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2 17:05: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设工程管理核心任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当前,我国正在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国家的“丝路”战略、加大区域经济投资、推行新型城镇化和加大保障房建设等经济发展总的趋势为建筑业发展带来的利好,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与此同时,建筑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水涨船高,优秀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越来越受到企业青睐,越来越需要既精通专业技术又擅长项目现场业务组织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对于职业教育培养什么人予以了明确定性[1]。对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必须要与经济社会转型、建筑业发展需求相适应,努力培养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2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
2.1 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主要包含三方面基本要素:
一是为了胜任一种具体职业而必须要具备的能力,表现为任职资格;
二是指在步入职场之后表现的职业素质;
三是开始职业生涯之后具备的职业生涯管理能力[2]。
由此可见,职业能力是基于职业岗位的素质能力综合;可以把它概括为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组织管理、沟通协调等多方面的能力。
2.2 工程管理专业相关职业岗位职业能力
工程管理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一般有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三个;职业能力一般包含在建筑工程领域从事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能力;综合运用项目管理专业知识、理论和方法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经济管理方面的工作能力;运用计算机解决工程管理问题的能力;一定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人际交往和组织管理能力等[3]。无论将来从事那个岗位,其职业能力都应包含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这一基本的专业技能,同时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专业技能也是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之一。
3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课程设计
3.1 课程定性
工程招投标和合同管理是学生今后从事招投标和合同管理的必备知识;工程承发包能力、合同管理能力是工程管理人员的核心职业竞争力[4]。所以说,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职业技术核心课程之一,在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2 整体思路
根据职业教育“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改革整体要求,基于岗位能力进行课程设计,以西藏自治区**检测业务用房为一综合项目案例,以其工程招投标、合同管理的工作流程为项目教学主线,共分为五大教学项目;以其招投标、合同管理任务为教学载体,共分为23个教学任务;设计了招投标、合同管理学习过程与工作流程相结合的课程教学内容,建立了“项目驱动,任务考核”式的课程教学模式。
3.3 课程设计
3.3.1 教学项目设计
本课程教材中由建筑工程市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概述、建设工程施工招标务实、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文件的编制、开标评标定标、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订立、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和仿真练习等八章构成,理论知识较多,不便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通过工程招投标、合同管理的工作项目为教学主线,整合了知识体系,共设计为建筑市场的认识、建筑工程招标、建筑工程投标、开标评标定标工作和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工作五大教学项目。在整个课程及每个教学项目的职业能力目标中,又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三部分,以着重通过课程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具体见附表1。
3.3.2 教学任务及教学任务书设计
在五大教学项目的模块下,以招投标、合同管理任务为教学载体,共设计有认识建筑市场、招标公告的编制、招投标的具体程序、项目的评标定标、合同条款的拟定等23个教学任务和招标公告的编制、项目的评标定标等15个教学任务书。教学任务的设计紧密结合了当前建筑工程招投标工作的流程和合同管理的工作过程,着重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初步应用能力;教学任务书的布置基于工程管理专业人员职业岗位要求,同样设计了职业能力完成情况的考核,在完成过程中要求每3-5名学生组成团队进行任务的完成、汇报,着重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应用提升和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 建设工程; 信息共享; 工程项目管理
1.对工程项目管理的认识
项目管理通常是施工企业内部的管理的一部分,是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科学技术,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的计划、组织、监督、控制、协调等全过程管理;不同的项目管理阶段,不同的项目管理方法,其任务、内容、目标各有侧重。但是作为业主单位如何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了解工程进展情况,共享管理信息,提高工作效率,把握整个项目,做好投产前的其他准备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一般来说,作为业主方主要关心的是投资问题和进度,施工方则更关心工程成本问题;业主方关心质量问题,施工方则还要关心安全问题。
建设工程管理方面的创新,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活动。所谓“创新”就是“创造和革新”,是新观念、新构想的形成和运用;而不断创新的过程就是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即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作为业主与施工企业是甲乙双方合作关系,又是建设工程合同的二个主体,有共同利益更有矛盾的一面。要搞清相互之间的关系,开展业务流程,即从技术和组织管理方面的实现创新,做到工程建设过程中双赢则是大家面临的任务。
我们引用当前法律层面上的合同关系,通过研究工程管理创新问题,有利于搞清每一个知识领域、每一个专业范围的工作,及其需要改进的方面。如优化业主与施工企业的信息沟通,加强现场管理问题,通过系统分析,施工现场管理为重点的结论。本文针对工程项目管理活动中需要改进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从现场工程管理信息集成化建设、施工现场工程管理和现场工程管理等方面着手,改进业主单位与建筑企业工程管理方面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以有效整体推进建设领域各参与方更好合作,取得双赢局面,从而地应对未来国际工程管理的新挑战,无论是业主单位和施工单位都是一个探索。
2.工程计划管理及信息集成化建设与业主共享平台的开发利用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以物质为中心的生产方式正在向以信息为中心的生产方式转变,具体表现为企业管理上的信息化。所谓“信息化”就是以人为主体,应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和通信技术搭建网络,对企业信息系统进行规划、开发、建造、运行和管理,实现企业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的电子化及生产经营管理过程的程序化;是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如果把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构成管理信息系统。它包括各种信息系统模式,如事务处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等等。施工建设公司的工程管理信息集成化建设,就是要规划并构建公司的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以进一步规范公司工程管理流程,提高项目管理工作效率,不断追求目标管理工作质量。然而,相对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业主作为建设单位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基本上处于人工现场查验进度和质量,依靠监理单位的每月报告对工程进行投资方面的控制,不了解工程准备、材料、人工安排的具体情况,特别是下一步的工作计划的可行性情况,常常处于工程管理的被动状态。因此,业主单位的管理创新是要利用施工现有的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联网了解施工状况,从而达到宏观控制的目的。
2.1 工程管理信息系统(PMIS)是以计算机为手段,突出运用信息系统的方法,对项目管理的各类信息进行收集、传递、处理、存储、分发的人-机系统。
2.2 工程管理主要指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管理,包括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以及工程建设全过程各参与方的管理。就施工企业而言,主要指施工项目管理。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主要通过收集、存储及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有关数据,辅助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和决策者规划决策和监督、检查,其核心是对项目目标实施有效控制,即对进度、成本、质量及合同目标的规划和控制。就施工企业而言,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及合同管理四个子系统。
2.3 现场工程管理的主要方法是控制,控制的基础是信息。以信息作为组织生产的出发点,以信息指导生产(反映生产过程的变化、调节生产节奏、控制生产过程)。信息管理对于更好地进行现场管理有重要的意义,有效的项目管理应更多地依靠信息系统的结构和维护,并通过现场工程管理信息集成化建设,整体提升现场工程管理水平。所谓“集成化”就是在信息使用的过程中做到一体化、规范化、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在现场工程管理方面,信息系统集成化应建立在系统化和工程化的基础上,将现场相关业务处理系统、决策决策系统、综合办公系统一体化为项目管理系统,并随着以项目管理软件为核心作用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而不断深入。
2.4 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与业主单位基本建设管理平台的开发,是建立地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基础之上的。业主单位一般只需要与施工企业在本工程项目的管理网络平台的搭建一个通道,可以考虑基于项目的局域网。首先要根据双方合同及有关参数、文件资料编制项目管理双方信息平台,通过实施规划了解工程计划的最关键节点。因为这项工作涉及到范围、时间、成本、质量、劳动力资源、采购管理等多个专业方面的信息,其中信息内容、信息管理制度是关键,实现现场工程管理各项业务联合监控,达到实时沟通,加强项目关系人在项目运行过程中的积极合作,实现项目目标的有效控制。
