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2 17:06: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概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 发展模式 技术建制化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普及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种充满创新力量的新科技正不断的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个以硅为材料的新科技使人们感受到了网络的魅力。计算机网络技术强力的推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慢慢的在改变着我们的现阶段的政治、文化、经济,相对的也在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和观念。当今社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了。然而,人们却存在着这样一种误解,认为只要大量投入人力和资金去研发新技术,就能够确保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本文简单阐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模式,让人们能够更全面的认识计算机网络技术。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模式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概念
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真正含义,就是有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而产生的新技术。其建立在网络协议的基础上,集合了全世界范围内独立且分散的计算机。其连接介质包括电缆、光纤、双绞线、微波、载波或者通信卫星。它不但能够实现数据、软件以及硬件的共享,还能够实现集中处理、管理以及维护实现共享的数据。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依次为技术准备阶段、标准化形成及竞争加剧阶段以及我们现阶段所处的万维网阶段。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动力
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起来不退步的力量除了社会中个人,也还要全社会和一些相关技术发展企业的支持。其中,推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个人需求。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所有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起始点和终点。人类存在的方式是实践,人和社会也是实践的产物,同样计算机网络技术也是实践的产物,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由于人类为了生存而延伸自身生存能力的延伸。这就揭示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本质,同时也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得以发展的基础。推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社会需求。社会需求包括国家政治经济需求、军事需求以及企业逐利需求,它们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提供了强大、持续且源源不断的动力。而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相关理论的完善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可行性,而有关群体技术的进步则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可行性。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模式分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主干体就是关于技术的建成和制造。对于技术的建成和制造,它是指一项有用的的一种社会结构,也是社会企业和大集体生存发展最基本的保障。它由制度内容和物质内容两部分构成,其中制度内容由传统、习俗、社会规范、组织以及行为原则组成;而物质基础则由知识化的人力以及物化的技术构成。物质内容由物化的技术和知识化的人力构成,制度内容由组织、行为规则、社会规范、习俗和传统构成。技术的建成和制造并不是单方面的只技术和制度,而是需要这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配合起来。技术的建成和制造对于现在的生产和一些活动有着最基础的活动。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的技术建制,包括技术的社会安排和制度安排,因而我们可以从这两方面来理解技术建制的深刻内涵。从秩序层面而言,机身本身就是一种构建秩序的过程或者活动。所谓技术,就是把科学标示的物的属性按照人的需求进行新的排序组合,是为了更有益于人类而重新构建物的属性的过程,该过程需要在科学地认识物的秩序性的基础上进行。从组织、制度方面而言,技术并不能发挥技术的革新能力,而是需要一定组织来实现技术的发明和创新。需要某些组织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以发挥其作用。由此可以,决定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速度与程度的是技术的建制化程度。单一技术的创新和改革可能拥有重大价值,但这不能够决定整个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的发展,只有实现该技术的建制化才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正是连续不断的实现技术的建制化才推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而TCP/IP 协议的大规模就印证了这一点。TCP/IP 协议的发明者兰德公司并没有能够实现这个对未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技术的建制化,因而破产成为了其最终结局。而大力推广该技术的美国国防部,率先实现了对该技术的建制化,也奠定了美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的霸主地位。因而,我们不难发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技术的创新仅是一个基础,更为关键的是建立适应现阶段发展的组织结构。从上述事实,我们不难得出下面的结论:技术创新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基础,只有创新体制才能从根本上加速技术创新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高新技术的产生有赖于生产、学习和科研的紧密连接,而明晰产权制度则能够从制度激励高新技术的产生,但同样需要把控技术创新过程中的获益风险比,把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范围内才能源源不断地推动技术的创新。对任何一个产业而言,政府政策的导向决定着这个产业的发展潜力,计算机网络技术产业也不例外。有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创新以及建制化的政策永远是推动该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模式的启示
就我国而言,要大力推动计算机网络技术产业的发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国家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规划。(二)相关部门应营造一个良好且符合中国国情的创新系统。(三)加大人才和资金投入力度,攻克计算机网络技术难题。(四)加快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标准化合规范化。(五)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保护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六)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优异研发能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英任.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2.
[2]韩永进.技术发展模式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03:22-25.
[3]张帆,朱国仲.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综述[J].光盘技术,2007,04:4-5.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0-0000-02
素质教育的实施,就是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解放,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堂之上实现主动探索、合作学习以及独立或缺学习知识的机会。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通过为学生提供相对开放的自主学习的环境、资源等条件,培养了学生们坚持学习的态度与能力,最终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进行服务。在二十一世纪,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顺应潮流发展与现代教学相适应的需要。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顺应潮流发展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需教师提高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们的素质也需要须知配合不断的进行提高,只有与时代同步而行,才能以最终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因此促使教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掌握和运用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教育教学中,一方面提高教师所具有的素质,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开拓,为社会主意发展培养全面的优秀人才。而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只要掌握汉语拼音,会汉字就可以对网络技术进行操作。因而为了让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成更突出的作用,需要教师对自身的素质进行提高和学习。
因为计算机网络技术被教师运用在备课、上课以及教学的研究之中,因此教师对网络技术辅助教学的认识需不断提高,然后逐步建立一种适宜的教学理念。作为教育的知道折合组织者,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快的接受,不仅在知识上,方法、能力、品格以及工具都需要不断提高。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事业发展中是一种必然趋势
21世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以推广,在教育教学事业中,为了能够与现代化相协调,实现共同进步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成为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素质义务教育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师们的备课、上课以及研究过程中都有所介入,并且随着教师们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认识的不断加深和了解,建立新的教学概念,而教学概念的建立也使得教师们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索、合作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的学习环境是集主动发现、自主探索以及具高超技艺于一体的现代教育过程,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们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且在教育教学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有所突破与飞进。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劣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教育教学中新兴起教学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却也存在着优点和缺点。在此我们也从两个方面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给予分析。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优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具有巨大的优越性,这些与互联网络本身的优势是分不开的。
计算机网络技术因为具有灵活性,所以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对于学习者来说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自己的计划来安排学习进度。同样对于学生来说,只是一种极其有趣和新鲜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具有强直观性与宽阔的知识面,能够让学生轻轻松松的享有各种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并且有利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中的超文本链接功能获得更广泛的课程内容相关的信息与资料,这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教学方式。
