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人事管理的要素

人事管理的要素

时间:2023-09-24 15:56: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人事管理的要素,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人事管理的要素

第1篇

电子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在人事管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已经开始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人员工资管理、人事统计和查询、干部考评和人事档案管理以及人才预测和规划等。

管理现代化是汉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近几十年来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综合性越来越强,生产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行业有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更不密切。组织管理日趋复杂;而现代化科学技术也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不断分化,不断综合,全方位地向高又立体的微观、宏观方向进军。这些,要求管理工作对实际问题的反映和决策必须迅速及时,对信息系统的完善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手工业式的管理理论、方法、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四化建设的需要。改革、创新,实现管理现代化势在必行。

现代化管理的内容很多,关系很复杂,它包括人、资金、物质、信息和时间等诸要素,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要素是人。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在管理中处于双重地位,且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可见人是现代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人事管理在整个复杂的管理大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抓好了人事管理就为其他管理的优化得到根本的保证。

管理改革必须配套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实施也需要协调发展,人事管理既然在管理系统中占有如此突出的重要地位,在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现代化也需同步进行,才能使现代化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起到放大和增产的作用。总而言之,人事管理现代化是管理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它是把现代化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运用到人事工作中,使人事管理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以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使从事管理工作由原来凭个人或少数人的经验作决策,逐步上升到按事物的内在规律的科学高度办事,做到物质与精神相结合,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现状和未来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至于先进的科技手段,除科学地运用原有的生物、化学、物理、机械等手段外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人事管理现代化服务。概括地说,人事管理现代化的内容是包括人事管理思想的现代化、人事管理、组织的现代化、人事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通过这四个方面的现代化来实现人事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现代化和从事人事管理工作者自身的现代化。

第2篇

关键词:高校人事管理;Web;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1-0034-03

一、研究背景

作为实现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与自动化的有效途径,高校人事管理系统是指能适应现代大学办学规模及组织模式、推动高校管理实现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重要手段,能够克服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低下、低端重复等问题,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切实保证基于人事管理的学校各项决策准确、有效、及时,最大限度为形成科学、高效的现代大学管理体制服务。

但是,在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使用过程中,当前仍存在着种种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安全性低、交互性差、缺乏统一性,基本保留在基本数据处理阶段,缺乏对信息数据的综合处理,更谈不上对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因此,现实的需要和存在的问题从正反两方面推动着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实践不断走向深入。

二、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

高校人事管理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即MIS)的一种具体形态,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1]伴随我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断加强,尤其是以IPv6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提上议事日程,各高校校园网基本实现了与互联网的无缝对接。高校人事管理部门可以借助人事管理系统,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将数据库技术与Web服务器相结合,将各种人事信息分类为各种数据库,由享有各自权限的各等级管理人员、拥有各自账户的学校教职工对相关信息进行生成和处理。

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构成要素包含三个方面:即人、计算机、信息。人指的是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使用者,应包括人事工作者、人事工作对象;计算机指的是包括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硬件、软件资源在内的媒介手段;信息指的是与高校人事活动相关的信息。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来,系统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包括了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四个核心范畴,要素与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存在着一些普遍特征与属性。[2]作为一个标准的微系统,高校人事管理系统本身呈现出普遍性和整体性、开放性和动态性、层次性和目的性等特征。在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中,必须从部门职能设置出发,贯彻和渗透系统论的思想和原则,构建出符合我国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综合流程,这一系列基本原则包括:

1.安全性规律

系统的安全性是系统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尤其对于存在大量敏感信息的高校人事管理系统,安全性必须得到保证,这也是在较长一段时期,具有相对封闭性的C/S模式单机版人事管理系统比较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从用户角度而言,要根据不同用户的岗位职责和身份,确定不同等级用户的使用权限。从网络安全角度来看,高校人事管理系统必须建立严格的用户验证程序,具备能够抵御外来入侵和远程登录的防护机制。从物理安全角度来看,高校人事管理系统必须具有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功能,以防由于火灾、地震等事故灾难,引发服务器故障导致数据丢失。

2.结构功能规律

系统的结构功能规律,是从系统内部要素与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出发,揭示出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属性之间的整体联系与发展。当前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核心范畴包括人才引进、人事调配、编制管理、岗位分类与聘任、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审、教师培训、工资保险与福利、离退休、人事信息服务、博士后管理等等业务。与之对应,科学的高校人事管理系统,就其功能模块来说,应该包括招聘解聘、人员信息、职称评审、岗位聘任、年度考核、薪酬奖惩、档案管理、数据应用等结构模块。这种结构作为系统的内在组织,功能作为系统的外在表现,高校人事管理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彼此适应、相互生成,最终促成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向前发展。

3.信息反馈规律

在系统理论中,信息与反馈是两个基本范畴。反馈是指信息的接受者对接收到讯息的反应或回应,即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3]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运作,就其实质而言是人事信息的生成、传输和使用,属于标准的信息传输活动。在此活动中,反馈作为体现信息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的重要机制,对系统具有调节控制功能,是传播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而在当前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实践活动中,对反馈这一环节的重视程度不高,呈现出信息单向传播的特征,即高校人事管理系统中生成的信息,经过传播媒介抵达信息接收者的过程,是单向度的。信息接收方,包括人事信息的当事人、系统信息的使用者等等,对人事信息的准确与否,缺乏相应的反馈渠道。从短期来看,这导致了一方面是不断输入和生成大量人事信息,而另一方面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却大打折扣。而从长期来看,缺乏反馈机制,将最终导致人事管理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崩溃。

4.优化演化规律

优化演化规律指的是系统根据内部和外部条件的演化而不断地发生变化。在具体应用实践中,从单机版的C/S结构模式系统到B/S结构模式系统,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要的改变,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态。而这种表现形态的变迁,反映的正是人们对高校人事管理客观规律的自低而高的认识。

第3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管理;人事;人力资源;转变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和科技创新的基地,肩负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证和知识支持的重任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而这种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然而,目前很多高校在人才的管理上,依然停留在传统人事管理格局上。这种传统人事管理的理念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尽快实现高校由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建立适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已成为当前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人力资源管理是在人事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性化管理,主要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与配置,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引导,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它反映了组织客观发展需要的必然趋势,是从以工作为导向转变成以员工为导向的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人事管理在当代的新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念是:人不仅是管理的工具和手段,而且也成了管理的目的。要建立一种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获取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最大程度地挖掘人才的潜质,最大程度地发挥人才的作用,以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发展。133229 .CoM

人力资源管理着力于达到两个目标:一是在人力资源的配置上力求精干和高效,用尽量少的人力在尽量短的时间里取得最大的使用价值。二是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上力求提高人的素质,通过各种激励手段使人的潜力发挥到极限,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达到工作的高水平。

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

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学中的一个崭新和重要的领域,是对一种特殊的经济性和社会性资源进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组织对员工实施有效管理和使用的思想和行为,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相比主要有以下区别:

1.管理的视角不同

传统的人事管理视人力为成本,人力资本是一种消耗资源;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并非将人视为成本,而是将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使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率,高于一切其他形态资本的投资收益率。

2.管理的类型不同

传统的人事管理往往是“被动反应型”的“管家婆”、“救火员”式的操作性管理;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多为“主动开发型”的策略式和预见性管理。

3.管理的重心不同

传统的人事管理是以“事”为中心,恪守“进、管出”的管理模式,讲究组织和人员调配;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是以人为中心,把管理的重点放在发挥人的潜能和人力资源开发上。

4.管理的方法不同

传统的人事管理是孤立的静态管理。当一名员工被安排到一定岗位后,完全由员工被动地工作,自然发展;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全过程的动态管理不仅对员工安排工作,还要根据组织目标和个人状况,为其作好职业生涯设计,不断培训,量才使用,人尽其才。

5.管理的手段不同

传统的人事管理采用制度控制和物质刺激手段;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采取人性化管理,尽可能考虑到人的情感、自尊与价值,坚持以人为本。

6.管理的策略不同

传统的人事管理侧重于近期或当前的人事工作,往往就事论事,缺乏长远考虑,属于战术性管理;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注重近期和当前事宜的处理,更注重人力资源的整体开发,注重对未来的预测和规划,属于战术与战略相结合的管理。

7.管理的技术不同

传统的人事管理照章办事,机械呆板;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追求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不断采用新的技术和手段,使其更加科学和规范。

8.管理的层次不同

传统的人事管理部门往往是执行部门,很少参与决策;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其自身就处于决策层面,直接参与组织的计划与决策。

三、高校传统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必然性

1.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是高校传统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内在要求

(1)关于人的哲学的演变。关于人的哲学先后有过四种观点:经济人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受经济因素制约,其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经济利益;社会人假设则认为人工作的主要动机不是经济需要而是社会需要,环境的力量要比上级主管的控制力量更有效;自我实现人假设进一步认为人总是要求提高和发展自己现有的能力,并充分发挥潜能,组织应当把人作为资源,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这样人就可以自我激励;复杂人假设更深入地认为人有复杂的动机,不能把所有的人简单地归类为某一假设,不同的人以及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会有不同的动机需要。由于对人的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因而引起对人的管理的思想理论不断演变。

(2)管理思想理论的演变。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思想,基本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此后人际关系学说以及行为科学理论基本以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和复杂人假设为前提。特别应强调的是,行为科学理论使传统的人事管理发生了质的变化,变注重外在要素管理为内在要素管理,变注重外在量的调整为内在要素质的提高。它特别强调人的心理、价值观、群体文化等,“人本管理”、“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概念皆源于行为科学理论。对人的管理理论的变化必然引发实际工作中管理内容的变化。

