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产品培训

农产品培训

时间:2023-09-22 09:47: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产品培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产品培训

第1篇

镇领导高度重视,镇根据国务院、省、市各级政府关于食品安全监管及四川省农业厅《关于对全省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人员开展集中教育培训的通知》川农业函[]406号)文件等精神。认真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以确保农产品安全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现将我镇年农产品安全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加强领导

一、提高认识。

镇党委、政府及各成员单位高度重视,接到上级文件后。始终把培训工作作为提高镇农产品安全相关人员综合素质、促进食品安全工作取得实际成效的基础性工作,持之以恒,扎实抓好。把培训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专题研究和安排部署学习计划,明确学习重点和内容,动员所有人员提高认识,努力提高农产品安全工作综合素质。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能够坚持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无论工作事务多么繁忙,总是带头学习、带头发言、带头辅导,充分发挥带动和引导作用,并经常同班子成员一道研究课题、理顺工作思路、探寻学习方法,联系工作实际及时调整充实学习内容,妥善处理好工学矛盾。尤其是农产品安全监管员、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单位、农产品生产、营销人员等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的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作为重点。

计划科学

二、组织严密。

进一步加强高坪镇农产品安全工作监管力度,为使今年培训工作做好、做细、做严、做出成绩。加大农产品安全工作宣传、普及农产品安全知识,营造公众关心、支持参与农产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适应广汉市农产品安全工作的需要,提高镇、村两级干部及相关人员对农产品安全工作重要性的意识、提高农产品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能力,达到预期的目的对农产品安全宣传、培训计划,培训目的要求及实施方案做了周密的部署安排。并按照“严密组织、加强领导,大力宣传、提高认识,仔细分工、充分准备,结合实际、讲究实效”工作思路,培训手段以集中授课与观看专题片相结合等,保证了农产品安全培训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条不紊地开展。

授课仔细

三、动员充分。

镇召开了全员农产品安全培训动员大会,为了提高农产品安全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强调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所有人员高度重视培训工作,安排好具体培训时间和人员。并将农产品安全监管人员培训成绩列入年度对工作人员的考核内容,使大家能经常想到为了确保培训效果,组织参训人员学习相关文件制度的同时,镇领导着眼于实际,邀请卫生、工商、畜牧农业等相关部门经验丰富,业务能力过硬的骨干人员,组成业务精干的授课队伍为参训人员进行农产品安全知识培训。培训前各授课人员都进行了认真的备课,做到给别人讲的自己得先懂、先会、先精,确保了年度培训的效果。通过培训,参训人员的农产品安全知识得到切实提高,为我镇开展好农产品生产安全和食品安全工作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注重实效

四、方式多样。

第2篇

8月30日—9月30日。

二、活动宗旨

1、宣传普及《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法律知识,促进《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贯彻实施。

2、普及安全优质农产品消费知识,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质量安全意识。

3、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人才,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骨干、质量检测业务骨干、质量监督执法骨干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队伍。

4、宣传近年来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成果,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

三、活动原则

全面宣传和重点活动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媒体宣传相结合、市局和各地互动相结合。

四、主要活动安排

1、召开贯彻实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现场推进会。参观农产品市场准入现场,交流市人大“关于加强流通环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决议”和《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落实情况,部署全市《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贯彻实施活动安排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2、下发《市农产品产地准出工作方案》。根据市人大“关于加强流通环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决议”和《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下发《市农产品产地准出工作方案》,明确我市农产品产地准出目标、工作重点和配套措施等。

3、开展多形式宣传活动。在“中国润扬农网”、《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简报》开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专栏,进行专题宣传,并及时全市贯彻实施情况。在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分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简易读本,让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学法、知法、守法。

4、举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大比武活动。组织农产品市场、农产品生产基地及县级农产品检测站的检测人员开展检测技术大比武。大比武活动采取理论知识考试和定性检测现场操作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理论考试主要考核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检验检测技术知识,现场操作主要考核蔬菜中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毒的快速测定。通过大比武活动激发和调动农产品检测技术人员学习专业理论、刻苦钻研技术的热情,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水平。

第3篇

关键词:农产品价格 波动 对策

农产品是农民劳动的成果,其价格直接决定着农民的收益,进而影响农村、农业的发展。而同时农产品又大多属于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其价格也影响着整个社会及国家的稳定。因此,农产品价格波动成为社会各界及政府关注的重要课题。

农产品价格波动状况

如图1所示,2003年-2013年间,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11年来出现周期性的波动规律。但各周期的波动时间和波动幅度存在差异,说明农产品价格变化原因复杂,并不具有固定的规律性。

从图2可以看出,不同种类农产品价格波动情况并不相同。2003年-2006年茶叶价格持续上涨,水果价格呈现先下降后上涨的趋势,而蔬菜价格略有下降;2006年-2010年,茶叶价格在2008年达到最低后又快速上升,在2010年达到最高点,水果价格在2007年达到最低,而后又开始快速上升,而蔬菜价格基本保持平稳,在2010年略有上升;2010年以后,茶叶价格开始下降,水果和蔬菜价格基本保持平稳。可见,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是各种不同种类农产品价格共同作用的结果,一种农产品价格的变化,并不能代表所有农产品价格变化的总体趋势,而各种不同种类的农产品价格又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所以,农产品价格波动规律性不明显。

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农产品市场比较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农产品价格应当由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所以,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必然源于供给和需求的波动,具体而言,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产品自身特征因素

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价格的变化只会带来需求量的小幅度变化,而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较大,价格的变化会带来供给量大幅度的变化。如由于外界因素的冲击,某农产品价格下降2%,引起农产品需求量增加1%,供给量则减少6%,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根据供求模型,农产品价格将会快速上升。价格的上升进而又引起市场中供求关系的再次变化,结果又会导致农产品价格下降。可见,农产品由于自身特征的因素,其价格总是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不断波动。

(二)供给主体决策因素

农产品的供给主体大多为农产品的生产主体,即农民。农民由于文化素质偏低、市场信息不完全等因素难以准确把握某种农产品的供求状况,其随意的决策行为会导致农产品供给过剩或短缺,引起农产品价格波动。如某年大蒜价格上涨,农民根据大蒜价格的变化判断大蒜市场供给短缺,认为“种大蒜会赚钱”,这种情况会诱使农民将粮食改种大蒜,第二年必然有大量大蒜进入市场,出现“烂死地头,无人问津”的结果,大蒜价格将会快速下降。同时当年由于改种大蒜导致粮食减产,粮食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其价格必然上涨。所以,一旦农产品当年的价格上涨,就会促使次年农民扩大生产,于是陷入“农产品价格上涨扩大生产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减小生产供不应求、价格再次上涨”的周期性循环理论,也就是著名的蛛网理论。可见,供给主体的决策直接决定着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而影响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三)农产品市场因素

