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5 22:11: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怎样学习高中数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1)制定计划明确学习目的。合理的学习计划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计划先由老师指导督促,再一定要由自己切实完成,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课前预习是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预习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上课更能专心听重点难点,把老师补充的内容记录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是提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
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二、循序渐进,积极归因,防止急躁
由于高一同学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同学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让高一同学学会积极归因,树立自信心,如:取得一点成绩及时体会成功,强化学习能力;遇到挫折及时调整学习方法、策略,更加努力改变挫折,循序渐进,争取在高考成功。
三、让学生了解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区别
(1)了解教材与教辅区别。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经常重复出现,题型少而简单,研究的数量关系以常量为主,较多的侧重于定量。计算;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但注重定量计算,而且计算的技巧性强,还注重理论分析,常常需要作定性的研究和说明。
(2)课时与课容的区别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上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足够的时间反复强调、反复训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并在课堂上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练习而到高中,由于科目增加、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巩固强化,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这也使得高一新生一开始不太适应高中学习。
新教材融进了近、现代数学内容,精简整合了传统高中数学内容。与以往教材相比,教学内容增多,教材明显变厚,教材的难度有所降低,高中新课程的课时数减少,但高考选拔人才的水准不可能降低。与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课程相比,其教学容量和教学难度大为提高。如何研究新教材,按照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有效方法,以使学生适应新教材,顺利完成初高中数学衔接学习,培养学生自学、探索和创新能力,体现《标准》的原则和精神,已十分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高中数学新课程对于学生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实施新课程,渗透新理念的主要渠道依然是课堂教学,因此,如何处理好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是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所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作如探讨:
一、把握好学科的语言教学
数学课堂上,数学教师的作用在于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把严谨而抽象的数学学术
形态转化成生动形象的教育形态,引导学生在充满情趣的、轻松的课堂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教学教学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阶段,分层次,多角度的,因此,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更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改变教师脑海中原有模式,发现新问题,采取新方法,新策略,打破旧框框,找到更加合理的授课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教学的深浅度,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课时问题.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入过渡知识,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如"不等式"是数学解题的一个常用工具,是否在讲集合的运算前加讲一些简单不等式的解法的教学(如"一元二次不等式"和"简单分式不等式"等),这个是集合这一章教学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新课程对集合的要求只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学生将学会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而不在于集合的等价变形,更不在于集合更深层的运算.因此教学中要切实把握好集合的"语言"教学,如确要加讲一元二次不等式和简单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则要控制好难度,深度,否则课时又会成为问题.又如立体几何内容教学应先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感受入手,再研究组成空间几何体的点,直线和平面.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能力,即立体几何的"直观性".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其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数学教师也只有尽力锤炼好自己的教学语言,才能充分体现语言“化深奥为浅显,化腐朽为神奇”的魅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二、倡导自主、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应该通过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使知识得以内化,方法得以迁移,能力得以形成。
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比如,在讲解椭圆的标准方程时,焦点在x轴上的,老师为学生推导,在讨论焦点在y轴上的方程时,老师就应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模仿推导,只有学生自己亲自体验了,才知道推导的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甚至有的同学通过探究发现求焦点在y轴上的方程时,求解过程只需将求焦点在x轴上的方程中的x与y互换就可以了。到了讲解双曲线的方程时,老师先引导学生回忆椭圆方程的求法,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推导,先让学生之间共议,再师生共议,然后得出双曲线的方程,这样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自主、交流、探究的发展空间。
