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4 10:52: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物理学科培训心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每两年举行一次,以县区为单位进行质量统计,随机抽测,所反映情况比较客观、真实.学科内容领域的测试题题型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主要以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为背景,从“回忆”、“理解与简单应用”和“问题解决”三个方面考查学生;非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应用相关的物理概念和原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或作出预测,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语言表述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测试题在内容上体现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难度上,总体难度与中考要求基本持平,体现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方法上,注重科学探究;评价上,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影响学业质量因素的师生背景问卷调查均为选择题.
2问题诊断
2.1“物质学科”典型题析,诊断学生在物理学科领域各能力维度上的疏漏
2.1.1基础不扎实,对概念及规律理解不深入
例1(A卷第18小题)敲门时,会发出声音,在此过程中
A.只有门在振动
B.只有门周围的空气在振动
C.门和它周围的空气都在振动
D.门和它周围的空气都没振动
学生作答情况:选C的正确率达67.4%,其中误选A项达26.1%(全省正确率达77.5%).
题解分析及失误成因: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声音的传播与传播的条件.失误的原因很有可能与教者有关.教学中,教者十分突出声源的振动、传声需要介质,而淡化了因声源的振动而引发传声介质的振动,形成声波,传播声能所致.后者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成因,在教科书中“声音在空气中传播” 分析表述得较为透彻,学生阅读领悟即可到位,若教者课堂上再增加些水波、弹簧波等实验,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例2(B卷 第19小题)图1为处于湖上的一座桥,桥的最高处距湖面2米,若能在湖水中看到桥完整的倒影,则湖水的深度应为
A.大于2米B.2米C.小于2米D.以上答案均可
学生作答情况:选D的正确率仅为39.3%;全省正确率达43.6%.
题解分析及失误成因:本道题是考查平面镜成像的条件及规律(类似本题的还有“A卷第20小题”和“A卷第26小题”,正确率都低于60%).就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条件-平滑表面,成像特点的对称性以及成像原理之间的必然联系上缺乏清晰而又完整的认识.教学中,若能通过学生实验,先让学生观察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点燃的一支蜡烛所成的像,猜想像的大小和位置,再让学生选用平板玻璃,实验探究出像的位置特点,体现等效替代的研究方法,掌握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联系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瓷砖表面成像、平静水面上的倒影,巩固成像条件及特点;在学习了光的反射定律后,再让学生利用对称性和光的反射定律两种方法,分别作出一点光源经光滑平面所成的像,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加深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定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的.其中学生探究关于平面成像的有关实验是关键.
2.1.2生活经验形成的前概念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例3(A卷第22小题)冬天,用手摸放在室内的铁锤,会感觉锤头和木柄的冷热不同(图2).实际上,锤头的温度
A.比木柄的高,且比人的体温高
B.比木柄的低,且比人的体温低
C.和木柄的相同,且比人的体温高
D.和木柄的相同,且比人的体温低
学生作答情况:选D的正确率43.2%,其中误选B项的高达48.7%(全省正确率达43.9%).解题分析及失误原因:本道题考查的是热传递的条件.题中的物理现象为生活中的日常现象,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有对温度概念的理解,热传递的产生条件、以及物质的导热性能等多个知识点;尤其是学生受前概念的影响,误认为用手触摸低温物体,手感觉越凉,就认为该物体温度就越低,导致失误.在教学中,教者要善于捕捉学生在学习相关物理知识前所形成的前概念有可能对问题的分析理解产生的负面影响,并联系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帮助纠错.涉及这类知识的纠错时,可提出用左右两手分别同时触摸冰水混合物中的冰块和水,感觉一样吗?为什么?冬天,户外气温-10 ℃,河水结冰后,冰的上表面温度是多少?与水接触的下表面温度又是多少?为什么?用温度计测量某一物体温度时,待温度计的液柱稳定时,温度计的示数就是待测物体的温度,其中运用到的热传递的规律是什么等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应用科学概念加以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3分析问题欠严谨,语言表达能力亟待提高
例4(A卷第25小题)将等体积的热汤,分别倒在一个陶瓷汤盆和一个单层的不锈钢碗里(图3),将它们放在室内同一处.你认为是盆还是碗里的汤会凉得快些?请说明你的理由.
学生作答情况:本题的得分率仅为49.4%(全省正确率达49.9%).
