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人事管理相关流程

人事管理相关流程

时间:2023-09-22 17:04: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人事管理相关流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人事管理相关流程

第1篇

人事管理人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不足。当下的人事管理工作对其相关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不再仅仅局限于处理一些日常的行政事务。但对于许多高校来说,其大多数人事管理工作者都是基于从不同专业岗位的教师工作者转到人事部门工作的,只有极少部分人员是专业的人事管理从业者。所以,他们的专业知识面普遍相对比较缺乏,甚至不懂得运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手段,面对大量的信息数据手足无措,不能进行迅速有效地挖掘,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工作的进程。

二、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的人事管理工作必须要结合当前高职院校的人事管理事务的发展特点,要切实考虑教职员工的利益诉求,而人事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将会直接影响到其在教职工心中的认可度。而当前高职院校的人事管理工作应该逐步向信息化建设推进,实现其人事管理工作的有效转型,这对于改善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人事信息化建设可以大大提高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人事管理的大多数工作都是基于以往经验的重复性劳动,但却又是人事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性事务工作,关系着每位教职工的切身利益,需要占据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而一旦实现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后,可以把管理人员从大量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解救出来,大量减轻了数据信息量,以便人事管理人员可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人事管理体系的规范与优化配置上,大大提高了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二)传统的人事资源信息以纸质作为载体的实物资源,不利于携带与传递。实行信息化管理建设可以选择运用各种功能强大的人事信息管理软件,及时准确地对所有教职工的人事动态信息进行跟踪、录入与分析整理,保持人事数据信息与实际情况的高度一致,实现人事资源信息的有效共享,为实现高校人事数据信息资源管理利用最大化提供可能。

(三)人事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使高职院校领导者更及时、全面且准确地了解学校的相关人事信息,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同时,人事信息化建设还可以方便教职工借助相关的信息查阅平台进行人事信息的查询,并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一定程度上实现人事管理的公平化与透明化。

三、加强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树立现代信息化人事管理理念,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认识。高层管理者的理念与决策将会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整体教师队伍以及学生的发展方向。所以,要加强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必须提高领导者对其重要性的思想认识,树立现代信息化人事管理理念,充分调动各级人事部门的积极主动性,认真做好人事信息系统的维护与管理工作,并力求在各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二)基于高职院校的实际特点建立符合其工作要求的人事信息管理系统。高职院校的人事管理工作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随机性极强,重复性劳动较多,所以,在建立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时,必须结合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实际特点。其主要根据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第一,做好基础数据信息库的建设。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是基于基础数据信息的建设基础之上,在人事管理部门的统一组织安排下,确保各个岗位的人事管理人员对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后,并根据信息管理的不同模块内容,选用适当的人事数据库管理系统。第二,实现数据信息的资源共享。建立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其中一个目的是要实现各部门之间人事信息的流通与共享,使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能利用相应的平台对相关的人事信息进行访问与查询。第三,保证人事信息的安全以及提供数据信息的备份功能。在建立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时,必须考虑到教职工相关信息的安全,确保系统是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运行。同时,由于高校的人事信息量较大,一旦信息系统出现任何问题甚至崩溃,会对人事管理工作造成极大的损失。所以,为了防止人事信息的丢失,确保数据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恢复,管理系统应该提供数据信息的备份功能。

(三)严格规范人事信息管理工作的操作流程。人事信息管理系统要得以高效的运作离不开操作流程的规范管理,所以,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建立在制度与流程规范化的基础上。人事管理工作关系到教职工的个人利益,必须确保人才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实效性,及时跟踪人事信息的动态变化,保证数据信息与实际情况的高度一致性。所以,对于人事信息管理的操作流程需要不断地规范、优化,提高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并坚持公开、公正的原则,提高人事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主动接受各方面的监督。

第2篇

关键词:人事管理;人事数据库管理系统;ERP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7-1364-02

人事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蕴含了现代企业中非常重要的竞争力。企业资源管理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g,简写为ERP)中人事管理方面系统的研发,就是要通过系统的建设,对人事管理中相关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完善,依据系统、全面、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撑和其综合分析功能,开展企业人事优化管理,全面发挥人力资源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功效。

1 研究背景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才已经成为完成企业自身战略目标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条件。通过创建透明、相容、协调、易用及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把与人相关的信息有机地运用起来,才可以为“公平、公正、合理”这一原则的实施,以及企业在运营、劳资纠纷等方面的风险规避等创建一套优越的保障体系。在知识经济大环境下,技术的竞争、市场的竞争、服务的竞争最后归结于人才的竞争,企业的内部管理与运营措施由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人为本理念深入人心,人事管理在各个单位中的功效日益突出,被置于企业管理中的首要位置。人事信息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数据量大、关系复杂,利用传统人工的措施管理文件档案,效率低、保密性差,查找、修改、维护也极为困难,人事工作者因为缺乏适用软件支持,工作上存在诸多不便。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与计算机科学的日益成熟,人事工作者非常希望把人事管理中比较繁琐的工作交给计算机处理,降低人工管理的压力并提升工作效率,于是各种形式的人事管理系统应运而生。

作为人事管理系统,其功能、安全、稳定性和可管理性十分关键,必须符合人事管理需求。但是,目前流行的人事管理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及利用的研发技术,远远不能应对人事管理需要。在功能方面,现有的人事管理类系统大多数是请假考勤、借助网上布置工作任务、收发文等,和通常的OA系统没有多大区别;在技术方面,这类人事管理系统所利用的研发技术,降低了系统研发效率和可维护性。J2EE具备了一个创建于开放和标准的技术之上的多层体系架构,因而满足不同的企业应用业务要求。Struts2是在 MVC模式基础上、J2EE机制内创建企业应用程序的一个开放源代码框架,Struts2 给出自身的控制器组件并与其它技术结合来建立模型及视图,在企业应用开发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能够克服现有的人事管理类似系统技术方面的缺陷。

所以,研发功能符合人事管理实际环节以及易于维护、扩展的应用系统,成为当务之急。

2 研究现状

2.1 国外现状

国外企业关于人事信息的管理,主要是利用人力资源方面管理系统来实现的,因为这类系统同IT、通信等领域技术的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发展相对快的国家,基本上创建了一套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能够在其本国范围内被授权查阅。无论人才流动到哪里,在人们进行求职、贷款以及办理保险之时,具备查阅权限的机构都能够查阅该人的信息,以衡量为该人办理有关手续的潜在风险,或者是否可以录用。

在国外,企业的人事管理部门或者劳动保障部门也创建了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而且与全国通用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相联接,用于实现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或者劳动管理。部分比较先进的国家的大型企业,特别是在那部分跨国公司,十分重视人力资源方面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发应用,动用巨资研发自身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为了提升工作效率而建立多方面信息数据库。微软公司研发的人才流动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HeadTrax,微软用来管理员工的招聘、晋升、岗位调整或者部门内部变动。这个系统利用了数字授权方面的技术,便于人事经理可以将有关人事申请的批准职责授权给其他人,因而提高了系统灵活性,又不将操作过程搞得过于复杂,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公司人事管理的要求。

现阶段国外的有关人事管理系统的技术开始转向网络,由于网络具备单机所无法具备的强大功能。对于研发技术,也从原有的C/S体系结构朝B/S体系方面转化,目前较新的技术是利用浏览器、中间件、服务器等三层体系结构。国外的人力资源系统有着它们具体特征,具备操作简易方便、界面人性化、业务流程较为清晰、管理比较规范等优势,从技术来看大部分利用ODBC技术,并支持C/S结构与B/S结构。然而由于面临的管理对象的迥异,管理的内容也不一样,国外系统也有它自身的缺陷,操作简单之时,系统通常不够灵活,通用性较差,部分内容不符合中国人的运用习惯,尤其是缘于使用非JAVA技术,系统移植性、可维护性较差。

2.2 国内现状

第3篇

一、影响医院人事管理工作效率提高的因素

1.传统的医院人事管理理念对人事管理工作积极性的打击。

随着医院日常工作内容及难度的增加,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开展变得越来越困难,然而受到传统的医院人事管理理念的影响,人事管理者依旧沿用以人员管理为主的陈旧办法,面对日益增多且难度加大的工作内容,导致该岗位的工作人员无法及时有效的处理。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的问题逐渐变多并且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不仅打击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严重的话更会致使他们对工作产生消极、害怕的心理!假如这样的情况在医院人事管理中发生,不仅会极大的降低了医院人事科的工作效率,更对医院的正常运行造成极大破坏。

2.医院各科室与人事科间配合度较低,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由于医院人事科工作所面对的人员大多都是本单位一线的医护人员,而一线医护人员的工作性质,使得他们工作十分繁忙,无法及时处理医院人事科网上发出的通告,致使医院人事科的工作或者相关数据收集不能及时的完成。人事科工作或数据收集的滞后,不仅会造成人事科工作人员整体工作进度的延误,同时导致数据收集的时效性、准确性降低,从而使得人事科相关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受到影响。无论是工作进度的延误或是数据收集的滞后,都会导致人事科工作人员的工作无法高效准确的完成,继而降低了他们的工作效率。

