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2 17:05: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核算准确性原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水利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现存的问题分析
(一)会计信息传递滞后,会计核算不规范水利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多在异地开展,原始凭证、财务票据等的收集和传递缓慢,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加上材料采购赊欠时有发生,未能及时开具发票等,导致会计核算工作相对滞后。此外,会计核算不规范主要表现为:原始单据的经济用途标注不清晰,成本在多个项目之间胡乱归集;个别项目完工多年却不进行价款结算,也无人催收工程款项,最终变为呆账或坏账;因不及时办理结算手续,使得大量已付款在预付账款科目长期挂账,导致结余资金虚假。(二)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不够准确一般而言,水利施工企业的合同收入应按照建造合同准则要求,采用项目完工百分比法来确定,这与原收入核算方法明显不同,加上部分企业不完全具备新核算方法的适用条件,导致完工百分比法的实际运用受到阻力,影响准则实施效果。此外,会计人员在计算工程完工进度时,未能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他们对计算方法的理解不透彻,加上计算过程中数据的收集相对困难,往往会缩减数据收集范围,简化收集方法,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三)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会计控制薄弱一是企业未能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的规定,会计人员一人多岗问题突出,无法实现岗位间相互制约的目的,会计信息质量难以保证。二是水利施工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弱化,没有定期对会计核算相关信息进行审计,也没有考察管理者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因而无法对企业会计核算信息等进行合理评价,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不高。三是企业预算控制作用不强,预算编制过程中,业务部门与财会部门配合不紧密,使得会计核算信息准确性不高,预算控制失效。
二、水利施工企业加强会计核算的措施
(一)要重视会计核算,转变管理观念水利施工企业管理层应清晰地认识到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把握会计核算对象和范围,明确会计核算目标,切实落实成本控制的措施。要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等会计核算制度,并提高制度的执行力。财会人员要充分了解工程项目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及复杂性,掌握并准确记录会计核算内容,做好工作人员的施工材料进出库记录,以及机械设备维护、修理,施工材料的验收、清查,人员出勤状况等的记录和统计,旨在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确保会计核算制度的有效执行。(二)规范会计核算方法,完善会计核算体系在规范会计核算方法上,要做好相关核算账户、科目的设置,并明确其核算内容。对于施工项目的收入、支出,应在工程竣工结算验收交付使用后进行核销。对于成本费用的分摊,要按具体工程项目进行归集。对于不同的项目,其往来账户要分别列示,并设置相应的备查账簿。完善会计核算体系,就必须明确会计核算主体,明晰权责,促使会计工作职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要不断规范会计核算操作及流程,避免人为的干预,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会计信息的实时共享。(三)会计人员应严格执行新建造合同准则新建造合同准则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企业应积极主动地推行新建造合同准则,成立执行委员会并明确职责,规范会计核算流程,从建造合同收入与费用的确认、会计报表准确性等方面逐一落实规范的管理程序。要规范建造合同的签订,降低合同风险,对合同收入等实施动态管理,提高对成本的预测与控制能力,做好成本预算编制。收集和整理施工合同等基础资料,在认真分析研究、平衡试算后,编制成本预算并及时上报,以确保准则的有效执行。(四)完善水利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优化会计核算内部环境,完善内控体系。通过实施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会计凭证、账簿、报告等的处理程序,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同时,要严格执行不相容职位相分离,做好预算控制、授权审批控制等。内控制度的建立应遵循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等,将各项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确保内控的有效性。另外,企业应定期评价内控的执行情况,将内控措施渗透到企业各个层级,每项经济活动都要以内控制度为基础,任何人不得置身于制度之外。
作者:杨冬梅 单位:山西省水利建筑工程局
[关键词] 会计核算;方法选择;因素;原则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07. 024
[中图分类号] F2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07- 0053- 03
1 引 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国民经济建设步伐的稳步迈进,逐渐带动了我国各行各业的繁荣发展,而当前的信息化发展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究其原因在于企业对于会计准则下的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企业日常的经济决策行为,由此来说,作为企业对于选择的会计核算方法的适用性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切身经济利益。
一般来说,在新的会计准则下面对不同的经济行为,企业将针对性的选择最为合适的会计核算,由此便是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众所周知,作为企业来说,在企业的日常经营发展进程中对于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的影响因素较多,从具体的环境分析,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对于不同情况下的最优适用标准等,例如存货计价的核算方法、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法、制造费用以及折旧费用等的会计核算方法等。而企业在日常经济管理中,无可避免的会面对不同的经济行为,由此来说,如何进行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以及什么因素最终对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造成影响将是研究的主要对象,针对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能够为企业的经济行为处理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便于补充作为企业自身的会计处理规范,节省大量的会计核算方法选择成本。
2 当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大环境
2.1 会计核算的模式优化,范围扩大
随着当前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应用,极大的促进了会计核算方法的研究。当前会计核算的模式不断优化与完善,主要表现在信息化技术应用下对于总账核算、会计报表以及明细核算等均丰富了其模式,例如传统的会计核算形式下的总账核算只有一种模式,而信息化应用下具有记账凭证、多日记核算等多种形式;会计核算的范围不断扩大,一般来说,会计核算的范围主要涉及核算标准以及核算指标的处理等,而当前信息化技术应用将传统会计核算范围由单一的核算标准尺度扩大到人力资源信息、审计信息等,例如当前的大型跨国企业在进行会计信息核算时在财务报表环节需要按照不同的货币形式进行全面的信息披露。显然当前的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以及会计电算化技术应用的不断普及,对于会计人员的单一的财务核算职能来说极大的减轻了工作压力,并从单一的财务核算职能向管理型会计职能转变。
2.2 会计核算的内容丰富,灵活性提高
当前会计核算的内容不断丰富,其主要表现在会计科目记账模式为科目编码,而当前的会计科目记账采取的是棋盘式报表体系,大大的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内容,会计电算化的优势较为显著。会计核算的灵活性不断提高,其主要表现在对于随机核算的处理,传统的会计核算仅仅能够处理简单的实时定期的核算,而当前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条件下会计核算能够实现随机核算应用,会计核算的灵活性不断提高。传统的会计核算内容仅仅是执行的定期的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但是当进行随机的检查以及核算时便难以得出较为客观的数据等,不便于企业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进行适时的调整经济策略,而当前的会计核算的灵活性显著提高,当外部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时,企业可以适时的根据财务信息进行经济行为调整。
3 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
3.1 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原则
对于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标准来说,主要包括会计核算的准确性、规范性、及时性等要求。首先对于会计核算方法的准确性来说,当前会计电算化模式下以及信息高度共享下,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并不作为影响因素,由此会计核算方法的准确性与精确性是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首要因素,会计核算方法下对于企业所要传递出的财务报告等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存在直接的联系,为此只有切实保证会计核算方法对于适用的经济行为的准确性,才能够为会计信息的利益相关者人群,例如投资者、税务机关以及企业的管理者提供进行经济决策的依据;其次会计核算方法的规范性主要表现在当前的会计信息具有实时、开放与智能的特点,由此来说,会计核算信息的规范性能够便于企业内不同部门间进行信息共享,规避信息孤岛效应,便于企业内部不同部门间进行相互合作,会计核算方法的规范性要求开放与智能的属性,其主要涉及到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服务对象为企业管理内部以及社会的投资者,为此规范性要体现会计信息的便于解读以及监督;对于会计核算方案的及时性来说,其主要表现在信息化时代会计信息必须要强调实时性,由此会计信息属于动态实时的过程,当前的随机进行会计核算也证明了这一趋势,信息时代信息本身具备时间价值属性,即会计核算信息的时效性要求。
3.2 会计核算方法
