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2 17:05: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网络技术服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计算机网络技术具体指的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具备有独立的统治能力、将处于不同地域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并且使用网络管理软件以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相互管理合格相互协调作用,保证信息能够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中进行传递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一种计算机网络技术。换言之计算机网络技术就是借助于现代计算机网络将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确保计算机的效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实现对网络信息资源的互联和共享。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及其发展可以极大的提高计算机的处理能力以及使用效率,对于全面发挥计算机的作用意义重大。
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2.1Internet技术
当前,Internet是世界范围之内最大的计算机网络体系,也被人们称为国际互联网、英特网等。Internet可以为其用户提供远程登录、电子邮件以及文件远程传输等诸多功能,并且还可以为用户提供十分丰富的信息查询服务,例如人们经常会使用到的WWW。Internet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凭借其良好的性能以及便捷的方式,是其在全球范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2.2LAN
局域网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网络,并且其使用范围范围也是最为广阔的。最常见的局域网主要有以太网和令牌环网两种。其中以太网是所有局域网里边最为常见的,一般而言以太网最常见的有:支持细同轴电缆的IOBASE2组网结构、支持粗同轴电缆的10BASE组网结构以及支持双绞线的1OBASE-T的组成机构。令牌环网在使用的过程中显示出了高度的实时性以及良好的适应性。在运行的过程中令牌环网主要表现出了以下等优势:优先访问权控制以及令牌传输媒体访问控制方式。因此,既使网络的负荷十分大,也可以通过令牌环网满足用户对网络的具体需求。令牌环网的使用范围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由于局域网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投资少以及见效比较快等特点,使局域网的应用十分广泛。
2.3ATM
ATM网络是一种信息格式,主要是在高速运行的网络环境中进行数据的交换和传递,因此,ATM也被人们称之为异步传模式。ATM实现了局域网和广域之间的有机衔接。ATM主要使用的了专业的转换器以及专门的网卡,不仅可以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也能实现网络的近程传输。其进行数据传输工作主要是通过专门的电话线以及系统的通信环境完成的。目前,ATM技术发展已经成熟,并且许多国家已经建立其专门的ATM,并且其在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经济进步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获得很大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领域也得到了不断地发展。随着我国网络结构发展的不断科学化,互联网组成设备的智能化以及集成化水平也不断提高。可以预见,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研究工作将不断深入,其应用范围也会逐渐变大,其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以及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将得到不断挖掘。随着现代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今后的发展的过程中也势必会呈现智能化发展趋势。当前,人工智能技术使人们原本的生活面貌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因此,在今后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其在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加强随计算机网络技术智能化研究。在我国计算机网络发展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才能在计算机上网络发展的过程中更好的与人工智能实现融合,使计算机网络技术服务于我国现代化建设。
4结语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项目化
在信息化的进程中,计算机网络承担了越来越重要的任务,必须培养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业知识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作过程项目化[1]为手段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安排上实现与岗位能力的无缝对接,将岗位职业能力融入课程建设中,实行“教、学、做”一体,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这其中的关键便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建设。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熟悉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售前与售后技术支持、网络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网络应用开发等技能,在企事业单位IT领域中从事网络组建、网络安全与管理、网络服务应用等方面的工作,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该专业的岗位工作任务是以专业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起点,通过对网络技术领域的职业岗位分布、市场需求、岗位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等内容开展调研工作,确定如下4个核心工作岗位,并对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工作内容进行了分析:1、岗位1是网络构建工程师,工作任务是网络构建项目招投标、制定网络规划设计方案、网络工程项目实施、网络性能测试、网络巡查、故障排查、提交竣工文档并交付使用、网络工程监理。 2、岗位2是网络管理工程师,工作任务是网络IP地址的规划、分配和管理、网络服务器的架设及日常管理维护工作、网络故障处理、网络协议分析与监测、网络系统的入侵检测、安全设置与病毒防范。3、岗位3是网站设计管理工程师,工作任务是网站整体规划、网页制作、后台编程及数据库应用、网站管理、网站测试、安全防范及技术服务。4、岗位4是网络技术支持工程师,工作任务是制定网络解决方案、网络产品营销、网络应用项目或产品的售后技术支持、工程监理、工程项目验收、受理用户故障咨询、提供技术服务。
二、职业资格证书
按照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学院学生双证制[2]的要求,学校在校期间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需要获得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按照岗位职业能力与企业实际需求对接的目标,结合各学院现有的网络实验设备,本专业学生需要获得如下证书的其中一项,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的网络工程师、全国计算机等级四级网络工程师、CCNA网络工程师、RCNA网络工程师、H3CNE网络工程师。
三、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
1、建设思路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相关岗位群及任职要求的分析,与网络相关企业共同开展专业及课程体系的建设,与企业共同总结岗位的行动领域为网络系统集成、网络安全管理、软硬件实施与维护。围绕网络工程师岗位,以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与维护为核心,构建网络系统集成。网络安全管理和网络应用开发岗位采用“三线”并重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对应的三个岗位群分别为建网、管网、用网。
(1)岗位、能力、课程
校企双方共同以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以市场需求为起点,以职业岗位群职责、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分析为依据,实现专业课程的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创新。通过对工作岗位的分析,建立基于工作过程化的行动领域课程体系,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互相渗透、密切结合,成为统一的课程体系。
(2)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
专业课程采用工作过程导向化的课程教学理念,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实践为主线来组织课程内容并开展教学,实现专业课程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将网络技术的系统理论知识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分散到每个学习情境(项目)中,学生在完成具体学习情境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课程设计的总体方案是对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过程、工作环境和评价方案加以分析提炼,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加以加工整理,构建课程学习情境。在每个学习情境中,学生都以完成工作任务的行动来获得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获得职业能力,进而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明确了培养目标,提升了培养质量。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岗位的分析(即网络工程师等岗位群),归纳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将这些能力所涉及的知识点与内容转化为项目化课程。实践证明,岗位能力是培养人才的核心,最终的落实点是课程,将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的结合,开发项目化课程体系是深化和提升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实践;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条件;能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8-0000-01
Vocational College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Practice Teaching Conditions Building
Liu Shuquan,Li Man
(Shandong Huayu Vocational College,Dezhou 253034,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cademic teaching quality,the practical teaching conditions must be enhanced.So this paper expatiates upon how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condition in the major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in terms of object and plan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conditions.