(3)管理内容的演变。雇佣管理认为人是一种投入,一种成本消耗,人事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控制成本。因而在一系列实际管理措施中人被工具化、手段化,势必出现劳资双方严重对峙。劳资双方根本利益渐趋一致的观点则认为,人不仅是一种成本,更重要的还是可以创造比消耗的成本价值大得多的可再生资源,人事管理不仅要控制人工成本,更重要的是为组织获得更称职的人,更有效地发挥人的潜能,维持并激励人的高度工作意愿。由此出发的人事管理的一系列措施,劳资双方利益必然趋于一致。

2.高校社会地位的巨大变化是高校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外在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院校社会地位和运行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科研单位,它已成为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重要因素,以及国家创新体系和科教兴国的主力军,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地位。21世纪的高校担负着更大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任务。高校面临的将是市场经济下自由招生、自主管理与双向选择的社会体制,如不改变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将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有被淘汰的危险。

3.新时期高校内部的变革为其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创造了内在动力

当前,各高校已经或正在进行的人事改革,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在这个改革中,它们都力求寻求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以提高管理效益,促进自身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无疑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它使高校中的“人”和“事”有了很好的结合点,发挥了人的最大潜能,有利于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实现高校传统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路和对策

1.转变思想观念和职能

传统人事管理是建立在把人假设为“经济人”的基础上,更多的是看到人的自然属性。人力资源管理是建立在完整、丰富的人性假设的基础上,不是只抓人性中的一个片段,而是对完整、丰富的人性予以全面尊重。因此,只有实现观念的转变才能带来管理方式的转变,才能有管理目的和结果的转变。要树立“开发人力资源是高校人事工作的核心任务”的观念,通过编制人力资源开发计划、薪酬设计、员工培训等一系列职能的转变,善于从人力资源管理中寻找解决高校发展问题的答案,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促进教职工积极参与高校发展目标和战略的制定。

2.科学制定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人力资源规划是指组织要科学地预测、分析自己在环境变化中的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状况,制定必要的政策和措施以确保自身在需要的时候和需要的岗位上获得需要的人才,并使组织和个体得到长期的利益。

作为高校而言,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人力资源的引进、使用、培训等各个环节。人力资源规划的核心理念,一方面要以高校战略规划为核心,为高校实现总体目标提供人才支持和保障;同时还要在实现高校总体目标中有效促进个人专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使两者处于良性的互动之中。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要考虑到人员结构和层次的合理性安排:既要重视一线教学部门,也要注重行政管理、后勤服务部门;既要重视发展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还要重视培养一批高层次的管理人才。

3.建立竞争激励机制

聘任制是我国现阶段人事管理改革的总趋势,也是人事管理体制的核心所在。在高校实施全员聘任制是人事管理的有效手段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主要环节。实施全员聘任要做到按需设岗、择优评聘、坚持标准、全面考核,破除评聘中论资排辈现象,使评聘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同时,为了稳住和吸引人才,在实施全员聘任制的过程中还必须建设一支业务精良、结构优化、积极进取的教师队伍,建立起切实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彻底破除职务和身份的终身制:在分配制度上要彻底打破平均主义,探索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高层次人才和重点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要将教职工的校内津贴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以及成果转化中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直接挂钩,真正做到优劳优酬,多劳多得。这样方能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作用,以最小的人力资源获得最大的组织收益。

4.引导教职工设计职业计划,加强职业管理

第4篇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设计专题的主要内容,为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

[实习任务]

对计算机在人事管理方面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并查阅资料为毕业设计作准备.

[实习内容]

计算机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作为信息载体的计算机日益显露出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今社会已步入了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将成为新世纪的主导产业。伴随计算机的逐步推广和使用,计算机已在科研、生产、商业、服务等许多方面创造了提高效率的途径,与此同时,单位技术成本也逐年有了明显的下降,然而办公室里的人事费用却不断增加。在国外,花费在专业、管理和行政人员上的成本占了办公室总成本的2/3—4/5,这一现象使人们对办公室自动化的要求与日俱增。我们必须在进行机构改革的同时,尽快使用现代化管理设备、管理手段、管理方法。

计算机在人事部门的广泛使用,改进了统计手段,改革了统计方法,提高了统计工计算机在人事部门的广泛应用,将为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并将为开创人事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创造条件。

目前,计算机在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中,主要可用来进行报表处理,档案管理,文书编辑,信息查询,综合分析。干部统计作为人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干部情况的调查,整理和分析,了解干部队伍的发展趋势,为各级领导机关制定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加强干部管理,改革干部制度提供准确数字的依据。其工作除涉及到干部的基本情况统计之外,还包括干部的工资统计,干部编制情况统计,干部奖惩情况统计,干部安置情况统计,老干部情况统计等方面,其涉及的面之广,数据量之大可想而知,若利用手工进行干部的统计工作,大致要经过干部统计调查,干部统计资料的整理,干部统计分析三个过程,但这种手工统计过程,存在着几个明显的问题,比如说统计资料缺乏准确性,及时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

手工方法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劣势,使人们慢慢意识到管理现代化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在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现代化也势在必行。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科技手段。科学的管理方法在管理中一般是指数学方法、系统方法、信息方法、控制论方法、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等科学方法,而先进的科技手段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人事管理现代化服务。

电子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在人事管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已经开始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人员工资管理、人事统计和查询、干部考评和人事档案管理以及人才预测和规划等。

管理现代化是汉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近几十年来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综合性越来越强,生产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行业有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更不密切。组织管理日趋复杂;而现代化科学技术也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不断分化,不断综合,全方位地向高又立体的微观、宏观方向进军。这些,要求管理工作对实际问题的反映和决策必须迅速及时,对信息系统的完善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手工业式的管理理论、方法、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四化建设的需要。改革、创新,实现管理现代化势在必行。

现代化管理的内容很多,关系很复杂,它包括人、资金、物质、信息和时间等诸要素,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要素是人。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在管理中处于双重地位,且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可见人是现代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人事管理在整个复杂的管理大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抓好了人事管理就为其他管理的优化得到根本的保证。

管理改革必须配套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实施也需要协调发展,人事管理既然在管理系统中占有如此突出的重要地位,在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现代化也需同步进行,才能使现代化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起到放大和增产的作用。总而言之,人事管理现代化是管理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它是把现代化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运用到人事工作中,使人事管理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以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使从事管理工作由原来凭个人或少数人的经验作决策,逐步上升到按事物的内在规律的科学高度办事,做到物质与精神相结合,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现状和未来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至于先进的科技手段,除科学地运用原有的生物、化学、物理、机械等手段外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人事管理现代化服务。概括地说,人事管理现代化的内容是包括人事管理思想的现代化、人事管理、组织的现代化、人事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通过这四个方面的现代化来实现人事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现代化和从事人事管理工作者自身的现代化。

人事来之不易系统化,是人事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点。研究人事管理,必须研究这个系统所处的环境,即研究政治系统,经济系统,法律、科技和文教系统,人物系统和大管理系统对人事管理系统的影响以及人事管理系统的反影响。离开周围的事物,去研究人事管理现代化,是注定要失败的。

所谓系统,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并具有特写功能的有机整体。从一般意义上讲,系统由输入、处理、输出、控制与反馈的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在系统理论中,系统分析是指对系统性能的理解。系统最佳化是系统设计成综合的内容。系统工程即用教学方法进行系统分析或优化,把传统的组织管理工作总结成技术并使之数值化。用系统工程来分析系统问题是比较科学的,利用系统工程这门学科的概念和原则,来进行人事组织管理方面的工作,是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人事管理系统内有多种元素,如:管理人员、管理机构、办公设备、规章制度、各业务环节,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等,都可以看作它的“元素”。各元素之间的联系是否有序,联系的方式和效果是否最优,直接影响着人事管理的水平。在不同条件下,起主导作用的元素是不相同的。人事管理系统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围绕着责任制和考核制,逐步建立起完整配套的干部“进”、“管”、“出”制度。实现系统化,除了要解决制度问题外,还有一个掌握系统方法的问题,即学会应用系统工程和系统分析法,这对搞好人事管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事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目前尚无统一的说法。根据我校人事管理的工作的现有材料和工作特点分析来说,人事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我们认为有如下几方面:

1.确定人事管理的方针政策

2.确定人事管理体制、编制人事规划

3.编制人事计划,设置人事管理机构和岗位

4.制定人事管理的条例办法;

5.教职员工的业务培训;

6.人才选拔、使用、交流(流动);

7.考核、奖惩、任免;

8.工资、福利与保险

9.离休、退休、退职。

作为人事干部(人事管理人员),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员的才能?这是人事管理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对这个问题进行个体研究方面,目前是做得不够的。因为个体寓于群体之中,群体对人员才能发挥之影响作用,可利用系统原理去指示。通过群体研究来寻求合理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来取得令人满意的配合效果等。

过去,在人事管理工作中,人事工作信息滞后,传递慢、“马后炮”,人事管理数据加工不及时。比如:干部考核、人员的工资计算、人事的统计、人事档案的填写,贮存等等。这些人事工作繁琐、耗时费力,准确性差、效率低、手工操作已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的要求。为此,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有关人事管理现代化的有关理论资料,提高对管理现代化重要性的认识,尝试去利用计算机来实现人事管理的现代化。比如现在有些学校和单位在人事管理这方面所作的努力,由于从事计算机工作人员的技术指导和从事多年人事工作的老同志的帮助,他们:

首先,开发了“中华职专职工档案管理”软件系统。

其次,将学校或单位人员的档案内容的所需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的磁盘里,需要时可以通过计算机方便地进行查询、检索、维护,还可以将有关数据打印出来。

第三,还用计算机进行了日常办公现代化的管理工作的使用。

第四,及时收集、加工、整理、存贮、检索新的变化数据。

使其单位人事管理初步实行计算机化,让计算机在人事管理中得到初步应用。使人事管理者总是根据准确、及时的人事信息来进行决策,实现管理。只有计算机才能将现代化社会中,成倍增长的人事信息量,进行及时收集、加工、整理、贮存、检索、传递、反馈给决策者。发挥其特有的功能。

