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2 17:06: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管理学前景与发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商科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未来的就业方向也非常多,加拿大大学所提供的商科专业主要包括:工商管理(Management),会计学(Accounting),市场营销(Marketing),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金融学(Finance),运输与物流(Transportationand Logistics),国际商务(Inte rnationalBusiness),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Information System),旅游与酒店管理(Tourismand Hotel Management)等,其中如工商管理学又会有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运营管理学(Ope rations Management),运筹学(Strategy)等分支。
二、加拿大商科学制与费用
商科,无论从未来的发展前景,或是薪金前景,都是非常可观的,所以相对来说,商科的学费在加拿大大学各专业中也属于偏高的一类,对于本科四年选择商科专业的学生来说,因为加拿大的大学在第一年大多都不设置专业课,学生一般都会在大学的文理学院内学习进入商科院前的基础课程,之后达到商科院所要求的成绩后,于第二年开始进入商科院学习专业课程。大一阶段不同专业的学费差别不大,根据大学的不同,学费一般在12000加币-18000加币之间,大三开始进入商科院后,学费会有所上涨,每年的学费在30000加币以上。
三、加拿大商科专业优势大学
大学名称
商科院名称
所在地
西安大略大学 艺维商科院(1vey) 安大略省伦敦市
约克大学 舒力克商科院(Schulich)安大略省多伦多市
多伦多大学 罗特曼商科院(Rotman)安大略省多伦多市
皇后大学 皇后大学商科院 安大略省金斯顿市
麦吉尔大学 麦吉尔大学商科院 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
康考迪亚大学约翰莫森商科院(John Molson) 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尚德商科院(Sauder) 英属哥伦比亚省温哥华市
维多利亚大学古斯塔沃森商科院(Gustavson)英属哥伦比亚省伯纳比市
劳瑞尔大学 劳瑞尔大学商科院 安大略省滑铁卢市
圣玛丽大学 索比商科院(Sobey) 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市
四、加拿大商科专业就业前景
商科的就业前景也是十分广泛,根据所学专业的不同,也有不同的方向,以下列出一些比较典型专业的就业道路。
会计学:会计事务所,审计处
市场学:销售行业,广告公司
金融:银行,保险业,理财投资公司
人力资源管理:人事专员,招聘专员,培训专员
运输与物流:物流中心
旅游与酒店管理:旅游公司,酒店
五、双录取和转学分
双录取
即有条件录取(Conditional Admission),就是当学生的大多数条件满足了大学的录取要求,唯有英语没有达标,这时学生可以前往加拿大大学的语言学校,在完成语言课程后就可以直接进入大学学习。双录取一般会发给学生两份录取通知书,一份大学提供的语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另一份是大学提供的录取通知书,但附加了完成语言学校学习的前提。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学生可以立刻获得前往加拿大的通行证,并且在国外接受最正规的语言教育,周边环境良好的语言氛围也是国内无法相比的,而且有大学录取的保证,只要通过语言班的课程,就可以被大学录取,无需再次申请。目前可以提供双录取且商科非常优秀的大学有:多伦多大学,西蒙飞莎大学,阿尔伯塔大学,西安大略大学,约克大学,康考迪亚大学,圣玛丽大学,劳瑞尔大学,维多利亚大学等。
――千里走高校系列6(综述篇)
【编者按】还记得,2010年的冬天,梦想从北京起航,带着求知的心走遍了北京、南京、武汉、上海、西安,度过了读城、读校、读未来的美丽时光,感谢专家作者们的敬业与支持,感谢读者朋友们的信赖与给力。版面有限,理想无边。六月来了,梦想就要照进现实,“千里走高校”的接力棒也要交给广大考生朋友了,请带着它用实力与信心奔向各自理想的彼岸。谨以此文结束该选题。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更多更详细的录取信息、录取分数,敬请继续关注求学网(省略)的《求学周报》和《求学・2011年录取专刊》。
老舍说过,一个大学或者正像一个人,他的特色总多少与他所在的地方有些关系。于此可见,城市或多或少地造就了大学的气质,如北京学术扎实,上海学术灵活,广州的大学则是自由和个性的,而西安和武汉,集中了一批老牌高校,显得格外的沉稳与低调。高考结束后,去哪里求学,读哪所大学,学什么专业,成了考生和家长所要考虑的事情。
梦想与城市
高考志愿填报不再仅仅是考虑学校以及学校的专业设置,越来越多的家长把目光也投放到了城市的选择上。想去哪个地方求学?未来想在什么地方发展?什么样的城市气候、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更适合你?这些都成了很多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时要考虑的因素。很大程度上,选择一个城市就是选择一个生活的方式,一种文化氛围,甚至决定未来的发展空间。
对于地域方面的考虑要从大局出发,下面按地域分别选取东、西、南、北、中高校比较集中的一些主要城市进行对比分析(表1)。
选择城市除了综合考虑气候、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外,还应根据自己的分数,结合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考虑以下方面:1.理性对待“热门城市”,克服从众心理。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城市因优质的教育资源、区位优势及发展前景而成为考生报考的“热门城市”,这些“热门城市”的主要特点是分数高、竞争激烈、消费高,每年都会以最高的分数争取最多的优秀学生,以致出现二本院校的录取分数超过当地的一本控制线,甚至专科学校录取分数高过二本控制线或一本线。因此,选择去热门城市读书,首先要考量自己是否拥有足够的实力,即分数;其次要考虑个人的适应能力及家庭的经济能力等。尤其是分数没有竞争力时,更要理性对待。2.抛开“恋家情结”,以距离换分数。现在考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部分家长过分溺爱,不放心让小孩去一个陌生的环境读书,且考虑在本地读书可充分利用自身的人脉关系帮忙,于是紧盯当地名校,容易形成集中报考,导致本地院校的录取分数被“抬高”。对此,建议“踩线”、“贴线”和分数优势不明显的考生填报志愿时要放眼全国,合理选择报考外地院校,增加录取几率。3.避免逆反心理。考生处于青春期,叛逆而冲动,想逃离家庭的管制,填报志愿时坚持就读的院校距离家“越远越好”,忽略了自身实力、兴趣及未来的职业发展,往往会造成很大的遗憾。
理想与大学
大学生活是一个知识沉淀与升华的过程,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将会受益终生。在选学校方面给考生提出以下参考建议:1.分数允许的考生,如果要报考最好的高校,考生及家长可将“985”院校和“211工程”院校作为我国第一层次高校综合性实力排名的一个方面的理性参考,一般来说,“985”院校和“211工程”院校都是在本科提前批或者是第一批录取,在历年的录取中,这些学校都是分数最高的。“985”院校应该说是重点中的重点,国家无论从财力还是从人力上都给予了这些高校最大的支持。如果分数不够这些学校,可以考虑非“985”和“211工程”高校,同时考虑学校所在地城市。2.已计划好本科毕业直接考研的考生,可参考大学的国家重点学科,全国大学一级学科排名和国家重点学科是根据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进行的,其分布情况对报考研究生参考价值非常大。3.有个人专长的考生,专业高校是不错的选择,如军事院校、中戏、中央美院、外交学院等。
《2010中国大学评价》评选出36所研究型大学,2010研究型大学的评选标准是:大学将全国所有大学的科研得分降序排列,并从大到小依次相加,至数量达到被评价大学总数的5%为止,各个被加大学是研究型大学。同时还评选出了 15所中国一流大学,评选标准是:入选研究1型大学,或者获得工学前6名,理学、医学、管理学、文学前3名,经济学、农学、法学前2名,历史学、教育学、哲学第1名的研究型大学(需进入中国大学前30名)。建议考生可适当参照表2、表3、表4,根据分数、兴趣、地域、未来规划,圈定一个适合自己选择的范围,再作选择。
表2中国主要大学分布(部分)
表32010中国研究型大学地区分布
表42010中国15所一流大学名单
现实与未来
面对城市和大学的选择,除了考虑理想的成分,还有最现实的考虑因素,即就读成本和毕业后的就业前景。
首先分析就读成本,就读成本主要包括地域消费和往返路费(路费作为个案定数,不作对比),请参考表5的实例分析(数字为一个参考概数,具体仍需参照具体院校和专业的收费标准)。地域消费包括必须开销和非必须开销(如电脑、自行车、旅游、服装等费用),由于每个学生的开销与家庭经济状况和个人消费观有关,故只比较必须开销。
表5第一批次院校就读城市成本分析
(注:此表为作者本人所作的一个估算,仅供参考,现实会存在一定的浮动。)
此外,可参照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咨询机构“ECA国际”日前出台的最新全球生活费用指数排名。在接受调查的全球240个城市中,中国内地有15个城市上榜,排名分别为:上海(46)、北京(55)、广州(93)、深圳(98)、沈阳(132)、天津(140)、大连(143)、青岛(143)、重庆(157)、苏州(163)、成都(164)、武汉(164)、厦门(166)、西安(167)以及南京(167)。
【关键词】高职;学生管理;班级建设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管理有的沿用中专学生管理模式,有的则照搬本科院校的做法,要么管得太死,要么放得太松,缺乏针对性。另一方面,作为高职学生管理骨干力量的辅导员虽然学历层次不断提高,但却更不容易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不少辅导员都感到管理新一代的高职学生比过去要更加困难和费力。所以,应当对高职学生管理进行科学而深入的研究分析,探索适合当前高职学生实际的管理方法。
一、对基于班级建设的高职学生管理研究的启示
随着近年来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和高职学生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广大学生工作者对高职学生管理的研究内容也日益丰富,视野日益开阔。但是还存在明显不足:一是一些研究成果从专家学者的高度出发,对学生工作经验高度概括总结,理论抽象化,不利于一线学生工作者掌握运用,特别是对于新参加工作的辅导员而言。二是引入相关心理学、管理学理论往往停留在概念层面。有的仅仅是提出设想;而有的则在具体操作上仍然是原有学生工作的思路和办法;再者没有将这些理论形成体系,综合运用,成为可操作的管理模式。[1]三是一些研究结论较为空泛,缺乏针对性,如在举措上要加强班级的班风、学风建设等,却没有去研究诸如高职学生不愿意担任班委这一普遍性现象后面的深层次原因。
所以,对于高职学生管理进行研究,要做到找准立足点,从班级建设着手,实现学生管理和学生全面发展相辅相成;要从当前高职学生特点出发,树立正确的指导原则,选择合理的理论参考,形成体系,构成合力;要用实证的方法进行高职学生管理研究,真正发现高职学生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实效性强的对策、举措。
二、基于班级建设的高职学生管理对策与建议
(一)在院校层面形成团结氛围,促进班级团队意识生成
高职学生班级作为高职院校的一个子系统,其整体意识必然受到所在院校的影响。同时,高职学生班级要在短时间内形成自身文化,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其母体的文化传承。但在实践中,“团结”二字往往只是写在墙上,高职院校的职业、就业导向强调更多的是个人职业技能和竞争。在系部之间,更多的是各种竞赛、评比的竞争,而非合作。在对个人先进事迹宣传中,见到的基本是对“自强之星”、“技能之星”的表彰。所以,促进班级团队意识形成,必须要在院校层面形成团结的良好氛围。组织文化正是从最高管理层树立的典范发展而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行为方式和管理风格。因此,首先要在学工部、团委等学生管理部门树立起团结导向意识,使其在管理上注意自觉采用有利于维护团结的管理举措和制度,在活动开展中注意促进学生班级的团结。
(二)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初步形成以团队意识为主导的班级文化核心
当前高职学生的特点决定了对高职学生的进行意识形态培育,绝不能以单纯文字学习或者枯燥的宣讲报告形式进行,而应当采用易于为他们接受的方式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正是基于社会及团体动力的原理,运用适当的辅助技术,实现协助个体自我了解、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中进行,强调人际相互影响,其互动性较强,能够实现班级学生的全体参与,在社会和高校的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当前高职学生班级最为欠缺的是团队意识,因此将塑造团队意识确立为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目标。同时,根据对高职学生的访谈和观察可以发现,班级团结受到影响是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容易发生的,日积月累不断放大,因此应该把以树立团队意识为主要目标的团体心理辅导安排在新生教育阶段进行。
(三)依托专业特色,促进班级整体进取意识形成
空泛地谈论班风、学风,不如回归高职院校的职业特色。在当前高职学生进取意识缺失的背后,除了入学前自身学习经历的影响,还有相当程度的原因在于对自身今后职业发展的模糊。在班级团队意识形成的基础上,应当依托专业特色,描绘职业发展前景,激发学生协作共进的进取意识。重点应做到:第一,通过结合多媒体技术,生动、细致地向学生介绍专业的应用特色,让学生明白自己学习的目的;第二,切不可就职业谈职业,而应该强调职业发展。例如,对导游专业的学生一直强调毕业后做导游,反而会让学生觉得今后的生活单调失去学习动力,反之将旅游体验师、旅游网站策划等更高层次的职业追求进行描述激起学生的斗志;第三要善于运用需要理论,将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成就需要同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结合起来;第四要在学生的职业追求中深化团队意识,形成既你追我赶,又互帮互助的良好局面。
(四)充分发挥学生工作者在高职学生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者,如辅导员、班主任(班导师)等在学生班级文化建设中应该积极发挥自身作用。一是在日常管理中,以情感人。学生工作者教育管理学生的同时,学生也在观察、仿效自己的老师。[2]正所谓“见贤思齐”,学生工作者在管理中透射出的追求团结、进取、奉献的意识能在学生内心深处产生共鸣,成为一种无形的榜样,无声的力量,在日积月累中潜移默化地改变、重塑学生的意识。二是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班级文化活动中,特别是活动的筹备阶段。高职学生的阅历、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上的不足要求学生工作者更加积极地介入,充分利用自身的理论储备和工作经验对他们进行指导,帮助他们的思考更加周全,更富创新也更受学生欢迎。
