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2 17:06: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元宵节民俗文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为确保传统节日主题活动顺利开展,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对传统节日主题活动进行总体部署,并制定了活动方案,要求各科股室在活动中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突出认识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突出讲文明、树新风、献爱心等具体要求,全面推进县林草局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我局利用宣传栏、简报等多种方式对传统节日相关知识进行了广泛宣传,我们紧紧围绕春节、元宵节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孝老爱亲等主题,结合实际,遵循简洁可行、就近方便、力所能及的原则,策划了传统节日主题活动。
三、具体活动情况
1、寻找经典活动。利用自身便利条件,让职工寻找关于传统文化的优秀历史典籍,围绕春节、元宵节文化内涵,通过收集“春节的由来、春节风俗习惯、春联的起源和意义、家乡举行的风俗活动”等,开展“红色经典赏析”等活动,让广大员工积极参加,深刻领会,增强对民族传统节日的喜爱,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2、开展公益活动。组织职工积极参加办公区域附近清洁卫生、环境保护和公益宣传,为离休老同志做好事、献爱心,宣传节日文明礼仪和低碳生活知识,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3、让职工认真记录自己的节日生活,结合实施方案,引导广大职工学习节日文化、搜集节日资料、参加民俗活动,深入了解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参加节后组织的各类评选活动,展示节日收获和感悟。
四、强化措施,落到实处
1、加强宣传,着力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传统大节,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长假前,局党组召开专门会议,开展了春节传统习俗扫尘、祭祖、贴春联、吃年夜饭、守岁、放鞭炮等春节文化内涵宣传,增进了广大职工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全体职工都能积极参与,发挥其作用,充分利用板报、宣传标语、橱窗等积极开展春节文化宣传,弘扬春节民俗传统,倡导文明过节、勤俭过节。
在大山深处的村子里,趁着有太阳的日子,老乡们拿出了香喷喷的腌肉、自家打的年糕晾晒在院子里,各家各户都储存了农家草猪肉、华光潭有机鱼、严家山小花生和天目山米酒,使江浙一带无处不透着浓浓的年味儿。这些土得掉渣儿的美食勾起了多少人回家过年的记忆。
“这个冬天,来临安参加充满年味儿的活动吧!”2013年初,浙江临安年俗风情旅游节热闹走起。
一年一度的春节是全球华人共同的节日。尽管中国人迎接春节的方式在细节上有南北差异,但总离不开“吃年夜饭”、“归家守岁”、“邻里拜年”等主题。从1913年批准以正月初一为春节之日算起至今,春节已走过整整百年的历程,而中国老百姓过年的习俗也延续了4000多年之久,这在世界节庆史上也堪称奇迹。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人在过年方式上有了新的变化。总体趋向是年味儿淡了,人情味弱了。一份关于山东地区传统节日传承现状的问卷调查显示,97%的人认为春节是中国“最传统的节日”,有趣的是,有41.5%的人把“最没意思的节日”票也投给了春节,这与年轻人狂热追捧的洋节形成巨大反差。
传承传统的春节民俗必须找到新的载体和形式。在这方面,“好客山东”贺年会无疑做了很好的尝试。
贺年会是山东省旅游局整合元旦至元宵节期间全省17地市各类年节消费资源,挖掘各地特色的春节民俗文化,将年节文化注入年节消费,使年节时间更长、文化更浓、消费更旺而举办的区域性重大品牌节事活动。活动开创了业内先河,引起社会广泛参与,单单在2011年的春节节点期间,山东省接待游客即首次突破千万人次大关。
山东贺年会其意义在于,地方政府挖掘浓郁的地方过年传统文化资源,嫁接到旅游节庆业态中,让人们在祥和、愉快、放松的气氛中体味传统年味儿、传承年俗。
其实,我不同意所谓的年味儿变淡的说法,否则世界上最大的春运,日益丰富的年节产品,以及唐人街上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面孔该如何解释。只能说,面对年俗文化,我们有了更多元的选择,正因为如此,做好年俗旅游正考验着我们管理者的智慧。
