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运营一体化管理

运营一体化管理

时间:2023-09-24 10:52: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运营一体化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运营一体化管理

第1篇

1.出行次数

出行次数是指城市和乡镇居民在一天时间当中的出行总数,出行次数可以很好的反映出居民参与各类活动时的出行需求。可以对出行次数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为经济情况和实际的地理条件。经济水平较好,拥有私家车的居民在出行上一般不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所以他们的出行次数相对较高,因此,居民的经济水平与出行次数紧密相连。

2.出行目的

城乡发展水平、消费特点以及人们的经济状况上的不同使得出行的目的存在很大的差别,为了更好的分析出现目的,通常会提出出行目的结构,以此描述出行目的的具体分布,是各种出行目的占据总量的一种比值。由于乡镇居民的实际经济水平较低,所以居民的出行主要以上班或上学为主,少数人则是为了参加各项活动、采购消费而出行。

3.出行方式

城乡居民按照自身的习惯及出行的目的选取最佳的出行方式,出行方式是指居民在达到出行目的时所用的工具或方法,由于个体差异较大,所以选择出现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别,但绝大多数都是以公共交通设施为主。如今,我国乡镇的总体经济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居民的生活方式出现了很大的改观,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设施越来越完善,居民拥有更多的出行方式,再选择出行方式时,会切实受到以下几种实际条件的影响。(1)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出行距离会对居民出行方式的选择产生直接的影响;(2)经济水平与出行方式费用息息相关,所以经济与出行方式具有一定的联系;(3)城乡的布局及形态也会影响到居民对于出行方式的选择。交通资源是有一定限度的,但人们对于交通运输的需求正不断提高。为此,只有尽可能的提高交通线路利用率,整改公共交通设施线路,才能有效缓解居民的出行压力。

二、公交场站建设

1.基本概述

公交场站是公共交通网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是构成网络的节点,场站可下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中途站、首末站以及枢纽站,这些公交场站都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2.中途站

公交中途站按照实际功能能再次分成停靠站、临时站以及中转换乘站。(1)停靠站:通常在乘客较多的位置设立,目的在于确保公交沿线的停车安全。(2)临时站:根据居民的实际要求,在站点间隔较大的区域中设立临时站,从而为居民带来便利,避免不必要的麻烦。(3)中转换乘站:通常在乡镇政府的周边位置设立,目的是满足居民多次中转、换乘。

3.首末站

按照实际规模,可将首末站分为多种形式,由微型到大型,可按照实际需求自行选择。首末站是公交车辆起始点和终点,关系到车辆的维护和管理,同时也是为乘客提供舒适乘车环境的关键位置。(1)大型公交首末站:是公交车辆运营管理的主要场所,面积较大,可容纳多数车辆停靠,数量一般可以达到200辆左右。(2)中型公交首末站:是公交车站准备发车的站点,同样具有一定的停车能力,但要比大型公交首末站差,可容纳50-200辆公交车。(3)小型公交首末站:主要作用是承担公交车辆的出发与到达,通常情况下可对20~50辆公交车进行管理。(4)微型公交首末站:与小型公交首末站基本一致,但可管理的车辆数量为20辆以内。

4.枢纽站

公交枢纽站被广泛定义为交通运输的枢纽主体,是乘客出行、集散以及换乘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城市之间的纽带,通常具有规模宏大、覆盖范围广、方法齐全等实际特点,是我国当前最为常见的客运与公交转换场站。枢纽站是城乡居民的快速集散地,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标准,可分成许多种形式。

三、运营管理

公交场站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居民与公交车进行紧密的连接。然而,就当前形式来看,我国乡镇建设水平的落后使场站建设速度十分缓慢,有许多场站只是理论上存在的,缺乏硬件和设施的支持,这对运营管理而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场站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公交系统建设当中的重难点,所以场站建设往往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关系到城乡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的周期性增长,加快了城镇化的进步,城市与乡镇的道路建设逐渐全面,场站的建设与运营管理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因此,必须在明确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大力推行场站建设与运营管理,从而为公交统筹的大范围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总结

第2篇

关键词:变电运维一体化;具体技术;措施

伴随着中国工业社会的转型以及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城市建设以及居民对于用电水平也有了与日俱增的提高。可以说电网的运营较其他领域更加贴近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对于供电系统安全、稳定的保护则是同样被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一.变电运营维护一体化的作用

(一)变电运营维护一体化促进了电网服务的高效性

变电运维一体化不仅促进了电网的安全运营,而且最大程度上提升了电网为民众、企业提供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财力、物力以及人力的不合理应用。可以说变电运营维护的一体化发展为高标准、快节奏、优运营的电力资源提供了全新的生产模式与生产目标。传统的电网运行模式最主要的特点便是各个环节在运营过程中的独立性,虽然各级公司通过生产、维修和运营等方式,为供电工作提供了安全保证,但由于程序繁琐最终导致了工作效率的低下。而现阶段的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提出便冲出了这种束缚,将各部门、各环节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统一 [1]。

(二) 变电运维一体化优化了电网职能与人员配置

变电运维一体化的作用,在电网职能与人力资源配置上更加突出了“精简”这一特点,在减少冗余部门的同时提升了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最终实现了各个环节、各个部门职能的完整化发展 [2]。而对于一切都“以人为本”的电网领域而言,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发展更是在将电网运行、检修进行整个的同时,提升了部门人员的有效使用率,避免了职能单一性、提升了整合资源的使用率。

二.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题

通过上面的阐述我们了解到了在中国不断发展的今天,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为促进国家电网工作高速发展的助力器,在为用电安全提供保障的同时,也为整合社会资源做出了极大贡献。但这其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我们每一名电网从业者通过不断的摸索进行革新:

(一)变电运维一体化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现阶段的电网运营管理过程中,变电设备运行于电力资源的维护工作主要都是用电企业中的电力设备提供的,这就要求我们任何一家用电企业都应当重视电力资源的综合知识,以此来配合电网供应过程中不出现较大纰漏。而其从业人员则更加应当注重对其的综合用电水平、综合用电安全水平进行考核与培训。然而实际的工作中却很少有企业能够真正的做好这一点。

(二)变电运维一体化在现场施工环节中出现的安全问题

现场施工环节中的安全控制缺位,直接导致了整个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正常进展。特别是一些已经明确需要带电进行运维的设备,必须要做到安全交底工作。而传统的维护工作,仅仅是需要负责展开检修的班组通过相关部门与人员的首肯便可展开作业,这种单渠道的现场施工极易产生安全事故与安全隐患 [3]。

(三)劳动强度过大产生的运营风险

在传统的变电运营与维护过程中,电网运维人员只能在一个很单一的环境中展开检修与运行工作,这种工作环境会导致工作人员的精神压力偏大、任务强度过大,倘若没有较为完善的鼓励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将会直接影响到电网一线施工运维人员对后续工作的倦怠甚至排斥。

三、 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的有效技术措施

(一) 通过强化电网组织架构来保证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

电网系统必须要通过强化人员、机构的组织架构来对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推广进行统一领导、正确指挥,通过加强安全部们、运输检察部门、人资部门的协作性来推进各项工作的实施,同时对所有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给予人才激励政策,以此来提升员工的积极性与工作目标的达成。特别是对于一些变电运维一体化的优化调整与配置,更是要通过强化人员管理、强调运维班组设备、仪器的配置来保证一体化运维工作的持续开展。

(二) 强化运维一体化标准贯彻来完善电网工作

通过对变电运维一体化标准的强化、细化管理来开展体系建设,结合运行和检修的实际专业经验来打造一套与变电运营一体化工作相配套的工作体制,这个标准中应当对C类和D类的日常养维护、日常设备巡检、应急抢修工作等展开预警与细化管理,对于一些常见的直流接地等缺陷处理工作要明确关键操作点,以此来保证实际的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真正的做到“有条不紊、监控不断、工序不减、验收不松”。

(三)强调运维一体化开展过程中安全的重要性

在实现变电运维一体化体系后,实际的工作中非常容易失去相互的监管管理效果,这种情况下也非常容易导致一些安全措施不到位的事故发生,为了避免这种状况,管理者必须要对变电运维技术人员展开严格的培训,特别是对于一些检修后的设备,变电运行人员一定要在验收的过程中清楚、明确的进行职责确认。

总结:

在中国经济水平与工业运营大跨步的今天,我们电网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工作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同时它也为我国的电网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发展保障,在颠覆传统的变电运维工作的模式后,运维一体化体系的发展更是离不开我们每一名电网人通过与时俱进的学习来不断突破、不断进取,只有这样才能够不负众望,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郭鑫.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的具体技术措施[J].工业b,2015(5):181-182.

第3篇

【关键词】:水务一体化;BOT模式:污水处理;监管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1 水务一体化

1.1由来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是分部门管理,水源工程、供水与排水、污水处理分由水利部门、城建部、环保等部门管理,使水资源的量质用分离,造成目前水资源的浪费与污染问题严重。实行水务一体化,对区域的防洪、除涝、蓄水、供水、排水、节水、水资源的保护、污水处理及其回收利用等统一协调管理,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代表了水资源管理的先进方向。

1.2水务一体化管理优势

水务一体化是涉及水务的上中下游实现各个环节一体化,符合水量与水质一体化的自然属性,有利于促进环保型、节水型经济社会建设,有利于整合城市的水务资产化运营,发挥水务产业的协同效应、规模效应和,有利于解决原来体制下水务建设资金不足及水务运营效率低问题。

对水资源实行一体化管理,可以有效解决因职能交叉而出现工作推诿和扯皮现象,责任主体更加明确,有利于社会对涉水事务的监督,增加水务部门的服务意识,建设和谐社会。

1.3国内水务一体化现状

徐州市2010年挂牌成立水务局,到2011年6月底徐州所辖县(区)已基本全面建立水务管理体制,成为江苏省继宿迁之后,基本全面理顺水务管理职能的又一个地级市。徐州水务局成立后,整合了相关涉水职能,充分体现了“精简、统一、效能”和“一事一部”的机构设置原则,大大降低了行政管理成本。

水务一体化改革全国各地情况参差不齐,深圳、上海、北京、江苏等地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进展顺利,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成效明显。从全国来看,很多地方在机制和体制上还没有完全理顺,水务一体化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 污水处理厂BOT 模式介绍

2.1 BOT投资模式定义

污水处理厂BOT投资模式是指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与投资者签订合同,由投资者组成的项目公司筹资和建设污水处理厂,在协议期内拥有、运营和维护该设施,通过收取服务费回收投资成本并取得合理的利润;协议期满,投资者将运营良好的污水处理厂无偿地移交给政府,政府则拥有对项目的监督权和调控权,其运作模式如图1所示。

2.2污水处理厂BOT模式发展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污水处理问题成为困扰城市发展和城市水环境突出问题,污水处理厂建设政府作为单一投资主体。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建设大致经历了四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上世纪90年代初至世纪末,大部分资金来自于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

第二阶段:上世纪末至“十五”之前,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大多由国债的形式进行投资。