2.5 实践证明,建设项目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涉及多方面的事,重要的是涉及多个专业和多方面的人员,特别是由于业主单位和施工企业在管理内容上各有保密要求,所以,信息化双方协同管理阶段比较难。其中有几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比如业主方面有资金方面是否短少、缺乏,进度方面的要求;而施工企业劳动定额和预算定额的差价问题等等都是内部管控的事情,一般不应让对方知道的。就施工企业而言,开展项目现场工程管理信息集成化建设,就是要通过项目工程计划管理,实现多级动态计划管理,多项目的协同管理;建立各项目、各专业测评机制(如进度、质量、成本),实现各个合同全过程管理,以及财务业务一体化和办公业务一体化管理。总之,要通过实施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的现场工程管理信息集成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减少项目失控的可能性。
3.施工现场管理和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创新
3.1 项目实施规划一旦批准运行,施工现场的管理就变得至关重要。
现场工程管理就项目管理,如果施工现场的问题没有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从而使相关问题层出不穷,会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施工现场常见问题:①作业流程不顺畅;②工程实体质量控制绩效差;③现场施工设备、机具维护保养不到位,故障多;④异常事故重复发生,返工,事故增加,工程成本失控。一般来说,建筑工程管理所出现的矛盾和冲突大部分来源于责任部门的权责规定不清晰,部门间存在着利益冲突,以及过于繁琐的表单记录等多方面因素。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避免冲突的发生,施工企业可以考虑从流程分析和改善的角度出发,不断改进现场管理。现场管理是通过对施工场地的安排、使用和管理,以及施工队伍的组织和运行,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搞好过程控制,减少事故,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业主单位通过现场检查和施工项目部的信息情况汇总,可以通过发函、监理会议等方式与施工现场进行沟通和行使必要的权利,尽早分析对工程进度和质量的影响,提出合理化建议,使相关各方的满意。
3.2 树立创杯意识,共同建设优质工程。通过现场文明施工,质量管理、安全施工,创建一个优质工程是业主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共同目标和责任,是现场管理的延伸,不仅是体现施工企业现场管理水平和品牌文化的关键标志,也是企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换言之,施工企业若想在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应得份额,就必须按照项目实施规划,优化现场管理,不断创新,不断提高水平,争创优质工程,特别是国家级的优质工程。而相对业主而言,基本建设毕竟是一辈子的事情,建筑产品的使用是长期的,工程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以后企业生产经营和长期发展,创造一个优质工程是工程建设管理人员的荣耀。
(一)电子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管理各领域中的应用。
(1)电子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专业软件的开发,计算机辅助设计CAD、项目管理软件P3等软件被应用在建设工程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其运用主要包括了施工管理中的投标、施工设计、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等方面。从建筑工程投标书到项目图纸,从项目开展及项目进度到施工结束中关于信息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这些建设工程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电子信息技术都得到了应用。(2)电子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人力资源管理是建设工程管理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施工人员考核考勤管理等方面。在这些方面的应用使得企业可以有效的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加快了施工进行的速度,而且通过电子信息技术财务监控人员可以知道经费的使用情况做出调整以控制超额支出,这样可以保证项目资金得到合理的使用,从而完善建筑工程的管理质量。
(二)电子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作用。
(1)明确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目标。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工程管理系统在建筑企业中逐渐为信息技术所建立的管理系统所取代。我国加强了关于信息化管理的支持力度,加速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进程,初步实现了工程作图无纸化。在建设工程中所涉及到的图纸设计、工程实施以及期间关于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方面都用到了电子信息技术,让建设工程的进程变的更加的顺利,这也让众多企业明确了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的目标。(2)构建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工程管理部门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建筑工程电子信息系统才可以便于更好的对建筑工程中的工程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与分析。建设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必须要遵循将建设工程中的具体内容与各项管理工作有机结合的原理来进行,以此实现对于各项业务模块之间的联合监控,调节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从而形成工作与信息技术一体化的工作环境。
(三)电子信息技术于现实的应用。
随着建筑工程在现实生活的高速发展,建立依托于网络的电子信息化平台和办公软件的种类变的越来越丰富,出现了许多大型建设项目,并且这些大型建设项目往往对于技术的要求很高,包含的内容也极其复杂,涉及到国内外设备的使用,这些往往充满了巨大的电子信息量,而且它牵涉的范围也是非常广的。这样就造成纸质文件的传输对给建筑工程的管理增加了许多繁杂的步奏,很容易导致信息出现错误或者遗失,而且其低效率、高成本的运营方式也会给施工企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纸质文件传输的方法就渐渐变的不为大家所采用。所以我们就要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构建建筑企业工程管理方面的电子信息化平台及网络办公系统,这样可以高效快捷的完成项目工作。此外我们可以扩展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在电子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应用职能,利用网络办公系统完成网络招标、网上采购、网络会议及网上资料查询等工作。
二、提高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程度的措施
(一)寻求政府与相关部门的支持。
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程度的加深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他们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来提供资金、技术方面的援助。通过在资金方面的补贴,以及政策上相应的减少建筑施工企业的税收,可以缓解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负担,解决因为资金到位缓慢而导致建筑企业在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技术方面的投入减少的问题。而且在相关的专业领域的知识产权,政府应该做出相关的保护措施,以此来维护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顺利进行。
(二)提高对电子信息技术的管理水平。
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是对于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只有全面发展和提高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的管理水平,才可以推进工程项目信息化的管理的发展。在建筑施工工程的管理中,通常要考虑到工程成本、工程进度、安全施工、等问题,并且在每个方面都要有具体的实施计划来对其进行合理的控制。而在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中,要提高电子信息技术的管理水平,首先就要让传统的产业模式向着新兴集群产业模式进行转变,进而向信息化产业模式不断发展;其次要将传统陈旧的管理模式根据现实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让其符合我国的国情,加速经济的发展。
(三)建立完整的电子信息系统。
网络技术在当今时代是日新月异的,它的发展与更新的速度极快,所以在建设工程方面的电子信息化技术也因该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的进行更新以保证和时代接轨。而且随着信息量的不断增加和数据量的不断扩展,单一的电子信息系统已经无法良好的处理建设工程管理所产生的巨大的信息数据,因此建立完整的信息系统就势在必行了。完整的电子信息系统中包括了建筑材料的信息、参与人员的信息,建设工程项目的信息等,通过将所有的相关信息进行有机结合、整理分析,研究讨论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电子信息系统,以更好的为建设工程管理服务。
(四)提高计算机辅助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
电子信息技术依托于计算机网络来进行,要加深建设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的程度就离不开计算机辅助工程项目管理。用计算机来辅助项目工程的进行可以节约人力资源,并且在进行数据处理时也会减少出现错误的几率,这对于调高施工效率,增加企业的效益也是极为有帮助的。
(五)加快全能型人才培养。
在当今社会人才对于各行各业来说是必不可缺的。对于建筑行业而言他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尤其是全能型的人才。建筑行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仅体现在学历证书方面,还体现在其掌握的各项技术的熟练程度与现实应用上面,需要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并且能完成多种任务的人才。但是我国对于这方面的人才的培养却不是很多,所以全能型人才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它直接影响着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水平,是不可忽视的要素。
三、总结
关键词:单位游泳池;质量;安全;施工管理
1建设工程管理的内涵
建设工作项目管理是运用系统的理论方法,对工程项目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专业化的活动。通过工程项目管理,从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以使项目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建设工程管理其内涵涉及工程项目全过程(工程项目全寿命)的管理。建设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包括项目的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使用阶段:①从项目建设意向开始,编写和报批项目建议书、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等项目前期的各种论证工作都属于项目决策阶段的工作;②实施阶段是指项目由设计图纸转化成现实成果的过程,是项目周期中工作量最大、资源消耗最多、耗时最长的阶段;③使用阶段是项目建成投入使用,让其发挥出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阶段。工程建设实施阶段和使用阶段的界线标志是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2建设工程管理的任务
