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国有企业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国有企业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时间:2023-09-22 17:06: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国有企业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国有企业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第1篇

关键词:钻井工程 项目管理 必要性 承包方式 合同管理

一、概述

钻井工程是一门工程科学,它是一种复杂、系统、科学专业生产活动。钻井工程是日以继夜的生产活动,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崛起,其功能也在不断创新,由早期传统陆地石油钻井、地质勘探向更加复杂海洋石油钻井、天然气能源钻井、地球气候变化勘探钻井发展,而这些复杂钻井工艺除了对科学技术有更高要求,同时也对钻井工程管理模式提出了更系统、全面要求。钻井工程项目管理化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必然产物,它是研究在时间和资金一定条件下,如何通过科学计划、控制和组织达到特定目标性科学。钻井工程项目管理化,可以有效解决在钻井工程中所出现效率低、质量差、施工成本高、工期长一些通病。通过对国内外已成熟钻井工程项目管理经验了解,针对国内钻井企业现状,解读建立钻井工程项目管理重要性,从而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提高钻井工程相关企业协调协作能力,相互配合能力,来为钻井工程更好、更快发展提供管理保障。

二、钻井工程实行项目管理必要性

1.由于目前人类生产、生活依靠大量石油、天然气、复合型等自然资源,因此要求一些从事石油开采、天然气开采企业加速对地下资源开采速度和提高开采量。但目前一些开采企业钻井施工项目,在全年人员与设备不停运转情况下,不仅达不到预定发展目标要求,还与专家根据现有技术和设备情况所预测钻井能力要求相差很大,这不但降低了开采速度和开采量,企业还要承担相关人员工资、奖金,负担这些设备维护和管理费用,从而大量增加油气田开支。

2.钻井工程是一项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工程,随着国际钻井工程技术发展,一些先进钻井技术也传入我国,被我们所利用,但钻井工程分工越来越细,自然导致相紧密联系一些附属企业和技术如测井、固井等企业与钻井开采技术成为一个庞大系统工程。目前大部分石油钻井公司依然采用原始,简单石油钻探技术来发掘油田,这不仅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而且也是企业背上沉重经济负担。

3.由于一些油气田勘探开发属国有性质,其中国有企业将一些钻井工程项目分包给一些承包商,即有石油公司确定勘探任务,由钻井承包商进行钻井作业并承担风险。但这种关系是在非法人实体和企业间进行,在实践中出现了石油公司无法监督,承包商机构庞大局面,使钻井工程出现混乱局面,影响工程进度及生产质量。

4.目前一些油气田公司还存在全井包干制,就是油气田公司提供勘查和设计资料,而将所有决策权、材料采购权、技术准备和指导工作均有承包商自行负责,但一些承包商却不具备承担这些风险能力,自然在一些气候及其他不可抗拒原因造成风险便转嫁给油气田公司来承担,加大了油气田公司损失。

三、钻井工程项目管理具体做法

1.油气田企业设置专门部门承担某一工程管理职责,首先明确自身职责,严格制定油气田钻井工程项目管理办法、严格区分油气田公司、承包商职责和要承担责任,做到责任经济效益相挂钩。对于已经完成企业生产指标的承包商给与奖励,对于完不成生产指标的承包商进行处罚,这样极大调动广大施工人员积极性。

2.在承包方式上,钻井工程项目承包可以采用模糊分析方法对钻井项目钻井队实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从中选出具有一定生产实力和有良好信誉承保对象。这种方法为项目承包提供了一种科学评价手段,同时也为油气田企业评价各作业队伍提供了一种有效科学方法参考。

3.工程项目管理人员通过现场勘查,认真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提供相关地质调查数据、设计井深等书面文件和设计文件,制定详细、科学、可行施工组织设计和重点、难点施工方案,会同各承包商进行商讨,并一致通过后报相关部门审批合格后,分发给各相关单位或个人,并依照此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施工中对违反该施工组织设计并造成质量事故,有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

4.合同管理。在选择好承包方式后,实行项目管理合同制,要用合同来明确各方技术经济责任,把合同签订、检查、执行等贯彻落实到项目管理始终。

5.项目控制和实施。在实际钻井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部门要制定相应施工现场质量和安全检查方案,严格控制施工作业队伍钻井质量、工期、成本,及时纠差,以保证钻井项目合同和钻井目标得意实现。施工质量差,生产成本高于预算成本,工期控制不当导致工期延长,致使开采日期延后等带来损失都是由于钻井工程中管理不善造成,而通过钻井工程项目管理化,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出现,从而提高钻井工程各项指标在规范、合理控制下进行,推动其后期经济效益。

四、结论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今天,如何大幅度提高钻井技术发展,保证能源供应,是我们面临一个重要课题。除了依靠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工艺外,建立健全钻井工程项目管理,依靠项目管理科学性、全面性、有效性至关重要。可以说,钻井工程项目管理必将为钻井工程发展带来更加光明前景。

参考文献:

[1]戴金星.石油勘探与开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009.4.

[2]杨茁.石油学报.中国石油学会,2008.6.

[3]李田宁.现代石油钻井工程关键技术实用手册.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6.12.

[4]陆青云.钻井工程施工新技术及标准规范手册.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5.

第2篇

中铁五局集团一公司是一家具有五十多年历史的大型国有铁路施工国有企业,在工程成本管理上经历了班组成本核算和学习“邯钢成本管理经验”进行成本倒推,以及试行责任成本管理,进行了多样化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探索和实践,自2000年实行公司制改造以来,企业进行了体制和机制的转换,全面推行工程项目管理,实行目标成本控制,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基本形成了一套符合企业实际、具有企业特色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模式和制度体系。回顾其发展的过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从2000年至2002年的开始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的具体实施步骤和做法:出台了全公司统一的《中铁五局集团一公司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公司策2000[135]文),建立了公司专门负责项目成本管理的部门,成立了由工程、财务、工程造价等方面的专门人员组成的公司项目成本测定小组,修订了公司的薪酬、机械设备、材料、资金、安全质量、劳务分包等相关的管理办法,对工程项目进行成本核定,签订内部经济承包责任书。但是由于企业处于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处—段—工程队固化的三级管理模式向市场经济的公司—项目经理部动态的二级管理模式转轨时期,企业的人力、机械、物资、资金等内部市场刚刚建立,没有统一的企业内部定额,对工、料、机、项目管理费用等成本不能准确核定,基本上采用行政强制手段,一个项目中标以后,根据投标情况和项目工程的组成,工程类别分章节按比例的上缴的硬性要求上交公司多少费用。这一阶段,由于内部经济承包责任书难以公正、准确、合理签订,项目经理部的积极性不高,要求项目经理进行风险抵押,但基本上难以到位,加上公司人事制度改革滞后,基本上负盈不负亏,一个项目完工后,进行秋后算账,项目亏损面大,高达80%。

(二)第二阶段:从2003年至2004年的逐步规范阶段,这一阶段的具体实施步骤和做法:公司修订了《项目管理办法》,调整了管理模式,基本上实现了作业层与管理层的分离,对工程项目对项目经理部以“经理负责,独立核算,包死基数,确保利润上缴,超额分成,亏损受罚”的形式制定经济承包责任制。项目经理和经理部承包集团成员实行风险抵押金制度。改革人事制度,对项目经理实行竞争上岗和公司选聘相合的办法,项目承包指标的确定由项目经理内部竞标确定或者由公司合同管理部门根据工程中标后实际的人工、机械、材料等实际的市场价格进行现场测定,按照“项目合同价=项目经理部的自身管理费用+税金+分包成本(含劳务分包和专业分包)+上交公司费用”的公式确定项目上交款指标,并对项目经理部的现场管理费用核定数额后包干使用,不得突破。这一阶段,公司的项目管理能力和水平提高比较快,项目的整体盈利能力增强,到2004年,项目的亏损面得到有效地控制,亏损项目降低到30%以下。

(三)第三阶段:从2005年至2008年的逐步完善阶段,这一阶段的具体实施步骤和做法:开始重视项目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工作,比较注重项目投标前和中标后管理的衔接,重视开工前的项目管理策划工作,坚持根据施工调查和合同造价,施工图和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确定正常情况下的项目经理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制造成本。编制工程项目计划成本,按照“项目合同价=项目经理部的自身管理费用+税金+分包成本(含劳务分包和专业分包)+上交公司费用”的公式确定项目上交款指标,公司总经理与项目负责人签订工程项目内部承包经济责任合同书的做法,加强了项目实施的过程控制,对项目实施性施工组织方案的确定的工期、质量、安全目标的控制,每月要求项目经理部向公司上报工期、质量、安全情况,对项目资源实行动态管理、弹性组合,对机械设备和材料实行内部市场化管理,强化了效绩评价:制定考核兑现办法;分季度、年度由经理部上报和公司组织专门人员进行管理效益审计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综合成本考核,奖优罚劣;项目竣工验收后进行终期考核,进行奖罚兑现,做出评价。这一阶段,公司项目管理水平继续得以提升,但是随着公司的项目管理办法逐步与市场的接轨,国有企业一些深层次的管理体制与机制问题又开始暴露和突显。

二、工程项目成本的含义及实施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一)工程项目成本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含义

铁路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成本是成本的一种具体形式,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工程项目成本是指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为获取和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所支付的一切代价。在项目工程管理中,我们更多接触的是狭义的工程项目成本概念,狭义的工程项目成本将成本的发生范围局限在某一工程项目范围内,是指项目工程施工所耗费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等直接成本及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为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所发生的间接费用。

项目成本管理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它主要通过技术(如施工方案的制定比选)、经济(如核算)和管理(如施工组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等)活动达到预定目标,实现盈利的目的。成本管理的内容很广泛,贯穿于项目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和每个方面,从项目中标签约开始到施工准备、现场施工、直至竣工验收,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成本管理工作,就成本管理的完整工作过程来说,其内容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

(二)施工企业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利润是铁路施工企业生存的基础,工程项目是铁路施工企业利润的源头。在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僧多粥少,项目业主往往采用“合理低标”或“最低标中标”的评标办法选择施工单位,这种市场环境对铁路施工企业来说是残酷的,竞争是全方位的,工程项目成本是反映工程项目经营管理水平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集中反映工程项目生产经营全方位的工作状况,比如: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建筑材料消耗的多少、机械设备利用的好坏、施工进度的快慢、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项目工程质量的优劣、施工组织状况的好坏、各级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以及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职工工作绩效的好坏等。