三、注重学科思想方法,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它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应用的全过程。对它的灵活运用,是数学能力的集中体现。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
例如讨论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时的两种基本方法:一是把直线方程和圆锥曲线方程联立,讨论方程组解的情况;二是从几何图形中考虑直线和圆锥曲线交点的情况,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将会使问题清晰明了。注重知识在教学整体结构中的内在联系,揭示思想方法在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互相沟通中的纽带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讲,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自觉运用往往使我们运算简捷、推理机敏,更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必由之路。我们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数学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
四、启迪学生思维,教会学生思考
1.设计一题多问,促进自主学习
对于新知识的学习,通过问题形式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探索、去发现,其效果远胜于教师单纯的讲解。数学上任何一个知识点都有其形成过程,或是对实际问题的数学抽象,或是对旧知识进行归纳、类比后推理得出结论,这种数学抽象或推理的过程就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果学生能掌握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就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结构,沟通知识的联系,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将知识学“活”。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挖掘这些知识的产生过程,并将其分解成若干个问题,一步一步地去引导、去探求、去发现。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发现思维能力在不断形成、不断完善、不断总结中得以提高,进而避免了知识上的死记硬背,应用上的生搬硬套现象。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日新月异,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已远远不够。人们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数学作为高中课程的一门基础性学科,自然是实施探究性学习方式的一块主阵地。那么,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开展探究性学习呢?我从课前准备、课堂处理、课后作业的完成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从学生的身边出发,确实把知识体现在现实生活中
数学教材每一章的开始,都是由一个典型的例子引入,体现整章的核心;而每节课开始,也安排了生活中的例子。如:在必修2平面知识这一节就列举了生活中例似平面的海平面、黑版面等引入,这样的引入学生学起来不容易混淆,用不着教师费心地讲解了,只需作适当的引导、归纳就可,把学习的自还给学生。
又如,利用物理学中的力学来引入向量,从而全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通过生活例子将知识的抽象化为直观,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心理。
二、根据教材内容设置,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现在的教材每一章节基本上都安排了“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的内容。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把学生引进探索、创新的空间,彻底改变在教学中教师包办代替,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
教师按照教材编排上述的内容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体现教师组织学生主动获取、掌握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的能力。如学习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关系时,教材设计了“思考”:如果直线l与平面a有一个公共点,直线l是否在平面a内?如果直线l与平面a有一个公共点呢?教师不要急着下结论,给出定理,而是组织学生利用直尺在桌面上放一放后再到结论。
又如“议一议”:举出生活中的几个实例,反映“平行线之间的垂线段处处相等”的几何事实。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合作交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学生们举出多种多样的例子,丰富了知识面。
三、鼓励每位学生,平等对待每位学生,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在新教材的试用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暂时难以理解的问题,对新教材的编排会产生一些困惑。按照新课程标准,每学年的教学难度不是很明确,教师只能以教材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的程度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本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新教材的习题配备,并没有注意按难易程度排列,有些练习、习题中的问题,比章节复习题中的问题还难。
四、化深奥为浅白,化抽象为直观,降低了知识的难度
现在教材举了很多实际的例子,不用教师费心说,学生看题或在学的过程中已感知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九年级下册“船有触礁的危险吗”这一节内容,它是利用三角函数知识求路线或物高的内容,本是难度大而又枯燥无味的内容。但这是学生生活中会应用到的知识,学生很感兴趣,并且再加上美丽的实物图,把学生的感官也动员起来了,那学的劲就不用说了。而教师也不用把知识“形象化”了才去让学生理解,相对来说教师讲授的时间少了,学生学的时间多了。
五、通过学生分组探究学习,完成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
【关键词】 初中数学 高中数学 有效衔接
数学课程,在义务教育时期,主要看重的是学生的数学基础,它是以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谐并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的。而高中数学则有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它更看重的是课程是否可以自由选择,以弘扬学生的个性以及考虑未来的人生为目标。
一、初、高中数学过渡不是很衔接的因素探析
1、课标教材内容的衔接不顺。新课标要求初中数学在设计教材的时候,要注意结合实际,尽量体现实际,因此,教材在设计的时候主要是在把知识的宽度进行了扩展,而教材的难度却极大的降低了,所以主要表现为练习题又容易做且题量又少,代数式的计算很少,常量计算是最主要的,这很接近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更重要的是符合感性认识循序渐进的转变为理性认识的客观规律,所以易于学生掌握和理解运用。但高中数学却不是如此,与初中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2、初高中的学习在环境方面的不同。高一新生在经过紧张而激烈的中考后,终于到了自己心目中的高中,认为自己的理想已经实现,学习暂时可以告一段落,所以很多同学都处于全身心的休息状态,并且在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里开始高中生活并适应高中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因此虽然他们在还没有进入高中之前,就已经知道高中数学的难度很大,而且有些内容还很抽象,比如函数和映射等一些概念。所以,刚开始就出现了紧张,畏惧等不良心理状态。
