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

时间:2022-11-14 02:12: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体育教学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

第1篇

一是缺乏系统的训练。体育作为一门学科,有它独特的知识体系。它以节奏、强度、优美、陶醉等许多体育要素构成了一个个奇妙无比的情感世界,给人们以无限的遐想、美感和力量。要让学生能够自主地感受、理解和表达体育内在的情感,就必须掌握这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基本的体育能力。尤其是节奏和强度,是体育缺一不可的基本要素,也是学习体育的基础和关键,需要长期的、有计划的有效训练。而这种有计划、有系统的体育技能培养恰恰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中最得不到重视的,也是最欠缺的。

二是教师缺乏深入的反思。首先,体育教师大多数灵活,模仿能力强,擅长于感性思维.有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即学即用,灵活运用的本领强。但是他们缺乏理性的思考、理论的积累和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他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就是听观摩课,而不注重理论的吸收和教育专著的阅读。这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也许能够很快地学到一些教学手段和形式,但“形”似了“神”却不似,不但不能获得真正的进步,有时反而适得其反,迷失方向。其次,实践浮于表面。我们的实践仍停留在优化教学结构、丰富教学的形式,而非内在元素的挖掘和体育能力的培养上。这种浮于表面的实践或许能解决“怎么教”的问题,但很难找到“教什么”的答案。最后,没有良好的反思习惯。反思是教育人必不可少的一种思想品质,有了良好的反思习惯,就应不断地审视,调整自己的实践行为。而体育教师由于自身的性格特点和长期以来形成的专业学习习惯,往往多凭感觉做事,反思的良好习惯尚未很好的形成。

三是缺乏科学的引领。我曾多次与乡镇教师交流,到一些乡镇学校调研,调研的结果着实令人担忧。大多数年轻的教师不知道体育课究竟要给予孩子什么,不能很好地理解教材、使用教材。体育没有情感,锻炼不能强身健体,无效的、非体育的活动充斥着课堂,体育课简直成了大杂烩,还美其名日:体育课程的“综合性”。在交流过程中执教教师非常坦率地说:“体育中的新理念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去落实,从教育杂志上及教研活动中所学到的课例基本上都不是教材上的内容。执教者不但动用了许多现代化的手段,而且信息量特别大,综合性、艺术性、表演性特强,这样的课我们平时根本无法实施。一是我们没有自主开发教材的能力,二是没有好的设备,三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这样的课至少得准备两个星期,那么一周十六节课该花多少时间来完成呢?我相信这些公开课的执教者平时也不可能这样去上课,更多的是实施教材上内容的‘家常课’。既然是家常课多,为什么不开展些家常课的研究呢?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我们一线教师的课程实施水平不是帮助更大吗?”一线教师真实、朴素的一番话道出了他们的困惑和需求,也道出了华而不实、浮躁的体育课堂教学现状。的确,我们对教师的评价究竟是立足于一、二节公开课,还是日常教学的水平、质量?我们教学研究的重点是如何自主开发课程,还是现有课程的实施水平?我们需要的是热闹的课堂气氛还是让学生得到真正的实惠?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深的思考。

对此,可通过以下三条路线来改进。

一、构建有效教学模式

所谓有效教学模式,就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身心的特点的,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规范作用的一种基本教学样式。说到教学模式,也许有的教师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构建教学模式与实施教学的创新、形成个人教学风格是否矛盾?答案是否定的。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必定要经历“人格――出格――升格”这三个成长阶段。这里的“格”指的就是基本的教学模式。只有入了“格”,掌握了教学内在要求、基本规律方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举一反三,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新课程实施以来,在我们的实践舞台上确实涌现了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优秀比赛课和观摩课,但这只是凤毛麟角。更多的教师因为对新课程标准和理念认识的不足而盲目照搬模仿。尤其是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更是令人担忧,有的一学期只是教会学生几节简单的操,基于这样的现实,我们首先应解决一个“入格”的问题,让教师清楚知道体育课、活动课等课型的教学要求是什么,课堂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体育课技能的培养又是如何渗透在每一节课中有计划、有系统、有规律地进行的。只有真正掌握了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教学方法,才有可能实现教学的创新,形成教学的风格。因此,我们必须建立研究机制,组建研究共同体,通过学习、讨论和骨干教师的引领,构建各种课型的有效教学模式,并组建骨干力量开发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计划,供一线教师参考使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是指挥棒,是风向标,有怎样的评价和导向,往往就会有怎样的教学结果。体育教学之所以缺乏系统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没有规范的学生体育成绩评价方案,没有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考核细则。学生体育素质的好差不会影响到教师的发展,更不会影响到孩子的发展。长此以往,体育学科就失去了它应有的地位,体育教学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质量。因此,要想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要有正确的评价和导向。

1.确立好课的评价标准。有了好课的标准,并形成了共识,那么就有了研究和实践的方向。我认为,好课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质。第一,有明确、适度的教学目标,且目标的达成度高。杜绝体育教学中的无的放矢。第二,教学内容的选择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切忌教学中的大杂烩现象。第三,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形式要简约、朴实、有效。杜绝浮躁、花哨和无病。第四,课堂民主、平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强。杜绝“满堂灌”“独角戏”的现象。第五,把体育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能潜移默化地渗透技能培养,突出体育性。第六,课堂有审美意蕴和文化气息。

2.改变优课评比的方法。我们的优课评比都给了选手很长的准备时间,而且参赛内容各不相同。这种不统一比赛内容、不限定备课时间和备课人员的比赛根本没有可比性。这种比赛不但不能很好地帮助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反而助长了教师功利、浮躁、投机的不良思想。因此,希望教研部门改变评比的方式方

法,如,统一比赛内容,限定准备时间并独立备课。这样的比赛才会真正体现教师的业务水平,才会促进教师进行日常教学的研究。

3.完善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考核方案。体育是中小学阶段的必修课目,在体育课程标准中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学校的管理者应该把体育视作同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一样重要,每学期末组织相应的学习情况调查,体育教师应该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认真制订考核方案。这样体育课堂教学才会得到真正的规范。

4.定期开展主题『生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是教师学习交流、碰撞、反思、获得的一个重要载体,有了这个载体,教师就有了学习的阵地,有了研究的热情和研究的方向。作为教研部门要围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开展活动,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切实帮助教师指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教学中的疑难杂症。三、提升自我专业素养