农产品市场是农产品供需双方发生交易的场所。该体系的完善程度决定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均衡程度,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建设健全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并不完善。

首先是信息不对称现象突出,主要表现为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因此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从单一的温饱需求转变为多元化需求,对农产品的营养、味道、色泽等都有了要求,所以,农民必须不断调整生产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变化。由于缺少获得消费者需求信息的渠道、对现期价格的过分敏感以及进入门槛低等原因,农民很容易产生市场误判,特别是在新消费观念的短期变化下,供给市场的调整滞后,造成长周期的生产与短期需求变化的跨期矛盾。这种矛盾的存在必然会导致农产品市场供求失衡,引起农产品价格大幅度波动。

其次是市场流通渠道不合理。我国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要经历多渠道流通环节,采用的销售模式多为“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的多层次模式,所以,农产品价格就不仅仅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决定,还与批发商、零售商的成本投入、利润要求等有关。据农业部的调研,从农民出售西红柿2.80元/kg到超市零售价7.6 元/kg,上涨了 1.7 倍;尖椒农民出售价2.50元/kg,超市零售价格为13.00元/kg、上涨了4.2倍。再如在草莓生产者没有改变草莓价格的情况下,汽油价格的上涨导致草莓批发商和零售商的成本上升,那么二者提供给消费者的草莓价格将会提高。可见,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与农产品流通渠道有很大的关系。在上例中,如果不经历批发商和零售商,而由生产者直接供给草莓给消费者,虽然草莓价格也受汽油价格变化的影响,但波动不会很大。同时,流通渠道过长也会造成了商品实体、资金、信息等要素流动的错位与滞后。商品供需以及价格信号无法同步反映市场状况,且难以快速传递到生产与消费的端点,为中间环节的商品存量控制与操纵价格提供了可能。进而引起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缓解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农民培训机制,提高农民市场判断力

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农民文化素质普遍低下,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都是没有接受过长期教育的人,他们对市场状况的判断依据仅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观察结果上,而对市场发生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很少探究,所以很难准确判断市场状况。只有通过相关市场相关知识的培训,提升农民自身素质,才能促使农民对市场状况作出准确判断。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工程,并不是靠一两次培训就能解决的,所以,我们需要建立健全农民培训机制,主要包括:第一,培训项目的选择。我们需要通过调研,准确把握农民在市场判断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第二,培训方式的选取。由于农民自身素质不高,培训方式将会决定农民的接受程度,所以我们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些市场模拟、图示图表等比较直观的方式进行培训;第三,培训费用问题。任何行为都会有成本支出,农民培训并不例外。农民本身收入水平不高,如果费用让他们来承担的话,必然打击其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则无法达到提升农民素质的目的。费用一方面可以由政府财政解决,即成立专项基金,并作为惠农政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采用激励机制,鼓励效益好的企业资助该项工作,并对这些企业给予表彰,提升其声誉。

(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促使农产品市场供求趋于均衡

首先是建立农产品买卖信息服务中心。该信息服务中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网络,为农产品市场供求双方提供准确、透明的市场信息。其下设有四个部门:一是信息登记、部门。由于农产品具有生产周期长的特征,供给方应将自己的产品信息在该部门进行预登记。农产品需求方根据自己的需求特征也将相关信息予以登记。这样一方面,供给方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但在调整之后必须在该部门进行重新登记,另一方面农产品需求方可以根据供给方的信息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产品,进行交易;二是建立供求信息分析部门。该部门将登记部门登记的信息进行分类、汇总,结合政府产业政策对各类产品供求状况进行分析,并将结果在网络上,作为农产品供求双方调整决策的参考,但如有调整,必须到信息登记、部门进行重新登记;三是建立农产品交易信息处理部门。农产品供需双方发生交易的,必须到该部门进行备案。该部门定期对交易数量、金额等信息予以汇总并,作为下期决策的参考;四是建立信息监督监管部门。从以上的设置中可以看出,农产品供需双方的决策基本上完全依靠对方提供的信息,所以信息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该服务中心功能的发挥。监督检查部分主要负责对信息准确性的调查,任何一方提供虚假信息,都要受到严厉惩罚,并且赔偿对方所有损失。某一方根据市场的信息调整决策后没有进行再登记的,同样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农产品买卖信息服务中心职能设置见图3。

其次,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形成科学高效的流通模式。农产品流通环节越多,影响农产品价格的因素就越复杂,农产品价格就越不稳定。为了保持农产品价格的稳定,只能减少流通环节,形成“农产品供给方农产品需求方”的直供模式。具体如图4所示。

该模式的实施,首先要求加速农业产业化发展,形成生产、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减少农产品流通中的批发、零售环节;其次加快推进我国农民合作组织发展,改变农业分散经营的模式,将农业用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经营,实行农产品生产、销售集中化。在此基础上农产品供给企业针对不同的农产品需求者采取不同的流通方式。对于需求方是企业的,供给方可以根据农产品买卖信息服务中心的需求信息或市场订单与对方直接发生交易;需求方是普通消费者的,供给方通过成立农产品直销公司与对方发生交易。

(三)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防止农产品价格大幅度波动

影响价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在经济运行过程中,这些因素的变化又不具有稳定性。虽然农产品市场比较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但不免会发生市场失灵的情形,这时就需要政府通过相关政策、手段的制定和实施来维护市场的稳定、价格的稳定。如2013年春节前夕,由于对猪肉需求的增加,青海省猪肉价格平均每斤增长2元,当时引起了消费者的严重不满,青海省政府为了维护价格的稳定,出台“猪肉销售补贴政策”以维持原有的猪肉价格,进而抑制了猪肉价格的波动。

参考文献:

1.顾国达,方晨靓.从产品价格波动的国内传导路径及非对称性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1(3)

2.徐高雪.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J].农业经济展望,2008(2)

3.顾国达,方晨靓.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特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0(6)

4.李正辉,徐亚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5.施勤云.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研究[J].新经济,2012(12)

