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人事及薪酬管理

人事及薪酬管理

时间:2023-09-24 15:55: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人事及薪酬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人事及薪酬管理

第1篇

论文摘要:非正式员工队伍呈扩大趋势,也是我国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非正式员工的薪酬管理随意性大,薪酬内容单一,缺乏规范性。而全面薪酬管理的内容更为多样化,其目标是提高薪酬管理的质量,既支持组织的战略目标,又能提升非正式员工对薪酬的总体满意度。它体现了薪酬管理的公平性、合法性与激励性。

一、非正式员工的类别、特点

1.非正式员工的类别

非正式员工是相对正式员工而言,在档案管理、劳动合同、薪酬管理、福利待遇、工作特点等方面有别于正式员工的非在编人员。

正式员工与非正式员工的区分在各国普遍存在。在国外,员工分为两种:一种是永久、常规性的((Pertnanent}Regular)职位,另外一种是合同制(Contract)的职位,后者属于外包性质的,合同、社保、工资挂靠在另一家类似人力中介或外包的公司。合同制员工的工资是由该中介或外包公司发放的,福利和薪资也比常规性职位的员工差,且职位很不稳定,都是短期的,合同到期很容易就不再续约。

在国内,非正式员工的主要类别有临时工、兼职人员、派遣员工、人事、特聘人员和顾问人员。

临时工就是在单位暂时工作的人员,主要是一些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新进人劳动领域的人员如大中专毕业生等组成的群体。他们的服务时间较短,但也有的长达数年。

兼职人员是指同一时期为两家以上的企事业单位服务的人员。他们一般从事非全日制工作。据一家兼职信息的网络公司调查表明兼职人员的学历专科以上占90%,大都在某个工作领域有专业优势。兼职人员的主要目标是获得额外的薪酬。

派遣员工是指员工受雇于人才交流中心或中介机构,派遣到某单位工作的,劳动合同与工资及其他待遇都由人才交流中心或中介机构支付。劳动者根据合同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服务。

人事是用人单位将人事档案关系委托给人才中心管理,由人才中心办理劳动保险或职称等事务。人事的对象一般是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用人单位与被聘用人员只受双方签定的聘用合同的约束。人事是人事制度改革的产物,用人单位有充分的用人自,而劳动者则享有充分的择业自和流动的权利。人事本质上属于人才派遣范畴。

特聘人员和顾问人员通常是属于高层次的知识分子,与用人单位建立短期聘用关系,利用特定领域的专长优势为单位提供特别的服务或劳动,从而获得报酬。

2.非正式员工群体的特点

(1)非正式员工群体的基本特点是流动性较强,离职率高,没有稳定的劳动关系,可能同时有一个或多个雇主单位,雇主单位越单一,他们对雇主单位的依赖性越强。一般地,临时工和人事对组织的依赖性较强。兼职人员与特聘人员、顾问人员他们本身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劳动关系作为后盾,而且由于其拥有技术或产品服务的独特性使得这些非正式员工在组织中较容易得到重视,有些还会成为组织引进人才的对象。

(2)非正式员工群体呈扩大趋势。一方面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低成本竞争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竞争策略,而非正式员工的使用是降低人工成本进而使产品成本得到控制的重要途径之一。另一方面由于用人方式的改变及劳动力市场上供过于求的局面导致社会拥有巨大的劳动力调节池。目前我国面临三大就业压力,即转轨就业、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就业。2009年第二季度调查失业率为9.4%,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906万人,至2008年末累计未就业的大学生还有150万人,每年我国还将有几百万大学生和上千万的受过一定职业教育的人进人劳动领域,所以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将长期存在。

二、非正式员工薪酬管理状况分析

正是由于上述这些特点,使得大部分的组织不重视非正式员工的薪酬工作,非正式员工的薪酬管理普遍地以简单的工资发放为主,内容单一,且不规范,随意性大。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薪酬内容单一。临时工一般采用小时工资、日工资,可能有少量的奖金,基本上享受不到各种社会保险,更别说福利待遇和津贴。兼职人员和特聘人员及顾问人员大都采用项目管理的形式,薪酬常常表现为项目包干制或约定的金额,一般不考虑社会保险和福利等,但这类人员可能由于自身人力资源的独特性而得到较高的回报,但他们薪酬的弹性较大。而人事作为一种新型的用人方式,除了工资外还能享受各类社会保险并可能获得部分的奖金,在待遇内容上可以仅次于正式员工,但在待遇水平上差距较大。

2.薪酬管理的合法性缺失。首先是相当部分的非正式员工特别是临时工,由于在劳动力市场的弱势地位,加上临时工的法律知识薄弱和法律意识差,许多用人单位利用这些特点压缩薪酬水平以节省人工成本,出现薪酬水平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其次非正式员工的薪酬管理普通违背了同工同酬的基本法则。国家规定同工同酬是按劳分配原则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是否签订合同,是否有正式工和临时工的区别,等量劳动应获得等量报酬。临时工根据其工作岗位、性质不同,应享受相应的待遇,包括工资待遇、社会保险待遇、福利待遇、休假待遇等尹而有些单位正式工和临时工之间的福利待遇差距很大,很不合理,特别是那些长期在某一单位从事临时性、低层工作的,一般具有苦、脏、累、险的特点,工作时间较长,职业危害大,没有基本的社会保险,更没有额外的劳动津贴,一旦他们的身体遭受伤害或疾病,就会陷人“越病越贫,越贫越病”的处境;再次用人单位还经常违反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的其它有关规定。如违背了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必须同劳动者签定劳动合同,依据岗位的性质给予劳动津贴等规定。

3,薪酬管理的激励性丧失。首先是非正式员工的公平感会影响其激励性。上迷两点使得非正式员工显失公平感。根据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员工总是会将他对组织的投人与产出的比例与他人投人产出的比例加以对比。若不相等,员工会感到不公平。不公平感会导致员工的紧张和焦虑,进而会采取心理或行为上的手段以求得公平重建,包括消极怠工、自动离职等情况。另外由于非正式员工多带有临时性,组织一般对非正式员工的其他激励也很少,如荣誉激励、表扬、工作的民主性与参与性、职业规划等。所以非正式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高,一般是按命令工作,不会从组织战略的角度主动地去配合工作。

三、全面薪酥管理及其特点

薪酬是指员工为组织提供劳动或劳务而得到的补偿。全面薪酬战略是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薪酬管理方式,它源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美国,当时美国公司处在结构大调整时期,许多公司将相对稳定的、基于岗位的薪酬战略转向相对浮动的、基于绩效的薪酬战略,使薪酬福利与绩效紧密挂钩。“全面薪酬管理”的理念在此基础上产生。

全面薪酬管理不是简单地对员工贡献的承认和回报,它通过绩效目标与薪酬的结合,将组织战略目标和价值观转化为具体行动方案,它突破了“金钱”与物质的范畴,间接收人和一些非经济性报酬在薪酬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符合现有员工的工作理念和追求。与传统薪酬管理相比,全面薪酬管理的内容更为多样化。全面薪酬管理的内容包括员工因完成工作而得到的内在和外在的奖励,不仅包括企业向员工提供的经济性报酬和福利,还包括为员工创造的良好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本来的内在特征、组织的特征所带来的非经济性心理效用。阅全面薪酬管理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的特点:

1.战略性

全面薪酬管理属于战略性薪酬管理的范畴,它将薪酬上升到企业战略的层面,思考企业通过怎样的薪酬策略与薪酬管理系统来支撑企业竞争战略,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全面薪酬管理还通过将绩效目标的设置、考核与薪酬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薪酬对于组织战略的支持功效。全面薪酬管理的目标是提高薪酬管理的质量,既支持企业的战略,又能提升员工对薪酬的总体满意度。它保证了薪酬管理的公平性、合法性、竞争性与可行性。

2.激励性

全面薪酬管理扩大了薪酬的内容,体现了经济性激励与非经济性激励的结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结合、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的结合。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精神激励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它们相互补充,缺一不可。内在激励、精神激励会给员工带来强大的心理效用,是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只强调精神的作用而在物质报酬上“吃大锅饭”,伤害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又往往忽视了精神方面的激励,一切都想用钱来解决间题,动辄扣奖金,同样会伤害员工的积极性。

3.灵活性

在薪酬方案的制定上,全面薪酬管理认为,并不存在总是有效的薪酬方案。因此,组织应当能够根据不同类别员工的要求设计出不同的薪酬应对方案,以充分满足组织对灵活性的要求,从而帮助组织更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客户的需求。

4.沟通性

全面薪酬管理注意跟员工之间的沟通,强调通过薪酬系统将组织的价值观、使命、战略、规划以及组织的未来前景传递给员工,重视制订和实施全面薪酬管理战略的过程,注重与员工之间的沟通,通过这个过程使员工理解,组织为什么要在薪酬领域采取某些特定的行动,让员工清楚自己的绩效与薪酬的联系,薪酬高的认为值得,薪酬低的认为应当,从而提高薪酬的公平性与满意度。

四、非正式员工实施全面薪酬管理的要点

全面薪酬管理体系是一种管理理念,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几个要点:

1.在薪酬管理目标上,不是一味地追求人工成本的降低,而是在比较正式员工与非正式员工对组织的贡献与组织付出的基础上,相对地节省人工成本。全面薪酬管理的总体目标是薪酬的合法性、公平性、激励性、可行性。