题解分析及失误成因:本题主要考查热传递的知识对将要发生的现象作出预测.预测时,同时涉及到两个因素:蒸发面积大小与材料导热性能的差异.这两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是相互矛盾的:陶瓷盆蒸发面积大但导热性较差;不锈钢碗蒸发面积小但导热性能好.要求学生能协调好两者之间的矛盾,作出不确定性的预测,或是结合日常经验认为其中的蒸发因素对结果将起主要作用并作出确定性的预测,同时运用科学概念进行解释.同样结合日常经验,若汤表面漂满一层油膜,阻碍了蒸发,由于不锈钢的导热性能好而做出确定性的预测.这道题有助于鼓励学生善于观察、联系生活实际,分情况、多角度加以分析推测,不失为一道好题.但学生作答时,有的只是以一个因素进行预测,有的只是由生活经验中碗口的大小这一因素进行预测,用散热解释.甚至有的虽能同时考虑两个因素,但不能协调的两者间的矛盾作出预测,应用生活经验解释时,前后自相矛盾.因而丢分.主观作答题,除本题外,还有两道,得分率都在50%左右.就失误原因,除分析问题不够严谨,日常生活经验缺少正确认识外,有的还与小学科学课开设不正常有关,有些原本在小学科学课上要探究学习的知识,因课程开设不正常而得不到落实.加之近年来,中考卷上很少表现表述语句较长的现象,解释题、设计实验步骤的表述题,因语言表述欠精准.对于处理类似应用科学概念分析预测性的问题,要留有学生独立思考、作答的时间,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协调好之间的矛盾,把握好分寸,在讨论交流中达成共识,提高学生严谨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2.2科学学科师生背景问卷调查所反应出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2.2.1学生实验重视程度不够,实验开设率偏低
学生问卷中,涉及到物理学科的学生实验的开设情况统计有两道题.分别是:关于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关于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多选题).选动手做过的均低于50%;选看老师演示过的高达60%~70%之间;选只听老师讲过的分别占19%和36%.
学生实验,是学生必做的分组实验,这是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的.学生经历实验过程,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科学素养.上述两学生实验,均为中考的热点和重点考查内容.难怪在一些公开课、赛课上时常会出现:有了学生实验或学生活动时,总感到时间不够用.这都是因为平时教学中,对学生实验的重视度不够,学生的实验机会少,动手能力得不到有效的训练,技能脱节.这不利于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持久保持,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2.2.2常态课上,科学探究难以实施
学生问卷中:在哪门课堂上,你们常常争论对一个问题的不同看法?你认为哪门课程有趣?这两个问题虽然认同率物理课堂、物理学科最高,但都不足50%.教师问卷: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很花时间,实施起来不现实.选比较同意或非常同意的总量虽只有28%,但内心认同的占多数.平时常态课堂上,重结论,轻知识的建构过程,讲得多、练得多的传统做法较为普遍.真正在常态课上坚持用“科学探究” 教学的老师甚少.
2.2.3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减负增效提质难以落实到实处
学生问卷中:鼓励我们多做习题,以提高物理成绩.选常常或总是两项之和多达68%.教师问卷中:鼓励学生多做习题,以提高物理成绩.选常常或总是两项之和虽只有39%.但实际情况是,为了使本门学科不吃亏,各学科加大作业量比比皆是,学生苦不堪言.
2.2.4教师的教学行为需要理论引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需得到进一步的贯彻执行
教师问卷中:科学知识是客观真理.选答比较同意、非常同意分别占了23%和63%;科学探究总是涉及观察、提问、假设、检验、归纳、形成理论等全部过程.选答比较同意、非常同意分别占了25%和58%(含地理、生物老师).上述两道题的数据统计,令人触目惊心.评价方式不改变,教学方式没法改.选答比较同意、非常同意分别占30%和43%.
改革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发展是新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这方面的改革,教师既是执行者,又应该是积极地探索者.切不可因评价体系的滞后而成为过于强化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轻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学的借口.这一轮的新课改已经走过了11个年头,之所以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交给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是因为目前学生所学的科学知识,只是在他们现有的认识领域内所获得的正确认识,是相对真理,这些知识随着时间、认识水平及认知领域的不断深入,就可能是不科学的,甚至是谬误;科学探究也不是固定的七个过程,这在课程标准上是明确的.但我们的老师对前两个调研问答,认识却如此模糊.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更显重要.有了理论的引领,强有力的导向和行政督导,才能将科学探究落实到常态课教学的行动之中.
