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2 17:06: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三数学的学习,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学好数学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学好数学的方法#高三学好高中数学的方法---认真听课
学好数学首先要做的就是课前预习,很多学生提前补过课,上课的时候觉得老师讲课内容我都会了,就不认真听,所以小编建议大家补学过的内容。在学习新知识之前,高中生应该拿着课本好好翻几遍,把大概内容记下来,上课跟住老师的思路,记清楚老师所说的重点。课下进行复习,把重点的公式背下来,整理出自己不会的内容,看自己能不能搞懂,实在不明白的可以问老师。
高三学好高中数学的方法---多做题
在做题的时候难免有一些难题,有精力的高中生可以研究一下难题,如果实在不会,可以问老师,但如果特别难,怎么听都听不懂就可以放弃了,高考数学很少会有这么难的题,百分之八十都是简单题和中等题,所以高中生要抓住能得分的地方。很多高中生做题不细心,错误总出在特别简单的题上,高中生对于这部分的题也要重视起来,重点去练,争取下次不再出现这种情况。
在做题的时候高中生要搞清楚题目的要求,很多高中生理解不了数学题干的意思,从而得不到分数。考生可以多进行练习,每次做题的时候找出题干的重点内容,在做完题以后看看自己的思路是否正确,这样时间久了会有很大的提高。
高三学好高中数学的方法---以平常心面对考试
很多高中生很努力的学习,可是总是提高不了自己的成绩,时间久了就想要放弃了,事这是因为高中生还是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好,高中生应该认清自己,及时改正,在考试的时候不要紧张,以平常心态面对。
每次考试把自己的错题整理出来,并且把解题思路一起写到错题本上,把错了的题目搞清楚,再找出类似的题目多练习,然后勤看错题本,时间长了总会得到高分的。
#数学总复习从高二就开始#1、先回顾高一,同时不落下现有课程
高二开始总复习,首先说明你已经比周围的同学快一步,你有充足的时间将高一数学还没有来得及记忆的知识点再熟练的掌握一遍。毕竟从高二到高一,也已经过去了大半年的时间。如果从高三开始进行总复习的话,相对于高二,已经隔了两年的空白期,知识方面的盲点会更大。
但是如果你从高二开始复习的话,也就说明你会比其他同学对于现在知识点的掌握缺少一点学习时间。所以,与此同时,你不仅仅要赶上其他同学的数学学习进度,还要抽出空余的休息时间对高一知识点进行复习回顾。二者兼顾,付出的精力肯定很多,但我相信你有这个毅力。
2、找知识盲点,稳固基础
相对于同班同学,你已经提前了大半年的时间来进行知识的复习,相较于其他人,你有时间上的优势。所以利用这个优势你完全可以详细的查找你高一数学所落下的知识点,以及还没有完全来得及夯实的基础。
如果是单纯的掌握知识点,从高三进行总复习的话,老师留给你复习基础、夯实基础的时间不是很多。毕竟是要从高三开始复习三个年级的课程,时间进度会很赶,老师的重点会放在练习习题,而不是在夯实基础上,而你完全可以用这个时间来稳固基础。都知道做题如果没有一个扎实的基础,就很容易在一些细节上犯错误。
3、尝试做高考原题,锻炼自己
这一点非常重要,也是优学优考策略一直强调的——最好的备考资料就是高考原题。
虽然这时候学的数学知识点可能还不是太过全面,但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复习的差不多,对高一高二的知识点,可能已经掌握的完全,那么找一套数学高考原题,将自己学过的知识点所对应的题目做一遍。通过做高考原题,真题实练,你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哪。
通过做高考原题,你也会充分地感受到高考题的难度,以及今后在复习方面你要侧重的知识点。这样提前接触高考原题,其实也是一件好事,一定程度上你已经比其他人快了一步,已经知道今后自己所要重点掌握的方向,这也是在高二就开始复习的好处。
#数学学习方法的注意事项#1、注意化归转化思想学习。
人们学习过程就是用掌握的知识去理解、解决未知知识。数学学习过程都是用旧知识引出和解决新问题,当新的知识掌握后再利用它去解决更新知识。初中知识是基础,如果能把新知识用旧知识解答,你就有了化归转化思想了。可见,学习就是不断地化归转化,不断地继承和发展更新旧知识。
2、学会数学教材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教材是采用蕴含披露的方式将数学思想溶于数学知识体系中,因此,适时对数学思想作出归纳、概括是十分必要的。概括数学思想一般可分为两步进行:一是揭示数学思想内容规律,即将数学对象其具有的属性或关系抽取出来,二是明确数学思想方法知识的联系,抽取解决全体的框架。实施这两步的措施可在课堂的听讲和课外的自学中进行。
课堂学习是数学学习的主战场。课堂中教师通过讲解、分解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和进行数学技能地训练,使高中学生学习所得到丰富的数学知识,教师组织的科研活动,使教材中的数学概念、定理、原理得到最大程度的理解、挖掘。如初中学习的相反数概念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有以下理解:①从定义角度求3、-5的相反数,相反数是 的数是_____.②从数轴角度理解:什么样的两点表示数是互为相反数的。(关于原点对称的点)③从绝对值角度理解:绝对值_______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的。④相加为零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吗?这些不同角度的教学会开阔学生思维,提高思维品质。望同学们把握好课堂这个学习的主战场。
高三学好数学的方法相关文章: 高三学好数学的学习方法总结
高三数学学习方法和技巧大全
高三数学学习方法指导与学习方法总结
最有效高三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精髓总结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及数学学习方法
学好高三数学的方法有哪些
高三年级数学有效学习方法总结
高三数学学习方法及复习技巧
关键字:新课程;高中数学;复习方法;现状;对策
引言
爱因斯坦不仅是物理学家,而且也是一个数学天才,我国数学家陈景润等也为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成绩。这些说明了现代化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数学,科学发展更加需要的是数学。高中阶段指的是高一至高三,此阶段学习数学非常的重要,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丰富的数学复习与指导思路,现在将此方法与摸索的劳动成果一起与大家分享,相信通过本文,数学教育工作者会对数学的看法以及高中复习方法有所提高与领悟。
一、 新课程与高中数学复习模式概述
(一) 新课程数学概述。新课程,就是根据教育部的调整最新的课改要求的内容,按照最新的动态,最新的内容,最新的需要,最新的知识,最新的成就等为主导。它与数学的关系就是科学性、时代性、需要性等与数学相结合,它主要是以“数据、文字、图表、方法、思维、计算等方式和数学同时存在。
(二) 新课程与高中数学关系。“新课程与数学“必然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需要形式,那么我们如何进行明确他们的关系呢,笔者认为,他们的关系就是:1.同时存在。当时代需要它的时候,那么新课程就成为了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适应形式存在。2.
