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4 15:55: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人事管理理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 要 伴随我国医疗事业的全面发展,大众对医院的服务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医疗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当前医院最应该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优质的人力资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力。文章针对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医院人事管理中的意义进行全面系统的探究,并做以简单的论述,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人力资源 管理理念 医院人事管理 意义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渐扩大。在企业建设中,若想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就要具备较强的能力和专业知识。在我国的医院建设中,医院员工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才能促使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所以,当前医疗行业最应该改善的问题是,怎样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推动医疗事业迈向更好的发展方向。
一、当前我国医院人事管理的状况
就当前的很多医院来说,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都存在着人事管理较为混乱的状况。部分医院在进行人事管理时,使用较为被动的方式,严重依赖相关政策与上级指令,影响医院进行有序的人事管理。机械式的管理对提升人才的综合实力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少灵活性的管理体系
在我国的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虽然设置了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但是人事管理工作并没有真正与我国当前的行政化管理相脱离,并且限制了我国医院的建设与发展。具体体现在:医院不能自行编制员工与录用员工,全部员工的录用与招聘工作都要得到上级单位的批准才能展开下面的工作,以上借助身份进行人事管理的方式,体现了我国医院对人事管理缺少一定的灵活性,由此,对我国医院人力资源的应用和人才的发展都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当前的医院划逐渐细分化,需要大量的人才,缺少灵活性的人事管理制度对医院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导致医院的发展不能与时代相吻合。
(二)专业管理人员数量缺乏
就当前我国医院人力资源来看,人事管理者大部分是在其他科室中调动或者是在医学院直接录用的,其缺少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不具备专业的管理经验,在遇到专业性的问题与突发状况时,不能对其做出及时的判断,影响医院的正常发展,也阻碍了我国医院人力资源的管理。
(三)缺少先进的管理模式
当前的医院人事管理还是秉承以往的管理模式。其主要的特点是,缺少创新性、主动性。人事管理单位的工作内容是对医院的员工进行招聘、统计出勤状况、分配岗位、绩效管理等,以往的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和理念都没有与时代的发展相吻合,人才的专业知识和能力都不能得到提升,致使医院的发展也受到较大影响,减少了医院的综合竞争力,与此同时,也致使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我国的医院人事管理中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价值,影响医院的有序发展。
(四)缺乏合理的薪酬制度
大多数公立医院的薪酬管理体系是在国家事业单位薪酬制度的基础上展开管理工作的。医院员工的基本工资与具体的工作状况无关,主要是由岗位津贴、职称工资、工龄工资以及学历补贴组成,绩效工资占据较小比重,即便是绩效奖金也是根据职称等级来分发的。这种薪酬管理体系导致员工容易出现的懒惰的心理,减少对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上述状况在我国的医院中普便存在,如职称、工作时长以及学历一致,不管其工作表现如何,工资基本相同,不存在较大差异。
(五)没有真正落实考核制度
每一年都对员工展开年度考核是各大医院进行的工作。最初是员工参照自身在一整年度的工作状况进行总结,上级单位参照员工一年内的工作表现给予相关评价,并且将年度的考核当成评判员工工作状况的主要标准之一,并且是员工职称评定、工资调整以及先进评选的重要参考凭证。这种考核措施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无论什么种类的科室、职位都使用同样的考核体系,其考核的内容较为笼统,缺少明确的考核制度,并且都是由上级主管单位对医院员工进行考核,使其存在主观色彩,很难调动员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没有真正落实考核制度,通常情况下只是一种形式,没有发挥其真正价值。
二、促使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医院人事管理中得到更好应用的措施
当前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是把医院人员的发展放在首位,促使医院发展和员工发展融合在一起。所以,医院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要在当前的医院人力管理工作中融入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具体的措施如下:
(一)创建合理、科学的激励体系
在我国的医院建设中,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与主动性,促使工作效率得到提升,是医院实施考核的最终目的。所以,医院管理部门在对员工实施年度考核制度的过程中,要参照岗位不同、专业不同,制定形式多样的考核内容,并且参照每一个职位具备的特征、员工的责任状况以及工作难易度,把员工的管理能力、专业知识、技术水平、道德水平以及工作状态融入到考核的标准内,并且将其作为员工评职称、评优、工资调整的参考凭证,但是不能当成唯一的参考凭证。另外,工资分配制度也要进行调整,实施绩效管理体系,按照工作量的多少分发工资,以此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提升医院的的整体素质与医院医疗技术能力的同时,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
(二)剔除以往的管理理念
若想医院的管理更加有序、科学的进行,医院员工就要摒弃以往的管理观念,全面掌握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创建有序、合理的管理思想,真正认识到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价值,把以往被动的管理措施转变成主动的管理方式,使员工的利益得到保证。与此同时,赋予医院人事管理单位更多的职权,人事单位参与到人事决策工作之中,促使医院与员工实现共同发展。
(三)健全岗位招聘制度
医院的不断发展离不开优质的人才。所以,要创建健全的岗位招聘制度,并且要具备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对医院的实际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对岗位的需求状况也要进行探究,明确每个岗位的缺少状况,再展开招聘工作,确保每个岗位都配备合适的人员,使其工作人员全情投入到工作中,并且在自身的岗位上发挥其最大的价值,为医院做出贡献。
(四)对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在当前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背景下,若想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就要加大对医院人员的培养。所以,医院相关管理部门要把对人才的培养放在首位,参照医院的具体状况与日后的发展方向,创建完善的员工培训课程,使员工得到高效的技能训练,提升医院员工的专业能力与专业知识,在具备较强专业能力的同时,更好的为大众服务。与此同时,要提升医院员工的专业知识与专业素质,培养出具备较强专业素质、专业能力以及全能型的医院人才,为日后医院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医院的综合竞争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观念与医院人事管理相互结合,是当前医院发展必须经历的过程,并且也是时展对医院提出的要求,是促使医院迈向更大进步的契机。所以,我国医院应该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融入到当前的人事管理中,创建合理、科学的激励体系,剔除以往陈旧的思想观念、健全岗位招聘制度、对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都对我国医院更好的进行人事管理有积极意义,只有良好的人事管理理念,才能更好的促使医院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熊斌,潘登.浅析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在医院人事工作中的运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5(07).
[2] 王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医院人事管理中的意义[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2).
[3] 范春明,闻德亮.医院从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认识[J].现代医院,2007(07).
[4] 兰婧洁.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医院人事管理中的意义[J].人力资源管理,2013(03).