由于项目管理的核心任务是项目的目标控制,因此,按项目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必须要有明确目标。就比如在我单位游泳池工程中,如果该项目没有明确的投资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就没有必要进行管理,也就无法进行定量的目标控制。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提到工程项目管理或建设工程管理,首先就想到其任务是项目的费用控制、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这里应该指出建设工程管理工作其实是一种增值服务工作,其核心任务是为工程的建设和使用增值。1)工程建设增值包括:①确保工程建设安全;②提高工程质量;③有利于进度控制;④有利于投资(成本)控制。在游泳池项目管理中,由于地下水的原因,就造成了工程造价的增加。2)工程使用(运行)增值包括:①保证工程使用安全;②满足用户的使用功能;③有利于环保;④有利于节能;⑤有利于工程运行时的维护;⑥有利于降低工程运行成本。在游泳池项目管理中,由于泳池内常年满水,就增加了泳池的运营成本。
3业主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一个建设工程项目往往有很多单位参与,比如勘察、设计、施工单位,有各自的工作任务和利益,因此,就有了代表各自利益方的项目管理。而业主方是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各种资源的总集成者和总组织者,因此,业主方的项目管理是该项目管理的中心。业主方项目管理主要代表业主的利益,其项目管理的目标主要由三项构成:质量目标、进度目标和投资目标。质量目标包括满足业主方相应的质量要求以及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规定。进度目标指的是项目管理过程的时间目标,也即项目交付使用的时间目标。其中投资目标指的是项目的总投资目标。项目的质量目标、进度目标和投资目标之间既有对立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想提高质量往往也需要增加投资,要加快进度也需要增加投资,有意地缩短进度会影响投资目标或质量目标的实现,就比如在我单位游泳池工程中,为了节约时间,而忽视了沉降观测,就影响到质量并增加了投资。这都表现了目标之间关系矛盾的一面,但通过有效的管理在不增加投资的前提下也可缩短工期和提高工程质量,这反映了目标之间关系统一的一面。业主方的项目管理方包括项目实施阶段的全过程,即在设计前的准备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动用前的准备阶段和保修期阶段,需要分别进行如下工作:①安全管理;②质量管理;③进度管理;④投资管理;⑤合同管理;⑥信息管理。其中安全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最重要的任务,因为安全管理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与安全,而质量管理是项目管理的生命,它关系到整个项目管理的成败,是整个项目管理的核心。作为业主方,应始终紧抓安全和质量,通过科学的管理,让工程项目最大地发挥出其功效。
4工程实例
游泳池位于笔者单位内,由于场地限制,游泳池的长宽尺寸为50m×18.5m,深度为中间1.8m,两边为1.5m。该工程原地上是一座旧仓库,在拆除的过程中并未发现地基有什么异常,由于工程的工期紧,为节约时间,该工程未按要求报批,只是按简单构筑物处理,也未按相关要求进行工程勘察,只是找相关的设计部门进行施工图设计并出图。在基坑的开挖中,我们首先遇到地下水问题。我们发现老仓库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其基础的处理方式是用打木桩的办法,穿过含水层,直达持力层。经设计人员的现场勘察,在游泳池的地基施工中,决定采用抛毛石的方式来稳定地基,并经载重机械反复碾压,待地基稳定后马上进行了游泳池底部施工。考虑到该工程有地下水,设计人员对游泳池底部结构进行了加厚加筋处理。但由于工期紧,并未按相关要求对地基进行沉降观测,这给该工程留下了安全隐患。当游泳池的施工进入装饰铺设瓷砖的阶段,问题出现了。我们设计的游泳池底部是有坡度的,两边浅、中间深,但整个斜面应该是平的。工人在施工中发现游泳池的底面钢筋混凝土有些起拱,但并未引起大家的重视,以为是底面的找平问题,只是进行了简单处理就接着施工。待游泳池底部瓷砖铺设完毕,准备验收的时候,发现游泳池底部瓷砖大量开裂并起拱。经设计人员现场勘察,发现这为地下水水压所致。经详察,发现该地下水为常流水,是由多处地表水汇集而成,而游泳池的地基位置正好处在该地下水流经的位置上。为了保证游泳池的正常使用,我们决定采取以下方案进行补救:①挖了两个降水井,并配置潜水泵,当井内水位达到一定位置就自动开启水泵抽水,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保持游泳池底部的正常水压;②让游泳池常年满水,通过池内水的自身压力保持对地下水的平衡,以达到游泳池的安全使用。通过这几年的使用观察,发现这些补救措施是有效的,整个游泳池在使用过程中并未发现重大的安全问题。但教训也是深刻的,作为甲方的管理人员,笔者总结出以下几条经验教训:①工程上马之初,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工程勘察,并依照勘察报告的成果对整个项目进行评估和论证。在非本专业的单位领导面前,作为专业的甲方管理人员应站在专业的角度,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坚持自己的观点,尽量让工程项目的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②在基坑开挖中应遵守施工的正常程序。不能因为工期紧,领导要求高,就不顾正常的施工程序,对一些看似无关紧要(如沉降观测记录),其实十分关键的施工步骤进行省略,仓促施工,以致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③在分部工程施工完毕,应及时进行验收。当游泳池混凝土浇筑完毕,我们并未及时组织验收,也未对施工中工人提出的疑问及时现场踏勘、仔细地分析原因,而是等瓷砖铺贴完毕,整个工程即将竣工时才发现问题。甲方的现场管理,存在重大漏洞,教训深刻。④虽然在发现问题后,及时采取了补救措施,尽量避免整个工程的失败,经多年运营,游泳池还能正常使用,但工程的隐患无疑加大了游泳池的成本,也对后期游泳池的运营增加了成本的开支,让该项目在经济上始终处于不利的位置。
作者:陈锐 单位:福建省第二地质勘探大队
参考文献:
[1]孙占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关键词:轨道交通工程 管理模式 新时期
一、概述轨道交通工程管理系统的组成
轨道交通工程是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工程的顺利开展需要如大量的人力、资本等的投入,还需要很多的企事业单位的直接参与。这些企事业单位在完成工程意图或基本目标的前提下,相互依存,并与工程的外部环境之间存在明确的界限而形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便是工程管理系统。
轨道交通工程管理统的组成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战略决策层面。负责将工程施工活动与工程的外部环境联系在一起,在工程的前期决策、实施及运营阶段,根据相应的工程外部环境,对工程目标进行决策和调整。
(2)管理协调平面。把战略决策平面的工程建设意图和基本目标转变为更具体的作业目标,并负责组织工程目标的实施。
(3)实施作业平面。从事工程的具体设计、施工的组织管理部分,这一层次的管理任务是非常具体的、分阶段的、可以量化的。
二、国内外轨道交通工程管理模式
1、我国现行的轨道工程管理模式
我国现行的轨道工程建设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是根据不同的承包方式来划定的,其优缺点分别如下。
(l) 项目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管理模式
优点:①设计与施工由一个施工单位安排,工程的经济性大大的提高了;②合同关系简单,组织协调工作量小。
缺点:①建设方能选择的承包方的范围变小;②工程质量的控制难度加大;③招标承包的难度加大。
(2)施工与设计分别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管理模式
优点:①有利于质量、工期控制;②有利于建设工程的组织管理。
缺点:①工程报价可能偏高;②施工建设周期偏长。
(3) 平行承包模式下的工程管理模式
优点:①承包门槛的降低有利于建设方在较大范围内挑选施工单位;②利于工程质量控制,这是因为平行承包所产生的合同约束和合同制约力强。
缺点:①对合同管理的难度加大;②对工程投资以及施工进度管理难度偏大;③施工协调工作量较大。
2、国外轨道建设工程管理模式及其特点
(1) ProjeetControlling模式
ProjeetControlling模式在上世纪90年代首次被PeterGreiner博士提出。根据建设方的管理平面设置的不同,该模式的组织结构有面模式和多平面模式两种,其核心是以工程信息流处理的结果指导和控制工程的物质流。在ProjectControlling模式下,建设工程建设方的管理人员对工程的控制实际上就是通过掌握信息流的状况,从而进行多方面策划和控制决策,使工程的物质流按照预定计划进展,最终实现建设工程的总目标。
(2) CM模式
美国的CharlesB.Thomsen等人经过多年研究在在上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目前称之为CM(ConstruetionManagement)的一种全新的工程管理模式。基本特征是:在一个拥有建设方充分授权的工程管理组织协调下,在工程的初步设计完成后,在保证科学的施工工艺顺序和必要超前的情况下,详细设计可与施工阶段搭接进行,从而有效地缩短工期。
(3) PM模式
pM(projeetManagement)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起逐步在美国、西德和法国等国广泛应用的一种国际通用的项目管理方法。PM模式以面向施工方的方向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别:第一是面向施工方的工程管理模式;第二是以建设方为方向的工程管理;第三是以面向设计方的设计管理模式。
三、我国新时期轨道交通工程管理模式
新时期的轨道交通工程在借鉴国内外现有的各种先进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论、组织论、组织权变论的基本原理,在管理体制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在组建项目管理组织时,根据工程管理组织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确定工程管理模式总体思路为:工程社会化管理,发挥“外脑”作用,组织机构及人员动态调整,抓好廉政建设。
1、新时期轨道交通工程管理模式的特点
新时期轨道交通管理构架在贯彻我国现行的工程监理制的基础上,进而将建设方的各种职能进行分离,即将管理职能和决策职能进行分离,这样建设方就可以将大量的专业性很强的工程计划、监督、协调以及控制等管理职能通过公开招标委托给项目管理公司及工程监理公司来承担,只保留工程的立项决策阶段的管理、资金筹措的管理、招标与合同管理、财务和税收管理等主要职能,从而实现了工程管理实体的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其特点在于:
(1) 工程工作的效果与效率可以得到很大改善和提高。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建设以经济为手段,在管理的管理组织中,实行严格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基本杜绝了传统工程管理体制中的种种弊病;(2) 建设方对于工程事务的管理,工作量降低了很多,而其也可以使自身的工作人员结构合理、规模适中,决策层可以集中精力管理和研究建设中的重大问题;(3) 不仅可以充分的利用社会专业力量,而且也能很好的调动社会专业力量,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通过市场化运作,可以在社会上集合众多合适的专业人才。
2、新时期轨道交通工程管理模式的要求
(1)在工程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采取先进的管理模式;(2) 为了适应我国现有的工程监理制度,在建设阶段的投资、进度、质量等控制可以交给社会监理,充分发挥社会监理独立管理作用;(3) 轨道交通工程的管理模式尽可能的达到职能化、专业化,要实现办公、物资、计划、开发、财务和设备等的分离,提高管理的效率,减轻建设方和监理的负担。
参考文献:
[1]张立.城市轨道工程[J].西南交大出版社.2006年8月
关键词:造价控制;创新管理;人员素质
Abstrac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strengthen project management of work inside the building industry also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Project management is a very complicated but also ha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work. This article will talk about how to strengthen th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from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engineering cos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relevant personnel discussed.