(三) 高中阶段数学“学习与复习”方法与特点。高中数学学习有许多方法:从知识上看,比如说“代入方法、公式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定义法、数学归纳法、参数法、反证法、消去法、分析与综合法、特殊与一般法、类比与归纳法、观察与实验法等”一般解题基本方法。高中数学常用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转化(化归)”等思想。从新课程要求态度来讲,要求:“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等。作为初等数学的最后学习阶段,更加全面的学习初等数学的定义和解题技巧,更完善的培养学生的初等数学逻辑思维。并且初步接触高等数学定义,但不接触高等数学逻辑思维。
基本上可以说,高中数学是个学习推导的过程,要想学好高中数学,听不听课意义都不大,想学好只有一个出路:熟记所有的数学定义,你不能不知道什么是椭圆就去做解析几何。可以独立推导出高中所有的数学定理。这些均说明了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与复习“方法复杂,学好高中数学必须先了解好方法与特点。
二、高中数学复习方法研究结构模式
1高中数学的模式概述。中数学的模式概述,还是基本上(见图2-1)大体均是这样的:从高一至高三,在针对第一轮复习至第三轮复习进行旋转式的学习模式,反复对知识点进行循环应用于练习,为了高考,教学中,老师花了很多教材与参考资料书对学生注入方法与思维,这主要是针对于新课程的要求进行配合。
2关于高中复习模式研究。关于高中数学复习模式很多中,这主要是高中阶段数学在教育中非常的重要性,着眼于模式教育,这是新课程中所涉及到的重要方法。那么根据笔者的见解,高中数学的学习模式主要有:高一阶段:主要是掌握基本概念与学习数学方法;高二阶段:主要是了解考试大纲与掌握数学的学习应用难题;高三阶段:主要是查漏洞,主要是进行对做不来的,觉得对自己难点的题进行有选择性做题;最后阶段:主要是复习全程拉通式复习,从高一至高三,系统性的做题检测自己,然后就是冲刺性复习,最后进行高考决定高中数学结束。
二、 新课程下的高中“阶段性”数学复习方法模式及对策
在新课程下,主要注重阶段性的配合,根据上述,我们知道高中学习中数学
课程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基于上述的模式研究,主要对于笔者的经验进行建议性“学习与复习”进行如下解决:
(一) 基础学习非常的重要。上述涉及到的模式中,高一说的基础性学习的重要性是重点,然后就是高三学习完遇到的复习时期也是在第一轮复习中遇到的也是基础性学习,说明了上述的循环模式中,新课改也注重了基础性学习(即概念性基本学习),说明了基础性学习在高中“复习与学习”贯穿与始终。
(二) 拉通式学习模式。拉通式复习在高一期末或者在每个阶段的末就需要知识的拉通式学习,这种模式就相当于再次温馨学习。拉通式学习其实就是相当于复习的概念,在高三的学习完的为高考复习,也需要拉通式复习,这说明了拉通式学习对于学习的记忆、方法、学习等非常重要的环节。
(三) 总结性与笔记形式模式。对于任何的一门学科都要求总结,这是高中学习需要构建学习复习模式的关键之处。为什么总结非常的重要,在2010年某省高考理科状元这样说到:“我就是依靠笔记本上的错题集才能够拿到高分的”这说明了方法非常重要,也更说明了总结性方法非常的重要。
(四) 基于学生与教师、新课程等配合模式。在新课程的改革之下,需要教师、学生、新课改内容的配合,这是一个整体,比如,在2010年的高考就涉及了10分的新课程的内容,这既说明了高考的成功需要结合新课改,而作为学生的学习的主体,需要教师进行监督与配合,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学习,更好的服务教育,甚至更好服务社会。
结语
新课改对于教学模式改革非常重要,针对于数学的教学模式来说,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与复习”构建模式十分的有意义,本文笔者主要是研究与解决好新课程下的高中“阶段性”数学复习方法模式及对策性问题,相信通过本文,高中数学的复习方法在模式的构建下更加的完善,更加的贴近时代与需求性等。
参考文献:
[1]黄晓学;史可富;;数学教育贵在尚识[J]
一、稳定学生的思想,进一步强化学习信心
高三艺术生在完成为期几个月的专业课学习并且实现考试之后,需要重返课堂学习,对于文化课的学习满怀热情,难以及时平复心情,这时候就会对数学课学习产生一种茫然压抑无措的感觉,难以顺利找到切入点。数学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促使学生从根本上克服恐惧浮躁的学习心态,在学习过程中平静下来。在实际工作中,教师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理解学生的苦衷,即使学生已经步入高三阶段,但还是非常单纯,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鼓励和帮助,这时候数学教师需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在看待学生的过程中,需要时刻保持欣赏的眼光。教师需要和学生交朋友,倾听学生的心声,设计相关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想要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数学学习,最首要的工作就是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利于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数学学习任务,同时促使学生转变害怕数学的态度,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转变被动学习数学的态度,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消除恐惧心理,丢掉沉重的包袱,还要积极鼓励敢问和多问的学生,促使学生进一步强化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且达到轻松学习数学的目的[1]。
二、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相关计划,坚持“循序渐进”原则
对艺术生来说,数学学科是难度最大的一门学科。教师需要在分析学生实际特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订相关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完成数学复习工作,进一步明确数学学习目标,完成学法指导工作,定时训练,监督作业,坚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数学学习预期目的。
三、促使学习难度进一步降低,坚持分块训练模式
(一)带领学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回顾分析
教师带领学生对数学定义、数学性质、数学定理和数学相关公式进行深入复习,使用简单的办法促使学生快速记住。例如:在讲解y=x+1/x(x>0)函数图像的过程中,通过描点法将函数的图像画出,促使学生观察图像。学生观察之后得到“像老师批改作业时的对号!”。这时候教师需要告诉学生,这就是“对号函数”图像。这样,学生就可以清晰直观地记住图像。在上述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推导,加深学生对其性质的认识。不仅如此还要积极鼓励、表扬学生,强化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2]。
(二)强化训练
学生掌握知识点后,就进行定时训练,设置选择题或者是填空题考学生。考点,教师需要进行反复的讲解和训练,例如:在17、18、19三大题一般会设置三角函数和向量的结合题目,或者是设置数列和不等式结合,或者是设置概率和频率分布直方图结合等。对于考点,需要进行大量训练。随着高考数列题目日益简单化,就是需要设置概率和频率分布直方图,直观形象,比较容易得分。经过反复的练习和滚动的联系,学生成绩会明显提高,有利于强化学习自信心。在上述过程中,需要具备信心、爱心、恒心,帮助学生奋战高考,达到学好数学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方法;心理因素
笔者试从数学基础、学习方法、心理因素、教师因素五个维度,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高三学生数学复习效果的因素”。从而探索出有效的、高效的高中数学复习方法。
一、数学基础
无论与高三的数学教师还是与高三学生谈起数学学习,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数学基础不好,学起来就费劲。”可见数学基础好坏,是影响高三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里的数学基础,有特定的含义,指的不是数学学科本身的基础,而是指学生学习的数学方面的知识基础。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数学是人类建构的产物。对于数学教育而言,数学学习是在学校的情境下将有关的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高三学生,如果没有较好的数学知识基础,解决数学问题将寸步难行。
二、学习方法