有怎样的教师就会有怎样的教育,教师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中小学体育教师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但从事教学工作,除了需要本专业的知识技能外,还需要具备教育教学的专业理论和素养,需要较为丰富的文化积淀,需要独特的人格魅力,需要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因此,要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还必须全面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1.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有了这份“爱”,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会坚定自己的教育理想和目标,就会积极地、无怨无悔地投身体育研究。

2.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新课程拓展了体育的领域,体育标准中提到的基本理念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新教材中通过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体育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内容的整合,更是从不同的侧面体现出鲜明的人文内涵和人文精神,这就要求我们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更多地了解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尤其是与体育有着密切关系的社会、历史、文学、舞蹈等,从而帮助孩子理解体育的意义和作用,加深对体育的理解和认识。

第2篇

    作为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发展体育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一种基本形式,其教学的形式与方法也同样地不再具有唯一性,因此改革体育课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是体育教学面临的一项首要任务。本人就体育课的教学有如下几点感受:

    一、重视体育的准备部分

    准备部分的作用是为了学生在从事某一体育项目时避免心理、生理上的准备不足而对学生造成身心方面的损伤。不同的体育项目对身心方面的要求也不同。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重点放在了关节、韧带、肌肉粘滞性等方面,应而表现出来的内容不外乎慢跑、徒手操、游戏等,而这种形式大多数是在老师的指挥下、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行动,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产生了一定的跗面、负面影响。开放式的准备活动,把主动权让给学生,还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充满想象、富于追求新意的空间。学生可以把从体育课老师那里学来的知识加以运用、可以把电视VCD影像上的优秀内容搬到课堂、也可以是自己根据已有经验思维、加工、合成创造出新的内容。这样既给了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又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体育课基本部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采用开放式的体育课模式就是承认学生存在的差异、区别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好的发展,使人人都有“成就感”,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及时把学练过程的问题 加以总结,反馈教学信息,教师及时修正教学目标,形成良性循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 学生学练学生自我评价学练效果 信息反馈教师修订新的教学目标。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体会成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予以肯定,对学生而言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有了教师对学生的肯定,他们就会在学练过程中努力克服困难,认真完成每一个练习。在宽松的环境中,学生自觉地进行学练,变成教师要学生学为学生自己要学。自己的爱好、自己的喜欢项目,学生总会有一种向上心理。在遇到困难挫折以后,他们会自己想办法来解决问题,这就促使他们进行思考,采用各种办法去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不能“轻视”的体育课的结束部分

    体育课的结束部分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只要是有益于身、心放松的活动都可以采用,游戏、欢快的集体舞、互相按摩、自我按摩、调整呼吸、意念放松、听一段优雅的音乐,想象把自己置身于优美的自然环境,享受大自然赋予人们的恩赐,课后的理疗、药物、营养补充、桑拿浴等形式都可以让学生采用。让学生寻找出最适合于自己的一种或几种放松活动形式在不同的情况下采用,有利于他们在走出门后运用,为终身体育服务。

第3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合理设计

“快乐体育”理念是在教学过程中以情感为导向,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行全面培养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旨在让学生通过体育活动去体验参与的快乐以及运动的趣味,从而激发学生潜在的运动主动性。它是以学生的人格为出发点,把情感作为教学目标,把情感与教育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极大地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为以后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体育应该给学生带来乐趣,让学生感到运动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从而爱上体育。如何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快乐的体育课堂呢?在课堂中融入游戏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然而游戏的设计、运用也是需要教师精心研究的,下面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展开论述。

一、基于年龄差异,合理设计

小学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一二年级,年龄较小,玩心较重,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是很强;第二个阶段是三四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相对来说玩心没有那么重了,接受知识的能力有所提升;第三阶段是五六年级,到了这个时候已经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一些知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合理安排游戏活动以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被广大体育教学工作者重视。

对低年级的学生,应该是以趣味性的游戏为主。在一次二年级的体育课上,笔者带学生们玩了一个名字叫“贴人”的小游戏。游戏规则很简单,学生们三个或者四个人一个小组,所有的学生围成一个大圆圈,每组学生之间要留有一定的空隙。一个学生追另外一个学生,被追的学生可以任意选择一个小组的任意一边“贴”上去,这个小组另外一边的学生则成为被追的对象。这个游戏简单易学,充满趣味性,易于一二年级学生接受。在一次四年级体育课上,笔者带领学生们玩了一个拉人角力的游戏,两人相对站立,各出脚相抵,各出手相拉。然后互相用力拉引,看谁能把对方拉向自己这一边。将对方拉过来者为胜。这个游戏相对而言比较考验技巧,适合高年级学生。

因材施教是教师教学的最高境界,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合理设计游戏,构建快乐体育。

二、考虑内容特点,科学组织

虽然课堂内容是一样的,但是课堂形式可以多样化。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科学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练习,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学习体育舞蹈时,为了响应“阳光体育”的号召,我们全校开展了一场体育舞蹈游戏大赛。体育舞蹈节奏比较欢快,动作不是很难,一学就会,比较适合小学生。而且体育舞蹈可以按照时间长短分成很多小段,课间等零碎的时间都可以用来学习。如果觉得体育舞蹈比较难,也可以从健美操开始学起。还是按照年级划分难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跳初级健美操,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跳稍微难一点的,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跳体育舞蹈,每个班都有一个月的时间准备练习。

科学组织和混乱无度比起来更能事半功倍,因此,根据内容科学组织体育课游戏活动形式,更能提高体育运动的效果。

三、培养反思习惯,提升意识

然而,学习的结束并不应该是学会知识,而是自我反思,在反思中找到长处和短处,不断完善自己。反思应当是存在于每一个细节之处,当然也需要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培养反思的好习惯。