Keywords: cost contr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Personnel quality
关于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的控制
大家都知道,工程造价是工程招投标的核心部分,建设工程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应该有其合理的价格,但是在现实中,招标单位总是以较低的期望价格和较高的质量要求及尽可能短的工期为出发点发出要约邀请,而投标单位在当前市场供求失衡的情况下,一般都以满足其条件而作出相应妥协,这种现象的出现,是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但也给建设行业的改革和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工程质量也得不到保证,由于价低,施工企业就在材料、设备的价格上大做文章,其结果是“豆腐渣”工程不断涌现,不仅给国家带来经济损失,而且还危及人民生命安全。许多活生生的例子就在我们身边发生,给我们血的教训。因此,我们在工程招投标的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把好“三关”,一是认真把好招标审定关;二是把好评标定标关,限制最低中标;三是把好施工合同签订关,保证合同签订与招标文件和中标条件的一致性。坚持在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上利用市场的合理竞争达到优胜劣汰的目的。
工程造价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笔者作为基层单位的工程造价员,认为基层单位的工作重点应放在项目的发承包阶段和施工阶段。
建设工程造价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经济性很强的工作,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工程建设规模的日渐扩大,如何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是每个从事此项工作的工程造价人员所面临的问题。所谓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就是在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项目发承包阶段和施工阶段把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力求在建设项目中能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以此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由此得出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确保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准确性是建设工程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节约国家基本建设资金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工程项目应实行公开招标制
通过竞标,选出投标报价低、技术装备雄厚、有良好信誉和业绩优良的施工队伍,为保质保量完成工程施工质量打好坚实基础。
2 、加强施工承包合同管理
在施工前,根据中标情况和工程实际与监理、施工方进行充分推敲、协商,订立好施工合同,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3 、指导施工单位编制施工方案及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施工方案及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是施工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文件,工程实施和造价的确定,是以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为依据。
4、 严把材料、设备定货关
每次材料设备订货,业主工程部都应与物供部门充分沟通协调,通过比较多家中标单位材料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和价格,筛选出几家质优、价廉的材料、设备供应商,认真研究拟采购的材料、设备的技术问题,认真推敲技术协议,从而达到较好的控制材料、设备的质量和价格的目的,杜绝因设备采购问题对今后造成不良影响,合理控制工程造价。
二、现场的创新管理
现场工程管理中要保证各参建单位的有效联系
众所周知,工程项目一般是多单位协同合作,共同参与建设,这就会造成各参建单位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只有把各参建单位关系处理好,避免发生冲突,才能保证整个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工期。这时就要创新现场工程管理,保证各参建单位的有效联系。
对于一个大型的施工工程,施工单位会根据实际情况对预先的设计进行一些相应的改动。在改动过程中会涉及到多个单位,现场工程管理部门就要把改动的要求反馈给设计单位,再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在一起共同论证改动要求的可行性、必要性和科学性,在达成共同意见后以设计变更单的形式通过现场管理部门告知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遇到施工困难和很难按设计要求完成的情况时,也需要现场工程管理部门与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联系达成一致意见后,根据施工单进行改动。
现场工程管理创新管理能保证整个工期要求和施工质量。现场工程管理根据监理单位的监理报告能有效掌握当前的施工质量以及工程进度的情况,当施工工期进度、施工质量达不到要求时,现场工程管理部门可以汇同检测、监理单位进行分析,提出下一阶段的加快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的方法,由现场工程管理部门传达给施工单位。
总之,现场工程管理中要保证各参建单位的有效联系,只有协调好各参建单位的关系,合理调整施工进度计划,才能保证实际施工进度情况达到计划施工进度的要求,更好地保证整个工程的按期完成。
现场工程管理中要科学协调与地方的关系
一个工程的建设从可行性论证开始到工程的结束,这整个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和各级管理部门相联系,办理各种地方手续。这些工作也是现场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场工程管理涉及到与地方有关的问题有主次、时间先后之分,决不能盲目、无计划地处理那些和地方有关的问题。在施工初期,协调好地方的关系尤为重要,关系协调得好,能够为下一阶段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现场工程管理中要实施科学的工程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的好坏决定整个工程的命脉。而质量管理是现场工程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场工程质量管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以书面的形式对施工单位规定需要完成的任务,明确规定施工单位责任。
现场进行监测控制,监测人员应对工程中出现的容许误差实施严格的控制。对于不符合工程要求的要责令其施工单位作出处理。
③建立新的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管理是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和物质财产安全的大事。现场工程安全管理应由施工企业负起责任,监理单位应起到有效的监督管理作用。建立新的安全管理模式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杜绝施工事故的发生。
人员素质的提高
1、切实执行持证上岗制度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加强工程建设管理,提高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素质和工作水平,我国国家人事部与建设部一起,相继在建设工程领域建立了多种执业资格制度,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还设立了众多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虽然当前已经有这一整套的执业资格制度,但现实中存在着大量的“挂靠”现象,很多年轻人考执业资格证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挂靠”获得相应的收入,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执业人员和实际的在岗管理人员并不是同一个人,这从根本上制约了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所以要想真正提高素质首先必须禁止“挂靠”切实执行持证上岗制度,严格审查持证人和管理人资料,并在执业过程中不定期抽查,确保持有资格证者和在岗者是同一人,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执业资格制度真正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2、进一步优化执业资格考试方法
目前各种建筑类执业资格考试中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大部分考试内容都在教材上,很多内容都需要记忆,对实践经验要求并不严格,虽然对工作年限有要求,但没有要求具体是在什么岗位上的工作年限,这样很多年轻人的记忆力很好可以一个人考很多个证,但一些年纪大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由于记忆力较差所以很难通过考试,而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需要职业者既有理论知识也要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这使得取得执业资格的大部分人最终并不能达到合格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要求。
因此,建筑类各种执业资格考试中应严格专业要求,所报执业资格考试应与所从事岗位相一致,考试内容中应加大实际管理问题分析内容的比例,既要满足知识面的要求也要满足实际工作经验的要求,这样才可以保证取得执业资格的人员具备执业能力。
3、强化终生学习
现代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知识经常性更新的社会,如果不能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必将被社会所淘汰,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实践中提高.要认清自身素质与形势要求的差距,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以坚持不懈的精神,抓紧进行知识更新,增强工作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学习的形式可以是通过实际工作中感悟和领会、继续教育、讨论会。
有效的绩效考核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和工作水平,除了要严格执行执业资格外,对于取得执业资格后的实际管理水平也要有一个公正的考核制度,这就要求对已经具备执业资格的人员有一个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可以定期的或不定期的从各方面了解各执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成果,对那些不具备素质要求的执业人员应取消其执业资格,以此激励建筑管理人员在取得执业资格后仍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关键词:建设工程;管理;造价;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建设工程造价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经济性很强的工作,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工程建设规模的日渐扩大,如何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是每个从事此项工作的工程造价人员所面临的问题。所谓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就是在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项目发承包阶段和施工阶段把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力求在建设项目中能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以此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由此得出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确保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准确性是建设工程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节约国家基本建设资金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工程造价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笔者作为基层单位的工程造价员,认为基层单位的工作重点应放在项目的发承包阶段和施工阶段。