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可以极大的方便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特别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方便大家的交流提供了便利的工具:电子邮件与网上聊天室。教师可以利用电子邮件对学生进行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而网上聊天室,则为学习者解决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能够让各个地区的学习者通过这个平台进行交流,共同分享经验和学习的乐趣,在这个共同探讨学些的过程中,不仅解决了困难和遇到的学习问题,还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通过了解还能够建立深厚的友情。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缺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其开放性与课堂教学的任务存在着矛盾,因为计算机网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而学生对于网络运用的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就忽略了学习内容,而在网络中盲目无目的的浏览网页,甚至有的学习为此沉迷于网络聊天和游戏中,这样就浪费了学习时间。从而不能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其次,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这种通过网络技术自主学习、自主交流、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并不放心,常常以传统的教育方法将传统想法接入到学生的学习中。
再就是对于计算机以及网络搜索引擎的运用,部分学生并不能够熟练的掌握和使用,因而在对学习资料与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以及综合运用中存在着极大的不足之处,这样也将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学习效果。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缺乏相应的软件,这些急需软件开发商的开发与研究,而教师的信息素养也有待提高,当前不少教师对于网络课件的制作并不擅长,制作的课件过于简单,与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并不符合,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育教学资源也亟待丰富。而网络技术教育教学这种虚拟的学习环境,虽然解决了时空的限制,增进异地交流练习,却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学生与身边学生之间感情变冷漠的可能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一种多媒体的技术可采用全新的整体教学过程及训练方式,将教学过程与学习紧密的融为一体,真正的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为学生创设一个理想的教学环境。
三、理想的教学环境创设的重要性
一般通过对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以及视频进行集成处理之后,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所显示的信息更具生动、丰富的特色。
在教育教学中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就是为学生创建了一个理想的教学环境,能够有利于教学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这种信息技术化的教学系统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共享,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能够将教案库与教学软件库中的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备课的质量,更有利于在教学课程中的实施运用。
对于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师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做足准备,只有通过不断的浏览、选择与组编才能设计出符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课件,而最终取得快捷与高效的成绩。
互联网为教师提供了特别知名的栏目网站,在这里教师可以对优秀的教学思想进行学习,也可以借鉴教学艺术从中寻找启示,这些丰富的知识内容能够为教师在教学之前的备课中提供充足的资源。整个教学设计格局科学性与新意。因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有着十分的必要性。
互联网提供的教学系统能够为学生们创建教学情境,激发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同时对学生们的学习动机也起到了强化的作用。
四、总结
素质教育的事实就是要对学生解放,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获得主动探索、合作学习以及获取知识的机会。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需要得到教育者与学习者的高度重视。教师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素质必须要提高,学生也要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健康、健全的网络学习心态。只有这样才能最终从根本上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突破与产生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委会.新课程教师课堂技能指导[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7,1
[2]孙成明.高校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功能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2
[3]翁克山,李青.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技术局限性及应对,2010,10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改革
众所周知,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旨在为社会提供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及素质的综合型人才。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渐渐显露出不足,改革势在必行。
一、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中职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主干课程,同时也是对学生专业素质及能力进行培养的重点课程,但是从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来看,效果不太理想。
1、重视程度不足
从中职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现阶段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亟待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其主要宗旨在于将学生培养成为基础知识扎实、应用能力强的综合型专业技能人才。但就现阶段的教学实际来说,学生对自身的定位并不明确,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教材更新滞后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以及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新技术日新月异,并且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就中职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材内容来说,虽然基础技术层面的内容较为完善,如数据通信基础知识的介绍、网络体系结构的分层以及局域网组网技术等,但是一些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涌现,例如云计算、物联网、Windows7系统的普及等,相对而言,教材和教学大纲的更新滞后。
3、教学手法单一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一项注重实践的课程,但是在基础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基本上采用的都是理论教学,如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网络体系结构的介绍以及各种网络软硬件的认识等,在枯燥的理论教学中,难以激起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多数使用单一的步骤演示,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强。
结合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现状,我们可以看到,对课程教学进行重新定位,改革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手法,是目前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面临的必然选择。
二、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根据上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笔者结合该课程标准、时展趋势和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等方面提出以下三项具体措施。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新进行课程定位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旨在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扎实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及应用能力的综合型人才,这一标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被人们空泛的解读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学生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引起的思想观念的变化,都对这一标准发起了质疑:什么程度才算是扎实掌握了技术基础,怎么样的应用水平才算高,综合型人才具体指什么等等问题成为中职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改革关注的重点。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开展的现状,结合时展背景,要想提高现阶段教学质量和效果,改革的第一步需要对课程重新定位:首先,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结合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了解目前相关行业、企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明确必备基础知识的范围,让学生在吸取知识的过程中,分清轻重缓急;其次,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明确今后自身的定位,比如是硬件维护还是网站建设与管理方向,或是技术服务方向等,只有在学生对自身发展方向有所认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激发他们对课程教学的无限兴趣;最后,还应明确“综合”发展的实际含义。新时期综合型人才是指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水准、具备较高行业素质、具有运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相应的,新时期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宗旨中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扎实网络技术基础的综合型人才”也应从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入手,在提高学生专业技术的基础上,贯穿素质及能力教育。
2、以发展学生职业能力为基准,合理设计教材
教材是课程教学的基本要素,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教材设计是否合理。从现阶段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材设计来看,虽然基础知识环节较为全面,但是对时展过程中许多新技术的更新滞后,不利于学生掌握业界的发展现实,导致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往往与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相脱节;从学生角度来说,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多,效率不断提高,教材对他们的吸引程度直线下滑。基于此,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改革的有效进行还应着手于教材的设计,明确课程对人才的培养方向和技能目标,熟悉相关行业的发展动态与趋势,及时将新的网络技术或案例加入到相应的技术变革中去,结合中职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抓取当下行业中一些敏感、高频的概念或大家关注的技术焦点进行深度的剖析,正确引导学生了解新技术背后的专业内涵,进一步树立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进而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3、充分利用多媒体,创新教学手法