即:(1)对输入的人事数据,进行数值运算和逻辑运算,求解各种问题。

(2)对人事信息进行加工来解决各种数据处理问题,为人事决策者在决策时提供依据。

(3)对人事管理的各种资料数据和计算机顺序,具有记忆存贮的能力。

实践证明,当管理的信息量和复杂程度达到某一限度时,即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超过其承受能力时,就必须采用新的管理手段,即用计算机技术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和存贮等,可以使用人事基础信息,高效、合理、恰当地管理。这样,人事信息系统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发展而不断完善,计算机在人事信息管理中的地位也就是益重要。

正因为如此,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人事管理工作效率。现代人事工作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保密性越来越强,而且信息的密度不断提高,靠传统的管理方法和人工操作手段已经无法搞好人事管理工作。而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人事管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计算机在人事信息系统中的作用有:

(1)计算机能够比人更快地提供有信息价值的人事数据;

(2)计算机能够比人提供更新的人事数据;

(3)计算机能够比人提供更加准确的人事数据;

(4)计算机能够比人处理更多的人事数据等等。

正因为如此,我们利用计算机替代手工操作建立的人事信息系统,即计算机人事信息系统,其主要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是可以高效能、大容量地收集、处理、存贮人事信息,大幅度地提高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是可以及时掌握整个人事管理系统的全面情况,提供系统的准确的人事信息,可以促进人事工作的规范化及各项管理制度与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从而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三是可以提供各种加工处理了的人事信息,以满足人事管理的特殊要求,适应新形势对教职工队伍提出的新要求,帮助选择方案,实现优化决策。当前,不少单位的人事部门对于计算机的应用还仅限于简单的单机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任务的复杂、用户的需求,其应用还会

总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计算机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适应了社会经济发的客观要求,是人事管理现代化的一大进步。今天我们运用计算机进行了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初步现代化的开发和使用,它大大提高了人事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它把人事干部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精力从事创造性的管理活动和其它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去;它能使决策、计划和其它管理活动更加科学、精确、灵活。因此,建立计算机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客观发展必然趋势。尽管在人事管理方面还不可能普遍使用计算机,但从长远来说,人事管理现代化和计算机是不分割的。轻视或者拒绝利用计算机技术,就不可能真正地、全面地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发的,人才开发管理的加强,我们一定要努力创造条件,促进使用计算机的人事管理现代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第5篇

[实践任务]

对计算机在人事管理方面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并查阅资料为毕业设计作准备.

[实践内容]

计算机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作为信息载体的计算机日益显露出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今社会已步入了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将成为新世纪的主导产业。伴随计算机的逐步推广和使用,计算机已在科研、生产、商业、服务等许多方面创造了提高效率的途径,与此同时,单位技术成本也逐年有了明显的下降,然而办公室里的人事费用却不断增加。在国外,花费在专业、管理和行政人员上的成本占了办公室总成本的2/3—4/5,这一现象使人们对办公室自动化的要求与日俱增。我们必须在进行机构改革的同时,尽快使用现代化管理设备、管理手段、管理方法。

计算机在人事部门的广泛使用,改进了统计手段,改革了统计方法,提高了统计工计算机在人事部门的广泛应用,将为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并将为开创人事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创造条件。

目前,计算机在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中,主要可用来进行报表处理,档案管理,文书编辑,信息查询,综合分析。干部统计作为人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干部情况的调查,整理和分析,了解干部队伍的发展趋势,为各级领导机关制定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加强干部管理,改革干部制度提供准确数字的依据。其工作除涉及到干部的基本情况统计之外,还包括干部的工资统计,干部编制情况统计,干部奖惩情况统计,军转干部安置情况统计,老干部情况统计等方面,其涉及的面之广,数据量之大可想而知,若利用手工进行干部的统计工作,大致要经过干部统计调查,干部统计资料的整理,干部统计分析三个过程,但这种手工统计过程,存在着几个明显的问题,比如说统计资料缺乏准确性,及时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

手工方法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劣势,使人们慢慢意识到管理现代化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在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现代化也势在必行。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科技手段。科学的管理方法在管理中一般是指数学方法、系统方法、信息方法、控制论方法、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等科学方法,而先进的科技手段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人事管理现代化服务。

电子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在人事管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已经开始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人员工资管理、人事统计和查询、干部考评和人事档案管理以及人才预测和规划等。

管理现代化是汉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近几十年来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综合性越来越强,生产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行业有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更不密切。组织管理日趋复杂;而现代化科学技术也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不断分化,不断综合,全方位地向高又立体的微观、宏观方向进军。这些,要求管理工作对实际问题的反映和决策必须迅速及时,对信息系统的完善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手工业式的管理理论、方法、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四化建设的需要。改革、创新,实现管理现代化势在必行。

现代化管理的内容很多,关系很复杂,它包括人、资金、物质、信息和时间等诸要素,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要素是人。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在管理中处于双重地位,且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可见人是现代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 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人事管理在整个复杂的管理大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抓好了人事管理就为其他管理的优化得到根本的保证。

管理改革必须配套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实施也需要协调发展,人事管理既然在管理系统中占有如此突出的重要地位,在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现代化也需同步进行,才能使现代化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起到放大和增产的作用。总而言之,人事管理现代化是管理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它是把现代化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运用到人事工作中,使人事管理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以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使从事管理工作由原来凭个人或少数人的经验作决策,逐步上升到按事物的内在规律的科学高度办事,做到物质与精神相结合,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现状和未来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至于先进的科技手段,除科学地运用原有的生物、化学、物理、机械等手段外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人事管理现代化服务。概括地说,人事管理现代化的内容是包括人事管理思想的现代化、人事管理、组织的现代化、人事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通过这四个方面的现代化来实现人事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现代化和从事人事管理工作者自身的现代化。

人事来之不易系统化,是人事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点。研究人事管理,必须研究这个系统所处的环境,即研究政治系统,经济系统,法律、科技和文教系统,人物系统和大管理系统对人事管理系统的影响以及人事管理系统的反影响。离开周围的事物,去研究人事管理现代化,是注定要失败的。

所谓系统,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并具有特写功能的有机整体。从一般意义上讲,系统由输入、处理、输出、控制与反馈的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在系统理论中,系统分析是指对系统性能的理解。系统最佳化是系统设计成综合的内容。系统工程即用教学方法进行系统分析或优化,把传统的组织管理工作总结成技术并使之数值化。用系统工程来分析系统问题是比较科学的,利用系统工程这门学科的概念和原则,来进行人事组织管理方面的工作,是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人事管理系统内有多种元素,如:管理人员、管理机构、办公设备、规章制度、各业务环节,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等,都可以看作它的“元素”。各元素之间的联系是否有序,联系的方式和效果是否最优,直接影响着人事管理的水平。在不同条件下,起主导作用的元素是不相同的。人事管理系统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围绕着责任制和考核制,逐步建立起完整配套的干部“进”、“管”、“出”制度。实现系统化,除了要解决制度问题外,还有一个掌握系统方法的问题,即学会应用系统工程和系统分析法,这对搞好人事管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事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目前尚无统一的说法。根据我校人事管理的工作的现有材料和工作特点分析来说,人事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我们认为有如下几方面:

1.确定人事管理的方针政策

2.确定人事管理体制、编制人事规划

3.编制人事计划,设置人事管理机构和岗位

4.制定人事管理的条例办法;

5.教职员工的业务培训;

6.人才选拔、使用、交流(流动);

7.考核、奖惩、任免;

8.工资、福利与保险

9.离休、退休、退职。

作为人事干部(人事管理人员),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员的才能?这是人事管理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对这个问题进行个体研究方面,目前是做得不够的。因为个体寓于群体之中,群体对人员才能发挥之影响作用,可利用系统原理去指示。通过群体研究来寻求合理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来取得令人满意的配合效果等。

过去,在人事管理工作中,人事工作信息滞后, 传递慢、“马后炮”,人事管理数据加工不及时。比如:干部考核、人员的工资计算、人事的统计、人事档案的填写,贮存等等。这些人事工作繁琐、耗时费力,准确性差、效率低、手工操作已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的要求。为此,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有关人事管理现代化的有关理论资料,提高对管理现代化重要性的认识,尝试去利用计算机来实现人事管理的现代化。比如现在有些学校和单位在人事管理这方面所作的努力,由于从事计算机工作人员的技术指导和从事多年人事工作的老同志的帮助,他们:

首先,开发了“中华职专职工档案管理”软件系统。

其次,将学校或单位人员的档案内容的所需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的磁盘里,需要时可以通过计算机方便地进行查询、检索、维护,还可以将有关数据打印出来。

第三,还用计算机进行了日常办公现代化的管理工作的使用。

第四,及时收集、加工、整理、存贮、检索新的变化数据。

使其单位人事管理初步实行计算机化,让计算机在人事管理中得到初步应用。使人事管理者总是根据准确、及时的人事信息来进行决策,实现管理。只有计算机才能将现代化社会中,成倍增长的人事信息量,进行及时收集、加工、整理、贮存、检索、传递、反馈给决策者。发挥其特有的功能。

即:(1)对输入的人事数据,进行数值运算和逻辑运算,求解各种问题。

(2)对人事信息进行加工来解决各种数据处理问题,为人事决策者在决策时提供依据。

(3)对人事管理的各种资料数据和计算机顺序,具有记忆存贮的能力。

实践证明,当管理的信息量和复杂程度达到某一限度时,即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超过其承受能力时,就必须采用新的管理手段,即用计算机技术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和存贮等,可以使用人事基础信息,高效、合理、恰当地管理。这样,人事信息系统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发展而不断完善,计算机在人事信息管理中的地位也就是益重要。

