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2 17:06: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态公园设计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公园绿地;设计风格;生态
1 徐家汇公园基本情况与环境分析
徐家汇公园位于上海城市副中心徐家汇范围内,北起衡山路,东邻宛平路,西靠天平路,南至肇嘉浜路,总占地面积8hm2。其中大中华橡胶厂地块作为规划绿地一期工程,用地面积3.35hm2,中国唱片厂和周边居民旧住宅区地块为二期工程,用地面积4.65hm2。徐家汇公园座落于繁华的徐家汇地区,在其周边地区,融合了上海近百年来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特征。因此在整个公园的设计中,从设计理念到设计原则,从环境协调到细部设计,都应该充分反映并体现出这块土地上曾经演绎过的历史。
2 徐家汇公园性质
建成后的徐家汇公园作为大型的向社会公众开放的绿地,对优化徐家汇地区局部生态环境无疑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改善地区环境。公园树木能自动调节空气,使空气清新。同时,还能减低城市噪音。树冠越密,植物配置合理,吸声能力强。二是美化徐家汇地区景观,把徐家汇城市副中心和高级住宅有机连接,从功能、景观上发挥过渡作用。
3 徐家汇公园设计风格与手法
3.1 格调上的综合性
徐家汇公园最佳方案由加拿大W.A.A联合景观设计所设计。最后实施方案以W.A.A设计方案为基础,吸纳了日本综合计划研究所和徐汇区园林管理所分别设计的两个优秀方案的精华,加强了对公园综合功能的结合,更加重视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活动场所和通道的设计安排;并使整个公园的绿化布局更加合理,植物配置在形态、色彩、季节上都更富有效率。从总平面图上看,设计风格既有上海本土园林的风格,又有外来文化的园林风格,相互融合,这主要由于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决定了公园的总体分格。
3.2 功能上的多样性
徐家汇公园作为一个开放性的现代城市公园,其主要作用是要发挥生态效益,改善局部环境,为市民在闹市区提供一个安静、休闲的场所。另外,在繁华的商务圈内,为市民提供了防灾避灾功能。这次在2008年5月12号的四川汶川8级地震中体现出来,徐家汇公园在那天几乎站满了从周围商场、办公楼疏散下来的人群。
3.3 空间形态的丰富性
纵观上海新建公园绿地的空间形态,徐家汇公园最可回味、最丰富。空间形态构成运用多种手法,有设立、围合、覆盖、抬起、下沉、架起和肌理等,均被有组织地运用在园中。如徐家汇公园利用两处保留建筑作为“设立”,原大中华橡胶厂的烟囱高30余m,修饰后成为全园的空间主景,同时作为多条主园路的对景。而原中国唱片厂的法式别墅位于公园北部,是南北向带状广场的对景。如徐家汇公园中最主要的围合空间沿着水面蜿蜒展开,水面两侧的绿树草坡构成该空间的边界。此外,伴随着植物和建筑物的布局,形成一系列大小不同、开敞程度变化丰富的围合空间。如徐家汇公园中采用了以玻璃为顶面的3座滨水亭,覆盖形式颇有趣味。而乔木所形成的覆盖空间则更丰富,乔木多而高大,树冠成荫较快。如徐家汇公园抬高了烟囱所在的小广场,抬高滨水亭的基座等,为了加强游人休憩的功能,为了衬托和突出主景。如徐家汇公园中的下沉空间有3种类型。①水体下沉空间,也就是低于周边地面的水系;②园中园下沉空间,法式别墅东侧的下沉庭园自成一域,闹中取静;③表现特定形状的下沉空间,公园中有1个下沉花园,模拟上海老县城的形状,与人工河共同成为上海黄浦江和老城厢的缩影。如徐家汇公园中的景观天桥横贯东西,天桥与蜿蜒的湖面、滨水主园路以及两条主要轴线道路立体交叉。不仅桥上和桥下空间互动,而且创造出丰富的视点和画面。如徐家汇公园中的老城厢下沉花园,除了空间下沉外,还用块状灌木植坛构成肌理。公园北部的ART DECO风格雕塑广场,除了空间抬高外,还用铺地图案构成肌理。多变的视点带给游人极为丰富的景观,为市民和游人创造尽可能丰富的空间感受。园林设计师应运用空间构成手法,自然和人工元素并用,巧构公园绿地的空间形态。
3.4 建设生态园林的必然性
早在方案设计前,区政府充分听取市民和专家的意见,在征集设计方案时要求尽量减少硬地的比例,尽可能地多移栽大树,注重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生态效益,并努力实现生态效益与最大效应的统一。徐家汇公园的设计以生态理论为指导,以绿为主,特别突出与原有徐家汇繁华商业圈以及衡山路殖民地时期的花园别墅风格的融合,以茂密的大乔木、各类花灌木、地被植物构成绿地的要素,绿化配置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也引进了一些特色绿化景观,有挺拔茂密的竹林,四季常青的松林,有展示热带风情的海枣和椰子,也有季相明显的栾树林,沿湖还有芬芳的桃李和摇摆的垂柳,绿化品种丰富,搭配合理。
关键词: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原则;合理性;设计措施
公园绿地是公园规划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绿地规划设计的好,既能够带来视觉享受,也能够净化空气,达到保护环境的效果。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力求公园绿地的设计达到科学性和合理性,满足最终的设计效果。下面本文就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原则
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要在一定的原则基础上进行,这样才能够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满足公众对于公园绿化的要求。具体说来,必须要坚持以下原则。
1.1 要在系统性的原则下进行设计。
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牵涉到很多内容,具有一定的繁杂性,并且绿地规划设计是一项有层次且多目标的工作,因此说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公园周围的环境以及该地区的整体环境特征等,全面系统的进行设计,充分体现出公园绿地设计的统一性和协调性,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公园绿地景观效益的完美融合。
1.2 要坚持可操作性的原则。
无论绿地规划设计的如何完美,设计方案一定要切实可行,这才是最为基础的工作。设计时要从实际出发,增强设计方案的可操作性,既要简单明了,具有绿化和美观的效果,又需要达到最好的价值效果。在坚持可操作性的基础上,还需要增强设计方案的可预见性,要实现动态设计,反应公园小环境和去与偶大环境系统的动态变化。
1.3 要坚持生态性原则。
生态性,简言之就是既要突出公园绿地的功能,又要达到经济高效的原则,实现公园绿地系统的循环与再生,在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实现公园绿地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2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的合理性要求
公园绿地存在于城市的大环境下,其规划设计自然也和城市的整体绿化规划有密切的关联,这就需要公园绿地在规划设计的时候要满足一定的合理性要求。
2.1 公园绿地要满足生物的丰度指数,即在设计的时候要确保绿地中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通常来讲,植物的种类是表现一地区生态性的基本指标,因此说,合理的搭配植物种类,满足多样性的需求,这是设计合理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生物丰度不仅是指植物,还需要有一定的水域面积,因此在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中,还需要搭配恰当的水域面积,创建一个绿化且生态的区域小环境。
2.2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要和城市的风向相匹配
城市风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因素,因此说,公园的绿地规划设计要和风向相匹配,这样对更好的缓解热岛效应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尤其注意的是,在绿化地区设计时,尤其是带状绿色区域,要和夏季风的方向相一致,而在冬季,垂直冬季风的带状绿地,能够减缓风速,改善局部小气候,对于整体大气候的改善也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2.3 合理性的要求还需要和文化相连接
文化是一地区的特色,在公园绿地设计的过程中,也需要传承这一文化气息,可以将城市的代表性植物作为设计的首选,搭配其他反应城市特色的建筑,使公园绿地能够彰显文化气息。
3 优化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的措施
要想进一步完善公园绿地规划设计,使其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就需要优化设计手段,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区环境进行整体的规划。
3.1 需要以设计立意取胜
公园是公共场所,是要满足公众的需求的,公园绿地的设计更需要具有吸引力,抓住公众,因此,公园绿地设计的立意就是要以公众和绿色为主题。从公众的角度来讲,就是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公众对于公园某种功能的需求。公众的欣赏水平、教育背景以及爱好各不相同,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于公园的欣赏角度也各不相同,因此说在公园绿地的设计中,就需要满足不同层次差别的人的多重需求,并根据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区域环境来确定公园绿地设计的立意,进而确定好公园的功能分区和相应的绿地设计形式,达到动静结合、分区合理、功能凸显的绿色设计效果。
3.2 需要公园绿地设计要和交通设计协调发展
公园内的大部分面积都是被绿色植被所覆盖,或是草地,或是树丛,或者是小面积的水域和建筑,这种绿色自然的形式,将公众的活动范围局限在公园中的广场和园路之中,很难近距离的接触到绿色的自然气息,从一定程度上将,公园绿地的设计也就丧失了设计的初衷。为了合理解决这一问题,在公园绿地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多开辟一些小路,给公众充分接近自然的机会,也避免一些游人因为自身原因而践踏草坪、破坏公园设计美感的行为发生。
3.3 要合理配置公园绿地植被
通常情况下,公园中的园林植物较多,但是并不是多有的公园区域都适合园林植物的种植,不同的功能区域有不同的配置要求,所以说要优化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的方法,需要分析不同区域,合理的配置好乔木与灌木、常绿与落叶植物的比例,并且合理的应用地被植物以及草本花卉,使得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既显层次,又表现出和谐统一的美感。植被是公园绿地规划设计中的关键因素,植物的选择要谨慎合理。以区域植被来讲,其能够适应公园的环境,也能够给公众带来亲近感,但是也会缺乏一定的新意,所以在配置时还需要在不同的空间搭配其他植物,既有特色,又不是稳重。同时,在配置的过程中,还需要合理的运用灌木、乔木以及地被植物,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植物群落,形成层次清晰、结构明确的公园绿地设计空间,这样及提升了公园的整体绿化率,也会有小的改善小环境的生态效益。
4 结束语
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设计和城市绿化设计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公众打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势在必行。本文就以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为突破口进行分析,在指出设计原则、合理性要求的基础上论述了三点优化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的措施,希望能够对今后公园绿地设计有所帮助,更好的促进公园绿地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薇.浅谈街心公园绿地系统设计[J].科技风,2011(07).
