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6 09:39: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林业资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我国的林业产量出口数额已经位居世界首位,林业产品的年产量达到7000多万吨,林业产业已经成为支撑我国林区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存在着生态环境日渐恶劣的威胁,所以要加强造林举措,提高林业造林的技术手段,让林业资源更长久健康地发展。
1.1林业资源的评价中国虽说地大物博,但林业资源相对匮乏,特点体现在分布不均、林业质量过低、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不高、林木的生长量过低等方面。林业资源若是不能提供出更高质量的原材料,会导致市场木材短缺,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发生,将直接影响林业产品在国际间的竞争力,影响林业产业发展。
1.2林业资源的价值我国林业资源的总面积虽然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是由于消耗严重,开采不加节制等人为因素,最终还是导致林业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呈现“低谷”状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与国际间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林业产品上,而优质产品的关键就是原材料,归根结底还是林业资源的竞争。
2林业造林的方法
2.1播种造林又被称作直播造林,是指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播种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不进行育苗过程,而且较利于进行具体播种操作,适合大面积播种时使用。想要更好地利用这种方法播种造林,对造林地和幼苗保护措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满足几方面条件:种源充足、发芽较为容易、种粒饱满的树种,例如山杏、核桃等物种,而且造林地点的土壤要保证水分充足,没有灾害性的因素,最好还要处在边远而且人烟稀少的地区。
2.2分殖造林利用树木当中营养器官和地下根茎作为繁殖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式。这种造林方式的特点体现在造林技术简单、节省培育幼苗的时间、降低培育幼苗的费用等方面,且操作极其容易,树苗的成活率也相对较高。这种方式培育出的树苗一般都会在初期生长比较快,在遗传性能上也能保持树木母本的优良性能,容易受到母树数量和分布状况的条件限制。
2.3植苗造林又被称作栽植造林,是指以苗木作为造林的原始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这种方式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是林业造林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方法。植苗造林的特点体现在苗木本身带有根系,正常情况下栽种之后可以较快地恢复机能,适应造林地的环境,成活率很高。在同等条件下,幼林生长快,成林迅速,林相整齐,可以节省种子,适用于绝大多数的树种,尤其适合在杂草繁茂、干旱、贫瘠的地带。这种培育方式的缺陷就是要在事前培育苗木,花费的时间比较长、劳力投入过多。
2.4因地制宜在造林的时候要讲求技术手段,符合当地树木生长规律,才能有效培育出优质树木,合理的选择和安排适合的树木种类,采取树种混交的原则。要增加阔叶林面积的种植比例,能够改善种植土壤的结构,提高林分质量。阔叶林的落叶能够增强土壤的肥力,促使树木更好地吸收养分,以形成快速生长的效果。根据不同地域种植不同类的树木,可以改变森林的相貌,增加生态旅游观赏性和物种多样性,丰富森林的景观资源,会提升抗病虫害的能力,对保持土壤水分,调节气候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造林的举措
3.1造林的时间选择造林时间一般都会选在春季,但是由于我国边疆辽阔,南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在具体选择造林时间时要考虑时间因素和树木种类,选取最适宜的时间才能提高树木的存活率,达到预期的效果。冬末春初的季节气温普遍较低,蒸发量很小,树木幼苗的地上部分正处在休眠的状态,起苗和栽苗的过程不会导致水分流失,栽种后容易存活。这时树苗的根系活动比较早,在造林之后,采取先扎根后长叶的方式,能够提高抗旱能力,会比春季造林提高20%左右的存活率。冬季的造林活动时间较充裕,利于安排劳动,可以保证造林的质量。冬季干旱或是严寒的地域,则不提倡在这个季节种植。栽种树木的天气也要选择在阴雨天或是雨后天晴的时候,不适宜种植的时间为连续大雨、结冰、土壤干旱、霜冻及大风天气。
3.2造林的技术选择林业造林一般都会采取穴植的技术手段,无论是缓坡全垦地带还是带状整地地带,都要将树坑的大小控制在35~55cm见方,深度要控制在25~45cm,要保证树坑底部平整。栽种树苗的时候要保证其端正下坠,根系要顺向水平的舒展。规范的种植操作方式和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会增强树苗的抗灾害能力,提高存活率。
4结语
关键词:林业资源的特点;现状及措施;造林方法
中图分类号:S75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178
林业资源是指林木、林地、森林以及赖以其生存的微生物、植物和野生动物有机体系的总称。它除了能提供多种宝贵的木材和原材料外,还能够多种物品,具有调节气候、防风固沙,净化空气、保持水土、减轻自然灾害等功能。
1 林业资源的特征
1.1 生长周期长和可再生性
在一定条件下林业具有自我复制、循环再生和自我更新的机制特征,这样可保障林业资源的长期性,实现林业效益的反复利用。
1.2 功能的不可替代性
生态平衡也要依靠森林维持。森林资源产品转化的巨差性。森林储量不代表高产量。因木材生产的储量与年生产量之间有数量差距。
1.3 森林资源具有多种功能
可以提供多种物质和服务。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是同一的,对其进行任何单一目的的经营管理都将产生许多重要的额爱不效益。
2 中国森林资源的现状
2.1 中国森林现状调查情况(见表1)
2.2 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林业质量的提高、总量的增加、天然林和人工林稳步增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人口基数大,林业资源少,分布不均匀,林业覆盖率低,质量不高是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林业的发展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主要是实现2020年森林增长目标任务艰巨,严守林业生态红线面临的压力巨大;加强森林经营的要求非常迫切;森林有效供给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的矛盾依然突出。
3 对策与措施
狠抓资源保护管理,严守林业生态红线。狠抓林业生态工程,确保实现双增目标。进一步增加造林投入,扎实推进宜林地的造林绿化进程。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有效提高造林。狠抓林业全面改革,增强林业发展动力。狠抓森林科学经营,提升森林质量效益。
4 工作原则和准备工作
造林时要贯彻因地制宜和适当集中的原则,合理搭配树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平衡生态良性发展,从而实现林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要对造成林地中的杂草、树枝、病树进行清理,然后对造林地进行整地。
为保证树种能出苗整齐,可对种子进行消毒、拌种、浸种、催芽等处理。也可对种子用消毒液浸种,闷种或拌种来预防病虫害危害的发生。
等种子萌发后可采取撒播、条播块播等方法再进行播种。
5 造林方法
5.1 播种造林法
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也称为直播造林。播种方法省略育苗工序,对施工容易,利于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橡栎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种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
5.2 植苗造林法
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地说不那么严格。但是,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压变形和失水,栽植技术要求高,必须先育苗,却也节省种子。
关键词:林业资源;造林技术;造林方法
1我国当前林业资源情况
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5860亿元;松香年产44万吨,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出口家具13亿件,出口数量居世界首位。经济林产品年产量也已达7000多万吨。林业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据统计,中国目前林业产业的发展每年可解决4500多万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大约占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37.5%。在南方集体林区158个林业重点县,农民收入的40%以上来自于林业产业。但是和国外林业相比,我国林业既有一定的优势,也有多方面的劣势,优势与劣势并存。所以我们还要重视营林建设,同时提出了一些整地、造林树种选择,造林季节的选择的方法与全国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广泛。