对于数学学习,方法也很重要。现在有不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存在一些错误观念,如:“学习数学,就是要老师教,我们学,老师讲,我们听,老师举例子,我们照着做。”“学数学主要靠记忆和模仿,记住一大套规定的法则和算法,并按例题的步骤去做。”“只有极聪明的人才能真正理解数学,一般学生是弄不懂数学是怎么回事,只能靠死记和机械地应用”。以上的数学学习观,直接决定着该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对于高三学生,这是不好的学习方法,即使努力,也学不好数学的。要想纠正学生的学习方法,必须先改变学生错误的数学学习观。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以学生自己为主体,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得到提高。这些联系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尝试,才能建立起来。当学生对概念的本质及关联有了理解,对数学方法的运用有了体会,那么他就会对数学及其应用产生兴趣,想要进一步学习更新更深的东西。数学的学习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再创造”的方式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高三学生,学习任务很重,而时间又很紧张,只有方法得当,才能提高效率。
三、心理因素
学生的心理因素,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十分关键的因素。这种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甚至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感觉到学生的情感因素,如动机、兴趣等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几乎都只考虑学生的认知心理,很少顾及学生的非认知心理。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对学生作积极引导,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
1.兴趣
兴趣是指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各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良好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一种轻松和娱乐的心境中完成学习任务,而心理学又认为,兴趣的外化形式就是表现在学生自主地参与课堂学习,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真正落实。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坐姿,眼神和课堂反应中中看到他们的兴趣是否浓厚。坐姿轻松,目光有神,反应积极,则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坐姿轻松,目光冷漠,反应迟钝,则学习的兴趣比较淡薄;坐姿疲沓,目光呆滞,没有反应,则无多大兴趣。当课堂中出现此种反馈信息时,教师就要及早调控。开个玩笑,提个醒,唤起兴趣,然后有目的地启发学生的认知,必要时加以表扬和批评。另外,数学教师要善于和同学搞好关系,努力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学生常常因为喜欢老师,进而对该老师所教的学科感兴趣,从而积极配合老师,搞好该科的学习。
2.学习动机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一项重要信念,是数学学习动机,是引发学习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大致有以下几类:功利主义的动机,自我实现的动机。功利主义的动机:数学是工具性学科,学好数学对于学生未来的升学、生活、工作都很有用。素质教育中数学素质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数学作为各级学校的主要学科,在安排的纵横两方面,从小学到大学,在总课时中所占比例都己体现出来。而从升学角度看,数学始终是重点考试科目。在生活中,人们也必须处理大量数据。从小到日用品,大到汽车、房屋的购买都需计算单价、折扣等等,再到储蓄、收入、分配、证券买卖都需计算数据。工作上的报表处理、借贷款、投资、收益、成本利润等等,也直按用到数学方法,需要掌握复杂的数学。而各种场合下的判断、推理、决策等等,也间接使用了数学中的逻辑推理。看来,学好数学对自己非常有利。功利主义的动机是一种外在需要的动机,而且是一种长期的动机。对于高三学生来说,直接面临着高考升学,每日都在感受着数学对自己的重要性,激发这样的动机比较有效。自我实现的动机:学生以数学水平来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从中体现个人成功的喜悦和个人成长进步的满足感。例如:作业全部正确,考试成绩优秀,竞赛获得褒奖,学业进步受老师的表扬,都可进一步促进数学学习。这种自我充实,自我满足的动机是不可忽视的发展因素。学得不好的学生长期遭受挫折,就会缺乏这种动机。而且,这种动机是学生个人内在的、短期的动机。对于中学生来说,在课堂里如果连个人的要求,短期努力的目标都没有,其学习动力就很弱了。上述两方面的动机,最终需要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转化为一种对数学的兴趣。
3.考试心理
考试作为选拔人才、评价教学效果、指导升学就业的手段和工具,在社会生活中起重要作用。每个人一生中都经历无数次考试,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考试成了家常便饭。考试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高中生的前途,考试是师生、家长和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面对考试,高三学生心理十分复杂。了解高三学生的考试心理,帮助他们正确地对待和顺利地通过考试,是关系他们身心健康的大事。我曾经对我校高三理科生作了一个心理测量。从调查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学生考试心理状态不好,普遍存在着考试焦虑现象,而且焦虑情况严重,具体表现为:考试时,自信心不足,心慌意乱,思维滞涩,判断失误,记忆力下降,想象力贫乏,简单的问题回答不了,记住的东西想不起来,应有的水平发挥不出。考试焦虑心理的产生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与家庭、学校、社会施加的影响等等有关;与考生的个性,尤其是气质有关;与考生过去的考试体验有关;与考生的学习成绩有关;与考生对考试的期望值有关。这些方面均需要我们去关注,去解决。
四、教师因素
教师的教学对高三学生的学习直接有影响,是影响学生高考成绩的重要因素。这主要反映在两方面:一是教师的业务素质,二是师生关系。高三学生处于升学的关键时期,尤其注重老师的水平。实践表明:适合高三的教师的业务素质主要体现在数学问题解决的能力上,擅长解题,且解法简单又富有智慧,会很快赢得学生的信任和钦佩;其次还应具备现代正确的数学教学观,数学学习观,以方便给学生作相应的合理的、正确的学法指导。另外,师生关系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态度。数学在学生心目中是一门比较难的学科,数学教师在学生眼中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老师的特殊地位,认为数学老师聪明,能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提高数学学习成效。如果数学教师对待学生态度和蔼,亲切,像朋友一样热心,学生就会主动地与老师接近,咨询数学问题或有关数学学习的问题,这就有利于他们的数学学习。相反,如果老师一味地恶语伤人,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就会因为不喜欢老师而影响对数学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全主编.现代教育理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学习动机的驱动
如何让教学行为最大的发挥功效,是各种教学理论研究永远不变的主题.特别是在高三备考阶段,备考最大的关键是在课后,而有效地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就能极大的提升学生备考阶段的学习效果.但是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则是:备考阶段教师普遍不注重学生学习动机的驱动,而对“题海战术”盲目迷信.甚至很多教师将反复大量做易错题这种效率极低的教学强化方式作为有益的经验推广,这些认识都是不准确的.例如,数学函数几何往往是高考数学的难点,很多学生对此把握不足,尤其是文科学生面对抽象的几何函数往往表现出无能为力.大部分教师对此的应对措施都是反复地要求学生对难题进行演练,但实际效果却往往会让学生失去信心和耐心.与此相反,有部分教师采用循序渐进的办法,以“笛卡尔爱心函数”为出发点,成功地激发了学生主动研究函数的兴趣,备考效率也是大为提升.