参考文献:
一、目前学校教师评价制度存在的种种问题
(一)对评价目的的认识存在偏差。目前许多教师和学校领导都认为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鉴定和考核。有的领导把取得教师评价的结果看成教师评价工作的结束。并没有认识到教师评价其实就是为了反馈教师工作的效果,进而作为促进教师改进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而仅仅把它作为一种管理手段。甚至有的学校把对教师的评价仅看作奖金分配及晋升职称的主要依据,因此因为受利益驱动,部分教师为了取得好的评价而走歪门邪道,而不去反思自己的教学。
(二)评价制度结构上存在严重的不合理。首先,从结构上来看,目前主要还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的、鉴定性的评价。经常依靠办公室、教室外边的走廊、校园里的道听途说或者偶然见到的现象下结论。缺乏正确、准确、客观全面而又有效的标准,带有较大的随意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较差。这种结构简单、信息传递方向单一的评价系统,不可能充分调动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缺乏教师的参与。评价时当事人也就是被评价教师一般没有在场,反馈信息时也过于笼统,往往是即便年年搞评价,教师们也不知道自己的弱点与强项在哪里。
(四)缺乏建设性意见。有的学校主管教学领导,只是提出批评意见,而不能提出可供参考的有价值的建议,评价过后也不召开教师会议讨论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把教师评价看成一种可以敷衍了事的任务。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现在的教师评价制度及过程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二、如何完善教师评价制度
(一)明确评价目标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首先,必须明确教育评价的目的主要是导向、激励、改进教师的工作。通过评价过程的反馈、调控的作用,促进每个教师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促进学校的领导不断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校教师的素质及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确立教师评价的正确依据。正确的依据应该是:教师的教育价值观、预期的教育目标、社会的反馈、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反馈等。其中包括:教师的师德水平,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水平,教师的工作能力及水平,要具有管理学生群体的能力,教育教学工作研究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师的工作业绩。在以上几项评价依据中,尤以师德和教学能力为重。
三、制定合理的评价方案
(一)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师自评能促进教师自我反省,进而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发展。每个教师可根据自己教育教学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两个方面的内容,以及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找出自己的发展优势和不足,然后把拟定出的改进要点和改进计划,形成一个教师自我分析评价表。
(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师首先要打破"师道尊严"的局面,让自己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然后,通过学校管理者向学生定期召开学生评价教师的座谈会,作为定性评价;与此同时,教师自己还要不定期地召开学生专题座谈会,作为灵活性、过程性评价;学校还可以在校内设立学生评价教师教学专题信箱。也可以设计学生调查问卷,让学生通过纸面答卷的形式,完成对教师的评价。
(三)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学校管理者在操作评价的过程中,首先要参与教师对教师的评价,与教师个人单独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校管理者要肯定教师的优势,指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可以改进的富有建设性的建议。
四、发挥教师评价制度的作用提升学校管理质量
(一)正确的导向。给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激励功能。能够激起干部,教师发扬优点,促进人们工作的主动性与热情,激励人们将全部精力投入工作,学习。
(三)鉴定功能。成功的教师评价制度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有助于确定教师是否需要及需要接受怎样的培训、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和教师间的交流关系等等。
(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师评价活动。
(五)做好评价后的及时反馈。尽可能多方面收集有建设性的建议并及时反馈给教师。
关键词:案例教学;会计专业课程;会计专业教学
案例教学经过多年的运用,已在国外教学实践中受到了众多学生和老师的好评,且日趋成熟。因此把案例教学引入国内教学中,是在于借鉴、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是新课标精神的要求和体现,尤其对于会计专业本身,其具有制度性强,跨学科交叉,内容抽象的特征,因此传统教授方法在会计学专业难有成效,因此更需要案例教学这种新方法的尝试与创新。
1案例教学分析
1.1案例教学的含义
中国案例研究会会长余凯成教授认为案例,就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问题,以事实做素材,而编写成的某一特定情境的描述。而案例教学是在案例的基础之上提出的,目前对于案例教学学术界没有统一的定义,教育学家郑金洲认为:“案例教学是一种与讲授法相对立的,通过对一个具体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另一教育家席玉乐认为:“案例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更多的学者从理论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阐述。但笔者认为案例教学应该是联系实际生活,在遵循三维目标的前提下,以教师准备的案例为线索,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展开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
1.2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一般的教学比如例子教学他的主体式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再教师的归纳总结中解决问题。学生缺乏很大的主体性,主要是被动客观的接受知识,课堂气氛也比较沉闷。而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对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思考,交流,讨论,然后再教师的指引下运用具体的理论方法对案例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学生积极主动完成学习的过程。其次,案例教学在教学中还具有以下特点:
(1)真实性。案例教学所涉及的案例都是真实存在的,没有个人的评论和分析,是一个事实在在的数据,由于案例的真实性就决定了案例教学也是客观真实的,学生依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得出各种各样的结论。案例教学的一个特殊特征就是它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其结果往往是多元化的,只是为了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培养自我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2)主动性。案例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学生必须主动的对书本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主动的同其他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合作,深入探索知识的形成规律,全面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3)创新性。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传统教学时教师在教案的安排下组织教学,因此课堂教学缺乏生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思维也由于教师知识和专业技能等的影响备受限制。学生由此容易丧失创新性。而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和发展的动力,学生是未来祖国的栋梁,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分析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畅所欲言,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动机,为会计教学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4)针对性。案例教学是针对生活中出现的最贴近生活与人息息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的。它把学校课堂中容易接触到的社会实践问题融入课堂中,运用课本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或是寻求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法,因此,这一教学主要是针对课本中教学的目的提出的,同时也是结合生活实践执行的。所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2.案例教学在会计专业中的运用的实际意义
2.1会计专业课的特征
(1)制度性强
环境因素对会计制度的影响十分显著,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都有体现。政治因素主要表现在通过政治制度或者政治自由来影响会计工作。众所周知,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是难分难解的,通过政治对经济起作用,在会计专业来讲就是影响会计的模式;经济方面,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政府政策、收入水平以及资金来源和企业管理水平等都会影响会计发展;文化因素主要体现在会计的社会地位和准则取向上;法律因素主要就是国家法律制度对会计发展的影响,包括会计的法规和会计的功能等。会计专业课就要仔细分析会计所面临的环境因素,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这些会计理论,更好的指导会计核算等实际操作。
(2)跨学科交叉
现代会计是多种学科的交融,从会计学科的发展来看,首先,会计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学科的很多理论都是数学原理的渗透,会计方法体系中运用了大量的数学逻辑和定量分析原理。其次,会计学科还与经济学有密切的联系,经济学的许多概念如货币、资本、价值等引入进会计学科。此外,像财产权的归属、债务债权等经济学科的理论也用来阐释会计问题。再次,会计学科还与管理学相互交叉,管理学的学科设置中包括会计学,而会计学由于受管理学的影响,使得其职能也由经济核算转向经济管理。
(3)理论与实践并重
会计学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任何理论都必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同时通过实践也使学生在这一方面的理论运用更为熟练,但是实践的前提是学好理论,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更好的指导实践,少犯错误,会计学专业充分的体现了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既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结合实际来分析基本程序,加强理论与实践能力。
2.2案例教学应用于会计专业中的意义
(1)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将案例教学引入会计专业课,在平常的授课过程中,教师通过实际的案例来解释某个理论,不仅解决了理论的枯燥性和难以理解性,而且通过案例模仿,制造虚拟现场,就可以增强学生对这一理论的理解,同时通过实际的案例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技能。会计专业课引进案例教学,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课堂气氛融洽,不仅教学效果显著,而且也大大缩短了学生对这些理论的吸收与消化时间,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2)增强学生综合能力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就能从过往的案例中更多的了解到企业会计和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一些情况,大大缩短了教学情境和实际生活的差距,这就使学生能更好的应付今后变化多端的经济形势。对于学生来说,通过案例学习,从中探究企业得失的经验和教训,对问题进行发现、分析和解决的这一过程,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在会计专业课上推行案例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对会计实际工作有充分的了解,同时还要搜集大量的会计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编成合适的案例运用到教学中去。这就使得教师的知识内化并具有创新性,促使教师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不断深化自身的专业技能,同时也不断提高教师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在会计专业的应用