第三阶段:进入“十五”以后,逐渐兴起了以BOT为主的污水处理厂市场化投资建设模式,掀起了全国范围内兴建污水处理厂的。

第四阶段:“十一五”末以来,随着各地水务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开展,水务局作为投资主体成立自己的水务公司,出现的新的BOT模式——TOT模式。

2.3 原有体制下BOT存在的问题

1、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我国涉及BOT的法律、法规相互之间还不协调、不配套,增大了企业经营风险。

2、政府监管职能缺失。在BOT项目中,政府所扮演的角色由直接经营者转变成监管者。目前各级政府部门的监管职能界定不清晰,分工不明确,职能重叠,多重监管等问题。

3、重建设轻管理。投资于污水处理BOT项目往往被政府当成形象工程和引资工程,主体工程建设成为建设的重点,集污管道建设滞后,造成污水处理工程存在吃不饱现象的发生。

4、合同的不完备。在项目的经营中合同是监管的主要依据。往往追求短期利益,片面强调引资,在合同签订前没有对风险进行评估,在合同文本中有意回避关键问题。

3 水务一体化体制下的创新

3.1 建设运营统一规划

水务一体化体制下,水务部门作为地方涉水事务的主管机关,根据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本地区环境质量、环境容量现状和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速度,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对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规模、技术工艺、排放标准进行科学合理的统一规划和建设。可以有效避免以前为投资而上项目的建设模式。

3.2 健全完善BOT运行管理体系

水务部门成立专门的水务公司来建设运营管理污水处理厂。强化引进专业人才,优化工程建设及政府监管队伍结构,解决专业人员匮乏所导致的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另一方面需要走市场化的路线,扶持和培育专业化和社会化的顾问队伍,以提高实施BOT项目的效率。

以江苏徐州为例,徐州市在水务一体化后,徐州市水务局成立了徐州新水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徐州市境内所有涉水的经营和管理工作。其中包括成立了建设运营污水处理的徐州建邦环境水务有限公司,负责徐州市新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水务局代表政府监管在项目准入过程中全方面介入,项目立项及其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组织项目主体的招投标工作、与确定的投资方签订特许权协议等方面发挥其监管作用。

3.3 加强对BOT 运营企业的监督管理

水务一体化后,水务局代表政府加强对污水处理运营企业监管,确保污水处理厂正常有效运行。一是强化科学监管手段,在污水处理厂的进水口和排放口处分别安装污染物自动在线监控系统。二是加大污水超标排放的处罚力度,扭转当前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现状。

3.4 引入第三方监管模式

水务一体化后政府的行政效能得到了提高,多数城市引入第三方专业化监管的模式。第三方监管公司通过招标选出, 监管公司可以派监管组常驻污水处理厂, 进行日常监控, 定期对其水样进行实验分析, 并每月向政府提交一份综合分析报告。2011年徐州市水务局颁布了《徐州市区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在办法中明确规定引入第三方监管。且从2012年3月开始与徐州水文局签订徐州市污水处理厂尾水第三方监测协议,加强对徐州市已运行的BOT、TOT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的监测,并依据监测结果考核污水处理厂绩效,直接影响到污水处理经费的给付。

4 结论与建议

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BOT 模式进行建设应用日益广泛。各地区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逐步实施,BOT模式的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越来越多的城市成立水务公司负责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营和管理,政府的监管职能不断加强,并发展了新的BOT模式——TOT模式。现阶段关于BOT项目建设运营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在这方面政府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应尽量减少政策变动带来的BOT建设运营企业和当地政府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朱金山,周丰,郭怀成.城市污水处理BOT 模式的几个关键问题[J].环境保护科学,2007,(6):24-26.

[2]冯志.我国城市污水处理BOT模式分析[J].广东化工,2012,(10):199-200.

第4篇

【关键词】校园网络;运营管理;网络建设

【Abstract】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it is convenient for users to interact and manage the information. A new digital campus safety management program Ruijie proposed for its excellent performance and safety by the maj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avor, and have been put into use.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network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and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curity operation management scheme, and analyzes the performance advantage of this management program on the current campus network construction.

【Key words】Campus network; Operation management; Network construction

0 前言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国内外各大高校的校园网络建设成为高校网络建设的重点,目标是要实现高校业务的全面信息化。校园网络信息化建设不仅计算机网络技术难题,更包含网络硬件设施、信息资源、教学环境等内容[1]。校园网建设的设计原则应充分考虑其实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先进性、可扩展性、以及经济性[2],方便全校师生这一庞大群体用户的使用。

随着高校的数字化网络校园建设的全面展开,各种网络应用系统开始广泛应用于教学、科研等方面[3]。数字化校园的最终目标是要达到一种信息集成、应用集成以及社会集成的统一应用门户。

1 方案简介

锐捷网络多年来扎根于中国的教育事业,了解中国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很多校园网络的建设和管理方案。

其作为国内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领导者,根据国内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建设发展趋势和方向,提出了一种“五位一体数字校园安全运营管理”的管理方案[4],满足全校师生用户的教学工作、科研事务、管理用户等实际应用需求,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平台。同时该方案已在国内各大高校成功建设和投入使用,实现测试效果优良。

该方案是基于准入和准出、802.1x和Web、校内和校外、有线和无线、IPv4和IPv6这五项方面的内容进行设计与研究,分别实现此五项内容的一体化。该方案中五项内容一体化之间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以实现校园网的统一认证运营管理,保证校内网络用户的安全管理和使用。

2 方案实现内容分析

2.1 准入和准出一体化

准入过程用于验证身份,验证所接入网络的用户、主机以及网络的信息标识,确保网络用户合法、真实,保证内部网络的安全性。

准出过程用于区分权限,针对用户的访问校外、网络使用流量、带宽占用等网络用户权限规范[5]。根据校园网络的准出过程,时长、流量、带宽等权限区分做到相互立。以及规范用户的校外使用和校内使用的计费策略等[6]。

准入和准出一体化实现了用户、主机以及网络等信息的自动绑定,确保使用网络的用户身份的合法性,同时根据用户身份权限,规范相应用户的访问控制、带宽和收费标准,便捷了对网络用户管理的同时,也提高了用户体验水平。此外,准入和准出一体化使用户只用一个帐号信息就可以在内网或外网进行访问使用。

2.2 802.1x和Web一体化

802.1x和Web一体化为用户提供了两种网络认证方式。其中一种是基于802.1x的认证客户端认证方式,另一种是基于浏览器Web端认证方式,两种方式适用于的高校中师生的使用情况,方便学区内用户的使用。

802.1x和Web一体化可以实现交换机同时支持802.1x准入和Web准入,部署更加灵活。另一方面,统一认证计费管理平台,也为用户提供丰富的接入认证方式和管理控制。在认证通过时,802.1x准入和Web准入都可以动态绑定用户所使用的IP地址、主机MAC和端口,支持真实源地址保障[5],安全性高,减少投资成本,便于管理。

2.3 有线和无线一体化

有线和无线一体化在校园网建设中具备减少投资成本、降低管理难度等优势。认证过程中均可以采用802.1x和Web认证方式;实现对同一个账号可设置有线包月和无线计时长等多种形式的计费策略,不仅有利于管理,同时使用户方便连接使用。基于无线客户端的认证方式包含有线802.1x认证方式的某些特性,具备防、在线交流等常用功能,其安全性更高、便于日常用户的管理。

2.4 校内和校外一体化

数字化校园建设逐步落实和应用,使得校外的用户通过VPN访问和使用校园网络的需求量,在校园网实际应用中逐步增多。VPN网关能够支持IPSec VPN的客户端认证的同时也支持SSL VPN的Web端认证。

校内和校外一体化采用一种通过验证身份,所达到网络资源访问管理的目的。运维管理人员和网络用户都可以使用一套身份认证就能够使用校园网络资源,大大降低了网络使用中的运维管理复杂度,提高了网络使用效率,提升了用户的上网使用体验,便捷高校的教学以及管理工作。

2.5 IPv4和IPv6一体化

对于支持双栈协议主机的网络认证分为宽松模式、兼容模式以及宽松模式。严格模式下用户可以通过IPv4进行认证而不能将IPv6的报文利用网络转发。而在兼容模式和宽松模式中,对用户的IPv6报文利用网络实现转发的规则较为宽松。

IPv4和IPv6一体化支持用户端主机纯IPv6认证以及IPv4/IPv6的双栈认证方式,支持NAS和RADIUS Server间纯IPv6通信和IPv4/IPv6双栈通信;实现认证后自动获取用户IP信息,统计用户使用情况,方便用户安全管理和计费管理等,使校园网络管理具备减少投资成本和网络用户的管理难度、改进用户网络使用体验和网络安全审计等优势。

3 总结

信息化校园网络建设需要考虑几万师生使用的强大数据流量,锐捷网络“五位一体校园网安全运营管理解决方案”能够满足师生日常的使用,处理好网络中广大师生的各项日常教学任务以及科学研究等工作任务。

利用校园网络的建设,将为开展信息化校园提供满足广大师生需求的通信能力、计算能力以及存储能力。在高校中,建设一个安全可靠、可控制管理的五位一体化校园网络,能够做到主动的网络管理,为广大高校师生提供一个安全便捷的上网环境和更多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施敏,李明,万国平.网络管理员之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超级技巧1000例[M].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廖常武,汪刚,黄瑛,等.校园网组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王楠,乔爱玲.高校数字化校园规划体系结构与流程[J].中国电化教育,2008(1):16-20.

[4]谭伟.结缘教育执着前行――锐捷网络服务教育十年[J].中国教育网络,2009(6):51-52.

