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养老护理基础知识

养老护理基础知识

时间:2023-09-25 11:29: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养老护理基础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养老护理基础知识

第1篇

【关键词】养老服务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26-02

一、基本概念

养老服务人才从广义上来讲, 凡是从事老年人服务工作的所有专业人员都可以被统称为养老服务人才,包括全方位供养老年人的经济保障、照料保障、精神慰藉保障以及制度、法律、政策、舆论、管理、思想措施等综合系统[1]。

我校以部分护理专业本科学生为培养对象,依托传统护理学科,面向各类机构及其相关产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老年生活护理、老年心理护理、老年疾病照护与康复保健、养老机构经营与管理等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职业工作任务,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从事高级护理、心理辅导、康复保健、经营管理等技术的专门人才。

二、养老服务人才的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

1.知识结构

(1)思政知识:政治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心理健康知识、实践与就业知识等。

(2)专业基础知识:老年护理、妇科护理、儿科护理、急救护理、社区护理、精神护理、急救仪器的使用与维护与重症监护等。

(3)管理知识:管理学、养老机构管理与运营、公共关系学、沟通学、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等。

(4)人文知识:社会老龄化状况、生命文化、礼仪、传统尊老文化等。

2.能力结构:

(1)专业技术能力:掌握护理学的基本技能,了解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特征,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护理、急救、康复训练等健康服务。

(2)管理能力:具备协调组织、沟通、指挥控制等基本管理能力,能够对机构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进行有效的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保证机构的有效运营与发展。

(3)学习能力:具有科学思维和不断探索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能够自主学习、收集、归纳和整理知识,学以致用。

三、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模式设计

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方案是立足于当前社会老龄化的现状,为我国老龄事业健康发展与实际养老需求服务的。坚持以培养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核心,将专业知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促进人才综合全面发展。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实用性加强,实践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智力技能为目的,使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岗位的需要。

1.教学安排与课程内容体系

根据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将人才培养课程分为理论课程及实践课程。其中理论课程,包括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实践课程包括基本护理技能、管理技能、岗位综合实践技能。学校采用“校、院”双方联合培养模式,即在学校完成3年专业基础学习,在养老机构完成1年的实践课程,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答辩等教学工作由双方导师共同指导完成。

根据4年制学习安排,第一学年为基础知识技能学习阶段,主要学习基本公共课程(原理、英语等)、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等基础课程;第二学年是专业技能知识学习阶段,主要学习妇、儿、老年、社区护理,急救等专业知识及技能实践;第三学年为综合素质培养阶段,主要学习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养老机构运营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等学科;第四学年为实践操作能力培养阶段,学生进入养老机构、老年医院进行实习,在护理岗位及管理部门轮转,并由带教老师现场指导,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下一步就业做好准备。

2.教学方式方法

打破传统教学方式,教学以互动及小组讨论为主,注重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教室不设置讲台,座位的安排以小组为单位呈肩章式分布,让学生尽量的靠近老师。

教学过程中打破专业和学科之间的壁垒,根据机构实际岗位设置及岗位职能进行知识模块设计,保持教授知识的灵活性与实用性。模拟实际工作情景,进行现场训练及问题讨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及参与意识,提高学生未来适应岗位和接受可持续教育的能力。这样既有利于老师教学,也便于学生之间沟通,互相监督和提高学习积极性。

3.培养对象的选拔与评估

我校养老服务人才教育是护理学教育的一个方向,培养对象是根据学生自主意愿及学习成绩来选拔的,进行小班制精英式教育。每年9月份对大二学生进行统一考试及面试,成绩合格的学生纳入培训计划。

评估机制,学生的成绩分成三部分,理论学习成绩、实践实训成绩、志愿者服务成绩,三部分考核成绩都合格才能毕业。其中志愿者服务成绩是以学生自主组织到养老机构、福利机构及社区等开展志愿者服务的次数和活动情况来评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甘于奉献的意识,为将来适应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四、培养模式的保障实施途径

1.教师队伍保障

培养高素质的养老服务人才,不仅要求老师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要掌握行业动态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能够熟练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设备在课堂和实践课程中创建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学校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组织教师走出去参观学习,让老师在实践中提高,不断加强专职师资队伍建设,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另外,学校从参与“养老服务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机构中聘任了数名具有10年及以上的机构护理及管理经验的行业精英,建设一支校外兼职教师队伍,以满足实践技术应用教学的多样性,实现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

2.校企合作,订单式培训

养老服务人才在校所学的知识理论及模拟教学所学的知识并不能完全应对实际工作的需要,某些经验和应对方法只有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才能学到,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学习机会,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订单式培训,就是指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实训基地,进行项目合作,根据企业实际的用人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计划与培养目标,这样一是保证该专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方向性,二是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行。参与订单式培训的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在学校合作的机构中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3.教学管理体系保障

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计划是学校近年才开启的特色办学项目,在遵循学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根据该专业方向的特点进行了系列改革,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1)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养老服务人才教学计划、模块教学内容、实训设计、考试、毕业论文设计,需由教学评定小组进行评定,评定合格后方能实施。教学评定小组不仅包括学校校长、教务处、教学院长、教师,还包括行业内的专家,根据相关规定和岗位实际需求来评定教学计划和内容,以保证教学质量。

(2)教学监督体系

由学校成立专门教学督导组根据《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测评办法》及《实践教学测评办法》的相关规定,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训、课程设计及毕业论文进行质量监督和指导。监督的结果与教师的年终考核、绩效相关联,从侧面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教学质量最终体现在毕业生质量与社会人才需求比较后的偏差反馈上,因此,学校也将对毕业生进行终端监控、跟踪调查,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以适应社会对于养老服务人才的需求 [2]。

