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2 17:05: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建筑方案:设计方法;构思;生产;优化;深化
中图分类号:TS95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方案在建筑物的建筑中是至关重要的,它在建筑物中扮演着灵魂的角色,施工过程也是依据建筑方案来进行施工的。而建筑方案的设计方法更应该得到重视,要注意方案各个环节之间的严密配合,本文在解读任务书、方案的构思、方案的生成、方案的优化、方案的深化等几个部分进行一系列的探讨。
一、解读任务书
建筑的任务书是人们在考虑全方位的因素中设计的建筑的基本轮廓和印象,首先应该通读任务书,在通读任务书后,人们能够在脑海中建立起建筑的一个大概框架,包括建筑项目、规格、位置等因素都应该初步了解,必要时应该在任务书上标记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尽量避免疏忽。
在通读之后就需要对任务书进行深入理解,这样能够了解和认识建筑方案的设计,这样在设计中设计思路和设计方向的模糊和错误就能很好的避免,设计师在分析实际情况后能够更好的进行空间布局设计,只有深入了解任务书之后才能抓住设计要点,更加的符合使用者的要求。
二、建筑方案的构思
建筑方案设计包括建筑环境、群体、单体和细部设计组成,所以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环境的设计,还要认真规划总平面,使得单体设计相应而生。根据建筑物的内部条件和外部因素,设计合适的规划也应该在总平面规时一起完成。建筑设计方案实际上就是设计建筑的形象,但是建筑物是存在于一个范围内的,所以设计师在设计中也应该考虑建筑物的空间位置,科学合理的进行设计。地段条件图在建筑设计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设计者在通读任务书时就应该对地段条件图有一个很好的了解,这样会对总平面的设计起到很好的作用。从整体入手、分析结合各种因素、严格的设计建筑方案,在方案中会充满着各种联系和矛盾,只有不断的解决矛盾,完善问题,使个体间联系更加紧密,才能最理想的达到设计效果。
三、建筑方案的生成
在方案的构思中,会遇到各种矛盾,各种设计阶段都有各自的矛盾,然而解决了一个矛盾之后,另一个矛盾却应然而生,所以在建筑的生成中应该利用辩证法的两点论来尽量避免上述情况。在设计方案中,不同的阶段应该有目的针对每一个问题和矛盾来设计。因为设计阶段之间存在着联系并相互影响,所以我们运用同步思维来进行引导。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对于环境的设计是首要的,环境的设计和单体的设计又是紧密联系的。所以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环境的设计要考虑外部因素对环境和单体设计的各方面影响。为了更加科学的规划设计,顺利的进行单体的设计,必须利用同步思维来运用到环境和单体的设计过程中。环境设计和单体设计是相互影响和密不可分的,综合两种设计,笔者认为同步思维在设计的开端就应该认真的运用。
在建筑设计的各层面设计中,因为有的设计元素是贯穿很多层次的,所以在层面设计中也会看到同步思维的的影子。许多建筑在不用平面之间存在着贯穿和重复,所以层面间的设计需要同步进行。从空间的效果出发,对于一些上下空间需要流通的建筑中,利用同步思维,同时分析正在设计的层面和还未设计的平面,更好的实现设计目标,而有的建筑在上下层面的面积上存在问题,利用同步思维,协调处理上下层的面积,使上下层协调完善。
在建筑设计的设计过程中,因为各个平面上设计的面积相同,但是房间的开间大小和结构都有多不同,内部没有规律可循,使得总体上显得比较混乱,所以应该加大对建筑物的结构的重视。建立一个科学的结构网格系统是必要的,在此之前应该决定出平面设计的大致功能和布局设计。为了让建筑的平面和结构能够达成良好的统一,应该注重运用同步思维,构建科学的结构支撑体系,协调布置房间的面积大小。在最后需要进行结构整理,将各个房间的空间结构融合到总体的结构中,然后进行细致的整理。
四、建筑方案的优化
在开始建筑方案设计的时候,需要严密逻辑的分析来设计任务书,尽快的理解相关的设计内容。在设计的时候,仅仅做平面方案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运用图示思维的方法来进行,所谓的图示思维就是一边进行功能分析,一边进行布局思考。在现实情况中,设计者会不时脑中灵光乍现,这时设计者会徒手画出相应的草图来记录当时脑海中的思路,虽然仅仅是草图,但随着问题的深入思考,设计者脑中的思路会越来越清晰明朗。设计者通过这种方法能够保持设计的激情,能够整理出一条完善的设计思路,构思合理,深入大体,比较顺利的完成后续步骤,很好的提高效率和质量。所以在建筑方案的设计中,一定要运用图示思维的手段来进行设计,不断的徒手画出草图来记录设计的灵感,并且进行组合和构思。
五、建筑方案的深化
建筑业是一个重要的基础产业,然而,建筑不同于其他工业产品可以不断重复地制造,而是需要不断创新。这不但因为建筑具有艺术属性,艺术品是不能重复的;而且也由于建筑具有社会文化性,各种不同的人、家庭,各种不同的公共活动,需要有各种不同的建筑形态;各种不同的地点,更需要有各种不同的建筑形态;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也要求建筑不断更新。建筑创新必须深化,平面、流线、结构等方面也需要完善和推敲,使之合理化。在平面上,需要注意不同区域间功能是否合理,构成是否合理,线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在立体上,要注意整体上是否相互协调,在适应周边环境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大胆创新,细节上是否符合尺度要求等等。即使会遇到不少的问题,但是经过努力一定会得到合理的解决。
设计是一回事,而表达却是另一回事。通过修饰能够更好的表达出设计者的设计思路,设计者通过日常积累的知识、技能等事物来表现他们的设计方案。设计者利用丰富的知识、对结构的认知、对功能的分析、规范的制图知识,加之以熟练的绘画素描能力,能够很好的构建设计思路。
结语
建筑方案设计是建筑设计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它是每一项建筑设计从无到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最具体化、形象化的表现过程。
参考文献
[1]潘国明,陈跃,胡凯. 建筑方案设计方法探析[J]. 低温建筑技术,2012,02:18-19.
[2]马蓉. 快速建筑方案设计的几点体会[J]. 科技资讯,2012,22:74-75.
[3]赫耘. 基于数字技术的建筑方案设计分析[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9:68-69.
[4]罗晓光. 浅谈建筑方案的设计方法[J]. 门窗,2013,06:225+227.