印象深刻的是,在一次篮球课的教学中,学生们的水平参差不齐,教授知识时有的学生在认真听讲,有的学生却心不在焉。于是,笔者想了一个小游戏:拍球接力。规则很简单,学生们分成两组,相距50米,一个学生拍球走到对面再由对面的学生将球拍着带回来,中间球失手的学生将接受惩罚。这个游戏看似简单,但是如果没有掌握拍球要领,中间偶尔会失手。设计这个游戏的目的,就是检验学生们听讲的效果。如果认真听了笔者说的,再加上十分钟的练习进行这个游戏,就会比较轻松。游戏立刻开始了,有的学生一路顺利地过去了,有的学生一路上球失手的次数太多了,走两步球掉了,没有办法持续拍击球,有的学生勉勉强强过关。游戏结束后,笔者让学生们反思,为什么有的同学可以很顺利,自己却不行呢?这个时候,笔者看到有些学生低下了头,有一个学生鼓起勇气说,以为自己会,就没有认真听老师讲,结果证明自己过于自信了,以后还是要认真听老师讲课。另一个学生说,老师给十分钟让练习的时候自己没有好好练,以为很简单。听到学生们能这样反思自己,我相信他们下次一定会更好。

反思是一种习惯,只有善于反思,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积极改正,才能有所进步。作为学生,很难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因此,老师设计合理的游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尤为重要。

四、总结

总之,快乐体育理论能成功地运用于小学体育教学是在深入分析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的。体育教学不仅仅是技能和知识的传授过程,更应该是学生间、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上三点,就是笔者在多年的小学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些游戏教学的规则,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这三点有机结合起来,贯穿始终。游戏具有娱乐性和竞争性,所以深受小学生喜爱,作为教师要懂得投其所好。小学体育教学是我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前沿阵地,对其探讨是永无止境的!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体育课;素质教育;认识;反思

体育指的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体育教学也一直是我国学校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坚实基础。

我作为一名从小接受学校正规教学长大的学生,经历了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学的体育教学,对过去传统的体育教学有着亲身感受,更对过去的体育教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反思。传统的体育教学存在许多弊端,造成这些弊端的因素有场地器材以及其他硬件条件限制等客观因素,也有体育老师素质普遍不高、学校对体育教学重视不够等主观因素。

一、客观因素

不可否认,场地、器材以及时间这三个因素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没有这些基本的条件根本无法很好地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然而,受我国国情的影响,各个地域经济条件参差不齐,各个学校的硬件条件差距很大。另外,就是在不同的学龄阶段的体育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衡。如高中的体育教学资源明显高于初中,而初中又明显好于小学。由于年龄越小的学生相对学习接受能力也比较低,所以,看似小学和初中所需的体育教学资源并不高,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认为恰恰相反,因为小学与初中正是学生培养体育兴趣的黄金时期,对体育教学资源的需求应该更大。学生需要素质更高的专业体育教师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兴趣培养和引导,学生也需接触各类体育运动,从而发现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体育运动项目。

二、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也是体育教学中的决定性因素。因为体育教学中的内容和方式都是由学校和体育老师制定的。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很明显地会让学生感觉到学校普遍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每到临近考试时体育课往往会让位于语数外等课。体育教学内容也较为单一。较多的都是走形式化,体育老师也大多是一套教案用到底,像完成任务一样,并没有以学生为主,从而导致学生普遍对体育课的兴趣不大。其实,我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最重要的原因则是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导致了学校的体育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体育考试,而不是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这样其实就使体育课本身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

三、师资因素

师资力量的缺乏也是限制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历史原因,过去社会上对于从事体育事业的人普遍都有着一定的偏见和歧视。从而造成了以前很少有人愿意学习体育专业或从事体育工作,导致高学历高素质体育人才匮乏。虽然这种现象目前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但目前培养体育教学人才的速度远远低于社会的需求程度。许多学校的一名体育老师需要带十几个班级,超负荷的工作量也必然会导致体育老师对体育教学内容的简化和单一、重复,从而大大地降低了体育课上课质量。

有时我时常会想体育课的本质、体育老师的真正使命是什么?特别是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我个人认为,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掌握技能并不是第一位的,让学生加深对体育的了解,加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快乐的成长才是第一位的。所以,我觉得体育课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体育锻炼,更多地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外自主地进行体育运动。我认为体育课的成功与否,并不是在课堂上体育老师这节课上得多精彩,学生参与度多高。真正评价一堂体育课的好坏,应该是看学生有没有通过体育课找到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有没有激发起学生的运动兴趣,这才是体育课程设立的真谛。新体育课程标准中明确表示体育课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学会体育学习及其评价,增强体育实践与创新能力。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总体来说,过去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已经不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我认为,现代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应与语数外等课目处于平等地位。良好的身心状态是学生学习的前提和基础。过去体育课的目的也应由通过考试改为使学生能够快乐的运动,减轻学习的压力,培养学生浓厚的体育运动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自主运动的好习惯。要完成以上的改变,首先,需要对传统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改变过去应试教育成绩第一的教育考核模式。其次,学校应该更进一步支持和重视体育教学。重视不应只是句口号,应具体地体现在体育课时的增加、体育硬件设备的更新以及体育专业老师的引进和培养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促进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就体育教师本身来说,应该加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各个方面的素质,不光是体育专业素质,对于中小学体育教师更应该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和急救医疗学等常识与技能。所以,现代的体育教学改革不仅仅是教学体制的改革,更是对于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的变革。

参考文献:

[1]杨洁.对目前我国快乐体育教学的初步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6).

第5篇

关键词: 小学体育 高效课堂 建构策略 充分准备 课堂管理

一、引言

小学体育课程时间有限,每周大约90分钟的课时量内如何让学生充分得到体育锻炼、培养技术能力是所有教师孜孜不倦探讨的终极话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掌握体育知识,是当前小学体育课程教研改革的重点话题。教师要用充足的课前准备、精确的课堂设计、良好的课后反思实现体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打造体育教学高效课堂。

二、小学体育高效课堂建构的“三步走”战略

(一)充足的课前准备

正所谓“不打无把握之仗”,“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构建高效体育课堂,必须做好备课工作,理清教学步骤,使学生上课时快速进入状态。有些教师,上课铃响才急匆匆走进操场,在一片慌乱中准备教学器械,等学生排好队一节课已经过去十几分钟了。小学体育课时间本身不是非常充足,教师应当将每一分钟花在刀刃上,不要在无意义的地方浪费时间。

