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投资企业调研报告

投资企业调研报告

时间:2023-09-24 15:55: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投资企业调研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投资企业调研报告

第1篇

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建设项目投资是政府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刺激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贵州赵敏国企法律服务团主任赵敏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虽然贵州省国有企业投资经营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但是,由于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企业制度不完善、不重视投资项目研究和论证、投资项目手续不完备、法律风险控制不足等因素,一些重大投资项目并没有使企业飞速发展,甚至有的企业因投资不当导致经营举步维艰。

贵州有个国企法律服务团

近年来,赵敏国企法律服务团成员先后承担了贵州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开发银行贵州省分行,贵阳市小河区政府,贵阳高新技术开发区政府,贵阳云岩区建设局,贵州省福建总商会,贵阳市工商联福州、长乐商会,贵州省港、澳、台投资企业商会,贵阳市台商协会,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詹阳动力重工有限公司,贵州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贵州大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贵州榕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贵州常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贵州福鑫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贵州正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贵州省长乐钢厂,绿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小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并成功承办几百件诉讼、仲裁案件,参与非诉讼的工业园区建设、企业资产清理及处置法律事务、企业改制、公司并购的法律事务及金融银行等民商法律服务。

国企法律服务团做些什么?

2012年,赵敏国企法律服务团参与贵州省国资委关于国有企业重大投资项目法律风险防范调研,对贵州省国资委监管的10家国有企业进行调研,并执笔完成《关于开展贵州省国有企业重大投资项目法律风险防范调研》报告,在调研报告中对国有企业重大项目投资发生的失误和问题,进行详尽的总结和剖析,提出从立法规范和企业的制度建设、可行性论证与不可行性论证同行、建立法律意见书制度和法律动态全程服务、建立财务监理制度等建议,为规范贵州省国有企业投资行为提供科学的参考。

贵州省国资委要求在此调研基础上由赵敏律师完成《贵州省国有企业重大项目建设风险防范指导意见》,由贵州省国资委上报贵州省政府审核,贵州省国资委发文,作为贵州省国有企业重大投资项目操作规范和法律指导。

赵敏律师还多次受贵州省国资委邀请为贵州建工集团、贵州七冶建设有限公司、贵州詹阳动力重工有限公司等国有企业进行专题法律培训。2011年5月贵州省国资委作为专家推荐,赵敏律师为贵州盘江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制度体系建设进行专家评审,受到贵州省国资委的高度评价。2012年,赵敏律师受贵州省国资委邀请,对贵州省国资委监管国有企业和代管的中央企业法律顾问做新颁布《招投标法实施条例》培训,同时为贵州省国资委监管国有企业财务负责人做《不良债权清收法律实务》培训。

赵敏国企法律服务团成员依法维护国家利益,通过专业法律服务,对有效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担任国家开发银行贵州省分行行外贷款评审专家委员期间,长期为国家开发银行贵州省分行B级贷款法律风险提供专家意见,对有法律风险的贷款提出法律意见,及时避免出现贷款危机。在为贵州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法律服务中,由于贵州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签订合同时,法律意识不足,合同中出现一些违法条款和无效条款,如按合同履行将给五建公司造成巨大风险,导致企业无法运行,在大方县大方镇白石村至石关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中,为贵州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挽回1.8亿元的损失;在贵州毕节大麦塘商住房、安置房工程中避免了8000万元损失。在为贵州詹阳动力重工有限公司提供法律服务中,为该公司挽回损失3000多万元。

在积极、努力地为贵州省国资委提供法律服务,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供法律服务的过程中,赵敏国企法律服务团受到国有企业和贵州省国资委的好评,并受邀在2011年对贵州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和部分央企进行调研,为贵州建筑行业法律风险防范进行分析,提出改革完善建筑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建立国有建设项目论证制度、建立独立的综合监管部门和执行部门、严格建设监理、招投标服务、质量检测等中介机构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实行以全面履行合同为核心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等意见和建议。

国企最需要哪些法律服务?

赵敏国企法律服务团,通过实践撰写了论文《关于贵州省建筑行业法律防控调研报告》、《关于开展贵州省国有企业重大投资项目法律风险防范调研报告》、《律师要做合格的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科学发展再次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在省级以上法律刊物发表的论文有《民间资本参与国企改制重组的法律风险分析》、《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法制建设的困境与对策》,并在国家重要专业刊物上发表,为国企的法律制度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2篇

对于收购技术含量高,市场又相对特殊的再生医用生物材料人工硬脑膜公司,身为上市公司的普华和顺需要做大量、专业的尽职调查。

“在尽调过程中,华平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华平在国内投资医疗的资源积累使他们能够为我们提供行业调研的企业、专家资源,帮助我们分析研究脑膜市场规模及发展状况。”普华和顺董事局主席林君山对《英才》记者表示。

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由于脑膜市场的特殊性,普华和顺聘请的一家专业调研机构表示很难按照普华和顺规定的时间完成调研工作。但由于华平之前与这家机构已有多次合作,关系密切,华平一出面,这家调研机构就专门集中人力很快完成了行业调研报告。

而这已经是继乐普医疗之后,华平与普华和顺管理层的第二次合作。

2007年,通过长期跟踪国内心血管介入市场的发展趋势,华平选择入股乐普医疗,投资2600万美元,占乐普医疗20%的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及唯一战略投资人。

“我们看好心血管介入领域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和市场规模、公司管理团队,还有乐普具备发展成为多元化医疗器械平台的潜力。”孙强这样解释投资乐普的原因。

投资之后,华平利用其全球资源,积极协助公司拓展海外市场,并帮助实施兼并收购。2008年乐普医疗并购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当年乐普医疗完成销售收入4.45亿元,实现净利润2亿元,位列业内第二。翌年,乐普成为首批登陆创业板的公司之一。

“高估值、高市盈率、高股价”成为当时创业板的典型特征,一些机构在投资的企业登陆创业板后,开始大规模退出。

虽然已经取得不错投资收益的华平,并没有急于退出,而是继续帮助公司管理层进行资本运作和扩张市场。

上市之后乐普医疗继续在医疗器械、心血管药物等方面展开收购、兼并,进一步巩固壮大行业地位。

2013年,上市五年之后,华平才逐渐退出乐普医疗,共收回投资2.9亿多美元,华平的年资回报率达到57%。

但双方的合作并没有止于此。2012年,华平联合乐普医疗创始人之一张月娥等几名行业资深人士开始组建普华和顺集团,“再续前缘”。

“经过乐普医疗的合作,双方彼此更加了解,并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关系,这是第二次合作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普华和顺一位高管对《英才》记者表示。

2013上半年,普华和顺在香港主板上市的计划正式启动。

“普华和顺比最初提出的时间表提前了一周上市,这在香港市场IPO当中是非常少见的。”普华和顺集团副总裁、时任普华永道负责普华和顺上市项目的陈怡琨对《英才》记者表示。陈怡琨在普华永道做过大量IPO项目,很了解一个IPO的项目在第一天提出的时间表,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做不到的。“华平在上市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他们之前帮助企业在香港上市的经验,可以帮助普华和顺快速地做出一些明智的决定。而且,华平可以放下股东的身份,像服务公司一样,协调包括股东、中介,以及监管机构之间的一些不同的意见,帮助企业尽快上市,非常高效。”

第3篇

为推进**县经济社会快速稳步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针对我县的具体实际,县委提出“新农村、旅游业、工业化、城镇化”四大发展战略。要实现工业化,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建设工业园区。如何搞好我县的工业园区建设,带着这一问题,我带领相关部门就我县工业园区的建设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就对我县工业园区的建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建设工业园区是大趋势

我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要加快全县的经济发展,关键在工业,重点在工业,难点也在工业。建好工业园区则是破解工业难题的重要方法。

(一)建设工业园区是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通过近几年的招商引资,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来我县投资工业的外来企业屈指可数,究其原因,主要是县内没有合适的工业用地,城区周围又没有工业园区。一个企业要到县内来投资,首先看重的是投资条件,其次是优惠政策。因此,我们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必须摆清主次,把提供建厂条件放在优惠政策之前。工业园区就是为企业提供最现实、最直接、最实惠的平台。

(二)建设工业园区是拓展城市框架的有效途径。当前,由于我县城区范围太小,城镇人口集聚在县城内,消费也浓缩在城内,这与今后城区发展的方向极不相称。今年我们搞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提出了“要明确县城主要功能设施的规划和布局,进一步扩大县城框架”,这是完全符合城市建设发展的。建设工业园区,可以有效地拓展城区框架。贵州一天锅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的建设,将不断增大县城容量。

(三)建设工业园区是紧抓政策机遇的大好时机。在国家扩大内需这样的大好机遇下,加强建设工业园区,在土地征用、金融贷款、项目申报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惠政策,这对于我们而言,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二、抓好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今年,县委、县政府将工业园区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年初进行了安排部署,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快响水洞工业园区、通州工业园区建设,力争年内完成园区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明年企业正式入园。目前,我县工业园区建设工作正处在起步阶段。对如何加快县工业园区建设,我认为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保持高度统一的思想。建设工业园区是全县的一件大事,各级各部门领导必须在思想上有高度的统一。首先,县四家班子的主要领导要有决心,形成一致共识;其次,各相关部门要有积极的行动,特别是在园区建设时通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气、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方面都要给予全力支持。同时要有工作的紧迫感,要紧抓国家在贷款、贴息、项目申报等方面的机遇,形成一盘棋的思想。

2、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园区规划。规划是行动的指南。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对于节约投资、加快进度、提高效益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县工业园区的规划要本着“定位准确、特色明显、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原则,遵循“立足实际、着眼长远、适当超前、分步实施”的建设思路,特别是在功能分区、道路布置、管线架接、美化绿化、排水排污等硬件方面要高瞻远瞩,留有余地,既要结合当前实际,又要考虑日后的规模扩张。

3、要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健全组织机构是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的有力保障。县委、县政府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抽调部门、单位的精兵强将来实施这项工作,要明确部门、单位及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便于工作的有效落实。同时,要建立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园区建设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加快园区建设进度,保障园区畅通高效运行。

4、要开辟切实有效的投资渠道。从我县的实际出发,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要建立政府、企业、项目配套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资金筹措体系,保障园区的顺利开发建设。一是县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协调筹措园区建设资金,保证园区基础公用设施的建设;二是通过以土地置换、资金扶持等方式,积极引导各入园企业参与道路灯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积极申报争取园区建设扶持配套资金;四是积极争取中省市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财政扶持资金或财政贴息贷款。

第4篇

风险投资以股权投资的形式投入资本到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与一般股权投资目的不同,风险投资追求高于一般股权投资的收益,以补偿其高风险性。风险投资有着周期性和杠杆性两大特点:风险投资的过程可以简单描述为风险基金筹资、实施投资、资本退出这样一个循环的周期活动,体现出周期性;风险资本增值退出后再投资增值,又体现出杠杆性。风险资本能否成功退出风险企业直接影响到新一轮投资的进行,且风险投资的收益也在退出阶段产生。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意义上讲,风险投资的成功与否最后取决于资本退出的成功与否。

一、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现状分析

风险投资退出方式主要有首次公开发行(IPO)、股权转让、风险企业清算三种。理论与实证结果证明,IPO往往是投资收益最高的一种资本退出方式,也是国内外各大风险投资机构最理想的一种资本退出方式。但即使在风险投资的发源地美国,采用IPO方式成功退出风险企业的比例也未超过半数。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完善,容量也较小,因此IPO退出的比例并不高。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2006上半年中国风险投资业调研报告》显示,我国2006年1~6月共有39个风险投资项目退出,其中,11家风险投资企业的资本通过IPO方式退出,27家企业通过股权转让方式退出,1家企业通过清算退出。股权转让方式退出资本居第1位,占总数的69.23%;IPO方式退出居第2位,占总数的28.21%。在这11个IPO退出的项目中,仅有1例是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其余皆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市。从资料中可以看出,股权转让仍是最主要的一种风险投资退出方式,但是与2005年相比,其比例从73.59%下降到69.23%,而IPO方式退出的比例则从2005年的20.75%上升到28.21%。

二、影响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的因素

(一)资本市场不健全。(1)我国主板市场上市门槛高。虽然我国最新修订的《证券法》对公司上市的条件有所放宽,将公司股本总额要求从“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降低到“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也取消了开业时间在3年以上、最近3年连续盈利的要求,但与普通企业相比,风险企业的资产总额往往偏小,企业经营不稳定,效益不突出甚至亏损,很难达到在主板市场上市的条件,利用我国主板市场IPO退出困难重重。(2)我国创业板市场尚未建立。为了支持风险企业成功上市,目前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是为这类企业专门设置一个有别于常规证券市场的特殊市场,即创业板市场,并为之制定特殊的上市标准、信息披露要求和监管方式。学术界与实务界都在期盼创业板的建立,创业板市场在我国处于筹备期,何时推出以及推出的规模、方式尚无定论。(3)中小企业板块容量小。深圳中小企业板块自2004年设立以来总体运行状况还不错。但中小企业板毕竟容量有限,满足不了众多风险投资退出的要求,目前只能是一个退出的补充渠道。