1.1林木资源发展空间大
我国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每年以200万公顷速度递增,林木生长量开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资源的发展在数量上开始走出“低谷”,扭转长期以来森林资源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wto后冲击的重点虽然是林产工业,但竞争的焦点却在于林业产品,而林产品的关键原料在于森林资源。
1.2竹资源丰富
我国是世界竹类资源最丰富、竹类栽培和加工利用最为悠久的国家。其竹林面积达700万公顷,约占世界竹林面积的1/3、用材竹林总蓄积量约9700万吨。竹材和竹制品,无论在品种还是在产量方面,在世界上我国均为首位。竹林中的竹笋和竹荪是天然保健食品,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资源。
1.3森林资源存量小、质量低
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其特点是存量小、分布不均、森林质量下降、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水平低,林木生长量不高。在这样的条件下,很难履行森林向人们提供生态环保和供应木材的重任。由于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等方面的不足,必将导致木材供不应求、优质木材短缺,价格上扬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对林产工业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林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1.4人造板工业落后
我国木材加工业,特别是人造板制造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设备落后、技术力量不足、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差的问题。加上生产管理水平跟不上、木材价格偏高和原料生产浪费严重等原因,造成我国人造板事业与世界水平的明显差距。在缺乏必要的竞争条件,整体水平属于低效型结构情况下,很难在加入wto后,保持我国人造板工业的稳定。
2当前我区域培育资源的一些技术措施
2.1为能及时供应林业产品市场,发展林业经济,我区资源培育方法主要是:
2.1.1植苗培育更新法。
2.1.2人工促天然培育更新法。
2.1.3封山育林培育更新法,就当前形势,加快资源的培育,多采用植苗更新培育法(即采用实生苗造林)培育资源,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2.2整地、造林树种选择,造林季节的选择的一些程序、方法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减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同时增加土壤肥力。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著改善。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同时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
2.2.1造林地的清理。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竹类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秆、倒木、伐根等清除掉。清理方法: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3种方式。清理的方法也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机具,如推土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机具。清理后归堆和平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也叫炼山)。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丛和草类等植物。
2.2.2整地方式和方法。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区。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块状整
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3造林方法
3.1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橡栎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种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插和撒播等。
3.2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要求有立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适用营养繁殖的树种,如松树、杨树、柳树、泡桐和竹类等。
3.3植苗造林法:除了上述采用一些播种造林法和分蘖造林法外,则主要采用植苗造林法(大多数采用一年生实生苗造林)。
3.4因地制宜选择造林树种。根据现代生态学原理,营造林技术方法应讲究适地适树的实效要求,提倡因地制宜、因地而异、合理安排选择种植各种树种或块状套种混交的原则。适当提高种植阔叶林面积的比例,一方面,能加快改善土壤环境结构和提高林分质量。阔叶树落叶层能保持土壤湿润,落叶腐殖质又能增加土壤肥力,使林木容易吸收土层养分,达到速生丰产的效果。另一方面,又能改变林相林貌,增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旅游的观赏性,丰富森林资源景观,还可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对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5选择造林最佳时间:造林时间,以往以春季为主,近年由于各地造林树种多样性,引种工作和技术推广工作做得比较好,造林季节普遍提早,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及湖南等地多在12月至翌年2月造林,最迟不超过3月(桉树可推迟至6月),效果很好,成活率普遍提高。冬末春初气温较低,蒸发量小,苗木地上部分处于休眠状态,起苗栽苗不致过多失水,栽后容易成活。同时树苗根系活动较早(冬末即已开始),造林之后,先扎根,后长叶,抗旱能力强,当年生长量比春季造林大20%以上。冬季造林时间充裕,有利于劳力安排,保证造林质,值得提倡。但在冬季干旱和严寒的地区,仍以春天造林为宜。栽树天气要选阴雨天和雨后晴天,土壤过旱,连续大雨或结冰、霜冻期间以及刮大风天,均不宜种树。
3.6造林栽植方法:一般采用穴植,不论全垦带整地,都要挖不小于40cm~60cm见方,深30cm-50cm的植穴底要平,杉株行距规格为1.7m×2m,密度达到180~200株/亩;松、阔株行距为2m×2m,密度达到160~170株/亩左右。栽时苗木要保持端正,根系顺向水平舒展,苗梢向山下(不反山)。要适当洚浅,抑制根劲萌蘖,扩大生根部位,增强抗旱能力栽植一年生长苗木(一般苗高在30cm~45cm左右)。苗茎入土三分之一左右,苗高大于40cm的以苗茎入土15cm~20cm左右为宜。
3.7营造混交林:随着杉、松造林面扩大,商品林追求经济效益,纯林的弱点是不利改善土壤地力,对不良环境适应性差,易发生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各地都有出现,因此,从生态和植物的多样性及稳定林型结构出发,更提倡发展以杉、松、阔为主的多树种的发展模式,多林种的混交林,将会在今后工作中多数运用于经营方面。
3.7.1立地条件较差山地红壤的造林地,宜采用一些适应性强的树种,如马尾松同杉木混交套种以及枳、荷等到本地树种套种。各地实践证明,杉松混交效果是好的,不论是两种同时造林或因杉木长不起来再混种马尾松,或在马尾松林下套种杉木,都能促使杉木成林成材,这是由于松树耐干旱瘠薄,主根发达,穿透力强可洚入下层,不仅改变地面环境,为杉木造成庇荫条件,而且可以增加土壤空隙度,特别是马尾松间伐后,根系容易腐烂,形成空隙,有利杉木根系发育。
3.7.2为保持和改善土壤地力,防止病虫害和有效防止山火,可在山脚种植15m~20m宽的防火隔离带,树种可选择种植木荷、杨梅等含水率较高有效防火抗火树种。改善土壤地力,还可选择固氮功能改造土壤的树种,如桤木、樟树、木荷木考类等混交。
3.7.3在立地条件变化较大的造林地,可根据土壤变化情况,采用不规则块状混交,如山窝、山洼、山脚造阔叶树纯林,其他部位选松树或杉树,即做到适地适树,又达到混交效果。此外,为了克服低山丘陵栽杉、松早退、早衰的现象
,造林时应注意种源选择,试验和生产实践都证明,从附近的中心产区或邻近的山区采种效果较好,具有远缘杂交的优势。
4.总结
在林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各位林业工作者不仅要掌握造林整地,树种选择,造林时间的选择,还要掌握抚育,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重要的“管、护、防”等问题,才能有效地培育资源,加快林业发展,更好地为林业生产服务,便森林资源做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1.1林木资源发展空间大