在差异化管理理念下,进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有其必要性。一方面,由于当前我国事业在人事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另一方面,差异化管理的理念符合我国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要求。首先,在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方面,主要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急切地需要融入差异化管理理念。具体来说,在人事管理的方面,一方面存在着管理理念相对的落后,未能做到与时俱进。在人事管理理念上的落后,直接导致着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高,影响着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另一方面,在人事管理的绩效考核管理方面相对的不健全。事业单位在绩效考核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会影响着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最后在人事管理的激励制度方面比较落后。虽然我国大多数的事业单位存在着激励制度,但是,这些激励制度多数为形式上的,未能从实际上发挥作用。其次,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融入差异化管理的理念,符合我国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也面临着重大的调整和变革,尤其是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方面,传统的人事管理的理念已经不再适合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理念方面,进行改革更加的迫切。事业管理的理念便是以人为本,而差异化管理的理念强调的也是人的个性和认识上的差异性。因此,差异化管理的理念符合我国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要求,能够适应时展的要求。
二、在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方面差异化管理理念的体现
1.差异化理念的良好体现
在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方面,差异化管理理念的良好体现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方面,差异化管理的理念体现在人才管理的方面。人才既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事业单位的核心骨干。为了防止人才的流失,提高人才管理的方法和质量非常的重要。差异化管理通过对人才进行不同的管理,能够很好地促进事业单位内人才的塑造和培养。另一方面,在人事管理的过程中融入差异化管理理念还体现在对不同的年龄层的员工进行的差异化管理上。目前,我国事业单位逐渐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大量的年轻人加入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单位队伍中。不同年龄段的员工在思想观念、阅历、为人处世和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都有所不同。针对这一现象,如果再进行统一化管理,势必会出现不周全或不合理的问题。因此,在差异化管理理念下,可以按照年龄对事业单位的人员进行差异化管理。此外,差异化管理理念在人事管理中还体现在对员工类型的管理上。一般来说,员工可以划分为普通员工和知识型员工,他们在服务的种类和内容等方面具有差异性。在差异化管理理念下,通过对事业单位的员工进行差异化管理,实行不同的人事制度和管理方法,能够更好地做好他们的监督和管理等工作,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员工的潜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
2.差异化理念在事业单位管理中的具体体现
以江苏省南通市某建筑单位为例,其管理人员非常重视对人员的差异化管理,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功的差异化人员管理的模式。具体来说,差异化理念在该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中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薪酬体系方面,实现了差异化管理。该单位现行的工资制度是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相结合的方式,而且将总经理的培训、奖金等奖励项目归入了报酬,形成了差异化的薪资体系。因此,该单位与员工的薪酬主要存在于任职的岗位、企业的业绩以及员工个人的业绩水平这三个方面。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员工的需求,该事业单位将带薪休假、福利以及高级培训等分别纳入了员工的薪酬中。比如,给年度具有突出贡献的总经理、员工颁发奖金,给中高层的管理人员提供出国培训的机会,给优秀的员工提供带薪休假的权利。在福利奖励方面,对在一般岗位上的员工给予物质上的奖励等方式。同时,对于企业内具有发展潜力的年轻的员工,通过轮岗或培训等方式,充分地提高年轻员工的工作能力和个人素质。
其次,差异化管理理念,还体现在员工的岗位工资具有差异性。该单位在企业内部岗位上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岗位工资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岗位工资间接地体现了岗位的价值。在该单位的人事管理中,相同层级的不同岗位在评价的分值上是不一样的,因此,体现在岗位工资上便是员工的岗位工资具有差异性。该单位共有26个岗位,在岗位工资上是不一样的,从副总、部门经理、副经理、业务主管以及业务员等,他们在每个层次上的岗位工资也是不一样的。
再次,该单位的人事管理,在考核体系上也具有差异性。该单位在员工的绩效考核体系上形成了“一岗一表、立体多向”的差异化体系。一方面,该单位设定了差异化的指标。该单位形成了由“德”、“绩”、“勤”、“能”以及“关键事件”等五大子系统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在这五个子系统里,会有4-6个评价要素的指标,而且每个评价要素的指标都会在每个岗位、每个层面有着具体、详细而准确的描述。另一方面,在考核指标相对权重的方面,该单位分别对高层的管理人员、中层的管理人员以及一般的员工,在这三个层次上的“勤”与“德”的各项指标,确定了所对应的特征。在不同的层次上,“勤”与“德”的内涵和标准是不同的,而在同一个层次,公司对于员工在“勤”与“德”上的要求是相同的。对于员工在“绩”、“能”和“关键事件”的评价指标上,不同层次的要求和标准是不同的,同一层次上的要求和标准也不一样。
三、总结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机制;创新
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广泛分布在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的体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机制的改革日渐深化,人们对于事业单位深入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为了回应人们日渐增高的呼声,满足人们的需要,有关部分积极探索事业单位的改革措施。事业单位改革措施的不断创新实行,使得事业单位的布局结构得到改善,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机制仍存在一些可圈可点的问题。
一、现阶段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机制的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未能体现以人为本的人事管理理念,没有充分认识考核机制的重要性,竞争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忽视技术人员的再教育等。
1、未能体现以人为本的人事管理理念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仍然沿用传统的人事管理理念,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降低了单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释放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导致管理水平低下。
2、没有充分认识考核机制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没有充分认识到考核机制的重要性[1],未建立考核机制,仍沿用了传统的岗位配置制度,无法充分了解员工的需求。且一部分事业单位仍处于行政指令阶段,人才引进机制不健全,难以发挥员工的特长,降低了工作效率。
3、竞争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事业单位没有建立相应的竞争奖励机制,无法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2]。
4、忽视技术人员的再教育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机制对于单位干部和技术人员的管理方式不同,过分重视单位领导干部的培养,忽视技术人员的再教育,导致技术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偏低,制约了事业单位技术的创新。
二、创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机制的措施
面对事业单位存在的未能体现以人为本的人事管理理念、没有充分认识考核机制的重要性、竞争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忽视技术人员的再教育等问题,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创新选人机制,完善竞争激励机制,重视技术人员的培训,加强人事管理的监督。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
事业单位应转变传统的人事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员工发挥了个人的价值,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释放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实行民主的管理模式,使员工参与到决策中,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形成规范化的人事管理机制。
2、创新选人机制
选择人才并留住人才是提高事业单位核心竞争力的关键[3]。根据岗位的需求实施对人员的引进和管理,打破行政指令统一任职模式,创新选人机制,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发挥员工的主管能动性,提升工作效率。
3、完善竞争激励机制
完善竞争激励机制,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事业单位没有充分重视员工的考核追踪,这样就无法了解员工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能有效针对员工的不足进行培训,员工也就无法实现成长,对于员工努力所作出的改进也无法及时发现,打击员工主动性,无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不利于单位的工作的效率。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建立公平的奖惩机制,奖励优秀员工,发挥他们的模范作用,提高员工积极性。
4、重视技术人员的培训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机制对于单位干部和技术人员的管理方式不同,过分重视单位领导干部的培养,忽视技术人员的再教育,同时事业单位中的领导调动频繁,导致技术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偏低,制约了事业单位技术的创新。并且事业单位中的技术人员多采用聘任合同制,技术人员流动性较大使得技术的稳定性较差。重视事业单位技术人员的培训,促进员工的发展,提高工作积极性。
5、加强人事管理的监督
加强人事管理的监督,以确保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措施的贯彻落实,约束并规范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落实奖惩机制、竞争机制,实现单位内公平竞争。
结束语:
面对事业单位存在的未能体现以人为本的人事管理理念、没有充分认识考核机制的重要性、竞争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忽视技术人员的再教育等问题,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创新选人机制,完善竞争激励机制,重视技术人员的培训,加强人事管理的监督,从而提高员工积极性,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加快员工的自我成长,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事业单位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戴自强.浅析基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机制创新[J].管理观察.2013.8.(15):11-13.