(二)法律不完善。尽管十部委联合制定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于2006年3月正式施行,为创业投资企业提供特别法律保护。但我国尚缺乏专门以风险投资为调节对象的法律,风险投资依旧处于一种法律保护相对薄弱的境地;与风险投资密切相关的《公司法》、《证券法》也存在一些不利于建立风险投资体系的条款。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公司的国家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而只能通过场外协议转让的方式实现流通。但场外协议转让会降低股权的流动性,且交易价格通常低于场内交易价格。因此往往当风险投资人认为时机成熟时却未必能顺利出售其股份,且即使交易成功,其投资回报率也较低。

(三)产权交易市场不完善。企业并购、股份回购以及破产清算等退出方式均是在产权交易市场中完成的。如果风险投资家不愿受上市条件的种种约束,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通过产权交易市场退出。但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时间短,产权交易市场还很不发达,表现为:退出成本高,风险资本在投资不理想或投资失败后退出较为困难,加大了投资风险;产权交易的标的主要是实物型产权,证券化标的很少;统一的产权交易市场尚未形成,跨行业、跨地区的产权交易难以实现;此外,产权交易一般都通过契约方式完成,历时很长。

(四)优秀人才匮乏。无论是在投资理念还是在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我国风险投资从业人员的总体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但尚未达到理想要求,在与国际接轨方面以及与中国特色接轨问题上还做得不太完善。风险投资的退出涉及到公司战略、经营管理、投资、财务金融及高科技等多方面的综合专业知识,并要在相关投、融资过程中解决一系列实际操作问题,因此要求风险投资人才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否具有高素质且管理得当的团队非常重要。但在国内,这类高素质的风险投资人才仍然跟不上风险投资业发展的需求,是影响风险投资退出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完善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建议

(一)扩容中小企业板。现有的深圳中小企业板发展状况良好,如果对其进行扩容,中小板将成为风险投资退出的一个较好渠道。同时,由于中小板容量与主板市场相比小得多,扩容对整个股市的冲击不会太大,不会引起股市大幅度震荡;且若中小板管理比较规范,将更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与退出。

(二)规范和管理产权交易市场。这里的产权交易市场是由财政部门和科技部门建立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可以把产权交易市场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初级阶段,将未上市公司的股权交易都纳入到产权交易所或者技术产权交易所交易范围内,对其行为进行规范。

(三)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公司法》和《证券法》的修订,为规范和完善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迈出了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第一步,但仍需要尽快修订出台《合伙企业法》、《风险投资法》等法律法规,使风险投资退出各渠道有法可依;要进一步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促进风险投资在我国的长足、健康发展。

第5篇

内容摘要:政府引导基金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资金,设立目的是吸引优秀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以实现引导基金的杠杆放大效用。为实现这一目的,有必要建立政府引导基金的准入机制,在市场上甄别合格的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公司,本文对准入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政府引导基金 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公司 准入机制

政府引导基金的政策背景和运营方式

(一)政策背景

200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并转发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关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设立与运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引导基金是由政府设立并按市场化方式运作的政策性基金,主要通过扶持创业投资企业发展,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创业投资领域。引导基金本身不直接从事创业投资业务。引导基金的宗旨是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效应,增加创业投资资本的供给,克服单纯通过市场配置创业投资资本的市场失灵问题。特别是通过鼓励创业投资企业投资处于种子期、起步期等创业早期的企业,弥补一般创业投资企业主要投资于成长期、成熟期和重建企业的不足。

《指导意见》明确了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创业投资发展的需要和财力状况设立引导基金。其设立程序为:由负责推进创业投资发展的有关部门和财政部门共同提出设立引导基金的可行性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设立。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订和不断完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管理办法由财政部门和负责推进创业投资发展的有关部门共同研究提出。

(二)运营方式

政府通过财政出资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为母基金,按照市场规律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设立各类创业投资子基金,由创业投资子基金投资处于种子期、发展期的科技型企业。为确保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所扶持的创业投资企业能够坚持“市场化运作原则”,政府引导基金以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创投领域为目的,不直接从事创业投资,不干预子基金经营管理,投资决策应由一流的创业投资管理团队做出。政府主要落实相关的财政金融优惠政策,并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政府引导基金限制投入领域,《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创业引导基金的运作原则与方式、管理及风险控制,强调创业引导基金不得用于从事贷款或股票、期货、房地产、基金、企业债券、金融衍生品等投资以及用于赞助、捐赠等支出,而闲置资金只能存放银行或购买国债。

政府引导基金资金来源的主要模式

政府引导基金的资金来源为支持创业投资企业发展的财政性专项资金、引导基金的投资收益与担保收益、闲置资金存放银行或购买国债所得的利息收益、个人、企业或社会机构无偿捐赠的资金等。从已经设立的政府引导基金来看,主要有以下两种基本模式:

(一)地方财政直接设立的引导基金

2006年10月,上海浦东新区政府设立浦东新区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该引导基金总规模为10亿元;2007年7月,中央财政安排1亿元,正式启动了首个国家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旨在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2008年年底,深圳拟设一个30亿元引导基金的计划,2009年北京市金融局和上海市金融局分别公开表示,将成立100亿元的引导基金。

(二)地方政府联合国家开发银行设立的引导基金

根据《关于实施)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 政府创投引导基金在最初设立母基金时,公司型基金可以向国家开发银行申请软贷款,满足公司的资本金要求,从而较快组建母基金。

2006年3月,国家开发银行与中新创投共同组建“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总规模达到10亿元;2007年2月,天津市滨海新区管委会与国家开发银行共同出资设立天津滨海新区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总规模为20亿元;2007年8月, 山西省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共同设立了山西省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首期金额为8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北京、上海、广州、山西、湖南、陕西、重庆等几十个省、市设立了政府引导基金,而计划设立引导基金的地方政府还在不断增加。根据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的《中国风险投资行业调研报告》(2008年),2006年各地政府引导基金总量仅为25亿元,2008年政府引导基金已经达到240亿元。

建立准入机制的必要性

政府引导基金在运营过程中采取类似母基金的投资管理方式,选择有经验的基金管理公司进行投资,而非直接进行项目投资,所以对基金管理公司的选择就尤为重要。但由于政府引导基金在选择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的过程中,处于信息弱势,使得地方政府很难利用现有的信息全面了解私募基金,这不但使引导基金管理人在投资时存在寻租的机会,也使引导基金在投资后的潜在风险大大增加。

政府引导基金的信息弱势主要来源于私募股权基金的自身特性。私募基金管理公司主要任务要维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私募基金投资者出于对基金管理人的了解及信任,委托基金管理人进行投资,这种委托关系是建立在双方相互信任基础上,不需要披露更多的信息,所以其具有先天的信息不对称特性。

因此,建立合格基金管理公司的准入机制,解决政府引导基金在投放过程中的信息弱势,保障政府引导基金的健康、有序发展,是我国政府引导基金发展过程中已经面临的课题。由政府监管部门牵头,邀请行业专家,制定统一的申请政府引导基金的私募基金准入机制,以甄别市场上合格的参与主体是必要的。

建立准入机制的主要考虑因素

市场准入是监管部门为确保市场稳定与有序竞争对参与主体进入一定市场、参与市场活动的约束和限制。市场准入机制是在维护公共安全的基础上,主要出于对公平和效率的考虑,既要保证市场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也要保证市场参与者的合规有序,任何一方面的欠缺都会影响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对于政府引导基金的准入机制,应考虑以下因素:

外资基金与内资基金的市场地位。目前,我国外资基金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基金管理水平和运营经验丰富,是我国私募股权行业的主导力量;人民币基金在近年来发展较快,募资量有了较大提升,但管理经验相对较少,仍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引导基金应平衡两者的不同作用,以促进私募股权行业协调发展。

备案制度与审批制度。审批制度容易造成部门垄断,干扰市场正常规律,考虑到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初级发展阶段,准入机制应适用于备案制度。

涉及主体。私募基金涉及的主体包括基金管理公司、合伙人(或管理人)。因此,市场准入机制要明确主体的资格标准和认定程序。

公开与透明。政府引导基金的市场准入制度要公开、透明,具有可操作性,在执行程序方面要保证公正性,接受公众的审视与监督。

建立准入机制的政策建议

为适应我国现阶段私募股权行业的发展,有必要构建政府引导基金的准入制度,并提出如下原则性建议:

市场化原则。坚持市场化原则,用市场化机制、按照市场化标准进行考核和评价,要改变过去政府在金融活动中过多的行政意识和行政干预。

统一性原则。由政府监管部门牵头,邀请行业专家,制定申请政府引导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统一评价标准,避免多头评价,标准不一。

主体资格。对私募基金的主体资格要有严格限制,将一些实力不强或资信不高的参与主体挡在门外,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者利益。

建立高级从业人员诚信档案。注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高级从业人员诚信记录,提倡诚信和依法经营,对出现过诚信不良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从业限制。

参考文献:

1.何小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理论与操作.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

2.盛希泰.点石成金-PE开创金融投资新时代.广东经济出版社,2008

第6篇

关键词:对赌协议;初创民营企业;融资方式

一、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在我国,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是摆在我国经济金融发展面前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创的小微企业,虽然企业可能掌握很好的技术专利,拥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但随着其自身规模的不断壮大,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融资困难问题便逐渐凸显。以我国民营企业发达的珠三角地区为例,2010年北京大学联合阿里巴巴集团了《珠三角小企业经营与融资现状调研报告》,该报告指出珠三角地区53.03%的小企业完全依靠自有资金周转,无法外部融资。而2011年在国家银根收紧环境下,珠三角小企业从银行的最高获贷额有83.95%保持不变或下降。

企业常见的融资渠道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种。但对于我国的初创民营企业来说,源于自身条件的局限和外部融资渠道不畅通,融资难已经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于是,近些年来,有许多的民营企业将融资目标瞄准了海外资本市场,希望能够通过引入风险投资来筹措资金。而海外那些知名的风险投资机构如摩根斯坦利、高盛、英联、鼎晖等也在全球范围内寻找那些发展前景广阔的投资机会。缺钱的中国民营创业企业和经验丰富的国际风险投行不谋而合,建立合作关系,投资中国的初创民营企业,私募股权融资成为这类企业外部融资的必然选择。对投资方而言,签订这样的协议在解决其对投资企业信息掌握不足的情况下有助于其降低投资风险实现收益,对融资方来说这是实现低成本融资和迅速扩张的好途径。所以说风险投资领域中对赌协议的不断出现是我国成长民营企业管理层与战略投资者博弈的结果。

二、对赌协议的经济学解释

对赌协议(valuation adjustment mechanism)指投资方和被投资方的管理层(一般也是企业的所有者)之间所签订的一项协议,其本质上是协议双方根据企业运营的实际绩效来对二者之前达成协议内容的调整,从而重新划定双方的利润范围。该协议规定:如果约定的条件出现,投资方可行使权利;如果约定的条件没有出现,被投资企业则行使某一权利。

(一)对赌协议产生的经济学原因

解决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指在交易中双方所拥有的信息不同,一般表现为一方相较另一方掌握更多的信息。2001年的诺贝尔奖得主乔治·阿克洛夫在其《柠檬市场·质量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1970)一文中以二手车市场为例对信息不对称的可能结果给出了经典解释。现代信息经济学认为,信息不对称会使交易双方处于不平等的地位,造成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失效。例如,商品的卖方总是相对于商品的买方处于信息优势地位,卖方可以凭借多掌握的信息获得商品价值本身以外的好处。因此为解决交易中的这种不对等地位,交易双方就必须在合同中设置保护性条款。这一结论在风险投资领域也同样适用。为此,风险投资者们通常会在对赌协议中附加对企业未来经营的预期,倘若企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经营业绩没有达到约定的标准,即初始投资时高估了企业的价值,公司管理层就必须补偿当初风险投资者多投给企业的那部分资金。如果企业在未来的经营业绩很好,情况则恰恰相反,说明当初低估了企业的价值,投资者必须将所持有股份的一部分转让给公司管理层或是以现金的形式给予管理层一定的奖励。因此,对赌协议是投资方在对公司未来前景的判断上处于弱势情况下,为了保护自身利益而设置的一种风险控制机制。