2.注重薪酬的相对公平性。在承认正式员工与非正式员工薪酬差距的基础上,缩小非正式员工与正式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不论是正式员工还是非正式员工,在薪酬设计时应该考虑工作年限、学历和专业技术职称、工作的复杂程度、完成工作所承担的责任和工作环境等薪酬因素。首先工作年限体现了一个人对组织累积贡献的高低。非正式员工工作时间短则数月,长则几年甚至几十年,在设计薪酬时,应当鼓励和承认非正式员工对组织的长期贡献,所以工作年限是一个应充分考虑的因素。其次员工所受教育程度不同,知识水平有差异,会影响专业技能的发挥。而专业技术职称会更直接说明员工技能水平的差异,对组织贡献的差异。再次非正式员工的工作环境常常是脏、乱、差,工作时间不固定,在薪酬设置时应该考虑这些因素的差异,给予适当的津贴。

3.注重薪酬的合法性。非正式员工的薪酬水平应该不得低于国家及地方政府规定的相关标准。在加班、高温、井下、野外等环境下工作,还应该按照劳动法的要求给予相应的津贴和补偿。用人单位要主动跟非正式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且应当为其交纳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等。当然对不同类别的非正式员工可以差别对待。比如兼职员工与特聘人员、顾问等人员一般有建立固定劳动关系的正式组织,所以在社会保险方面可以少提供或是不提供,而是一次性支付现金。但是人事、临时工这类人员一般有社会保险的要求。另外在薪酬支付上要遵守按时、足额支付的基本原则。

4.建立个性化的激励方案,细化内在薪酬措施。一方面要建立非正式员工奖励制度,健全绩效考核制度,把奖金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多劳多得,促进其提升工作绩效,进而实现组织战略目标。另一方面要开展非正式员工的需求分析,有针对性地设计个性化的激励方案。根据非正式员工的需要设置激励的内容,特别是个性化的福利项目,如有些非正式员工需要提供住宿,有些员工需要办公工具,有些则需要提供交通便利。再则要细化内在薪酬措施,如通过工作丰富化、岗位轮换、工作扩大化等工作设计的手段使工作更具有趣味,更富有吸引力;通过表扬、荣耀、头街等方式提升员工工作的成就感;进行非正式员工沟通,民主参与,给予尊重等增加心理满足感。

5.树立和实施以人为本的薪酬管理理念。全面薪酬管理将“人力”看做“资本”,非正式员工是组织特殊的“资本”,虽然非正式员工流动性强,但也有一些非正式员工长期在某一组织工作。要保证这些“人力”不断地成长为“资本”,实现员工与组织间的双赢。首先要建立全员教育、终身教育的员工培训体系,给非正式员工提供一定的培训机会,鼓励非正式员工利用各种机会积累人力资本;其次是将非正式员工纳人职业生涯规则的范畴,鼓励他们设计合理的目标并为他们实现目标提供帮助,对那些考核优异,达到一定条件者可以考虑转为正式员工。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既可提升员工的素质,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增进绩效,又可以相对减少非正式员工的流动,间接节省成本。

第2篇

根据公司三项制度改革推进计划表安排,前段时间我们围绕三项制度改革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摸底,召开了改革动员大会进行了宣传发动,并草拟了公司劳动人事管理办法和薪酬管理办法。同时,各分公司也分别召开了多次会议进行了宣传和动员,并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结合各分公司的实际,制定了各分公司改革实施方案。公司于**日、**日分别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对劳动人事、薪酬管理两个暂行办法及各分公司改革实施方案进行了审议,并制定了《公司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具体实施方案》。公司三项制度改革的各项工作有序、平稳的推进。

今天是根据改革推进计划表安排,召开职工代表组长联席会议,主要内容是审议通过《公司劳动人事管理暂行办法》,《岗位薪酬管理暂行办法》和《推进三项制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首先,请公司总会计师对《公司推进三项制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公司岗位薪酬管理暂行办法》进行说明。

二、请公司综合部副部长对《公司劳动人事管理暂行办法》进行说明。

三、请到会全体人员对公司《岗位薪酬管理暂行办法》、《劳动人事管理暂行办法》和《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讨论。

方式:按会前点名顺序发言,各分公司以一个人为主发言,有不同意见或补充意见再发言,相同内容不再重复。暂时休会。

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公司劳动人事及薪酬管理两个暂行办法和三项制度改革具体实施方案,符合集团公司三项制度改革的精神,也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既考虑到了上岗职工的收入,也考虑到了下岗职工的利益;既体现了对公司经营管理骨干的倾斜也考虑了公司的实际支付能力,集中体现了我们公司对国家、对出资人、对企业、对职工的高度责任感。

四、请公司总经理讲话

五、下面对这两个暂行办法和具体实施方案进行举手表决。

1、对《公司岗位薪酬管理暂行办法》进行表决。同意此办法的请举手。不同意的请举手。(没有)弃权的请举手。(没有)结果。(全体同意,一致通过)

2、对《公司劳动人事管理暂行办法》进行表决。同意此办法的请举手。不同意的请举手。(没有)弃权的请举手。(没有)结果。(全体同意,一致通过)

3、对《公司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表决。同意此实施方案的请举手。不同意的请举手。(没有)弃权的请举手。(没有)结果。(全体同意,一致通过)

六、请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讲话。

第3篇

一、人事管理对于企业运作的积极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今世界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竞争也逐渐转为到了人才的竞争,企业想要加强自身的竞争实力,就离不开良好的人事管理,企业人事管理的重点在于用科学的理论和实事求是的原则方法进行管理,在管理过程中研究出更为合理的人力资源分配方式及管理方法。人事管理在企业工作中的作用主要是招聘员工、培训合格员工、分配预员工到合适的岗位就职、合理制定员工的奖惩机制、制定符合企业发展及员工个人诉求的工资待遇及相关福利政策,同时进行企业内部在职员工的合理调度及人事管理其他方面的工作。良好的人事管理工作能够帮助企业内部的员工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能够发挥员工最大限度的工作潜能、能够调动起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将员工的个人价值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通过对人员的合理优化管理,最终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和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所以根据人事管理的这此方面的特点,决定了人事管理工作在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发展的总体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协调一切不和谐因素,能够帮助人们更加和睦积极的相处,能够帮助社会群体的协调发展,从而促使社会群体最大价值的发挥。所以思想政治工作不仅在社会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和睦职工间的关系、能够帮助领导者了解职工的需求和期望、能够协调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劳资矛盾、能够帮助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有序开展、能够在企业内部形成思想上的合力,从而促进企业进一步的健康稳定发展,所以,对于一家良降发展的企业而言,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占据着突出地位。

三、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人事管理中的重要性

1、有利于企业制度建立完善

思想政治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对企业职工进行耐心说服,热情正确的引导,使其提高思想觉悟,做遵守规章制度的模范。执行企业规章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一般讲,单位内多数发生的违纪现象,诸如迟到、早退、消极怠工、脱岗、私自外出兼职等等是可以通过说服、批评教育解决的,不需要强制办法。但是,由于各类人员的思想水平不一,认识能力有差异,有的犯了错误,严重违反规章制度造成不良后果而又不接受规劝、教育,则必须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通过处罚从外部施加压力促使其思想转变,这本身也是一种思想教育。这样不仅能增强教育的效果,也能促使违纪者改正错误。因此,执行规章制度首先要依靠思想政治工作。而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能够在这一工作上与人事管理达到相辅相成的积极作用。因为规章制度的制定不能仅仅考虑企业的发展需要,更加需要考虑到员工群体的发展需要,只有制定出双赢的制度体系,才能保障制度的切实执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一方面能够帮助员工提升自己的企业主人翁意识,树立起为企业发展献言献策的思想意识,同时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能够广泛收集员工的诉求及需要,帮助人事管理部门制定出更为合理的制度条款,实现制度规章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2、有利于企业制度贯彻执行

人事管理的工作内容除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之外,就是督促企业员工遵守企业制度,而新时期的员工,由于思想多元化、价值观多元化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机械监督和管理方法已经无法获得显著管理成效。所以思想政治工作便能够在这一阶段发挥出自己的特殊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是从思想上树立起员工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及工作观念。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会对出现错误的员工进行合理的批评,更多的是站在员工的角度去思想,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找到解决的方法,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是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化解员工心理的抵触情绪,帮助员工从思想上认清自己的问题及错误,从而达到提升员工服从意识的目的。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在人事管理工作中做到从员工利益出发,把机械呆板的管理方式转化为有人情味的沟通与警示,让员工更自觉的做到贯彻企业制度,服从企业安排,纠正自身缺点,从而让人事管理工作更加有序的开展起来。

3、有利于落实健康的薪酬管理

人事管理工作除了规章制度方面的内容之外,对人员的具体管理也非常重要,而人员管理工作中,就必须做好薪酬管理。薪酬管理不仅是要制定出合理的薪酬制度,更要提升员工对于薪酬的科学意识,通过健康薪酬管理的落实,实现人力资源更加合理的配置。薪酬管理是人事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通过加强薪酬管理,运用绩效工资这一杠杆,就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但是由于多年来薪酬管理的弊端较多,造成企业职工的思想观念保守,认为社会主义就是平均分配,因此干多干少一个样,激发不了职工的积极性,为了改变这种恶性循环状况,就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企业职工转变观念,单位领导将绩效工资的发放作为一种激励奖惩机制,发挥其调控作用.在当今社会,由于受到市场经济意识的影响,员工对于薪酬的看法往往比较功利和自我,对于不平衡的薪酬配置,许多人无法认清客观事实,而心生不满情绪,从而使得薪酬管理难以健康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提升员工的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能够加强员工的大局意识,能够更加明确薪酬等级背后的人才价值,从而使员工更好的认识薪酬管理的意义,帮助人事管理部门进行更好的人力资源调整,推进其工作的有序开展。