3改进策略
3.1做好新旧知识的复习及衔接工作
主管局职能部门要适时监控好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质量,初中老师要认真研读小学科学教材中的物理知识点,并做好新旧知识的复习、衔接工作.小学生3-6年级都开设了科学课,为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及规律已从初中教材中直接下放到小学科学课上解决;有些物理知识是要建立在小学科学课所形成的认识基础之上,经历进一步的探究活动,才能有效地建构起科学概念.因此小学阶段开足、上好科学课,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建议小学生毕业考试区统考,将小学科学作为必考科目,发挥调控功能.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小学科学、学科学、提高动脑、动手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很是必要.作为初中物理教师,要扎实做好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与小学科学知识的衔接工作.吃准学生在小学科学中已经形成的相关知识,调研学生所掌握知识的真实程度并作为新科学习的起点,认真钻研初中教材,以新知识需要达成的三维目标为彼岸;备课时要认真构思教学流程,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先入为主的前概念可能给新知识的建构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找准针对性的纠错方案,以求达成最佳效果.关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是小学科学课和初中物理教学的长远目标,理应协力同心.
3.2加强集体备课,注重校本教研,形成切实可行的导学案
建立在先个人独立思考,后集体备课交流基础之上所形成的集体导学案,质量上需进一步提升.导学案总体上,要能在实施过程中体现出“主体参与、分组合作”的课改模式,进一步贯彻落实好课堂“14问”.在细节上,为了体现与小学科学知识及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衔接,要有“课前自主复习、检测”这一固定栏目;有的新授知识,只要不影响探究过程的质量,为保证课堂探究活动得以实施,可将一部分便于自学的内容移至课前自学,在“导学案”上设立“课前自主学习”栏目,并设计出能体现自主学习的指导性流程(因需要而设,并不是固定栏目);整个课堂教学的流程,应以活动导学的形式,体现知识建构的过程性,凸显科学探究;每节课结束前,必须设计“当堂检测”(也可放在下节课的“导学案”上体现),题目的内容必须是以紧扣新课的原创题为主(中考题,通常涉及的知识点是多个的,不合适),且作为校本作业的一部分.为发挥好“导学案”的导教、导学的功能,教者加强要二次备课,体现自身的教学风格;授后要认真反思,不断改进与提升;“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要及时反馈,发现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无论是区集体备课还是校内集体备课,为体现实效性,建议有以下几个流程:(1)交流前一段时间教与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及补救措施;(2)分工到校到人,提前准备好每节课的当堂检测题(主要为体现基础知识的建构及应用的基本题),共同讨论补充,确保大面积,提高平均分;(3)有针对性地开展对教学的重、难点的教材分析处理,教学片段设计等深入探讨与交流,提升教研品位、相互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的教研实效.
3.3重基础知识的建构和应用
重基础知识的建构过程、重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加深对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学好物理,理解能力是基础,只有理解能力提高了,其它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只有牢固掌握基本知识,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才能深入,理解能力才能提高.对物理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学习和理解就应该从知识的建构过程入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开始,由日常生活中的有趣的物理现象、实验引入,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预测,激发兴趣,开展讨论与交流,设计并认真做好相关实验,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提供更为详实的感性素材,并列举实际生活中的实例,组织学生讨论、加工、提炼,科学建构出物理知识.在概念、规律建立的过程中就能加深理解,同时又能教给学生学习能力,最终要达到学生能从科学概念的内容中就能联想到是由哪些实验或日常物理现象中建立起来的;物理知识点之间有何联系,相近知识间有何区别,以及它的相关应用、典型例题等.力求达到基础知识理解深刻,运用灵活.同时,在讨论交流中注意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概念解释物理现象的语言表述的精准性.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要注重研究物理问题方法的运用与总结.初中教材研究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控制变量法、类比法、比值法、假说法、转换法、等效替代法和建立在一定的实验基础上的理想化模型等方法,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时要认真挖掘教材,捕捉好相关素材,精心设计,让学生以小科学家的身份去进行“科学探究”,在创造性地猎取知识的同时,掌握研究方法,使之终身受益.这将有利于学生长期地保持对物理学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成就终身学习的能力.
3.4加强实验教学
开足开全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学生活动,尽可能多地增加课堂演示实验.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做实验,检验自己的猜想;对每一章后面的综合实践活动,要鼓励学生积极实施,撰写科普性文章与同学交流;平时多开展小制作、科普小论文展评活动.