3、初高中数学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方面的不同。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对知识内容讲授的很详细,且类型分的很齐全,所以学生只需死记硬背,把具体的概念以及数学公式和老师讲过的同种例题进行熟悉掌握就可以顺利通过考试,取得一个很好的成绩。但是高中数学教师由于对初中数学教材的知识结构不了解,对初中老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心理特征等不熟悉,而且课程的改革导致高中教材在知识结构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在初中数学课上,学生可以积极自主的学习,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但是高中数学在这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它不仅要求学生具有灵活创新的思维,还对其思想的深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还要求具有批判精神。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归纳总结数学学习的方式和规律。但是很多学生却不能满足这种要求,究其原因,是他们依然运用初中的学习方式。
二、关于初、高中数学的顺利过渡和衔接
1、对初、高中数学的差异性要全面掌握。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全面了解掌握初、高中这两个不同的教学阶段在数学教学方面的差异性,主要从以下内容展开调查工作,即初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知识内容,教学目标和理念,以及教材体系和评估,教学手段等。同时还要调查初、高中学生在学习方面需求的差异,全面了解在课程要求和配套教材上发生了哪些改变,以此为基础,来改变数学教学的手段,以符合高中数学教学具体实践的变化。
2、对初、高中数学教材实施系统性探究。教材作为文化读本,非常经典,它有助于良好的数学思维的培养与形成。⑴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系统全面的理解和掌握;⑵要对教材编制的目的进行分析探究;⑶以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依据,进行课程等教学资源的整合。各个市州的教师为了更好的理解初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在关联和衔接,需要积极开展关于初中运用的配套教材的探索研究。同时,为了实现对教材的全面整体的掌握和进行很好的运用,还需要对初中数学教材的其他版本进行探究。对此,要对高中大纲版教材以及课标教材在知识体系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行探究,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培养所要达到的目标的探究,力求解决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不顺利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方法;原因;措施;
前 言:高中数学由代数和几何数学组成,不少同学对高中数学抱有很大的怨言,经常感叹数学计算量大、推理证明困难等。笔者认为,对于高中数学,不仅要进行大量的题目练习,更重要的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记忆并理解,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样才能增强运算速度和推理能力,加快数学学习进度,提升数学学习成绩。
一、高中生学习高中数学困难的主要原因
对于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揪根溯源,寻找学习中觉得困难的真正原因,只有如此才能对症下药,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的学习方法,有效的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当前数学学习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1 基础差,对教材内容难以理解
对不少同学来讲,学习数学最大的困难在于对公式和定理的记忆以及掌握运用。其实这只是表面原因。真正让同学感到棘手的是不知道这些定理的来源以及相关的逻辑联系。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因为这部分同学数学基础较差。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缺少对公理、定理以及相关推论的证明理解,只掌握了基本内容但缺少证明逻辑。这就造成在推理联系性较强的高中数学体系下的学习困难。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基础课程听不懂,造成后期的连锁反应。
1.2 练习少,缺少熟练性的数学训练
对于高中数学来讲,在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和训练性学科。虽然当前强调素质教育和减负,但是在现行的高考模式和要求下,数学所占的比重和分数依然不可忽视。必须通过大量的数学训练来吸收课堂上老师教授的内容。当前不少同学正是缺少对练习题的大量训练,缺少了熟能生巧的练习过程。从而导致他们所见的题型单一,在考试中必须耗费时间进行解题思路的试探。降低了考试时间的利用率,影响考试成绩。
1.3 提问少,缺少对问题的体系化研究
高中数学是一门体系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对待高中数学学习,不能采样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进行学习,必须从整体入手,在掌握一种题型解题方式的基础上,不断延伸和拓展知识点的联系性,争取用到之前所讲的知识点进行联系,每道题尝试两到三种解题方法。当然这只是适用于较为复杂的题型,对于简单题型依然还是需要以课本例题的解题方法为主。同时还有不少学生在学习中不爱对老师提问,有问题藏着掖着,日积月累后面对难题竟不知从何问起。这种不爱提问的学习态度也严重影响了对高中数学的学习。
二、有关高中数学学习方法的几点心得体会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增加了对数学的理解,同时也掌握了几点学习方法,在此提出来,希望对其他同学的数学学习带来帮助,同时也希望老师同学以予斧正。
2.1 养成良好的课前课后学习习惯
在当前的高中数学学习中,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巧。虽然有老生常谈之嫌,但是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确是屡试不爽。同学们必须对教材进行预习,我对数学课本的预习并不是简单地翻阅,而是先做例题,保持至少十分钟的思考,在我使用之前学习知识无法解答的情况下在教学内容中寻找答案,然后再看教材中例题的解题过程,掌握解题思路。同时还要对课堂笔记进行整理,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建议使用两种“版本”的笔记,一个是课堂速记笔记,一个是课后整理笔记。这样不仅提高了对课堂记忆的吸收,还有助于笔记内容的查询。
2.2 重视高中数学基础内容的学习
在当前高中数学考试中,并不是所有的考试内容都是由复杂题型组成的。纵观当前高考题型,其中30%的内容属于课堂例题的变形,这部分内容大多较为简单,属于基础中的基础,被称为送分题,学习好课本内容即可解答。因此我们必须将课本例题全部掌握并熟练记忆,这样才能在考试中答好“送分题”,保证在基础内容中不丢分。另外,还必须在课堂学习中重视对基础课程的听讲。老师讲解和我们自己学习属于两个维度,因此只有二者的有机统一才能丰富我们对数学问题看待的客观性。不能因为自以为理解了就放弃对教师讲课的听课机会。这也是重视基础,打好数学基础的重要方式。