2.教学原则的实施
中学教学的原则包括很多方面:科学性和思维学的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直观、启发、循序渐进、及时巩固、统一要求以及因材施教等,都是教学原则的重要部分.而高三数学备考阶段应该实施的教学原则包括循序渐进、善于启发并能及时巩固.循序渐进就是要求高三数学备考不能因为时间紧、压力大,就直接以难题、偏题轰炸学生,而依然要由浅入深,既能将学生基础打好,简单题目不失分,也可以持续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时巩固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充分消化,不能因为持续不断的新知识引入,就忘记之前的学习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机械化的反复训练,而更应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知识的记忆.比如,函数求极值这类问题解题思路大体一致,但因函数不一致也有难有益.有的教师对待这类问题并不要求多次重复难题的解答,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基础题的巩固练习上,学生以简单题目为突破口掌握了完整的解题方法,也能独立完成难题的解答,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3.活动过程的执行
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也是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评价因素.没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主动参与,任何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是失败的.而为了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前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十分必要的.对于高三数学阶段,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教育的特殊性,在高考中数学考试的独特地位,只有这样,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也可以按照预先的设计有的放矢.
二、高三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1.过程性教学
过程性教学的含义是指,以高三学生的特征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作为基础,以讲授法为形式,由教师建立适合高三学生的数学学习氛围.其目的就是要通过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这一目标实现的关键是要让学生能够全面领会思维过程.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首先教师应该善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将数学解题的整个思维过程全面暴露出来.其次应该善于利用范例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关注过程,并能够突破学习难点.
2.反思性教学
反思性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持批判态度,审慎地看待自己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课程,有助于教师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教学的问题,也有助于发现学生的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问题,从而及时疏导,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为了实现反思性教学,就必须明确反思价值,强化学生主体的反思.然后训练学生掌握常见的思维反思手段.
3.合理安排作业
高三数学教学最长的学习时间在课外,正因为如此,家庭作业对于高三数学备考十分重要.但是高三数学作业的安排也有讲究,题海战术并不适合.高三学生备考压力大,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作业量的安排需要更加科学合理,既要满足教学任务和要求,也需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思考、学习的时间,同时也需要保障学生的学习时间.所以新课程下,数学作业的布置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绝不仅仅是量的堆积.比如当天教授的是立体几何,作业就应以满足教学需求的关键题目为主就可以了,之后留1至2道发散性很强的题目即可.
三、结语
【关键字】教育 新课程改革 高三数学 复习
在新课程改革的热潮下,许多高中数学老师都对如何进行数学课教改革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规划。高三数学老师在面临高考压力的环境下改革教学方式,既要保证高三数学基础复习知识点量的充足,又要保证高三数学基础复习质的飞跃。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高三的学习生涯是艰苦的、枯燥的,新课教改革前,高三学生面对高考压力,不得不每天在题海战术中绞尽脑汁,挥汗如雨。这种填鸭式的复习方法扼杀了学生学习复习的热情,效果大打折扣。在新课程教育改革之下,老师应该怎么样激发学生的复习热情呢?
1、 思维引导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数学是一门理科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需要学生有逻辑思维能力,还需要学生有空间想象能力。老师要在数学课堂上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用诱导复习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复习。在充分调动复习的趣味性同时,既达到复习的目的,也锻炼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开发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几何数学的时候,抽象的空间想象成为了阻碍高三学生数学复习的瓶颈。老师可以通过使用各种教学仪器、教学模具的操作,改善课堂的沉闷气氛,让学生不容易在模棱两可的几何复习中昏昏欲睡。
2、 学科联想复习法
数学哲学认为,世界上的各种规律都是相互联系的。物理、化学、生物都与数学息息相关,各类理科学科相辅相成,相互发展,动一发而牵全身。有的学生比较喜欢物理化学,数学老师可以以学科间知识的交集点作为教学的插入口,引导学生们复习数学,点燃学生们复习数学的兴趣。
(一) 老师作为参与者加入到学生的学习中
聪明的老师总是以朋友的身份来指导学生复习。新课程教育的核心理念指出,“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特别是在高三数学复习中,老师更应该以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复习计划当中。首先,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所有的知识点,高三复习时候需要给予学生回忆和巩固的时间,老师不应该过多的再次传授知识。其次,每个学生适合的学习方法都会有所不同,应该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进行复习,老师负责在旁进行观察和交流。再次,高三复习非常紧张,老师转变为参与者的身份来指导和关心学生,对于缓和学生们的焦虑情绪有相当大的作用。
一、 学生对知识掌握能力的加强
新课程教育的改革最重要的还是要学生自己对知识掌握能力的加强。新课教制度提出了不少学生学习改革的注意点,应用在高三数学基础知识的复习中,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具体点。
(一) 注意阅读目录和题目
阅读目录和标题是成功解题的第一步。很多高三学生复习的时候从来不阅读目录,认为这是浪费时间。其实这是不对的。大部分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心中有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做到胸有成竹,不会打无准备的仗了。目录就是对所学知识的概括,让学生在复习的时候分清哪些是代数知识,哪些是几何知识,哪些是重点和难点,相互之间如何联系……帮助学生把知识点梳理清楚,复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阅读题目也非常重要。解题的时候,学生经常会犯很多错误,如无视题目给出的前提条件,审题不清,经验主义套用公式等。在新课程教育的改革之下,高考的试题将越来越生活化和开放化,他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再是死记硬背或题海战术能够应付的,清楚阅读题目是复习的重要环节。题目阅读不清而导致本应该拿分的题目失分了,这真是比窦娥还冤啊!