第5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企业 资产管理 一体化信息平台

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是以地铁、轻轨、磁悬浮等城市轨道工程项目规划设计、建筑安装、运营服务为主业,兼顾轨道沿线及周边的通信、广告、房地产等多元化业务开发的大型企业集团组织。作为资产密集型企业集团,不仅资产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而且资产变动频繁,资金比重大,因而,围绕资产管理,以现代企业EAM为核心,构建包括资产前期管理、运营管理、维护维修、更新改造、报废清理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一体化信息平台,不仅能够实现财务管理与业务运作的整体协同,而且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资金、实物、技术的规范管理和高效运作,实现资产管理的高效决策、管理和执行,成为引领及支撑企业发展的持久驱动力。

一、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资产管理的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资产,是指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以及多元化事业开发过程中形成的实物资产,包括企业集团所有的或占用的全部基础设施和设备物资,如企业经营管理使用的房屋、建筑物、基础设施、交通运输设备、办公设备等一般资产,轨道线路、站、场、车辆、机电设备、备品备件、维修、检测设备等轨道交通专用资产,企业集团进行多元化开发业务形成的资产。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不仅资产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而且变动频繁,资金比重大,呈现出与一般工业企业不同的特点。

(一)资产种类繁多

除了一般企业都具备的生产办公、交通运输设备及房屋建筑物以外,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还拥有许多专用的固定资产和物资。尤其是“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仅仅轨道交通运营项目,就经营管理着13个大类的固定资产和29个大类的物资,固定资产管理涉及轨道线路、机车车辆、车站设备、供电系统、通信设备、信号设备、自动售检票系统、给排水系统、环境监测及预警系统、消防系统等多个门类,此外,还拥有多元化开发的经营性房产、商铺、广告等资源性资产,可以说资产的种类多种多样,数量繁多。

(二)资产分布广泛

与一般企业不同,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具有典型的公众服务特征,轨道交通线路延伸到哪里,固定资产就分布到哪里,因此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大部分资产如线路、机车车辆、站场等,分布在城市的不同地点,分布区域十分广泛。

(三)资产变动频繁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畅通出行的要求愈加迫切,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建设保持快速增长的规模,不仅每年都有大量基建项目开工或竣工投产,新增资产的管理增加了相当大的工作量,而且,由于安全生产和技术升级等方面原因,原有的一些固定资产需要大规模的更新改造,因而,企业实物资产新增、变动频繁,特别是固定资产的附属附件,因日常维修维护业务而变动更新更加频繁,增加了资产管理困难。

(四)资产资金比重大

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固定资产的购建支出和运行支出所需的资金数额巨大。即使在项目耗巨资建成投入运营之后,一方面,按照一定的规程对轨道交通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和维护,是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重要的日常任务,为了达到安全运营的要求必须投入大量资金,另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城市发展的要求,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固定资产常常需要更新改造,也要求投入大量的资金。因而,资产管理水平的好坏,实质上反映着城市轨道交通资金运营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企业投入产出效益大小。

二、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现代资产密集型企业,愈来愈多地应用EAM系统,并由此开始了企业的资产管理信息化进程。EAM(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是现代企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管理资产从设计、采购、建造、安装调试、运营管理、维修维护、大修、更新改造、折旧及价值补偿直到转让报废的全生命周期,其核心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IT)提高资产的运行可靠性与使用价值,降低维护与维修成本,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与人员职业素养,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EAM在电力、电信、石油、石化、交通运输等资产密集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以伦敦、巴黎、新加波等世界著名地铁公司普遍应用EAM,我国北京、香港、上海、广州等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正在实施或深化EAM应用。

国内已经实施资产管理系统软件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基本采用国外的软件,主要有美国Infor公司的企业资产管理D7I、美国IBM公司的Maximo资产管理解决方案、瑞典IFS公司的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德国西门子的BFS++等。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发展和积累,多数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资产管理跨过了“部门级”的系统应用,形成了多条纵向应用的体系。由于以往网络信息技术的限制,他们大多没有进行信息平台的整体规划,而是通过点对点的方式进行系统集成,呈现出多种异构系统,形成众多的“信息孤岛”,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没有统一的资产管理平台,缺乏轨道交通项目规划设计、工程施工项目等资产前期管理系统集成,缺乏资产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管理系统,呈现资产多头数据源,存在信息孤岛,规划设计的技术知识不能有效传递与继承,资产构建与资产维护维修技能相互分离,再加上数据统计口径不同,形成企业财务账面资产和业务占用实物资产对账困难;

(二)资产管理相关子系统之间没有集成,形成众多“信息孤岛”,资产的规划设计、工程项目、资产运营等相互分离,采购单位无法获取完整准确的设备物资技术指标,常常导致采购的设备物资(备品备件)无法使用,既造成资金占用,又造成设备维护延期,甚至造成设备损坏,影响生产运营。

(三)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伴随着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经营城市的理念逐步确立,客观上要求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在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上,不仅跨行业――轨道交通、通信、广告、房地产、商业经营等等,而且跨单位、跨部门――轨道企业、财政、金融、建设、安全等企业单位与政府主管业务部门,并且,伴随着信息技术进步,基于城市轨道交通资产管理的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信息系统的一体化集成应用逐渐成为大势所趋。

三、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一体化资产管理信息平台的技术与实践

资产管理系统(EAM),是资产管理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相结合的成果,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管理理论创新与实践层出不穷,至今,EAM已经发展到了企业级的整体协同、一体化应用阶段,并逐步向企业、政府、社会整体协同应用方向发展,从理论到技术,为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资产一体化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打下了重要基础。

(一)《与时俱进的设备管理与维修》一文中分析了CMMS(Computerize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ystem,计算机维修管理系统)的发展历程,说明了设备维修管理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从CMS(Condition Monitoring System,状态监测系统)到CBM(Condition Based Maintenance,基于状态的维修管理),从数据库、电子表格到CMMS的发展过程,指出CMMS将从数据记录发展为网络化、分析化和智能化管理,并逐渐将来自不同领域的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汇总、综合,将计算机技术潜力发挥出来,提供更高的管理效率。

(二)香港地铁资产管理应用情况

陈建伟《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在地铁运营管理中的应用》介绍了轨道交通行业维修管理系统的构成,点明了维修管理系统的核心内容:设备维修管理系统以设备台帐为基础,通过设备预先定义的预防性维修策略自动生成维修计划,并对维修计划及所需资源进行合理安排,生成预防性维修工单;对发生故障设备创建故障工单;根据工单进行检修/维修作业;作业完成后,获取工单的故障、成本等相关信息,并对维修活动及维修成本进行分析。文章最后指出:希望未来有一个符合国情、专门针对轨道交通行业特点的设备维修管理解决方案。

(三)基于SOA架构的EAM系统集成的应用

在《基于SOA架构的EAM系统集成的应用》一文中作者提到,随着企业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对EAM系统和相关专业系统进行无缝集成的要求愈来愈高。企业需要构建自己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以便进行信息共享与集成,不仅同现有的系统和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还要同许多异构系统进行数据互访。文章提出通过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技术来构建EAM系统平台,提高企业资源系统信息共享的敏捷性和动态性,为大型企业集团构造信息化平台提供信息资源整合解决之道。通过引入SOA技术,使得EAM平台构建更有效地配置设备、人力、工具及其他资源;更容易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有效控制设备维护及维修费用;并且建立企业自有知识库,提供企业决策及分析所需的信息资源;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建立统一框架,兼容未来的应用。

(四)广州地铁一体化资产管理实践

广州地铁一体化资产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将实现从“设备运营为核心”向“资产运营为核心”的管理战略转变,有效地实现生产运营过程中各个环节信息的透明度和一致性,避免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信息和系统的脱节,形成统一的资产数据标准,在部门之间搭建信息化桥梁,使其信息实现智能化的双向互联互通,从根本上规避信息孤岛和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的企业发展瓶颈。

四、郑州轨道交通一体化资产管理信息平台概述

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于2008年3月注册成立,根据国务院批复同意的《郑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8-2020),郑州市远期轨道交通线网方案由6条轨道交通线路组成,将形成“三横两纵一环”的线网结构,全长202.53公里,概算静态投资逾1000亿元人民币。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建立完善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市场化运作,努力形成投资、融资、建设、运营等方面的良性循环,降低财政风险和负担。因而,从公司成立伊始,就决定高起点创建企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并通过广泛调研,确定了郑州轨道交通一体化资产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目标。

郑州轨道交通一体化资产管理信息平台,以企业资产管理系统(EAM)为核心,融合“集中管理,协同商务” 的信息化理念,目标是:利用一个平台,融合多个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将围绕企业资产的规划设计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存货核算、成本管理、应收应付、固定资产、人力资源、合同管理、资产设备管理、物资管理、质量管理、资金管理、预算管理等管理模块的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一体化处理,实现资产管理的业务运作与财务管理的整体协调,实现动态的资产管理一体化应用,实现资金、实物、技术的规范管理和高效运作,实现资产管理的高效决策、卓越管理和强力执行。

郑州轨道交通一体化资产管理信息平台作为基于多组织架构的企业应用运行平台、基于模式化的开发平台、开放的系统集成平台及统一的系统管理平台,是建立在 Java 语言所提供的强大功能的基础上开发的,采用基于 B/S(浏览器/服务器)多层结构的方式来运行,不仅最大限度地方便部署和维护资产管理各相关软件系统,而且,能够有效降低目标系统的总体拥有成本。

郑州轨道交通一体化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将着眼于企业资产管理战略,立足于企业资产管理现实,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来设计应用模式、系统架构、IT管控体系、总体解决方案,使资产管理信息平台成为建立在确保轨道公司集中管理基础上的统一、规范,成为引领及支撑企业发展的持久驱动力。

参考文献:

[1] 李葆文,与时俱进的设备管理与维修 2002,ISSN:1001-0599

第6篇

关键词:医院 财务 业务 一体化

传统的财务核算和经济业务分离的运营和管理模式已不适合当今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如何克服“信息孤岛”和财务信息滞后等影响医院运营决策及内部控制的运行等问题,已成为医院急需解决的难题。

一、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

(1)目前医院主要信息系统包括:财务系统、收费系统、办公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固定资产系统、药品管理系统、设备耗材物资管理系统。各系统间犹如分散的“信息孤岛”,没有统一的数据接口,各自为政,相互独立,没有形成有效的财务信息资源共享,只是生成简单的表格供财务部门使用,对动态的业务流缺乏财务监督监管的有效工具。

(2)财务与业务不同步导致财务信息滞后,影响资金的统筹安排。医院的收支信息不能及时同步传递,无法实时掌握资金实际存量,科学统筹安排付款,导致资金使用计划性不强,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3)财务与业务不同步导致财务信息滞后,影响医院决策层及时做出正确的运营决策。只有掌握动态的财务信息,才能有的放矢做出针对性的指导,真正解决问题。

(4)财务核算完全依靠手工录入,核算工作量日渐增多,特别是新医院会计制度不仅明确成本一级明细项目内容,而且强调按各具体科室进行明细核算,归集直接成本。会计人员主要精力花在手工填制凭证上,忽略更为重要的财务审核监督的管理职能,尤其是业务量大的综合性医院很容易出现人为差错,不利于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

(5)付款流程每一环节完全手工传递单据导致审批流程过久,也不便于查询审批进展,往往要从源头逐级查找。有些单据因相关负责人公务外出无法及时签字,审批完结时间无法有效控制,不利于资金支出的安排。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以财务系统为核心,以财务管理的理念贯穿医院的所有管理流程,逐步建立财务业务一体化系统。

二、建立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研究内容

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基本思想是,在包括网络、数据库、管理软件平台等要素的IT环境下,将经营运行中的三大主要流程,即业务流程、财务会计流程、管理办公流程有机融合,将计算机的“事件驱动”概念引入流程设计,建立基于业务事件驱动的财务一体化信息处理流程,使财务数据和业务融为一体。简单来说,就是业务部门输入业务信息,该信息进入相应系统后,通过动态会计平台自动生成实时记账凭证,经财务人员确认后生成财务报表,进而形成财务分析报告。

围绕医院运行的三大流程,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可分两步走。

(一)财务会计流程结合管理办公流程,实现财务办公一体化

在医院的财务业务一体化建设中,涉及三大流程,即业务流程、财务会计流程、管理办公流程,其中管理办公流程是贯穿医院日常管理运作的基础工作,所以要想开展财务业务一体化,必须先架构财务办公一体化系统。