2.3 掌握分阶段练习的数学学习技巧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我们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学习规律。日本著名教育学家米山国藏先生在他的《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中曾经谈到,对数学的学习尤其是高阶段数学的学习,必须遵循“分层原则”和“累进原则”。也就是说在接触教学内容头一个星期甚至是头几天中要从基础做起,一个星期后在进行教学难度提升。而且难度的提升要逐层累进,最好不要追逐所谓的“难度”(有兴趣除外),不利于解题方法掌握的连贯性。此外,还要根据学期的时间长度和课程进度进行适当的复习,只有这样才能在漫长的学期中记住并运用好所学的数学知识,不至于学了后面忘掉前面的。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高中数学成绩不甚理想的同学,做好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就是从当前做起,从基础学起,从例题练起。在课本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学习中,逐渐加强对内容的理解记忆,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成绩在扎实基础的推动下稳步提高。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掌在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后,让我们在数学的海洋中努力徜徉吧。
参考文献
[1] 米山国藏,《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D]. 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1986年:1-100
[2] 武敬艳,探究如何学好高中数学的方法[J].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B),2014,11(4):193-193.
在当前的高中数学课堂当中,教师和学生的目光常常只是聚焦于数量繁多、难度较大的知识内容本身上,却往往忽略了对于数学中的美的关注。很多学生提到高中数学学习,头脑中闪现的便是各种复杂的公式和抽象的理论,很难与“美”这个形容词联系起来,这也是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大缺失。如果失去了对于数学学习的全面认知,高中数学教学就是残缺的,也会为教学质量提升平添障碍。本文将针对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三、数形结合――高中数学中的形态美
数形结合是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思想方法之一,常常成为教师在讲评习题时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数学方法。那么,高中数学图形中的美是怎样体现的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其对于复杂数学问题解决的帮助角度入手。
例如,在带领学习立体几何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形结合的作用和魅力,我要求学生解答这样一个问题:现有一个正三棱柱,它的高是8,底面边长是1。现有一只蚂蚁,从一个顶点开始爬行,绕行两圈之后到达与该顶点在同一条侧棱上的下方顶点,那么,蚂蚁所爬行的最短距离是多少?仅从字面上来看,学生很难想象出题目所要求的求解内容以及思路设计,于是,我引导学生们将这个动态过程以图形的方式呈现出来,大家马上画出了图形。在这一做法的辅助之下,学生们很顺利地将数量关系与具体图形之间建立了联系,看似复杂的问题瞬间迎刃而解了。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数形结合的情况并不鲜见。教师在处理数形结合问题时,不仅要从其辅助解答具体问题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还应当有重点地强调图形在数学学习中的准确性和必要性。这样一来,会有效加深学生对于数学图形的理解,并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更快联想到相应图形,促进数学学习的深入推进。
数学美的发现,一方面,可以转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们看到高中数学的轻松乐趣之处。另一方面,发现数学美的同时,也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高中数学特点的好机会,这对于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成效来讲,也是十分有利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清浦中学)
摘 要:反思是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反思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目前的数学教学十分注重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多种因素的阻碍,高中生并不具备良好的反思能力。针对如何有效培养高中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反思能力做出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反思能力;培养
一、培养反思能力要求教师注重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措施,然而并不是每一位老师都会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进行预习,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学生缺乏反思,教育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预习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反思意识的目的。在实践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预习下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做好预习记录,主动提出问题。比如,下节课我们要研究什么问题?涉及哪些定理公式?这些定理公式是如何进行推导得出的?这与我们之前学习的课程有哪些联系?预习过程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通过在预习过程中开展这样的反思训练,一方面促进学生学会自己学习,反思推敲自己的预习情况,渐渐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反思意识;另一方面,这种方式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标。
二、培养学生反思兴趣,强调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高中数学要学习的知识点繁多、涉及面广泛,并且各部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要求学生需要对知识进行整体把握,对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训练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引导学生提炼总结以及归纳,进而形成反思习惯,培养反思能力。比如,教师在各章结尾要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如,在讲解函数专题时,总结各种函数的图象是怎样的?分别具有怎样的性质?主要题型和考查方式有哪些?等等。通过这样的课堂小结,学生会产生很多疑问,促进学生进行探索反思,进而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学生的反思能力不仅影响到高中数学的学习,也关乎个人的综合素质。因此,在人才济济的现代社会中,反思能力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和个人素质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连松.浅谈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反思能力[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
[2]符进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J].学周刊:C版,2014.