参考文献:

第2篇

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明显加快。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措施,在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社会养老服务机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县养老服务机构数量少、服务水平低、服务产品短缺的问题仍然存在,迫切需要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广泛参与发展养老产业,为全县老年人特别是六十岁以上、生活不能自理的失智老人,提供康复调理、生活照护、营养配餐、医疗保健等基础人文照护服务,为老年人安享晚年创造条件。

一、XX县养老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落后。受传统观念影响,XX县大部分老人对新型养老方式抱有偏见,认为只有居家养老才是最符合其内心愿望以及现实需求的养老选择,被送到养老机构则是子女不孝顺的表现,有些老人愿意到养老院养老,但是子女怕外人说三道四。相对于大城市如火如荼的养老产业,我县的“夕阳红”产业略微显得举步维艰。

(二)整体水平有限,服务质量不均衡。我县很多的养老机构,尤其是社会养老机构普遍存在设施简陋陈旧、服务质量不高、服务不规范、管理不健全等问题,且发展水平并不均衡,好的养老院床位难求,条件一般的则入住率不高。不均衡的发展也制约了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未建立起专业化服务队伍。目前,XX县养老机构专业护工占护工总数的20%甚至更低,剩余护工以普通务工人员为主。这些人员并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养老护理培训,缺乏必要的专业素养和护理技能,且护工工资没有保障。工作的不稳定加上观念上的排斥,使专业养老服务人才严重缺乏,专业化服务的供求极度不平衡。 

(三)政府对养老机构的补助政策覆盖面有限。目前我县很多的养老院尚支付不起需要看护老人的最低成本开支,极易出现亏本经营,总体营业状况并不理想,进而影响了养老产业整体的发展。

(四)养老机构自购土地、房屋困难。养老机构场所的建立标准相对较高,包括相对独立、居住宽敞、设施齐全、有活动场所等条件,租用场地不仅通常达不到这些要求,而且不利于养老机构的长期发展。但是养老机构的投资者在自购土地时又往往会有资金不足、购地手续繁琐、无相关扶助政策等困难。

二、关于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养老产业。建议政府给予政策支持与引导,鼓励公立养老机构与民营养老机构齐头并进,尽可能为养老产业提供土地和税收上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如,如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全额免征、对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减半收取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新建的民办养老机构,开业并正常运营一年以上,按其投资总额,给予床位建设补助,养老机构用水、用电、用气等都应有优惠措施等。

第3篇

【关键词】住院老年患者 聊天护理 需求 调查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363-03

聊天护理是指和老年患者拉家常,寓健康教育于谈天,在闲聊中指导老年患者治疗。根据规划,上海85%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门诊就医,将下沉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住院老年患者中就有90%是患有各种慢性病的老年患者。他们普遍感到焦虑和寂寞。为此我们想通过“聊天护理”与老年患者多沟通,了解老年患者的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 疏导,给老年患者更好的照顾和更大的心理支持,消除老年患者焦虑状态,促进健康[2,3]。本次研究主要是调查住院老年患者“聊天护理”的需求,为开展“聊天护理”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9年在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的老年患者112例,其中男51例,女61例;年龄71岁~102岁,平均年龄(84±2.8)岁。入院诊断:冠心病43例;脑血管意外30例;急、慢性肺病7例;糖尿病20例;高血压9例;其它3例。文化程度:初中64例,占57%;高中(中专)10例,占8.9%;小学及以下30例,占26.7%;大专及以上6例,占5.4%。生活自理方面:部分不能自理58例,占51.9%;生活能自理26例,占23.1%;完全不能自理28例,占25.0% 。

1.2 方法 自制调查表,对112位住院老年患者进行聊天需求的调查,内容包括:

(1)住院老年患者对聊天护理服务的认识。包括是否希望有人聊天、期望的聊天对象、聊天时间、聊天地点等问题。

(2)住院老年患者通过聊天需要获取的信息。包括在入院初期、中期、出院前夕最想聊的话题,通过聊天想要获取的信息方面等问题。

(3)对护士素质的要求。包括喜欢怎样的护士跟您聊天?希望通过反复聊天来提高哪方面遵医的依从性?如何看待护士与老年患者的聊天等。

2 结果

住院老年患者聊天护理服务需求[见表1]

3 讨论

3.1 老年患者普遍希望得到关注和沟通 本次调查显示,老年患者普遍希望得到关注和沟通,他们把和护理工作者的沟通看得较重,希望通过聊天、拉家常的方式使护理工作者对其更加关注。分析原因可能为:(1)在临床工作中,老龄老年患者在不断增多,老年人因生理功能减退,疾病增多,又因心理脆弱,认知能力下降,心理需求不断增强;(2)随着社会的进步,上海老年人经济、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追求普遍提高;(3)老年患者住院与外界隔离,缺乏与人的沟通,子女工作忙,没有太多时间到医院探望;(4)老年人医学保健知识少,希望通过与护理人员的聊天来认识自己的疾病。

护理的服务对象是人,一切应“以人为本”,如何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理解、关心、尊重老年患者,如何强化聊天意识,提高聊天质量,重视维护老年患者的权力,已成了当务之急,但是由于老年患者来自不同层次,护士要通过与老年患者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社会地位、家庭环境、文化程度、生活习惯、对疾病的认识和内心的困扰及痛苦,以便更好的为期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