关键词:单位;人事管理;问题;对策
我国的事业单位属于非营利性质的社会公益机构,它和其他私营企业不同,管理模式也是不一样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事业单位对人事的管理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传统的认识管理工作早已不能满足现代事业单位发展的客观需求,所以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对人事管理工作的改革。
一、单位人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岗位设置缺乏科学性。事业单位的员工工资依靠的是政府的拨款,所以他们在设定岗位的时候不考虑这个岗位在事业单位中的实际作用和价值,岗位的设置依靠的是现有人员,这不仅造成事业单位多职位的资源浪费,而且也不利于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无法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价值。
(二)管理理念过于落后。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就在于其管理理念过于陈旧,缺乏新的理念。虽然,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认识到了人事管理的重要性,并且部分事业单位已经对人力管理制度进行了一定的完善,但是在实际的人事管理工作中,人力管理制度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等,直接影响事业单位的管理效果。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及理念无法对事业单位人员的安排进行更好的优化,从而影响工作人员对于自身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影响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三)奖励制度缺乏健全。因为事业单位自身优越性,导致单位缺少竞争的压力和职位的奖惩制度,在单位工作的人无需考虑是否会被解聘,同时,他们的薪资待遇与岗位级别有直接关系,与具体的工作能力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这就直接降低了他们对待工作的热情,影响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
(四)管理体制缺乏完善。部分管理人员在对人事工作进行管理过程中,没有意识到管理的重点及难点,同时,对于自身工作的定位不准确等,这都与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有直接关系。比如,人力资源部门只是简单完成单位工作人员的考勤、档案、工资管理等工作,这些都是属于事业单位的基础工作,这些基础工作出现问题的原因就是管理体制的不完善。
二、单位人事管理中存在的对策
(一)加强人事管理的部门分工。对于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工作,首先要清晰的了解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和责任,然后针对每一个部门的责任分类管理人事工作,这样能够促进各部门的员工工作积极性。为了更好的做好单位的人事管理工作,就要不断的对人事管理制度进行一定的改革,国家应该加强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完善,而事业单位应该考]到自身的具体情况,对制度进行有效的改革与健全,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效率。
(二)加强人事管理理念的转变。如果事业单位想要对人事管理质量进行加强,就需要对其人事管理的理念进行转变,对人事管理工作在观念上进行重视,才能够提升工作质量。事业单位领导加强对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并且将先进的管理理念落实到人事管理过程中。事业单位应该增强全体人员的人事管理意识,认识到人事管理对于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事业单位应该对人事部门进行监督,从而促使其将开发和管理人事的工作做好,从而使得事业单位可以对更多的质量高的人才进行吸纳,进而对自身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三)健全人事管理的激励制度。事业单位人员能够直接影响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所以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人事的管理工作,健全完善认识激励制度,调动单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对工作有突出贡献的员工要给予表彰鼓励,颁发证书,同时树立典型,鼓励大家学习这种工作精神,对于年底考评的时候要给物质奖励,同时,所有的单位人员都拥有平等提升的机会,公平、公正、透明的晋升机制,不仅能够增强单位人员的责任意识,而且能够提高单位员工的工作效率。
(四)完善人事监督管理制度。人事监督制度是人事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依据。事业单位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人事监督制度,落实监督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发挥其监督的作用,保证人事的改革顺利完成。事业单位领导应该充分认识到现有人事监督管理制度中的不足之处,并且根据事业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完善,将与单位发展相适应、科学先进的管理体制制定出来,从而使得人事工作人员能够依据制度和规定开展工作。同时,积极引进单位人事管理新思想,提高人事监督管理力度。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单位人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单位人事管理中存在的对策的研究分析,明确了人事管理在事业单位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更好的提高人事管理效率,事业单位应该从加强人事管理的部门分工、加强人事管理理念的转变、健全人事管理的激励制度、完善人事监督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谭建武.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7,02:31.
[2]李卫东.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7,04:153.
1.传统的人事管理理念落后
受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我国的许多企业在人事管理上的观念比较落后,他们往往把重点放在控制和使用人才方面,而忽视了人力资源的开发。一些企业往往把企业的资金投资在企业业务的扩展或者企业新产品的开发方面而不去考虑分配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上,这是因为大多数的企业管理者认为人力资源的开发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有效果,而投资到企业的扩展或者企业的新产品的开发上却是及时见效的。虽然人事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大部分企业的管理者还没有意识到人事管理的重要地位,他们只是从短期的效益去指挥企业的运行,没有从长期的效益进行分析。他们认为人事管理就是招聘、分配,晋升,离职等,有着一定的规律,无需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人事的管理上。
2.缺乏系统的绩效考核和有效的激励机制
企业通常通过绩效考核来对员工进行晋升,然而许多企业在绩效管理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企业缺乏系统的绩效考核标准,通常以非正式的考核为基础,使得员工的考核与实际的工作不一致;绩效考核的随意性比较强,考核的体系不够严密,使得可操作性差,透明度不够高,员工得不到真实的评价。企业中缺乏全面的激励机制,对员工的创造性,积极性产生了不好的影响。此外还有一些企业盲目的进行奖励,而忽视了员工的需求,从而使得激励得不到最初的效果。比如,激励手段单一,一部分企业只注重物质的激励,而忽视员工的精神需求,另一部分企业只注重口头的表扬而没有实质性的激励等等,这些都是激励机制不健全的弊端。这些弊端将不利于员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展。
3.人事管理制度不健全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管理好一个企业最基本的纲要,而不少企业在传统企业管理的影响下忽视了企业的人事管理,因而企业没有建立一个健全的人事管理制度,这样就使得人事管理的实施变的困难。没有健全的制度,企业在人事管理上的随意性比较大,用人机制没有一套合理的操作程序,员工的招聘、分配、晋升、离职得不到系统的操作,可能造成岗位空缺或拥挤,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利益。
二、新世纪企业人事管理的策略
1.建立现代的人事管理理念
企业要在传统的人事管理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一个全新的人事管理理念,强调人才的重要性。在企业的战略目标中,人事管理要主动去影响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把过去的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转变为人与企业双赢为出发点。企业要花一定的时间和资金去投入到人事管理上,在制定战略目标的同时,也要充分结合人力资源的现状,使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有机结合。
2.制定系统的绩效考核和有效的激励机制
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计划的时候要与员工进行深刻的协商,考核的内容要适合相同岗位上所有员工,考核的标准要清晰明了,考核的结果要及时公布并反馈,同时指出员工的不足之处以及改进的意见,对考核优秀的员工进行奖励。通常大规模的考核要是正式的,有书面报告的,通知到每一位员工,从考核计划的制定到考核结果的公布要做到公平公正,透明化。所谓的激励制度,其实就是为了能够发挥员工的最大效能,为企业和员工的发展达到双赢所采取的一种手段。企业只有有效的对员工进行激励制度才能够激励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3.建立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
1、高校传统人事管理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高校传统人事管理理念落后。现在高校在对教师进行管理的时候,所采用的还是以往的经验管理模式以及量化管理模式。在经验管理模式的指导下,高校高层管理人员往往只是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来管理教师,高校组织结构不合理,工作职能存在交叉,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被动性,不能根据实际情况主动进行工作。以往的经验管理模式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不利影响,最大的不利影响就是在人事管理上存在随意性,高层管理人员往往因为个人的意念而进行一些人动,使得教师工作积极性丧失,工作效率低下。而量化的高校管理模式则过分注重量化标准,使得原先一些积极性比较高的也因为量化标准的存在而变得畏首畏尾,严重阻碍教师的个性发展,对于管理中的培养人才的作用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
第二,高校传统人事管理过成长过刚欠柔。也就是高校传统人事管理过程中,单方面的强调人才是属于单位的,对人才进行硬性的管理,让本来是人才的人都不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对于这种情况就必须打破以往的传统观念,树立教师要有所建树的意识,让教师在柔性的人事管理制度中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个性。除此之外,各个高校之间也应该进行人才方面的交流,促进人才的流动,使得高校教学工作者的水平能够有所提高。
第三,高校传统人事管理没有充分的激励制度,难以刺激教育工作者积极性的提高。高校将激励的基础放在工资报酬的提高,不注重教育工作者心理上的满足,使得教育工作者对于工作现状难以产生满足感,甚至一些教育工作者在金钱的刺激下久而久之转变成为经济人才而不是教育人才,迷失了自己的方向。除此之外,一些高校将教职工的工资报酬和其工作成效联系在一起,工资分配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再加上教师工作本身的复杂性,教育成效难以量化,使得教育工作者对于工资报酬方面的满意度和工作现状的满意度都持续下降,无法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2、高校人事管理中以人为本管理模式构建初探