3.对人事档案的管理无序,致使人事基础数据准确度、完整度不高。

医院人事科所掌握的人事基础信息是医院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随着医院工作内容的增多,相关的人事基础信息总是在不断变化和积累的,然而医院人事科对人事基础信息的管理无序,不仅会导致人事基础信息的准确度、延续性降低,致使医院工作人员信息更新的时效性、完整度无法保障,这就无形中增加了医院人员信息核查的难度,使得人事科的工作效率降低;同时,准确度和完整度较低人事基础信息不但无法给予领导或别的部门做决策提供支持,同时使得医院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会得出错误的结果,致使医院的正常运行出现严重的错误。

4.医院人事科计算机信息化应用程度不高,致使人事科处理数据效率低下。

由于医院人事科的日常工作内容要接触到大量的数据,因此对于相关数据处理效率的高低也是影响医院人事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当前,医院人事科对于数据的处理方式大多采用人员的手工统计与计算机处理相结合的方式,然而这种方式正是导致医院人事工作效率降低的一大原因。数据的人工统计不仅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时间,而且由于统计数据的重复性、枯燥性容易致使统计的数据错误,对于数据的时效性以及准确性都造成极大的影响。同时,当需要有大量的数据需要第一时间处理时,这样的数据处理方式往往无法及时完成,只能通过加派人手、加班加点的处理。医院人事科计算机信息化应用程度的不高,对于医院人事科的工作效率而言影响很大,无法使得相关工作高效的完成,从而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行。

二、提高医院人事管理效率的有效措施

1.转变传统医院人事管理观念,以新观念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医院人事管理者应当清楚的意识到,要想提高医院人事管理效率,必然要对陈旧的医院人事管理理念进行变革,从过去的人员管理为主的传统管理理念转变为对医院人事科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上,通过建立符合医院人事管理特点、岗位职责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仅对医院人事科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予以明确,同时更重要的是保障工作人员的权利。在工作人员疲于应对日渐繁重的日常工作时,积极保障他们应享有的权利,如此一来,能够使得他们更好的立足于自身的工作岗位,积极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促使他们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因而,医院的人事管理者应当认识到,要想更好的实现单位的工作目标,必然要确保工作人员的个人权利得到保障,这样他们才能够发挥高效率,从而实现医院人事管理效率的提高。

2.增强与各科室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科室间配合度的提高。

针对医院人事科与各科室间配合度低的问题,医院人事科的管理者应当组织本科室的工作人员与其他科室的员工定期开展座谈会,增强与他们的沟通交流,使得人事科的工作人员能够很好的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及性质。人事科工作人员也应虚心听取他们对人事工作反馈的意见以及提出的建议,同时,在会上人事科工作人员也需要向其他科室说明人事工作的工作内容及相关流程,对需要他们配合的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以及如何配合完成的建议。通过双方坦诚布公交流,促进人事科与各科室间工作的相互理解,有助于人事工作效率的提高。与此同时,医院人事科在严格依照医院工作程序的前提下,从自身做起对自己的办事流程予以简化,进一步提高医院人事工作的效率。

3.提升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规范性,保障人事基础信息的准确性、完整度。

基于医院人事基础信息对于医院正常运行的重要性,身为医院人事科工作人员,我们应当采取有效的途径提升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规范性。首先,我们需要建立起完善的人事基础信息库,通过严格的规范医院人事招聘、培训等操作流程,落实好人事科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职责,实现人事基础信息的及时、准确的录入信息库中。其次,对于医院人员流动所造成的人事基础信息变化,譬如医护人员的岗位调动、学历职称的变化,我们应建立健全人事基础信息变更制度并落实好信息录入工作岗位的职责,确保人事基础信息变更的及时准确。最后,在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中,我们要严格遵循部门档案管理的规则制度,做好每一份人事档案的编号,并在档案柜中按照编号予以整齐归入,有助于医院人事基础信息的查询,保障人事基础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完整度,对医院人事工作的效率提高十分有利,同时也是医院正确决策和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

第4篇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人事管理模式;重要作用;存在问题;有效举措

随着我国高校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原有的人事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高校的新发展,因此,应该借助于信息时代的先进技术,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创新人才管理模式,促进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上新台阶,推动高校的进一步发展。

1信息技术对高校人事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作用分析

大数据时代背景之下,信息技术对高校的人事管理改革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和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够为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提供新的方式和手段。传统的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往往以管事为中心,注重对全校的人事劳资关系、工资考核等社保方面进行管理,但是这种管理方式不适合新时代的需求。通过借助信息技术能够为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提供新的管理方法。信息技术能够使得高校人事管理模式进行转型,可以通过进一步强化考核,完善相关的奖励机制,优化薪酬待遇等方式,提高人事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绩效进一步优化,因此,信息化技术为高校人事管理模式变革提供了新的手段,能够借助于信息化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实现对认识的科学管理,充分地展现人才战略的优势,调动起高校员工的工作积极性[1]。

(2)能够使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更加规范。通过借助于信息化技术能够使得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更加标准和规范,尤其是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人数越来越多,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难免工作效率低下,而且不能够对人员进行优化配置。通过借助于信息化技术能够使得人事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推进电子档案的管理能够进一步规范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流程,确保对人力资源的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存储、调用,并且进行实时的更新,既满足了工作的需要也能够全面地规范人事管理的流程[2]。

(3)能够建立共享平台,实现对数据的共享。传统的人事管理往往是记录在纸上,这种形式保存起来比较困难,一旦发生火灾将会造成档案的丢失,但是通过采用信息化的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人事资源管理的效率,加大对各种信息的利用率。通过借助于信息化技术对各种档案信息进行全面记载,并且动态调整机位,高校的人事调整提供参考资料,也能够提高服务效率,随时对各种档案信息进行完善。

2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尽管大数据技术对于提高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的帮助,但是当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的意识相对较为落后,信息化认识不足。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之下,高校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管理的理念相对较为落后,对于信息化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没有做好顶层设计,也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相关的网站和平台,这样就无法推进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仅仅利用一些软件进行信息化管理,不能够充分地发挥大数据的价值,导致资源的浪费以及效率的低下。

(2)数据权威性不高,共享比较低。高校在进行人事管理时由于信息是多方面的,既有组织部门的也有教务部门的同时,也有学生处的,如果不能够对各类信息进行收集并且共享,那么也会影响大数据管理的效率,但是当下高校在进行人事档案管理时,往往数据权威性相对较差,存在着较大的出入,而且资源的共享率不高,往往不同系统采用的是不同的软件技术公司,所以就造成了功能的重复,而且也不能够实现对数据的共享,数据的准确性不高,衔接性相对较差,影响了人事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3]。

(3)信息系统框架陈旧,数据安全性不高。高校在推进人事管理改革时需要对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维护,但是当下信息系统的构架相对较为陈旧,新技术应用不高,软件比较陈旧,尤其是缺乏安全方面的考虑,造成了信息的丢失现象严重,给教职工带来了较大的困扰,而且影响到了人事管理的质量。比如,当下难以对各种信息系统进行汇总,在进行数据安全维护上也缺乏意识,造成了黑客的攻击,病毒的入侵等现象,无法对这些行为进行防范,造成了人事档案信息的丢失。

3大数据背景下提高高校人事管理模式创新改革的有效举措分析

结合当下高校人事管理模式变革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全面提高高校人事管理的效率,应该采取以下有效举措。

(1)要进一步创新观念,提高对信息化技术应用的重视程度。高校在进行人事管理时,为了进行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必须要进一步创新观念。将以人为本转变能够坚持以人为中心,建立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才能够更好地推进人事管理工作。比如在进行人事管理时,要进行视角上的创新,侧重点的创新,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摒弃传统的人事资源管理方式,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才,充分发挥人才推动,学校发展的力量,使得全校整体的绩效以及实力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应该结合实际需要建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通过转变观念,提高对信息化技术应用的重视程度,完善信息化建设的一些基础措施来推进信息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4]。

(2)要构建更加完备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为了实现对各个系统数据的有效整合,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要建立满足服务需求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融合,打破信息孤岛的现象。通过整合相关的业务,并且建立更加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这样才能够实现对各种信息的有效管理,建立统一平台,形成自上而下的有效认识,全面推进信息化的整体化进程。尤其是要引入现代服务的理念,构建更加完备的信息化平台,对教职工学生以及其他信息进行综合全面处理,实现网络化的服务,这样既能够满足员工的需求,也能够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因此要打破各个部门的局限性,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实现统一管理,加强对数据的有效应用,为高校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3)要加强制度约束,确保流程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为了推进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长远发展,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也要采取一些安全保护技术进一步规范系统平台的操作,对各类数据进行安全加密处理,避免信息的泄露,也能够真正地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安全性能,因此需要建立长远的眼光,能够建立相关的督导制度,对信息化操作进行有效的约束,确保信息化建设更加标准和规范[5]。

