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国际英语教育

国际英语教育

时间:2023-09-24 10:52: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国际英语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国际英语教育

第1篇

一、教育国际化概述

教育国际化就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在国际教育贸易市场开放的前提下,教育资源在国际间进行配置,教育要素在国际间加速流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世界各国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提高,各国教育相互交流,相互竞争,共同促进世界的繁荣和发展,各国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育手段和方法的采用等方面不仅要满足来自本国、本土化的要求,而且要适应国际间产业分工、贸易互补等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新形势。教育国际化的本质,说到底就是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教育市场,优化配置本国的教育资源和要素,培养出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高素质的职场人才。教育国际化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能立足于本土,放眼于世界,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为了与国际化教育背景相契合,在职英语教学必须适时作出改革,通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等的改进实现我国在职英语教育与国际的衔接,切实培养适于职场发展的实用型英语人才。

二、如何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正确定位在职英语教育

随着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内传统的在职英语教育模式显然难以适应发展需要。为此,我国在职英语教育就应立足国际化背景进行改革,重新定位教学目标,完善课程设置,同步改进教学管理,促使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不断提升,提升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一)正确定位教学目标

无论是普通高等教育还是在职教育,都挣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束缚。在应试教育之下,学生的英语考试能力较强,但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却是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缺乏,虽有各种英语资格认证却欠缺必要的职场运用水平。

为此,我国的在职英语就应从各种资格认证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走出,重新定位教学目标,从以职业资质考试为导向的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向以国际化课程背景下的以实际应用能力为导向的学术英语(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转变(注:EAP是与某种特定职业和学科相关的英语,是以教授学术英语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的语言教学模式,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求而开设的英语课程,下同),延伸在职英语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之所以要将我国在职英语教育定位为学术英语,不仅仅是为了迎合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更是因为学术英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学术英语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英语在职场有针对性地进行交际,以便在日常工作中达到无障碍沟通,也为进一步的职场发展奠定扎实的英语基础。

(二)优化在职英语教学课程设计

科学的课程设计是有效开展教学,提升教学效果的必要前提。在教学国际化背景下,在职英语教学课程也应进行优化设计,为教学的有序进行以及更好培养学生提供理论基础。

为此,学校要针对在职学生主体进行需求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目的以及相关要求,分步骤、分阶段制定学科目标,指导学生分步完成。这一步骤的重要性直接关系到在职英语教学课程的设计的成功与否,学校应在自身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加大与职场的无滞后信息交流,以确保自己的教学目的紧跟时代潮流,符合职场企业对于在职人员的英语各项指标需求,现实地,量化地,有针对性地设立在职英语教学目标。

在了解市场和学生需求,并大致设定阶段任务后,学校就应从实际出发对在职英语教育大纲进行修订,构建符合教育国际化背景的课程体系。具体而言,就是对基础课程进行精简、调整和压缩,在教学中引入ESP课程[1],尤其是EAP课程,以使得学生通过在职英语教学能够掌握必要的职场英语交际技能,并具有使用英语进行工作探究的能力。具体制定课程设计时,学校要针对如何与职场各行业的双语课程进行有效衔接予以深入探究和思考。可考虑与部分职场双语专业课程进行衔接,从原本的语言学习向内容学习转变,强化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以期在职场中得到更实际的应用。

(三)强化在职英语教学组织管理

随着职场对在职人员的英语要求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在职人员选择英语专业,致使英语专业的在职人员学生数量日臻庞大,过多的学生不仅影响了教师的授课效果,也极大地缩减了单个学生的练习时间,造成在职英语教学有效性的降低。为此,在职英语教学应针对教学组织和管理进行改进,采取大班授课的方式,集体学习,共同探讨。但对于譬如口语、写作、小组研究等内容,在大班上课的同时,还需辅之以小班,将每班人数设定在20人左右,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合作学习,以便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口语练习,方便教师对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四)加强职场英语交际能力培养

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使用,与他人顺畅的沟通以及良好的交流是评判英语教育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而这种无障碍的交际不仅建立在双方语言互通的基础上,更在于对国家文化的深刻了解,掌握民族心理和民族传统。通过教学内容对各个国家的文化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使学生尽可能广泛地涉猎不同国家的文化,避免学生因为缺乏对于文化冲突的了解进而引发的单词都会,但深层含义领悟不对的现象。通过系统化的教学使学生此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以更好适应职场需求。

(五)引入现代科技进行在职英语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职教育也日益走向现代化和科技化,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在职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职英语教学也随之引入了现代教学手段这种借助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的新型教学方式,改变传统单一的授课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也提高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内化成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充分抓住在职生对于日常工作当中的英语实际应用的需求,通过现代科技的引入提升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观摩职场相关英文片等的同时,提升英语能力。此外,在强化学生在职英语应用能力的同时,利用网络广泛涉猎国外先进文化,更好契合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与理念。

结语: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重新对在职英语教学进行定位除了从教学目标、课程设计以及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改进外,还需要培训学校立足国际视野,洞悉国际在职英语教育资源和学术交流资料,并以此拓宽在职学生的英语学习视野,不断提升自身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更好地把英语运用到自己的职场日常工作当中,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职场定位。

第2篇

关键词:跨文化;英语教育;国际化;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7)03-0018-05

收稿日期:2017-01-28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跨文化视域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和合研究”(XJK013BBJ001);湖南省教育厅高校科研优秀青年项目“中外合作办学的文化适应、生成与构建研究”(湘财教通【2015】54号) 。

作者简介:曾健坤(1982-),男,四川温江人,教育学博士,湖南文理学院国际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

从1862年的首开英文课至今,制度化外语教育在我国已历150余载。这期间,英语及英语教育一直处于连绵不断的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中。根据Crystal的统计,以英语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人数已远远超过了以其为母语者。英语的繁荣、扩散,及其在世界经济、文化、政治中的重要性,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性语言。而在我国,英语及英语教育又是一个不断本土化的过程。众人皆以全球为时髦,以国际为尖端,殊不知本土亦不可忽视。如果忽略了英语教育的本土化,那么,全球也好,国际也罢,对于国人而言,无非是可见不可触的空中楼阁而已。当下中国的英语教育面临百般诘难,圈外的人不满,圈内的人无奈。时而推出一批“模式”,r而搬来一套“理念”,老师们称已尽心竭力、疲于奔命,社会舆论却依旧不依不饶,大张挞伐英语教学的无效。这恰与英语的繁茂不甚相衬。因此,我们需要反思:难道英语教育在中国“水土不服”吗?在全球经济竞争中,英语作为国际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自明;英语教育作为普及英语,培养精通英语的国际化人才的基本手段,其重要性也不言自明。因而,在兼容本土与国际的语境中,审视当前我国英语教学的现状与不足,是我国英语教育教学改革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一、我国英语教育发展的国际化内涵

我们每日大声疾呼中国的英语教育一定要走向国际。于是,为了国际化,我们义无反顾地抛却了本土。可是,抛却了本土就必然实现了国际化吗?岂不闻“越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的不正是本土的?在汹涌而来的国际化浪潮中,我国的英语教育将何去何从?

1. 国际化不是全盘西化

杨启亮曾详释了课程与教学本土化的重要意义,颇有见地地勾勒出了本土化的路径[1]。推而广之,中国外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也必须走本土化之路。可是,在具体的改革实践中,“言必称希腊”之声总是不绝于耳,结果又时常食洋不化,把改革煮成“夹生饭”。“橘生淮南”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而在实践中却被我们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这正是盲目追风所致。“教育国际化不是西化、欧化,而是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的潮流。真正的国际化,不是全盘照搬,而是一种理念、形式和方法上的借鉴,是用国际意识和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是培养心系祖国、胸怀天下、会通中西、学贯文理、个性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才。”[2]

2. “本土”与“国际”是一对关系的两个平等维度

国际化不是西化,本土化也不是封闭化。本土化不仅体现在民族特色、国家特色上,而且还反映在地域特色、学校特色、教师和学生的个体特色上,也是不能照抄照搬一刀切的。我们可以模仿钱梦龙、魏书生等名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但教学模式、课堂教案、教学方法你能全盘照搬吗?稍有不慎,就是“东施效颦”。说到底,我们还是要讲求“本根本土”的“本土特色”。因而,无论就英语教学国际化而论,还是就其本土化而言,他们的路径都绝不是照搬,终点亦不是“山寨”,而必须与实际相结合,实现真正的国际与本土的融合。所以,英语教学本土化应该定位于调整现行英语教育的理论、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实施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融合教育,实现我国英语教学的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和”与“合”,创生出具有本土特色且国际化性质鲜明的新型英语教育范式。