我认为,在保护和弘扬传统春节民俗文化的同时,适度融入现代创新元素,将会成为富有生命力的旅游资源。与其挖空心思地去引进国外节庆、开发现代节庆,倒不如首先着力繁荣、传承根植于我们民族本土的文化精髓。拥有4000年传统节庆,十几亿消费人群市场,以及越来越自信的中国民众,还是最有可能接受长在骨子里的本土文化之召唤。
一个成功的年俗主题,对当地的文化传承、经济增长和旅游资源可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这需要政府引导、社团搭台、民众唱戏,协力把各地的春节年味儿做起来,在旅游过大年成为新时尚的今天,让更多的人来我们家乡过年,来我们中国过年。
从“归家守岁”到“旅游过年”,变化的是形式,不变的是精神,亲情、团聚仍然是春节永恒的主题。
学校春节活动总结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我校关于20xx年冬日送温暖活动的要求,充分体现我校对特殊学生的关怀,切实为特殊困难学生群体送温暖、献爱心。口腔医学院在严冬到来之际,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加入到冬日送温暖活动中来,并向我院困难学生群体送去温暖。
此次口腔医学院开展了送保暖内衣的活动,活动期间我院党总支副书记郭艳副书记亲临现场向10名受助学生亲手送去一份保暖内衣,此外,学生辅导员杨锋和吴文文两位老师也在现场与每一位同学就学习与生活展开一系列交谈。晚上,两位辅导员老师还去了学生宿舍,就一些生活上的问题进行了交谈。同学们纷纷感到来自口腔的温暖,并允诺一定好好学习,将来报答社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通过此次冬日阳光送温暖活动,口腔医学院的同学们充分体会到了社会中这部分群体的困难之处,他们需要更多的爱心人士为他们提供他们的所需。在慰问的过程大家感受到,其实这些困难大学生不仅缺少物质上的需求,他们真正需要的是精神上心理上的安慰,有人可以陪他们玩,陪他们聊天,或者只是做一个倾听者。对于他们来讲,精神上的满足远比物质更重要。大家纷纷表示送温暖不能仅限于口头,应该落实到行动当中,也愿意成为一名志愿者,定期定向的为困难以及特殊群体服务,使他们不仅仅能在节日中感受到来自学校以及社会的温暖,平日里也同样可以得到口腔学子的关心。
此次口腔医学院“冬日送温暖”活动圆满完成,但是这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口腔将号召更多有爱心的同学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为更多的困难特殊人群提供帮助。
学校春节活动总结
为活跃节日期间未成年人文化氛围,我校结合自身实际,以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及读书活动为抓手,整合各方资源,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相关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广泛发动
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宣传开展本次寒假主题活动的重要意义。在放假当天组织各班认真学习本次主题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的意义和具体活动内容。并结合“寒假生活倡议书”,让家长和学生一起明确活动的意义,增强对此项活动的重视。告知家长们利用传统节日,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传统美德和感恩励志的教育,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家长的支持力度,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1、举行了一次国旗下讲话。以“我们的节日——春节”为主题对全体师生进行了教育讲话,向全体学生发出倡议,号召同学们扎扎实实搞好活动。
2、体验民俗,热爱传统。我校围绕“除夕春节元宵”这些节日,要求学生参与有趣生动的年庆和民俗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进一步认同传统、尊重传统、弘扬传统。学生们在假期中
学习节日文化,搜集节日资料,参加民俗活动,深入了解春节、元宵节的文化内涵。我校还结合实际组织学生在春节期间开展“我为家里写春联”活动,并在开学第一节班会上展示自己收集或是编写的春联,引导未成年人学习欣赏春联、创作春联、书写春联。