6.黄丽,刘丽辉,罗锌.广东农产品价格波动特征、规律及趋势[J].广东农业科学,2014(1)

第4篇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监管;问题;对策

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自《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颁布以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呈现“总体平稳、逐步向好”的发展态势。但是,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薄弱,为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仍需大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1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1部分地区不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一些地方干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农民怎样种植生产是农民自己的事,没必要大张旗鼓地向农民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规和生产规范,因而在实际工作中敷衍了事,缺乏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1.2生产者法律意识薄弱

一些生产者道德水准不高,加之法律观念淡薄,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一知半解,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加大或超量使用激素和生长剂来改善产品的卖相和口感,不按农产品安全操作规程操作,未过农药间隔期就采摘上市,降低了农产品的安全性。

1.3农业投入品品种繁多,质量良莠不齐

一些不法经营者为了降低成本,获取非法利益,违法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另外,部分农业投入品的使用者在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时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片面考虑价格和自身利益,对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鉴别能力差,一旦使用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很大损害。

1.4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一些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没有专业性技术人员,现有人员虽经过短期培训,但由于是半路出家,造成自身检测水平低,一些检查结果也不很准确,已不能适应现代检测工作需要。

1.5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不足

一些地区由于财政收入等原因,对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经费投入仅仅可以保证对部分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无法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限制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升空间。

2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对策

2.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监管责任

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任务层层分解,形成“领导重视、责任落实、依法监管”的工作机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严格执行考核奖惩制度,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见成效、达目标。

2.2强化宣传培训工作

加强对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的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水平。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各种媒体及科普大集、科技下乡、专题培训等方式,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知识,营造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良好氛围,提升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依法生产、诚信经营意识。

2.3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管

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经营者的监督管理,完善健全经营台账、主体备案等制度,防止不合格农业投入品流入生产者手中。加大对农产品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的巡查抽检力度,督促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生产档案,严格遵守有关农(兽)药使用安全间隔期(休药期)、严禁使用禁用农药及超剂量使用限用农药的规定,从生产源头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

2.4推进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规范化建设

从人员、职责、设备、制度和档案等方面完善基层监管机构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加强对现有检测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实际操作水平。同时,引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专业技术人才,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整体素质。

2.5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第5篇

根据区食安委部署,在2013年6月17-27日开展食品安全周宣传活动。在活动期间,区农林局围绕活动主题,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培训活动,扎实开展监督执法活动,掀起严励打击食用农产品中非法添加。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确保主题

我局高度重视宣传周主题活动。根据通知文件精神,按照要求,落实经费,迅速行动,周密安排,有计划、有步骤全面推进宣传周活动,我局还成立了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的宣传活动领导小组。紧紧围绕“社会共治,同心携手维护食品安全”,利用相关媒体,广泛宣传,及时报道,发印宣传资料,开展咨询,举办培训活动,营造了食品安全宣传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效果。

二、突出主题、确保实效

我局针对本区农产品质量存在的问题,积极抓好主题活动,

一是积极抓好宣传培训,6月20日我局在区政府819室组织各农资经营点店,乡、村农产品质量管理人员、农产品基地负责人、基地、协会负责人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培训,培训人员达30人,根据法律法规,规范各农资点店,农产品基地,乡、村安全管理人员的主体责任,确保投入品环节、生产环节的制度完善、档案记录和农产品质量的安全。

二是积极开展咨询培训活动,6月18日农林局组织专家技术人员在荷塘乡正江村进行宣传咨询活动。现场解决正江村农民实际农产品问题,并发放资料进行宣传。

三是积极开展农产品的例行监测活动。期间,我局和市产品质量监测管理站一起,对农产品基地、农贸市场、超市进行抽样监测,抽样100个,确保农产品安全和食用健康。

四是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导,我局以培训、咨询等宣传活动为契机,积极邀请新闻记者参加。在红网上进行报导,共有2篇新闻稿上红网,引起了社会各级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并对相关安全问题进行解析。

本次宣传周活动,我区各级农业部门组织活动次数达5次,新闻媒体通气会1次,媒体报道3篇,宣传时间达8天,设立公众服务热线1条,制作张贴标语50条,制作专题展板2块,发放宣传册、宣传资料2000份,举办街头宣传咨询数1次,组织消费者、企业代表、示范单位人数30人进行培训,参与“专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专题人数3人,参观基地1个,举办农产品质量工作人员培训、讲座次数2次,进企业2次。通过宣传,促进了公众树立健康食品理念,提升消费信心,提高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科学应对能力,营造良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氛围,促进了我区食品安全工作意识提高。

第6篇

关键词: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

民以食为天,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与人民群众关系最为密切。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一直致力于扩大面积,提高产量,解决农产品数量不足的问题,经过不懈地努力,目前农产品短缺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供求矛盾得到缓解。但是,近几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却日益突出。农产品因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超标造成的餐桌污染和引发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例如海南、青岛相继发生毒豇豆、毒韭菜事件、双汇使用瘦肉精事件、三鹿奶粉掺含三聚氰胺事件。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存在,不仅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影响农产品的出口,损害我国的国际形象。解决“餐桌污染”问题,除了加强农业环保执法和工业“三废”治理外,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是根本途径之一[1]。

1 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现状。

近年来,广东省农业环保与农村能源总站(以下简称环能总站) 把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紧紧围绕着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认真抓好农业部《无公害食品》标准体系的实施,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生产基地的管理工作,使全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全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达1 692 个,其中种植业产地945个,面积达37×104 hm2,畜牧业产地747 个,获证产品数达2 162 个,通过认证产品包括蔬菜、水果、茶叶、粮食、肉类、奶类、鱼类、食用菌及以上述产品为主要原料初级加工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2 主要措施。

2.1 积极宣传无公害农产品,树立无公害农产品品牌[2].