3.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归一:跨文化

国际与本土兼容是我国英语教育走向跨文化的前提和基础。以英语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为基石,以市场为导向,与行业协同,注重跨文化意识,强化本土知识与文化的累积,是提升外语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路径。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的国际外语人才培养,目的是把语言基本功与多元文化素养有机结合,培养既具有国际视野又能与本土经济社会发展相融的复合型、实用型国际化外语人才。当前我国高等外语教育面对着日益扩大的多元化社会需求,而制定跨文化的外语教育策略是对这一需求的基本应对。跨文化,顾名思义,“跨”字为其关键之所在和核心要义之所系。所“跨”必是两种文化或多种文化的并列、对峙或交织,“跨”所需解决者是两者或多者之间的沟通协调甚至是共生共长。国际化和本土化都是跨文化的必备元素,不可偏废。跨文化的形成是与多元文化知识的建构密切相关的,国际化与本土化本身也是多元的,将“国际化”同“本土化”二化归一,实则也是跨文化的多元整合。

二、我国英语教育的问题剖析

1.本土型应试教育泛化,腹中有万语,口中无片言

多少年来,英语教育的痼疾如鲠在喉。我国的英语教育耗时最长,效果却差强人意。“哑巴英语”成为中国人学英语的代名词。痛定思痛,这无关学生的学习能力,无关教师的教学水平,关键在于本土应试制度的深入骨髓。据来自中国翻译协会的资料显示,全国职业翻译只有4万多人,专业翻译公司3 000多家,但胜任翻译工作的人才缺口却高达90%。真正有水平、受过专业训练的翻译人才很少,高水平的翻译大约占总数的5%,甚至更少,能够胜任国际会议口译的专业人员就更少[3]。其中,同声传译人才和书面翻译人才等高端外语人才的匮乏已构成了人才市场的瓶颈。究其原因,应是当下中国的英语教育不能幸免于应考的泛化,一切以考试为中心,于是解题的机器辈出,而能堪市场考较的人才过少。这无疑是中国英语教育的一大硬伤和悲哀。

2.殖民化机械授受,中国文化失语

我国英语教学课程的语料主要反映英美的主流文化,少有将本土文化与之结合的诸如比较文化类课程,更缺少介绍本土风土人情的材料,以至于文化课本身就少,而最终沦为完全介绍英美国家历史人文风情的纯西方文化课。学生对自己文化尚且一知半解,在跨文化交际中成为了单向的输入者,被动的接受者,没有意识和能力主动有效、对等地向外输出,从而去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4]。语言不仅是一门工具,它所承载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观、行为和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的内在性格的外显。当一种语言以殖民者的身份涌向他民族时,碰撞不可避免。在强化英语教学的所谓“地道”时,在不断训练学生的接受与模仿时,我们需要冷静思考,沉着应对:我们的英语教学仅只是在给学生输出英语语言技能吗?其实,这一过程是英语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入侵”过程。潜藏在语言中的是外族的文化、价值观、思维方式等等。所以,英语教学兹事体大:个人情怀,家国天下,民族文化都与之息息相关。如果教学中,老师只是“原汁原味”地传授,学生一味照单全收,那么我们的学生往后可能就只知有莎翁,而不知有太白,只会在“情人节”花前月下,而淡忘了“七夕”的悠远缠绵。

3.功利当道,人文缺失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为适应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英语专业课程改革经历了一次重大变革: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纷纷转向以英语技能课为主,大量技能课程、职业训练课程充斥着外语专业学生的课表,人文类课程逐渐沦为选修课,课时也大量缩减。一时间,英语技能课成为专业唯一核心课程,英语专业俨然成为某种意义上的“职业技能训练所”,工具理性甚嚣尘上,严重挤压了英语文学、文化、语言学之类的英语学科人文课程的生存空间。正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隐喻的,曾经的英语语言文学渐渐沦落为“昨夜之花”,而所谓的人文素养教育,则直接被功利主义、工具主义的大潮所湮没。应该看到,英美文学等通识课程都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重要必修课,它们的设置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西语系。这类课程“由于历史原因曾一度中断,80年代以后,他又重新回到大学校园。”[5]但是,在市场化冲击下,高校不仅未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还导致学生综合素质的下降,校园内外甚至出现这样的评价:“英语专业学生没有思想,没有‘文化’”。很难想象,一个抛弃了人文教育的专业,与职业培训机构何异?一个没有“文化”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如何堪称人才?换言之,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如同工厂中机器一般,技术含量或许还行,只是没有思想,终不免被大浪所淘。

三、跨文化是我国英语教育的必由之路

“文化”一词语出《易・贲卦・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故而,中国学界有文化即“人化”一说,目的是化人。跨文化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既具有国际视野又能与本土经济社会发展相融的复合型、实用型国际化人才。跨文化的形成是与多元文化知识的建构密切相关的,实则也是多元文化的整合与重构。跨文化必当涉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与融会。

英语教育是多元文化通达教育实现的必要载体。依托英语教育,不同文化的碰撞、对话和理解成为可能。跨文化理解是中国的英语教育文化建构和教育教学不可忽视和回避的一环,也是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基本价值诉求。英语教育的文化建构经历着从多元碰撞、摩擦到跨文化对话交流,再到跨文化理解的过程。多元是我国英语教育文化的本来面目,多元并存直接导致不同文化之间摩擦碰撞。但是,中国的英语教育作为结合中外的合体,摩擦与碰撞终究要归于共生与融合。而在此之间,居中环节就是对话与理解。跨文化对话使跨文化理解更易达成;跨文化理解使跨文化对话更加深入。对话和理解本身是相辅相成的,对话是基本手段,理解是直接目的。正视我国英语教育中的多元文化现象,认同文化多元的价值和意义有利于积极促成跨文化对话的实现。而跨文化对话的有效进行,将使我国英语教育的文化建构之路更为平坦,形成深入而持久的跨文化理解,对文化的共生与融合产生直接的现实影响。在我国英语教育中,将文化的多元以课程与教学的实施途径而具体化,将文化的冲突与碰撞在课程与教学的过程中变为现实的理解与对话,是英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土文化是跨文化交际的根和干,他族文化是跨文化交际的枝和叶,本固则枝繁。人们只有把文化的自觉、自信与自强作为基点,才能形成正确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当下的英语教育已然意识到了跨文化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有失偏颇,以文化的输入为主,而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文化的输出与弘扬。从教学目的上讲,中国英语教育所期许的不仅是理解对方的话语和文化,更为重要的是用对方所能听懂的语言来了解己方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文化,即真正的跨文化交际是来自两种或多种文化的人群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H绝不仅仅限于交流对象的理解,而且还要有与交际对象的文化共享和对交际对象实施文化影响的内容。”[6]

四、跨文化视域下我国英语教育发展策略

1.立足本土,面向国际,树立国际化英语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英语教育人的终极关怀还是要落在为祖国服务上,英语之用也主要在国内。因而,英语教育非但不能罔顾本土,相反正要立足本土,同时面向国际,将人才培养目标锁定为“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化英语人才”。于是,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旨在将文化的多元性和内容的多样性作为国际化教育战略的基础,从课程设置到课程实施都体现出多元文化之间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从而促进不同国家、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在课程设置和实施上,要注重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形成文化的自觉、自信,同时又要充分吸纳国际元素,取长补短,走出狭隘与自封,形成知识与真理追求的向心力,将国际化与本土化充分融合,树立跨文化的国际英语人才培养目标。

2.建设“本土与国际兼容、语言与专业复合”的课程体系

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既是中国英语教育的原点,亦是我国英语教育的旨归。建设本土与国际兼容的课程体系,要将课程目标与我国英语教育的旨趣紧密结合,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方面提高与国际、本土的适切性。课程体系中除了包含坚实的英语语言技能课程,应还有旨在帮助学生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交际障碍的跨文化课程,将包容灵动的国际语言学习意识同一定的专业基础认知能力结合起来,建构多元复合的中国英语教育课程体系。英语教育既是在本土环境中进行,又充分模拟国际语境,应添补相关专业基础,形成跨学科体系。审视当下的英语教育,主要还应从以下方面对课程体系进行适当调整:减少或整合一些传统的公共基础课程,开设国际教育相关课程,如跨文化交际、文化比较等课程:英语语言课程设置除了技能课程外,还应将文化与跨文化类课程与上述公共基础课程充分融合,体现出课程设置的国际性与本土性;专业外语教学与专业课程的整合是课程体系建设的重点也是难点,应将专业课程的建设放在国际化的平台,同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形成有效协同,开发相关课程,增强学生对本土的责任与对国际的感知。