[2] 陶沛东.浅谈城市公园绿地设计原则与目前存在的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2).
园林局2007年上半年绿化工作小结
2007年是我市园林建设中的关键之年,同时也是我市创建省园林城市的关键之年。这半年来,×××绿化工作在市委和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支持下,按年初确定的“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打造精品、提升档次、完善制度、强化管理”总体思路,坚持园林城市建设这一主线,精心准备,科学规划。上半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做好了创建省园林城市前阶段工作。为了顺利开展我市的创建工作,与省建设厅创园考评组进行了衔接,汇报了我们创园工作设想,省建设厅考评组领导给予我们积极的支持,给我们提了一些建议性的意见,包括审报时间的安排、创园工作资料的收集整理及检查过程中线路的选择等问题,对我们的创建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我们还组织了有关人员特地赴临海、昆山、义乌、长兴等园林城市实地考察学习,吸取他们一些优秀的创建经验。根据这些兄弟城市的创建经验以及我市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创园的实施方案及任务书,市政府已明确今年创建省园林城市,现各阶段工作正在紧张地开展之中。 (二)继续加大城市园林绿地的投入,确保城市绿化面积的稳步增加。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新增园林绿地面积33.8公顷,其中姚江×××段新建滨江公园0.8公顷,最良江整治工程新辟绿地4.2公顷,新建住宅小区配套绿化6.5公顷,城东新区配套增绿2.3公顷,企业内部增绿20公顷。上半年高档次建设了一些具有较好生态效果和较高绿化景观的绿地,重点完成了姚江桥西首延伸绿地、最良江东段景观工程、×××公园及城东新区生态防护绿地的建设工作。
(三)加大力度,实施×××及入城口绿化整治改造工作。
1、按园林城市标准要求,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努力打造精品公园和道路绿地,上半年重点完成了龙泉山公园保护修缮和南雷南路道路绿化改造规划设计方案的招标及深化、完善工作,目前已进入施工招标阶段;根据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和近期绿化建设实施计划,完成了大型综合性公园黄山公园的规划设计方案论证。
2、开展大环境绿化建设,实施“见绿插绿“工程,切实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对×××及入城口一空闲置土地进行有计划的整合和改造,采取密植种小树的办法,建设临时苗圃基地,进一步拓宽城市绿化建设空间,增加城市生产绿地数量,使×××绿化建设得到延伸,促进城市绿化一体化。
3、加快了公园、道路的改造步伐,提升城市绿化档次,上半年已完成了玉立路、健康路、市府西侧绿地的改造工作,下半年将有计划实施红卫桥脚绿地、北滨江绿地等的改造工作。
4、精心实施×××美化、彩化、香化工程。上半年投入了3xxxx万盆鲜花,进行×××重要景观结点的鲜花摆放及一些主要公园、道路的鲜花入地布置工作,极大地美化了城市环境;探索垂直绿化新模式,实施桥梁、车库绿化装饰工程;已完成了舜水路立交桥垂直绿化的布置工作,并正在实施龙山文化广场和新建路绿地停车场的荫棚改造工程。
(四)强化城市绿化行业管理,进一步理顺城市绿化管理体制,提高行业管理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强化城市绿化建设和养护管理的市场化运作,建立了城市绿化设计方案招标和专家评审制度,全面实行了绿化工程建设公开招投标和工程质量监理制度,继续开展园林式居住区和单位庭院的评选。
(五)组织开展了广泛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有效开展了今年春季义务植树活动,采用分层次安排的形式,组织全市各部门进行了义务植树活动。据初步统计全市参加义务植树人数41.xxxx人次,占应参加人数的85.xxxx,种植了大小苗木6xxxx万株。
(六)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为推动全市绿化,二月二十三日组织召开了新闻恳谈会,肯定了我市媒体宣传报道在过去绿化中的推动作用,通报了今年及以后几年我市造林绿化的政策、措施、方向、趋势,从而理顺了与媒体之间的信息渠道,为各媒体加大力度宣传绿化提供了导向思路。从而加大了在舆论宣传、动员领导、发动群众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并且为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做好宣传准备工作。
关键词:城市绿地;景观评价;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1.城市绿地
城市绿地是指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以一定的功能与用途的场地。
广义的城市绿地,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种绿地。主要包括六大类型: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交通绿地、附属绿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区绿地。狭义的城市绿地,指面积较小、设施较少或没有设施的绿化地段,区别于面积较大、设施较为完善的公园。而作为城市规划专门术语,绿地包括公共绿地、生产和防护绿地两个种类。
2.城市绿地建设的重要意义
城市绿地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现在高密度大容量的现代化大都市,城市绿地显得更为重要。城市绿地既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也是生态平行的调控者,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绿地,不仅是美化城市景观和市容的需要,更是减轻和净化城市环境污染,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对保障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维护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绿地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相辅相成,或相互抑制、或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城市绿地是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和城市重要的生命保障系统, 城市绿地的建设可以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也可以改变一座城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绿地景观评价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绿地建设水平虽已不断提高,却也存在设计无法满足需求的问题。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方法的具体指导,特别是绿地规划设计者与绿地使用者的脱离,现阶段在城市绿地设计规划和建设中一些只注重形式的绿地规划设计并不能真正满足城市居民对城市绿地功能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引入科学的城市绿地评价体系让使用者对建成后的城市绿地进行评价,以便将评价结果反馈至设计者以修正绿地设计方案。
3.1评价方法
在评价绿地景观设计方案时,需从生态、艺术、经济、功能等方面多角度考虑,涉及的评价因素与指标较多,而且这些指标大多为定性指标,在反映设计方案效果时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同时各指标的权重也对方案的评价产生较大影响。层析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其实质就是将决策者对复杂系统的决策思维过程模型化、数量化、简单化,特别适用于那些难于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利用AHP一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能够全面考虑影响绿化设计方案评价的各种因素,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够充分体现评价因素和评价过程的模糊性,又尽量减少个人主观臆断所带来的弊端。能够有效解决评价过程中出现的模糊性问题,也能够消除或减弱主观人为因素的影响。
3.2评价的基本思路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与人对一个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思维、判断过程大体一致。在深入分析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将有关的各个因素按照不同属性自上而下分解成若干层次。通过对每一层次中每两个不同元素的相对重要性给以定量表示,并在它们之间简单地进行比较、判断和计算,最后计算出所有相关元素的权重,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者无结构特征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决策参考。
3.3选取评价指标
3.3.1植物材料应用
主要评价绿地植物配置层次、植物材料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3.3.1.1植物配置层次
指绿地中乔、灌、草结合种植,各自所占面积及其比例的协调程度,以及所产生的视觉美感。要求植物配置合理、层次丰富,乔灌草比例协调,景观空间形式多样。