传统的会计学教学以教材为中心,围绕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目的是为了考试而教学。而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目标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除了有基础知识的传授外,还对教学目标增加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案例教学的实施包括三个部分,即案例引入,案例讨论以及对案例的概括总结。首先是案例引入阶段(主要通过书本资料,多媒体,电视,光盘,学生表演等),其次是案例讨论阶段,也是案例教学的最中心的环节。一个案例成功与否就是看案例讨论是否能让学生获得知识,是否能解决书本问题。最后是得出相关的结论。
会计学专业案例教学的实施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前期准备工作。对教师来说,就是要解读教学内容及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并按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排列从了解到理解到掌握这样一个层次,层层深入。其次,根据教学层次安排,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或选配相应的启发性问题。在上课中,认真按照教学设计的环节展开教学,并且按照教学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一步一个台阶的学习,直至能够解决较高层次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要提前预习,做好课前准备,仔细的阅读案例材料,在教师的引导到下,仔细的思考问题,逐步有层次的递进,在课堂上要学会思索,课后及时反馈上课的信息,温习所学知识,并学会挖掘知识。第二,分组讨论。有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两种形式。典型的案例讨论一般是围绕这些方面来开展的,即案例中的疑难问题、重要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决策的标准、计划实施的时间和流程以及对案例的评价等等。一般讨论可以分成四个部分,即提出问题;讨论疑难问题;提供候选方案;讨论实施流程。第三,评价总结。概括总结是一个过渡阶段,即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得出一定的结论,这个过程是承上启下的,即使对之前讨论的一个概括,也为后续的课堂教学起铺垫作用。概括总结,可以让学生总结,也可以由教师自己总结,其评价的内容主要是明确案例中的重点和难点,并指出学生讨论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概括总结的目的就是要揭示出所选案例包含的理论,强化讨论的内容,提示后续案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舞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兴致。
下面就一个具体的案例来说明:
(1)案例引入:资产负债表的使用
华才公司和益智公司所处行业相同,而且两者都是最近成立的,因此可以认为它们记录的资产成本接近于现行市价。两家公司2010年7月11日的资产负债表如下:
(2)案例讨论
师:假设你是一位银行家,每家公司都向你申请一笔90天期的贷款,金额为12000美元。你认为哪家公司前景更好?请充分说明你的答案。
生:分成两个小组,从两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两方面分别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具体情况略。
(3)概括总结
华才公司前景更好。因为90天的短期贷款,需要公司流动性良好,才能保证还本付息的安全性。
华才公司资产负债率为:22 000/120 400=18.27%,
流动比率为:(18 000+26 000)/22 000=2
而益智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5 600/182 400=35.96%
流动比率为:(4 800+9 600)/65 600=21.95%
华才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要低于益智公司,而流动比率高于益智公司,说明华才公司流动资产充足,比益智公司更有能力偿还短期借款的本息,所以,应选择贷款给益智公司。
4.案例教学在会计学教学中运用的建议
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培养好的思辩能力,同时也有利于老师能力的提高,但是在会计学教学实践中还存在有很多的问题,教师观念落后,受到定势思维的影响,缺乏案例教学经历,不愿去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等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在案例教学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从教师的角度说:准确定位教师角色,改变教师观念,把案例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提高实施案例教学的能力,处理好不同层次学生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要敢于从传统的课堂中走出来,大胆的去和老师学生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吸取别人好的方法,努力改造自己。学校来说,学校要给老师提供案例教学的平台,建立案例教学资源库。
5.结语
案例教学,在会计学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学习求知的能力,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案例教学它同其他的任何教学方式一样同样也存在着教学资源短缺,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教师引导和观念更新不到位等情况。因此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以一种探索和发现的眼光不断完善和发展案例教学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贺三宝.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会计案例教学探析[J].财会月刊,2006(2):76-77.
[2]胡伟.会计课案例教学的运用实践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5(21):263-264.
[3]杨有红,胡燕,谢萍.关于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调查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52-58.
[4]宁骚.公共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案例教学与案例写作[J].公共管理学科,2006(1):34-37.
英国金融时报24日公布该报针对全球顶尖商学院的年度评选结果,去年在此一调查中夺魁的哈佛管理学院,今年蝉联冠军宝座,第二名则由宾州大学的华顿管理学院夺得。在前10名排行榜中,美国之外的商学院只占两名,前7名更完全被美国名校包下,而美国以外挤进前10 名的商学院为伦敦商学院(第8名),以及法国的Instead学院(第9 名)。
据外电报道,哈佛与耶鲁等美国长春藤名校在国际间的高知名度与优良品牌,可确保学生毕业后在职场上无往不利,更得以游刃于国际知名大机构。欧洲的Instead与洛桑管理学院,与美国的Thunderbird等学校,也开始积极打造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并专注于培养学生国际管理的专才。
目前,业界招募人才时,评鉴的主要标准之一便是学校提供国际化课程的程度,而入学学生对此要求也日益殷切,影响所及,就连美国最固守传统的学校也认识到,国际化课程与师资乃是大势所趋。
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为例,该校55%的MBA毕业生受雇于华尔街,但其中半数以上被派驻海外。哥大教务长菲德柏说,毕业自该校的学生,未来成为全球化经理人的机会越来越大,而培养能在国际间畅行无阻的学生需要从长计议,4年前哥大成立了次级委员会,以评估该国际化课程应着重哪些部分。
此外,杜克大学的Fuqua学院资深副院长雪波也说,建立学校在全球的名声,并要求教授具有国际化的视野,是目前刻不容缓的任务。该校除了打算在德国成立分校,并计划招收多元化国籍的新生。
不过,以评选为最具国际观的瑞士洛桑管理学院为例,该校68%的学生毕业后受雇的工作地点不同于就学前的居住地,比所有参与评选学校的平均值23%高出许多。
这份排行榜是依据两类问卷的得分排名,其一是企管学院本身,另一则是1996年的毕业班与独立研究单位的评估。总计寄出的2万份问卷中,回收5024份,其中45.2%是透过网路回复。
左右总得分的3项关键评分标准分别是:价值与品质(在市场上的说服力)、多元化与研究。除此之外,另有多项附加项目,前8项反映出MBA
课程的整体表现,其中毕业生领取的薪资占最大比重。其余评分标准还包括毕业后职业生涯的进展以及求职的难易度等等。
哪里做生意最好
在《财富》每年众多的排行榜中,有两项是美国最佳商业城市和世界最佳商业城市排名,你想知道在过去的一年中世界上哪个城市最受商人们的欢迎吗? 1999年年底,《财富》的评委们在85个候选城市中,征询了数百位跨国公司总裁们的意见,最后得出亚、欧、美洲及美国的最佳商业城市。它们的前5名分别是:
亚太:新加坡、悉尼、墨尔本、香港、台北;
欧洲:伦敦、阿姆斯特丹、布达佩斯、慕尼黑、斯德哥尔摩;
北美:蒙特利(墨西哥)、墨西哥城、布宜诺斯艾利斯、圣地亚哥、圣荷西(哥斯达黎加)。
美国的最佳商业城市是:达拉斯、圣荷西、奥斯汀、纽约、丹佛。
本次评选有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这些城市的商业运作成本都非常之高昂,但还是得到了商人们的一致青睐。评委们认为,这些城市有一些共同的东西是最受商人们欢迎的,比如这里拥有高素质的员工、发达的交通网络、完善的法制体系以及高尚的生活质量,足以弥补高成本的缺点。看来,在未来的社会里,廉价的并不等于就是受欢迎的。
2000年世界将会怎样?
在新的千年里,世界将会怎样?有分析家认为,从宏观角度看,2000年世界仍将向多极化过渡,并呈现如下特点:
一超多强:这是就综合国力而言的。目前,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国土面积、人口数量等综合国力因素比较中,居突出优势,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接下来,日本、俄罗斯、欧盟和中国系强国或强国集团,其中,日本是经济巨人,政治侏儒;俄罗斯是军事大国,但国力日衰;欧盟正在加速政治、经济、外交和防务联合,但还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实体;中国的发展前景看好,但其综合国力与美国相比,差距甚大。有鉴于此,上述一超多强的世界战略格局尚不会改变。
政治多极化:这是就有关国家或国家集团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而言的。目前,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美、俄、英、法,在处理世界事务中拥有重大发言权和影响力。除此之外,日本、德国、印度、巴西等国以及东盟、8国集团等组织也跃跃欲试,想充当新的政治一极。总的看,2000年的国际事务不可能由美国一家说了算,政治多极是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
经济全球化:这是就国家间经济关系而言的。随着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资本在全球范围的自由流动,资源的进一步全球性配置,经济全球化已经是一种历史潮流。1999年,西雅图WTO会议虽以失败告终,但在新的一年里,世界多数国家仍将致力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制定合理的自由贸易规则,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安全区域化:这是就军事斗争准备形式而言的。1999年,全世界共发生了35场局部冲突。2000年,新的世界大战不会发生,但世界仍然不太平。期间,以确保区域性安全为借口强化区域性军事联盟的倾向还会发展,主要是:在欧洲,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将进一步强化,欧盟将进一步落实组建独立防务实体;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合并明显具有军事联盟性质。在亚洲,美国将继续串通日本、韩国和台湾,拼凑新的军事联盟。
微软状告亚都败诉
微软公司最近似乎在官司方面连连失利。继去年11月在本国被杰克逊法官初步裁定确有垄断市场的行为后,12月17日,微软状告亚都一案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有了结果,微软再次铩羽而归。 1998年11月,微软的授权人中联知识产权调查中心在亚都大厦发现了包括有微软著作权的盗版光盘、软件,执法人员将现场清查情况由公证人员做了公证,公证书成为微软公司最有力的一份证据。微软认为亚都的侵权行为给他们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要求赔偿150万元。但亚都科技集团拒不承认使用盗版软件,认为当时微软所清查的办公场所是亚都大厦中的另一家公司---亚都科技有限公司,而非亚都科技集团,这是两家独立法人的公司,所以微软告错了人。
此案曾引起中国IT业的广泛关注,不少人认为这是微软向中国计算机用户开刀的炮弹,微软此举也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反微软霸权的热潮。
法院最终认定,亚都科技集团不是本案被告,公证书虽指明侵权行为发生在亚都大厦,但都无法得出侵权人是亚都科技集团的结论。由于微软提供的证据不足,法院驳回了微软的诉讼请求。
谁该为孩子跳楼负责
去年12月25日,唐山市第35中学初二(7)班学生闫华拿到了一张判决书,判决书清清楚楚地告诉她:你应该对自己的跳楼负主要责任,学校承担的只是部分监护责任。 1998年3月3日上午闫华所在的班级进行语文小测验,闫华考得不好,只有36分。当时闫华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刘冬还说:"你们几个不及格的,拿着凳子,跟我去8班,再考一次。"闫华不愿去,没动。上课铃响后,刘冬还老师说:"快点啊,上课了,还等我拽你咋的?"话音刚落,闫华打开窗子,从10米高的3楼跳了下去,摔成重伤。
后来闫华这样陈述自己跳楼的原因:"语文老师让我们去,无非是让我们坐在讲台下面,面朝同学背朝黑板坐着,太丢人了。当时我只想着不去,脑子里一片空白,眼看老师越来越近,一眼瞟见旁边的窗户,想也没想就跳下去了。"
刘冬还老师说:"因为我负责8班的晚自习,上课内容也就是复习、验收本课的知识,所以想让这5名学生再到8班听一遍、测一遍,只有这样才能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对于跳楼事件,闫华认为自己没有责任,责任全在老师。但学校认为三方都有责任,但主要责任在学生和家长。一名老师说:"一批评就跳楼,以后谁还敢当老师。"闫母表示自己在孩子的教育上没有什么不妥,但校方却认为闫母对孩子的溺爱令闫华有些任性。
关键词 药用植物栽培学 实验教学 改革