3. 在课程内容上坚持国际与本土并重,注重文化输出

课程内容如果只重本土难免狭隘,而只重国际又不免“崇洋”。我们应该以国际的视野与胸襟正视与直面国家与区域的发展和需要,使课程的建设与国际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在内容上体现国际视野又兼具家国情怀。传统的英语教材通篇不是英美风情,就是美英趣闻,从头至末“洋汁洋味”,从里到外洋风洋情。学生学后,开口圣经,闭口西谚;逢人先谈好莱坞,电邮也聊NBA;宛如生于英联邦、长于美利坚般浑身上下一副洋洋自得神色。教材确是应该充斥着大量文化信息的,而却绝不仅仅是英语文化信息。尤为重要的是,还要有学习者本民族的文化信息的内容。总的来说,课程内容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一是母语文化材料,即以学习者自身文化为内容的材料;二是目的语文化材料,即以英语国家的文化作为学习内容;三是国际性目的语的文化材料,即以世界上英语非母语国家的文化作为教材内容[6]。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从琴棋书画到诗词歌赋、名人典故等经典国粹,都可成为英语教学语料;特色文化、区域文化也可列入其中,从大中华的儒释道,到各区域的优秀文化如湖湘文化、巴蜀文化等等。从二语习得的角度论,以母语文化或学习者本民族文化为背景的目的语语料能够使学习者产生一种亲切感,降低外语学习中的焦虑感。Ellis和Robinson的研究表明,如果学习者熟悉语料的文化背景,其学习兴趣和动机将得以激发。而从信息加工的视角,处理此类语料能够减少学生在处理信息输入时的意识分流,使其能够有更多时间关注“形式和意义”的结合,提高外语学习效度[7]。

4.创生中西合璧的本土教学理论

于国人而言,英语作为外族语言,其教学理论也多为舶来。当下的外语教育教学界,多以崇尚、引入甚至追随外来的一些所谓先进的国际化英语教学理论而沾沾自喜。从课程论到教学论,以理论的新和异为引入标准,少有鉴别,更遑论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其结果是,搬来了诸多虚有其表的新鲜理论陈列于各种报刊杂志,而再无任何实际意义。我国的国情、现状和民族文化特色决定了我国的英语教学必然有其特殊性。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应该对之深入剖析、有效甄别,并结合我国学生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认知特点,去粗存精地加以吸收、借鉴和引入,并逐步使其本土化。在方法论层面,英语教学法和教学目标的关系,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英语教学法的研究应该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特点、师资水平和其他因素,规划和设计符合不同层次、不同年龄学习者需求的教学方法[8],首先立足本土,再对外吸收,继而进行本土化改造。依托母语语言文化环境,结合民族各区域教育、经济发展实情,创造性地借鉴、吸收和消化国际先进英语教学理念、模式、方法,结合中国本土Z言文化、语言政策、教情和学情等各个要素,定能促进英语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有机结合,发掘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理论方法,真正实现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的目标[9]。

结语

英语及英语教育的国际化和本土化是相伴而生的,它实质是一个再生过程――语言的再生和文化的再生。这种再生过程就是国际化和本土化过程。英语教学的本土化过程使学习者既接收英语国家文化的精华,又保护了本国民族文化底蕴,它是一个面向国际发展的、动态的、渐进的过程,是把跨文化交际理念融入到英语教学的过程,也是我们的民族文化在英语教学中从文化的自觉到文化自信与自强的过程。正如先生所言,文化自觉不是要“复旧”,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识,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10]。通过文化自觉,在跨文化交际和民族的交流和互动中建立文化的自信,进而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走向文化自强,最终达到与各民族优秀文化“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参考文献

[1] 杨启亮.守护家园:课程与教学变革的本土化[J].教育研究,200(9):3-8.

[2] 高影.教育国际化,何去何从[N].中国教师报,2012-05-09 (10).

[3] 张炳阳.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外语人才[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7(4):15-18.

[4] 刘君栓,夏晓翠.我国英语教育的本土化取向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2(1):20-23.

[5] 张西平.外语教育本质上是人文主义教育[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5):86-91.

[6] 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教育周刊).

[7] Ellis,R.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38-40.

[8] 刘友桂,何高大.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外语教学本土化探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0:52-57.

第3篇

【关键词】英语教育专业;可持续发展;教学模式

一、英语教育专业的重要性以及特色

(一)英语教育专业的重要性

英语教育专业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以及输送一大批英语基础知识扎实且语言运用能力较强同时又可在学校、基层以及其他相关教育机构从事英语教育的教育工作者,英语教育专业的产生是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其符合社会发展的根本需求。英语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具有国际化水平的英语人才,为我国经济以及政治的国际化发展奠定基础。

(二)英语教育专业的特色

英语教育专业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专业方面;英语教师的需求量在我国一直是相对比较大的,无论是中小学的早期英语教育还是社会各行业中的专业英语知识培训均需要专业的英语教师参与其中。因此,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进行学习时,授课教师往往会比较重视对学生语法规范的建立以及相关专业词汇的掌握,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性以及实践性,以使得学生在经过专业的学习之后将来走向社会从事相关岗位时能够满足工作的需求。②课程设置方面;目前,我国大部分英语教育专业的相关院校均逐渐的将学生的学习压力进行减轻,更加注重于学生英语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相关专业技能的培训,并逐渐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能力,其相关课程的设置也基本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及现实情况。③教材方面;从目前来看,我国英语教育专业的所用教材大部分均来源于传统英语教材的发展,其教学内容往往与社会实际需求以及实际水平之间存在偏差。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英语教材的改革也逐渐与英语教育专业的基本理念相融合,其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时代气息。

二、目前我国英语教育专业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对英语教育专业的内涵以及人才培养定位存在偏差

与普通英语教学不同的是,英语教育专业的教育更具有专业性以及针对性,两者之间的教学意图以及教学宗旨是完全不一样的。一般来说,普通英语的教育仅仅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英语教育后,能使得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以及其自身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普通英语教育是一种工具性学科教育,它更是我国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而专业性的英语教育则对学生英语的运用能力更加重视,其在学术性以及职业性方面更强于普通英语教育。另外,英语教育专业对人才的培养标准也更高。但从目前来看,大部分人对两者之间内涵以及定位的差别其认知是存在偏差的。

(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且教师对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

从目前来看,我国真正意义上的英语教育专业教师数量并不多,且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也并不足够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所想,重视学生感受,与学生做朋友,真正从学习动机以及思维方式上对学生进行传道受业。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且对学生的考核过于疏松

课程设置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为课程结构的不合理;有相关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大部分院校的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多以语言知识的基本学习为主,相比之下对学生英语教育专业技能的培养力度则略显不足。另一方面表现在在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比例小,不能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提高,且不利于学生经验的积累。目前,英语教育专业的考核方式多以书面考试为主,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

三、促进我国英语教育专业可持续性发展的相关对策

(一)对以往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在以往的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多为课堂的主要角色,教师讲学生听是教学过程中的必要环节。这种教学模式极大的降低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且不利于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长此以往,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因此,授课教师应积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不断的增加课堂学习的活跃气氛,并适当增加学生的自我主导机会,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

英语教育专业的目的就是为学校以及社会培养优秀的英语教育工作者,因此,对学生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有意识的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不断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教学实践能力。

(三)加强教师团队的团队建设

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水平的高低与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因此,应积极提高英语教育专业教师的团队建设,积极开展各种培训活动,为教师提供更多更大的平台以促进其学习更多的新知识新思路,并不断提高教师的个人素养,以保证为国家以及社会培养一批又一批高水平高素养的英语教育工作者。

四、总结

英语教育专业具有时代性以及实用性,它是我国为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产物,其促进了我国的国际化进程以及经济发展,在各方面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积极完善英语教育专业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促进英语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娟.高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5):78-79.