[3]陈厚刚.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之探究[J].数理化学习:高三版,2014.
【关键词】高中;数学;成绩滑坡;原因及对策
在高中数学学习阶段,一些学生感到很吃力,跟不上教师授课的进度,长此以往,会渐渐厌烦学习数学知识,数学学习能力也得不到提高.再加上教师运用陈旧的教学方法授课,学生学习的兴趣提不起来,也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学生的数学成绩自然也得不到提高.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呢?这是高中数学教师需要思考的.
一、高中学生数学成绩滑坡的原因分析
1.学生原因
首先,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伸,对于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接触到深度与广度都要有所提高的高中数学知识,难免会产生学习吃力的情况,这时一些学生就会渐渐放弃学习,导致数学成绩下降;其次,学生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是这种学习方法并不一定是适应高中数学知识学习的.所以,在高中数学的学习阶段,学生应用不适宜的学习方法,可能导致事倍功半,成绩滑坡;最后,初中知识是高中知识的基础,一些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其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学习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高,这就影响了其高中知识的学习,形成学习成绩提不上来的情况.
2.教师原因
高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他们的自制能力还是较差,需要教师以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规范学生的学习,进而提高数学成绩.但是,一些高中数学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没有有效地注意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以及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等,致使高中数学课堂过于沉闷,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过程提不起兴趣,这就造成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滑坡.另外,高中数学知识逐渐走向逻辑化、抽象化,教师应该注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一些教师只注重数学知识的教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学习方法死板,数学成绩自然得不到提高.
二、提高高中学生数学成绩的相关对策
高中数学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成绩,首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能够从心底爱上数学教师,爱上数学课程.然后教师再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营造轻松愉悦的课题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1.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注重自主学习
高中数学各知识点之间具有很强的联系性,这种联系性可以帮助学生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帮助学生养成适宜的学习方法,比如课前科学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每一章学习之前制订学习计划,并按照计划独立完成相关练习,总结知识点等,这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可以有效提高数学成绩.
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可以有很多,比如,“函数的概念与图像”的教学,这一部分知识较难,教师可以设置有效的任务,以任务来驱动学生学习;在进行“抛物线”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教学情境,以实物上抛形成的轨迹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使学生在感兴趣的基础上学习知识、练习习题;在进行“函数的值域的常用求法”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然后让学生就某一个函数值域进行小组讨论,以各种方法求值域,看哪组的方法更多、更简单.这种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最终达到提高数学成绩的目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积极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那么,将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3.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辅导,为学习更高深知识打好基础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必定会涉及一些初中知识,或者涉及前几章节学习的知识,教师要注意对这些知识的巩固与辅导.在发现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理解不清或者掌握不牢的时候,要及时进行辅导.抽出一些课外时间对学习较差的学生加重辅导力度,采取知识点分解、专题练习、指导参考书等方法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结束语
在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知识时,教师详细地分析学生成绩滑坡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科学、合理、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高中数学的教学,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玲.高中数学学生成绩分化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分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3).