正因为如此,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人事管理工作效率。现代人事工作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保密性越来越强,而且信息的密度不断提高,靠传统的管理方法和人工操作手段已经无法搞好人事管理工作。而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人事管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计算机在人事信息系统中的作用有:

(1)计算机能够比人更快地提供有信息价值的人事数据;

(2)计算机能够比人提供更新的人事数据;

(3)计算机能够比人提供更加准确的人事数据;

(4)计算机能够比人处理更多的人事数据等等。

正因为如此,我们利用计算机替代手工操作建立的人事信息系统,即计算机人事信息系统,其主要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是可以高效能、大容量地收集、处理、存贮人事信息,大幅度地提高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是可以及时掌握整个人事管理系统的全面情况,提供系统的准确的人事信息,可以促进人事工作的规范化及各项管理制度与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从而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三是可以提供各种加工处理了的人事信息,以满足人事管理的特殊要求,适应新形势对教职工队伍提出的新要求,帮助选择方案,实现优化决策。

当前,不少单位的人事部门对于计算机的应用还仅限于简单的单机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任务的复杂、用户的需求,其应用还会

总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计算机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适应了社会经济发的客观要求,是人事管理现代化的一大进步。今天我们运用计算机进行了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初步现代化的开发和使用,它大大提高了人事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它把人事干部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精力从事创造性的管理活动和其它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去;它能使决策、计划和其它管理活动更加科学、精确、灵活。因此,建立计算机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客观发展必然趋势。尽管在人事管理方面还不可能普遍使用计算机,但从长远来说,人事管理现代化和计算机是不分割的。轻视或者拒绝利用计算机技术,就不可能真正地、全面地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发的,人才开发管理的加强,我们一定要努力创造条件,促进使用计算机的人事管理现代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第6篇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与重要性

根据人力资源和劳动效用理论,“人力”泛指人的劳动能力,是在体力、知识、智力和技能支配下的创造能力。作为人力资源的主体,适龄的从业人员推动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也被成为“劳动力资源”。由于人力资源具有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在劳动力生产过程中,能够积极、活跃地改变外部环境,并通过替换和更新实现逐步恢复,因而是社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实质上,若考虑对整个经济增长的贡献,人力资本收益所占的份额已经远远超过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并且这种意识形态的生产力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还展现了边际递增的效应。因而,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是社会发展和教育进步的重中之重。

实际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是重视人的才能发挥和潜力挖掘。人力资源管理,不再是单方面强调制度控制与落实,而是将以事为中心转化为“以人为本”。通过对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利用,发挥人的潜能和创造力,提高效率,实现计划和目标的双重一致性。因此,可以说,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人。通过理性与感性化策略,强化群体的能力开发,逐渐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二、传统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异同

(一)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共通点。实质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引申而来。因而,两者在管理对象、管理目的和管理任务等方面有一定的相通之处。首先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都是“人”,通过处理“人”与“事”之间的关系,保持学校教务管理系统的正常运作。通过对个人能力以及岗位要求的合理匹配,使人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最大限度。其次,从管理任务的形式来看,人力资源管理在人事管理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承前性。两者的任务形式均包括教职员工的招聘、录用、考核、奖惩、档案管理、培训以及福利发放,其基础性工作内容有一定的交叉。尽管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理论和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诸多变化,但通过调动人力资源从而完善组织结构,提升学校价值的目的没有发生改变。

(二)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差异。传统的 “高校人事管理”属于典型的行政事务性管理,以“事”为重心,通常以与教职工有关的教学、科研以及其它辅助类教学活动为侧重点。运用一定的理论方法,控制和管理人的活动,对培训、考勤、调遣、奖惩等事务进行安排,并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和协调保证教职工的合理安排以及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而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在于“人”,强调人与事和谐,事与职相符,关注人的心理变化与行为特征,具有动态、积极的涵义。因而,在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中,逐步形成了以教研人员为主体,管理人员为辅助、服务人员为补充的管理模式。通过学校客观需求聘用相应人才,并运用科学有效的途径,对教职员工等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以及有效的配置。同时,通过一定的信息激励机制,对“人”的思维和行为进行适当地引导和纠正,使得人尽其才,事得其人。因而,人力资源管理是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从某种程度上讲,它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事管理的范畴。

三、高职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必然性

(一)传统人事管理的弊端。(1) 人才结构差。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本结构较差。各高校普遍存在非教学人员数量过度膨胀的态势。管理人员与日俱增,同时多数管理人员拥有正规编制,安于现状者多,具有创造性思维者少。服务人员流动性相对不高,以教职工亲属占多数,其专业技能和文化水平均不高。相反,教研人员总数偏少,年教师学历普遍偏低,相关领域专家人数和骨干教师偏少。由于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不重视投入与产出效益比率,因此教职人员的引进缺乏合理性与流动性。同时,高职院校在临时工的聘用上具有较大的自主选择权,因而进一步加深了相关人员的隐形过剩。非教职员工因人设岗、工作负荷不满,导致大量人力资本的浪费。同时人才的使用权与所有权合二为一的特点使得专业教师产生进入壁垒,高职院校教育人才流动性差,人力资源相对匮乏。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教师资源的扩充以及专业人才的引入与培育问题将越来越突出。(2) 缺乏激励机制。传统的人事管理重在与“人”相关的人事档案与相关业务的管理,实质上是一种静态的管理模式,主要用于对过去行为的管理与评价。因而,其缺乏激励和引导也就不足为奇。由于传统的人事管理在考核和评估方面相对滞后,导致人员缺乏危机感和激励感。同时,现行的人事管理制度保留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典型特点,工资与实际工作质量和数量相脱离。职位和工作年限的过度重视,使得激励机制的发挥受阻。另外,在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的“身份制”与专业技术职位聘任的“终身制”,在聘用合约中仍然大量保留。教职人员责任心差、危机意识淡薄。(3) 师资的后续培养和软环境建设不足。在传统人事管理模式中,为吸引人才,保护人力资源,大量高职院校采用“特殊”措施,通过强调物质待遇来留住人才,但往往缺少对人才后续培养的持续关注。由于忽略了人力资源在使用和管理过程中“软环境”的建设和培育,导致大量人才失去良好的工作平台和人文氛围,导致人力资源得不到最大优化。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尽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思想仍是“用人以致事”,但其价值取向更明确、管理理念更先进,其管理模式也日趋完善。在“以物为先”发展为“以人为本”的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也更加明显。管理的根本在于关系结构的转变与和谐化,从被动的管理关系发展为合作关系,不仅在主观上强调了学校的持续发展,同时也强调了教职员工的个人发展潜力,极大地发挥了两方面的主体能动性。同时,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方式更加科学有效,强调协同促进“组织文化建设”的同时极大地增强了教职工等被管理人员的“认同感 ”和“责任感”,提高了管理效率与效益。

四、深化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过渡的探索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以及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深化,人才的竞争和管理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核心手段。传统的人事管理早已无法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要实现高职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平稳过渡,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旧思想,树立新理念。当前,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浓厚的旧计划经济色彩仍然挥之不去。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缺乏系统性、有效性和兼容性。人事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还未充分意识到人力资源作为可开发、利用并增值的资源所带来的边际效益。只有真正实现传统观念的转变,才能导致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的改进,最终导致管理结果的转化。要坚持“开发人力资源是高职人事工作的核心”的理念,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尊师重教,了解教师的需求和意愿,从而最大化地激发骨干教师的创造性和自主性,达到教师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合理认识薪酬体系,改变传统观念。

(二)落实聘用制度,合理规划师资。全面推行聘用制,实施全员聘用,打破“铁饭碗”的陈规,建立符合学校办学规模和办学特色的个性化用人方针。同时,进一步强化竞争机制,摒弃固定的用人模式,破除教职工职务终身制和人才单位所有制的传统人事管理体制。学校按需设岗,并进行公开招募。通过严格考核择优录取。

通过理性分析学校师资结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与有关部门应做好良好的沟通与协调,适时完善师资计划并开发相应的招聘系统。实现教职员工的招聘公开化、透明化、人性化。同时,成立招聘监督委员会,新聘教师的选拔与录用必须公开进行,重大人事调整需投票表决。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切实推进人才流动和服务保证,促进学校服务人员等非教学人员向校外适度流动。通过与当地政府部门以及人才机构切实合作,实现人才的固定输送。只有真正推行并实施聘用制,高职院校才能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人力资源的有效规划和配置,最终促进高职人员结构合理化。

(三)从绩效评估向绩效管理的转变。当前,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过程中,普遍存在量化考评过于简单的问题。只有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考察机制,使得人力资源的绩效能够得到显示,才能更好的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与优化。在考核过程中,需要对教职员工进行分类业绩考核和相关能力综合评鉴。除开自我评价外,列入学生评教、同事互评和督导打分。其次,实施校、院二级管理制度,使得管理重心适度下移,打破院内经费统一、分配不足的瓶颈。另外,加快干部管理制度改革,实行公开竞聘选拔、岗变则薪变的制度,建立满期制,做到干部管理合理化。

另一方面,高校教职工的个人需求不再仅仅反映为物质需要,也包括尊重、和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因而,绩效评估需要进一步向绩效管理进行深化,在绩效计划、绩效辅导和绩效反馈等环节,要特别注意内在人文精神关怀,才能契合高校人资管理的特殊性,实现绩效的合理管理。

第7篇

人事管理是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重要一环,文章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对当前国有企业人事管理上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只有转变观念、结合自身情况完善分配制度、考核制度,健全人事管理系统才能改变这些弊端。

关键词:

国有企业;人事管理;人力资源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还没有完全从旧的人事管理体制中摆脱出来,人事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之间依旧处于脱节状态。国有企业人事管理的自主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有了明显的提升,但依旧受到旧体制下工作思路与方法的影响。