第一,三个创新构建现代化的高校以人为本人事管理模式,其中包括:人事管理理念的创新,高校管理人员应该转变以往陈旧的高校教育管理理念,学习更加先进的现代化人事管理理念,跟上时代的脚步,用现代化的观点进行高校人事管理;人事管理制度创新,以往的高校人事管理都是按照领导的要求进行相关的工作,这对于高校人事管理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应该打破现在依照领导“旨意”进行人事管理的制度,建立科学、有效、客观的高校人事管理制度;高校人事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高校人事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对于高校人事管理工作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缺乏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的高校人事管理人员是不可能促进高校人事管理方面的发展。(本文来自于《华章》杂志。《华章》杂志简介详见)
第二,四个坚持构建科学的高校以人为本人事管理模式,其中包括:坚持教师的主体地位,将教师作为高校人事管理的主体,促进高校教师的全面发展,为高校教师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坚持对高校教师进行发展性的评价,高校教师的发展对于高校的发展而言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教师进行发展性评价能够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激发教师的教学工作积极性,让教师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促进高校教育工作的发展;坚持对高校教师队伍进行阶梯式的建设,对高校教师队伍进行阶梯式建设,能够刺激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让高校的教学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坚持对教师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培养,高校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发展程度如何对于高校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能够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高校的未来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3、结束语
总之,高校以往的人事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存在许多的问题,我们应该在了解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以人为本的高校人事管理模式的构建,使得现代化以人为本的高校人事管理模式能够跟得上时代的脚步,能够解决以往的高校人事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促进高校教师素质的提高,促进我国高校的全面发展。
作者:刘桂彩 单位:南京体育学院
关键词:地勘单位;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转型
地勘单位作为我国事业单位的一大种类,长期以来都实行传统的人事管理方式。但是,传统的人事管理很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大大降低了地勘单位人事工作的效率。因此,地勘单位如何从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成为了近年来相关行业人士热烈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之间的主要区别
(一)管理理念有着较大差异
对于人事管理而言,其主要是对于“事”的管理,而人仅仅是完成“事”的一项工具而已。在人事管理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地位得不到相应尊重,各种人力投入、工资、福利等都被计入生产成本中。在人事管理理念下,最大限度的降低人力资源投入是人事管理的宗旨。而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下,人被看作单位重要的资源,这种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单位能够赢得激烈市场竞争的基本保障。而人力资源资本是呈现边际收益递增的规律,人力资本的不断投入,换取的收益效率的不断增加。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指导下,单位会不断加大人力资源投入,而非像人事管理一样压缩人力资本的投入。
(二)管理的地位有着较大差异
在地勘单位的人事管理中,工作具有极强的局限性,往往承担的就是处理各种行政事务的角色。单位的人事部门与单位组织战略的实施没有任何关系,仅仅是听从上级命令进行机械化工作。而人力资源部门在企业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在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源部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作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直接参与企业相关事件的规划和决策中,并在组织战略的制定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在战略决策之后,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必须随即跟上,只有人力资源部门创造出适合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环境,才能最终助力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
(三)管理目标上存在较大差异
在地勘单位中,人事管理的目标十分单一,仅仅是完成本部门的工作绩效即可,而衡量工作优劣与否的标准也仅仅就是这个工作绩效。在这样的管理目标引导下,职工的工作十分被动,大家都以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相应任务为己任,工作积极性极差。而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则与人事管理相比更为丰富,其最终的目标是助力企业长远稳定的发展,其在工作中既关注本部门的工作绩效,也同样关注人力资源管理对于组织目标实现所贡献的力量。其工作的视野变得十分广阔,在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的激励下,企业的业绩能够得到快速上升,战略目标的实施也变更具可行性。
(四)管理机制上存在较大差异
在地勘单位中,人事部门仅仅只是众多职能部门中的一个普通部门,其仅仅需要做好人事管理方面的工作即可,其余的工作都不属于人事管理的范畴。在人事管理中,管理的主要目标为单位的领导层,而一般的职工则并未被纳入人事管理中。这种十分具有局限性的管理方式严重的挫伤了普通一线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但是人力资源管理则不同,其相应的管理理念与企业的每一个部门都息息相关,并且管理的对象也十分广泛,囊括了企业的所有职工。在人事管理中,相应的考核主要是为了发现职工在工作中出现的错误,职工对于绩效考核的抵触情绪十分严重。而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绩效考核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员工通过绩效考核发现自己的不足,努力提升自己,最终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二、地勘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受传统人事管理理念的影响较大
近年来,地勘单位不断探索人力资源管理之路,但是,由于受到传统人事管理理念的影响较重,其最终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地勘单位由于人员编制的限制,没有自由的用人权,这就直接导致单位内部的人力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单位想要引进的人才不能顺利引进,而对于单位没有贡献的人又由于具有编制而无法淘汰。这种不具有竞争性和流动性的人才配比结构严重的制约了地勘单位的长远发展。
(二)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科学性
纵观地勘单位的人事管理现状,将所谓的职称、工龄、学历等方面的外在因素看的十分重要,而对于职工真正实际工作能力的考查则鲜有涉及。职工一旦进入单位,就好像捧到了“铁饭碗”,继续学习的动力在单位“不思进取”的氛围中慢慢丧失。同时,地勘单位虽然每年都要引进不少的专业技术人员,但是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往往是重视引进的数量,而对于人才的真正工作能力则考虑较少。
此外,地勘单位在人力资源的绩效考评方面也显得十分没有经验,其往往就是将各种指标进行简单的量化相加即可,而非在进行考核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工作的特殊性制定具有区别化的考核指标。例如,对于难度不等、野外条件不一致的工作均采用一种考核指标,很显然,这对于部分职工是很不公平的。长此以往,职工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削弱,都不愿意到偏远的地区从事地勘工作了。
(三)缺乏对于专业后备人员的储备和开发
由于地勘行业的特殊性,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到地勘单位进行工作。为了应对这一现状-地勘单位也采取了很多办法用于引进和留住人才。但是这些手段往往都过于单一,一般都是以提升物质待遇为主。物质待遇可能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和留住人才,但是其实并不是一条人力资源管理的长远之路。过分强调物质,使得单位的人力资源“软环境”十分不健全,很多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前途渺茫,纷纷选择转行或者是跳槽。
三、地勘单位从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型的主要策略
(一)建立健全招聘聘用制度
首先,地勘单位应该在国家相应政策的指导下实现全员聘用制度,打破以前所谓的“铁饭碗”,让员工在一个具有竞争性的工作氛围中积极工作。有了全员聘用合同制的支撑,员工以往懈怠、无序的工作状态会得到扭转,人力资源工作的开展也变得更加具有实效性;其次,做好相应的人才招聘工作。在具体的招聘环节中,地勘单位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让招聘变得有的放矢。科学的招聘既能保证招聘进入单位的人员各尽其职,充分发挥效力,又能让单位的整体竞争力得以全方位提升:再次,对于人才招聘的渠道应该变得更加多元化。避免在招聘中的任人唯亲,而是应该结合单位实际的用人情况招聘到真正适合相关岗位的人才:最后,对于人才的选聘必须公平公正,避免暗箱操作。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选聘除了基本素质之外,还应该格外考核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相关业务素质。
(二)完善职工再教育制度
第一,地勘单位要树立起让职工接受终身教育的理念。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和职工需求制定出一整套科学规范的培训计划。培训的方式可以不拘一格,只要能够开拓职工视野,提升职工的专业技术能力即可:第二,应该针对不同岗位的职工开展具有个性化的在职培训,让职工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丰富自己。通过培训,职工也能感受到单位的重视与关注,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职工的满足感和归属感。
(三)改革薪酬分配制度
第一,科学规范的职工考核机制是薪酬分配制度实施的基本前提。进行薪酬分配制度的改革必须以严谨客观的职工考核为基础。以往按照工龄或者是行政职务大小的薪酬分配模式应该被打破,将岗位津贴与绩效挂钩、多劳多得,优劳多得;第二,改革地勘单位的干部管理制度。对干部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公开选聘,杜绝干部岗位终身制,一旦离开了相应的干部岗位,其薪酬也随之发生变化。同时,在干部选聘中坚持透明公平,选聘出来的干部必须具备相应岗位的素质,而非仅仅是因人定岗,因人发薪。
【关键词】 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806-02人力资源管理是运用一切可运用的现代科学方法,对特定条件下的人力进行组织、调配,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保证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实现组织运作高效率。它是人事管理的一种全新方式,强调人才的开发和培养员工的高度责任感。当前,公有制非营利性医院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医院人事管理制度已明显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医院传统的人事管理从管理机制、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上都难以适应现代医院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因此,研究新形势下我国公立医院人事管理现状,推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将有利于我们应对竞争和挑战。