4、有利于和谐企业人事关系

人事管理不仅要在表象上做好企业的人事管理,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监督人员更好的执行相关规定,更重要的是要调节企业内部人员之间的关系,让企业从内部形成和谐的工作氛围和人际关系。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帮助人事管理部门更好的完成这一工作目标,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能够提升员工的思想道德意识,树立集体主义意识,帮助员工进行正确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从而正确认识自身优缺点和他人优缺点,进而帮助员工之间的关系缓和,提升同事之间互助互利关系的形成,促进企业凝聚力的加强,营造出和谐的企业人事关系。

第4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薪酬设计;激励;改革

一、民办高校发展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民办高校为我们国家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它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的高校教育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在应用型转型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及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民办高校在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下如何健康稳定发展将是民办高校教育的一大挑战。

二、民办高校薪酬管理制度现状

薪酬作为教师工作的重要激励手段之一,在提高教师工作绩效、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协调发展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民办高校的教师除了考虑教学发展空间与提升教学技能之外,最关键的就是考虑薪酬待遇。方妙英(2009)认为,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构建合理的薪酬制度。舒俊(2014)认为,薪酬管理与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密切相关。目前民办高校的薪酬管理存在外部缺乏公平性、内部缺乏竞争性、制度缺乏激励性和战略性等问题。

(一)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薪酬相差较大,缺乏社会公平性

我国目前民办高校的人事管理制度与薪酬制度缺乏核定标准,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在薪酬待遇方面存在很大差别。公办高校教师的待遇国家有统一的评定标准,不同职称的教职员工享受相应的薪金待遇。然而,民办高校薪酬制度是由学校人事管理部门自己制定。公办与民办之间相同劳动却有着不同的报酬。这个现象破坏了社会制度的公平性。即便是退休教师,不同体制下的教师享受的待遇也有着较大的区别。绝大多数民办高校教师退休待遇相比公办高校存在较大差别,有的公办高校的教师的退休金是民办高校教师三到四倍之多。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教师截然不同的薪酬待遇问题尤为突出。这个问题是社会不公平性的表现。

(二)民办高校薪酬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缺乏体系科学性

民办高校薪酬管理缺乏科学性。不同的薪酬体系支撑着不同的企业经营战略。民办高校的薪酬战略与组织战略和社会教育环境不相适应,在很大程度上显示出随意性和偶然性。一般情况下,薪酬标准是由单位领导决定,薪酬的设计缺乏体系。由于民办高校人事部门及学院负责人对薪酬体系缺乏系统认识,在不断完善薪酬体系的过程中,未能深刻理解薪酬管理体系的作用,没有充分考虑社会影响因素,而更多地只是考虑自己的利益,以最低的成本来办学。缺乏科学性的薪酬体系,也就缺乏长远战略与激励制度。总的来说民办高校的薪酬特点是固定报酬多,变动报酬少;当期报酬多,远期报酬少;现金报酬多,激励报酬少。民办高校薪酬水平整体偏低。

三、完善民办高校薪酬管理制度的改革措施

(一)建立合理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

薪酬制度应该根据不同群体,制度设计也是不同的。作为民办高校未来发展重要问题是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这方面关键取决于薪酬激励制度。薪酬战略在改善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民办高校地位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有效地激发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吸引和保留素质优良的优秀人才,促进民办高校发展壮大。因此,科学地制定和完善民办高校薪酬合约制度是有效稳定优秀人才的有力保障。明确薪酬设计目标,遵循薪酬设计原则。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民办高校开始采用绩效付酬的方式来提高高校师资的竞争能力。

(二)改变对民办高校的各类歧视观念

社会普遍认为民办高校是三流大学,划分为“三本”大学,认为这类大学教育教学质量相对公立大学要落后很多,这种认可现象有失公平。民办高校的薪酬低,缺乏科研经费,这一方面是办学经费的不足问题,同时也是缺乏政府的资金扶持。当前,从政府到社会都应该公正地看待民办高校教育质量,对民办高校的教师教学与科学研究给予应有的保障制度。就我国高校而言,确实存在民办高校办学质量要优于公办高校,它们的办学机制灵活,人才培养定位准确,人才培养质量较高。未来社会会对民办高校的教育教学有了重新认识,对民办高校的师生有更正确的认识。政府应加大力度消除公办高校教师与民办高校教师薪酬的不公平现象,以健康促进民办与公办的薪酬差别。积极营造公立大学和民办大学公平竞争的环境,积极促进民办大学与公立大学真正享有同等待遇和权利。如给予民办高校资金资助,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给予科研项目的资金扶持等等。在全球化变革浪潮影响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外部环境,越来越多的公立高校开始引进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高级人才,给予较优厚的薪酬待遇。我国民办高校薪酬绩效体系的建立是一个长期、艰难的工程,还有很多问题亟需解决。在当前我国民办高校薪酬管理设计制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推动民办高校薪酬制度改革、提高民办高校教师的待遇,以达到促进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金延平.薪酬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

第5篇

关键词:医院人事管理 信息技术 运用

医院人事管理对医院的整体运行、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医院的人事管理相当复杂、多变,工作量非常大,给工作人员带来极大的困扰。传统方式的人事管理已逐渐跟不上时代和医院的管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深入到医院人事管理的日常运行中,通过科技手段对医院的人事管理进行总体分析、运算,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本文主旨探讨分析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中信息技术的运用的效果,通过对之前未运用信息技术和目前已经运用信息技术的医院人事管理进行总体的对比分析,发现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中信息技术运用的优势,为以后的信息技术运用提供可靠依据。现报道如下。

一、医院人事管理工作项目

目前医院的人事管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项目:第一,医院人员日常考勤。医院员工的考勤是一个较为庞大的数据分析。医院员工工作的特殊性,医生、护士的上班都是倒班的形式,所以员工的考勤考核数据非常庞大。第二,绩效考核。医院人员多,部门多,科室多,对医院员工以及部门进行绩效考核时,项目多,时间跨度大,对医院统计部门造成较大的数据运算,容易出现问题。第三,薪酬管理。薪酬管理关系到员工每月、每年的工资发放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对员工以及医院的管理都会造成较大的困扰。医院员工的薪酬与考勤、职称、岗位调动等都有直接关系,医院员工以上数据变化较快,所以薪酬管理也是医院人事管理中的一个较大的项目。第四,人员招聘。每年医院都会设计到人员招聘,招聘信息的发放,人员简历的收集、筛选等,需要细致、检阅,对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带来较多的困扰。第五,统计工作,各种材料都需要经报表的形式交给相关的领导层进行审阅,同时相关单位对其相应的报表也随时需要,所以整体的统计工作量非常大。

二、两种模式医院人事统计工作的对比分析

第一,考勤。传统模式的人事管理中考勤基本使用的是纸张的形式,当各科室、部门的考勤汇总到一起时,可能会出现丢失、污染等情况,使员工的考核准确性受到影响;同时医院部科室较多,纸质的考勤表统一汇总时,工作量非常大,并且容易发生错误情况。信息技术在考核项目中运用,节省纸张,做到经济环保,考勤系统可以更好的呈现员工的考勤状况,使用系统分析,不仅节省人力,而且避免出现错误。通过考勤系统,可以直观的看到员工的考勤的具体情况,如果有员工对考勤提出异议,从考勤系统中可以直接将详细信息调出来,避免发生一系列的麻烦。第二,绩效考核。传统的考核费事费力,还需要考虑到保存等问题,对人事部门的员工的工作难度增加。绩效考核关系到员工工资发放,一旦出现错误,会直接影响员工工资问题。运用信息技术,建立绩效考核系统,将医院员工的所有资料录入,系统可以直观的将各部门、各员工的绩效成绩分析、列表、汇总,方便查看,可以设定查看权限,方便领导层进行审查。第三,薪酬管理。传统的人事管理中,员工的工资是根据考勤、绩效考核等情况进行发放,但是传统模式中,考勤和绩效考核等非常容易出问题,所以员工的工资发放容易出现错误。当运用信息技术后,将系统的相关程序设定好,员工工资的发放情况可以直接运算出结果,即使员工有岗位、职称等情况的变化也可以直接进行运算,准确可靠。并且可以长期保存,方便查阅。第四,人员招聘。传统模式的人事管理当需要进行招聘时,会通过纸质的招聘告示张贴等方式进行,工作效率低。并且当应聘人员较多时,应聘人员的资料阅读、筛选工作量非常大。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使用互联网等新媒体进行招聘启事的刊登,传播速度快,效率高。人员应聘可通过网络直接将应聘资料发送到医院的相关邮箱中,人事部进行系统的筛查,运用系统设定招聘的筛选条件,直接就可以将不符合条件的应聘资料筛除掉,提高了办公效率。

三、信息技术运用的整体分析

医院的人事管理项目之间不是独立存在,各项目之间都有一定的关联,例如,日常考勤影响着员工的工资核算问题;人员职称、岗位的变动可以关系到绩效考核直接影响薪酬的计算等,信息技术可以将这些项目进行关联设定,可以防止某项工作的遗漏而给医院带来损失。传统模式的人事管理中各项目之间的关联紧靠医院的相关规定来制约,但是人为的制约容易出现问题,个人的利益容易被放到前面而影响医院的运行等问题。目前运用信息化系统就可以避免以上的问题,不仅节省人力、物力,同时准确性高,时效性快。