除了课程定位以及改革教材内容之外,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对教学手法进行创新。在以往的教学中,针对概念性的知识及内容,一般采用的都是理论传授法,例如就 “OSI参考模型的分层”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来说,教师通常会对OSI模型各层的基本内容进行详尽的介绍,但也仅停留在抽象的“介绍”层面,学生很难在大脑里形成立体的认识。基于此,建议今后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丰富有趣的课件来吸引学生,让学生能主动接受知识;采用微课的方式对教学中重点、难点或疑点内容进行突破;通过实物展示、仿真模拟、实验操作等方式,强化所学的理论知识;教师需要不断跟踪网络技术发展最新动态,结合中职生的学习特点,及时将新技术引入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立体的讲解;教师可以灵活采用多种新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结合技能考核进行教学,实现学生阶梯式地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中职生就业前的职业准备教育,衡量中职生职业水平的标准应该是毕业生能否满足用人单位需要的能力。但实际情况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出来的中职毕业生往往没有经过专业的职业培训,存在没有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缺乏网络技术的实践知识和职业技能,不能胜任所担负的工作等种种问题。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改革任重道远,需要教师不断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不断致力于培养社会需求的较高职业素质、较强实践能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让学生毕业后就能较快的适应相关行业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谭杰. 论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改革的“三新”[J]. 中小学电教(下),2012,10:44
[2]韦柬.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 课程教育研究,2013,11:157
[3]陈志萍. 中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优化分析[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9:263+265
[4]倪中华. 基于职业能力的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 快乐阅读,2012,07:11
1.1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实例分析更加准确
当前,绝大部分的物流企业在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强化了对物流配送的监控,这也让企业在现实物流工作中,能够即时地对配送工作人员展开地点锁定。只要物流总部出现命令提示后,物流企业便也能够即时地将这个信息传给正在路上配送的工作人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介入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帮助物流企业全面简化工作流程,只要任一一个流程出现了问题,都可以立刻寻找出问题来源,为问题的解决争取时间,这也直接弱化了客户与企业之间的纠纷形成。例如,配送人员在物流运输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得到和配送人员展开随时沟通交流,在运输工作的择取管理上,企业也能够按照客户的需求相应的选择最合适的物流方式。
1.2计算机网络技术推动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意识的形成
从物流工作的实际状态来看,我国仍然有许多物流企业对于物流信息化发展存在明显的误区,很多企业都处于既想创新,又怕出现风险的摸索阶段。并且,由于企业所应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较为低端落后,导致不能够产生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物流配套模式,也因为物流行业人才的整体匮乏,对企业物流信息化的形成造成一直的阻碍。对此,物流企业惟有更新管理观念,重视计算机技术的引用,才可以为物流信息化发展另辟蹊径,使网络技术能够更为集中、全面、深化的应用到实处。而且,物流企业也需重视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水平,让员工知道物流信息化对物流行业的整体发展而言是大势所趋,进一步创设优质的信息化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物流产业化、系统化以及全面化发展。
1.3计算机网络技术促进产业链的形成
供应链属于物流企业管理核心的构成。传统物流管理概念中,单纯的内部物流管理早已不能够适应信息化物流发展的需求。对此,供应链管理需要逐渐生成通过上下游企业的反馈信息服务,强化供应链的全面协调性发展,进一步促进综合效益目标,最终达到提高供应链的实效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供应链的建立无法离开信息系统的辅助,并且也必须配合高效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强化管理,才可以体现供应链每一节点的协调性。建设企业成员发展互惠互利的管理制度,使供应链更为平稳的实现效益目标。供应链建设的全面深化,是物流企业开展人性化服务与提高工作效能的基础。
1.4为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夯实基础
物流行业是否迈向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最为重要的标志就在于物流行业信息平台的建立。该环节的建设也直接关系着物流发展的优劣程度。对此,我国物业产业不仅应当引进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建设健全平台的发展,尤其要关注空中物流信息管理的平台建立。推动物流服务的多样性,契合物流行业发展的总体特征,使信息畅通无阻。
2.结语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8-1879-02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比较实用的学科,也是一门综合交叉学科,包含了计算机技术知识和网络通信技术几方面。伴随着信息化的普及,企业对网络工程师、网站管理工程师、网络设备工程师及网络安全系统工程师等新型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量正在呈现出大批量的需求之势,平均每年增长高达71.2%,预计今后5年将达到60-100万人,但是虽然目前高校每年向社会上输送的计算机方面的人才较多,但是现有符合新型网络人才要求的人还不足20万。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针对计算机网络所开展的课程教学实践就显得十分地必要。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主要讲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网络通信和网络协议,网络设备以及网络应用方面的知识。由于该课程是由一组组数字和符号等抽象概念组成,所以它的理论性比较强,在教学上的讲解也需要更加系统和全面,同时在也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种种特性,学生们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有些知识在课堂上面能够大概的了解可是不能长时间的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一个学期结束了,学生们会感觉到不仅是理论还有实践都没有学到什么,脑子里还是空空如也。因此,寻求一种适合当今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研究的先进教学模式是我们眼下的当务之急。以下我们主要从两大方面进行讨论。
1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这门学科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我们在教学当中会遇到不少的困难和麻烦。让学生们最头疼的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理论及原理,大量的专业词汇、专业术语、协议概念等让课程充满难度;其次则是动手操作实验。通常学生们不是运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验操作,而是将实验步骤一一抄写下后按图索骥,操作后仍然无法理解其意义。然而这些问题是由于很多高校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当中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所造成的。
1.1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很多高校部分老师的教学观念没有得到完全的改变,还是会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缺少实践性和操作性,单一的对照课本进行讲解,学生们不能够理解的地方就需要进行死记硬背,使得学生们对很多地方认识不够深刻,不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进行应用,偶尔进行上机课,也只是作为验证理论的一种手段而已,不能够全面的系统的理解知识体系,缺乏创造性和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在面对实际问题上更是无从下手,甚至不知道所学的知识有何作用以及如何应用。久而久之,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使得一批批高校的学生们不能够学以所用,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1.2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教师能力偏低或过于依赖教材
在高校中,很多教师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他们刚刚参加工作岗位,没有充足的教学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不知道如何进行讲解,而由于传统的教学使得这些教师本身对知识掌握就不够深刻。所以形成了恶性循环,教师对知识理解的不够,造成教师教学能力偏低,他们在上课的过程中也只能过于依赖教材。很多教学内容也过分依赖教材,理论知识偏多,计算机网络应用却相对较少,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感觉到非常的枯燥和乏味,缺乏学习的兴趣,从而不能去主动的进行学习。另外有一些教材过于注重软件产品和网络硬件设备的介绍,这样的情况会造成学生们对工作原理理解不够透彻,只能停留在技术层面上。所以我们在当今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要求教师应该把理论与实践紧紧的结合到一起,并且在选择教学内容上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1.3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实践缺乏目标性和实用性
目前在我国很多高校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方法只是教师在前面讲,学生们在下面做听课笔记。教师对照课本念,学生们对照课本划重点。这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学生们只能是被动的去学习和接受,难以激发学生们去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无法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而实验课成为学生们按实验要求简单地验证理论后的自由活动课,学生们认为 实验课是理论课后放松的环节。这样的情况便会造成学生们不能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去实际运用,所学和所用两个方面严重脱钩,教学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实践环节。
1.4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观念过于传统,不能满足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需求
在当今的现代化的教育当中,应该更多的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需要培养的是有能力有才干有实际操作经验的知识型人才,而不是只会死记硬背,熟读课本的书呆子。所以在现代化教育当中,应该更多地强调人文关怀。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也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比如说理解能力、动手能力、思维习惯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在当今传统的网络课程教学方式下,不能够做到因人而异的不同教学,使得学生们不能够表现各自的所长。我们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们各自的特长,应该做到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方法和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2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实践应该如何改善的思考及建议
当今社会人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果在教学中应用正确的教学方式会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更好的培育出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人才。我觉得在计算机网络教学课程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改善。
2.1首先要改善的是教师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
在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如何让学生们不挂科,顺利毕业,而忽视了对知识掌握的能力和提高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我们要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们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最首要的就要是改变教师们的教学理念。教师应根据网络的应用分析出岗位需求和职业定位,形成小型局域网技术、无线网接入技术、中型企业网技术、大型企业广域网技术的逐步升级式职业培养体系,规模不同的企业其岗位所需要掌握的技能也不相同。那么想要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的教学目标也应该有所改变,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营造出“学习情境”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工作过程与学习是紧密结合的。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这门学科过于偏重理论,我们应该结合学生们各自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的内容上突出典型工作任务,重点解析典型工作任务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其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若能让学生对本课程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那么教师已经成功了一半,但做到这点不容易,需要教师长期的积累与研究,也是教师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