【摘要】新课程改革下产生了新的课程安排,新课程要求高中数学的教育不仅要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数学思想的教学,高中数学思想是学习好高中数学的关键,要真正地掌握高中数学,只有掌握它的核心——数学思想才有效用.在新课程的要求下,课堂上做好数学思想的渗透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思想;重要性;培养能力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髓,高中数学只有在掌握大量的数学思想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学好数学,才能把数学成绩提高上去.数学思想是整个数学课程的核心部分,没有数学思想是无法理解数学学习的内涵,无法熟练运用数学思想来解题的.数学思想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魂魄所在,它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的一大桥梁,没有通过桥梁这个枢纽,是无法到达成功的彼岸的.数学思想在新课程学习高中数学的要求下,被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是认识到数学思想的重要性改出的改革,是新课程的要求.数学思想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它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还表现在它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逻辑结构与数学观念的重要理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在新课程的环境下,数学课程教学不能脱离数学思想而存在,反而,把数学思想牢牢掌握下来则更有利于高中数学的学习.数学思想对挖掘数学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数学观念是相当重要的.它是学习高中数学的基础,是形成数学思维的根本.高中数学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是课前的指导,还是课后的练习,都要牢牢把握数学思想才能符合新课程教学的要求,才能扎实地掌握学科知识和学科思想.
第一,高中数学思想的重要性
高中数学在难度上以及范围上都不同于中小学的数学,高中数学要求学生掌握学习的新知识,要求学生掌握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高中数学不能脱离了数学思想而存在,一旦脱离了数学思想,那么学生在解题上就会遇到各种麻烦.高中数学强调运用数学思想来思考问题,采用数学思维来解题.高中数学思想是高中数学的精髓所在,它是认识数学重要性的一个方法,是对数学方法和数学本质的一种认识.高中数学思想是解决数学难题,体现数学精神的一个关键手段,没有数学思想,那么数学的意义就无法存在,没有数学思想,那么要学好高中数学就变成一件很困难的事.数学思想不仅是学习数学的工具,更是桥梁,一个把理论转化成实践的桥梁,一个沟通数学内容与数学思维的桥梁.数学思想是把知识转化成能力的一个重要枢纽,没有数学思想,就不能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案例中去,没有数学思想,就不能在现实社会中分析各种实际案例,不能理智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数学思想不仅存在于数学的教学中,还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无处不见数学,日常生活不能脱离数学而存在,这些生活中的数学都是数学思想的一个体现途径.数学思想博大精深,它是数学的本质也是精华.数学思想对高中数学的教学意义远大,新课程环境下的高中数学是重视教学方法的,它注重对科学思想的认识,它有责任让学生在掌握高中数学知识的同时,理解高中数学的本质内涵,让学生能够终生受益于数学.
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新课堂环境下的高中数学思想如何灌输到学生的脑袋中去是很关键的,课堂的培养是最关键的.所谓新课堂就是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形式上,要寻求创新、突破.新课堂要求注重学科思想,那么,在高中数学这门学科上,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运用数学思想来解题.课堂中,要加强对数学思想的讲解,要加强学生对数学思想的认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理解、接受数学思想是很关键的.课堂教学不能再一味地注重数学知识的教学,要多灌输数学思想与数学知识,课堂上不妨花更多的时间来讲解数学思想,让学生了解数学思想,鼓励他们通过数学思想来自主思考、解题.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很重要,学生缺少数学思想,则不能通过理解而掌握,只能通过死记硬背这种方法.这种不科学的方式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鼓励数学课堂多发展数学思想这方面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数学思想要在实践过程中渗透进去,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很全面地了解数学思想,了解数学的精髓,继而掌握数学思想,运用到解题中去,这才是数学思想渗透的关键.数学教学模式要加以创新,要鼓励学生多多发问,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另外,鼓励学生多发问,这样一来,不仅帮助自己理解知识,也让其他学生也了解到更多的数学思想.数学思想的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有所体现,不仅在平时的学习中,甚至在考试中,都要把数学思想作为数学教学的重点,要让每名学生注重数学思想,了解并认识到数学思想,形成健全的数学思维,这样一来,数学的解题速度等才会有所提高.掌握数学思想之后,不管题目怎样变形,学生都能抓住数学思想来顺利解题.这才是灵活的学习方式,是成功的数学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赵振生.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探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3).
[2]赵年东.浅谈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4).