当前的会计核算方法的研究处于动态的过程,不断完善,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包括实际成本法以及移动加权平均法处理存货计价、代数分配法辅助生产成本分配、制造费用联合分配法、加速折旧法累计折旧计提、公允价值计量、坏账准备计提的账龄分析法等。面对不同的经济行为将有多种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方法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由此来说,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需要在一定的空间内进行适用性分析,例如对于辅助生产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选择来说,对于直接分配法、顺序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法等均有各自不同的有点与缺点,为此面对不同的经济行为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
4 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
4.1 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法规因素
显然,会计信息的披露必须要需要符合当前的会计核算法律法规要求。会计信息系统条件下对于会计准则以及会计核算处理流程均进行明确的界定,由此企业在面对不同的经济行为时需要针对性的进行会计核算方法决策,由此来说,在影响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因素中,法律法规因素是其中首要的地位,是进行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基础与前提。另外会计中收入费用配比、稳健以及客观等相应的原则是进行进行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因素之一,会计原则的相关性是进行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基本因素,由此可以作为进行会计核算方法选择适用性评价标准。
4.2 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潜在因素
对于影响会计核算方法的潜在因素来说,本文主要从企业的潜在承诺以及信息披露的角度进行分析。首先对于企业的潜在承诺来说,对于潜在承诺是企业在日常与其他企业的经济行为中与相关的利益群体进行合同关系维持,由此这样的潜在的经济行为并不一定需要在具体的合同中进行标定,由此存在对销售客户的承诺、对供应商的承诺、对于职工的承诺以及对债权人的承诺等,例如对于销售客户的承诺来说,主要涉及到持续的供货与服务能力以及特定的经济水平,对于供应商的承诺群体来说,包括对于企业的原材料或者服务的持续需求等;
另外对于信息披露因素来说,企业的治理环境下需要保持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环境的高度统一,由此来说会计作为公司治理权责与义务联系的核心纽带,会计信息披露对于企业内部以及企业外部治理环境的客观反映能够代表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而会计信息披露的最主要形式便是财务报表,通过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能够产生不同的财务报表,而外部的治理环境,例如外部审计以及投资者将主要依据会计信息下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
4.3 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经济因素
一般来说,经济因素是对于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其主要涉及到企业的市场价值、融资经营成本以及税收等环节。
首先就企业的市场价值来说,企业的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是获得企业效益的最大化或者是股东价值的最大化,企业的市场价值的最直接体现是股票价值,而对于企业来说,采取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例如存货计价方式以及折旧处理方法等均会导致股票价值的变化,由此造成企业的市场价值变动;企业的融资经营成本来说,如果物价的上升存货水平下降,直接会导致企业存货价值进入低成本的存货层,从而导致财报中盈余和税收的支出都相应增多,由此来说,面对企业的经营成本,需要在日常支出与经营收入之间进行衡量分析,而同样对于企业进行融资行为时,需要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相信的说明自己的财务状况,而采取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均导致最终财务数据的不同,为此银行等机构设定自己针对的会计核算方案标准加以强制实施;从税收的角度来说,主要涉及到所得税因素,对于企业来说,主要执行的是低利润的会计核算方案,由此来说能够降低缴纳所得税,例如采取加速折旧法的计提折旧处理等。
5 结 论
综上所述,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不一而足,而当前互联网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会计电算化的技术应用不断升级,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及时性准确以及规范才是不断优化的方向。本文针对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因素进行研究,从法律法规因素、潜在因素以及经济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会计核算方法现状的因素,其中法规方面包括会计准则法规以及会计原则的相关性,而潜在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的潜在承诺以及信息披露需求,经济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的市场价值、融资经营成本以及税收等环节。
主要参考文献
[1]夏惠. 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核算方法的新选择[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0(1):10-12.
[2]梁晓丽.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 会计之友,2010(31):124-126.
[3]宋红艳. 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 北方经贸,2015(10):148,150.
[4]孙长峰. 我国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的演进与现实选择[J]. 会计之友,2014(5):92-94.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会计信息
一、企业建立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的重要性
作为中国铝业旗下铝生产企业,要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通过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为企业生存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而会计核算不仅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企业强化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所以,规范会计核算体系对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有利于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为企业财务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企业会计核算是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采集、汇总、加工和处理,而构建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能够使会计核算工作步入制度化的管理轨道,从而有效杜绝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其二,有利于提高企业预算编制质量。会计核算数据是企业预算编制的主要依据,而规范会计核算体系能够保证会计核算数据的准确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确保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增强了预算执行的可操作性。其三,有利于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企业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会计核算体系是加强会计控制的有效途径,能够极大地提升会计工作质量,杜绝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从而增强企业内部控制力,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企业建立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的途径
1.统一会计政策,加强会计管理
为规范集团公司会计核算体系,公司应制定完整、科学的会计政策,使各下属企业均按照统一的会计政策开展会计工作,从而确保下属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具备可比性。下属企业可在遵循会计政策的基础上,根据企业自身的业务情况,对会计政策进行细化,以此保证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性和实用性。企业要根据现行会计准则,确定统一的会计科目,明确会计科目的适用范围。会计部门要严格执行已制定的会计科目,不允许擅自增减或变更会计科目。此外,为强化会计管理,下属企业还应当定期向集团公司上报会计报表,通过会计报表及时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为制定企业经营策略提供依据。
2.完善内部会计制度,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会计工作有序开展的制度保障,主要包括会计核算制度、会计稽核制度、财务处理程序、财务会计分析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会计核算制度是会计业务处理必须遵守的基本制度,应对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财务会计报告等作出详细规定,使会计实务严格执行会计核算制度中规定的核算办法;会计稽核制度主要保障会计监督和管理职能的切实履行,应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审核做出详细规定。若在会计审核中发现问题,则要及时进行妥善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避免类似状况再次发生;财务处理程序要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流程进行规范,提高会计工作效率,防止出现会计工作混乱;财务会计分析制度要对会计信息分析方法、编写会计分析报告等内容进行明确规定,确保企业按照财务计划完成各项任务,提高财务预测能力和决策能力;内部审计制度要规范会计信息审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评价等工作,增强内部审计对会计核算的约束力。通过建立健全企业会计制度体系,加大各项制度执行力度,进而提升企业会计工作水平。