2.2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内容应该有所改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速度也是非常之快,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更新,如IP语音电话、网络视频监控等等。企业对网络专业职业岗位的要求也不断变化。各个高校在教学也应该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式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如在大中型企业工作,其主要任务是运营与维护,在对其具体工作如:网络设备的调试、网络操作系统配置、网络流量控制分析、网络用户管理、网络安全保密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将以上具体工作分模块设计项目让学生身处“工程过程”,每一个项目都有明确的行为目标和具体要求,通过模拟工作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在接受新的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提下,也要保证教学的实用性。在教学内容上应突出重点,选择学以致用的知识体系,有计划的删减一些繁冗和实际工作淘汰或不常用的知识,如在配置路由协议中,EIGRP协议虽然功能强大且技术较新,但其理论复杂,又不适用于国产路由器上,所以建议删除这部分内容,可以着重讲解RIP协议和OSPF协议。从而学生们会了解到自己所学知识既先进又实用的,这样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3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也应该有所提高和加强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当中,教学手段的改变是提高学生们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
首先我们在教学当中,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动画、视频等手段生动的讲解枯燥无味的知识体系。如果没有多媒体教学,在课堂的讲解上也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小道具,形象的进行比喻和分析。这样便会使得本身不容易理解的概念理论形象化和生动化。教师们在备课阶段也应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有效率的备课,在课堂上应该脱离课本,讲解到重点部分也应该采用一些手法加深同学们的印象。通过实验,照片,多媒体,模拟软件等多种手段展示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使教师和学生们都彻底的从书本和传统黑板书当中解放出来。这样的做法不但会提高对知识体系理解的能力,同时也加大了学生对信息量的吸收,加强了对重点知识的掌握。
同时在教学当中更应该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其余组成员来评判,这样可以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兴趣参加课堂讨论,在活跃了课堂气氛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让大家进行分析和探讨,在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们便会更好的掌握学生们学习的难点和疑点。使得问题明朗化,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4要更好的做好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提高教师的素质也是必要的
教师是传授知识的源头,提高教师的素质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应该设定奖励政策鼓励教师多参加国家职业技能或国外技术考试,特别是国外考试非常注重考察实践。多拿证书使得教师的知识能力不断的发展,也让教师在学生中树立了榜样。光有知识能力的教师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很强实际操作能力,只有这样在教学中才有说服力。但实操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实际工作的大量经验的积累,笔者建议如果有条件可以让教师每年去企业进行顶岗实践,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实操能力,而不是只会一味的空谈,而没有实际经验的传授机器。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是兴起时间不算太长一门学科,也是一门发展非常迅速的学科。正因为它发展的迅速,各高校在教学方式方法中更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的改善教学思路,吸取新的学科技术方式方法。对于教学内容应结合实际需求,及时的做相应的调整。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为企业输送更多的网络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蔡正保,王胜.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0(13).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企业物流
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2-0107-02
一、计算机网络与企业物流发展现状
在社会经济不断稳步发展的今天,“企业物流,信息先行”已经成为企业物流的共识。现代物流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它融合了传统物流仓储、运输等环节,并借助计算机信息管理和工业电气自动化实现发展的新型产业,它涵盖了物流流程中的仓储、运输等流程点。具备了全面的科学管理系统实现物流的信息化、电子化和智能化。那么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信息化的基础就变得不可或缺了,只有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控制软件来处理物流流程,才能促使物流业高效、快捷,并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加快决策速度,确保决策准确性。
在现代物流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是物流信息系统使其中的关键,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变成了重中之重。通过计算机网络的联通,接受指令信息,实现现场模拟,使得物流生产自动化程度全面提升,优化库存、整合设备、远程控制,使得整个企业物流流程形成了有机的整体,在各行业生产发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今社会已步入了网络时代,优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资源为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在网络化程度如此高的体系当中,既提高了物流效率,又体现了物流管理节点当中的互相联系。通过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提高企业的物流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完善精益化物流流动,促进企业能够持续性的发展。
二、企业物流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高度整合、兼容的必然结果。已经成为了信息社会和网络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现代企业物流正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飞速的发展。
企业物流中常涉及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智能物流调度系统、数据库技术、条形码技术等。
(一)智能物流调度系统
智能物流调度系统是集物流生产管理、物料管理、仓库管理、物流调度于一身的物流管理系统,能够实现灵活可变的物流管理和调度策略。并实现物流监控功能,在组态软件平台上开发的专用物流监控软件,提供形象直观的三维物流布局仿真界面,实现物流情况的计算机再现。
(二)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是依照某种数据模型组织起来并存放二级存储器中的数据集合。这种数据集合具有如下特点:尽可能不重复,以最优方式为某个特定组织的多种应用服务,其数据结构独立于使用它的应用程序,对数据的增、删、改和检索由统一软件进行管理和控制。从发展的历史看,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高级阶段,它是由文件管理系统发展起来的。数据库的基本结构分三个层次:物理数据层、概念数据层、逻辑数据层。
(三)条形码技术
条形码识别技术是自动识别技术的基础,它提供了对物流生产中对货物进行标识和识别的技术方法,具有成本低廉、数据准确、采集迅捷的特点。 其利用扫码器来采集并实现数据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传输,是现代物流系统中基础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可以满足大数据量、快速准确的采集需求,能满足物流高效顺畅的数据要求,从而大幅度提高物流生产效率。
在企业物流自动化领域中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涌现,如ERP系统、射频技术、GIS技术、GPS技术等,极大的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提升了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了作业成本,在物流运行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极大的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企业物流的影响与促进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是企业物流实现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与进步。物流的各个环节和流程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数据的采集与呈现,最终将为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提供强大的助力。
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提升企业物流生产数据的采集、处理的效率,并有效实现生产任务、管理数据的全面共享,提升物流管理工作效率;此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也促进了物流信息化管控平台的构架,实现仓储、运输、设备管理以及基础管理的规范化要求,有效地促进物流自动化、智能化的科学应用、有效运行。
四、计算机网络化现代物流体系的搭建
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需要搭建在物流计算机网络化的基础之上。运用现代物联网体系在物流信息数据库基础上使生产数据、管理信息通过网络实现互联和共享。网络通过交换机、路由器、以太网线和光缆相互连接,通过强大的物流管理软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处理的信息网络。随着企业物流计算机网络化的不断推进,各种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出现在企业物流的生产当中,数据与信息的采集、处理渗入物流流程的每个环节。通过准确及时的沟通与互联增强了物流各流程、物流与其它生产流程相互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覆盖面积广、流程长、节点多,同时能及时收集并处理实时性较强的信息数据。
五、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依托其高效、智能、准确、可靠,能够全面集成管理的优势。实现了企业物流工程自动化、效率化、精益化的发展,促进了物流信息数据的畅通传输,辅助物流单位提升工作效率、优化实践服务。为企业物流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为企业物流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集成了各类物流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国内各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迅猛发展,这将成为现代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也必将为企业快速、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化资源;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4-0030-02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中职学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程,涉及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网络组建与管理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中职教育教学领域的不断应用,教育信息化步伐的加快,数字化学校的建设,中职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成为必然。因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利用数字化资源教学成为该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一、 现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过程枯燥抽象,学生难以接受
目前,很多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采取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课程内容多为网络原理、工作过程或结论,整个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学生难以接受,不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