(4)要提高团队的综合素质。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因此,要进行人力资源培训,提高现有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要结合实际需要聘请一些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融入管理队伍当中。通过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真正地创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效率,因此要打破年龄的限制,聘请一些德才兼备的管理人员充实到管理队伍当中,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人事保障[6]。

4结语

第5篇

作为实现对学院教职工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仍然存在诸多不足,需要根据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工作的性质与特点,结合高职院校实际发展情况,提出有效的策略,使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业务水平与服务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进而为教职工的积极性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

首先,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庞大信息资源库的构建,具有集中整合全校教职工个人信息的功能,对于人事异动信息能够得到有效掌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高职院校在办学规模与数量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对教职人员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人员也具有更强的流动性,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高职院校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能够大大降低人事管理难度,实现对教职员工相关信息与数据的有效管理,并进行及时的跟踪调整,并代替了传统的Office组件中Word、Excel等电子文档的操作模式,各类数据的保存与更改更加准确与及时,数据更新方面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历史数据得以有效保存,为以后高职院校的人事管理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其次,现阶段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工作中较为复杂与困难的工作包括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师资队伍建设、事业单位年报以及高等院校基层报表等等,这些工作采用的传统的手工操作,不仅工作量大,同时数据的准确性也难以得到保障,还无法实现对数据资源的充分共享,在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大的缺陷。而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具有自动汇总、分析数据的功能,管理人员的操作难度较低,能够轻松的进行类别的汇总分析,使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得以大幅度提升,同时为数据的准确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此外,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能够有效汇总全校教职员工的信息,同时还有相关佐证材料可以查证,如此使得原始档案查找方式得以改进,通过电子档案的调整来核查信息,就可以实现教职工提职资格审查、职称评定的资格审核、科研成果的申报和退休人员的审核。如此一来审核的效率就得以大幅度提高,纸质档案的翻阅得以减少,有利于纸质档案的保存,为其完整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要点

2.1标准化原则

由于人事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包含了庞大与复杂的信息,存在不同复杂的情况,站在系统内部建设的角度来看,采用标准化的方式是保证内部兼容性的重要手段;站在整个数据化校园的角度来看,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了校级管理平台,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再对其进行统一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应站在战略发展的角度,与众多系统相配合,包括教务、学工、财务等等,共同实现基础数据源的构成,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遵循标准化原则进行人事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2.2信息化原则

为了加速建设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校园,使全校业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得以推动,就必须遵循流程化原则。信息化在人事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不但能够使人事资源管理中的教职工的基本信息管理、人员考核、薪酬计算、合同管理、统计报表等定量工作得以简化,降低工作难度,其设计方式采用工作流,实现了系统中各项业务的形式流程化,同时对人事资源管理定性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业务流程得以明确定义以及完善优化,使得现行管理机制的调整与改进得到有效反馈,进而使工作效率得以有效提高,保障了服务质量,使人事资源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朝着职业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2.3安全性原则

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网络安全性。系统根据学校网络中心的需求,部署统一的防火墙,将TCP/IP协议应用于网络传输与通信。全校教职工必须通过学校的信息门户访问,进行统一的身份认证,才能够得到相关的服务。第二是数据的安全性,应包含数据库全备份、数据库增量备份、应用系统日志备份、操作系统备份以及应用系统备份。

2.4开放性原则

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应遵循开放性原则,不同网络协议应能够应用于系统,实现多种网络产品的互联与多种数据库系统的转换。以此使得网络应用环境的集成性与网络可操作性得以强化,接口设计应具有灵活性与开放性。此外,用户构造信息集合信息项也应能够在系统中得到应用,用户可根据需求进行人员类别的设定,实现管理的分类。

2.5先进性与可扩展性原则

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应遵循先进性与可扩展性原则,通过对成熟、可靠的技术的运用,并结合现阶段高职院校对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发展需求,例如实用性、性价比、使用寿命以及系统的可扩展性等等,使系统建设得以强化。

2.6可管理性与可维护性原则

高职院校人事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应能够对网络进行强力的管理,确保其可维护性达到一定水平,确保用户界面友好以及网络功能透明化,降低操作与学习的难度,为管理与维护质量与效率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7信息共享与安全保密相结合原则

人事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应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基础之上。系统中会存在大量的重要信息的存储、处理与传输。鉴于此,就必须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与保密性。应加强系统各个环节的保密性与安全性,提高对这些环节要求,具体包括硬件、软件、数据等等,应实现技术设计的优化与管理机制的合理调整,具体应从以下几各个方面入手:①物力安全。首先,要对产品与设备的选择予以高度重视,确保选择的维护功能应具有成熟型、稳定性、可靠性,能够保障数据的完整,同时相关产品与设备应具有较强的安全性与保密性;此外,系统容错与备份技术的运用也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还要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加大管理力度,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以实现病毒的防治与系统故障的恢复。②存取控制。网络操作系统与网络传输系统的选择应注重存取控制功能的提升,还应结合学院不同职能部门的实际业务情况,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使用户权限的设计得以优化,进而实现安全保密性的同时,完成信息的共享。③安全保护。人事信息包含了的内容与个人与学院信息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必须保证人事信息安全性、保密性在人事信息自动化管理工作中的实现。为此,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2.8易用性原则

高职院校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应遵循易用性原则,采用先进的,具有简洁界面的浏览器,提高操作的灵活性,降低操作难度。同时应实现对可视化多媒体编程风格的运用,使界面得到统一。

3现行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在人事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建设方面仍有待提升,人事管理信息系统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开发与实际管理工作的需求,大部分学高职院校的人事业务的完成都是通过人工操作来实现,缺乏信息化建设。随着人事制度的不断调整,高职院校人事工作在方式与理念方面得到了巨大的变化,信息化建设进程与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关于现行人事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具体介绍如下:

3.1系统封闭性较强

虽然高职院校人事管理机构根据不同职能部门的职能进行了分工,并实现了众多管理系统的建立,例如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医保管理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系统和工资管理系统,然而这些系统存在独立性过强的问题,它们的互联互通并没有实现,难以进行数据共享。这就使得管理人员在增加、删除以及修改系统中的已有数据时存在较大的工作量,系统操作只有在单机状态下进行。这种方法在数据的收集与积累方面难以实现分类整理的科学性,并且数据储存也不具有统一格式。此外,由于信息管理体系与各部门信息系统的独立性,使得数据冗余与差异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与工作质量的完善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

3.2系统功能具有单一性

虽然许多高职院校已经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中,然而就现行的系统而言,其功能仅仅停留在输入、存储以及修改等等,查询业务也相对简单,并且只在教职工档案管理与工资管理中的基础业务中得到应用。由于信息的加工与分析无法实现,因此在人事管理核心问题的决策方面,现行系统就能以发挥有效的作用。具体而言,目前采用的工资管理系统的功能仅仅停留在用户查询与职工个人工资情况的修改等,年发工资总额的增幅等方面的计算难以实现,进而无法对比本单位与同类单位的平均工资,单位内部不同人员的工资发放情况也得到不到有效分析,进而使得人力成本与学校效益间的损益关系的计算难度加大,用户的决策无法结合系统的信息来实现。此外,现行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仅仅停留在用户对个人基本情况的静态查询,系统中动态信息的变动难以体现出来,例如教师的学历变化情况、部门变动以及职务职称变化等等,相关表格的生成更是难以结合实际需求得以实现。

3.3系统智能化缺失

虽然管理人员开展事务性的人事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能够运用现行系统,然而这些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偏低,无法主动提醒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操作,尤其是对于需要在近期完成的工作,如果管理人员耽误物这些工作,就会使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很大的打击。

3.4资源查询的规范性不足

目前,教师在对其考核成绩与工资福利等信息的查询中只能采用传统的手动操作方法,这就对人事资源的利用效率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人事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3.5信息准确率偏低

目前,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存在相关人事档案工作保护不力的问题,使得这些档案记录的完整性缺失。对教师状况的确定中仍采用手动查询的方式,这是基于大量资料的翻阅完成的,同时造成办事疲劳的几率非常高,进而对正确率造成影响。再加上有的教师信息的记录资料采用的存储形式为Word与Excel等电子表格,这就导致数据与信息的分散性与隔离性较强,难以实现互联互通,进而使得信息查询的效率与数据分析的集中性受到影响,对学校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的提高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人力资源与物质投入存在大量浪费的情况。

4实现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的策略

首先,为了使教职工信息管理的统一性得以实现,应加强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不仅要对人事基础信息进行考虑,同时人事资源信息系统内部数据中还包括了教师的教学与科研等等,如此才完整记录教师在工作期间的相关信息,使多部门进行数据登记的情况得以避免,此外也使多部门对同一部门提供所需数据的情况得以避免。其次,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还应确保资源数据的共享得以实现,并且加强信息资料的网上传输,最大程度的减少复印佐证材料的情况,使无纸化办公得以实现。此外,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还要基于完整的基础资料,实现对数据查询统计功能的完善,并且实现直观、丰富图形图表的形成以及分析的动态进行,进而使工作效率得以提高,为数据的准确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可以利用相关软件格式导出数据,为电子统计的保存提供便利。