抓好无公害农产品宣传,是全面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发展的前提。通过宣传,提高消费者和生产者对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识,树立无公害农产品品牌,把政府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意志转化为农业生产企业的自觉行动。

2.1.1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扩大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影响力。

通过宣传推广当地特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提高品牌影响力,扩大特色农产品品牌辐射面。如佛山市三水区农林技术推广中心联合工商部门,注册了“三水黑皮冬瓜”证明商标,确立了“以点到面,从大塘蔬菜协会铺开,逐步推向全区”的方针,采取多种措施宣传推广当地特色农产品品牌,如组织大塘蔬菜协会参加长沙市第二届中国商标节,派发“三水黑皮冬瓜”证明商标宣传资料1 000 多份,吸引了长沙市民的关注;三水区农技中心从2005 年开始每年与大塘镇政府一起举办“冬瓜王”比赛,吸引了省内外知名农科机构、农资企业、大型超市负责人、当地农民群众等踊跃参加,既宣传推广了“三水黑皮冬瓜”品牌,又展示和壮大了三水特色农产品,有力地促进农民致富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2.1.2 组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参加各种形式的农产品展销会和交易会。

2011 年12 月组织46 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生产企业参展广州市全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通过宣传布展,展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和无公害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形象与发展成果,为生产企业与经销商搭建平台,促进贸易,培育市场,据统计,零售及贸易签约额20.1 亿元,意向交易额29.3 亿元,签订经贸与技术投资合作意向项目1 447 个,项目金额共计34.8 亿元,推进了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快速发展。绿博会期间,近30 家中央和地方新闻媒体,包括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农民日报、新华社广东分社、广东省电视台、南方日报、广东电台、香港文汇报等对绿博会作了宣传报道,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2.1.3 出版刊物和印发资料。

近年来,环能总站把传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列为农业科技下乡重要的内容,先后在清远市清新县、肇庆市高要白土镇等地通过召开生产现场会、集市现场咨询、现场解答技术疑难和分发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资料等形式,向农民传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提高生产经营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扩大了无公害农产品影响力,促进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的快速扩散和转化应用。

2.2 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监督管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从源头上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监督管理,定期组织全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检查,检查涵盖了所有有效期内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检查生产基地技术规程落实情况、企业农药(兽药) 和化肥使用情况、生产过程记录、企业产品包装规范用标情况。在基地现场检查过程中,对生产基地产品质量进行抽样检测,抽检产品数不低于认证产品数的30%。在检查和产品抽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求企业进行整改,对生产过程严重违反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要求或产品质量出现严重问题的,由市县农业部门进行重点跟踪整治。通过定期检查,规范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管理,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2.3 扎实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培训。

(1) 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是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加快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步伐,广东省农业环保与农村能源总站先后组织培训了全省各地无公害农产品技术管理人员,培训人数达1.2×104 人,确保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一体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农产品生产单位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无公害农产品内检员是获证单位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为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单位质量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规范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促进无公害农产品健康发展,广东省农业环保与农村能源总站在梅州、茂名、潮州、广州等地举办无公害农产品内检员培训班,共820 人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增强了生产单位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和能力水平,为推动全省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提供了人才队伍保障。转贴于

3 存在的问题。

(1) 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未能摆上应有的位置。

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是一项公益事业,需要政府推动和支持,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还不够高,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2) 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已处在瓶颈阶段。①经过几年发展,具有一定规模和经济实力的生产基地已基本申报了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接下来的认定认证对象主要是规模比较小的企业和分散经营的农户,这些小规模企业和农户的经济收入承担不起认定认证所需的检测费用;②由于政府没有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很难解决认证过程中统筹产地环境质量监测、评

价和待认证农产品的检测费用问题。

(3) 制约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发展的因素逐步显现。主要是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生产基地规模小,增加了实施标准化生产的难度,产品质量也难保证;科研与技术服务等支撑体系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发展。

(4) 农资市场亟待加强监督管理。非法销售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和禁用农药、兽药问题依然存在。

(5) 农业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工业“三废”

和城镇生活废弃物对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在一些地方还相当严峻,影响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发展。

4 对策及建议。

4.1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识,切实履行政府推动的职能。

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大任务;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扩大农产品出口的当务之急。

因此,切实提高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把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摆上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

4.2 加强对无公害农产品工作的领导,增加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投入。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事关人民身体健康问题,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离不开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要争取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重视,把扶持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的资金、生产基地管理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投入,扶持和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全面发展。

4.3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如网络、广播、报刊、电视和会议等加强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宣传发动工作,使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目标和宗旨家喻户晓。通过宣传转变农业生产者传统观念、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全面提高社会对农产品无公害化生产和消费的意识,形成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良好社会氛围。

4.4 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监测管理。

(1) 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抓好农业投入品的监管,防止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进入生产经营环节。

(2) 充分发挥全省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的作用,担负起对获证生产基地监测管理的责任。

4.5 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

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推广先进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管理技术,实行标准化的生产和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在培训的层次和形式上多样化,做到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切实帮助生产企业解决生产中存在的生产技术问题。同时,要充分发挥生产基地推广和示范作用,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全面发展,将农业生产者急需的生产技术和规范及时地加以推广。

4.6 积极引导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3].

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组织形式应运而生,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和检验检测体系,从源头上控制农产品安全生产,对主要农业投入品实行统一采购供应,降低采购成本,确保投入品安全;制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做到生产过程有纪录、生产质量有保证。

4.7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和专项督查。

不定期对全省各地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依法查处违法生产经营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和其他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依法查处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禁用限农业投入品的行为,加强农产品流通消费等环节监督检查和溯源管理,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

4.8 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

大力开发抗病虫良种、趋利避害播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农业措施,深入研究防虫网、灯诱、性诱、寄生性天敌等物理、生物技术,进一步完善化学农药的使用技术,并根据各地病虫害发生特点,把各项技术不断进行有机的组装配套,形成高效的综合防治配套技术。从根本上减少化学农药特别是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防止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4.9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种植制度,制定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改善养分投入结构,优化肥料运筹,改进施肥方法,发挥养分协同作用,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总施用量。实践证明,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5%~10%,增产率一般为10%~15%,高的可达20%以上。

实行测土配方施肥不但能提高化肥利用率,获得稳产高产,还能改善农产品质量,从源头上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参考文献:

陈晓华。 持续发展“三品一标”,努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J] .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 (3):5-8.

吴愉萍,吴降星,连瑛。 波市“三品一标”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 .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 (4):18-19.