二、大家都知道,工程造价是工程招投标的核心部分,建设工程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应该有其合理的价格,但是在现实中,招标单位总是以较低的期望价格和较高的质量要求及尽可能短的工期为出发点发出要约邀请,而投标单位在当前市场供求失衡的情况下,一般都以满足其条件而作出相应妥协,这种现象的出现,是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但也给建设行业的改革和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因为众所周知,一味压价和缩短工期带来的危害是严重的,首先会扰乱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由于受资金问题的困扰,定标后双方经常出现扯皮的现象,导致拖延工期“, 半拉子”工程和“尾巴”工程的大量出现。还有就是工程质量也得不到保证,由于价低,施工企业就在材料、设备的价格上大做文章,其结果是“豆腐渣”工程不断涌现,不仅给国家带来经济损失,而且还危及人民生命安全。许多活生生的例子就在我们身边发生,给我们血的教训。因此,我们在工程招投标的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把好“三关”。一是认真把好招标审定关;二是把好评标定标关,限制最低中标;三是把好施工合同签定关,保证合同签定与招标文件和中标条件的一致性。坚持在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上利用市场的合理竞争达到优胜劣汰的目的。并且通过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标底标书的编制质量和评标人员的业务素质。
三、工程合同签定后,工程造价也就基本确定,能否控制好已定的工程造价就看施工过程中管理效果如何了。加强施工过程的全面管理,不仅是对造价的控制,也是确保工程质量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手段。近来,我们不断从媒体中得知,我国的建筑行业出现了不少因工程质量而造成的事故,这些事故不仅危及到人民生命,还给国家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其后果是有目共睹的,这也给从事建设行业的工程人员敲响了警钟。因此,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质量责任制和工程质量终身制。严格按工程的合理工期进行施工,不允许在不尊重科学的前提下,任意提前工期,搞“献礼工程”,有违反规定给予一定的经济和行政处罚。对工程的重要结构部位和隐蔽工程采取质量预检和复检制度,还要建立完备的隐蔽工程现场签证手续,并要有详细的采样点、检测结果、时间、人员等情况记录,作为竣工资料的基础资料备案存档。对施工现场进行组织协调,合理确定材料、机械、资金及劳动力等最佳组合,搞好物资的合理调运,避免重复工作,力求节省人力、物耗,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对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设计变更和现场联系单,要建立严格的审批程序,避免工地技术人员只管签证,不管算帐的问题,并要求保证有关资料的完整性和及时性,为竣工决算提供足够的依据。大家知道材料和设备费一般占总投资的50 -60 % ,因此它的价格高低对工程造价有着直接的影响。最好采用材料报价制,施工单位要将工程各个时期的主要材料用量、进货渠道、时间、价格向建设单位通报,由双方共同制定材料进货计划,确定价格。这样有利于加强相互监督、增强核算意识,防止流通环节的不规范交易。
四、工程结算将决定建设项目工程成本,最终确定工程造价。目前,建设工程结算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如施工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高估冒算现象比较普遍,建设单位片面压价,侵犯施工单位合法权益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如何才能有效解决两者间的关系,这就要求工程人员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并有尊重事实的工作态度。要针对这类情况作出相应对策,如在工程结算前要求工程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就建立工程台帐,对设计变更和工程联系单记录详细,并且把工程量追加、削减、修改、材料更换等详细情况记
入台帐,这样有效地防止了通过虚报、多报材料量、工程量、重复计算等方式套取工程款,任意加大工程造价问题的发生。还有就是加强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根据国家现行的工资制度改革和市场劳务价格的变化,及时动态调整人工费单价;依据市场价格变化情况,对设备材料价格进行动态调整;依据机械原值、折旧年限及零配件等价格的变动情况,适时做好机械台班费用的修订和调整工作。还对管理人员不定期进行业务考核,这就促使造价管理人员不断学习掌握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新知识、新动态、新规定,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关键词:工程管理要求;先进管理模式;可持续发展。
BIM是对工程项目信息的数字化表达,是数字技术在建筑业中的直接应用,它代表了信息技术在我国建筑业中应用的新方向。BIM涉及整个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各环节的完整实践过程,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BIM技术不断完善以及业主对工程项目建设要求的日益提高,BIM必将更好的得到应用。
一、建筑信息模型简要介绍
现今的建造师职业生涯中,变化是唯一可以预测因素,很多建造师在实践中都已发现,以往的工程项目管理知识在今天变化纷纭的世界里已不完全适用,新的技术和方法不断涌现。
BIM技术的核心是通过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这个模型提供完整的、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库,该信息库不仅包括描述建筑物构件的几何信息、专业属性及状态信息,还包含了非构件对象(例如空间、运动行为)的状态信息。借助这个包括建筑工程信息的三维模型,大大提高了建筑工程的信息集成化程度,从而为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利益方提供了一个工程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平台。结合更多的相关数字化技术,BIM模型中包含的工程信息还可以被用于模拟建筑物在真实世界中的状态和变化,使得建筑在建成之前,相关利益方就能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成败作出完整的分析和评估。
二、现今国内建筑信息模型发展利用情况
中国BIM标准正在研究制定中,已成立了标准研究组,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了相应的出版物。我国已将BIM技术作为国家的科技部“十二五”的重点研究项目,并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认为建筑信息化的最佳解决方案。2012年是BIM在中国快速发展的一年,BIM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中国已有非常多的的建筑企业在使用BIM技术,BIM应用引爆了工程建设信息化热潮。BIM正在改变项目参与各方的工作协同理念和协同工作方式,使各方都能提高工作效率并获得收益。
例如正在建设的上海中心高632米、总面积57万立方米,该项目建设涉及学科众多、分支系统复杂、项目周期长、成本控制难度大,项目产生的信息量非常庞大,而且各方信息协调难度大。该项目建设采用了BIM技术,设计方能够方便地解决复杂曲面幕墙在平面定位的问题,并且可以很好地把握设计图,从而保证设计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同时,项目其他的参与方,包括业主和总包等,通过BIM模型也能够较好地了解项目的设计理念;在管线综合方面发现碰撞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从而大大提高在管线综合方面的设计能力以及工作效率。可以说,BIM将业主、设计方和施工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有效地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避免了信息孤岛现象的出现,有利于提升工程管理的水平。
三、结合本人工程施工中利用BIM情况的感受
本人在主要从事房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结合所从事的具体施工,结合BIM建筑信息模型感受如下:
1、在以前从事房建工作过程中,特别是施工过程中,设计中管线较多,非常复杂,有时设计图中,各种管线汇集在一起,图纸表现出来是集中重合在一起,看图非常费劲,有时不小心就遗漏,造成施工后再进行重新布设和打设预留孔洞,给施工造成浪费极大资源,还有一种情况是设计中遇到的不同专业主面,设计中不能很好的结合,有的设计要求和另一方设计专业相冲突,施工中不很好的审图就不能发现,造成施工单位施工困难,若利用BIM技术,通过搭建的各专业的BIM模型,设计院各专业之间能够在虚拟的三维环境下方便地发现设计中的碰撞冲突,从而大大提高了管线综合的设计能力和工作效率。这不仅能及时排除施工环节中可能遇到的碰撞和冲突,显著减少由此产生的变更申请单,有利于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效率,降低由于施工协调造成的成本增长和工期延误。
2、在施工中,经常遇到因现场条件不具备按设计图施工,要经常变更设计,就需要经常联系业主、监理、设计等相关方,在联系各方的过程中往往要耽误很长的时间,再加上上现场调查,论证、变更出图,往往简单的变更确需要好几天甚至十多天时间,给现场施工带来很大的麻烦,但要是根据BIM提供的三维交流环境,与传统模式下的项目参与各方人员在现场及图纸中发现问题后再进行论证交流,效率大大的提高,BIM提拱一个便于施工现场各方交流的沟通平台,可以让项目参与方人员方便地协调施工方案,论证项目的可造性,及时排除风险隐患,减少由此产生的变更,从而缩短施工时间,除低由于设计协调造成的成本增加,提高施工生产效率。
四、另外几种先进理念的学习感受
1、项目总控
项目总控是从总体和宏观上基于信息处理的成果对项目进行控制,其任务不同于常规的人、财、务、产、供、销事务管理部门,而侧重于宏观的、整体的、方向性的策划、协调和控制。在国际上项目总控的经验引起了我国工程界的关注,认识到项目总控是工程管理的前沿研究和实践成果,是传统的项目管理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提升,也是企业控制论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2、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
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指的是建设工程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开发和应用。一方面,在投资建设一个新的工程项目时,应重视开发和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同类或类似建设项目的有关信息资源;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中的开发和应用,应包括在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的开发管理、实施阶段的项目管理和使用阶段的设施管理中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