备课时,教师既要考虑学生情况,又要考虑场地情况。例如本次课组织篮球比赛,教师要认真思考,如何设计丰富多样的比赛形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学校篮球场地是否够用,应该教学哪些基本动作,怎样让学生掌握6米以外远投、快速传接球、球场各种跑与守技术,教学活动中如何注意安全事故的预防。很多女同学不喜欢打篮球,如何使这些学生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天气因素对于体育课程的影响尤为明显,雨雪天气无法组织户外活动,教师要如何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课前,教师要针对这些问题,做好预设工作,确保体育教学的有效进行。

备课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之一,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课堂;没有精心的备课,就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备课过程中,教师既要考虑学生因素,又要考虑体育场地、器械、天气等外在因素,做到万无一失,保证“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避免体育课堂陷入学生自由散漫、教师无事可干的窘境。

(二)高质量的教学组织

课堂活动是教学主要环节,也是教学核心环节。教师依赖于每周90分钟(左右)的课堂时间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学生依靠这每周两节(一般)的体育课与运动亲密接触。调研结果表明,很多学生课下很少甚至几乎不参加运动,体育课堂活动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培养运动涵养方面所承担的责任逐渐明显。

体育新课程教学标准指出;快乐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基础,教师要让学生“活”起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体育课堂的关键不在于动作的讲解、示范、模仿、练习上,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课外也愿意运动。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操作性强的体育情境,使教学生动起来。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局限于足球、篮球、乒乓球等竞技项目上,教师可在课堂导入环节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例如拔河比赛、“两人三足”游戏、百米接力跑游戏等,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小学生年纪较小,纪律意识和自制能力较差,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维持课堂纪律,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很多学生上体育课喜欢聚在一起聊天,分都分不开,就爱抱团围在一起。教师可以采取合作教学方式,将这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授课。例如在教授低手上篮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示范上篮动作,然后发放动作分析图,让小组学生自行讨论。教师要为学生的讨论界定具体时间,一般不超过十分钟。小组交流完毕之后,要给三五分钟的上篮练习时间,接着以组为单位,对上篮进行计分比赛,总成绩高的小组获胜。

(三)课后适时教学反思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要适时进行教学反思,留点时间和空间思考当前教学设计有没有不足之处,失败案例能给以后的体育活动提供指导经验。比如在铅球技术课后,教师可以反思:学生的技术动作参差不齐,铅球运动危险性较高,如何转变当前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敢参与、不愿意参与的现状?

“吾日三省吾身”,适时的教学反思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非常有意义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由于种种主客观环境影响,教学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呈现出不确定因素,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反思本次课教学情况,总结失败经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争取下次做到最好。

三、结语

以往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比较死板,教师拼命地讲,学生毫无重点地听。高效体育课堂的构建,旨在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滞后现状,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在有利的教学环境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新课程教研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每一位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者都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优化课堂模式,实现体育课堂高效建构目标。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体育课程 课例研修 教学行为

[作者简介]赵富学(1982- ),男,甘肃庆阳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体育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甘肃 合作747000)张学忠(1956- ),男,甘肃临夏人,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甘肃 兰州 730070)杨爱民(1970- ),男,甘肃天水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体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理论。(甘肃 合作 747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院长基金项目“民族院校体育课程整合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2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186-02

为了进一步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于2009年启动了“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体育课程“课例研修”是“国培计划”体育学科的新兴研修项目,对于一线体育教师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但同时也要求体育教师教学行为逐步适应这种新兴的课程研修方式,并在适应的过程中去寻求和整理方法与经验。

一、教学行为适应在体育课程“课例研修”过程中的重要性

课例研修以聚焦教学行为的改进为其主要特征。强调教学行为的改进,也是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需要。体育教师在日常业务学习中,可能听过不少讲座或报告,也接受过不少培训,但往往听时心潮澎湃,事后过眼烟云;可能读过一些书籍或论文,但往往读时击掌共鸣,事后了无痕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从理论到实践,从他人经验到自我经验,有一个转化的过程。在这其中,一些默会的体育教学知识极其重要,但难以言传,在备课或听讲时往往体会不到。如果没有相关教学行为的改进,就无法掌握这些默会知识。

基于以上认识,体育课程“课例研修”就要特别强调教学行为的改进,因为体育课程“课例研修”不仅是文献研究,还是体育教师自己的行动研究。行动研究进行特点是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的研究,由行动者研究,在行动中进行研究。经过体育课程“课例研修”,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方面要充分适应“课例研修”对常规体育课堂的种种变革,扎扎实实服务于体育课堂教学。这是体育课程“课例研修”的根本宗旨,也是体育教师教学行为要适应体育课程“课例研修”方式的重要性之所在。

二、体育课程“课例研修”中的教学行为改进

1.基于自然体育教学情境中的教学行为改进。体育课程“课例研修”模式主张在真实自然的体育教学情境中观察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无须研究者通过人为控制教学环境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原行为阶段,体育教师不受他人意志的干扰,自主备课,从而在授课中自然呈现出自己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技术技能水平。按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这是体育教师教育与成长的最佳时机;按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这就是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最近区域。

2.基于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行为改进。教师关注课堂,因为在课堂中才能实现生命的价值。体育课程“课例研修”关注体育课堂,因为只有在课堂才能有效改进教学行为。与一般的科学研究不同,体育课程“课例研修”主要是在体育课堂中进行,从体育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出发,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行为改进去研究和寻找体育课堂教学关键事件,追求体育课堂教学中行为的改进。

3.基于体育课程“课例研修”有效反思的教学行为改进。体育课程“课例研修”提供了体育教师有效进行反思的模式。在体育课程“课例研修”中,体育教师在同伴与专家的帮助下,以课堂观察为工具,设计、反思,再设计、再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关注自身与他人的差距、理念与现实的差距。与一般的反思相比,这就将他人的经验也扩充进体育教师的经验范围,并且注重理论与现实的契合,避免了狭隘的经验主义。例如我们在“国培计划”培训项目体育课程“课例研修”中提出的“三课两反思”模式,如果单纯从该理论的书面理解出发,我们得到的只能是一些文本化的经验而已,这对于以教授技术技能为重点的体育教学来说,其效果是滞后的。比如“三课两反思”模式常用的方式是一位教师就同一课题上三轮课,实现教学行为在同一主线上不断改进。但由于研究者目的不同,条件各异,在体育课程“课例研修”过程中,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因人制宜进行适当的变更。