第4篇

[关键词]英语教育;建设;思考;改革策略

近年来,伴随着出国留学的热潮,我国的英语教育专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机会。英语教育专业的建设和改革是我国适应国际社会发展和提高自身竞争力的迫切要求。英语教育专业的建设和改革致力于提高我国英语专业教师的师资水平,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为我国培养出大量的实用型人才。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加强英语教育专业的建设才能满足我国的社会需要。

一、英语教育专业的应用

英语教育专业的主要目的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的、能适应社会开放性的高素质人才,英语教育专业的主要作用是让人类利用语言学的知识进行交流,其中会话分析是英语教育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法,将会话分析应用于英语教育专业,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会话分析应用于英语教育专业领域,有助于丰富英语教学内容,提高英语学习环境的真实性,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传统英语教育专业过程中教师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会话分析与英语教育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丰富课堂内容,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英语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足,只有通过日常交流和表情、手势等非肢体语言,才能打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增强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能力,进而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二、英语教育专业的实践性

英语教育是指对学生开展英语教育,以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复合型的英语人才培养是英语教育专业的根本培养目标,通过提升英语教育专业的师资水平能实现英语教育的科学性、合理性。提高英语教学的师资水平,就要运用合适的英语教学方法、更新英语知识结构、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才能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基础,科学、合理的英语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英语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根本途径。英语教师作为语言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英语知识,还要对汉语有足够的了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敏感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求教师依据时代的发展更新知识结构,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国家教育机构对英语教育专业的理念转变要求教师从自身出发,注重英语教学与理论的充分结合,提高学生应对社会的挑战,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

三、英语教育专业的改革策略探讨

(一)利用文化差异增加教学乐趣,加强学生的文化体验

在英语专业的教育过程中,跨文化意识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由于英语主要是作为一种交际语言在使用,尤其是随着当前国际交流越来越多,对学生的英语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学校的学生而言,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各个西方的文化的体验,有助于提高其跨文化意识,从而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加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需要对不同的文化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在英语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通过有目的以及有计划的学习,使得学生可以对一些语言文学的表象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比如有的英语在表达过程中,并不是字面意思,尤其是在一些比较正式的交谈场合中,更需要对单词的意思进行延伸,否则有可能会导致学生的理解误差。

(二)加强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英语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作为英语教师,要对一些知识点所包含的文化含义有很深的理解,认真筹划教学内容,要注重知识传授的层次性以及全面性。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除了是语言的教育者,还是文化的引导者,不仅要积极要克服传统英语知识传授的弊端,坚持实践教学的特点,还应该要不断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在英语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试。

(三)加强教育工作者以及英语教师对英语专业教育的认识

加强英语专业教育效率的提升,首先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位,了解英语教育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学生的发展带来的重要意义。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填鸭式教育,教师单纯地讲解往往会让学生觉得课堂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英语专业教育的主旨是要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素养,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应对自己在工作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对学校领导以及具体工作人员的英语教育意识进行改观,加强现代化教育理念在英语教育过程中的应用,提高高校英语教育的效率。

总结

为了适应国际社会发展的步伐和我国自身发展的需要,加强英语教育专业的建设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加强英语教育专业的建设和改革实际上就是加强我国英语教学的师资力量,保证我国学生能够接受更好的英语教学,从而得到全面发展,我国在加强英语教育专业的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应注重英语学科自身的优势与教育学理论的结合,培养学生既能够掌握更加牢固和深刻的英语知识,又能够掌握教育的技能。

参考文献:

[1]李辉.对英语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及其改革策[J].外语教学,2015(7).

第5篇

作为一名学贯中西的学者,亨德森 杨在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上提出了许多崭新而高端的观点。为了将他的教育理念在云南乃至全国广为传播,本刊将陆续刊出亨德森 杨博士的先进教学理念系列文章。

为走出英语学习误区提供

一种可能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掌握英语这一国际语言,已成为新一代人才的必备条件。就中国英语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来看,由于长期徘徊在理念与方法的误区之中,使得许多人虽然付出巨大的代价,但在中考、高考、考研和职考等考试中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因而,改进中小学英语教学方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已成为确保中国经济和社会向前发展的必需举措。

事实上,上述英语教育问题在许多英语国家同样存在。比如,在英国和美国,高达35%的小学生在阅读本年级教科书时,有重大阅读障碍。英国花了数十年时间,仍不能解决这个难题。克林顿和小布什分别拨出27亿美元和50亿美元专门解决这个难题,但结果仍令人沮丧。小布什曾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遗憾地说:“有相当一部分4年级学生不能达到本年级的阅读能力。”可见,中国中小学生英语教育的现状及其所折射出的问题,是连以英语为母语的发达国家都存在且难以解决的难题。

本文拟就现阶段中国中小学英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理念和方法上的误区及其所产生的负效应,结合英语基础教育理论、语言学和教学策略与方法展开讨论,旨在为走出英语学习误区提供一种可能性。

外语教学改革的焦点

由于教育观念更新速度与知识增长速度不同步,虽然人们长期在涉及英语基础教育的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英语语言学等领域,针对语言规划、第二语言习得过程,教学模型和策略以及教学组织与方法等一系列难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但教学质量仍不能满足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高速发展的需求。面对种种难题的挑战,究竟应该如何更新意识和观念,使受教育者的英语语言智能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以适应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就东西方历史和现状来看,外语教改的焦点是教学思想。19世纪末前的欧洲和20世纪中叶前的中国,都把外语作为一门知识来传授和学习。之后,在欧洲教改思潮中,国际语协主张外语教学应强调口语交际能力:中国“”之前也曾有过“听说领先”的改革举措。二十世纪70年代后,外语教学思想才逐渐提升到这样一个认识水平:第二语言习得的关键是使学习者将该语言系统内化,构建生成转化能力,并由此驾驭基于日常语言规范和语法逻辑规则的二元模式系统。

着眼于中国中小学英语教育的实际,若要把上述英语教育思想有效地实施于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水准和质量,就必须从英语学科的基本建设着手。

中国中小学英语教育问题

根源分析

几十年来,许多西方国家就基础英语教育的种种难题,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讨和争论。然而,专家学者们至今尚未达成多少共识。拿教育发达的美国来说,近一半中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存在严重障碍,“40%的三年级小学生不能完全读懂课本内容”。难怪Spector在《教育家还在为如何教授阅读争论不休》一文中感叹道:“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教育专家真正找到有效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New York Times,1997)面对连英语国家都深感头疼的基础英语教育问题,中国在这方面实在是任重道远。

云南省2005年高考英语文理科平均及格率不到25%的严酷事实,值得所有英语教育者认真反思。这难道就是家长、老师和孩子们十多年心血的结果?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里?笔者认为,中国中小学英语教育难题中的难题首先是教育观念没有与时俱进;其次是学科基本建设没有落到实处。二者在教育实践中,表现为因果关系。要是我们的教育适应未来高度国际化的大趋势,就要树立危机意识,从这两个难题入手,化各种先进而实用的英语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为可操作的具体的教学过程,假以时日必定会走出英语教育的怪圈。

英语教育观念及学科基本建设

须与时俱进

第6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英语教育;区域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6-0043-02

引言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越来越多的国际性活动在中国举行,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所以英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英语也受到了社会的重视,英语的应用也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重大作用,英语教育的影响力得到了很大提高。高等院校在英语教育方面符合社会的需求,满足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学生英语专业特色,培养综合素质,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本文以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必然联系为基础,分析英语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为英语教育区域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英语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联系

目前我国的社会发展已经形成了区域经济圈,对英语于人才需求方面也呈现多样化,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存在着必然联系。首先,区域的经济发展对高校英语教育起到促进作用,一旦区域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必定带动企业发展的信息化,促进企业与国际接轨,企业就需要大批量的英语人才去沟通交流,以确保公司业务的顺利进行,这种发展趋势会为高校英语教育指明方向,使高校确定英语人才培养目标,向社会需求的方向发展。所以,高校要时刻关注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动态,注重实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国家对经济区域的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招商引资,所以就会面临着高素质英语人才的短缺,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使企业对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利于高校英语无论从招生上还是教育教学方面都能做出更好的调整。其次,英语教育对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起到决定性作用,高素质的英语人才可以有效地完成社会经济发展中涉及到的国际性问题,区域经济发展逐渐加快,这就需要我们做好人才输送的准备。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英语教育中,语言的掌握与技能的运用,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对外发展。在高校的英语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英语培养,让学生充分了解其他国家的人文及贸易习惯,这种教学模式会为市场提供高水平的英语人才,为经济发展的技术引进和招商引资都提供了有利条件,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高校英语教育来带动,外贸经济的不断加大必然会吸引更多的外商,使得区域经济可以良性循环,促进区域文化与外界文化的交流,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所以,区域经济和高校英语教育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二者相互帮助,相互促进。

二、区域经济发展对英语人才的要求

英语,作为国际性语言,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可确少的语言工具。在这种情况之下,人们对语言的看法也大大改变,根据区域经济的现实要求,高校英语教育得到了保证,确保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有合适的工作岗位,而经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没有想象那么简单,学生的综合素质要跟得上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学生掌握社会的整体动态,提高自身英语水平,提升英语方面的综合素质。不但如此,而且要把英语能够广泛应用在金融、政治、商务等多个领域,学生要拓宽知识面,培养实际交际能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使自己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三、高校英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1.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许多高校学生对英语这门学科并不感兴趣,而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单纯地为了可以顺利毕业,找到工作。所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以教师传教式为主,不去挖掘英语的真正内涵,只为了考试通过,对英语的掌握只存在于表面,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这种现象在高等院校普遍存在,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呆呆地听,不进行主动思考,也不提出疑问。把英语学习只是为了毕业证书及以后走向社会参加工作获得一块敲门砖,完全失去了英语教育的意义。面对这种强烈的目的性,学生在学习中大都是草草了事,只掌握与考试相关的基础知识,不去往更深的方面延伸。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的英语水平不会有任何提高,甚至真正走向社会根本无法运用,白白浪费了高校英语教育的大好机会。