面临这样的形势和环境,铁路施工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一方面要提高企业整体实力水平:包括企业的人员、装备、资金、业绩等方面的硬实力以及企业形象、信誉、公共关系等方面的软实力,另一方面要提高自己报价的水平,既投标报价尽可能满足业主低标中标的要求以提高工程招投标中标机率,努力争取工程项目。目前施工企业处于一种价格竞争的阶段,而价格竞争的实质是工程成本高低的竞争。纵观近几年工程招投标情况,在同等施工组织水平和工程质量条件下,工程招投标中工程报价的高低往往就成了决定施工企业工程竞标能否胜出的一个关键因素。可见,一个企业工程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企业成败。

三、中铁五局集团一公司实施项目成本管理过程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体制还不完善

任何管理活动,都应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才能取得成效,成本管理也不例外。成本管理体系中项目经理责任重大,在成本管理及项目效益方面对施工企业法人负责,其它业务部门主管以及各部门管理人员都应有相应的责任、权力及利益分配相配套的管理体制加以约束和激励。而现行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制,没有很好地将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项目经理要承担项目的成本管理责任,但是项目经理在用人和分配等方面却没有自利,同时大多数项目部没有把成本管理的责任和压力向下传递,没有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

(二)公司与项目部的经济利益关系虽然做了明确,但由于市场因素的变化,经常扯皮

项目合同价=项目经理部的自身管理费用+税金+分包成本(含劳务分包和专业分包)+上交公司费用。理论上该表达式恒等,项目合同价是明确的,税金是确定的,项目经理部的自身管理费用由公司核定,项目经理部包干使用,分包成本(含劳务分包和专业分包)由公司核定项目经理部负责实施,上交公司费用作为项目经理部必须完成的管理目标,这样工程项目的成本责任是明确的,有利于发挥各级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项目的管理水平。但等式两边的金额是不断的调整和变化的,公司却没有依据业主的设计变更和工程量的增减情况,以及市场材料价格的变动因素等及时地、实事求是地反映项目的成本变动状况,并及时调整项目的上交款指标,影响内部经济责任承包合同的签订和执行。

(三)忽视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质量成本”分为内部故障成本(如返工、停工等引起的费用)、外部故障成本(如保修、索赔等引起的费用)、质量预防费用和质量检验费用等4类。由于实行经济责任承包,个别项目经理为保证上交指标的完成,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质量的短期行为,虽然就单个项目而言,可能实现了利润目标,但是因质量问题,轻则可能会增加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付出的额外质量成本,重则对企业信誉造成很坏的不良影响,甚至影响企业的生存。

(四)项目管理人员经济观念不强

目前,项目经理部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在项目内部,搞技术的只负责技术和质量,管理现场的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搞材料的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及进场点验工作。这样表面上看来职责清晰,分工明确,但项目的成本管理是靠大家来管理、去控制的,项目效益是靠大家来创造的。如果搞技术的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选用可行、却不经济的方案施工,必然会保证了质量但增大了成本;如果搞材料的只从产品质量角度出发,采购高强优质高价材料,即

使是材料使用没有一点浪费,成本还是降不下来。

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项目成本管理思路和措施

针对中铁五局一公司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和完善:

(一)进一步建立完善规范成本管理体制,形成完整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公司、项目经理部二级成本管理机制,明确职责和权限。公司作为成本管理层,负责全公司责任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和其他相关措施的制定,确定项目部的上交指标,有计划地对各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并及时地对项目实施考核兑现。项目部作为项目成本上升管理的执行层,负责落实与公司签订的工程项目内部经济责任承包合同书,并按照公司的要求和项目的实际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分解,建立项目成本责任控制体系。按照“谁负责管理,谁就负责成本控制,谁负责成本控制,谁就承担成本控制责任”的原则,在项目部建立一个将成本控制责任量化分解到具体责任人的体系,做到“人人身上有指标,千斤重担大家挑”。

(二)完善项目考核指标体系,重视质量成本,从质量成本管理上要效益

对施工企业而言,产品质量并非越高越好,超过合理水平时,属于质量过剩。无论是质量不足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都要通过质量成本管理加以调整。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使4类质量成本的综合达到最低值。一般来说,质量预防费用起初较低,随着质量要求的提高逐渐会增加,当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再要求提高时,该项费用就会急剧上升。质量检验费用较为稳定,不过随着质量的提高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而质量损失则不然,开始时因质量较差,损失很大,随着产品质量不断改进,该项损失逐步减少。三者交叉的作用,必须能找到一个质量成本最低的理想点。正确处理质量成本中几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质量损失(内、外部故障损失)、预防费用和检验费用间的相互关系,采用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项目经理部也不能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而使工程全面出现质量过剩现象,导致完成工程量不少,经济效益低下的被动局面。

(三)加强项目上交指标和项目自身管理费用的动态调整制度

施工项目成本具有不确定性,往往受方案变更和工程量调整以及材料价格的影响而发生较大的变化,为确保公司和项目两方面的利益不因客观原因的影响而受到侵害,应定期对经过批准的施工方案变更和工程数量的增减相应调整项目上交指标和项目自身管理费用,不能把不可控的因素导致成本大节大超的责任全部归于项目经理承担,从而项目经理的积极性,最后导致项目整个成本失控。

(四)建立完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督察制度

为确保项目成本管理规范运作,公司应建立完善相应的成本管理督察制度。具体做法是,在公司设立专门的项目成本督察组,成员由合同、财务或审计等部门的人员组成,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并按规定考评计分。责任成本督察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对成本管理不合格的项目,取消其评先资格,同时不予核批效益工资。对出现责任范围内亏损的,还需以预留的责任工资和风险抵押金予以弥补。

(五)建立完善工程项目成本效绩考评制度

第3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法 建筑工程 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项目管理法是指在项目经理进行负责的基础上,合理的组织建筑施工,有效分配工作人员,较大程度的加快建筑工程的实施进展,同时对于建筑工程的程序的有效开展做出有力的保证,实现在预订的工程建设时间内高效、高质的完成工程目标,并且有效地降低建筑工作中的投入,对于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有一个明显的提升。

一、项目管理法的优势和特征

由于项目管理法和建筑工程项目都是以高效率、高质量、高收益为主要目标,则目标的一致性决定了项目管理法的基本内容。即控制工程施工的日期、费用、质量,组织协调好部门关系,科学有效地进行信息化管理和对项目合同的有效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的高效益主要是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成本,也就是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机械设备的有效保养想要避免经常性地出现故障,就要减少劳动力的分配造成的不合理人力资源浪费。同时,也要保证技术和资金的到位,缩短施工工期。这些要素的特点就是要一种互相结合的多维立体的多位关系,这就明显可以看出,建筑项目是一个复杂地系统工程,在工程项目的管理中急需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

项目管理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必须明确几个十分重要的特征,这些特征分别是建筑工程管理应用项目管理法的目标是什么,管理的对象是什么。具体来讲,项目管理法运用于建筑工程管理主要是为了实现建筑工程的质量目标、造价成本控制目标以及进度控制目标等。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项目管理法主要是在工程总体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的指导下,在工程总体预算限额的约束下,对工程建设施工活动进行详细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项目管理法是以工程项目作为对象的,建工工程以项目作为单位进行划分具有其独特的特点,一次性是工程项目的最显著的特点,项目管理法为了适应工程项目的这种特点,应当采取系统工程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管理。项目管理法的应用归根揭底是建筑企业希望用这种管理方法更好的帮助建筑工程质量、进度和成本等目标的实现,因此,项目管理法应用的目标也应当与企业工程建设的目标保持一致。项目管理法应用的这种目标同时决定了项目管理法的工作的内容,归结起来项目管理法的工作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1)工程进度控制;(2)工程造价控制;(3)工程质量控制;(4)工程建设信息管理;(5)施工要素及施工合同管理。

二、项目管理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要想使项目管理工作有效地运行,离不开项目责任人,如果企业采用了项目经理管理制度,所谓的项目负责人也就是常说的项目经理。项目经理作为某一特定建筑工程的首要负责人,是整个项目管理的领导者和决策者,当然对于项目经理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首先必须对于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比较熟悉、对于项目中会采用的各项技术比较精通、还要求具有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经营管理经验方面有着多年的经验积淀。除此之外,项目经理绝不是一个个体,不是独立于他人之外的,他是一个团队的代表,不仅要具备很强的领导力还要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性,实践经验的丰富是一个必然的要求,同时项目经理还要具有在实际的工程管理过程中不断掌握和学习新的项目管理的艺术和方法的能力,从而让自己能够得到不断地完善,在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不断的学习和适应,是我们适应环境飞速变化的有力武器。

管理机构在项目管理工作中处在核心的部位,组织机构能够直接影响项目管理的最终效果。目前,从一些国有企业的项目管理经验可以看出,优秀的项目施工组织机构,其中“队”是基础的组织模式,在对运行进行监控的方面来说,分为一级核算模式和二级管理模式。在工程的整体质量以及进度方面,对其上级部门以及未来的业主的沟通有项目部直接完成。管理层是项目经理部的核心部分,人员结构一般有项目经理、总会计师(负责财务工作)、总工程师(负责技术问题)、安全副经理、生产的主管等。按照各部门的负责内容不同,可以将整个项目部门进行划分:合同管理部门、工程施工部门、施工现场管理、质量监管部、综合服务部门、安全管理部、财务监管部以及物资管理部。

三、 项目管理中安全管理

安全问题是任何建筑工程中的核心和关键,安全管理的体系的建设是项目管理中的安全施工的重要保证。工程建设对于安全的监管致力于达到“五无一创建”的监管目标。所谓的“五无”,是指没有重大的工伤事件发生、不出现较大的交通事故、大型设备没有故障、消除水灾和火灾隐患,杜绝恶劣治安案件;“一创建”是指对工作现场环境进行营造,建设文明施工、安全作业的环境氛围。因此,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要做到以人为本,在工作中要做到严格监管、对教育予以重视、设立严明的奖惩制度,同时要对安全防范设施进行加强,保证安全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项目工程中的过程管理与控制

1.要对项目的投资进行严格的控制。在实际的施工工作中,企业一定要充分的认识和利用自身存在的优势最大限度的考虑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争取获得最佳的利润。此外,在施工进行阶段还要在资金的分配和筹措、协调投资额等问题上的运作进行有效地调控,促使资金的投入和分配做到最合理。项目部的相关部门要对总价构成、工程单价等信息有一个全面的掌握,从而有效控制工程中资金的流动情况。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资金流动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并不是资金的一种简单的周转行为。在施工进行中,资金在存在价值形态波动的同时,其价值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是一个由成品资金转化成货币资金形态的过程。在流动资金的形态发生转换的时候分离利润,提高工程的生产水平,能够在工程运营过程中取得丰厚的回报。