商业规划设计在商业房地产开发项目中的作用极为重要。西方的商业规划设计有一套规范的操作标准。首先,对所规划的商业地产项目要有一个大体的概念,即要规划什么,是购物中心,公寓性建筑,还是商务性办公建筑等等。接着要进行立地环境分析,即分析所选区域范围内人们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等信息。
之后还要进行市场研究。根据这些所获取的信息,再来进一步确定规划目标的特点。然后确定其业态组合,即针对目标客户群所确定的招商对象。下一步就可以做出初步预算,根据预算的多少来确定初步设计,如果预算紧张,设计则较为简单,如果预算充裕,设计可以较为复杂。但是,在预算较少的情况下,仍有可能作大型项目开发,这就需要进入“分步开发”环节,实现“滚动发展”。接下来还要更为深入地进行“业态分析研究”,确定具体的招商对象,以及商户之间的优化配置――因为,很多商户之间是合作伙伴关系,有相同的顾客群,需要并存,所以有必要将他们安置在一起。例如,星巴克咖啡店有其固定的客户群,它所处位置上的变化可能会对引导顾客构成造成影响。
另外需要与商户共同磋商,这样可以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方便与他们达成共识,这样做出的规划才会成功,才能使开发商在进入到建筑方案设计之前就已心中有数,在这一过程中,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有时甚至是彻底改变规划思路,但这一工作在建筑方案设计和施工设计之前做,避免了不必要的资金上的浪费。这样就可以最终敲定设计理念,最后送交建筑方案设计和施工设计部门。
相对于西方的商业规划设计着眼于市场供应而言,政府在中国地产项目规划中具有决定性,所以中国的商业规划设计有别于西方,该模式更多的着眼于商业建筑设计。
中国模式开始会有一个大体的概念,有些会做一些立地环境分析和市场研究,但却凤毛麟角,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政府都已事先选定地点,在没有充分进行立地环境分析和市场研究时就已经确定了定位和规划方案,有时根本就没有正式的规划方案。虽然会做一些项目特点的说明,但很多时候都直接跳到了“初步设计”这一步,遇到较大规模项目的时候有的会分步开发,作一些并不深入的业态研究,但在还没有将业态组合搞清楚之前,就匆忙敲定设计方案,并很快进入到建筑方案设计和施工设计当中。
当这些都完成以后,才又会考虑到业态组合。这样在今后的招商等运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就会遇到麻烦,但这时再调整方案极为困难,即使调整过来,之前的设计经费也已付之东流,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很多客户都是在建筑方案设计和施工设计完成之后遇到了问题才让商业设计公司进行商业规划,但为时已晚,即使做出一些调整,提出一些规划修改意见,也无法根本解决问题。
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现在,再墨守成规已不合时宜,在商业规划设计方面需要和世界接轨,学习西方先进、合理的规划模式。
关键词:新建住宅;供电方案;设计;优化
中图分类号:TU984.1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新建小区电力建设的现状
小区用电是保证居民正常生活,影响城市现代化建设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我国城市电力系统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关系着国家电力事业的发展水平,对于营造和谐供用电环境、维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前提。对于新建小区来说,电力建设是小区配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生活有着较大的影响。
但目前,我国各地新建小区的电力设施建设仍不完善,管理的规范性缺失、质量水平低等现象普遍存在。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目前新建小区电力设施建设中所采取的工程建设完成后开发商无偿移交供电公司管理的模式造成的。在实际建设中,投资主体、运行维护主体和使用主体的立场存在本质差异,而投资方将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建设开发的核心理念,使得住宅小区电力建设管理面临着很大的难度,设计、设备和施工等多方面质量因素使得供电系统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供电可靠性严重缺失。小区电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配电设备容量不足、设备质量问题、施工质量问题、临时电源转永久用电等。
二、新建小区供电方案设计优化的作用
在新建小区电力建设过程中,供电方案设计是项目工程开展的基础,也是确保供电可靠性和重要前提。在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小区居民对于电力的需求持续增长,而我国目前小区电力建设的不完善使得有限的电力资源和供电系统难以满足社会需要。因此,对新建小区供电方案设计进行科学优化,以提高供电可靠性、降低配电运行损耗,对于整个住宅工程建设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据相关实践可以证明,新建小区供电方案设计优化的效果十分突出,并表现出重要的作用。
(一)新建小区供电方案设计优化有利于供电可靠性的提高
新建小区供电方案设计优化提高了住宅小区引入电源点的可靠性,有利于为住宅小区居民提供可靠供电。在配电变压器低压联络方式的实施中,当一台配电变压器运行基本能够满足需求时,对少部分配电设备因检修、损坏等原因需停电时,改由另外一台配电变压器运行,减少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
(二)新建小区供电方案设计优化有利于降损节能目标的实现
在小区建设初期,居民入住率低、用电负荷低,同时运行 2 台配变,势必形成“大马拉小车”情况。而新建小区供电方案设计优化使得运行方式更为灵活,在负荷较低时运行一台配变,有效解决了配电变压器空载损耗大的问题,实现了降损节能。
(三)新建小区供电方案设计优化有利于配电网自动化的推进
配网自动化是今后城市配网技术发展方向,小区配套电力建设超前于配网自动化建设。在多数小区电力建设中同步预留了配电台区、集中表箱远程抄表位置等接口,这就为配网自动化改造实施提供了便利。而传统的小区建设由于在方案制订初期未考虑配网自动化接口,现配网自动化工程改造难度大、成本高,实施进展缓慢。
三、新建小区供电方案设计优化的具体策略
在充分认识到我国新建小区供电方案设计优化必要性的基础上,必须以小区居民用电需求发展需求为前提,结合配电设施布置和小区的整体规划,在经济、安全、适度超前的原则下,采取科学有效的战略措施,以实现新建小区供电可靠性的提高和电力系统运行损耗的降低。本文主要从以下是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一)供电系统中10 kV 电源进线设计方案优化
小区供电的优化要求住宅小区外部 10 kV 供电线路应根据当地城市规划或配网规划选用电缆或架空方式供电。对于住宅小区内具有高层建筑电梯等一级负荷的供电线路应采用双电源方式供电而小区内部使用电缆线路宜采用开闭所和配电所方式实行环网供电。在具体方案设计上,应遵循一、二级负荷或 400 户以上小区采用 2 路 10 kV 电源引入设计,400 户以下规模较小且无一、二级用电负荷小区可采用1路 10 kV 电源进线设计的原则。这就使得提高了小区用电可靠性得到了提高,实现了降损节能的目标。但就建设成本上来看,这种电源进线优化方案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投资。
(二)供电系统中配电变压器配置及布点设计优化
配电变压器配置首先要对配变容量进行测算,测算标准要充分考虑到今后小区用电需求。优化方案设计要在测算负荷基础上,对电缆按满容量配备。同时,配电变压器要按单台配电变压器容量 630 KVA、500 KVA进行初步设计。在最终设计中,应保持变压器台数不变,将容量下降一个档次配置,一个配电室配置 2 台或4 台变压器,从而实现低压互联。配电变压器配置及布点优化的实施具有明显的效果,能够降低配电变压器容量,减少小区电力建设投资从而保证开发商满意。同时,通过一个配电室配置 2 台或4 台变压器的方式有效减少了配变占地面积,美化了小区用电环境。此外,这种灵活供电方式的实施,有利于提高供电可靠性,促进变压器利用率提高、空载损耗下降,在满足居民供电可靠性的同时也给供电公司带来直接了经济效益。
(三)供电系统中低压配电网设计优化
低压配电网设计优化要求新建居住区低压供电半径不应超过 250 m,居住区内公建用电设备总容量在 250 KW 或需用变压器容量在 160 KVA以下者采用低压方式供电,,超此容量原则按高压供电方式,实施一户一表等。优化方案:考虑配网自动化发展,预留配网自动化通信管孔、配网自动化设备装设位置及通信线路位置。即:居住区内设置配变装设配电信息综合采集装置;集中表箱装设远程抄表装置,包括具有通信接口的电能表、数据采集终端等,配网自动化系统与居住区供配电设施同步建设投运。
四、新建小区供电方案设计优化实施的要求
为完善新建小区电力建设,在明确小区供电优化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必须深化落实、推动方案实施,重视建设实践工作的进展。具体要求主要表现在:
(一)争取提前介入
供电方案必须与小区整体规划同步进行,方能保持配电设施与小区整体的协调。住宅小区电力设计图纸是施工、验收依据,设计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最终小区配套电力建设水平,因此供电方案的优化必须体现在设计图纸上。在小区规划阶段,供电公司力求做到提前介入,在住宅小区项目规划初期积极与开发商、政府规划部门协调沟通,并在小区基建用电阶段把关,做到小区配套电力设施与小区整体规划同步设计,避免后续问题引发开发商、客户对供电公司不满。
(二)加强过程控制
新建住宅小区电力建设工程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从基建到竣工验收各环节紧密相连,其中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小区电力建设整体质量。供电公司在新建住宅小区电力建设管理工作实践中,对供电方案优化设计并在图纸设计中充分体现的同时,应着重通过“基建用电、图纸审查、设备购置、施工管理、竣工验收”等关键节点过程控制,将小区电力建设各项管理活动纳入可控状态,使各管理节点基础工作得到有效落实,确保供电方案落到实处,确保住宅小区电力建设管理规范和质量提高。
(三)做好总结提高
小区配套电力建设涉及技术、管理多方面因素,在实践中供电公司要不断总结经验,并运用到小区电力建设实践中去,促进小区供电方案不断优化、提高管理质量,从而确保小区电力建设质量,提高供电可靠性,实现节能降耗。
五、结语
新建小区配套电力建设问题是影响小区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直接关系到小区居民的实际生活质量。目前我国新建小区电力建设并不完善,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加强管理,采取科学手段对供电方案设计进行全面优化,明确小区电力建设管理思路,严格落实设计方案,从根本上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安全性,确保小区居民的正常生活,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宏柏.住宅小区供电方案设计优化的探讨[J]. 中国城市经济. 2011(18).
[2] 朱敏捷.住宅小区的负荷计算及变压器容量确定[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3] 刘晓莉,马焰.小区供电设施配置问题分析[J]. 农村电气化. 2009(03).
[4] 郑友良,曹杰.小区用电:不轻松的话题[J]. 大众用电. 2007(09).