5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为了实现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就应结合高校工作实际情况,优化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具体包含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劳资福利社保管理系统,岗位设置与聘任管理系统,职称评审管理系统,人事档案管理系统,人才招聘管理系统,培训进修管理系统,校内人事调配管理系统,评奖评优及人才管理系统,提醒管理系统、数据统计分析系统,系统管理等12个模块。

6结语

第6篇

【论文摘要】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推进高校的进一步发展.促进高校人事管理从传境到现代的转型。提高人事信息费琢的利用串,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如何才能进一步做好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这是值得思索和探讨的同题。文章从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存在的障碍及其对策展开论述

高校人事管理信息量大、面广,包括全校教职工的基本信息管理(如年龄、籍贯、学历等)、工资福利、职称评聘等信息。同时,高校人事信息还会经常发生变化.如职称、职务变动、工资变动、人员的调入、调出等。这就要求高校人事管理部门不仅要处理好繁琐的信息,还要对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使人事管理信息与人动保持一致。但是。在人手少、工作重、时间紧的情况下,高校人事信息更新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要解决这一问题。加快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比较好的方式。人事管理信息化就是在传统人事管理的基础上,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托,借助现代化信息处理工具,实现人事管理高效化、网络化、规范化、无纸化。通过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高校人事管理人员能从繁复的半手工工作中解脱出来,能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人事制度的规范化与合理性,致力于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与配置.以提高管理的层次、水平及效率。

一、加强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加强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深入进行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正在深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比如高校用人制度已经逐步由“聘用制”代替“终身制”,人事档案交由人才服务机构管理,高校的人事部门只需要通过网络,就能将所需人才的基本信息从人才服务机构信息网上下载并保存起来,变档案实体管理为人员信息管理。圜1旦是,由于种种原因,高校人事制度还存在着一些弊端,如教职工不同程度上有着“铁饭碗”,坐“铁交椅”,吃“大锅饭”思想,这需要加快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建立高校人事信息化管理系统,改革创新观念。

2.加强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实现高校人事管理的转型目前,大多数高校人事管理主要是以“管事”为中心,注重的是控制与管理人,属于行政事务式的管理。而现代人事管理思想提出要以考核和激励为手段,注重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实现最优组织绩效。这是以人为本思想在组织人事管理的具体应用,远远超出了传统的人事管理范畴。要实现高校人事管理从传统向现代,从偏重人才管理向偏重人才开发,从微观行政事务向宏观人才战略的转型,就必须加强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只有如此,才能将人事工作中一些必要的、常规的程序简约化、标准化,把人事部门从许多冗杂的、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促使人事部门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理论思考和战略决策中更多地关注于战略性人力资源开发,包括工作人员发展、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成本评估、人力资源战略决策等。

3.加强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人事信息资源利用率

传统的人事信息资源大都是以纸为载体的实物资源,不便携带,同时由于保密等原因,对其利用率不高,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会用到它们,属于“被动”的利用。f实现人事管理信息化后,各种人事信息资源以磁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形式出现,在做好保密的前提下,能够非常方便地进行查询和使用。而且还能运用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对人事信息资源进行分析整理,做好人才分析和预测,为进行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提供可靠资料。

4.加强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利于规范人事管理工作流程

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内容繁杂、体系庞大,千头万绪,却又牵涉到教职工的切身利益,不能有半点马虎和懈怠。加强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更好地理顺人事管理工作的各项流程,使得人事信息、师资管理、教师业绩考核、薪酬管理等各项模块有机地统一起来;可以规范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业务流程,如招聘流程、绩效管理流程、员工培训与发展流程、员工职业计划、离职流程等。

二、加强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障碍

1.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

有的领导如“局外人”般对待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主动了解、不加以重视,对其必要性认识不足,行动上缺乏动力。这种认识上的不足必然导致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一些消极的行为。如对人事管理的认识还只停留在日常性、事务性阶段,对战略性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或者往往把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理解为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一个考核体系,或者建立一个薪酬系统,而不对管理模式进行全方位的配套改革,客观上造成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用起来需要,忙起来忘掉”的现象。

2.思想超前、行动滞后

有的人以超前的思维对待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让各个业务科室按照工作需求的方式汇总信息化建设需求,然后按照这些需求去进行建设,总想找到一套大而全的“完美”软件,追求一步到位,结果往往是:每科室都会提出许多个性化需求。因为大家都想着,要趁这次机会把需求提全,使所有工作都达到信息化。事实上,由于经费、技术等因素的制约,有些高校连基础数据库都还没有建立起来,仍处在信息无法共享、各自为政的阶段,虽然想要一步到位,但行动上却远远落后。

3.重复建设、各自为政

在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部门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现象,缺乏统筹规划和协调。由于管理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常常为了单一的人事管理事务单独建一套数据,信息资源呈“离散型”.突出的表现为人事基础信息的各自为政,在高校管理各部门中均拥有各自的人事基础信息库,同时各自对信息库进行维护。如教职工的职称、培训与培养信息主要在师资科,学校教职员工的进出管理工作以及内部调剂管理信息则归属于人事科,而工资、福利待遇、社保医保以及人事档案信息则集中在劳资科。在人事部门以外还存在着大量的教职工人事信息管理工作,包括教职员工的教学信息管理归属教务部门,科研项目与学术论文信息集中在科研管理部门等。

4.人事工作人员信息素质高低不一

信息素质是指个体对信息及其特点,价值的认识和获得、利用、开发信息等方面的能力。它集中表现在对信息技术的操作和应用能力上。评判一个人信息素质的高低,不是看掌握信息量的大小。而是看他对信息的操作和使用能力的强弱。对于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来说,人事工作人员信息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高校人事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纵观高校人事工作者队伍。呈现水平参差不齐的特征。整体文化水平、技术程度距信息时代的要求还存在不小的距离;信息工具运用能力程度也不很高,习惯于传统的信息建设、管理和信息交换的方式方法;在思想观念上还没有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不能对数据进行深层次分析,无法为科学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这种状况势必影响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5.规范欠缺.准确性不高

不能及时准确地提供可靠的统计报表和相关分析数据,制约了管理层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管理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常常为了如工资调整、人员变动等单一的人事管理事务单独建一套数据,人事管理信息冗余,最突出地表现为多头建立各自的人事基础信息库。导致各自对信息库进行维护,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时效性难以保证。这就造成了人力、设备资源的严重浪费。工作也难以理顺,效率低下。

三、加强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

领导认同和重视是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人事管理部门主动、积极的工作是其不断推进的助力。领导的重视能为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权力保障,可以在政策、资金、人力、技术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方法的变化、组织机构和岗位调整等问题上能够统一步调,同心协力,有效调度各方面的力量。人事管理部门的重视有利于做好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具体事务,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如认真做好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掌握各种数据的加工与处理的方法。深入挖掘和发现有用信息,为学校的人力资源规划、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信息。

2.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定要立足实际,循序渐进,注重实效。目标不能定得过高,不能追求一步到位,要有步骤、分层次进行,先打基础,后谈应用。首先要做好信息收集、存储工作。人事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是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因此,在启动阶段,必须全面收集所有人的有效信息,认真核实,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其次,要建立人事管理信息数据库。要建立一个包括招聘、培训、调配、绩效考核、薪资、职称、档案管理、离退休、劳动保险等基本业务处理功能的高校人事管理信息数据库。提高人事管理的工作效率。使高校人事工作者有更多的时间考虑如何提升人事管理水平。最后,要加快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网络化建设,实现人事管理业务的现代化、规范化、流程化。要积极开发人事工作服务软件。如教职工职称申报系统,考勤与薪酬管理系统等,将人事部门从传统的人事工作中脱离出来,并利用网络建立自助服务系统,完成三步走的过程,即人事信息数据库一人事信息网一校园网建设。

3.加强人事管理信息化队伍建设在人事管理信息化进程中,信息系统只是管理的辅助工具,其价值的大小,最终取决于人。没有一流的人事管理队伍。就不会有一流的信息化水平。在人才的拥有方面,高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既有信息化教师队伍,又有信息化管理队伍,还有信息化技术维护队伍,和信息化理论研究队伍。但是,精通信息化技术的人事管理人才还是比较匮乏,有的是只懂信息技术,不懂人事工作;有的只会人事工作。而没有掌握信息技术。因此,高校要大力培养复合性的信息系统管理人才,要不断加强人事工作者信息技术培训,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方案,在培训内容上做到人事管理与信息技术应用并重,增强培训的实效性,造就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人事管理能力的人才队伍。

4.加大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投入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加快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需要财力、物力的保证.其中经费的保证是很重要的因素。在目前高校经费偏紧的情况下。要采取国家投入与学校投入相结合、校内投入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办法,积极筹措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资金。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高校可充分发挥自己在信息学科方面人才和科研的优势,加快推动人事管理信息领域科研成果的转化。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把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引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促进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健康地发展。