2.要对工程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质量控制是通过对工程的质量进行严格要求,来实现工程产品的质量对于合同和设计要求的满足。而质量的成果又会体现到施工工序中的每个因素和环节中来,可以看出,施工工序的质量对工程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3.对于工程进度进行管理和控制。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进度控制首先要求对工程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根据实际情况的改变进行相应的调整、分析和掌控,进而对工程的建设进行周期性的把控。要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有条不紊,进度计划制定是否科学是关键,在施工中遵守计划的相关规定是保证。项目管理法作为工程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是理论研究与长期的建筑实践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对建筑工程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筑工程管理在大量建筑从业者的不断积累和总结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由此可见,项目管理法不同于一般的学科,体现出实践性强的特点,需要建筑工程管理者在实践中汲取经验,加深对管理技能的研究,为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科学化不断努力。

4.现场安全文明控制。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有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检查两方面,建立安全体系至关重要,工程项目部要建立以项目经理部为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体系的第一负责人的安全管理体系。在建立安全体系后各部门要适时安全检查,发现隐患时,应及时补救。当前,建设工程的安全文明目标主要倡导的是“五无一创建”。即无重大的交通事故、无重大的工伤事故、无重大的火灾情况和无大型的设备事故,创建一个安全的文明施工作业现场。在这个过程之中,要以人员的安全为第一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严格管理,做到奖罚分明并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实现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文明控制。

五、结语

项目管理方法作为管理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它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拥有着极大的应用空间,并且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随着广大工程管理人员的不断实践和探索,建设工程管理方法将逐渐丰富延伸成为一套系统性很强的科学的管理办法,必将对我国未来的建设工程管理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目标费用;管理

Abstract: this paper proceed from a highway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concepts,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the target cost of the 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 the 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 of the target costs between the seven links of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project target cost management; describ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ome of the measures taken in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roject target cost management.Key words: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target costs;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20世纪末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全球化,二是市场化。而市场化改革则使全球性竞争更加激烈,给公路施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方位的挑战。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2001年末我国加入了WTO,中国经济将真正开始了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国际竞争中发展。一方面我们要在宏观上把握经济的运行规律,搞好宏观调控;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方面,是要在企业层面进行管理创新。

改革20多年来,国有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中国的入世,具有差别性的优惠政策将逐渐被取消,改革的先发效应已变得不再明显。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国际跨国公司都处在了同一平台上,要在竞争中取胜,必须进行以管理创新为主导的“创业”,转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政型、经验型、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使之向市场化、知识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实现经营管理现代化。

公路工程作为我国基础建设产业之一,随着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采用了国际上惯用的项目法管理模式。积极推行项目法管理,牵住以“费用核算”的牛鼻子,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应施工企业项目费用管理的“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目标费用管理”体系。

二、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概述

1.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定义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是指公路工程施工项目主体为了实现项目目标,利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对项目寿命周期全过程和各种施工生产要素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的行为过程。

2.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内容

从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定义可以看出,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主要包括的要素有:项目主体、项目目标管理、项目管理手段、项目寿命周期全过程管理、项目生产要素的管理、项目管理职能,这些要素构成了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全部内容。

(1)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主体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主体主要指是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经理部,它在作为主体管理施工项目的活动中,也作为施工企业的被管理对象。

(2)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目标管理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目标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质量、进度、费用、安全若干方面的综合,其管理内容包括: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费用控制、安全控制以及现场的文明施工等。

(3)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手段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手段可分两类:一类是一般性管理手段;另一类是适合于某一特定方面的管理手段。前者采用会议控制法、节点管理法、偏差管理法;后者采用TQC法、ABC分类法、量本利分析法等。

(4)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寿命周期管理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寿命周期主要是按阶段划分为:工程项目前期管理、现场管理、交工管理、工程项目总结评价等几大类,其中每大类还可以划分为更小部分。

(5)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生产要素管理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生产要素管理大致包括:施工劳动管理、施工技术管理、施工资金(财务核算)管理、施工材料管理和施工设备管理。

(6)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职能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和指挥等。在施工项目管理中较具独立性的有项目组织形式、项目经理负责制与经济承包、项目经理部、项目规划与施工组织设计、项目计划管理、项目外部关系协调等。

三、公路工程施工项目费用和费用控制

1.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费用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费用是工程项目作为费用核算对象的施工过程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形式,也就是某一工程项目在施工中所发生的全部施工费用的总和,具体包括所消耗的主要材料、大型构件、其他材料;周转材料的摊销费;施工机械的台班费或租赁费;支付给施工工人的工资、奖金以及项目经理部(或分公司)等一级组织在管理工程施工中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应该指出的是,公路工程施工项目费用不包括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也不包括不构成公路工程施工项目价值的一切非生产性支出,如材料的盘亏和毁损、滞纳金、罚款、违约金、赔偿金以及流动资金的借款利息等。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的费用,一般是以项目为单位工程作为费用核算对象。在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最终是要使工程项目达到质量优、效率高、工期短、消耗低、安全好、效益高等目标,而公路工程施工项目费用是这些目标经济效果的综合反映,它是全面地反映施工经营管理工作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因此,工程项目费用控制是项目管理控制的核心。

2.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费用管理主要包括费用估算、费用决策、费用计划、费用控制、费用核算、费用分析和费用考核7个环节。这7个环节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构成了公路工程施工项目费用管理,其中的费用估算、费用决策、 费用计划构成了公路工程施工项目费用管理的设计阶段(即目标费用确立阶段);费用控制、费用核算构成了公路工程施工项目费用管理的执行阶段(即目标费用控制阶段);

费用分析和费用考核构成了公路工程施工项目费用管理的考核阶段(即目标费用的改善和总结阶段)。

3.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目标费用的制订

(1) 制订目标费用必须遵循的原则

①市场化原则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现在又加入WTO,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必须严格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取价应按照社会可比的市场价格。

②效益性原则

讲究效益是企业生存的核心,该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要分析研究各因素与项目费用的依存关系,挖掘企业历史资料,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项目目标费用水平进行测算、分析和预见,正确处理好产值、质量和费用的关系。做到不单纯追求产值而不顾工程质量和费用,同时也不能片面追求降低费用而不顾工程质量和产值。应统筹兼顾,做到既降本,又全面完成其他各项经济指标。

③ 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为使目标费用管理真正得到控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按照经济责任制的要求,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责”是指要完成费用控制指标的责任;“权”是指责任承担者为了完成费用控制指标,对于必须采取的措施所应具有的权限,即实施控制的权力;“利”是指根据费用控制指标完成的好坏,给予责任承担者的奖惩。有责有权,才能完成分担的责任;有责还应有利,否则缺乏推动履行职责的动力。“权力”和“义务”是统一的,没有权,就起不到控制的作用,控制本身既是一种权力,也是一种义务。

(2) 目标费用的制订程序

可以看出,费用估算是确立目标费用事前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企业和项目经理部都要着眼于未来,充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科学地预见未来费用水平的趋势,为目标费用确立奠定基础;费用决策是企业对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未来费用进行计划和控制的一个重要步骤。根据费用估算的情况,由参与决策人员认真细致地分析,避免盲目性和减少风险性;费用计划是实行工程项目目标费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以货币形式编制施工项目在计划期内的生产费用、费用水平、降低费用率和降低费用额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方案,是建立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经理负责制、开展费用控制和费用核算的基础。通过项目的费用估算、费用决策和费用计划才能制订出一个“看得见、摸得着、能操作”的目标费用实施性文件。

4.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目标费用控制

(1)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目标费用控制原则

对目标费用的控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充分发挥费用控制的作用。

① 全员、分级控制原则

费用控制必须是通过全体员工来完成的。费用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它涉及到企业所有部门、项目经理部、施工队组等,因此,要求企业人人、事事、处处都要有费用控制意识,按照定额、限额、计划等进行管理。从各方面各层次堵塞漏洞,杜绝浪费,形成一个费用控制网。

② 全过程的动态控制原则

费用控制的对象不只是施工、生产领域中的费用,而是贯穿于费用形成的全过程,它包括施工组织设计、劳动组织、材料供应、工程施工、工程移交等各个方面。只有对全过程进行控制,才能促进各项降本措施得到贯彻落实,达到预期目标。鉴于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的一次性特点,过程控制又必须是动态的。由于施工准备阶段的目标费用主要是依据上级(业主)要求和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来确定的,当竣工阶段的费用核算造成了费用盈亏,或发生偏差,是来不及纠正的。因此,项目经理部应把费用控制的重点放在过程的动态控制上。

③ 计划调整加严原则

在实施目标费用管理和控制时,只有按照目标费用计划内容实施的,才可由各部门(人)在工作职责范围内逐项处理。但对费用差异金额数较大的事项(如工资、奖金、办公费、差旅费),以及对单项目标费用超计划使用的必须经过规定的手续由专人审批,并对费用目标计划进行调整。

如果费用控制没有原则,乱控乱卡,不仅不能控制费用,而且会造成混乱,挫伤职工的积极性。

(2)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目标费用控制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目标费用控制是指在费用形成过程中,根据事先制订的费用目标,对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日常发生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按照一定的原则,采用专门的控制方法,进行指导、调节、限制和监督;将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原来所规定的标准和预算之内。如果发生偏差或出现问题,就应及时进行分析研究,查明原因,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所发生的费用是在预定的范围内。这是一种经济控制,即经济行为的控制,也就是费用施控系统(主体)要对费用受控系统(对象)的输入进行调节,使费用受控系统的输出限制在预定的费用目标之内,最终达到预定的费用目标。

(3)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目标费用控制程序

由于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的单一性,决定了各工程项目的特点、合同要求、工程内容和项目组织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因此,工程项目的目标费用控制将随着项目规模、特点及合同形式不同而变化,但其控制程序大致是相同的。

四、开展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目标费用管理的要点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费用是工程在施工中所发生的全部施工费用的总和,包括材料、机械使用费,支付的工资、奖金以及管理费。它是一个整体的、全员且分层次的、全过程动态的管理,因此必须要做到事前的目标费用估算控制、中途的目标费用计划执行控制和事后的实际费用核算与目标费用比校分析控制,把工程项目目标费用管理贯穿在费用形成的全过程。在推行“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目标费用管理”中,应注意抓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 抓好制度建设