我国现目前的林业资源在持续发展过程中的趋势就是林木面积的不断增加,其林木的生长速度也在这一过程中持续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利用其来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林木资源平台,这也是决定我国森林资源发展的重要因素。森林资源作为一个我国生存、生产都极其重要的一个基础,这直接决定了我国当前的林业生存、发展状态。而自从我国加入到了世贸组织之后,已经开始越来越多的受到世界经济发展体系的直接影响,其林业竞争在这一过程中也变得更加的激烈,特别是市场对于林木的质量要求,在持续不断的提高,而林木资源作为林木产品的根本,其发展已经广泛受到人们的关注。
1.2竹资源丰富
竹类作为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竹资源进行管理与扩充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是世界竹类资源最丰富、竹类栽培和加工利用最早的国家之一,其竹类产品的采用方法和使用更是丰富。在我国竹林面积达700万公顷,约占世界竹林面积的百分之三十,用材竹林总蓄积量约9700万吨。竹材和竹制品,无论在品种还是在产量方面。在世界上我同均为首位。竹林中的竹笋和竹荪是天然保健食品,也是出口汇的重要资源。
1.3国内市场需求旺盛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对林产品市场的需求十分旺盛。由于近年来我国在建筑业、室内装饰、家具等方面以及对纸产品和各种木材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就促使木材产品的市场前景逐步扩大,同时对林业生产和经营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
2造林方法
2.1播种造林法
播种造林是现代林场种植过程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也被称之为直播造林,其方式就是直接将种子播撒在林场进行自然生长。这种方法在实际进行操作的过程中,省去了对幼苗的培植工序,并且操作施工变得更加的简单,能够直接在大面积的林场之上进行造林作业。但是这种造林方式对于林地的质量、土地条件等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并且在造林之后所涉及到的相应抚苗措施的要求也极为严苛。根据多方面因素来看,播种造林法主要适用在满足以下条件的林地之上:其土壤的水分必须要充足,当地气候环境出现自然灾害的可能性要低,最好林地是处在人烟稀少的地带,能够进行种子颗粒较大的植物种植,发芽基于高等。
2.2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也被称之为是栽植造林法,这一方式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已经成活的苗木进行直接种植。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地立条件的要求相对地说不那么严格,但是,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压变形和失水,栽植技术要求高,必须先育苗,却也节省种子。
3造林要点
3.1整地
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竹类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杆,倒木,伐根等清除掉,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3种方式。清理的方法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机具,如推土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机具,清理后归堆和平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和草类植物。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全部十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区,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或减小,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
3.2播种方法
关键词:林业发展;林业资源培育;技术创新
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自然环境得以改善的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内容,所以我国相关部门近期在林业研究的投入上相对较多,对林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也有很大的进步,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森林种植面积会扩大,培育的资源也会促进林业的稳健发展。此外,林业资源是树木资源与动物、微生物资源的集合,它是一个全面而综合的概念,使林业资源合理被利用会在人们生活的各方面做出一定的贡献,从而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1.林业在发展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1.1管理与保护工作不到位
以我国林业的发展过程为例,虽然我国占有较大面积的森林资源,但存在严重的乱砍滥伐现象,而且将来的林地面积扩张会受到非常大的限制。在现有的森林资源中,天然的次生林是占较大面积的,密度大的林地却少之又少,杂交林地也较少,森林的现有存量严重缺乏,因此,我国现阶段的木材是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这样的情形应该叫做悲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悲剧,是对林业资源管理不善,资金投入不够的一种回应,况且,在设备技术上也是不能满足需求的,对森林中的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相对缺乏,稀有的物种越来越少。在林业的发展与培育过程中最害怕的就是产权主体不明确的情况,这就是管理工作的失误造成的,加上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成分严重分支等情况,都对森林的发展造成影想。如果能够建立起林业资源的保护意识,并把林业规定为集体财产,就会产生简单的产权与经济结构,不存在林业利用与效益分配的纠纷问题,特别是针对一个组织或者个人。因为个别国家的林业具有面积占有率小、分布较乱、质量低下、结构不完美等特点,导致本来就很稀缺的林业资源在管理与保护工作的疏忽问题上吃了很大的亏,最终使林业发展达到一个不可挽回的地步。
1.2对林业资源的培育缺乏健全的方案
当前很多国家所使用的资源培育计划都是通过封山技术进行培育的,并且取得了成功,但是,在培育工作之前做不好基本的工作,例如对时间的选择上、对栽培手段与方式的选择上、对地面的清理工作上等等,这些工作是对杂草与各种灌木的清理,因为它们的存在会影响造林地质量。当然,在造林开始前与结束后还需要通过对地形的改变去增大太阳的投射度。如果没有进行土地的清理工作,将会使在地面上有老化植被的残留,影响太阳光对新植物的照射,导致在晴天地面的温度也不会上升,继而不能有效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不能为幼苗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此外,各城镇的林业绿化在提高旅游经济、改善人们的空气质量方面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能更好的展现人民劳动的价值,也可以说是劳动者有了受社会保护的权利。虽然政府与相关部门提出了很多与林业发展相关的政策,但受到林业研究进程的迟缓,林业发展给社会发展与经济效益上的满足并不是一个乐观的情况,尤其是在我国的西部一些较落后的地区,政府管理部门的管理观念非常陈旧,很多林地无法形成一个较成熟的发展态势。
2.加快与改善林业发展的新思路
2.1积极推进科技造林
无论在哪方面科技都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建造林地方面科技也在改变着人们的想法,我们可以利用科学的手段去实现林业的现代化建设,例如,在对病虫害的调节方面,可以使用科学的方法加快防护进程,使林业的利用水平得到加深。可以在各大林业地建设多功能的环境监管系统,使林地的变化在管理人员的掌握之中,从而使各植物能够有序健康的生长。此外,要加大力度投入技术核心建设,以提高林业的更新升级速度,通过最新的工艺与技术去实现有关林产品的改进,实现对生产能力的刷新并带来最好的林产品。同时,要重视对专业技术队伍的培养,改进建设队伍的研发能力,提高对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实现对林业现代化的建设。
2.2对林业资源的培育要因地制宜
我国的土地资源是很丰富的,各个地带之间在许多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差异性,而且植物种类也繁多,在培育时要考虑树种与种植地之间的兼容性,以保证树种发挥应有的价值从而确保对造林质量的把握。此外,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条件选择合理的种植时间,以提高土壤的利用率,确保树种在生长过程中展现最好的状态。为了达到林业资源得到大力发展的终极目标,在对操作人员的管理上就应该要求其能够分辨出各地区的不同特点,避免造成培育树种的浪费等情况的发生。
3.小结
要想建设一个稳定的林业发展基础,就要在林业的整个建造与经营活动中使有关人员掌握正确的操作过程,从整理林地开始、到对树种的培育、到对时间的考虑以及生长过程的抚育阶段与病虫害的治理。此外,要重视森林的防火,从“管理、保护、防治”三个方面进行着手,实现对资源的有效培育,加快林业产业的建设步伐,使森林资源得到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庭秦,柯水发,李红勋.中国林业系统从业人员状况、不足及对策[J].林业经济问题,2012(4):158-161.