四、信息技术运用的价值体现

信息技术的运用投入对医院是一项不小的支出,所以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应注重其实用性。将信息技术合理运用,提高医院人事管理的整体提升,以及医院管理层面上的整体提升。医院应将信息技术运用进行明确目标的设定以及使用范围的设定,可以选择合适的人员进行全面的管理,可以更好的对信息技术进行更好的运用。同时对于信息化系统的维护、升级等问题进行预先的评测以及专业的培训,防止后期出现较多问题影响系统的使用。信息技术的运用主要是为了方便医院的整体管理,同时也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重复工作,例如员工个人信息的采集,多个部门使用时不需要重复采集,可以直接通过信息系统直接调取,省时省力。

五、信息技术展望

医院人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不只是简单的系统安装,而是运用其中的技术进行深入的挖掘,向着利于人事管理、医院管理的方向进展,将医院人事中零散的各项目进行关联,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率,利用信息技术打造医院专有平台,将日常复杂的人事项目简单化,合理化,使工作人员可以从传统模式繁重的工作中跳脱出来,进而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如何做好医院的发展与管理尽一份力。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使医院具备了更好的竞争力,不断适应新的形式与改革,可以更好的为患者进行服务与治疗。

参考文献

[1]徐莎.试析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医院智能化人事档案管理[J].管理观察,2013(18):145-14,6

[2]何坤,高新云,罗晓明等.医院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现代医院,2011,1(11):140-141

第6篇

(一)薪酬市场竞争力不足

长沙市星级酒店管理都是在长期运营试业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其中薪资发放也是结合了市政部门对薪酬的规定加上酒店自身特点而定的,许多星级酒店的薪酬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很多酒店人力资源部门对市场的调查又反应出,长沙市星级酒店基层员的工资要低于其他市区同级别酒店约200-300元,其它岗位的职员工资相比之则更低。在服务行业越来越受到求职者排斥的当今社会,酒店的薪酬越来越低,薪酬设置模式越发不具备竞争,则人员就特别难招、且流失严重。因而近几年长沙市几乎所有的星级酒店员工流失率一直居高不下。

(二)薪酬结构不合理

当前长沙市大多数星级酒店职员薪酬结构由基本工资(岗位工资+浮动工资)、效益工资等两个部分合成。岗位工资占基本工资的70%,这是职员薪酬的大头,主要根据其所处的岗位而定;浮动工资占30%,这部分工资的活动性比较大,主要用于职员的绩效考评;绩效工资则根据酒店一年或季度的盈利情况来统计与考核。就当前执行的情况而观之:浮动工资要低于绩效考评分85分时,这部分工资才会被扣发,而且这部分工资包含在基本工资中,所以除了有严重违纪外,管理者一般不会让职员低于这个分数,因而造成职员养尊处优的性格,其忧患意识不强,无任何工作压力,也不会有更多的上进心。职员绩效工资差别不大,致使酒店想留的人留不住,要用之人招不来。

(三)绩效考评体系不完善

当前长沙市星级酒店的薪酬结构的浮动和绩效两部分工资均与绩效考评之间的联系相当密切,每家酒店都有制定绩效考评表,表中对岗位的具体要求作好详细说明,还标明了考核标准,但是否具有可执行性、科学性和可评估性等,值得怀疑。从现有的酒店绩效考评其执行情况而观之,绩效考评体系大多数酒店都不够完善。主要在于:管理者对执行过程的监控不力,工作指导既不及时又不到位,对标准执行中的问题和结果未作具体记录和备底,考核所要求的基本材料空乏。由于没有平时记录情况登记,致使考核时期只能凭主观印象打分,导致绩效考评中职员工作的真实情况无法展现,造成考核结果失真。

(四)薪酬制度制定不具有公开性

长沙市星级酒店的薪酬制度一般由酒店的总经理室和综合办公室制定,职员对薪酬制度的制定、管理过程通常没有太多了解和知情权。薪酬方案一经制定,职员只能被动地接受,若职员对其存在不满情绪或觉得方案不公平,他们无权作出改变,除了抱怨和发牢骚以外,几乎无法改变命运;当职员在工作中带有这种不满情绪,就必定会消极怠工、混日子,甚至传染他人,给酒店造成更恶劣的后果。而酒店的管理层却相对比较稳定,他们没有太高的学历,对酒店如何发展没有太多的概念,影响着酒店的管理水平提升。正因如此,很多酒店管理岗位人员长年不变,基层工没有晋升机会。

二、问题的原因分析

长沙市星级酒店的薪酬体系存在上述问题,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明确的薪酬管理方案

长沙市星级酒店中三星级诸多,这类酒店在长沙市区遍布每个角落,尽管他们每年都制定经营目标与管理方案,但与本酒店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及长沙市酒店业的发展规划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许多酒店长期发展战略目标模糊,没有太多竞争意识,人力资源职能战略和薪酬战略更差,大多数酒店只是将人力资源管理简单地当作人事或文员工作来统一管理,当作日常事务来处理。管理层对薪酬管理持无所谓态度,这是长沙市星级酒店薪酬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也是出现薪酬结构性问题而无法切实得到解决的重要原因。

(二)缺乏科学的薪酬设计

从长沙市星级酒店现实情况调查来看,酒店薪酬设计工作单一,一般就是由酒店的人事主管来完成。设计薪酬级差时,过度依赖于设计员的个人经验。由于精力和经验等条件的限制,很多酒店的薪酬设计步骤不科学,岗位分析、职位评价等综合方法使用较少,他们直接借鉴其他酒店方式方法,基本上不按照自己酒店的特殊情况,或直接套用酒店传统的体制与制度,在运作中根据长沙酒店管理普遍性情况对职员薪酬结构进行微调。可见长沙市星级酒店在薪酬设计时过程简单,步骤单一,很少考虑岗位职责与价值差异。

(三)忽视薪酬调查和薪酬定位

从长沙市星级酒店薪酬的平均水平来看,平均水平比较,都有一定差距。从长沙市星级酒店薪酬水平偏低的原因主要是酒店经营状况水平一直较低,难以大幅度提升薪酬管理的水平和级别。但长期以来始终忽视薪酬管理的市场调查和薪酬水平合理性定位,同样是导致长沙市星级酒店薪酬管理无法迈上新台阶的重要原因。长沙市星级酒店薪酬处于酒店行业的下峰,导致薪酬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难留住好的人员。

(四)绩效管理执行力不足

绩效管理应用于星级酒店职员薪酬管理,是有效激励职员积极工作的重要方式,最直接的方式是通过“薪酬差异”来反映绩效水平。从长沙市星级酒店不同岗位的职员情况来看,由于岗位特征不同,职员的个人素质相异,这必定会产生具有一定差异性的工作绩效,职员日常工作中对酒店的贡献情况更是千差万别;因而酒店给予职员的经济回报自然要拉开一定的差距,尤其要将这种差异用最为直接现实的方式———薪酬差异表现出来。但是,目前的情况表明,大多数酒店除了公关、销售部等少数部门的绩效薪酬考核执行是按这一规律进行的以外,其他岗位绩效考核基本上作用不大,绩效考核对薪酬管理的支撑作用不明显,酒店薪酬的激励功能自然退化。

三、薪酬体系重构

第7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薪酬管理;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5-0072-0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深入发展,人才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也随之日益凸显,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薪酬为我国事业单位工资雇员的利益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反映和一个自我价值实现的目标,它关系着该单位人才的去留和效用发挥。随着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深化,建立和完善薪酬制度,改变不适应的部分,将成为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事业单位薪酬体系的改革是强化事业单位改革,促进公共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事业单位薪酬管理的内涵与意义

薪酬在某种意义上指的是单位组织对员工在工作上的贡献做出相应的各种回报。薪酬包括外部回报和内部回报,外部薪酬包括员工的工资、奖金、公休假、额外的津贴等;内部回报指员工在心理上的感受所受到的回报,看不见也摸不着,包括参与企业决策、向员工颁发证书,作为一种精神奖励,如果企业运用得当,也能对员工心灵进行抚慰,对员工产生较大的激励作用。薪酬管理的意义有四个方面:有效的薪酬管理有助于吸引和保留优秀的员工,有助于实现对员工的激励,有助于改善企业的绩效,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二、我国事业单位薪酬管理制度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的工资管理体制也随之发展起来。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体系所呈现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传统的事业单位薪酬管理机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这就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影响了事业单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对单位引进人才和增强单位之间竞争力起到了制约作用。

然而在事业单位,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即使该单位的整体收入水平比其他单位的高,但是单位的员工对其工作单位仍然抱着不满的态度,牢骚满腹,对自己所拿到的高于社会平均收入的薪酬并不感到称心满意,反而对本单位中工作量小于自己的或者和自己差不多收入的同事而感到愤愤不平,因而消极怠工,没有工作积极性,具体体现在影响工作绩效,怠工缺勤及对工作不满。长此以往,这种现象将影响到整个单位的工作职能,如果多个单位存在着这种情况,将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

三、我国事业单位薪酬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薪酬制度管理市场化程度低

事业单位由于自身职能特点的限制,导致员工的薪酬标准与市场价格脱轨,一些从事简单劳动的员工工资高于劳动市场的平均价格,而一些复杂的劳动岗位工资却低于劳动市场平均价格,这样就会导致那些从事复杂劳动的员工在心理上感到不平衡,尤其同本单位那些从事简单的劳动员工相比较的时候。此外,近年来,虽然事业单位引进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但是具体实施程度不高,因此事业单位的员工相对于私营企业的员工来说,因工作表现不佳而被淘汰的可能性不大,这样就给事业单位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事业单位想留的人留不住,想淘汰的人又淘汰不了。