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4-0322-02

随着现代化、科技化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人事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从手工操作逐渐转变为计算机管理。人事信息的网络化管理即高职院校所建立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工作的主流。

高职院校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以扩大人事信息资源的整合,极大地提高了组织、人事、教务、科研等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也为学校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资资源,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高职院校建设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建立一套完整的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地将全校教职员工的个人信息进行集中整合,形成一个较大的信息资源库,可以有效地掌握人事异动信息,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员流动越来越频繁,能够有效地将教职员工的学历、学位、职务、职称、科研、考察、进修、培训、社会服务以及教学情况等数据进行必要的掌握以及能够及时地跟踪调整,改变了采用传统的office组件中的Word、Excel等电子文档操作、保存的各类数据,往往会出现更改不及时,或顾此失彼,而且修改后的都是当前最新数据,而历史数据不易保存,即使保存了也不易查找、统计。

高职院校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师资队伍建设、事业单位年报、高等学校基层报表等信息上报工作往往是人事管理人员较为头疼的工作之一,传统的手工操作,不但浪费时间,而且不敢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并且不能够实现数据的共享,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汇总、分析,管理人员只需设定相应的汇总分析类别,便可以实现相应的操作,大大地提高了人事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而且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

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以将全校教职员工的信息有效地汇总在一起,并可以查看相关的佐证材料,这样可以改变原始的档案查找方式,教职工的提职资格审察、职称评定的资格审核、科研成果的申报以及人员退休的审核等完全可以调整电子档案进行信息的核查,这样可以提高核查的速度,减少纸质档案的翻阅次数,使纸质档案保存更加完整。

二、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

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应当与国家、省、市相关信息采集的相关信息集和信息项保持完全一致,尽可能地遵守并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按照本学院的机构设置以及人事管理层次和模式进行建构,适合人事管理机构的管理,按类别设定不同的权限,满足更多人员的查找需求,在权限范围内全面提高学院各部门(单位)对人事信息查找、使用的便捷性。

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不应单纯考虑现有状况,在设计过程中要富有远见性,系统的开发应采用较为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能向不断发展中的现代技术过渡的产品,综合考虑当前的实用性、较高的性能价格比、系统使用的生命周期、系统今后的扩展和升级等几个因素。

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应具有方便和强有力的网络管理功能,具有较好的可维护性,信息的开发设计要简便,便于人事管理人员较快地掌握系统的应用,也能够较好地实现系统的维护与管理的操作。

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要注意信息的安全性,信息的共享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但相对而言就会使信息的安全性能降低,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之初要进行深入的调研,征求意见,设计好权限的下发,保证信息的安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要从硬件、软件、数据、用户等多环节全面考虑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要求,从技术设计和管理体制上把好关。

三、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实现

实现教职工信息统一管理。建立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除了人事基础的信息之外,教师的教学、科研等也是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内部数据之一,这样可以将教师在工作期间的所有的相关信息均予以记录,以免出现数据的多部门登记,同时也避免了一个部门需求多种数据,由多部门(单位)提供。

建立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数据的共享,以及信息材料的网上传递,避免佐证材料的复印,实现无纸化办公。

建立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在实现基础材料完整的前提下,可以按不同类别、不同条件的进行数据的查询、统计功能,并且可以形成直观、丰富的图形图表,动态的分析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保证准确性,并可以通过WORD、EXCEL等软件格式导出,便于电子统计的保存。

四、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人事管理部门职责的不同,通常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需要预设以下模块:人事信息管理模块,人事档案管理模块,人员(异动)管理模块,工资福利管理模块,岗位设置与聘任管理模块,职务(等级)评聘管理模块,年度考核管理模块,培训进修管理模块,挂职锻炼模块,社会服务模块,人才招聘管理系统,提醒管理系统,数据统计分析系统,系统管理模块。

(一)人事信息管理系统

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模块需要支持不同部门的不同用户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权限和操作范围,信息采集工作可以采取教职员工本人填报,部门(单位)可在办公室设定一名管理人员,并赋予管理、审核的权限,各部门(单位)管理人员一方面可以将教职工所填写的人事信息数据审核后及时通过网络进行上报,另一方面也可以迅速地接收到人事管理部门所反馈的各种人事信息等。采用这样的管理运行模式,人事管理部门以及基层单位可以对信息进行有效地采集和维护,建立可靠的基础库,实现一次录入,多次使用,资源共享,保证数据的一致性、时效性。

(二)人事档案管理模块

在实现原有传统人事档案管理的基础上,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不断地丰富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学术科研成果水平及实际工作业绩等材料,逐步达到教学业务档案和人事档案的相互融合。一方面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教职员工各方面业绩成果,另一方面将纸质档案转变为电子信息档案,为教职员工在今后的出国培训、进修、离职等服务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三)人员(异动)管理模块

通过此模块可以有效地掌握学校人员的部门(单位)变化情况以及新入职、退休人员的具体情况。实现人员(异动)网络化管理,当有新员工入职时可以在签订合同后,通过网络程序,完成相应的报到手续,退休同理。当学校人员部门(单位)发生变化,或职务发生变化时,也可根据学校的相关文件调整相应的项目,通过网络告知各部门(单位)。

(四)工资福利管理模块

工资福利管理模块包含教职员工的工资管理、薪级管理、岗位津贴管理、绩效工资管理以及保险管理、丧葬费管理、公积金管理等。通过此模块的操作管理,可以根据人员的增加、减少、职称职务的调整等流程传递的数据,对相关人员进行工资变动处理;对人事人员和企业性质人员的保险缴纳情况进行管理,自动生成相应报表;学院福利、加班费的发放情况进行信息化管理。避免手工操作,减少错误率。

(五)岗位设置与聘任管理模块

按照省、市人社部门的统一安排部署,根据学院编制的核定情况确定各类人员以及各等级人员的数量,通过网络岗位设置和聘任方案,教职工可以在网上进行相关申报工作并通过网络上传提交申报材料。完成岗位设置与聘任的网上操作,包括信息报送、表格的填写以及岗位及等级的即时调整等。

(六)职务(等级)评聘管理模块

职务评审的教职工在人事管理系统的相应模块填写职称评审表格,相关职能部门通过人事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申报人员所提交的相关佐证的审核工作。利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减少职称评审时表格手工填写、数据审核的重复性劳动,提高材料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且能让评委了解到申报人员更全面的信息,使评审工作更加公开透明。

(七)年度考核管理模块

年度考核工作是事业单位院校每年都要进行的一项工作,通过此模块的操作,可以实现员工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中填写年度考核表,并通过系统传至部门(单位),统一报至人事管理部门。并可以通过系统进行考核结果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功能。

(八)培训进修管理模块

当教职员工拟进行学历、学位教育以及业务能力培训时应进入本模块填写相应的表格,进行申请,当批准后方可进行;当教职员工完成学历、学位教育或业力能力培训时,应在系统中提交总结并附相应的佐证材料。

(九)社会服务模块

高职院校的特征之一便是社会服务工作。高职院校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双师型教师,具体企业的兼职经验,或参与到一些社会科研等。通过此模块可以对高职院校教职员工在企业兼职、或参与企业研发等情况进行记录备案,并进行统计分析。

(十)人才招聘管理系统

当学校进行人员招聘时,可以在学校的主网站人才招聘的政策以及人才招聘的相关信息。应聘人员可以登录人事管理网站进行注册申请,在网上登录系统,填报应聘信息,并提交相应的佐证材料,人事管理人员在网上查看并审核应聘人员信息,并可以将应聘人员信息分拨至用人部门(单位),使用人单位可以全面了解报名人员的基本情况,组织考核面试,并在网站进行公示。实现人才招聘工作的网络化、信息化管理。

(十一)提醒管理系统

提供待办事项通过系统消息和短消息提醒等多种功能。当管理员需要传递消息给某用户的时候,可以通过系统给某人发消息,如果没有回复则系统会不断提醒该用户有任务要做。同时本模块还支持将消息内容发送到用户手机上。

(十二)数据统计分析系统

第8篇

一、目前事业单位财务人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事业单位正在逐步地认识到财务人事管理规划的重要意义,但是目前看来,对于该块工作的整理仍旧处于初步解决阶段;要完全解决单位内部财务人事管理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财务人事管理规划工作目前还未充分发挥价值,而是出现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对财务人事管理规划工作的重视不够。

信息时代之下,事业单位的财务人事管理规划工作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数字化信息的整合处理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人事工作,比如筛选人才以及职工对单位的归属感、认同感的提高。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需要紧紧围绕着人性化的管理,高效化的制度,以及对单位内部各项工作的衔接。

(二)财务人事管理规划工作进行中需要提高资金使用率。

事业单位的最基础职能是面向人民群众,服务社会主义社会。同时,应该对另外的企事业单位施以工作上的辅助,比如帮助高校完成一些建设项目,帮助财务部门完成年终清算等等,所以事业单位本身也应该提高对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视[2]。另外,资金费用的使用需要详尽的规划,从长期和短期分别进行调整,最后达到预算的最优状态。