在推行目标费用管理时,制定科学、合理和可操作的制度与相配套的管理办法是开展目标费用管理的基础。这些制度有工作制度、责任制度、工程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奖惩制度等四大类,其中工作制度主要包括计划管理制度、施工生产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费用控制制度、费用管理制度、定额管理制度、人事工资管理制度、物资管理制度、财产管理制度、质量安全管理制度、ISO管理体系文件等;责任制度主要包括工程项目管理经理负责制管理办法、经营承包责任制、岗位责任制、费用责任制等;工程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主要包括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规范、原材料质量标准、工艺规程、施工须知、安全技术规程等;奖惩制度主要包括职工奖惩办法、培训以及职称评定晋升管理办法等,除此之外,还必须建立一整套与制度相匹配的可操作模仿的程序文件。

2. 健全的核算价格体系

推行目标费用管理一定要以市场价格为导向,只有这样,目标费用的编制才能够准确,在企业达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下,可以建立内部物资市场,以起到规模效应的作用,不管是社会市场还是企业内部市场,其价格必须以市场动态的即时价格进行测算。定额已由确定工程造价转变为只起指导和参考的作用。我国加入WTO组织,也需要我们按国际惯例以市场来确定工程造价,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工程费用的准确测算,大到单项工程、小到每道工序,都必须树立费用意识,将劳动力、材料耗用、设备使用、现场管理、临时工程与常规措施等各方面的费用进行细化、统计、整理和分析,逐步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的核算价格体系,科学地编制每项工程具有竞争力的内部费用。

3. 加大经济费用管理人员的培训

推行项目费用管理是一项既要懂政策,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加强对经济费用管理人员的培训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人才储备工作,它将造就一批专业化的、职业化的项目经理和经济费用管理人员。合理的制度需要有能理解制度、有专业知识、会操作的人员来执行。过去往往是“项目上马建班子、项目完工散摊子”,缺乏对项目实施的总结、分析、经验积累和反馈机制,致使老牌企业工程做了不少,项目管理经验几乎全无,水平提高不快,施工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大部分仍处在粗放型管理状态,凭经验来估计和处理问题,偶然性极大。因此,为了做好项目费用管理,必须加大经济费用管理人员的培训,由内行人来管理,使工程质量、进度和费用都处在受控状态。

4. 充分利用和发挥计算机在费用管理中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应用软件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将其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目前,在国内已开发出不少用于项目管理的软件,而且还有专门用于费用控制及管理的软件,如同望工程师工程项目管理软件、海德管理软件等,这样不仅可大大地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在辅助管理人员进行设计、决策管理方面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充分利用和发挥计算机在费用管理中的作用,可提高估算的准确性、控制的及时性,提高传输效率和资源共享利用率。

五、结论

公路工程施工管理项目目标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综合管理。公路工程施工项目费用管理主要包括费用估算、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各环节的管理,其中目标费用制定和目标费用控制是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目标费用管理的关键。

在目标费用的制定时,我们只要遵循市场化的原则、效益性的原则和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严格按照目标费用制订程序,充分挖潜,认真决策,就能使目标费用计划真正成为一项具有切实可操作的实施性文件。在目标费用控制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企业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又要加强全过程的动态控制,严肃计划,增加计划修改调整的审批难度,使目标费用计划真正起到指导我们开展项目管理的作用,在推行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目标费用管理中,我们还要注重抓好制度建设、健全合理的价格体系、加强各层次操作者的培训、利用计算机的辅助功能等工作,要注意处理好思想与工具、主动与被动、综合与单项、基础与应用的关系。通过几轮循环,我们的施工企业才能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从容应对入世冲击等形势。

以上论述仅是笔者在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目标费用管理中的一些体会,希望能给我们施工企业同行有所启示。

参考书目

1.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经理工作手册》――吴涛主编 地震出版社

2. 《成功的项目管理》――詹姆斯P克莱门斯著 张金成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5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管理;解决措施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我国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业主的需求日趋苛刻,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当前的现状,一些影响建筑施工企业长远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不断暴露出来。本文结合实际,论述施工企业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从企业科学发展出发,提出解决和改进问题的措施。

一、施工企业存在的管理问题分析

(一)人力资源管理薄弱

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还相当薄弱,根本的问题在于缺乏科学合理制度,缺乏合理的、有效的、适应于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体系。一些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还仅仅停留在劳动工资管理的层次上,没有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没有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及办法等。这种薄弱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不但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有施工企业的中、高层骨干正在向民营企业流失,从而带走了他们的经验教训以及业主和市场,还间接影响了项目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以及员工素质的提高,尤其是项目经理的素质有待提高。

(二)资金、物资管理混乱

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章不循,相当多的施工企业尚未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施工企业对于机械设备、材料等方面的管理,也存在突出的问题。如在建筑材料的采购方面,缺乏系统的管理制度,没有科学可行的采购供应计划,不能做到依据管理会计方法来合理确定经济合理的采购批量,采购批量和批次的确定缺乏科学的依据。个别采购人员为了“拿回扣”而超额采购、乱采购的现象比较突出。对建筑材料的保管、供应和处置未能建立科学可行的制度。另外,许多施工企业建立了内部租赁公司或租赁站,对机械设备、周转材料等,实行内部资源市场运作,总体情况是好的,但突出的问题是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比较薄弱,隐患较多,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比较突出;周转材料的丢失、缺损比较严重,亟待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三)项目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不考虑使用成本的管理,严重的影响了施工企业的盈利能力,削弱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成本控制观念不强

虽然绝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对成本控制的意义有深刻认识,并且各有一套管理办法,但是全员参与,全面、全过程控制的系统控制观念还不强,还停留在堵漏洞阶段,即堵材料、设备采购、工程分包、劳务分包、非生产性开支等漏洞。对一些潜在的影响工程项目成本的因素缺乏深刻认识,没有强手腕、硬措施。技术革新对利润增长贡献的价值认同度还比较低,对施工部署、施工组织对成本的重大影响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等。

2、缺乏科学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和方法体系

许多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成本核算制度,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过于简单,人为地简化了成本核算环节,或是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不配比,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不对应,不能满足成本分析和考核的需要。成本管理制度缺失,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制度等得不到有效地贯彻实施。

3、全员成本意识差

领导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轻视成本降低的重要性,成本决策随意性强,不惜以提高成本为代价争创名优工程;员工由于责任成本分解不到位,奖罚不明确,在工作中不注重精打细算,损失浪费较为普遍。

(四)考核奖惩环节的问题

大多数施工企业,尤其是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缺乏对项目组成部门以及人员的绩效考评体系,项目实施过程中未能采用科学的考评制度和方法及时地做好考评工作,严重影响奖惩工作,还容易造成许多“后遗症”。即使项目竣工后,一些施工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决算工作较为滞后,应缴的各项费用无法清算,账目不清,责任不明。由于绩效考核不及时,项目完工后的费用控制常常被忽视,费用超支现象时有发生,对项目效益影响较大。此外,项目绩效考核存在奖罚不对等的现象,国有企业重奖轻罚、只奖不罚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种奖罚不对等,实质是企业缺乏科学公正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利于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必然损害企业的长期利益。

(五)风险与预警、防范机制不健全

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对风险认识不足,对潜在的市场风险、产品风险、财务风险、人才流失风险简单归咎于市场竞争激烈、生存环境恶劣等。对市场解读不透,对业主恶意压价、垫资、超常规压缩工期的要求一应承诺,对盲目扩张带来的管理覆盖和资源配置问题估计不足,对资金严重枯竭、贷款与日俱增、偿债风险等财务危机麻木不仁,对人才流动没有找准深层次的原因,对利润大幅滑坡丧失警惕。

二、解决方法探讨

针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施工企业应在建立明确的管理会计工作体制的基础上,采用科学、可行的管理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强化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如何有效地开发和科学合理地管理人力资源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目前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尤其需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针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和方法:人力资源规划与设计方法、人力资源甄选与配置方法、人力资源招聘培训与开发方法、人力资源激励方法、人力资源绩效评估方法、薪酬管理方法等。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有其自身的特点。

(二)加强资金与资产管理

资金是企业资产的货币价值反映,是企业生存的血液。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资金管理的范畴和方法主要包括:

1、资金需求量的预测

施工企业是资金密集型的企业,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由此形成大量而繁多的物资财产,必须在对这些资金资产的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的支出渠道也比较复杂,其资金需求除可以按照一般方法预测外,也可以根据发包方的概预算和以往本企业的经验比例(如毛利率、间接费用比例等)来确定。

2、收入的管理

取得收入是企业经营的目标,也是企业资金的流入。施工企业收入管理的目标在于扩大边际贡献且加速资金回收。常用的管理方法包括本量利分析、保本分析、边际贡献分析、敏感分析等。而对于加速资金回收的管理方法主要体现在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策略如合理制订信用政策等。

3、成本的管理

现代管理的总目标是改进成本信息质量、内容、相关性和及时性。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根据施工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控制、跟踪、分析和考核等管理活动,以达到强化经营管理、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提高成本核算水平、降低工程成本、实现目标利润、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目的。由此可见,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积蓄财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三)改进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的目标在于以合理的成本保证质量符合既定标准。这就要求对产品的研制、设计、生产、售后服务都要进行全面质量控制,以使缺陷在产生之前就被消灭。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该环节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的成败。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经常会遇到大量的质量分析和工程质量评价问题。采用因果分析法可以清楚地表达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把所分析的问题变成结构图形,非常直观和清晰;但因果分析图只能对问题进行定性分析,不能判断各因素的影响度;层次分析法是美国A.L.Saaty教授最早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它能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进行有机结合。很多的质量问题和质量评价工作不可能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有的决策过程来不及进行过细的定量分析,只需要做出初步的选择和判断,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系统分析就能够简便而迅速地为决策者提供可靠依据。将层次分析法引入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因果分析法结合起来,它既直观又可测度,思路明确,方法简便。

三、结束语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企业的科学发展对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有巨大作用。建筑企业应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分清方向,准确定位,探索提高企业效益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适应市场变化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丛培经.建筑企业项目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席酉民.企业战略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第6篇

【关键词】建筑业;管理;问题;方法

一、建筑业的含义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建筑业的含义

建筑业是专门从事土木工程、房屋建设和设备安装以及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的生产部门。其产品是各种工厂、矿井、铁路、桥梁、港口、道路、管线、住宅以及公共设施的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

2、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建筑业的产品转给使用者之后,就形成了各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固定资产。它是国民经济各物质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进行生产的手段,是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美国和其他一些西方国家,把建筑业与钢铁工业、汽车工业并列为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