(二) 深入理解公式法则
曾经有一名高考数学状元在介绍其复习数学的方法时候说到,他曾把高中所有数学公式推导出来,旨在帮助自己更好的理解数学公式法则。事实证明他的方法是正确的。新课程教育改革之前,相信99%的高三学生在做数学题的时候是直接套用公式的,并没有去考虑过这条公式的来源。这样就会形成一种懒惰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对于学习和复习数学来说,这可谓是百害而无一利的。理科学习重在理解,推导公式虽然不是学生必须做的,但是却是最有效的深入理解公式法则的方法。只有深入理解了数学公式法则,才能够分清各条公式不同的作用和使用条件,在高中数学形形的公式中运用得灵活自如。当然,推导公式需要花去大量的时间,这会增加高三学生的课业负担。但是在新课程教育的改革环境下,给予学生更多开放式的学习和复习方案,加强学生深入理解公式法则,绝对是高三数学基础知识复习的一门诀窍。“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出发点。新课教的改革,改的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更是要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总之,在高考数学复习教学中,我们要更新教学观念,用新课程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主动去探究学习,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理解数学概念,掌握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素质,培养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体育活动;健康意识 ;生活习惯
健康的体魄是高素质人才的载体,是实现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今天的在校学生是明天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身体素质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影响到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文章通过对河南省鹤壁市市高中、市第一中学、市外国语中学、浚县一中、淇县一中、山城区综合高中等六所学校的在校高三学生进行整体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900份,回收813份,回收率90.33%,有效问卷793份,有效率97.54%。
1. 河南省鹤壁市高三学生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
1.1 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动机。
调查显示(表一),高三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与其自身需要有密切的联系,说明高三学生认识到了体育锻炼的价值和功能,同时也反映出参与动机有着多元化的趋势。
表一 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
项目 位次 频数 平均选项系数 %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1 650 2.74 81.97精神情绪的修养与改善 2 441 1.86 55.65消遣娱乐丰富生活 3 339 1.43 42.75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 4 312 1.32 39.34喜欢体育运动 5 238 1.00 30.01锻炼意志 6 230 0.97 29.00加强人际交往 7 131 0.55 16.52为养成体育活动习惯 8 103 0.43 12.99为美容减肥健美体形 9 94 0.40 11.85体弱多病 10 57 0.24 7.19其它 11 13 0.05 1.64总人数 793 总选择人数 2608 平均选项 237.09 总项目 11
1.2 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重要程度的认识。
高三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水平,一定程度上放映了其参与体育活动习惯养成的思想基础。调查显示,总体有83.26%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重要,只有1.37%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不重要。显而易见,高三学生经过小学、初中的体育教育后,已经初步形成了对体育活动的正确认识,对体育与未来生活的联系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可以说高三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价值,普遍具有较为明确的认识。
1.3 参加体育活动的行为习惯。
高三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频度,反映了其体育活动习惯的养成。高三学生每周锻炼次数的调查(表二)显示,男女生存在一定的差异:高三学生每天进行体育锻炼的有13.11%,每周锻炼5-6次的有11.48%,每周锻炼3-4次的有22.59%,每周锻炼1-2次的有42.62%,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占9.86%。
表二 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时间(%)
0次 1-2次 3-4次 5-6次 每天 〈30min 30-60min 60-90min女 13.33 46.64 6.67 16.67 16.69 86.67 9.74 3.59男 6.45 38.71 38.56 6.64 9.82 29.03 64.52 6.54总计 9.84 42.64 22.95 11.48 13.11 57.38 37.70 4.92
高三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调查(表二)显示,男女生存在明显差异:总体上每次锻炼时间不足30分钟的有57.38%,每次锻炼时间在30-60分钟的有37.70%,仅有4.92%的学生锻炼时间每次在60-90分钟。
高三学生身体和精神疲劳的调查(表三)显示:由于面临高考升学,加之部分学生体育意识淡薄,所以没能合理的利用时间从事体育锻炼,造成他们体质状况呈下降趋势:身体方面总体有近一半的学生有一定的疲劳感觉;精神方面有六层以上的学生有一定的疲劳感觉。
表三 学生身体、精神疲劳统计(%)
很有感觉 有一定感觉 没有太大感觉 没有感觉 不清楚
女 3.59 49.27 30.51 13.59 3.08 身体方面男 12.90 32.26 35.48 16.13 3.23 总计 8.29 40.98 32.79 14.77 3.16女 9.74 53.33 26.67 6.41 3.59精神方面 男 35.48 35.80 6.45 19.35 2.92 总计 22.95 44.26 16.39 13.11 3.28
以上分析看出:鹤壁市高三学生体育锻炼与在校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的体育活动的要求相差甚远;学生的体育态度呈良好状态,而体育行为缺少良好的运行势态,理论与实践存在一定差距。心理学研究表明:体育行为是非常复杂的,体育态度只是为体育行为提供了一种心理上的可能,但并不是决定行为的全部因素,要将这一心理上的可能转化为现实,即形成具体的体育行为,还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为基础,应使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互引发和促进,共同加强行为的动力机制,强化对体育的理性认识,促使其产生体育行为,并使之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
1.4 影响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
影响高三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可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因素包括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体育意识与价值观、体育态度与习惯;客观因素主要有:缺乏余暇时间、学业负担重、锻炼场地缺乏等方面。调查显示(表四):缺乏余暇时间及学业负担过重是影响学生参见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表四 影响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选项 位次 频数 平均选项系数 %缺乏余暇时间 1 676 3.39 85.25
学业负担太重 2 546 2.74 68.85身心疲惫 3 238 1.19 30.01锻炼场所缺乏 4 156 0.78 19.67没兴趣 5 117 0.56 14.75不懂锻炼方法 6 91 0.46 11.48不适合自己的行为举止 7 78 0.39 9.84身体较弱不宜参加锻炼 8 54 0.27 6.81身体很好不用参加锻炼 9 31 0.16 3.91其它 10 7 0.04 0.88总人数 793 总选择人数 1994 平均选项 199.4 总项目 10