关键词:林业资源;造林技术;造林方法
1、我国当前林业资源情况
我国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每年以200万公顷速度递增,林木生长量开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资源的发展在数量上开始走出“低谷”,扭转长期以来森林资源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WTO后冲击的重点虽然是林产工业,但竞争的焦点却在于林业产品,而林产品的关键原料在于森林资源。
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其特点是存量小、分布不均、森林质量下降、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水平低,林木生长量不高。在这样的条件下,很难履行森林向人们提供生态环保和供应木材的重任。由于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等方面的不足,必将导致木材供不应求、优质木材短缺,价格上扬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对林产工业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林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我国木材加工业,特别是人造板制造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设备落后、技术力量不足、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差的问题。加上生产管理水平跟不上、木材价格偏高和原料生产浪费严重等原因,造成我国人造板事业与世界水平的明显差距。在缺乏必要的竞争条件,整体水平属于低效型结构情况下,很难在加入WTO后,保持我国人造板工业的稳定。
2、当前我区域培育资源的一些技术措施
封山育林培育更新法,就当前形势,加快资源的培育,多采用植苗更新培育法(即采用实生苗造林)培育资源,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造林季节的选择的一些程序、方法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减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同时增加土壤肥力。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著改善。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同时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
3、造林方法
3.1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发展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前程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厉,造林后的幼林培养操持步骤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当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空虚的树种,如橡栎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种子。其要求造林地泥土水分空虚,各种磨难性成分较轻,对于迢遥且人烟浓烈地区的造林更加吻合。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插和流传等。
3.2分殖造林法:是把持树木的养分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暗中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发展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独霸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成长较快,而且在遗传从命上维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要求有立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同时候殖造林材料根源,受母树的数量和漫衍状况的限定,这种方法首要用于适用养分繁殖的树种,如松树、杨树、柳树、泡桐和竹类等。
3.3植苗造林法:除了上述采取一些播种造林法和分蘖造林法外,则首要采取植苗造林法(大多数采取一年生实生苗造林)。
3.4因地制宜决议造林树种。按照现代生态学道理,营造林技术方法应考究适地适树的实效要求,提倡因地制宜、因地而异、合理安排决议种植各种树种或块状套种混交的准则。适当提高种植阔叶林面积的比例,一方面,能放慢改进泥土情况布局和提高林分风致。阔叶树落叶层能维持泥土湿润,落叶腐殖质又能增加泥土肥力,使林木容易吸收土层养分,达到速生歉收的成就。另一方面,又能改动林相林貌,增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赏玩的赏玩性,丰厚丛林利润景观,还可提高抗病虫害才力,对于维持水土、素养水源、调理气候等都具有十分紧要的感召和含义。
3.5决议造林最佳时间:造林时间,以往以春季为主,近年因为各地造林树种多样性,引种工作和技术广告工作做得比较好,造林季候普及提早,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及湖南等地大多数在12月至翌年2月造林,最迟不超越3月(桉树可推迟至6月),成就很好,成活率普及提高。冬末春初气温较低,挥发量小,苗木地上部分处于休眠状态,起苗栽苗不致过量失水,栽后容易成活。同时树苗根系活动较早(冬末即已末尾),造林以后,先扎根,后长叶,抗旱才力强,当年成长量比春季造林大20%以上。冬季造林时间充足,无利于劳力安排,担保造林质,值得提倡。但在冬季干旱和冰冷的地区,仍以春季造林为宜。栽树气候要选阴雨天和雨后好天,泥土过旱,间断大雨或结冰、霜冻时代以及刮和风天,均不宜种树。
3.6造林栽植方法:通常采取穴植,无论全垦带整地,都要挖不小于40cm~60cm见方,深30cm-50cm的植穴底要平,杉株行距规格为1.7m×2m,密度达到180~200株/亩;松、阔株行距为2m×2m,密度达到160~170株/亩左右。核心期刊发表栽时苗木要维持耿直,根系顺向水平伸展,苗梢向山下(不反山)。要适当洚浅,克服根劲萌蘖,裁减生根部位,增强抗旱才力栽植一年成长苗木(通常苗高在30cm~45cm左右)。苗茎入土三分之一左右,苗矮小于40cm的以苗茎入土15cm~20cm左右为宜。
3.7营造混交林:随着杉、松造林面裁减,商品林追求经济效益,纯林的缺陷是不利改进泥土地力,对不良情况顺应性差,易发扶病虫害等自然磨难,各地都有出现,于是,从生态和植物的多样性及执拗林型布局解缆,更提倡发展以杉、松、阔为主的多树种的发展模式,多林种的混交林,将可在而后工作中多数使用于经营方面。立地条件较差山地红壤的造林地,宜采取一些顺应性强的树种,如马尾松同杉木混交套种以及枳、荷比及本地树种套种。各地实际证明,杉松混交成就是好的,无论是两种同时造林或因杉木长不起来再混种马尾松,或在马尾松林下套种杉木,都能促使杉木成林成材,这是因为松树耐干旱瘠薄,主根发财,穿透力强可洚入下层,不单改动空中情况,为杉木造成庇荫条件,而且也许增加泥土旷地度,额外是马尾松间伐后,根系容易腐烂,构成旷地,无利杉木根系发育。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及水平的提升,林业资源却屡遭破坏,数量逐年下降。于是,人们开始认识到林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开始进行营林造林工作,效果显著。就林业资源与林业造林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策略方法。
关键词:林业资源管理;林业造林;方法实践
所谓的林业资源指的就是森林资源。树木在社会行业发展中应用较为广泛,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的发展,各行业对于木材的需求逐渐增加,人们开始不断乱砍乱伐,对林业发展造成严重的破坏。
1林业资源管理现状
现阶段,我国森林资源覆盖率位于世界前列,并且在林业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据调查显示,我国林业每年总产值在5亿元,提供了众多岗位,缓解了我国就业压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就长远角度而言,我国林业发展水平仍然有待进一步提升。第一,资源储存量小。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林业资源含量小,缺少有效的开发利用,并且分布不均、行业结构缺乏规范性。在进行林业资源管理中缺少科学性,使得林业生产已经不能满足社会行业需求,造成林业产业负增长,降低了我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第二,进步空间较大。现阶段我国林业资源发展空间较大,这也是我国的优势所在。在林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如今我国林业资源得到了有效的缓解,森林覆盖面积逐渐扩大,林木消耗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由此可见,扩大林业面积、确保林业质量成为当下林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林业工作的重要目标。
2林业资源管理分析
2.1树木品种应用
营林造林工作前,需要选择树木品种。在进行品种选择上,各地区林业部门需要以本地区气候特点为主,因地制宜、科学种植。可以多种植阔叶林,阔叶林具有改善土壤结构、成活率高等特点,并且能够形成新的林貌状态,调节控制湿度,提升生态环境。
2.2种植时间
树木种植需要在温暖、光照充足的季节种植,冬季不宜种植,因为冬季寒冷、温度较低,尤其在我国东北地区不适合冬季种植。不过现阶段,一些南方地区在种植时间上会选择冬末春初,在这一阶段树苗没有正式萌发,选择这一时间段种植水分不会流失,并且在温度较低的状态下水分蒸发量较小,易成活。另一方面,在种植前需要对近期天气状态有所了解,避免出现大风、暴雨、霜冻等情况,最佳种植时间为春季雨后。
2.3种植方法
在进行种植前,需要根据树木根茎挖树坑,通常情况下树坑尺寸为40cm×50cm×60cm,主要还需要根据树球大小,但是间距不要过于密集,树木生长会受到限制,例如杉类树木行间距为1.8m×2m,而像松树种植需要较为稀疏一些,通常2m×2m最佳,但是也不要过于稀疏。在苗木种植过程中,根茎向下伸展,苗茎土坑适中。
2.4混交林
混交林具有提升保护效能、稳定性强等特点,因此林业资源管理较为适宜种植混交林,防治病虫害、优化土壤环境,并且可以为林业部门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促进林业资源有效管理。