1公立医院传统人事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1.1人事管理理念落后
目前,公立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处于传统的业务管理阶段,如人员的调配、工资调整、职称晋升、人事档案管理等等。强调了以“事”为中心,将人作为管理的对象,注重人对事的适应性,极少关心人的内在需求变化,忽视人的可激励性和能动性,抑制了其内在潜能的发挥。没有从开发人才能力的角度,制定出符合医院未来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管理工作缺乏制度性和规范性;缺乏科学合理的员工绩效考评体系和完善的激励机制;更没有按照医院发展的远期目标,将员工包括管理层在内的作统一的规划,以达到尽可能地利用人的创造力,增加医院及社会财富的目的。这种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使医院很难做到人事相宜,人才资源得不到合理优化的配置。
1.2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僵化
在传统的公立医院人事管理中,用人制度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人事管理目标不得力,用人权得不到保障。人员横向、纵向流动的渠道不畅,存在“三难现象”:人员能上难下,能进难出,人才引进困难。由于公立医院淘汰分流人员问题受多方限制,难以引进医院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医院的内部人员流动上,职务终身制和能上不能下更是一个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行政后勤干部的聘用脱不开“聘用易、解聘难”的束缚。出现真正有能力的人又很难到一些重要岗位发挥才干,即使真有个别职工被原科室解聘,也只是简单地换个岗位而已,大多数人员是一个岗位定终身。这种资源配置的失衡造成了资源浪费,成本增加,医院市场竞争力的降低。公立医院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仍沿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制度。对德、能、勤、绩考核内容也很笼统,很难反映不同岗位、不同人员的业绩贡献,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医院是由各种素质不同的人组成的一个群体。只有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人才之间才能实现优劣互补,集体效用才能得以发挥。
1.3绩效评估体系不科学
绩效考评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效益。不合理的考评体系不仅不能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规范管理,反而扭曲了绩效考评的真正意义,导致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公立医院的分配制度基本沿袭了等级工资体系,分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后勤工人等三大系列,虽在一定程度上拉开了距离,但同等级人员的工资差距仍然不大,使真有水平为医院和社会创造效益的专家,同那些业务平平的同等级人员收入却在一个水平线上,没有一点激励作用可言:绩效工资虽以科室成本核算为基础,以相关的经济指标为依据,结合管理考核指标进行测算分配,但还是难以充分考虑相关的岗位责任、技术含量、风险程度及工作量的大小等因素。近年来收入差距有所提升,但还是单纯的分配,很难谈得上工作分析,制定岗位说明书,作薪酬调查等,从而使得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很难充分发挥其作用,难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2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优点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对组织内的人和事的管理,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事的配合,以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并对人的各种活动予以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因而,现代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将管理职能工作划分为五个部分:人力资源规划、选拔和招聘;人力资源开发;薪酬和福利;岗位分析和工作描述;聘用管理的合同关系。强调“以人为主”的管理理念,将员工的开发管理作为其科学管理的核心。从开发的角度上,它不仅包括员工的智力开发,还包括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的提高;既注重对员工现有能力的充分发挥,又注重员工潜在能力的有效挖掘。从管理内容上,人力资源的开发还涉及职业生涯设计和绩效评估。医院可以通过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确定人力资源目标和建立实现目标措施;通过绩效评估,收集、评价和传递员工在其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成果信息,确定员工完成工作任务情况,从而为员工提供利用其能力克服不足的机会。
3 加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
在医院管理中,要充分贯彻以人为本,达到医院和员工共赢,达到利益的最大化。加强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笔者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3.1树立以人为本的全新理念
解决人事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首要就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让领导者充分理解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原理、方法和重要性,公立医院的人事管理改革必须以现代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为基础,以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实施人事管理工作。将传统的以事为中心的人事管理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代替传统意义上对员工进行规范与监管的人事管理。通过设置吸引人才、培养人才、薪酬体系、福利待遇等多方面的职业发展方向为医院留住人才打下基础。
从医院发展战略角度重新定位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同医院的战略目标结合起来,将层面和职能不同的管理系统紧密的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在职能上不断创新,提升和扩大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责与权限,将传统的执行部门转变为参与医院经营战略的决策部门,使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人员管理拥有基本的决策权。
不断提高人力资源部门管理人员的业务和技能素质,通过岗位培训、资格认证、进修学习等,将企业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于医院人力资源开发和应用管理。
3.2强化卫生人才激励机制
按照“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原则,将劳动、技术、成果和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改革内部分配机制,坚持重实绩、重贡献和向优秀人才、关键岗位倾斜的原则。从医院的发展目标出发,制定一套系统、规范的程序和方法,对职工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等,进行综合评价,把考核结果作为职工提拔、晋升、聘任、评优、培训、薪酬分配等的依据。选人用人是做好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关,医院作为职工生存和发展的载体,应该为每一位员工提供一个不断成长、挖掘个人潜力和发挥特长的机会,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制度,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对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医院要积极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学习条件,用“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的制度稳定技术带头人队伍。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充分激发人才的成长愿望、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才培养是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要保证资金的投入,人才培养投入是生产性投入,是高效益投入,是低投入,高产出的投入。卫生事业的发展建设靠人才,人才培养的投入是卫生事业发展的根本性投入,为了保证人才培养工作的正常运行,目前公立医院已经把这方面的资金投入纳入年度财务预算,按每年业务收入的相应百分比提取出来,用于人才培养,将人才培养经费做到专项专用。目前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每年也拿出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人才培养,特别是对高层次的科学带头人的培养给予重点支持。
3.3注重医院文化建设,增强医院组织凝聚力
医院文化作为医院管理理念的氛围平台,是现代医院建设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医院文化能够优化组织结构,优化经营决策,使员工朝着医院共同的目标协作努力,它是人力资源管理强大的思想基础。优秀的医院文化会产生一种精神振奋、朝气蓬勃、开拓进取的良好院风,塑造出医院良好的医院形象,以赢得社会和患者的认可和信赖,从而扩大医院的知名度,增加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医院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贯彻以医院文化为主导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注重并加强医院文化的建设,让每位员工产生巨大的使命感和成就感,并愿意努力将目标变为现实。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医院
0引言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其人才的竞争也相当激烈。而现今的管理工作在每个单位以及每个企业中都极为重视,医院也不例外。而医院想要提高竞争力,在当今的社会上立足,其管理人才是重要的因素[1]。对此医院应该把人力资源的管理理念贯穿于整个管理中,全面了解管理过程,客观地了解当今医院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善,运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发挥人才优势,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进一步地提高医院的竞争,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状况。
1我国医院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现状
1.1管理模式的落后
相对于其他国家医疗制度,我国的医疗制度仍然处于停滞的状态,其进程以及发展相当缓慢,对此我国的很多医院仍然保持着传统的管理模式,在人才管理方面也不例外。人才管理方面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不能够发挥人才管理的管理制度。现今,我国竞争异常的激烈,这种落后的人才管理模式直接约束了人才的能力,不能给医院带来一定的进展。
1.2管理制度缺乏一定的灵活性
就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在人事部的管理工作上,仍然使用行政化的管理模式,由于行政化管理模式受到历史的影响,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完善的制度以及体系,但世界的发展相对比较迅速,因此管理制度已经没有办法满足医院的需求,从而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以及时效性,医院不能根据实际情况招收人才,严重限制了医院对人才的利用,阻碍了人才的发展,使得医院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进程。
1.3薪酬制度缺乏合理性