(二)对赌协议的经济学作用

风险激励机制。对赌协议结果的最终判断标准有很多。在国外有很多的判断标准,但总的来说无非是财务绩效指标和非财务绩效指标。财务绩效指标主要是指未来对企业的判断主要用企业的财务指标来确定,所采用的指标一般是公司的净收入额、利润率、增长率等。而非财务绩效指标主要包括企业能否在指定日期之前上市,公司对股票的赎回补偿或是管理层的去向和人员变更情况。一旦公司管理层和风险投资者对未来经营目标计划达成一致,对赌协议生效,它便成为一种外部强制的压力,有利于提高管理层的经营积极性,促成企业业绩增长激励机制的形成,是一种高收益高风险的激励手段。项海容在其《基于激励视角的对赌合约研究》(2009)中采用数理推导的方法证明了投资者给企业家设置中等难度的目标时,企业家付出社会效用最大的经营努力。也就是说,对赌协议这种新型的融资工具确实能在激励小微企业发展,加快其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投放,从而提高社会效率等方面发挥作用。

三、我国民营企业对赌协议案例情况概述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对赌协议对于融资者来说是一种具有激励和约束作用的契约,而对于投资者来说是其保护自身利益,对企业未来经营业绩看涨的期权。然而正是这样一份看似对双方百利而无一害的合同在我国民营企业家口中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对赌协议是美酒,而有人却说它是毒药。下面我们先对我国近些年经典的对赌协议进行汇总,并试图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找出评价差异的答案。

从汇总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对赌的投资方几乎都是国际上知名的投资机构,而融资方以国内的民营成长型企业为主;对赌协议的评价指标大多数都是企业自身的财务绩效指标,但也有例外;“赌局”的结果从表面上来看多是中国企业输,外国风险投资者获胜。这也是目前在国内对赌协议遭到了众多企业谴责的主要原因,担心自己成为下一波的太子奶、永乐电器。如2007太子奶与高盛等签订的对赌协议中规定太子奶在收到PE的7300美元资金后,如果增长业绩超过50%,则投资方降低股份。如果业绩增长小于30%,则太子奶创始人李涂纯将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叶柏阳、杨园园2010)。可是2008年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和三聚氰胺事件的双重打击,太子奶集团的大规模扩张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太子奶在对赌中失败。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民营企业在使用对赌协议时的通病:只注重分析自身发展前景规划,却忽视了对宏观形势和金融环境的把握。如果在国家不利的宏观调控和收紧银根的背景下盲目追求高财务目标的达成,结果只能是失败。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像蒙牛(与摩根前期的合作)和雨润这样的成功案例。对赌协议不仅本身能够解决初创民营企业资金缺乏的问题,企业可以借助与风险投资者的良好关系,在其帮助下重组企业规章和财务制度,推动民营企业快速建立起股权清晰的法人结构,加速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的步伐。

四、民营初创企业对赌融资中的合理化建议

对于尚无法满足银行贷款条件和上市要求的成长型企业而言,私募股权融资甚至成为其唯一的选择,伴随而来的对赌协议也常常将企业推向了一个不得不高速增长的不平坦轨道。对赌协议的签订是筹资者和投资者两方博弈的结果。由于本文主要立足于我国初创民营企业如何更好地利用对赌协议融资,所以只对博弈中的一方即我国企业作为被投资方进行论述,国际投资机构在对赌中的行为不再本文论述范围。

(一)明确公司和行业的发展前景

风险投资机构往往愿意对初创企业投资是因为看中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和企业一旦上市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的收益。但初创企业一般会出于加速融资过程过分夸大企业的现值和前景,以至于在对赌协议中设置了不切实际的目标。这些高目标即便是在正常的市场前景下就很难达到,更不用说外部环境和市场需求的一些风吹草动,达不到对赌的标准便是情理之中了。

(二)运用重复博弈结构解决签约后的信息不对称

重复博弈是指在囚徒困境中局中人担心一次不合作会招来未来合作机会的丧失,则出于长远利益的考虑,双方形成非契约的默契,使得双方从默契的非契约合作中得到好处。因此将重复博弈引入对赌协议最大的收益是降低当事人在对赌协议中的过分重视短期利益而做出有损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概率。为此,将重复博弈策略引入对赌协议无疑对企业的长久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三)提高企业管理层的经营管理水平

如果企业经营目标没有达到,投资方就会依照合同获得了企业的控制权,甚至直接接管公司。因此公司管理层必须对公司未来发展有清晰的认知:企业的竞争优势延续、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企业营销策略制定以及企业未来可能面临的困难,管理层一定要对其未来有准确的定位。那种只想通过PE的投资大捞一笔的想法只能是使自己走向失败。

小微企业融资难并不是最近才有的新问题,只是近一段时间情况有变坏的倾向。国家在解决这一问题上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如增加专项资金规模、降低创业门槛、扩大担保融资服务和鼓励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等。但笔者认为在我国民营初创企业数量众多且层次良莠不齐的情况下,企业通过引入私募股权投资与之签订对赌协议这一市场化的融资方式更能起到优胜劣汰,激励民营初创企业发展的效果。当然我国的企业家们也应看到对赌协议是一项高风险的融资方式,并不是适合所有企业的“万能灵药”,初创企业在能通过其他方式获得资金时,应优先考虑其他方式。一旦企业决定要和对手签订对赌协议就必须谨慎考虑各种因素,努力增大自己在这场“赌局”中获胜的概率。

参考文献:

1.米咏梅.企业融资中的对赌协议激励与风险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36).

2.周传丽.成长型企业的私募股权融资、对赌协议与财务绩效的路径依赖[J].学术研究,2009(9).

3.潘双庆.民营企业资本运作中的对赌协议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2009.

4.许妍天.PE对赌合约[J].经济研究导刊,2009(16).

第7篇

一、上半年全市外经贸发展基本情况

1.对外贸易持续增长,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上半年全市进出口116.8亿美元,同比增长38.7%;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1.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83.2亿美元,同比增长38.9%,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2.7个百分点,进出口、出口和进口总量均居全省第三位。

上半年全市外贸出口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产品结构趋向优化,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增势强劲。纺织品出口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共计出口50.8亿美元,同比增长33.2%,占全市出口总量61.1%。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迅速,其中机电产品出口15.67亿美元,同比增长52.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53亿美元,同比增长150.3%。二是出口市场趋向优化,新兴出口市场有效拓展。全市对欧盟、北美、香港、中东、日本传统区域出口市场46.3亿美元,同比增长34.6%,对拉美、东盟、东欧新兴出口市场增幅均超过50%,远高于全市平均增幅。三是出口队伍不断壮大,规模企业带动出口增强。全市新增加实绩企业599家,累计有出口实绩企业4462家。全市出口超千万美元企业131家,同比增加42家,累计出口31.7亿美元,同比增长72.3%,拉动全市出口增长22个百分点,占全市总量38.1%,同比提高7.4个百分点。四是重点出口产品量增价涨,品牌企业出口较快增长。纺织品出口价格逐步走高,其中单类产品出口量最大的化纤布,单价由去年同期的0.94美元/平方米提高到1.*美元/平方米;机电及高新技术产品类出口量最大的液晶电视机,单价由去年同期的197.9美元/台提高到250.5美元/台;化工类出口量最大的维生素,上半年出口2亿美元,单价由去年同期的7.7美元/千克提高到21.7美元/千克。88只商务部、省、市出口名牌企业累计出口16.8亿美元,同比增长26.5%,占全市出口总量的20.2%。

2.利用外资难中有升,显现稳量提质态势。上半年全市新批外资项目86只,合同外资6.7亿美元,同比下降19.7%;实到外资4.6亿美元,同比增长11.1%。

上半年全市利用外资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外资项目平均规模不断提高,大项目占主导地位。新批合同外资单体投资项目平均规模1214万美元,同比提高24.9%。新批总投资超千万美元的大项目40只,合同外资5.7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85.8%,其中总投资超两千万美元的重大项目24只,占大项目总数的60%。二是先进制造业引资优势明显,机电等高新技术项目不断增多。新增机电类项目22只,合同外资2.4亿美元,同比增长43.8%,占全市总量的25.4%;实到外资1.4亿美元,同比增长76.8%,占全市总量的29.9%。三是投资方式以独资为主,外资企业增资活跃。引进独资项目72只,合同外资6.2亿美元,同比增长21.7%,占全市比重由去年同期的61.6%提高到93.4%。新批增资扩股项目67只,合同外资1.7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25.4%,其中增资超过千万美元的大项目9只,占大项目总数的22.5%。四是港商投资位居首位,利用欧美外资大幅增长。新批港资项目41只,合同外资近4亿美元,占全市总量59.6%,实到外资3.1亿美元,占全市总量66%,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新批欧美外资项目15只,合同外资9972万美元,同比增长336.4%,增幅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3.外经合作进展顺利,境外投资有序推进。上半年全市新批境外投资企业65家,中方投资额1.96亿美元,同比增长459.3%。全市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1.8亿美元,同比增长42.1%。

上半年全市外经合作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创建生产基地成为境外投资的主体。在65家境外投资企业中,其中生产型企业有7家,纺织工业园区1家,其中生产基地投资额达到5760万美元。二是投资行业和区域趋向多元化。新批境外投资行业主要涉及纺织服装、轻工机械、家用电器等多个领域,投资区域遍及涉及境外14个国家和地区。三是境外企业带动出口作用明显。据对73家境外投资企业统计,上半年共完成营业额2.7亿美元,带动出口2.4亿美元。

4.开发区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集约创新深入推进。开发区产、销、利、税、投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分别增长26%、27.6%、45.4%、31.3%和9.5%。其中,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比重分别为45.8%和44.8%。实到外资3.46亿美元,占全市的75%;外贸出口32.4亿美元,占全市的38.9%。新认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5家,新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18.7万平方米。当年投资强度达到270万元/亩,增长32.8%,单位面积产出114.5万元/亩,同比增长13.4%。

二、上半年所做的主要工作

上半年,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创新大会和工业大会精神,以“开展外贸转型推进、外资提质优化、外经拓展提升、开发区提档升级、服务环境创新”五大工程为重点,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推进开放创新,着力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一是完善竞赛工作机制,出台了开放型经济目标竞赛活动办法,增加外经贸质量、结构指标的考评权重。抓好竞赛目标进度督查,每月通报竞赛情况、每季度通报竞赛进度,形成比进度、比实绩的良好竞赛氛围。二是坚持创新破难。针对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导致外经贸发展困难加重的情况,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总结提炼创新破难的成功经验,形成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市纺织品出口影响》、《关于我市外经贸企业涉外融资的情况调查》、《嵊州领带行业集体提价应对外贸出口困境的经验与启示》等一批调研报告,引起国办、省、市领导的关注与重视,并作出相应的批示,既为各级政府部门领导的决策当好参谋和助手,也较好地引导了全市外经贸企业创新发展。三是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加强媒体宣传和典型带动,在市级新闻媒体上推出了“推进开放创新,促进提质转型”专题报道,推广科技创新、营销创新、品牌创新、融资创新等典型经验,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信心,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2.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推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一是积极实施品牌培育和科技兴贸战略。积极抓住商务部和省出口名牌新一轮评选申报契机,对照标准,认真开展摸底排查,指导和帮助企业向上申报出口名牌。实行重点展会品牌准入制,帮助品牌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数量同比增加30家,有力促进了自主品牌产品出口。举办机电产品海外市场说明会、积极帮助企业向上争取优化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资金项目,增强了机电企业扩大出口,出口企业数量由去年同期的780家提高到972家。二是创新参展方式,大力拓展新兴出口市场。根据我市地方块状经济产业特色的实际,会同*县杨汛桥镇、*县经编协会组织当地23家企业“抱团”参加广州家纺布艺展,并实行统一包装策划、整体“特装”推介,打响“中国经编家纺基地”品牌,扩大我市参展企业整体影响力。针对欧美经济增长趋缓,着力拓展东盟、非洲、拉美、东欧及中亚地区等新兴出口市场。上半年,全市外经贸系统共组织1*9家企业参加境内外知名展览110批次。三是用好用足鼓励政策,积极扩大进口贸易。举办进口贴息培训班,积极帮助企业向上申报进口贴息扶持资金,引导企业进口原材料资源和先进机械设备,努力扩大进口贸易。上半年全市自营进口33.6亿美元,同比增长38.1%,其中一般贸易进口23.84亿美元,增长32.5%,占全市进口总额的71.0%;加工贸易进口8.89万美元,同比增长63.0%,占全市进口总额的26.5%。四是重视做好公平贸易工作。加强对重点出口产品、重点出口市场的运行监测,编发《纺织业对外贸易预警手册》,及时为全市外贸企业提供预警服务。举办REACH法规培训班等公平贸易实务知识培训活动,指导和帮助印度对我聚酯纱线反倾销、美国对我空调用截止阀反倾销等案件的应诉工作