三、体育课程“课例研修”中教学行为适应的阶段

1.原行为阶段。顾名思义,在这个阶段,主要是授课教师根据自己对研究主题的理解,独立地进行体育教学设计。这个阶段的目的在于通过教师的原行为来充分表现出教师教学思想的原生态,以便在下一阶段(即第一轮反思)发现教师的真实问题,为教学行为的改进找准起点。

为了避免体育课程“课例研修”走弯路,保证研修的质量,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授课体育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体现自己对研究主题的理解。比如高中体育教研组将研究主题定为《什么是有效的体育情境教学——以高三年级女生的篮球运球为例》,那么,在教学设计中,授课体育教师一定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创设有效的和篮球运球有关的教学情境。第二,研究共同体应就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达成共识。比如说,大家共同商定,在进行高二年级男生的跨栏跑教学设计时,设计者应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这节课学生的成长点是什么,这节课所体现的技术点是什么,这节课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设计者在事先思考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设计。第三,授课体育教师要完整、规范地进行教学设计。比如说,要有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重点难点分析、研修主题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学业评价方式设计。第二轮课、第三轮课也要这样做,三轮课结束后进行比较,这样就可以清晰地发现教师在课例研修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从而提炼出问题解决的策略以及适合体育教师成长的规律。

2.第一轮反思阶段。在第一轮课结束后,体育课程“课例研修”小组的所有成员应该根据课堂观察记录(有条件的学校可进行录像),进行第一轮反思。在集体反思的过程中,成员间应该有分工,如主持者、记录者。主持者应该让每位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针对体育教学具有较强直观性的特点,记录的方式应以录像为主,记录要求完整、原始。

3.新设计阶段。授课教师参与集体反思后,还要撰写日志,体育课程“课例研修”小组的成员要进行充分的集体讨论,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如果在新设计中体现出来的理念较之以前有比较大的变化,那么体育课程“课例研修”就进入到了“新设计”阶段。授课教师结合自身情况,对研究成员提出的问题与建议进行认真的反思,从而建构出新的认识。例如将小学四年级的快速跑教学作为研修内容,如果授课老师借助原行为阶段的反思结果来修改教学设计,逐一考虑快速跑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分别制订解决方案,然后提交课例研修团队成员讨论审议通过,这份教学设计就是“新设计”。

另外,我们要从“学”的角度来设计研修活动,使研修活动能明确指向学员的学习。我们通过设计情景、故事以及直接展现培训目标等多种活动导入,在理解与记忆阶段更要设计适合学生特点的活动让参训学员更好地对研修知识进行理解、巩固。所有的这些过程都离不开新设计阶段对参训学员的有效训练,训练阶段是对学员研修能力培养的关键。我们还可以设计情感体验、参观访问、互动交流、资料调查、观看影视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目标的培养。围绕培训目标组织培训活动是新设计阶段的根本。教师在培训中精心组织培训活动对于我们完成新设计阶段的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所谓“新设计”是一个相对概念,既相对于原行为,又因人而异。比如说,同样一个经过修改关于快速跑教学的设计,如果是年轻教师我们可能加以肯定,如果是骨干教师则难以令人满意。如果我们用同一个标准去要求教师,将会导致迟迟难以进入新设计阶段,最终令教师丧失研究的兴趣。

4.第二轮反思。第二轮反思的程序和内容与第一轮反思基本相似。有所差别的是,第二轮反思侧重制定合理的评价方案和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新设计阶段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反思。在反思成果推广使用之前,先在小范围内试用,以测定它的可行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及其他情况,如有缺陷,则予以修正,然后再试用、再修正,直至满意为止。第二轮反思为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反馈信息,是提高教学设计质量、获得最优化教学效果的保障。它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该课例研修的设计者和相关专家对体育教学方案本身进行评价。根据体育课程“课例研修”的流程,对各个体育教学要素的分析和设计结果进行检查和评价,以达到完善体育教学行为的目的。二是把完善后的体育教学方案运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根据体育课程“课例研修”的评价要求,确定收集资料的类型、制定评价标准、选择被试,然后运用评价工具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最后归纳和分析回收的资料,并出具评价结果报告,为体育课程“课例研修”的修改提供反馈信息,以便继续调整体育教师教学行为。

5.新行为阶段。授课教师根据第二次上课的情况和反思的建议,重新进行设计。在体育课程“课例研修”中,新行为阶段的体育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关系到能否促使体育课程“课例研修”目标的有效实现,能否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否激发和保持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能否培养学生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体育课程“课例研修”目标、教学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特点对现有的、反思修改过的体育教学方法,按照体育课程“课例研修”的要求进行精心的设计,以发挥教师教学行为适应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作用。

在寻求教学行为适应体育课程“课例研修”的过程中,通过三次教学设计的改善和教学实施,授课教师与研究者要共同梳理出一条逐渐清晰的教学行为的实施技术路线,并且需要加深和提升对教学行为适应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体育教师课例研修共同体的学科理论素养,加深对体育课程“课例研修”的实践思考与理性认识。这是体育课程“课例研修”有效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表现。作为从事体育课程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研究工作者,我们从走近 “课例研修”到走进“课例研修”,我们在体育课程“课例研修”中学做体育课程“课例研修”,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集体备课选择主题,实践探索课堂观察,评课分析不断深化,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不断促进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适应新兴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能力。我们期待有一天体育课程“课例研修”也会产生“蝴蝶效应”,能将这种教研方式推广、深入,成为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常态,促使学校体育课例研修组织成为学习型组织,那将会极大地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并极大地丰富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内涵。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高耀明,李萍.教师行动研究策略[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第7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 体育教学 生活化 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173-01

无论是中小学,还是技工院校,学生几乎都存在着“热爱运动,却讨厌上体育课”的问题。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体育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气氛僵化、无趣。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要求必须转换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而新的教学模式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为此,教师要在对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后,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学实际,科学设计教学方案,努力寻求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堂教学的新途径,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式,做到体育教学的生活化,真正提高技工院校体育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对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归纳,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引人更多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喜闻乐见的元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体育课堂的学生参与度,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一、改变传统的体育竞技模式