2.概念众多,理论复杂,知识体系结构陈旧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渗透、密切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的内容既有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又有通信技术方面的,所以概念众多,理论较复杂。另外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更新快,而大部分教材内容陈旧,跟不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步伐,学生难以接受到较新的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3.实践教学环节少,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强
现行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过于注重网络理论知识的讲授,理论课偏多,实践课偏少,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强。网络实验是该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网络知识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网络理论的理解。而在实际教学中,网络实验因为硬件、软件种种局限无法顺利开展。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技术处理的、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可以实现共享的软件教学资源。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网络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视频教学录像、题库、软件素材等,满足学生在线学习、在线测试、在线讨论等功能,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现代化的数字化学习,真正符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1.改革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单调,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概念、原理、工作过程大都比较抽象,单纯用文字叙述,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化,帮助学生来理解复杂和抽象的概念、协议等相关知识。比如利用投影仪,使用Flash、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网络多媒体课件,将线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DNS的解析过程等内容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而网线的制作和局域网的组建等内容也可以使用图片或录像来教学,以此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2.优化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课程网站
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繁杂,教学应以必需、够用为度,强调实际应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充分考虑到专业特点和学生能力的差异,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内容划分成熟练掌握和一般了解两个目标层次,如学生应熟练掌握常用的网络工具和建立、配置网络,包括Unix/Linux系统的简单应用、Internet浏览器使用、建立对等网、Web和FTP服务器的安装与测试等。而对于其它较为高级和复杂的网络应用操作技能则作一般要求,或者是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作进一步讲解,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要求。
另外,在信息化时代,书本教材已不再是教学内容的唯一载体,通过教师指导、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学生可以从多种学习对象和教学资源获取多方面的知识。利用课程网站教学平台中的在线课堂、教学辅导、作业与讲评、IP课件、课程论坛等功能模块,教师可以将教学大纲、教案、实验指导、参考资料等内容进行教学资源共享,并不断进行更新补充,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自主选择学习进度、学习阶段,便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化学习。
3.加强实验教学,改革评价体系
计算机网络实验环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学校提供专门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配备有网络服务器、工作站、三层核心交换机、二层交换机、路由器等先进网络设备。实验的内容与理论教学保持同步,选择适合中职学生的实验教程,并由有经验的教师编写相关实验指导书,对每个实验的目的、有关知识点、步骤、注意事项等作明确的说明,同时也制作一些实验的视频录像,将这些内容全部放在课程网站上供学生学习参考。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熟记相关的配置命令,利用虚拟网络实验软件,通过校园局域网形式向学生开放,学生在网上练习并将相关配置发给教师进行评讲,充分利用了网络学习资源,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为了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理论水平、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必须采用一种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学生最终成绩的评定分为两个部分:形成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各占50%。其中形成性考核成绩包括平时表现(如在线课堂提问等,占10%)、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占10%)、实验完成情况(占30%)。
以上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在中职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背景下进行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学生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激发了学习和发现的兴趣,充分体现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从而也促进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农业;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1-0000-00
20世纪中期,信息作为三大资源之一,开始在农业生产生长管理中发挥巨大的作用,随之信息农业概念逐渐出现,并开始在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信息的传递、储存以及产生与消亡过程,使信息农业迈向辉煌时代。信息农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与生产竞争力,但是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我国在信息农业中的研究较少,为此研究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信息农业发展将对我国信息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下面笔者将从信息农业的基本概况出发,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做详细介绍。
1 信息农业
信息农业,通俗的讲,就是将信息用于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中,以便尽可能的获得最大农业利润。这里的信息一般是与生产有关的产品加工、销售等信息,这些信息在农业的发展中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促使农业发展愈加蓬勃。具体的讲,信息农业是对信息进行制造、传播、处理以及储存等来获取有意义的消息,进而促进农业的发展。在信息制造、传播、处理以及储存的过程中,都需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参与和扶持。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农业的发展进程,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加工处理以及销售中,可以更好的引导其发展的方向,控制其发展的历程,尽可能的规避风险,获取最大收益。由此可见,研究信息农业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2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信息农业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对农业生产系统的信息的传递、分析与储存,建立农业资料信息库。通过对农业信息库的信息归总、分析来预测与判断农业系统中各要素的影响机理及影响方式,选择有利于农业系统发展的要素进行定量判断,并将理论上的知识付诸实践,在实践中验证信息的可行性与正确性。通过一系列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很好的实现了信息农业的发展与繁荣。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农业系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农业系统模型和预测系统
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对农业系统各系统模型及预测模型的建立工作,通过对农业系统中土壤、水分以及气候等因素信息的分析与整理,建立一套相关的系统模型关系,进而通过该模型关系对未来农业生产发展进行预测和干预调整,以便获得最大的农业生产收益。这其中所涉及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有信息搜集和模型建立技术。
1)信息搜集技术。该技术不仅实现了对农业基础信息的搜集工作,并且可以通过采样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实现对农业系统的实时监控,进而实现对农业生产系统的监测和调整。一般的信息搜集需要借助于远程感应系统、定位系统,甚至是传感技术等,这些技术与系统使得采集的信息更加精确,保证了预测结果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信息搜集技术实现了对农业系统中土壤成分、水分含量以及气候因素等信息的采集与整理,有利于建立适当的农业系统模型。
2)模型建立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农业产品生产的动态预测与估计,使作物的生长朝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方向发展。一般要实现动态模型的建立,需要对农业系统作物的动态生长规律(主要包括生长环境因素、发育影响因素以及营养需求等规律)进行研究与分析,建立系统的优化模型,对农业生长进行最优化管制。
2.2 农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农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中含有一套模拟模型,可以实现对农业管理的决策;同时具有一套知识体系,可以进行专家诊断和智能支持。该系统的建立需要信息库、模拟库以及预测库等的支持与帮助,一般包括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农业管理决策系统和智能化实践系统。
1)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该技术主要用来对搜集到的农业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与储存,为决策支持系统提供信息支持。
2)农业管理决策系统。该系统主要是通过对农田作物的实时生长信息进行管理与统计,并通过专家系统进行决策的,是精准农业管理的辅助技术。
3)智能化实践系统。该系统采用传感技术对系统进行反馈处理,并通过定位系统对系统操作实践进行定位,实现了操作的智能化,可以自动的清除农田生产中的病虫旱涝等危害,为农业管理决策提供了操作支持。
2.3 农业空间信息技术
空间信息技术主要是指3S技术,该技术可以实现对农业系统的信息搜集、地理定位以及远程感应管理。通过该技术可以对农业系统的发展进行监查和预测,保证生产决策的开明性与可行性。同时,在长时期的空间信息技术应用中,可以实现对农业系统信息库的建立,实现农业系统更加便捷的信息管理。
2.4 虚拟农业
虚拟农业主要是采用计算机虚拟模拟技术对农作物生产因素进行动态分析和仿真模拟分析的农业系统。该农业的实现并不需要自然生物的参与,仅仅通过对虚拟作物进行数据搜集,即可实现对作物生产生长规律的研究。该过程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保证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研究结果比较具有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的。
2.5 精确农业
精确农业主要是将农业信息与机械生产进行具体结合应用的管理方式,它综合考虑农业生产种植的具体环境因素、地理因素、成分因素等,选择最合适的生产方式,尽可能的降低生产投入,并扩大农业收益,将农业管理细化到每一个农业小单元中,充分利用农业单元的自身条件与自身资源。精确农业的实现需要3S系统、信息搜集技术和分析技术等的支撑与参与,是比较先进的农业应用。目前,该农业已经在国外较发达国家普及应用,并取得了优良效果,虽然我国在该农业的研究尚待提高与追进,但仍然取得了一切具有指导价值的试验成果。
3 结束语
信息农业是新时代高科技技术发展下的必然产物与必定趋势。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信息农业的建立与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使得一系列农业管理系统纷涌而出,并逐渐在实践中得到普及应用,进一步促进了信息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亮.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信息农业发展[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6):21-24.