3.做好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确保会计核算信息质量
作为中铝下属企业,在会计核算工作中不仅要遵守《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等国家法规、政策,还要切实执行《中国铝业公司会计核算办法》,使会计核算信息满足使用者需求。会计部门不仅要根据原始凭证做好会计账务处理工作,还要与业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保持沟通与协作,通过落实应收账款核对、定期资产盘点与清查等制度,以此确保账实相符,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此外,企业还要做好会计资料保管与统计工作,按照会计制度对会计档案进行妥善保管,提高会计档案的利用效率。
4.加强会计监督,杜绝会计舞弊
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财务监督工作,从根源处杜绝会计舞弊行为,进而确保会计工作质量。首先,遵循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设置会计岗位,落实会计岗位责任制,使各岗位之间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关系。其次,加强会计审计工作,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进行严格审查,若发现错漏要及时进行修正,以确保会计核算信息的准确性。再次,加强会计人员的管理,落实会计人员工作绩效考核,若发现会计人员存在会计舞弊行为,必须进行严肃处理。
三、结论
总而言之,规范会计核算体系是提高企业会计工作质量、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途径。为此,企业要结合自身经营情况,在遵循会计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统一会计政策、完善内部会计制度、做好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强化会计工作监督,从而建立起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小东.浅析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6)
关键词 :施工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分析;对策措施
引言
就当前状况而言,我国施工企业的财务工作长久处于问题频发的状态,会计核算更是财务工作中较为突出的问题领域之一。因此,针对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问题开展深入的剖析,并予以全面细致的解决,对于施工企业具有十分显著的意义。
一、加强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意义
会计核算的核心意义在于利用符合国家要求的会计计量方式和记录方法,结合会计基础理论,针对施工企业的实际资金收支状况开展系统的、全面的统计和监督,将施工企业的全面财务状况上报给相应部门,进而为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提供准确、有力的资料支撑。会计核算工作需要由具备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人员完成,并且要求出具的会计核算文件依照客观性、准确性、及时性的原则完成。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其所作的会计核算并非仅用于企业自身所需,更是为企业的相关利益群体所需提供。所以,加强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对于企业自身以及企业的相关利益群体均具有突出的实践意义。
二、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常见的问题
1.会计核算方法选择不当
从理论层面而言,会计核算应严格依照企业的实际资金收支状况开展。然而,在现实工作中,因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素养匮乏,甚至出于企业的不良目的,会计核算大都利用增加(或者减少)当期利润的手段,而并非依照现实状况开展。例如,关于“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来说,一些企业出于减少当期利润的目的,利用计提“管理费用”的手段使企业的赢利下降,进而实现减少应纳税额的目的。又如,关于“周转材料”科目来说,因一些材料能够同时允许一次摊销法、分期摊销法和分次摊销法的应用,如此便造成会计核算产生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大多数企业均会选择满足自身需求的摊销方式,进而使企业受益额提升。
2.会计核算的内容不够全面
通过广泛的调查和深入的分析,发现施工企业会计核算诸多问题当中,会计核算内容不详细、不全面是最为普遍的。相当一部分企业的会计核算都是草草行事,并未针对施工过程当中的实际资金收支(生产成本、人工费用、材料费用、往来款项等)状况进行详细、全面的记录,无法为数据需求方提供准确的、可靠的数据文件,更无法为企业的良好运营提供完善的、有利的数据资料支撑。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工序的复杂,要涉及大量的人力、物料、机械等,并且各方统计单位并不统一,采用草草行事的会计核算态度,无法提供准确的数据资料,何谈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和生产赢利提供有效的管理基础。同时,从杂乱无序的数据当中很难找出问题所在,更无法将其有效解决,为企业的会计核算设置了不小的障碍。
3.会计核算信息失真
施工企业的工作领域相对广泛,总公司几乎做不到对所有下属施工任务的直接管控。所以,就目前施工企业而言,大都选择项目负责人制度,也就是说指定一名项目管理专员专门负责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全部事宜,并且对所管工程项目的施工状况加以管控。从理论层面而言,会计核算工作者需要直接面对总公司,然而在现实工作中,会计核算工作者迫于项目管理专员施加的压力,市场出现工程项目的实际资金收支状况并未完全严格依照《建造合同》的具体要求进行,造成上报到总公司的资料信息存在失真性、片面性。总公司的管理层级无法利用会计核算资料找出问题之所在,更无法对工程项目给予有效的、系统的管理和控制。项目管理专员可以直接左右会计核算工作者的工作,但总公司却无法深入掌握工程项目的实际状况,使得会计核算信息的有效性降低。
4.会计核算工作的时效性不高
开展会计核算的核心意图在于:将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的信息数据准确无误的记录下来,进而为企业的未来经营提供准确、有力的数据基础。因此,需要会计核算出的结果要保证第一时间性、准确无误性,不然,便无法发挥会计核算应有的作用。然而,会计核算信息无法在第一时间准确无误的进行更新是施工企业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对于工程施工而言,来自多方的因素均会对工程项目产生综合性作用,若无法将会计核算资料第一时间上报到所需部门,会直接影响企业管理层级的最终决策和分析,使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大幅度下降。
三、施工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解决对策
1.建立健全会计核算相关制度
施工企业应当形成一套系统的、完善的内控制度,将内控制度当中规定的所有控制措施切实落到实处。利用构建会计信息档案以及清晰会计信息交接等手段,将会计核算工作的职责具体明确到人,将会计凭证、会计报告等问题予以清晰的界定,有效应用会计监督作用,确保会计核算资料的全面性、质量性。会计核算制度是为了规范会计工作者的具体操作,要求会计核算工作者要严格依照《建造合同》的有关规定,合理、合规的进行资金收支的记录。在施工企业的全部内控制度当中,会计控制是其中最为核心的措施之一。使用高效的会计核算系统可以提升会计核算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升对实际资金收支状况的监管。此外,施工企业在构建内控制度的过程中,需要秉承有效性、审慎性、全面性、时效性和独立性原则。保障施工企业的内控制度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将施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已有风险和潜在风险均控制在标准范围内。还应注意一点:施工企业的内控制度应切实落实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个人员,确保企业的每一生产经营活动均有内控制度作为标准,决不允许任何部门、任何人员违背内控制度做事。
2.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
施工企业若想增强会计核算的时效性、系统性、准确性,提升会计核算资料的可用度,应从强化会计核算工作者的专业化意识做起,提升会计核算工作者的专业化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1)会计部门的管理层级要发挥应有的榜样作用。因此,施工企业应首先将重点聚焦在会计部门管理层级专业素养的提升方面,使管理者能够了解真实的、有效的、可靠的会计核算资料的重要性,切实发挥管理层级的引导作用;
(2)会计核算工作者的意识强化、理论强化和技能强化是提升会计核算质量的关键。因此,会计核算工作者应该明确严格依照《建造合同》工作的重要性,确保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
(3)强化会计部门工作者之间的默契程度是提升会计核算质量的基础。高质量的会计核算无法依靠单纯个人的努力而实现,它唯有依靠会计部门的共同协调和配合,方能实现企业的所需。总而言之,唯有强化会计核算工作者的专业化意识,提升会计工作者的专业化素养,方能使其真正了解会计核算的不可忽视性,从而有效提升会计核算的质量。
3.积极推进会计的电算化改革
一方面,应当充分利用当前先进的科技手段,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财务系统软件等,实现会计核算的电子化。通过上述先进科技手段的应用,只需将基础性的财务数据逐一输入到系统当中,便可通过系统的电算得到所需数据,既能够有效缩减会计核算的时间,减少会计核算的错误率,又能够大幅度提升会计核算的效率。另一方面,应当将财务电算化系统同施工企业的大系统进行融合和匹配,使财务电算化系统能够将信息及时、准确的传递至大系统中,并将大系统中反馈的信息第一时间反馈到财务部门,从而能够实现财务核算信息的大范围共享,以便相关部门通过会计核算资料进行准确的经营决策。
4.加强企业外部审计的监督
施工企业应该构建一套外部审计制度,利用外部审计制度的有效落实,实现对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监督,确保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各负其责、各履其职。对于规模比较大的施工企业,应当设置专门的、独立于财务部门之外的外部审计部门,并配备相应的专业工作者,对会计核算工作开展定期性核查,并将审计结果及时呈报给上级单位。当然,单纯的外部审计部门并不能有效保障会计核算的真实性,还应依靠社会性监督机构———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来实现。
四、结束语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会计核算工作质量的优劣对企业的生产运营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施工企业必须不断地对会计核算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和解决,采取各种措施杜绝问题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何剑英.刍议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财会研究,2013,12:65-66.