一、充分论证使用需求
房屋建筑建成的最终目的是投入使用,若未经过对功能需求的反复论证就直接展开设计,有可能造成工程投入使用后无法满足使用需求,造成投资的巨大浪费。
应站在单位近期和远期发展的高度对使用需求进行论证。每个单位通常都有自己的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作为单位的基建部门,应请拟建工程的使用者根据单位发展规划提出使用需求,然后再结合相关的面积指标编制设计任务书。
二、根据单位土地资源现状做好用地规划
对一个单位来讲,土地资源通常是有限的。普通建筑的使用寿命是50年,一旦建成后一般不会再随意拆除。因此,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每个单位都有一个建设的整体规划,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单位都不同程度对原有规划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特别是政府部门、国有企业甚至于部队单位,领导的调整是较频繁的,这就有可能造成了“一届班子,一个想法”的实际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做规划的时候能真正将眼光放长远,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规划。一旦确定了规划方案,就要将其作为单位持续发展的蓝图,若无充分依据并经过集体的讨论和法定的程序,任何领导不得随意更改。工程的选址应尽量在规划的红线范围内,这样才能使本单位的建设保持可持续发展。
三、切实加强方案论证
在工程设计中,方案设计是形成建筑“雏形”的重要阶段,若方案设计有问题,则施工图质量再高,也会对以后的使用造成不利的影响。
目前大多数单位都是通过设计招标来征集方案的,这也为开阔思路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建议在确定中标方案后,再组织使用单位并请相关专家参与进一步的论证,目的是尽可能的优化设计方案。特别是某些特殊的工程,例如有特殊要求的实验楼,建筑设计人员对实验流程并不是十分了解,这就需要使用单位提出相关的要求,有时这样的要求在设计任务书中不能全面的反映,需要在确定设计方案和设计中标单位后,设计单位能和使用单位面对面进行沟通,甚至通过多次的修改才能达到目的。
若工程已经进行到一定程度再发现某些方案设计时就应发现的问题,如功能分区不合理、交通流线不合理、房间尺寸无法满足特定家具、设备的使用要求等,通常会造成返工损失,还会延误工期。所以一定要将可能出现的问题,特别是普通工程不涉及,而建设单位有特殊要求的功能需求在方案设计阶段解决。
另外,在方案论证时要重视“专家”的作用。这里的专家可以包括两方面的专家,即建筑专业的专家和使用单位从事特定行业的专家。例如新建医科大学的实验动物大楼,除建筑、结构、电气、给排水、暖通等通用设计行业的专家要参与论证外,还可邀请全国或各地区实验动物协会的专家参与论证。因为实验动物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净化要求高的实验区,没有实验动物学科专家的参与,有可能造成方案设计的重大失败。
关键词:分析;设计能力;建筑方案,问题
一、任务书的解读与分析
(一)通读设计任务书
通读任务书全文是理解任务书的前提。尽快对设计任务有一个整体的概况印象。此时,首先要建立起一个设计目标的概念:包括项目、规模、地理条件等。比如要设计文化馆,必须首先把任务书通读一遍,然后在头脑里对文化馆的知识进行搜索,把问题罗列出来再去找相关资料。任务书的阅读必须仔细,将那些功能要求、特殊要求等记标在纸上,以免设计时疏忽、遗漏。
(二)理解设计任务书
理解设计任务书的核心问题,是避免方案的设计思路、设计方向在重要环节出现差错。例如,要设计一座藏书量为80万册的高校图书馆,必须抓住“高校”这个核心概念,高校是图书馆的限定条件,高校图书馆平面功能布局特点与市级图书馆、少儿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等有所不同,必须结合大学生的阅读方式及行为特点来创造图书馆空间。所以理解设计任务书的核心问题,是把握好设计要点,才能做出贴合设计要求的方案。
二、方案构思与起步应按正常的设计程序
从设计进程的规律来看,设计过程要经历环境设计!群体设计!单体设计!细部设计的递进发展。因此,设计开始时,一方面应从环境设计入手,妥善、周全地做好总平面规划,成为单体建筑设计的依据;另一方面在进行总平面规划考虑时,不能只考虑外部条件因素,还要看建筑内部条件对总平面规划的制约。建筑方案设计是一个建筑形象创作的过程,而建筑又处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之中。因此,所要设计的建筑是放在什么样的空间环境中,是必须在设计着手之前充分考虑。同时,在阅读任务书的过程中应建立地段条件图的空间概念,它将决定总平面图设计是否合理。建筑方案设计要从全局着手,综合考虑各种设计因素。在每一个设计阶段抓住主要设计矛盾进行设计。建筑方案设计的过程是动态的,即前一设计阶段所获得的阶段性成果还要受后续过程的检验或修正。建筑方案设计是在不断解决设计矛盾的发展中,逐渐使设计更加完善,直至设计方案满足设计要求,达到最理想的目的。
三、方案生成与建构可采用同步思维
建筑设计实质上是一个不断解决设计矛盾的过程,前一阶段的设计矛盾解决了,后一阶段的设计问题又上升为主要矛盾。建筑方案设计应避免形而上学的一点论。正确的思维应采取辩证法的两点论。建筑设计分为若干阶段,每个设计阶段针对不同的设计问题展开有目的的设计活动,但是,各设计阶段又不是完全割裂开来的,它们互相渗透、互相推进设计进程。下面对设计进程中进行同步思维进行探讨。
(一)环境设计与单体设计同步思维
任何一个建筑设计都是从环境设计入手的,但是环境设计与单体设计又是互为因果、紧密关联的。这就是说,在思考环境设计的同时,既要注意到外部若干现状条件对环境设计的限定,又要预想到单体建筑要求对环境条件的影响。在研究环境设计的同时,还要不停地思考单体建筑的要求。只有在这种同步思维中及时调整关系,才能使环境设计成为有目标的设计,使单体设计成为有限定条件的设计。进入单体建筑设计阶段,必须考虑环境设计的成果。因为,这些成果既可作为单体建筑设计的外部条件而起限定作用,又是形成单体建筑设计具有特色和个性灵感的源泉之一。因此,同步思维的方法从设计一开始就应成为指导正确设计的方法。
(二)各层平面设计同步思维
在对建筑各层平面进行设计时也是同步进行思考的过程,因为有些设计因素必须几层同时进行考虑,诸如垂直交通体系的定位、卫生间系统的配置、建筑结构类型的选择等,上、下层必须同步进行设计。另外,设计要从室内空间效果去进行思维。如公共空间的大厅、大堂若要上下空间流通,那么在设计一层平面时,就必须同时考虑其上的几层平面形式、面积大小等设计问题。两者只有同步进行设计,互相调整才能达到设计目标。在考虑上下层各用房面积配置时,尽管在设计前期的竖向功能分析中已大体确定了,但涉及到具体设计操作时,还是需要上下层同时进行房间配置的设计调整,各层平面只有在不断调整磨合过程中,才能逐渐完善、对应起来。
(三)建筑设计与结构选型同步思维
个别学生在做建筑方案设计时,往往习惯于根据各房间的面积大小进行平面的组合设计,其结果造成该建筑房间的开间大小不一,致使结构系统毫无规律,十分零乱。因此结构概念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加以重视。当平面设计大体功能布局已确认后,应立即着手为这个平面框架建立一个合理的结构格网体系。之所以强调结构选型要适时介入建筑设计以达到同步思维的目的,是因为它可以为方案建立一个合理的结构支撑体系,并通过结构的逻辑性整理平面的关系,调整房间的面积,使建筑平面与结构系统和谐统一起来。这里的结构整理并非因对结构选型的思考而打乱已建立起来的平面布局,而是把各房间的平面形态纳入合理的结构系统之中,整理出更合乎逻辑性、大小房间排列更有秩序性的平面布局。有些类型的建筑方案设计如图书馆建筑、博览类建筑、旅馆建筑等,应在建筑功能布局大体确定后,就要及早选择框架结构的柱网尺寸。甚至有些建筑如体育馆建筑设计,一开始可能就要先确定结构方案,以其结构构思控制建筑设计的展开。
当然,对建筑设计与对结构选型的思维先后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但这并不重要,问题的关键在于两者始终要结合起来同步进行思维。
四、方案推敲应采用图示思维
建筑方案设计初始,首先是对设计任务书进行逻辑分析,以便尽快理解设计的各相关内容。在进行设计时,并不是立即开始做平面方案,而是要运用图示思维的手段,即一边进行功能分析的逻辑思维,一边就对方案的平面布局进行思考。但是,这种思考是要借助徒手草图的方式及时迅速地记录下头脑中不稳定的、模糊的设计意向,使其成为可感知的图形,尽管这种图形是粗线条而且仅仅是一种分析符号,但随着对设计问题的越来越深入地思考,头脑中对设计问题的思路却越来越清晰、明朗。正是这种图示思维的方法,使得设计者始终保持创作激情。这种设计状态很可能使建筑设计者的设计灵感涌现,并有可能及时捕捉。一旦设计者通过图示思维理出一条方案设计的思路,平面功能布局大体得以认可,就可进入方案的深入。由于前一阶段图示思维异常活跃,基本上分析了应该考虑的设计问题,所以,以后的设计步骤将会比较顺利,设计效率和质量也会大大提高。
总之,建筑设计者在建筑方案设计前期的设计构思和方案建构阶段,一定要运用图示思维的手段来进行设计,必须通过徒手草图的方式来随时扑捉设计的灵感并进行构思和深化。
五方案深化与表达
建筑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常具备以下特点:(1)建筑不是纯艺术,受科学技术条件的影响,常将形象思维方法与抽象思维方法结合使用,彼此发展成设计成果。既要有大胆的创新,又要有合乎逻辑的结论;(2)在设计要求的约束下展开思维;(3)思维被情感所激发或抑制;(4)思维受到理论、风格流派及社会审美观的导向;(5)建筑设计需要创造性思维,要有新的立意,且要求这个新的立意人们能够接受[3]。建筑创新必须深化,平面要继续深入完善,流线组织要合理化,造型需要仔细地推敲。平面设计主要考虑的是功能的分区和合理化,空间的构成和变化,流畅而简捷的流线;立面和造型要充分注意整体与协调,在融合周边建筑风格的同时大胆地创新,并注重细部的尺度与构造。当然,在方案深化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和矛盾,但都会在方案完善的过程中迎刃而解。
设计与表达的问题,实质上,是对设计语言运用能力的研究。所谓表达,不能简单地看成只是那些便于外行人理解的视觉材料,而是那些更加原始的、未加修饰的、但更接近设计师内心的设计表达。它是设计师们思考的结晶,也是他们的知识、技能和艺术修养的综合体现。设计师的表达能力是他们职业活动的基础,也是有关教育活动中教与学的基础环节之一。表达设计构思的方法和风格很多,但有些基本技能则是共同的,也是必备的。如必要的技术知识、结构选型知识、功能分析知识、良好的工程制图知识(包括制图规范)、一定的素描功底、较好的速写能力以及色彩知识等。上述两者的结合是设计的基本技能。如果能做到两者很好地融合,处理起设计构思问题来则会相对简单。
方案阶段是建筑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要构思建筑的风格、平面功能的布置以及场地的整体规划,这些内容都是后续阶段进行更进一步设计的基础。在方案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必须就设计构思与建设方的策划、决策部门不断沟通,以期达到良好进展。那么在进行方案报告时,我们应该如何描述设计思路,如何展现构思呢?