2.薪酬制度管理缺乏激励性

事业单位和私营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同,事业单位的工资是由政府人事部门参考国民经济运行发展的情况统一制定酬薪,然后发放到各事业单位财政部门。而私营企业不受全国性统一工资制度的限制,在企业内部根据不同职能、不同性质、不同分工来分配不同工资的分配模式,这样一来,事业单位的薪酬管理就缺乏激励机制。所以,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员工由于没有工资增长的利益驱使,导致他们滋生一些错误的工作态度,长此以往,他们会觉得在事业单位干得多的不如那些干得少的,干得好的不如干得差的,缺乏积极性和足够的热情,这样一些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也会变得非常缓慢。

3.薪酬制度管理偏向职务

私营企业和事业单位在人才薪酬管理方面有许多不同,私营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往往都是有才即用,企业的领导会挖掘提拔那些有能力的员工,他们不会在乎你的学历、年龄、资历,只要你能胜任这个岗位的工作,领导就会给予这个员工更多的薪酬激励,这样就为企业更好的留住了人才,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而在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是和职工的职务职称、学历资历相挂钩的,也就是说,一个新进入单位的员工无论多么努力,业绩上有多么出色的表现,其工资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的水平,反倒是在单位干得时间越长,年龄越大的人,则晋升工资时,级别就会越高,增加的工资额也就越多。这样的薪酬分配制度会使一些工作业务强,实际能力突出,业绩表现较好的年轻人在领取酬薪的时候感到不公平,长此以往,他们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也就大大降低了。劳动与回报之间的不平衡也导致了一部分实干型人才在工作中失去激情,他们的努力在无法得到单位物质肯定的情况下,很可能会跳槽,另谋高就。这样事业单位就会损失大量人才,不利于单位的发展。

4.绩效考核与薪酬收系不紧密

事业单位在员工的津贴发放上,最初设计的是跟员工的绩效考核挂钩,年终的时候应该按照考核结果来发放。大部分单位虽然实行了年终考核制度,并向员工大力宣传绩效考核的重要性,承诺年终绩效考核的成绩决定员工发放的薪酬福利,但最后都流于形式,没有一个科学完整的体系制度去体现员工工作表现之间的差异,没有把绩效考核兑现到薪酬津贴中去,这其实也是一种平均主义和形式主义。

四、提升我国事业单位薪酬管理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为了保障单位职工的薪酬利益,避免更多的人才从单位内部流失出去,建立健全的事业单位的激励机制,妥善处理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关系,针对我国事业单位在薪酬制度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与建议。

1.建立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薪酬体系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事业单位要想加强薪酬制度管理的合理性,提高单位与外界的竞争力,在薪酬管理制度的制定方面就要相应的参考市场外部,这就需要通过市场调查,掌握全面准确的薪酬信息。单位可委托专业的咨询部门做调查研究,把自己的竞争对手、同行同业作为参考对象,通过薪酬调查,分析薪酬走势、各职位薪酬水平、福利状况等信息,然后根据市场提供的薪酬数据来确定薪酬的竞争策略。

2.建立基本的薪酬制度

事业单位必须建立“以岗定薪”制度,打破平均主义,实行薪酬制度分级分类管理,明确岗位职责,科学计算岗位职责与岗位效用在整个单位中的价值,然后同比赋予岗位薪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人、每个工作岗位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作用,要针对不同人不同岗位,深入细致进行评估,合理制定岗位等级之间的薪酬差,这样建立起来的薪酬制度能够很好的激励人才,留住人才,提高人才工作创新的积极性。

3.建立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

为了体现薪酬分配的公平性,我们需要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绩效考核主要是根据职工工作的完成情况和出勤状况等方面进行考核,即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工作态度、服务的精神、迟到早退、缺勤休假等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惩罚。事业单位可以从原有的整体考核变为层层分级考核,这样会更容易操作。在考核体系中,上级可以对下级设定考核目标,然后根据这些目标的完成情况划拨相应的绩效工资,要本着“多劳多得”的原则,杜绝平均主义与,这样更有利于人才的引进,使年终薪酬福利更具竞争力,激发员工向更高层次的方面发展。

4.注重精神奖励

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现代的薪酬体系除了经济报酬外,更加关注员工的精神需求,除了给予他们一定的报酬外还设立了许多奖项,例如“优秀员工奖”、“先进个人”、“劳动模范”等,对员工授予一定的荣誉称号,这是对他们工作能力的肯定,以抚慰员工的心灵,满足他们的自尊心。此外,领导不仅要关心员工的工作情况,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情况,私下与他们多进行情感交流,多给予一些关怀,让他们从心底里感受到上级领导对他们的重视,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

5.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薪酬观

许多事业单位的员工即使年龄较大、工资较高,他们还是对现行薪酬制度不够满意。因此,要通过有效的思想工作让全体员工都认识到:薪酬不是你人生唯一的目的,马斯诺著名的“五层金字塔”理论说的就是人的需要,金字塔的第一层是生存的需要,第二层是安全的需要,第三层是归属和爱的需要,第四层是尊重的需要,最后一层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这个定理可以看出,人的价值的自我实现是最高的需求。所以,在解决了基本的需要以后,要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不要总看着眼前的利益,这样永远也做不成大事情。告知员工社会上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不要盲目与他人攀比,多听听周围人的意见,这样认识会更客观一些。在工作中要反对按酬付劳的心理,因为按酬付劳是在公平问题上造成恶性循环的重要杀手,对己对人都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综上所述,我国事业单位薪酬制度改革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在事业单位薪酬制度改革中要建立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薪酬体系以及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基本的薪酬制度,注重精神激励,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薪酬观,从内部和外部彻底打破平均主义,通过对事业单位薪酬制度改革,充分发挥薪酬激励的作用,实现人才价值的公平,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主动创造性,开创事业单位发展的良好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姜远民.关于事业单位薪酬激励机制的探讨[J].中国工会财会,2014(9).

[2]杨涛.完善事业单位薪酬激励机制的对策[J].中国科技评论,2010(1).

[3]刘守东.走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误区[J].经济师,2012(4).

[4]石雪清.浅析中国事业单位薪酬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3(16).

[5]蒋凤春.论如何实现事业单位薪酬管理创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1).

[6]徐敏.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与激励机制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4(4).

[7]周莉莉.关于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与薪酬激励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6).

[8]杜丽红.事业单位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途径探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3).

[9]王凌峰.薪酬设计与管理策略[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10]伍景玉.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M].北京:京华出版社,2010.

第8篇

关键词:薪酬管理 管理体制 考核体系

1.薪酬管理的内涵

所谓薪酬管理,是指一个组织根据所有员工所提供的服务来确定他们应当得到的报酬总额以及报酬结构和报酬形式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就薪酬水平、薪酬体系、薪酬结构、薪酬构成以及特殊员工群体的薪酬做出决策。同时,作为一种持续的组织过程,企业还要持续不断地制定薪酬计划,拟定薪酬预算,就薪酬管理问题与员工进行沟通,同时对薪酬系统的有效性做出评价并不断予以完善。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敏感的部分,因为它牵扯到企业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特别是在人们的生存质量还不是很高的情况下,薪酬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水平;另外,薪酬是员工在公司工作能力和水平的直接体现,员工往往通过薪酬水平来衡量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

合理有效的薪酬体系不仅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使员工努力实现企业目标,提高企业效益,而且能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下吸引和保留住一支素质良好且具有竞争力的员工队伍。

2.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战略的延伸,而薪酬战略是人力资源战略的延伸。薪酬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了企业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或者由于缺乏必要的薪酬管理知识,多数企业的薪酬管理不尽如人意。这主要表现为

2.1传统的薪酬体系只能提供薪酬,却不能起到奖励的作用

尽管薪酬体系在理论上可以奖励业绩的改善,事实却大不一样。由于价值的增加通常在受薪雇员中分配,其与业绩本身几乎没有关系。表现出众者与表现不佳者间仅有细微差别,奖励业绩的薪酬因此等同于总的增加值。这部分是因为大多数公司中业绩薪酬的目的并不仅限于奖励业绩改善,它也被用来调整总体薪酬结构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及通货膨胀的增加。结果是潜在的价值增加中相当大的比例几乎必须被分配给所有雇员。

2.2分配方式单一

这主要是针对企业的核心人才而言,包括高管人员、掌握关键技术的工程师及研发人员等。从目前来看,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薪酬激励主要依赖奖金和绩效工资,而对资本要素、劳动要素、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方式使用较少。特别是对劳动要素、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有不少企业也设计了一些措施,使人力资本参与分配,但比重很小或者由于设计的不合理,几乎没有任何激励作用或只起到很小的作用。

2.3薪酬水平与外部市场不均衡

外部不均衡表现为偏高或偏低,薪酬水平涉及的是一个外部公平问题,即员工将自己在公司所得与社会上同类工作的平均工资水平相比较的过程,比较的结果会影响到他今后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去留。

3.寻求更加完善的薪酬管理体制

我们知道,任何管理体系都需要具备一定高度的战略性理念来指导和控制实践操作,就是通常所谓的原则或哲学。薪酬管理也不例外,它既属于人力资源管理中操作性较强、务实为主的部分,同时又和吸引、留住、激励人才等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密切相关。