3、以“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为主题,学校进行了关于春节的作文、手抄报等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们对于传统节日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4、开展“学会感恩奉献温暖”美德实践活动。全校同学利用寒假休息时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多与父母沟通交流。如记录父母的生日和年龄,为辛劳的父母洗一次脚,敲一次背,擦一次皮鞋,道一声“新年快乐”……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度电、每一粒米,合理使用我们的压岁钱,不乱花零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学生懂得了要力所能及地帮助家长做些些家务,主动帮助老人做些事,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此次活动意义显著,它丰富了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激励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加了传统节日文化氛围,更好地体现了传统节日的魅力和时代感。今后我们要继续做好这项活动,不断掀起活动的。
学校春节活动总结
为继承发扬中华传统节日优秀文化,根据县精神文明办安排以及县团委要求,我校围绕“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现将我校组织的“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主题实践活动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为确保此次活动顺利开展,我校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对活动进行总体部署,并下发了主题系列活动的文件,精心组织,把节日活动与思想道德建设紧密的'结合起来,全面推进我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二、精心策划,丰富内容
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民族特色,在各地呈现不同的特色。山羊堡小学围绕春节。元宵节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孝老爱亲等主题,结合实际,遵循简洁可行。就近方便。力所能及的原则,主要策划了以下五项工作:
1、寻找经典活动。利用寒假期间,让学生寻找关于山丹文化的优秀历史典籍,围绕春节。元宵节文化内涵,通过收集“春节的由来。春节风俗习惯。春联的起源和意义。家乡举行的风俗活动”等,开展 “红色经典赏析”等活动,让广大学生积极参加,深刻领会,增强对民族传统节日的喜爱,加深对本土文化的理解。
2、开展公益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村社清洁卫生。环境保护和公益宣传,为孤寡老人。残疾人和军烈属做好事。献爱心,宣传节日文明礼仪和低碳生活知识,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3、让学生认真填写《甘肃省山羊堡小学学生村社服务记录卡》,记录自己的节日生活,结合寒假作业,引导学生学习节日文化。搜集节日资料。参加民俗活动,深入了解春节。元宵节的文化内涵。参加节后组织的各类评选活动,展示节日收获和感悟。
4、组织村社调查活动。由于我县的灾后重建如火如荼,精彩不断,村社楼房化进程步伐较快,让学生进行村社建设调查活动,亲身感受山丹大地上的巨变,增强对村社的思想感情。
5、进行一次“我所认识的低碳生活描述”活动。
三、强化措施,落到实处
1、加强宣传,着力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传统大节,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放假前,学校召开专门会议,开展了春节传统习俗扫尘。祭祖。贴春联。吃年夜饭。守岁。放鞭炮等春节文化内涵宣传,增进了广大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各位教师。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发挥其作用,分利用板报。宣传标语,积极开展春节文化宣传,弘扬春节民俗传统,倡导文明过节。勤俭过节。
2、制定计划,合理安排,确保每位学生将此项活动落在实处。放假时,每位学生都按照学校要求,制定了计划书和时间表,确立了活动办法,使主题教育活动进行的有声有色。
3、结合实际,组织开展村社志愿服务活动。
春节期间,各村活动小组开展了以扶老助残。社会治安。文化服务。环境卫生为重点的村社志愿服务活动,积极为残疾困难户。贫困户提供帮助。进行慰问;结合春节“扫尘”习俗,组织居民整治卫生死角,维护村社公共环境等。
[关键字]潍县 节令 习俗
潍县即今潍坊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古国,民风民俗极为丰富、庞杂。本文试就潍县的旧时节日习俗作一具体介绍。