随着医院业务的发展,行政成本的增长也越来越快,怎样可以在高效办公的同时,又能兼顾规范与效率。只有实现财务办公一体化,开通网上请款、网上报销流程,即使相关负责人出差异地也能实现实时审批、定期核查。整个流程清晰直观,申请人可自行查询流程进展实时动态,减少不必要的财务咨询,同时其他部门也可运用文件传递、网上审批、质量管理、文档管理、信息等功能。这样在管理成本降低同时又能提高管理效率,同时满足财务实时查询及各部门的协同办公需要。财务办公一体化从上至下执行统一的内部控制标准和各项财经制度,可更有效地控制成本费用,防止财务舞弊行为。

财务办公一体化流程如下所述。

1.事前审批流程

财务资金使用必须有计划性和有序性,体现在资金使用事先审批。根据医院业务性质分成四类:外出公差进修,设备、耗材、药品、总务采购,维修申请,其他费用报销。

以个人工号登录全院共享的信息平台,选取相应的申请表:其中关键项有申请人、申请时间、事由,同时上传相关附件,例如邀请函,合同,报价单等。涉及财务预算的费用,还需标注预算费用及支出方向,填写完整网上提交本部门领导审批,经审批后提交主管业务院领导―财务科科长―主管财务院领导―院长根据业务性质及金额权限分别逐级进行网络审批,相关人员可自行查询流程进展实时动态。网上审批流程完成后直接网络回复信息通知申请人,最终是否通过审批,在兼顾效率原则上提高行政办公的规范性及公平性。

2.预约报账流程

随着业务量的增大,实施网上预约报账流程,根据相关业务财务人员的配置,开启多个预约窗口。如统一由一人办理就开单一序列预约号;如分开办理有些业务量少的可以合并办理,例如总务采购、维修及其他零星费用报销可以合并安排一个财务人员处理单独序列的预约号。先由申请人网上提交预约报账申请表(差旅费报销单、付款申请单等),按相应的类别自动顺序分配预约号,经财务部门业务经办人确定具体办理业务时段网上回复通过,申请人收到网上反馈信息即可按期来办理业务。

3.网上报账流程

申请人网上预约报账时,已事先提交差旅费报销单、付款申请单等相关表格。按预约报账时段,携带通过审批的事前申请表及原始单据及发票,到相关会计处办理报销付款手续。经办会计审核原始单据及发票是否合法合规,将报账申请单的相应项目填写完毕,并填具实际报销付款金额及用途,将整理粘贴好的原始单据交复核会计及财务科长审核。复核会计及财务科科长经与纸质单据复核无误后,分别对该笔网上付款申请单进行审批通过,并提交申请人部门领导―主管业务院领导―主管财务院领导―院长根据业务性质及金额权限分别逐级进行网络审批。

4.会计核算流程

网上报账审批流程完成后,反馈信息通知经办会计最终是否通过审批。如退回则联系申请人补齐材料,如通过经办会计则打印该笔审批通过的付款申请单,并按此单据在财务软件里制作凭证单据,凭证经复核会计复核认可,财务主管通过审核后,经办会计打印凭证并付粘贴完整的原始单据交由出纳付款。再由出纳经信息平台通知申请人,申请人在系统中可自行查询整个报账流程进展实时动态。在系统运行稳定的情况下,下一目标将管理办公软件与财务软件数据对接,所有相关凭证自动生成,省掉繁杂的会计核算处理步骤,让会计人员更好地关注会计流程和经济业务流程的关系,从而有效实现会计监督、管理的职能。

(二)业务流程再造与财务会计流程相融合,纳入财务办公一体化,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

在医院经营业务中的三大流程包含:业务流程、财务会计流程、管理办公流程。首先实现财务会计流程、管理办公流程相结合的财务办公一体化,其次医院的业务流程还包括有收费管理、固定资产、设备耗材物资采购管理、药品采购管理等,将上述具体业务根据流程特性按管理办公流程规范进行流程再造。

改变了传统财务核算模式,付款核销与业务活动有机结合,先制付款凭证并复核后付款,通过受控科目限制,有效避免财务数据错误现象。然后通过统一的数据接口纳入财务办公一体化系统,各模块数据上传至财务系统的凭证发生器,自动采集相关数据生成记账凭证,相关会计审核记账后生成会计报表,进而生成财务分析报告。这样把财务管理始终贯穿于业务流程和管理办公流程中,建立起财务业务一体化体系。决策层通过办公网络随时都能查询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有助于及时做出正确决策。

三、结束语

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及时传递,会计信息的获取也与业务同步发生,会计核算由事后的滞后处理变为实时的同步处理。这有利于医院流动资金的有效使用,对资金的集中调度和运用有着积极作用,也有利于制定及时正确的运营决策。同时医院的财务管理由静态管理过渡到动态管理,会计监控也由断点监控转变为持续性监控。在建立健全的授权制度、严格权限控制和有效安全保障下,实施财务业务一体化是提升医院运营与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锦萍.浅谈财务信息系统在现代办公系统一体化下的建设[J].现代商业,2010,(32):53-54.

[2]王文京.实施信息化强企工程实现四重效应[J].财务与会计,2009,(5):4.

[3]肖立萱,陈建.推进医院财务一体化管理的建议[J].财务与会计,2011,(6):42.

[4]王新玲.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系统规划与实施[J].财会学习,2008,(5):24-27.

[5]张丽君.数字化医院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模式[J].中国卫生经济,2008,(8):76-77.

第7篇

IEEE 802.11工作组成员、802.11 Task Group M任务组主席Matthew Gast日前在其博客中宣称,最快将于2009年9月11日对批准802.11n标准进行最终表决。802.11n的确定与批准已经花了整整7年的时间。目前,802.11工作组已经着手进行下一步研究工作,两个任务组(TGac和TGad)正在讨论创建千兆无线物理层的方法。这也意味着,无线网络在性能上,已经达到了有线网络的标准。

802.11n的技术优势

802.11n技术相对于802.11a、802.11b和802.11g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在传输速率方面,802.11n可以将WLAN的传输速率由目前802.11a及802.11g提供的54Mbps提高到108Mbps,甚至高达600Mbps。这样高的速度当然离不开技术支撑,关键就是OFDM技术和MIMO(多入多出)技术。

802.11n首要的任务是提高数据吞吐率。通过结合物理层的多项技术,包括提供多条空间流(SDM)的MIMO技术来实现多条数据流并发,通过绑定两个20MHz带宽(即40MHz)来提高物理频宽,采用MIMO-OFDM并提供更多的子载频等,从而将物理层吞吐率提高到300Mbps。如果仅仅提高物理层的速率,而没有对空口访问等MAC协议层的优化,802.11n的物理层优化将无从发挥,所以802.11n对MAC层采用了Block确认、帧聚合等技术,大大提高了MAC层的效率。

802.11n的另一个重要优势就是无线信号覆盖范围的提升。由于采用了多天线技术,无线信号(对应同一条空间流)将通过多条路径从发送端到接收端,从而提供了分集效应。在接收端采用一定方法对多个天线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就可以明显改善接收端的接收效果,即使接收端较远时,也能获得较好的信号质量,从而间接提高了信号的覆盖范围。

除了吞吐率和覆盖的改善,11n技术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兼容传统的802.11a/b/g,以保护用户已有的投资。目前,Cisco、H3C和Aruba公司已经在全球率先了面向企业级和运营级市场的802.11n产品。

一体化的价值

无线演进就是将无线技术局限于接入,从网络层开始则使用现有的IP技术,用户的接入认证则归纳于现有的认证服务器,语音技术依赖于SIP(信令控制协议)服务器,多媒体技术依赖于媒体服务器。通过将各个层级分离,实现网络架构的模块化、简单化,各个层级精细化,让客户集中精力于自己所关注的业务,而网络也因为一个个精致的业务而获得更好的发展,这就是有线无线一体化的实质。

一体化技术可以让用户实现不间断上网,还可以带来组网成本的降低,扩容成本的降低,运营成本的降低,以及业务开展的便利等多个方面的优势。

各项成本降低具体到WLAN技术同有线网络的一体化,在部署时,由于WLAN设备采用了更加标准化的设计,原有网络系统、管理系统及接入认证系统等能够重用,网络投资可以大大降低。同时重用现有系统使得用户不需要费时去学习掌握新知识,也就节省了时间和培训费用。一旦网络出现故障,熟悉现有的系统有利于快速定位故障,可以降低运营过程中由于故障带来的损失。另外目前部署的11a/b/g网络升级到下一代11n时,前期购买的终端依然能够不受任何影响地接入到网络,保证了客户的历史投资。在WLAN网络升级扩容时,简单地增加标准件AP就能够实现接入容量的增加,而现有的网络架构基本上不需改动,有效降低扩容成本。

现场维护扩容简单WLAN AP的部署,充分考虑到了有线网的特性,采用零配置即连即用的技术,无需对现有有线接入网络做任何修改,仅仅修改DHCP服务器或者DNS服务器的配置,在无线控制器(AC)上进行配置,就可以提供WLAN接入服务,大大降低了网络部署成本。需要更换设备时,新的AP设备接上以太网线就可以成功接入到网络,不需要改变无线控制器上的配置,而且对安装维护人员没有技术背景要求,轻松实现设备维护更换和网络扩容。

提升维护效率 部署时通过PoE交换机给WLAN AP供电。对WLAN网络进行管理优化需要移动AP时,直接拉动以太网线就可以实现,大大降低工作量。如果用户进行管理维护时需要对AP进行开关电重启,只需要在网管侧对PoE交换机进行操作即可轻松实现,避免维护来回奔波和攀爬的辛苦,提高管理维护的效率,减少了用户管理维护的工作量。

实现整网安全与有线一体的统一终端控制软件、统一认证控制、有效的一次认证实现多种计费模式、统一的防病毒方式,使无线网络的安全同有线完全一样,有效地避免了无线引入新的病毒。重点防范802.11物理和链路层的安全,并与有线网络的安全实现联动,确保整网安全。

管理平台统一高效WLAN网络的管理同有线的网络管理一样,采用同一个告警平台,同一个日志管理系统,在同一个界面中显示完整的网络拓扑,将无线射频管理独立为管理组件,充分实现有线无线一体化的管理。它不需要单独的平台,不需要两个界面,自然也不需要购买专门的服务器和额外的管理系统培训。

通过一体化拓扑管理,在网络出现故障时,人们能够从网络拓扑中轻松看到网络的故障点是接入端口的PoE电源供电失效,还是链路出现故障,或是网络中出现广播风暴,导致链路上数据交换过于繁忙。这降低了故障定位人员的管理工作量。通过人网的合一管理,用户接入到网络时,管理系统能实时显示使用者在网络的哪个设备端口上,并快速定位故障用户。