认识事物与创造事物是不同的过程
如果我们用一种超然的目光去看,我们可以看到:在进行方案设计的时候,我们作为设计者是去创造一个事物;而在进行方案报告的时候,我们作为讲述者是在向别人介绍一个陌生的事物。
认识一个事物与与创造一个事物,其过程往往是相反的。这是因为当我们去认知某件事物时,需要先从宏观方面对其有个基本的认知,然后再进一步对其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由此不断重复,向微观方向靠近,进而了解事物的全部内容。举个例子:当我们向别人介绍自己的住址时,我们先说明自己的所在省份,然后是所属的市,市下面的某区,然后是某小区的某栋某房间。这是一个典型的由宏观到微观的例子,只有在宏观方面有了基本认识,我们的微观认知才有所依附,宏观认知犹如微观认知的基石。如果我们不遵从这样的认识规律,往往会失于偏颇,乃至谬误,如同盲人摸象。
创造一个事物时,我们固然已经具备宏观方向,但必须从微观方向开始,一点一点去实现它。原因很简单:一个宏观事物必然是由若干微观事物组成的,正如“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脚下”。作为设计者,我们日常所做的工作,微观的内容要多于宏观的内容,这也是有其原因所在的,毕竟宏观的内容是方向性的,而微观的内容是要切切实实地画在图面上的,比如我们一旦决定了建筑的风格,便开始考虑立面各元素的造型,一旦决定了建筑平面的功能构成,但开始琢磨各个房间的布置,这是由于“立面风格”“功能构成”都是宏观的东西,它最终由立面上的每个元素的共同作用、平面上各个房间和动线的良好组织才能最终体现。
正是认识事物与创造事物的规律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在组织汇报与设计的思路也是不同的。正如上面所分析的,我们在进行设计时,宏观的分析往往是很快就决定好的,而微观方面的设计花费了我们更多的时间;但在为一群人介绍一个近似陌生的事物时,我们必须以认识论的规律去进行讲解,因此这些宏观的分析才是我们的重点,由宏观到微观的分析是我们进行汇报的正确顺序。
那么,作为建筑方案设计,其认识过程是否有一个通用的过程和逻辑呢?
建筑方案设计的认识论
当我们接到设计任务书的时候,我们还会拿到宗地图和选址规划意见书,宗地图告诉我们用地的位置和大小,选址规划意见书告诉了我们规划部门的规划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建设单位的意向与策划,我们开始考虑方案:
建设场地与城市规划
建设场地作为城市用地的组成部分,它是城市这个大的有机体的一部分,所以它的建设条件必然受整个城市规划的影响、受场地周边环境的影响。因此,在考虑宏观定位的时候,我们必须着眼于城市规划或区域规划,由此出发来发现建设场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作为一个提供社会服务的建设场地,它的首要考虑因素就是交通--只有交通才能让潜在使用者顺利抵达本场地,使用本场地的设施。因此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场地所在区域的整体交通状况:是否有铁路连接其它城市,为本场地带来大量的潜在客流或货流;是否有高速公路或城市快速路,为人流提供便捷;未来的城市交通规划是否能为本场地的交通带来优势;场地是否与城市道路相邻或相接,周围的城市道路性质、等级和走向情况,人流、车流的流量和流向。
场地相邻地块的土地使用状况、布局模式、基本形态、以及场地各要素的具体处理形式,是场地周围建设条件调研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好的建设方案,应该与城市形成良好的协调关系,力争做到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场地附近是否具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城市元素,比如城市公园、公共绿地、城市广场或其它类型的自然或人文景观等,对本场地的设计会有一些特定的影响。
建设场地的现状因素
建设场地内的一些现有因素,也会对建设方案产生重要影响,如地形高差、溪流、河道等地形因素,有时场地内会有一些现状建筑物,它的用途、质量、层数、结构形式和建造时间我们也应予以关注和考察。
场地内的现存植物也是一种有利的资源,应尽可能地加以利用,特别是对场地中的古树和名木,更应如此。另外场地内如有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文物存在,也应注意保护。
建筑风格意向
一个好的建筑方案,其设计应与周边地块产生良好的对话。这不仅表现在场地布置方面,也表现在建筑立面的风格上面。在一片历史街区建造一栋后现代风格的建筑,无论是谁都会认为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建筑风格与周边建筑相协调,是必须从宏观角度予以考虑的。
一般情况下,我们需要考察场地周围建筑的风格,尊重其长久以来形成的风貌;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建筑物的使用性质,以及整个区域的文化氛围和人们可能产生的对建筑风格的期望。
建筑风格的确定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具有不同审美观的人对同一方案可能产生不同的评价,这就是更要我们摆出详尽的理由,为我们的论点提供基石,同时也可以在讨论过程中,对影响建筑风格的各要素的主次程度予以重新审视。
总平面分析
作为市场经济下的投资者,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大家共同的想法。设计师固然有自己的处理手法,而建设方也会有自己的考虑,我们不应武断地以自己的想法来代替建设方的想法。因此,以法规为基础,画出总平面的最大可建范围,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方案考虑,是非常必要的。一般来说,总平面的最大可建范围可以分为平面最大可建范围和立面最大可建范围。
影响平面最大可建范围的因素一般有:1〉退界要求。作为城市规划的要求,这是必须满足的。2〉防火及消防要求。如果场地周边或场地内存在现状建筑物,则必须考虑其防火间距和消防车道的设置。3〉日照。场地南侧的建筑物可能影响本场地的日照需求,而场地北侧的建筑物可能被本场地内的建筑物影响。另外,建筑物所处地形的高低也会对日杂计算产生影响。4〉防噪。对于学校类建筑、临近马路的居住建筑以及其它对噪声敏感的建筑,我们必须考虑防噪措施,这可能需要占用部分场地。
影响立面最大可建范围的因素一般有:1〉限高要求。在选址规划意见书里,规划部门一般会注明允许的最大建筑高度。这个最大建筑高度又分为两类,一类控制建筑物整体最高处的高度,一类控制建筑的檐口(女儿墙)高度,要视场地所在区域予以区别。2)景观视线要求。结全景观设计,为了不遮挡视觉中心,可能会对建筑物的高度提出要求。3)日照要求。一般情况下,多层建筑会以日照系数形式控制南北向建筑的日照间距,我们可以据此推算场地内南北向建筑最多可以设计的排数。
平面功能分析
经过前面由宏观到微观的分析,拟设计的建筑所受到的外界限制条件基本已经罗列出来,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对建筑所应包含的功能进行分析,并确定各楼层的基本功能区。如果场地内有多栋建筑,我们还要还分析一下各建筑物承担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有的设计师会把平面图与平面功能分析结合在一起进行讲解,这也无可厚非。但我们应该明白:功能分区与平面图是有先后关系的,尤其是遇到同一栋建筑包含大量功能分区时,对功能分区先进行梳理,再来扮演平面图,会更有说服力。
立面造型分析
同样的,基于对建筑风格的分析,我们从宏观上确定建筑物的基本建筑风格,而在如何表现这各风格,需要我们再进一步研究。一般情况下,构成周边建筑风格的要素、类似风格的经典建筑所利用的要素会成为我们研究的对象,由此我们可以归纳、演绎,推陈出新,形成与现状环境相适应的立面造型。
平面图、剖面图、效果图
经过不断的由宏观向微观的分析,我们逐步理清方向,最终把建设方的意图表现在图面上,形成平面图(有时以彩色表现功能分区)、立面图(或以效果图替代)、剖面图。关于这些,是设计师驾轻就熟的,不再赘言。
多方案比较及推荐
在方案设计阶段,存在若干个方案发展方向,这可能来自建设方的要求,也可能来自设计师对方案的深入思考。基本上,之所以产生不同的方向,是由于某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答案,而这些答案都可以自圆其说。我们经常碰到这类情况,比如同是现代风格,由于表现形式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方案发展方向。
在进行汇报时,我们应该说明多方案出现的原因,而这些原因正是其存在的基础,只有予以透澈说明,在后面的讨论中才可以充分而完整地判断其是否还有深入发展的必要。另外,作为专业的设计师,也可以在多方案介绍后,向建设方提供自己的观点,比较各方案优缺点后,推荐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案。
网状联系与线性表述
建筑物以三维的形式存在于这个世界,它与外界的联系是错综复杂的,它的内部联系也是错综复杂的,事实上,在由宏观到微观过程中分析出来的各类建筑限制条件,也是相互作用,而非互不干涉。我们称之为网状联系。而在进行语言表述时,我们的讲解是线性的,如何用线性的语言来表述网状的联系,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每个汇报者各自体会。基本上,我们要注意每个重要设计因素都受哪些因素限制,把网状联系转化为线性联系,这样有利于听者的理解。