Keywords:Practical;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Teaching conditions;Ability;Construction
实践教学条件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与岗位技能训练的重要保证,其教学设施条件与运行状况直接影响专业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要想进一步提高学生实习、实训的质量,必须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一、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目标
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与改革,充分考虑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技能要求和职业素质要求,突出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以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为基本组件、企业网络系统为体系结构、网络的建立与管理为核心、综合布线为依托,结合学校校园网络,按照建设要求,努力把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成集网络教学、学生实训、科学研究、网络应用开发和实施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系统。
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实施方案
(一)校内实训条件建设措施。计算机网络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的主要工作是更新扩充实训设备,重点是增加仪器设备的种类和技术含量;对师资进行培训,进一步推动教学方法和培训模式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人沟通合作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更好地为山东省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建设服务。我们计划在原有实验室的基础上新建设网络工程实验室、网络技术专业实验和计算机创新实验室;升级和改造网络技术实验室、微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
1.网络工程实验室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重点建设的新型实训室之一,结合本专业学生网络集成这一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求而建设。该实验室包含有PDS综合布线的六大子系统,要求学生通过实训掌握PDS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安装实施,以及系统的测试.实训以学生动手能力的培训为主,使之掌握系统的施工流程,全面了解和掌握各环节的侧重点及各子系统的相互关系。
2.网络技术实验室是进行重点改造的实验室之一,该实验室原有H3C系列的网络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和防火墙等,随着市场对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发展,对学生的网络设备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划2010年新购入最主流的支持CISCO语言的新型网络设备,要求参加实训的学生对网络主要设备进行调试、安装,包括交换机,路由器,远程访问服务器等设备的调试、安装,使学生基本具备CCNA的初步能力,为实现高质量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新建网络技术专业实验室,目的是用做培养学生软件组网和网站开发专业核心能力。要求该实验室配置高性能计算机,学生可在其中进行服务器配置、网站开发与网页设计等专业课程的“一体化”学习、实训等,使学生具有主流服务器配置和网站规划设计和网页制作能力。
4.随着市场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编程能力要求的提高,需新建计算机创新实验室,以培养学生基础编程能力和创新开发精神,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素质。
5.改造微机组装与维修实训室,计算机硬件发展日新月异,对学生的硬件组装、维修和软件维护、故障恢复等专业基础能力要求也与日俱增。需新购入全套微机组装与维修工具,增加实训所用微机型号,培养学生全面的软、硬件安装与维护能力。
(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措施。在巩固已有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遵循互利互惠、双向互动的原则,依托行业,联合企业,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面向企业提供“项目化”合作教育、技能培训与技术服务等途径,进一步拓展校外实习基地,扩大合作层面,提高合作深度,使系部与企业和市场更紧密地结合。系部与企业共同管理、共同考核,确保实习教学质量,形成校外实习基地运行与管理长效机制,充分满足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实习实训和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的需要。具体内容如下:
1.在未来两年里,将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增加到24个,同时由企业参与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确保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半年企业顶岗实习工作经历。
2.加强对顶岗实习工作组织实施的过程管理,建立严密的实习过程监督机制,由系里委派的指导教师和企业指派的实习管理人员共同负责学生的实习和管理工作。
3.顶岗实习鉴定与成绩评定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校企双方依据学生在企业中对基本职业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生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实习中的纪律表现情况、企业指导教师意见和实习单位出具的鉴定综合评定实习成绩。
(三)实训教师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现有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而高水平的实训教师队伍是校外实训基地发挥其功能的必备条件,教师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和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提高实训指导水平、快速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直接保证。所以应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使其了解本专业、本行业国内与国际新理论、新进展情况;在实际工作场景中通过参与生产和技术改造等实践,学习新技术,积累实践经验,掌握过硬的生产技术,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训指导水平。二是通过校企合作,从企业和社会,特别是相应的校外实训基地所在单位选聘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技师、管理人员或能工巧匠到学校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担任实训教师。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须紧跟时展步伐,不断更新和扩充实验实训设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以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比较好的专业有:
1、机械设计与制造:本专业是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培养生产建设一线需要的,能从事机械产品加工工艺规程编制与实施、机械加工工艺装备的制造、机械加工设备的运行与维护、机械产品的三维造型与加工编程,能进行生产与调度、技术组织与管理、产品营销与售后技术服务等工作;
2、模具设计与制造:本专业培养具有模具设计、制造及制品成型工艺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面向生产、建设和管理,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3、数控技术:本专业培养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编制及工装设计、加工调试、数控机床操作和维护、数控生产组织管理及数控设备及相关产品销售的高级应用性技术人才;
4、计算机网络技术: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个人、人际交往能力, 具备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实施、运维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大数据;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
1引言
作为当前社会发展的前端,人工智能技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在现代编程的控制下,实现了人们数据控制计算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有效改变。当前环境下,大数据的发展趋势愈发明显,数据的处理规模不断扩大,这对传统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提出了较高要求。基于此,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已成为时展的必然要求,从应用过程来看,其能实现计算机系统中复杂问题的高效、安全处理,对于社会稳定具有重大影响,本文就此展开分析。
2大数据时代的基本特征
数字化、信息化是时展的重要趋势,在其影响下,日常生活中的数据数量和类型不断丰富,其对人们传统的数据库处理模式形成挑战,而这种数量巨大、类型庞杂的数据集就是人们所说的大数据。就实践过程来看,种类多、规模大、真实性高、处理速度快等是大数据处理的基本特征[1]。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大数据并非是单一的独立数据,其在多种来源的基础上,实现了数据格式、数据类型的丰富和膨胀,充分保证了数据类型的多样。第二,与传统数据相比,大数据的容量基本都处于10TB以上,具有规模较大的突出特征。第三,新经济形态下,大数据的更新速度非常迅速,较为及时的数据信息有效保证了数据整体的真实性。第四,大数据的规模十分庞大,并且具有较高的应用安全需要,这就对整体的数据处理系统提出了较高要求。目前,高效、快速的数据处理系统已经成为大数据发展的重要特征,其充分保证了大数据时代下,人们对于数据信息的应用要求。
3人工智能的应用优势