二、我国建筑业面临的挑战

一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实行完全意义的业主负责制和项目法人制。通常的做法是一个单位要建一个项目(一栋楼房,一座厂房或一座构筑物),在立项后(有的是在设计完成后)开始抽调人员,组建基建办(科、处),选择施工单位,完成建设任务后,基建办(科、处)即行解散,人员重新安排工作。这种做法,使得我国大部分建设单位从事项目管理的人员总体上经常处在流动变化之中,很多项目管理班子是一次性的,因此很难提高专业管理水平,并且有的建设单位由于没有专业管理人员,又要上项目,不得不临时从不相关的部门抽调不相关的人员来管理基建项目,这些人在从事建设单位的项目管理之前基本上不懂项目管理,而仅是凭着业主的优势地位来对承包商和建设项目进行管理的。目前建筑市场的混乱甚至于一些消极现象,不能不说与这种体制有关。

二是目前建筑业体制改革明显滞后。虽然我国建筑业在前期改革进程中多数时间是领先的,但在现代企业制度改造中却明显滞后于其他行业。据统计,我国目前经济市场化程度已达65%,在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的市场化程度已高达80%左右,而我国建筑业内部的市场机制还不健全,市场化程度远远低于其他行业。

三是我国设计单位不能适应建筑业国际化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现有的设计单位多为综合性设计单位,包含着建筑、结构、机电等多专业工种,大都组织庞大,少则上百人,多则上千人,这些设计单位远远不能适应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以设计为龙头的总承包体制。另一方面又缺乏中小型的专业化的设计师事务所,如建筑师、结构工程师、机电工程师事务所等。这种设计行业的两难现象对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四是监理市场不规范,监理人员素质不高。我国自1988年试行项目监理制以来,对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工程建设监理单位资质试行办法》、《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和注册试行办法》《工程建设监理规定》等一批监理规章制度的颁布实施便我国监理工作日益规范。但以目前的状况还远远不能适应建筑业的发展,与国际惯例无论从体制上、水平上都相去甚远。

五是政府职能定位不明确,企业负担加重,这也是国有企业共同存在的难点。企业经营自落实不够,社会职能的分离条件不成熟,社会保险等配套体系不完善,市场竞争的不平等、地方保护、行业保护愈演愈烈等问题依然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优势企业的发展,便国有建筑企业无力与国际惯例接轨,这种人为现象在短期内仍将存在。

三、一步深化建筑业改革,加速与国际惯例接轨

1、借鉴国际惯例,组建项目管理承包公司,努力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提高项目管理水平,首先要立足国际市场,以建立健全各项法规制度人手,全面开展项目管理基本理论知识的教育活动,从思想上明确对项目管理性质、地位的认识,从操作上规范项目管理的实际运行;其次,要建立或组建我国自己的项目管理公司、项目咨询公司以及项目总承包公司。这些公司可由目前国家大型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的项目管理班子改组改造一些,将具备条件的国家大型建筑公司改组分离一批,也可将某些具备一定实力条件的监理公司、设计单位改组改造一些,然后在此基础上规范提高,实现公司化、专业化、市场化管理,实行出资者、所有权、经营权分离,使其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另外,要注意加快人才培养,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管理、有国内外施工经验、知法律经济的项目管理工程师,这是我们的项目管理实现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关键。

2、完善建设监理制,发育建设监理市场,提高建设项目监理水平。

要全面推行建设监理制,对全国监理单位进行分类指导,健全建设监理管理机构,突破以往仅局限于质量监理的格局,进行全方位监理。要严格监理资质管理,实行监理认证制度杜绝转包监理业务。在宣传教育的同时,政府管理部门要加强体制上的改革,通过全面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等手段推行监理制。另外要加强监理人员的培训,努力开展国际间的交流,改变目前监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整体不高的状况,以适应国际惯例对监理人员的要求。

3、建立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的管理体制,制订分包合同条件,规范分包市场。

在确定了总承包之后,就必然会产生许多专业分包。目前分包现象普遍存在,分包方式五花八门,但分包市场及分包合同极不规范,缺乏对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队伍管理的相应法规,没有规范的合同文本。当分包商与主承包商出现纠纷时,没有相应的仲裁机构负贡协调和仲裁,致使分包市场管理混乱,建设单位随意肢解工程,严重制约着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的新的管理体制,制订相关的法规和管理办法,规范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市场,制订规范的合同文本,以使大家有所遵守。

4、转变政府职能,政企分开,建立规范的市场机制。

针对我国建筑业实际,笔者认为政府在职能转变中应重在以下几个方面突破:一是建立新的建筑业的行业行政管理体制,投资管理和建筑业管理分属管理,禁止投资性质的政府部门对建筑业管理的越俎代庖行为,结束我国多年来存在的委局职能不明,长期争论不休的局面;二是强化市场宏观指导,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政府在行业管理中应淡化主体意识,为企业的发展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各级政府的建筑市场管理部门不再直接管理企业,改变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状。严格执法,建立公平竞争规则,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壁垒,建立统一开放的大市场;三是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企业负担。

总之,随着世界建筑市场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建筑业面临着严竣的挑战,我们只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速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步伐,才能在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建筑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

引言

市政工程的成本控制是市政施工企业获取经济利润的主要途径、对于企业的整体效益与市场竞争力都有着重要影响。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开放和招投标机制的普及,市政建筑施工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市政施工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生存发展,就必须要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

一、市政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现状

1.项目成本控制难度比较大

在市政施工的过程中,工程项目的建设其成本受天气变化、资金垫付、市场材料价格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因素的变化都会导致施工成本的增加。在施工过程中地下管线不明等突发状况也会导致施工成本的增加。市政工程施工有时候还可能遇到行政干预,造成项目部不得不重新编制施工方案来组织施工,项目资源投入的改变也会造成项目成本的变化。同时,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交叉施工的现象,不同的施工队伍、工种之间如果协调不好会造成效率低下,甚至返工。以上因素共同造成了项目成本控制难度的增加。

2.管理体制不健全导致成本控制难以实行

市政施工企业受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很多仍然延续着粗犷式的管理模式,采用的管理方法也不够科学,再加上市政施工企业内部本身就存在着很多问题,使得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在企业内得不到实行,施工中经常出现中途成本失控的现象。在实际的成本管理中责任不明任务不清,上级的越权干预等现象时常发生。因此,建立完善市政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体制势在必行。

3.垫付资金的结算方式制约了成本控制的实施

由于市政工程施工单位体制的原因,很多工期短、工程量小的工程都是通过指定的方式完成的,多数地方住建局下属企事业单位在施工前期并没有正规详细的报价形式,只是简单地对工程的性质和工程量进行了签认。这样的形式使得工程都是由施工单位进行垫付资金,等到工程完工后再进行结算,导致市政施工企业根本没有成本计划可以控制。

二、如何做好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

1.增加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要想提高成本控制的力度必须提高全员成本控制的观念。市政施工企业要建设成本控制的文化,将成本控制的思想从智能管理部门扩展到企业的各个角落,构建节约型企业。培养高素质的管理者,形成强烈的成本管理意识,将成本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从项目管理人员到普通施工人员都要进行经济教育,灌输经济知识,是每一位员工都要将成本控制放在工作的主要位置。

2.完善施工单位成本控制的管理制度

目前,市政二级资质以上的施工单位多为国有企业改制企业或事业单位,还没有建立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要想完善成本控制制度首先要改革经营管理思路,鼓励企业向外发展,将经营管理权放下,实行承包经营。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完全按照项目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建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办法,制定详细的工作手册、实施手册管理流程和信息传递方式。其次,要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实行目标管理制度,总公司确定管理目标后由分公司具体去完成,这样要目标进行层层分解,确保具体目标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人身上。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针对这些目标对每个人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经济利益相挂钩。最后,要完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公司的职能部门,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员、职责范围、工作接口等,确保项目成本目标控制的正常运行。

3.做好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

市政工程项目施工前要对项目的成本进行确定和分解,编制合理的施工方案,根据施工方案来安排工程量。项目建设的前期阶段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工程造价的管理人员在早期要参与到建筑设计中去,慎重对待设计变更,以保证对造价的有效控制。如果在图纸已经形成后造价人员再对工程的造价发表异议,就会造成大规模的返工与变动。在工程的招投标阶段要要抓好合同管理工作,减少工程的索赔。在项目施工前要对该项目的施工成本做出预测,对材料、设备租赁价格进行调查,对总承包价进行估量,对建设当地的劳动、地材等进行调查,使得整个项目具有一个比较优化的方案。成本的前期控制不仅可以为招投标工作提供一个价格的参考,还可以为项目管理部门编制成本计划提供数据,有利于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找出施工项目中的薄弱环节。通过将目标成本进行层分解,落实在工程中的每个环节每个岗位,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够明确自己的责任,提高他们的责任感与积极性,有效地对成本进行控制。

4.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是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项目开工后成本控制按照分项工程、工序、进度、岗位划分成不同的部分,进行控制。在横向上将成本控制落实到各个分项工程各个施工工艺,在纵向上将成本控制落实在各个施工阶段各个季度各个月各个周。在材料的选择上要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价格比较低的。健全材料的领、收、发、回收制度,对于钢材等材料要根据使用量领用,每次领用都要登记。对于砂石等易耗材料要根据施工情况进行储存,避免因为二次搬运而造成材料的损耗。对于建筑垃圾要进行分类处理,一些板材、钢材等可回收材料要进行回收处理,减少浪费。一些大型的建筑设备可以采用租赁的形式,合理安排设备的进出厂顺序,减少设备的闲置,降低资金的投入。加强各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技术与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管理中最关键的因素。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项目管理人员,还包括技术人才、市场经营人才、熟悉现场施工管理的人才以及项目成本核算人才等。一个有竞争力的企业必须拥有各种类型的高素质人才,建设单位要为他们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同时,也要加强对于具体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施工准确度,避免返工带来的成本上升。安排最优化的施工方案,采用最先进的施工工艺,做好不同工种不同施工队之间的协调,避免摩擦带来的成本上升。严格按照目标成本进行施工成本管理,尽量避免工程变更等问题,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设计变更、工程延期等可能影响工程成本的现象要及时解决,寻求最佳方案。

在施工过程中还要协调好成本、质量、工期与安全之间的关系,过于强调工程的质量、工期与安全会提升工程的成本,但是如果一味地降低成本而忽视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很可能造成质量缺陷、安全事故,导致大规模的返工,造成更大程度上的成本上升。