1国有企业组织人事管理问题

1.1人事管理观念与时代不符

目前,国有企业大多采取的是集团化的运作方式,在制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时,跨度太大,各分公司贯彻实施后系统性与连贯性遭到了断裂,这说明企业在人事管理上面要有前瞻性。国有企业人事管理在企业的招聘、调配、晋升上发挥了很大的优势,但主要是为员工发工资而设置的,没有将企业的发展战略作为服务的前提。因而,国有企业人事管理的观念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快速实现员工自我价值与企业之间的价值教化,促使人事管理发挥直接的导向作用,将人事管理上升到时代战略目标上来。

1.2人力资源结构配置不合理

国有企业组织拥有国家与社会的大部分资源,凭借这得天独厚的条件,企业对招募研究型的高端性人才十分青睐,长此以往致使企业基础的操作性人才严重不足,最终导致人力资源结构的不合理。若高端研究成员对企业的生产不适用,忽略高成本的引进费用,生产力不能及时转化必然导致企业资源的白白浪费。国有企业组织的人事管理重心应该倾向于企业所需,形成岗位序列、人才梯队、职位选拔上的合理机制,才能从根本上避免企业研究能力于技能人才流失的现象。

1.3分配制度不合理

在分配制度上,国有企业还存在着很严重的大锅饭模式,虽然后期受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但一直没有新的突破。企业员工的工资收入与企业的经济效益之间没有任何的关联,企业的业绩无论如何,员工的实际收入并没有太大的差别。长此以往员工的积极性会被大大挫减,一味跟风混饭吃。

1.4人事管理系统的不健全

国有企业的人事管理体系亟待建立,许多人事管理功能还有待开发。人事管理想发挥自己的效能,必须使整个企业的各个部门能够相互协调一致,但事实上恰恰相反,企业的分离改革会造成企业整体系统的破坏。比如有的国有企业试图通过对技术人员与操作人员的分开培训达到其管理的目的,但最终只是对职能进行了重组,部分的传统职责依旧。

2国有企业组织人事管理对策研究

2.1转变观念,完善人才竞争机制

企业的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独有的价值体系,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国有企业的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应该尊重,企业管理者应该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点,借助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对员工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培养员工的工作态度,增强其归属感。国有企业的招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机制,避免的现象,为人才招聘提供一个公平的平台,寻找真正适合企业岗位,有能力的企业员工。对于现有的员工要多给他们一些学习培训的机会,提高其工作效率与专业能力,真正适应不断发展中的国有企业的工作。国有企业的人事管理要以人的理念为根本,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只有企业人才队伍素质整体全面上升,才能在未来的企业竞争中找到一席之地。

2.2因地制宜,规划人力资源系统

人事管理是企业的一项基本管理职能,其中人是最为核心的要素,其管理内容自然是动态的管理形式,这就需要重视人力资源的主动规划。企业人事的管理者参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规定,同样也是被管理的对象。因地制宜,换句话说就是因企制企。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不应该一味的照搬照抄,要充分认识到我们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国情不一样,即便是国内,也不应该一刀切,要考虑到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同一个地区还要根据企业内部的具体情况。如保定地区的国有企业都是国资企业,但有的属于机械部门、有的属于航天部门、有的则属于兵器装备部门,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因而,在人事管理上企业都是各自制定各自的管理模式。

2.3完善分配机制、考核机制

完善公平的分配机制,是要将隐形的收入货币化,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方向,从分配制度上来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完善考核机制,就是要减少考核分配中的认为因素。国有企业应当重视考评的地位,对全体员工进行全面考评,根据考评的结果,对相关人员进行奖惩、培训、惩罚、调整或是辞退。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员工的素质与技能,从而完善国有企业人事管理制度体系。建立绩效评估体系中考核指标的量化是十分难操作的,企业要依据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结合公司的发展状态,对每个员工的工作质量进行科学判断。效率为先、兼顾公平是企业积极倡导的分配理念,但企业的考核指标在实行起来时公平只是相对的,效率优先不可能将公平完全弃之一边,要开发多种意见反馈渠道,使每位员工的合理化建议都能够得到反馈。

2.4建立现代化的人事管理系统

国有企业的人事管理制度的建立需要现代人事管理系统的支持,现代化的人事管理是未来人事管理的方向与策略,也是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重要环节。现代化的人事管理系统,就是现代化的人事管理制度取代旧的人事管理制度,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企业的领导要尝试用新的眼光看待人事管理工作,将人力资源的政策落实到具体的环节中去,循序渐进,让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给全体员工带来切实的惠利,逐渐摆脱陈旧的人事管理制度,最终实现现代化人事管理制度的成功转型。国有企业现代化人事管理系统的建立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先进的人事管理制度能够促进企业经济的平稳增长,是企业人事改革中的必然选择。

3总结

科学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能够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从而达到物尽其用、各司其职的良好局面,从而为企业未来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支撑与保障。

作者:赵君 单位: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房地产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姜嫄.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2,(4).

第8篇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设计专题的主要内容,为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

[实习任务]

对计算机在人事管理方面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并查阅资料为毕业设计作准备.

[实习内容]

计算机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作为信息载体的计算机日益显露出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今社会已步入了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将成为新世纪的主导产业。伴随计算机的逐步推广和使用,计算机已在科研、生产、商业、服务等许多方面创造了提高效率的途径,与此同时,单位技术成本也逐年有了明显的下降,然而办公室里的人事费用却不断增加。在国外,花费在专业、管理和行政人员上的成本占了办公室总成本的2/3—4/5,这一现象使人们对办公室自动化的要求与日俱增。我们必须在进行机构改革的同时,尽快使用现代化管理设备、管理手段、管理方法。

计算机在人事部门的广泛使用,改进了统计手段,改革了统计方法,提高了统计工计算机在人事部门的广泛应用,将为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并将为开创人事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创造条件。

目前,计算机在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中,主要可用来进行报表处理,档案管理,文书编辑,信息查询,综合分析。干部统计作为人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干部情况的调查,整理和分析,了解干部队伍的发展趋势,为各级领导机关制定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加强干部管理,改革干部制度提供准确数字的依据。其工作除涉及到干部的基本情况统计之外,还包括干部的工资统计,干部编制情况统计,干部奖惩情况统计,军转干部安置情况统计,老干部情况统计等方面,其涉及的面之广,数据量之大可想而知,若利用手工进行干部的统计工作,大致要经过干部统计调查,干部统计资料的整理,干部统计分析三个过程,但这种手工统计过程,存在着几个明显的问题,比如说统计资料缺乏准确性,及时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

手工方法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劣势,使人们慢慢意识到管理现代化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在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现代化也势在必行。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科技手段。科学的管理方法在管理中一般是指数学方法、系统方法、信息方法、控制论方法、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等科学方法,而先进的科技手段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人事管理现代化服务。

电子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在人事管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已经开始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人员工资管理、人事统计和查询、干部考评和人事档案管理以及人才预测和规划等。

管理现代化是汉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近几十年来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综合性越来越强,生产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行业有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更不密切。组织管理日趋复杂;而现代化科学技术也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不断分化,不断综合,全方位地向高又立体的微观、宏观方向进军。这些,要求管理工作对实际问题的反映和决策必须迅速及时,对信息系统的完善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手工业式的管理理论、方法、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四化建设的需要。改革、创新,实现管理现代化势在必行。

现代化管理的内容很多,关系很复杂,它包括人、资金、物质、信息和时间等诸要素,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要素是人。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在管理中处于双重地位,且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可见人是现代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人事管理在整个复杂的管理大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抓好了人事管理就为其他管理的优化得到根本的保证。

管理改革必须配套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实施也需要协调发展,人事管理既然在管理系统中占有如此突出的重要地位,在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现代化也需同步进行,才能使现代化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起到放大和增产的作用。总而言之,人事管理现代化是管理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它是把现代化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运用到人事工作中,使人事管理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以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使从事管理工作由原来凭个人或少数人的经验作决策,逐步上升到按事物的内在规律的科学高度办事,做到物质与精神相结合,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现状和未来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至于先进的科技手段,除科学地运用原有的生物、化学、物理、机械等手段外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人事管理现代化服务。概括地说,人事管理现代化的内容是包括人事管理思想的现代化、人事管理、组织的现代化、人事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通过这四个方面的现代化来实现人事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现代化和从事人事管理工作者自身的现代化。

人事来之不易系统化,是人事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点。研究人事管理,必须研究这个系统所处的环境,即研究政治系统,经济系统,法律、科技和文教系统,人物系统和大管理系统对人事管理系统的影响以及人事管理系统的反影响。离开周围的事物,去研究人事管理现代化,是注定要失败的。

所谓系统,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并具有特写功能的有机整体。从一般意义上讲,系统由输入、处理、输出、控制与反馈的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在系统理论中,系统分析是指对系统性能的理解。系统最佳化是系统设计成综合的内容。系统工程即用教学方法进行系统分析或优化,把传统的组

第9篇

[实习目的]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设计专题的主要内容,为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

[实习任务]

对计算机在人事管理方面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并查阅资料为毕业设计作准备.