3.坚持稳量提质,着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一是注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明确目标保持适度引资规模的前提下,加大对质量、结构指标的考核,重招富有竞争力的外资项目,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二是突出节会招商和产业链招商。精心组织参加浙洽会、*深圳(香港)投资环境暨重点项目推介活动,扩大了节会招商成效。在第十届浙洽会上,共签约重点外资项目28只,项目总投资9.39亿美元,比上届增长19.9%;协议外资3.64亿美元,比上届增长7%。结合开发区功能定位和现有产业状况,重点加大机械装备、汽车配件、现代纺织、新型材料等产业链招商,组织小分队赴上海、天津开展专题招商活动,使得先进制造业成为上半年全市引资的一大亮点。三是重视三产和服务外包招商。抓住服务业外资加速进入我国的机遇,对全市服务业项目进行集中宣传和推介,上半年共引进服务业批发零售外资项目13只,实到外资同比增长69.5%。组织赴西安、长沙、常州、无锡等城市开展服务外包调研,拟定鼓励服务外包发展的意见和扶持政策,积极吸引和承接服务外包项目落户。四是做好开发区指导与服务。增挂开发区处,完成了相关职能的移交,定期做好开发区统计分析。整合开发区信息、客商资源,通过市、区联动、合力招商的方式,积极推介全市各开发区的功能定位、产业基础和招商重点,提高协同作战的招商能力。

4.推动产业有序转移,着力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一是切实加强引导和服务。编印《境外投资指南》,提供海外商情、项目信息、政策咨询、金融扶持、法律支持等服务内容。组织召开境外营销建设网络现场会,总结交流“走出去”经验,做好典型引路,增强企业走出去意识。做好政策宣传,积极帮助境外投资企业向上申报“走出去”扶持资金。二是引导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梯度转移。发挥我市纺织、服装、印染等传统产业的比较优势,鼓励和引导节能减排要求的企业有序向境外转移,实现腾笼换鸟、易地发展。帮助越美集团尼日利亚纺织工业园等境外园区早日建成并开展招商入园活动。三是引导境外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提档升级。发挥我市建筑强市的优势,提升境外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质量,帮助符合条件的建筑企业申报外经权和援外工程资格,动员和鼓励更多企业参加国际援外工程招投标,独立承揽境外工程项目,境外工程承包实现有效突破。上半年浙江中成建设集团在牙买加新签了5000万美元的住宅项目,诸暨华安建设集团也承接了境外上亿美元的工程项目。

5.积极开展创新服务,着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是牵头组织开展外经贸服务月活动。组织开展“百家重点外经贸企业调研走访”活动,向全市160多家重点外经贸企业发放了《外经贸发展环境调查问卷》,分别在诸暨、袍江和越城区举办三场外经贸政策暨涉外融资现场沟通会,开展涉外融资巡回辅导。针对走访中企业反馈的82个问题和建议逐一进行汇总,逐项跟踪督办。协助做好新昌、嵊州设立海关与商检办事处的前期准备工作,努力创优涉外行政服务环境。二是开展涉外人才招聘活动。会同人事局部门在越秀外国语学院举办了20*年*市外向型企业人才交流洽谈会,为90家外经贸企业,现场招聘涉外人才1043名。三是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整合机关处室职能,健全服务制度,调动干部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优质服务水平,提升机关工作效能。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困难及下半年发展趋势

虽然上半年全市外经贸总体运行良好,“三外”主要指标进度达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但是当前制约外经贸发展的因素日益增多,困难和压力进一步加大,外贸经贸面临转型升级的形势较为严峻,各种困难累积效应、叠加效应不容忽视,下一步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从对外贸易来说,一是在出口额高增长的背后,是出口企业普遍反映经营困难,出口成本(原材料、劳动力、融资成本)上涨太快,出口提价不到位,出口效益大幅下滑,出口增长潜力严重不足,出口信心丧失,出口环境恶化。二是出口企业竞争力下降,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竞争优势逐步丧失,出口订单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转移现象明显。大多数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处于微利或亏损经营状态,“保客户、保市场”已成为许多企业的无奈选择。三是货币政策收紧,人民币汇率升值、退税率下调,贷款难问题显现,中小型出口企业关门歇业现象增多。四是美国经济衰退,外部需求萎缩,我市对美和欧盟出口增幅回落明显。上半年全市纺织服装对欧盟和美国分别出口8.7亿美元和3.7亿美元,同比增长32.2%和14.8%,增幅同比分别回落10.8和9个百分点。

从利用外资方面来说,主要受随着土地供应趋紧影响,合同外资呈现三个“过快”:即总量下降过快,合同减资下降过快,开发区合同外资占比下降过快。上半年新批项目数同比减少74只,合同外资同比减少2.3亿美元,合同外资减资1.1亿美元。开发区新增合同外资2亿美元,同比下降47%,占比55%,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合同外资减少将影响明年实到外资进度。

从外经合作来说,主要是境外投资的风险增大,尤其以越南为主的亚洲新兴经济市场的经济面出现恶化趋化,,可能潜在影响我市海亮和天龙在建或拟建的两个工业园区。

综合分析,预计下半年我市外贸出口仍保持一定的增长,但在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下阶段外贸出口增幅可能趋缓;受宏观经济发展趋紧趋严的影响,外商调整投资策略而造成的减资项目持续增多,预计合同外资将持续下滑,完成全年预期目标的难度较大,实到外资完成目标的压力相对较轻;外经合作面临发展机遇期,可望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

四、下半年主要工作安排

1.坚定信心,关注局势,确保完成全年预期目标。一是坚定发展信心。外经贸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拉动力。当前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但机遇与挑战并存,越是困难时期,越要重视鼓劲造势,增强信心,坚持发展创新,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面貌迎接困难和挑战的考验,加强政企互动,努力提高行政服务质量与效率,合力共度难关。二是完善开放型经济扶持政策。发挥政策引导和激励作用,加大对外经贸创新创业政策扶持力度,重点鼓励扩大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鼓励引进高、大、优外资项目,推动外经贸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向上争取扶持政策,加强对商务部、省厅配套政策的研究,争取我市更多的企业获得资助。三是高度关注外经贸运行趋势。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外经贸运行监测,研判形势,分析困难,落实对策措施,努力实现开放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优化结构,培育品牌,致力外贸提质增效。一是提高出口综合竞争力。充分利用商务部、省、市对品牌的扶持政策,继续开展20*年度*市出口名牌评选活动,今年扩大品牌的出口规模,努力实现品牌增效,争取培育市级以上出口名牌达到100只。同时,注重对机电、高新技术产品扩大出口上的倾斜力度,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逐步使出口竞争力由低价竞争向综合竞争力提升。二是积极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场。按照“深度开拓欧美市场、多元拓展新兴市场”的思路,利用下半年秋季广交会参展扩容的机会,帮助企业争取更多的参展摊位,进一步加大对新兴出口市场的拓展力度。三是增强出口应对能力。针对当前国际经济增长趋缓和国际贸易摩擦多样化、复杂性的实际情况,着力加强对企业公平贸易知识的培训、指导和政策咨询工作,特别是“两反一保”的预警工作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咨询和指导工作,帮助企业提高出口应对能力。

3.突出重点,注重选资,着力提升外资项目质量。一是突出一个“选资”。一选项目,着力选择一批符合国家鼓励产业政策和对本地经济发展有拉动作用的优、大招商项目,实行重点推介;二选对象,着重对日韩、欧美等重点国家(地区)和国内台商密集区开展招商,特别是加大要进一步对世界500强企业的招商力度,下半年重点做好日韩和黄酒节招商活动;三选载体,采取规模较大的投资推介活动和小分队专业招商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对重点地区实行招商。二是围绕二个“提高”。以我国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扩大为契机,大力引进外资商贸零售业、旅游服务业,以及与制造业相配套的三产服务业和服务外包项目的招商引资,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质量。积极利用各类境内外展览活动,推介招商项目,创新招商活动载体,加强“三外”互动,提高招商工作质量。三是致力做好三个“一批”。结合我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实际,精心包装一批招商项目,切实增强招商引资活动的实效性;加强对外资到位的督查,对特别是对上半年浙洽会签约的项目开展跟踪督查和服务,推动一批已签外资项目的到位,提高到位率;加强与外商投资企业的联络和沟通,强化亲商安商的服务工作,了解现有外商增资意向,促成一批增资扩股项目,提高增资项目在外资项目中的比例。

4.加强指导,加大扶持,加快“走出去”步伐。一是引导和扶持有条件的企业赴境外开展实业性投资和资源性开发,充分有效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有效拓宽发展空间。二是指导和鼓励企业发挥境外贸易性窗口(办事处)的作用,把境外贸易性窗口(办事处)成为市场信息和产品研发中心。三是继续发挥我市建筑产业优势,推动外经企业赴境外承接工程,并通过境外承包工程带动相关设备、产品出口和劳务输出。

第8篇

国外学者近些年主要围绕FDI是否对技术与非技术、熟练与非熟练工人之间的工资差距产生影响进行探讨,例如马修•斯劳特③(MatthewJ.Slaughter2002)引用美国1977年~1994年的数据,说明FDI的输出对于美国熟练工人与非熟练工人相对工资比的影响很小,即对美国相对劳动需求影响很小,因而对产业内技术升级的贡献很小,FDI也没有像人们所想的那样带来发达国家非熟练工人就业的减少。DirkWillemteVelde和OliverMorrissey④对亚洲5个国家和地区(韩国、新加坡、香港、菲律宾和泰国)FDI、技术水平和收入分配关系进行研究后发现,FDI使它们的技术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都有所上升,但是FDI不具有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与上不同的是BrendaSimsBlackwell⑤(2011)根据100个国家1980~2002年数据用面板分析得出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会扩大收入差距,而发达国家吸引外资会使收入差距缩小。国内学者的研究从地区和行业层面出发,主要集中在工资效用和影响收入水平因素的研究。陈超、姚利民(2007)利用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的数据,以制造业为例,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长三角地区外资对制造业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对其制造业收入差距起到了缩小作用。吉缅周(2007)通过对广东、广西2001~2004年制造业27个子行业的数据对FDI进入与当地工资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经验研究,认为外资公司就业占总就业的比重的上升会提高该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陈怡、周曙东、王洪亮(2009)利用1998~2006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FDI能够更多地拉升制造业中低收入行业的相对工资,有利于缩小我国制造业行业间工资收入差距。综上可以看出,由于国内外研究学者选取的假定基础、论证方法、研究对象和时期等不同,大多数学者使用了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的方法,对于FDI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得到了不同的研究结果。本文将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方法,使用威尔逊系数对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吸引FDI与收入差距的关系作进一步深入探讨。

制造业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及与FDI的相关性分析

(一)演变趋势

根据2005~2011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各年有关29个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中除去没有开放的烟草制造业)职工年平均工资数据(见图3,7条曲线从下到上依次为2004~2010年各年29个行业的平均工资,其中横轴1~29为制造业29个细分行业,纵轴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单位为元)),可以看出,29个细分行业2004~2010年的平均工资虽均逐年有所提高,但各行业间的工资差距还是很明显,其中行业12(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最高、行业19(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26(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也相对较高。1990~2010年数据显示(见图4):29个制造业细分行业中,1990~1995年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工资最高,2003年则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最高,其他年份(2004~2010年)均为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工资最高;而最低工资方面,除了1990年是农副食品加工业外,其他各年份都是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造业为最低,而且图中还可看出,最高和最低工资线之间随着年份增加呈现喇叭状,意味着两者的差距在逐年加大。从各年份的情况看(见图5),制造业平均工资从1990的2275元上升到2010年的29238.5元,各行业人员工资处于逐年增长状态;行业最高工资和最低工资之间的差额同样在逐年增长,从1990年相差1022元,到2000年相差9332元,再到2010年相差25216元,收入的绝对差额在不断上升。从1990~2010年我国制造业各细分行业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中最高工资与最低工资的比值所计算出的倍率也可以看出(见图6),1990~1996年间制造业收入差距呈较快上升态势,后有所回落,1998~2003年间相对较为平稳,从2003年开始收入差距呈现逐年下降态势,这基本上符合库兹涅茨的收入分配长期变动轨迹“先恶化,后改进”的理论。在数据处理中由于1993年之前全民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与1993年之后统计口径差异很大,所以用全民所有制经济数据表示整个制造业细分行业,同时2004年之后的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和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统一归为其他制造业。根据相同的数据,用威尔逊系数计算制造业29个细分行业每年的收入差距(见图7),从中可以看出,制造业从业者的收入差距同样呈现先上升后稍有下降的趋势:即1990~2004年威尔逊系数逐渐增大,2004~2010年威尔逊系数出现波动,但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从上面两种方法计算显示,制造业收入差距变化都出现倒U型,特别是从2004年开始,两种方法计算出的制造业收入差距均呈现下降趋势。