主题词:高速公路 枢纽互通 方案设计交通量
Abstract: this paper through the hangzhou high-speed takahashi door HuTongShi hub of the scheme design interchange engineering practice, combining with the city and highway communication hub of the typical features function, from the geographical position and the surrounding the network and prediction to traffic hub, type selection, section width, flat face many aspects such as the technical index introduced the design idea and method, breaks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highway communication hub of design framework for the other similar project large provides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Keywords: highway communication hub project design traffic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 言
高桥门枢纽互通式立交(下文简称“高桥门枢纽”)是宁杭高速公路南京至溧水段(下文简称“宁杭高速”)的设计起点。由于宁杭高速起点北接南京市城市快速路――纬七路,并与东西向的南京市绕城高速公路(下文简称“绕城高速”)相交,因此,高桥门枢纽是宁杭高速连接纬七路、绕城高速的重要节点工程,其特殊位置及功能决定了其兼具城市和公路枢纽互通的典型特点。
针对高桥门枢纽的典型特点,本文将从与城市快速路的衔接、断面宽度的选择、技术指标的选用等多方面简介方案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以期为今后类似大型枢纽互通式立交的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2 地理位置及周边路网分析
高桥门枢纽位于南京市东南部,是宁杭高速的设计起点,也是宁杭高速与绕城高速的交叉节点,属于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的枢纽互通。
高桥门枢纽连接的东西向相交道路是绕城高速,目前绕城高速主要承担过境交通及部分市区交通出行的功能,将来南京绕越高速公路(南京二环,下文简称“绕越高速”)建成通车后,绕城高速承担的过境交通功能将会有所降低。
高桥门枢纽向北连接的道路是纬七路,纬七路是南京市南部的一条城市快速路,规划中向西采用过江通道连接浦口区,经河西新区的核心区,向东沟通绕城高速、宁杭高速、南京绕越高速公路等高等级公路,在路网中作用非常重要。
另外,在南京市城市快速路规划方案中,纬七路直接接宁杭高速,并设置东延段跨过绕城高速连接仓波门地区。
3 预测转向交通量分析
在路网调整方案基础上,针对高桥门枢纽的预测转向交通量进行了分析(见图1):
南京二桥往杭州方向的交通量发生源主要为主城区北部及江北地区;南京三桥往杭州方向交通量发生源主要为主城区南部及河西新区,这两个方向主要是城市内部往杭州方向的出行交通量,是本枢纽的主要交通流向。
纬七路是从绕城高速、沪宁高速等重要干线出入城南及河西地区的快速通道,沪宁高速上的车辆进入纬七路可供选择的路径主要有两条:(1)通过绕越高速经纬七路东延段到达纬七路;(2)通过绕城高速经本枢纽到达纬七路。两条路径的里程相当,路径的选择主要与通勤时间、收费等因素有关。
另外,江北地区交通量通过南京二桥,利用绕城公路经高桥门枢纽出入城南及河西地区,因此南京二桥往纬七路方向也是主要交通流向。
在宁杭高速以西,绕城高速与纬七路基本平行,从南京三桥往纬七路方向的交通量可通过机场路连接线、宁溧路等道路提前分流,因此该方向转向交通量较小。
图1南京市域交通规划图
综上所述,高桥门枢纽预测转向交通量除南京三桥往纬七路方向(即南京主城区方向)交通量较小外,其余三个方向均是主要交通流向,设计远景年转向交通量分布见图2。
图2高桥门枢纽预测转向交通量(pcu/d)
4 高桥门枢纽方案设计
4.1 枢纽形式的综合比选
由上文分析可知,高桥门枢纽各转向交通量有一定差异,南京三桥至南京市区方向交通量较小,无需全部采用较大半径的半直连式匝道,可考虑壶把式或环形匝道,以减少占地。壶把式或环形匝道的设计速度、线形指标、通行能力均较低且较为接近,相比而言,前者匝道较长,且多一处跨线桥,可优先考虑采用环形匝道;但若采用环形匝道,需对位于东南象限的南京精益铸造厂进行拆迁,拆迁难度大、价格高。因此,经分析,南京三桥至南京市区方向采用壶把式匝道。
高桥门枢纽与纬七路高架桥直接相接,高架下为纬七路地面系统与友谊河路的平交口,为方便友谊河路出入宁杭高速,增加了上、下友谊河路的连接匝道。
终上所述,经综合比选最终采用了涡轮形组合枢纽方案(见图3),所有左转弯匝道为半定向匝道且相互跨越,匝道行车方向明确、干扰小,线形简练,造型优美。
图3高桥门枢纽方案设计图
4.2 枢纽区域主线及匝道断面宽度的合理选择
宁杭高速起点至东山枢纽段兼具城市和公路道路的功能,考虑江宁区远期规划发展,该路段采用八车道标准,路基宽度为42m。
纬七路高架桥系统为双向六车道,直接与宁杭高速相接,因此本枢纽主线与纬七路相接段采用不设硬路肩的双向六车道标准,断面宽度30m;纬七路地面道路系统为双向四车道,与友谊河路平交,通过设置9.0m宽的双车道匝道(J、L匝道)出入宁杭高速。纬七路设计车速为80km/h,而本枢纽主线设计车速为120km/h,且枢纽范围内主线为直线,运行车速较高,需在枢纽范围内通过设置限速标志牌进行车速过渡。
本枢纽主线跨越绕城高速段,采用不设硬路肩的八车道标准,断面宽度37.5m,在满足枢纽主线通行能力的条件下,达到缩小枢纽桥梁规模、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根据预测转向交通量和匝道长度的大小,本枢纽A、B、H、C、D、G匝道采用双车道匝道,断面宽度10.5m;E、F匝道采用单车道匝道,断面宽度8.5m。
4.3 平面指标的灵活选用
由预测转向交通量可知,南京三桥往纬七路方向(即南京主城区方向)交通量较小,其余三个方向均是主要交通流向,综合考虑枢纽功能定位、减少占地面积,在方案设计中灵活选用了匝道的平面指标:
连接杭州方向的A、B、H、F匝道设计速度采用60km/h,最小平曲线半径140m;连接南京市区方向的C、D、E、G、J、L匝道设计速度采用40km/h,最小平曲线半径85m。另外,A、B、H、G双车道匝道的流入、流出均采用直接式,出口角度≤1/25,入口角度≤1/40,经计算分析,均不设置辅助车道;G匝道因交通量较小,经计算分析,采用单车道流入的方式。
4.4 纵断面指标的灵活选用
由于本枢纽主线位于宁杭高速主线(设计速度120km/h)与纬七路(设计速度80km/h)的过渡段,因此主线竖曲线半径参照设计速度100km/h进行合理选值,最小凸形竖曲线半径R凸=16000m,最小凹形竖曲线半径R凹=15000m,最大纵坡取2%。
对于采用60km/h设计速度的匝道,设计采用的最大纵坡为3.954%,最小凸形竖曲线半径为R凸=2000m,最小凹形竖曲线半径为R凹=1384.64m,最小竖曲线长为90m。
对于采用40km/h设计速度的匝道,设计采用的最大纵坡为-4.5%,最小凸形竖曲线半径为R凸=1600.00m,最小凹形竖曲线半径为R凹=1035.63m,最小竖曲线长为70m。
4.5 城市管道的合理保护
因高桥门枢纽靠近南京市区,被交道路――绕城高速两侧分布有多种地下管线,主要包括:输油管道、燃气管道、污水管道及军用光缆。高桥门枢纽方案设计过程中,重点考虑了各匝道线形与这些城市管道的关系,以便于保护措施的实施。
5 结 语
高桥门枢纽是南京市道路交通网络与高等级公路连接的重要交叉点,兼具城市和公路枢纽互通的典型特点,在设计实践中,枢纽选型综合考虑了城市的地理位置、内外联系、用地功能和交通流量,涡轮形组合枢纽方向感强、线形简练、造型优美;平面线形设计根据枢纽的地形和用地条件等因素,确保行驶车辆的快捷、安全、顺适;纵断面设计在满足技术指标的前提下,注重平、纵面主体线形的顺畅、连续、均衡。
2008年9月初,宁杭高速公路(二期)顺利通车,高桥门枢纽以其优美的涡轮造型展现出雄伟英姿,其顺利建成为今后城市近郊高等级公路枢纽互通式立交设计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主要集中在规划设计前期的场地分析、中期方案设计、后期项目评价与管理三个方面。本文分别这三
个方面论述其对场地进行空间分析与人流分析;在方案设计中通过3D可视化分析,进行方案优化与调
整;在后期项目评价与管理中,其提供项目信息查询与虚拟浏览的等应用功能。
关键词:GIS;景观规划;场地分析;方案设计;后期评价管理