应用更加广泛

第8篇

关键词:厦门BRT;快速公交;城乡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9-0325-01

2008年8月31日,厦门快速公交系统BRT首期正式通车,一期工程将有3条线路通车及29条配套的链接线。BRT为快速公交系统(Bus Rapid Transit)的简称,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是一种大运量交通方式,通常也被人称作“地面上的地铁系统”。它是利用现代化公交技术配合智能交通和运营管理,开辟公交专用道路和建造新式公交车站,实现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达到轻轨服务水准的一种独特的城市客运系统。BRT系统是一种高品质、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低成本的公共交通形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快速公交系统采用先进的公交交通车辆和高品质的服务设施,通过专用道路空间来实现快捷、准时、舒适和安全的服务。

厦门BRT一期工程共建5条线路(简称4+1),即1号线、2号线、环岛干道线、成功大道线和联络线,总长115公里,总投资约30亿元。它主要包括如下部分:

(1)专用公交线路:通过设置全时段、全封闭、形式多样的公交专用道,提高快速公交的运营速度、准点率和安全性。

(2)先进的车辆:配置大容量、高性能、低排放、舒适的公交车辆确保快速公交的大运量、舒适、快捷和智能化的服务。

(3)设施齐备的车站:提供水平登乘、车外售检票、实时信息监控系统和有景观特色的建筑为乘客提供安全、舒适的候车环境与快速方便的上下车服务。

(4)面向乘客需求的线路组织:采用直达线、大站快运、常规线、区间线和支线等灵活的运营组织方式更好地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

(5)智能化的运营管理系统:运用自动车辆定位、实时营运信息、先进车辆调度等技术手段提高快速公交的营运水平。

BRT优先通行权对其它车辆的影响在道路资源紧张的城市开辟专门的BRT专用道势必挤占其它车辆行驶路线,使路况更加拥挤,导致“快了一条线,堵了一大片”的情况发生。同时,有些BRT站台设置在路中间,乘客在路边和BRT车站进出车站时,容易产生交通违章,导致交通状况陷入混乱和低效率,这是与BRT建设的初衷相违的。厦门城区主体在厦门岛上,受制于由于土地紧张、建筑密集、交通复杂等原因,BRT项目无法如其它城市一样开辟专门BRT车道。因为这样不仅挤占宝贵道路面积,更因为市区内密集的路口和红绿灯而无法提升BRT的通行速度使BRT的优势无法发挥。针对这一问题,厦门BRT创新性的采用了建设高架桥作为BRT专用道的方案。这一方案的特点和优势在于专用高架道保证了BRT的专用路权和交通优先权。同时可以为将来建设轨道交通提供方便,一旦时机成熟,可直接在高架路上铺设轻轨,避免重复投资。

BRT大大提高了厦门城市交通效率,其低能耗、低财政负担、低污染、低出行费用、低土地占用的优势在改善厦门交通状况上的作用非常明显。BRT平均运行速度比普通公交高50%,且安全性更高。BRT专用高架路不减少目前车道数量、不对目前交通造成影响。同时也避免交叉口给BRT带来的延误、保证准点率。

岛内外一体化建设是厦门实现全面统筹城乡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战略方向,是推动海西中心城市建设,实现历史性新突破的重大举措。根据总书记对统筹城乡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厦门在岛内外一体化建设中坚持“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把海沧、集美、同安和翔安四区的发展带动起来。BRT是厦门完善城市交通系统和提升岛内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一环,这一项目大大缩短岛内外的距离,实现“10分钟交通圈”,进一步推动岛内外一体化进程。以同安区为例,(BRT)2号线(同安线)通车后,原来四五十分钟的路程将被缩短到十几分钟,真正在空间上实现了现岛内外一体化。

BRT对厦门经济结构和布局的改善创造了更好的环境。BRT在推动厦门岛内外一体化进程的同时,为整个城市的楼市、零售业乃至金融业创造了新的商机,打造了多个行业发展的增长点,使岛外成为厦门经济动力十足的“第二引擎”。交通运输是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重要的支撑、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便捷的交通缩小了资源流通的时空距离,扩大了社会经济活动的范围。厦门BRT的建设推动了本地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善,尤其对岛外投资环境、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的提升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大大加速了厦门经济发展的城乡一体化进程。以同安为例,BRT同安线将未来的环东海域新城与同安老城区连在了一起,使同安的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转移,为同安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商机。

厦门BRT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BRT按乘坐里程计费,起步价为0.3元,其票价远低于实际运营成本,因此厦门BRT运营仍然要依靠政府给予的补贴、补偿政策。为BRT配套的链接线车辆的功能与公交车等同,但却不等价,刷卡0.3元的价格很多时候提供的是0.9元的公交提供的服务,这两者收费差价较大,导致链接线全线亏损。目前为止,厦门已经停止运营多条BRT链接线以降低成本,减少亏损。从现状来看,厦门BRT在商业化运营上还没有形成一种成熟的模式,只能通过加强管理来降低成本,利用场站设施市场化运作来增加收入,尽可能减少财政补贴。其它诸如如何利用“削峰填谷”手段来解决客流量峰谷差的问题,如何防止其它车辆驶入BRT专用车道等问题亦无完善的解决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BRT的效率,制约了BRT的发展。

尽管厦门BRT在运营和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但其以一种创新性的公共交通运营方案把居民集中居住片区、主要交通枢纽、就业集中区串连起来,为百姓们创造了更加便利的出行条件,为厦门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随着BRT路网的不断扩展,将会有更多的厦门居民能享受到其安全、便捷、准时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显明,姚洪伟,巴西库里蒂巴市的城市公共交通[J].城市公共交通,1999,(2).

[2]杨敏.我国发展巴士快速公交系统(BRT)问题初探[J].现代城市研究,2003,(6).

[3]周玉民.公交专用道的应用和发展前景[J].北京规划建设,2000,(6).

[4]杨晓光.有关城市公共交通专用道(路)之设计要点及优先控制管理系统[J].城市规划,1997,(3).

第9篇

“城乡一体化的好处,在于实现管理变为一个主体实施,在整个管理的协同中,包括在成本的降低方面有很大的好处。”博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顺说。这种方式可以解决长期以来四川省农村饮水和污水处理单打独斗的问题。

该项目率先在全省水务行业提出城市与乡镇、供水与排水、存量与增量“三个一体化”的操作思路,形成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新模式,成为水务PPP项目的新标杆。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是四川省PPP引导基金参股的首个PPP项目。该项目实施后将成为四川省城乡供排水一体化示范项目,今后将逐步在四川全省推开。

项目背景 :四川省内最低水费价格 绵竹水厂运营困难

绵竹市有城市供水厂5座,由绵竹市供排水公司运营,目前基本能实现自收自支,每年制水量在3.5万~4.0万吨/日,售水量约在2.2万吨/日,漏损率在43%左右,漏损率偏高。绵竹市居民水价为1.2元/吨,为目前四川省内最低水费价格。绵竹市共有乡镇供水厂22座,由绵竹市水务局委托各乡镇运营。目前乡镇供水厂制水量在2.3万吨/日,实际售水量在1.1万吨/日,漏损率超过50%,漏损率较高。绵竹市乡镇供水由乡镇人民政府直管的有4处,由村集体管理的有6处,承包或委托经营管理的有11处。各供水厂(站)通过简易听证会,制定区域内供水价格,执行水价从0.8元/吨到2元/吨不等,水价不统一。

据当地水务局统计资料,绵竹市各乡镇供水厂(站)运营较为困难,绝大多数乡镇供水厂(站)处于亏损状态。由于乡镇供水厂(站)运营困难,部分水厂存在水质不达标的情况,造成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乡镇供水厂管网长度约2100公里,管网长期无专人管理,存在私拉乱接现状,也是漏损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2015年6月,d竹市正式出台《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建立了“三条红线”目标控制指标和责任落实制度,公布了绵竹市用水总量、用水效率、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等。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了“三条红线”。一是确立了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至2030年,绵竹年用水总量控制在3.03亿立方米以内。二是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3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27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以上。三是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同时,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项目概况 :总投资约5.65亿元 3~4年建成

基于此背景,绵竹市政府提出构建绵竹市城乡供排水一体化项目。基本思路是整合现有供排水资源体系,统一规划立项,采用PPP模式运营,提高城乡供排水的系统性、协调性、共享性与经济性。

绵竹市城乡供排水一体化PPP项目的实施机构为绵竹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民营资本方为博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约5.65亿元,其中:存量资产评估价值3.5亿元,涉及22座乡镇供水厂、5座城区供水厂、5座乡镇已建污水处理厂和1座园区已建污水处理厂,拟采用TOT方式(转让―经营―移交)运作;拟新建项目投资约2.15亿元,涉及新建13座乡镇污水处理厂、3座园区污水处理厂、1座乡镇供水厂,拟采用BOT方式(建设―运营―移交)运作;存量项目中设备老化、管网漏损、管线连接不合理的资产拟由社会资本进行更新改造,采用ROT方式(改建―运营―移交)运作。项目总投资中资本金比例约50%,其中:政府指定机构出资占比10%,社会资本出资占比90%;总投资中另一个50%拟通过融资渠道解决。

绵竹市财政局组织并聘请来自项目管理、行业、财政、金融、工程技术、风险管理、法律领域8位专家形成专家组评价意见。专家组建议应有计划对项目规模进行整合。在融资方面,项目投资总额5.56亿元,其中10%由政府平台公司出资入股,社会资本股本金占比90%;拟贷款比例50%,约2.8亿元。“本项目涉及多个子项目,需要考虑到每一个子项目的可融资性差异,进行均衡,让每个PPP项目都具有一定的可融资性,最终实现整个项目的可融资。”中国水环境集团四川公司总经理王东尔建议。

根据专家测算,政府不仅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实现3.5亿元存量收益,每年还可通过项目公司实现对其他基础设施工程的投资。同时,本项目政府可行性缺口补助平均每年支付4763万元,支出峰值出现在2020年,金额为7735.8万元,年度财政支出占比控制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5%以内,未突破财政部提出的每一年度全部PPP项目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应当不超过10%的要求。随着绵竹市年公共预算支出基数增长,PPP项目占比会进一步降低,财政承受能力论证通过。

示范项目亮点 :四川省PPP引导基金参股首个PPP项目

第10篇

【关键词】 企业集团; 财务业务一体化; 探索; 实践

一、企业集团运营与管理模式改进的必要性

作为市场主体之一的企业,其经营规模与组织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最终演变为大型企业集团,以规模效益和经营多元化展示其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企业集团惯于采取传统的金字塔式的集中管理模式,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这种管理模式很难奏效,信息滞后现象突出,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企业快速反应及决策能力,相应地造成了企业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难度加大、企业经营风险加剧、管理成本上升等问题。因此,企业集团或大型企业在业务快速发展过程中,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能实时监控集团内外的财务状况,真正掌握全集团的资金资源,科学决策,规避风险。

笔者以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川煤集团)为样本进行调研,通过对相关人员的访谈,深悉该企业集团通过改革其传统的运营与管理分离模式,使企业管理更为科学规范,经济效益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川煤集团是以四川省国有重点煤矿为基础于2005年成立的一家大型煤炭产业集团。成立之初,由于该公司所处的行业历史背景,运营与管理模式较为落后,即公司的业务运行(涵盖仓储物流、物资供应与销售)系统和财务系统是互不相干的两套系统,且以手工操作为主,企业的管理效率低下,在会计核算、成本控制及内部控制等方面均存在较大问题。