[关键词]会计 核算
1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工作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会计信息化是顺应网络化、信息化发展趋势,依据现代管理模式和最新信息技术对会计电算化进行变革和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和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获取、加工、传递、存储、应用等处理,建立计算机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的、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功能不断拓展和丰富。将会计电算化改称为“会计信息化”更有利于会计信息化的研究和发展。会计信息化系统全面地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主动实时地报告会计信息,呈现出开放性、智能化、实时化等特点。
2 信息化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在会计核算中,对于同样的经济业务可能存在着不同的备选会计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手工会计条件下,对于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除了要考虑信息提供的决策有用性原则外,成本效益原则也是必须要考虑的。手工会计条件下,成本效益原则主要是要考虑会计核算工作量不能太大,提供相关信息带来的管理效益不能低于处理信息的成本。因此,在会计核算时,常常需要由会计人员根据经验选择既能保证一定的信息质量,又比较简便的会计核算方法,但核算方法的选择离不开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这就很难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而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由于会计核算过程可由计算机来完成,因此成本效益原则已不再重要;另一方面,会计信息的开放性和动态化特征要求会计信息规范化,会计核算方法也应规范化。因此,会计信息化下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血遵循以下原则:
2.1 规范化原则
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信息的开放性、智能化和实时化特征要求会计信息规范化,因此会计核算方法也应遵循规范化原则,其意义在于:
2.1.1 有助于真正实现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内外有关系统(如证监会、银行、税务、企业)的实时对接,进一步促进了会计系统之间的协作和相互监控。
2.1.2 可以促进会计核算软件研制的标准化、规范化,加快管理型软件的开发应用。
2.1.3 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减少会计人员主观判断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2 准确性原则
在信息化条件下,最需要考虑的是核算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准确性将成为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重要原则。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大部分核算业务交给计算机处理,因此在选择会计核算方法时,不必计较核算工作量的多少;而且,由于信息化环境下信息高度共享,会计数据较手工环境下更易取得,不必为了权衡结果的精确性和过程的复杂性而选择次优的方法。
2.3 及时性原则
信息化环境下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实时性,会计数据采集、处理,会计信息的、传输和利用能够实时化、动态化。会计数据处理的动态化要求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必须考虑及时性原则。
2.4 开拓性原则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会计核算方法的质量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会计人员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应当选择会计发展过程中最现代化、最新颖也最具生命力的会计核算方法,实现会计方法的不断变革,与时俱进,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与质量。
3 现代会计核算方法分析
3.1 计量属性的新选择:公允价值计价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计量的优劣、公允价值的确定及其实践等问题是当今会计界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在手工操作环境下,由于公允价值难以取得,只能采用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而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数据处理的高度自动化、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使资产按公允计价成为可能。通过Internet可以使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内外有关系统实时交换数据,相互获取信息,可以从网络上获得最新的资产成交价格信息,用公允价值对资产计价,计量属性将向公允价值计价发展。
3.2 坏账准备计提方法的新选择:账龄分析法
坏账准备计提的方法主要有:余额百分比法、销货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等,而账龄分析法将成为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最佳选择,理由如下:
3.2.1 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和销货百分法的不足之处在于:这两种方法虽然简便、易于操作,但忽略了应收账款拖欠的时间长短与发生坏账可能性之间的正比例关系。一般来说,应收账款拖欠的时间越长,应收账款被收回的可能性越小,发生坏账的风险就越大。
3.2.2 账龄分析法的优势在于:账龄分析法较为准确、合理,能反映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符合对应收款项的管理要求。但对会计核算要求较细,工作量较大,而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由于大量的核算工作由计算机完成,工作量的大小已不是考虑的重点,因此账龄分析法应是最佳的选择。
3.3 存货计价方法的新选择:移动加权平均法
在手工会计下,常用的存货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注:2006年2月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取消了此种方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等,而移动加权平均法将成为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最佳选择。理由如下:
3.3.1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先进先出法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网络的实时监控,企业组织的存货数量急剧减少(甚至趋向于零库存),导致传统会计中期末存货成本计量的先进先出法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另一方面在计算机条件下采用先进先出法核算存货价格时,在每次调用存货价格时,计算机都需要多次遍历整个数据库并不断作日期比较,在一个庞大的数据库系统中这是相当耗费机时的,会严重影响系统运行速度和效率。
3.3.2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的缺陷在于:及时性较差,不适应会计信息化的实时化要求。
关键词:会计核算中心 管理系统 措施 分析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为各大企业的又快又好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给会计核算中心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就目前形式来看,我国现行的会计核算中心管理系统结构还不够完善,且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日益突出,长此恶性循环下去,势必将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一、加速推进会计核算中心管理制度改革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致使传统的会计核算中心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会计核算单位的发展需求。故而,现阶段内,企业迫切需要不断健全会计核算中心管理制度,完善的会计核算中心管理制度为实现会计核算中心管理系统的高效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为此,首先要建立会计核算中心岗位职责,明确会计核算中心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促进会计核算中心实现制度化建设,进而,有效地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安全性以及高效性;其次是不断完善会计核算中心管理系统的各项业务流程,这就需要加强自身的会计核算中心管理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力的保障各项业务流程顺利的执行,为会计核算核算中心管理的规范化运转提供基础保障。
会计核算中心管理系统中应建立会计核算工作的管理制度,包括对会计核算中报账员的培训和指导,明确报账员的工作范围和内容,加强对财务专用章的制定和管理,统一为各核算单位配制专项统一名头的财务专用章,专章专用,明确财务用章的使用范围,实行章、印分人管理的制度,统一为各单位开设账户,根据单位的特殊要求进行特殊处理,实行财务专用章由会计核算中心管理系统内保存,单位责任章由报账员保存,使用专用需要几方共同完成的制度,保证单位财务用章的安全性。采用会计核算帐套原则与资金管理配合使用,如资金管理要单独核算,即在会计帐套上独立建账,由双方确认后账户可以正式启用。建立备用金使用制度,在会计核算中心只核定正常预算内的资金范围,单间大宗现金需另行支取。
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构建会计核算中心管理网络平台
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上更为显著。目前,伴随着信息高速的发展,直接加速了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并且,就目前状况来看,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之中,为各大企业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实现会计核算中心信息化管理,构建会计核算中心管理网络平台,不仅有效地保证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以及高效性,而且还为会计核算单位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并且,实现会计核算中心管理系统软件的选用与应用是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构建会计核算中心管理网络平台为会计职工们的沟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借助网络平台还可以有效的实现同行业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推进彼此之间的共赢局面。
三、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的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制度是确保会计核算中心管理系统的在业务中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故而,应建立起完善的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制度,这就需要在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基础之上,不断创新与完善,通过分析、总结以及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经验与知识,立足于科学发展观以及可持续观之上,明确不同的岗位职责以及职责范围,各为其政,各施其职,切实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建立反馈系统,定期的向各单位反馈信息,力求实现会计核算管理的透明度、公平性以及合理性。
重视与会计核算中心的沟通衔接,及时掌握实施内部控制所需相关信息。会计核算中心应认真履行核算监督职责,努力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准确性,并着重反馈和控制预算的执行信息,通过核对各部门预算指标情况,对预算指标实行即时控制,杜绝超预算用款。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认真建立各类备查账,并与核算中心进行核对,回馈意见和建议。有条件的单位可实现与核算中心信息系统的联网,便于及时获取信息,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
四、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
监督管理是高效实施会计核算各项工作的有力保障,目前,我国会计核算单位还未建立起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因此,强化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力度,确保内部控制高效的发挥其作用,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首先是制定有效的监督管理方案,为其监督管理提供有力的指导方向,进而,有效的确保内部控制部门的独立性以及权威性;其次是建立责权制,使其共同承担责任与权力;再次是实施责权制,将责任与权力下达到个人或者各部分手中,使其自主进行,企业按照结果来进行或奖或罚;最后是实行责权利与奖罚制相结合的制度,将责权与奖罚有效地挂钩,力求坚决执行“有过必罚,有功必奖”,充分调动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进而,实现会计核算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