在工程管理中,由于施工中人员工变化调换频繁,各种资料不能有效的交结,工程中也没有有效的汇总保存,造成变更人员后又要对以前已形成的成果进行重复的收集计算汇总,造成时间及费用的大量浪费,在交竣工过程中,有些资料没有电子版,又要重新录入各项工程施工及验工过程的资料,造成很大的困扰,而只要在项目施工中引入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管理理念,在施工过程中,许多有价值的组织信息、管理信息、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法规信息有助于项目实施工项目目标,也有利于项目建成后的运行,避免过程中各种信息的丢失。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为建筑业跨越“数字鸿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建设工程管理信息资源及信息技术的全过程、全方位有效开发和利用,建设领域将迎来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时代,并将创造进一步发展的巨大空间。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确保工程质量是工程管理、设计、施工、监理工作中永恒的主题,水利工程质量是对水利工程“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安全”是指工程能满足运行的稳定,“适用”是指工程满足理想的经济效益的功能,“经济”是指工程成本少,“美观”是指工程形象符合美学要求。但在中小型水利工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规划设计滞后,前期规划工作质量不高;工程量小,单价低,地方矛盾多;质量意识薄弱等。这些问题对工程质量及施工管理均带来很大的难度。因此如何做好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2、影响中小型水利工程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
2.1人的因素人的因素对建设工程项目质量形成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直接承担建设工程项
目质量职能的决策者、管理者和作业者个人的质量意识及质量活动能力;二是指承担建设工程项目
策划、决策或实施的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咨询服务机构、工程承包企业等实体组织。具体指
参与建设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
2.2技术因素
影响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技术因素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直接的工程技术和辅助生产技术,前者如工程勘察设计、设计技术、施工技术、材料技术等,后者如工程检测检验技术、试验技术等。建设工程技术的先进性程度,从总体上说是取决于国家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取决于建筑业及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对于具体的建设工程项目,主要是通过技术工作的组织与管理,优化技术方案,发挥技术因素对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保证作用。
2.3管理因素
影响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因素,主要是决策因素和组织因素。其中,决策因素首先是业主方的建设工程项目决策,其次是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实施主体的各项技术决策和管理决策。组织因素包括建设工程项目实施的管理组织和任务组织。管理组织指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架构、管理制度及其运行机制,三者的有机联系构成了一定的组织管理模式,其各项管理职能的运行情况,直接影响着建设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任务组织是指对建设工程项目实施的任务及其目标进行分解、发包、委托;以及对实施任务所进行的计划、指挥、协调、检查和监督等一系列工作过程。
2.4环境因素
一个建设项目的决策、立项和实施,受到经济、政治、社会、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风险识别与管理所必须考虑的环境因素。对于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而言,无论该建设工程项目是某建设项目的一个子项工程,还是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建设项目,作为直接影响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一般是指建设工程项目所在地点的水文、地质和气象等自然环境;施工现场的通风、照明、安全卫生防护设施等劳动作业环境;以及由多单位、多专业交叉协同施工的管理关系、组织协调方式、质量控制系统等构成的管理环境。对这些环境条件的认识与把握,是保证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工作环节。
3、现行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中小型水利工程具有小而全、专业多、单项工程量小、单价低、投资少、工期短等特点,其建设遇到的困难,往往不表现在技术上或规模上,而在质量控制方面。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最突出的问题是不正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
3.1项目法人存在不规范的行为
①项目管理水平差:项目法人中的组织机构人员质量意识淡薄,重视工期,轻视质量。项目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缺少高水平的管理人才,项目管理科学化决策少,相关的技术支持比较少,随意性较大。
②不能严格执行合同:在招投标工作中过分的压低工程造价,工程变更随意性大,不能严格执行合同有关部门条款,不按程序办事,长官意识严重,行政指挥较多。
③工程管理中的服务意识较差:普遍存在工程前期手续不完备即开工,形成的地方矛盾较多,使施工方疲于处理各种地方矛盾,弱化了质量管理的精力。
3.2工程设计存在不规范行为
①缺乏必要的项目决策咨询评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评估是政府对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只有咨询评估的合理可行,才能避免项目的盲目性和决策失误。但中小型水利工程很少组织可行性论证,工程建设常常不合理或不规范。国家或水利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但很多水利基层单位和够人并没有去实施。
②个别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项目规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由于经费不足,规划仅停留在现有的文字资料上,缺乏较系统全面的勘测资料,从而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项目的评估﹑立项﹑进度和质量等。
1.3承包人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①质量控制亟待加强:主要有中小型水利项目小而全、专业多、单项工程量小以及中小型水利工程工程单价低、投资少、工期短的问题存在。其实对于工程所包含的施工项目与工程本身的规模并无直接联系,正是因为中小型水利工程由于资金、人员的不足,在保证工程成本的前提下,无法由专业队伍来施工,质量与利益必舍其一。
②中小型水利工程主要由地方筹资,单价低工期短、“隐形转包”现象较多,总而言之就是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弄虚作假现象严重,给工程质量造成隐患。
③施工单位现场管理力度不力,质保体系不健全,挂靠资质现象严重,施工水平低。项目部的管理模式多数是公司管理层加包工头,施工队伍设备投入少、技术水平低。施工主要技术工人及工程师配置不足,施工的主要核心管理网络不完善,缺少专业的相对固定的施工班组,造成施工组织的杂乱无章、低级错误不断。
4、关于加强中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几点建议
4.1加强质量教育建立保证体系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要加强对全体水利职工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的激励机制,积极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工程立项时应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方案讨论,及时弥补设计中的不足,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质量管理决不能困小而不为,如果因陋就简,虽然一次投入较少,但将来的运行费用高,使用寿命短,结果并不节省投资,反而有可能劳民伤财。水利部门需要综合监督、设计、监理、施工等多种职能,参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设计要符合国家及水利行业有关工程建设法规、工程勘测设计规程、技术标准的要求,加强设计过程质量控制,健全设计文件的审核、会签、批准制度。
4.2提高设计质量
工程建设实践充分说明了设计是工程的灵魂,建一流的工程必须要有一流的设计为基础,设计质量直接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
①主管部门在项目建设资金安排上,应加大工程前期勘测设计科研费的投入,以加快工程前期工作,提高工程勘测设计质量。
②建立健全设计成果审查把关制度:对设计单位提交的施工设计图纸应实行设计审查,在施工过程中,派设计代表常驻工地把,配合工程施工,及时解决与设计有关的技术问题。根据工程建设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设计,使设计更加完善。
4.3重视监理工作,抓好监理队伍的建设
我国目前中小型水利工程的监理工作,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有业主自己组织、招聘精兵强将组建监理部;也有按正规途径招投标,选择监理单位的。事实证明,业主制、监理制和招投标制是一整套建设制度,缺一不可。施工企业最先进入竞争行列,自有一套适合市场机制的管理办法,愈是成熟,愈需要监理制配合,并对其行为进行规范。监理工程师责任重大,首先要求监理人员有敬业精神,精通业务、清廉公正。但是一个监理单位不仅仅是一个劳务集体、也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企业。作为一个经济集体、除了组织建设之外,还必需要有一定的投入,在软件和硬件方面都要有一定积累,这样方能在知识经验时代占有一席之地。4.4加强建设资金管理
工程投资是确保工程建设的重要保证。投资应统一管理,实行专户储蓄、专款专用,单项工程单独记账,避免投资被挤占或挪用。要严格控制资金使用,要按合同要求、工程进度和质量分期付款。凡是质量不合格的、工程进度未按要求违反合同条款的,可以拒绝付款。要通过招标办法进行承包,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达到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
5、结束语
关键词: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合同管理作为建设工程管理过程中的核心环节,是预防冲突、解决争执、索赔和反索赔的重要依据。这要求建设工程各参与方积极履行各自的建设任务,同时管理人员应及时纠正影响合同管理质量的不良因素,确保建设工程项目进度、质量和投资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充分发挥出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
1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1.1 承包人借照经营,利用其他承包商名义签订合同
在当今的建筑市场中,承包人利用其他承包商名义签订合同的情况普遍存在。有些承包人在自己不具备相应建设项目施工资质的情况下,为了达到承包工程的目的,非法借用他人资质参加工程投标。很多情况下,由于招标工作者不加以审查或审查不严格使得这些承包人以不法手段获得承包资格,为合同管理及施工管理带来了困难。问题可能会出现在很多方面,例如:承包人非法借用他人资质,其本身并不具备良好的施工组织能力和施工技术水平,在施工中常常出现延误工期、施工质量不达标,加大了甲方管理人员施工管理的难度,为甲方管理人员带来了不能按期完工、无法交付合格工程的诸多压力;其次,由于非法承包人借照经营,不讲企业信誉的事时有发生,譬如工程款被挪用以致于拖欠民工工资、设备材料商款项,使业主方被动牵连诉讼。
1.2 承包人违法转包与分包现象严重