园林植物配置不仅要遵循科学性,而且要讲究艺术性,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从而使生态、经济、社会三者效益并举。植物配置层次丰富,是体现绿地生态价值和构建节约型园林的重要内容。乔灌草结合种植可控制城市绿地中单纯草坪的种植比例,提高单位面积绿地的生态功能。
3.3.1.2植物材料的多样性
是衡量绿地设计及建设中使用植物种类是否丰富程度的指标,是生物多样性原则的具体体现。要求植物品种选择多样,提高景观色彩丰富度和景观季节变化。
多样的物种构成使城市绿地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而单调的物种构成使城市绿地显得相对脆弱,一旦发生具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绿地可能失去它应有的形态及功能。
植物材料的多样性可以塑造景观的多样性,不同的植物其形态、质地、色彩均有差异,多样的植物可以营造更加丰富的景观,从而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需求,满足城市不同的环境要求。
3.3.1.3植物材料的适应性
是衡量植被乡土化程度以及绿地建设过程中保留设计区域内原有植被状况的指标。本地木本植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具有抗逆性强、资源广、苗源多、易栽植的特点;不仅能满足当地城市绿地建设的要求,而且还代表了一定的植被文化和地域风情。
若绿地建设使用的植物多为地方特色树种或适应本地自然环境的树种,则植物材料的适应性就强,而绿地内保留有较多的原有植被,则植被天然性程度就高,绿地建设成本也相应减少,从而实现节约型园林绿化。
3.3.2景观特色
主要评价城市绿地的设计理念、表现形式、艺术价值、材料和技术应用水平,以及城市绿地对于地方风貌的反映。
要求构思独特,设计科学合理,具有较鲜明的特色和较强的艺术表达力,地形改造、水体设计、园林建筑及小品符合绿地水土的实际情况,植物配置与绿地小品设施、周边建筑、道路等硬质景观相和谐。
3.3.3施工工艺和养护管理
施工工艺主要评价城市绿地的施工质量和工艺水平,养护管理主要评价城市绿地的养护水平。施工工艺和养护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绿地景观的可持续性。
绿化工程的对象是有生命的植物材料,种植的树木品种较多,规格较大,所以确保工程能够达到设计效果,确保植物的成活率,必须进行精心的施工和养护管理,才能使园林植物更好的生长,达到如期的观赏效果。
3.3.4功能性
3.3.4.1使用性
主要评价城市居民对绿地的使用程度。
绿地的建设以及改造更新,都要牢牢地把握人性化的原则,体现对人的关怀,应该将其自始至终贯穿于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前期调查分析、具体规划设计过程以及使用评价过程之中。
3.3.4.2服务性
主要评价街头绿地、公园绿地等绿地内各项服务设施的完备,包括绿地的主要游路是否实施无障碍设计,绿地内活动设施和功能区的安排,以及其他便民物品设置安排等。
即绿地面积容量与预期的服务半径是否相符。
3.3.4.3适用性
主要评价城市各类绿地的营造是否考虑了城市气候、地形、地貌、土壤等自然特点。
3.3.4.4可达性
主要评价城市公园绿地,包括出入口位置,公交线路安排和游览道路的组织是否方便城市居民到达和进出。
3.3.4.5安全性
主要评价城市绿地对公共安全的保障。如道路绿化要满足行驶者的安全视距,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4.结语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绿地的发展,城市绿地建设影响着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加大对城市绿地的建设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可以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城市绿地建设中必须统筹兼顾,通过科学合理的绿地景观评价,因地制宜的选择最优绿化方案,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合理布局,以最小的空间创造出最佳的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双文.城市绿化生态建设浅谈[A].山西建筑,2008,34(36):348-349.
[2].简兴.层次分析法在城市绿地景观评价中的应用.资源开发与市场[A],2009,25(7)
[3] 张庆费. 城市生态绿化的概念和建设原则初探[J].中国园林,2001(4):34-36.
[4] 朱庆华. 生态城市与城市绿化[J].林业调查规划,2002 ,6(4):95-97.
[5] 王军,傅伯杰,陈利顶.景观生态规划的原理和方法
关键词:节约型;园林建设;节地措施
1 节地措施的意义
对园林建设来说,科学规划是需要依据的准则。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既是为了迎合园林“节约型”的思想,也是为了达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人口众多是我国的一大特点,也是我国存在的一个问题。由人口众多带来的问题很多,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土地资源相对稀缺。要使园林建设发挥出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就需要规划园林的面积,做到合理开发。根据要进行开发的土地资源的现状,制定出一套以节约为本的园林建设与绿化的方案,进而迎合城市发展的方向,同时,为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和改善作出贡献。
2 节地措施的具体方法
2.1 对节约用地进行严格的制度规定
节约用地使得土地资源的短缺问题得到大大的缓解。但是,由于我国的节约用地相关政策不具有时代性,没有随着我国的发展作出相关方面的改进,因此,在制度方面存在一些缺陷。针对园林建设,需要国家根据对其现状的分析,颁布新的合理的政策法规,并对原有的标准进行补充和修订,使其与园林建设的发展相一致,并全面贯彻“节约用地”的理念。
2.2 对园林设计进行相应的标准约束,强调设计中“节约”理念的融入
园林的设计工作往往需要设计师根据其特点进行设计,而设计师又容易忽视节约的概念,因此,要制定相应标准对设计工作进行要求,并对设计好的方案进行审核。要根据园林的具体情况进行土地规划和分析,根据建筑物的建设及树木绿化方面的要求,以最佳的土地划分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设计之后要有相关方面的专家针对用地的经济效益方面及资源节约方面进行审核分析,进而,进行方案的优化,使得制定出的园林设计方案能将节约型园林的优势充分发挥。
2.3 节地措施的实例
关于节地措施所带来的成效,具体表现为以下2个事例:一是泉城公园的生态栈桥。二是龙岩中山公园的事例。泉城公园的生态栈桥如右图:
泉城公园总长为820 m,平均宽度约为2.7 m,其主体部分由钢结构组成,该生态栈桥从公园西南角玉绣河广场开始到东南角的生态广场结束,空间格局总体呈现“S”形,从植物园南半部迂回穿过。生态栈桥的建设用于连接泉城公园内南区各景点、设施和水系,并对原有步行系统做以补充和完善,从而扩大园内空间景观的整体布局,达到一种“游客走几步,景色就会有所变幻”的最佳效果,这种方式既节省地面空间,又保留原有绿化面积和园林景观,使城市生态更加完善,更体现对土地资源的节约。
龙岩中山公园是一个通过合理利用空间用以达到节地目的的事例。设计的思想是:在规划中通过依据立体原则、并结合“综合利用”的概念,开发地下空间,合理利用台地和地下设置的人防设施作为停车场,从而建设出一个组合式的建筑以节约建设用地。龙岩中山公园利用了原有的公园厕所靠近解放路及地形高程差,把公园内的厕所、垃圾中转站等进行综合考虑,沿着街道底层依次建设为城市公厕、垃圾中转站,从而节约建设用地,也使得污染点有所减少。
3 结语
节约型园林的建设需要经过长久努力,并通过结合现代先进的建设理念和技术,对园林的情况作出合理分析和规划,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相关条例法规对节约型园林进行开发,以此使得我国的园林行业向节约型方向发展得更加迅速。
参考文献
1 刘武,陈勇.建设节约型园林应采取的技术措施分析[J].绿色科技,
2014(9)
2 任启闯.建设节约型园林应采取的技术措施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13(7)
[论文摘要]对生态型园林中植物种类的选择所产生效益及应注意的问题,园林规划及其设计方法从专业角度进行分析探讨。
园林设计在我国应该说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是因为我们的造园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有一批在世界上堪称绝佳的传统园林范例和理论,说它年轻,是由于这门学科在实践中发展、演变和与现代社会的融合接轨,又是近几十年的事,20世纪80年代之前,园林规划设计业内人士很少,加上国力有限,除了出现过个别优秀作品外,总体上还处于比较初级的水平,一般地讲,轴线、景区、山水绿地加上传统的或革新式的园林建筑符号,成为园林设计的普遍模式。人们心目中的公园形象,基本上是绿荫下的亭台。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了,城市化的进程带动了全国城市园林设计的繁荣随着城市功能的逐步健全,以公园、绿化广场、生态廊道、市郊风景区等愈加成为城市的现代标志,成为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生活品质和满足文化追求的必然途径,城市园林生态、景观、文化、休憩和减灾避险的功能定位逐步被业内认同,从传统园林到城市绿化,再到城郊一体化的大地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观念在逐步深化和完善,领域也在拓宽。设计人员在实践中不断结合国情,在继续从传统文脉中吸取营养的基础上,吸纳国外的一些新思潮、新理念,顺应现代生活的需求,创造了一批较好的作品,风景园林师不仅主导着园林规划设计,还参与城市总体规划,介入城市设计,从更大更宽的层面上发挥着作用。
一、建设生态园林