【摘 要】数学美可激发兴趣,启发创新,以美启真,启迪心灵。数学有如同诗一般的简洁、对称、和谐和奇异之美,领悟到数学学习中所蕴藏的美学意象、美学情趣与美学精神,会使他们在对数学美学的欣赏中,享受数学学习。
【关键词】数学美学;审美特征;魅力
数学的抽象与严谨,使其易陷于无味;数学的庞大与繁杂,使其易陷于枯燥。因而使一些无法进入数学堂奥的学生,渐渐对其敬而远之,甚至失去兴趣,以致人生中失去了体验数学大美的机会。因此,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美学因素,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学,体验数学美学,于数学学习中培养审美情趣,应当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1. 数学美学具有独特审美特征
追求美是人类的天性。追求自然美与艺术美的青年学生,以其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激情,一旦感受到数学有如同诗一般的简洁、对称、和谐和奇异之美,领悟到数学学习中所蕴藏的美学意象、美学情趣与美学精神,会使他们在对数学美学的欣赏中,享受数学学习。
数学美学蕴藏于数学所特有的抽象概念、公式概括、模型示范、结构系统、推理论证、思维方法之中。繁杂的数学其实具有在逻辑结构、方法和表达方式上的简洁性,以其简洁的方式表达深刻的内容,反映出自然的简单性。简洁性成为数学美学的首要审美特征,也成为数学最本质的美学特征。
数学中的中心对称、轴对称和镜面对称,都给人以美感,这就是数学中的对称美。数学审美特征中的对称美在数学中比比皆是:代数学中偶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图像的关于原点对称;几何学中的许多图形,圆、球、圆柱、圆锥、长方体、圆锥曲线等都体现了对称美,并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在数学中,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具有和谐平衡与一致。数学概念、规律、方法,三者高度统一,甚至数学与其它学科也是统一的。数学中的公理化方法,使零散的数学知识用逻辑的链条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本质上体现了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和谐统一。这种统一体现着和谐之美。
作为“奇妙的数学”,其数学结论或解决问题方法的新颖、奇巧、出乎意料,往往勾起思想上的震动,引起人们的赞赏与叹服。数学领域中的一些新的观念的产生,就是来自对奇异美的追求。数学让奇异成为一种美学现象,而且让人们享受奇异的美感,令人产生惊奇的愉悦。奇异性是数学美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反映了显示世界中非常规现象的一个侧面,也是数学发现中的重要美学因素。
数学美学是客观存在。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有着其独特的审美特征。数学美学不是抽象的概念,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和具体形象的表现方式。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用美的眼光挖掘、审视教学内容,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呈现别具一格的数学美学,寓美学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
2. 数学美学魅力无穷
法国近代数学家彭家勒说过这样的话,科学家之所以执著地研究自然,是因为“他从中得到乐趣,他之所以能从中得到乐趣,是因为他美”。在数学教学中,呈现数学本身特有的美学魅力,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中的美学因素,会使数学课堂展现出现更强的活力和魅力。
(1)数学美激发兴趣。既然数学学科中蕴藏着美,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发现美。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因素,把教学组织成为发现、鉴赏数学美的过程,在整体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按章节顺序,有重点地向学生介绍、呈现美学因素。在实施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美的愉悦,从而引领学生以数学美为路途,进入更为深奥的数学殿堂。这是在数学教学中引进数学美学内容的主要宗旨。在履行这一宗旨的基础上,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体会到数学美的力量。同时,以“润物无声”的方式,组织学生进入感知数学美、享受数学美,并为数学美所陶冶的境界。
良好的数学美感和较高的数学审美能力,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能由此而领悟数学的魅力,提高数学的学习能力,活跃数学思维能力。
(2)数学美启发创新。美不但是发现,更是创造。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常发掘教材中的数学美,能大大提高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逐步使学生达到运用数学中的美学方法进行美的创造的初步能力。美与创造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完善的体现。数学美学的简洁性旨在寻求问题的最优解答或简缩思维过程;数学美学的对称性要求对命题作出类比,推广和引伸,从而发现新问题;数学美学的和谐性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提供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思路;数学美学的奇异性倡导激发学生探索、发现、创新的精神。
所以说,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享受数学美的过程,就是启发学生思维,开启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把发现数学美的活动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工作结合起来的教学必然会收到极好的效果。
(3)数学美以美启真。在中学数学学习过程中,解题的策略不但是学习的方法,更是是思维的方法与能力。通过发现与实践,自觉地将美学观念引入数学思维,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将会提高。也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将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奇异美与问题的条件或结论相结合,再凭借知识、经验与审美直觉,从而确定解题总体思路或入手方向,数学学习将是一片新天地。这种出于数学美的考虑而导致解题思路的设计与发现,叫做以美启真。美的启示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了数学中的美学方法。
通过数学美的指引,获得了解题的突破口,问题得到了完美的解决。在数学解题教学中若能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将会大大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4)数学美启迪心灵。教育的本质就是美化心灵。数学通过探求自然界的规律来启智人类。所以说,中学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包含着发现美、感知美、体验美、享受美的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数学知识的学习和问题的解决,发现蕴含其中美的因素和美的方法。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在劳动中发现自己的力量,本身就是愉悦的享受。在数学活动中,寻求问题的最优解答,寻求条件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寻求多种可能性。这种思维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审美过程。通过数学美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在数学美享受中启迪心灵,陶冶情操,潜移默化地培养科学世界观,执着追求真理。
中学数学知识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在数学教学中自觉引入美学教育,引导学生按照美的规律去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意识。用美的眼光去学习数学,探索数学,从而最终完成对数学美的创造。以自己的知、意、情去追求客观世界的真、善、美,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参考文献
[1] 谭本远,数学审美信息六要素 数学通报,2002,(4).