发挥监督管理部门职能部门作用,把内部控制检查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财政部门是会计与内部控制工作的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组织和指导,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建设作为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完善。审计部门是内部控制实施的重要监督机构,应定期不定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进行专门审计。
五、加强对会计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构建起一支坚固的工作人员队伍
坚固的会计核算工作人员队伍是实现会计核算单位又好又快发展的后备资源,是保证亏啊及核算中心管理系统开展工作的根本。全面培养会计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即包括专业的会计核算管理知识、熟练的财务会计核算技能以及高调的思想觉悟,这就需要会计单位定期的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会计核算知识以及技能培养,同时,通过举办某些有关会计核算活动,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进一步促进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为顺利开展会计核算中心管理的各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强化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有关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重视多种形式的会计继续教育。只有建设好一支业务过硬、严以律已、思想业务素质好的财务人员队伍,才能贯彻实施好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有效发挥财务监管作用,从而杜绝不规范行为的发生。
六、小结
综合上述可知,现阶段内,我国会计核算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会计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现阶段,建立健全的会计核算中心管理系统以迫在眉睫,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中心管理系统不仅仅需要充分运用现代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并且,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渗入到会计核算管理工作中,力求实现会计核算中心的信息化管理,构建高效的网络平台,使其会计核算中心管理涉及到企业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为实现会计信息的准确性、高效性、及时性以及完整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其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焦惠惠.关于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思考[J].现代商业, 2010(33)
[2]曹红霞,胡冷夫,陈欣.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利弊探讨[J].时代金融, 2011(03)
[3]周玉伟. 在会计集中核算体制下开展经济责任审计[J]. 科技创新导报,2010(32)
[4]张欢.浅谈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问题及对策[J].价值工程, 2010(33)
[5]王冬梅.会计集中核算的弊端与对策探讨[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8(01)
1.1对银行金融业务的会计核算缺乏足够的重视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的功能都比较单一,再加上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金融业务的发展比较缓慢,因此其会计核算没有受到从业人员的足够的关注和重视。然而近年来,由于我国国内存贷款利差的不断缩小,大大降低了传统银行业务的利润获取空间,再加上随着世界一体化的发展,国际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国内银行开始关注金融业务的竞争空间和发展潜力,银行开发金融业务逐渐成为银行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不过我们也要看到,银行金融业务的会计核算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银行从业人员从思想和观念上还没有对其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这就对银行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银行金融业务目前存在的会计核算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会计制度建设滞后,对我国银行金融业务的发展和创新产生了极大的制约;二是监管部门和银行管理者都没有正确认识金融业务给银行带来的高风险,导致这部分会计信息严重缺失,缺乏必要的防范措施,一旦出现疏漏之处,必然会给银行带来巨大的损失;三是金融业务的发展与会计核算及其信息披露状况严重脱节,使一些金融业务缺乏会计核算信息结果和反映。
1.2银行金融业务的定义和范围不清,且缺乏明确、统一的核算规范
在银行业务中,中间业务范围大于金融业务,但是很多银行将金融业务和中间业务混为一谈,这主要是由于会计准则只是关注核算程序和核算方法,而不负责具体核算对象的制定,因此并没有对两者进行区分,再加上金融业务的基本范畴没有明确界定,缺乏规范和引导,从而导致金融业务的快捷核算数据不实。到目前为止,我国会计法规以及监管指引都没有对银行金融业务的会计核算制度进行明确的规定,只是在《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明确要求了部分已经存在的金融业务的信息披露。缺乏统一的会计核算规范作为基础,金融业务的信息披露要求也就无法实现。另外,现阶段我国银行金融业务的会计处理状态主要表现为四个特点:自定原则、自立规矩、自我监督、各自为战。这不仅难以保障金融业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可靠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同时也使各个银行所披露的金融业务信息缺乏可比性。如果任由这种现状发展下去,最终可能导致有意或无意的虚假金融会计信息的形成,给金融业务带来经营风险,对会计信息使用者、银行经营决策行为以及监管部门的监督行为产生误导。
2、银行金融业务会计核算的改善策略分析
2.1正确认识会计核算对银行金融业务发展的重要性
控制过程、总结观念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职能,其中控制过程主要是指通过货币计算来核算和监督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各项经济活动,因此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就是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各项经济活动。银行金融业务的会计核算也是对其业务发展过程中的各项经济活动的反映和体现,通过它所提供的信息,银行管理者可以对金融业务发展的现状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认识其中存在的风险,采取积极的措施对其进行防范,并对银行金融业务的发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因此会计核算对银行金融业务发展来说意义重大,必须要受到银行从业人员,尤其是管理者的正确认识。
2.2对金融业务会计核算标准进行明确和统一
要想使银行能够根据业务的性质来判断金融业务的范围,提高银行金融业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可比性,就必须要对金融业务会计确认标准进行明确和统一。首先,银行要积极制定金融业务会计确认的判断标准,将金融业务与中间业务或者其它业务区分开来。在制定中尤其需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银行金融业务所承担的权利或义务会否给银行带来潜在的风险或收益;二是银行是否因该项业务承担了直接或间接的权利或义务。除此之外,财政部门和监管部门也要对金融业务中的业务或者有负债业务等风险性业务的会计核算、会计确定、会计计量、会计披露等进行强制性规定,而对于那些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证券化信贷资产等金融非风险性业务,则只需进行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就可以了,其它的实际要求则需要根据银行的管理特点来确定。其次,制定金融业务会计科目设置的指引。财务部门必须要重视会计核算的管理和监督,规范性的指引金融业务的会计科目设置,并尽可能使其与银行监管部门对相关业务的流程和管理规定统一起来,这样就使金融业务会计核算数据相匹配,可以为编制监管报表的统计提供方便,对于银行金融风险的监控和防范也具有积极意义。
2.3对银行金融业务会计核算方法进行规范
要提高银行金融业务会计信息规范性和可比性,就必须要对其会计核算方法进行规范,这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是充分考虑核算方法的可操作性。在金融业务的核算中,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例如核算是否与国内金融环境和银行管理能力相匹配,是否符合监管机构对银行金融业务的管理要求等;二是准确反映表外业务的风险性质。银行金融业务的产品结构和权责风险之间差异很大,金融业务会计核算要想清晰的反映银行在金融业务中所承担的权利、义务、收益以及风险,就必须要在会计核算方法中将其差异体现出来。
3、结语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的缺陷如下:
第一,制度适用范围存在局限性。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明确规定该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随着卫生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大批民营医院、慈善医院、外资医院等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医院应运而生,而非公有制医院会计核算目前尚无制度规定。
第二,部分会计核算原则不明确。一未明确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是指会计人员在存在经济活动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做出职业判断时,应保持必要的谨慎,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也不得设置秘密准备,谨慎性原则是对历史成本原则的修正。目前医院经济事项的不确定性日益明显,有必要引入谨慎性原则,合理计提各项资产的减值准备。二未规定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指会计主体应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核算,而不应仅仅按照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目前医院会计核算中,托管、资产重组等新经济事项不断涌现,只有在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下判断事实并在会计信息上予以反映,才有利于医院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三未明确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资本性支出的效益可以在几个连续的会计期间发挥作用,收益性支出的效益只在当期发挥作用,二者并不相同。而支出核算作为医院会计核算中的重要内容,对其进行合理地划分则有利于真实反映医院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同时也可以避免随意列支造成的收支结余不实。
第三,医院会计信息披露过于简单。现行医院会计信息披露过于简单,其主要原因在于一般情况下会计报表使用者仅限于医院及上级部门。现行医院财务报告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不够且内容不完整;财务报表项目的貌似确定性掩盖了其本质的不确定性;重法律形式轻经济实质;重货币性信息轻非货币性信息;重硬性资产轻软资产;重财务资轻财务核心能力,重历史轻未来等。随着多种所有制形式医疗机构的涌现,除政府部门以外,不同方面的人员获取会计信息的侧重点不同,各方面要求医院披露的会计信息不断增多,医院内部决策对会计信息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都希望从会计信息中了解医院的经营状况,发现其中的问题,以便尽早作出对策。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的完善措施如下:
第一,在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中补充营利性医院会计制度。《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医疗机构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类进行管理。非营利性医院执行《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而营利性医院的会计核算参照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有关政策。而在实际操作中,照搬企业会计核算方法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取的。由于缺乏详细、规范的核算办法,营利性医院的会计核算实际上处于混乱的状态,不利于医院的内部管理和政府部门的监督。因此,建议在医院会计制度中补充营利性医院的会计制度,以适应多种形式下医院会计核算的需要。