2.教师教学模式不创新。学生的学习成绩大部分因素由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教师是学生提升素质的保障。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逐渐扩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变成了大众教育,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教师资源也出现短缺,一名教师通常要带几个班,使得教师任务繁重,未来完成教学任务,而无法对教育方式进行创新,只是依照课本讲授 ,教学模式单一。而社会信息化逐渐加大,单凭课本上的知识根本无法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够提升学生对英语的热情,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模式根本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与综合素质,也完全不能满足经济区域发展的需求。

3.不适合社会变化。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基本是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产物,以前的大学毕业都会有相对稳定的工作,有国家统一安排。所以,教学计划和培养模式都是围绕国家制定的,高校规模的逐渐扩大,不断推出符合市场发展的教育产品,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也出现了问题,需要面临自主择业,我国目前的教育都是统一的教学大纲,但是各地的经济、教育发展水平差异很大,高校英语教学缺乏实践性,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发展的需求。

四、高校英语教育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对策

1.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在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中,不能把英语考试最为终点,不能用考试通过率来衡量学生素质的好坏,学校的英语教育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师不但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而且要参与学生实践能力的指导,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语言方面要既准确又流利,有效处理好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树立知识是基础,提高能力是关键,高等院校英语教育需要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把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上来,为学生走向社会做好充足的准备。

2.改变教学方法。传统的单一课堂讲授模式已经无法跟上社会的发展,要达到经济区域的发展需求,一定要改变滞后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不改革,很难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大学生的培养要符合经济社会的发展,一定要行听说读写方面全面提高,把能力、知识、素质协调发展,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交际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通过情景设置教学,提升学生英语方面临时应变能力,通过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上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采用动态视频、图片等视觉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走向社会的适应能力。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全能型人才,高校需要正确改变教学方法,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3.校企结合。高校英语专业人才不但需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有实际工作中适应与运用能力,学校可以根据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建立W生实习基地,高校要组织学生定期到联合企业中实习,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在进入企业实习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发现自身的不足,认清经济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加大学生学习的信念,使学生不断地了解社会,从而实现校企人才共育的目的,不但有助于学校对人才的培养,而且使企业在人才的应用上能够得心应手。所以,高校英语教育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知识就是经济。因此在区域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学校的人才培养,只有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与时俱进,把教学和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培养更优秀的英语人才,为推动经济区域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4.结合经济发展培养应用能力。高等院校培养英语人才要结合是区域经济的发展,不能一味地机械式教学,学生所学的知识如果过于死板,满足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起来,培养训练学生的口语及听力,让学生可以在社会上顺利地交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跨文化意识,如果学生只停留在单词和语法上,会严重地限制以后的发展,培养学生实际的应用技术,例如翻译、写作等,向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逐渐靠近,跟上发展的步伐,学生要认真地了解英语服务行业,包括旅游、文化、餐饮等等,拓宽未来走向社会的就业宽度,学习专门用途的英语系统有关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知识。

5.认清目标,培养学习动力。在学校英语人才培养方面,要确立短期目标,认清社会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学生要意识到在走向工作中有许多国际化的东西需要接触,而英语正是连接的桥梁,学生的眼光不能仅仅局限于周围的生活,要从短期目标向长远目标发展,英语不仅仅是一个学科,要真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自身学习的动力,全面培养自身综合素质,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结语

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不断地与国际接轨,对英语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加大了高校人才培养的任务量,在实践教学中,高校要结合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从基础知识、运用技能、适应能力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所以,结合双方之间的联系,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高校英语教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培养有用的人才,发展区域经济。

参考文献:

[1] 张伟利.高校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探究[J].改革与开放,2011,(10).

第7篇

关键词:英语教育 教育模式 教育政策

跨国语言教育机构英孚集团于2014年11月了第四版全球英语能力评分报告(English Proficiency Index,又称英语熟练度指标),该指标是目前覆盖面最广的全球英语能力排名。中国在上榜的61个国家及2个地区中排名37,在22个亚洲国家与地区中排名11,得分50.15,与最高分获得者丹麦相差19.15分,在五档熟练度评分等级“极高、高、中等、低、极低”中处于第四档――低熟练度。这一成绩并非孤例,从2011年3月英孚开始公布第一版全球英语能力评分报告以来,统计国家数量从44国增至63国,参测人数从200 000增至750 000,而中国一直处于英语“低熟练度”国家,不仅在全球排名偏后,在亚洲也属中等。

中国的英语教育已经开展多年,虽然有进步,但步子较小、成效不大,那么,我国的英语教育模式存在哪些不足?国外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参考借鉴?在当前形势下,我国应如何建构更有效的英语教育模式?这些都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为此,笔者选取了芬兰和韩国这两个国家的英语教育体系改革和英语教学模式,对其进行介绍、比较和评述,进而结合目前国际语言教育形式探索我国英语教育模式改革的设想。

一、研究背景

本文将主要评述芬兰和韩国(北欧国家和东亚国家)在英语教育政策上的演变,以及目前采用的英语教育模式。这两个非英语母语国家都相当重视语言教育,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政策上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英语教学模式。选择芬兰是因为其代表了一直处于全球英语能力评分最高等级“极高熟练度”的北欧地区国家;而选择韩国不仅因为其在外语学习背景和文化上和我国颇为相似,还因为韩国在四次全球英语能力评分测试中均被划分为“中等熟练度”,排名一直居亚洲3~5名,仅偶尔落后于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和香港。中国、芬兰及韩国历年成绩、排名及等级见下表:

二、芬兰、韩国的外语教育政策演变和外语教育模式

1.芬兰外语教育政策演变

(1)从双语言教育到多语言教育

1922年,芬兰将官方语言定为芬兰语和瑞典语,当时国内分别有90.7%和5.4%的人民以这两种语言为母语。二战以后政治形势改变,芬兰社会开始更多地接受欧洲和美洲价值观的影响,英语开始受到重视。英语作为选修课程进入学校始于1970年代的全国教育改革。这一次教改将早期的多样化分散的学校体制统一为综合性学校系统,教改成果成为后来芬兰教育体系的核心。[1]教改使得外语(除芬兰语和瑞典语之外的语言)从部分中学选择性教学扩展到全体中小学强制性教学,可供选择的语言包括英语、法语、德语和俄语等,其中英语逐渐成为学生的普遍性选择和中小学的常见科目。

(2)从本国语教学到外语语言与内容融合教学

1976年至1978年,芬兰语言教育部门提出了一项教改提案,建议芬兰人人都须学习瑞典语和英语,30%人口要学习德语和俄语,15%~20%人口学习法语。提案还指出高中学生应该在两门官方语言之外再学习两门外语。这一提案为芬兰的语言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也使芬兰早于其他欧洲国家20年确立语言教育目标。[2]从1980年代开始,芬兰政府颁布了数条政令以扩大外语教育的语种选择,并提升语言熟练程度。到了1990年代,芬兰高中80%的学生选择学习外语。

同时,在1980年代政令的影响下,1989年教育部下属机构建议从中小学开始使用外语进行教学,此前,芬兰学校教学语言主要为芬兰语和瑞典语。现行法律规定,在九年制综合性学校和高中学校里,可适当选择除本校教学语言之外的语言进行教学。在初、小学校和高中学校可以自愿组织一到多个教学团队以提供外语教学。[3]

2.芬兰外语教育模式

调查显示77%的芬兰人在外语方面有天赋,这一数据超过欧洲平均水平44%。英语作为芬兰的最普遍外语,会讲英语人口占总人口的63%,领先于官方语言瑞典语(41%)和传统优势外语德语(18%)。芬兰政府鼓励民众学习多门外语,且芬兰人学习外语动力强。欧洲的一项语言调查表明,排名前三的积极语言学习国家依次为瑞典(32%)、拉脱维亚(28%)和芬兰(28%)。[2]

从1990年代早期开始,跨文化技能开始成为芬兰外语教学的指导性概念。芬兰的外语教学为学生们提供了外语沟通氛围,目的是一方面让他们了解并尊重他国的文化,另一方面让他们熟练地使用语言技能。从1991年开始,芬兰的教师们采用语言与内容融合教学法,开始使用外语进行全学科的教学。因此尽管所有的外语教师都是芬兰本国人,从小学到高校,外语教师在课堂上基本完全使用外语教学,仅在解释语法时使用本国语。学生提问时也只可使用外语。在语言学习的早期,学生的口语训练甚至是在还未充分学习语法的情况下进行的。语言课程结束时学生接受笔试,口语测试则在学期中进行。学生的口语技能在整个学期内受到多阶段形成性评价,因此他们须积极参与课堂口语活动。[4]