药用植物栽培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质量构成因素及其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调控途径,以其理论和技术来指导,使药用作物获得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的一门科学[1]。药用植物栽培学就是指导药材生产的学科,实践性强,实践教学的过程能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验教学是药用植物栽培学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实验教学作为高等学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2]。
实验教学是大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实验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所培养的人才是否具备从事相关科研的能力,毕业后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4]。
广东药学院中山校区 2004 年建成,并新开设了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和中药资源与开发两个中药学本科专业。药用植物栽培学分别是上述两专业学生的必须课和专业限选课,与之发生关系的学科是很多的,有植物形态解剖、生理生化、生态群落、生物学、农业气象、土壤学、农业化学、农业昆虫学、植物病理学等。上述学科各自从药用植物的某一方面,或者从生活环境的某一侧面研究与药用植物生产有关的问题[4]。然而,我校为历史悠久的药学院校,没有农学背景,该科的实验教学基本上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实验教学看做是验证课堂理论的方法和辅助手段。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体制和内容重在培养学生的基础实验技能,并通过实验验证,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在这些方面无疑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为:(1)实验教学多为验证式、被动式,实践性不强,学生能力培养及素质教育没有得到很好体现;(2)学生虽然参加了实验教学中的各项技能学习,但多处于被动地位,该课程在学生简单看来就是“种地”,学生对该学科的认识不够深入和科学,导致学生在这方面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不太愿意表现出来;(3)又因校区建设是逐步完善,实验室投入不够多,基础不够坚,学生多为4 至 6 人一组开展实验,独立操作的时间相对较少;(4) 我校开设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整体时间短(32学时),但中药材生长的周期长,个别生产性实验结果不能及时、客观地反映出来,影响实验教学结果。以上这些弊端导致培养的学生知识面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现就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课的改革谈一些体会。实验教学内容改革要符合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发挥地方优势和专业特色,培养出更多“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高素质人才。
1
优化实验教学课程内容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必须处理好其与理论教学体系及试验方法的关系,对实验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整体优化,使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我们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内容有实验一:种子活力、发芽率、发芽势测定;实验二:种子含水量、净度、千粒重测定;实验三:种子处理和播种育苗实验;实验四:枸杞扦插实验;实验五:药用植物植株性状考察。其中,有两个是在室内完成的验证性实验,有 3 个是在室外完成综合性实验,但是这些还不足以满足目前的学生培养需求,应对内容进行更新、充实,减少验证性实验内容,增加部分综合性试验内容。且药用植物栽培学理论课教材是杨继祥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该教材主要偏重于北方药用植物,而对南方药用植物讲述甚少。面对上述问题,我们尝试把实验一和实验二合并,增加一个广金钱草种子质量标准研究的实验;把枸杞枝条扦插实验,改成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广藿香扦插的设计性实验;将种子处理和播种实验与药用植物植株性状考察这两个实验联系起来,药材种子播种后,学生参与日常的栽培管理,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任务自行设计方案,独立进行操作并得出结果。
根据药材生长的周期长,我们把实验内容的顺序按照时节调配。
在春季三月份,即开学初,做扦插实验和播种实验;中间做药材种子质量标准实验;学期末做药用植物植株性状考察。
学生普遍认为设计性实验更具有挑战性,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完成后更具有成就感。我们经过询问和调查对比发现,学生产生了从被动式灌输学习方式到主动寻知求学学习理念的转变。
2 强化实验场所建设
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等是实践教学的物质条件,就其功能而言,不只局限于技能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更大的作用在于成为师生科技创新的基地。因此,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水平,完善实验教学的政策、体制保障,是充分发挥实验教学作用的前提,也是使之与高等学校教育目标相适应的必由之路[5]。
我校以教学评估为契机,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在校内建设药圃占地10 余亩,包括野生药用植物保护区和药用植物栽培实验区。野生药用植物保护区是未经开垦的小山丘,所有植物都是自然生长的,经调查约有 210 种药用植物,可以丰富学生视野,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认识更多的药用植物,为学生调查药用植物生长环境提供场所;药用植物栽培区约 4 亩,由相关专业老师指导,校中药协会实践部负责管理,学生可申请一定面积的土地,在自己申请的“一亩三分地”里耕作种植药材。在教师的指导下定人定区,栽培和管理药用植物,如小驳骨、水茄、广藿香、广金钱草、何首乌等种植面积较大,还有其他药用植物,使学生在劳动中自觉观察比较自己的劳动成果,培养劳动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中药协会实践部形成“老”会员对“新”会员进行“传”、“帮”、“带”的格局。在此过程中,教师随时帮助学生解决栽培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为了进一步强化专业技能培养,以便更好地为将来学习,为工作服务,教师还要求学生善于进行知识积累,二年的管理要求有详细的工作记录,这些记录对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有很好的帮助。
3
结合南方特色中药材生产实际,以药材 SOP 操作规程模拟中药材 GAP 种植中药资源是中医药事业和天然药物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彰显中医药国际竞争的优势所在。但长期以来,我国中药资源无序和不加节制的开发利用,导致野生药用植物资源逐年减少,部分资源紧缺,甚至濒临灭绝[6]。种质资源是中药材生产的源头,是优质中药材形成的物质基础,故种质的优劣对中药的质量和产量有决定性作用[7]。
在资源相对较紧张、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实行中药材GAP种植,对于保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栽培药材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有着巨大而深远的意义,前景十分广阔,发展也越来越迅速。
而作为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和中药资源与开发两个中药学本科专业的学生势必了解、学习和研究中药材GAP种植的相关知识和实践。
我们选定具有一定研究基础和代表性的“十大广药”之一广藿香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学生开展广藿香的GAP 种植实验。
要求学生参照刘大会等(
2009)中药材仿生栽培的基本步骤,做一定的改动完成实验,具体步骤:(1)文献资料调研,全面了解选定药用植物的已研究资料,通过文献资料检索, 写出该种药用植物的综述报告, 作为对该中药材进行GAP 种植的基础背景资料。(2)产地生态环境和物种生物学特性研究,调研选定对象的野生资源分布区及其生长有优势优质种群的原生环境的自然生境条件,并对原生环境中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调研。在上述调研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写出研究报告,为制定药用植物GAP 种植的技术方案提供依据。(3)药用植物的生理学基础研究,对药用植物野外分布的优势优质种群开展定点跟踪调查,并在同前人研究结果比较的基础上写出研究报告,进一步为制定药用植物GAP 种植模式提供技术支撑。(4)生产基地的选址,在文献资料收集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遵循可操作性原则,进行中药材 GAP 种植基地的选址。(5)制定栽培技术方案,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参阅农作学、园艺学、设施农业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植物保护学、肥料学、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栽培学、植物化学和管理学等各专业学科的相关知识,结合种植基地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因地制宜、注重实效,设计并制定该种药用植物 GAP 种植的具体技术方案与实施方案。(6)基地建设和栽培技术的实施与完善,根据上述药用植物 GAP 种植的技术方案,开展种植基地的建设,建立药材田间复合生态系统,实施各栽培技术方案,验证并记录栽培技术方案各步骤的实施效果,并根据田间实施效果对栽培技术方案进行不断补充、修改和完善。同时,从药材质量、产量及经济和生态等方面进行中药材 GAP 种植的效益分析,制定药材生产的质量标准,并撰写栽培技术总结报告。(7)操作规程(SOP)的制定,根据上述 6 个操作步骤,制定出中药材GAP 种植的标准操作规程(SOP)[8]。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学习和应用成为一个统一的过程。
在学习中,学生更能体会到中药材 GAP 种植是今后中药材生产的主要模式,在掌握实验技术的同时,科研实验能力和论文写作水平也相应提高。开展广藿香的 GAP 种植实验后,学生从试验设计到实验实施直到撰写论文独立完成该课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求心理,培养科学研究意识,同时应用实验技术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总结分析,提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发现的现象,共同讨论和总结,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为今后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这种结合实践的讨论,对于引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求知欲也很有好处。通过开展像广藿香的 GAP 种植这种研究式综合性实验,学生人人都可参与,人人都必须参与,解决在实验室开展实验时,学生“人为满患”的问题,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4
结合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引导学生开展药用植物栽培学科学前沿的研究创新性计划实施的主体是学生,一个创新项目的实施,往往一个人是难以完成的,更多的是依靠集体智慧,需要一个稳定高效的团队[9]。
例如,我们考虑到苦参生长的周期长,在组建科研小团队时,成员一、二、三年级学生都有,经过查阅文献,了解中药栽培学的科学前沿,结合本校实际,在实验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我们选定研究课题为《苦参的引种实验》。实验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进行的每一项工作进行跟踪监控,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定时检查学生项目的完成情况,对于学生取得的结果,要求学生及时地分析数据,讨论实验结果的科学性。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教学中实验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有更大空间学习和研究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科学前沿,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
总之,以上
4 种措施运用于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学校将继续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生兴趣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紧扣中药材生产的实际和科学前沿,与时俱进地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实验条件和平台,以保证实验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出更多“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符合社会生产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郭巧生.药用植物栽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2]周亚俊.全面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7):78- 80.
[3] 韩方珍,俞守华.浅谈高校实验教学的改革[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3):78- 80.
[4]李桂芳,杨晓献,孙辉.面向 21 世纪生命科学类实践教学的改革与管理[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882- 10883
[5] 金伊洙,李新江.依托园艺专业实习基地培养创新型人才[J].2010(18):199.
[6]陈士林,肖培根.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导论[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9.