(二)相关性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吸收FDI额越来越大,FDI中的绝大部分都流向制造业。特别是2004年后,FDI在我国制造业收入差距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见图8),2000~2004年二者同时上升,2004~2007年制造业实际利用FDI趋向平稳,这3年间的威尔逊系数也相对平稳,特别是2007~2010年间FDI大幅上升,威尔逊系数却对应出现下降趋势,所以二者存在很大的相关性。随着FDI的增加,制造业收入差距逐渐缩小。本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收集了1990~2010年全国制造业各细分行业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元)和从业人数,以及全国制造业实际利用FDI金额和GDP,在数据选取过程中制造业细分行业共有30个,其中排除烟草加工业,因为此行业外资禁止进入,国家并未开放,同时该行业工资大约是其他细分制造业的5倍,属于垄断行业;为了统计口径一致,把2003~2010年的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和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归为其他制造业。制造业收入差距与FDI分别用威尔逊系数(V)和全国制造业实际利用FDI金额占GDP的比值(F)表示,采用相对比值的方法从定量的角度分析FDI与制造业收入差距的相关性,使用Eviews6.0进行检验,经过验证,LNV、LNF都表现出相对平稳性的特征,并且通过了协整性检验。从格兰杰分析中可以看出,取滞后期1、2和3,LNF都为LNV的格兰杰原因,LNV都不是LNF的原因,这说明FDI与制造业收入差距具有相关性,而且我国制造业FDI与制造业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相对长期的相关关系。上述分析得出FDI与收入具有相对长期相关性,同时从上文数据中可以看到,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改革开放带来的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涉及面之广、影响力之大是其他力量无法比拟的。FDI不仅带来大量的资金、先进的管理方法和专业技术,还会大量增加当地就业,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收入,进而影响相关行业的收入分配。由以上FDI在中国的现状和制造业收入差距的现状,以及FDI和制造业收入差距的相关性分析,可以得出:在FDI促进我国制造业经济增长和增加制造业从业人员收入的同时,也促使行业间收入差距缩小。

FDI对制造业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

(一)劳动力流动效应

实证结果看出我国制造业收入差距变化符合倒U理论,分析这种变化趋势需要引入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的理论模式:①刘易斯认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资本所有者阶层和劳动力提供者阶层之间收入相对差距会越来越大,同时在劳动力提供者阶层内部收入差距也在扩大,即高技能劳动力的收入高于低技能劳动力的收入。随着经济继续发展,现代部门吸收的低技能劳动力越来越多,部门内工人的整体工资水平将逐步提高,高技能劳动力和低技能劳动力之间的收入差距可能缩小或不变,社会总体收入差距会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当经济发展进入较高阶段时,劳动供给变得相对稀缺,资本供给则处于相对充裕的状态,在此阶段工资上升,社会总体收入差距将下降。可以看出二元经济理论是随着一个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部门间及部门内部收入增长差距呈倒U型变化。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现代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并存,具有发展中国家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拥有大量的低技能劳动力,低技能劳动力市场可以认为相当于完全竞争市场,而高技能工人的供给是有限的,很多研究中把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者作为高技能劳动力,根据2010及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显示,这两年农村剩余劳动力分别为24223万人和25278万人,两年中都有多于36%的从业者从事制造业,其中只有5%左右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根据有关数据推算,我国整个制造业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人数占9%左右,假设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人员全部都从事制造业,人数大约为1200万,这也只占整个制造业中高技能劳动力的1/10。所以,把广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近似认为低技能劳动力。当然高技能劳动力和低技能劳动力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也不具有十分明显的分界线,而且低技能劳动力可以向高技能劳动力转化。2011年我国农村劳动力每年外出务工或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6个月以上的达到2.42亿,占农村总劳动力比例达到51%,①这部分农村劳动力在制造业或服务业部门找到工作,并获得比农业更高的报酬。2.42亿低技能劳动力中,从事制造业的比重最大,占36.0%,月均收入为1920元,②远远高于2011年农民人均月收入581.42元(按照国家统计局最新的报告中显示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6977元计算)。③低技能劳动力通过努力,可以在制造业间相对自由流动。在我国制造业劳动力市场中,由于近几年劳动力要素流动的壁垒逐渐减少,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西北大开发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使制造业劳动力呈现出快速化多极化流动的趋势。外商投资企业平均工资高于内资企业,2010年外商投资企业年平均工资为41739元,内资企业年平均工资为34996元,直接诱发劳动力的流动。前程无忧网《2012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显示,④2011年制造业的年度离职率高达20.5%,制造业内资企业离职率更是高于这一比例,员工离职成本很小。根据麦克杜格尔模型,要素的自由流动会使地区间要素价格均等化,从而达到收入均等化。外商直接投资起初只集中于东道国制造业内的关键性或主导性行业,带动了这些行业的收入提高和快速发展,拉大了与东道国制造业内其他行业的收入差距。随着FDI的不断流入,制造业间的收入差距会逐步缩小。从外商投资企业的角度来看,由于对工人支付较高的工资,导致劳动力供给数量逐渐增多。随着供给的增加,会导致外商投资企业员工的整体工资水平有所下降;从内资企业来看,内资企业为了留住员工,必然会提高员工的工资水平,行业间收入差距逐渐趋于减小。所以长期内,在劳动力自由流动的作用下,FDI会促使制造业内收入差距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二)生产技术及管理经验溢出效应

FDI的流入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能产生内生技术外溢和技术进步。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分析,⑤外商直接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增加1单位可以带来0.37单位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这些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向同行业甚至上下游制造业的内资企业扩散,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制造业行业整体的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包括普通劳动者和中高级管理人员在行业内的合理配置以及收入的合理分配。FDI流入初期,我国制造业高技能劳动力供给不足,FDI的技术外溢将受到一定的限制。此时,高技能劳动力由内资企业向外资企业单向流动,内资企业生产效率受到影响,工资水平相对外资企业出现快速下降,制造业工资差距将会扩大。但是从长期看,随着东道国的技术吸收能力增强、市场竞争程度提升以及人力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FDI带来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会充分外溢。内资企业的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内外资企业对人才需求产生竞争,在此市场状况下,内外资企业会争取差距不大的工资待遇,制造业收入差距将会缩小。

(三)劳动力学习溢出效应

由于外资企业灵活的用人机制和本土化经营的全面实现,外企从业人员的自由流动使技术知识、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也都流动起来。有报告显示,26.5%和20.5%的职业经理人分别拥有外商合资/合作企业或外商独资企业/跨国公司的管理经验,①而且很多内资企业还开始直接聘用外籍职业经理人,这使内资企业竞争力得到提升,更有不少外企员工自己创业,劳动力的学习溢出效应会更加明显。由于外企从业人员的示范效应,劳动力市场上大量潜在劳动力甚至没有毕业的大学生,为了能够进入外资企业,获得更优越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更高的工作起点,他们会按照外资企业招聘的标准,加大自身教育的投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带来的劳动力学习溢出效应使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个体间差距缩小,从而使劳动力收入差距缩小。外溢效应促使收入差距缩小也是有条件的,内资企业收入的提高依赖于企业对外资企业的溢出效应的吸收和利用,所以,开放的市场环境、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是收入差距缩小的前提。同时,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吸收能力也很关键,在企业自身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本积累的基础上,要具有充分吸收和消化外资带来的溢出效应的能力。劳动力素质在吸收过程中扮演主要角色,如果吸收能力不足,就不能带给收入差距缩小的正面影响。所以,由于不同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在各制造业细分行业中溢出效应的发挥程度各不相同,这在理论上能够解释我国制造业收入差距在缩小但缩小程度较小的现实。因此,我国各地区的制造业各细分行业都应该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实现产业升级,在此基础上大力吸引外资,充分消化和利用FDI带来的溢出效应的正面作用,实现劳动力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行业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政策建议

随着“十二五”规划实施拉开序幕,为了促进FDI对我国制造业收入产生正面的和积极的影响,我们从制造业如何进一步吸引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如何把握好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收入分配这三方面提出如下粗浅的看法。

(一)制造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建议

继续改善宏观投资环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我国制造业对FDI的整体吸引力;结合产业发展政策,引导FDI的合理分布,尽量避免FDI对我国制造业收入分配的负面影响;引导FDI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积极创造条件承接东部地区的制造业转移趋势,实现FDI的合理分布;循序渐进并且有选择地引进FDI,制造业必须考虑到整体利用外资的目标,加强对FDI的可行性研究和筛选,有选择、有重点地引进能够切实提高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水平的外资项目。

(二)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在制造业自身的发展和建设方面,今后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在科技创新方面,为提高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必须加大研究和应用技术创新的力度,实现产品质量标准化,并与国际标准接轨;(2)须加快制造业对外开放的步伐,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协调发展;(3)加大人才培养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引进;(4)中国制造业基地的建设可以考虑在现有各种工业园区或经济开发区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产业聚集化进程,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经济和产业配套体系。

(三)收入分配更加合理化的政策建议

第9篇

【关键词】 天使资本市场 政府主导 风险规避 企业自身建设

一、引言

2009年10月,三批IPO的创业版企业在二级市场正式挂牌交易,其巨大的财富效应再一次吸引了广大投资者对风险投资的眼球。种种迹象表明,中国风险资本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作为风险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天使资本也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天使投资(Angel Investment)最早起源于19世纪的美国,通常指自由投资者或非正式风险投资机构对原创项目或小型初创企业进行的一次性前期投资,他们和机构风险投资一起构成了美国的风险投资产业,成为美国早期创业和创新的主要支柱。目前,美国的天使投资总额约占风险投资总体的份额超过40%,其投资的活跃程度超过正式机构的风险投资。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下属的创业研究中心是美国研究天使投资最权威的机构,它的一份调研报告表明,2008年,美国共有26万多个活跃的天使投资人,除此之外,还有多个天使投资组织,他们为55480个创业企业提供了总额为192亿美元的投资。而根据普华永道的统计报告,2008年,美国的后期风险投资共投入了280多亿美元,资助了3700个投资项目。可以说,如果没有前期的天使投资,后期的风险投资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目前在中国,天使投资才刚刚被认识,尚谈不上是一个产业,但考虑到天使投资在促进高科技企业发展和创新方面的独特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天使资本市场发展的环境进行分析,从政府、企业和天使投资者三个方面对促进我国天使资本市场的发展提出建议。

二、我国天使资本市场发展的环境分析

1、发展我国天使资本市场的必要性

(1)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缓解需要天使投资。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其发展遇到的诸多困难中,资金短缺问题犹为突出。从有效需求看,据原国家经贸委统计,约有80%的中小企业存在贷款难和融资难的问题。然而,尽管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呼声很高,这方面的问题也始终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但中小企业依然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可阻挡的势头迅猛发展,其根本原因就是民间借贷弥补了中小企业从正式融资渠道难以获得资金的缺口。由于民间借贷期限短、成本高,企业不可能也不愿意长期使用这部分资金,所以不断地借了还、还了再借,其外在表现就是始终存在资金缺口。如果能够采取某种机制进行引导,让这部分民间借贷转化为股权资本,资金就会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沉淀在企业中,这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压力。

与机构风险投资不同,天使投资的投资偏好往往是选择创业企业的种子期和初创期介入,这主要是由于这一时期的企业不需要太多的资金,但资金的风险很大,而且需要花费很多的管理时间,投资周期也较长,因此机构风险资本极少涉足,天使投资恰恰可以弥补这一融资市场的缺口。

因此,通过发展我国的天使资本市场,促进天使投资这种投资方式的发展,既可以提高民间资本的利用效率,又可以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科技发明成果的商品化需要天使投资。尽管政府对发明专利的转化有相应的政策,但对民间发明的支持力度非常小,加上风险资本本身的规模小而且又不能吸引民间资本,根本满足不了这方面的需要。因此,民间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只能靠民间资金来解决。如果有了天使资本市场,通过吸引天使资本来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无疑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3)资本市场结构体系的完善需要天使资本市场。我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发展思路已经明确,风险资本市场是整个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资本市场包括二板市场和私有股权融资市场,而私有股权融资有两种形式:机构风险资本和天使资本。可见,天使资本市场是风险资本市场的一个子系统。