(一)会计核算方面

川煤集团公司下属分支机构较多,财务核算水平不一,财务部门与业务、仓储分离,按照业务流程,财务把取得的购销、仓储业务单证和数据进行审核、汇总后录入到财务系统,形成事后的经营信息历史数据,不能及时指导企业的业务经营活动,进行事中控制。

(二)成本控制方面

由于业务和财务进销存系统各自独立运行,财务与业务信息分离,资金流与物流、信息流难以协同,使得各项成本费用数据反映不及时、不一致,无法有效控制企业的成本费用,导致企业决策失误。

(三)内部控制方面

业务系统要及时掌握经营状况,必须动态反映经营成果,而财务要稽核业务数据的正确性,需对仓储、业务等数据进行核对。由于业务和财务对企业经营活动处理的时点不同步,加之财务与业务的分立运行,造成财务与业务的不一致,等到会计核算发现业务单证数据错误时,业务系统可能已进入下个月的日常运行中,这样业务系统就不能在当期进行变更和调整。可见,财务仍主要侧重于事后核算,所形成的信息滞后,必然削弱对业务和仓储环节的及时监管。

二、企业集团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建设的实践

针对上述问题,川煤集团公司管理层经过调研,充分认识到必须改变传统的业务财务分离的运营与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将企业集团作为整体、将业务财务进行有机融合,实现信息获取、分析决策、日常控制与管理为一体的新型的运营与管理模式。

(一)将购销业务、仓储物流信息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有机融合,实现信息获取、分析决策、日常控制与管理为一体

川煤集团的实践证明,有效途径是应用IT技术,以财务会计系统为中心(包括会计核算、财务分析与监督)对采购、销售、生产、储运等经营业务进行同步处理和监控,实行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即在包括网络、数据库、管理软件平台等要素构造的IT环境下,将企业经营中的三大主要流程,即业务流程、核算流程、管理流程有机融合,建立基于业务驱动的财务一体化信息处理流程。

(二)川煤集团实施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的途径

川煤集团将分立并行的业务、仓储和财务信息系统整合接入集团信息平台,即首先建立健全采购供应、销售、仓储物流等业务系统的基础信息,然后与财务软件系统进行集成,集成之后,再赋予各部门、各环节、各类人员不同的操作权限,从而在经济业务活动运行过程中,通过预设的业务流程规则和信息处理规则,同步生成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以采购业务为例,在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平台中,采购、入库与应付业务的处理经过流程再造,业务处理过程优化为采购计划的拟定、采购发票的生成和采购入库单的录入以及应付账款的支付等四大环节。上述工作全部由采购部门独立完成,形成的采购、付款和库存记录自动传递到财务部门,然后由财务部门进行审核和账务处理。在角色分工方面,改变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人员相互分离的状态,将两者进行适当的整合。各级核算点的财务业务数据集中到集团总部的信息系统中,这样可以实时监控下属各级核算点的财务、业务、物流运作情况,对核心业务进行事前、事中的监控。同时,运用信息系统实现业务处理与财务核算控制的集成一体化,达到物资采购、生产、销售、设备、计量、质量和人力资源等管理与财务管理高度集成,提供实时共享的、统一的财务信息,使全集团的财务信息准确、及时和可靠,确保财务对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及环节进行实时动态的反映和监控。

川煤集团所构建的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

在财务业务一体化模式下,川煤集团初步实现了物资计划、采购、库存、销售、结算等数据的协调统一,实现了与集团其他信息化项目基础数据与资料的共享。从计划、采购、库存、销售到最终结算的状态及进度可实现实时查询;台账由以前的手工记录变为系统生成,经审核后系统记录的数据无法单独修改,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同时可以在系统中对某一时间段的库存物资进行比较、监控,实现采购、物流与资金占用等的有效控制与追溯。此外,在各业务部门准确录入数据的基础上,管理分析所需的大量数据信息都可由系统中方便地取得。该集团公司在实施财务业务一体化前,每个月的销量报表均要等到次月初才能完成;而实施财务业务一体化后,被授权的用户可随时随地获得跨公司、跨区域、跨部门的最新管理分析数据,减少了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提高了信息利用率,可方便快捷地获取分析决策所需的信息。

三、企业集团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的实施建议

与一般企业不同,企业集团的管理难度更大,涉及行业更广,覆盖地域更多,信息化情况也更复杂。特别是在企业竞争愈演愈烈的经济形势下,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将财务信息化的目标从传统的核算、监督转向企业各项资源的整合运营、优化配置,以有效执行战略、实现快速决策、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因此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管理模式。现代化的管理信息平台使基于流程管理的业务处理过程逐步规范化,产生的内部业务数据自动传向财务系统,减少人为干预,最大限度地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管理,使管理信息高度透明,管理控制的有效性得以提高,企业决策支持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为管理者特别是中高层管理人员提供了多角度的查询、分析功能及手段,为其更好地实现资源整合运营和科学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可以说,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模式是一种战略化的管理模式。

结合川煤集团的实践经验,企业集团在实施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的过程中,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物资供应采取集权控制,从而降低物资采购成本

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的最大优势在于将企业集团下属诸多成员企业、诸多业务活动作为一盘棋来掌控。为发挥这种模式的优势,应改进业务管理模式,实行扁平化管理。特别是在物资供应活动中,应尽可能减少采购级次,变分散采购为集中采购和批量采购,获得采购的主动权,实现如下目标。

1.扩大话语权

企业集团将采购权集中于总部,实行统一采购,那么,只要集团公司不买,其下属子公司都不能买。这样,可避免供应商对下属子、分公司分头做工作,各个击破。

2.提高性价比

物资实行集中采购,由于采购量大,可获得批量作价的优惠。同时,减少了采购次数,也能节约运输等采购费用,从而降低企业的物资采购成本。

如川煤集团在实施财务业务一体化之后,将原来的矿(厂)、子公司、集团公司的三级采购变为子公司、集团公司的二级采购。开发“统采物资采购计划自动上报”功能,将采购计划层层上报,汇总后的采购计划根据采购权限划分,自动分级,属于集团公司统一采购的,自动上报集团公司,属于子公司供应处采购的,则进入子公司供应处采购流程。这样,强化了集团公司在物资采购上的集权控制,也使得集团的利益在采购环节实现了最大化。该集团公司统采与原来子公司分散采购相比,采购同样总量物资,价格下降的空间达10%。

(二)库存管理应实行集约管理,从而优化库存

有效的物资集约管理,实现“最优化库存”,是企业通过物流合理化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企业集团应采取平衡利库方式,改变库存中原有的种类重叠,同类物资多家储存、长时间占用资金的现象,实现有效调剂和资源共享,从而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所谓平衡利库,是指对实际库存和采购计划,通过自动和手工两种方式反复多次进行校正,平衡出采购计划,确定采购申请单的过程。该过程分两步进行:一是预平衡,指由计算机根据上报计划与本地库存量和最小库存量自动平衡出预采购计划;二是确定平衡,指把预采购计划确定成采购申请单。实际情况中,可能有些预采购计划和实际采购申请单不符,可以手动修改预采购计划,从而确定采购申请单。当然,这种平衡利库方式需在本级库存及下级库存同时进行,才能有效降低企业“超储积压物资”形成的可能性。

(三)货款结算应尽可能减少人为干预,从而使得债权债务清晰明了

1.创新结算方式,加速资金周转

电子汇票结算是一种高效快捷的新兴结算方式。电子票据瞬间到达,无在途时间,不存在在途资金;不需要人工取票或邮政快递,无取票成本;背书转让、贴现、到期承兑等都在网上操作,支付结算一目了然。因此,电子承兑汇票系统的使用能大大提高企业集团的结算效率,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从而有效降低企业资金成本。

如川煤集团在实施财务业务一体化的过程中,发现由于煤炭行业的特殊性,供应商大都间距远,相关结算票据往往手续复杂;在途时间长,易丢失;签发纸质票据要求精准,作废率高,诸如此类原因导致每笔业务的取票成本高,使得财务核算根本达不到业务部门的需求。因此,该集团公司在网上银行结算系统的基础上开通电子票据签发及接收功能,付款方在网上银行签发电子承兑汇票,收款方在网上银行签收。川煤集团的商业信誉度高,银行授信规模较大,提供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的敞口较大。因此对外部供应商主要采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的方式进行结算,约占该集团公司应付货款的80%。平均一年签发总额达5~6亿元,银行保证金30%,货币资金存款平均余额4亿元左右,成为该集团公司资金筹集的重要渠道之一。

2.尽可能采取自动付款方式,减少人为干预

自动付款是指在财务业务一体化模式下,在采购业务发生后,由系统完成付款时间和付款金额的初步统计,然后自动汇总形成付款审批表,并根据对账结果自动产生付款单位、付款时间和付款金额的明细情况,最终结合系统选定的付款方式按时按量完成款项的自动支付。这种付款方式的使用,能尽可能减少人为干预,使结算标准化。

在采用自动付款方式时,应把握好以下四个环节:

(1)分解采购发票金额,由验收单关联产生应付单(即采购发票)。选择合同规定的付款方式,系统按付款时间自动分解发票金额,即一张采购发票的实际付款由多笔、多次支付完成。

(2)按付款时间统计集中付款。按付款时间自动汇总产生付款审批表,包括到期应付金额、建议付款金额、审定金额。系统在统计“应付款单位名单”时,对“对账结果”为“未对账”的单位不取数,未对账的单位则不能办理货款结算,而“对账结果”为“对账平衡”的单位就会出现在“应付款单位名单”中,通过系统的统计,根据应付款单位的性质、债务形成的时间、双方的交易状况等确定付款金额,实现系统自动付款的功能。

(3)设定付款方式。以最后审定的付款金额关联生成付款单,支付方式为承兑汇票为主,也可修订为其他付款方式。

(4)反写应付单,形成新的结算数据。按实际付款金额累加已结算金额,计算出新的未结算金额。

通过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工作,采取自动付款方式,一方面能准确掌握应付账款实际支付时间,使得“欠款”、“是否现在该付款”等结算信息一目了然;另一方面,在此系统下,供应商对回款时间可做到心中有数,不用担心恶意欠款的发生。同时,结算信息公开透明能有效防止“糊涂款”、“人情款”等支付现象的发生。

3.通过系统设定预付款的自动冲销,便于分清应付和预付款项的结算

如果企业集团的预付货款发生的频率高,会计核算又未与应付款分开核算,则易导致资金性质不清;同时,有的款项虽然预付了,但并不一定先结算,导致结算时间混乱。那么,可通过财务业务一体化系统来解决预付账款的上述问题。具体可如下操作:第一步,对于每一笔预付款项的支付都由订单关联产生预付款单,在取得采购发票后入账时以订单编号为唯一关键字自动关联到对应的预付款单,产生结算记录,核销预付款单;第二步,通过结算记录再生成会计凭证,冲销预付账款。这样一来,预付账款余额存在有根有据,而且预付账款与应付账款的性质清清楚楚,互不干扰,该付则付,该扣则扣,自动完成。