(三)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严密性不足。

事业单位中财务统计的规范使用,可以促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人事管理部门的严密性,不仅仅需要由财务人员队伍的严格管理来决定,而且也由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建立的监督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影响。没有一个健全的管理制度,财务部门也不可能拥有合理的财务预算。目前来看,很多事业单位在做财务管理工作时,没有长期规划,也不设置专项资金管理项目,资金的收支记录没有得到严格的监督管理,因而出现了一些资金周转不明的问题。

二、解决目前事业单位财务人事管理中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制度建设,规划人事工作。

事业单位财务人事管理工作有较高的复杂性,涉及的方面与其他部门不同。人事部门主要涉及的是与人相关的工作,而且各项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得到及时开展都需要上下部门的良好衔接。良好的财务管理监督制度可以帮助事业单位建立一套符合自身特色的特殊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由于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复杂,所以更加需要制度化的建设来管理资金的流动[3]。事业单位应该针对不同来源的资金建立一套完备的财务管理制度,来管理资金的流向以及记录资金的来源,以此保证每一项资金都可以得到有效使用。

另外,上下部门的财务管理和登记工作也需要实施严格的监督,如按照图1中的财务登记流程来取得合法票据,分类填写报销单,找到不同的经手人签字后获审批资格,之后经由会计审核再进行现金结算。这样的流程虽然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单位的办事效率,但是却可以很好地留下一些票据资料,同时也做出了财务登记记录工作。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良好的监管制度,一个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将会不清不楚、不明不白。而在实施监督的基础上,可以良好地避免一些通过日常正常工作完全可以规避的财务风险和漏洞,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更加有序、健康。

图1 财务管理登记流程

(二)单位资金使用率应得到进一步提高。

事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与长远发展,都与单位对自身的定位有关。事业单位内的各项资金的流转和使用,要在避免资金被随意使用的基础上积极将资金投入市场运营。经由合法途径进行对内对外投资,前提是遵纪守法和把握合理性[3]。在此前提下,分季度或者逐月来清点资金状况,合理使用资金,有张有弛,提高资金回报率。而且,事业单位的财产清算是按年进行,所以在一年的财务预算和报表制作完成后,可以制作定期的财务报告,来合理调配资金,微观把控资金的流转动态。

(三)高效实用资金,避免不正当浪费。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应该尽量规范进行,减少铺张浪费,反对不必要的滥用公款现象。合理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行为,有利于单位的健康运作,更好地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节约每一笔不该浪费的资金,积小成多,这样可以为事业单位的财务人事管理规划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第9篇

【关键词】医院;人事管理;管理效率

医院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想实现良好运行就必须促使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1]。医院的人事部门作为具有重要管理职能的部门,对医院的各项组织活动和人员管理都起到重要作用。随着医院管理制度的改革,院长负责制的管理模式对医院的人事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为保证医院的有序运转,人事管理部门要重点研究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医院的现代化管理工作的发展。

1当前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人事管理观念落后

随着医疗改革政策的实施,人们就医观念的提升,医院的工作量不断增加,常常面临着人满为患的状况,这就给医院的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难。以往的人事管理工作一般是将各项任务逐级分配,尤其导致基层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增加,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每一项任务,致使患者抱怨,医患关系紧张程度加剧。对逐渐增多的工作量如果不及时调整人事安排,还会挫伤基层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降低了人事管理的效率,甚至会影响医院的平稳运行[3]。

1.2人事档案管理混乱

在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中,人事档案管理是其中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人事档案是医院进行人事管理和人员安排的最重要的依据,没有准确的档案的作参考,医院很难开展人事管理工作。但是由于当前医院医护人员众多,系统复杂,再加上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不成熟,导致医院在人事档案管理上较为混乱,常常会出现人事信息跟人事档案不匹配的现象,导致医院在进行人事管理工作时没有准确的人事信息,进而导致人事管理的有效性降低,使医院领导在做出人事调整等的决策时出现偏差,影响医院整体运行效率的提升。

1.3医院各科室之间缺乏配合

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对象就是医院全体医护工作人员,因此,人事部门需要跟各个科室之间的工作人员打交道,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也需要和部门之间互相配合才能完成。医院的规章制度、人员调度、政策信息等都需要通过人事管理部门进行传达,人事部门在传达过程中往往忽略各部门人员的接受情况,不考虑管理政策的有效性,其他部门的医务工作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在日常工作中比较忙碌,经常就会忽略人事部门传达的信息,这就要求人事部门要做好衔接工作,真正将相关管理信息传达到每个部门,保证各部门之间的配合,提升医院人事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4]。

1.4人事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医院人事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般工作年限较长,对现代管理工作的相关知识不了解,业务水平不高,缺乏现代管理工作的经验。首先就表现在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不熟练,现代认识管理工作要提升管理效率就要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利用计算机处理大量的数据和表单能够有效提升人事管理效率,但是当前的医院人事管理部门在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统计方面还不是很全面,经常会采用传统的人工计算等方式进行操作,不能与医院的运行效率相适应。

2提升医院人事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

2.1转变人事管理观念

医院要从根本上提升人事管理效率和水平,就要转变人事管理观念,使人事管理工作真正起到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的作用。首先,医院要自上而下的转变人事管理观念,摒弃传统的管理理念。领导要以身作则,为人事管理部门灌输现代人事管理的先进观念,变传统的管理式人事管理为服务式人事管理,充分尊重医院每一位工作人员的需求,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其次,在进行人事管理工作时要注意明确医护人员的职责,使每一级医务工作者都能各司其职,尤其要保障基层医务工作者的权利,不能将繁琐的工作全部挤压给基层人员,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为医院的良好运行提供基础保障,保证医院整体运行效率的提高[5]。

2.2提高档案管理的专业化程度

人事管理档案是人事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依据,要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保证每一位医护工作人员的人事信息都能够准确及时的进行收集。首先,要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程度,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细心与耐心,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对人事档案信息准确及时的录入档案管理平台,医院要建立监督审查机制,对人事档案的录入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其次,人事档案与其他档案一样,都需要遵循国家的档案管理标准,对涉及医院重要决策的会议、制度等档案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规范处理,按照流程操作,并且要进行妥善的保管,方便相关部门进行查询。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提升医院人事管理的效率,能够提高医院人事调整的准确性,从而保证医院高效率运转[6]。

2.3增强人事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配合

人事部门是联系各科室、各部门的重要部门,要使医院的人事管理信息能够及时准确的传递到各个部门,就要增强人事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配合,建立信息反馈平台。首先,由于医院的人事管理部门只参与医院的运行与管理,对其他科室的医疗工作缺乏必要的了解,因此,人事管理部门要增强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交流,可以采用召开会议、建立内部信息交流平台等的方式,将人事管理的观念传输给每一位医护人员,合理听取不同部门的医疗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合理区分人事管理制度。其次,人事管理部门要体谅医务工作者的辛苦,尽量将人事管理信息传达的简单明了,对不能及时接受信息的相关人员可以单独告知人事信息,真正起到各部门之间的连接作用。提升人事管理部门与各部门之间的理解与相互配合,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避免医院内部不必要的矛盾,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

2.4培养优秀的人事管理人才

要想提升医院人事管理效率,关键在人才。现代人事管理是一门需要把学习的学问,医院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及时的进行学习,补充现代人事管理知识,培养具有专业管理能力的工作人员,促进人事管理效率的提升。要加强人事管理与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结合应用,转变传统的人事管理方式,增强人事管理人员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与表单统计的能力,提升人事管理的工作效率。

3结语

随着我国医疗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逐渐向现代企业的方向发展,因此,必须要重视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利用好人事管理这座沟通桥梁,更好的保障整体医务工作者的权利,提升工作效率,这样才能使医院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患者的信赖,取得良好的社会口碑。

参考文献

[1]吴娜.关于提高医院人事管理效率的探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5(09):171-172.

[2]贺朝霞.公立医院人事管理如何创新管理模式[J].管理观察,2015(14):158-159+162.

[3]孙红莉.论医院人事管理的运行机制及方式选择[J].人力资源管理,2014(12):244-245.

[4]谢阿秋.公立医院人事管理如何创新管理模式[J].人力资源管理,2014(01):161.