3.2 老年患者住院不同时期的需求不同 调查显示:老年患者在“入院初期”最希望了解疾病的发病缘由及治疗方案;在“住院期间”希望了解疾病的治疗措施及治疗效果;在“出院前夕”希望了解疾病的预防和养生保健。由此提示:(1)护士要仔细观察病情变化,认真倾听老年患者主诉,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护士要根据老年患者生理、心理、精神方面的需要进行护理,同时护士必须具有丰富的医学科学知识、社会和人文科学知识及护理基础、护理专业知识,并不断钻研业务,掌握现代护理学的新概念、新理论及新技术,并将这些新理论、新技术运用到临床实践中,不断丰富充实聊天内容。(3)随着医学模式由简单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的重点也逐渐由治疗疾病的遵医嘱而转移到健康保护和健康促进上来。对于老年住院患者,护理人员应该在疾病防治、养身保健等方面给与适当的科普宣传和指导[4],或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老年患者出院后的自我保健意识和防病意识相应提高。

3.3 护士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调查结果说明:(1)老年患者更希望与资深的有更多临床经验的护理工作者沟通。而现在的护士都很年轻,生活阅历不够,怎么和老年患者交流、沟通,怎样对老年患者进行关怀等方面的知识尚欠缺。针对这一现状,应加大对护理人员人文科学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力度,多了解老年人的生活情况和心理需求,以便在实际操作中更加成熟稳重地与老年患者沟通,给人以信赖感和安全感。(2)加强护理专业知识学习,强化学习意识。在聊天护理中护士要给老年患者作疾病知识和健康教育宣教,需要全面掌握疾病的基础知识、社会知识、心理学和营养学等知识[5,6]。(3)对老人的照顾者进行健康教育。目前我国的主要养老方式仍然是家庭养老,老伴、子女等承担了老人主要的照顾任务[7],对他们进行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我国大多数老年人均由家中亲属照顾,因而根据知识层次、个人修养的不同及年老体弱、生活不能自理,健康教育就扩大到老年患者陪伴、家属,以保证老年患者出院后护理工作得到延续。

4 结论

住院老年患者聊天护理服务是被需求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关注老人此种需求,在日常护理服务中增加与老年人及其家属的沟通,提高老年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病情状态、治疗方法及康复的认识,使老年患者及其家属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徐筱莉, 陈继根, 贺蓓蓓等. 住院老年患者聊天护理服务内容的探讨[J]. 上海护理, 2005,5(6): 52-54

[2]朱彦.让抑郁远离老人. 中国心理咨询网,粤ICP-05005750号

[3]王淑莹. 城市老年群体生活需求和社区满足能力的现状与问题的调查分析[J]. 中国科学出版社, 2001,2(4): 51.

[4]厉伟彩. 老年住院患者主要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J]. 中国医药导报, 2007, 3(9): 1673-7210.

[5]段丽雅, 刘红, 王元英. 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J]. 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 2005, 13(12): 706.

[6]孙小雅, 赵智. 现代护理发展趋势[J]. 中华护理杂志, 1998,33(5): 297.

第4篇

>> 何韵诗出柜不是独角戏 社会责任不是“独角戏” 公司改革不是独角戏 公益不是企业的独角戏 大学去行政化不是高校的“独角戏” 悲喜独角戏 爱情独角戏 独角戏 “高加索独角戏” 人生独角戏 不是男人的独角戏 数学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 莫让心理健康教育再唱“独角戏” “独角戏隐言” 仇恨的独角戏 小宝的独角戏 容祖儿 独角戏等 独角戏的上演 鲍尔默的独角戏 从“独角戏”到“大众戏”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管理 > 高校养老服务教育不是独角戏 高校养老服务教育不是独角戏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唐钧")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当前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养老服务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不相匹配。

为了解决养老服务业人才匮乏这一问题,今年两会期间民政部长李立国说,民政部将与高等院校合作,设置与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目前,民政部已和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养老服务业的专业学科和专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毋庸置疑,当下养老服务尤其是长期照护服务,迫切需要专业人才。当个人生活不能自理,吃饭、穿衣、洗漱、洗澡等生活的点点滴滴都需要别人帮助时,这些日常行为或行动,就成了技术和技巧。未经专门培训就去照顾老人,老人是否舒服且不说,弄不好还会出岔子,甚至危及老人的健康。

此外,养老服务业还需要其他各种专门人才,譬如医生、护士、营养师、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等。当然,还有各个层次(机构、社区、居家)的养老服务管理者。这些专门人才,不仅要具备本学科、本专业的基础知识,还要结合老年人的特点,进行专门训练。

然而,当前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养老服务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不相匹配,于是便催生了上述民政部门与高等院校合作举办与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设想。不过,要真正解决问题,并非一蹴而就。

养老服务业目前最紧缺的是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其中又以服务人员更为紧缺。如果想从高等院校来培养服务人员,恐怕并不现实。现在养老机构能支付的工资待遇,与包括高职毕业生在内的大学毕业生的期望可能相差太远。在当前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对工资的期望也许会有所下降,但养老服务相对繁重的劳动强度又会成为选择的障碍。

从现状看,来自农村的35岁及以上女性,才是养老服务人员来源的主要目标群体。而现在政府提供的一个星期左右的免费上岗培训,其实作用并不大。

如何对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劳动者进行专业培训?可以借鉴日本浦和大学的经验。该校短期大学部的学制都在两年以下,最短的是半年,主要学习与老年服务相关的专业知识,培养目标是生活照料和家庭初级护理,较长的学制培养的是护士、营养师、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短期大学部的学生大多是中年人,有些班级主要以失业人员为主。他们的培训非常注重实际操作,校内就有一所实验性质的养老机构,学生每天都要去轮流值班实习,其劳动报酬基本上能抵消学费和生活费。