第二,全面遵循企业会计核算原则。为了加强对医院的会计核算,解决医院发展中的新问题,特别是解决净资产不实、总资产虚增的问题,应该全面遵循企业会计核算原则,包括严格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以准确计算和反映医院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成果;针对医院经营环境的现状,借鉴企业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现有医院会计核算应该与时俱进增加反映时代要求和经营要求的一般原则,如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以利于医院强化风险意识,提高职业判断的准确性。
第三,充分考虑面临的各种风险。谨慎性原则是经济活动不确定性对医院会计核算的内在要求。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由于竞争以及未来市场价格的波动,医院各种资产都存在着减值风险,故对于医院的药品、库存材料、固定资产等均应按照谨慎性原则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医院风险的另一方面表现在未考虑医疗事故可能导致经济赔偿的财务风险,一旦发生严重的医疗事故,就会导致巨额经济赔偿,必然严重影响医院工作的正常进行。医院实施谨慎原则,合理估计存在的风险,就能及时防范与化解风险。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中资产以原始价值记账,不因市场波动而变化,难以真实地反映资产的市场价值,因此,有必要引入库存物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正确反映资产价值。
第四,改进医院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发表的《改进企业财务报告――顾客导向》特别报告指出,完整的企业财务报告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财务和非财务数据;管理当局对财务和非财务数据的分析;前瞻性信息;有关高级管理人员变动情况的信息;经营活动的背景资料。在改进医院会计信息披露模式过程中应借鉴上述内容,不断完善会计报表体系,加强财务分析,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层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问题;对策
会计电算化管理是将传统的手工记账与电子计算技术有效结合的产物,会计电算化不仅可以将财务人员从较为烦琐的日常核算工作中有效地解放出来,从而提高其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及对外披露财务信息的准确性,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使得财务人员将其日常工作重点转移至财、税风险的控制上来,并且为企业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等目标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一、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概述
(一)会计电算化的内涵
会计电算化是指企业在其日常财务核算工作过程中,充分运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取代传统的手工记账模式,以实现对会计信息进行的凭证录入、账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决策等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工作。通过实践发现,企业将会计电算化应用到自身的会计核算及财务分析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水平的提升。会计电算化管理不仅能够对于企业的财务信息数据进行快速、准确分类、归集、整理、记录,同时还可以以价值量为尺度来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获利能力、现金流等经营管理状况进行及时反映和监督,最终为企业决策层提供更加客观、全面的财务数据信息。
(二)会计电算化管理在企业应用的优势
1.提高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会计工作其实质就是在规定的会计期间内,将会计主体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按照相关会计法规、制度的规定,进行分类、归纳、汇总并以货币形式予以计量的过程。传统手工记账模式下,存在工作效率低下的情况,从而造成每个会计期末,会计人员都在疲于奔命似的制单、记账、报表、出具财务分析数据。这样很容易使得会计人员的工作量骤增,还有可能导致财务数据出错,使得工作效率大为下降。然而,会计电算化管理是运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相关的会计核算,会计人员仅需每个月在总账系统中制单,或是在其他诸如进销存模块、工资管理模块、固定资产模块等审核相关单据并进行制单后,就可以直接在电子系统中查询到相关科目的余额、发生额及汇总金额,因而大大地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2.提升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会计人员大多留给他人的印象都是细致、谨慎、不易出错,有人戏称这是会计的“职业病”。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传统手工记账模式下,会计人员对于一项经济业务的处理,要经历制单—审核—登记明细账—凭证汇总—登记总账—对账—出具报表等过程,这些环节中如果有一个地方出现失误,有可能就前功尽弃而造成“从头再来”。老会计人经常说的“一分钱找一宿”的问题,既是一句笑谈,也是一种无奈。因而,会计人员对于其所从事的财务工作不得不加倍小心。并且,最为重要的是,有时候很有可能因为一条会计信息的错误,导致企业管理工作的误判,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带来不便。而现阶段会计电算化管理前提下,只要在制单环节将凭证填制正确,审核人员认真地审核,其他的工作环节都由电子计算机“代劳”,从而省却了会计核算中的很多工作环节。环节减少了,出错率自然也就降低了,进而保证了企业会计核算信息的准确性。
二、现阶段会计电算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管理对于企业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提升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加强财务管理的力度等方面都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凡事有一利就有一弊,会计电算管理与传统手工记账方式相比,虽说优势较为明显,但相对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只有找到会计电算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形成的原因加以分析,才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管理推进进程阻力较大
会计电算化管理中,会计软件是关键,可以说没有会计软件,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就无从谈起。会计软件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无论是自行开发,还是选购成型的软件产品,都需要一定的支出。尽管从财务会计核算的发展趋势来看,会计电算化是未来企业财务核算的大体趋势。但是,一涉及到资金支出的问题,一些企业的投资人或是负责人,就感觉到头痛。尤其,少数领导者总是觉得,将资金应该用在开拓市场、研发产品,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将来会收到丰厚的回报。而对于给财务部门工作,觉得反正也就是个记账,是否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无关大局,从而使得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意识淡漠。而一些企业,决策层即便决定采用会计电算化管理,采购或是研发一些软件,对于会计软件使用中的一些问题,如购买站点或后期的软件升级费用,也是觉得可有可无,甚至认为是一种浪费。此种情形下,由于少数企业决策层,对于会计电算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造成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的推进进程阻力较大,最终不利于企业财务决策工作的开展,从而影响企业利润的实现。
(二)会计电算化实施中内部控制相对薄弱
企业无论采用何种会计核算方式,其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应该放松的。然而部分企业随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推开,忽视了内部控制的加强,从而为无形中给企业增添了一定的财务风险及税务风险。首先,在财务核算岗位设置方面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是会计电算化管理的一个优势所在,但是部分企业却觉得,既然已经使用了会计软件,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就可以减少财务部门会计岗位的设置。因而,为了节约人力成本,将原先的出纳岗位、会计岗位、成本会计岗位、审核岗位等进行所谓的“整合”,压缩了相关岗位的人员编制,最终形成由出纳人员制单,由财务负责人兼任审核工作的“二人转”式工作配置,这样表面上看节省了人员费用,但是却违背了不同岗位不得兼容的内部控制管理原则,很有可能出现贪污、舞弊的行为,最终有可能使得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可谓“捡了芝麻丢西瓜”,显得有些得不偿失。
(三)会计电算化人才相对缺乏
现阶段,随着国内计算机科学技术及财务会计学科的普及,计算机人才及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可谓层出不穷。但是对于会计电算化管理来说,其需要的是既懂得计算机技术并对其进行熟练操作,又精通财、税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来看,实施会计电算化管理的企业对于上述复合型人才还是相对缺乏的。有的企业虽然有所谓的会计电算化人员,但是由于专业设置或是人员素质的原因,达不到会计电算化人才的标准。人才的缺乏,必然导致该项管理工作推进缓慢,甚至出现一定的错误。使得一些即便应用了会计电算化管理的企业,由于缺乏相应的人才,也不得不将其束之高阁,而改回到手工记账的模式,这无疑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因而,培养和挖掘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工作已显得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三、解决会计电算化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增强企业管理者的会计电算化管理意识
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企业的日常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过程中,会计电算化管理可以高效地完成该工作,并且准确性相对传统手工记账要高很多。要知道,如果企业因为财务核算信息方面出现了问题,很可能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税务风险,有可能是对外签订多少份订单都难以弥补的。因而,企业的决策层应该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管理的重要性,提高电算化管理意识,并积极推进会计电算化管理的开展。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
首先,会计电算化管理为企业财务核算及财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这并不是企业裁撤会计人员,从而弱化内部控制管理的理由。相反,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应该在原先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原因在于,会计电算化管理化后,企业的财务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存入计算机之中,如果企业放松了内部控制管理,很可能被一些人利用,而对会计数字信息进行修改,从而产生非法侵占、挪用资产情况的出现。其次,会计电算化管理虽然在某个方面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但是财务部门的各岗位设置仍应遵循“不同岗位不得兼任”的原则,利用岗位的设置在财务内部形成一定的制约。最后,企业可以运用会计电算化管理信息,增强自身的持续审计管理,从而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力度。
(三)着力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养
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席卷全球的今天,企业的会计人员如果不能熟练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如今时展的进程。企业应该从着力培养会计人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使得会计人员不仅能够熟练地操控会计核算软件,还能够根据本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提出一些运用会计软件进行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的设想,甚至可以独自编制一些较为简单的财务管理程序。因而,现阶段的企业只有加强复合型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才能使得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真正地步入正轨,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总结
现阶段,会计电算化管理给企业财务核算、财务管理工作的运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小觑的。企业只有从提高会计电算化意识、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及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养入手,方能从根本上完善并发展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贺军.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5,(3).