第7篇

关键词:

农产品;政府监管;食品安全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2000902

20世纪80年代末,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农业部开始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管体系,2001年,全国启动实施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组织地方各级农业部门以控制蔬菜高毒农药残留和畜产品“瘦肉精”污染作为重点,将农业投入品、农产品生产和市场准入三个环节的管理作为关键点,基本建立了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龙头、融农产品质量的监管、监管体系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农产品技术咨询和培训为支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框架,截至2006年,我国已经建设国家级质检中心323个,省地级质检机构1780个,初步形成了部、省、县相互配套,互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已初步实现对农产品“从田野到餐桌”的全程监控。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最近农业部组织开展全国农产品第一季度监管,共监管全国31个省、市近150个大中城市的蔬菜、水果、水产品及畜禽产品等四大类产品78个品种87个参数,抽样的样品达到9628个。监管的结果显示,与往年相比,蔬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合格率分别为97.3%,99.8%和96.5%,水果的合格率为96.6%。监管结果表明,近年来,农产品监管的能力日益提高,中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将继续向好。

1中国农产品监管存在的问题

1.1农产品的监管体系尚不完善

一方面在体系的建设中,存在着一定的“头重脚轻”的状况,中央、省、市等上级机关的监管体系较完善,但相比之下,县乡等基层的体系建设却十分滞后。在全国的县乡各地均普遍存在着“缺机构、缺人员、缺经费、缺方法”的问题,在基层,也不能确保将各项监管任务均落实到位。另一方面,农产品的市场准入与产品溯源机制也尚未建立健全,确保农产品“从田野到餐桌”的全程监控的难度较大,对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的监管能力不足,监管力不强,监管制度不健全。

1.2农产品监管技术手段较差

我国农产品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监管水平较低,对部分污染物的残留速测技术严重缺乏。gmp(良好操作规范)、haccp(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在许多地区虽有开展,但操作尚不规范,仍处于探索阶段。我国大多数检测中心只配备最基本的农药残留速测仪器,只能用来做定性速测,这种检测精度不高,灵敏度低,重复性差,不能开展农业生产环境和农业投入的质量检测。定量的检测只能依靠送样来完成,其检测面少量多,费用高,效率低,很难达到检测的目的。

1.3监管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在农产品监管中心工作的大部分人员中,几乎之前均没有从事过农产品监管的工作,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同时,由于技术、设备等方面的限制,我国对这方面的培训层次较低,次数少,实际操作能力较差。

1.4管理模式有欠缺

首先,多头管理现象突出。目前农产品经营管理的权限分散于农业、贸易、工商、环保、卫生等不同部门,这些部门都根据各自相应的工作职能和行业法规,各自进行农产品的管理与检测,这种多头管理的现象导致部门的职责不清,主要责任难以落实,管理脱节,不利于农产品监管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农产品监管的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一些地区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农业执法的机构、程序和权限都未能及时的明确,对农产品监管机构在监管中发现的问题不能够很好地、有效地执法,从而出现了“强监管,弱监督”的令人尴尬的现象。

1.5监管制度有待完善

我国虽已制定《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但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完备的法律体系,也不能够适应当前农产品市场流通形势的要求,这直接影响到了农产品监管措施的实施。

2中国农产品监管体系建设的对策

2.1建立起完善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

这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建立“从田野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信息系统。系统的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的农产品质量监管信息进行合理管理和相关数据的上传汇总,从而使农业管理部门及时的掌控预定区域内的农产品质量安

全监管状况,及时将监管系统反馈的出的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质量安全隐患的农产品进行追溯、拦截、通报,能够有效的控制和处理有关农产品的质量隐患的紧急、重大事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机率降到最低。二是要调整农产品的监管机构建设,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地强化农产品监管。我国政府在强化中央、省市等上级监管机构职能时,也要根据需要整合乡镇一级的监管机构,从而使我国监管机构更加合理。同时,要有重点的扶植一部分企业单位建立内部监管机构,尤其对有代表性的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生产示范基地,政府财政上应适当倾斜,以弥补政府技术能力不足和资金短缺,同时也能使农产品在源头上得到监控,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安全。

2.2加强技术研究,培养专业人才

完善的农产品监管体系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我国要依托农业科学研究所和一些高等院校,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科研体系。同时,加强科学研究,积极启动一批农产品质量安全科研项目,将农产品生产技术、检测技术、检测标准、高效低残留农兽药研发、危害评价技术和农产品监管预警技术等一系列科研项目纳入农业科技规划并进行重点支持,努力化解农产品质量安全所存在的风险。要加快研究准确敏捷低成本的农残留检验方法和仪器,减少错误率。常搞一些如“农产品监管仪器大赛”、“农产品科技创新”等活动,营造科技氛围。同时,人才也是建设监管体系的关键点,随着农产品监管方法日新月异,设备不断更新,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强化对检测人员的全方位的培训,如相关的法律法规、质量意识、业务水平和管理技术培训,从而保证农产品质量体系的发展性和有效性,要加大力度培养农产品质量监督员、生产技术骨干和经营法人,为中国农产品监管工作造就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专业队伍。  2.3开展宣传工作,加强社会培训

建立一套完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数据库和功能全面的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向农户、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各种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信息及服务。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传媒,刊登、发放各种宣传资料,通过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深入广泛地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规的宣传普法工作,努力做到四有:网络有信息、电视有音像、电台有声音、报纸有文刊。同时,在全社会进行培训工作,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由政府发起,通过开设培训班、广播宣传、基地示范、科技入户等形式,组织专门针对农民的培训项目,大力推广农业病虫害的防治,农药的合理使用、生态健康种养等先进实用的生产技术。设立农业信息咨询中心,接受农民的提问,实现“点对点”的快速沟通,为农民排忧解难。

2.4加强政府管理,强化监管机构计量认证

农产品监管牵动着农业、贸易、工商、环保、卫生等不同部门,各个部门的职责任务要分工明确,划定相应的管理界限,防止出现由于管理交叉而导致的管理真空和漏洞。其中,农业部门是重点,要严格依据《中国农产品安全质量法》、《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配合其他部门做好行政管理工作,不相互推卸责任,促进中国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健康发展。此外,各地区农业监管机构必须严格按照计量认证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好各自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开展相关的实验室能力认证、内部质量体系的审核、评审等工作,并向上级部门提交计量认证的申请书,确保质量检测数据的公正、准确、科学和合法。

2.5加强制度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各地区政府要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制定出适合本区域发展的制度规范,如《某地区农产品打假专项治理方案》、《某地区农药监管方案》、《某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方案》等。同时,也要加大执法力度。各政府部门要定期巡查农资企业、抽查机关科室,对农产品的种子、化肥、进行检查,取缔无照经营户,受理相关诉讼案件,打击农产品违法经营,规范市场体系。最后,要加强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完善。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规章》,突出抓好重点的批发市场,超市和农产品示范生产基地的监管,鼓励和引导企业等经营单位建立自律性监管机构,建立完善的检测技术规范、检测记录档案和检测过程质量控制制度,有计划地开展进货把关监管。