[2] 吴开朗,数学美学,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1993
关键词:本科班;专科班;临界生;集体备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282-01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全体数学老师通力合作、周密计划、合理安排、科学实施。如何做好复习工作,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是每个高三老师都在考虑的问题。我校高三数学备课组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复习工作。
一、抓会考促高考
高中会考是每个高中学生必须参加的考试,要拿到高中毕业证书,最多只能有一门功课不合格。为了能使我们的学生顺利的高中毕业,学校和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会考合格率。所以我们把高三上学期的数学会考作为主要任务来抓。我们的主要思路是立足课堂,加强练习的辅导。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摸排―找出问题学生
从进入高三复习开始,通过平时的课堂和教学检测,对本班的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会考可能存在问题的学生,每个班的人数在10人左右。教师首先要重视师生感情的培养,用情感开导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制订复习计划,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特别关注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他们的练习和作业进行面批,及时解决他们在学习上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阶段:强化―进行全面复习
认真钻研并依据《会考说明》,紧扣课本,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目的要求,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从而设计出严密的包含复习教学内容和各个环节的教案,既能突出重点掌握关键,又能突破难点。
第三阶段:辅导―主抓临界学生
考前一个月左右,通过会考模拟考找出会考临界学生,一般每班在4~5个同学。这些学生会分配给每个高三数学老师。到会考之前,老师要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辅导。特别是解题技巧、应试策略,以及心理的辅导。让学生感觉到会考很重要,必须重视,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很关心他们,树立他们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通过我们全体同学和老师努力下,近几年我校的数学会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校的会考合格率高于省平均水平。通过会考的复习,对同学们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二、抓两头促中间
提高尖子生和学困生这两“头”的学习成绩,并进而促进中间大层面学生群体的学习成绩,最终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全面均衡发展,是摆在我们每个老师面前的重要工作。我校高三学生在自愿的原则下,进行分班,分成本科班和专科班两类。相对来说本科班的学生基础较好,专科班的学生基础较薄弱,很好的体现了分层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对于提高尖子生,我们以区的假日杯竞赛为契机开展竞赛辅导,主要针对本科班的学生。内容和难度都以高考为标准,采用全员参与制,数学老师轮流辅导。每个数学老师辅导一块自己比较擅长内容,这样下一届可以继续使用,假日杯竞赛结束后进行选修IB的辅导。对于学困生,要特别关注他们的学习,对于这部分学生的教学,要做到四个优先:课堂提问优先,作业批改优先,课外辅导优先,家庭访问优先。
三、加强集体备课
高考复习资料很多,没有一本适合我们这些学生的。所以现在我们所有上课的内容和练习都需要我们老师自己编写。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题,特别是时间的安排上。为了克服现在无现存资料可用的境地,以及时间紧任务重的问题,我们只能依靠集体的力量来进行教案和练习的编写。所以我们高三备课组的第一要务就是强化集体备课,编制学案。
编制学案一方面可以解决我们无现存资料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达到资源共享和资料积累。更重要的是适合我们自己的学生,提高我们的课堂实效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此我们对编制学案提出了具体要求,每一节课要制作成课件。根据复习计划,每周进行四个课时的复习以及两个课时的练习和讲解。每周一、四备课组集中备课。
周一,根据高考考试说明进行分析,确定下一周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教学方法。把四个课时进行分配,每个老师一课时。
周四,上交备课课件,对每个课件逐个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各自对课件进行修改。然后才能使用这些课件去上课。
关键词: 高中数学 高效课堂 教学策略 教学模式 激疑启发
一、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学习,教师主宰着四十分钟,学生一直处于“被灌溉”的地位。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有效获取。因此在新课程标准出台之后,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对学生与教师之间角色的有效转换,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成为真正的主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尽管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反映本次教学改革并没有取得很大程度上的突破。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认为,主要存在的原因是本次改革仅对教学的手段及方法进行改革,并没有实现对教学模式的改革。另外在改革过程中,还有将改革的手段及方法混为一谈的现象存在。对于数学教学来说,需要对其做到不断改革,这对教学进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改革过程中,却忽略了一个本质性的问题,就是对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要不断推陈出新,让课堂生机勃勃,使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始终不衰。
二、数学教学没有一定之规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比如在对导学案上的一个问题组织教学时,遇到了“设问方式”与“解题规范”的争论,现摘录如下,与同仁商榷。
原题:已知数列{a■}满足:a■+a■=2n+1,n∈N*,求证:数列{a■}是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a■=1.
对于充要条件的证明问题一直是学生解题的难点,既要证明充分性又要证明必要性,学生总觉得繁琐(更多时候是不会证明其必要性或充分性),其症结是逻辑混乱。
设问1:已知数列{a■}满足:a■+a■=2n+1,n∈N*,若数列{a■}是等差数列,求a■的值.
设问2:已知数列{a■}满足:a■+a■=2n+1,n∈N*,求a■的值,使数列{a■}是等差数列.
设问3:已知数列{a■}满足:a■=a,a■+a■=2n+1,n∈N*,试问:是否存在实数a,使数列{a■}是等差数列?若存在,求a的值;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以上三种不同的设问方式,其解题过程相同吗?是否可以提高学生对解题充分性与必要性的认识?
三、高效课堂教学中需要做到激疑启发
对于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来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能够对学生的疑问做到有效解决,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疑问的提出与激发,并且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问题中,让学生能够在问题中对知识进行发散,促使他们运用自己的知识对问题进行解决。当学生在面临问题并无法对其进行解决的时候,就需要教师起引导作用,要做到因势利导,抓住时机释疑,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样,就能使学生在质疑、解疑中长知识、增智慧,学得生动活泼,能使他们“理解学习过程本身”,学会怎样学习,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在高效课堂中,激疑启发就是激励学生生疑,然后释疑,再质疑这样的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四、学习数学的“诀窍”
1.学习数学就是打好基础矢志不渝
每天都有学生在问“我如何才能学好数学”,说真话,这个问题太大太空,如果说一两句就能说清如何学好数学,那些整天在刻苦学习的同学岂不是在浪费时间?答案只有一个:慢慢努力,学习没有捷径。假如学生是高一高二的同学,必须学好基础,没有别的办法。有的学生问我:“您不是有好的提高数学分数的方法么?”是的,当然有,但那是针对高三应试的投机取巧的方法,如果从高一就开始用,就会使学生偏离基础,对学习是极为不利的。”我一再告诫所有高一高二的同学,一定要牢牢掌握数学的基础,没有捷径。
如果是高三学生,那么打好学习基础已经来不及了。高三最好不要在公式、概念上下工夫,时间就是分数,要在有限的时间把成绩提上来,才是硬道理。一定要清楚高考要考什么,才能够更好地复习,是复习而不是学习。高考考的是做题,我们就要大量地做题,我说的做题并不是没有目的地瞎做,而是要做高考中可能出现的题型,只要把这些题型都掌握,高考也就没什么问题了。还有就是练习做题速度,我们可以不用以前学的基础的方法来做,用一些所谓的技巧,可以很快做出来。这些就是高三的复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用。
2.培养自学能力
关键词:高三数学;复习课;思想方法;知识体系
一、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建立完备的数学知识体系
通过仔细研究多年的高考数学试题,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数学题目考查的并不是学生要有一些开放性的思路等,而是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因此,在高三数学学习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师的课堂效率,使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数学教师首先应当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重视学生的“双基”教学,使学生对数学中的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及方法等有一个清晰透彻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较为完备的数学知识体系,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把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发现不同的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的联系,使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更加条理化、有序化和网络化,便于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迅速地将相关的数学知识激活,从而更加迅速地突破数学题目的难点,找到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进而运用自己的数学知识储备更加快、准、稳地将题目解答出来。
二、在复习课中加强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会有很多的数学思想,比如数形结合思想,将文字型的题目与图形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加快速地理解题目的意思,通过利用图形使自己更加清晰明了地解答出题目,还有分类讨论思想、函数思想等。由于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将一些较为基础的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逐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历年的高考数学试题,部分数学题目考查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学生只有真正地掌握了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才能够在解题的过程中将抽象的题目具体化、将复杂的题目简单化。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运用数学思想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正确率将题目解答出来,提高高三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三、设置一些富有层次化的巩固练习
高三数学教师在为学生构建了完备的数学知识体系、向学生渗透了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之后,为了提高高三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效率,应当给予学生相应的具有针对性的练习。主要要注意以下两点:
1.练习设计上要分层
对于学生而言,不同的学生之间,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水平以及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为了提高高三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效率,教师在给予学生相应的练习进行知识的巩固时,不能够采用一刀切的教学策略,应当充分地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从而为他们量身打造一些适合他们的练习,使他们均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一个明显的提升,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增强他们的成就感,提升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比如,教师可以为一些数学成绩较为落后的学生提供一些比较基础的题目进行练习,为成绩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补充一些基础题和中档题,为尖子生可以布置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使他们能够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将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从而突破综合性强的题目,顺利地解答出来。
2.练习反馈上的分层
为了提高高三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效率,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三数学教师,在给予了学生相应的富有层次的练习后,教师应当及时地给予学生相应的反馈。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在完成了教师布置的练习后,也渴望得到教师的反馈,从而对自己的练习有一个正确、及时的认识,帮助他们发挥自己学习数学过程中的优势,弥补自己存在的不足,同时,积极向上的教师反馈也能够使缺乏信心的学生重拾信心,使其他的学生增强自信心,使他们更加富有成就感。对于一些尖子生而言,教师在给予反馈时,注意不要使学生过分膨胀,产生自负的心理,对他们要褒中有贬、贬中有褒,从而促使他们不断地进步和提高。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高三数学教师,应当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些新鲜的元素,同时也要努力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从而使自己在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陈曦.浅谈对高三数学复习的一些看法[J].读与写(上,下旬),2016.