3.1建立系统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

制定一个完善的绩效考核系统,是实现薪酬与绩效挂钩实现内部公平的重要环节。建立系统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就要保证其公平、有效。而有效是绩效考核制度建立的根本目的,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能精确的测量业绩;②工资范围应足够大,以便拉开员工工资的距离,保正具有激励性;③清楚的定义工资和业绩之间的关系,并能将业绩测量的结果与工资结构水平挂钩;④存在改进业绩的机会;⑤其经理人员应由熟练技能设定业绩标准,并操作评估过程,而且经理及下属之间存在相互信任。

3.2确立明确的酬薪分配原则

薪酬分配需要从战略的高度、有前瞻性地来规划设计薪酬系统,以此匹配业务的计划和组织的发展。薪酬分配原则就是要在薪酬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中:是选择领先、落后还是跟随的薪酬战略,是侧重于吸引、保留还是激励人才的薪酬目标,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性上如何兼顾,薪酬水平的市场定位、薪酬的构架、薪酬和业绩的关联,等等。可以说,薪酬的科学性,能从明确、清晰的薪酬原则中体现出来。

3.3以职位评价系统为基础,实现薪酬分配的公平、科学

岗位评价和分析是现代企业薪酬设计的基础,也是从根本上解决薪酬对内公平的关键所在。首先,职位评价应立足于岗位,岗位评估的是岗位而不是岗位中的员工。应从劳动的多样化角度设计报酬,依靠价值定待遇,是不同职务之见比较科学化、规范化,让员工相信每个职位的价值都反映了该职位对公司的贡献,既有很强的说服力。其次,要对职位评价的基础及各项指标进行清晰的界定,避免引起员工的不信任和对偏袒、歧视的怀疑,以提高员工对职位间的差距的可接受程度,使其接受薪酬差距的心理承受力也随之增强。

4.结语

薪酬管理能有效地改善人力资源部门的服务,推进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有效地改善人力资源部门的服务范围和服务质量。相信随着薪酬管理改革的进一步实施,传统的人事管理必将实现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质的突破和飞跃。在对薪酬制度的探索中,必须具体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激励方案;在科学评估职位价值和能力价值的基础上,强调员工对单位的贡献,还要认可长期工作人员对单位做出的历史贡献,使得单位的每一个结存都能享受到薪酬激励,并达到相应的目的。这样员工们一定会用最饱满的热情参加工作,用最好的质量和效益去回报工作单位,促进单位的全面发展。

第9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薪酬;业绩;能力

高校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教师的薪酬管理。高校教师的薪酬制度合理与否,与高校教师队伍的稳定建设、科研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高校战略目标的实现密切相关,全面、科学的高校教师薪酬管理对学校吸引人才、留住优秀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因此,薪酬制度是高校教师人事管理制度的核心和关键。随着高校改革不断深化,改进人才评价及选用制度,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化、社会化人才评价管理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有必要从业绩和能力两个角度对高校教师的薪酬管理加以分析,从中得到高校教师薪酬管理的诸多启示,为高校教师的薪酬管理提供对策和建议。高水平教师往往希望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建树,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基于业绩和能力的薪酬管理制度为教师创建了一个发展的机会,激发教师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信心,有利于他们专注于自身价值的实现和能力的提升,更有利于学校组织目标的实现。

一、高校教师的业绩评价与能力评价

高校教师是学校知识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高校教师的业绩和能力,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仅影响大学日常的教学活动,在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过程中也起着关键作用。高校教师的劳动属于智力型劳动,是更高级知识的传授,如何正确衡量高校教师的劳动成果,如何酬劳这种性质的劳动,都是高校教师薪酬管理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业绩是指教师在学校工作过程中所做出的成果,它包括教学成果、科研成果、学生的素质水平等能体现教师教学和科研的代表性成绩和成就。教师的业绩考核主要有两个重要的指标,分别是教学工作指标和科研工作指标。在教学工作的指标中,针对不同的评价主体设置不同的下级指标,如工作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成果等其他指标;在科研工作的指标中,下级指标主要有著作、论文、科研成果和其他等指标。高校也可以根据自身管理和要求将下级指标再进行细化,便于度量和评价,细化的指标应该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可比性的特点。由于高校教师的特殊性,对其专门知识和能力要求较高。教师的能力是指教师个人所具备的、与实施成功教学有关的一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个人所具有的、能够独立从事成功教学的一种组织技能,这也是高校教师需要不断提升的技能,它与经验相关。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研究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指的是教学实践应用层面所具备的研究能力;二是组织进行教学的能力,它是指教师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利用多种途径,科学有效地组织开展教学的能力,组织进行教学的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以教学研究能力和组织教学能力为评价高校教师能力的一级指标,再对教学研究能力指标和组织教学能力指标进行更加精细的划分,全面、科学地评价教师的能力,准确地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在评价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时,评价主体是该教师的学生、同事、上级及教师本人。通过全方位的考核评价能够确保此次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防止在评价中出现各种分歧、不公平的现象。对教师的业绩和能力进行评价和认可,是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在大学教师管理中体现。以教师为本,从教师的需要出发,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的劳动和成果。可见,建立有效的业绩和能力评价是高校教师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高校教师薪酬管理的建议

1.实施分类薪酬管理。高校教师的薪酬制度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这是由高校不同于其他的社会组织决定的。实施分类薪酬管理能够全方面统筹各方利益,控制各岗位、各学部之间的分配差异,充分提高教师的科研成果和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薪酬公平感,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满意度,促进教师整体工作业绩的提高。在高校中,不同学科、性别、岗位和职称的教师在工作业绩上会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要加强对教师的业绩考核,注重教师的能力,对教师实施动态管理。高校教师主要承担着学校的教学与科研任务,不同岗位的教师侧重点不一样,侧重教学的教师教学业绩明显较高,侧重科研的教师科研成果相对丰富。因此,高校应根据教师及学科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评价和考核标准,重视对不同职称教师的管理,通过不同的业绩考核和激励办法来提高教师对薪酬的满意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丰富科研成果。另外,高校教师的业绩和能力考核可以采取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于业绩比较容易量化的工作,可以采用以产出为主的考核计量方法,对于绩效难以衡量的工作,可以采用以投入为主的考核计量方法,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考核办法,制定体现科学差异、个体差异的综合考核指标体系,提高教师的工作业绩,最大程度地发挥薪酬的综合效能。高校薪酬设计在体现分类薪酬管理的同时也体现了薪酬的激励作用,通过薪酬的调整,使高校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和科研工作,激发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健全以业绩和能力为基础的教师薪酬制度。健全以教师业绩和能力为基础的薪酬制度,有利于解决单一薪酬制度激励不足的问题,针对高校内部分工特点,设计出适合不同类别教师的多样化薪酬方案,满足各类教师不同层次的需求,激发教师的内在潜力,从而实现薪酬的有效激励。第一,应摒弃薪酬的平均主义,加大薪酬的级别差距,增强薪酬的竞争力。注重高校教师的业绩,激发教师投身于科研工作的热情,鼓励高校中科研骨干人才提高能力不断进行创造创新。第二,注重高校教师的能力。根据教师不同的工作能力来确定薪酬,教师获得的薪酬以达到的工作要求为基准,关注教师的个人能力和价值贡献。高校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能力评价体系,来评价教师相关的任职资格、总体的素质能力和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等。在以能力为基础判断薪酬的同时还要对高业绩和低业绩的教师进行比较,还需要尽可能地收集上下级同事对该教师的认知和评价。还要将教师的具体行为进行比较,尤其是对业绩差别较大的教师进行比较,便于了解教师个人的能力。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薪酬反映了高校教师个人的劳动价值差异,教师薪酬的差异既要在固定工资上体现,也要在浮动工资上体现。固定工资以所在岗位的职责为依据,浮动工资以高校教师个人的业绩和能力为依据,这种薪酬的分配方式既能够激励教师不断进取,又有利于留住高校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3.完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完善高校教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需要将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第一,需要建立高校教师业绩、能力与收入分配紧密结合的机制。建立优秀教学教师奖励的制度,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在教学工作中表现特别突出的优秀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同时,对于积极开展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探索的教师进行大力的鼓励和支持。第二,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每年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尤其要注重年轻教师的能力培养,鼓励年轻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创新,培养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第三,人事处及相关部门应对薪酬制度进行一个准确权威的说明,通过具体的宣传解释,让广大教师清楚业绩和能力的评价标准,清楚薪酬的制定原则和程序,让教职工最大程度地接受、认可和支持,以更好地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第四,完善监督机制。在制定薪酬、业绩考核等制度时应该做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使各项制度更加高效率、畅通地施行,让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参与管理决策,激发教师的热情和主动性,提高教师的民主参与度。基于业绩和能力的高校教师薪酬管理能够使教师更加了解自己的劳动价值,教师在获得自己劳动力价值回报的同时,有更大的动力去实现业绩的突破。所以,高校应该努力建立现代化、高层次、合理化的教师薪酬管理制度,进一步促进高校教师薪酬管理的改革,不断提升高校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典兵.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与提升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7):36.