3.5精选习题,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精心选编校本练习,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减负增效,除了要求我们老师,立足课堂,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在联系生活实际中,探究、讨论与交流.理解科学概念,活化知识的应用.还应该根据学情,精心编制校本作业,力求精编、精炼、精讲.既要为每节课选编当堂检测题,又要编制配套的限时独立作业题,还要为学生精编出双休日复习自测题.选编的习题,要从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反映出的问题和练习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入手,要尽量避免拿来主义和不必要的重复练习.要加强对中考题的研究力度,把握好中考命题的脉搏,用欣赏及批判的眼光去发现“好题”,尤其对省内十三大市的中考新题型进行分类,认真研究并加以挖掘,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处理教材、挖掘素材自编原创题的能力.所选编的校本作业,在难度上要掌控:体现大面积;在题量上要限制:有物理课的当日,总量控制在25分钟左右(含预习作业);双休日的自测题,用时控制在90分钟内.杜绝乱订学辅资料,滥布置作业,单打独斗的现象.要发挥好校本作业的导向功能,建议各校在质量验收测试时,命题的范围锁定在挖掘教科书及配套的“补充习题” 和共用的“校本作业”上.当然这样的严控,还需要各学科之间互相协调,齐抓共管,方能奏效.
可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物理实验课堂逐渐暴露出不少薄弱环节,使得部分教师对实验课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教师甚至不愿意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课教学.而这薄弱环节中最主要的就是课堂的有效性得不到保障,具体表现为:①学生对物理实验课很感兴趣,上课前后异常兴奋但是秩序混乱.②对物理实验课不重视,从心底里压根没有将实验室当成课堂,只是来玩玩而已.导致实验课堂呈现一种虚假繁荣现象,做实验的不如看热闹的多,忽视了学生自身实验技能的训练,随便看看别人的实验成果,最后对于应该获取的实验数据任意编造,实验报告也是随便抄抄了事.③很大一部分学生实验课上就只等着做实验,对其余活动基本没兴趣,理论知识根本不听,殊不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结果不是效率低下就是实验失败.④考试时和实验有关的题目失分率较高,就是实验课教学有效性低下的最好说明.
如果实验课教学的有效性得不到保证,那么实验课只是流于一种形式,课改也成了一句空话.所以,如何保证物理实验课有效性教学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下面是笔者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仅供参考.
1 加大管理力度,狠抓习惯养成
“态度决定一切”.必须让学生深刻理解实验课教学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实验机会.学生只有端正了学习态度,才有可能认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必须从起始年级抓起,从细节抓起,加大习惯养成训练力度,从严要求只要进入实验室就必须严格遵守实验规则,实验规则前人人平等.最好能将实验课上的表现纳入各项量化考核中去,实验老师能对各班各项评优活动拥有一票否决权.这样,实验管理员、班主任、任课老师三者形成一股教育合力,好习惯成自然,在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无形的规矩,大家都会对少数大声喧哗、行为散漫、随意嬉闹、甚至破坏器材者嗤之以鼻,口诛笔伐.
2 精心组织教学,实现教学创新
2.1 借助于多媒体平台,进行有效的辅助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加强实验课教学的有效性有其特殊的优势,比如说:有时候学生对老师的演示操作看的不是很清楚,就会议论,从而影响课堂效率,如果用实物展台来进行演示那就可以避免学生的此类“被动讲话” ,减少课堂有效性的客观干扰;有时候学生分组实验时间不够,老师叫停之后仍然偷偷操作,老师的叫停就变成了一句空话,如果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就可以既让学生有足够时间操作,保证实验的成功率,又可以让师生有时间进行总结,保证课堂的完整性;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还能加快课堂节奏,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对于一些难度较大、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还可以用多媒体投射到大屏幕上,全班同学一起观察、分析、讨论、总结等.
2.2 结合学校各项活动,激发学生课余自主实验探索
有目的驱动性的课堂必定是高效率的课堂.比如制作人造彩虹实验、制作杆秤实验、制作孔明灯实验、制作程控电路实验等,可以和学校的科技文化节一起搞,这样学生就会将在家的闲散时间或双休日时间变成了实验课堂,并能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来完成自己预定的任务.
2.3 利用自修、培训契机,提升掌控实验课教学能力
教师应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学习先进的实验课教育、教学理念,总结每一次实验课教学的经验教训,优化教学流程,不断提升课堂组织教学的创新能力.每一堂课都力争给学生带来一个惊喜,能让学生对你敬佩有加,刮目相看.