2、我国充足的民间资本供给为发展天使资本市场提供了可能

2007年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已达172534亿元。民间充裕资金的存在,为天使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源泉。特别是浙江、广东、江苏等富有省份,一批民营企业家和私营业主拥有充足的财力和丰富的理财经验,他们是有能力进行天使投资的一个群体。

另外,目前我国民间非正式融资非常活跃,据中国人民银行前副行长吴晓灵在“2005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与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上称,他们做过一个调查,推算我国民间融资规模为9500亿元,占GDP的6.96%左右,占本外币贷款的5.92%左右。这其中有权益融资,但更多的是借贷性质。如果通过完善天使投资机制使大量的民间资本有部分能以天使投资的方式进入中小企业,成为企业的自有资本,那么中小企业始终存在的资金短缺的顽症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

受国人本能的规避风险、追求安稳的投资观念影响,目前人们对天使投资尚缺乏足够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天使投资的成长。另外,我国目前的资本运作机制和投资环境不够健全,缺乏理想的信息沟通平台,中小企业也存在相当严重的信用缺失问题,这些制约因素使得天使投资在中国身影寥寥。

因此,促进天使投资和天使资本市场发展需要从政府、天使投资人、创业企业三个方面入手,其中,政府应起主导作用。

三、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完善

1、制定与天使投资相关的法律法规

天使投资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相应的法律机制作保证。我国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与天使投资相关的法律体系,主要包括:天使投资主体法律制度、天使投资合同法律制度、创业企业控制与治理、天使资本退出的法律制度、天使投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天使投资监管法律制度等,同时要不断优化执法环境。

2、各级政府牵头、财政出资组建本地的天使投资组织或机构

目前,我国研发成果市场化程度很低、科研与生产严重脱节是不可否认的事实。针对此现象,可以借鉴以色列的成功经验,由政府扮演天使的角色,出面成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创业投资公司,专门对创业企业的种子期和初创期进行长期投资。具体可采取由各级地方政府牵头,各级财政提供先期资本的方法,吸引有风险投资需求的民间天使加入,政府资本以后再视运行情况待条件成熟时退出。政府天使的“羊群效应”可以带动天使资本市场的更快发展。

3、加强有关天使投资的宣传和教育

民众投资知识缺乏和创业意识淡薄是制约我国天使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民营企业家或者私企业主积累了大量财富,但他们大多数对天使投资缺乏了解,不愿意投资于“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因此,政府和专业机构应该通过媒体大力宣传国外成功的经验,包括依靠天使投资而发展起来的风险企业和从事天使投资而获得巨大回报的天使投资者,从而提高人们参与天使投资的积极性。

4、建立有效的信用机制

可靠的信用是获得天使投资的关键,我国民间信用的缺失是难以形成“创业天使”机制的主要症结之一。建立行之有效的信用机制,营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才能让天使投资人放心地进行投资,这也是发展我国天使投资的根本保障。

信用制度的建立,主要应依靠市场经济的力量来完成,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制定规则,行使监管职能,指导经营者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制定中介机构的相关执行规范,提高中介机构对中小企业信用的约束力。

5、给予天使投资者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我国目前对高科技创新企业实行优惠税率,而对那些投资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投资企业及其收益(包括个人收益)却未实行相应的优惠税率。我国可以借鉴OECD国家鼓励天使投资的做法,制定有关对私人投资者投资非上市公司的相关个人所得税和资本所得税及损失税前弥补的相关优惠政策。

6、建立健全天使投资的运行机制

(1)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为天使投资提供服务平台。第一,创办公开发行的刊物,介绍投资业务信息;第二,举办论坛和会议,搭建天使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第三,创办天使投资俱乐部或联盟,整合投资天使在基金、创业和企业管理、专业技术经验以及人际关系等资源上的力量,进行联合投资;第四,建立信息网络,了解国内外最新的高新技术成果、专利技术和技术市场行情,并且定期公布天使投资信息,以加强资金供求双方联系;第五,培养投资中介机构,积极发展和完善以项目评估、财务与法律咨询为主要内容的风险投资中介服务机构。

(2)健全天使投资的退出渠道。对于一个愿意进行天使投资的人来讲,退出既是过去的天使投资行为的终点,又是新的天使投资行为的起点,退出机制在整个天使投资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

天使资本能否顺利退出对天使投资的最终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我国加快建立多层次的证券市场体系,特别是加快二板市场的发展,为天使投资提供退出机会,减少投资者的顾虑。同时,还应积极创造条件,支持企业进行收购、兼并、回购、换取公开上市公司的股份等,为天使投资的顺利退出提供方便。

四、天使投资者投资过程的风险规避策略

天使投资人作为天使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必须有自身的投资目标、投资项目的选择标准以及风险规避策略。天使投资者作为出资人进入高新技术企业,大多是被其高额回报率所吸引,但是在追求高额回报率的同时,天使投资人也面临着高风险。所以天使投资人应在投资项目的选择、投资合同的签订以及天使资本的退出三个方面分别制定合理的风险规避策略。

1、谨慎挑选投资项目

天使投资者在选择投资项目时,主要有交易的发起、项目的筛选以及项目的估价三个步骤。

交易发起阶段是天使投资的起点,在此阶段,天使投资者获知了潜在的投资机会,并辨别出良好的投资项目。所谓良好的投资项目应该具有先进的技术、巨大的市场机会、优秀的业务发展计划和一流的管理方法。

在项目的筛选阶段,天使投资者对由交易发起阶段甄别出的投资项目进行进一步的挑选,然后对挑选出来的项目进行仔细分析,确定是否对其进行投资。

项目的估价阶段就是天使投资者和被投资企业运用折现法对企业的价值进行量化,从而共同决定天使投资者必须投资多少资金才能换取被投资企业的股份。

2、签订天使投资合同

确定对某一项目进行投资后,天使投资者与被投资企业将一起协商制定一份双方都满意的合同。合同主要涉及天使投资期限和轮次的确定、投资工具的选择、合理报酬体系的制定等。

在天使投资的期限和轮次上,天使投资者应该选择分段投资。天使投资者通过渐进式的多轮投资过程,对风险企业的前景不间断地进行周期性评估,再依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继续投资。这样,就能降低错误决策所导致的潜在损失,同时又强化了天使投资者对风险投资管理层的控制。

天使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工具时,应根据风险企业不同阶段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工具。在风险企业发展不稳定、信息不对称程度高的阶段,天使投资者可以选择优先股或者可转化优先股。天使投资的投资风险极大,投资者渴望有一种优越于其他普通股东的权利。在风险企业发展稳定、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低的时候,天使投资者可以选择购买风险企业的债券。

合理的报酬体系是为了规避风险企业的创业者或管理高层的道德风险而设立的一种激励和约束机制。创业者购股期权的价格和比例与风险企业的业绩直接挂钩,这样就保证了天使投资者和创业者利益的一致性。

3、天使资本的适时退出

天使投资在风险企业中存在的形式是权益资本,但天使投资者的目的并不是做股东,而是赢利。无论培育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否成功,天使资本最终都要退出,然后再寻找下一个合适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投资和管理。在退出方式和退出时机的选择上,天使投资者应该审时度势,当机立断,不可有丝毫犹豫。

天使投资的退出方式一般有IPO(首次公开上市,包括主板上市和二板上市)、兼并收购、股权回购、破产清算四种。虽然首次公开上市能带来最大的投资回报,是天使投资者通常所追求的目标,而破产清算则意味着天使投资可能有一部分或全部的损失,但是对于不成功的投资,天使投资者所追求的目标就应该是如何使亏损最小化。一旦发现风险企业成功无望,天使投资者就应当采取清算策略,若不能及时退出,天使投资者就会被套牢,沉淀资金所带来的机会成本的损失更大。

五、中小企业吸引天使投资的措施

1、加强自身信用建设

中小企业要想真正解决融资难的问题,首先就要过信用关,要以信取资。

一方面,中小企业应树立信用意识,培养诚实、守信的信用观念,加强信用建设,从而在合作伙伴、金融机构以及消费者中形成良好的信用形象,为企业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应该将信用建设制度化,把企业的各种信用理念以制度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并渗透到各个层面,落实到各个环节,脚踏实地一丝不苟地付诸行动。

2、积极进行技术创新,选择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科技项目

一般而言,拥有核心技术、独立自主产权和产品市场前景广阔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是较受天使投资者青睐的。所以,中小企业首先要积极地进行技术创新,同时要注意技术的优势及商业化程度。技术的优势及商业化程度往往决定了项目的潜在市场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项目的潜在市场越大,该项目的投资价值就越大;预期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强,未来的投资回报就越大。

3、积极主动寻找合适的、能够形成默契的天使投资者

企业应该通过各种渠道极力宣传自己,主动寻求投资者的帮助。比如主动介入天使投资聚会,在实现双赢的基础上使企业得到发展壮大。

4、准备一份详细的商业计划书

一份出色的商业计划书可以让天使投资者对融资项目有深入的了解和深刻的印象,从而有助于激发其投资欲望。

商业计划书从总体上来说,应该充分展示创业者对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熟悉以及实现商业计划的信心。其具体原则应包括:呈现竞争优势与投资利益;呈现经营能力、市场导向;商业计划书的基本假设与估计应前后一致;一切数字要尽量客观、实际,切勿凭主观意愿捏造;要明确指出企业的市场机会与竞争威胁,并尽量以具体资料为证。

5、提高创业者的个人素质

如果商业计划书打动了天使投资者,创业者便获得了与天使投资者见面的机会。天使们很看重企业家个人素质,可以说,有时候,是人在融资,而不是公司在融资。所以,为了成功地从天使投资者那里实现融资,除了项目本身的吸引力之外,创业者自身的素质也是成功获得融资的关键。

首先,创业者应该拥有远见、有创造力、有善于抓住事物本质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其次,创业者应该充满自信。再次,创业者应该得到天使投资者的信赖,大胆地向天使投资者说明该项目的不足,有哪些潜在的风险。

综上所述,为了推动我国天使投资的发展,政府、天使投资者、中小企业都应该作出相应的努力。这样不仅可以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而且对于盘活民间私人资本,促进科技发展,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玉利:企业家与企业家型中小企业[J].当代财经,2001(10).

[2] 李培元、魏亚平:基于新型文化产业视角的直接融资模式[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2).

[3] 王红梅、张琳:创业期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4).

第10篇

招商引资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也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壮大兵团实力的重要途径。根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有关要求,结合自己工作实际,近日,我带领场经济发展办公室有关人员,围绕企业招商引资工作的现状,特别是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如何精准发力,优化营商环境,扩大招商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调研,重点走访了场光伏园区和骆驼圈园区及新疆乾辉商贸有限公司、哈密长兴矿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并召集效果企业家进行座谈交流,征求多方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企业招商引资工作情况

近年来,企业党委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招商机制逐步理顺、招商环境持续改善、招商项目有力推进,招商工作取得一定进展。目前已落地规模以上企业7家,光伏企业6家(属于央企1家、国企1家),规模以下企业3家。单个投资亿元企业8家。

(一)领导重视亲力亲为。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建立企业班子领导挂钩联系异地商会制度,发挥领导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领衔作用。企业领导开展知名企业家座谈会活动,既使企业家体会到企业领导对他们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又掌握了他们的生产概况和投资意愿。企业主要领导亲自谋划项目对接、亲自外出招商活动、亲自接洽重要客商、亲自推进重大项目落地、亲自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大多重大项目都是主要领导亲为结果。先后促成项目3个,涉及金额15亿元。

(二)营商环境得到改善。根据企业出台了《关于印发红星企业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红星企业招商引资项目工作考核办法》等文件,企业根据实际分解任务,加强督促,激励干部,营造“亲商、招商、安商”的浓厚氛围。继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强五星级“保姆式”服务等都取得了良好成效。以交通道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城乡环境、居住条件、上学情况有所改善。

(三)项目质量有所提高。严把项目准入关,坚决防止“三高”项目建设,积极引进产业带动力强的项目。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重点,引进特色产业项目,2019年2个产业项目分别落地企业及红星二牧场。如红星二牧场小型综合体项目;4000头肉牛养殖项目等。

(四)招商合作纵深推进。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先后参加外出节会活动3次,累计推介项目12个。包括陕西西安“丝博会”,并多次赴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成渝等地区开展经贸交流活动。邀请接待来我企业和企业投资客商60余名。通过招商活动,宣传推介了红星企业及企业,结交了一批客商,谈成了一批项目意向,签约了一批项目,巩固了一批成果。