[2]刘曼.高校教师薪酬水平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第10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应对策略

人力资源管理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虽然此种概念的历史并不长远,但在此之前,人事管理的思想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此种概念则兴起于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对于人类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随着人力资源管理概念的逐渐完善,其所包含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其中,薪酬管理便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企业人力资源中的薪酬管理问题

1、薪酬设计缺乏公平性

在企业的薪酬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性,由于员工对于薪酬的设计缺乏公平性,导致公司的员工产生了不公平感,从而发生了不满事件,这不仅对企业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导致企业需要赔偿大量的损失,同时也对客户的合法权益形成了损害,不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2、薪酬结构设计缺乏合理性

在企业的薪酬设计中,对于薪酬结构的设计也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企业对薪酬结构进行设计的原因在于促进员工激发自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更好的为企业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但企业的薪酬结构设计却难以体现出合理性,由此导致一些基层员工难以感受到公平性,从而产生阴影,而公司的领导者在发现这个问题时,虽然意识到了问题的重要性,但依旧没有对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而是选择辞退员工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而最终仍是对其自身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影响,严重影响到了企业的经营运行。

3、薪酬管理过程缺乏公正性

对于企业这样的大企业来说,薪酬管理应当是属于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战略性管理范畴,只有将薪酬管理纳入战略发展的范畴,才能够真正的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合理化和科学化,才能够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推动作用。但是,在当前的企业薪酬管理过程中,仍然缺乏较大程度的公平性,领导者完全没有考虑员工的感受,而是在员工与过去工作相同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减薪处理,这对于员工的基本生存需要形成了威胁,由此导致企业员工产生强烈的愤怒感,而东航公司“集体返航”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明。

4、薪酬设计缺乏多元化和个性化

企业要想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保证薪酬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还要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确定最终的薪酬设计,以有效提高员工的薪酬满意度,更好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但是,企业对于员工的薪酬设计仍旧缺乏多元化和个性化,对于员工的薪酬激励制度较为单调,由此导致薪酬设计难以满足不同员工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由于企业的管理者对于此种情况一直保持忽略,最终导致矛盾爆发,对员工其自身经济的发展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二、企业加强薪酬管理的有效途径

1、确保薪酬设计公平性

在对企业的薪酬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企业薪酬设计的公平性,只有保证薪酬的公平性,才能够满足每一位员工的最基本需求,降低员工的离职率,并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因此,企业的领导者要对每一位员工的岗位工作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评估,并充分考虑相关的影响因素,以确保对薪酬设计的公平性,从而满足企业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最大限度的提高员工的薪酬满意度,避免以后再发生东航公司的“集体返航”事件。

2、确保薪酬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为了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对于薪酬结构的设计也越来越广泛,为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企业的领导者在对薪酬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对薪酬结构中的各个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对每一个相关的薪酬结构因素进行准确评估,以确定出科学、合理的薪酬结构,并确保对薪酬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从而提高员工的薪酬满意度,为企业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促进薪酬管理过程的公平、公正

薪酬设计属于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薪酬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只要能够保证薪酬设计的合理性,就可以对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起到良好的促进用,但在薪酬管理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薪酬管理在执行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从而导致薪酬设计的初衷难以实现,也就无法提高员工的薪酬满意度。

4、促进薪酬设计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

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已经不能够用“一刀切”来解决问题了,要想真正实现对企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就必须保证企业薪酬设计的个性化发展,以更好的满足每一位员工的需求,为企业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因此,企业在对薪酬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每一位员工之间的差异性,针对每一位员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并联系员工的工作岗位对其薪酬水平尽心确定,以保证薪酬设计对员工的符合度,最大限度的提高员工的薪酬满意度。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薪酬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员工的薪酬满意度及企业的经济运行效率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对于当前企业中存在的薪酬管理弊端,企业的领导者应当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促进企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春梅. 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探讨[J]. 商业经济, 2012,(03) .

第11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劳动工资;薪酬管理;对策

劳动工资及其薪酬,是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福利等各种经济报酬的总称。劳动工资及其薪酬管理,是企业基于宏观发展战略,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实现对企业员工劳动工资及薪酬的原则、策略、水平、结构进行科学确定和调整的行为和过程。构建科学、现代的劳动工资及其薪酬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激发企业内在发展潜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更好发展的重要管理举措。

一、企业劳动工资及其薪酬管理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企业劳动工资及其薪酬管理的外部因素

一是社会经济环境因素,具体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整体收入水平、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社会劳动生产率等,对企业劳动工资及其薪酬管理具有深刻影响。二是社会文化因素,包括员工的工作心态及文化技能水平、社会居民生活成本水平等,都会对企业工资和薪酬管理的设计、实施产生影响。三是国家政策法律,如国家出台的刺激居民消费、冻结工资、最低工资制度、抑制通货膨胀等法律、法规、政策都会对企业劳动工资及其薪酬管理制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影响企业劳动工资及其薪酬管理的内部因素

一是企业文化因素。企业文化对企业工资和薪酬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不同的企业文化能够对企业劳动工资及其薪酬的水平、构成新模式创新等产生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的企业劳动工资及其薪酬管理制度。二是企业生产效益因素。企业自身的生产效率和效益是影响企业工资和薪酬的最直接因素,一般而言,企业的生产效益越好,越倾向于制定较高的工资和薪酬水平。三是企业分配制度因素。企业是否按照生产要素进行分配、是否愿意让员工分享部门的所有收益,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劳动工资薪酬结构及水平。此外,企业内部工资和薪酬规定,是重工资、轻福利,还是轻工资、重福利,以及对企业员工收入差距的把控程度,都会对企业工资和薪酬管理产生影响。四是领导层态度因素。除一些规模性较小、管理结构简单的中小企业外,企业工资和薪酬的制度选择和设计,都是由企业董事会、经营管理层领导班子等研究决定,因此企业领导层对社会经济形势的判断,对工资和薪酬管理的重视程度,对推动工资和薪酬改革与创新的态度等,都会对企业劳动工资和薪酬管理产生重大影响。

(三)影响企业劳动工资及其薪酬管理的个人因素

一是个性差别因素,如员工个人的学历层次、技能水平、实践能力、社会资源、工作质量、贡献大小等会影响其工资和薪酬水平。二是收入预期因素。员工根据国家薪酬政策、社会薪酬水平、企业薪酬管理规定、自我定位预评价等而产生的工资和薪酬预期,对员工接受薪酬的影响比较大。三是人力资本差别因素。由于企业劳动者岗位、职务不同,工作努力程度、工作效率、劳动效益不同,因此造成企业员工劳动工资和薪酬的结构和水平都存在差异。四是个人偏好和需求因素。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个性差别和个体偏好差异,导致劳动供给、薪酬效用、激励效果等都存在很大差异。

二、现代企业劳动工资及其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劳动工资与薪酬管理方式比较单一

由于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潜在深刻影响,我国许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在劳动工资和薪酬管理上仍然沿袭过去的以工龄为基准、平均分配的办法,管理方式比较单一且缺乏灵活性,使得同一部门之内干多干少一个样,不能很好地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使得劳动工资和薪酬的激励作用不能有效发挥。

(二)劳动工资与薪酬统筹力度弱化

许多企业由于存在比较明显的家族特征和人治色彩,企业员工的工资主要由企业领导(老板)说了算,劳动工资和薪酬管理比较随意,缺乏科学统筹和合理评估,受到较多主观因素的影响,劳动工资和薪酬标准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强。

(三)劳动工资与绩效管理不相衔接

一些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员工的劳动工资和薪酬没有与员工的工作付出和绩效真实挂钩,使得工作不太辛苦、付出较少的中高层劳动工资和薪酬标准过高,而基层技术人员等劳动工资和薪酬过低,存在比较大的薪酬悬殊,违背了劳动工资和薪酬的公平性,不能有效发挥企业薪资奖勤罚懒的作用,形成了不好的企业氛围和恶性导向。

(四)劳动工资与薪酬管理目标缺失

由于不少企业普遍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少企业还只是停留在“人事”的管理水平上,未建立有效的员工培训机制、薪酬福利体系、关键岗位人才储备机制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使得劳动工资和薪酬管理的目标比较模糊,加之透明度不够,监督性不强,常常导致企业员工产生困惑与不满情绪。

三、创新和构建现代企业劳动工资及其薪酬管理体系的对策思考

(一)现代企业劳动工资及其薪酬管理体系的目标

设定科学的目标,是现代企业劳动工资及其薪酬管理体系的重要追求,为此:一是应根据企业员工的实际出勤率和工作表现来确定劳动工资及其薪酬水平。二是应通过科学有效的劳动工资及其薪酬管理,实现留住高层次优秀人才的目标,并加强企业核心员工培养。三是应体现不同的工资和薪酬差异,发挥工资薪酬对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激发和调动作用。四是应坚持以岗定薪资,劳动工资应随着人员岗位的变化而调整和变化,合理确定工资差距,促进企业内部公平的实现。

(二)现代企业劳动工资及其薪酬管理体系构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是应遵循公平性原则,不仅要让企业员工感受到劳动工资及其薪酬与自身的密切相关性,还要注意员工薪酬水平与同领域、同行业的对比,体现内部和行业、横向的公平性,增强企业员工的公平感。二是应遵循竞争性原则,在进行企业劳动工资及其薪酬设置和调整时,要注意与同地区、同行业尤其是竞争对手的薪资水平对比,从而增强企业员工的薪资满意度,确保薪资水平能够发挥留住高级优秀人才的目的。三是应遵循系统性原则,在面对劳动工资及其薪酬管理时要树立系统思维,将劳动工资及其薪酬与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相统一,在进行薪资管理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数量增减,更要注意结构优化。四是应遵循激励性原则,要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状况和影响因素,深入研究薪资投入与激励效果的相关关系,从而确定合理的劳动工资水平和薪酬结构,努力使企业劳动工资及其薪酬发挥最好的激励效果。

(三)创新和构建现代企业劳动工资及其薪酬管理体系的方法举措

一是企业管理者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者,应积极解放思想,转变传统观念,加强对人力资源、薪酬政策、薪酬管理知识及先进经验的学习,不断树立和强化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现代企业科学化薪酬管理理念和国际薪酬标准化理念。二是应立足实际,制定与本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的现代企业劳动工资及薪酬管理战略,具体而言,可以借鉴和选择低成本、差异化、专一化等劳动工资及薪酬战略,制定出高效、科学、符合企业发展需求、员工满意度较高的现代企业劳动工资及薪酬管理体系。三是应该改善现代企业劳动工资及其薪酬管理具体办法,坚持以人为本,采取积极灵活的劳动工资和薪酬管理措施,努力体现个体的差异化,确保薪资结构符合组织结构的扁平化要求,既注重短期激励,更注重长期激励,促进企业内部的团结协作,充分发挥薪资在激发员工工作潜能、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四、结束语

劳动工资及其薪酬,是企业员工获得经济收入、实现劳动价值的重要体现,也是企业调动员工积极性、促进企业生产和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现代企业发展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积极转变思想观念,高度重视劳动工资及其薪酬管理,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创新和构建现代企业劳动工资及其薪酬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劳动工资和薪酬的激励带动作用,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动力支撑。

作者:秦 娜 范晓东 单位:郑州煤炭工业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马春丽.浅析现代企业劳动工资与薪酬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5(04):218.