参考文献

第8篇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产品加工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关键靠人才。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快速增长与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农产品加工业人才队伍总体规模偏小、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不高、创业创新能力不强,尤其是领军人才、尖子人才不足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综合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是推进以农产品加工业引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方式、调结构,推进农民创业创新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迫切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各级农产品加工业管理部门要认清形势,深化认识,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和核心竞争力理念,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又紧迫的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加强服务,优化环境,全面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水平,真正把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和资源消耗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

二、准确把握加强农产品加工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

农产品加工业人才队伍建设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农产品加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培养科技创新与推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职业技能人才、企业家及创新创业带头人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善于实战的农产品加工业人才队伍,为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人才队伍建设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人才优先与服务产业相结合。紧紧围绕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以提高人才队伍素质为重点,以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为目标,努力破除一切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关注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爱护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坚持突出重点与全面提升相结合。紧紧围绕提升农产品加工业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发展水平,统筹推进不同层次、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协调发展和结构优化,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业人才队伍素质和能力。三是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广泛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级管理部门组织引领作用,更好地发挥和调动广大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企业及社会服务机构的积极性主动性,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科研教学和社会机构广泛参与的人才培养工作新格局。

到2020年,农产品加工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人才规模进一步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素质能力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更加健全,重视人才工作、支持人才发展、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发展氛围更加浓厚。

三、进一步明确加强农产品加工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科技创新与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关键是科技创新。提高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核心是加强行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要坚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同步推进,不断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健全人才评价制度,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科技人才的创造精神和创新热情,为科技创新人才成长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加强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建设,组织开展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培育一批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落实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扶持政策,推进农产品加工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打造一批全国性和区域性科技创新推广平台,培育一批既有较强创新能力又熟悉产业发展需求的科技创新与推广复合型人才。完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通过项目支持、合作研究、成果推广、教育培训等途径,加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育。积极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培育一批跨学科、跨行业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

(二)加强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机制,推动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职业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立足产业发展实际,着眼于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素质能力,加强战略规划、资本运作、人力资源、质量安全、市场开拓以及金融、财务、法律、信用等专题培训,推动企业管理专业化、科学化。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东部地区企业人才、管理、技术和资本优势,加强东中西部地区人才交流、产业转移和市场开拓,推进中西部地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以实施“一带一路”“走出去”发展战略为重点,加快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业国际市场经营管理人才,提升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三)加强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高技能人才是创新技术技能、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力量,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紧紧围绕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主食加工提升行动、农民创业创新、合作社示范创建、休闲农业等重点工作,加快培育一批熟悉农村产业发展,懂经营、善管理的技术人才和生产能手。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加强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新工种开发,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积极整合乡镇企业职业技能人才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以及各种社会培训资源,拓展人才培养范围和领域,提高人才培训质量。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自主培训,加快培育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职业技能人才。

(四)加强企业家和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队伍建设。企业家队伍是引领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要适应经济发展新要求,着眼于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快培育一支具有现代经营理念、具有战略思维、熟悉国家产业政策、热心服务“三农”的企业家队伍。以创业促创新,以创新带创业,加强农村青年创业培训,提高科技素质和经营水平,扎实推进农村青年创业富民行动,更好地发挥创业创新带头人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四、努力强化农产品加工业人才队伍建设措施保障

(一)加强政策落实创设。全面落实国家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措施,积极争取财政、税收、金融、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形成政策支持合力。加强政策创设,把人才队伍建设同落实重点项目、推进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加大科技项目、财政项目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完善农产品加工业人才队伍建设政策体系。

(二)加强人才平台建设。加强以农产品加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领军企业为重点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科企合作、校企合作机制,为科技创新人才发展创造条件。加强各级乡镇企业培训中心能力建设,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优势,建立一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培训基地。选择一批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社会影响力大、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和领军企业,建设一批创业基地和见习基地,为农民创业创新提供专业化、特色化、个性化服务。加强人才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建立覆盖面广、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人才信息服务系统,促进人才信息交流,提高人才管理科学化、信息化水平。健全人才评价使用机制,完善以能力、业绩为主要内容的人才评价标准,探索第三方或专业中介机构开展人才评价,推动人才评价的科学化和社会化。

(三)加强公共服务。各级农产品加工业和乡镇企业服务机构要立足服务产业发展,进一步履行公共服务职责,把服务农产品加工业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加强队伍建设,强化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意识教育,拓展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能力,更好地发挥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主体发展的重要保障作用。充分调动科研、教学、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的积极性,整合资源,聚焦聚力,为农产品加工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

五、切实加强农产品加工业人才队伍建设组织领导

(一)健全工作机制。各级农产品加工业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上下联动,形成合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积极协调人力资源、教育、科技等部门,争取政策和工作支持,加快形成优势互补、相互支持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加大人才培养财政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企业、科研、教学、社会机构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形成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多元化人才队伍建设投入机制。

第9篇

《农场经济管理杂志》2014年第三期

一、引龙河农场加快发展安全农产品的对策

(一)实施可持续农业和绿色农业发展战略在农场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时,把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农业发展战略规划在内,加大生态资源保护力度,制定和完善支持政策,真正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发展安全农产品产业的一项根本性措施来抓。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下力气治理水土流失,引导和鼓励职工增加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力度,提高土地质量,发展可持续农业。

(二)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安全农产品种植引龙河农场地处小兴安岭南麓,拥有耕地35.3万亩,土壤以黑壤土为主,年有效积温在1950~2100度之间,降水充沛,昼夜温差较大,适合于种植麦类、大豆、芸豆等作物。较好的自然气候,有利于发展高油大豆、强筋小麦、高产优质的芸豆等作物;同时农场远离城镇和重要交通公路,没有工业污染,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发展绿色食品提供了强大的地缘优势。

(三)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安全农产品质量一是加强现有农业生产技术的组装配套,不断提高有机绿色无公害等安全农产品种管收技术,提高安全农产品产量及品质;二是积极选择市场销路好、品质佳、受欢迎的品种进行种植,提高安全农产品在市场流通中所占份额;三是积极推广有机绿色无公害等安全农产品栽培新技术;四是重视对农业技术队伍和种植职工的培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业务素质和实用技术的培训,建立一支业务精、素质强的安全农产品种植管理技术队伍;五是抓好安全农产品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依托基地带动安全农产品大面积生产,通过示范田的管理标准来提高全场安全农产品的生产。