二、企业区域主要特点和优势

(一)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达。企业是新疆面向内地的第一窗口,东邻甘肃,北与外蒙接壤,兰新铁路和临市铁路在此交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使企业处于联结东西部、纵贯南北疆、辐射周边地区的重要枢纽地位。

(二)工业基础良好,园区承载能力较强。企业辖区有企业光伏园区1个,规划总面积28.3平方公里,总规划装机容量为1020MW。现已入驻企业6家,总投资20亿元。辖区内的骆驼圈子工业园区,是红星企业重点建设的重工业园区,总体规划面积8.3平方公里。产业导向以煤电为基础、硅材料为主导,煤化工、建材、选矿为辅,规划配套有铁路专用线。供水、道路、电力、通讯等设施完善,达到了七通一平。目前已入住企业10余家。

(三)文化旅游极具潜力,市场开发前景广阔。企业辖区有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石结构建筑遗址群、东天山塔水河150万亩天然牧场、北戈壁万亩有机生态果园、喀尔里克峡谷、巴木墩水库、骆驼圈子驿站、塔水河生态牧场以及哈萨克民族风情等文化旅游资源等,我们将进一步整合资源,突出重点,集中开发西至庙尔沟、哈密回王府、魔鬼城,东至星星峡、敦煌、嘉峪关等两条旅游线路,同时要借力宣传,扩大营销,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呈现大美新疆旅游的第一板块。

(四)自然资源丰富,要素保障充足可靠。企业拥有独立水系,特别是正在建设库容为906万方的水库,为工业用水提供了充足的保证。拥有土地面积189万亩,可利用储备土地资源十分丰富。企业盛产棉花、葡萄、哈密大枣,为农产品加工提供优质的农产品资源。“漠味源”韭菜、“塔水河”沙葱是企业精心打造的蔬菜品牌,目前已种植483座。场内平均太阳辐射量约为5000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日照小时数约为3357小时,是太阳能总辐射量最高区域之一。马鬃山全年风力在8级以上的大风日数达到110-120天左右,已纳入兵、企业风电发展总体规划。

(五)社会和谐稳定,投资环境宽松。企业将秉着亲商、安商、礼商、富商的理念,认真践行红星企业党委确立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土地、税收等各项优惠政策,成立以党委书记、政委负总责、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共同参与的专门团队,竭诚为企业提供“五星级、保姆式”服务。

三、企业在推进招商引资和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对招商引资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对利用招商引资破解“五个不适应”、“四个不够”的作用没有充分显现。招商引资是优化资产和资金配置的重要活动,是拉动一个地区经济超常规发展、跨越式前进的有力“引擎”,特别是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更显重要、更为紧迫。随着兵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逐步完成、“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经济发展不足、发展不强的问题也逐渐凸显。目前破解现阶段兵团发展不足、发展不强问题最根本、最实在的举措就是要加快开放开发,以招商引资第一要事保证发展第一要务,打好“开放牌”,通过招商引资,借力拉动经济、增加就业、集聚人口来破解“五个不适应”、“四个不够”的问题。但企业上下对通过招商引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深,对抓好招商引资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还不强,对优化营商环境和招商引资投入的精力不足,全方位招商引资的氛围和共识还没有真正形成,使得招商引资对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催化”作用发挥的还不充分。

(二)招商引资的重要性宣传、政策性宣传、营商环境的宣传还不够到位。招商引资工作是加快企业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和重要手段。因此招商引资显得尤为重要,而贯穿在招商引资整个环节中的宣传推广活动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随着招商引资难度增大,宣传推介会使招商引资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企业目前的宣传还仅仅是在对外参加招商会、推介会时在发放宣传册的形式上简单,对企业招商政策、优势、环境、资源等的宣传不到位。

(三)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不明确、不突出。招商引资作为企业的工作重点是为了企业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通过利用本地各类优势资源吸引外来投资,实现企业与投资企业的利益双赢。由于兵团企业目前政策制度的问题,使得企业在具体的招商引资过程中,不能够把具体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运用到实践中,没有具体的、细节化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很大程度上影响招商引资工作的推进。由于兵团特殊的体制机制,企业、团均无税收行政职能,与地方比较,在财税方面无法给与相应优惠。

(四)营商环境存在不足。在企业进场时的“三通一平”配套难以做到,影响项目建设。基本配套设施建设滞后,道路网、市政管网还不完善,居住、上学、通水通讯等服务条件还跟不上。本地专业人才短缺,外地人才又不愿意来,使许多外来企业投资犹豫不决,踌躇不前。招商引资项目跟踪服务存在“虎头蛇尾”现象,全程服务不如人意。全社会共同参与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和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还没有形成。

三、对下一步招商引资工作建议和工作重点

(一)提高站位,强化认识。国家利益就是兵团利益,新疆大局就是兵团大局。新疆土地辽阔,资源丰富,是祖国的大后方。新疆发展的历史,兵团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道理。但在新形势下,仅仅靠传统的屯垦农耕,依靠土地的农业产出,吸纳和集聚人口,显然与履行好维稳戍边职责使命不相适应。必须依托新疆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必须壮大兵团经济实力,产业带动就业,集聚更多人口,发挥好“压舱石”的战略稳定作用。可以说招商引资事关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事关兵团改革发展大局,事关兵团“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特殊作用发挥,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壮大兵团实力、增强维稳戍边能力、改善人口结构,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具体抓手来思考去谋划。发展是第一要务,招商是第一要事。要务抓要职,要职抓要事。要人人思招商,时时想招商,紧绷发展弦和招商弦。

(二)创新平台、优化营商环境。要全力优化营商环境,硬环境,软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投资环境的好坏,客商最先感知最敏感,也最有说服力,也最能形成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的基础条件。要加快推进企业建市、企业建镇,健全“政”的职能,完善、简化工商、税务、土地、环保等登记、审批、备案制度,增强服务招商落地项目的自主权。要对落地客商亲情服务,孵化式服务、一条龙服务,实现安全保障,感觉人情温暖,感受兵团热情,增强投资的信心,决不能开门招商、关门打狗,决不能温水煮青蛙。企业团两级招商人员常年异地奔波,更要策马加鞭,在政治上关怀,生活上关心,真正兑现招商承诺,给位子、给票子,决不能卸磨杀驴,既伤招商人员的心,又凉了客商的心,丧失投资的勇气和信心。

(三)落实规划、抓好载体。深入探索园区建设经营管理新体制,进一步加强园区管理。制定出台相应文件,认真落实优惠政策,营造政策性“洼地”,吸引外地技术、信息、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创造“引来一个,带来一批,辐射一片”的招商引资磁场效应,实现产品链招商。同时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打造好企业园区的道路、供电、供水、网络、绿化配套设施建设,筑巢引凤,为落地项目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有效依托骆驼圈子园区,在产业布局、项目定位上把好关,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打好基础。

(四)加强管理、完善机制。充分认识招商引资是加快开放发展的“主抓手”,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是聚合资本、人才、资源、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重要抓手。形成主要领导带头招商、分管领导全力招商、相关部门合力招商的格局。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工作短板,持续精准发力,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提高签约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

企业各责任单位要切实加强领导,把贯彻落实企业招商引资实施方案明确的重点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牵头单位要与其他相关单位积极沟通、加强配合、责任到人、形成合力,以务实苦干的工作作风,全力做好招商引资推进工作。

建立“重激励、硬约束、严考核”招商引资机制。将年度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任务分解到机关各部门、各单位。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办公室采取月报进度、季度总结、年终考核方式,对各单位的招商引资工作进行考核评比。年终考核结果经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审核,报企业党委审定后印况通报,对招商引资工作突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通报表彰与奖励;对未完成年度招商引资任务、招商引资工作不积极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围绕“在谈项目能签约、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快开工、开工项目促投产”的指导思想,我们将以更加认真的态度、负责的精神、务实的举措、全力实施精神招商,有效招商,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秉承一个理念。就是树立全企业上下一盘棋思想,企业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平台有限,我们一定要打破思维   定势,开阔招商视野,跳出企业去招商,真正把企业的发展放在红星企业的大格局中去谋划,去推动。

二是瞄准一个目标。按照红星企业的要求,去年我们企业党委制定了招商引资三年行动计划,即百亿投资计划,我们将集中精力、狠抓落实,确保目标任务完成。

三是落实一个服务。就是秉承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坚持把“让客商满意,让企业家赚钱”作为第一目标,全方位、全过程、多角度、多要素,提供“店小二”式服务,全面提升红星企业倡导的为企业提供五星级保姆式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四是突出两大载体。二道湖工业园区和骆驼圈子工业园区是红星企业二大招商引资平台,政策宽松、管理规范、基础设施良好,我们要按照园区的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尽可能将所有招商引资项目向园区聚焦,向园区推进。

第11篇

一、近年来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

近年来我区民营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主要有四个特点:

3、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贡献份额幅度增加。目前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已超过三分之二。名列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的高力集团的落户,科技、制药的崛起,铅锌银矿、金陵石化化工二厂等一批大中型国有集体改制企业的加入,我区建设、房地产、方圆置业、苏星汽车修理厂的成功改制都进一步增强了我区民营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同时,全区民营企业在扩大劳动就业上贡献突出,几年来共吸纳5400余人就业,成为吸纳征地拆迁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重要渠道。

4、政府职能不断转变,发展环境逐步改善。去年,区政府按照省、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立足发展,做好服务,狠抓规范,把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工作中最关键的环节来抓,着力引导民营经济走规模发展的道路,走现代企业的发展道路,走改制发展的道路,不断拓展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提升民营经济的发展层次,增强民营经济的发展后劲,推动了民营经济增长速度的再加快,总量规模的再扩大,发展层次的再提升,使民营经济发展的大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在走访、座谈、调查中,听到了民营企业家对政府卓有成效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二、在民营经济发展中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区民营经济在发展规模、质量、环境等方面较之过去有很大的提升和改善,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省、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创造加速发展民营经济的最佳环境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关注:

1、旧的思维定势依然存在计划经济时代民营经济就是私人经济、甚至个体经济的习惯思维普遍存在,认为一切都是私人经营者自己的事。虽然民营经济逐步上升为区位经济的主体地位,但过去有些管理部门职能没有及时转变,观念没有调整到位,这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政府部门对民营企业的指导作用。区由于历史的原因由农业区转变而来,基础条件薄弱,传统的民营企业规模小、技术差、资金少,客观上需要政府部门的指导。当前政府部门往往重视大型的、高利税的民营企业,忽视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行为,不利于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致使我区民营企业处于低层次的发展状态。

2、产业规划滞后缺乏对民营经济总体长远规划和相关政策的配套。目前,政府已十分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但究竟如何推进全区民营经济的发展,如何设计民营企业的布局、优化产业结构,从哪里作为工作的突破口,如何抓落实、抓实效、抓成果,还没有可以遵循的长远规划和配套政策作支持。

3、管理阙失在对民营企业的行政管理行为中,甚至存在与公有制企业不同的双重标准,还不能做到主动地关心他们、主动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不合理的收费和不应该甚至非法的乱摊派时有发生。职能部门之间的规范相互冲突,市、区的同性质部门重复收费、国有企业享有的有关国家政策优惠,民营企业不能平等地获得,政策的不对等、信息不对称,在很大程度上使民营企业处在一种不公平的政策环境之中。

4、培训短腿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经营者在企业经营活动中采用传统的家长式或家族式管理模式,现代管理知识匮乏和管理手段落后。加入WTO以后,民营企业家迫切需要提高经营水平、管理创新水平,需要熟悉国际规范的知识和与经营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一些企业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劳资关系处理不好,容易滋生社会矛盾;有的经营者同时也受到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对企业科学管理重视不够,企业经营状况起伏波动较大。

企业的员工培训问题也比较严重,引进人才难或引进人才留不住,用人只能降低标准。在民营企业经营者的队伍中,不乏低学历者,企业经营者素质的提高没有部门来管、来抓。因此,导致民营企业短期行为和缺乏发展的长远眼光。

对劳动力的培训还没有有效的措施,没有能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合适合用的劳动力,大量的失地农民没有现代工业的劳动技能,就连基本的工作规范、法律常识、安全要求、企业制度都不了解,影响传统民资企业与现代工业的接轨。