不过,这样的“短期大学”不能单靠大学去办,而要与养老机构共同举办。近十几年来各地已有一批经营状况良好的民营养老院,如果“短期大学”能与这些养老院联合举办,必将出现政府、养老机构、大学多赢的局面。

第5篇

【关键词】护理专业;职业;综合能力;对策研究

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迅速增长的同时所暴露的一些问题,特别是我国新医改方案实施之后所出现的新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不高,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不强,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使职业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互融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综合能力?这些都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与此同时,人类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强,护理行业存在和发展的空间继续扩大,社会对高素质护理人员的需求仍然在日益增加。提高护理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改变传统的护理教育教学模式,建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同样是卫生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而培养具备职业综合能力的护理人才的教育改革更是势在必行,是当前护理教育面临的重大改革任务。

一、护理专业职业综合能力构成要素的研究

1、职业精神

包括勇于承担责任,坚持道德原则;尊重、同情、诚实的工作态度;信守伦理原则,维护患者权益;对患者的文化、年龄和存在的功能障碍做出良性反应;团结协作,恪守道德、责任和伦理等。

2、学习能力

包括必须具备规范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专科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情观察能力;对急、为重病人的应急处理与配合抢救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评估病人的能力;护理管理基本能力等。

3、通用能力

包括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

4、职业心理素质

包括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思维力;坚强的意志力;良好的职业性格等。

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研究

1、在教学目标层次定位上存在模糊认识

我国职业院校护理教育在层次定位上,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一是盲目压缩本科医学和护理课程,按照学术型模式进行培养,抹杀了高职鲜明的职业特色,失去了职业技术教育的根本属性,致使护生实践技能不强,毕业后不能马上顶岗工作。二是简单扩充中专护理课程,过分强调操作技能,忽视在信息社会中,对护士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总体要求。

2、课程体系偏离护理职业要求,缺乏护理特色

(1)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缺乏职业院校护理专业特色。具体表现是:①课程设置套用本科医疗或护理培养模式,例如,公共基础课内容偏深、偏难,应用性差;医学基础知识过细、过繁,过于强化学科;临床专业课往往偏重于医疗,与护理学无关的内容较多,而且在有限的护理内容中偏重于护理理论,轻视护理实践。此外,课程门类也过多,超过了“必需”、“够用”的原则。②课程设置套用中专护理培养模式,对护理社会人文课程涉猎较少,致使护生缺乏以人为本的职业素养和就业适应能力。

(2)理论教学模式:

在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下,理论教学内容围绕疾病护理这个中心,主要讲授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疾病护理,学科特色不强,几乎与培养医学生相似。

(3)实践教学模式:

临床教学实习主要安排在学生的毕业实习期间,这样与理论教学间隔的时间长,学生学到的知识没有得到及时的巩固和强化,临床实习时只能再从头学起。实践教学方法多采取只在模型人身上模拟的方法,重视操作程序、缺少语言沟通,使学生口头语言交流能力不强,缺乏对人的情感关怀。实践教学考评方法单一,忽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4)教材与备课:

由于教材编写、出版、发行的周期无法完全适应更新速度的临床护理要求,部分高职护理教师不能按照整体护理思维的框架教学,不能做到不断地充实护理新知识、新技能,也就是说教师不能突破教材,使教学滞后于临床实际。

(5)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些院校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的教学方法,许多教师对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还相当陌生,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方式、专业核心能力、专业人文精神方面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手段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未能显示其优越性和有效性。

3、实验、实训条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一些职业院校教学医院匮乏,现有的教学医院各层次实习学生几乎人满为患,学生实践操作机会少;学校和教学医院指导实践教学的师资短缺,教师忙于日常工作,实习管理不到位,不能认真落实实纲;校内护理实验设备、物品陈旧,滞后于临床实际。甚至还有些职业院校匆忙上马,根本没有护理实验室和教学实习医院,学生只能自己寻找实习地点,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三、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综合能力新的培养方案研究

构建双证衔接人才培养“一五二一”培养模式。一是建立一个平台―即职业能力培养平台。职业能力在纵向的性质结构层面可分为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即关键能力);在横向的内容结构层面则包括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五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五个对接―即专业与卫生行业对接;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与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实践过程的对接;考试评价方式与职业技能鉴定的对接。二是建立二个支持保障体系―由“双师型”师资队伍和校内外实训基地两部分组成。一是达到一个“一教双证”目标―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有效对接的目标,学生双证获取率95%以上。

四、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

构建双证衔接人才培养“一五二一”培养模式。一是建立一个平台―即职业能力培养平台。职业能力在纵向的性质结构层面可分为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即关键能力);在横向的内容结构层面则包括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五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五个对接―即专业与卫生行业对接;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与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实践过程的对接;考试评价方式与职业技能鉴定的对接。二是建立二个支持保障体系―由“双师型”师资队伍和校内外实训基地两部分组成。一是达到一个“一教双证”目标―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有效对接的目标,学生双证获取率98%以上。本课题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护理行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护理人才培养过程

开展养成教育、护理专业入学教育、庆祝“5.12”护士节、技能节、创新小发明等系列活动,加强学生职业素质、职业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培养,提升职业综合素质。建立与“1521”医疗卫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医)院(学)校合作、工学结合”的管理体系,按照学校为主、医院为辅的校企管理模式,明确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学校根据卫生医疗机构各专业岗位需求进行教学改革,不断调整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培养。同时,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使毕业生走上岗位后即成为“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在专业建设上,学校重点专业成立由市卫生局、省内外医疗卫生机构相关专业专家、教授及学校教师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指导专业的市场调研,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的拟定、教学大纲及教材计划的修订,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体系的审订,实验室的建设指导等,从而避免专业建设的盲目性。