[2]刘东,阎平.浅谈高三数学复习与注意事项[J].文理导航 (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
一、重视对数学概念的复习.
数学概念是支撑数学大厦的基石,是实现知识到能力化归的前提,对数学概念的复习是“象清爽的微风,拂面而过”,还是依照课本“重复往日的故事”,我认为都不是,正如弗赖登塔尔说的“数学知识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对数学概念的复习应该让学生在理解上进一步地挖掘,充分认识数学概念是支撑数学大厦的基石,是实现知识到能力化归的前提.应该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其内涵和外延. 如在复习函数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完成下列问题(1)y = 1(x∈R)是不是函数?(2)函数y = f(x)与直线x = 2的交点个数是几个?通过问题(1)使学生明白初中函数的概念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应从集合论的角度认识函数. 通过问题(2)使学生明白函数是建立在两个非空数集上的映射,看直线与函数的交点问题,实际上是看函数定义域内是否含有这个点,因此分类是自然的,这样学生认识函数不只停留在对表象的认识,而是从函数的三要素去认识其概念.再如复习反函数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回忆函数概念入手,站在映射的角度去理解函数,而后从逆映射的角度认识反函数,从而挖掘反函数存在的条件必须是一一映射下的函数才有反函数.
所以,在概念的复习中,不能仅停留在课本的基础上,应该力求让学生认识数学概念的本质,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体会学习数学的方法. 总之,概念作为数学的基础,在复习中要确保足够的时间,在首轮复习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重视复习中的选题,并让学生把题做好
首轮复习的重点是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复习,必须将狠抓“三基”放在首位,真正地回到课本,回到基础中去. 教师应潜心钻研《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引导学生清理知识发生的本原,帮助学生构建起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网络,以课本的习题为素材,深入浅出,举一反三地加以推敲、延伸和适当变形,形成典型例题,并尽量一题多解,或从几种可能的角度分析,甚至可以进行错解预测或错因分析,在题中掌握知识和方法,在题外训练能力,借助于启发式讲解来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基础知识.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统领全局,宏观把握,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具体的解题过程当中,达到驾驭知识的层次,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 为了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教师应精心选题. 现在的资料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在选题上应当慎重,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寻找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的题目来训练. 对于思维跨度、运算量特别大的题我们可以不选,否则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失去兴趣. 拔苗助长,得不偿失.
三、严格要求,强化作业
许多教师和学生进入高三以后,对作业的要求有所放松,甚至以资料代替作业,这就导致学生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当真正动笔时不知从何写起,速度相当慢,运算上频频出错. 为了提高首轮复习的质量,我们有必要坚持做课外作业,全批全改,重点讲评,有必要重视解题规范的养成以及运算能力的培养,为答好高考试卷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重视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是教学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尤其是高三复习阶段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在高三数学首轮复习阶段,我们应当建立好师师、师生、生生的合作关系,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而在传统的复习教学中,这一点往往被人们忽视. 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师不能把自己视为工作者,而是合作者,教师与学生之间变成“指导—参与”的关系. 合作学习在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增进教学效果,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实效显著.
实践证明,只有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才会学得好. 在学习过程中,我曾有这样的经历,有时见到一道题目一时找不到思路,就迫不及待去翻看答案,看答案时往往觉得答案的每一步都顺理成章,该用哪个定理,该用什么方法,非常简单,就自认为把题目已经理解透了. 过几天再做这道题,还是无从下手. 我觉得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我对这道题的接受是一个被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只是机械地看到了具体解题过程,而没有真正理解解题思路.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应当将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心里需要的基础之上,尽量使教学活动带有浓厚的情意色彩,使他们能够在复习教学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彼此争论,取长补短,互助互学. 能够使他们的潜能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取得高质量的学习效果.
一、反思数学概念、公式的应用,学会数学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想,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去了解世界:用数学的精神来学习。而对于数学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去挖掘数学,他不仅要能“做”、“会理解”,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去“理解”,去挖掘、发现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辨证等方面去展开。对数学公式不仅要会用,还要学会分析其来源和各种变形,达到举一反三。
二、反思学生如何学习数学
对于在数学课堂每一位学生来说,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会说要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向更高层次迈进。因此教师布置作业要有层次性,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去完成作业。达到做就会,并不是为了完成作业盲目的做题。
三、反思教材、高考要求
教材是知识传递的有效载体,对教材的反思主要是教师在深刻理解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及学生学习要求,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补充、改编和整合的活动。如立体几何的模型教学、函数的板块教学等。对教材的反思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更好的理解,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高考目标要求的反思,使得平时的训练更有针对性,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反思做过的题目,反思一题多解,领会发散思维
一题多解是培养思维发散性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一题多解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反思一题多变,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发散,达到一题多练的效果,培养学生探究应变能力。反思多提归一,感悟数学模型的重要性,达到会一个题,就会一类题的效果。
五、反思教学案的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