元旦:古代的元旦,就是现在的春节。潍县旧俗这天,人们很早就起床,换上崭新的衣服。首先要敬神祭祖,摆上供品,燃放爆竹,焚烧纸马。然后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守岁钱。亲朋街邻之间相互拜年,恭喜新春,互说吉利话。已出嫁的女儿,这天不能回娘家拜年。家家举行家宴,俗称吃团圆饭,取一年合家团圆之意。酒菜丰盛,主食是水饺。水饺潍县俗称扁食、饺子、孤查。《潍县志稿-风俗》称:“无贫富均食饺子,殆取更新交子之义。或暗以花生、枣栗及铜钱藏之饺子中,家人食得者,则辄幸遇事顺利。”水饺包上花生,食者兆示长寿;栗子,食者兆立子也;枣子,食者兆得甜头。铜钱,食者谓得财气,一年中不缺钱花。
春节所食水饺,一般是白菜肉馅,或是韭菜肉馅。家中有食斋者,水饺是素馅,取“一年素净之意”。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又名上元节,俗称灯节。相传始于汉盛于唐,至北宋末为鼎盛时期。
潍县元宵节最受欢迎的属舞龙灯。城门装扮为龙门,周围挂满五彩缤纷的彩灯,龙门内烟云缭绕,吐火戏珠,锣鼓喧天,鞭炮不绝,蟠屈蜿蜒欲奋飞,随即冲出城门再戏于河上之木桥,此时,灯月交辉,澄水映彻,非常壮观。大街小巷,竞出舞龙最多时达七十二条。
其它节目有踩高跷、扑蝴蝶、跑旱船、跑毛驴、鱼鳖虾蟹蛤蜊等。更有打铁花、放花杆,银花火树,彻夜欢腾。十六日这天,妇女到东北城头上的真武祠进香,俗称“跑老猫”。所谓“老猫”,是一木虎,系真武爷生前之坐骑,因虎与猫形相似,讹传所致,有谚:“摸摸老猫不害眼”。潍县文人郭麟曾题竹枝词曰:“新正节始过元宵,结队城头跑老猫,为丐一年无百病,艾香争把石人烧。”
《潍县志稿-风俗》载:“东关碧霞元君庙(俗称作娘娘庙)内附有孙膑祠,相传凡人遇腿脚生疾,即许愿。”孙膑,是战国时军事家,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鄄(今河南范县西南)间人,孙武之孙。曾与庞涓同学兵法,涓任魏将,忌其才能,骗他到魏,处以膑刑(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齐国使者秘密载回,齐威王任为军师,指挥了著名的“围魏救赵”之战。为纪念孙膑,正月十六这天,人们纷纷到孙膑祠送纸牛,所送纸牛堆垛如山,午后运到河边焚烧,谓之“发老牛”,“发老牛”却是一大盛会,几乎全县远近皆来赴会,发时火光触天,纸灰纷飞。鞭炮从城头垂至城下,鞭长一二丈,放完后,碎纸积厚尺余,场面隆重而热烈。
正月二十五日:此日俗称天仓日,或“甜嗓(填嗓)日”。这天清早,主妇即起,以灰{石灰或小灰}在院内撒成大小相套的许多圆圈,叫做打囤,也称安囤。意为一年的农事即将开始,祈求天意,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天,已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娘家以丰盛的菜馔相待,让其饱餐一顿,俗所谓“甜嗓”或“填嗓”。这一习俗的意思,可能是春节已经过完,母亲挂念女儿在婆家没有放情地饱餐,故叫回娘家,以示关怀。
二月二:农历二月二日,民间俗称“龙抬头日”。在潍县,这天家家用草灰在院中画粮囤,以兆丰收,粮满囤溢。此日有食糖豆之俗,俗称“炒子”。糖豆是黄豆用水泡后晾干,拌上面粉和红糖,在锅中炒熟而成。糖附豆上,食之脆甜。潍县文人梁文灿《潍阳二月鼓子词-调寄蝶恋花》云:“二月嫩寒新雨后,白袷初成社日停缄绣。闲把儿童欢喜逗,家家报捷烘糖豆。庭院团圆灰印就,囤样层层预祝丰年有,布谷枝头啼永书,花朝接着春耕后。”即是该节情景的描述。
清明节:清明节在公历四月五日前后,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二日,因仅相隔一二天,故在潍县是一起过的。这天禁止烟火,只吃冷食。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踏青扫墓、祭奠祖先、放风筝和荡秋千。荡秋千与外地不同之处是转秋千。《潍县志稿-风俗》记载:“城外白浪河边沙滩上坎地,竖一木柱,上缀横梁,四面绳索画板,谓之转秋千。小家女子多着新衣,围坐画板上,柱下围一木栅,内有人推柱使转。节之以锣。当锣声急时,推走如飞,画板可筛出丈余,看似危险而小女子则得意自若也。”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曾为此景作词描述:“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也称端阳节。这天潍县乡民以食粽子纪念屈原。《潍县志稿-风俗》载:五日食角黍,饮雄黄酒,以除五毒。以五色丝系小儿臂,门上插艾,或制艾虎香囊等物,馈遗戚串小儿。”雄黄为中药,有解毒杀菌之功效。酒和以雄黄,挥发的气味可驱虫除秽。五色丝象征五色龙,可驱邪避瘟。艾蒿味辣,是一种芳香化浊药物,能禳毒气。
六月六日:潍俗谓此日晾晒衣物、书箱,一年不生虫子。用新收获的小麦,炒熟后磨成面粉,亲戚朋友互相赠送。
入伏日:这天,潍县家家吃汤饼,汤饼即面条。俗传,用新收获的小麦磨成的面粉煮汤饼吃,可以解暑。后由凉面发展成为凉粉。用豌豆或海草制成一块块盆样大的凉粉堆,用刀割成一条条,类似面条的形状,拌上麻油、酱油、香醋、蒜泥等,是伏天美味可口的佳品。