3 发挥实验小组长作用,多头打造高效实验课堂
小组长一词似乎已经过时,但是,在实验课上小组长是不可或缺的,小组长作用发挥好坏,对实验课教学效果影响很大.初二的一个新教师,一开始进行实验课教学时,由于没有充分准备,整个实验课堂乱糟糟,学生乱喊乱叫,教师疲于奔命,根本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后来,我们帮助、指导他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实验小组,每小组挑选一个成绩比较优秀、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学生当小组长,每一堂课充分发挥实验小组长的核心作用,保证了实验课教学的正常、有序进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当然,实验小组长核心作用的发挥是经过课前培训的.课前教师先对各实验小组长进行集体培训,提前进行实验操作,并对一些事务进行交待.到了实验课堂,每一个实验小组长就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可以负责分发实验器材,可以负责当堂的分组实验演示,可以负责实验器材的适时补给,可以负责对其他同学做一些实验方面的友情提醒,可以分散到各个小组进行现场实验指导,还可以负责检查汇报每个小组实验器材的整理情况等.整个课堂由于小组长的参与变得井然有序,老师也显得游刃有余,学生也显得更加配合,课堂有效性也就大大提高了.
4 落实多元评价,将实验考核纳入评价体系中去
4.1 实施物理实验考核,将考核成绩按一定比例折算成期末成绩
可以尝试将物理学科的考试分成笔试和实验考核两部分,实验考核占到总分值的30%左右,实验考核安排在每学期期末考试前进行.有人曾说过“分数是学生的命根”,那么实验考核成绩是否优秀对于学生来说未尝不是一种压力和动力.在平时的课堂,实验考核也会成为一种对学生的适当约束,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堂行为负责,让学生明白只有保证课堂有效性,最终才能取得好成绩,这也是一种目的驱动.
当然,实验考核操作起来可能比较麻烦.在承担初二物理教学中,笔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尝试,对这个问题的解决自我感觉还是不错的:操作过程中,由物理实验小组长担当起监考老师的责任,进行整队、点名、安排考试座位、随机抽取实验课题、监考、打分、反馈、检查实验室卫生等一系列考试流程,物理老师实施“整体遥控式”管理.需要强调的是:第一,每个“监考小老师”都是各班物理实验操作能力很强的佼佼者,而且都是经过严格的事先培训、考核、筛选,最终脱颖而出的;第二,为公平严肃起见,每位考生的成绩都是由两名“监考小老师”单独打分然后得出均分,并且当场反馈给考生,给出扣分的理由,保证让每一位考生心悦诚服.最终,学生获得的是一份《物理学科素质期末综合评价》.
可以说,物理实验考核不但弥补了以往以笔试成绩为唯一评价结果的不足,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物理实验课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了实验课教学的有效性.
4.2 通过实验技能大赛,展示优秀学生风采
可以组织实验技能大赛,来充分展示优秀学生风采,激发学生上实验课的热情,倡导一种科学的实验精神,创设一种积极的实验氛围.如发动学生进行制作孔明灯、潜水艇模型、杠秤、程控红绿灯、简易机器人等比赛,都能很好地促进学生重视实验课教学,提高了实验课教学的有效性.
4.3 加大物理卷面考试中实验题的分值,也能提高实验课教学的有效性
笔者认为,由于学校实验设备等原因不能实施实验考核时,可以在笔试中加大实验题的分值,其对促进实验课教学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5 加强课外物理实验辅导、积极开展物理实践活动
通过丰富多彩的物理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所学知识能够学以致用,学生自然会有一种满足感,并产生一种深入探究的欲望,极大地提高了物理实验课堂的有效性.帮学生选课题,教会学生撰写物理小论文,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成功,使物理实践活动成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
另外,我们还可以依托校本课程,为物理实验课堂注入更多新鲜活力.我们物理组开设的校本课程《物理实践活动》的多个子课题,都是学生的热选课程,学生对物理实践活动的热情与日俱增,对其意义也逐渐有了更深的理解.