人工智能是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具体而言,其在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支撑下,实现了人类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的有效模拟,并且在相关程序的保证下,实现了相关问题的高效化、安全化、精确化处理。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密不可分,并且,就整体应用过程而言,其具有以下应用优势:第一,人工智能支撑下,使用人员的工作效率得以有效提升。例如,在日常办公中,部分软件会进行使用人员兴趣爱好及操作习惯的记录,并在下次应用过程中进行相关信息的筛选,然后对用户进行推荐应用,由此有效避免了信息筛选、信息寻找所带来的时间浪费,提升了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的效率。第二,人工智能系统有助于当前网络体系管理的规范,具体而言,从本质上讲,人工智能技术是对计算机技术的深层次应用,为提升其应用质量,设计人员在运行质量、运行效率和运行安全等方面进行了严格保证,而这些保证措施能够进行互联网体系相关任务的指导,对于更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创造具有重大影响。
4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
大数据时代下,人工智能技术是时展的必然,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高效与规范,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大影响,并直接制约着社会经济发展及智能化、数字化时代的建设进程。就应用过程来看,当前计算机技术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4.1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技术是人工智能应用的基础,同时也是其应用较为广泛的方向之一[2]。具体而言,在智能技术的支撑下,计算机系统可以进行网络连接及主机会话的全方位、系统化描述,并且在数据刻录的应用下,实现入侵规则的高效学习,最后其将这些入侵的模式在自身数据库中进行记录,一旦计算机系统再次受到外来入侵,其可以进行有效的识别和程序拦截,从而保证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高效与安全。
4.2规则产生式专家系统
通过人工智能在数据挖掘上的应用,人们可以实现入侵检测系统的高效建立,并且在其基础上,高效化的计算机推理机制得以建立,此即规则产生式专家系统。实践过程中,网络管理人员在特定入侵特征编码编制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外界入侵信息的有效预防和管控。由此可见,人工智能对提升检测效果及准确性有积极意义。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规则产生式专家系统的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应用于系统已输入的入侵信息,因而检测效果相对有限。
4.3人工网络神经
人工网络神经是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应用的重要内容。计算机系统应用过程中,在人工网络神经的支持下,计算机网络对人脑处事方式第一模拟,与传统的计算机事件处理相比,其对于计算机系统的容错性和接受性进行控制,有效保证了计算机网络系统应用的高效与质量。譬如,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实践中,其可以对畸变及噪音输入的模式进行有效识别,从而确保计算机网络检测系统检测效率的提升,对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大影响。
4.4自治AGENT技术
自治AGENT技术是面向对象发展成果的典型代表,其能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充当底层数据,进而实现数据的高效化收集和分析。在自治AGENT技术人工智能应用过程中,较强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自主能力和兼容能力是其应用的主要特征[3];并且在这些因素的控制下,其对于环境的依赖程度较低,具有较强的外来入侵抵抗能力。
4.5人工智能问题求解
人工智能问题求解是人们社会生活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之一。实践过程中,人们在计算机系统的问题搜索栏进行待解决问题输入,然后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下,其可以实现这些问题的高效化搜索、推理和求解,从而实现搜索空间、最优解等内容的有效把控。与传统计算机系统相比,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有效提升了网络运行效率,其在减少资源浪费的基础上,实现了人们实际问题的高效率解答。
4.6专家知识库技术
作为计算机网络专家系统的重要组成,专家知识库的应用极为广泛,并且尚处于不断发展阶段。实践过程中,专家知识库的应用以直接或间接积累的知识为基础,然后在网络管理人员编码操作的运行下,使得计算机相关管理的决策获得专家支撑,从而实现管理过程、评价实践的具体把控,专家知识库技术的应用对于网络管理评价具有重大影响。此外,人工智能系统在智能考试方面也有着广泛应用。具体而言,传统环境下,纸质试卷的应用具有较大的纸张载体负担,其不仅造成了大量的基础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更对教师的批阅过程造成负担。而在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撑下,自动考试的功能得以实现,其在题量分配、试卷平均难度、题型结构、题型比例、知识点均匀分布等要素的控制下,充分满足了用户的考核要求,实现了现代化考试的智能发展。
5结论
Abstract: In view that the network course is abstract, practical and creativity, we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research, reform and practice on the network professional teaching, using the project-based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task-driven approach, combined network laboratory with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in teaching practice. It will make students have employment ability, creative ability and development ability.
关键词: 任务驱动;网络专业;实践教学;技能大赛
Key words: task-driven;network specialty;practical teaching;skills competition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6-0005-02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壮大,社会对网络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计算机网络专业应运而生,并成为高职院校计算机领域的一个新的亮点。我院计算机网络专业除了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较高的从业能力,能够熟练掌握多种网络技术与应用,提供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咨询与支持,保障和支持企业信息安全,可从事大、中型企业计算机网络组建、网络运行与维护、网络安全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需要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大量的实践训练,才能成为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按照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建网”、“管网”和“用网”。
本文以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背景,以全国高职骨干院校重点专业建设为契机,对网络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探讨。
1 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思想,改革教学方法
完成任何一个教学任务都需要有一定的教学方法,它是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以企业真实工作服务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所需的核心能力,采用案例教学的核心教学方法,同时辅以演示教学、讨论教学及讲授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体现高职教育实用性和职业性特点,培养学生既能掌握必要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与企业密切合作,引进企业管理模式和全程项目,专兼教师共同实施指导与管理,把相关的知识获取、素质要求和能力培养溶入到项目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参与项目的开发与实施,提高师生的技术开发能力和管理水平。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核心能力,最终达到三种能力的培养目标。
2 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为契机,培养实用人才
每年一次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是由教育部主导的全国高职院校最高等级的技能大赛,用来检验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效果,全国各院校都十分重视这个比赛,竞争十分激烈。由于各个项目的竞赛内容都由相关企业负责提供,因此竞赛内容十分接近企业的实际应用,同时内容里还包含了目前比较前端的应用技术。通过参加此类竞赛,除了可以较好的检验人才培养的效果,还可以检验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应用的结合度。我系目前已参加了三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2012年分别获得上海市计算机网络应用竞赛第一名和第二名,并代表上海市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计算机网络应用”项目分别获得团体一等奖和三等奖;获得上海市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竞赛第一名,并代表上海市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项目获得团体二等奖;2011年获得上海市信息安全技术应用竞赛第一名,并代表上海市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信息安全技术应用”项目获得团体一等奖;2010年获得上海市网络管理竞赛第一名,并代表上海市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计算机网络组建和安全维护”项目获得团体三等奖。
通过参赛了解了企业对计算机网络和安全高职人才的需求方向和技能要求,调整了网络和安全教学内容。同时竞赛模式也给修正教学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完善了教学方法,最终使技能竞赛的作用从一个点覆盖到了一个面,从总体上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效果。