[3]姚军林.新课标下浅谈初中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教学[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S1).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逻辑能力 培养方法
引言
在传统教育体制的压抑下,许多高中数学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高考分数而进行日常的数学教学,导致数学教学自身的教学目标无法有效实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与质量的重要方法。高中学生只有具备逻辑思维能力,才能正确看待数学问题,通过思考得出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有利于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的系统实现。
一、明确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才是科学的教学活动,当代高中数学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行为是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所服务的,要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之一。高中数学课本中的内容具有普遍性,不能满足所有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求。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设计,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逻辑思维方面得到锻炼。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三角函数的知识时,教师要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可以在讲解完基础知识之后,出一道应用性的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分享思考成果,发现学生的思维漏洞。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轮子的半径为1,那么它的三角函数定义变化是怎样的?学生经过自主思考得出“sinα=y,cscα=x,tanα=1”这样的结论。这证明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不足,这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加强逻辑思维全面性提高的训练,让学生发现表达式简单方法。只有以学生个人发展需求为出发点的数学教学,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1]。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地关注学生主体的数学需求。
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及学习品质的改善有着重要的影响。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思绪。一些学生觉得自己的数学学习,越学越糟糕,越学越乱,根本找不到数学问题的解决思路。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教师需要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自主进行数学问题的归纳与整合,通过对比、总结发现自己数学学习方面的漏洞,有利于学生建立起体系化的数学知识系统,增强数学学习行为的逻辑性。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形成,需要教师的引导[2]。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分成不同的模块,引导学生以模块为分类标准,对不同的数学学习重点与问题进行总结。高中数学可以分为几何、代数、三角函数、数列及向量、导数等几个大的模块。让学生从这些方面出发,总结练习中的错题,总结课本中的基本知识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特别是在复习阶段,学生拿出自己的归纳总结本,可以高效地复习,减轻应对考试的不良情绪。学生体会到归纳总结的甜头后,会自主开展归纳总结,这个过程中不仅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更养成了终身受益的学习习惯,两者兼得。
三、创设合理教学情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抽象、枯燥,这是众所周知的。要学好高中数学,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更轻松地搞定高中数学学习。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不断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用已有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中,进行对比与分类,对知识进行概括,对数据进行处理,反复验证数学原理,更新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这一学习过程是学生直观感知数学知识的过程,当数学知识与具体事物或者实践进行结合时,数学知识的难度明显下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借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从生活中找到教学灵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也会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比如在学习统计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在学生中找到一个统计问题安全,像“超市中顾客的购买偏好”或者“生活中的环境保护行为”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统计的大主题。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分析的机会,让学生在层层推进中步步深入到数学世界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结语
高中数学教学应当摆脱单身传授知识教学模式,不再培养做题机器。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形成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让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以提高。明确高中数学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正确思考问题,发现数学知识体系中的逻辑关系,才能促进高中数学教学功能的发挥。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方法;建议
数学是高考中各个学科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观念的教育方针下,高中数学学习成绩普遍都不高,这对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升学率。因此,掌握高中数学学习方法十分重要,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时间、更有效率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高中数学的学习内容繁多,解题方法多样,学生难免会产生畏难抵触情绪。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要把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整体的框架。在新课程理念下,应该采用怎样的学习方法才更好,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广大学生参考。
一、培养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听课习惯和及时复习习惯
高中数学的知识点比初中要多出很多,所以上课之前一定要提前预习,这样学生就会对教师课上所要讲授的内容有初步了解和整体掌握,并且能够提前知道哪些内容自己可以弄明白、哪些内容自己不会,听讲的时候才会有针对性。学生在课堂上听课的时候一定要集中注意力,跟上老师的讲课思路。因为数学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很紧密,如果学生听课老走神儿,或者开小差,容易导致前后内容连贯不起来。这样的话后面的内容想弄懂就更加困难了。在经过课前的提前预习和上课时的专心听讲之后,课后还需要及时复习,逐渐养成及时复习的好习惯,这样学过的知识点就不容易忘记了。
二、对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要比较了解和熟悉,并能熟练地应用
高中数学学习要了解和熟悉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主要包括:抽象与概括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有限与无限、归纳与演绎、数学归纳法等等。了解了这些思想和方法后,要熟练地应用,需要经过大量的训练才能对这些方法进行掌握。
三、善于总结,同时构建出系统的知识体系
为了提高升学率,高中数学学习实行的是题海战术,学生需要做大量重复的练习,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薄弱的地方和对概念方法掌握得不好的地方,这时候,学生一定要学会总结,把发现的问题都归纳到一起。这个总结自己可以经常拿出来看看,及时复习,最终把这些掌握得不好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就能做到条理分明,思路清晰,以后复习起来也容易很多,对重难点的把握也会比较清楚。
四、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总结出适合自己的一套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在高中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有些同学花很少的时间、做少量的习题,数学成绩就能很好,觉得是因为对方聪明,其实不是这样的,那是因为他们掌握了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如果你依葫芦画瓢别人怎么学你也怎么学,很有可能效果完全不一样。高中数学学习需要有较高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及空间想象力,学生不仅要看书,还需要做题,并且及时总结积累,结合自身特点,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五、塑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提高高中数学学习效率
有很多学生平时模拟考试考得非常好,可是一到高考考场没看到自己平时熟悉的题目就手心出汗、心跳加速、头脑发晕,最终导致连正常水平都没有发挥出来。所以在掌握了各种学习方法和技巧之后,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若是心态不好,即使基本功学得再扎实,发挥不出来也无济于事。因此,学会适应、调节和改变对当前的高中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在心态方面一定要保持稳定,不能急躁,要循序渐进,塑造最佳的数学学习心态,让自己在高中三年的数学学习中乐中有学,学中有乐。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提炼并总结所学知识,然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通过随堂检测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弥补,从而使自己在课堂学习中能有所收获,教师也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地制宜,随时调整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保证因材施教,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敏辉.浅谈高中数学学习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5.