3.韩国英语教育政策演变

(1)韩国英语计划和外教的输入

韩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变革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1995年在金泳三总统执政时期,韩国制定了最早也最具影响力的、旨在提升国民英语水平的英语教育政策――韩国英语计划,该计划邀请英语为本族语者教师(下简称外教)进入韩国任教。政策实施当年韩国接受了59名外教,1997年激增至856人。1998年因受金融危机冲击降至274人,至2002年经济复苏重新攀升至500人。[5]

2.我国英语教育模式变革设想

鉴于以往的研究虽对学校英语教改提出了各方面意见,但多数立足于本国的英语教育阶段性发展和改革,很少能结合国际英语教育的大趋势,现提出国际性视野下我国英语教育模式变革的一些设想。

(1)全面提升英语教师素质,形成教师终生学习观念

在提高教师教学素质方面,语言教师不仅要掌握语言和文化知识,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也至关重要。因此除现有的英语教师在职培训项目以外,可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中长期教育理论和实践培训,定期更新、引进国际上先进的教育学理论,并可采用工作坊、公开课等形式帮助教师进行实践,以掌握多样化教育技巧运用于不同类型学生;可鼓励教师进修教育学相关学位。在培养未来的语言教师方案中,可仿照芬兰方式,实行“4+1+X”教育模式,即四年语言学习、一年教育理论及实践、一段时间海外学习生活经历。教师要形成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打磨自己的教学方法以保持竞争力。

(2)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促进个性化教学

关于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区别,White做出了以下比较――Type A以教师为中心“学什么”,Type B以学生为中心“怎么学”。[12]

White认为习得的过程更重于习得的主题,而Type B通过内化语言知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语言。具体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与学生沟通商量确定每一次课的教学重点,化教学单元为不同项目任务,每项任务中由学生提供部分教学材料。学生成为课堂主角,并通过频繁使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而内化并习得语言。通过轮流负责项目任务的方式,也可兼顾每个学生需求,实现个性化教学。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指导他们以个人兴趣申请科研项目,以发挥其所长;对于能力较弱的同学,可仿照欧美模式,另设“特殊教育”,教师进行单独辅导。数名英语教师可组成备课小组,共同讨论教学手段和学生类型,分享教学心得。

(3)实现教材多样化,鼓励教师编写符合教学目的的讲义、教案

个性化教学要求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编写的材难以适用。笔者在美国访学期间了解到,EFL/ESP教师几乎不使用固定教材,他们的教学内容多是围绕教学目的由教师选用、学生补充的。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主题选取材料,还可积累学生提供的好素材编成适合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内化语言知识的讲义、教案。可根据难易度、侧重点不同,编写出适合不同层次、不同教学类型的讲义。学校还可举办自编讲义、教案比赛以鼓励教师的教材研究热情。

(4)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强化对输出性技能说、写的形成性评价

提高形成性评价的比例,降低终结性评价比例。说、写技能强调平时的积累和使用,频率不够则无法形成知识内化。同时,提高形成性评价使得学生不再过度关注终结性考试,不再为考试而学,从而强化了平时语言训练动机。现有英语测试形式对英语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其对阅读、词汇、听力和语法的强化和对口语的弱化,使得学生重听读、轻说写的功利性明显,可仿照国际性考试将口语考试项目常规化,并增加写作所占比例。

21世纪的英语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沟通工具,而是保证我国国际竞争力,增强国际话语权,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助力。一个国家外语水平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要积极了解国际语言教育发展形势,并结合国内的发展现状,由教师、学生和政府教育部门的相互配合做出教育模式调整。教师要拟定个人终身学习计划,努力提升作为教育者的专业素养,改变效率不高的教学方式。学生要摒弃为考试而学的思想,成为课堂的中心。政府教育部门应为改革提供相关政策和经费支持。希望本研究能进一步推动我国英语教学模式的转变,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Nevalainen.T.Studies in Variation,Contacts and Change in English Vol5:National survey on the English language in Finland:Uses meanings and attitudes[M].Helsinki.Varieng,2011.

[2] Korhonen.M.Foreign Languages in Finland’s Educational System[N].Europe.The New Federalist,2006.

[3] Marsh. D.,Nikula.T.,Takala.S.,Rohiola.U.,KoivistoLanguage.T.Teacher Training and Bilingual Education in Finland [J].Fu-Berlin.Userpage,2006.

[4] Kim S.Why Are Finnish Fluent in English?[N].Korea. The Korea Times:Education Abroad,2008(4).

[5] Ramirez.E.Is Korea's EFL Education Failing?[N].Korea. Education. Groove,2014(3).

[6] Kanter.C.The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in a Korean English Elementary Textbook[D].Saint Paul. Hamline University,2013.

[7] McClintock.K.Korean University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J].Tesol Review,2011(11).

[8] 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若干研究课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5).

[9] 沈惠忠.中国英语教学与研究的新构架:感知、实践与范式[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1).

[10] 蔡基刚.国家战略视角下的我国外语教育政策调整――大学英语教学:向右还是向左?[J].外语教学,2014(3).

[11] 赵光慧.张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个性化、学科化、中国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6).

[12] Jambor.Z.P.Favorable Teaching Approaches in the South Korean Secondary Classroom[J].US.IES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2009.

[13] Life.J.,Falout.J.,Murphey.T.EFL students’ educational preferences in Korea and Japan[A].Stoke.A.M. JALT 2008 Conerence Proceedings[C].Tokyo:JALT,2008.

[14] 任庆梅.构建师生协同发展的大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理论模式[J].外语界,2014(3).

第8篇

【关键词】幼儿英语教育 英语教育师资 语言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思维和交流工具,也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条件,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使英语学习成为非英语国家人才培养的一个大课题,英语教育的低龄化随之成为国际外语教育的一大趋势。

二、幼儿阶段开展英语教学的理论依据

国外众多研究表明,幼儿园开展外语教育是可行的。幼儿期是学习第二语言的关键期,幼儿具有对第二语言语音语调学习的高度敏感性,并通过对比发现,双语儿童对其他民族和文化更加宽容,拥有更加开放的心理,他们的母语能力也更强。

随着近年来对二语习得的进一步研究,国际学术界达成共识:3—6岁幼儿处在一生中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学习外语应当从幼儿抓起。

三、兰州市幼儿英语教育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我市的幼儿园英语教育经过多年来的实践与探索,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法研究等方面,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果,基本建立了幼儿英语教育体系,表现在:

1.普及时间较早、普及率较高、普及面较广。我市的幼儿英语教育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步较早;在被调查的34所幼儿园中有29所开展了幼儿英语教育,占总数的85.3%,普及率较高;开展英语教育的29所幼儿园,在地域分布上,城市和郊区都有;在办园层次上,省、市级示范园,省市级实验园和普通幼儿园都有;在办园性质上,公立幼儿园、私立幼儿园都有,普及面较广。

2.幼儿园与专门教育机构合作进行英语教育的特点突出。幼儿园和专门英语教育机构进行的有效合作包括:选用教材,师资配置等,调查显示有23所幼儿园采取了和专门英语教育机构合作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占总数的67.6%;教材选用上,幼儿园选用的21种教材中,有15种是专门的英语教育机构编写的教材,占71.4%;在师资配置上,专门英语教育机构自行建立和培训幼儿英语教师队伍,考核合格后,派往幼儿园开展英语教学,这些英语教师大部分是英语专业毕业,专业基础扎实,又接受了专门的教材教法培训,其外语水平和教学能力优于本园教师,能很好的满足幼儿英语教育的需要。

3.教材建设、教法研究趋向科学化,合理化。在教材建设方面,我市幼儿英语教育教材种类繁多,各具特色。85%的幼儿园在选用教材上,普遍把是否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是否图文并茂,是否具有实用性、游戏性、趣味性,作为首要标准,例如,时代佳音、洪恩英语、剑桥少儿英语等幼儿英语教材,得到了普遍认可。

(1)学科式幼儿英语教育仍然是主要的教育方式

87.7%的幼儿园只是把幼儿英语教育看作一门课程,仅仅停留在教学的层次上。一般每周安排1-2节课,在日常生活、区域活动和其他领域中没有渗透英语教育。这种方式不符合儿童掌握语言特别是第二语言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具体讲,由于幼儿处于语言的敏感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英语,还应该尝试英语语言与其他领域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如:用英语组织美术活动、体育活动,数学活动,增加幼儿感受和运用英语的时间和范围;也应该让英语的学习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户外活动和区域活动中,如:早晨入园、早餐、户外活动、午睡等环节,教师和幼儿之间、幼儿和幼儿之间可以灵活运用英语对话,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幼儿英语语言输入、输出量。