[实习内容]

计算机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作为信息载体的计算机日益显露出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今社会已步入了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将成为新世纪的主导产业。伴随计算机的逐步推广和使用,计算机已在科研、生产、商业、服务等许多方面创造了提高效率的途径,与此同时,单位技术成本也逐年有了明显的下降,然而办公室里的人事费用却不断增加。在国外,花费在专业、管理和行政人员上的成本占了办公室总成本的2/3—4/5,这一现象使人们对办公室自动化的要求与日俱增。我们必须在进行机构改革的同时,尽快使用现代化管理设备、管理手段、管理方法。

计算机在人事部门的广泛使用,改进了统计手段,改革了统计方法,提高了统计工计算机在人事部门的广泛应用,将为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并将为开创人事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创造条件。

目前,计算机在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中,主要可用来进行报表处理,档案管理,文书编辑,信息查询,综合分析。干部统计作为人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干部情况的调查,整理和分析,了解干部队伍的发展趋势,为各级领导机关制定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加强干部管理,改革干部制度提供准确数字的依据。其工作除涉及到干部的基本情况统计之外,还包括干部的工资统计,干部编制情况统计,干部奖惩情况统计,军转干部安置情况统计,老干部情况统计等方面,其涉及的面之广,数据量之大可想而知,若利用手工进行干部的统计工作,大致要经过干部统计调查,干部统计资料的整理,干部统计分析三个过程,但这种手工统计过程,存在着几个明显的问题,比如说统计资料缺乏准确性,及时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

手工方法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劣势,使人们慢慢意识到管理现代化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在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现代化也势在必行。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科技手段。科学的管理方法在管理中一般是指数学方法、系统方法、信息方法、控制论方法、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等科学方法,而先进的科技手段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人事管理现代化服务。

电子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在人事管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已经开始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人员工资管理、人事统计和查询、干部考评和人事档案管理以及人才预测和规划等。

管理现代化是汉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近几十年来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综合性越来越强,生产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行业有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更不密切。组织管理日趋复杂;而现代化科学技术也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不断分化,不断综合,全方位地向高又立体的微观、宏观方向进军。这些,要求管理工作对实际问题的反映和决策必须迅速及时,对信息系统的完善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手工业式的管理理论、方法、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四化建设的需要。改革、创新,实现管理现代化势在必行。

现代化管理的内容很多,关系很复杂,它包括人、资金、物质、信息和时间等诸要素,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要素是人。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在管理中处于双重地位,且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可见人是现代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人事管理在整个复杂的管理大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抓好了人事管理就为其他管理的优化得到根本的保证。

管理改革必须配套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实施也需要协调发展,人事管理既然在管理系统中占有如此突出的重要地位,在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现代化也需同步进行,才能使现代化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起到放大和增产的作用。总而言之,人事管理现代化是管理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它是把现代化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运用到人事工作中,使人事管理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以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使从事管理工作由原来凭个人或少数人的经验作决策,逐步上升到按事物的内在规律的科学高度办事,做到物质与精神相结合,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现状和未来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至于先进的科技手段,除科学地运用原有的生物、化学、物理、机械等手段外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人事管理现代化服务。概括地说,人事管理现代化的内容是包括人事管理思想的现代化、人事管理、组织的现代化、人事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通过这四个方面的现代化来实现人事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现代化和从事人事管理工作者自身的现代化。

人事来之不易系统化,是人事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点。研究人事管理,必须研究这个系统所处的环境,即研究政治系统,经济系统,法律、科技和文教系统,人物系统和大管理系统对人事管理系统的影响以及人事管理系统的反影响。离开周围的事物,去研究人事管理现代化,是注定要失败的。

所谓系统,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并具有特写功能的有机整体。从一般意义上讲,系统由输入、处理、输出、控制与反馈的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在系统理论中,系统分析是指对系统性能的理解。系统最佳化是系统设计成综合的内容。系统工程即用教学方法进行系统分析或优化,把传统的组织管理工作总结成技术并使之数值化。用系统工程来分析系统问题是比较科学的,利用系统工程这门学科的概念和原则,来进行人事组织管理方面的工作,是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人事管理系统内有多种元素,如:管理人员、管理机构、办公设备、规章制度、各业务环节,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等,都可以看作它的“元素”。各元素之间的联系是否有序,联系的方式和效果是否最优,直接影响着人事管理的水平。在不同条件下,起主导作用的元素是不相同的。人事管理系统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围绕着责任制和考核制,逐步建立起完整配套的干部“进”、“管”、“出”制度。实现系统化,除了要解决制度问题外,还有一个掌握系统方法的问题,即学会应用系统工程和系统分析法,这对搞好人事管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事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目前尚无统一的说法。根据我校人事管理的工作的现有材料和工作特点分析来说,人事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我们认为有如下几方面:

1.确定人事管理的方针政策

2.确定人事管理体制、编制人事规划

3.编制人事计划,设置人事管理机构和岗位

4.制定人事管理的条例办法;

5.教职员工的业务培训;

6.人才选拔、使用、交流(流动);

7.考核、奖惩、任免;

8.工资、福利与保险

9.离休、退休、退职。

作为人事干部(人事管理人员),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员的才能?这是人事管理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对这个问题进行个体研究方面,目前是做得不够的。因为个体寓于群体之中,群体对人员才能发挥之影响作用,可利用系统原理去指示。通过群体研究来寻求合理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来取得令人满意的配合效果等。

过去,在人事管理工作中,人事工作信息滞后,传递慢、“马后炮”,人事管理数据加工不及时。比如:干部考核、人员的工资计算、人事的统计、人事档案的填写,贮存等等。这些人事工作繁琐、耗时费力,准确性差、效率低、手工操作已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的要求。为此,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有关人事管理现代化的有关理论资料,提高对管理现代化重要性的认识,尝试去利用计算机来实现人事管理的现代化。比如现在有些学校和单位在人事管理这方面所作的努力,由于从事计算机工作人员的技术指导和从事多年人事工作的老同志的帮助,他们:

首先,开发了“中华职专职工档案管理”软件系统。

其次,将学校或单位人员的档案内容的所需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的磁盘里,需要时可以通过计算机方便地进行查询、检索、维护,还可以将有关数据打印出来。

第三,还用计算机进行了日常办公现代化的管理工作的使用。

第四,及时收集、加工、整理、存贮、检索新的变化数据。

使其单位人事管理初步实行计算机化,让计算机在人事管理中得到初步应用。使人事管理者总是根据准确、及时的人事信息来进行决策,实现管理。只有计算机才能将现代化社会中,成倍增长的人事信息量,进行及时收集、加工、整理、贮存、检索、传递、反馈给决策者。发挥其特有的功能。

即:(1)对输入的人事数据,进行数值运算和逻辑运算,求解各种问题。

(2)对人事信息进行加工来解决各种数据处理问题,为人事决策者在决策时提供依据。

(3)对人事管理的各种资料数据和计算机顺序,具有记忆存贮的能力。

实践证明,当管理的信息量和复杂程度达到某一限度时,即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超过其承受能力时,就必须采用新的管理手段,即用计算机技术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和存贮等,可以使用人事基础信息,高效、合理、恰当地管理。这样,人事信息系统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发展而不断完善,计算机在人事信息管理中的地位也就是益重要。

正因为如此,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人事管理工作效率。现代人事工作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保密性越来越强,而且信息的密度不断提高,靠传统的管理方法和人工操作手段已经无法搞好人事管理工作。而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人事管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计算机在人事信息系统中的作用有:

(1)计算机能够比人更快地提供有信息价值的人事数据;

(2)计算机能够比人提供更新的人事数据;

(3)计算机能够比人提供更加准确的人事数据;

(4)计算机能够比人处理更多的人事数据等等。

正因为如此,我们利用计算机替代手工操作建立的人事信息系统,即计算机人事信息系统,其主要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是可以高效能、大容量地收集、处理、存贮人事信息,大幅度地提高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是可以及时掌握整个人事管理系统的全面情况,提供系统的准确的人事信息,可以促进人事工作的规范化及各项管理制度与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从而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三是可以提供各种加工处理了的人事信息,以满足人事管理的特殊要求,适应新形势对教职工队伍提出的新要求,帮助选择方案,实现优化决策。

当前,不少单位的人事部门对于计算机的应用还仅限于简单的单机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任务的复杂、用户的需求,其应用还会

总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计算机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适应了社会经济发的客观要求,是人事管理现代化的一大进步。今天我们运用计算机进行了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初步现代化的开发和使用,它大大提高了人事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它把人事干部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精力从事创造性的管理活动和其它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去;它能使决策、计划和其它管理活动更加科学、精确、灵活。因此,建立计算机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客观发展必然趋势。尽管在人事管理方面还不可能普遍使用计算机,但从长远来说,人事管理现代化和计算机是不分割的。轻视或者拒绝利用计算机技术,就不可能真正地、全面地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发的,人才开发管理的加强,我们一定要努力创造条件,促进使用计算机的人事管理现代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实习体会]

四年的大学生活,让我对计算机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实践出真知,唯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期两周的上机实习,我上网查阅了一些计算应用知识并对毕业论文所需的资料进行了粗浅的了解,为接下来的六周毕业设计作准备,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让我了解到了自己的不足,我会继续努力,完善自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对于学校的精心安排和指导老师的用心辅导非常感谢.

初踏社会,心情激动、紧张、难过。激动的是我终于可以长大了,可以开始我真正的人生,紧张的是不知自己是否能适应这个社会,战胜这新环境,难过的是从此我就要告别那纯真的学生时代了,心里矛盾脑子里翻天覆地。

我现在的工作是为公司担任网络管理职务。刚进来公司的时候

经理就和我聊了很多,问我网络方面会不会,组装和维护计算机有过吗?我当时真是出了一把冷汗,不过还好平日在学校都有这方面的动手,自己的电脑被我也折腾过一段时间,还是游刃有余的回答了经理的“逼问”。到现在我工作有两个月了,还记得实习开始的那一天,我是在无聊中度过的,整日无所事事,几乎在办公桌前一坐就是一天,空闲得让我要打瞌睡了,真希望可以有人叫我帮忙做点事情啊!现在可不是这样了,五月一日劳动节是我们搬迁新公司的日子,所有的东西都是新的,我进公司的那天起我就知道,我最大挑战的时刻才刚刚开始,五一全公司员工都有四天假期,我可是天天在加班的哦,因为我就是要趁着假期把新公司的网络弄好——组建局域网。这其实就是我的工作。我当然全力以赴,尽心尽力做到最好。而且时间很紧,对于刚刚出来工作的我觉得压力挺大的,经理还给了我好几点要求,要所建的局域网能够做到:

1.网络类型为:服务器/工作站型;

2.各工作站之间可以互相访问,共享某些目录,就是所谓的资源共享;

3.服务器同时作为邮件服务器,可以在收发互联网的同时使得公司内部员工可以局域网内部自由收

发邮件,统一内部邮箱地址如:xxx@photar.com.而且这个邮箱可以用outlook 等邮件软件自由收发。

4.电脑收发传真。

5.公司最终实现一个无纸办公化的办公场所。

我大学三年里老师好象没教我这上面几点.但这没关系的,我有信心,我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懂就多动手多请教应该很快领悟过来的!劳动节第一天我就开始动手实干了。布线、接水晶头、装机、搞网络和调试;其实除了我,还有一个比较有经验的师傅一起做的,我一边做还可以一边学,他也会在一边指导,很快我对一些一直没接触过的事物了解过来!就这么一搞假期一下子就过去了,每天都是早上忙到晚上,很累,从未那么累!