(四)加大对绿色产业投资力度在农场发展安全农产品过程中要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确保资金的投入,使安全农产品的开发得到重要支撑和基本保证。以有机绿色无公害等安全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农民投入为主体,以资金投入和信贷投入为导向,广泛吸引场内外资金,鼓励职工增加对安全农产品生产的投入,提高生产的集约化水平,支持市场前景广、科技含量高、区域牵动能力大的安全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到农场建厂。同时农场应每年投入一定规模的资金,作为安全农产品专项资金,列入财务预算,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安全农产品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培训等方面,将发展绿色食品作为投入重点。

(五)建立“产加销”一体化营销网络发展绿色产业就应该积极组建“公司+基地”模式,以公司带动基地,以基地壮大公司,形成基地、公司一体化生产。通过强力的营销策划形成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建立销售网络,设立物资供应站、技术咨询服务站,通过开设安全农产品专营店、直销店、专柜、配送等营销方式,形成多层次的营销网络。同时增加绿色食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品质;增添新品种,形成系列;按区域建立销售中心和直销点,统一品牌,统一价格,集中出击,占领市场。(六)建立完善的安全农产品生产管理体系农场积极按照上级发展安全农产品的指导方针和意见,不断完善农场安全农产品发展办公室职责。应全面负责农场安全农产品发展的综合协调指导、有关政策法规的落实、有机绿色无公害等安全农产品的开发认证、产品生产过程的监控、人员培训及整个生产环节的技术指导培训等工作。还要组织协调技术监督、环保、工商等有关部门切实加强对安全农产品生产的全程监控。在农场形成一套安全农产品全程管理监控体系,保证安全农产品生产向规范化、标准化、科技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

二、小结

总之,引龙河农场生态条件得天独厚,我们应该坚持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依托农场现有的生态条件及有多年绿色食品种植实践的优势,结合市场需求,抓住当前发展安全农产品良好契机,逐步走安全农产品产业化道路,为农场农业提质增效做好铺垫。

作者:彭继锋单位:黑龙江省引龙河农场

第10篇

1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1.1农产品安全隐患

部分生产者缺乏质量安全生产理念,“一家两制”(农民给自家留一块地,给市场使用另一块地,采用了两套生产体系)的生产行为仍然存在,有的农户未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存在安全隐患。

1.2制度和管理机制不健全

岳池县虽已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开展了一些基础性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此项工作进展仍然比较缓慢,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1.3监管组织体系建设需要加强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面广、量大,任务繁重,形势严峻。虽然监管组织机构的主干框架已基本形成,但是机构人员配置少,工作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管工作机制不健全,监管力量严重不足,监管组织体系建设需要加强。特别是乡村两级普遍存在“缺人员、缺经费、缺手段”的问题,很多监管职责和任务在基层落实到位还有一定的难度。1.4农产品检测检验能力不足由于农产品品种繁多,涉及面广,需要速度快、结果准、技术先进的检测设备才能适应检测要求,检验检测的任务重、责任大。目前,该县虽在各乡镇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室,但检验检测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比较缺少,检测品种单一,仅能检测蔬菜、瓜果等类。因此,还应购置相关的检验检测设备,技术人员有待培训,检测能力有待提升。大量的生产基地和专业合作社没有自律性的检测能力,这给上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了不可预测的隐患。

2对策建议

2.1进一步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培训工作

结合3•15消费者日、5•7普法日、6•13安全生产日、12•4法制宣传日、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活动,组织专门队伍,深入到乡镇、村组和田间地头,开展“农资打假护春耕”行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田间地头大巡讲”活动,重点宣传农资打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知识。对各相关监督管理部门、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单位相关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学习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结合各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发放宣传资料(手册)。在公路、街道和田间地头等悬挂横幅,设立广告宣传牌和宣传专栏等,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借助门户网站、电视、报刊、微博、微信、LED显示屏等媒体平台和省内外各类展示展销活动进行宣传。

2.2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

2.2.1加快完善现代农业标准体系加强标准编制和引导落实工作,结合全县农业发展实际,制定以“三品一标”为标准的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目前已制定32个,要加大力度再完善,并扩大制定其他农作物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数量。同时,将标准集成转化为简便好用的操作手册、生产日历、挂图和明白纸,送发给农产品生产企业,开展标准化生产指导服务。2.2.2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创建按照试点探路、示范引领的发展思路,重点创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县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乡(镇)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及时进行总结完善,为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益经验。2.2.3大力发展“三品一标”2017年要完成省市下达的岳池县新申报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个、新申报认证绿色食品1个的目标任务,力争到2020年,主要食用农产品基本实现无害化生产,有效使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志的产品总数稳定在50个以上,其中,种植业“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面积占种植业农产品面积的50%。

2.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加强以生产、收购、贮存、运输环节为重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对“三品一标”基地和相关专业合作社等地,要定人、定点、定时间对以生产、收购、贮存、运输环节为重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管。加强元旦、春节、五一、中秋和国庆等节假日期间以及各种重大活动、会议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继续做好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2017年配合完成部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任务8000个次,力争达1万个次,切实保障食用农产品消费安全。

2.4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的原则,选择部分基础条件好的农产品生产企业试运行,遵循“统一追溯模式、统一业务流程、统一编码规则、统一信息采集”的管理方式,不断总结试点经验,探索追溯推进模式,逐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运行机制,再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扩大实施范围。实现从农产品生产、包装、贮运到销售的全过程信息可追溯。

2.5强化体系建设,提高监测能力

第11篇

为加快农业电子商务的应用步伐,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近日,抚松县农牧局举办了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培训班。来自全县14个乡镇信息站信息员、合作社管理人员50余人参加了培训。

培训班讲授了农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上线产品、政策及网上订购的流程及农业信息化服务、“12582”平台手机应用及益农宝软件应用操作流程,使参训人员更直观、更充分地了解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村级服务,可以更好地应用农业信息技术、开辟网上购物渠道,为周边农民提供网上直购农资产品和日用品,直销农产品及提供各项信息服务。

桦甸市举办世行贷款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农民培训班

按照吉林省世行贷款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桦甸市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于2013年12月24日~ 26日,分别在常山镇、金沙镇、横道河子乡举办了为期3天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农民培训班。