传统的竞技体育具有优胜劣汰的显著特点,当竞争中诞生一名优胜者的时候,更多的失败者就会被无情地淘汰,这种模式会给参与者带来极大的心理落差,容易让许多热爱运动却缺乏运动天赋的人疏远体育。因此,技工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可以参考“托罗普斯”理念,改变传统的体育竞技模式,使学生更加注重体育活动中的团结协作,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没有竞争压力的条件下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对篮球、足球等传统体育项口的规则进行适当的更改,使之竞争性质完全消除,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活动中享受运动的和乐趣。当然,教师还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全新体育项口的创造,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在获得巨大成就感的同时产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

二、创造自由宽松的环境

自由的环境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因此,在自由的环境中学习将有助于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然而,以往的体育教学制度僵硬死板,考核方式单一,导致日常的体育教学过于注重规范标准,不可避免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创新能力形成了约束,甚至使学生产生了厌恶体育课堂的不良情绪。所以,教师在进行日常体育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创造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按照自己内心的渴望和需求去发展,不要过多地干涉学生的个性和自由。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不再以自己为体育课堂的中心,要把学习权归还给学生,少些强制性的命令,多些积极的引导。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的真正意义。

三、构建生活化体育教学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如今的教育开始更多地反思人类生活方式的颠覆所带来的巨大社会变化,从而不断完善教育理念。所以,在综合考虑学生生活现状的条件下,对整个教育系统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检验和反思,将有利于人们将自由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融人到教学中来,使教学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化。只要充分理解了这一点,那么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将不断完善,其教学实践也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另外,体育教学生活化是社会和时展的内在要求,将有利于全新体育理念和健康运动方式的形成。因此,在体育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教学口标、授课内容、考核标准和制度等要素的生活化。

四、具备生活化的教材

要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首先必须具备生活化的教材,据调查,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他们理解体育知识的基础,若不能将体育知识与生活经验结合,那么,学生学到的体育知识必然是空洞的。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联系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及事例,指导学生通过将自身生活体验与体育知识相结合,来感受到体育的真谛。有时学生不能通过自身生活体验来练习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一定的改造,创造性地设计案例,使学生能从生活经验中找到共鸣。

五、体育器材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必须具备一定的硬件条件,对体育教学来说,硬件条件则是指学校中的体育教学场地及相关的体育设施、器具,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硬件条件,将体育器材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发挥出自身的创造性,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改造成体育器材,例如,在练习投掷技巧的时候,教师在给学生传授投掷方法的同时,可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投掷球上,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号召其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一些塑料瓶等相类似的东西,并将这些东西加以改造,制作成投掷球,学生在自主“研发”体育器材的过程中,不仅得到了乐趣,同时也实现了生活化教学的目的。

总而言之,技工院校在体育教学生活化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在这条路上必定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阻碍,但这是一条符合教育改革潮流和社会发展的路,在广大体育教学工作者的努力探索下,体育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必定会更加深人人心,从而对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产生重大而有意义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丁丹英.体育课实施游戏教学之策略[J].小学时代:教师,2012(5):85.

[2]郝帅.小学体育中趣味性教学的重要性与方法分析[J].时代教育,2013(8):224.

[3]孙腊梅.探讨小学体育教学与游戏的结合[J].考试周刊,2014(31):118.

第8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对策

一、引言

长期以来,小学体育教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小学体育教学始终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无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师需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同时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提升。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并对解决的对策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教师提供有益参考,使小学体育教学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1.课程占用情况仍未解决 根据实践调查的结果显示,虽然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得到突显,但其仍旧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在部分小学中,体育课程被其他科目占用的情况仍有出现。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应试教育理念的深远影响还未得到彻底的转变,导致小学体育教学的地位还无法与传统的语文和数学科目相提并论。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仍旧在占用体育学科的课时,导致体育教师只能压缩教学内容,使教学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2.教学方法落后 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还存在教学方法落后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只会使用落后的示范型教学方法,只会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只能进行被动机械的体育训练,不但能力与素质无法进行有效提升,也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降低。

3.缺乏相应的教学设备 由于小学体育教学的地位仍旧相对较低,导致部分学校还没有为其投入相应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尤其是在部分偏远的农村小学中,学生还没有充足的体育器材进行体育活动,教师也缺乏相应的教学资源开展更高质量的体育教学。

三、如何改变当前的教学现状

1.推进素质教育是基础 要改变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首先需要国家从宏观上进行调控,要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发展,使小学体育教学的地位得到真正的提升,使众多小学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政策与制度的有力支撑下,小学学校才能真正重视体育教学,才能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的教学目标。基于此,小学学校才会认真对待体育课程,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小学体育课程被占用的情况。

2.利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开展体育教学 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加小学体育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并有针对性地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例如,在小学体育的短跑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法开展教学。首先,教师按照一定的条件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其次,教师要在进行基本的教学讲解后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并进行共同练习。

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认知,同时提出自己不能理解和掌握的难点。这就能够帮助学生在交流中对教师的讲解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帮助学生获得更深刻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小组内的学生进行短跑练习,通过相互比拼进行激励。与此同时,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让小组学生在相互帮助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短跑成绩。

又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开展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更加直观生动的教学课件,并通过慢放、回放以及文字标注等方式突显出立定跳远时人体各个部分的细节动作,让学生对平时难以理解的细节进行把握。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才能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将获得的认知转变为自身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自主探究学习法、任务驱动法等多样化的方法。基于此,小学体育教学才更加生动,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才能得到提升。

小学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要把握新课程改革标准,善于学习和创新,最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并开展更有效率的小学体育教学。

3.保证基本的教学设备 最后,小学学校需要明确的是硬件设备是开展教学的基础,只有保证基本的体育教材和设备才能确保小学体育教学顺利地开展。这就需要小学学校进一步转变认识,要给体育课程投入相应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要按照相应的标准给学生配备体育教学的设施设备。同时,这也需要国家加大对小学的财政投入,要从财政的角度支持小学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存在一定的弊端和漏洞,多数学校还没有真正重视体育教学,导致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相对较低。为了进一步迎合素质教育发展,并切合时展的趋势,需要众多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不断地总结和反思,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策略,以此解决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实现其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参考文献】