3 构建网络实验室,增强实践环节
高职院校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这就离不开实训环境,实验教学是网络专业课程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以人才培养、职业培训、行业认证、技术服务为纽带,建设校企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双赢共进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开拓视野,紧跟信息技术发展潮流。学院先后建成了H3C安全实验室,思科互联实验室、综合布线实验室等,现有实训室一览如表1所示。
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校企深度融合,建立工学结合实训实习制度。完善与丰富“工作室”形式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和顶岗实习基地,建立并完善集教学、科研、实训、培训功能为一体产学结合基地,保证生产性实训占实训的60%以上,半年以上的企业顶岗实习经历,为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服务社会奠定基础。
将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涵盖国内外资格证书和行业认证所要求的主要内容。如《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内容融入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中、高级证书考试标准,《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内容对应Cisco公司CCNA工程师认证证书或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H3CNE工程师认证证书考试标准,所有核心课程内容组合涵盖了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中、高级)证书内容。对应于培养建网、管网和用网能力的相关课程,同时作为与企业合作的培训基地,开展网络管理员及网络安全工程师培训认证工作。
4 搭建虚拟环境,模拟网络实验
虚拟实验平台建设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实验室投入多产出率低、开放性受限制、实验教学条件要求高等缺点,由于学生较多,如果完全利用实际设备开展实验比较困难,例如在进行操作系统实验时,需要多台设备进行合作,如果全部使用物理设备,将导致每位同学都无法完整的了解实验过程,解决方法就是利用现有设备的硬件性能强的特点,利用虚拟机软件在每台设备上开启多个系统,模拟搭建由若干台计算机组成的网络,在开启的虚拟机上实现不同服务器的配置和测试。
常用的虚拟机软件有“Vmware Workstation”,这个软件目前已经出到了第八个版本,是目前虚拟机软件中功能比较强大的,而且使用起来也比较容易,但这个软件是收费的,使用受到较大的限制,可以用来做VPN实验。还可以使用“Virtual Box”,这款虚拟软件虽然功能比较少,但最大的好处是开源软件,可以比较方便的使用。
对于网络设备的课程,使用模拟器主要是针对思科公司的设备,常用的模拟器可以选择思科公司开发的“Packet Tracer”,这款软件针对性比较强,主要针对CCNA这一层次的学习,对于初学者而言,这款软件比较容易使用,同时它占用的计算机资源较少,可以用它来搭建和配置规模比较大的网络拓扑,但这款软件只针对思科网络学院的学生,其他学校使用不是很方便,并且CCNP的内容就无法较好的模拟。还有一款比较常用的软件是“GNS”,这款软件是直接运行思科设备的IOS,因此能够更好的模拟思科设备,但对计算机硬件系统要求较高,并且主要是模拟路由设备,不适合初学者使用。
总之,合理利用模拟软件进行辅助教学,不但能使教学内容直观可感,充分提高教学效率,还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实践对教学的提高和帮助作用,虚拟实验教学不仅构建了一种全新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也有利地推动实验教学体制改革,是高校实验教学发展的一种全新办学理念。
5 结束语
作为2011-2013年全国骨干院校的重点专业,需紧密结合市场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及时调整专业培养方向,根据在校学生和企业工作的校友反馈信息,及时更新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注重引入国家标准、国内外权威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行业认证标准,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建设教学资源,共同组织教学和参与教学方法改革等。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及实践教学等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实施基于“全程项目”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紧贴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开展,并根据岗位任职动态要求实时调整和完善。
利用上述教育教学改革措施,使得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能够适应产业变化,并在全国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受到业界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张光桃.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0):214.
[2]试论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路由技术”课程的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149-151.
关键词:实训基地;基本特征;建设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2-0000-02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Collehe
Ye Weihua
(Hunan Judicial Police Vocational College,Changsha 410131,China)
Abstract: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school running characteristics of sex,practical and professional skills,strengthen the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i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the key.Therefore,to discuss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ut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base,basic characteristics,construction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dea is an important issue.Based on the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raining base for example inside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o explore new ways of practical base construction.
Keywords:Training base;Basic features;Construction plan
高等院校专业实训基地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强调生产性、体现教学做一体,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适应工作岗位的职业素质;校外实训基地结合就业岗位,使学生亲历职场,在校期间得到上岗能力训练。校内校外相结合,缩短学生与就业岗位对人才需求的差距。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如何获得适合的校外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同样,校内实训基地也存在如何建设才能更好地符合教学的要求。下面以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就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及实践提出一些建议供以参考。
一、高职院校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其特征是“技能型”、“应用性”。培养技能型、应用性技术人才需要加强实践教学,要根据生产和社会实践一线岗位技能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这就要求各高职院校根据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建设相适应的校内外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
(二)建立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有利于对学生共性化教学和个性化培养相结合,可以增强学生综合实力。实训基地建设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作为一项常规性训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发挥个性。缩短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差距,使大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工作岗位,实现“零缝隙”对接。
(三)建立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建设一支“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
(四)建立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可为高职院校教师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开发出能够培养学生实际产品工作能力的实训设备,有利于发挥基地效益,增强教师科技开发能力。
二、高职院校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特征
(一)建设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筹资方式多样化。实训基地建设必须有行业企业的参与,必须引进企业的设备资源或人才资源进行共建、共享,实现建设主体多元化、筹资方式多样化,其中实训基地的运行必须引入市场机制,达到校企双赢;实训设备的真实性、先进性和共享性(开放性)。