5.实施成本控制的动态考核机制

动态考核机制主要是针对施工过程的,对施工过程中哪些环节需要改进细节如何处理做到心中有数。对施工状况定期开展经济、成本会议,分析在当期范围内成本控制失调的原因,哪些环节可以改进,摒弃劣势,扬长优势。按照责任分解的目标,进行点的考核,结合考核结果实施相应的奖惩机制,确保施工成本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综上所述,成本控制决定着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市政施工单位的成本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管理因素、行政因素、技术因素等。我们要不断强化成本控制的意识,健全成本管理制度,从准备阶段到竣工验收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1]陈兵.探析我国市政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现状及改善措施[J].建筑与文化.2013(06)

第8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与政府投资资金紧张的矛盾日趋突出,利用非政府资本投资于公共建设领域越来越得到各国政府青睐。BOT、BOO、BT、PPP等融资方式适时而生,成为缓解政府公共投资资金短缺的主要手段。我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逐步开始以项目融资方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自2003年起建设部先后颁布《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和北京市开始实施的《北京市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办法》,使得项目融资模式进一步得到广泛应用,仅在北京,约30多个奥运场馆中的半数,都是以特许经营的方式进行。其中代表性的项目融资有2003年奥运鸟巢体育场项目、2004年北京亦庄天然气项目、2005年北京地铁奥运支线项目和2008年北京亦庄轻轨项目。

对于大型国有施工企业集团而言,参与运作特许经营融投资项目不仅可以摆脱单纯依赖施工的经营模式,进入建筑施工业的上游领域,而且带动施工生产,扩大建设市场的占有份额和施工规模,同时逐步转向以依托主业为主的投资型建设商,全面整合配置企业资源,发挥资本运作和施工生产为主的优势,对增强企业实力,提高企业效益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BT的概念及意义

BT由BOT的演变而来,是英文“Build-Transfer”的简称,中文直译为“建设――转让”,是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

上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利用私人资本进行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的方式。即政府通过特许协议,引进民间资本参与政府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项目建设完工后,与该项目有关的权利按协议由政府赎回的一种项目投资方式。在国内即业主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建设方,由建设方负责项目资金筹措和工程建设,项目建成竣工验收合格后由业主回购,并由业主向建设方支付回购价款的一种融资建设方式。

BT方式和传统的投资建设方式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可以为项目业主筹措建设资金,缓解建设期间的资金压力;其次可以降低工程实施难度,提高投资建设效率;第三采用固定价格合同,通过锁定工程造价和工期,有效的降低工程造价,转移业主投资建设风险;第四BT项目回购资金有保证,投资风险小。

二、BT方式的特征

1.BT参与主体的特殊性。

参与BT项目的主体分为业主和工程建设方,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业主为特殊主体,即政府、政府组成部门,或者政府投资设立并承担基础设施建设职能的国有企业。建设方主要为具备一定投融资能力和建设资质的投资公司、建筑企业等。

2.BT投资客体的特殊性。

BT投资客体的特殊性在于:一是BT项目的客体大部分为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如城市轨道交通、桥梁、公路等,他不同于其他投资项目,属于社会公益事业,政府对其享有建设权和所有权;二是BT投资客体的所有存在转移性,即业主通过合同方式把某一重点项目的投资、建设的权利和责任转让给建设方,建设方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拥有该项目的所有权,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业主回购项目并获得项目所有权。

3.BT参与主体法律关系的复杂性。

BT项目涉及融资、投资、建设、转让等一系列活动,参与人包括政府、项目业主、建设方、施工企业、材料供应商、融资担保人、保险公司以及其他可能的参与人,从而形成了众多参与人的纷繁复杂的法律关系。

4.BT方式的和约性。

BT所涉及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是通过合同确立的,其中包括贷款合同、建设合同、回购协议、回购资金担保、完工履约担保以及联合体协议等,是一系列合同的有机组合。

三、BT的几种方式

1.完全BT方式。

完全BT方式是指通过招标确定项目建设方,建设方组建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融资、投资和建设,项目建成后由业主回购的形式。

2.BT工程总承包方式。

BT工程总承包方式是指通过招标确定项目建设方,建设方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的承包,并承担项目的全部投资,由业主委托指派工程监理,项目建成后由业主回购的形式。

3.BT施工承包方式。

BT施工承包方式是指通过招标确定项目建设方,建设方按合同约定负责工程施工及投资,项目验收合格后由业主回购的形式。

四、BT会计核算方法的现状及分析

1.采用《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

采用《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建设方以行使代业主职能对BT项目进行管理,或在业主要求下在BT项目建设期间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2.采用《企业会计制度》,将BT项目视为在建工程。

建设方将BT项目作为在建工程,所投入建设资金在“在建工程”科目下分明细科目核算。

3.采用《企业会计制度》,将BT项目视为长期投资。

建设方将BT项目作为长期投资,所投入建设资金在“长期投资”科目下分明细核算

4.采用《企业会计制度》,将BT合同视为建造合同内容。

建设方将BT合同归入建造合同范围,所投入建设资金在“工程成本”科目下分明细核算,并在建设期确认收入、成本和毛利。

以上四种方法虽然都对BT项目进行了会计核算,但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值得商榷问题。一是《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规定是“本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实行独立核算的国有建设单位”,并指出“凡是符合规定条件,并报主管财政机关审核批准,建设单位财务会计与生产企业财务会计已经合并的,不再执行本制度,应执行相应行业的企业会计制度”。广义上的“国有建设单位”指政府部门、国有单位设立的经营性或非经营性的负责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单位,狭义上的“国有建设单位”指各级政府部门设立、执行财政预算拨款,并经主管财政机关审核批准的负责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单位。而企业按照出资人身份划分,投资建设BT项目时,无须报主管财政机关审核批准。二是在建工程是指处于建设中的固定资产或固定资产改良工程,包括成套或单项建设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固定资产,以及维护、安装、改建、扩建和大修理工程等。企业投资建设的在建工程完工后,形成企业的一项固定资产,企业拥有其所有权。而BT项目回购完成后,工程资产所有权转移给业主所有。在建工程和BT项目在最终资产所有权属上不具有相似性。三是如果建设方对BT只是投资,并获取投资收益,通过组建项目公司对BT项目进行建设管理工作,此种方式下将BT项目作为长期投资是合适的。但是建设方是BT的施工总承包或施工承包的方式,此时BT项目核算相当于构建产品,在产品完工后将其出售获益。此种方式下是不符合长期投资的判断标准。四是直接采用建造合同核算BT项目,认为BT合同价款明确,预计合同总成本能够准确测算,完工进度能够可靠确认,这些条件满足了收入、成本和毛利的确认。但是简单的按照《企业会计建造合同准则》核算BT,忽视了BT方式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过程,不仅仅只是建筑施工,还包括了前期准备、勘查设计、物资采购、建筑施工、提供劳务、监理服务、技术咨询等,最重要的还有结构性融资、投资以及转让;此外,收入的确认直接对税费计算缴纳形成重要影响,有可能造成重复纳税,并在后期转让的会计处理上出现困难。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企业会计建造合同准则》并不完全适合BT项目。

五、BT会计核算方法的思路

笔者认为,根据BT项目不同的特征,应建立与之性质相符合的会计核算方法,并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运用恰当的会计核算方法真实客观的反映BT项目经济状况和最终效益,才是会计核算的本质,也是BT会计核算方法的基本出发点。在实际操作中,即不能简单化BT会计核算,也不能复杂化BT会计核算。正确区分BT方式,在完全BT、BT工程总承包、BT施工承包的三种方式基础上,同时结合BT项目的转让模式,以此进行针对性强、条理明晰的会计核算方法。

1.完全BT的会计核算方法。

(1)建设方组建具有法人治理结构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融资、投资和建设,项目建成后由业主以股权回购方式完成。建设方对项目公司投资,本身不参与施工建设活动,仅作为投资行为,此种情况下建设方应采用企业会计投资准则,按投资方式进行会计核算。由于项目公司在BT项目竣工验收后股权转让业主,而业主通常为政府或者政府投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因此,项目公司应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按国有建设单位会计核算的规定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以利于项目公司股权转让后满足业主的会计核算要求。

(2)建设方组建具有法人治理结构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融资、投资和建设,项目建成后由业主以回购资产方式完成。此种情况下建设方仍按投资方式进行会计核算,而BT项目公司转让的工程资产即“在建工程”,项目公司作为建设方的投资主体继续保留,项目公司应当执行《企业会计建造合同准则》。

2.BT工程总承包和施工承包的会计核算方式。

BT工程总承包方式和BT施工承包方式的区别在于前者项目建设方对工程项目实行全过程的承包;后者项目建设方只是负责工程施工及投资。两者的共同点是都不需成立项目法人公司,因而不存在发生股权转让行为,最终项目竣工验收后业主回购的是资产,即资产进行转让,完成“建设――转让”模式。

在此前提下,BT合同实质为建造合同。建造合同是指为建造一项或数项有设计、技术、功能、最终用途等方面密切相关的资产而订立的合同。这里所讲的资产是指房屋、道路、桥梁、水坝等建筑物,以及船舶、飞机、大型机械设备等。建造合同自身的特征是先有买主(即客户),后有标的(即资产),建造资产的造价在签订合同时已经确定,资产的建设期长,所建造的资产体积大,造价高,一般为不可撤消的合同。这些特征与承包方式下的BT合同具有完全吻合的特征,因此应按照《企业会计建造合同准则》进行会计核算。

《企业会计建造合同准则》规定“在资产负债表里,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应当根据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①合同总收入能够可靠地计量;②与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注入企业;③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能够清楚地区分和可靠地计量;④合同完工进度和未完成合同沿需发生的成本难免可靠地确定。按照建造合同准则要求,BT工程总承包方式和BT施工承包方式的会计核算应在BT建设期确认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以利于该BT项目会计信息的真实反映和披露。

第9篇

我司根据部《加入WTO对我国建设事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工作方案的要求,在天津理工学院部分学者,初步研讨《服务贸易总协定》和《政府采购协议》中的相关条款和基本规则,提出了《关于我国加入WTO后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纲要》的基础上,组织邀请中建、中土、中水电、路桥、中冶、港湾公司以及世行北京代表处等单位的专家、教授和长期参与国际工程建设的造价专业人士进行了论证。遵照宋副部长关于报告要有针对性、权威性和突出重点的指示经修改完善,现将WTO对工程造价的影响WTO机遇、挑战和对策措施报告如下:

一、WTO对工程造价管理造成影响的规定

WTO对工程造价管理造成影响的规定主要有《服务贸易总协定》简称为GATS,其必须遵循的六条原则是最惠国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发展中国家的更多参与原则;市场准入原则;国民待遇原则和逐步自由化原则。1997年我国与日本就加入WTO进行的谈判中正式提出的关于服务贸易中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领域中的减让表有其代表性。建筑企业市场准入限制为2001年,工程造价咨询业取消限制为2005年;承诺外商独资企业在成立时享有中国企业的同等待遇;承诺外资企业必须在中国以商业存在方式直接承包工程以对等互让的原则提供专业服务。《政府采购协议》简称GPA,在其序言中确定了非岐视原则;透明度原则和发展中国家差别待遇原则。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和保证政府采购的公平性和非岐视性,促进政府采购市场的开放而订立的。由于目前世界上中仍少数发达国家参加了《政府采购协议》,因此中国"入世"后暂时还不会受到GPA的影响,但美国等发国家一起想使GPA成为大家都接受的协议。因此在世界贸易西雅图回合贸易谈判中,美国坚持要把政府采购列为谈判议题,从这一点看,GPA成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协定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了。由于我政府用于建设项目的投资数额巨大,每年达数万亿人民币,而政府工程服务采购又是GPA中一个重要范畴,所以GPA将对我国建设市场中的交易方式--招标与投标,以及相应的工程造价管理领域产生较大影响。

二、WTO规则对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影响

(一)工程造价管理无疑将被纳入国际经济一体化系统

WTO规则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各国市场准入问题,通过GATS的六条原则和GPA的三条原则要求各国以关税减让或进口承诺方式开放市场。这种市场准入将促使各国尽快纳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系统,并遵守国际经济合作活动规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国加入WTO后,对工程价管理领域而言,所受到的最大冲击将是工程的计价、定价模式及方法。目前,我国除国际承包工程和合资工程是参照国际惯例和规则计算工程造价外,绝大部分是按国内的工程定额计价、定价的。"入世"后现行的工程计价、定价模式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那么WTO是通过一种什么机制来使我们接受国际惯例呢?按说工程造价领域里的国际惯例是一种软约束,并没有强制力,据考察,世界各国的计价、定价模式并不是唯一的,即WTO并不能强制我们接受当今世界上美、英、德、日四大工程计价模式中任何一种模式。但是WTO却能通过《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打开我国的建筑市场及其工程造价咨询服务市场,大量外资、独资、合资、合作企业和建筑承包企业或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进入我国市场,以其先进、优质、高效服务与我国业主、设计、施工企业竞争,并以其惯用的计价模式来示范影响我们。若我国的有关规定(不包括法律)限制此类竞争的话,他们将会通过WTO的磋商与促载机制申诉并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以下是几种可能发生的情形:

1.我国招标投标的评标价问题

2000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明确规定了关于"低于成本报价"的问题,这里的"成本价"是指企业个别成本价,即凡是低于企业自身成本的报价被视为"废标",也更不能中标。而我国目前国家地区、部门工程造价管理机构批准的工程定额是按社会平均成本的原则编制的,反映的是某一时期内消耗在单位工程上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水平,因此定额规定的成本价与企业成本价二者间必有一定的差异。按定额本身的属性,它是一种信息,是参考性的,但目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定额的作用仍然是属于一种国家定价性质的文件执行的,加入WTO后,外商将按惯例以个别成本报价,如我们也要求他们按定额报价,则可能让对方援引"非歧视原则"引起贸易纠纷。因此我国现行工程定额编制的原则,表现形式、作用等都面临冲击。

2.我国的间接费取费问题

目前我国在工程间接费取费问题上采取差别费率原则,即有的省、市按企业类别取费,有的按照工程类别取费。这种模式可能在我国加入WTO后引起争议,尤其是按企业类别取费的方式,我们可能会被外国承包商援引"非歧视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诉至WTO。甚至我们对于国有企业、乡镇集体企业、私人企业不同对待收取劳保费的作法更有悖于WTO的"非歧视原则"这会加大WTO对我国国有企业反补贴的制裁。

3.我国建筑企业的计划利润和人工工资问题

与国外比较,我国施工企业收取的7%的计划利润似乎并不少。工程造价总体水平也不高。便实际上企业长期亏损,生存艰难,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企业的利润并不能完全作为利润来使用,如我们的福利、住房补贴、职工医疗、物价上涨等等都要从利润中开支,在国外,这些大都是属于生产成本开支的范围,另外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长期以来实施的是低工资高福利的分配政策,建筑企业工人工资(定额规定的工资)比国内其他行业要低很多,与国外比较差距更大。

"入世"后,我国的工程造价水平将会随着国际市场的波动而波动。我国原有的人工费低的优势将会丧失;同时在工程造价的成本构成,会计成本核算等方面也面临接轨问题。

(二)对我国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影响

我国已承诺加在加入WTO后,即可在工程造价咨询领域设立外商合资、合作企业(实际上现在已经设立了一批),2005年后即可设立外资独资企业,我国目前每年近三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其中工程造价咨询行业也有数百亿元市场,将来这个市场还将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因此将会吸引大量国外产咨询企业进入我国。

境外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对我国咨询机构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境内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机制较好。境外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尤其是工料测量师事务所,大多为合伙人制,对其债务承担无限责任。这种公司形式往往增大了咨询事务所的责任风险,委托方愿意将工程咨询任务交给这一类承担无险责任的机构;所以这类企业信誉一般较佳,工作认真负责,不敢弄虚作假。同时这类咨询企业为转移风险,往往在境外投保专业责任险,这一方面降低了自身责任风险,同时又更增大了信誉。

2.境外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公正性较强。境外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因为其公司机制为无限责任,加之属于专业人士合伙企业,只能依靠优质高效的服务来吸引客户,所以具有较好的公正性。国内这类企业虽然暂时解决了业务来源的问题,但其公正性地位受到了损害,因此外资或合资项目一般不愿意委托国内这类企业做咨询项目(当加入WTO后,境外咨询企业涌入后是如此)。长此以往,国内造价咨询企业就会因不适应竞争而淘汰出局。

3.境外工程造价咨询的机构服务范围比较广泛。境外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服务范围比国内企业更宽更深,它一般对委托方提供以工程造价为龙头的全方位、全过程的工程咨询服务,包括项目投资估算、协助或招投标、工程合同管理、支付与索赔管理等内容。

境外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服务手段比较先进。境外工程造价咨询机构一般均有强大的工程造价与工程管理系统软件支持,能为委托方提供详尽的工程进展以及支付资料,并能提出分析意见和控制措施,从而协助业主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投资进行监控并最终实现投资目标。而由于投资管理体制所限,造价工程师只能分别参与工程前期或工程实施阶段的工作,缺乏连续性,这也是造成工程造价失控的一个因素。

相对工程价咨询机构来说,从业人员所面临的冲击要相对小一些,因为我国在加入WTO的多边谈判中(主要是与日本、韩国)坚持专业人士市场准入的"对等互认"原则,所以在加入WTO后,境外专业人士将无法以"境外专业人士"身份到我国执业。我国造价工程师暂时还感受不到境外专业人士的压力,甚至还会享受到境外咨询企业来中国开业必须达到起码的4位以上注册造价工程师限制而不得不高薪(相对的)争聘的好处。我国加入WTO后,毫无疑问造价工程师专业制度将会享受到短期的人才需要以及技术、手段、方法传播至我国的好处,但从长远看,造价工程师制度也将会受到下列压力:

1.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华语专业士报考造价工程师的压力

从目前规定看,境外人士报考国内造价工程师是受到限制的,但加入WTO后,就不能继续限制了,并且从我国其他注册执业资格的考试来看,已经不再限制境外人士报考。预计在一个不太长的时期内可能会有数量不少的境外人士考取注册造价工程师,从而为境外造价咨询机构取得国内资质提供了契机。

2.境外专业人士报考造价工程师对主管部门及专业学会的压力

首先是对造价工程师制度的压力,如何开放考试,有哪些具体政策规定和具体要求,都要重新从开放、公正、透明以及全球意识等角度考虑。其次专业学会的运作也要朝符合国际惯例的方向发展,如对开设工程造价专业的院校资格的认可、造价工程师继续教育标准、造价工程师职业道德规范等都要作出具体规定。

我国加入WTO后境外专业人士对我国造价工程师制度有所冲击但不大,可以在短期内克服的。但也要考虑是否愿意对造价工程师群体进行保护的问题。从大多数国家工料测量专业人士制度的惯例看,一般都不限制外国人报考本国专业人士(除个别法律限制的,如医师)以达到扩大影响和输出的服务的目的。所以我们应尽快制定境外人士报考造价工程师的细则,以掌握主动权。同时要求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按照国际惯例改制,使之真正成为行业自律组织。

三、面对WTO的挑战,我们应采取的对策

面对"入世"的挑战,我们要发挥本行业的优势,在思想理念、立法体系、行业创新、计价模式、人才培育、业务建设、机制体制等采取应对措施,规划和建设好完整的配套的中国特色的工程造价体系,把冲击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一)加快管理思想方法的转化

我们应对WTO挑战的首要措施就是管理思想方法的转化。虽然现在制定的方针、政策仍针对国内建设市场,但其对象应从仅考虑国内企业的立场转变为考虑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宏观视角范围,虽然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企业仍以国内商业存在方式(中国法人)出现,但毕竟是外资企业,具有不同于国内企业的企业文化和行动准则。我们还要顾及到我们的方针、政策是否与WTO的基本原则相一致(市场准入、透明度、非歧视、公平贸易)。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学习和深刻理解WTO具体规则和条文,认真研究WTO成员国主要对手态势,树立国际化意识以适应加入WTO后引发的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和新要求。

(二)加快解决提高国内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竞争力

1.为解决目前工程造价咨询机构提供虚假信息的状况,国家应尽快制订工程造价咨询业的专业责任赔偿办法。为此,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责任赔偿制度,使工程造价专业人员或机构产生错误(无论是主观或客观)后都要进行赔偿;同时也要建立专业人士或机构的"专业责任保险"制度。

--建立行业自律机制,中价协应成立"造价工程师学会",对出现重大错误的专业人士或机械要予以公布(类似''''黑名单"制度),并在下一期注册或年检淘汰出局。

2.为解决国内大多数具有垄断地位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政企不分、责任有限的状况,国家应尽快要求各类工程造价咨询机构进行脱钩改制。并提出大多数咨询企业应实行合伙制,其责任应为无限风险型。这是符合当今世界上工程造价咨询机构运行机制惯例的,也是适应我国加入WTO后迅速提高竞争力的要求。为此我司已开始着手布置工程造价咨询机构脱钩改制工作,并拟试点、推广、普及。