当前各国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是向着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发展,而园林设计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自然更贴近人。认识到植物生态环境的存在与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这样以研究人类与自然间的相互作用及动态平衡为出发点的生态园林设计思想便开始逐步形成并迅速扩张。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如互惠共生、化学互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和竞争等作用)为指导而建设的绿地系统。在此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其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能各得其所,从而可以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养分和水分土地空间等环境资源,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和谐有序、稳定的关系,进而塑造一个人类、动物、植物和谐共生、互动的生态环境。随着城市园林建设的迅速发展,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让人们有了进一步认识。建设生态园林是园林发展的必然方向,即在园林建设当中,模仿自然生态景观,通过艺术加工,创造出既美丽又具有降尘、降噪、放出氧气等多种生态功能的园林景观。一些具体的做法,如在园林中减少小品、道路、广场等,以植物造景为主,增加群落景观在园林中的应用。
建设生态园林以植物造景为主,木本植物为骨干的生物群,由乔木、灌木、草本、低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综合而成的微观人工植物群落,又包括植物的相互联系的生态网络,涵盖了宏观城市系统,发挥了吸碳吐氧、调节温度与湿度、消噪除尘、杀菌保健、吸收有害气体、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发挥绿地水循环、防震避灾等生态功能。
二、园林规划设计
(一)园林绿化应考虑绿化的功能
不论是厂区绿化、校园环境、公园绿化,还是街道绿化,其主要功能均不同。
(二)提高园林绿化的艺术品味
高品味的园林绿化是一幅美丽的立体图画,不仅有点线面的合理运用,还要有四季特色的变化,它是巧夺天工的人造大自然的再现,使人在其中有融于大自然之感,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三)应有历史文化内涵
将自然与历史文化紧密联系,是人造景点应注意的,能否画龙点睛,使历史人文景观与周围环境或其他方面协调,并符合人们的审美情操及心理要求,要经充分论证才有说服力,被人们所接受,景点宜恰到好处,忌贪多、太杂。
(四)对短中长期各项绿化指标进行认真计算
包括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率、立体绿量、多层次植物配置、保持水土、有效地吸收有害气体及灰尘和是否符合生态效益等。只有这样才能决定是选择单一的草坪还是乔灌木与林下草坪相结合,避免盲目追求草坪的现象,使草坪与树林相得益彰。
(五)树种选择的论证
实践证明,以什么树作主体,配置什么树都有讲究。我们见过用小叶黄杨作马尼拉草坪镶边最后全被吃掉,小叶女贞绿化草甲壳虫大暴发难以根除,红花酢浆草与樟树相互加重红蜘蛛的危害,一种树比另一种生长快最后另一种树被挤占,外来树种完全取代乡土树种等配置不当的现象。不同植物在一起要考虑相互间的生长速度、影响能力、阴阳性,观花、果、叶的树如何映树,病虫害的交叉性,同种树的连片与分隔的统一,病虫害防治的难易程度,耐湿耐旱性等都是选择树种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乡土树种生命力、适应性强,能有效地防止病虫害大暴发,常绿与落叶树分隔能有效地阻止病虫害的蔓延,林下植草比单一林地或草地更能有效利用光能及保持水土。
(六)科学估算园林绿化的建设成本及管理费用
不同设计方案的园林绿化,建设成本和维护管理费用不尽相同,很多本是比较好的规划设计,由于建设成本和建成后维护管理费用超过单位经济实力,只有低水平维护,最后观赏效果不理想,很多应有的功能丧失,有的草坪被杂草挤占,绿化带太多难以很好修剪,蛀茎害虫易危害难以防治等,很多中小城市的运动场也按高标准建植草坪,不管是建坪费用还是将来维护费用都跟不上,最后仍达不到高水平运动场地的要求。我们近几年的经验是既发展一部分高档次、管理要求高的绿化景点,也积极探索大众化、低成本、低维护费的绿化方法,并不断推广,得到了较好的效果。所以在设计时对植物根据性状的合理选用,论证其管理费用高低,有利于绿化单位更好地达到绿化效果。
三、园林设计的可更改性
经过充分论证的设计,并非十全十美,或无可辩驳不可更改的,应该留有选择余地,同时尽管原理相同,不同人的风格也不同,形式也有差异,都有可行之处。自己的设计尽管经过论证,亦难免有忽视或不当之处,将自己的设计方案及论证拿出来供建设单位及同行研究,对其进行修改、补充、删除,吸收别人合理的意见,最后尽可能地完善设计方案,在实施中还能达到具有可操作性的理想效果。这既给别人以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使用单位能一目了然各项指标要求,也使自己的设计水平得到提高。
第一条为加强公园的建设和管理,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增进公民身心健康,根据本市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的公园属公益性的城市基础设施,是改善区域性生态环境的公共绿地及供公众休憩、观赏、进行文化娱乐和科学普及活动的场所。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市区范围内已建成和在建的公园,以及规划确定的市区公园建设用地的管理。
第四条市、区、镇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园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在经费上保障公园的建设、维护和管理。
公园建设和维护费用可以通过接受捐赠、资助等渠道筹集。
国内外投资者可以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投资参与公园的建设和管理。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园林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市园林部门)是全市公园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条例。
区园林管理部门负责所属公园的建设和管理。
非市、区所属公园,由该公园的主管部门负责建设和管理。
公园管理机构负责公园的日常管理工作。
计划、建设、规划、国土、财政等职能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能协同园林部门做好公园管理工作。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管理
第六条市园林部门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本市公园发展规划和建设计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新建公园的规划和建设公园的调整规划应当根据本市公园发展规划和建设计划编制,由市园林部门和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规划部门”)审核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七条公园必须按照规划进行建设。
公园内的亭、廊、榭、阁等非营业性的单体式园林建筑小品的建设,由市园林部门审批,报市规划部门备案;其他建设项目,经市园林部门提出意见后,报市规划部门审批。
第八条公园建设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第九条公园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报市园林部门审核后,方可办理报建手续。
经批准的公园建设项目设计方案不得任意改变。确需变更设计方案的,应当经原批准部门批准。
第十条市规划部门应当会同市园林部门划定公园保护范围,并实施控制管理。公园保护范围内建(构)筑物的高度、色彩及建筑风格等应当与公园景观相协调。
第十一条公园管理机构应当按有关规定建立规划、建设和管理业务档案,度报市园林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公园用地,不得擅自改变公园用地性质。违法侵占公园用地的,由市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清退。
已建成公园的绿化用地比例未达到规划要求的,按管理权限由园林部门或者非市、区属公园的主管部门组织调整达到,其费用由该公园管理机构承担。
第十三条除不占用公园用地会严重影响城市功能发挥的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外,其他建设项目不得征用公园用地。
征用公园用地或规划确定的公园建设用地的,市规划部门应当征得市园林部门同意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征用公园用地的,应当就近或异地补偿相应的用地及补偿经济损失;征用规划公园用地,应当补偿相应的规划公园建设用地。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临时占用公园用地的,按照《*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四条与公园无关的驻园单位不得在公园内进行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市人民政府应当安排其迁出。
第三章园容管理
第十五条公园应当加强园容管理,景观、设施、环境达到规范要求,为游客提供优美、舒适的休憩场所。
第十六条公园应当加强绿化养护管理,保持植物生势良好,保护古树名木、文物古迹。
凡在公园内砍伐树木的,必须经市园林部门批准。
第十七条公园内的园道、公共卫生设施,应当按照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有关规定实施管理,保持整洁及完好。