员工的薪酬发放也基本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范围,在公立医院薪酬的管理制度一般由国家事业单位的薪酬制度所制定,使得员工的薪资受到了限制和影响,而员工在实际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果对工资没有太大的影响,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也会有一定的下降。这种现象往往在多数医院中都存在,对医院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1.4医院管理人员欠缺
我国医院人事部管理部门严重缺乏管理人才,原因是医院人事部门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从其他部门调过来的,因此他们缺少一定的管理经验,在管理的过程中对各种流程不熟悉以及专业理念了解不全面,往往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在岗位上难以做出优秀的成绩。
2人力资源理念在医院人事管理中的应用
2.1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
现今我国对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需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树立正确的人才管理观念。医院要转换传统观念,充分地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以及人才管理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性。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其次注重员工的利益以及发展,根据医院的实际需求进行培养管理人才,一方面能够使员工工作异常出色,另一方面也能让医院往更高更好的方面发展。
2.2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
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需要强调对人才的利用,其次就是对人才进行培养。常言道:笨鸟先飞,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人才是在各种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因此医院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根据医院的需求展开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工作要定期进行,其内容包括专业的知识以及实际操作技能,员工培训结束后,对员工进行相关的考核以及评价,考核不过的继续培训,这样有利于员工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其工作也就顺利地达成了目标,从而取得更高的成绩,提高医院的综合能力以及竞争力。
2.3完善岗位招聘制度
医院要注重管理人才的招揽,而招聘人才是对人才管理的首要前提,只有招揽更多的管理人才,才能在管理工作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若想要招聘到更多的人才就需要不断地完善人才招聘资源。人才招聘必须秉持着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根据医院的发展状况对人才需求进行招聘,在人才选拔的过程中不能多招以及少招,要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
2.4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
建立合理的制度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而考核制度的建立主要是激发员工的热情以及激情,对员工的积极性有着很大的帮助。对此,建立合理的激励手段能够使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压力以及动力,在工作过程中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同时也要考虑员工不同工作的特点,例如工作的量以及难易程度,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将员工的道德水平考虑在内,其考核的结果必须调整员工的工资。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工资分配制度,将绩效工资管理应用在人事部管理中,实行多劳多得制度,对成绩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对成绩差的员工给予惩罚,一方面增加了医院的凝聚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医院的整体水平以及竞争力。
3结语
人才管理理念对医院人才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医院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根据医院的需求对人才进行培养和招聘[2-3],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对人事管理制度进行创新以及更新,改善现今制度存在的不足,从而提高医院的整体水平,使人才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不断地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使医院的发展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林敬红.在医院人才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现实意义[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5,31(3):31.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转型 差异 现状 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3-250-03
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力资本的管理,是一门以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为基础的科学。国内学者赵曙明在对国外的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史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将人力资源管理和发展划分为人事管理的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两个部分。这种划分方法重在体现出传统人事管理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性。随着全球化竞争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创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越来越成为企业战略发展的要求,传统的人事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的有效性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实现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已经成为许多企业迫切需要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落实中小企业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型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
要实现中小企业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就必须先搞清楚两者的差异:
1.管理理念不同。人事管理的管理理念是围绕“事”为中心而构建的,企业只注重资本的价值,“人”不过是为完成“事”而存在的。所以人事管理认为人力投资、工资、福利费、培训费等等都是要计入生产成本的,所以总是以想方设法减少人力投资以降低成本来提高产品竞争力为己任。而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理念是以人为本的,“人”成为组织的一种重要资源,而且是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资源。同时,这种资源还是可以被用来提供未来收入的一种资本,与物质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相反,人力资本体现的是边际收益递增规律,即随着人力资本积累的增加,人力资本的收益率将会提高、而不是下降。因此,企业对人的知识、能力、保健等方面的投资收益率远远高于一切其他形态投资的收益率。这必然导致人力资源管理以获取、保持和开发人力Y源并实现其有效利用为己任。
2.管理地位不同。人事管理工作局限于日常事务,扮演的是行政角色,只是企业的一个业务部门或办事机构,与组织战略没有任何联系,实质上就是一个按照上级决策进行组织分配和处理的处于被动反应地位的“管家”。而人力资源管理则具有制定与实施组织战略的核心职能。因为只有认识并解决了整个战略管理框架中的人力资源问题,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果。所以人力资源管理者作为高层管理团队中的一员,直接融入组织战略的形成与执行过程,不仅向战略规划者提供关于人力资源的信息,帮助做出最佳战略选择;并在战略决策之后,通过开发和实现人力资源战略,创造适宜的人力资源环境,推动组织战略的实施。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实质上是实现社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主动开发型的“掘金者”。
3.管理目标不同。人事管理的目标是本部门的工作绩效,并以此作为检验工作效果的依据,所以被动的执行和完成上级部门和本部门领导所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陷于琐碎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没有工作目标、没有积极向上的工作激情、得过且过的思想贯穿在整个管理工作中。而人力资源管理旨在谋求企业的长远发展、追求投入产出的最佳方式,因此不仅注重部门的绩效,更为关注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目标的贡献,其关注的焦点在于如何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促进组织实现战略目标的可能性,或者说,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是帮助组织获得竞争优势,对组织在提高绩效、实现战略目标等方面发挥战略作用。
4.管理机制不同。人事部门仅仅是众多部门中的一个,其功能仅仅是整个人员管理的一部分,其他部门也都承担了相应的工作;而人力资源管理则作为一种管理思想贯穿于企业的各个层面,在组织内部建立整合式的功能。人事管理的主要对象是管理层,操作层仍被视为劳动力进行管理,这不仅伤害了其积极性,也导致了双方的对立关系;而人力资源管理,不仅限于管理层,还拓展到了劳资关系的各个方面。人事管理中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发现员工绩效的现状,并以此作为报酬、奖惩等的有力依据,因而导致员工有抵触心理,惧怕绩效考核;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目的在于获得员工绩效现状的信息,找到与目前及未来要求的差距,绩效优秀的员工将得到奖励、晋升等机会,而绩效较差的员工将得到培训、进修等机会,所有员工都可能从中受益。人事管理以事为中心,看重事情处理的结果;而人力资源管理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培养和利用,尊重人格,注重满足个人的自我价值实现需求,而基于人性的管理有时是用技术和资金等管理手段无法达到的另一层次的管理,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和创造性,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
5.管理内容不同。人事管理的基本工作内容通常包括:毕业生接收、人员调配、人事任免、考核、委派、工资、福利、教育和离退休管理,以及其他人事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等。而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除了上述人事管理的基本工作内容外,还包括人力资源的规划、预测、开发、培训和战略需求,考虑各种层次不同员工的心理需求、潜能挖掘和激励的作用与效果,同时还要参与对内外环境的协调及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二、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简析