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项基于科学与艺术的工程实践活动。其探究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所进行的空间规划设计及管理活动均是以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1]。现代景观规划领域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利用高新技术与规划设计理论相结合来解决实际问题,GIS,以其强大的分析功能为景观规划师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增强了设计师对规划成果的视觉感知,理性的诠释场地的属性特征,从而使规划设计人员能更准确地认知自然景观状态,为景观规划及设计提供新思路[2]。
1.GIS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1.1应用背景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20世纪60年代,1963年,加拿大测量学家罗杰·汤姆林森(Roger Tomlinson)首先提出了GIS这一术语,并建成世界上第一个GIS(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CGIS),用于自然资源的管理和规划。
1.2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3]
2.GIS在前期场地分析中的应用
2.1 GIS的场地分析能力
GIS可以就收集到的有关地形、植被、水体、土壤、人口、社会、经济、交通等方面的空间和属性信息,建立以点、线、面对象构成的不同主题图层[4]。且可根据需要合并、拆分图层及控制图层的显示形式,其得到的分析结果还可以通过专题制图的形式表达出来。
2.2 GIS的场地分析
2.2.1土地适宜性分析
作为景观规划设计中基础的、且运用范围很广的理论方法,1950年麦克哈格率先提出土地适宜性分析理论,综合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5],对土地适于不同开发利用的能力做出定量评价。一般而言,首先要确定评价区域,并且建立评价的标准体系,然后从中选取具有重要特征的评价因子,在GIS中建立数字单因子图层,将获取到的各种有效信息存储到GIS空间属性库中,最后通过GIS的叠加分析或者空间分析手段得出评价结果。由此得出的评价结果可通过文字资料、数据资料、图件资料的形式进行输出,为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2.2.2地势地形分析
作为景观规划中的重要环节,地势地形分析结果,大体控制了整体的景观空间布局。GIS通过采集数据、高程资料,结合规划地区图形分析,在平面基础上,通过高程模型、三维透视等形式的直观、形象的展示地形变化,使其合理布局,让规划更满足实际环境情况,因地制宜。
2.2.3坡度坡向分析
坡度大小直接影响到其在景观规划中的利用方式及施工时的工程量,坡向则影响着建筑的通风和采光以及植物的选择和布置。因此,在景观规划中,坡度坡向分析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GIS中的分析拓展模块有坡度坡向分析功能,将其与平面图结合,为规划人员对于场区的布置及植物选择提供直接参考。
2.2.4水文分析
GIS通过模拟的三维地形空间,在Spatial Analyst Tools中Hydrology辅助下,分析规划场地内分水线、汇水区域、流向、流水累积量等,得出深度图和属性数据的结果,避免了传统景观规划中对水文情况的模糊认识,为景观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6]
2.2.5环境廊道分析
环境廊道概念由美国景观规划大师Philip. H. Lewis提出,通过GIS这一平台可将 “环境决定因素”绘制成图,进行分层叠加,显示出“环境廊道”,方法如下:(1)水体图层——用缓冲区分析功能建立环境廊道;(2)湿地图层——使已有数字化的湿地系统图中的投影方式、坐标、单位、精确度等与其他的图层吻合。(3)陡坡图层——将该区域的地表模型转化成光栅文件,计算出坡度,筛选出陡坡区域。(4)环境廊道合成图——将上述图层叠加,重叠部分构成了线性环境廊道,推断出优先保护地区。[7]
2.2.6景观视线、视域分析
视线、视域分析主要利用ArcGIS中的3DAnalyst扩展模块进行。视线分析主要采用纵剖面法,即绘直线,通过沿该直线的纵剖面,观察再起点和终点间的视线遮挡状况。视域分析是通过点状矢量图层、观察点、观察路径三者间的取值分析,实现多适宜性评价。
2.2.7服务半径和居民可达性分析
利用GIS的Buffer功能在分析对象周围绘制等距线,在等距线所包络的范围之内,离开或到达分析对象的直线交通距离小于服务半径,在等距线包络区之外则大于服务半径[8]。如果将这种基于矢量的分析方法改为基于栅格,则分析的结果是离开分析对象、按一定距离递增、连续的栅格,每个栅格的取值是离开分析对象的距离。在城市公共空间中,需考虑居民步行速度的栅格距离和对应权重等进行分析。
3.GIS在中期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3.1 景观视线视域表达
在方案设计阶段,通过GIS对方案的景观视线视域进行直观的表达。对于视线开敞的设计,通透的视觉给人心旷神怡的平和感觉,适宜于舒缓心情;而有适当障碍遮挡的设计,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更能激起游客探索景区的好奇,增加游玩乐趣。
3.2三维显示
二维平面得场地分析,可以分析场地内的各项因素的二维平面之间的相互信息,但对第三个方向—Z轴上的信息却无能为力,规划设计中一般只靠设计者的经验和想象,缺乏精准的科学分析。GIS的3D可视化,在设计阶段,可通过三维拓展模块,将生成的不规则三角网模型与该功能结合,就可展示出从不同视点观察表面,从某一观察点查看到另一点的可见情况,设计者有很好的交互性,方便不同地点的设计师可对同一个方案做出共同分析,并提出汇总的分析结论及设计修改草案。
4.GIS在后期项目评价与管理中的应用
4.1景观解说系统[9]
通过数据库系统可进行景观解说系统的布置,使用者可以方便的对项目的各个部分的资料进行查询,及时获得解说信息。甚至游客可以在网络上对景观项目进行虚拟游览,解决了景观使用的时空问题。
4.2数据管理
GIS作为一个强大的信息处理分析工具,除了空间分析技术外,其数据库的存储与查询功能在景观项目的后期管理中亦有着重大的意义,便于更新空间内的信息和修改和检索基础数据。
5.讨论与结论
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景观规划设计已发展成为得到国际认可且涵盖面广的领域,它是一个关系到人类生存空间及可持续发展的行业,应当得到最先进的技术支持。GIS可以清晰直观地表现出信息规律和分析结果、动态监测信息变化,它在规划前期场地分析中所扮演的角色较传统分析手法更为精确和快捷, 为下一步规划设计提供客观的参考和依据。将GIS应用于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设计过程中,为其带来了不少的新思路和方法。就GIS的系统功能而言,其已日趋成熟。但是其在辑判断和推理方面存在着欠缺,只能作为人工规划设计的一种辅助手段。在项目后期的数据管理和共享上,仍存在一些障碍,如涉及各单位数据保密等问题。在未来研究中,可在现有软件平台上对系统进行改良,建立具有较强兼容性的数据存储和利用模式,更好地为各部门的协同工作服务,并需要深入探讨与其他新技术如空间句法、grasshopper等的结合,更好的为景观规划设计乃至其他行业服务。
参考文献
[1] 金丽芳等,GIS技术在风景区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园林,1997(06)
[2] 李晓艳等,GIS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03)
[3] 周晓,GIS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8(02)
[4] 高安东,基于GIS辅助的剑川县沙溪镇景观规划研究[D],西南林学院硕士学位论,2008,
[5] 徐明珠等,GIS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综述[J].技术与市场,2010(07)
[6] 唐文等,基于GIS的场地分析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
[7] 宋力等,GIS在国外环境及景观规划中的应用[J].中国园林,2002(11)
写方案的方法或者说是心得,不是原创,但感觉很实用。
1、迅速分析整体方案需求,初步拟出骨架结构,划分自己熟悉和陌生的领域。
一个方案交给你做肯定有你熟悉的模块或者整体结构,先将熟悉的部分厘清,写出纲要,具体的后期填补。
2、分析不熟悉的部分,拟出“求助”的几种方法。
对于陌生的领域,快速采用几种途径建立知识结构体系。哪些要依靠互联网搜索,哪些要依靠咨询熟悉人员等等。在采取这些渠道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关键的战略的部分先获取,周边的细节的部分随后补。
3、综合分析手中资源,避实击虚,扬长避短。
方案具体设计中,对于具有可选择性的部分,要尽量避开自己不熟悉或不擅长的领域。设计思路尽量客观的实现需求目标,遇到还未了解或解决的具体问题,可以先空着或写概略的几句话。
4、陌生的技术部分,以了解概要为主,具体技术为辅。
对于不了解的技术方法,以大略了解为主,提纲挈领,不要硬啃;尤其是具体的技术实现,无需浪费太多时间,否则这个方案就不该你来写了。
5、客观的摆出现有条件和需求欠缺。
对于方案中涉及的技术、装备、人员等资源,已有的要标明,避免重复浪费;还不具备的要客观摆出,同时要标注获取难度和周期,节省决策上级时间。