第十八条公园内的水体应当保持清洁,及时打捞漂浮物,定期清理淤泥、杂物。
第十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公园内排放烟尘、有害气体及倾倒杂物、垃圾等废弃物。
公园内不得焚烧树枝树叶、垃圾及其他杂物。
第二十条公园内设置游乐、康乐和服务设施应当符合公园规划布局,与公园功能、规划、景观相协调。不相协调的,由园林部门或者非市、区属公园的主管部门责令限期调整。
公园的建筑及游乐、康乐、服务等设施应当保持完好,标牌完整规范。
第二十一条公园应当设置导游图牌和服务标示牌。不得设置户外广告。
公园门前广场应当保持空旷、平整,不得摆设摊档。
第二十二条在公园内只允许与公园配套的商业服务活动。
在公园内从事商业服务活动,应当经公园管理机构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并接受公园管理机构的检查、监督。
不得拆除围墙(栏)建设经营性的建(构)筑物。
第二十三条公园内供游客游览、休憩的亭、廊、榭、阁等园林建筑不得改变其用途。
第四章安全管理
第二十四条公园应当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水上活动、动物展出、大型展览、节假日游园活动和游乐、康乐设施的安全管理。
在公园内组织大型群众活动,应当按有关规定落实防范和应急措施,保障游客安全。
第二十五条公园内涉及人身安全的游乐、康乐项目竣工后,必须经公安、劳动等部门验收合格方可使用,并定期检测、维修保养。
第二十六条公园设备、设施的操作人员,必须经业务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第二十七条除老、幼、病、残者专用的非机动车外,其他车辆未经公园管理机构许可不得进入公园。
第二十八条公园应当按有关规定做好防风、防汛、防火和安全用电等工作,及时处理枯枝危树,定期检修湖泊堤坝,配备消防和抢救器材并定期保养、更新。
第二十九条公园内的饮食服务点,应当依法做好食品、食具和从业人员的卫生管理工作。
第三十条公园引进、出口或者交换动植物,应当按照管理权限报所属管理部门审核,并按国家动、植物检疫管理有关规定报批。
第五章游园管理
第三十一条游客应当文明游园,爱护公园绿化及设施,遵守游园守则及公园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二条公园内举办展览及其他活动,应当符合公园的性质和功能,坚持健康、文明的原则,不得影响游客的正常游园活动,不得损害公园绿化和环境质量。
公园举办全国性的活动,市属公园由市园林部门批准;区属公园由区园林部门批准;非市、区属公园由该公园的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十三条公园门票应当对老人、儿童、现役军人、残疾人、学生实行优惠。
公园门票(包括临时调整门票价格)和公园内的收费项目及标准,按物价部门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公园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及其他危险品;
(二)恐吓、捕捉和伤害展出动物;
(三)在公园设施、树木、雕塑上涂写、刻划、张贴;
(四)损毁花草树木;
(五)在公园的亭、廊、座椅、护栏等设施上践踏、躺卧;
(六)随地便溺;
(七)乱丢果皮、纸屑、烟头等废弃物;
(八)其他损害公园绿化及设施的行为。
第三十五条未经公园管理机构批准,不得在公园内营火、烧烤、垂钓、宿营及放风筝。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园林部门责令停止设计、施工,并处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公园内非营业性的单体式园林建筑设计方案,未经批准或者未按批准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的;
(二)委托未具有相应资质或不按资质等级承担园林设计、施工任务的。
第三十七条未经批准,举办全园性的展览和游园活动的,按照管理权限由园林部门或者非市、区所属公园部门责令其停止活动,限期改正。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三十四条第(二)项至第(八)项和第三十五条有关规定的,由市、区属公园管理机构给予警告,并可当场对个人处以5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条例应当由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处罚的,由公园管理机构提请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园林部门和非市、区属公园的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及公园管理机构的管理人员、、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一级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因公园管理责任,造成游客人身伤害或者财物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
现代城市公园是生态环境的美化者与调节者,充满温馨气息的公园在净化空气质量、调节城市热岛效应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城市文明的发展。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只有达到75m2,居住在城市中的居民才能感受到温馨与舒适。联合国生态环境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基本都已达到了这一标准。例如素有世界绿地美称的波兰首都华沙,不仅城市公园中的景观设计的种类高达数千种,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更是高达95m2。但我国的这一数据却并不乐观,以武汉市为例,截止到2012年,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仅为20.74m2,离75m2这一标准还相距甚远。因此,如何使得城市公园的设计与建设能够因地制宜地进行有效规划与发展,如何在城市公园的规划中融合公园景观设计,已经渐渐成为了我国现阶段城市绿化和城市公园建设的棘手难题。
2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植物物种多样性匮乏,树种搭配缺乏合理性
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植物物种多样性往往深刻地反映了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水平。然而,我国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在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方面却并不容乐观。在武汉,城市公园中数量较多的观赏性植物只有80种左右(详见表1),具有公园性的公园景观设计的地点更是屈指可数。这就与西方发达国家中上千种的观赏植物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在我国的一些欠发达地区中,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更是显得极为匮乏,如西北地区的城市公园的观赏性植物物种数量仅为十七种。除此之外,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树种的搭配有所欠缺也是其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比如部分城市公园在进行景观设计时,不能够较好地融合公园景观设计,如将某种类别的树种进行单一种植,或是将不同类别的树种进行胡乱搭配,完全忽视生态学的相关原理,使得公园绿化存在病灾和虫灾的安全隐患。
2.2城市污染较为严重,植物养护管理不到位
现代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造成了城市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在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中,城市污染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城市公园是一种人为建造的城市绿化环境,它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调节能力是无法和普通生态环境相比的,例如城市污染中的空气污染往往会对植物起到了负增长的作用,图1武汉市中山公园内山体环境设计方案效果图公园地下水的污染会阻止公园植物获得茁壮成长的养分。除此之外,部分城市公园管理人员对于公园植物的养护管理也略显不足,往往会出现干旱天气不及时给植物浇水,防治病灾虫灾工作不到位等问题。
3如何有效进行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策略分析
3.1注重公园景观设计中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与结合
城市公园设计师在对城市公园景观进行设计时,除了考虑公园植物自身的基础功能以外,还需要对公园的不同组成部分和不同功能进行综合化的考虑,将整个公园设计的构成和相关规律通过合理联系的方式作为整体,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设计,并注重城市公园构造中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与结合,从而达到充分表现公园特征及规律的最终目的。以意大利台地式公园为例,意大利台地式公园多沿用古典风格,其中植物、地形、水体、建筑为公园设计的四大要素,城市公园设计师在设计这种公园时,多注重将公园作为建筑的室外延伸,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思想。如果从外到内俯瞰整座公园,不难发现整座公园都体现出了一种整体性与联系性的设计原则,例如从规则式的绿色矮丛植物到部分自然树冠的方形树畦,从人工塑造的雕塑、喷泉逐渐延伸为自然痕迹较重的溪流、瀑布,都对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与完善,充分体现了一种和谐美。