关键词:高效课堂;有效教学 ;模式 ;关注学生; 以学定教; 预习 ;合作 ;探究 ;展示;反馈
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教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只要教育存在,就存在提高质量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的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因此成为一个永恒的课题。
一、迷茫中的反思:明确课堂教学改革方向
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课堂,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教师的生命价值更主要地是体现在课堂上。
新课改实施后,我们的老师转变了教育观念,但教学实践中依然故我,大多数课堂仍然是讲堂,而不是学堂,表现在:教师更多是为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而不是更多关注学生学的怎样、怎样学?教师教的苦,学生学得累,教学效果不理想,师生关系紧张,教师品尝不到教学的快乐、职业的幸福;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如何改变课堂,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2010年学校先后两次选派教师在洋思中学与杜郎口中学实地考察,同时利用网络深入学习部分高效课堂模式的理论和实践,如邱学华尝试教学、王敏勤和谐教学、顾泠沅青浦实验、李炳亭“五步三查”模式、东庐中学讲学稿教学模式,并通过多次学习研讨,教师深切感受到,要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中应通过高效的组织,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内在力、教给学生方法,多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精讲多练。
2011年9月我校开始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教育是有规律可循的,融合这些成功的教学模式,借鉴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在综合分析我校校情,学情等基础上,寻求一种相对适合我校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学习、研讨等多种方式,我们要求每一位老师,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课堂中从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角度出发,哪些学校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借鉴?我们的课堂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如何改进?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效,形成适合我校的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
二、实践中的反思:明确高效课堂的“高效”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为切入口,经过二年多的实践研究,我们充分认识到:预习、展示、反馈是高效课堂上最关键的三个环节,当然也可以是三个课型,预习是关键,展示是提升,反馈是保证;多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是高效课堂的核心。
在此基础上,对课堂“高效”的实施,我们达成了以下共识:
高效课堂的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如何遵循教学规律,回归教学本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二是如何落实新的课程理念,是否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基于以上两点,打造高效课堂从学生的角度来衡量:这节课,我参与探究了吗?参与讨论了吗?与人合作了吗?主动展示了吗?提出问题了吗?观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从教师的角度来衡量:这节课,我关注到每一位学生了吗?学生的学习过程快乐吗?考虑学生认知水平了吗?有漠视学生的现象吗?教给学生方法了吗?有浪费课堂时间的行为吗?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带给了学生什么?各环节目标达成度如何?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高效点:课前预习案设计的高效,学生预习的高效,学生预习中提出问题能力的高效;课中良好课堂氛围设置的高效,情境教学设置的高效,问题精心设疑的高效,课堂活动组织的高效,学生合作、展示及质疑的高效,科学探究的高效,多媒体资源利用的高效,课堂语言的高效,对学生评价的高效,肢体语言合理应用的高效,课堂生成问题及偶发事件处理的高效,当堂检测的高效,作业设计的高效;课后学生巩固提高的高效,老师教学反思的高效。
三、实践中总结:形成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课堂的组织者,促进者与诱导者教师要在观念和行动上都秉承改革创新的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都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我们在二年多试点年级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并组织了多次各种形式的深入研讨,初步形成适合我校的“学案导学,引领自主探究,以学定教,教学合一”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
第一步:指导预习。课前发放预习案,学生在独学的基础上完成预习案,并总结学习中的收获,提出学习中的问题。
第二步:以学定教。课前对预习案有发必收,有收必批,了解学情,以学定教。
第三步:互动解疑。课中进行,小组解疑,小组不能解决的进行班内解疑,含学生多种形式合作交流、探究及展示,教学合一。
第四步:精讲释疑。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启发式或情境式精讲,包括课堂生成的与学生提出的但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五步:当堂训练,课中进行,十分钟左右。像考试一样的训练。
第六步:归纳提高。课中进行,学生归纳总结,提出本节课学习中的收获与困惑。
为确保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得以有序的开展,我校制定了各种制度以保证研究顺利开展,如:
1.建立定期培训和教师学习交流制度
校长室牵头组织专家学者统一对教学领导、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科任教师进行培训,使其理解、熟悉、掌握新课程高效课堂的理念和操作方法。各教研组每月召开一次座谈会交流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实践活动心得体会,解答疑问。
2.建立班级学生活动小组制度