(二)管理模式的企业化和实训工作的情境化。生产性实训必须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按照生产的工序流程来布置。生产性实训必须体现“学做合一”,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真实的项目经过提炼加工后作为实训的主要内容,并在实训中能生产一定的产品,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降低实训成本。
(三)实训基地功能的多样化。生产性实训既有产品生产的功能,又有技能实训的功能,还可以有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功能,成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鉴定中心;还可以承担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的功能,成为区域内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中心。
三、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校内外实践基地范例――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一)建设思路。实施三位一体“公司+平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使学生在具有职业氛围和仿真环境下进行各种计算机网络类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同时承担司法行业干部职工以及当地从业人员的计算机应用培训工作,并与周边院校实行资源共享。扩大校外实训基地数量与规模,建立有稳定和长期合作关系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进行工学交替、岗前培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实践提供场所。
(二)建设内容:(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根据专业特点,本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实施三位一体“公司+平台”建设模式,如图1所示。该模式通过合作公司、系办公司和虚拟公司组成“三位一体”的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基地通过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麓谷)信息产业园、江西泰豪软件股份公司、福建星网锐捷有限公司、上海浦东软件园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的设备捐赠、师资支持,借助合作公司(湖南宏梦卡通传播有限公司)、系办公司(律助信息服务中心)的场地和管理平台,再建立一个生产型的虚拟公司(计算机实训中心)。使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以“生产性”实训为主,以“虚拟型”实训为辅,进行岗位技能实训、实习实训及在工程人员和教师的带领下完成项目设计和工程外包,并完成学生的企业认证的培训、考试;实训基地同时还是教师进行项目设计、软件开发、教学研究的基地。学院为合作企业、系办公司和校内虚拟公司提供管理平台,确保专业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内容。依托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麓谷)信息产业园合作成立的“湖南宏梦卡通传播有限公司”。下设:实训部、业务部、技术服务部、培训部。从参与合作的公司引进外包项目和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以企业技术人员为主干带领部分优秀学生,组成网络工程设计、施工、售后技术服务小组。通过参与合作公司,源源不断地带来新的项目、最新的网络技术和工程管理经验,教师和学生在公司环境中得到了项目实战的锻炼,教师和公司人员定期进行双向流动。 “律助信息服务中心”是信息工程系自办的一个经济实体。主要从事学院信息化建设及校园网的管理维护,应用软件开发,同时与福建星网锐捷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计算机网络工程设计、安装、调试、售后服务等IT业务;让学生学习岗位型专业核心课程、掌握岗位核心技能、并通过企业认证考试。同时还为教师提供一个集产、教、研为一体的生产性平台。通过合作公司、系办公司、虚拟公司与学校的有机结合,构建三位一体“公司+平台”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如图1所示。
图1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三位一体“公司+平台”建设模式
通过合作企业(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麓谷)信息产业园、江西泰豪软件股份公司、福建星网锐捷有限公司等)建设一个生产型的校外实训基地;在校内参照生产型实训基地建立一个虚拟公司(计算机实训中心),加上合作公司(湖南宏梦卡通传播有限公司)、系办公司(律助信息服务中心)建立一个三位一体“公司+平台”的校内实训基地;学院为合作企业、系办公司和校内虚拟公司提供管理平台,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合作公司、系办公司为学生提供真实生产环境,虚拟公司为学生提供仿真实训环境,按照(教学、生产、研发、培训、鉴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建立“生产型”、“产学结合型”、“虚拟型”的三类实习实训基地,实现职业技能实习实训基地、专业技能实习实训中心、基本技能实训场(室)“三级实习实训保障体系”,保证专业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3)进一步完善实验实训条件。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与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麓谷)信息产业园、江西泰豪软件股份公司等共建湖南宏梦卡通传播有限公司、律助信息服务中心的力度,经过两至三年的建设,本专业在原有1个公司、1个中心、6个实训室的基础上,新增3个实训室,建立一个功能完备的生产型校内实训基地。将全面满足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
(三)建设措施:(1)建立由教学专家、行业专家等组成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小组。(2)制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召开基地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进行论证,形成实训基地建设的实施方案与工作计划表。(3)采用招标方式,购买硬件设备看;根据教学与实训室功能需要,通过购置或企业捐赠配备所需的教学软件。(4)完善校外和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定期交流,加强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联系。(5)选派具有一定网络管理和网络软件开发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担任实践教学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聘请网络行业具有丰富网络管理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基地兼职实践指导教师;并开发相应的实验教学教材。(6)为使校内外实训基地建成后发挥较高的效率,在管理体制上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突破原有的管理模式。摸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体制,建设产学研三结合的综合型、职业化、开放性实践基地。
四、结束语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效的实践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是组织实践教学的前提,对于经费相对紧张、技术相对薄弱的高职院校,不但要加大融资力度以改善办学条件,更要从规划、发展和管理的角度,切实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效果,多渠道着手,全方位着力,探索实践教学体系,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强化学生操作技能,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和个人发展潜力,打造专业特色品牌,方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薛峰,李伟.浅析应用型高校发展实训基地的策略创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2]首珩.共享型国家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4
[3]朱建军,信丽华.普通高等院校实训基地设备更新的探索[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6
[4]郭桂义,胡孔峰,孙慕芳.强化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学生职业技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
济宁市理工学院设有以下专业:
1、机电工程系: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矿山机电、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2、商学系: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酒店管理、旅游管理、国际贸易、报关与国际货代、会展策划与管理;
3、光电工程系: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光伏应用工程;
4、软件学系: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及物联网应用技术;
5、航空学系:航空机电设备维修、航空服务工程;
6、汽车工程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7、金融会计系:会计计算化、财务管理、投资理财;
8、化工新材料工程系: 煤炭深加工与利用、应用化工技术、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
9、建筑工程系:装潢艺术设计、工程造价。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兴趣小组;实践能力;网络技术
高职兴趣小组活动是高职学生课外学习活动的一种有效形式,它既可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又可以培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既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又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且,搞好兴趣小组活动对于一个专业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必须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但由于教学条件限制,不能为每个学生提供完全的实践环境,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就成为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必要手段。另外网络实训室完成的必定都是设计好的实训项目,与真实环境还有很大的差距,组建兴趣小组,在真实环境中拓展实践能力,是对正常教学一种必要的补充,对学生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和自信心有很大的帮助。本文结合大庆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多年来开展的兴趣小组活动,谈一谈高职院校兴趣小组的作用。