培训班聘请桦甸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担任授课教师,针对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讲解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概论》、《农作物栽培技术》、《农产品安全生产基本知识》、《水稻安全指南》、《果蔬安全指南》、《玉米安全指南》等课程,使学员全面了解了农作物主要病虫草害的发生及绿色防控,以及农作物安全用药常识。通过此次培训,增强了基层农民的农产品安全生产意识,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为农民增收致富做出了贡献。

磐石市科普大集“三送”活动在行动

近日,以“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服务”为主题,磐石市农业局组织直属事业单位农业科技人员30余人在朝阳山镇三棚村开展科普大集“三送”(即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活动。一是送政策。为农户送去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保险、农业创业培训等惠农政策,提高农户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二是送信息。为农户送去农机安全生产、选购和使用农资、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农产品使用农药、拖拉机常见故障、沼气池安全使用、机械耕整地等安全生产信息,提高农户安全生产意识;三是送技术,为农户送去玉米高产栽培、水稻高产栽培、农机化实用等新技术,为农户粮食生产达到稳产、增产铺垫一条“技术”路。现场共发放各类实用技术手册、农业杂志、挂图、宣传单等宣传资料5000余份,解答农户疑难问题20余条,提供服务人数达到500余人次,活动得到赶集农户的一致好评。

辉南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辉南县通过政府搭建服务平台促动,兴建基地推动,出台政策牵动,建设龙头带动,营造市场拉动,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经纪人联动,全面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经营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龙头企业建设稳步发展。该县现有规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6家。其中,卓越公司、华厦米业、坤仓米业、辉粳稻米、鸿丰米业、长龙药业、宏久公司、天宇药业、天泰药业、俊宏药业10户企业被省政府认定为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3.4万户,约占全县农业总户数的57%;二是产业化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截至目前,已发展农业产业化基地36个,其中市级农业标准化基地12个。标准化养殖场和牧业小区达到296个;三是农产品品牌建设初见成效。几年来,该县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迅速,华厦米业的“华厦稻香”、卓越公司的“凤福堂”和“卓别琳”等都被评为吉林省名牌农产品。在产品认证方面,全县绿色食品标志达到13个,无公害农产品达到55个。“三品”基地达到15万亩。

第12篇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制约因素;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0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069-01

农产品物流是物流业多个分支中的一个,是指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与需要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以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至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流动,是以农业产出物为基本对象,通过农产品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配送等环节,做到使农产品在保持原有的特质上更好地提高农产品的价值,最终送到消费者手中。

当前黑龙江省有批发市场一百三十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规模达到九千多亩,年交易量达到 1920 万吨,年均增长 5.3%。其中黑龙江省已有哈尔滨金谷粮食物流中心、黑龙江齐齐哈尔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黑龙江牡丹江双合中俄蔬菜果品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大庆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黑河果蔬出易中心等 13 家。经过多年发展,虽然黑龙江整个农产品物流体系有了长远发展,但相比发达地区,黑龙江物流体系存在众多的制约因素,阻碍了黑龙江经济的发展。

一、制约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因素

(一)缺乏相应的物流专业人才

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各种专业人才,从事仓储、加工、配送、通讯设备和计算机维护、经营、管理等业务。我国还没有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体系,也没有建立物流行业的职业终身教育系统。除此之外,大多数院校的人才培养和物流职业培训仅仅是侧重于工业品物流人才的培养,而在市场上符合要求的农产品物流人才较少,而且层次低。对于黑龙江省来讲,物流人才则更加缺乏,只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等几所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而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是侧重工业产品的物流,对农村、农业、农产品特点有深刻理解,又能将其运用到农产品物流的管理人才则很少。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由于资金及条件的限制,目前黑龙江省路网发展总体基础设施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农村公路仍是薄弱环节,农村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公路通达和通畅问题尚未解决, 虽有 97.7%的乡镇和 56.39%的村屯通公路,但还有一部分行政村未能通车。现有的农村道路等级低、路况差,导致农产品在途时间长,运输损耗大,鲜活度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其次,黑龙江省公路网密度、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与全省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沿海先进省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高速公路网密度低于我国东部沿海省市平均水平。从内陆运输到海上运输,从汽车运输到火车运输的多式联运交通网络尚未形成,加上路况不良,关卡收费等问题都无形中增加了物流成本,加大了农产品物流环节的经营风险。

(三)环节多、成本高

据调查,我国物流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30%~40%,而世界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目前,黑龙江省农产品的主要流通方式还是“农户―批发市场―中间商―零售市场―消费者”的模式。由于存在多重中介主体,中间环节复杂,经过多次地倒运,商品价格被反复抬高,致使物流过程中不良成本很高。另外,由于农村居民居住分散、农产品季节性强及部分地区的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也使得农产品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二、促进黑龙江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

目前,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人才是关键,人才是首要解决的问题。积极通过不同形式和手段促进黑龙江物流人才的培养,以满足黑龙江省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在培养人才的主体上,要将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由过去由学校作为培训主体的单方的行为,变为由政府、院校、企业等多方共同培养来实现。在培训的层次和内容上,建立多层次、多内容的物流教育和培训体系。既有学校的从高职、本科到研究生的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也有行业和企业参与的物流从业人员职业培训;既有物流专业理论的教育,也有物流实践能力的培训。在政策层面上,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支持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面向整个黑龙江省培训师资,聘请国内外专家授课或者派出一些人员到国外实地考察等。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虽然村村通公路覆盖了绝大部分的乡村,但是公路质量较低,路基薄路面窄,只能通行小型车辆,大型货运车辆不能通行。由于道路运输承载力有限,许多地区农产品不能快速运送出去,这严重制约了黑龙江农产品产业链的快速运转。因此,政府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整合地方、集体、个人力量,以及通过引进外资等方式,加强农村路网建设,完善农村公路网络,提高公路网的通达深度和能力。

(三)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交易成本

可以考虑采取类似美国农产品的以“生产者――配送中心――零售商――消费者”的农产品物流通道模式,减少经由批发市场销售的农产品交易 。这样可以缩短农产品物流渠道、取消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加快物流速度、降低物流成本,有利于协调管理,还方便产品追溯,给消费者带来很多实惠,从而提高物流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刘艳靖.河北省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研究[D].石家庄:河北农业大学,2010.

[2] 庞君龙.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发展问题与对策[D].长春:吉林大学,2012.

[3] 梦蝶.黑龙江省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发展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