参与、亲身体验,并不时提问,星级讲解员一口流利的英语解答,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望。穿过“宇宙探秘”、观看“智慧主人”、再看“地球万象”……

紧接着是参观位于负一楼的公共安全教育馆,展厅面积约5000平方米,共设序厅和人民防空、交通安全、消防安全、自然灾害、地震体验等10个展区,60个展项、116个影视片,营员们通过互动体验方式,普及防空防灾知识,增强公共安全意识,提高应急自救能力,提醒他们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要倍加保护人类的家园。

走出主馆,营员们来到了参观体验的最后一站———IMAX球幕影院。在这座球形建筑里,大家领略了在国外被誉为“电影的终极体验”的IMAX电影。倾斜覆盖式的银幕使人有漂浮在空中之感,四周皆被画面所包容,恍如投身其中。在目不暇接之际,影院内的音响系统播出配乐和特殊音响,使同学们享受到了无限的视觉和听觉盛宴。(责编 凌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