新的办公楼正式开工了,到最后并没有按时间完成任务,但也不妨碍同事们办公!还好没有被骂。那时的局域网算是勉强通过,那位师傅也就离开了,因为他并不是我们公司的员工,只是一起协助把公司网络弄好。以后的事情都要我一个人去解决了,处理公司的电脑,打印机的故障,不知道是否能够顺利解决,而当真正将故障排除后,心里头有种说不出的高兴,我知道我的能力十分有限,但我始终没怕过,让我自己去摸索自己去解决,就算遇到实在不行的话,我会求助同学和朋友,给我做技术支持。我不怕问题的到来,因为问题总是可以得到解决的!通过这样我学习了许多,成长了不少。

每天的工作的确很累,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宿舍,但是后面也渐渐就习惯了。不断有新的知识学到,心里有一种充实感。经理除了让我维护网络和计算机之外,我还要维护公司一百多部电话(硬件故障维护与电话软件系统控制),以及维护公司的网站。网页制作可是我大学期间最喜欢的一个科目,现在竟然可以让我在工作中实践,我真的很开心。在这两个月里我真的学到了很多,也巩固了以往许多知识.现在工作的每一天几乎都会有大的或小的问题,这样其实我很开心,我也有信心把现在的工作做好!因为我有我的信念:我不怕问题的到来,因为问题总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第10篇

摘要: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基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机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人事管理机制创新策略,以期为促进基础事业单位的健康、稳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基层事业单位 人事管理 机制创新

基层事业单位处于行政管理的最底端,是落实上级政策、方针的关键组成要素。基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是确保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然而部分基层事业单位落实人事管理工作时存在较多问题。为了给基层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有必要加强人事管理机制的创新。

一、基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问题分析

1.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不足。基层事业单位应充分认识到人事管理的重要性,尤其应注重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施人事管理工作。然而部分基层事业单位实际落实人事管理工作时并非如此,而是将人当作固有资产,全然不顾员工的心情与情绪,缺乏对员工的必要关怀,无法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导致人事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2.人才引进机制问题百出。人才引进机制是向基层事业单位注入“新鲜血液”、吸引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依据。然而部分事业单位人才引进机制问题百出。例如,人才实际运用与编制审批存在脱节现象,导致人才踏入到工作岗位不良作风严重。尽管如此,事业单位应不重视人才的管理,尤其不能实施动态管理,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基层事业单位的要求。

3.人事管理水平低下。多数基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水平低下,管理方法落后,形式单一,导致人事管理逐渐向行政化方向倾斜,尤其官本位意识严重,引起基层事业单位出现人员臃肿的不良现象。因此,为防止此种不良现象的发生应注重人事管理机制的创新,为基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顺利落实做好铺垫。

4.对人事的管理不重视。就目前来看,我国多数基层事业单位将管理的重点放在了“事”与“财”的管理上,而忽略了人事的管理,并将大量时间花费在工资晋级、职称评审以及业绩考核等内容上,导致在人事的培养与开发方面的系统性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无法充分挖掘人员的工作潜力。

二、基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机制创新策略

针对基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积极创新人事管理机制,以改善人事管理现状。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创新。

1.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基层事业单位应改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实际的人事管理工作中应注重关心人、会用人、用好人。尤其应结合自身人事管理实际,采用民主方式开展人事管理工作,积极鼓励基层干部参加到人事管理的工作中来,不断丰富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落实弹性工作时制,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主人翁意识,使其更加热情的投入到实际的工作中,最终实现其工作效率的提高。

2.创新用人机制。基层人事管理过程中应将选择人才、留住人才当作工作的重点加以落实,为此应注重用人机制的创新。例如,聘用人才时可考虑选拔优秀的职工,如此,可有效避免因人才过大的流动造成较大负面影响的情况出现,而且能够很好地留住人才。同时,完善人才选拔机制。选拔人才时应注重考虑职称、学历、专业等内容,并结合岗位对人才素质的具体要求,制定各种考核指标,以选拔出综合素质更强的人才。另外,还应加强选拔人才的监督,尤其应杜绝人情因素的干扰,确保选拔人才的客观与公正性。

3.创新激励机制。为充分调动单位职工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工作潜力,基层事业单位应加强激励机制的创新,以促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高效落实。首先,利用职务进行激励。设立诸如副股长、股长的职务,尽管这些职务的职权不大,但因受到领导的认可,对工作人员而言是不可缺少的精神与政治上的激励。其次,利用职称进行激励。基层事业单位应定期评选职称,而职称的评选与职工的工资挂钩,因此,采用职称评选从本质上来讲属于工资激励,更能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4.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对基层事业单位而言,为使整个单位充满活力,使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得以充分激发,应建立与完善人才交流机制,尤其在岗位、职务、人员等方面,不断吸收高素质人才加入到基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中。另外,还应注重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以确保人事管理相关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总结

基层事业单位是行政政策、方针落实的重要组成环节,因此,基层事业单位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充分重视人事管理工作,认真分析人事管理工作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注重从管理理念、用人机制、激励机制以及人才流动机制方面入手加强创新,为基层人事管理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马宇鑫. 浅析基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机制创新[J] .中国外资,2013(22):222,224

第11篇

关键词:计算机;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企业营销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3—0093—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计算机已经不容置疑的进入了企业管理的领域,并在企业管理的诸多方面发挥了不容置疑的重要作用,使得我国的企业管理开始逐步走入现代化和信息化,成为了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之一。然而虽然目前绝大部分企业配备了计算机设备,但是在企业管理中对计算机的应用却不够彻底和完善,并没有充分的发挥计算机应有的作用和功能,部分企业管理者和计算机设备的操作人员,对计算机在企业中的应用还缺乏深入了了解和认识,鉴于此,本文就对计算机在企业各个方面中的应用做出了简要的分析。

1 计算机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计算机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能够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更为系统、综合,更具有技术性。这是因为,计算机的使用会让企业的财务管理更为及时和准确,使得企业的财务数据更新和信息传播更为科学。除此之外,在获得了信息之后,还要进行统一的处理和分析,而计算机的应用能够使得分析和处理环节更为集中和自动,从而避免了传统财务管理的很多弊端。

具体说来,计算机技术主要在企业财务管理的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首先,计算机在企业财务数据监控中的应用,有效的保证了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计算机的集成性能使得其能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起到全面、有效的监控作用,保证了企业财务数据的准确性,为决策层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其次,计算机在企业财务分析过程中的应用,有效的保证了企业财务分析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计算机本身所具备的逻辑性,对财务分析的科学化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从而使得企业的财务分析更加的合理和科学。第三,计算机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加快了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要在当今社会长远持续发展,必须要不断创新企业现有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和模式,借助计算机技术,将资本市场、产品供求情况、顾客信息等进行有效的收集和分析处理,通过分析和处理,调控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创建符合企业发展特点的财务管理模式,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 计算机在企业人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计算机在企业的人事管理工作中,主要被用来进行报表处理、信息查询以及综合分析等工作。在现代的企业中,管理的内容多而复杂,其涉及企业的人、财、物、信息以及时间等诸多要素,在这些要素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一个要素就是人。人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所以处于一个双重的地位。这也就意味着,在企业各方面的管理中,人事管理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想做好企业的管理工作,必须要有科学的人事管理做基础。

要做好企业的人事管理,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好人事管理的现代化。要做好人事管理的现代化,离不开计算机的应用。现代化的人事管理,是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和高效的管理工具做基础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管理效率。当今的人事管理工作,所涉及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保密性越来越强,仅靠传统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人事管理的需求,而计算机作为一种高效的信息和数据处理系统,已经成为人事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这主要是因为,计算机能够大大提高信息和数据处理的效率,而且处理的准确率也更高,处理的信息量也更大,因此,也会让企业决策所依据的数据更加的及时、科学、客观,从而使得企业决策和企业计划以及其它的企业管理活动更为科学、精准和灵活。由此可知,将计算机应用于企业人事管理,建立企业的计算机人事管理系统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3 计算机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企业的固定资产是为企业生产产品而服务的,其一般数量较多且本身的价值是随着企业生产活动的进行逐渐消耗掉的,而不是一次性消耗的资本。企业的固定资产,是企业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然而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是非常复杂的工作,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其企业特点决定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复杂性。

在传统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这诸多的问题,例如:计算企业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计提折旧工作量大极易出错,而且由于规定资产的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分属不同的部门,极易造成管理问题的出现。而计算机的应用则有效的避免了财务管理中的诸多问题,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具体说来,在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根据企业的特点和需求,选择或自行研发合适的计算机应用软件,这是在企业固定财务管理中有效运用计算机技术的前提。其次,根据企业的单位机构设置合理的部门编码。对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进行编码,有利于对各使用部门的监管,有利于各使用部门责任的落实,且方便查询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第三,根据企业现有的固定资产的原始资料进行清理,将有效的信息录入计算机系统。第四,根据企业的情况,运用所选择或研发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初始化设置。最后,初始化设置完成以后,利用计算机进行资产增减、原值增减、部门转移以及使用状况变动等日常的操作处理。