3林业造林方法实践
3.1分殖法
分殖法主要是通过树木的根、茎、枝等种植。实践证明,分殖法种植具有一定的效果,适用于不同品种种植。分殖法无需较高的技术,种植简单、易成活,最为重要的是能够节省经济支出。由于生长出来的树苗是通过母体遗传因素,因此培育周期短、生长速度快。
3.2直播法
直播法是种植技术中常用的方法,直接将种子播种在土地中,自然生根、自然成长,这种方法也较为简便、效率高,适合在较大范围的农业资源应用。但是这种方法需要种子资源多样、易成活。因为这种方法主要是借助自然生态条件生长,需要种子自身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大雨、大风、干旱等极度恶劣的天气下种子很难成活,并且不易于管理,在一些偏差区域较为适用。
3.3植苗法
植苗法主要是对1年生的品种造林。树苗全部是在精心培养下,当树苗成长到一定的时期将其移植在林区中。
4结语
林业作为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森林对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现阶段,我国生态环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受到损害,人民的赖以生存的环境也逐渐恶化。所以,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应该给予高度注重。针对人民赖以生存的陆地来说,保护陆地生态环境的主要目的在于确保林业生态均衡。因此,林业生态功能在环境保护方面显得尤为重要,从林业生态保护性能角度来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推动市场经济发展。而随着环境污染的逐渐加剧,给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尤其是在开展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时,存在诸多问题,污染源种类比较繁多难以治理,这就需要有针对性对各项污染现象进行处理。自从我国群众给予环境保护高度重视之后,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得到了提高[1]。林业生态系统作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系统中主要组成部分,需要把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放置在重要位置,在国家有关政策的全面支持下,完善林业生态保护措施,提高林业生态保护资金投放力度,进而实现林业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
2当前林业生态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缺少完善的林业生态环保体系。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构建发展时期,有关经济体系还不完善,通常把资源型经济当作主要发展标准,资金消耗在某种程度上推动经济发展,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给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例如水体流失以及沙漠化严峻等,严重约制了我国农业的更好发展,人口和土地、环境之间的问题逐渐突显。我国大多数城市大气污染成为了环境中比较凸显的问题,人们呼吸疾病种类逐渐增多,大气污染形式逐渐严重。林业用地被占用导致我国农耕面积逐渐降低,农作物产量日渐减少,每年由于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而引发经济损失,给经济社会的今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2.2保护方法不具备明确性。当前,我国有关部门已经颁布了相关法律体系,并且这些法律体系给林业生态保护提出了明确标准,但是结合当前保护状况来说,我国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法不具备明确性。林业生态资源中涉及的项目类型繁多,各个项目所采用的保护方式存在差异。所以,应该结合各个项目种类,有针对性的采用保护方式,并非同等对待[2]。除此之外,当前我国林业生态资源应用状况比较混乱,保护和应用界定标准无法实现固定,在开展保护工作时,应该和真实应用状况进行融合,从而达到保护有效性的目的,防止出现资源随意消耗现象。2.3森林砍伐乱象比较严峻。首先,森林火灾作为森林资源受到严重损失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出现火灾的过程中,通常会给森林资源造成毁灭性的伤害。导致森林火灾出现的主要因素就是防火意识比较淡薄。现阶段,在开展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时,因为有关工作人员防护意识比较淡薄,使得森林火灾发生频率逐渐递增,同时在出现火灾之后,无法第一时间实施扑救,从而给国家乃至社会带来一定损失。其次,滥砍乱伐现象比较严峻[3]。人民由于深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很多人对森林资源进行滥砍乱伐,造成森林资源的大量损害,导致森林物种多样性逐渐降低,给森林生态功能以及资源数量方面带来了不利影响。
3林业生态资源保护的标准化思路
3.1做好森林生态资源的培育工作。做好森林生态资源的培育工作,可以给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保障做好森林生态资源的培育更好的落实,我们可以从六个方面入手。第一,第一时间对砍伐以及森林火灾烧毁的植被进行重新种植,进而确保森林资源的高效应用;第二,对还没有构建统一规模的森立加大保护力度,防止被人们任意砍伐或者破坏,提升功能森林保有率;第三,针对中幼龄树木来说,实施抚育采伐工作;对于幼龄树木,采用透光伐的方式,做到间密留匀。针对中龄树木来说,为了促进其快速生长,应该做好优良树苗的培育工作,将部分生长比较茂盛以及生长不良的树木进行撤除。幼龄树木需要定期开展定株抚育工作,和树种框架进行融合,撤除比较茂盛的幼苗,对稀疏地段进行树苗填补;第四,针对已经砍伐的天窗树木来说,需要采用补充的方式来实现补种,进而将其转变为多层林,在此阶段中,对补充树木实现三年抚育,同时加强管理;第五,把先进造林育林技术应用到森林生态资源培育工作中,对不适宜树木生长的土壤进行改造,进而提升森林的覆盖率;第六,结合当地生态环境以及土质条件,合理选择树种,加大对速生树种以及珍稀树种的培育力度。3.2合理选用保护方式。森林生态资源保护方式具备一定的未充分分析资源差异特性,因此,这就需要从真实状况入手,从而实现林业生态资源保护质量提高的目的。针对有关机构来说,在当前含有的保护方式的条件下,对其进行优化和创新,构建有关的法律机制以及保护方式,并且还要提升实际操作的合理性,做好各项保护环境的监管工作[4]。除此之外,有关部门还要将原始的保护思维进行转变,不断引进新型的林业生态资源保护以及管理理念以及技术,秉持不间断发展原则,高效、合理的实现林业生态资源保护的引导。3.3强化森林保护力度。为了让群众明确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作用,在开展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工作的过程中,还要做好森林资源保护宣传工作,采用发行报刊、定期举办宣传讲座等方式,把森林资源保护意识灌入到社会群众脑海中,从而激发群众的集体力量,实现对林业生态资源的全面保护。在真实操作时,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应该将自身具备的领导作用进行高效发挥,以身作则,用真实行为融合宣传工作,从而保障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全面开展。3.4加强林业生态资源的防火管理。有关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条例,从而提高林业生态资源防火管理水平。具体内容包含了严禁将火种带入到森林中,加大森林防火管理力度,采用的合理方式禁止外部火源等,做好森林防火工作,防止造成严峻的经济损失[5]。此外,林业部门还要合理安排消防工作,配备好各项消防用具,确保在发生火灾的第一时间可以将其进行扑灭。具体可以采用完善消防设施、增添消防人员、提高消防工作效率等操作来落实。为了保证森林防火管理质量,还要定期开展森林管理知识以及病虫害防护技术等培训工作,从而确保林业生态资源的完备性。3.5完善相关的林业资源政管理机制为了提升林业生态资源的保护质量,构建完善的林业资源政管理机制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可以从六个方面来实现:第一,加强林业生态资源以及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构建,这样可以给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如果出现违规现象,可以结合有关法律来依法处理,进而防止林业资源随意损害现象出现。第二,把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到有关责任人的身上,如果出现问题,及时找出有关负责人,防止存在相互推卸责任现象。第三,严格遵守有关森林资源规划调整机制,在开展森立砍伐工作时,结合有关森林资源砍伐标准来落实。在办理相关证件之前,需要对砍伐企业以及个人资质进行核查,防止出现无证砍伐设计现象,只有在办理有关森林资源砍伐许可证件之后,才能安排专业人员开展砍伐监管工作。第四,在开展林业种植工作时,需要提升保护效率,不得出现强行征用林业种地现象,针对特殊现象,例如需要构建高速公路、铁路等,不可以避免的状况下,需要经由县级林业部门以及上级林业部门审批之后才能征用。第五,加大对木竹经营加工以及木竹流通上市的监督力度,运营生产木竹的企业或者个人,应该具备林业部门下发的有关木竹运营加工许可证明,这样才能开展木竹运营以及加工工作[6]。在树木砍伐之后,运输的过程中,还要办理有关木材运输证明,针对没有开据有关证明的非法运输以及运营加工企业和个人,应该给予严格打击,进而保证木竹市场的流通性。第六,做好火灾以及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提升森林防火防虫的意识,构建完善的治理机制,给予森林资源消长均衡高度关注。
4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实现对林业生态资源的合理把控,就要开展对森林资源保护意识的培育工作,加大资金的投放,同时实现对林业产业框架的优化和改造,修整林业植物种类框架,在提升林业体系生态资源保护力度的基础上,增加森林生产能力,进而给林业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契机。
参考文献
[1]江萍珍.林业生态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探讨[J].中国农业信息,2016,03:26-27.