2、建立与“1521”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医)院(学)校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管理体系

按照学院为主、医院为辅的校企管理模式,明确护理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瞄准社区护理、临床护理2大岗位群,突出护理理论、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培训,建立“护理基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有机结合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为社会培养优秀的高端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

3、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院试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社区护理、老年护理、预防保健工作技能

根据我国大力发展社区医疗卫生医疗需要,加大社区护理理论教学及社区护理技能培训,组织学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院进行工学结合或顶岗实习,为他们提供生活护理。试行给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院顶岗实习合格的学生发放相应证明并制度化,逐步推行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学分制。

4、根据岗位需求,实现专业、专业方向与卫生行业、岗位设置的对接

高职院校的首要办学特点之一是坚持“市场为导向”的原则,要充分把握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动向,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工作。2010年,我院对我市卫生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学历教育、岗位培训等需求进行了系统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我市卫生服务业具有广阔的前景,对卫生技术人才有较大的需求,对卫技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也有了新的要求。这对我院开展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5、医院或企业深度合作,深化校企合作改革

与上海弘联医学仪器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医模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天堰医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洽谈合作,成立护理实训研发中心。2011年7月,与长沙爱尔眼科医院合办“护理爱尔眼科班”,招收学生60名,实行订单培养。与长沙市医院合作成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直接为老人提供服务。与长沙市中心医院共同开发《护理管理》课程及配套教材;加强学生在医院顶岗实习管理,在长沙市卫生局协调下,与顶岗实习医院签订就业协议;医院护理骨干为学院教学提供师资,200人次/年,开展专题讲座2-4次;学院为医院护理人员提供专业培训200人次/年,并提供技术服务。

6、加强护理技能培训“五个黄金时段”的管理

即学校教学中“课堂教学实训”、“课余联系实训”、“课间医院见习”、实习前的“强化实训”及对应职业岗位的“毕业实习”,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7、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实践技能为目的,以满足卫生人才市场需求作为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的出发点,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和规格

在知识与能力结构上突出三大要素:人文精神与职业素养;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人际沟通能力与社会工作能力。特别加强对学生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人文关怀与人性化服务意识等职业素质的培养。加强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即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采取情景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人际沟通水平。

8、建立立体化的实习、就业网络平台

在现有的59所实习医院的基础上每年新建2-3所校外护理实习基地,其中至少有1所三甲或三乙医院;在现有3个合作办学医院和3个老人院、1所社区医疗护理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每年新开辟1-2个县级及乡镇卫生院、1个老年及社区护理实习实训点,为学生的顶岗实习提供保障。每届学生参与护理实际工作过程的时间不少于10个月(40周),确保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践的时间。

9、加强特色办学,提高学生英语护理能力,为发达国家培养护理紧缺人才

我院是湖南省第一个与“中国光华国际护士基金会”开展合作的学院,并与中国光华护士基金就相关国际教育项目长期合作。教学中引入国外先进护理理念,根据“CGFNS国际护士资格认证标准”考试模式,对涉外护理专业的临床护理课重构与重组,为学生走出国门、打入国际护理市场奠定基础。与英国伯恩维尔等学院结为友好学校,为学生出国实习或深造建立了畅通渠道,有助于学生毕业后的后续学习与就业,并为发达国家输送护理紧缺人才。

10、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提升核心竞争力

与省考试院联系在我院设立考点,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国家英语、计算机、普通话考试,并获得相应等级证书。

参考文献

[1]甄凯玉.职业能力与职业资格证书[J],理工高教研究,2003(6).

[2]王秀彦.论职业教育中技能和关键能力的培养[D],长春:吉林大学,2005.

[3]孙双华.综合职业能力为本的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5.

第6篇

【摘 要】高职院校培养大量高端技能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对接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点之一。本文从造船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现状以及教学过程调整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过程;生产过程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8-0066-02

作者简介:朱艳,女,讲师,研究方向:课程论研究。曹元军,男,博士,副教授,高级工程师,船舶工程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课程论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课题“高职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研究——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为例”(编号:ZY201410)研究成果。

根据国务院日前印发《船舶工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的精神,我国船舶工业必须从模仿跟踪向自主创新转变,从传统船舶工业向新型船舶工业转变,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转变。这对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我院”下文同)为了更好地满足船舶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我院及本专业实际情况,对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过程进行了全面改革,逐步实行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对接的改革方案,努力实现培养新型高端技能高职毕业生的新跨越。

一、船企对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期望

中国船舶工业正在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的目标迈进,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具备大批的造船高端技能型人才。因此船企提前为船市复苏储备人才,并对船舶工程技术专业高职学生提出了新的期望。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够用的理论知识,并具有以施工现场为主要实践场地的高端技能,即有理论有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2.能力与素质相结合。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除了有高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管理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并且要具备好的身体及心里素质,特别是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高职院校现状分析

1.教学方法陈旧。虽然多媒体教学替代了传统粉笔教学,但是本质没有发生改变,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这种墨守成规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易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不能很好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2.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事实上,高职院校仍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虽有顶岗实习环节,但顶岗其实就是真正的就业,并没有达到工学交替的效果。

3.知识结构老化,不能适应职业教育。首先,很多高职院校教师本身的知识陈旧;其次,教材知识点老化。导致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脱离,以教材为基准的实践教学也落后于行业需求。

4.考核形式单一。30%平时成绩+70%期末考试成绩是大部分课程成绩评定方式。这种成绩评定方式很少涉及到学生的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

三、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满足船企对人才的需求

我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经过造船模拟实训与船厂生产现场的顶岗实习,具备现代造船企业要求的基本能力和专业技能,能胜任船体制造、船舶检验、船舶设计等实际工作岗位,满足造船业急需的、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而本专业一直采用的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正真意义上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很多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之后要重新学习适应。那么,如何通过教学中的有效改革实现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与素质相结合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呢?