七月七日:这天叫七夕节,也叫“乞巧节”、“少女节”、“女节”。源于古代神话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节日里有曝物、乞巧等俗。“闺阁中之少女以碗水曝日下,各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针影,或散乱如花动荡如云细,或如线笨,或如椎,且有如笔如剪各型,因以卜女之巧拙,俗谓之照巧针,即古来乞巧之意。”(《潍县志稿-风俗》)。这天少女们七人一组,挨家收取白面,用秫秸作成针、剪子、尺子等,或用豆秸包成水饺,食到剪子者谓之手巧,食到豆秸者,谓找到的对象是位秀才。这种活动谓之馇“巧巧饭”。
中元节:亦称“盂兰盆节”、“鬼节”,初为佛教节日,乃为追荐祖先而举行。潍县于七月十四日晚祭奠祖先,有家祠的,在家祠祭祀,并陈列麻谷,祭祀完毕,将麻谷抛向临街屋上,因麻为织者所需,谷乃耕者所获,以此来敬献祖先。十五日晚,各寺院作盂兰盆会,兼有施鬼食烧法船放河灯之事。
七月二十二日:这天是财神生日,在潍县买小贩,皆设祭供神,鸣放爆竹,意为求神保佑,大发鸿财。
中秋节:中秋节又叫“仲秋节”、“团圆节”、时在农历的八月十五。正是三秋恰半,因此叫做中秋节。其两汉时已具雏形,时为立秋日,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在潍县,节日里主要有蒸“月”、祭月、拜月、吃月饼之俗。节日的前些日子人们就开始蒸“月”。所谓“月”,即月饼两层中间夹以枣,面上四周镂各种花果及动物等,形状似一轮圆月。亲朋好友相互馈赠。中秋节的祭祀内容以拜月为主,俗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故中秋拜月由妇女主持。晚上,于月圆之时,家家在院内摆圆桌以供祭品,除“月”之外,还有月饼、苹果、葡萄、西瓜、山楂之类,但不能供桃子和梨,因桃辟邪不能近神道,梨同离谐音宜讳。小孩在门前置一矮凳,摆上面“月”,上插一柱香,齐声呼唤,称做“念月”,其词多俚语,谓之“念月了,念月了,一斗麦子一个了.。”“月明光光,小儿烧香。月明圆圆,小儿玩玩。”儿童用青蒿点缀柱香,擎弄翻舞,恍若万点星球,谓之蒿子灯。拜月完毕,将所供各物分食之。分瓜必定花切,切出犬牙交错的莲花瓣来,以取吉利。一家人团坐欢饮,即“人月同圆”。潍县文人梁文灿《中秋-蝶恋花》即描述了该节的情景:“八月中秋分一半,枣饼层层面镂千花瓣,枣上插香香不断,小儿对月声声念,亭亭火树蒿灯转,灯尽归来忙底分神馔,雪藕冰梨堆满案,一家男女团圆宴。”
九月九日:此日为重阳节,又叫“重九节”。《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为“重九”故名“重阳”。战国时已有此节。
潍人于此日多以城西南程符山为登高处。因该山周围在宋代行政曾设有程符社,故名程符山。又因山上草木葱郁,夏日常有云烟浮动,自元代始改称浮烟山。距城十余里,有古战垒、南燕太子读书堂。相传十六国时期,南燕(公元400年慕容德建国)太子慕容超在此读书时,曾在此周围,广植松柏,日暮月升,夜气氤氲,疑似瑶台。元代状元张起岩有诗曰:“银河漾漾净天街,碧月辉辉照麓台。台上读书燕太子,清光依旧向人来。”麓台秋月为潍县风景之一。
十月一日:农历十月初一俗称鬼节,潍县家家扫墓,并用各种颜色的纸做成男女衣服,到坟前焚烧,称作送寒衣,以祭祖魂。
十二月八日:农历十二月初八,谓之腊八节。据载,腊八始于我国古代的“腊祭”。腊八粥始于释迦牟尼的得道成佛。
潍县这天,人们将江米、黍米、白果、桂圆、荔枝、核桃仁、小枣等混杂在一起,熬成稠饭,称为“抹糕”,亦称八宝饭。
“朔风冽冽满城厢,腊八家家扫屋忙,顿觉年关已渐近,街头叫卖纸猪羊。”反映了潍县旧时腊八节民间的繁忙景象。
二十三日:称“祭灶节”、“祀灶节”、“小年节”、“交年”。潍城称“辞灶”。传说,玉皇大帝派到人间监督善恶之神的灶王爷,这天回天庭向玉帝汇报,以定赏罚,所以这天家家张挂灶马,以备灶王爷乘骑上天庭。并在灶王爷像下摆供祭祀。其祭品是点心、糖火烧、麦芽糖。糖火烧中空内粘麦麸子,面食内掺红糖。俗有将麦芽糖或糖块粘于灶王爷的嘴部,取意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多加美言,以保合家平安。
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这天黎明即起,“捞隔年饭”,即用大米粉条在锅中煮半熟,盛碗各三份,以备各处供神之用。余者存储,以作新年中熬饭用,意取有余粮,兆富饶也。中午食面条,名为“吃钱绳”,意在发财。除夕夜合家团聚,彻夜不眠,谓之守岁。是夜爆竹声不绝,家家欢笑竟夜不缀,品食家中所有美酒佳肴,是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夜。
蔚县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其中很多民间社火在全国独树一帜。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一直到二月初七代王城点杆结束,充满浓浓年味的写春联、剪纸展销、民间社火表演、打树花、拜灯山、焰火、灯会等活动轮番上演,高跷、耍船灯、舞狮子、晃、独杆桥、扛搁、抬搁、背搁、代王战鼓、地秧歌、牛斗虎、逗火龙、活马舞、点杆等民俗狂欢应接不暇,演绎传统民俗“中国式狂欢节”,被誉为“中国北方年节之都”、“中国春节民俗名片”。