[关键词]职业探索;职业心理教育;高职生
职业探索是一种以职业目标为导向的探索活动。健康的职业心理素质是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保障。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学生各种不适应变化和压力的心理问题随之而来。学生对于自身的认知和职业的发展所知甚少,职业心理的问题不仅影响学生择业和就业,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身心健康。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在关注高职学生内心世界变化,采取相应的方式进行辅导的同时,还应当指导学生进行职业探索,使其主动地了解自身、了解职业世界,有助于化解学生在择业、就业前的心理危机,以适应未来职业的发展。
一、职业探索期理论
职业生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主观意识和客观环境的影响。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各异,但仍然有共性之处可以让人们看到职业生涯发展的基本脉络或轮廓,从而出现对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划分和特征分析。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著名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学家E.H.施恩(E.H.Schein)教授在其专著中提到:“每种职业都存在着一种从初学者变为某个专门领域的贡献者的内在逻辑。这种专门领域反映出了一个人在早期职业阶段日益纯熟和深化的具体技能。”[1]施恩教授基于人生在不同年龄段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职业的主要任务,将职业生涯分为9个阶段[2]。成长、幻想、探索阶段从0~21岁,这一阶段个体的角色是学生、职业工作的候选人、申请者。也就是说,一个人从出生到大学毕业都处在这一阶段中。同样也是美国职业管理学家的萨柏(DonaldE.Super)侧重个人职业倾向和职业选择的过程进行研究,将人的职业生涯分为成长、探索、确立、维持和衰退这五个阶段。萨柏将探索阶段明确划分在15~24岁之间。萨柏认为在这一时期,人主要是通过在学校的学习对自身进行考查、角色鉴定,并进行职业探索,完成择业和初步就业。从两位专家学者的观点中可以看出,职业探索是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但具体又是在进入大学前开始和从大学毕业后初步完成。同时,职业探索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历程。当个体受到对自身的认识、过往的经验、客观环境的变化等综合作用时,个体将这一受到综合作用的“结果”投射到未来的活动之中。是什么影响了个体的职业探索,通过大量文献的研究以及实际工作的经验,本文认同影响个体职业探索的两大因素为:家庭因素和个体因素,不同家庭文化背景子女在就读高校类型上呈现出的差异,实际上是各种家庭文化背景子女自身选择的使然[3]。学生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往往综合了家庭成员的意见。学生对学校和专业的选择,是其对职业探索的一部分。调查表明,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对于大学生进行职业探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一个家庭采取权威式的教育,且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相对独立时,来自父母对子女职业探索行为的支持也就越多。研究表明,个体进行职业探索的差异受到性别、人格、个体发展主动性以及职业生涯自我效能感等几个方面的影响。我们不难理解,每个个体由于性别、人格以及对自身和环境的认知不同,探索行为一定会产生差异。在社会认知职业理论中,自我效能是核心概念之一,是个体对组织和实施所要得到的行为结果的能力的信念[4]。当个体的自我效能感高时,个体能够更加准确地定位自己的职业、设定职业目标。对于大学生而言,帮助他们提高或改善职业生涯自我效能感,有助于他们进行职业探索。
二、职业探索对高职生职业心理教育的意义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周晓玲和邱开金对四所高职院校1010名不同年级的高职生的调查结果显示,高职生心理诉求的认知结构和价值取向方面职业化趋向较明显,但是高职生的职业心理基础薄弱。目前,高职校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都很高,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中心,配备心理咨询老师,设置谈心室,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测试、讲座等。形成了应对高职学生心理问题服务的配套软硬件设施和工作机制。然而,职业心理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不同,职业心理讨论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就个体而言,职业认知、角色定位、职业情感和人格以及职业个性化等问题交织在一起,无法剥离开来。就社会而言,个体的职业态度、职业理想信念等包含了职业与职业者、职业者与社会等各种关系。高职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能够满足高职生从学生转变为职业者在职业心理方面的需要。高职生的职业心理教育应当融入高职生的心理教育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及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笔者认为,虽然个体的职业心理发展速度和水平是取决于个人的,但是高职校依随高职学制,在学生入校时到毕业后初入社会都责无旁贷地要为学生进行与职业有关的各类指导,并创造有利条件。大学期间是职业探索,完成择业和初步就业的阶段,将职业探索理论与职业心理教育相结合,在帮助学生顺利地从普通人向准职业人转变,找准职业定位,设定准确的职业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形成职业探索观念,提高职业探索的主动性
高职生在校期间普遍存在重技术学习、轻人文素质教育。对于自己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就业方向的了解模棱两可,对行业动态关注度不高。对于期望的岗位和就业单位的情况一知半解,有的凭自己的想象或者其他人提供的信息选择就业单位。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发现跟自己想象的或了解的不同,从而带来离职或从事其他行业工作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另一方面是就业的心理状态未调整适当。从而导致学生从一名学生向职业者转变的过程并不顺利。学生在校期间,无论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还是职业心理教育,抑或日常的学生管理和教学工作,要帮助学生建立职业探索的意识,并养成主动探索的习惯。主动、有效地进行职业探索,是职业生涯非常关键的步骤,也是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自我探索和环境探索是职业探索过程的两个方面[5]。在自我探索中,高职院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心理教育课程中,应当从自身的优缺点、兴趣点、需求点、价值观等方面出发,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身心特征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在深入全面的自我探索的基础上进行职业探索,学生才能够了解自身的职业能力、职业兴趣,以及自身未来的职业愿望。环境探索是对外部职业环境的了解、信息的收集。无论是学生在学习阶段还是求职阶段,都不同程度、主动或被动地接收到外部职业环境的信息。例如工作行业动态、工作要求、工作场所的情况、工作性质、薪资待遇、工作的发展前景。职业探索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将自我探索的情况和环境探索的信息进行比对、验证,从而设计适合自身的职业方案,并不断进行调整和修正的过程。环境探索的形式可以是实践,也可以是信息的搜集。学生在校期间的兼职,学校安排的企业实践等,都使学生能够体验各种不同的职业活动,通过亲身体验了解到工作的实际要求,从而确定自身的能力是否适合从事某一项工作。在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环境信息,结合自身对信息进行处理,获得有效的结果。高职生在校期间的技术学习和能力培养不能忽视职业心理教育,在做好自我探索和环境探索的基础上,职业探索能够帮助高职生在学习期间塑造身心,以适应即将从事的职业,避免在就业初期由于对自身和外部环境的不了解、不适应,而造成盲目的跳槽、改行等问题。
(二)正确引导职业动机,提高高职生的自我效能感
一项针对830名高职生的调查表明,自我效能感对于高职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影响高于学习动机和学习成败的归因[6]。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低,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信心不足,从而导致学生轻易放弃并回避已经发现的问题。高职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应当从一进校开始培养。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高职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后,对未来的目标是模糊的,学生在技能知识的学习上也不能做到融会贯通,甚至会觉得课程对自己没有用。当学习效果不佳时,有的学生会将失败归咎于专业本身,并认为自己不适合这个专业,学习信心降低,导致对专业的不认可,最终在毕业就业时盲目地寻找工作或达不到该行业的就业要求。高职生的职业动机因素由物质报酬、自我决定、愉悦感、追求挑战、制约、他人评价这六个因素构成。性别、地域、专业、家庭背景等方面不同的学生,这六个方面对其自身的影响也完全不同。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们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职业动机,有助于提高高职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是一种信心的提高,这种提高是一种融入学习和工作的过程。学生在校期间,无论是学习活动还是实习实践,当学生感到能力信心不足时,学校应当引导学生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的根源,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自信。当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自我效能感的增强会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困难的决心,从而在职业探索的过程中不轻易做出逃避困难的选择。
(三)培养职业认同感,推动高职生角色转变
中图分类号: G642.42;H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9)06-1125-02
我国学者调查发现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以下问题:能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 要性,也知道自己的薄弱点,但不了解自主学习的策略和方法,对于如何提高英语水平显得力 不从心;对于英语学习缺乏计划和管理, 欠缺元认知策略,盲目学习或依赖教师学习的学生 很多[1,2]。对于当前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64. 6%的教师感到不满意或很不满意 ,而感到很满意的教师人数竟为零[3]。在对医学院校的师生访谈中,笔者也了解 到教师和学生对自主学习的理解都存在一定的误区。教师认为应该放手让学生担负起全部自 主学习的过程,因而不介入;而学生却认为这样做教师没有履行好教育职责。学者何晓东认 为从国内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来看,很多研究“对国内开展的自主性的前景过于乐观”[4]。
基于以上理由,以及医科院校学生的专业学习繁重,课后用于英语学习的时间有限,笔者提 出采用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学管理方案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学 效果。
1 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学管理模式设计
Gardner &Miller (1999)概括了自主学习中教师担当多重角色:顾问、评估者、评价者、教 材开发者、管理者、组织者和领导者等[5]。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 上取决于教师是否给学生自主学习权,主导与自主是否结合恰当。因此从教学内容、自主学习、阶段性测试设计、成绩评价、课程参与度等各个方面设计出符 合学生实际的方案,在桂林某医科院校非英语专业2007年级某英语优班实施。该班学生42人 ,由入学测试从172人中抽出,成绩较好,英语学习积极性较高。其中男生12人,女生30人 ,平均年龄18岁。实施期为两年。
1.1 对教学和自主学习内容进行管理
教学管理是对教学内容制定,测评,实施进行一系列的监控。其目的是为了教学有序化、教 学效益最大化。根据管理学的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和效益原理等[6],确立以在教学体系中协调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系及师生与教学系统的关系,以整体为主,局 部服从整体;树立服务于人是教学管理的根本目的以及正确的教学效益观。
1.1.1 对教学内容的管理 根据课时数,学生实际水平,每学期选取教材中适当的单元内容进行授课,每学期 根据具体实际调整修正。授课计划开学前提前完成。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 07)对大学生一般要求下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 翻译能力、掌握的总词汇量的要求,笔者 设计了命题作文,词汇练习及翻译作为学生必做的统一作业。作文的命题以实用应用文题材 为主,含开放性的任务,诸如调查报告,诗歌,戏剧的编写等。命题作文保证题材体裁和主 题内容的多样性。词汇及句子翻译练习来自课内外,确保一定广度和深度。此外,提倡教师 关注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进行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步骤和任务设计。
1.1.2 对自主学习内容的管理 研究表明,当语言学习者能够自己决定学习目标、选择达到目标的方式并可以自己评价时,就 能产生内在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习动力和提高语言产出[7]。
因此,让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合作自主完成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如,课堂自由命题演讲,课 文和美文背诵及检查,自主作文及评阅,自主听力训练,班级单词竞赛等。课前由2个学生 每人做1~3min的自由选题演讲,同学对之演讲内容进行1~5min自由提问;每单元由学生自主 选出一定数量的段落或是选取经典英语美文进行背诵,每学期每生完成达一定数量的背诵作 业,学习小组检查组内学生的背诵情况期末给出总评分;每学期每生完成达一定数量的自主 命题作文,多写不限,题材体裁自由;自主听力训练则由组内学生在网上收集达一定数量的 自己喜爱的视频和音频内容进行听写或者写读后感,学习小组内成员轮流批改并签名,期末 由学习小组统一给出总评分连带作文一并上交教师;学期间学生自己出题,进行单词竞赛,并进行奖励。
1.2 对教学质量和自主学习质量进行测评管理
1.2.1 教学效果评价 每学期期中进行1~2次大型集中测试,期末进行期考;考试内容为学业测试和水平测试相结 合,考试形式分笔试和计算机辅助的口试;并在第三、第四学期鼓励学生参加大学英语四、 六级考试。
1.2.2 自主学习效果评价 对以上列出的所有自主学习项目按照一定比例计算成为自主学习的效果评价。教师为实现个 性化教学所设计的特别评价项目也一并包含在内。
1.2.3 学期学习终结评价 把教学效果评价得分和自主学习效果评价得分按一定比例计算,最终得到本学期该学生的终 结评价。为避免出现计算失误全部采用Excel软件计算。
1.3 对教学和自主学习过程实施进行管理
教学计划具体到日和节次。要求教师按授课计划完成教学,不能擅自改动教学计划。由于语言学习强调学习过程的积累,因此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管理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课 程参与的管理。对学生的出勤和完成任务的数量也按一定比例分数配给。对于缺勤次数过多 ,和完成任务数量未达要求的学生,在学期学习终结评价时给予降级处理。
此外,就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教师专门对学生开设了讲座,明确教学目标,让 学生自主学习有的放矢。
2 大学英语教学管理方案的实施及效果
将教学计划下发到学生课代表和任课教师手里以保证实施。随时接受学生的咨询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学期间对优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分别作了多次访谈,期中进行了一次 学生代表座谈,期末进行了问卷调查。
教学管理实施一个学期后,期末调查发现,全班42个学生除病事假外,无人无故逃课,出勤 率达100%。对学生进行教学调查,采用Likert五级量表,选项分别为:“非常同意”、“同 意”、“既不同意也不反对”、“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共发放42份问卷,回收42份 ,问卷回收率100%,其中有效答卷为41份。学生对英语教学满意度达97.56%,其中“ 同意”的学生为25人,“非常同意 ”的为15人。在对教师的评价描述选项中(多项选择),97. 56%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态度积极热情”,“认真负责”;92.68%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 熟悉教材和教学目标”;85.36%的学生认为自己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75.61%的学生认为 自己的英语学习目标明确并有清晰实施步骤。学生对教师的积极评价,极大地激发了任课教 师的教学热情。而教师的关注和引导,使学生学习热情也相应高涨,学习目标更明 确,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效果也得到了相应提高。
经过一年半的管理实施,该班级学生第一次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过级率较往年级班级和同年 级班级高,达90.47%。此外,两年间,该班同学的英语口语水平得到较好的发展,在校内外 英语演讲比赛和英语戏剧比赛中都有出色表现,其中1男生代表学校参加广西区CCTV杯英语 演讲比赛获得个人三等奖和团体三等奖。每学年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中心调查的评教中,学生 对老师评价均为优秀。这说明该教学管理的实施是有成效的。
传统的教学管理监控机制对于自主学习而言,存在着两个方面的缺陷和不足,一是强调对学 生学习的终结性控制,忽视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二是强调对教师教的控制,忽视对学生学的 引导。以上研究表明,适当的教学管理和监控非但不会使学生反感,反而会使学生感到教师 对教学的尊重并引发学生对教师的尊敬,进而促进教师的教学热情,最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 的能力和教学效果。在本次实践探索中,由于学安排、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成绩考评 管理以及自主学习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但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却有了一定的束缚。怎样在统 一的教学中留出更多的余地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罗卓琳,周柳琴.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现状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报,2006,(12):68-71.