一、建立课外专业兴趣小组的必要性
目前高职学生录取分数偏低,他们基础差,自觉性低,自信心不足,网络游戏成瘾,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从兴趣入手进行专业教育,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学生入校后第二学期开始组建专业兴趣小组,选择6名左右对网络技术有兴趣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和训练,从最简单的计算机系统维护开始,手把手地教,让他们尝试独立地维护机房电脑系统,并为同学和老师处理电脑故障,当他们能够顺利完成任务时,他们对专业的兴趣和自信心一点点地也建立起来了,这就成为这些学生学习专业的一个好的开始,对其它同学又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二、兴趣小组活动开展情况
兴趣小组活动坚持四学期不间断,配备骨干专业教师辅导,为学生提供训练室,每学期有计划和目标,例如,网络维护兴趣小组第二学期活动内容是进行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第三学期活动内容是小型局域网维护,第四学期活动内容是网络综合布线和互联技术应用,第五学期活动内容是大型局域网综合技术应用,活动方式有技术讲座、现场技术指导、日常实训室维护、小组自学、上届学生教下届学生等。按此模式,我们已经坚持10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兴趣小组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1.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专业自信心
兴趣小组学生每周都有计划地进行学习和训练,业余时间主要“工作”在实训室中,又有专业教师进行专业指导,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很快,例如开展的机房计算机维护项目训练,学生在老师指导下都反复操作,直到都能顺利完成任务,学生不仅对专业产生了兴趣,而且对专业有了更多的自信心。学生放假回家帮助家庭和亲朋好友解决计算机故障,使他又产生了自豪感,这些增加了他学习专业的内驱力,由于他敢于实践,实践机会越来越多,实践能力也不断地提高。
2.促使学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高职学生学习弱点之一是业余时间几乎都用于娱乐上,在课余时间有组织地开展技术活动,让他们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不仅提高了他们专业水平,也会逐渐改变他们学习态度。我们每周一和周四晚上开展活动,包括技术讲座、技术训练、技术指导,周六全天实践,每周有考核,真正地让每个学生学会,这样原来一些不好习惯一点点地克服掉了。
3.带动其它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兴趣小组成员学习的“成功”对周围学生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其它学生在这些学生的熏陶下,也开始关注专业学习,老师抓住机会进行引导,鼓励兴趣小组学生对其它学生进行帮助。另外根据学生兴趣适时地再多建立几个兴趣小组,让想学习专业的学生有人指导,每个学生都有目标,班级学风明显好转。
4.协助教师实训指导,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上实训课时我们把学生分组,每组安排有一名兴趣小组学生,当学生遇到问题时由他负责进行小组内研究,解决不了再由老师指导,通过这种方式,锻炼了学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提高了实训课质量,为了更好的完成此项任务,兴趣小组学生一般都提前做一些实训,这样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5.深入社会进行技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兴趣小组专业技能活动内容要随着课程的深入要不断深化,我们安排学生在第四学期就到社会上实习,从事网络维护和网络综合布线等专业技能工作,或者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完成一些真实工作,或者安排学生参加IT公司实际工作,这对在校大学生是难得的锻炼机会,一方面提高了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初步地了解了社会工作,培养了社会适应能力,多年的实践证明,有了这方面的积累,这些兴趣小组的学生比其它学生更容易适应工作,更受企业的欢迎。
关键词:网络视频监控;体系构架;WEB技术
中图分类号:TP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2-0067-01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视频监控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的扩大。由于嵌入式、数字图像处理、网络传输等技术得到不断进步,也带动了视频监控系统的快速发展,并逐渐呈现出向数据化、网络智能化以及无线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以下,以中国电信的全球眼系统为例,对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构架进行分析,同时对相关关键技术进行探讨。
一、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体系构架
(一)系统设计
全球眼是中国电信提供的基于IP技术和宽带网络(互联网、虚拟网、专网)的网络视频监控业务,通过网络视频监控业务平台,将分散、独立的采集点图像信息进行联网处理,实现跨区域的统一监控、统一管理及分级存储,满足客户进行远程监控、管理和信息传递的需求。全球眼是一个公众的网络监控系统,其在设计上要充分的考虑到它的可用性、可靠性、可伸缩性、可运营性、可维护性和高安全性,做到系统运行的稳定。该系统不仅能够拉动宽带接入业务,还能通过提供监控增值业务,发现全新的业务增长点。
(二)系统的主要功能
全球眼系统是一个可以运营的公众网络监控平台,其业务承载着公众互联网。借助于网络的接入,用户可以通过该平台随时随地的监控所授权的区域。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可以归结于:网络化监控、数字化存储、多对多实时监控、远程图像实时调度、集中管理控制、多对多历史回放、可区分服务以及可控业务管理。
(三)系统的总体结构
根据总体的系统设计原则和设计目标,系统采用多层次的主题设计思想,其主体的框架是基于C/S的系统体系构架,同时对提供B/S模式的用户进行WEB接入。该系统可以分为经营支撑层、业务支撑层、接入层和交换层四种模式层。在其他的服务中会采用集成的技术进行平滑扩容,来对系统产生负载均衡和N+1热备的作用。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经历了模拟信号监控系统、数字监控系统和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等三个发展阶段。网络视频监控的优点就是克服了传统监控系统的局限性,可以在计算机上传输图像数据,它基本上不受距离的限制,其信号不易受到干扰,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图像的品质和稳定性。数字视频可以利用计算机的网络联网,其宽带可以重复使用,这些经过压缩的视频数据可以存储在磁盘中,它的查询十分的便捷。
二、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
现在大多数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都是采用一个基于嵌入式WEB技术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来设计和实现的。目前,以网络为基础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已经发展成视频监控系统的主流,随着微处理器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基于嵌入式的WEB视频监控系统已经逐渐得到了用户们的广泛关注。
(一)对基于嵌入式的WEB技术的系统概述
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微处理器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基于嵌入式的WEB系统已经逐渐的得到了广大用户的关注,它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嵌入式的视频监控服务器采用嵌入式的实时操作系统,对内置的嵌入式WEB技术服务器进行监控,将摄像机传送的视频数据信号经过高效的芯片压缩技术,通过其内部具有的总线将数据传送到其内置的WEB服务器上[1]。用户在监控端可以直接通过浏览器观看WEB技术服务器上的摄像机视频图像,授权用户还可以控制摄像机云台镜头的动作。
(二)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硬件结构
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硬件结构主要由CPU芯片、MPEG-4音视频编码芯片、Flash芯片、SDRAM内存、以太网络接口、大容量硬盘组成的。其中嵌入式通信处理器MPC8250。MPEG-4音视频编码芯片完成对从摄像头传送过来的视频数据的压缩和编码[2]。根据网络带宽、拓扑结构以及对图像质量的要求,本系统选用基于MPEG-4标准的分层可扩展性编码方案。压缩后的视频数据根据需要,可以存储在大容量硬盘中,或者通过以太网进行网络传输。为了实现视频存储功能,需要采用大容量的硬盘。
(三)嵌入式WEB服务器的软件系统
嵌入式WEB服务器的软件设计与实现是本系统实现的关键之一,包括嵌入式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两大部分。本系统采用网络传输协议的RTP/UDP/IP模型[3]。RTP协议是一种提供端对端的实时媒体传输服务的协议,由实时传输协议RTP和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两个部分组成。RTP用于实时视频数据的传输,而RTCP则用来监控实时视频数据的传输。RTP/UDP/IP的方式兼顾了视频传输的实时性,同时针对传输网络状况的不确定性,也可以采取一定的拥塞控制和差错控制策略。
三、总结
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嵌入式WEB技术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与传统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相比,本系统的主要特点在于:服务器的设计基于嵌入式WEB技术;支持动态IP,可以直接连入以太网,能够即插即看;用户无需使用专用软件,仅用浏览器即可观看;同时系统采用先进了的MPEG-4编码标准,在提高了视频质量的同时大大减少了数据量。相信随着网络视频监控的流行,基于嵌入式WEB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必将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刘志杰,张华忠,单晓岚.基于嵌入式Web的远程实时监控技术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15.