1.激励措施不合理。在中小企业中,墨守成规的人事管理工作方式较为普遍,在实际的用人上更加重视职称、学历等,忽略员工的终生教育;重视组织内部的建设,忽略员工个人的内在需求;重视员工能力的一般使用,忽略员工能力的开发管理;重视组织的整体绩效,却忽略了员工质量。在绩效考核方面,只是单一地将各种指标进行相加,没有注重某些工作的复杂性和难以计量性,长期下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受到抑制,难以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2.人才储备与软环境的建设工作不到位。为了能留住人才,中小企业也采取了一些激励措施,但是这些措施更多的是物质性的,对于人才的后续培养并没有多大的效用,因此人才储备的方式是不科学的。同时没有加大力度建设人力资源的“软环境”,使得员工难以在良好的人文氛围和工作环境中发挥自身的潜力。
三、中小企业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型的实现途径
1.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重视与挖掘员工的价值。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即尊重员工的本性,在人力资源管理的选拔、培育等各个环节中,重视员工的需要,充分考虑到员工的专业、性格、兴趣等,合理安排工作,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的潜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现员工自我价值与企业发展的双赢。企业管理者必须认清时展潮流,及时的转变观念,深刻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入,推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建设。人力资源规划应该以员工的职业设计为重点,通过职业设计开发人的潜能、激发人的创造力,使得员工富有激情与创造力的投入到工作中。在设计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充分体现企业目标和个人发展的融合,并鼓励员工继续教育和培训,适当的进行岗位轮换,给予员工充分的发挥空间,使得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员工培训是提高职工素质的有效途径。企业管理者必须重视员工培训,增加培训投入,建立科学、高效的培训体系,并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切实发挥培训的重要作用。
2.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从事人力资源规划、招聘选拔、培训开发到绩效评估、薪酬管理、职业规划等一系列的工作,因此制定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明确各项工作的目标和内容,是贯彻人力资源管理新理念,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可操作性和保障措施落实的重要途径。此外,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有效的摆脱了传统人事管理的形象,提升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有利于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刚起步,在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方面缺少经验。因此,企业应该多向外部咨询机构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从自身所处的经济、政策、管理水平、社会等状况,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3.引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建立专业、科学、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强、综合复杂的工作,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领导才干、商业能力、学习能力。此外,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还需具备现代管理科学、心理科学、行为科学的知识,还需熟悉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掌握企业生产流程、经营状况、发展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能力关系到各项人力资源措施落实的效果,只有建立专业、科学、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才能有效的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当前许多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缺少相关的专业背景,坚守着传统的人事管理的方法,严重缺乏现代企业人事管理理念,致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远远落后于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必须一方面大力引进优秀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对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加以培训,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4.促进人力资源管理走进企业经营管理,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分为直接目标、具体目标、最终目标。直接目标旨在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来留住员工、激励员工、培育员工;具体目标旨在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增加企业利润;最终目标旨在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维持组织生存、增加组织竞争力,促进组织发展和盈利,增强组织的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力和灵活性。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明确自己担负的重任,努力地提高自身的能力,熟悉掌握企业的产品与业务,积极参与到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明确自己的工作计划,制定并实施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并积极为企业高层决策者提供人力资源规划方案与人事决策咨询服务,从而促进企业效益的提升。
总之,随着人事制度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小企业人事管理转型迫在眉睫。中小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引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建立专业、科学、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突破思维定式和创新管理方面的局限,迎难而上,切实推进中小企业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工作有效进行,从而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董双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创新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3
[2] 杨玉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J].世界商业评论,2007(3)
[3] 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复且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 新时期;企业;人事管理;问题;对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3. 052
[中图分类号] F27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3- 0092- 02
0 前 言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人才竞争的时代,人事管理逐渐成为了社会与企业之间和谐稳定发展的关键。在国家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是其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因此,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一定要做到与时俱进,保持时刻充满着活力。在当前信息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中,企业能够拥有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队伍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独占鳌头、获得成功。企业的人事管理就是企业寻找、利用、发展人才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企业在人力资源发展和建设工作当中的关键步骤。随着我国新时期的快速发展,企业人事管理应该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工作内容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调整,加快企业的发展,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1 新时期企业人事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
1.1 工作内容
传统企业人事管理工作受到了当时社会经济和工作思想方面的限制,很多方面都不是很成熟,将人事管理当成是一般的工作,管理工作没有获得管理者的重视,这种情况下的人事管理模式不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成为了企业前进道路上阻碍。新时期企业人事管理的工作内容必须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以行业的动态和发展为基础,深入了解企业员工对职业的要求和工作心理态度[1]。
1.2 工作方法
在绝大部分的情况下,传统人事管理在工作的过程中都处于一种比较被动的状态。工作人员都是随着事件的变化去应付工作,这就是一种被动的管理工作。新时期下的企业人事管理工作提倡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通过人际工作关系之间进行有效的处理和调整,认识管理工作就会一直处于主动的地位。新时期的企业人事管理能够达到企业对认识进行有效管理的目的,同样也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
1.3 工作作用
在传统的企业管理工作认识中,是在单一的企业部门中进行人事管理工作,并且其工作内容都局限于部门当中,不能够与企业的其他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也不是很明显[2]。新时期下的企业人事管理工作作用是建立在促进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各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共同完成。这种人事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了其工作作用,为促进企业发展和人力资源的额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4 工作重点
传统人事管理工作实际上及时对企业的员工进行招聘、入职等行为进行规范的工作重点,这种管理工作的重点实际上就是就事论事。新时期下的企业人事管理工作就是将员工入职的准备和发展阶段、工作技能以及人事成本等主要内容,其重点就是以人为本的工作重心,有效实现人与事的有效结合,使企业人事管理工作发挥最大作用。
2 当前企业人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少科学的人事管理理念
很多企业在管理当中都有相应的人事管理理念,但一般情况下采用的都是传统的认识管理模式,没有对企业内部大量的人力和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由于受到了传统人事管理理念和思想的影响,许多管理者将员工作为其自身获取经济利益的机器,将员工的实际需求和感受全部忽略了,只是一味的强调应该让员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应该为了工作而牺牲自己,这种人事管理不够完善,在工作当中员工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影响其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
2.2 缺少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