5、服务不到位对引导懂管理、精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人才从事民营企业,缺乏独立运行的政策措施和优惠待遇,有一些优惠政策受到部分执行部门拖延、推诿不能落实而流于形式,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比较突出。我区工业园、创业园、科技园还很少有能真正让科技人员动心并去创业的优厚条件,与杭州、苏州等科技园相比,我区民营科技园对高科技项目在资金、地方性收费、土地出让或批租、人才使用等方面力度不够,在政策扶持上还缺少吸引力。其结果,使我区的民营经济多数处在附加值较低的传统产业之中,民营企业在低层次、低水平上重复扩张,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有些部门重结果、轻过程,重口号、轻落实,重形式、轻扶植的官僚主义作风。另外,在公有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的进程中,政府部门如何引导,使这些企业规范化,理顺原有劳资、债务、产权等关系,缺乏一个公正的中介组织(不是政府所属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帮助促进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规则来规范运作。

6、没有特色产业群区一直没有地方特色的产业群,象以纺织为代表的乡镇企业发展模式,以五金为代表的家庭作坊--家族企业发展模式,广东(东莞)以外来加工业为代表的产业群。目前全区以整机装配的企业主要集中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农字号的奶业、花业没有形成产业规模,以汽车建材为龙头的商业、服务业起步晚,规模效益尚未体现,没有成为产业链。

上述问题的存在,从根本上阻碍了我区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区产业结构优化的进程,阻碍了经济结构调整的顺利实现,阻碍了利用民营企业优势来嫁接公有企业作用的发挥。因此,从我区整个经济发展的高度重新对民营企业进行定位,不断改善民营经济的经营环境和政策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三、关于扶植、促进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要确保我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步入健康的快车道,首先必须解决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和政策环境,引导更多有知识、善经营的高级人才加入民营经济的行业。同时,从地方政策上完善有关法规,确保民营企业的利益不受侵害。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规划要先行在我区发展规划中,将民营经济发展规划作为一个专题加以研究,请专家论证,通过人大作出决议,纳入我区经济发展长远规划之中。还必须明确规定优先扶植的产业领域或高科技领域,作为镇街发展民营经济的依据。

第12篇

市政协“发展现代服务业”第四调研组在倪建华副主席带领下,于今年五、六月份就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情况通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本地文化企业及赴芜湖市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初步了解了我市文化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随着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我市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文化产业规模初具

我市现拥有安美文化艺术中心、合肥国家动漫产业基地等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2个,省级文化产业基地4个,1个市级文化娱乐试点街区,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产业分布行业广泛,新闻传媒、出版物流、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和体育产业等初具规模,多种所有制文化产业竞相发展。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显著增强,据统计,20xx年我市文化产业拥有固定资产92.5亿元,比上年净增10.1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2%,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省、全国1.9个和1.7个百分点,分别高于郑州、南京0.1个和0.9个百分点,增速达29%,快于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11.5个百分点,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7%。20xx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5.23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4.34%。

2、产业结构逐步改善

从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看,我市文化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文化产业核心层的分量明显突出。据20xx年普查,合肥市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增加值之比为60.5:9.0:30.5,直接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服务”业占绝对主导地位(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各行业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0.99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近七成,为69.5%,比上年增长26%;提供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活动的“相关文化服务”业(文化产业的相关层)增长明显较快,各行业实现增加值13.64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0.5%,比上年增长38%。合肥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中了一批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为主的核心层文化产业,在全省文化产业中所占的比重逐年提高,引领优势明显。

3、文化企业实力增强

国有文化企业发展迅速,广电系统近3年来经营创收平均增幅达15%以上,20xx年经营创收总额达2亿元,比20xx年净增4000万元,增幅达25%,在安徽省地市广电行业中稳居第一;文化系统截至20xx年底,国有资产达3亿元;合肥晚报20xx年经营总收入1.47亿元,广告收入9900万元,发行收入3440万元,总资产已达2.2亿元。

民营文化企业充满活力,新的文化业态不断出现,涌现出“琴港演艺”、“璀璨明珠”、“阿里巴巴”、“安美文博”、“杏花印务”、“中设会展”、“儒林书业”等一批龙头文化企业。截至20xx年12月,我市网吧、音像、歌舞娱乐等社会文化经营户近3000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印刷、打字复印、出版物批零等经营户1100多家,从业人员2.2万余人,年产值38.8亿元;各类体育经营场所700多家,从业人员5000多人,固定资产投入8.5亿元。

4、文化事业持续发展

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社区和乡镇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布局初步完善。一批文化体育场馆和重点文化设施兴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20xx年~20xx年,合肥市市级财政投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超30亿元。文艺创作精品迭出,一批作品在全国、全省获奖。文化活动惠泽民众,形成了“广玉兰”艺术节、文化新春庙会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成功举办了第16届世界美术大会、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选活动、“两博会”、“文博会”等文化会展、文化活动。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规模逐步扩大,获得了20xx年全国体育大会举办权。

5、体制改革不断推进

近年来,我市文化体制改革相继推出一系列举措:一是成立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进一步理顺了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实现了政企、政事分开,政府文化管理职能得到切实转变;二是完成了宣传文化系统5家经营性事业单位的“事转企”改革和四家电影放映单位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启动了文博图等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专业艺术院团目前正按照“出人、出戏、出效益”的思路积极推进改革。这些举措进一步激发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形成了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快速崛起的良好局面。

二、我市文化产业发 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还处于起步、探索、培育阶段,相对于《合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xx—2015)》中提出的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8%以上的目标,相对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我市的文化产业发展任重道远,一些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

1、管理机构有待加强和理顺

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涉及多个行业和部门。目前我市尚未成立专门的、统抓统管的文化产业管理机构,致使一些政策和项目的落实乏力推进。从政府管理部门来说,20xx年市政府机构改革,经有关部门批准,市文化局作为全市文化块面的管理机关,单独设立了文化产业处,指导、协调全市文化产业工作,有独立的人员编制和财政经费,20xx年文化和广电合并后,取消了独立的文化产业处及相应的编制和财政经费,相关工作纳入局科技处(文化产业处),在处室工作职能中,百分之九十是原广电局科技处工作职责,涉及到文化产业的职能大大削弱,和现在各级领导对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及市场的迅猛发展势头极不相称。

2、文化产业总量和比重偏低

我市文化产业虽然门类较齐全,但主体“小、弱、散”,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比较薄弱。与长沙和昆明两城市相比,20xx年长沙、昆明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171.56亿元和84.4亿元,占gdp的比重分别是9.5%和6.1%。而我市实现增加值为44.63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2%,明显低于长沙和昆明。因此,不论是从产业规模还是从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来看,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尚显滞后。

3、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不均衡

虽然我市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但是总体实力弱小。以公有资本为主体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化艺术等传统文化服务业增加值(核心层)占据了大半壁江山,而在已经处于一般竞争性和完全竞争性、国家已经向非公有资本完全放开的文化创意、网络游戏、广告会展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以及文化旅游、文化休闲娱乐、文化经纪等高成长性新兴文化服务业(外围层)方面,我市与文化产业发达城市长沙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从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增加值的比例看,20xx年我市为60.5:9.0:30.5,长沙为35.6:39.1:25.3,全国平均为42:18:40,合肥的三层次结构与长沙乃至全国有明显的差异。相比之下,以新兴文化服务业为代表的外围层,占有比重低于长沙30.1个百分点,增加值比长沙少63.04亿元,我市新兴文化产业仍处于弱小的产业发展阶段,透视出我市文化产业结构不均衡,新兴产业发展空间亟待开拓。

4、文化产业和产品存在特色危机

合肥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科教人才资源丰富,三国名城、包公故里、科教基地、滨湖新城已成为“合肥名片”。同时,作为省会城市,合肥还有着融汇安徽各地文化的优势地位。但是,合肥的文化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整理挖掘和开发利用,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业态尚未形成。现有的文化产品多处于粗放型经营,缺乏文化产品的宣传推广和后续的配套经营。大多数文化产品缺乏创意和创新,缺少能够体现合肥地域特色和人文风情的文化精品。

5、配套扶持政策有待完善

近年来,政府支持和鼓励文化产业的决策受到文化企业的普遍认同和欢迎,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如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合发〔20xx〕22号)、市政府《关于印发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的通知》(合政〔20xx〕89号),特别是《合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xx—2015)》等,对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出台具体的、专门的文化产业发展配套政策;文化产业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没有建立,许多统计数字都是20xx年的普查数据;政府扶持、政策倾斜、税收及土地优惠的力度还远远不够;文化市场、行业规范和投融资等体系还不健全;在为文化企业提供技术创新、信息咨询、市场拓展、人才培训等方面还没形成完整、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平台,特别是民营文化企业的待遇尚待提高。

6、文化产业精英人才缺乏

一是缺乏文化创意人才。文化创意人才是文化产业最核心的生产要素,是夺取文化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决胜因素。文化产业需要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尤其需要既通晓文化产业内容、又具有自主创作能力的本土人才,既懂产品研发又懂艺术创作的实用专业人才,以及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高层次文化领军人才,而现有的人才储备远远不够;二是缺乏文化经营人才。文化经营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军人物,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和质量。我市的文化经营人才屈指可数。?

三、发展我市文化产业的建议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这为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可以说,没有文化的发展繁荣,就难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因此,针对存在的问题,就进一步促进我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确立文化产业的支柱地位

世界各国的发展实践表明: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即进入到文化消费的快速启动阶段;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即进入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阶段。20xx年,合肥人均gdp达到3853美元;20xx年,合肥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这预示着合肥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阶段已经到来,文化产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战略期。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用大的气魄,把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性、战略性产业加以推动,确立文化产业在全市的支柱产业地位,力争到20xx年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增加值占全市gdp8%以上的支柱产业,成为经济结构优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2、设立专门机构,推动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的发展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现有的工作机构已经适应不了产业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协调不了各种关系,必须建立健全新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议成立合肥市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委或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宣传、文广、财政、规划、国土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可参照芜湖的经验,定期召开协调会和企业家座谈会,协调重点项目的推进落实,听取意见,改善投资及政策环境。在政府职能部门设立文化产业办公室,具有独立的人员编制和财政专项经费,具体实施和落实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行使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日常协调推进和统一调控、监管职能。

3、修订完善规划,扎实有力推进

我市的文化产业规划目前还停留在行业规划和部门规划层面,缺乏权威性、持久性和可操作性,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建议在十二五规划制定中,将文化产业真正放到支柱产业的战略地位,作为全市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合理布局,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层次。同时,强化规划的贯彻力度,由市委、市政府来推动落实,用规委会、土委会的工作力度来大力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

4、培育龙头骨干,做大做强文化企业

文化产业要成为支柱产业,既要有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又要有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建议政府对我市各类文化企业有重点、有阶段、有针对的扶持。一是对特色鲜明、实力较强、成长性较好的文化企业如“樱艺缘”动漫、综艺、“音谷”(与中科院声学所合作)等科技含量高,有较长产业链,能够形成企业集群的好项目,通过出台土地、税收、规划、金融等相关优惠政策,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将其打造为上市公司,按现代企业制度及股份制方式运作,形成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文化企业;二是对一些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体制不顺、竞争乏力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行必要的经营体制改革。例如三个专业演出团体,如果还在“国字”号概念上兜圈是走不出困境的,必须转变思想和机制,通过产权交易、共同投资、公司化运作等形式,挂大靠强,实施重组,实现新生,及至做活做强。

5、实施大项目战略,发挥项目带动作用

强化项目带动,发挥大项目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一是借助外力,积极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特别要吸引具有雄厚资金、经营策略和营销人才优势的外来文化投资企业落户合肥,有重点地打造象芜湖方特这样的产业航空母舰;二是确定重大项目,实施定向招商。结合老城区改造,将桐城路打造成文化戏曲休闲一条街;将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的类似于“合钢”这样的老企业,其所闲置的部分厂房,可以作为合肥早期工业文明遗址保留下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文化产业开发,改造成为具有文化、艺术特色的创意产业集聚区,等等。可采取政府先投入,做大做强后,再退出方式,如无锡尚德公司那样,政府投入的资金可以逐步退出。这部分资金可以循环使用,支持新的企业发展。通过大项目的实施,既能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也能带动周边传统餐饮业、商业、旅游业的繁荣,形成文化搭台,多方唱戏,各方共赢局面。我市应抓住20xx年举办全国体育大会的契机,有力带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6、设立专项基金,成立文化产业投资公司

设立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使其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以股权投资的方式参与骨干文化企业的组建和发展。尽快组建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像城建投资公司那样对基金进行管理和运作。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可多渠道筹措,一是帮助骨干企业尽快上市融资;二是大项目、大工程可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融资;三是可以广泛动员社会资本投资于文化产业;四是可以通过财政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项目补贴、贷款贴息、奖励、融资担保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同时,加大对文化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各类风险投资机构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成立文化产业风险投资公司、小额贷款担保公司以及风险担保公司,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采取政府引导、资本运作、扶优扶强的模式,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投资结构,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

7、建立和完善扶持政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