(四)建立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从而有利于加强内部控制

防范风险是实施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工作前提。特别是针对物资采购环节和财务会计系统,加强其风险的防范尤其重要。传统方式是采用纸质文件实施内部控制,通过人工方式开展检查和监督,难免出现不彻底、走过场的现象,内部控制成本高、效率低、效果不理想。

结合川煤集团的实践经验,首先,应全面排查风险防范点,从系统的起点到终点,从采购计划到货款支付,从普通员工到单位领导,进行全方位排查。然后,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通过建章建制和把内部控制制度融入到系统中等方法进行防范。

其中,将内部控制制度融入系统的防范方式可量化、易执行。具体操作如下:一是设定权限进行控制。即对操作人员、操作模块、操作内容,实施的数据维护权、查询权进行限定,与己不相干的模块禁止入内,对其不提供操作窗口。如分管需用计划人员,不能进入采购模块;财务人员可以进入业务模块进行查询、数据引用,但不能具有数据新增、修改、删除权限等等。二是对风险点进行重点控制。一方面固化关键字段或关键字,比如对采购数量、单价,一旦合同签订完毕,由此产生的订单、验收单、采购发票等,都不能突破合同载明的数量和单价,超过的,无论操作人员是谁,权限有多大,数据都不能录入,或者单据不能保存;另一方面,对风险业务实行多级审核或审批,不能一人说了算。三是对业务单据进行级次控制。单据层层下推,关联产生下游单据。上游单据控制下游单据,下游单据锁定上游单据。下游单据一经使用,上游单据不能被删除或修改。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作为一种系统化的管理模式,改变了业务处理方式和管理模式,融合了企业经营环境的各方面,如采购、安全、资金、成本等,实现了信息高度集成与共享,改变了过去“信息孤岛”状况,准确及时地反映各方面的动态信息,监控经营成本和资金流向,提高了企业对市场反应的灵活性和效率。同时,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使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得到全面更新和提升,员工素质不断提高,规范化的运营系统使得处于各个管理岗位的员工都体验到了“人本化”的管理理念。

在现代企业竞争环境下,“信息就是金钱”,“信息就是企业制胜的法宝”,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能力,使企业资产周转速度加快,销售收入增加,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明显增加,有效管理的即时效应及潜在效应必将会对企业集团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卢爱红.煤炭企业集团信息化管控模式研究[J].中国煤炭,2012(1).

[2] 严飞.财务业务一体化设计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7).

第11篇

【关键词】交通运输;一体化;铁路;运输发展

一、交通运输一体化相关概念

交通一体化,其实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发展理论基础,从充分利用资源的角度出发,统筹区域各种运输方式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资源与衔接上能得以最大化的利用,充分发挥综合运输的组合优势和整体功能,全面满足多样化的运输需求,以促进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一体化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它包含了综合运输的思想,而又远远地超越了综合运输的内涵。一个完善的一体化交通系统包括:客运系统和货运系统的一体化;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一体化;交通运输规划与交通运输运营的一体化;交通运输系统结构的一体化;交通管理一体化;交通信息一体化;交通管理与交通控制的一体化;交通控制一体化;交通诱导与交通控制的一体化;交通运输系统的资源(需求、供给、信息)的一体化等。

二、交通一体化的必要性分析

交通一体化是协调交通与环境、资源的关系,体现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地区资源和环境的容量十分有限,以大量占用土地等资源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所以,迫切要求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体现以人为本,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

三、交通运输一体化中铁路运输发展措施

对于促进交通运输一体化中铁路运输的发展,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方法为切入点,如图1所示:

图1 促进交通运输一体化中铁路运输发展图

(1)重视铁路运输枢纽合理布局,实现与各种运输方式紧密衔接。运输枢纽是运输方式的结合部,船、车、飞机运转作业的操作场,旅客和货物换乘、换装和集散的中枢,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铁路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高度重视铁路枢纽在综合运输枢纽中的布局,并结合运输体系现代化,与各种运输方式紧密衔接,实现布局合理化,运输过程“无缝化”。铁路运输枢纽布局合理性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枢纽在全国铁路网上布局合理;二是在综合运输枢纽地区铁路枢纽与各种运输方式及城市交通(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应紧密衔接,布局合理,特别是在对全国交通乃至国际交通有重大影响的特大城市、大城市综合运输枢纽中的铁路枢纽,应该做出战略性、前瞻性、综合性的规划。(2)充分发挥铁路运输优势,优化运输合理结构。可以通过优化运输结构,来达到充分发挥铁路运输优势。对于铁路而言,需大力发展高速铁路与客货专用铁路,从而提高电气化铁路与复线铁路的比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发挥铁路运输的优势,还可以使铁路能得以更好的发展。同时,铁路还应加快发展电力的牵引,这样,可以让铁路完成的运量上,还可以在线路的里程上来增大比重。(3)加快高速客运系统建设。近年来,高速客运的承载量在不断地增加,而且周转量也在不断的提升。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对于旅客运输的高速化,不仅需增强高带客运的能力,还需增加运输线路客流量的重要途径。这是为了满足现状运输需求,为了经济发展,为了社会进步,为了节省旅客在途时间的一个有效方法。

总而言之,对于加强交通运输一体化中铁路运输发展,可以通过重视铁路运输枢纽合理布局,实现与各种运输方式紧密衔接、充分发挥铁路运输优势,优化运输合理结构、加快高速客运系统建设、与时俱进,发展现代物流、积极推动运输管理体制创新等方法来解决。

参 考 文 献

[1]沈银涛,张国强,李家辉.对交通运输一体化中铁路运输发展对策探讨[J].职业技术学院.2011(18):193

[2]蓝月晶,占成安,吴成林.浅谈交通运输一体化中铁路运输发展趋势及前景[J].交通交通安全.2011(8):51~53

第12篇

[关键词]城市 轨道交通 治理 发展 模式

城市轨道交通治理模式主要研究的是轨道交通设计、建设、融资、运营和维护五个环节的制度性安排模式。自1863年,国外建设了第一条城市勒道交通系统。从城市轨道基础设施任务来看,城市轨道交通投资管理包括设计、融资、建设、维护和运营五个环节,实施主体或者是公共企业或者是私人企业。国外学者认为,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的决策自大小和所允许的公共控制权限将导致不同轨道交通治理发展模式的出现。在发展过程中,一些治理发展模式是在既定的财政和技术资源为满足城市交通需求而提出的可行性解决方案。按照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公共部门全权参与或私人部门参与的原则,本文拟将轨道交通治理发展模式分成传统公共所有权模式和当代私人参与模式两类并进行深入研究。

一、传统公共治理发展模式

传统公共治理发展模式的特点在于: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由公共权力机构代表实施全面控制。这种治理发展模式建立的理念为:城市轨道交通应该在“公共权利机构提供公共设施”的原则中提供。鉴于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公共交通方式,应该可到达所有人,所以轨道交通的所有权应该是公有性质。轨道交通的公共治理发展是建立在公平性上。具体而言,传统公共治理模式又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中央或联邦政府集中管辖模式

在该治理发展模式下,轨道交通的计划、融资和运营都由中央权利机构负责。在集中性制度下,城市轨道服务由地区交通机构提供,而地区交通机构受州(地区)和市政府官员的领导。这种模式在北美地区使用普遍,表现为纽约、芝加哥等不同城市设立地区交通部门以监管公共交通服务的提供,而轨道交通属于当地地区公共交通服务部门所管辖的公共交通服务内。在我国轨道交通运营实践中,早期国内一些城市建造轨道交通都相应采用传统的政府集权治理模式,如北京地铁1、2号线、天津及广州地铁。北京地铁1号线和2号线的建设完全由政府计划主导,资金来源由中央政府直接划拨北京市,不仅使政府能有效计划、安排投资项目,也有利于落实城市建设任务。又如,上海地铁一号线建设则采用市政府财政投资方式。

在该模式管理体制下,重要决策都由中央权利机构承担,而地区交通部门仅负责监督城市交通服务的提供,地方政府决策自小。这种投资模式的特点是政府高度集权,优势是可以集中财力、物力、人力,集中精力确保地铁建成,同时由政府主导则比较容易获得商业银行的融资信用担保和外国政府的低息贷款。政府作为专门职能机构方便协调多方关系,特别在涉及市政配套工程时,可以引导和协调各方利益,对控制工程进度和设计施工适度超前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这种投融资模式是符合当时融资条件要求和其他社会经济条件要求的。然而,这种模式也存在不足之处:轨道交通运营效率较低,对财政补贴的依赖程度较高,政府负担较重,在建设资金和运营费用供给中需要大量的财政补贴;受政府财力和信用程度限制,部分城市易出现融资能力不足,同时不利于企业进行投资多元化的股份制改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因此,从政府长期承诺水平要求看,该模式需要中央政府投入大量财力和科技资源。这种财力包括建设过程中的建设资金的供给和运营过程中的财政补贴。

2、通过市政机构实施的权利下放模式

该模式将权利下放引入到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由市政机构或城市管理者被授权监督负责轨道交通发展,市政机构或城市管理者所承担的主要发展职责不仅仅包括第一种模式的轨道交通服务提供,还应包括地方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等各方面职责,即权利下放或分散化,它意味着管理、财政权和责任从中央政府向地区政府实施系统性分配,以方便地方政府更有效率地提供地方轨道交通服务产品。在传统公共所有权模式下的多元投融资模式中,早期的地铁建设项目中,大多以中央财政和省(市、区)政府财政等多级财政资金作为项目资金的主要来源,并按照市场化规则负责项目的融资、建设、开发、运营等。上海地铁2号线的投资建设试行了中央和地方多元投融资的模式,实行“两级政府、两级管理”,即市、区政府对项目建设共同进行投资,市政府给予有关区以某些物业发展的特许经营权,以保证投资者在地铁建设的间接收益部分中逐步收回投资,实现“谁投资、谁负责、谁受益”。

该模式的特点在于地方政府决策自大,因为轨道交通发展权利下放意味着将管理、财政权和责任从中央政府向地区政府实施系统性分配,以实施地方服务更有效率的提供。由市政机构或城市管理者被授权监管轨道交通发展。而这种特点具体表现为两方面优点:第一,权利下放,有利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为轨道交通建设提供有效服务,给予地方市政部门决策自,提供地方交通服务更有效率的供给;第二,地方市政部门参与项目投资建设,减轻中央政府财政的压力。缺点同中央或联邦政府管辖模式相同。因此,从政府长期承诺水平看,该模式需要地方政府投入长期大量的财力和科技资源。