[2]邓丽娟.刍议林地资源保护管理与生态林业的建设[J].福建农业,2015,03:158-159.
[3]王长平.关于林业生态资源保护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5,21:365.
[4]刘学林.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探析[J].绿色科技,2017,01:101-102.
[5]马鸣.林地资源保护管理与生态林业建设[J].农业与技术,2014,01:82-83.
森林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环节,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有着关键作用。在当前社会大环境条件下,工业生产与人类日常生活对林业产品需求与日俱增;地球自然生态环境中的森林早已不堪重负,而由人类干预发展的林业尚存在诸多问题,不足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为了在保护地球生态平衡的大前提下,林业生态资源保护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道路,必然的成为了重要研究问题。
二、林业生态的重要意义
在自然森林难以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当下,林业在为人类活动提供相关必要资源外,同时也肩负着自然森林在生态系统中所担负的任务;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生态工程,在生态环境中具有多项特殊意义。以我国当前环境状态为例,水土流失严重和土地的荒漠化是我国地理生态环境的重要问题之一,林业生态发展是解决此问题的直观有效方式。树木的根系生长可以提高土壤的抗冲刷力,帮助保持土壤中水分的存留;密实的树叶降低了雨水对土壤的直接冲刷,土壤上覆盖的落叶经分解与土壤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改善土质,对土地的荒漠化有着抑制和改善的作用。其次,林业生态在空气净化、气候调节、维持生态物种的多样性以及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树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降低温室效应影响,维持空气湿度,减缓气候变化幅度;另外,森林是地球生态环境中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随着自然森林的覆盖率急剧降低,大量物种面临失去栖息环境的陷阱,林业生态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组成之一,合理的分配、管理及保护,可以为物种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森林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光合作用条件下转换为清洁能源,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上亦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除此之外,森林还可以降低噪音污染,保护水资源等作用,作为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一环,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三、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措施
1.林业的保护
森林是一种特殊的可再生型资源,肩负维持生态平衡任务,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林业的保护处于势在必行的状态。对林业的保护应着重于建立完善的政策制度,以及政策制度的严格执行,违反者必然要纠察,但凡查处到的势必按制度予以惩罚;在林业保护的制度中,各级人员遵守制度,不消极怠工,予以重视;严格控制管理,杜绝森林火灾等灾害的发生,对特殊区域特殊时期,做封林措施,以保证森林生长。做好森林保护的宣传工作,促进群众对森林保护意识的提高,使每个人都拥有保护森林生态环境意识,才是长远的森林保护措施。
2.生态资源的保护
(1)完善国家政策
国家政策在林业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完善国家政策,加强政策管理,使林业生态资源保护落到具体项目上;为每一处林区规划建立相关管理机构、监督机构,落实林区责任人责任、义务;同时,制定林区规章制度以约束和管理,对外来人员做好制度的宣传,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监督管理,防止对林区造成损害。在国家政策的完善中,应考虑到对林业保护项目中贡献的奖罚,以合情合理的奖罚制度鼓励公民投入到林业保护中,自觉维护林业生态环境;对毁坏森林的举措亦应有相应条款,用以警示每一个林区人员自觉制止破坏森林的行为。
(2)合理的森林建设和经营
合理的森林建设和经营可从下面几点着手:一、因地制宜的选取合适的树种种植,树种应符合物种的多样性,根据林区所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考虑,选取合适树种。二、对林区管理,应实时监控,加强对林木抚育工作,积极改善林区生态环境,以促进林木良好发育:三、林区的建设考虑环境因素,生态园同时兼具生态平衡作用以及经济作用作为森林建设一个发展方向,市郊区的林区改善其生态环境后,通过管理可作为生态园向群众开放。
(3)建立良性循环机制
森林作为生态环境中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林业的发展与保护是可齐头并进的非矛盾命题,建立良性的循环机制可以有效的解决森林的保护和经济开放之间的矛盾。长久以来,森林生态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着大量的能源,而在近年,自然森林生态越发显得不堪重负,究其原因,重点即在于森林的成长速度在人类活动影响下低于了森林的消亡速度。因此,解决发展与保护之间矛盾的重点,即在于在林业工程中,保证林木的生产率大于林木的死亡率,以科学的方式获取林业产品,收获时补充林区的损失,不做竭泽而渔的事;对林业产品的获取收支有度,调节种植时间与收益时间,使之穿行,形成良好循环,保护林区自然生态不被破坏。在特殊地区,林区还担负着绿化荒漠等责任时,不但需要保证林区的生长平衡,更需要不断增加植入树木,以达到林区的扩展,荒漠绿化还林的目的。
四、结语
浙江省重点林区县开化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林业生产历史悠久,是木材、果、茶、蚕桑、药材、木本粮油,林副土特产品的主要产区。
1.基本情况
1.1林业生产基本情况
建国以来,全县累计人工造林19万hm“,年均4000hm2,速生丰产林17480hm2。回顾40多年造林史,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50一60年代的群众运动造林为第l阶段,生产大呼隆,重视数量,忽视质量,造林保存率仅为28.70/0;第2阶段,进入70年代,开始营建商品材基地,逐步完善建立了相应的技术措施与管理体系,普及实生苗造林,改变传统造林方式,保存率上升为91.40/0;第3阶段,1985年起,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全垦整地挖大穴,注重幼林抚育管理,推行多种形式的合作造林等措施,促进了基地适度规模发展,为集约经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第4阶段,1991年起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造林,不仅强调了速生丰产的技术要求,更重要的是将环境保护作为一项最主要内容,把环境意识融入营林措施,营林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1.2林地利用及资源情况
根据1994年资源清查结果,全县现有土地总面积22.2万hm“,其中林业用地18•6万hmZ,占84%,非林业用地3•6万hmZ,是一个山多田少的山区县,林业生产的主要生产资料为土地资源,全县山地面积广阔,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极宜发展林业生产。