[2] 于轶.应用型本科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现状与对策[J].沈阳工程学院学 报,2006,(4):98-101.
[3] 汪小亚,赵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浙江树人大学 学报,2006,(7):70-73.
[4] 何晓东.国内自主学习的若干问题[J].外语界,2004,(4):10-14.
[5] GARDNER. David & Miller,Lindsay.Establishing Self-Acces 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6] 周三多, 陈传明, 鲁明泓.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 出版社,2005.
[7] 钱晓霞. 试论英语教师职业发展中的教师自主[J].外语界, 2005,(6) :30-35.
行为财务理论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虽然已经有近30年的发展历史,但至今还没有一个为学术界所公认的严格定义。在对此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学者们通常将人的心理活动行为结合到财务理论的研究中,并从财务行为发生、变化的内在心理机制以及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入手,探索财务行为与其他经济现象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揭示财务现象的本质。
(一)行为财务理论的内涵
行为财务理论是将行为科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上的成果运用到金融市场中产生的理论体系,是传统经济学、传统财务学、心理学研究以及决策科学的综合体。其主要研究方法是基于心理学实验结果,提出投资者决策时的心理特征假设,研究投资者的实际投资决策行为,以及投资者在做出判断时是怎样出错的,或者说是研究投资者在决策或判断时的系统性偏差。它试图解释实证研究结果与传统财务理论不一致的异常之处。
概括起来,行为财务理论是在不断放宽甚至放弃传统财务理论的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说的基础上,以人们决策过程中的实际心理特征为变量,研究金融市场异象、资产定价和投资组合等系列问题的一种理论体系。其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行为财务理论是将心理学、行为经济学和财务学相结合的一种边缘性、交叉性理论体系。它不仅是在行为经济学理论基础上延伸发展起来的,是行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而且在决策过程中,还考虑人们的认知、感情、态度等心理特征,兼顾了行为人的信念、偏好及与决策相关的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其次,行为财务理论突破了传统财务理论关于人是完全理性的经济人的假定的影响,只注重投资决策模型对投资者实际决策行为的影响,更多的强调投资者非理性或者有限理性。第三,行为财务理论以人们实际决策心理为出发点,研究金融市场与传统财务理论相违背的异常现象和资产定价等问题。
(二)行为财务理论的研究对象
行为财务理论的研究对象是财务领域的相关现象及其本质。由于行为财务理论研究的核心是财务主体的行为观念,而行为观念又必然会对财务信息的处理流程及其管理产生影响,包括对人们的动机形成、生产水平、决策动机、利益分配的影响。基于此,我们将行为财务理论的研究对象界定为“人们的行为和财务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行为财务理论不仅要研究人们的理性决策,而且也要研究与人们行为相关的人的心理感受、他人的行为和社会规范等。
二、行为财务理论的理论基础
(一)心理学基础
行为财务理论的发展与财务理论中引入心理学研究成果是分不开的。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会明显地呈现出如下常见的心理特征:损失回避、心理账户、过度自信、后悔厌恶和确认偏差等。因而,传统财务理论与心理学研究的交叉为行为财务理论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心理学关于个体的判断与决策的突破性研究为行为财务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行为财务理论利用了投资者的信念、偏好以及决策相关的认知心理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突破了传统财务理论只注重投资决策模型对投资者实际决策行为进行简单测度的范式,以“非理性或者有限理性”的投资者实际决策心理为出发点,研究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行为规律及其对市场价格的影响,从而更透彻、真实地刻画投资者行为,由此使行为财务理论以心理学对投资者实际决策过程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重新审视了整体市场的价格行为。
(二)行为经济学基础
实验经济学是在可控的条件下,针对某一现象,通过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决策者行为并分析实验结果,检验、比较和完善经济理论,目的是通过设计和模拟实验环境,探求经济行为的因果机制,验证经济理论或帮助政府制定经济政策。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被普遍看作是一种必须依赖于对现实世界的观察,而不能依靠在实验室里做受控制的实验来进行研究的非实验性科学,其研究依赖于各种合理的假设,这些假设在决策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尝试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经济学,修改和验证各种基本的经济学假设,使经济学的研究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实验和各种数据的收集,从而所得出的结论越来越贴近于现实。
行为经济学是伴随着实验经济学、经济心理学而产生的,是运用心理学、社会学、决策科学等理论和方法研究个人或群体的经济行为规律的科学。行为经济学研究的成果以实际经验为根据,修正了传统经济学中有效市场和理性人的基本假设,认为现实中的人类的行为不只是自私的,他还会受到社会价值观的制约,从而影响利益最大化要求的实现。
行为财务理论利用实验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的理论成果,修正了传统财务理论的基本假设,指出由于人们认知过程中的偏差和情绪等心理方面的原因会使其无法以理性人方式做出无偏估计,由此确定市场并非是完全有效的。
(三)传统财务学基础
行为财务理论并没有否定传统财务学理论,而是在接受人类行为具有效用最大化倾向的前提下,以人类行为有限理性为基础,对其进行修正和补充,丰富其分析问题的视角。
尽管行为财务理论是在对传统财务理论的质疑中提出来的,但行为财务理论实际上是对传统财务理论的深化和拓展,我们不能将两者简单地对立起来。同时还应该看到,由于有限理性假设的复杂性和心理因素的不可度量性,行为财务理论尚不能完全对金融市场中的各种现象做出普遍的解释,两者实际上是紧密联系的,所以在研究和应用行为财务理论时,还应以科学的态度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分析、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应当予以全面考虑,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
三、行为财务理论与传统财务理论的比较
尽管行为财务理论是在传统财务理论的基础上,对传统财务理论未能解释的金融市场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的修缮,但从行为财务理论的内涵、研究对象及其理论基础等方面,都可以看出它和传统财务理论存在显著的差异。
(一)假设基础不同
传统财务理论是建立在理性人和有效市场假设基础之上的。然而,大量的实践观察和实证研究表明,心理因素会干扰这两个基础。基于此,行为财务理论对传统财务理论提出了质疑。首先,传统财务理论认为人都是理性人,有充分决策能力,能够做出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决策,追求经济价值的最大化。
但行为财务理论通过大量的心理学和行为学研究,认为市场上投资者并非都是理性的而是有限理性的,在面临不确定的市场时,通常是以正常行为取,用现实中投资者真实的行为模式替假设。其次,传统财务理论把市场预设为一个完全有效的市场,这样,无论在何种情景下,投资者都可以运用有效市场,根据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从而做出使自己效用最大化的决策。行为财务学恰恰就是在这最基础的假设上,对传统财务理论进行了反思。行为财务理论认为,市场并不是完全有效的,这样的假设更贴近实际,也打破了传统财务理论的认知。第三,传统预期效用理论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它认为人们都是理性的,当人们面临不确定性时,决策主体可以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结果加权估价,从而选择预期效用最大化的方案。期望理论在预期效用理论重建过程中成为行为财务理论的重要理论基础。期望理论成功地替代了传统预期效用理论,并且解释了不少预期效用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理论严格规定的理性。
(二)解决的问题不同
传统财务理论旨在解决两个问题:其一,通过最优决策模型解释什么是最优决策;其二,通过描述性决策模型探讨投资者的实际决策过程。传统财务理论已很好地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但是,由于该理论未充分考虑实际情况,投资者的实际决策并不一定是最优决策,因此,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遇到了困难。
在行为财务理论早期研究者Kaheman和Tver2sky的研究成果中把心理学与经济学融合到了一起,对不确定状态下人们如何做出判断和决策进行了研究,描述了不确定情况下人们进行决策判断的实际过程,解决了传统财务理论未能解决的第二个问题。
(三)对投资过程的认识不同
传统财务理论把投资过程看成是一个动态均衡过程,根据均衡原理,在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说前提下推导出金融市场的均衡模型。行为财务理论基于心理学原理,把投资过程看成是一个心理过程,包括对市场的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投资者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产生系统性的或非系统性的认知偏差或选择偏好。这些个体偏差加上金融市场上可能出现的群体偏差或羊群效应,可能导致投资中的决策偏差,使资产价格偏离其内在价值,从而导致资产定价的偏差。
(四)学科特征不同
传统财务理论是较为纯粹的、单一的财务理论学科,它是建立在经济学、管理学的基础上,并利用大量数学模型解决现实财务问题,具有数理财务学的特点。而行为财务理论则以心理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为依据,是传统经济学、传统财务理论、心理学研究以及决策科学的综合体,是一种交叉性、边缘性学科。行为财务理论突破了传统财务理论只注重最优决策模型,认为理性投资决策模型就是决定金融资产价格变化的实际投资决策模型的假设,开创了投资者实际上是如何进行决策的研究领域,从而把人的行为模式建立在更加现实的基础之上。
(五)研究方法不同
传统财务理论主要研究以财务预测、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财务方法,进行筹集资金、投资管理、成本管理、资本回收、资本分配等,其主要运用财务数学模型来分析财务问题和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依然坚持用理性人决策模型和预期效用理论来分析投资者行为和金融市场。它的研究方法较为单一,且排斥实验的方法。
行为财务理论的研究通常是围绕一系列社会科学理论展开的,它建立在经济学、社会学、行为科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基础上,有独特的研究程序。该理论坚持经济学分析框架,突破了传统财务理论理性人假设,借鉴了实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注重通过模拟实验来分析投资者的行为及其心理特征。
行为财务理论从20世纪80年展至今,越来越受到学者的注目。其创新之处不仅在于为财务领域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更在于它能够很好地指导客观实践,解释财务活动中的异常现象。行为财务理论在国外的研究己经进行了相当长的时间,而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我们必须充分了解中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把心理学、行为学理论充分结合,并运用到财务理论与实践领域中去,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行为财务理论。
参考文献:
[1]祝涛.关于行为财务理论的几点思考[J].金融·财税,2005,(3):35.