一些承包人为了获得建设项目承包资格,不惜以低价中标,中标后又将工程肢解以更低价格非法转包给一些没有资质的小施工队伍,或者分包的施工单位又非法分包或转包。由于转包或层层分包,使得甲方难于管理。而转包或层层分包势必层层压价、层层剥削,到实际施工人施工时,利润会少之又少。在如此情况下,施工人为了保住利润不至于做亏损买卖必然会采取各种极端的手段:或者偷工减料,或者材料以次充好,甚至是忽略施工安全保护措施的采购使用,这无疑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工程人员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更是加大了甲方项目管理的强度和难度,增加了各种纠纷或事故发生的风险。
1.3 合同文本文字不严谨、内容不完备
合同作为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承发包双方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基础,是处理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纠纷和争执的法律依据。依法订立的有效合同,应当反映合同双方的真实意思。而这种反映只有靠准确、明晰的文字以及完备的合同条款来体现。然而实践中,由于各种客观或人为的原因,往往出现签订的合同文本不严谨、内容不完备的现象。这些容易产生歧义和误解的或者不完备的合同条款往往引起合同履行过程中纠纷的发生。而当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双方对合同条款出现争议时,由于合同条款的不完善,作为发包人的业主方也难以有确凿、有利的法律依据来保护自己的权益。譬如:双方在工程合同中规定了“发生重大设计变更可增加款额”,但是何谓“重大设计变更”没有明确的规定,如何增加款项也没有具体的标准,在双方发生争执时就会各执一词。
1.4 少数合同有失公正,权利义务条款明显不平等
工程承包双方本来应以合同为约束的依据,而合同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平等性。但在现实中,少数合同却有失公正,即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存在合同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的现象。从目前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签订过程看,施工合同绝大多数的条款是依据发包人即业主方的要求制定的。在签订合同中明显的一个误区是更多地强调了发包人的权利和承包人的义务,更多的条款详细规定了承包人的义务,而不提或少提承包人应享有的权利,权利义务明显不对等,特别是对业主方违约、赔偿等方面无约定或者约定不具体。表面上看似乎对发包人有利,但实际中却不利于施工合同的顺利履行。
1.5 缺乏法律意识,合同管理不到位
合同管理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常被很多建设管理者忽视。同时由于部分合同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防范工程承包合同风险意识不强,导致在合同履约过程中遭受到一些本可避免的损失。
2 加强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主要措施
2.1 认真考察筛选施工队伍,严格投标人的主体资格审查
施工企业信誉、施工人员、管理水平都直接影响到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因此,对于承揽业主方工程的施工队伍务必要进行认真细致的考察和筛选,尤其是对首次参加工程项目投标或项目承建的施工单位,更要对它的施工企业资质、规模水平、已承建类似项目工程业绩、施工管理人员以及法人资信等进行慎重调查,以免决策失误。而对已承建过本校项目的施工队伍要实行筛选淘汰制度,不断地进行筛选,对重合同、守信誉、施工质量好、工程进度快、管理工作规范的择优留用,反之进行淘汰。
2.2 严格招标文件的审核制度
招标文件作为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合同签订的基础。如果招标文件违法或不规范,将造成承发包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不平衡,从而损害承包人或发包人的利益,给合同纠纷埋下种子。因此,严格招标文件的审核制度,通过招标文件对具体工程内容、项目技术要求、主要材料质量或品牌选择要求、承揽方式、工程款的支付方法、竣工结算方式、权利义务的设定等进行仔细审查。为合同的签订和顺利履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2.3 严谨合同条款的制定
由于工程施工本身的特殊性,施工合同具有执行周期较长、内容较多、涉及面较广等特点。因此签订合同时必须做到认真、谨慎,按照程序进行。对于重要的大型工程施工合同最好邀请造价、施工、法律、财务等各方面专家共同论证。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应当做到条款要全面,规定要具体,用字要准确,表述要规范。要做到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不能在合同中使用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词句,并且注意合同条款有无重复,或者前后自相矛盾的地方,以免使对方钻了空子。
2.4 增强合同法律意识,减少纠纷的发生
在业主方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应积极培养建设施工管理人员的法律观念,增强合同执行过程中的风险意识,树立合同的严肃性,严格按合同规定办事。不管什么专业的工程师,首先必须是合同工程师。在施工管理中应学会以合同为中心,用合同说话,按合同办事,用合同管人。例如:在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各项签证应当最大程度地保存书面记录;发现甲方人员违反合同条款的要及时纠正;发现承包人违反合同条款的应尽早提出并要求改正;严重违反合同给甲方造成损失的,要通过有关程序进行索赔。通过建设工程管理方对合同的严格履行,体现合同的地位和法律权威,以保障工程建设目标顺利完成,实现保护双方合法权益的最终目的。同时可以逐渐增强对方履行合同的自觉性,有效预防合同纠纷的发生。
2.5 加强合同制度建设,完善合同管理体系
作为建设工程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完善合同管理体系,施工管理人员严格按照规范和程序进行操作,以提高整体工程管理水平。同时部门领导应当重视合同管理机构设置,重视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做好从工程招标、合同签订、合同审查、合同备案、合同履行直至竣工结算一系列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尤其是施工管理过程中合同履行情况的汇报、问题的反馈和专业意见的汇总环节,对于不断完善合同条款,弥补施工管理缺陷,避免相同问题再次出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要加强合同及相关文件的归档管理工作,委派专人负责到底。通过不断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和体系建设,提高合同管理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铁路工程;信息化管理;意义;途径;方法
信息技术的建设与发展为铁路工程管理提供了全新的出路,以网络技术、通讯科技以及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被深入地运用到铁路工程建设管理中,实现了工程建设管理的统一化、规范化,提高了工程建设管理效率,为实现“六位一体”的建设目标提供了有利保障。
一、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1、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新形势下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整个社会正在逐步走向信息化,各种先进的智能化设备与工具被应用于工程建设行业,循序渐进地推动着工程建设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面对这种形势,铁路工程建设势必要顺应形势,加快铁路工程建设的信息化步伐,才能更好地融入时展,满足时展的诉求。
2、提升铁路建设效率的必然要求
铁路建设工程是个工艺复杂、高度风险、高度专业的工程,多种工序搭接、多种工艺水平、多个施工单位协作等都为铁路建设工程带来了难度和挑战。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能够提高管理效率,让安全卡控措施、质量监督机制、内业资料收集、现场信息回馈等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自动化展开,为统一工程项目管理创造了条件。现代化的信息智能技术,例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能够为铁路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服务。在信息系统支持下,各种数据、信息等得以高效传输,将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及时的传送至相关的管理部门,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及时有效的掌握现场情况和相互沟通提供了有利手段,有效的提升建设管理水平。
二、铁路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途径
1、搭建信息管理平台,优化升级信息系统
铁路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最基础是要搭建一个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多种数据、信息等的支持下,根据铁路工程建设的现实特点来扩建信息系统,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1)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概念建设工程管理包括项目模式确定、项目管理组织设置、各涉及的单位或部门进行职能划分和协作关系、具体的工作流程、涉及的物资设备管理、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现场施工管理等多个环节。因此,要建立一个涵盖多层次的管理信息平台,从而实现信息的整合和交换的标准化,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展开。通过信息化手段来监控各业务板块,协调相互的沟通,促进项目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2)立足整体,科学规划信息资源信息化管理首要是做好信息资源的规划,具体包括建设项目从项目立项到竣工各个阶段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传输和保存,铁路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做好工序间、部门间的信息传播、交流与沟通,让信息数据成为一项资源来为铁路工程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依据已有的信息数据来规划资源,理顺工程施工流程,创建一个科学化的信息模型,实现铁路工程建设管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3)聚集优势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铁路工程建设中势必涉及到多种信息、多项资源的运用,必须切实贯彻执行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的相关标准与规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智能技术来广泛聚集优势信息资源,深入开发与利用这些信息资源,使他们支持铁路工程建设,以市场化为手段,围绕铁路工程项目建设这一核心,深入施工现场,从施工现场到工程建设管理深入挖掘多种信息资源、并深入利用其中有用的信息,为铁路工程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4)实效、适用性地优化信息系统铁路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得益于高端、先进的信息系统的支持,创建一个健全完善的信息系统,依托于此系统来为工程建设提供多种信息资源和数据,然而,也要不断地优化、升级信息系统,提高信息系统运行水平,优化调整信息系统内部功能。
2、信息资源的规范化管理
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来规范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的管理与系统的建设要逐步开展,从铁路工程信息的获取、实施到应用都需要合规合法,这其中需要建设单位的引导与监督,协调好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内部部门之间的沟通,使其充分参与到信息资源获取与运用工作中。
三、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的实效