1.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目前我院本专业具有船舶数字放样实训室、船舶焊接实训室,并在积极建设船体分段装配实训室。通过校内实训室的完善,帮助学生建立专业感性认识,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同时为了满足船企对人才的需求,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有关教师通过调研、走访船企,积极寻找合作企业,改革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工学结合,扎实稳妥地拓展学生实训、顶岗实习校外基地。

2.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技能和本领,能够就业,成为有用之人。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是把生产过程作为专业的教学过程,通过教学,促使学生能够掌握从事生产的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例如,以《船体放样实训》课程的教学过程为例,我们把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一体,在工作过程中开展理论学习,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从而更好地促使学生向职业人的零过渡。

(1)《船体放样实训》课程的概况。《船体放样实训》课程是我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大二下学期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是在校期间顶岗实习之前的最后一个实训课程。通过前期调查分析,船企中船体加工装配技术人员以及船体生产设计技术人员都需要掌握《船体放样》这门课程。但以往这门课程的开设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历年都是按照课本中提供的150吨冷藏船的型值表、主尺度等来进行型线手工放样实训内容。这与现行船企典型船型脱轨,学生对现行船企中的主要船型不了解。随着现代造船业的快速发展,手工放样逐渐被计算机为工具的数学放样所取代。手工放样与计算机放样分开实训并不能系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根据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笔者尝试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解决这些问题:

①通过大量调研,走访企业,寻求合作企业,并把企业真实项目带入课堂。通过泰州周边企业,搜集目前三大主流船型(散货船、油船、集装箱)的企业真实产品。通过难度系数的比较,最终确定了57000t散货船的主尺度、型值表以及其他有关尺寸作为学生实训的模型。

②加强手工放样与计算机数学放样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以57000t散货船为例说明实施过程。首先在船舶CAD/CAM实训室,基于HD-SHM2005完成全船型线图的数学放样。并保存好数据。其次,由于手工放样要多人合作完成,班级分成4组,每组带一台可携式计算机到船舶手工放样实训室。先进行手工放样,在遇到型线光顺问题的时候,打开计算机,调出之前在船舶CAD/CAM实训室完成的型线图的数据,找出型线光顺的趋势,以避免不必要的错误,把企业最新的工作环境和放样基本步骤有效结合起来,提高手工放样学习效率。

通过把企业真实产品引入课堂,并融入企业技术发展革新,把企业真实的工作岗位和课程体系所必须掌握的理论基本功相结合,达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对接的目的,减少学生向职业人过渡的不适应和陌生感,通过这种教学过程,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以及从事生产技术的能力,即为大三一年的顶岗实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③加强《船体放样实训》课程的的评价体系。评价的重点为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中的放样工艺专业知识以及放样技能水平,并结合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素养以及劳动纪律综合评定。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中的放样工艺专业知识以及放样技能水平的评价主要是由实训过程、阶段性成果以及最终成果组成。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素养包括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个人情感以及态度等方面。劳动纪律包括旷课、迟到、早退、实训期间闲聊、玩手机等纪律行为,并严格按照生产过程中的奖惩来模拟执行。

《船体放样实训》课程教学充分利用了企业教学资源,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对接,课堂纪律与生产纪律有机结合,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通过剖析船企对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期望以及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现状的分析,以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为例,通过《船体放样实训》课程的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对接实施,并以点带面,带动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其他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实现了培养新型高端技能高职毕业生的新跨越。

参考文献:

[1]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Z].2013.

[2]王丽铮,袁萍,严仁军,谢中清.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的探讨[J].船海工程,2012,(6):116-118.

(编辑:郝婵)

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遴选启动

为推动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专业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教育部、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近日下发通知,决定开展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遴选工作。

本次遴选专业范围包括高等职业学校老年服务与管理、护理(老年护理方向)、家政服务(老年服务方向)和社区康复(老年康复方向)等养老服务相关专业;中等职业学校老年人服务与管理、护理(老年护理方向)、家政服务与管理(老年服务方向)等养老服务相关专业。

第7篇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护理人力资源严重不足,使用聘用护士就成了缓解护士缺编的重要渠道,聘用护士在医院护理人员中所占的比例也逐年上升,我院的聘用护士已占到全部护理人员总数的56%以上,聘用护士担负着大部分临床一线护理工作,成为医院护理工作中坚力量。随着医院聘用护士的不断增加,在加上聘用护士在用人机制上同正式人员存在较大差异,给当前护理队伍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 聘用护士的管理难点原因

1.1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动性大

当前聘用护士管理中一个突出的难点就是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动性比较大。我院09年―2010年跳槽了23个合同制护士,还有一部分人转了行。聘用护士的这种流动性对医院的正常护理工作会造成很大的难度,护理部门不得不常年忙于招聘新手,这些新进人员由于缺乏工作经验,不能很快投入工作,还需要有人带教,等他们业务比较熟练后,由于种种原因又出现离职不干的现象,给护理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和不便,从而给医院带来了大的损失。

1.2知识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聘用护士管理的另一个难点就是知识和业务工作能力参差不齐。由于我们是县级医院,聘用护士的学历水平较低,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实战经验、爱岗敬业精神不足,给岗位分工和日常工作安排带来了许多困难,也影响了集体团结共进。这些人员在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医德医风、心理护理、人际交流、待人接物、集体观防护意识等方面都需要不断的培训和教育,给护理工作造成了压力。