3.2遵循有序性设计与最优化原则,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感
一般来说,城市公园景观的结构设计应当是有序并且分为不同层次的,在公园设计中,高一层系统往往是由多层次的低层系统组合而成的,从公园设计师的角度考虑,公园内部的不同结构只有被合理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公园的不同的空间序列和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更为明确。除此之外,公园设计师还应当针对公园不同部分的联系和发展趋势、功能使用方向、活动方式等因素进行综合性的多方面考虑,最终筛选出最优化设计方案,达到不仅要满足当前的设计需求,还应该考虑到未来公园发展的变化,最终让设计出的公园能够与时展紧密结合起来,并发挥更好的功能和效果,让公园设计符合最优化原则的同时,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感。在这一方面,中国的圆明园可以说是其代表作。圆明园的建筑布置极为有序,多采用对称式的布局模式,方整的水池、整齐的树木,处处体现出了中国皇家公园的严谨有序。而在注重有序性设计的同时,圆明园同样兼具了自然景观的美感,公园中水与河流相通,以山水作为公园主题,再配置多样的公园建筑,布局严谨而又不失灵活,使自然景色如诗如画,其中的游人更是如痴如醉,达到了人与自然相偕的高超境界(如图2)。
3.3深刻认知城市自然地理环境,因地制宜进行公园规划
不同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其相关的气候类型、土壤类型自然也就存在着较大差距。以武汉为例,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长江、汉水交汇处,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那么在武汉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则需要把在这种气候下能够茁壮成长的针叶树作为公园景观设计的主要树种,辅以一定的阔叶树种,并力求疏密有致。也只有在深刻认知城市自然地理环境的基础上,才能在城市的规划过程中将符合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公园景观设计融入其中。
3.4重视交流性的设计理念,满足人们接近自然环境的愿望
每个人都希望能够融于大自然中,在阳光下享受芬芳气息,在树林中感悟风声鸟语,从而消除孤独与苦闷。因此,园林设计师要想在城市的规划过程中体现出公园独特的设计理念,就需要从这种交流性入手,例如在大型园林设计中注重绿化,规划出专门的“森林浴场”让走入园林的人们能够享受森林浴。只有重视园林设计中人们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大限度满足人们接近自然环境的愿望,才能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城市公园设计。
4结束语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越来越多的游客住进了中关村,逐渐喜欢上村里独特的‘一户一景’特色民居,许多在外打工的村民也相继返乡,搞起了旅游业。”贵州桐梓县茅石镇中关村村民徐儒辉说,“乡村旅游,让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赚到大钱!”
十年前,位于红色革命圣地娄山关脚下的桐梓,靠发展乡村旅游起步旅游业,每到夏季,十万多重庆游客前来避暑休闲,但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远远不能满足游客需求。后来,县委、县政府及时调整了发展思路,乡村旅游迅猛发展,游客不仅选择到此避暑,还把桐梓作为休闲养生的好去处。
中关村位于桐梓县茅石镇正南面,凭借便利的交通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于2015年与中国乡建院签订了村级产业规划、生态规划、民房改造、乡村文化修复等系统性规划设计方案协议。项目设计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和“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的理念,本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民主商议、注重实效”的原则,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立足该组区位、生态、气候等实际,重组农村民俗、乡愁元素,完成了“一粢惶亍狈课莞脑焯嵘方案和示范点总体规划方案,明确了发展特色民宿旅游的产业定位。
为保持特色民宿的设计风格,真正“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中国乡建院派专业化施工团队进驻施工。目前,已完成房屋改造25栋、河道治理3.5公里、环山步道改造5公里、污水处理工程2个。中关广场、供电线路改造、连户路建设已于6月中旬完工。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中关旅游数据云平台及相关配套设施正加快建设。
在桐梓九坝镇,令坝湿地公园、明代天池宫、山堡娄山关战斗指挥所、岩灰洞古人类文化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吸引了各地游客来此休闲度假,回头客也逐渐增多,游客辐射重庆、四川。“现在的九坝,不仅仅是‘卖清凉’,还有许多人文历史值得游客们去了解,好几个公园也正在建设之中,我家旅馆目前床位已经所剩无几。”九坝镇山堡村乡村旅馆业主令狐昌荣高兴地说。
目前,桐梓县官仓、花秋、马鬃、尧龙山等乡镇的乡村旅游点已升级规划,并对现有29个乡村旅游点进行提档升级打造,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大力使桐梓乡村旅游从简单的避暑式向休闲养生乡村游的美丽蝶变,既留住了城里人,也留住了农村人。(作者单位:桐梓县外宣中心 责任编辑/岳 振)
【关键词】 生态学;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
1 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生态建筑是从本质上说是节能建筑,是20世纪中期出现的一种意在限制人类的掠夺性开发,以一种顺其自然的友善态度和展望未来的超越精神,合理地协调建筑与人、建筑与生物以及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建筑新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意识到先进的科技文明在给人类带来生产与生活上的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可怕的、灾难的后果。工业化学、汽车工业和核工业的发展,使地球的污染更加严重;城市的无序开发使得人居环境日益恶化;地下资源与森林资源的无节制的开发与破坏,使生态危机进一步加剧。正在这种情况下,现实问题迫使人们改变旧的工业生产模式,同时人们开始在建筑空间做了重大考虑,这样生态建筑设计也被提上了人们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日程,生态建筑设计做到了适应自然、保护自然、美化自然的目的。
2 生态建筑设计原则
2.1 与环境的协调化
生态建筑在建设立项和整体规划时首先要重视选址,即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要协调。设计应该遵循从实际出发,因地、因时、因景制宜,合理恰当地处理好环境、建筑、经济效益三者的关系,处理好新、旧建筑的矛盾,合理预测和控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如在做某公园绿化、美化工程的设计方案时,将回归自然作为设计主题,具体体现为不破坏现有的植被,依山造舍,就势建馆,不因经济利益而建设大的活动场馆,突出自然风光,建筑只作为其中的一个点缀,将那些必要的人工建设痕迹淡化到最低点,人造山石、卵石铺小路、仿真泥木墩、石砌条凳、矮小的红色坡顶小屋在葱郁的绿色中若隐若现,漫步公园,大自然的气息迎面扑来,使人意趣盎然。
2.2 方案设计应个性化
生态建筑设计的宗旨即注重环境,与环境相适宜,但不等于抹杀了设计方案的个性。生态建筑更应注重自身形象的设计,才能更好地使其融于环境,“建筑的目的在于创造完美”。建筑师必须如何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使建筑作品保持技术的领先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生态建筑要求能够良好地把握设计尺度,将建筑平面设计、立面造型与周边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建筑功能使用便捷,流线明快顺畅,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地貌,将各个空间有机组合,利用各种设计手法、造景手法,使整个建筑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与周边背景相呼应,将其统一在大自然的“神妙”之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具备了这种朴素的生态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如在南方多雨潮湿的林区,建筑采用干阑式构造,使房屋下部架空,既可以使空气流通、减少潮湿、又有安全感;在黄土层肥沃的黄土高原,多采用生土技术建造窑洞,依山就势,节约耕地,较小地破坏地面植被和自然环境,这两种建筑形式都是古代人民朴素的生态学思想在建筑设计上的应用,属于传统的生态建筑。
2.3 室内空间绿色化
生态建筑外部与自然相呼应,内部空间的设计也应绿色化,既通过精心的室内设计,将室外的绿色引入室内环境。建筑师可以从室内外空间一体化、室内外景观一体化、室内装饰生态化这几个方面着手。
3 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实现策略
3.1 建筑内部环境设计的实现
3.1.1 能源系统设计的实现。