[2]林钟高,谢生滕.国外行为财务理论评述[J].铜陵学院学报,2005,(4):20.
[3]张多蕾.行为财务理论发展历程评述[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7,(4):18.
[4]余明江,谭小梅.行为财务:综述与启示[J].新疆财经,2004,(4):75.
[5]宋志芳,董小红.行为财务理论发展及运用[J].理论视野,2007,(2):38.
[6]董志勇.行为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05.
[7]张庆,黄永波.行为财务理论评析[J].参考资料·会计,2007,(20):5.
[8]李心丹.行为、理论与金融:行为金融学革命[A].现代金融学前沿[C].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64.
近代以来的经济,就像熊彼特所说的,表现为“连续的产业革命”,这是由于科学的突破经常带来技术簇群的创新。在过去几十年,我们已经看到半导体引发的电子产业革命,以及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现在,我们可能正处在一场新的产业革命的前夕。2006年,Microsoft Research支持了一个由30多位世界领先科学家组织的小组对科学发展的未来趋势作出评估,其报告称:由于计算科学的快速发展,过去需要巨大成本与很长周期的许多科学研究将大大加快,由此,在未来几十年中,将会出现大量的新科学发现。这些新科技的代表性的领域包括:生物技术、纳米技术、气候科学、新能源等。由于这些领域都与解决一些世界性问题(如气候问题、医疗问题)有关,各国政府都受到压力要去应付这些问题,因此,这些科学家们所预计的趋势实际上还在加快。
技术总是在变化,有些是积累性的,有些是突破性的。但要达到称为“产业革命”的程度,还需要更多的社会条件。首先,新技术不但要能够导致新产业的出现,而且要能够导致旧产业的革新。其次,新技术的引进往往还需要一系列的制度调整,包括科学、教育、投资、法律等方面。看起来,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系列科学前沿的突破,其方向正符合这两个要求。
在Microsoft Research的报告中,强调了当前科学突破的一个突出特点,那就是:创新的方式也将发生改变,从过去的“基于技术”(technology-based)转向“基于科学”(science-based)。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实际上指出了:科学与产业的关系将发生变化。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与化工的出现)以来,科学突破对产业革命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明显。但在过去,比如在消费电子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中,产品的创新主要仍然是由企业去完成的,科学家主要起一种“解决问题”或者咨询的作用。过去,往往在科学突破产生之后,由工程技术的进步而推动创新。而现在,在这些新的科学前沿,产品的创新将需要科学的不断突破,科学研究本身就直接产生新产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界限已经模糊。这意味着,创新将不断由带着最新的科学发现的科学家进入产业界来实现,而产业界也将提供它们的产品商业化的能力。这方面的最典型表现在生物技术领域:当前,生物技术领域的科学家创业成为普遍的现象,他们在风险资本的帮助下,迅速把科学发现商业化。现有的大公司由于其组织结构与过去积累的知识和能力的限制,无法迅速利用科学的新突破,但他们在处理商业化过程中的复杂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包括法律、生产、营销、配送)上却有着强大的能力,这是那些新创公司所不具有的。因此,在生物技术行业中,最普遍的做法是:科学家创业者最后与大公司建立联盟,共同推动产业化的快速实现。
就像生物技术行业发展的案例所揭示的,“基于科学”的创新将会比过去的创新更为复杂,因为它不仅关乎产业界的发展,更多的将涉及许多不同的社会团体和组织(科学家、工程师、管理者、风险投资者、新创企业、成熟企业)之间的互动。其成功将依赖于整个社会适当的制度与文化条件(需要有这些制度与文化,才能够在这些如此不同的群体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与合作)。这解释了为什么美国的生物技术行业至今在世界上遥遥领先:除了其领先的科学研究之外,正像亨德森等在《优势之源》一书中指出的,还有“有利的金融环境、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可弥补小型新建公司有限资源的科学和医疗机构、不限制基因实验的制度环境,以及也许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能够快速将学术成果商业化的强大的地区科学基础和学术标准”。
科学,至少在这些新领域,越来越像埃兹科维茨所说的,已经变成“创业型科学”。这种变化从半导体革命就开始了:以硅谷为代表的地区创新体系,以大学为中心,形成了传播新知识与解决问题的网络,从而把科学的新知识变成改变千万人生活、改变经济竞争局面的产品。现在,这种变化还在继续发展,并把更多的远离学术中心的机构都带进来:大公司、对科学进行资助的各级政府、法律和制度的调整者等等。在这个意义上,在新知识的应用引起社会、制度的深刻变化的意义上,的确可以说,我们正面临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它将带来的不只是量的变化,而且是质的变化。
产业革命常常剧烈地改变竞争的格局,不断产生新的领先者、赶超者与落后者。电力和化工革命导致德国和美国超越了过去的领先者英国,电子工业革命则使日本一跃而从战争的废墟中崛起。这不是平静的追赶时期,因为落后者的生产力可能变得过时,并且它还可能发现自己的社会制度也会变得过时。也就是在产业革命的时期,传统领先者的优势更可能被超越,因为这时大家都面临不确定性,而传统领先者有可能受其技术轨道和组织常规的约束而对采取新的组织方式与技术不够敏感。正像Perez和Soete在其文章“catching up in technology”中所说的,产业革命往往提供了落后者进行赶超的“机会窗口”:那是一个窗口,意味着如果错过时间,窗口就会关闭。成功的赶超者往往并不是在知识上已经领先,这是自然的,因为它们原本就比较落后。它们的成功往往在于较早地意识到技术突破要求其他领域的改变来配合,并迅速地在社会广泛范围内采纳了新做法。
在电气与化工革命中,许多新的科学发现甚至产品创新是由英国完成的,但是实现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却不是英国;在电子工业革命中,日本同样在科学上是后来者,但是,实现了赶超。德国、美国、日本这些国家为什么成功率先实现了产业革命和赶超呢?因为他们敏锐地在产业组织、科学研究与教育培训等广泛的制度中引入了新的做法。在德国的案例中,它们实现了现代教育制度与科研的结合;在美国的案例中,它们广泛建立了工业实验室、;在日本的案例中,它们是新的生产管理和产品开发流程的设计者,它导致了精益生产方式的革命。所以,最终的胜利,不一定属于那些最早取得知识突破的国家,但却一定属于那些更有意志引入范围广泛的社会组织方式变革的国家。
如果从产业革命的角度来看,我国现在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战略的意义就很明显了:它不只是要带来量的变化,而且是要带来质的变化;它不只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国家的竞争战略和赶超的战略。虽然在国家提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包括差异很大的行业(从大飞机到高端软件),但它们大多都处在作为产业基础的科学知识正在突飞猛进的领域,这些领域正是最有希望带来产业的革命性变化的领域。这些领域不只是在我国,而且是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新兴的产业。不管是否承认,我们实际上已经处在一场可能改变全球经济竞争格局的转变之中。
由于新技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每一次产业革命的情景都与以前有所不同,它所要求的组织方式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而正如历史经验所显示的,在把新知识转变为新生产力从而实现产业革命、迅速改变国家面貌和竞争地位的过程中,一国的成功将依赖于能否在政策、科学、教育、产业、金融、地区经济中,迅速地引入新的适应性的做法。这其中的关键成功因素可能不在于庞大而滞后的中央计划以及大规模的政府投入,这是发展相对成熟产业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前景与组织方式都较容易评估),而关键在于能否有适当的制度环境能动态地适应新产业革命发展趋势、以促使新知识快速地转变为生产力,并促使经济环境中的各部门(科学研究、教育、融资、供应链等)快速地做出反应。
在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承认:我们正面对着,而且将长期面对着很对未知领域,风险和不确定性将长期存在。科学的突破不但把我们带到知识的未知领域,而且把我们带到社会体系变化的未知领域,而探索这一未知领域将需要我们具有三十年前开始改革开放时的坚定决心、勇气和灵活性。
林苞,现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技术经济与管理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创新、创业、企业成长、战略性新兴产业。
关键词:知识图谱;中医药;应用前景;综述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7.07.033
中图分类号:R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7)07-0129-04
Abstract: As the new development of scientometrics and informetrics, knowledge graph has infiltrated into the financial, industrial and medical fields, and become a hot issue in the real world research. In this article, the concept and features of knowledge graph, construction and the existing softwares, the applicati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in the TCM field were reviewed, which may provide references for research on the knowledge graph in the TCM field.