[2]吕文涛,张洪波.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5,(4).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预算会计核算;核算原则;核算理念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其经济制度也随之完善,企业在面临严峻挑战的同时必须要找到新的发展契机。因此财务会计核算便得到了企业和相关学者的关注。由于部分企业发展的较快,其财务会计工作跟不上企业的步伐,导致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企业管理者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对其财务会计工作的各方面进行改革,摒弃其原来的传统制度,积极吸取新知识,使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预算会计核算原则
(一)预算会计特点
1.广泛性
预算会计是反映企业执行情况的预算,可以反映物质生产部门也可以反映非物质生产部门的资金分配情况;其还可以反映有关于行政工作的建设性和非生产性资金的使用与分配情况。总的来说,预算会计具有广泛性的特点。
2.局部性
预算会计主要是对经济、财政过程的宏观分析,来检查和考核其预算的执行情况,其在给企业进行预算的过程中,大部分企业需要国家对此进行拨款,因此,行政单位的财务会计的核算仅仅是通过单位的预算、资金的监督来反映其经济效益,而不需要计算其盈利和亏损。足以见得其预算会计在盈亏计算上的局部性[1]。
3.统一性
国家的预算体现了国家的发展水平,规范了政府的前进方向。作为监督和核算国家预算执行的预算会计,其体系必须与国家的发展相适应,进而形成了一个以预算执行为中心的核算体系。使其在以后的核算工作中,达到了统一性的目的。
(二)预算会计核算需要遵循的原则
预算会计核算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遵循真实性原则,预算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的经济支出为依据,照实反映企业的收支情况;第二,遵循适应性原则,预算会计核算应当符合企业预算的要求,适应国家对财务管理的要求;第三,遵循可比性的原则,预算会计核算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会计处理方式进行[2]。
(三)预算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部分企业在预算会计账中,存在大量的暂付款,这些款项均有着时间跨度长、金额巨大的特点。造成这一重大问题的主要原因便是,企业隐瞒其真实收入和支出。为避免其事故再一次的发生,国家应定期对企业进行财务检查,并严惩有不良挂账的企业。
二、企业会计核算原则
(一)企业会计需要遵循的原则
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便是财务会计核算原则,其对工作员工有着约束性的作用,同时也是落实其工作的首要依据。企业会计需要遵循原则的基本内容如下:第一,熟知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原则,了解会计核算计量。财务会计核算要素和计量不仅要满足收益性和资本性的发展趋势,还应满足其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的要求;第二,有效准确使用核算信息质量的原则,这一原则主要要求相关工作者在处理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事务时必须站在客观的角度上,遵循连贯性、可比性、明晰性等基本要求,以保证在财务会计核算工作中资料和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第三,修订财会核算惯例,在修订惯例时应有着谨慎的态度,并且对于所遇到的问题有着足够重视,确保修订的核算条例有着可行性的原则[3]。
(二)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部分企业由于岗位设置的不合理,致使其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大部分企业虽然已经认识到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其岗位没有明确的工作内容,促使其工作员工向着待遇较好的企业流动,使企业存在着人才流失的现象。一些企业为图省事,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违规行为,例如:账目不清、不良挂账等,这些行为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副作用,也将因此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三)解决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的问题,企业应改变其原来的管理模式,多关注企业财务会计的工作,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提升其工作的积极性,避免人才流失的现象。面对企业的违规违纪行为,国家应对其进行全方面的检查,严惩账目不清、不良挂账等违纪行为的企业,使其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中减少此类违纪行为。
三、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核算原则的比较研究
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核算之间既有着相同点又存在着不同之处,二者之间主要存在以下几点差异。
(一)主体微观性不同
企业财务会计是针对每一个企业,以企业为主体,其核算的主要内容只能是企业内所产生的经济收入与支出,以本企业为核心,其不是自己对本企业进行核算,而是对方对本企业的核算内容;而预算会计则是以国家的预算为核心,进而组织核算,其不仅要核算物质生产部门的利税上缴情况还要核算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收入和支出情况。
(二)过程复杂性不同
生产、供应、销售这三个过程是企业会计在核算过程中必须要涉及到的过程,而且收付对于其中的每一个过程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核算过程较复杂;而在预算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仅仅涉及收入和支出,没有涉及到销售和生产,因此其核算的过程较企业预算而言相对简单。
(三)目的盈利性不同
通过核算是会计核算的最终目的,使企业使用最少的人力资金,取得最大化的效益;而预算会计最主要的目的是预算的执行情况,其目的不在于营利。
四、结论
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虽然有很多的共同点,但其也存在着很多的不同之处,两者的个性原则是相对的,各有各的优点所在。本文主要阐述了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的特点,分析了两者在实际企业生产中存在问题,进而对两者不同之处进行叙述。
参考文献:
[1]张琦,张娟,程晓佳.我国政府预算会计系统的构建研究[J].会计研究,2011,11(01):24-30-95.
[2]李建伟.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研究[J].会计师,2013,12(05):18-19.
关键词:高校会计核算 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 固定资产
教育,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情,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各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通过改革向前发展。
自1999年起,我国的高校开始进行大规模扩招,高校的办学规模也越来越大,资金融入高校的方式也逐渐增多,融入的资金规模也不断扩大,因此高校的会计核算的任务日益繁重。在这些因素的不断推动下,高校的各个方面管理也必定要进行调整,其中财务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核心,而会计核算工作又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点。在高校对财务管理的调整中,会计核算工作在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弊端。这些弊端已经能够影响到高校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真实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这说明,现行的高校会计核算制度有些部分已不能适应新的时代变化,如果任其继续下去,还有可能会对高校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产生阻力。因此,要正确地找出问题所在,严肃面对,认真分析,以求解决。
一、当前我国高校会计核算的现状分析
(一)预算编制缺乏长期计划
高校预算编制所遵循的原则是坚持收支平衡,在保证原来的收入基础之上,要稳步前进、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和注重效益。目前,高校普遍遵循这一原则,这使得高校在本年度之内的预算有很强的计划性,容易实施。不过从学校中长期的发展战略来看,缺少长久的规划、略显单薄。
(二)核算方法有待实现科学转变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第一部分第五条规定,除经营收支外,我国高校会计核算均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收付实现制这一核算方法以实际收到或者支付的现金来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有着自身的优势,比如操作简单、处理手续简便、需要的会计技术较少、大大减少了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量、易懂易用、数据处理成本较低等,根据高校的性质、业务运行和收支的特点推行收支实现制是可行的。但它也有欠缺的部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它不能够准确计算盈亏,尤其是当收入实现、收到款项、费用发生和支付不在同一时期时,其真实的结果很难被正确地反映出来,严重影响高校对其教育成本进行科学准确的计算。以学生学费这个角度来谈,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学生的学费无法在当年一次性全部交清,这部分尚未缴纳的学费就无法确认为当年的应收债权,这样也就无法直接体现在高校当年的财务报表中。这种情况下,财务核算就不能真实地反映实际财务状况,更谈不上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第二,基于收付实现制是以实际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这一情况,一些当期已经完成但是还没有用现金支付的财务实际状况就不能体现出来。比如高校在科研经费、人员培训这些方面的收入在实际收到现金时会确认为收入,然而实际上,大多数的科研项目都会持续超过一年的时间,这样跨年度的支出不能体现在当年的账目里,容易导致当年结余失真。
(三)固定资产核算标准和方式有瑕疵
高校的各种软件、硬件设施都是高校多年教学积累下来的宝贵财产,其中硬件设施包括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内各种设备、教学仪器等属于固定资产。这些固定资产是老师和学生们开展教学活动的必备物品,是高校财务管理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视。根据现行的高校会计核算制度,目前在固定资产核算方面,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正确地将固定资产的折旧考虑在内。当前,为了提升自己的办学水平,很多高校纷纷在软件和硬件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购买了许多设备。这些支出项目其实很大,而且各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磨损,再加上市场经济带来的价值的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使得固定资产发生减值。如果高校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没有将固定资产的损耗和折旧率计算在内的话,会导致整体资产价值核算的失真。
1998年出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一般设备价值500元,专用设备价值800元以上的做固定资产处理。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已于2012年4月1日起开始施行,它对固定资产有了新的规定:“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按照现在的物价水平,这一标准还略有偏低,但是较旧的《制度》相比,仍然是很大的进步。它的作用在于提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制度的制定要符合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要以促进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为主要目的。