利用计算机进行企业的固定字串管理,一定要注意信息的安全工作,及时进行数据备份,以保证计算机固定资产数据的安全性。

4 计算机在企业市场营销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企业的市场营销,指的是企业通过协调沟通,尽可能多的拥有传播和资源,从而建立起自己产品的推广、服务及销售的观念信息的渠道,进而实现和消费者之间的有效沟通的一个过程。

计算机对现代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计算机在企业市场营销过程中的应用,符合信息时代创新和发展的要求。计算机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早已进入了数字多媒体广播,通过各种接受装置,使得企业的客户能够接触各种各样的数字多媒体内容,了解企业的产品,符合信息时代创新和发展的要求。其次,计算机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传播效率,强化企业的营销调研。企业的营销调研是对企业的产品市场进行深入分析,为企业产品的营销渠道、产品定价以及传播策略提供科学的基础的重要活动,企业的营销调研是制定企业产品营销计划的重要依据。计算机的应用,能够使调研数据的获得更为方便和准确,渠道更加多样和灵活,从而大大提高了营销调研的工作效率。最后,计算机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应用,有利于企业和与消费群体之间的沟通,能够有效的提高产品顾客的忠诚度。现代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已经不同于传统的被动的强势广告信息的传播,而是企业市场营销人员与企业产品的消费群体之间平等沟通的过程,这个沟通的过程需要一个平台和渠道,而计算机的应用,则使其成为了现实。计算机技术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应用,能够通过王航俱乐部等多样灵活的方式,实现企业营销人员与产品消费群体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有利于客户信息的反馈和收集,有利于企业和顾客之间长期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从而有效的提高了企业顾客的忠诚度。

参考文献:

[1] 唐人.甩掉管理的“手工账”——国家税务总局计算机设备管理系统开发纪实[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3,(9).

[2] 杨焕春,施晓秋.现代企业e—HRM与ERP系统集成和其业务流程设计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11).

[3] 高彦东,叶欣.浅析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煤矿企业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5).

第12篇

关键词:卫生;人事管理;卫生人才

党的十将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行动指南,其中关于以人为本的论述十分精辟:“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将“以人为本”当成自己的核心任务和本职工作。卫生事业单位是社会公共性的服务机构,借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使我们转变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探索建立以人为本的卫生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卫生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1以人为本人事管理的内涵

1.1以人为本人事管理的含义

所谓以人为本人事管理,就是在人事管理过程中围绕“人”这个主体开展工作,通过尊重人、尊重人的感受、尊重人的选择,为个人成长提供机会和平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达到组织和个人共同发展的管理模式。

1.2以人为本人事管理的特点

传统人事管理工作高度集中,把人当作“事”来管理[1],人事管理过程基本概括为“进、管、出”三个环节,管理方法手段单一,管理模式僵化。“以人为本”管理模式高度强调“人”这个核心要素,不是传统的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也不是无原则的自由化和不管理,而是在规范严格的人事制度下,尊重、信任、理解、帮助、培养人,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共赢。

1.3卫生事业单位以人为本人事管理的要求

一是坚持以医务人员为本,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的目标是有效调动卫生工作者的积极性。即人事管理的角度与初衷是有利于医务人员的需求与全面发展。二是崇尚共赢,即管理的目的是组织与个人的相互促进与共同成长。三是刚柔相济,即管理的基础是严格的制度,但管理的过程却充满人文关怀,满怀温暖。

2卫生事业单位开展以人为本人事管理的重要作用

卫生人事工作是卫生工作的重要部分,关系到卫生人才的引进与培养,职称晋升,工资福利等多个方面,与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人事工作的效率与水平更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以人为本开展卫生单位人事管理工作显得更加重要。

2.1有助于激发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医疗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岗位设置和绩效管理等人事制度改革,使得卫生管理面临着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管理环境。一方面,医务人员的诉求呈现多样化趋势,有的对工资待遇更看重,有的则对个人职业发展更重视,不一样的诉求,要求人事工作人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充分的尊重和关心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进而为他们的需求和职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为医疗机构留住人才[2]。另一方面,社会价值的多元化,使人事工作更具挑战性。医院工作与病人打交道,诊断或手术,都要求医务人员全身心地投入,而尊重、理解、关心医务人员,为其创造轻松的环境,使他们在工作中表现出最佳的工作状态。

2.2有助于医务人员队伍素质提升

当今社会是充分竞争的社会,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重要性更加突显。医疗卫生的技术实力与服务水平,决定了其发展的高度与长远[3]。在这种背景下,卫生单位人事工作应将人才的培养、人才队伍素质的提升作为工作重点,不断为医疗卫生单位积累人才。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使人们的追求日益多元化,工作是谋生的手段,更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人事工作只有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才,增强他们的归属感与使命感,发挥人才的潜能,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和个人价值体现提供更好的平台与机会,才能吸引到卫生单位所需要的各种人才,进而不断推动卫生事业发展壮大。

2.3有助于提高人事工作的服务水平和凝聚力

人事工作所涉及的招聘、考核、绩效等多个管理内容,对职工的行为规范做出了明确表示,以人为本管理主张尊重人,发挥他们的优势和潜力。如此一来,这就要求人事工作者在工作中要不断地创新机制,提高服务水平,采取为职工所接受的管理方式,进一步促进职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让职工在更加有序的工作环境中舒心地工作。与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不同,以人为本管理活动围绕如何激发人的潜能开展,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工作制度,人事工作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人事工作更好地为卫生工作服务[4]。

3探索建立以人为本的卫生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模式

3.1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变“人事管理”为人才服务传统的人事工作和人事工作者给人的印象是把“人”当事来管理,执行政策僵化,管理方式较死板。在事业单位发展的新时期,人事管理要淡化管理者身份,在人事工作中要摒弃传统将人作为成本的思想,树立人力就是资本的理念,更多地关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5],变“人事管理”为人才服务,将为医务工作者服务作为卫生人事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事管理人员在执行各项政策制度的同时,应彻底抛弃官僚形象和僵化的工作作风,热情服务,把关系职工利益的工作做实、做细、做严,细心周到为职工服务。以医务人员的需求为中心,减少管理和规制,加强人才服务,让每一个职工都能工作热情高涨,积极工作,发挥更大的力量。

3.2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促进稳定和谐

在卫生人事管理制度中充分尊重医务人员在卫生管理和改革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在政策制定中体现人本思想,在政策执行中体现人文关怀,注重了解掌握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统筹兼顾各方利益,保障医务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将以人为本、民主管理、政务公开的管理理念制度化、规范化、日常化、具体化,使职工意愿表达途径和自我价值实现途径通畅。创新管理理念,注重沟通交流。人事工作内容更多是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内容,如果没有有效的沟通,容易影响工作实效。医务工作者作为知识分子群体,民主意识和自尊心较强,善于思考,敏于言行。每个人客观上存在差异,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医务人员的心理动态,以人为本,换位思考,关心和解决个人遇到的困难和实际问题,从而争取他们对人事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注重情感管理,形成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良好氛围,在更高层面上做到事业留人和感情留人。

3.3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激发卫生事业活力

激励是以人为本管理的重要表现手段,加强激励创新,有助于卫生工作管理水平的提高。职工有很多不同类别需求,如福利待遇、工作环境、人际关系、职业发展等等都有需求。人事管理应积极关注医务人员的思想,尊重医务人员的意愿,了解他们的需求,通过有效的激励来满足其合理需求。建立以科学设岗、竞聘上岗和双向选择为核心的新型岗位聘任机制,激发人力资源活力。改变传统职称工资单一模式,建立多元化的薪酬体系,逐步形成体现岗酬、技酬、和劳酬“三结合”,适合各类岗位医务人员特点,以岗位工资为主的绩效工资制度,调动各类岗位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引入现代人力资源评价和考核方法,建立高效准确的择优用人制度和目标明确的人才评价机制,激发人才参与卫生事业发展的活力和热情[6]。

3.4营造以人为本的发展环境,促进个人成才

单位是职工职业生涯得以存在和发展的载体,人事工作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卫生工作发展的重要目标。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卫生高科技人才层次越来越高[7],要为人才提供良好的个人发展空间,让他们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和满足。紧紧围绕人文环境、事业环境、工作生活环境这三个环节,为每一位职工提供不断成长和发展的机会。为人的发展投入成本,鼓励医务工作者在学历教育、技能培训上积极作为,提供培训、出国深造的机会,不断提高医务工作者的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8]。鼓励医院技术人才引进新技术,开展新研究,为他们的技术创新与研究提供尽可能的方便,并为他们提供灵活安排工作时间、工作内容的机会,努力营造尊重和信任的氛围。多一些理解,多一些鼓励,多一些支持,为其职业发展提供助力,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使人尽其才、人事相宜,为卫生事业发展形成合力。

参考文献

[1]陶代兰.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3):118-119.

[2]朱敖荣,胡志,马颖,等.安徽省基层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做法[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0,30(7):524-526.

[3]孔令华,宋承木,孙永国.我国公立非营利性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4,23(11):32-34.

[4]朱士俊,李泽平.医院文化与人本管理的理论及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12):705-708.

[5]赵卫东,刘毅,裴丽昆,等.从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看我国医院人事管理的发展[J].中国医院管理,2004,24(7):25-27.

[6]蒋文华,孙晓平.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1(5):448-449.

[7]王敏.公立医院人才的隐性流失及应对策略[J].医院管理论坛,2008(2):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