1.1资源浪费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存在明显的资源浪费的现象,公共机构能耗底数不清,资源消耗没有定额限制,缺乏用量标准和计量分析,对已有的定量标准有些也执行不严。例如:在事业单位内部办公用品随意领用,有些土地资源、设施资源随意购置却束之高阁,不能物尽其用。因此公共机构节能降耗应该以计量为基础,通过计量统计和对比分析,才能制定合理可行的定量标准。但是,目前事业单位的这种资源浪费情况很难迅速制止,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市场护组织管理驱动,单位领导和职工都以计划经济为基础来看待单位的未来发展,这种基本特性使得单位很难融入市场经济的组织形式之中,无法形成自内而外转变浪费的观念意识。同时,事业单位内部没有形成全面化的监管机制,无法建立众多相互独立的市场主体,以形成市场竞争的基本格局,调动全社会成员的积极、主动和创造地控制浪费情况。
1.2效率低下
事业单位部门其本质是提供服务和产品的部门,其所提供的服务与产品范围与种类不是由消费者的直接愿望所决定,而是由政府机构来决定,它建立在权威关系之上。因此,事业单位部门的主要职责是要维持国家经济、社会等各项生活的平稳运行和发展,满足人民的各项公共服务需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低下使其所提供的服务和产品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究其原因是多样化的,但是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事业部门的效能监督机制无法形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形成监督机制,提供更为高效率的服务主要是由于事业单位基本上都经历过多的分化和剥离。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改革,保留下来的\"事业单位\"主要包括从事社会公益服务的组织机构,经过多次改革以后,在明确社会分工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了社会权责利关系,转换和明确了各类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但是对于单位部门的内部责权情况来讲却没有进行相关的管理建设。
2.集成管理理念在解决问题方面的优势
集成管理的理念来自于企业管理模式,其本质是利用现代化计算机技术进行全面化的综合的管理,管理的特点就是要模糊部门界限,进行整合式的管理,实现事业单位内部整体化的发展,激发全体职工的积极工作态度,并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作用,其优势情况在于:
2.1综合监控和开发资源
集成管理就是要通过科学而巧妙的创造性思维,从新的角度和层面来对待各种资源要素,拓展管理的视野和疆域,提高各项管理要素的交融度,以利于优化管理对象的和谐有序性,增强事业单位的集成效应。通过计算机技术的控制实现对单位内部各项服务环节的综合监控,以此来制约职工更快更好地完成服务工作。同时,计算机的监控和资源开发性能能够对单位内部的资源进行整理,保证所有的物资均能最大限度地进行使用或实现经济效益。而且计算机网络技术服务能够保证对现有的公共资源情况进行成本估算,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情况出现。
2.2问责制激发协同合作意识
计算机集成管理技术能够对服务项目进行链条式的追踪,保证问责制在单位内部的全面实行,从政治责任、领导责任、管理责任、直接责任、间接责任等一层层问下去,实现全面监管,对给使用单位机关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进行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的制度。。使得逃避责任,任意对待工作的情况消失,也使得所有人员都明确表现出为单位发展积极工作的态度。另外计算机集成管理提供了工作服务的记录,保证了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以依循,推动了问责制更好地推行。另外,计算机技术对问责制的推动作用使得单位的人员明确了一项工作的责任其本质涉及到了多方面的责任,这样就更有利于发展协同合作。
3. 计算机技术在事业单位集成管理中的应用
3.1加强对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的发掘利用
在集成管理过程中,计算机的集成化管理能实现全面化的有形资源管理,也就是对单位内部的物资资源、固定资产等进行管理,集成化的计算机技术能够实现对单位内部这些资源进行登记和管理。对资源文件或案卷的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称作着录,着录是信息输入计算机的前提。而且要对资源的现有情况进行存贮,有赖于高密度的存贮介质,如光盘、缩微胶片等,形成更为 直观化的资源管理分析,确保有形资源的价值,在这些存贮技术尚不能应用之前,必须首先将档案文件加工处理成二次文献,输入计算机,实现线索检索。而针对无形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是要对单位内部的人员素质进行开发,集成管理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招聘录用新成员、职工培训管理系统、管理职工的薪酬福利、人事信息数据统计分析、软件系统在
行政管理中的应用、管理企业员工社保业务、建立员工考评管理系统、创建企业员工调动管理系统、创建企业员工奖惩管理系统、建立企业人事查询系统、用户权限管理系统,每部分均配有相应的具体操作步骤。
3.2加强计算机集成技术综合服务的应用
关键词:数字技术;林业;3S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1 数字技术涵义
现阶段,我国林业中数字技术的建设和实际应用方面尚且处于发展完善的阶段。数字技术的实现不仅可以将林业中的各职能部门、各种领域行业、各类信息,通过现代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传输技术,把这些资源最大程度的集合起来,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完整的资料、最便捷的服务为行业提供信息。使林业系统中的内部部门和各职能部门与其他外部系统之间的经营管理、信息资源做到互相沟通和共同分享,为林业及现代社会发展的建设提供了相关依据和决策基础。
“数字林业”实施的主要技术支撑有“3S”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其中“3S”技术的综合集成是数字林业的核心技术。