第10篇

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应当与国家、省、市相关信息采集的相关信息集和信息项保持完全一致,尽可能地遵守并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按照本学院的机构设置以及人事管理层次和模式进行建构,适合人事管理机构的管理,按类别设定不同的权限,满足更多人员的查找需求,在权限范围内全面提高学院各部门(单位)对人事信息查找、使用的便捷性。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不应单纯考虑现有状况,在设计过程中要富有远见性,系统的开发应采用较为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能向不断发展中的现代技术过渡的产品,综合考虑当前的实用性、较高的性能价格比、系统使用的生命周期、系统今后的扩展和升级等几个因素。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应具有方便和强有力的网络管理功能,具有较好的可维护性,信息的开发设计要简便,便于人事管理人员较快地掌握系统的应用,也能够较好地实现系统的维护与管理的操作。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要注意信息的安全性,信息的共享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但相对而言就会使信息的安全性能降低,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之初要进行深入的调研,征求意见,设计好权限的下发,保证信息的安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要从硬件、软件、数据、用户等多环节全面考虑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要求,从技术设计和管理体制上把好关。

二、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实现

实现教职工信息统一管理。建立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除了人事基础的信息之外,教师的教学、科研等也是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内部数据之一,这样可以将教师在工作期间的所有的相关信息均予以记录,以免出现数据的多部门登记,同时也避免了一个部门需求多种数据,由多部门(单位)提供。建立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数据的共享,以及信息材料的网上传递,避免佐证材料的复印,实现无纸化办公。建立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在实现基础材料完整的前提下,可以按不同类别、不同条件的进行数据的查询、统计功能,并且可以形成直观、丰富的图形图表,动态的分析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保证准确性,并可以通过WORD、EXCEL等软件格式导出,便于电子统计的保存。

三、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人事管理部门职责的不同,通常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需要预设以下模块:人事信息管理模块,人事档案管理模块,人员(异动)管理模块,工资福利管理模块,岗位设置与聘任管理模块,职务(等级)评聘管理模块,年度考核管理模块,培训进修管理模块,挂职锻炼模块,社会服务模块,人才招聘管理系统,提醒管理系统,数据统计分析系统,系统管理模块。

(一)人事信息管理系统

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模块需要支持不同部门的不同用户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权限和操作范围,信息采集工作可以采取教职员工本人填报,部门(单位)可在办公室设定一名管理人员,并赋予管理、审核的权限,各部门(单位)管理人员一方面可以将教职工所填写的人事信息数据审核后及时通过网络进行上报,另一方面也可以迅速地接收到人事管理部门所反馈的各种人事信息等。采用这样的管理运行模式,人事管理部门以及基层单位可以对信息进行有效地采集和维护,建立可靠的基础库,实现一次录入,多次使用,资源共享,保证数据的一致性、时效性。

(二)人事档案管理模块

在实现原有传统人事档案管理的基础上,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不断地丰富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学术科研成果水平及实际工作业绩等材料,逐步达到教学业务档案和人事档案的相互融合。一方面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教职员工各方面业绩成果,另一方面将纸质档案转变为电子信息档案,为教职员工在今后的出国培训、进修、离职等服务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三)人员(异动)管理模块

通过此模块可以有效地掌握学校人员的部门(单位)变化情况以及新入职、退休人员的具体情况。实现人员(异动)网络化管理,当有新员工入职时可以在签订合同后,通过网络程序,完成相应的报到手续,退休同理。当学校人员部门(单位)发生变化,或职务发生变化时,也可根据学校的相关文件调整相应的项目,通过网络告知各部门(单位)。

(四)工资福利管理模块

工资福利管理模块包含教职员工的工资管理、薪级管理、岗位津贴管理、绩效工资管理以及保险管理、丧葬费管理、公积金管理等。通过此模块的操作管理,可以根据人员的增加、减少、职称职务的调整等流程传递的数据,对相关人员进行工资变动处理;对人事人员和企业性质人员的保险缴纳情况进行管理,自动生成相应报表;学院福利、加班费的发放情况进行信息化管理。避免手工操作,减少错误率。

(五)岗位设置与聘任管理模块

按照省、市人社部门的统一安排部署,根据学院编制的核定情况确定各类人员以及各等级人员的数量,通过网络岗位设置和聘任方案,教职工可以在网上进行相关申报工作并通过网络上传提交申报材料。完成岗位设置与聘任的网上操作,包括信息报送、表格的填写以及岗位及等级的即时调整等。

(六)职务(等级)评聘管理模块

职务评审的教职工在人事管理系统的相应模块填写职称评审表格,相关职能部门通过人事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申报人员所提交的相关佐证的审核工作。利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减少职称评审时表格手工填写、数据审核的重复性劳动,提高材料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且能让评委了解到申报人员更全面的信息,使评审工作更加公开透明。

(七)年度考核管理模块

年度考核工作是事业单位院校每年都要进行的一项工作,通过此模块的操作,可以实现员工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中填写年度考核表,并通过系统传至部门(单位),统一报至人事管理部门。并可以通过系统进行考核结果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功能。

(八)培训进修管理模块

当教职员工拟进行学历、学位教育以及业务能力培训时应进入本模块填写相应的表格,进行申请,当批准后方可进行;当教职员工完成学历、学位教育或业力能力培训时,应在系统中提交总结并附相应的佐证材料。

(九)社会服务模块

高职院校的特征之一便是社会服务工作。高职院校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双师型教师,具体企业的兼职经验,或参与到一些社会科研等。通过此模块可以对高职院校教职员工在企业兼职、或参与企业研发等情况进行记录备案,并进行统计分析。

(十)人才招聘管理系统

当学校进行人员招聘时,可以在学校的主网站人才招聘的政策以及人才招聘的相关信息。应聘人员可以登录人事管理网站进行注册申请,在网上登录系统,填报应聘信息,并提交相应的佐证材料,人事管理人员在网上查看并审核应聘人员信息,并可以将应聘人员信息分拨至用人部门(单位),使用人单位可以全面了解报名人员的基本情况,组织考核面试,并在网站进行公示。实现人才招聘工作的网络化、信息化管理。

(十一)提醒管理系统

提供待办事项通过系统消息和短消息提醒等多种功能。当管理员需要传递消息给某用户的时候,可以通过系统给某人发消息,如果没有回复则系统会不断提醒该用户有任务要做。同时本模块还支持将消息内容发送到用户手机上。

(十二)数据统计分析系统

人事统计报表是人事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统计项目之一,手工统计的数据可能出现统计的误差,尤其在现在报表多表关联的情况下,即使一点点的错误也会导致数据的无法提交,使用数据统计分析统计,可以方便人事管理人员使用特定的统计功能和丰富的查询功能,可以按用户的要求进行任意的查询。方便各类人员查看相关信息,为学院各类报表填报、师资队伍建设、人事调整、政策制定提供信息支持。

四、结语

第11篇

关键词:军队 人事管理 信息化 网络化

一、加强军队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当前,我国军队正在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军队人事制度还存在着一些弊端,如部分干部和士兵在不同程度上有 “坐铁交椅”、 “吃皇粮”思想,这需要加快军队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传统的军队人事管理主要是以“管事”为中心,注重的是控制与管理人,属于行政事务式的管理。而现代人事管理思想提出要以考核和激励为手段,注重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实现最优组织绩效。这是以人为本思想在组织人事管理的具体应用,远远超出了传统的人事管理范畴。传统的人事信息资源大都是以纸为载体的实物资源,不便携带,同时由于保密等原因,对其利用率不高,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会用到它们,属于“被动”的利用。实现人事管理信息化后,各种人事信息资源以磁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形式出现,在做好保密的前提下,能够非常方便地进行查询和使用。而且还能运用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对人事信息资源进行分析整理,做好人才分析和预测,为进行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提供可靠资料。此外,军队人事管理工作内容繁杂、体系庞大,千头万绪,却又牵涉到广大干部和士兵的切身利益,不能有半点马虎和懈怠。加强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更好地理顺人事管理工作的各项流程,使得人事信息、业绩考核、薪酬管理等各项模块有机地统一起来;可以规范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业务流程。

二、军队人事管理信息化面临的问题

1.对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部分领导如“局外人”般对待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主动了解,不加以重视,对其必要性认识不足,行动上缺乏动力。这种认识上的不足必然导致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一些消极的行为。如对人事管理的认识还只停留在日常性、事务性阶段,对战略性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或者往往把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理解为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一个考核体系,或者建立一个薪酬系统,而不对管理模式进行全方位的配套改革,客观上造成军队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用起来需要,忙起来忘掉”的现象。

2.过分追求大而全的“完美”软件。有的人以超前的思维对待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让各个业务部门按照工作需求的方式汇总信息化建设需求,然后按照这些需求去进行建设,总想找到一套大而全的“完美”软件,追求一步到位,结果往往是各部门室都会提出许多个性化需求。因为大家都想着要趁这次机会把需求提全,使所有工作都达到信息化。事实上,由于经费、技术等因素的制约,有些军队连基础数据库都还没有建立起来,仍处在信息无法共享、各自为政的阶段,虽然想要一步到位,但行动上却远远落后。

3.建设过程中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在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部门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现象,缺乏统筹规划和协调。由于管理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常常为了单一的人事管理事务单独建一套数据,信息资源呈“离散型”。突出的表现为人事基础信息的各自为政,在军队管理各部门中均拥有各自的人事基础信息库,同时各自对信息库进行维护。