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17.1万hmZ,林地利用率91.9%,与“一五”期间相比增加6.5万hm”,在有林地中.用材林13.8万hm”,经济林2.66万hmZ,林木总蓄积量为543万m“.毛竹857.7万株,森林覆盖率为79.2%。
2问题
3生态生物学特性
要求温凉湿润水分充足的环境,产地年平均气温12.8℃(一16.0一34.3OC),年平均相对湿度86%,年降水1gl7.smm,年蒸发量约1ooomm,雾日200余d,有霜期169d,结冰期sod。山地黄壤,湿润疏松,枯枝落叶层松软,土层总厚度30一120cm,pH值5.0一5.5。与茅栗、圆锥绣球、荚速、盐肤木、芒等杂草灌木混生。多为4一10株丛生,在乔木层下可长成小乔木,高达5.sm;在次生灌木丛中只能长成灌木,树高一般不超过2•4m。花期2一3月,8月下旬果实成熟。扦插繁殖十分困难,压条繁殖已获成功,种子繁殖、组织培养、嫁接等繁殖试验正在进行。
4保护价值
4.1学术意义
景宁木兰为我国亚热带特有种,树形、花被片等特征接近于日本的星花木兰M•stellata(Sieb•etZuCc•)Maxim•,树形均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被片为12一18片,但后者当年生小枝灰褐色,叶较小,长4一10cm,先端钝尖或微凹,花被片长为宽的3.5一4.1倍,雄蕊37一47枚〔2〕;枝叶的特征与天目木兰M.amoenacheng相似,但后者为乔木,高达25m.花被片仅9片,明显不同〔2飞该种对研究木兰科植物的分类和区系有较大的学术意义。
4.2观赏价值
景宁木兰开花早,在高海拔山地2月中下旬即开花,若能在低海拔地区引种驯化成功,花期可望提早到春节期间。花被片12一15片,是木兰科植物中花被片最多的树种之一。花淡红色,群众十分喜爱。树高0.35一5.sm,多丛生,既适宜于庭园绿化,又能盆栽。综上所述,该种园艺开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3濒临灭绝
该种1987年发现时约有120株(丛),不到10年时间种群数量已减少一半,现存约60株(丛),路边植株已基本上被个体木兰园和花卉爱好者挖光,任其发展,不久就将灭绝。
5发展和保护意见
5.1列入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做好就地保存工作7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列出了两批保护植物,1989一1991年先后出版了《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及《中国植物红皮书溉浙江省1994年也出版了《浙江省珍稀濒危植物溉对保护和挽救濒临灭绝的植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景宁木兰由于发现较迟,没有被列入国家和省级植物红皮书。为了增强社会各界对景宁木兰资源的保护意识,建议有关部门和专家在再版《植物红皮书》时予以列入,以使该种能得到依法保护,今后野生植物除允许植物园和科研单位少量引种外,严禁个体木兰园和花卉爱好者挖掘。另外,对景宁木兰的保护,不仅要保护其个体和群体,而更要注意保护其周围的环境,使它的适宜生境不遭受破坏,以保证野生植株继续繁衍生息。
关键词:林业;林政资源管理;生态建设;措施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1011302
1引言
林业,既是一种产业,也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承担着供给林产品、促进生态建设两大任务。而林政资源管理不但是组成林业生态建设的一部分,还是促进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是在当前林业资源被严重破坏的情况下,林政资源管理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因此只有不断强化林政资源管理,才能使林业生态建设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2林政资源管理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
林政资源管理主要涉及三项关键内容,分别是林木、林地、林权,它们和林业生态建设有直接关系。
2.1林木是基础
对森林而言,林木是主体,而对林业生态建设来说,森林是物质基础,所以林木是建设生态文明、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必要条件。基于森林植被、结合林草建立起国土生态安全体系是改善生态环境的保障,只有树立并坚持贯彻林木是主体、是基础的科学认识,才能使林政资源管理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尊重,从而发挥其在林业生态建设领域应有的促进作用。
2.2林地是保障
林地是发展林业的基础,保护林地能为建设林业生态提供保障。这就要求林政资源管理要注重发挥林地在防御自然灾害、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的作用,坚持林地在促进林业生态建设中的保障性地位[1]。
2.3林权是关键
在林业制度中,林权是核心,改革林权制度是促进林业生态建设的关键。林权制度反映出国家发展林业文明的水平、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状况,只有进一步稳定林权,才能强化人们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提高人们参与林业生态建设的自觉性、积极性。
3强化林政资源管理,大力促进林业生态建设
在发展林业生态建设事业的过程中,林政资源管理是重要内容,是促进林业生态建设的关键举措,强化林政资源管理势在必行,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优化资源管理
林业在不断发展,森林资源覆盖面在不断扩大,林木质量也在持续提高,林政资源管理部门也要注重优化森林资源管理,围绕林木、林地、林权这三个关键点进行,以助力林业生态建设。
(1)优化林木管理。主要是严格限制采伐森林的额度,提高科学管理森林的水平,有效控制人们对森林资源的过度消耗,同时科学经营森林,编制经营方案,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以缓解生态环境的快速恶化,凸显出森林的生态功能,让人们意识到保护林木就是保护自己。
(2)化林地管理,严格实行林地限额制度、林地使用许可制度。和耕地相比,林地同样重要,必须要把握好林地稳定不减少这一底线。正如党的“十”报告所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第一步就是确保林地面积稳定,加强开展植树造林工作,改善生态平衡。所以各地区要按照具体条件制定科学的、切实有效的林地保护措施、林地规划与利用措施。
(3)优化林权管理,真正做到林权稳定、权责分明。改革林权制度后,林农参与植树造林和育林护林等工作的主动性有所增强,林木数量快速增加,质量持续提高,但在稳定林权的同时还应科学制定合理流转林权的制度,保护林农的合法权益,从而不断改革和完善林权制度,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林业生态创造优良环境[2。
3.2开拓管理新思路
林政资源管理新思路的开拓有助于理想化的森林分类经营的实现,对林业生态建设有重要促进作用。一是对林政资源的整体性、多样性要有正确的认识。林政资源覆盖着很广的范围,包括气候、生物、水、林地、地下矿藏等,所以在科学管理林政资源时务必要分类经营森林资源,分开管理商品林、公益林,差异化管理可再生、不可再生的资源,确保整个生态系统能持续循环,促使森林资源结构合理化。二是促使林政资源结构日益合理化,使其数量与质量相互协调,在保证天然林、人工林之间有合理比例关系的同时改造低效林,及时开展森林抚育工作,改善林分结构,并在开展建设林业经济、管理森林资源等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实现林业资源的平衡与永续利用,不但确保利润,更要促进林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保证利用并再一次开发可再生资源。三是针对林政资源管理务必要尽早实现政企分离,因为传统的林政资源管理体系时常发生政企不分、产权不明的问题,所以必须进一步明确政府、企业的职责,明确双方的责任范围,提高林业经济效益,提升林业生态建设水平。
3.3提高人员的素质