绿色生态建筑能源利用的实现, 不但要对常规能源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更要注重绿色能源的利用,要将建筑节能放在首位。 绿色生态建筑节能,设计师首先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 把建筑设计提高到比较高的水准。 (2)找到合理的优化的新能源的解决方案。 (3)寻求建筑艺术与能源方案的完美结合。 当然,在做好上述的工作后,还可以因地制宜地利用绿色能源,如采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这些能源都具有无污染、可再生的优势。
3.1.2 声光环境系统设计的实现
在绿色生态建筑平面设计时,针对光环境设计来看,提倡使用新能源提供的绿色照明, 如利用太阳能发电,可解决部分日常照明。 其次,室内应尽量采用自然光,鼓励使用节能灯具,节约能耗。 另外,还要注意避免由附近建筑的玻璃折射以及其他的光污染。 针对声环境设计来看,设计师应考虑将卧室设置在背向噪声源的方向, 这样可降低噪音 30dB; 采用隔音窗也能显著阻隔室外噪音;在住区沿路适当栽植绿色植物,对降噪也有一定效果。
3.1.3 水热环境系统设计的实现
绿色生态建筑的建设关键是节水, 同时要考虑水质和水量两个问题。 一般的,绿色生态建筑可采取的节水措施有:采用节水节能型供水设施;建立雨水收集系统、 污水处理系统就地将污水处理成中水(中水意为城市污水或生活用水经处理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 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 景观用水要专门设计并将其纳人中水系统一并考虑。热环境的实现更为重要。建筑区的热系统应满足居民的供热舒适度的要求,以及建筑节能和环保的要求。 冬季供暖的室内温度宜在 20-24℃, 夏季空调的室内适宜温度为22-27℃。 可采用采暖、制冷、生活热水三联供的热环境技术,或在各户安装散热器温控阀,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3.1.4 智能系统设计的实现
目前,大量电子通讯和自动化技术在建筑中得以运用, 出现了智能化建筑,可以根据温度、湿度、风力的情况自动调节“ 智能壳体”的开闭和空调量,保证了智能化大楼中智能化生产和脑力劳动的高生产率。 因此,绿色生态建筑的发展也需要推进智能化的发展,进行智能系统设计。
3.2 建筑外部环境设计的实现
建筑外部结构设计主要体现在环境绿化上边。 一方面,绿化可以有创造性思路,可以与当地自然环境、资源、社会、人文等背景相结合,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已有条件。 例如从整体出发,通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多种手法,使住区内外环境协调。 另一方面应该注重建筑周围环境的绿化。 应该尽量减少硬质铺地, 扩大草坪面积,并尽可能多种植高大乔木。 因为乔木的绿化效果要比同面积的草坪高几倍。 目前,多数住宅小区常采用水泥砖铺地,这对小区环境很不利,应尽量采用具有渗透性的生态铺地, 如格状铺地砖,方格中可以种草等。 这样,通过两个方面的努力,建筑外部环境设计要求就得以实现。
4 结束语
生态建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 值得探讨之处尚多,今后的研究与探索之路也漫长而艰辛,但是随着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迈进, 随着机器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 可持续发展将成为21 世纪的主旋律。 生态建筑理论的发展将导致建筑科学技术内容的不断丰富与建筑艺术创造的相应发展, 并将推动整个建筑学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洪哲雄.生态建筑设计初探[J].山西建筑,2008(10).
随着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各种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成为生态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生态旅游因其倡导人们认识自然、保护自然,强调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以及其与社区的共同发展,被认为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但是在生态旅游的开发中或多或少地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对生态旅游环境保护措施的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生态旅游以及生态旅游环境
早在1965年,美国学者贺兹特便倡导所谓的“生态旅游”,而后被加拿大学者克劳德·莫林在《有当地居民和社团参与的生态和文化旅游规划》一文中使用。1992年“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的召开使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得到世界范围内推广。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的定义是:生态旅游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民众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国际资源组织认为生态旅游是“以欣赏自然美学为初衷,同时表现出对环境的关注”。我国学者卢云亭的定义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标,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取向所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游活动”。
在生态旅游的定义之下,可以这样来定义生态旅游环境:生态旅游环境是以生态旅游为中心的环境,是指生态旅游活动得以生存、进行和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着眼于保护资源与环境,是旅游环境的一部分,又与旅游环境有所区别。它符合生态学和环境学的基本原理,以系统的良性运行为目的,是以某一旅游地的旅游容量为限度而建立的满足旅游者心理感知的一种旅游环境。
二、生态旅游环境保护案例
近几十年,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自“生态旅游”提出之后,学界人士纷纷对其进行研究,旅游业界也纷纷进行实践。有开展比较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案例,下面我们就几个成功的生态旅游环境保护案例进行一下探讨,总结一下他们的环保经验。分别从工程规划和政府支持两个方面进行一下探讨。
(一)从工程规划方面进行生态旅游环境保护——以青岛市喜鹊山森林生态休闲公园为例
喜鹊山森林生态休闲公园位于青岛市西海岸,坐落于胶南市黄山经济区,位于沙沟水库以北,韩家寨和岳家村以南,小珠山水库以西,薛家庄以东。喜鹊山森林休闲公园为了防止开展生态旅游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在开展之初就制定了详细的环境保护工程设计方案,制定了相关细则,严格按照生态旅游的要求进行工程设计,做好了前馈控制。它的设计方案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紧紧围绕生态保护的原则来设计。
保护工程设计原则:
(1)园区内工程建设,将保护放在首位,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确保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2)园区的保护工程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区特点,选定建设方案,保护工程的设施要符合下列要求:一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便于施工;二是保护工程设施坚固、适用,并与周围景观相协调;三是保护工程设施宜进行艺术处理,起到点景、美景的作用。
(3)根据保护对象的特性和科学管理的技术要求,确定适宜、有效的保护措施。
(4)对于危及物种生长、生存的病虫害、地方性疾病和污染现象,提出积极的防治措施。
之后的四个部分分别就生物资源保护、景观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卫生工程设计几个方面一一做了详细的设计规定。其中生物资源的保护又细分为植物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植物资源保护中对珍稀植物制定了适宜的恢复和发展措施;动物资源尤其要注重禁止猎捕活动。生态环境的保护主要是防止废气、废水和放射性物质,以及工程建设中对环境的破坏。安全卫生工程主要是针对游客需要所设置的安全、卫生设施做的一些必要的设计和规划,以防止其对环境造成破坏。
这主要是从环境保护工程的规划设计方面谈生态旅游环境保护措施的经验。
(二)从政府方面进行生态旅游环保——以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武夷山遗产地处中国福建省西北部,总面积999.75平方公里 ,全区划分为西部生物多样性、中部九曲溪生态、东部自然与文化景观以及城村闽越王城遗址等4个保护区。
武夷山生态旅游在其发展过程中主要依据政府的支持,其环保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1.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是进行环境保护的前提
武夷山在生态旅游的建设过程中,很好地处理了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认真贯彻了“开发与保护并重、开发服从保护”的方针。政府从旅游收入中拿出大量资金用于资源的保护,二期的保护建设就投人了3.4个亿资金,用于旅游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旅游环境的监控。这从经济上给了武夷山环保工作强大的资金支持。