1关于电子信息工程
(1)概念。什么是电子信息工程,主要是对计算机等现代话技术进行电子信息的控制和处理,其针对的是对信息的处理和获取,设计相关的电子设备和信息获取收集系统等。其涵盖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多个专业领域。而现代社会生活中,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之中,简单如电话交换局对于电话信号的处理、手机对于声音或者图像的传递等。(2)电子信息工程的特点。众所周知,电子信息工程就是将信息电子化,然后通过这种手段获取有效信息并且对获得的信息做出储层和处理的技术功能。相应的会制定成熟完善的处理电子信息处理系统,而通过该系统使得信息的处理更加有效率和准确性,方便人们进行智能化的归类和处理。1)高准确性。在利用电子信息工程进行信息处理,会对处理的结果设置检查命令,方便与监督管制信息处理的结果和过程,有利于提高信息处理的准确性,人工处理结果与之相比较,错误较多并且不容易被发现,造成追踪改正困难,造成信息进一步的利用障碍。所以,电子信息工程对于信息处理具有较高的准确性;2)涵盖面广。电子信息工程主要针对日常的信息处理和应用,这就导致其所涉及的范围是比较广的,因为在如今社会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都涉及了信息的处理使用,并且信息资源的重要程度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显现,这也就是说电子信息工程在各行业中的作用会越来越显著,并且优势也越发的显现;3)高便捷性。电子信息工程具有便捷性较高的特点。这是因为电子信息工程处理信息的方式是将硬件设备与系统命令相结合,使其能够对信息进行批量的分析,从而在处理的速度和效率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并且,硬件设备的发展,技术难关的图突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子信息的发展,加快了其对信息的处理速度便捷性。
2计算机网络技术概述
通过签订网络协议将互相集合连接地球上独立的、分散的计算机形成了计算机网络,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而其中用于通过光纤、电缆、微波、双绞线、载波甚至通信卫星等介质连接传播。同时网络可以对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进行共享,具有对共享数据资源集中处理及管理和维护的能力。由一组结点和链络而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现有转接结点和访问结点两种结点连接类型。其中转接节点的形成需要通信处理机、集中器和终端控制器等硬件设备,其在网络中用于信息的转接和交换传送。而主计算机和终端是使用访问结点,它们是信息传送的源结点和目标结点。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碰撞产生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使得资源共享成为现实。自此人们可以在办公室、家里或其他任何地方,就可以访问查询网上的任何资源,这样对工作效率地提高起到极大的贡献,从一定层面上促进了办公、工厂、家庭等自动化的发展,所以说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科技服务的开端。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应用广泛,对其联网和设备的开发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而电子信息工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影响下,能够起到加快信息的传递和共享的作用,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1)资源共享。何谓资源共享,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技术将用电子设备收集到的电子信息更好的被人利用共享。资源的共享要签订相关的协议,做好网络连接的工作,从而确保电子资源数据能够在各个电子设备之间相互传输。例如TCP/IP协议,其内容有网络接口层、应用层和网络层,通过对信息的汇聚建立分层体系,保证了传输控制协议不受影响。并且缩小文件的规模,更加精确的达到制定位置。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理论的基础,利用电子设备传递信息,然后将协议标准作为传递的要求,由此更加顺利的进行信息流通。(2)传递信息。电子信息工程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大量的人们生活生产所需要的信息搞笑的进行传递,既表现了电子信息工程传递消息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网络技术对于电子信息工程的重要作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进行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具有高安全行,是不可取代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电子信息工程的不断发展创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4安全隐患
电子信息工程不断发展,前景光明,但不可否认存在着不安全的网络因素以及网络漏洞,这就使得电子信息工程存在着明显的安全隐患。这就要求技术人员能够注重网络安全的考虑,提高安全技术,加强安全权限的设置,避免此类问题带来的各方利益的损失。
5结语
计算机网络己经成为高等学校普遍开设的核心专业课程。它立足于电子信息基础之上,在信息技术主要专业课程(如操作系统数据库、通信技术、软件工程、程序设计等)的支持下,直接为电子商务、电子政务、金融、远程测控、MISCMIS远程教育和医疗等应用服务,在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知识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甩基于上述认识,在四川省实施的《新世纪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项目”中,我们申报并承担了“《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实验环境建设研究”项目,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作了初步探讨。
一、加强计算机网络教材建设的必要性和指导思想
(一)加强计算机网络建设的必要性
国与国外相比有较大的局限,原因在于我国的经济实力和信息技术水平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为缺乏好的适合国情的教材,实验条件差。
当前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学生与教师两方面都有所反映一些研究生在学过多门计算机网络课程(如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理论与设计、网络工程网络通信基础网络编程Internet技术等)之后,才认为真正学懂了计算机网络;一些本科生又从另一极端反映:“计算机网络就是些概念,太简单”,但一接触实际,很多概念又不大清楚,动手能力差而教师们则深感要在有限时间(例如48学时把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原理讲清楚,且能结合实际,并非易事这些情况表明,社会迫切需要较好的计算机网络教材。
根据教育部教高[2001]4号文关于大力提倡编写、引进和使用先进教材的精神,我们决定努力编写一本较好的计算机网络教材,作为“《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实验环境建设研究”项目的重点工作之一。该项工作的成果是《计算机网络原理与设计》一书(87万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
要编写一本较好的计算机网络教材,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如何用有限的篇幅系统而又全面地介绍计算机网络技术全貌,使读者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体系结构、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网络应用研究的基本方法,这就是我们编写本书的目的。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计算机网络的新技术和新标准不断面世,用技术爆炸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在这种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的情况下,编写教材最难的就是内容的选取
(—■)加强计算机网络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
通过对《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的深入领会和20多年来从事计算机网络教学科研的实践,我们认为,重要的是在教材中把基本原理讲清楚具体地说,就是要把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包括ISO/OSIRM和“?/正协议族)讲清楚,这是学好计算机网络的关键这种观点正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人士所共识;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但不应该把教材写成网络产品的说明书;教材不应写成计算机网络标准文档的缩写本;而要强调严谨性,要重视理论分析和应用;内容要贴近教学,应该有利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容易转变为教师的讲稿,也应有利于学生的复习和自学;适当介绍新的技术发展,以开阔读者的眼界。
1.教材的取材原则