6、注意统筹规划时间。
方案设计往往不是一时就能完成,比较好的习惯是,在吃饭、走路等闲暇时间在脑海中组织规划重要的部分,然后集中自己效率和状态较好的时段,突击撰写,由于有较好的前期准备,此时相当于做的是记录和梳理的工作,效率很高。
关键词:互动式;成绩评定;居住区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TU9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5)04009303
一、居住区规划设计现有考核方法
居住区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专业三年级设计课的典型内容,也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的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较强的规划设计类课程学习。在成绩评定上,它不像有些学科那样有着非此即彼的明确答案。同一个设计方案,不同人会有不同的评价结果,主要依据评价者对设计作品的主观感觉和理解来确定。因而设计成果的考核往往不可避免地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要尽可能地使考核成绩公正、合理,完善成绩评定方式尤为重要。目前,居住区规划设计成绩评定方法是: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左右,设计成果成绩占总成绩的70%左右。平时成绩包括平时考勤(5%)、学习态度(5%)、调研(10%)、草图等作业(10%)。设计成果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尽管这种成绩评定方式的内容相对多元化,但评价的主体仍以教师为主,略显片面。
二、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成绩评定新思路
成绩评定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即掌握和获取知识技能的情况,而且要发现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要关注学生对设计的理解和情感反应,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居住区规划设计成绩评定价值取向应体现以下方面:
(一)教学目标
依据亲身体验,学生在规划设计的时候要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在成绩评定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进来,尊重每个学生的观点,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设计的兴趣,着眼学生的创新能力、参与能力、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教学活动
成绩评定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组成重要部分,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采用的是教师讲解指导、学生做方案的基本模式,
整个教学过程主要是学生边设计、教师边指导。教学活动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师生的双边、互动活动。
(三)教学方法
在居住区规划设计成绩评定中,引导学生参与对自己和他人的成绩评定,给予学生一定的心理自由度,使学生对自己和他人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才能得以体现。评定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并且允许学生有不同形式或内容的解答。同时也需要制定一定的评判标准,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认真负责、自觉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互动式成绩评定的构建
(一)互动式成绩评定的内涵
互动式教学在现代教育中成效显著。针对居住区规划设计成绩评定的价值取向,在成绩评定中采用互动式评定,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成绩评定之中。互动式成绩评定包括师生自评、互评和共评。“三人者,必有我师”,在相互的交流和评价中,既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能让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学生。
(二)互动式成绩评定的方法
居住区规划设计成绩评定主要由考勤、调研、方案设计过程和正式成果四部分组成。
1.考勤
考勤成绩100分,占总成绩的10%。考勤成绩的标准是按时100分,旷课0分,迟到早退50分,请假80分。教师可3-5次进行点名抽查,其余的考勤由各小组组长进行统计和记录,在学期末由教师和各小组组长计算每个学生考勤的平时成绩,即为每个学生的考勤成绩。
2.调研
调研成绩100分,占总成绩的10%。调研阶段以小组为单位,每组3-5人。小组派出一名成员进行调研报告汇报,教师评讲,根据调研成果质量教师给每组评出一个分数,各小组成员根据自己完成任务的多少评出小组成员分数;同时,教师也要给出一定的评分标准,其分数的高低应在教师评出的分数上下浮动10分,把所有的分数统计后,去掉一个做高分和最低分,所得平均成绩即为每个学生的调研成绩。
3.方案设计过程
要求每位学生都做方案设计,其成绩按100分计,约占总成绩的20%。方案设计过程分为一草阶段(占方案设计成绩的40%)、二草阶段(占方案设计成绩的30%)和草图深化阶段(占方案设计成绩的30%)。
一草阶段花费的时间较长,要求每一位学生针对任务书和调研情况,画出居住区的规划结构图、小区级道路系统,并讲出该方案的设计理念、功能定位、初步构思方案。教师对此进行讲评,合理在什么地方,不合理在什么地方,其他学生也可以参与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凡是参与讨论的学生在成绩方面都给予一定的奖励。教师提出在一草阶段的关注点,各个学生给自己和其他同学打分,教师也会给出分数,成绩浮动的范围在教师给出的成绩上下15分,把所有的分数统计后,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所得平均成绩即为该学生的一草成绩。
二草在一草的基础上,完善住宅、公共设施的布局,深化道路系统、绿地系统和景观组织。正草在二草的基础上,核算用地平衡表和经济技术指标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是否满足任务书的规划设计条件。教师给出评分标准,每个学生给自己和其他学生进行打分,有争议的分数,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最后决定分数,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自己分数的认定。
4.正式成果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最终成果按100分计,占总成绩的60%,所占分量较大。一方面作为该课程的存档作业,另一方面是居住区规划设计成果的表现。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成绩评定:一是小区规划设计是否合理,指标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包括总体布局、住宅布置、配套公建、道路交通、绿化系统以及市政设施配套等方面的设计是否合理(70-80分);二是制图是否规范、细致,符合制图的相应标准(10-20分);三是图面表现整洁美观(5-10分)。教师和学生依据上述三个标准进行打分,最后统计出每个学生的所有分数,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所得平均成绩即为该学生的正式成果成绩。
5.成绩核算
最终成绩由考勤(10%)、调研(10%)、草图(20%)和正式成果(60%)的成绩组成;每个学生的考勤、调研、草图、正式成果成绩由各小组组长配合教师统计核算。
四、结语
一个对成绩没有合理评定标准的教学过程是不科学的。对学生成绩的评定是一项特别复杂的教育活动,尤其是设计课成绩评定,不仅要体现客观、公正、公平、透明,还要严格遵守教育规律,规范、科学、合理地进行成绩评定,使其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参考文献:
[1]张立燕.设计类实训课程成绩评定方法探讨[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0):86-87.
[2]刘新春. 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思考[J]. 教育研究,2007(3):55-56.
[3]孔俊婷.城市规划设计类课程评价体系研究[C].社会的需求永续的城市――2008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论文集,101-102.