(2)幼儿园和家庭英语教育的功利性较强

调查中发现,70%的幼儿园英语教育的目标比较单一,把孩子掌握单词量和句子的多少作为衡量教学效果和幼儿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部分家长还热衷于让孩子去考级。幼儿英语教育应注重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活学活用,这样才能有利于幼儿英语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要解决这一问题,幼儿园和家庭应尽快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幼儿早期英语教育的重要目标。第一,兴趣培养是幼儿英语教育的首要目标。对幼儿来说,即便学得再好,在园期间所能获得的知识量仍然非常有限,而培养出对英语的兴趣,却是幼儿长期的英语学习的动力来源。第二,语音语感及良好的英语听说能力是英语教育的最终目标。幼儿学习英语之初,要使幼儿学习纯正的英语发音,要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多听、多说、多练。

(3)幼儿英语教育师资问题突出,应通过职前和职后教育提高师资水平

幼儿英语教育的师资水平直接关系到幼儿英语学习的质量。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定:凡从事学前英语教育的工作人员应当通过培训,达到一定的条件,方能从事托幼机构的英语教育。调查发现我市幼儿英语教育师资现状令人担忧,经培训的本园幼儿教师多数是学前教育专业,外语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在英语发音方面存在着发音不准和中国式发音等问题,这对幼儿早期英语学习甚至终生英语学习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4)幼儿园和小学英语教育基本脱节

任何教育都具有长期性和连续性的特点,英语教育也不例外。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幼儿园阶段英语教育大多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采取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但是,很多小学不再延续这种方式。幼儿升入小学后,如何巩固和提高业已取得的英语学习成果,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幼儿园要考虑适应小学,但同时小学也应该适应幼儿园,吸取幼儿园教育好的方式方法。这一问题的解决既有待于教育行政机构的政策支持,也有待于幼儿园、小学、家庭、专门英语教育机构、大学的共同努力,共同研究解决好幼小衔接问题,更好地实现幼儿英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Fromkin, V. 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M]

[2] Scovel, T. A Time to Speak: A Psycholinguistic Inquiry into the Critical Period for Human Speech [M]

第9篇

摘 要:本文从探讨新时期大学英语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出发,详细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和重要地位。接着笔者又从实际出发深入分析了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和不足之处。最后,结合自身工作研究经验,笔者提出了关于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的完善性策略分析。

关键词:大学英语;英语教学;常见问题;完善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07-01

一、新时期大学英语教育的重要意义

目前,全世界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语言就是英语,英语具有非常广阔的通用性。这种通用性除了表面在语言交际方面之外,还体现在航空术语、计算机语言以及国际交流各个方面。在国际往来中英语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语言,并且,在国际军事交流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据有关据计显示,在国际上用英语进行发表与宣读学术论文的占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各学科的重要学术期刊也都是以英文版本为主。在这个信洗息的时代,对大学生起着重要作用的就是英语教育。大学的英语教育不但能把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出来,并且对人的全面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英语的学习与掌握,对人们取得信息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扩展人们的视野,对人们文化素养的提升及思维方式的改善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大学英语教育都非常受国家教育界的重视。二零一零年,教育部在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规定了大学生英语教学的性质,在高等教育中大学英语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一大部分学生把学好英语的希望寄托在课堂上的时间,对自身主动自觉的学习环节没有足够的重视,但这个环节在一些特定的学习阶段里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课之后,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得到任课老师与班主任的辅导与监督。大学英语课程的要求与中学相比是有一定跨度的。所以,学生只能在课余的时间来主动学习,才能够在大学阶段让自己的英语水平有所提高,把英语的应用能力提升起来。

二、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完善性策略分析

首先,优化大学英语教育的资源投入结构,在应试教育体系中,考试制度决定着学生的命运,学生在为考试而考试,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适应社会实际需求的能力,使英语不能发挥它作为一门语言工具的作用。因为社会的每一个行业对英语都有不同的需求,所以,大学生在制定学习目标的时候,要结合行业的需求来进行。语言是一种信自、传播的工具,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要重视对它的应用,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与人交流,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在英语教育的方式上进行转变。一是老师对大学英语教育的目标要有准确的理解与把握,把传统的只读写不听说的现象纠正过来,要以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中心,尤其是听说能力的提升要重视起来,并且,创造出更多的英语语言环境。

二是在教学关系方面要进行角色的转换,要以学生为主,而不是以老师为主,把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培养起来,增加课堂的互动性与趣味性。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的探索,并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使教学工作在开放、民主、互动的氛围中开展,来实现教育的目标。

三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加入情感的因素,与学生形成多层次的互动,对于学生的反馈要积极回应,让学生产生信任,这样,才能接受老师的教学。最后,更新外语教育的教学观念。观念的更新能使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得到提高,使语言应用能力得到增强。

三、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总结,现代的社会是个信息的时代,是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英语教育的很多缺点也被暴露出来,显而易见,这与快速发展的社会、科技、经济与文化都是不能相适应的,对于不同种类人才的需求也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一定要加加传统大学英语教育的改革。重点要做好三方面,包括教育的制度、老师以及学生,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对英语语音学习的环境进行重新的设计,这样才能更加真实的理解英语文化的交流,并且,对大学英语教育的改革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使之与社会、经济及文化的发展的需求更好的融合在一起,也为我们国家的社会文化的建设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第10篇

一、以建构主义为指导,加强师生互动,创建其教育主体间协同创新的大学英语教育模式

《纲要》提出以学生为本,全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做到学生的学习学生做主。这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主张不谋而合,即在教学活动中,切实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个体出发,真正把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放在教育活动的第一位,全力实现学生学习自主化。为此,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务必以建构主义为指导,切实贯彻《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全力推进自身改革发展建设。一是推行小班制教学和分层次教学,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力求指导到每一个学生,实现教育活动的公平性和差异性相结合,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二是建构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尝试多层面的英语教学模式,如师生合作和学生合作的教育模式、交相互动教学模式、创设各种英语语言交流的场景模式;三是构建一体化的英语教育体系,借助课堂与课外、学习与生活、活动与实训等各个平台,形成一体化的英语学习教育系统,让学生时时处处事事在学习英语。

二、以通识教育为指导,加强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教育,建构起大学英语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体系

《纲要》提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其实就是要求培养适应现代化全球化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这和通识教育理论的要求一致,当今的大学教育务必以通识教育为指导,为培养复合型人才而全力推进自身的改革和发展。具体说来,一是将英语教育追求的目标转变为培养学生成为“自主创新“”关心社会”的通才,促使学生要具备高超的英语运用技能,也要具备综合的知识结构体系和广阔的国际视野,以便能够胜任国际化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与协作、发展。二是教学选择内容的变革务必以“社会与人的发展诉求”为根本,使学生不仅获得语言知识而且增长其他知识,树立科学的三观和真善美的品质,促进跨文化的英语学习,加强学生素养教育,提高各方面的修养;丰富教材内容,突出人文特色;加强大学英语教学的隐性课程,创建起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大学文化、制度。三是加大大学英语教育的育人模式、手段、方法改革。四是积极推进教学绩效的评估体系改革,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和制度,注重学生英语学习过程的平时考察,形成对学生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知识面、课堂活动参与程度、完成小组活动的合作态度和效果、完成学习任务的展示等方面的指标体系。

三、以职业教育为指导,加大学生就业技能中英语实际技能运用训练,建构起大学英语职业教育体系

《纲要》对职业教育做出了很多的安排和规划,虽然是针对职业学校,其实也是对一般高校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那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建设职业道德和培育职业观念等方面的训练。作为大学必修课,对此,大学英语教育责无旁贷。英语是职业技能方面的一个基础,当然对于涉外型的职业,就是非常的专业技能要求,既要英语技能,也要相应的学科专业技能的提升。作为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部分,大学英语教育改革务必围绕学生就业中所需的实际英语技能,树立职业英语教育的理念,采用职业教育模式,全力提高学生在各个场合下运用英语的实际能力,尤其是要提高学生的听力、表达力和翻译力等三大语言运用技能。具体说来,大学英语教育务必抓好课堂训练,以这些技能训练为主,开展好各种职场上涉及英语技能的模拟训练,课外引导好学生从事翻译等技能的训练,积极与当地外事办和外交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现场的真实的翻译场所。

四、以社会服务为指导,全力加强大学英语教育的各层面服务,建构起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社会服务体系