讲清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只要有利于读者建立起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即使是计算机网络早期的技术,也不必因其“过时”而轻易抛弃,例如X.25就是这样既要联系实际,又要掌握好“度”,不能把教材写成产品使用说明书重点是关注在实际中经常用到的知识,例如,局域网的冲突域概念,在网络建设中十分重要,应该重点讨论;又例如,路由选择在Internet的建设中也很重要,要把概念讲清楚至于具体的实验、操作、配置则应由与本书配套的《计算机网络应用与实验教程》或其它实验教材去解决本书就不必过细介绍网络产品性能配置等应用细节了。对协议的介绍,重在原理和概念,细节(文本)不必多讲
面对计算机网络涉及到的如此广泛的技术问题,唯一的办法是选材要少而精。例如路由选择,要讲清关键点:物理编址、下一站转发源地址独立性、层次地址与路由的关系、缺省路由等。面对大量具体的路由算法,大可不必介绍,只要把关键的Dijkstra算法和一个典型的VD(矢量距离)算法讲清楚就可以了。而对VD算法又可以分阶段循序渐进逐步深化例如,可在一般地介绍一个网络内的路由选择时,介绍VD的原理(算法);而在学习Internet时,再从互联网角度介绍;最后,在学习路由器时,总结性地介绍在IP中如何具体使用VD算法通过这样安排,学生对路由选择的掌握普遍较好。
2在取材方面的一些具体考虑
具有适当深度的理论内容。对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最大误解是,把它降低到单纯网络产品的介绍和配置使用以及操作的应用培训课程。大学生和研究生应当掌握适当深度的理论内容,否则,很难说他们真正学懂了计算机网络。为此,本书第2章介绍网络排队模型和自相似通信量,以便为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及链路容量优化等设计问题准备适当的理论基础。有限状态机和Petri网模型,则用于对协议的理解和验证。既要覆盖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内容,但又应重点突出例如,路由选择和局域网的冲突域就应该是重点,但又要设法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全貌展现给读者。
对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及发展,如ISDN帧中继、ATM接入网技术DWDMRPRNGN软交换、主动网络等进行适当的介绍即可网络应用与设计问题,如链路容量优化,建网技术和方法,IP电话、企业网络管理、网络拓扑搜索、网络入侵检测、计算机网络中的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网络信息系统的开发等,这些都是网络应用中的重要问题结合我们的研究工作,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二、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
1.教学计划建议
通过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习,期望读者对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基本技术有一个初步的掌握,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将《计算机网络原理与设计》一书用于不同层次和专业的教学时,教学计划建议如下:
(1)经济管理类本科(3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应用。
教学内容:
1.1计算机网络的一般概念,1.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3.1数据传输基本原理,3.2常用的物理层标准;
4.6PPP;
5.1广域网的基本概念;
6.1网络互连概念,6.2因特网上的网络层;
7.4TCP,7.5.1影响计算机网络的若干因素;
8.2IEEE802标准概述,8.3IEEE802.3,8.4快速以太网;
9.2TCP/IP协议族的应用层,9.3域名系统DNS,9.4计算机网络管理,9.5计算机网络安全,9.6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
10.1联网设备概述,1Q2调制解调器,10.3网卡,10.4中继器和集线器,10.5网桥,1016交换机,10.7路由器,10.8建网技术,10.9网络建设方法
(2)理工类四年制本科(48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基本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各层涉及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和参与网络设计、建设、运行以及网络的应用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只列出在经济管理类本科基础上添加的部分):
21概述,22M/M/1排队模型;
4.1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4.2停止等待协议,4.3连续ARQ协议,4.4选择重传ARQ协议,4.5HDLC;
5.2路径选择,5.3拥塞控制,5.4X.25;
7.1运输层概述,7.2TCP,体系中的运输层,7.3UDP;
9.1ISO/OSIRM的高三层;
11.2帧中继,11.4接入网技术,11.6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124网络信息系统开发
(3)理工经管类硕士研究生(48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体系结构、协议、设计和分析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教学内容(只列出在理工类四年制本科基础上添加的部分,并注明删除的部分):
23M/M/m排队模型,2.4M/G/1排队模型,25具有不同优先级的排队模型,2.6排队网络,2.7自相似通信量;
4.7协议的形式描述和验证;
删除5.4X.25;
7.5性能问题;
8.1通道访问技术删除8.2和8.3中以太网的冲突域和覆盖范围问题之外的部分,删除8.4快速以太网;
m10计算机网络优化设计研究,删除10.1联网设备概述,10.2调制解调器,1Q3网卡,10.4中继器和集线器,10.5网桥;
删除11.2帧中继,11.4接入网技术,11.6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121IP电话12.3网络拓扑搜索,126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采用的辅助教材
作为《计算机网络原理与设计》一书的补充,我们编写了《计算机网络辅助教材》它是按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当前执行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的,以满足该大纲对双语教学和习题集的需要若不采用特定的教学大纲,也不采用《计算机网络原理与设计》作为教材时,本书的内容仍然可以
作为其它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辅助教材本书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习题及参考答案给出了《计算机网络原理与设计》全部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部分:英文阅读材料。教育部要求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能够全面采用外文教材之前,应该有一个过渡期,即以中文教材为主,但向学生提供合适的外文阅读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配合教学的进度学习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外文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外文教材借鉴国外的教学方法(即教材不一定很深很艰但要提供大量思考题和练习题,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和Internet,自己去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为此,首先应有适合作为阅读材料的英文教材。但原则是应选用国外最新版本的著名教材本书选用国外者名教材:BehrouzA.Forouzan,DataCommunicationandNetworking2nded.2001McGraw-HillCompanies,Inc中有关TCP^P协议族的内容,加以编辑整理,作为英文阅读材料
第三部分:英文阅读材料参考译文。给出了本书第二部分的参考中文译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探讨
1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团队素质的提高
教学团队素质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的核心。首先,高职院校应积极邀请知名专家作为学科带头人,并引进企业技术骨干,建立双师型的教学团队,加强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其次,不断提升本校教师队伍的教学、实践、科研能力,定期进行网络技术和网络知识的培训,保证教师时刻走在网络技术的前沿,及时更新教师的知识体系,保证教师队伍知识的丰富和新颖。最后,合理搭配教师团队,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动手能力较强的中青年教师相互结合,为有效的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提供保障。
1.1特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依据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定位、目标和特点,可采用特色教学方法提升本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如动画解析法、启发式教学、关联式教学、竞赛式教学法、辩论式教学法等等。
1)动画解析法