[2]刘潇昱.新课程理念下对高中数学学习新模式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4(26).
[3]赵倩.高中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浅谈[J].学周刊,2015(10).
[4]郭颖.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7(11).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策略;评价体系
随着高中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优化高中数学的教学策略是目前高中数学老师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所以,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优化教学策略的应用,不断提高应用水平,开创教学的新形势,创造高中数学教学的好成绩。
一、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作用
应高中新课改的要求,现代化的教育应该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主要的目标和任务。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般侧重于老师把知识教授给学生,在临近考试时讲究题海战术,认为数学就是练习做题,没有顾及学生的感受,也没有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地运用到练习中去,这样就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比较薄弱,甚至有学生厌恶数学,认为数学是没有用的,数学课程是比较乏味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了学生的一切东西,唯独忘记了一种东西――幸福。数学教师应当通过课堂教学,用自身的数学情感去培养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会学、乐学,浓厚学习数学的兴趣,品尝数学成功的喜悦,享受数学学习中温馨、和谐、协作、互助的情趣。如果一个学生对于老师所讲的东西毫无兴趣,不管他有多聪明,无论老师采取何种方法加以引导,启发,学生都听不进去。教师做得再好,再认真负责也无济于事,这是一种失败。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才是学好数学的基础。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要想真正地优化高中数学教学,提高数学的有效性,高中数学老师就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二、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的学习难度系数比较大,在学习中遇到的好多问题学生一般不能单独完成,这就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周围环境,选择一种比较合适的方法来解答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原有的教学活动中,一般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会在第一时间去问老师,然后老师就会给学生进行解答,按照一贯的思路来解答这类难题,这样就会使学生在遇到难题时就找老师,自己不去思考问题,也不去寻找解决难题的方法,严重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其实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要真正掌握了数学的基本知识,在遇到难题时一般都是可以解决的。因此,老师一定要多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合作的精神。合作教学活动中,老师引导学生合作,沿着前人研究、探索数学问题的路子去思维、动脑、动口、动手,亲自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让他们学会了怎样学习。这种方法的学习远远比被动地接受老师讲解要深刻得多,而且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近几年来,我所任教的班级进行实验性合作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大大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学生之间较为团结,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习困难也减少了。在平等、宽松、和谐的民主合作气氛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经历成功的体验和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在交流合作过程中,既看到了自己的长处,也发现了自己的学习潜力,从而更加努力、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效地提高高中数学的学习。
三、科学的评价体系,树立学生自信心
信心,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品质,拥有它是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一位伟大的哲人曾经这样说:“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可见自信对于一个人是多么重要。一个学生拥有自信就会有强烈的进取精神,不惧怕任何困难,不害怕任何挫折,从而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去奋斗、去拼搏,努力争取实现自己的目标。
进入高中以后,学生的自尊心比较强,比较重视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迫切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高中数学老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去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优点,鼓励学生学习。在教学活动中,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评价方式,全面地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不足,让学生建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不断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不断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策略,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进而推动高中数学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施仁智.高中数学知识拓展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思考[J].浙江教学研究,2013(14).
2.何永龙.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初探[J].甘肃教育,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