企业的人事管理与企业的管理不相同,人事管理需要科学、有效、合理的激励机制才能够将其作用充分的发挥,但是在很多企业的人事管理当中却将这一点忽略了,没有完整的人才激励机制,缺乏有效的激励管理方法,不能够有效的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在人事管理利用和开发方面的认识不够,企业员工自身存在的价值没有被完全的获得体现。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许多企业在人才培养和开发方面所采取的方法和途径都比较陈旧,经常使用一些比较放任的形式,轻视对企业人才的培养,导致企业在技能人才方面的严重缺失情况经常存在。
2.3 缺少完整的员工培训体系
企业在员工培养方面没有完整的员工培训体系,知识人事管理的培训和开发的力度不足。为了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很多企业都构建了员工培训体系,并且也会经常的对员工进行培训,虽然对提升员工的素质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是在企业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手段方面的设计和安排都不能够满足当前企业的发展需要[4]。当前,我国很多企业都没有对员工进行过有效的、系统的培训,很多部门都缺少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发展对员工的要求日益提高,但是当前的企业工作人员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不能够满足当前新时期发展的需求。
2.4 缺少职业化企业管理理念
在当前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当中,还存在着很多企业依然使用家族式的人事管理模式,尤其是在一些小型企业当中的现象。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家族式管理模式能够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但是从比较长远的角度上来讲,这种管理模式的本身就具有较大的制约性,约束企业整体的管理思想以及员工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等,这根本就不能够满足新时期下对企业发展的要求。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具有较强的局限性和随意性,缺乏完善的现代化人事管理理念,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5]。
3 新时期下企业人事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坚持以人为本,转变人事管理工作理念
新时期下的企业人事管理工作应该坚持以人为本,转变人事管理工作的理念。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能够有效地增强企业管理的效率,因此,提升整体的人事管理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就需要管理者认真学习企业管理的知识,明确新时期企业人事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从员工的实际需求出发,将注重树立科学、统一的现代化人事管理的管理意识作为基本的理论基础,将人本观念深入到实际的企业管理当中,重视员工在工作技能方面的提升,深化以人为本的思想,构建完善的人事管理机制,重视人才的开发和利用,最终有效实现以人为本的企业人事管理模式[6]。
3.2 重视人事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工作优势
新时期下的企业人事管理工作应该重视人事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工作优势。从日常的人事管理工作当中看,企业的人事管理通过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综合的管理关系将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工作进行有机的融合,并且让其能够处于一个相同的工作平台之上。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目标,要想将这个目标实现,就应该通过这样的工作平台,将人事管理工作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将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部激发出来,让员工为企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3.3 构建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实行员工奖惩制度
新时期下的企业人事管理工作应该构建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实行员工奖惩制度。激励的种类比较多,有效额激励机制能够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的工作效率。在新时期下的企业人事管理中应该讲员工的需求进行分类划分,保证员工的目标能够逐一实现[7]。在进行员工激励过程中,应该从员工的经济和物质两个方面着手,构建补贴、薪酬等相关的分配制度,能够有效的激发员工对工作的热情,为员工提供了更多的上升空间,让员工能够逐渐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全身心的投入到企业的工作当中,不断将自身的价值利用到企业发展当中去。
3.4 做好员工思政工作,提升员工思想素养
新时期下的企业人事管理工作应该做好员工的思政工作,提升员工的思想素养。新时期的企业不断发展,社会中的观念和思想也在发展中不断的发生变化。新时期企业人事管理工作想要获得有效的开展,就必须要具备非常坚实的思想基础。在企业发展和建立的过程中,应该建立并且构建企业工作中各项规章制度, 人事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工作中关键环节,需要更加科学的思想素养[8]。企业的人事管理工作实际上就是做好人和事之间的沟通工作,在工作中进步要促进人在思想觉悟上的发展,还要在企业人事管理中促进事的的有效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让企业人事管理工作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4 结 语
综上所述,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企业的综合能力的竞争,同样也是企业自身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体现,但是,最重要应该还是企业之间的人才竞争。新时期下的企业人事管理工作应该坚持以人为本,转变人事管理工作的理念,重视人事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工作优势,构建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实行员工奖惩制度,做好员工思政工作,提升员工思想素养,找出能够适合企业自身良好发展模式,这样才能够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
主要参考文献
[1]甘秋歌.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创新模式思考[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84-86.
[2]田晓琼.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应强化还是弱化――关于对“弃档”“死档”现象的思考[J].档案学研究,2015(2):41-43.
[3]周新民.昂首跨入新世纪的重要保证――新时期国有企业干部人事工作的思考[J].中国石油和化工,2014(10):48-51.
[4]张悦,姜健.现代社会人事档案的“形色图”――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06-108.
[5]马力,董燕.对新时期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兼谈石河子供电公司档案管理工作[J].石河子科技,2016(5):32-33.
[6]许世辉.加大工作力度突出能力建设为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对新时期国家电网公司培训教育有关工作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5(1):4-7.
我国高校的传统人事管理方法多以静态管理为主,侧重于对教职工队伍的稳定、平衡、任用、调配等管理,它主要是针对“事”,而非动态的“人”,尤其是忽略了对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分析。这种人事管理机制虽然能够保障人事运行的平稳,但是长期如此,会导致作为主体的“人”在需求上得不到满足与尊重,而出现人才流失或者消极工作等情况。从目前来看,我国高校人事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人事管理机制传统,理念落后
我国的高校大多属于事业单位,在内部人事管理制度上较为传统,缺乏活力与创新力,激励的自主决策化程度不高,管理体制较为僵硬和呆板。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色彩使高校的人事管理带有明显的政府行政管理特征,在管理过程中过于强调管理的事而忽视了人的需求。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明显将人的需求边缘化,从整体上把教师当作一种资本投入,并在使用过程中尽量地压缩这一成本,而并非将其真正地当作一种建设性资源来对待,没有制定有效、系统的激励手段来开发这一资源。
(二)教职工职业期望值降低
高校教职工群体一方面追求职位上的升迁,另一方面也追求专业技术资格和级别上的变动,然而在当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下,高校教师的职称与职位升迁并不能形成有效的联系,而行政升迁制度仍然起着主导作用。高校的高级职称数量有限,并且行政职位也有限。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对于职业的希望也大为不同,部分教职工对于自己的职业前景感到失望,从而降低了其发展的动力。
(三)绩效考评结果模糊,公平性难以界定
高校人事管理中的绩效考核措施长期以来一直是其重要的激励手段,然而,高校的绩效考核却大多流于形式,考核的优劣难以比较,并且考核标准没有量化,随意性较大。但是,绩效考评结果却与教师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一些考评工作的不透明、结果的模糊,反而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
二、基于激励理论的高校人事管理措施
(一)转变高校人事管理理念
当前我国高校人事管理面临最大的问题便是管理理念问题,传统的管理对事而忽视对人的激励。现代管理则强调人才的重要性,人才才是最重要的资源。对此,高校必须将人事管理理念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真正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教师当作一种“潜力股”,以动态的激励措施去发掘教师具备的潜在能力。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认为教师应当根据生硬的规章制度去严格办事,办好事就行,这非常容易让教职工群体形成“大锅饭”的消极思想。我们不仅要建立一套人性化的规章制度,还要给教师全面的自,引导校园和社会舆论,以高尚的价值观与使命感去真正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二)建立和完善考评指标体系
高校人事管理要注重考评的公平性和透明性,让教职工明确考核的标准,以公平性的环境去激励教职工努力工作,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对此,高校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在考评指标中要将教师的工作表现以及创造成果真实地记录,同时应该充分考虑各教师层次之间的差异,科学、合理地确定各级指标,使人事考评建立在科学与公平的基础之上。另外,高校考评指标透明,并且要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合理调整教师投入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三)明确内部需求方向,灵活选择激励措施
有效的激励措施必须建立在满足群体特殊需求的基础之上,高校教职工群体的需求时根据工作环境与教职工自身职业预期来决定的,没有哪一种激励措施是普遍适用的,各激励理论都相互补充。因此,高校人事管理首先必须深入内部调研,明确教职工的需求方向,并且根据内部环境变量来灵活地选择激励措施,确定激励的范围,建立适合本单位的激励体系。
(四)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创建良好的内部环境
在现代高校人事管理的激励措施中,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虽分属于不同的需求层次,但是都是重要的激励手段,不同需求层次的教职工对于不同的激励手段的效果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我们需要在分清激励对象的需求层次基础上,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明确激励标准与目标,创建一个和谐的内部工作环境。如此,方能收到良好的激励效果。
(五)强化人事管理人员培训,提升其管理素质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