高职生对于纸质文字资料的接受能力较弱,再加上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晦涩难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为低下。而动画解析法可以将抽象复杂的协议和工作原理,如线路交换、分组交换、DNS解析过程、ARP工作过程、路由器的建立等知识制作成动画,大大降低了课程难度。动画解析法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教师将讲授内容进行提炼设计制作成动画形式,运用大量的三维动画详细系统地解析教学内容,将抽象的概念、原理、流程转变为生动形象的动画展示,实现了运用最简洁的语言、最直观的动画讲授知识,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也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可以利用此动画继续学习操作,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2)竞赛教学法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育目标便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竞赛教学法是小组之间竞赛学习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解决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学习中所遇难题或出现的新技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提高高职生接触新事物的速度,训练高职生找到解决实训中BUG的能力,提升学生计算机网络技能。
3)辩论式教学法
辩论式教学是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概念模糊和配置相对复杂的问题,带领学生展开辩论,在辩论中增强学生对网络知识的认识。高职学生渴望表达自己的见解,善于挑战教师的“权威”,辩论式教学法便是把握住高职生的心理特点。在辩论中打破学生常规思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强学生知识掌握的深度。
1.2多样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实践操作力
1)建立真实的企业环境
实践教学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和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与多加企业联合办学,加强校外计算机实训基地的建设,融“教学做”为一体或者与企业合作承接企业网络项目等等。《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可按照“学网、用网、组网、官网、建网”的顺序安排实践任务,从网络集成实训、网络软件开发、网络应用三个方面进行相关能力的培养,网络集成实训需要掌握网络软硬件的构成、网络拓扑结构、网络组成要素,制定方案进行组网实验,然后延伸到局域网、广域网、校园网,学生在实训中培养网络问题的解决能力。网络软件开发需要掌握常用数据库、应用程序和应用系统。学生实训可以项目开发为特色,促使教学、项目、科研有机结合,与企业合作开展教学,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提升自我,学生在实训基地中体验真实的网络环境,全面了解各种网络设备和应用环境,学生自主搭建网络、动手调适、配置网络,使得学习与实际环境相结合,大大满足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实现了学以致用。
物联网时代的计算机技术,通过二维码识读设备、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装置等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理对象整合成网络,对我们影响巨大。首先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我们日常生产和生活的信息化程度,还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达到能源节约的效果。另外物联网有着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的优势可以对物体实施更精密及时的控制,这种及时精密的控制和管理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效率。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通过“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2物联网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发展现状
2.1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质量不高
面对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方式已经难以跟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由于紧张的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为了教学任务忽视学生的学习效果,由此直接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降从而使知识不能成系统的传授给学生。由于物联网科技的进步速度太快,学校难以有足够的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新科技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的自学,理论知识不扎实的学生在面对专业性极强的物联网新技术、新理论学习时,根本达不到自学效果。
2.2教材更新缓慢,教学内容滞后
联网的发展使得计算机网络技术迅速发展,新应用、新技术不断涌现,同时也要求技术人员能动态更新网络知识。虽然现有的网络教材不断推陈出新,但是其更新的速度远不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许多与物联网相关的网络新技术如Adhoc网络、传感器网络、体域网知识等都未能及时补充到教材里,造成计算机网络教材在内容上的滞后性与局限性,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及时调整补充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前瞻性、系统性与实践性必定无法得以保证。
2.3实验条件受限,理论与实践脱节
网络设备由于其有着较高的科技附加值,因此普遍价格比较昂贵,作为教学主体的学校由于设备仅仅用来教学不能产生直接的利润,很难有足够的资金对网络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换代。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一套理论,但进行理论实践时面对的却是已经淘汰设备的尴尬现象。这样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的教学模式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刚学习的抽象的知识很快就会被学生忘记。
3物联网时代的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课程改革
面对物联网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严峻任务,如何对现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就成了一项亟需解决的问题。在进行教学改革时,一定要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针对我们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目前的问题,对相关课程进行彻底的改革。
3.1加大对硬件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教学力度
在当前软件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大量的数据都来自于手工输入或从文件导入的现成数据,这就局限了软件系统的应用领域和软件技术的发展。如果能多元化的接收数据,就可以扩大软件系统的使用范围。进入“后硬件”时代后,我们关心的不再是硬件产品的研发,而是在硬件产品后的软件开发,但绝大部分都对硬件产品缺乏必要的认识,导致硬、软研发脱节的情况。我们可以采用身边对物联网应用的案例进行分析,比如说对超市的射频扫码系统,通过一定的理论技术学习将硬件的教学融汇到日常的生活当中,将数据采集任务下放到超市的日常运营当中,从而增进学生对数据来源和物联网应用的认识。在现今的软件技术教学中就准备对感知层技术应用的教学,一旦物联网技术发展成熟,软件技术便可以顺利的过渡到物联网时代,否则的软件技术教学又将滞后3-4年。
3.2配备软、硬件结合的物联网软件开发实验室
如今我们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主要运用PC机和对应软件产品的模拟进行教学实验操作,然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所收到的教学效果是不够的。今天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不再是只凭借编写代码就能完成的工作,而是需要代码编写和硬件设备的系统集成才能实现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针对这种特点,我们就应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就是建立软、硬件结合的物联网软件开发实验室,让学生在编写软件的过程中融入硬件使用的相关特性,并且提前掌握物联网的信号收集、传输和处理等知识,为以后进入工作岗位做准备。
3.3加大教职员工的培训力度,抓好教学工作
物联网毕竟是近年才出现的新生事物,大多数人都还不是很了解。对于智能手机、智能家电的概念是接触了不少,但许多学校都缺乏物联网实验室及能指导做物联网实验的技术人员,这也是使学校软件技术跟不上物联网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介于此,可以每学期利用空闲或专门去企业学习锻炼,把先进的技术带入校园。不能闭门造车,落后就要被淘汰。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