二、关于高校会计核算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核算方法要求更为科学
根据当前高校会计核算的实际情况,就收入方式众多,支出与核算要求较高的问题,收付实现制已经不太能适应当前高校会计核算管理的实际。在除去经营性业务的核算外,其余部分可采用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是在实际取得现金或支付现金权利的基础上,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并将这些收入和费用视为债权和债务。按照债权的发生所确认的是当期现金收入及未来现金收入;按照债务的发生所确认的是当期现金支出及未来现金支出。这一制度的最大优势在于高校各项收入,无论现金款项是否及时收到,收益都会以权利的形式确定下来,这样可以尽可能地避免收付实现制中时间差所带来的账目不实问题。实行权责发生制,可以全方面地真实反映出高校在各期间收入支出的状况,有利于科学准确地计算出教育成本,为未来会计核算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科学、有效的财务信息。
在今后的核算方法上,最好是要逐渐实现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这两种核算方式的优势,互相补充,弥补不足,共同为高校会计核算工作服务。
(二)固定资产应增设折旧率
为了能够准确地反映出高校固定资产的实际管理情况,高校可以尝试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增设“固定资产折旧率”这一项,用来专门对高校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折旧情况进行核算,从而保证高校固定资产数值的准确性,有助于实现高校会计核算管理的科学性。
对于固定资产来说,成本固定但磨损不一定。它的消耗程度需要综合考虑使用年限、存储环境、使用频率等因素的影响,这些不是用简单的数字就能说明情况的。因此,在增设折旧率时,也不能仅用简单的数字就一语带过,要将固定资产的折旧按照资产本身的使用年限、使用环境进行计算,保证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会计电算化核算要充分发挥作用
随着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技带动了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发展。一个真正的信息时代来临了。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的扩招,学生数量不断增多,高校财务管理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也日益增加。传统的手工会计核算方法会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资源,并且会计核算的效率还很低。而会计电算化能应付日益繁重会计的工作,对人力财力资源的消耗明显减少,并且会计电算化能明显的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使复杂繁琐的会计核算工作变得更为精准和科学。因此,会计电算化的合理应用对高校财务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高校在会计电算化应用中普遍存在着管理制度不科学、信息系统缺乏个性化、会计电算化的复合型人才短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校要积极改进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会计软件功能、定期培训在职会计工作人员、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总之,高校要对会计电算化有重要的认识,使电算化的优势充分发挥,以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水平。
三、结语
历经几次转折,高校会计核算制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我们还是要正视当前我国高校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完善之处,努力探索改进措施,为实现高校的会计核算科学化,为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叶敏娣.高校会计核算问题浅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4):103-104
事业单位会计实行集中核算,建立会计核算中心,是以统一核算为手段、集中资金为基础、加强财政资金收支管理为目标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是公共财政建设的要求,是国库集中收付的基础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财政支出管理的一项深层次的重大改革。它的建立对提高财政理财能力和会计工作效率,规范会计行为,加强会计监督和廉政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
第一,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首先,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部分事业单位核算的很多原始凭证不符合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各项原始凭证要素的填写存在漏填、少填、不填现象,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其次,原始凭证存在虚假现象,如会计原始凭证填写的经济业务项目与实际发生的项目内容不符,经济项目内容与发票使用范围、经营范围不符,违规编制虚假的自制原始凭证等;再次,记账凭证不规范,有的填写会计记账凭证摘要过于简单,有的会计科目名称不规范,也给会计核算信息准确性带来难度;最后,账簿设置书写不规范,一些单位没有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账簿,或不设置总账,无法对各明细账进行核对、控制和平衡账务,或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混用或一个账簿多年度使用,或账簿登记发生错误时更正方法不规范。
第二,核算单位财产管理不到位。核算中心人少事多,对各单位实物资产不能进行定期清查盘点,客观上财务核算工作移交会计核算中心,而财产管理工作保留在原单位,出现了账实管理分离现象,不利于各项财产的管理,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部分单位实物短少又不能及时向核算中心报账。另外,由于单位报账员对不涉及资金领拨的实物收发、财产转移事项未能及时主动取得原始凭证交核算中心核算,造成人为的账实不符。如有些单位缺乏管理意识与制度,财产领用手续不健全,随意性较大;有的不设置财产物资辅助明细账;有的不及时与中心对账。非营利单位的资产与营利单位的资产相比,因为其具有很大的消费性,在管理上的难度更大,易出现资产浪费与流失现象,形成会计核算游离于单位资产管理外的局面。
第三,责任认定与审计难度加大。一是核算的会计科目过粗对审计不利。会计核算特别是对专项经费、往来款项核算上列支串户且不够详细,将增加具体审计的难度,容易造成资产管理上账实不符,而加大资产管理的难度,最终导致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使得审计机关多年探索总结的一整套技术方法不再完全适用。二是某些单位为应付核算中心对票据合规和账账相符情况的审查。以假发票报账,使会计记录无法真实反映单位经济活动。在会计核算中心审核报账后,即将这些经济事项的会计核算处理融入了繁杂的会计核算业务之中,给真实性、合规性审计增加了难度。会计核算中心的审核,因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客观上增加了审计人员对其审核的信赖度,容易产生认同感,从而也会影响审计人员对审计事项真实性、合规性的专业判断,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会加大审计风险。
二、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对策
其一,健全完善财会法规和各项配套制度。现行《会计法》未能涉及到会计集中核算问题,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法规文件,就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合法性给予肯定,以便会计集中核算有法可依。由于现行的经费开支标准缺乏可行性,执行起来较困难,各单位都制订了各自的经费开支标准,因此缺乏统一性。此外,由于财政资金供给是有限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是从当前全国各地的消费情况出发,重新制定新的、符合客观情况的支出标准。出台的经费开支标准特别是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支出数额大的项目,在事前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可行性研究。这样,既便于各单位有效地开展工作,又有利于中心的业务处理。
其二,提高内审人员素质,降低内审风险。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需要知识渊博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各企业必须下大力气搞好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组织内部审计人员不断的到先进的内部审计单位学习。面对现代审计的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知识面的扩展,必须熟识国家的法律法令和经济改革的方针政策,必须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的知识,特别要加强对财会、统计、经济活动分析、财税、市场营销、写作及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和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恪守客观、公正、廉洁的原则。依据有关法律和经济活动的原理、原则,实施经济监督、鉴证和评价,从实质上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逐步建立起一支具有现代知识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准的内部审计队伍。
其三,加强与完善核算中心会计核算。一是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来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凡是不规范的会计科目应当取缔,会计核算中心应对所属单位总账下的二级科目、明细科目进行规范设置。二是会计核算中心应加强对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凡交接时单位没有移交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的,要尽快办理。移交后会计核算中心应认真登记固定资产账,及时对固定资产增减和报废进行账务处理。三是会计核算中心应对单位专项经费进行单独核算。在经费拨入时,记人专项经费科目并与单位的正常经费分清;在年终结转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专项经费进行结转,不能全部转为正常经费。四是会计核算中心应加强对单位收费及返还资金的监管。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非税收入管理部门应将收费票据的领取和收费台账的监管移交给会计核算中心。财政部门在批复收费单位非税收入返还资金时,应将批复文件资料交会计核算中心备案,使会计核算中心全面掌握单位经费状况,以便对单位资金使用进行核算和监管。
其四,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通过改变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强化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从源头上遏制行政事业单位腐败,杜绝铺张浪费现象,达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方式是:以资金控制为目标,以加强财务收支监任为重点,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在保留各个单位资金审批权和使用权的前提下,取消市或县纳入集中核算的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银行账户,对单位实行“零”银行账户管理;以效益财政为取向,将所有账户及会计业务处理权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统一核算和管理。会计集中核算制模式最具体的表现形式在于取消集中核算范围的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在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的基础上选拔部分人员进入新的会计核算中心,负责对各预算单位的具体会计核算和监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