Key words: knowledge graph; TCM; application prospect; review
随着2012年谷歌第一版知识图谱的,特定领域的知识图谱构建成为真实世界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从搜索引擎优化,到新药发现,知识图谱在学术界掀起了一股热潮,并渗透到金融、工业和医学等领域。这种以科学学为基础,涉及应用数学、信息学及计算机学等多学科的可视化技术,成为科学计量学和信息计量学的新发展方向。本文就知识图谱的概念、特点及其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现状、前景进行梳理,以期为中医药领域知识图谱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知识图谱概念及特点
1.1 知识图谱的概念
在知识图谱的定义上,陈悦等[1-2]从其功能角度进行阐释,认为知识图谱能够可视化地描述人类随时间拥有的知识资源及其载体,绘制、挖掘、分析和显示科学技术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在组织内创造知识共享的环境以促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合作和深入。杨国立等[3]从理论和方法层面,将其定义为把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科学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与科学计量学引文分析、共现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结合,用可视化的图谱形象地揭示科
学发展进程和结构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属于科学计量学的范畴。
杨思洛等[4]提出知识图谱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可包括生物的基因图谱、教育教学中的认知地图、探索太空的天体图、描绘地形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模拟人脑的神经网络图、各种金属图谱等;狭义的知识图谱主要是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通过文献知识单元分析来可视化科学知识的结构、关系与演化过程,包括“科学图”“文献计量图”“文献图”“知识图谱”等。
简言之,知识图谱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应用数学算法来简化知识单元结构以达到可视化知识结构关系的一种方法,是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形,是一种有效的知识管理工具。
1.2 研究对象
知识图谱所描绘的对象主要包括:①从事科学技术活动和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包括科学家、技术专家、项目组、实践团体或某一知识领域共同体;②显性或编码化的知识,如论文、专利、所学课程、数据库等;③过程或方法,包括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或方法、组织的业务流程,以及相关的知识投入等。
知识图谱主要源于三大领域:①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数据、信息、知识与知识域可视化研究;②图书情报领域的引文分析可视化、知识地图和知识网络等研究;③复杂网络系统和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上述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内容正在走向融合[5]。
2 知识图谱绘制流程
参考国内外已有研究,目前知识图谱的绘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版块[4,6-7]。
数据检索:绘制知识图谱的基础,其数据源在传统文献数据库的基础上逐渐扩展到出版商、机构联盟等机构网站的网络日志、用户记录、点击流数据等。
数据清洗:即对数据的预处理,包括、勘误等,进行历时或分时段对比分析时需要对数据M行分段处理;若样本数据过大或分析目的不同,则需要进行有代表性的抽取。
构建关系矩阵:选择要分析的知识单元,如关键词、题名、作者等,构建其相互关系,常用方法有共词分析、共引分析、共作者分析、书目耦合分析、期刊耦合分析等。
数据标准化:根据数据间的相似度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常用方法有集合论方法(Cosine、Pearson、Spearman、Ochiai、Jaccard指数等)和概率论方法(合力指数、概率亲和力指数等)。
数据简化:运用因子分析、多为尺度分析、自组织映射图、寻径网络图谱、聚类分析、潜在语义分析、三角法等方法处理数据以更好地展示各数据单元。
可视化展示:是知识图谱构建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通过运用不同的算法,调整相关参数,构建整个图谱。可通过不同模拟实现可视化,如几何图、战略图、冲积图、主题河图、地形图、星团图、簸幅图等。
图谱解读:采用历时分析、突变检测、空间分析、网络分析等方法对图谱进行解读,同时需要结合研究者的经验、知识、学术背景、学术功底等。
3 知识图谱绘制软件
目前可用于知识图谱绘制的软件非常丰富,根据主要功能可分为2类[4]:一类为通用软件,如SPSS、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和Pajek、词频分析软件Wordsmith Tools和GIS相关软件;另一类为绘制知识图谱的专用软件,如CiteSpace、Bibexcel、Gephi、VOSviewer、VantagePoint、Network Workbench Tool、NWB、Sci2 Tool、In-SPRIE、SciMAT、Histcite、GeoTime、ColPalRed、Guess、Leydesdorff、Jigsaw、Carrot等。分析各软件的特点[6,8-9]可以看出,随着知识图谱的绘制软件越来越多,一方面其支持的数据格式愈发多样,相互之间的兼容性也逐步增强;另一方面,在可视化效果方面也日趋完善,知识展示的真实度、准确度逐渐提高。详见表1。
4 知识图谱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目前知识图谱的研究中,国外学者主要集中在2个研究方向[10]:部分偏于技术研究,包括可视化工具和算法的开发;部分以应用为主,利用科学计量学理论及相关方法、知识图谱软件等进行分析研究。国内研究也可分为2个方向:部分以科学计量学为理论基础,利用可视化方法研究科学学与管理学、科学技术合作等领域;部分以电子资源数据库为数据源,通过可视化方式展示某一学科的研究前沿和发展动向。
4.1 应用现状
医学领域各学科中采用知识图谱理论与方法进行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医药领域已有部分学者开展了相关研究。
在学科层面,赵蓉英等[11]以Web of Science为数据来源,运用CiteSpace对中医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可视化探索。徐浩等[12]以我国医药卫生领域中文核心期刊文献为数据来源,对我国中医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可视化分析,但研究仅限于中医学与医药卫生领域之间的合作。杨秦等[13]采用共词分析及社会网络方法对中医外科疮疡领域的研究主题及分布进行了探索。
具体在疾病方面,谭火媛等[14]基于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收录的近10年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相关文献,对前沿与热点研究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王淑斌等[15]对中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在证候方面,刘俊丽等[16]采用文本挖掘技术,通过数据清洗、实体抽取、构建共词矩阵并采用Ucinet软件绘制乙型肝炎热点研究知识图谱,分析了子模块中的中医证候描述及疾病名称。秦义等[17-18]基于CiteSpace软件对气虚证、血瘀证证候诊断标准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在中药材方面,郭栋等[19]通过关键词共现网络和聚类图对中药枸杞的育种、种植、采收、加工、储存等5个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热点分析。在治疗措施方面,李祖偷[20]对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腧穴的演变过程及施穴治疗的变迁进行了可视化分析,胡松洁等[21]运用Ucinet软件对“五行音乐”疗法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
此外,张静[22]基于CNKI核心期刊文献关键词,探讨了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热点主题。陈姗姗等[23]对中医药传播发展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荣光等[24]基于中医电子病历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构建了该领域的研究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的共现网络。
上述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多以期刊文献为数据来源,多采用CiteSpace软件构建研究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等信息的共现图和聚类图,从不同侧面宏观解释了中医学信息的整体结构特点。但针对特定研究目标,尚未形成一套明确的建模策略及技术,导致已有研究结果中也有差异甚至矛盾之处[5]。因此,中医药领域知识图谱理论尚处在针对各学科结构宏观概述阶段,急需解决对多层信息深度整合的知识图谱建模策略及其技术。
近年来,已有学者在中医药知识图谱构建方法与标准化流程方面进行了尝试和探索。于彤等[25]提出以中医药学语言系统(TCMLS)为框架,以中医药领域现有的术语和数据库资源为内容,构建大型知识图谱的构想,并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但尚未实现中医药知识资源的有效整合及提供全面、及时、可靠的知识服务。阮彤等[26]基于文本抽取、关系数据转换及数据融合等技术提出了中医药知识问答和辅助开药领域的知识图谱半自动化构建流程。此外,该课题组对知识图谱进行了形式化定义,详细描述了数据驱动的增量式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同时阐述了以此方法所构建的中医药知识图谱在辅助开方领域的应用,但未涉及其它领域[27]。贾李蓉等[28]以中药知识图谱为例,从数据来源、研究内容、图形化展示等方面探讨如何构建中医知识图谱,但其应用尚局限于浏览检索方面,对多种数据资源间的映射及数据元等标准未进行详细论述。张德政等[29]提出了基于本体的中医核心知识图谱表示及其构建方法,对中医本体与知识图谱的映射方法进行了探索,为中医知识图谱的构建提供了较系统的方法流程,但对多源数据的获取技术及中医师临床实际诊疗数据的研究未进行深入研究。王华珍等[30]以中医慢性胃炎数据可视化处理为例,引入随机森林(RF)技术进行可视化前的数据预处理,根据高维中医数据的特征进行变换和降维,使数据在低纬空间呈现良好的分离性,从而增强了数据的可视化效果。
4.2 应用前景
知识图谱研究已经渗透到金融、医学和工业等领域,对知识图谱定量与定性特征的科学理解已成为大数据时代科学研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挑战性课题。结合自身知识体系的特点,中医药领域的知识图谱研究应以从事相关领域活动和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如临床医学领域的医师)、显性或编码化的知识(如症状、药物等)、过程或方法(如辨证论治等)为研究对象,运用图论、统计学、应用数学、数据挖掘等方法,研究知识之间多维网络关系及演化规律等一系列问题。
在我国,中医临床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构建研究仍较滞后,研究大多处在术语本体领域的研究层面。知识图谱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如在中医药知识体系构架方面,可建立中医药知识地图系统、维基百科系统[25]等;在中医药知识的推广普及方面,可建立基于知识图谱的信息检索系统、基于自然语言的问答引擎[26]等;在临床诊疗方面,可建立基于知识图谱的四诊信息采集、诊断、处方用药系统;在医师诊疗规律挖掘方面,可\用知识图谱挖掘中医师“病-证-治-效”临床诊疗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规律。因此,知识图谱为开展中医基础理论体系、临床诊疗规律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工具,探索解决中医临床诊疗过程中多尺度非完整信息整合的核心技术,建立中医药知识图谱构建的流程和规范将成为研究的热点。
参考文献:
[1] 陈悦,刘则渊.悄然兴起的科学知识图谱[J].科学学研究,2005,23(2):149-154.
[2] 陈悦,刘则渊,陈劲,等.科学知识图谱的发展历程[J].科学学研究, 2008,26(3):449-460.
[3] 杨国立,李品,刘竟.科学知识图谱――科学计量学的新领域[J].科普研究,2010,5(4):28-34.
[4] 杨思洛,韩瑞珍.国外知识图谱绘制的方法与工具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2,20(6):101-109.
[5] 杨思洛,韩瑞珍.国外知识图谱的应用研究现状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2013(6):15-20.
[6] 肖明,邱小花,黄界,等.知识图谱工具比较研究[J].图书馆杂志, 2013,32(3):61-69.
[7] 陈超美.科学前沿图谱――知识可视化探索[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4.
[8] 邓君,马晓君,毕强.社会网络分析工具Ucinet和Gephi的比较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37(8):133-138.
[9] 侯月明,乔晓东,孙卫,等.开源分析工具在中文文献分析中的应用[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3(3):71-76.
[10] 曹树金,吴育冰,韦景竹,等.知识图谱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基于SSCI与CSSCI期刊论文的计量与可视化[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 41(5):16-34.
[11] 赵蓉英,王敏.国际视野下中医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1,32(7):36-41.
[12] 徐浩,濮文渊,钱爱兵,等.我国中医学学科交叉领域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J].中草药,2015,46(19):2966-2973.
[13] 杨秦,曾莉,李文林.中医外科关于疮疡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6):535-537.
[14] 谭火媛,魏静,谭定英,等.基于CiteSpaceⅢ的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前沿与热点可视化研究[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6(11):50-54.
[15] 王淑斌.中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的知识图谱分析[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16] 刘俊丽,张秀梅,蒋勇青.基于文本挖掘的乙型肝炎相关文献知识图谱分析[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35(1):48-53.
[17] 秦义,田元祥.基于CiteSpace的气虚证证候诊断标准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J].中医杂志,2015,56(18):1588-1592.
[18] 秦义,田元祥.基于CiteSpace的血瘀证证候诊断标准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5,17(12):2656-2665.
[19] 郭栋,童元元,S生权,等.基于数据挖掘的枸杞研究热点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6,23(9):48-51.
[20] 李祖停田元祥,赵建新.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腧穴的可视化分析[J].河北中医,2016,38(9):1372-1377.
[21] 胡松洁,马彦平.基于知识图谱的“中医五行音乐疗法”可视化构建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3):534-537.
[22] 张静.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研究的知识图谱与主题分析[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7,40(1):51-55.
[23] 陈姗姗,邵英俊.基于中国知网的中医药传播研究的计量分析[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3):6-9.
[24] 荣光,谢晴宇,孟庆刚.中医电子病历研究领域科学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7,24(1):99-104.
[25] 于彤,刘静,贾李蓉,等.大型中医药知识图谱构建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5,10(3):80-82.
[26] 阮彤,孙程琳,王昊奋,等.中医药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6,37(4):8-13.
[27] 阮彤,王梦婕,王昊奋,等.垂直知识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知识管理论坛,2016(3):226-234.
[28] 贾李蓉,刘静,于彤,等.中医药知识图谱构建[J].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5,36(8):51-53.
[29] 张德政,谢永红,李曼,等.基于本体的中医知识图谱构建[J].情报工程,2017,3(1):35-42.
[30] 王华珍,彭淑娟,缑锦,等.基于随机森林的中医数据可视化研究[J]. 系统仿真学报,2014,26(11):2751-2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