节庆之都的惊艳狂欢
“蔚县的社火就是活着的历史。”当周围的年味儿越来越淡时,周边许多地方的人们都选择来蔚县体会年味十足,并给出了蔚县社火这样的评价。
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造就了蔚县这座古城深邃的文化内涵。异彩纷呈、深深嵌刻着地方文化烙印的民俗社火,是蔚县人抚今追昔的精神家园。 “十万人看树花,百万人看社火”,从腊月开始到来年的二月初七,当蔚县二十几种民间社火同时上演时,这片沸腾的土地惊艳和撼动了太多外来人的感官和心灵,北方节庆之都的狂欢与喜悦延展为弥漫四面八方的祝福……
打树花:勇敢者的游戏
暖泉古镇“打树花”表演是古老原始的文化遗存,是春节社火的一项独特内容,人们为了庆贺丰收并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亦有祥和吉庆之意,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成为暖泉民俗文化的一个亮点。树花,也称铄花,是蔚县暖泉镇北官堡的特产,因其炸开后犹如枝繁叶茂的树冠而称之。艺人们反穿皮袄,手拿浸湿的柳木勺子,将一勺勺1600多摄氏度的铁水泼洒在高大的堡门墙上,形成夺目、辉煌的“火树金花不夜天”。看了的人们都用“震撼”来形容它的魅力。
打树花被称为“勇敢者的游戏”,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已打造为固定时间演出的大型实景民俗演出节目。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先生对这一独特的民俗活动给予这样的评价:“中国人过灯节的风俗成百上千,河北蔚县暖泉镇北官堡的打树花却独一无二。”
拜灯山:对命运与自然的虔敬
每年的元宵节期间,地处蔚县宋家庄镇东南山脚下的上苏庄村都要举办一项拜灯山的民俗社火活动。这一活动历代相传,延续至今大约已有400多年,是蔚县正月期间古老而独特的社火景观。2008年6月,蔚县拜灯山习俗以民俗类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拜灯山是灯山活动中最为壮观、热闹的场面。村民们事先要选出一名父母双全的男童为“灯官”,装扮成县令模样,坐在由四名衙役抬着的独杆轿上,由村戏班子里的演员随其左右,一班人从戏台出发一路敲锣打鼓向灯山楼行进。当灯官一行来到灯山楼的供桌前,只听吆喝一声:“拜灯喽――!”灯官领头叩首拜祭,以最为虔诚的态度祈求新的一年里丰衣足食,国泰民安。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曾撰文“对于拜灯山,我所看重的不只是这种具有神秘感的风俗形式,更是其中那种对命运和大自然的虔敬,和谐的精神,还有亘古不变的执着与沉静。”
祭雹神:农耕文明的顶礼膜拜
蔚县的年俗活动与别地儿有所不同,在别的地方过完正月十五即为结束,唯独蔚县要等代王城二月初七点杆祭雹神活动后,整个年俗活动才告结束。代王城二月初七点杆,历史久远,据说已有500余年的历史。
有古书记载:清光绪十三年,印光大师朝五台,至蔚州,所见蔚州夏秋间,每雨必有小雹,如小豆者,其村小庙必有僧王,夏秋时不许闲人入庙,僧人按时诵经咒,多为“念苗经”。可见历史上蔚州十年九旱,每年雹灾也很严重。村民为了“虔诚恳祷冀时雨而降,精专祝祭免冰雹以敛收”,便有了自己独特的祈雨活动和“点杆”祭雹神活动。正式点杆前则是丰富多彩的各种表演活动,有蔚县剪纸展示,也有蔚县秧歌表演,更有轰轰烈烈充满了古朴与神秘色彩的祭祀祈福活动。杆炮燃放时,则更是造型各异,犹如“百鸟朝凤”“飞流直下”“五谷丰登”……再配以之前方斗、紫金树上五颜六色的烟花,异彩纷呈,赏心悦目。
在全国不少地方都有敬雹神的例子,但其形式大都是龙王庙里祭雹神,唯代王城独特,在农历二月初七这天以点杆来祭祀雹神。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蔚州人民勤劳淳朴、重视农业生产的农耕文化传统和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蔚县秧歌:百花丛中一点红
蔚县秧歌,又称蔚州梆子,产生于河北省蔚县境内,从清朝康熙年间形成了具有自己的剧目、音乐、表演、唱腔等内容的梆子腔剧种。它基本上属于北方梆子腔的声腔系统,既拥有河北梆子的高亢,又兼备晋剧行腔运调的流畅,但又与这两大梆子迥然有别,在激越中见悠扬,于嘹亮中寄细腻,具备着一种特别的韵味风格。蔚县秧歌的唱腔板式丰富多彩,变化灵活,喜怒哀乐之情寄于音中,溢于声外,表现力相当强,有“看戏动心,听唱落泪”之说。蔚县秧歌的剧目也很丰富,经初步统计,约一百五十多出。郭沫若先生曾说:“蔚县秧歌,可谓百花丛中一点红。”
逗火龙:与众不同的艺术享受
“逗火龙”是蔚县南留庄镇白后堡村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至今已传承300多年,该村的“逗火龙”无论是在制作上,还是耍逗上,都有着其特有的艺术价值,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白后堡村的“逗火龙”与其他地区的“舞活龙”截然不同,其他地区的“舞活龙”是买的,光是个空架子,里面没有灯,晚上观赏性不强。而白后堡村的火龙全部是村里的老艺人们纯手工制作的。