《纲要》提出大学要为社会服务。作为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学科,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务必以此为宗旨,全力推进自身改革发展。对高校英语教育来说,社会服务的表现非常多,主要有:一是可以直接参与地方科研项目建设,如涉外项目、地方基础英语改革项目等。二是可以培养培训地方所需要掌握英语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培训当地的英语教师和参加职称英语的各行业从业人员。四是积极做好英语的学科科研,为社会发展储存知识。为此,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务必构建起以社会需求与服务为导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全力明晰和整合教学目标、建立有规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调适教学计划大纲、优化组合教学内容、科学改进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出高质量高层次能够熟练掌握使用高级英语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从而全面提高自己在以上各方面的服务能力和扩大服务范围。

作者:唐兴萍

第11篇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高校进行英语课程变革

“全球化”引导高校英语课程变革的趋势。当今,中西方交流的日益频繁,各个领域都不断的交流,全球化脚步不断加快,英语这“公用语言”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全球化不只是人员、物质和思想的流动,而是一种心境。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英语全球化是实现“全球化”进程的关键一步。英语全球化这一普遍的观点得到了众多专家和学者的认同,英语的使用被广泛应用于商务、技术、科学、因特网、流行娱乐、甚至运动等领域,展现了英语在教育政策的实现中所扮演的无处不在的角色。由此可见英语教学的“全球化”的地位。我国现阶段的高校英语课程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弊端和不足。英语课程变革任务也变了各高校的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我校进行英语课程变革的社会、政治情境。随着我国体育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我国原有的高校英语教育与社会对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存在了一定的不相适应的现象,影响高校英语教育质量。教育部于2002年再次将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列入议程。2007年教育部高教厅公布修订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的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可以说本次英语教育变革是之前历次改革无法比拟的。

我校进行医学专业英语课程选修课的开设。作为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的一名英语教师积极参加英语课程变革是我义不容辞的。此次变革我校本着从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着手,以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转变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并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的过度,开医学专业英语课程选修课。此选修课本着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原则,进行课程设计,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的课程。

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等因素对医学专业英语课程的影响

社会文化对医学专业英语课程影响。众所周知,国际上大部分的文献是英语为主的,医学类的文献也不例外,要想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研最新研究动态,及时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医学类院校的学生必须能够熟练的阅读医学专业英语著作。尤其在如今的IT时代,信息就是力量,获得信息和传播信息都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的重要标志。医学专业英语选修课的开设,是我校培养高级的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为在中医药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国际流的方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绝大多数的中医药院校没有开设医学专业英语,这对中医药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制约。没经过医学专业英语的学习就很难对英语著的医学文献和刊物内容进行准确的理解,就更别说完成医学英语论文了。为此,我校开设的医学英语专业课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著作阅读能力,还为培养高全面素质的中医药类人才奠定了基础。

政治因素对我校英语课程变革的影响。在我国高校英语课程的市场价值是随着英语国家的国际政治地位、经济实力、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等诸种因素变化而变化的。尤其是英、美两国的国际政治地位对高校英语课程的市场价值作用的影响尤为明显,其影响之大,持续时间之长。使之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英语成为不可替代的“语言工具”。各个领域的研究离不开英语,为跟上脚步高校英语课程必须进行变革,高校英语课程的变革随着英语国家的政治地位、综合实力改变而改变。中医和西医关系和汉语跟英语的关系很类似。随着我国政治地位和国家的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越来的多的人重视和喜欢汉语和中国的传统医学。为了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我们不能直接政治干预,直接的政治干涉,往往只是强调教育系统的经济作用,已经极大地忽略了教育对于推动年轻一代个人发展的责任所在。因此,我们要不断融合中西方文化,协调汉语和英语的关系,加强中医的国际交流,这就要求中医药类大学开设医学专业英语。

经济因素对我校英语课程变革的影响。随着经济和国际交流的迅猛发展,社会对英语人才的的需求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趋向多元化,过去那种单一的英语教育已经满足不了时代的进步的需求。高等院校的英语教育有着不同的情况的不适应性。在一定的情况下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制约作用。过去高校的公共英语教育到了必须变革的地步了。无论是课程变革还是教学理念都应有所变化。教育改革的设计和实施为理解上的巨大突破和学习上的提供了一个机遇。高校过去单一的英语教学,已不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的需求,经济发展对高校单一的英语教育的需求量在逐渐减少。公共英语的的传统办学模式面临挑战。尤其在医学方面,国际交流是医学进步的主要途径,传统的高校公共英语教育很难准确理解在国际交流的医学专业术语,因此在医学国际交流合作中迫切需要掌握医学知识、熟练运用医学专业英语的复合人才。对此,我校英语教育工作者经过多方探讨和研究开设了医学专业英语选修课。

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英语课程变革是教学课程内容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公共知识传授的,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更加自如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成为学会学习和熟练运用的过程。它打破了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并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的方向转变。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我校此次英语课程变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原则,进行的课程变革。

综上所述,我校英语课程变革是一个顺应时代需求而不断改革和建设的过程,是高等院校英语课程变革的一次深入。通过改进大学英语课程内容,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组织课堂内外的教学,衔接好大学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和走向世界打下基础。

第12篇

一、序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更加深入,在国际舞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工具的重要性进一步得到了认可。尽管学术界对于幼儿期是否开展外语教育持有不同的观点,但是总的来说人们还是认为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给予不同语言的刺激,能促进大脑的开发和发展,在此认识的基础上英语学习呈现出了幼龄化的趋势。总之,不管是什么原因促使学前英语教育的出现和发展,它已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热点。

二、学前英语教育研究现状

对于学前英语教育研究的现状,本文主要从可行性的探讨、教学模式的建构、教材的研究以及师资力量的调查进行简要说明和总结。首先,在可行性的探讨方面,众专家和学者对学前英语教育的态度与看法,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看法和观点不一。尽管存在分歧,但是对于学前英语教育已趋于达成一定的共识,即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和学校可以开展教育与研究。其次,教学模式的建构和教学活动的实施是学前英语教育研究的重点。在这方面余珍有强调幼儿的主动参与及幼儿的兴趣,以此为基础进行儿歌、故事、音乐、游戏等教学。赵琳、强海燕在《儿童早期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与整合建构研究》中总结出“直接学习,类似习得”的学习方式,并对“幼儿英语浸入式整合性课程”做尝试性建构。再次,教材建设方面。对于学前英语教育教材的开发方面,目前市场流通的种类较多,如“,洪恩英语“”剑桥少儿英语“”智力宝英语“”新概念英语”等。但是由于学前教育各门课程并没有独立的教学大纲,学前英语教材的编写就没有了更可靠和合理的依据,所以在众多教材中,部分教材的质量不是令人很满意。最后,师资方面。师资是实施英语教育的关键环节,目前学前英语教师主要来自高等院校培养的学前英语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幼教化的英语专业毕业生、普通幼儿教师英语化人员、在校大学生及其他与英语相关的社会人员。

三、学前英语教育学习成本与效果研究

学前英语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长的关注,对学前英语的教学模式、教材和师资等方面也在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中,那么在投入了时间、精力和资金之后,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投入的学习成本对学习效果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本课题旨在得出学前英语教育中学习成本和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同时探索如何解决在实际学前英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前英语教育的水平。受资金、课题组人员能力、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本课题的研究者拟以西安市长安区城镇幼儿园为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对比研究法等方式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了解。通过查找、搜集并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明确学前英语教育领域在国内外所做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通过文献资料掌握不同学者和专家的观点,寻找出学前英语教育中学校、幼儿、家长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学前英语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访谈、调查问卷的方式来了解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其中最主要了解的信息包括学前教育中幼儿在英语学习上所投入的成本以及成本投入所产生的效果;完成信息采集后对信息进行详细地分析研究最终得出研究结果。对比研究幼儿在学前英语学习中投入的成本对英语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及其培养英语学习兴趣方面所产生的不同效果。本课题旨在寻找学前英语教育学习成本和效果之间的关系,为解决学前英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收集资料,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本课题拟针对西安市长安区城镇幼儿园进行访谈调查,了解目前学前英语学习的现状、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以减轻幼儿的学习负担和压力,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使家庭对学前英语教育的投资更加有效。期望对幼儿园英语教学实践活动起到一定的作用,促进学前英语教育的健康稳步发展,并对其他地区学前英语教育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四、结语

国内外的学者和专家对于学前英语教育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使该领域的理论研究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中国幅员辽阔,各省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经济的发展影响了人才的流动和信息的传播,学前英语教育在各个省市地区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现阶段,幼儿学英语已从认识走向实践,然而,针对目前学前英语教学实践活动的调查比较欠缺。该课题借鉴前人在学前英语教育领域中的研究成果,紧跟国内外研究发展趋势,试图以西安市长安区城镇幼儿园为例,探讨学前英语教育中家长和教育者该如何有效地投入时间、精力和资金,使得学前英语教学活动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效果。

作者:刘彩莉 王燕娜 雷江波 米晨晨 成立功 单位:西北大学现代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