各年级班主任把班级学生分成4或6人小组,同桌为对子,异质同组,分组合作、生生互动兵教兵。班主任要引导组织展开小组间、组内学生间学习环节落实和小组间的积极性评价,建立小组内的督学机制和小组间的“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机制,利用好黑板报、展示栏等宣传阵地给学生个人和小组积极性评价或表彰。班主任教师要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教育的良好习惯,能够使学生养成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课堂发言、小组讨论的习惯,班主任同时也要把学习小组与学生德育管理、思想教育等班级日常管理有机结合,从而建立起我校基层班级高效管理的新体制、新思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3.建立学科组高效课堂实践活动组织制度
教导处会同各教研组长组织各年级每周四或周五的观课议课活动,观课后必须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或骨干教师主持议课点评,点评必须依据新课程高效课堂环节要求和我校实际,对每一位授课教师的点评以“闪光点”点评为主,但也必须指出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领导组领导每周至少参加一次备课组的观课议课活动。
4.建立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和单元考查制度。年级要负责制定表格,进而方便每位科任教师在课前能够有效收集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从而使教师在授课前及时调整课堂情境或问题设置,使情境或问题的设置更有效更实效。年级对学生单元考查负责落实,确保教学质量的完美收官。
四、实践后的再思考:课堂高效的关键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课堂教学模式的确定,带来了课堂的改变,但因各学科教学有着不同的特点,各学科不同的章节或不同的课型也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对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我们也作了一定的补充说明:教无定法,可以突破模式,超越模式,化有形于无形。不论什么样的课堂,要取得效果,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因为课堂的高质量最终是从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没有学生的全情投入、主动参与,不可能成为高效课堂。
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会学、乐学、主动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自学、互学,突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突出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及知识的生成,多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尽可能让学生多种形式展示,培养自信。
关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教师通过一些教学情境或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主动地学习。通过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关注评价对有效课堂教学的推进作用。此次课程改革响亮地提出,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了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发展性评价的关键,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在引导激励下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从而增强学习信心,避免“廉价的表扬”。
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减负的一项长期的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高效的课堂是一场“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激发学生、在于学生、通过学生、为了学生”的改革;有效的教学模式应包含“动静结合”、“收放自如”、“智慧生成”、“彰显个性”、“以学定教”、“教学合一”这些因素在里面的。在模式的构建中,我们将努力丰富这些教学元素,让学生在自学中静思,在尝试中发现,在辩驳中感悟,以教师无痕的“导”带学生走向更高的知识境界。
参考文献:
[1]周德藩 《一个朴素的教育奇迹》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10月
[2] 周峰、郑向荣 《优质学校形成规律探索――从“洋思”到“东庐”》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年4月
[3]卢志文 关于高效课堂的16个问答 卢志文杏坛絮语 2009-5
[4]高效课堂研究简报 2010年第01期(总第1期) 2010年第03期(总第3期) 2010年10月
[5]艾玛・麦克唐纳 《如何打造高效能课堂》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03-01
[6]陈源清 《精彩的小班课堂――初中小班化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探索》 凤凰出版社 2011年7月
语文学科本身具有人文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地搜集、综合、分析、运用信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十点指出:要求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是当今社会必备的能力,更多的学生将走出社会,他们面临的更多是要如何适应这个信息复杂多变的社会。比尔·盖茨在《未来时速》一书中说道:“未来社会属于那些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的人。”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情况好坏,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成败。因而,要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收集整理材料这个环节十分关键。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这里,他提出了“知学”,“好学”,“乐学”三种学习态度;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两位名人的话,都指出了培养兴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那么,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激发学生对收集整理材料的兴趣就非常重要。那怎样激发学生的这种兴趣呢?