[1]郝燕芬.《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3

第9篇

1、跟踪体育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理念包括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学习论和教学论等。体育教学基本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是体育课程标准。体育课程标准指导、引领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体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体育学科的性质,以教育目标为宗旨,将运动技能教学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心学生发展为中心。为了正确把握体育教学的本质,了解体育课程改革的前沿动态,一线教师可以通过自觉和参加全国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的方式,也可以多读一些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

2、夯实体育理论基础。

体育教学理论是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根据。体育学科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很多体育教学的基础理论在不断研究、发展、完善。21世纪,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学校教育中的人力、物力也不断增强,投身于体育科学研究的人也在不断增多,体育教学研究成果丰富,出版了大量的体育教学基本理论书籍,如《体育教学论》《简明体育课程教学论》等。体育学法研究也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体育老师更好地设计学法提供了帮助。学术交流平台的扩大,使一些教师和体育理论研究者有了发表各自观点的平台,繁荣了学术思想。大量的教育网站为交流提供了广阔的互动平台,如中国体育教师在线。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夯实体育理论基础,把前沿理论、新成果运用于体育教学实践中。因此,一线体育教师在原有知识结构和理念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夯实理念基础,并把这些理论运用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中。

3、观摩优秀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

中国教育学会学校体育卫生分会定期举行一些体育教学研究活动,其中全国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每两年举行一次。这些参加体育教学展示活动的方案是从各省、市、区的体育教学竞赛中选的优秀作品,由中国教育学会学校体育分会组织专家评选后,其中的一些优秀作品参加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展示活动。这些作品基本上代表了不同省、市、区的体育教学现状和水平,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同时,各省、市、区也会举行不同专题的体育教学研讨会。这些示范课或展示课都会被记录成光盘,教师可以通过各级教研室获取这些资料。这些优秀体育教学案例通常代表一个省、市、地区或某一专题近段时间的研究成果,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设计都达到优化状态。体育教师可以运用这些有效的教学资源,不断研究每节课的优点,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策略教学的设计、教学手段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在研究优秀体育课堂教学录像后,教师选择一些内容进行模仿设计。

4、研究优秀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

教师在研究优秀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录像课后,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内容,以一节课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设计好后,可以与不同群体开展说课研讨,这些群体可以是同行专家,也可以是学生,教师可根据研讨者提出的意见或者建议修改教学设计。教师可以说课或上课的形式检验修改后的设计方案,邀请同行专家研讨人员对该课的设计进行点评,再次对方案做出修正,直到大家满意为止。这个教学设计实践将有效提升一线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5、课后教学反思。体育教学受外界影响较大。

于是,当把理想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时,教学效果与预测效果不一定吻合。加强课后教学反思是提升课堂设计能力的重要环节。当上完一节课后,我们必须进行课后教学反思。那么如何进行课后教学反思呢?反思的内容包括:一是该教学是否贯彻了新课程理念,是否体现了全新、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是否突出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否树立了科学的课堂教学效能观。二是该课的教学与学法是否有效。教学目标与任务、教学内容、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在课堂止的定位是否合适,教学策略与教学手段是否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等。一节优秀的课,一定可以实现教学目标。如果教学目标实现了,说明教学环节的安排符合学生的特点,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符合教学规律;如果没有实现,我们必须反思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分析是否合理,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是否到位,对教学策略是否选择合理,教学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教学手段是否经济有效等。如果每上完一节课,教师都能认真做好课后教学反思,那么其课堂设计能力将不断得到提升。

作者:王海永 单位:河北省邯郸市磁县西固义乡学区固义中学

第10篇

1.教师个人因素

第一,教师知识积累。教师积累的体育知识是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技能的载体。而且,小学体育教师积累的教育学知识也会影响其教学能力。只有教师具备完善的体育专业知识和教学知识,才能够提升其教学能力。第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能力,只有教师积极对待工作,认真对学生负责才能够不断提升教学能力。

2.学校因素

第一,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如果学校领导能够重视教师能力的提升,积极开展提升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活动,就能够有效实现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第二,学校的制度因素也会影响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如果学校的制度较为完善,教师能够得到相应的奖励和职位晋升。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将大幅度提升,体育教师也会为了职称评定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3.社会因素

第一,社会地位因素。现阶段,教师的工资水平较低,很多青年教师的工资待遇无法满足生活需求,导致青年体育教师面临着较大的生活压力,无法将精力集中在教学上,严重影响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第二,社会政策也会影响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合理的社会政策才能够保障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应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二、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

1.D变教师观念

首先,体育教师应积极转变体育教学观念,重视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和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以“健康第一”为体育指导思想,不断学习新的体育专业知识和体育教学知识,积极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其次,小学体育教师应加强教师实践和教学反思,在每节课结束后应反思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进行调整,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实现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再次,体育教师应积极与同事进行交流,了解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积极汲取其他教师的教学优势,改进自身教学的不足;最后,体育教师应积极参加教学培训,了解新课改背景下的新型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质量。

2.完善学校制度

首先,学校应将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纳入学校教师考评体系,作为教师考评的重要内容,在考评中不断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其次,学校应积极完善教师激励制度,将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作为教师激励的重要内容,并且将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师的职称相挂钩,激发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学校应积极完善教师学习培训制度,对教学能力逐步提升的体育教师提供进修和培训机会,加强体育教师对先进教学知识和教学能力的学习;最后,学校应积极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体育教学进行指导,并带领青年教师参加教学研讨活动,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3.完善社会保障

第一,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体育教师教学的投入,为体育教师教学提供资金支持,加强财政监督。为此,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做好预算工作,合理预算体育教学的资金。并且,政府相关部门应强化财政投入的透明度,加强对财政投入的监督,保证财政投入真正用于体育教学和体育教师培训上,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第二,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建立教师和学校奖励机制,对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和体育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激发体育教师的教学热情。第三,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关心体育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建立体育教师健康档案,确保体育教师的身体健康素质。

参考文献:

第11篇

一、体育教研活动的重要性

体育教师的集体教研活动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教师之间知识、技能、经验等资源共享的有效环节。能有利于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引领作用,弥补教师发展不平衡的缺陷,缩短青年教师成长时间,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使教师更深入地理解课程目标引领下的组织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等。