因此,在技术领域中对林业的数字技术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分析,整体来说实现数字林业以及实现信息林业对趋于国际化和中国林业数字化都是重要的组成机构,其中以数字技术为基础指导,充分有效的利用“3S”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技术、智能技术将林业中80%的要素全部涵盖,为整个林业建立了最精确的技术坐标,并且实现了林业信息之间相互连接沟通,林业应以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为基础将各种信息资源以分布的方式进行,这样不仅实现了林业数据信息的采集还能达到林业的规范标准、资源信息的实施性和真实性,做到时时更新,为我国以后的林业信息采集实现通体化。如果能以数据信息为首要依据条件,然后再以“3S”技术、数字技术、智能和虚拟技术等为技术手段,建立起一个更为广泛的形象的数据共享和支撑系统,从而为林业生产的信息化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2 数字技术体系与开发
2.1 数字技术的内容
主要包括:“3S”技术,3S由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组成;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数据库技术等体系组成,这些体系与其他的系统组成一个庞大的结构体系然后对地面进行不间断的监测,利用最快的速度、精确的目标、强而有力的数据为森林资源的最新动态提供了一手资料分析库。
2.2 数字技术开发
目前,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项目工程中,天然林的保护是最具复杂性、社会性、系统性的工程项目,同时也是在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由于此项目受地理、区域、环境的各种因素影响,所以它的数字技术开发是整个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难点、重点,一旦数字技术在实际中得到应用那么它将影响到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系统。
因此,应该利用完善的计算机网络、“3S”等技术体系,把对信息的处理、技术分析、测试系统有效的结合实施使数字技术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技术保障,将整体生态管理的技术水平提高。
最后,通过这些系统及时应用、准确分析、畅通运行,使生态管理更加科学化、信息化、技术化,这样不仅有利于各地方管理部门能尽快的掌握数字技术,还能有利于对数字技术的进展情况和完成情况进行动态分析,从而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数字技术服务。
3 数字技术在森林经营中的作用
3.1 树木采伐
森林中的树木采伐应该合理有效并科学的进行,这样对采伐后的后续工程工作有着最直接的影响,这时应当运用信息系统(GIS)完成对森林信息资源的管理,对采伐的地点、树种、林种、面积、蓄积等因素,制定有效合理的采伐计划。通过对采伐方式和采伐路线以及采伐树种量的具体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制定相关表格和数据库,为下一步的采伐提供了可靠依据。
3.2 抚育间伐
利用强大的信息系统(GIS)中的数据库信息和其他功能,针对其他地区进行精确的预算、准确的检索,从检索中找出符合抚育间伐的条件,制作出好的抚育间伐设计图,并对以后进行合理的模拟测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预测方案。
3.3 造林规划
GIS和相关的计算机数字技术可通过对数据库中提供的森林立地类型图表,适宜林地数据图表,适生优势树种和林种分布资料为依据,再结合相应造林区域的地势、地貌、气候、固有林种分布等情况进行综合数据分析和科学计算,以此来选择造林树种和林种规划。
3.4 森林防火
利用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结合GIS和GPS技术,可以准确地监测到发生的森林火灾,并可以分析森林火灾的原因和走势,对火灾扑灭后可能产生的直接或者是间接以及社会经济损失做出评估,还可以对未来防火的险情提供参考依据,科学有效地进行森林防火可以更加准确真实的反映出火灾后的损失情况,对于减少火灾损失有着重大意义。
4 “3S”技术的优势
4.1 节约费用
4.1.1 节约调查费用。如果是在过去制作一张林业项目图纸,只是作为项目外的数据采集就会利用很大的人力、物力,耗时、耗财,而现在利用信息系统(GIS),单人操作几十分钟就能完成任务。如果是项目内的业务数据处理工作,从开始编制项目草图、数据分析、数据统计、清样、标注、描色等只需要在计算机网络上快速精准的输入就可以马上实现,这与传统的方法比较起来,就大大的节约了调查费用的支出。
4.1.2 根据现有的林业相关草图和数据库,在信息系统中可以很快地制作出林业中所需要的各类专项图,例如生态林规划图和造林规划图;成熟林分布图和土地分布图的相关信息等,这样就大大缩短了编制时间,精度也有了较高的保证,更节省了专题图制作费用。
4.1.3 节省了林业区各类规划设计经费。在GIS中对基本林相图各小班属性按要求进行筛选,再对筛选结果进行编辑,即可得到最终的规划设计方案。
4.1.4 节省了森林防火经费的投入。用“3S”技术监测森林火灾和进行灾后损失评估,可以达到监测面积广、准确率高、时间快等特点;尤其是山火面积大的火场以及人员无法到达的地方,可节约大量的森林防火经费。
4.2 工作效率的提高
4.2.1 提高图纸制作的进度,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4.2.2 在一类采伐区的基础之上提高二类采伐区的专门调查研究效率。
4.2.3 制作经营决策方案提高工作的效率。
4.2.4 利用“3S”技术制定一套功能齐全的森林防火指挥信息系统,可以为指挥者提供科学的扑火决策依据,达到快速扑灭火灾,减少森林资源损失,提高防火工作效率。
4.3 林业经营管理科学化
4.3.1 利用林业经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与相关数据综合分析,改变任何一种因素的单一性,弥补因素中出现的缺陷,使经营管理决策方案更加合理更加科学。
4.3.2 对林业中的任何一种资源进行准确分析动态管理,如果任何一种资源发生改变,应该在第一时间内对资源的数据库进行更新,对资源状况的发生进行随时掌握,并及时作出合理有效的决策。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应加快数字技术在林业中的建设脚步,使我国林业得到全面发展,从而跟国际林业的信息化管理趋势接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具备科学化、信息化,它是满足社会信息化时代要求的战略行动,是现代林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目标。我国林业工作者不仅要加强对林业数字技术的认识,更要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实施举措,以便更好地把数字技术在林业中的作用发挥好,为我国实现数字林业、信息林业、生态建设、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更强、更多、更好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贵,宾厚,杨志高.“3S”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J].湖南林业科技,2001(4).
[2]方陆明,陈勤娟,周友法.中国数字林业的构建与展望 [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