1、增进各参建方的协作,提高工程建设效率
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在信息化通讯技术、智能技术等的带动下,各参建单位都统一参与到工程项目建设的信息化管理中来,依托于现代化网络与通讯技术,建设单位有效领导了整个建设阶段的各项工作,加强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之间协作、交流,使各参建单位都能在建设单位统一领导下来执行各自的职能和任务,并严格按照规定标准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从整体上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与经济效益。信息技术的运用与信息化管理削减了繁琐复杂的工序协商环节,实现了资源的高效配置。
2、推动建设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
在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以及多种智能技术的引导和带动下,铁路工程建设得以高效展开,各个参建方都能按照统一的技术规定与标准规范来执行自身任务,信息系统也为铁路工程建设提供了客观、实用的数据,在各种数据信息的支撑下,铁路建设逐渐朝着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有效提高了铁路建设管理水平,达到了预期的管理工作目标。总结: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也是未来铁路工程管理的一大趋势,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适应时代的发展,又能提高铁路工程建设管理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这一过程中需要各大单位有效协作、集中配合,彼此间通过信息资源的分享来逐步推动并实现信息化管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作者:李昕 单位:银西铁路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程造价,建筑工程预算,课程体系,就业能力
1引言
村镇建设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实现村镇建设的健康发展是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保障。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为满足农民高质量的生活需求,实现农村经济建设的积极发展,以新农村建设为代表的村镇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村镇建设工程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大。实现村镇工程建设的现代化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新农村建设理念的普及推广,我国各地农村村镇工程建设得到大规模开展,村镇工程建设项目种类也由原来的单一、分散变为如今的多元、集中,且建设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大。但是,随着村镇工程建设的大规模开展,随之而来的质量问题也开始不断出现,如偷工减料、豆腐渣工程等,特别是村镇建筑安全质量问题,给百姓安居带来很大的影响,质量问题严重的还会威胁到农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极大地阻碍了农村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面对事故频发的质量问题,既暴露了村镇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的不足,也暴露出村镇建设技术服务以及相关法制法规等监管机制存在严重的漏洞。因此,做好村镇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提高村镇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已经成为村镇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急需重视和解决。
2影响村镇工程建设质量常见的问题因素
2.1村镇建设管理中相关法律体系不够完善
村镇建设管理中相关法律体系的缺失是我国村镇建设工程出现质量问题的很大一个因素,没有健全的法律体系保障,出现问题无从问责,质量安全也就无从谈起。我国村镇建设管理中相关法律体系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与村镇工程建设质量管理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缺乏,由于诸如新农村建设这样的村镇工程近年来才刚刚兴起,法律层面还未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现有的法律规范也很少涉及村镇工程建设质量管理问题;②现有法律法规安全管理规范多针对大型建设工程,并未能对小的村镇建设项目起到规范作用,规模相对较小的村镇工程建设不报建、不报监的现象非常严重;③农村法制观念普遍低下,法律知识缺乏有效宣传,即使建立专门针对村镇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相关法律,由于宣传不到位,依然被荒废而形同虚设。
2.2村镇工程建设缺乏专门的质量监管机构
目前,我国村镇建设工程管理中,由于缺乏专门的质量监管机构,也是导致村镇工程建设出现各种问题的关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村镇建设相关监管机制的欠缺,在城市建设工程管理中,有功能完善的相关管理组织以及健全的监管机制,但是在广大农村,由于村镇建设并未像城市建设那样受到重视,基本上没有建立村镇建设规划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监管机制;②由于受经济发展条件限制,村镇政府机构设置较为简单,重要的村镇工程建设项目一般不多,而新农村建设又刚刚兴起,因此,多数村镇并未设立专门的工程建设质量监管机构,在村镇建设工程管理过程中,不能够满足村镇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的监管需求,此外,即使一些地区设立了质量监管机构,但由于农村生活条件较差,很少能够吸引优秀管理人才到村镇发展,也会使得监管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从而导致村镇建设工程管理成为村镇建设中的薄弱环节,造成一系列的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
2.3村镇工程建设施工队伍不太正规
由于村镇工程建设往往规模较小,大的施工队伍不愿意承接村镇工程业务,因此,负责村镇工程建设的施工队伍往往并不正规,其施工技术相对薄弱,这也是造成村镇工程建设出现质量问题的一大因素。一方面,村镇工程规模小,且地处偏远乡村,大的施工队伍并不对这类工程感兴趣,很多时候,村镇工程都是聘请一些临时组建的农民队伍施工,其施工技术和施工力量十分薄弱,工程建设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另一方面,由于施工队伍多不太正规,因此,在施工建设中为了能够节省成本获取最大利润,经常无视行业规范,不依从法律法规,也不履行必要的程序,通过偷工减料、使用劣质建筑材料甚至简化图纸设计标准等方式降低施工成本,谋取高额利润。
2.4村镇工程建设存在等腐败现象
一些乡镇村官存在严重腐败现象,通过职权谋取利益,从而导致豆腐渣工程现象的出现。这是因为,村镇工程建设往往是小规模、小工程量施工,并未受到上级部门的监管和重视,再加上乡镇地区多远离城市,山高皇帝远,市政府往往很难监管到位,这给一些腐败分子投机腐败的机会。一方面,一些乡镇本土施工队伍,资质并不健全、施工技术相对薄弱,但为了拿下村镇工程建设项目,向乡镇领导请客送礼,以从中谋取利益;另一方面,一些腐败乡镇领导,看中村镇工程建设带来的利益,将工程建设交给自家亲属或者通过,相互合作谋取利润,滋生了严重的腐败现象,此种情况建设的村镇工程往往质量堪忧,且多为豆腐渣工程。
3提高村镇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有效对策
3.1强化法制保障,建立健全村镇建设相关法律体系
村镇工程建设离不开法律体系的保障,通过强化法制建设,不断健全完善村镇工程建设管理相关法律体系,是确保村镇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没有健全的法律体系保障,全凭工程参与者的自觉自愿,很难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为此,一方面,应尽快建立完善与村镇工程建设质量管理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针对村镇工程建设,无论工程大小,对其质量管理都应做出相应的法制规范,通过法律体系建设,保障村镇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另一方面,应加强普法知识宣传力度,通过法律知识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法律,并认清破坏村镇工程建设的后果,让法律法规发挥威慑作用,从而促使村镇工程施工建设者遵纪守法,做好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3.2完善监管机制,建立专门的质量安全监管机构
提高村镇工程建设施工质量,除了施工企业自身应自觉做好质量管理之外,还必须完善监管机制,建立专门的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以此确保村镇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①应不断完善质量监管机制,针对村镇工程建设项目建立相应的功能完善的管理组织以及健全的监管机制,确保质量监督管理的顺利进行;②村镇上级县市部门应起到带头作用,通过建立专门的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对村镇工程建设进行安全监督、检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安全;③为提高质量监管人员素质,招揽更多管理优秀人才到基层工作,政府应提高相关职位的福利待遇,通过更多的优惠和激励政策,吸引优秀的管理人才,服务村镇基层建设。
3.3做好技术服务,提高施工队伍技术性和正规性
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和职业操守是确保村镇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政府应起到积极引导作用,通过严格选拔施工队伍以及做好相关技术服务支持,确保施工队伍的正规性和技术性。为此,针对大型的村镇建设工程,如新农村住宅的集中建设,政府应通过招商引资,扩大建设资金投入,并积极寻找信誉优秀的正规施工企业,这类施工队伍不仅具备足够的施工技术,而且遵纪守法,杜绝偷工减料、使用劣质建材,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建设任务;针对一些小型的村镇工程建设项目,政府可以通过广招贤能,组建自己的村镇建设施工团队,并通过技术培训和相关技术服务支持,不断提升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确保建设项目的质量安全。
3.4全民监督管理,严查严打腐败现象
针对村镇工程建设中存在的腐败现象,应做好全民监督管理,严厉打击行贿受贿、,确保村镇建设不被侵染。为此,一方面,上级政府应密切重视乡镇工程的清廉建设,做好的监管工作,通过定期巡查、严厉管束,避免腐败现象的出现;另一方面,政府还应鼓励全民参与,通过物质奖励鼓励村民参与腐败现象的监督管理,对在村镇工程建设中发现、行贿受贿现象的举报者,给予丰厚的现今等物资奖励,通过全民监督,避免腐败现象的出现。
4结束语
村镇工程建设是促进农村繁荣发展的前提基础,也是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蓝图保障,不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对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政府应对村镇工程建设质量问题引起足够重视,通过强化法律建设、完善监督机制、提升施工水平、杜绝等,确保村镇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从而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翠卿.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的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46~47.
[2]梁江滨,何树坚.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服务模式探讨[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5(04):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