“逗火龙”最大的奥妙就是无论整条火龙怎么翻转,但里边的蜡烛灯头始终向上并且不灭,这也就是其艺术魅力所在。
白后堡“拜灯仙”:天官赐福 点亮心灯
“拜灯仙”是白后堡村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这一古老的民俗文化活动一直在白后堡村传承着。白后堡村的拜灯仙从每年的正月十四开始,三五个艺人们召集村民准备祭祀灯仙用的供品和点灯的灯捻、灯盏、麻油等。点灯所用麻油是各家各户筹集起来的,因为谁家为灯仙奉献麻油转世后眼睛就会发亮,因而筹集麻油时全村人都很积极,而之所以用麻油点灯一则是因为古代没有其他可供燃烧的材料,二则惟有人们自产的麻油燃烧时干净而持久,每次祭拜所需麻油达10公斤左右。至于灯捻则是全村人一起去搓捻。一上午的时间,整个拜灯仙的筹措工作准备就绪。
下午是点灯的艺人们最紧张的时刻。艺人们要将720个灯盏在层层木架上摆出天官、真武大帝、弥勒佛三位神仙的图样儿和吉祥字样,再把浸泡麻油的灯捻儿逐一插入摆好的灯盏内,然后将麻油过火预热除去杂质灌入壶中,拎壶为摆好的灯盏一一注油。这一过程需要五个艺人一个下午的时间完成,灯仙摆好了,夜幕也降临了。
白后堡村正月的拜灯仙三天所拜的仙人是不同的,正月十四所拜的灯仙是弥勒佛,正月十五拜的是天官,正月十六拜的是真武大帝。之所以三天所祭拜的灯仙各自不同是因为道教宣扬三官信仰,即天官、地官、水官,三官主管人间祸福,而三官中天官主管赐福,亦即人们常说的“天官赐福”,而正月十五是天官的圣诞节,所以正月十五这一天白后堡人要拜天官。 正月初一是弥勒佛的诞生日,而这一天黎民百姓都在喜庆,所以正月十四这一天白后堡人还要祭拜他,让弥勒佛在这一天普度众生,天下和谐。正月十六是真武大帝的诞生日,因而这一天祭拜他,是祈求他镇守一方并保一方平安。
为了增加节日的氛围,村民们还在灯仙楼附近的十字街口竖起灯仙牌位,并将火神供于牌位上。在堡内正街的房檐、木架上挂起纸糊的排灯和五颜六色的过街纸带,写上吉祥的话语。排灯为十路,取十全十美之意。过去没有路灯,排灯的悬挂不仅让气氛热烈而且又为游人起到了照明的作用。过街纸带常常按月悬挂,平年挂12路,闰年挂13路,寓意月月平安、风调雨顺。
傍晚时分,堡内庙堂以及大小庙宇开始掌灯、上供。全堡百姓喜气洋洋地走出家门,穿过村巷缓缓走向祭拜场地。 民间艺人开始手持蜡烛将摆成图案的灯盏一一点燃。只见灯光点点自上而下,瞬间,一幅喜庆神秘的灯火字画映入眼帘,祝福的字语带着暖暖春意融入人们的心田。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民间艺人将一道巨大的纱幕拉上,遮在外边,灯光由内透出,朦胧中透出神秘,闪烁中映衬庄严,微风轻起,灯仙的眼睛也好似在闪动,而用灯盏摆成的弥勒佛,颤颤的更是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随着身着盛装的艺人们上供、烧香、祭拜、鸣炮,拜灯仙活动开始了。以灯官为首的一行人等拜祭灯仙后,从原路返回。这时,村民们和观光者自由拜祭,将灯仙请回家中,供于灶王爷神位前,求得当年风调雨顺,吉祥平安。
“拜灯仙”是白后堡村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村民们和观光者将灯仙请回家中,供于灶王爷神位前,
求得当年风调雨顺,吉祥平安。
文化名城的饕餮盛宴
蔚县,古称蔚州,又名萝川,商周为代国,秦汉为代郡,北周宣帝置蔚州,民国1913年间改州为县至今,曾是古“燕云十六州”之一。曾说过“燕云十六州,蔚州是一州,是个大州。”
蔚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为京西重镇,数千年文明延续,城与国的数度兴废离合,汇聚中原文化、东北文化与河套文化的精华,吸纳游牧民族、农耕民族的多种文化营养,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蔚州文化;蔚县有“河北省古建筑博物馆”之美誉,具有各类历史文化遗存1610处、国家级文保单位9处、省保单位30处,文物遗存总量名列全国前茅,在河北省位居第一;这里还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以蔚县剪纸为代表的文化产品名扬海内外,独一无二的民俗“打树花”更是走上了2010央视春晚;蔚县自然风光秀美,小五台山景色壮丽,撑起河北脊梁,空中草原没有不开花的植物,更被称为“中国雪绒花的故乡”……
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秀美山川,蔚县的旅游资源可谓得天独厚。在蔚县,可以观“三名”、访“四古”、赏“五朵金花”;在蔚县,节庆文化遍布四季,风味小吃随处可见。
看得见的遗存古建