本文作者:范达伟于恒栋工作单位: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总体设计思路
根据项目所处的区域特点,总体方案设计应全面考虑到项目功能定位、与其它骨干路网的相互关系、总体路网规模、交通发展适应性等要求,同时应重视项目区域内地形、地质条件和工程建设环境,贯彻“技术可行、实施可能、经济合理”的基本原则,充分吸收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及成功经验,将本项目建设成“安全畅通、自然和谐、节约资源、兼顾发展”的新理念之路。在符合城市路网布局、交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下,重点研究本项目功能定位,使本项目设计方案更加有利于城市交通的集散和疏散,有利于均衡路网流量,有利于提高路网整体运行效率,有利于沿线区域规划的开发和协调。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合理确定建设规模,使适用性和经济性达到最佳结合点;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利保障。道路总体方案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本项目的建设标准和功能定位进行研究,确定本次方案切实可行。平面方案在规划线位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合理避让相关构造物;纵面方案结合道路功能、交通组织以及结合道路两侧土地开发,综合确定。交通设计①横断面路幅分配与项目交通组织设计密切相关,在对交通量充分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断面方案。②与快速路相交,应结合道路现状考虑合理选择上跨或下穿方案,保证交通组织方案的合理性;被交道路为主干路,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分离立交、渠划实体交通岛或标线渠划方式处理;被交道路为次干路,采用加铺转角方案;被交道路为支路时,采用右入右出方案。③结合项目两侧场地规划,公交港湾设计一般结合交叉口渠化采用一体化设计,在相邻交叉口间距较大时,补充设置人行过街,充分满足慢行交通的通行需求。路基路面方案充分分析既有路面结构,结合新区新建成道路出现路面坑槽、剥落等病害,通过收集交通量、交通组成、老路弯沉等基础资料,采取经济合理的路面方案;路基处理应充分重视拼接处理方案。排水根据排水规划,合理确定本工程排水体制;同时结合地形条件及相交道路建设情况,合理制订排水方案。环境景观充分重视道路景观要求,通过合理的设计,使本项目与城市环境和谐相融,同时作好道路绿化,保护好环境。
各分项工程设计
道路平面及竖向设计本项目根据区域道路网规划,结合地形、地貌和工程特点、功能定位,在设计中主要考虑以下原则:①设计不仅要满足功能的要求,还要体现出合理性、实施性和经济性,即要便于近期建设,又要充分考虑到与远期的结合,使本项目能适应未来交通的发展要求。②妥善处理好道路与地形、地物的关系,正确处理好路线平、纵、横的组合,节约工程投资。③注重交通分析与组织,解决好各主要交通节点的交叉方案选型。④贯彻城市设计理念,力求设计达到与城市风貌的融合,体现现代化城市的时代气息。本项目为公路改建为城市主干路,本着满足道路交通需求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道路计算行车速度,同时尽量减少拆迁和工程数量,节约工程投资。道路横断面布置由于该段位于开发区内,根据开发区路网规划和项目所处的地理、经济环境,24.5m宽一级公路形式满足不了该段道路应具有的城市道路功能,道路横断面布置原则应综合考虑现状断面、道路等级、规划红线、交通功能、用地、工程造价等多方面因素,本次方案设计结合规划断面进行方案比选。结合规划要求和项目区域内交通量分析,合理确定了道路横断面。路基工程路基工程是在充分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类似项目经验(设计和施工),遵循“安全经济、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美观环保”的原则进行设计,选择合理的方案和材料,防止各种不利因素对路基造成危害,确保路基具有足够强度和稳定性。为防止新旧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调整新老路基拼接部位的应力状态,保证加宽路基与老路基的良好衔接,使其成为一个变形协调的整体,避免或减少横向错台和纵向裂缝的发生,新旧路基之间拼接需要进行特殊处理。本次设计对新旧路基拼接部分采用挖台阶处理方法,具体做法是:先将老路土路肩挖除,再对原有边坡进行平行削坡处理,除掉边坡腐植土,削坡厚度根据边坡植物根系确定,清除的土方和清表土方一起用于生态恢复和景观建设等工程。然后沿老路土路肩向下开挖台阶,台阶数量由边坡高度确定,台阶高60~80cm,向内倾斜4%,宽不小于1.5m,当高度较高时,还需增设单向土工格栅。排水工程本工程雨水管道的主要技术标准与雨水工程专项规划的技术标准一致;污水管道的主要技术标准与污水工程专项规划确定的标准一致;排水管道设计符合国家相关的规范、法规和标准。雨水排水出路采用近远期结合,近期就近排放与远期规划实施统筹考虑,分别排入现状保留水系。污水根据已有污水专业规划,污水管道按照规划管道进行敷设,最终进入污水处理厂。为便于两侧建设用地雨污水支管接入,每隔一定距离(约120m)预留雨、污水支管。雨水管起始端覆土厚度不小于1.5m,污水管起始端覆土厚度不小于2.2m。设计中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关键词】视频 网络传输控制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251-01
一、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概念
我们的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是基于百万像素级的监控摄像机,采用标准H.264视频编码优化算法及网络传输的方式进行局部和远程视频联网监控的新一代视频监控解决方案。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的主要特点以高清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将整体系统解决方案的以高清视频监控方式而实现,为客户提供从前端到终端的整体系统解决方案服务。
二、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架构
(一)前端高清采集
主要包括高清镜头、高清CCD/CMOS、TRUE H.264三大方面,我们采集基于百万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和基于H.264标准算法的720P、1080P等系列摄像机,镜头建议采用百万像素。
(二)网络传输系统
主要包括双绞线组网、光纤组网、无线组网等模式。我们的码流控制如何?码流涉及组网时有什么优势,在各类网络架构模式下应当如何来规划整个网络传输系统,网络架构时还与哪些方案息息相关?
(三)后端管理平台
主要包括平台整体架构、视频存储、视频转发、视频浏览。整个终端视频处理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该如何去实现?
三、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构架思路
需求分析:从一切可以接触到的人员那里获取该项目的需求信息,主要包括系统规模、应用场景、场景光线、功能要求、其他功能要求;需求规范:将获取到得信息加以分析、整理、分类,掌握用户的真实想法,初步规划出大致解决框架;功能论证:将整理出来的信息、初步框架、疑点与相关人员进行解决方案讨论,将结果作为设计的一个依据;逻辑设计:在需求分析和功能论证完成后就可进行技术解决方案的设计,包括各个环节的解决方案、系统拓扑图的绘制、系统功能介绍、设备的选型等;系统配置:当技术解决方案设计完毕后,应当根据设计思路和选型要求进行设备配置,包括设备类型、功能参数、特殊备注、数量、系统规模大小与成本管理体制。
四、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一)前端视频采集系统设计
前端系统设计主要包含摄像机选型、镜头选型。这些选型都应当遵行需求分析和现场实际应用环境来考虑。在镜头选型时主要注意镜头焦距、进光度幅度、径深、像素等问题,这些问题一旦选择不当将会影响图像质量效果。
(二)网络传输系统设计
超五类双绞选传输:目前最常用的一种双绞线组网方式,最大可支持1000M。六类双绞线传输:将来局域网双绞线组网的趋势,主要在于线径变粗,速度比超五类更快。
点对点光纤传输:通过单芯或两芯进行网络调制传输的一种架构,两端都会采用光口转以太网电口的收发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无线组网:包括微波传输,即点对点、点对多点无线微波传输;3G通讯,主要基于第三代无线通讯技术;WIFI,即局部无线互联组网技术。
城域网:是在城市范围内,以IP和ATM电信技术为基础,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介,集数据、语音、视频服务于一体的高带宽、多功能、多业务接入的的多媒体通信网络。互联网:ADSL远程联网。专线组网:通过专线接入的方式来完成高速网络接入。
混合型组网可以理解为多种传输方式、多种网络接入方式的综合组网方案。基于局域网、光纤网、无线网等混合规划。
(三)后端管理平台部署
当前端设计和传输模式初步确定后,我们就应根据客户需求对后端进行架构设计。整体架构呈现出来后,就详细分析后端每个组成部分应当如何实现,分步分块的进行考虑,保证没有遗漏。
1.终端平台架构
后端平台的架构最主要的就是目录服务、管理控制、转发、存储、解码浏览的部署,如何将这些软件模块与硬件服务器进行搭配,从而使后端平台能够对整个视频监控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使用。
2.视频存储
视频监控存储就是采用存储软件、存储介质、传输系统将视频监控系统前端摄像机数字编码后的音视频数据流以及其他监控信息进行记录和管理的过程。
3.视频存储设计注意事项
关于存储需要和用户交流的几个问题:采用多大的压缩分辨率(即存储码流)、系统有多少路视频(即存储接入路数)、集中存储还是前端存储、录像时间段、保存多久等。
五、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实施
方案设计与实施同等重要,一个好的设计方案在项目运作成功之后变成一个真实的、稳定的系统是设计者最欣慰的事情。
(一)现场实施
大型的联网项目一般需要进行现场技术支持,配合我们的客户进行现场安装指导、系统调试等工作。现场实施准备一定要充分,因地理位置以及通讯环节可能带来的影响尽量考虑周全,包括系统技术方案、产品配置信息、硬件调试工具、软件调试工具、安装光盘、移动存储设备。在进行每次现场指导时应当尽量形成文档、表格记录,包括点位分布、IP规划、服务器部署信息、软件部署信息。每次的现场实施完毕之后都应当对目前的系统状况进行总结、安排下阶段的调试任务,形成有序的调试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