二、体育教研活动应思考的几个问题

1、追踪关注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热点、难点问题

例如:学习2011新版体育课程标准,探索本学区的教学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本区域的游戏,教师开展各种学习活动。

2、学习、科研、培训、教研要四位一体化

例如:平时体育教研组活动要切入日常课堂教学生活中扎实校本课程。以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各种教研活动。每月学习本学科核心杂志如《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认真写课堂教学反思、教学随笔等。开展体育课堂研究,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课堂研究。如,《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开展大课间活动的研究》《开展小学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等等。总之,老师要把平时的学习、科研、培训、教研要四位一体化。

3、教研活动要主题化、规范化、系列化、常态化

例如:体育教育活动规定主题教研《技能与体能有机结合研讨》、《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研讨》、《如何落实单元集体备课研讨》。总之,平时的教研活动要经常进行,要结合体育实际课堂教学,研讨是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服务的。

4、教研活动与特色活动相结合

例如:学校里规定组织2次的教研活动,每月外出参加区里1次教研活动。有听课、观摩等活动。在教研活动中发现,教研活动带有学科特色、区域特色、体育特色项目的活动。

5、体育骨干教师名师与团队建设的结合

要充分利用体育骨干名师教师,组建团队意识,教研活动互助团。加强体育组团结建设。利用本市的名师积极参加学习活动。例如:2011、2012年指派老师参加全国小学体育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示活动。

6、区内与区外活动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低年段 体育教学 电子白板技术 动作技能 有效性

一、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低段孩子体育动作技能学习问题多

低段孩子普遍存在着爱讲话;喜欢跑厕所;打小报告;喜欢插嘴;调皮捣蛋;欺负同学;注意力不集中等等问题。低年级的孩子向师性很强,他们由于入学时间不久,因此很信服老师的话,但同时低年级孩子又活泼好动,制止力较差,虽然他们愿意听老师的话,但又有时无意识的溜号、违纪。同时低年级的孩子,他们对待困难的处理方式往往都会选择回避的。在学习技能或练习技能时遇到困难、辛苦的时候,他们就会马上放弃。

(二)传统体育教学动作技能示范弊端多

传统体育教学动作技能示范无异于三种;教师示范、学生示范、多媒体课件演示。

1.主要途径就是教师示范动作来让学生掌握技术,但动作的示范基本上是完整动作的示范,只能让学生停留在想象的空间里,很难适应大容量和互动教学的要求,而且女教师怀孕后很多技术动作是不便于示范的。

2.因为对动作技能的理解不同,教师示范和学生示范难免存在错误,而且长此以往会使教师处于主角的位置,而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学习、消极运动的状态之中。虽然也能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忽略了学生个性化的兴趣培养。

3.教师以前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更多的是演示功能,学生参与性差,演示麻烦,更改性差,演示过程中学生参与被动,对于一些发散型思维题,即使老师有预设但要按照学生的回答来演示不易做到,更不要说解决课堂突发性问题了。

二、电子白板技术应用于体育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突破了教学示范单一性

低年级的儿童的注意力容易集中于形象、声音、色彩,对直观形象的事物特别感兴趣。交互白板技术使得以前色彩单调,呈示材料类型仅止于手写文字和手绘图形的黑板变得五彩缤纷,既可如以往一样自由板书,又可展示、编辑数字化的图片、视频,这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其注意力。课中利用电子白板功能,分组让学生在课堂上随时调用,上台拖移图片,使学生既有形象的感知,又有实际的动手操作,学习氛围更浓厚,不仅保证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探究欲,使蹲踞式起跑的动作技能深固于学生脑海。学生之间协作性、交互性、共赢性意识与能力得以增强,削弱了学生的自我中心意识。同时实践性活动的开展,减少了教师课堂上组织时间的浪费,缩短了技能教学示范的时间。

(二)改变了教材的解读方式

相对于传统的黑板教学,白板的视觉效果,比如色彩、隐藏、动画等多种教学功能,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比如篮球课例中,通过应用拉幕、探照灯、拍照、擦除等白板的这些特殊效果和应用技巧,老师设计出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尤其是在学习篮球当中比较抽象的知识和概念时,教师将与篮球有关的资料统统分块。如在快速跑的课例中,为了让学生具体、生动、形象地理解动作技术与方法,老师让学生课前上网收集有关快速跑起跑与全程跑技术等相关资料。截取某堂课后的教学反思

(三)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体育教学中通过应用拉幕、探照灯、拍照、擦除等白板的这些特殊效果和应用技巧,可以设计出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特别是白板对动画、视频的随时暂停控制与标注使教师能够更加自主的应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弥补了很多课件交互性较差的缺陷。

(四)促成了学生的快速成长

电子白板技术应用于体育教学,为部分学生带来了自信与快乐,让大部分学生收获了技能与本领。课题开展中为便于观测和数据统计,更为了优化教学效果,所以课题组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学生电子白板技术的层次不一,因而分组的时候除了考虑到学生的性格、能力、学习成绩、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纪律等方面的因素外,还特别注意学生在对交互式电子白板及其他仪器设备使用等方面的能力,保证每个组都有这些方面能力较强的学生,使得小组任务能够顺利完成。通过白板技术运用于体育教学的实践运作,我们观测到了很多日常教学中不易于发现的喜事。首先是那些有一定电脑基础的孩子,白板技术无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原本默默无闻,但在白板技术的引诱下,变得活泼开朗,敢于表现。由于白板教学更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师生、生生的互动,使原来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随意说话等现象大大减少,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学习动力和学习自信心。改变了学生学习上的被动性、孤立性,改变了学生学习上的零碎性、浅表性;实现了学生学习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无目标到有目标,从无合作到有合作,从无管理到有管理,从无评价到有评价。在问题的解决上,注重团队协作注重责任追究。(截取其中一位老师的课后反思)

三、结论

综上所述,本人在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就目前来看,国内外对于电子白板技术应用于语、数教学研究比较多,但是对于小学低段体育教学中利用电子白板技术提高动作技能有效性的研究涉及并不多。因此,本人希望能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电子白板技术应用于小学低年段体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及参考。

参考文献:

[1]《体育课程标准》

[2]陈曦.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课堂应用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