1.3工作热情难以调动

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工作作风是做好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障。而目前聘用护士是80后或90后的独生子女,普遍存在一个难题就是工作热情难以调动。责任心不强、应付工作甚至逃避工作、对待病员态度不好、遇事相互推委责任;还有一部分聘用护士能基本做到尽职工作,但缺乏上进心,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足,主要有以下原因:

1.3.1工资水平不高,聘用护士的工资不是来自财政拨款,而是医院从其收入中解决,因此工资水平同在编护士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基层医院聘用护士的基本工资仅有在编护士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这种“同工不同酬”现象的存在使许多聘用护士有不满情绪。存在着“我拿的少为什么要干的多”思想。

1.3.2福利待遇与正式职工存在差别 除了工资上存在差异外,聘用护士在其他福利待遇方面也不能达到同正式在编护士同样,基层医院,有相当一部分聘用护士的职称或工龄没有同工资挂钩或者挂钩不明确,不规范,造成聘用护士在思想根源上就缺乏了上进的动力。

1.3.3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一直不容乐观,主动权大多数掌握在需方手里,这就导致了医院对聘用护士存在另眼相看的现象,对她们的正当权益考虑和关心不够,造成了聘用护士缺乏对医院的整体向心力和集体观念,其工作热情更加难以调动。

1.3.4自我价值缺乏 由于聘用护士不属于正式在编职工,往往认定自己就是一个“打工者”因而没有归宿感,工作心理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在工作中也就很难有长远打算,更谈不上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计划以及如何实现自我价值,大多数聘用护士对护理职业价值观模糊,存在着职业自卑感,工作中有“混一天算一天”的不良思想,没有一个明确的人生方向。

2 提高聘用护士管理水平的对策

2.1规范聘用护士管理制度,完善社会保障

应当逐步提高聘用护士的收入水平,缩小同正式在编护士的收入差距,最终实现同工同酬。同时使聘用护士也能够享有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解除聘用护士的后顾之忧,使其在工作中找到归属感,消除自卑心理,从而提高工作稳定性,促进聘用护士积极向上,安心工作,以“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的主人翁态度对待工作,热爱医院、热爱工作、热爱岗位。

2.3持续不断的进行综合素质培养

首先要定期开展各项基础操作及专科护理操作培训。其次要与临床护理工作紧密结合,制定短期与长期培训目标,积极鼓励聘用护士参加成人学历继续教育,使其自身素质和素养不断得到提高;在学习好各类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常规外,进一步学习与护理行为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聘用护士的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不断提高聘用护士的业务素质水平。

2.4合理运用激励机制、加强科学管理

2.4.1推行人性化管理,增强对聘用护士的关爱。护理管理者要了解聘用护士的想法与需求,帮助她们解决遇到的问题,缓解其生活和工作压力,为她们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努力提供与创造公平、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使她们有归属感。对于新聘用的护士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使其逐步成长为业务骨干;对于爱岗敬业、积极向上的业务骨干,要为其创造与正式护士同等的进修、学习和晋升的机会的机会,促进其职业发展。

第8篇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对家政服务职业的认识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家务劳动社会化已成为一种趋势,为适应社会和家庭的需求,家政服务这一职业便应运而生。家政服务作为一种新兴行业,同其他职业一样也是社会劳动分工越来越细的结果,做好这项工作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前景美好,是一项大有可为的事业,是一项德政工程。

当前和今后,我国对家政服务员的需求越来越大。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随着社会竞争力的加强、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劳动者工作强度的加大,那些把精力和时间更多地投入到工作中的人,已无暇顾及家务劳动。二是我国已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目前的养老方式仍是以家庭养老为主,不少家庭的老年人需要陪护和照料,而且不仅仅是洗衣做饭,还需要进行保健和医疗护理。三是随着优生优育政策的实施,科学养育子女的要求越来越高,家庭需要在培养、教育和照顾子女方面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原来意义上的保姆,已不能满足需要,需要的是高素质的新型的家政服务员。近年来,经济越发达地区,家政服务需求量越大,要求也相对较高。广东、深圳、大连、上海等地出现了具有大学学历甚至研究生学历的高级、特级家政服务员。1995年11月,国家劳动部规定家政服务员为新兴技术工种,并纳入国家职业鉴定序列。家政服务员这门新兴技术工种,必将以新型的、有一定质量的、规范化的服务,来代替旧的、传统的保姆。因此,我们的学员要切实转变就业观念,正确看待家政服务业,克服自卑心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从事家政服务业的勇气,增强做一名优秀的家政服务员的信心和决心。

二、珍惜机会,认真学习,努力掌握家政服务知识技能

今天,大家能够坐在这里参加学习培训,很不容易。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克服各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确保这次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是要严格要求自己,端正学习态度。一般人总认为家务活不用学,人人都会。事实并非如此。在家庭中无论是对家事管理,还是洗衣做饭,都包含着大量的知识技能。现在社会人们吃讲营养,穿讲漂亮,住讲宽敞,家庭中聘请家政服务员的目的是希望不断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对家政服务员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同志们只有努力学习,真正掌握管理家政服务的知识,学到为家庭生活服务的技能,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在家政服务市场才具有竞争力。培训期间,要处理好家庭和学习的关系,排除各种干扰和影响,以饱满的热情和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要坐得住,学得进,力争多学一些、学深一些、学透一些,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所成,顺利通过结业考试,取得家政服务职业资格证书,为将来从事家政服务业打下良好基础。二要注意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果。家政服务职业涉及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内容很多,学习任务很重,同志们要注意学习方法,上课要专心听讲,聚精会神记笔记,课后要及时复习巩固。克服畏难情绪,发扬吃苦耐劳精神,坚持不懈。年轻的同志要帮助年纪大的同志,文化程度较高的同志要帮助文化程度低的同志,大家互帮互学,团结互助,共同提高。