3、国有独资公司制模式

第三种由公共部门提供的治理发展模式为公司的引入。在多级政府投融资发展模式基础上,轨道交通投融资治理模式又实现了新的突破。以地方政府注入的资本金为主,与各有关区投资方出资共同组建项目公司,通过项目公司吸收各类商业贷款,落实资本金以外的建设资金。公司制模式可以看作是高于权利下放的行政管理模式并朝私有化模式演变的一步。同第二种市玫机构实施的权力下放模式的优缺点相类似。但额外优点在于,公司是一个法人实体,相对于前两种公有治理发展模式,市场化运作成分提高,政府将其对特殊公共服务的运营和治理权力移交给公司,但是公司必须遵循谨慎性原则。由于承担主体是地方政府直属的国有独资公司,因此仍对地方政府有较高长期承诺水平,同时还要求政府对公共部门下属公司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汉城、温哥华和曾经的香港地铁公司都属于该模式。

在新的投融资模式中,有关区既是项目前期动拆迁工作的责任主体,又是动拆迁的投资主体,投入的动拆迁资金以作价入股的方式形成对项目公司资本金的出资,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即采取这种方式。在此基础上,上海申通(集团)公司和大规模建设的轨道交通项目形成了典型的市场运作的多元治理模式和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滚动机制。但是这种模式的缺陷是政企不分,产权不清,对建设资金的控制、对将来的投资回报、运营管理、市场化经营等方面,特别对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带

来弊端和不利影响。这种模式属于政府投资,设立国有独资企业作为政府授权经营的公共事业机构,进行经营管理。

二、当代私人参与模式

当代私人参与模式强调的是,私人部门实施不同程度的参与和与公有部门不同程度的合作。当代私人参与模式(即公私合营模式PPP)与完全的私有化模式之间的区别在于:PPP是公共部门和私有部门之间的正式商业合约,其特点是通过合约管理和尚未解脱政府。

当代私人部门参与模式的出现反映出决策制定结构由集中的、等级的结构向更有机方法转变的趋势,此时人类需求的满足将较少依赖政府而较多依赖社会的私人机构。与公共治理发展模式相比,私人参与治理模式的特点在于,政府部分权力下放,私人企业拥有一定决策自,公共部门的控制权利有所降低,轨道交通服务可能更偏重于效率性目标。当代私人部门参与模式的优点为:它在一定程度降低了对政府财政和技术资源要求,不仅能够提供交通设施工程融资和发展的其他途径,而且能够提高运营、建设、管理和技术使用的效率。此外它最大的缺点表现为两点:由于需要通过商业合约维系合作,所以易产生合作性风险;不能很好地保证地方轨道交通服务的公平性目标。一般而言,它包括以下三种形式。

1、垂直分割型

该模式系指将轨道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运营中分出,目的在于交通服务运营者和固定设施提供者可以作为分开实体工作并且相互合作。传统做法由一家企业负责基础设施和运营的全部过程。但是,将基础设施从运营分割需要创造两个实体,其中一个私人拥有,另一个是公共所有。这种垂直分离模型最早的雏形是服务运营的公共所有和基础设施的私人所有,例如伦敦地下铁路,即轨道交通服务经营以特许合同形式受让给私人合作方;目前还存在一种形式为服务运营的私人所有和基础设施的公共所有。

80年代起,产生了竞争投标,其中服务经营的私人受让方式真正用于轨道交通开始于阿根廷和巴西。将轨道交通运营服务单独分离出来,以特许合同受让的理由主要为,轨道线路公共部门投资可以在很大程度由政府冲销,因此不需要新运营者或新私人所有者来回收投资(这个理由实则解释运营和建设分开的原因)。通常,政府拥有者会将车辆出租给服务特许合同受让人并对轨道和相关设施拥有所有权。在某些情况,车站工作人员也可以被外包。例如,1999年,新加坡土地交通局拿出20公里的东北线和2条相邻轻轨线路进行招标,仅邀请两家当地主要交通运营者投标,而将当时已存在的轨道运营者排除在外。所招标线路在2003年开始运营,并由公开上市公司SBS负责运营。即新加坡模式实现的是垂直分离的部分私有化模式。该种模式PPP的特点在于:公共部门保留提供服务的责任,在决定提供什么水平服务中保留质量和绩效标准的控制。一旦工程失败,政府部门必将接手,并持续提供适合的服务。对于地方政府好处在于,同垂直一体化私人参与模式相比,政府在制定运营受让合同复杂度较低,同时由于政府将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等责任纳入公共职能范畴,因此可以增强对私人企业运营服务的监管和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效率提高。但对于私人合作方而言,除非其不具备垂直一体化发展能力,否则私人合作方会由于不能利用垂直一体化所产生的一体化经济,而降低对这种方式的偏好。

另外,以特许合同形式将基础设施维护和升级受让给私人方的分割模式同样是垂直分离的一种,该模式特点在于轨道交通工程的核心――轨道、信号系统、桥梁、隧道、升降梯、自动扶梯、车站和车辆全部以特许合同形式交给私人基础设施公司维护和升级。该模式最大的优点能够发挥基础设施私人企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管理效率,由于运营仍旧由公有机构人负责,因此比垂直分割模式――实施公平目标的可能性高,缺点在于无法利用范围经济和一体化经济,同时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基础设施私人企业提高效率的积极性。伦敦地铁就是这种情况。

2、垂直一体化形式

一个城市轨道交通计划大致可以分割成四个主要任务:界定和设计项目;为项目的资金成本提供资金;修建或购买物理资产;运营和维护资产,以提品和服务。其中上述若干任务的相连就构成一体化,如果四个任务全部由一个受让人使用,则为完全一体化。

传统“设计―投标一建设”策略中,交通管理部门的工程队伍负责给出详尽设计,邀请投标,将合约交付私人部门修建,轨道交通建成后由政府或其机构运营,轨道交通工程自始至终的所有权都由公共部门控制,因此这种方式实则为传统公共治理发展模式。不同于这种传统“设计―投标一建设”策略,“设计一建设”提供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政府不会对工程项目进行详细的设计,即设计任务的大部分工作量交给中标受让人,在“设计一修建”模式中,政府往往仅做出30%设计内容,然后围绕30%设计内容,邀请各企业投标,各私人企业所递标书必须对余下70%的内容给出详细设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设计一建设提供模式出现很多衍生形式,包括:交钥匙――个承包商承担项目的所有责任,项目建成后,交钥匙给所有者就可以马上运营;设计―修建―运营维护(DBOM),承包者在项目完成后有运营维护责任;超交钥匙工程,即设计―修建―融资―运营(DB-FO)的完全一体化,在完全一体化下,承包商不仅必须承担DBOM的所有任务,同样还需为工程建设筹措资金。这些合约通常是长期(25到30年),对付款回报、服务标准和绩效测量都有详细条款,特许合同许可人(政府)提供一个客观的根据绩效索取回报的方式,被特许方(即承包商)同样会承担很大风险。

尽管垂直一体化治理发展模式有不同的衍生形式,但综合看来,相对于其他参与模式而言,它的特点都在于:政府将轨道交通两个以上的任务交给一个承包商在一定时期内承担,因此地方政府在较长时间都进行了权力下放,政府公共机构控制力在特许期内减弱,对政府财政和技术资源要求较低,承包商拥有的自增加,因此通过特许合同约束更能促进承包商提高效率,所以地方规定交通服务的效率性目标将更好,同时可能还具有发挥垂直一体化或范围经济的额外收益。其缺点在于,基于特许合同可能会产生合作性风险。

3、部分股票公开发行(SIP)

部分股票公开发行是当代私人参与的一种方式,它意味着国有企业部分或全部政府股份通过公共股票发行销售给投资者。国外香港、新加坡是唯一两家国外的轨道交通上市公司,而上海为中国唯一一家轨道交通上市公司。

在SIP(股票发行私有化)过程中,政府必须做出三个相互关联的决策:如何转移控制权、如何对股票定价和如何配置股价。具体说明如下:如何转移控制权决策?公司多少比例的股票可以拿出首次发行或二次募集,是否应针对公司控制权制定反私有化限制。最通常策略是政府保留黄金份额,以拥有对包括外国收购等事宜的行使否定权。股票价格决策包括政府决定采用投标报价、建立投资者购股意愿档案询价圈购、还是采用固

定价格报价。股票分配计划:政府对潜在投资者的倾向,是投资个人、国内投资者或者是机构投资者。

香港轨道交通公司是部分股票公开发行模式的典型代表。该模式特点为针对一个政府所有的轨道企业,其中绝大部分股权由政府所有,部分所有权通过股票公开发行上市,即仅将轨道企业的一部分私有化。这种治理发展方式实则体现出,不同方式之间存在演变,例如香港轨道交通治理发展模式由公司制向私有化的演变。

股票发行的部分私有化,它实则是从私人参与的渠道来描述私人参与治理发展模式,在当代私人参与模式大类中,股票发行私有化,与垂直分离化或垂直一体化两种治理发展模式区别在于引入私人部门参与者的方式不同。垂直分离化或垂直一体化模式方式采用公开竞争性招标方式,而部分股票发行私有化模式强调的是私人个体投资者或者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公开市场发行的股票这一方式参与到轨道交通发展。部分股票发行私有化模式相对于垂直分离或垂直一体化治理发展模式的额外收益在于,如果公开竞争性招标选择仅局限于国内企业,则公开竞争性招标所产生的效率提高带来的收益增加不大,而丧失国内控制权会产生损失甚至会提高私人合作方具有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股票发行私有化的优势在于通过政府控制下的资本市场规则,降低机会主义行为,因为盈利性才是股票发行成功的先决条件。因此,本研究可以推断出,政府在股票发行私有化与非股票发行私有化之间的权衡实则为利用资本市场降低机会主体行为和通过公开竞争招标提高效率之间的权衡。

但是,具体所参与的任务涉及到轨道交通发展的哪个环节,则还是依赖于发行主体――轨道交通公司的业务范围。例如,新加坡轨道交通公司属于股票公开上市的轨道交通服务运营的受让公司,即新加坡公司的当代私人参与治理模式为部分股票发行的垂直分离;而香港铁路公司的业务范围更为广泛,它包括轨道交通建设、融资、运营、维护和升级,所以香港铁路公司的当代私人参与治理模式为部分股票发行的垂直一体化。

三、结论

纵观国内外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机制,产权多元化是轨道交通建设的一个发展趋势。国外城市运营较多采用商业化模式,或者采用公共治理发展模式下的国有独资企业运营模式,或者采用特许合同的私人运营许可。由于轨道交通具有很强的公益性,所以必须坚持国有产权占主导地位,坚持政府是轨道交通服务的投资主体,才能够顺利的实施政府监管职能。目前中国国内城市仍旧以公共治理发展模式中的国有独资公司制为主导,并部分具有轨道交通发展经验的城市开始尝试私人参与治理,并初具成功。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经验,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发展趋势必然是产权多元化和运营商业化,通过轨道交通公司主观上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为降低成本而提高管理水平,为增加收入而提高服务水平,才能在客观上保障为公众提供良好的运输服务。

[参考文献]

[1]郝成、李静:北京、香港、纽约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对比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1)

[2]李连成、吴文化: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初探[J],综合运输,2007(1)

[3]签耀忠: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投融资模式[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