林政资源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在强化林政资源管理环节有着关键作用[3]。当下,林政资源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存在普遍偏低的问题,对全面开展林政资源管理工作很不利,要想强化林政资源管理,务必要及时建立起一支高素质水平的林政管理队伍,建立起一支有较高政治素质、精湛业务技术、作风纪律过硬、廉洁奉公、热情服务的林政管理队伍。在实践过程中,要以提高人员素质为重点,提高林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业务素质水平,激励人员主动参加上级组织的学习与培训活动,通过参观学习、安排自学、集中自训、以会代训、统一抽考等措施组织林政资源管理人员学习《行政处罚法》、《森林法》以及《国家赔偿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同时想法设法调动林政资源管理人员学习业务知识与法律法规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夯实强化林政资源管理的基础。
3.4加强现代化建设
(1)在林政资源管理中要加强应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与设备。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林政资源管理与林业生态建设的科技水平急需得到相应的提高。随着改革林政资源管理的程度不断加深,林业生态建设也朝着科学、高效的方向快速发展,所以在林政资源管理中要重视提高行政审批工作效率,使林政资源管理目标不断趋于民主化,规范升级权利在管理环节的运行,只有如此,才能使林政资源管理的决策更合理、更科学。在林业生态建设日益现代化的今天,林政资源管理效率的提高离不开对先进管理技术与设备的使用,以便增强林业生态管理的可持续性。另外,在林政资源管理中要积极引入计算机、相关软件及系统,这是加强林业生态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
(2)加大宣传林业生态现代化建设的力度。开展宣传工作的目的在于让公民了解林业生态现代化建设的意义,促使林业生态建设顺利地发展。林政资源管理机构,尤其是基层机构,务必要重视对林区周边居民传播生态建设意识,只有林区居民建立起林业生态现代化建设意识,才能方便林政资源管理部门开展各项工作。林政资源管理部门还要积极联系电视媒体,通过电视加大宣传的范围和力度,形成促进林业生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舆论,提高林业生态建设质量。
4结语
每一位公民都有义务和责任保护森林资源,加大保护力度理应成为公民们的共识,因为只有有效保护环境,才能提高人们生活的质量与水平。林业生态建设无法脱离林政资源管理而独立进行,林政资源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做好对林木、林地和林权的统一管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强化林政资源管理,大力促进林业生态建设,为稳定而持续地发展林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陈莉.林政资源管理的成效、现状及对策探讨[J].现代园艺,2016(19):145~146.
1.1思想认识境界不高
在以往的认识概念之中,许多人认为林业资源森可以再生,开采便毫无节制,并没有认识到林业资源的再生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更需要相当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辅助,才能够使其处在良好的再生环境之下。使得采伐与保护不成比例,破坏了林业资源的生态平衡系统,直接性地阻碍了林业资源的管理。
1.2集体林权制度有待完善
当前,我国对于集体林权制度虽然进行了一定的创新,让农户切实得到了集体林地经营权、树木拥有权以及经营主置,促进了林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使得林业的经济整体发生质的变化。但是,经济体制并不是一成不变,集体林权制度仍需要进一步的加以改善,相应的林业资源管理也需要与时俱进,确保林业资源管理法规制度、林政管理制度同林权改革相符合,从而促进林业生产活动的规范性以及林业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利用。
1.3林业生态工程质量、生态效益有待提升
随着生态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生态工程的建设也越来越加重视,然而许多地方的人们对于如何建设生态工程还处在较为浅薄的认知阶段,比如,在施行“退耕还林”的项目上,个别区域的退耕速度以及退耕面积同实际所需的建林工程难以在短时间内相符合,尤其是良种树苗的不足,造成新退耕出来的土地栽种较为劣质的树苗,直接造成林地品质偏低,甚至成活率也不高,从而不得不返工重栽,加重林地工作的工作量,加剧造林费用的浪费。
1.4林业资源管理的监管力度欠缺
目前,在国家的强制公权等手段的实行下,森林保护的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即在政府违规占用林地、毁林采伐以及退耕还原森林项目执行状况的监管方面得到强化,为国家挽回了损失。但是还有较多监管管理机构的监管强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林业作用管理机制,占据森林考核机制的监管强度以及损坏林业事件的监控强度还没有确切落到实处。
2强化林业资源管理的建议
2.1依法强化林地管理
在依法强化林地管理之中,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提升林地的保护意识,要求各个基层林业资源管理部门将林地置于同耕地相等的重要地位,提升林地管理到林业资源管理的首位,施以严格的保护制度。其次,需要规划好林地的用途以及相关利用,要求每个林业管理部门以自身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分区管理、分类保护”的指导原则确定林地等级,明确林地各区域用途以及利用方向,从而实现林地的用途管理。同时,在进行林地利用管理方面时,应当实时监控林地利用情况,在最短的时间内核定出依法批准征用林地的范围、选址情况等,而且还要在建筑建造期间监督建筑行为、林地利用情况,杜绝超范围使用林地、未批就建等行为的发生,从而使得依法强化林地管理得到有效施行。
2.2依法强化林权管理
基层林业资源管理的落实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受林权权利人积极性的影响。对此,相关部门应当对划分林权加以重视,在保障林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时,对于权属明确的个人或者团体,结合集体林权制度并及时颁发林权证;而对于权属不清、存在争议者则需及时进行调查、调节,在最短的时间内确定权属,并给予授权证书。同时,在确定林权的过程之中,还需要强化林权交易流转工作管理,特别是使用权流转档案的管理,还需要实时监管流转部分,从而保证林权登记手续完备发证合法有效。
2.3优化采伐制度
受滥砍滥伐的影响,林业资源的损害特别严重。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及时出善的采伐制度,严格控制住采伐数量,严惩违规采伐行为,褒奖推行合法采伐行为,同时对采伐队伍进行教育,提高其对于采伐的认识。
2.4强化林业资源综合监管
在强化林业资源综合监管时,需要相关的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机关增加经费,完善基础管理设施、监测设备的建设,对林业资源施行实时监控、记录以及归档,为实现综合性监测提供强有力的硬、软件支持。还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管理人才、经验及技术,并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提升基层森林资源管理者的管理技能、森林安全素质等。
2.5施行林业资源管理绩效评价机制
确定良好的林业资源管理绩效评价机制,有利于促进管理的实际落实程度。而此评价机制应当确保公平、公正,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制定前提,并全面涉及到林业管理工作绩效、员工表现等,绝不能脱离实际。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