蔚州古城 蔚州古城是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始建于北周大象二年(580),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九朝古城”。现存的蔚州城为明洪武五年在原城址基础上,辟土修筑城墙,洪武十年重砌砖石,形成了“雄壮甲于诸边之铁城”。古城内现保存多处完整的古代建筑,其中始建于北魏重修于辽的南安寺塔;建于元代的释迦寺;建于明代的玉皇阁、灵严寺、真武庙、常平仓已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衙署和众多的古民宅、旧貌犹存的历史街区,基本上保持了明清两代的风貌。
蔚州署 蔚州署,又名古州衙,现为中国蔚县剪纸博物馆,位于蔚县城州署前街南安寺塔西北角,始建于明代,清代曾多次重修。复建的蔚州署按照《蔚州志》记载,坐北朝南,共分东、西、中三路。蔚州署占地面积46亩,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院落18处,拥有房屋297间。蔚州署暨中国蔚县剪纸博物馆,主要用于展陈、研究国内外剪纸作品及蔚县革命文物、民间收藏、民俗文化展览。现有展厅31处,陈列面积2600平方米,文字及图片展板300余块,展出馆藏各类剪纸作品及其他文物藏品8000余件(幅)。
南安寺塔 在蔚州城内西南隅,挺拔耸立着一座古塔――南安寺塔。它始建于北魏,辽金重修,是一座平面八角形砖筑密檐实心塔。因坐落在南安寺中,故名南安寺塔,后寺废,塔名仍用旧称。塔高32.1米,13层,纯属砖石结构。塔基高3.5米,用斫凿过的石条叠砌,塔基上是砖砌须弥座,后重修呈八角形。塔座每面雕有兽头或福、禄篆字,上边砌有仿木砖檐,檐上围砌有密而匀的仰莲瓣三周,使塔身置于莲花座中,宛如一朵莲花将塔身托起,十分美观、幽雅。
玉皇阁 玉皇阁坐落于蔚州北城墙之上,整个楼阁分前后两院,前院由天王殿和15间禅房组成。建筑为重檐歇山琉璃瓦顶结构,外观三层,实为两层。玉皇阁始建于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历代屡次修整,现存重修碑7块,玉皇阁名为敬奉玉皇大帝,实则为防备外来之敌。登临玉皇阁可凭栏眺望塞外大好风光,为历代文人墨客游览观光的胜地。
暖泉古镇 暖泉古镇为国家AAA级景区。该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河北省“古居民俗之乡”。该镇位于风景如画的壶河流水库西岸,以冬暖夏凉的泉水而闻名,泉水一年四季水温均为16℃,寒冬腊月水面积气如蒸,被誉为京西的“小苏州”。古镇历史遗存丰富,集“古城堡、古寺庙、古民居、古戏楼”四大文化奇观为一体,其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古堡和华严寺。这里有虽历经数百年却仍然璀璨耀眼、震撼人心的天下一绝――打树花,还有那一盏盏赏不尽的异彩斑斓的花灯。
古村堡 蔚县历史上村村有堡,自古就有“八百村堡,八百戏楼”之说。这些古城堡分布在蔚县南山脚下、北部丘陵、壶流河畔。他们东起桃花堡,西至阳眷堡,北起马圈堡,南至黑石岭堡。这些古堡星星点点,散落在塞上的黄土地上。
蔚县古城堡最早的建于春秋时期,大多为元、明、清三代所见,历经千百年的历史。一百年来,古堡经历了民国战乱、日军、“”、改革开放几个历史时期,因战乱、自然、人为因素的毁坏,距今保存还有近200座堡子,形制基本完整的有100多座,保存较完好的有40多座。
带得走的特色商品
蔚县剪纸 中国剪纸第一街位于县城南关环岛东侧,古城与新区交接处,是第一个全国剪纸集散地。街内有全国剪纸精品展和蔚县剪纸商户个体展两个展区。全国剪纸精品展面积2700多平方米,收集了全国27个省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41个剪纸非遗传承地、160多位艺术家的1200多幅作品;到2011年第二届中国剪纸节暨首届蔚县国际剪纸艺术节期间,剪纸大厅收集来自国际十个国家的精美剪纸。有剪纸商户共22家,20多位蔚县剪纸大师在此进行剪纸创作、展示、销售。两个展区与仿古牌楼和蔚县剪纸一代宗师王老赏雕像一起,组成了风情独特的中国剪纸第一街。
蔚州贡米 蔚州贡米在明清年间就为全国“四大贡米”之一而久负盛名,它颗粒光洁、色泽金黄,煮成米粥粘而松散,做成稀饭稀而黏稠。它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锌、维生素等,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等人体必需的物质,是产妇、老、弱、婴幼儿的滋补佳品。
杏仁 杏仁系列产品原料取自俗称的大杏扁,是食仁为主的仁用杏,风味独特,营养价值极高,是现代人追求低糖、低胆固醇、多维营养的高档食品。
礼品山榛 山榛是通过对严格筛选的山榛子经传统工艺加工而成,它口味佳,回味浓,是名副其实的山区珍品。山榛子有“坚果之王”的称呼,营养丰富,果仁中除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外,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含量丰富;榛子中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样样俱全,其含量远远高过核桃;榛子中钙、磷、铁含量也高于其他坚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