[2]王凌云.现代企业劳动工资与薪酬管理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4(15):94-95.

第12篇

    论文摘 要:工作单位的薪酬和福利制度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个工作单位的效益,因此对于一个优秀的工作单位而言,制定合理的薪酬和福利制度是必要也是必须的。薪酬制度对于工作单位来说是一把“两刃剑”,如果运用得合适、就可以鼓励工作单位里的工作人员;相反就有机会把工作单位造成人员流失的危险。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薪酬管理是最困难的管理任务,笔者就是由此出发,明确酬薪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价值,并进一步指出现今薪酬管理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力求建立更加完善的薪酬管理体制。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乃至整个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不仅涉及企业的经济核算与效益,而且与员工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薪酬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科学、合理地根据员工对组织的贡献来确定员工的薪酬差别,制定公平、公开、公正的薪酬制度。

    1.薪酬管理的内涵

    所谓薪酬管理,是指一个组织根据所有员工所提供的服务来确定他们应当得到的报酬总额以及报酬结构和报酬形式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就薪酬水平、薪酬体系、薪酬结构、薪酬构成以及特殊员工群体的薪酬做出决策。同时,作为一种持续的组织过程,企业还要持续不断地制定薪酬计划,拟定薪酬预算,就薪酬管理问题与员工进行沟通,同时对薪酬系统的有效性做出评价并不断予以完善。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敏感的部分,因为它牵扯到企业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特别是在人们的生存质量还不是很高的情况下,薪酬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水平;另外,薪酬是员工在公司工作能力和水平的直接体现,员工往往通过薪酬水平来衡量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所以薪酬问题对每一位员工都会很敏感。

    合理有效的薪酬体系不仅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使员工努力实现企业目标,提高企业效益,而且能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下吸引和保留住一支素质良好且具有竞争力的员工队伍。

    2.薪酬管理基本理论解析

    企业的薪酬管理,就是企业管理者对本企业员工报酬的支付标准、发放水平、要素结构进行确定、分配和调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必须就薪酬水平、薪酬体系、薪酬结构、薪酬形势以及特殊员工群体的薪酬做出决策。同时,作为一种持续的组织过程,企业还要持续不断地制订薪酬计划、拟定薪酬预算、就薪酬管理问题与员工进行沟通,同时对薪酬系统本身的有效性做出评价而后不断予以完善。企业薪酬管理主要包括确定薪酬管理目标、选择薪酬政策、制定薪酬计划、调整薪酬结构四个方面的内容。

    2.1确定薪酬管理目标

    根据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薪酬管理目标具体地讲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建立稳定的员工队伍,吸引高素质的人才;②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创造高绩效;③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发展目标的协调。

    2.2选择薪酬政策

    薪酬政策,就是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薪酬管理运行的目标、任务和手段的选择与组合,是企业在员工薪酬上所采取的方针策略。薪酬政策具体的讲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企业薪酬成本投入政策;②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选择企业合理的工资制度;③确定企业的工资结构以及工资水平。

    2.3制定薪酬计划

    薪酬计划,就是企业预计要实施的员工薪酬支付水平、支付结构及薪酬管理重点等内容,是企业薪酬政策的具体化。企业在制定薪酬计划时要坚持以下两个原则:①与企业目标管理相协调的原则;②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为原则。

    2.4调整薪酬结构

    薪酬结构,就是企业员工之间的各种薪酬比例及其构成。薪酬结构具体的讲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①企业工资成本在不同员工之间的分配;②职务和岗位工资率的确定;③员工基本、辅助和浮动工资的比例以及基本工资及奖励工资的调整等。对薪酬结构的确定和调整要坚持给予员工最大激励的原则。

    3.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战略的延伸,而薪酬战略是人力资源战略的延伸。薪酬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了企业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或者由于缺乏必要的薪酬管理知识,多数企业的薪酬管理不尽如人意。这主要表现为:

    3.1传统的薪酬体系只能提供薪酬,却不能起到奖励的作用

    尽管薪酬体系在理论上可以奖励业绩的改善,事实却大不一样。由于价值的增加通常在受薪雇员中分配,其与业绩本身几乎没有关系。表现出众者与表现不佳者间仅有细微差别,奖励业绩的薪酬因此等同于总的增加值。这部分是因为大多数公司中业绩薪酬的目的并不仅限于奖励业绩改善,它也被用来调整总体薪酬结构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及通货膨胀的增加。结果是潜在的价值增加中相当大的比例几乎必须被分配给所有雇员。

    3.2分配方式单一

    这主要是针对企业的核心人才而言,包括高管人员、掌握关键技术的工程师及研发人员等。从目前来看,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薪酬激励主要依赖奖金和绩效工资,而对资本要素、劳动要素、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方式使用较少。

    3.3薪酬水平与外部市场不均衡

    外部不均衡表现为偏高或偏低,薪酬水平涉及的是一个外部公平问题,即员工将自己在公司所得与社会上同类工作的平均工资水平相比较的过程,比较的结果会影响到他今后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去留。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人才作为劳动力市场的资源要素之一,其配置必然要符合价值规律的要求,人才向着价高的企业流动将成为普遍现象。

    4.寻求更加完善的薪酬管理体制

    我们知道,任何管理体系都需要具备一定高度的战略性理念来指导和控制实践操作,就是通常所谓的原则或哲学。薪酬管理也不例外,它既属于人力资源管理中操作性较强、务实为主的部分,同时又和吸引、留住、激励人才等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密切相关。

    4.1建立系统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

    制定一个完善的绩效考核系统,是实现薪酬与绩效挂钩实现内部公平的重要环节。建立系统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就要保证其公平、有效。而有效是绩效考核制度建立的根本目的,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能精确的测量业绩;(2)工资范围应足够大,以便拉开员工工资的距离,保正具有激励性;(3)清楚的定义工资和业绩之间的关系,并能将业绩测量的结果与工资结构水平挂钩;(4)存在改进业绩的机会;(5)其经理人员应由熟练技能设定业绩标准,并操作评估过程,而且经理及下属之间存在相互信任。

    4.2确立明确的酬薪分配原则

    薪酬分配需要从战略的高度、有前瞻性地来规划设计薪酬系统,以此匹配业务的计划和组织的发展。比如,公司薪酬的市场定位问题:是跟着市场走按行情付薪,是根据员工的资质水平、岗位对公司的重要性、还是业绩水平和贡献程度付薪?各因素的权重又该如何权衡和分配?这些问题的答案能直接影响到公司在招聘、留人、和激励方面的效果。

    薪酬分配原则就是要在薪酬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中:是选择领先、落后还是跟随的薪酬战略,是侧重于吸引、保留还是激励人才的薪酬目标,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性上如何兼顾,薪酬水平的市场定位、薪酬的构架、薪酬和业绩的关联,等等。可以说,薪酬的科学性,能从明确、清晰的薪酬原则中体现出来。

    4.3以职位评价系统为基础,实现薪酬分配的公平、科学

    岗位评价和分析是现代企业薪酬设计的基础,也是从根本上解决薪酬对内公平的关键所在。首先,职位评价应立足于岗位,岗位评估的是岗位而不是岗位中的员工。应从劳动的多样化角度设计报酬,依靠价值定待遇,是不同职务之见比较科学化、规范化,让员工相信每个职位的价值都反映了该职位对公司的贡献,既有很强的说服力。其次,要对职位评价的基础及各项指标进行清晰的界定,避免引起员工的不信任和对偏袒、歧视的怀疑,以提高员工对职位间的差距的可接受程度,使其接受薪酬差距的心理承受力也随之增强。

    5.结束语

    薪酬管理能有效地改善人力资源部门的服务,推进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有效地改善人力资源部门的服务范围和服务质量。相信随着薪酬管理改革的进一步实施,传统的人事管理必将实现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质的突破和飞跃。在对薪酬制度的探索中,必须具体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激励方案;在科学评估职位价值和能力价值的基础上,强调员工对单位的贡献,还要认可长期工作人员对单位做出的历史贡献,使得单位的每一个结存都能享受到薪酬激励,并达到相应的目的。这样员工们一定会用最饱满的热情参加工作,用最好的质量和效益去回报工作单位,促进单位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