第一:要让学生爱上色彩斑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现行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丰富多彩,极富时代气息,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要引导学生走进多姿多彩的课外天地,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有滋有味的语文学习。例如:有关于神奇的大自然的话题:感受自然、雨的诉说、黄河,母亲河、马的世界、寻觅春天的足迹;有关于生活态度的话题:这就是我、“我也追星”、微笑着面对生活、漫画探险、青春随想、成长的烦恼;有关于价值观的话题: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有关于学习习惯的话题:好读书,读好书、;有关于爱的教育:让世界充满爱、献给母亲的歌、我爱我家、关注我们的社区;有关于科学的话题:追寻人类起源、探索月球奥秘、科海泛舟;有关于艺术的话题:戏曲大舞台、说不尽的桥、到民间采风去、乘着音乐的翅膀;有关于和平的话题: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有培养文学素养的话题:走进小说天地;有关于历史名人的话题: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针对以上内容,我们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如诗歌朗诵比赛、小小辩论会、手抄报评比、讲故事比赛、过一把导游瘾、小品总动员、青春歌手、丹青妙手等等(根据内容的需要,每次的综合实践活动可采取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形式。)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金钱、共同面对的问题”这个活动,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也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学生有着浓厚的兴趣。成果展示阶段应该怎么做呢?展示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交流成果。我在两个班上采取了不同的活动方式。一个班首先以 “学术报告会”的形式,展示探究金钱的昨天、今天、未来,资料详实具体,辅之以实物展示,给人印象深刻;然后通过“圆桌会议”的形式,讲述一个个富有哲理、引人思考的故事,从而引发学生应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最后是 “今天我当家”的心得交流,一个个亲身体验的故事让同学们时而开怀大笑,时而眉头紧锁,时而点头赞许,不一而足。在另一个班上则采用辩论赛的形式进行,设置“金钱是万能的”“金钱不是万能的两个辩题”,让同学们在紧张激烈的唇枪舌战的辩论中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两个班均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同学们都明白了:人类社会生活与金钱的密切关系;我们应该通过正当的途径获取金钱,但不能有“拜金主义”的思想;生活中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但金钱也不是万能的,人世间有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
第二:努力营造轻松、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
和谐之美犹如一幅画、一首歌。和谐之美不仅仅是赏心悦目的,它的引人之处还在于其对人有着强烈的感召力。
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关键的影响,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前,教师应学会“蹲下来”与学生平等相处,引导学生不要盲目相信权威,学会搜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敢于创新。陶行知先生曾大力提倡实现学生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双手、大脑、眼睛、嘴巴、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成为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主体”,这样才能使学生健康、主动、活泼地发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应注意做一个忠实的文明观众,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张扬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的力量,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如小鸟一样自由地、尽情地飞翔,敢想敢说,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第三: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注重表扬、激励,在评价方法上激发学生学习。
有人说:“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学生在学习中有了自信,才会有学习的恒动力。谁都喜欢听表扬、鼓励的话,受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同,学生自然不例外。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关爱、保护那些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处于“文化不利地位”的弱势群体,使之共享学习资源,想方设法去触动、激活学生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体验。对他们的表现,教师都应有积极的评价,不要只重结果,不看过程,应以鼓励为主,抓住学生的可取之处及时表扬,哪怕是一丁点的闪光点,教师都应给予表扬、鼓励,让学生自信“我能行”,使学生在体验成功的乐趣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第四: 科学分工,有效开展搜集整理材料的工作。
科学的分工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划分小组的类别,发扬每个学生的长处。2、要明确任务。在小组内通过学生的协商确定初步的活动方向后,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任务,避免了盲目性。3、要培训骨干。教师要通过培训小组长等学生骨干来实现各个成员的间接指导,使各个小组都能达到学习目标。教师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尤其是在大班情况下。4、要加强对优生和后进生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实践证明,采用上述措施后,学生活动的有效性明显得到增强,效率得到较大的提高。由于目标明确,任务清楚,学生大都能筛选有用的信息,对获取的信息也能进行有效整合,因此,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综合性活动“微笑面对生活”,活动准备前应做好以下的工作:第一步:课前全班同学自由分成三大组,分别搜集有关“笑对失败”“善待他人”“善于合作”方面的诗歌、俗语、名言、警句、名人故事、歇后语等材料。每组里面又可以分工:每两个人负责搜集一个板块的资料,然后由每组的组长进行整理,整理之后,小组成员共同筛选出最有价值的材料。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保障了材料的多样性,学生做起来比较轻松,自然乐意去做。第二步:让每个学生回顾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失败或善待他人或善于合作的一些典型事例,在小组内交流,挑选出最能表现主题的事例,已备在活动课上展示,体现个人风采。第三步:明确演讲稿的写法,掌握演讲的基本技艺拟写演讲稿。这个任务可以交给每组里面写作水平好一点的同学去完成。第四步:分小组制定活动方案,设立金点子奖。第五步:课前招聘活动主持人三名,准备有关互动游戏的一些资料。这样筹划,学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个性展示,又有合作的畅快。
第五:平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搜集整理材料的习惯。
巴金爷爷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
平时教师要让学生养成勤上网、查阅书刊杂志等获取资料的习惯,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本课具有重要关联的有价值的资料,发现信息资料间的关联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的能力。平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语文活动,如“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新闻会”等,这些活动,比较容易展开,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依据教材来确定主题,预先布置好任务,让学生对照材料查找资料,并充分归纳整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