2、通过制度、法规建设保护武夷山生态环境
武夷山的保护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唐朝,在九曲溪四曲的金谷岩上镌刻着一幅崇安县府禁渔令的岩刻:“……凡三十里内不许放药毒鱼及鹧鹚、网罟入境……”这方勒石法令被国内外专家们视之为经典的古代环保法令。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省、市各级管理者一方面严格按照国家出台有关保护法规执行,另一方面,也制定切合实际的地方性法规,如《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福建省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制订有效得保护了武夷山生态资源。
3、培养旅游从业人员和游客环保意识
武夷山近年一直加强生态旅游宣传,在导游人员年审培训中增加生态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整体环保意识,通过导游词以及自身的行动,让游客积极响应和投身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之中,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对游客环保意识培养方面,一是在旅游景点的明显位置,设立生态保护的宣传提示牌,例如在许多景区入口处可以看到“除了摄影什么都不带走,除了足迹什么都不留下”、“保护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禁止吸烟”等。另一方面以强制性条约和法规规范游客的行为,引起游客的高度重视。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则严格处理,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
三、结语
任何一种旅游活动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有利的影响主要在于生态旅游本身对环境质量要求很高,从客观上就要求提升当地的环境质量;不利的影响在于任何一种旅游活动都会对环境造成或多或少的破坏,生态旅游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在生态旅游开发之前和发展中都要做好各种防护措施,把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基于以上几个案例,从工程规划方面要在开发之前设计好合理的工程计划;政府要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制定合理的保护政策,这样才能保证本地区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1.1 背景
在崇尚回归自然的如今,生态水景在水体设计中被广泛应用,是一个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仿自然生态系统的水体景观。亲水景观是园林水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的特殊性,决定了依水景观的异样性。利用水体丰富的变化形式,可以形成各具特色的亲水景观,园林小品中,亭、桥、榭、舫等都是依水景观中较好的表现形式。
1.2 设计理念
受现代人文主义的极大影响,现代滨水景观设计更多地考虑了“人与生俱来的亲水特性”。水的魅力主要通过视觉、听觉、触觉而为人所感受,因此,应提供更多位置能直接欣赏水景、接近水面,满足人们对水边散步、游戏等的要求。
1.3 设计内容
对张家港乡土公园景观设计,本项目位于张家港香山风景区,总用地121043平米。香山冈景区位于张家港市西陲南沙镇境内,西接锡澄高速公路,江阴长江大桥和江阴市区。自古以来香山就是有名的风景旅游胜地。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本项目为一市民休闲活动公园,要求能结合香山景区特色,能体现当地文化特色,合理安排功能区块,场地要求包括,停车场、游客中心、儿童游乐园、烧烤区、活动表演区、广场区、纪念馆、公厕、运动区块,要求充份利用园区地形,在以自然生态的环境下,创造一个适合市民休闲、渡假、娱乐的市政公园。通过工作组的资料调查、场地分析、集中讨论等环节,最终确定了以“乡土生态”为主要思想来贯穿整个场地,并且运用各种乡土元素来点缀和完善整个场地的景观设计。
二、设计特点
2.1 总的概念想法
我们将“生态”、“乡土”作为设计的指导思想,结合本项目为一市民休闲活动公园,所以在水景设计过程中,除了要体现生态化,还需满足市民休息、观景以及点景等功能要求。本设计中涉及到的景观建筑类型包括:亭、廊、花架、茶室、码头、拱桥等;景观小品包括:置石、坐凳、栏杆、指示牌等。湖中的偎清小埠,湖边的弧形长廊,岛上的茶室,亲水平台上的花架,穿插在小溪间的木栈道等等,设计时都考虑进乡土,自然等元素。当然,滨水绿地景观风格的选择,关键在于与区域的整体风格的协调。建筑小品的设置应该体量小巧、布局分散,将建筑小品融于绿地大环境之中,这样才能设计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有生命力的作品来。
2.2 生态水景规划
公园中的水景布置以“面”为主,“点”、“线”结合。“面”指的是人工湖泊、 “点”指的是喷泉!“线”指的是环绕整个公园的瀑布和小溪。如此点、线、面结合,使水景设计主次分明,层次丰富,空间富于变化。在水体形态设计时,尽量符合自然弯曲形态,避免死角区域的存在。根据需要设计一定量的异质空间,以应付不同水位、水量的变化,底部多孔质化,造出水体流动多样性,以利生物的多样性。在本次设计中的驳岸处理上,采用了自然缓坡型驳岸,水陆之间通过自然缓坡地形,弱化水陆的高差感,形成自然的空间过渡,地形坡度一般小于基址土壤自然安息角。临水可设置游览步道,结合植物的栽植构成自然弯曲的水岸,形成自然生态、开阔舒展的滨水空间。
2.3亲水景观的设计
2.3.1 喷泉
在生态水景的设计中,要注意动静结合,喷泉会有水溅、泡沫、水光产生,生气勃勃。同时,喷泉的运动,可以增加水的含氧量,推动整个水系的循环。在本次方案中,喷泉位于公园主入口,是整个河流系统的一个节点。在对它们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人的参与性。人们甚至能进入到喷泉之中,并顺着它走到与之相连的木栈道上。所以说,喷泉在这里不仅是水景系统的一部分,也是道路系统的一部分。
2.3.2 木栈道
木头是一种自然的装饰材料,它们的材质和纹理和整个环境很好的融合在一起,非常自然。它不仅是一种环保材料,更有种乡土的韵味。在整个设计中,设置了形态、功能各异的木栈道。最大的笔触莫过于贯穿整个北面农田的复式栈道。此栈道的特点是双层设计,人们在观赏时既可凌驾于景观之上,也能融入景观之中,蜿蜒的形态让人仿佛望不到尽头。栈道的末端挑出水面,形成了栈桥式亲水平台,并与另一形式的栈道相连。这种栈道在公园的四周都有设置,特点是造型曲折,横跨水面,起到桥梁的作用。而在此地我们运用中国古典造园手法一曲桥 连接休闲岛与湖岸。轻巧的桥身,简约的护栏扶手,舒适的板材… … 在这里应该称得上是“一桥驾越彩虹”。
2.3.3 拱桥
拱桥,因其独有的人文价值和历史价值,在景观设计中被广泛应用,有对比造景、分割水面层次作用。在亲水景观的设计中,梁桥除起到组织交通外,还能与周围环境相结合,形成一种诗情画意的意境,耐人寻味。在香山公园里多处运用到,形态各异,有跨过大块湖面的翁桥,有架与小岛上的双桥,还有曲桥,南桥等。
2.3.4 亲水长廊
从亲水平台处延伸出一条长廊,直至湖中的一个亭子为止,从平面上看长廊,犹如伸入湖面的一道弧线,从陆面延伸出去穿插错落的小道,显得整个画面饱满许多。给这个亲水长廊取名为芦苇荡,因为这里我布置的植物是充满乡村野趣的芦苇,游人可以沿着小道穿梭于芦苇丛中,别样的风景。
2.3.5亭
亭,亲水景观设计中经常出现的景观建筑。通过木质长廊,将亭引入湖中,人们可以 “走”在湖面上,坐在湖中央,尽享亲水的乐趣。这亭有个诗意的名字叫偎清小埠。此亭不仅可供游人观赏湖中美景,更是一个湖中码头,人们顺着台阶就能下到水面,乘坐小船摇浆其中,真正置身湖光山色当中。亭子、倒影、小船、船桨以及身处其中的人,构成了一幅写意的自然画卷。
2.3.6小岛
湖中由两段曲型栈道所连接的是人工岛,游人临岛眺望,可遍览周围景色。岛上设有咖啡馆,面向水面敞开,伸出水面的枕木平台,可供游人休憩观景,一眼望出去,湖面开阔,并与湖心偎清小埠相对,遥相呼应。
为了突出体现公园的特色,这些景观设施的选材都使用了环保且充满乡土韵味的木材。在造型上,园无直路,模拟自然界的蜿蜒小道;木栈道、拱桥形成了高低错落的空间关系,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让人们感受踏足自然的快乐。
三、结束语
从各优秀园林的设计方案不难看出,亲水景观以它独特的观赏特性和美学表达方式,在园林水景规划设计中已占据了重要的地 位。它表现形式多样,易与周围景物协调统一,同时它灵活,巧于变化,能够丰富水景的设计。为了让依水景观充分表达我们的设计意图,在各种设施的设计上都做了相应的改变,以求达到充满“生态”、“乡土”意味的、具观赏性与参与性为一体的生态水景系统。
致 谢
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圆满完成了毕业设计。能够顺利完成,我要感谢的人很多!首先,要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张挺,从初步的构思到方案的确定再到细节的处理,张老师给了我们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其次要感谢所有教育过我的老师们,是你们给了我完成设计所必须的专业知识;最后感谢我的组员们,在设计中大家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共同携手完成了这次设计!感谢你们!
参考文献
1、 海伦.纳什《庭园水景设计与建筑》 [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140-141
2、 戴维.斯蒂文森 《花园水景》 [M] 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56-56
3、 朱钧珍 《园林理水艺术》 [J] 北京:林业出版社 1993.26-28
4、 毛培琳 李雷 《水景设计》 [J] 北京:林业出版社 1995.26-30
5、 詹姆士.埃里森 《Water In The Garden 中国水景》 [J] 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