4.人事工作人员信息素质高低不一。对于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来说,人事工作人员信息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军队人事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纵观军队人事工作者队伍,呈现水平参差不齐的特征。整体文化水平、技术程度距信息时代的要求还存在不小的距离;信息工具运用能力程度也不很高,习惯于传统的信息建设、管理和信息交换的方式方法;在思想观念上还没有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不能对数据进行深层次分析,无法为科学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这种状况势必影响军队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5.欠缺规范,准确性不高。不能及时准确地提供可靠的统计报表和相关分析数据,制约了管理层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管理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常常为了如薪酬调整、人员变动等单一的人事管理事务单独建一套数据,人事管理信息冗余,最突出地表现为多头建立各自的人事基础信息库。导致各自对信息库进行维护,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时效性难以保证。这就造成了人力、设备资源的严重浪费。工作也难以理顺,效率低下。

三、加强军队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领导认同和重视是军队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人事管理部门主动、积极的工作是其不断推进的助力。领导的重视能为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权力保障,可以在政策、资金、人力、技术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方法的变化、组织机构和岗位调整等问题上能够统一步调,同心协力,有效调度各方面的力量。人事管理部门的重视有利于做好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具体事务,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如认真做好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掌握各种数据的加工与处理的方法。深入挖掘和发现有用信息,为军队的人力资源规划、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信息。

2.立足实际,循序渐进地推进信息化建设。人事管理信息化一定要立足实际,循序渐进,注重实效。目标不能定得过高,不能追求一步到位,要有步骤、分层次进行,先打基础,后谈应用。首先要做好信息收集、存储工作。人事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是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因此,在启动阶段,必须全面收集所有人的有效信息,认真核实,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其次,要建立人事管理信息数据库,提高人事管理的工作效率,使军队人事工作者有更多的时间考虑如何提升人事管理水平。最后,要加快军队人事管理信息网络化建设,实现人事管理业务的现代化、规范化、流程化。要积极开发人事工作服务软件,将人事部门从传统的人事工作中脱离出来,并利用网络建立自助服务系统,完成三步走的过程,即人事信息数据库-人事信息网-局域网建设。

3.加强人事管理信息化队伍建设。在人事管理信息化进程中,信息系统只是管理的辅助工具,其价值的大小,最终取决于人。没有一流的人事管理队伍,就不会有一流的信息化水平。在人才的拥有方面,军队虽然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新新青年,他们聪明智慧,对电脑和网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真正精通信息化技术的人事管理人才还是比较匮乏,有的是只懂信息技术,不懂人事工作;有的只会人事工作,而没有掌握信息技术。因此,军队要大力培养复合性的信息系统管理人才,要不断加强人事工作者信息技术培训,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方案,在培训内容上做到人事管理与信息技术应用并重,增强培训的实效性,造就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人事管理能力的人才队伍。

4.加大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投入。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加快军队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需要财力、物力的保证,其中经费的保证是很重要的因素。在目前军队经费偏紧的情况下,要采取国家投入与学校投入相结合、校内投入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办法,积极筹措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资金,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军队可充分发挥自己在信息学科方面人才和科研的优势,加快推动人事管理信息领域科研成果的转化。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把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引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促进军队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分析

一、引言

国有企业的人事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当今时代,随着国有企业的规模逐步发展,员工个人信息管理也变得日益复杂,信息、技术之间的交流,人员之间的交流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是不能实现精确管理,远到不到企业管理的需求。要管理好内部员工的信息,也成为了国有企业管理的一大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对一个企业的整体人员开发一个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将信息管理系统和企业的网络技术相结合是管理发展的一种新的趋势。结合当今社会比较现代化的企业的发展人们可以发现,技术人员通过使用电脑化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管理上可以将各种信息和数据统计在一起,对于国有企业来讲就能从烦琐、复杂的信息中解脱出来。他们只需要对数据和内容进行对比检查,而不必要处理每一个数据上的细节,也可以做到了如指掌。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人员对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和数据交互的准确性。

二、企业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的必要性

第一,企业人事管理信息系统资料量大。一个企业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与该企业的经营方式的说明和管理有关再一个企业中,其组织构架、运行方法、员工的工作态度,以及员工从事工作的熟练程度等一定要有仔细的说明以及记载,最后还要整合分类、计算,得到结果。因为企业内员工的人数较多,员工进出,工资结算,工作调整,奖金和其他福利等,这样的计算方法是很繁杂的,需要一个较长的停留时间在机器中,而且数据量较大,有必要的还要有备份防止丢失。第二,企业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结构复杂。对每一个企业来说,其员工的个人信息,数据量较大,数据结构层次很多,而且其互相还有紧密的关联,不论其纵向还是横向,之间都有密切联系,因此处理该数据更为复杂。一个企业的员工个人信息是不是准确的,不只反映了公司现有的,可以运用以及调配的员工资源,也体现了该企业的将来的发展前景、发展空间、发展方向和该企业与其他相关企业的业务运行,更甚是与其他外部企业的关系问题。所以,一个企业对员工信息以及数据处理的结论的正确性,准确性都有较高要求,员工信息管理系统不仅要有较高的数据处理能力,还要有严谨的内部控制能力。为达到可以第一时间体现偏离计划、工资结算、定额等状况的发生,预防特殊事件、差错的发生,必须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依据内部控制规定的各种原则,采取多种方法去提高内部控制,确保员工信息的准确性以及经济活动的正确运行。第三,企业人事管理信息系统要具有可验证性。人力资源管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而且之后可以在任何条件下,对资料进行检验和验证。因此,在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方面,人们应该提前做好准备为后续可用来检查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个人信息是对外进行各个方面关系联系的重要基础,对于加强经济管理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绝不允许随意泄露、破坏和损失。人们应该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以确保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性和安全性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些特性,是需要多年来在企业工作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人员,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中逐步获得形成的,在人力资源的手动操作过程中沿袭了下来,保持不变。

三、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第一,系统流程图处理问题要点。系统处理的过程是事务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处理的先后顺序的表达,事务要根据数据进行处理,这也是事务的处理结果,所以可以依据处理以及数据两种角度出发,对系统的流程图进行了解和问题的解决。依据处理在流程图中起到的功效以及位置,通常把处理分成系统目标处理以及基本处理两大方向。系统目标处理:在系统流程图中通常要把系统要达到的目标进行文字性的定义与叙述,所以在系统流程图之中要有一个与之相关的处理,这个处理要包含系统给定的那个目标。基本处理:处理系统流程图包含的系统目标以外,还要有一些服务于系统目标的基本处理,基本包含两种方式:其一是为正确地处理,计划一下处理,以便检测输入的数据的数据项、数据类型以及数据值域,和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一同性等;其二是为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达到快速处理,降低数据的冗杂度等引进新一批的处理。第二,系统详细设计。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前景来看,人机界面已经逐渐趋向于合理美观的方向发展,其设计是否满足所需的要求也成为了重要的指标。总体而言,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界面和接口设计主要遵循以下的几个原则: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是基于计算机和人的互动,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要考虑的原则是,当人们将信息输入计算机当中时,应当尽可能的采取直观易懂的表达方式。其次,计算机同人之间进行信息传递时应该反映出准确度和精确度,不能产生逻辑混乱或者存在有常识性错误发生的情况。第三,系统测试计划和设计。每一个软件项目的确立,该软件项目的负责人员都要将这个项目的启动状况告诉测试的组长,在有测试组长委派测试工程的人员跟进和监国有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蔺一梅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在不断地改变着现代人的意识形态。办公自动化系统就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机构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一种典型的例子。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也变得频繁,资源共享也成了当今世界关于大数据的一个主题。该系统开发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分配,为人们的工作提供便利的条件,轻松地创建工作项目,提高办公效率。通过这样的方式,人们就可以避免做过多的烦琐的工作,重复做相同的事情也不再发生。目前,仍有一些国有企业的人事管理单位还在使用纸质作为媒介进行工作办公,这样的机制最终总会影响到新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本文将对国有企业如何使用计算机来进行人事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探讨,对管理系统从设计到实现这一过程进行简单的分析,以供相关人员参考。关键词:国有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分析70管这个项目的系统测试。测试工程师要先加入前期的要求分析活动、前景评审以及业务培训。为了了解这个系统的业务以及范围、分析软件要求和范围,检测要求可测性。并且把全部获取到的测试要求整合并且输入《测试要求监管表》当中。测试组长要循环性的依据项目的测试情况,进行整体的测试工作数量总结和进行测试工作的分配。测试工程人员定义系统测试过程,并更改《系统测试用例》。测试工程人员检测测试执行的入口要求,在受控库中得到测试样板,运行系统测试并记载测试结论。

四、结束语

在这个经济危机的时代里,各个国家的金融、政治、军事等多方面的竞争逐渐激烈,在当前这个状况之下,各企业的发展一定要紧跟生存的核心要素,将信息治理、资源等要素合理地融合在一起,将危及转化为契机。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要素,人们所认为的标志性的要点就是做好员工管理问题,这主要在于人,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来提高财务的增长,逐渐实现企业的提高,进一步实现企业发展扩大是最终目标。因此,确立一个适合企业实际的员工管理系统是特别重要的。经由本文对员工管理进行的了解与阐述,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有用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刘超,张莉著.可视化面向对象建模技术——标准建模语言UML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

[2]张敬,宋广军,赵硕,王睿编著.软件工程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