3.拓宽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服务域面。在监理单位中应配备一定数量的造价工程师职业,由他们来完成投资和合同管理的工作。这有助于我国与国际惯例的接轨。另外,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也应主动扩大自己的服务面,真正在微观层面上为业主或委托方提供全方位和全过程的工程造价咨询与工程项目管理服务。

(三)引入国外工程计价定价的原则和方法,加快工程造价市场化进程

几十年来,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大多数采用工程量为清单报价的计价模式,该模式的基础是:工程量计算规则统一化;工程量计算方法标准化;工程造价的确定市场化。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先进的计价模式,因此工程量清单报价法,已被包括世行、亚行、非行在内的国际组织和国际上普遍应用。它与我国现行的招标、投标、报价及评标方法有较大的差别。因此,制定适应工程清单报价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和相关配套的政策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但绝不要照套照搬,这是建立中国特色的工程造价体系的核心之一,是我国加入WTO后工程造价体系的核心之一,是我国加入WTO后工程造价改革迎接挑战的根本点和切入点,我们要下功夫组织学者在借鉴国际经验的条件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研制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和工程计价办法等统一性规定。

按照世界大多数国家对政府投资工程造价管理的做法,我们在大力推行建设工程竞争定价的同时,必须对政府投资工程和非政府投资工程

加以区别对待并要采取不同的计价定价办法。

(四)理顺工程造价的费用构成,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理顺工程成本的费用构成,把一些属于生产经营成本,福利性质和工资性质等支出全部引入成本,不再由税后利润开支。

目前困扰工程造价改革的最大难点在于我国现有的一大批国有大中型企业,由于历史遗留的劳保费问题,他们无法轻装上阵,无法与一些小企业或个体企业进行平等竞争。因此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劳动力的流动和抑制不同行业和企业分配差距的过分扩大,对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特别是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意重大,它将是入世后保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五)加快全国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网络的建设

目前,我国各级工程造价管理机构收集、整理和的各类工程价格信息,严重滞后于国内国际两个大市场,其手段和管理方法不适应于科学化、信息化要求,并且也不适应于"入世"要求,必须加快建立全国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网,主要内容包括建设工程劳务,材料,设备价格信息系统;建设工程造价指标信息系统;以及有关建设工程政策、工程定额、造价工程师和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等信息,为政府和社会投资(包括外资)或参与建设项目的各方(包括外商)提供信息服务;同时为我国建设工程逐步由市场形成价格创造条件。

(六)加快工程造价领域的立法

工程造价领域的立法应包括建设工程造价运行各主要环节:如估算、概算、预算、标底价、合同价、结算价,工程价格的监督检查、工程价格违法行为处罚、工程造价管理等一系列内容。目前,工程造价领域的立法配套工作已引起注意,但只有《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管理办法》和《造价工程师注册管理办法》两个部令,而各地各行业的细则及管理办法颇多,这不利于理顺方方面面的关系。因此,应加快工程造价领域的立法,今年我们抓紧制定《建设工程承发包价格管理规定》,以此为契机制定有关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配套法律或行政法规,使工程工程造价行业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从法律角度来制衡"入世"后的冲击,保护我国工程造价行业的生存与发展。

(七)工程造价,人才为本

中国工程造价领域(囊括整个咨询业)之所以同国际上同行相比较缺乏强劲的竞争力,归要结蒂是个专业人才问题,我们深感工程造价类精英人才的匮乏。所谓工程造价精英人才是指懂国际工程造价操作理论与实务、技术综合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人,创新是具有世界性的价值观,创新精神是永恒的,唯这样的专业人才,善于控制工程造价、降低工程成本、提增经济效益,是企业发展和引业振兴的必备人才。为此,除常规继续培育、学校学习、国内外交流等形式外,还要求工程造价专业人士了解和掌握和我国就WTO达成双边协议的国家的工程造价技术、法规、管理体系及其发展动向,积极参与国性或区域性工程造价组织的活动,有必要向FIDIC委员会、欧盟、世行、亚行等国组织寻求技术援助的方式,共同合作解决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等重大课题。

我国自90年代初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循序渐进地对工程造价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在建设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定额的作用是焦点之一,经过近十年的争论和实践,定额的性质和作用已经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定额中的价格已经淡化,另一方面定额中的各种消耗量标准是长期以来积累和统计的宝贵经验数据的财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2.我国逐步学习探索国际惯例,工程造价管理领域也不例外。我国对工程造价的国际惯例已经有了较深入地了解,并且我国正在逐步尝试实施国际通行的做法,有的地方开始工程量清单报价的试点工作,我们进入国际市场时不会手足无措。

3.建立了符合国际惯例的造价工程师执业制度,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考核、执业和注册制度,与此同时,工程造价管理咨询机构的管理已经步入正轨,初步建立了工程造价管理法规框架体系。

第10篇

关键词:公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问题

Abstract: The fixed asset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oad business management. High value, long cycle, and difficult to manage are important features of the highway fixed assets. In order to save costs and improve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the road companies, it is necessary to do the road fixed assets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status quo of the highway fixed assets and problem solving measures.Key words: highway business; fixed asset management; the status quo; problem

中图分类号:F253.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3-0020-02

一、 公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节约资金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坏,是对一个单位的管理效果和业绩的直接反映,有利于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如果管理不善则会造成利用率低下,甚至国有资产流失。公路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使用地点分散、盘点工作量大、固定资产经常发生转移时在账面上不能及时反映、信息反映不及时等现象。如何管理和用好施工企业数量多、价值高的固定资产,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益、节约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公路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实行着集团总公司(集团母公司)、分公司(子公司)、到各个项目部共三个层次的分级管理体制。各单位的固定资产实行财务部门、机料部门、使用部门共同管理的办法。各级单位对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负责,上级单位对下级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具有审批、指导、监督、检查的权力。在上述管理体制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点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合理安排购置指标,强化各项固定资产业务的审批,保证资产管理的有效性;二是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确保其账务处理的合理规范,真实、准确地反映会计信息。为此,近年来公路工程公司内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如筑路机械管理办法、机械设备租赁管理细则、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处置管理制度、核算制度与内部考核制度等。这些制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成为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公路施工企业根据市场经济需要,正在实施工程项目管理,把建设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作为发展目标。因此,提高资产质量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实现计划管理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加强监管检查成为了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首要要求。由于管理要求的不断细化,以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本身的复杂性,一些基于历史原因以及现有体制不完善之处而产生的问题逐步凸显出来。

    1.账实不符问题。账实相符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准确的基本要求。账实不符主要表现为有账无实、有实无账和账实不匹配。原因是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认识不到位,个别已报废、盘亏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没有切实按要求做到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固定资产的全面盘点清查。虽然公司在每年会计年终决算前都要求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但在财产清查中存在不彻底的现象,造成账实不符。

    2.责任人处罚机制不到位问题。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定要求,公司应该对造成上述违规现象的责任人进行处罚。但实际上,对其处罚往往是象征性的,或者根本不处罚,造成一些责任人长期逍遥“法”外,有关制度成为一纸空文,这也是国有企业监管不力的通病。由于责任人的处罚未得到彻底落实,容易造成有关负责人责任意识差,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不重视,结果形成恶性循环,产生更多的违规现象。

    四、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之所以会存在上述种种问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历史上长期粗放式管理形成的遗留问题积淀,还有一部分源于现有体制的不完善。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公司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物尽其用的原则。根据公路施工任务、工作计划、技术条件和财力可能等情况,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减少闲置和浪费,使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细节得到有效的事中控制与事后监督。具体对策如下:

    1.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首先,各单位应当建立固定资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实行逐级负责制,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固定资产的全过程业务。建立固定资产业务的授权批准制度,严禁未经授权的部门或人员办理固定资产业务。

    2.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电算化。由于公路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规模大,种类多,各项管理工作仅靠传统的手工管理、手工统计已远不适应工作要求,必须实现管理工作的电算化,即建立起包括计划管理和核算管理等功能齐备的信息系统。将固定资产的购建、决算、处置、报废、核算等各项业务全部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加以反映,按施工企业财务制度规定的固定资产分类使用年限,分类计提折旧,并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卡片,实现固定资产的电子化管理与实时监控。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将有助于管理部门实时掌握固定资产信息,提高管理工作的时效性、透明度和效果。

    3.固定资产的取得与验收控制。在量力而行和保证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应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编制年度固定资产购置计划,充分考虑公路施工发展需要和财力可能及技术的先进性、适应性。固定资产购置由资产使用部门提出申请,财务部门立项审核,报各单位分管固定资产的领导审批后,列入购置计划。建立固定资产验收制度。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会部门应当参与固定资产验收工作,出具验收报告。对贵重的专业仪器设备,还应当由技术部门、使用部门检验技术性能和产品质量。对于经营性租入、借用、代管的固定资产,单位应当设立备查登记簿进行专门登记,避免与本单位固定资产相混淆。

    4.各部门的职责和日常使用保管控制。固定资产日常管理,遵循“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界定使用责任。财会部门是固定资产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资产投资规模和总量调控。完善固定资产的卡片管理与规范会计核算,审核资产购建、维修、处置计划。参与固定资产的验收、清理盘点,监督和检查资产使用情况,使固定资产管理与内部会计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机料部门是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完善资产的登记备案及领用制度,监督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是固定资产各项业务的终端,负责合理确定固定资产计划需求,妥善使用和保管领用的固定资产,接受财会部门和安全机械部门的监督检查。领用固定资产要完善各项领用手续。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工作负荷,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5.固定资产的处置控制。固定资产的处置即将固定资产从固定资产账上进行销账处理的行为,包括:固定资产的自然正常报废;固定资产的损坏、丢失等非正常报废;固定资产的对外转让、捐赠或投资。各单位处置固定资产,必须报主管部门审批,不得擅自处置。应组织相关部门或人员对固定资产的处置依据、处置方式、处置价格等进行审核,重点审核处置依据是否充分,处置方式是否适当,处置价格是否合理。及时、足额地收取固定资产处置价款,并及时入账。凡经总公司批准报损、报废、调出、出售的固定资产,由单位安全机械部门填制固定资产调拨单、报废单、报损单等,经总公司主管部门盖章后,具体办理有关手续。

    五、结语

    当前的公路施工行业已不再是拼设备比消耗的低水平竞争,在建设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化、法制化的情况下,能否在竞争激烈的建设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取决于管理的好坏,取决于成本的高低。对现有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按照现代公路施工企业制度的要求予以健全、完善,必将有助于加强内部控制,降低风险,实现固定资产价值最大化,为提高企业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延萍;;公路企业的两种会计核算模式[J];交通财会;2006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