三、加强管理,严守纪律,圆满完成培训任务

参加本次培训的学员,有下岗女工,农村失地及农村富余劳动力,年龄悬殊较大,文化程度不一。不管哪种情况,我们都要认真遵守培训纪律,上课不能随便讲话,更不能随便进出,要尊重老师,服从管理。培训期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原则上不准请假。

暑假将至,家政服务市场必将急需大量的家政服务人员,举办这期培训班恰逢其时。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办好这次培训班,把学习培训的成果转化为**巾帼家政服务业发展的新动力,不断打造爱心、诚信、勤学、奋进的**巾帼家政服务品牌,为**市家政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预祝**巾帼家政培训班圆满成功。祝大家身体健康,学业有成,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第9篇

同志们:

经过全市各级妇联组织的积极工作,市直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巾帼家政服务中心的精心筹备。**巾帼家政服务中心首期家政培训班今天开班了。在此,我代表市妇联向培训班如期顺利开班表示热烈祝贺!向来自济南市妇联阳光大姐有限责任公司的培训老师、向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的同志莅临现场指导工作表示诚挚的谢意!向参加这次创业培训的各位学员表示热烈的欢迎!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妇联组织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大力实施巾帼创业就业工程,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始终坚持“上为党政分忧,下为妇女解愁”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在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结合点上,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发展意识,在抓好“两大竞赛”活动的同时,相继开展多种培训,把提高培训质量作为我市下岗女工、农村失地及富余劳动力就业的关键。特别是巾帼家政服务中心的成立,为大家搭建了一个更好的平台,我们首期培训班学员来自全市部分乡村,将通过短期培训服务于不同的岗位,对此,中心积极筹措资金,千方百计搞好服务,并从济南请来了资深培训师为大家培训,旨在给大家上岗打下一个良好基础,希望大家一定要牢固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精神,努力学理论、学文化、学科技、学管理,提高就业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树立创业、就业的新观念,积极投身于创业与再就业的实践,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创造新岗位、新业绩、新生活,实现人生价值,赢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可。下面,结合这次学习培训我讲几点意见: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对家政服务职业的认识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家务劳动社会化已成为一种趋势,为适应社会和家庭的需求,家政服务这一职业便应运而生。家政服务作为一种新兴行业,同其他职业一样也是社会劳动分工越来越细的结果,做好这项工作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前景美好,是一项大有可为的事业,是一项德政工程。

当前和今后,我国对家政服务员的需求越来越大。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随着社会竞争力的加强、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劳动者工作强度的加大,那些把精力和时间更多地投入到工作中的人,已无暇顾及家务劳动。二是我国已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目前的养老方式仍是以家庭养老为主,不少家庭的老年人需要陪护和照料,而且不仅仅是洗衣做饭,还需要进行保健和医疗护理。三是随着优生优育政策的实施,科学养育子女的要求越来越高,家庭需要在培养、教育和照顾子女方面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原来意义上的保姆,已不能满足需要,需要的是高素质的新型的家政服务员。近年来,经济越发达地区,家政服务需求量越大,要求也相对较高。广东、深圳、大连、上海等地出现了具有大学学历甚至研究生学历的高级、特级家政服务员。1995年11月,国家劳动部规定家政服务员为新兴技术工种,并纳入国家职业鉴定序列。家政服务员这门新兴技术工种,必将以新型的、有一定质量的、规范化的服务,来代替旧的、传统的保姆。因此,我们的学员要切实转变就业观念,正确看待家政服务业,克服自卑心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从事家政服务业的勇气,增强做一名优秀的家政服务员的信心和决心。

二、珍惜机会,认真学习,努力掌握家政服务知识技能

今天,大家能够坐在这里参加学习培训,很不容易。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克服各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确保这次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是要严格要求自己,端正学习态度。一般人总认为家务活不用学,人人都会。事实并非如此。在家庭中无论是对家事管理,还是洗衣做饭,都包含着大量的知识技能。现在社会人们吃讲营养,穿讲漂亮,住讲宽敞,家庭中聘请家政服务员的目的是希望不断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对家政服务员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同志们只有努力学习,真正掌握管理家政服务的知识,学到为家庭生活服务的技能,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在家政服务市场才具有竞争力。培训期间,要处理好家庭和学习的关系,排除各种干扰和影响,以饱满的热情和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要坐得住,学得进,力争多学一些、学深一些、学透一些,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所成,顺利通过结业考试,取得家政服务职业资格证书,为将来从事家政服务业打下良好基础。二要注意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果。家政服务职业涉及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内容很多,学习任务很重,同志们要注意学习方法,上课要专心听讲,聚精会神记笔记,课后要及时复习巩固。克服畏难情绪,发扬吃苦耐劳精神,坚持不懈。年轻的同志要帮助年纪大的同志,文化程度较高的同志要帮助文化程度低的同志,大家互帮互学,团结互助,共同提高。

三、加强管理,严守纪律,圆满完成培训任务

第10篇

经过全市各级妇联组织的积极工作,市直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巾帼家政服务中心的精心筹备。**巾帼家政服务中心首期家政培训班今天开班了。在此,我代表市妇联向培训班如期顺利开班表示热烈祝贺!向来自济南市妇联阳光大姐有限责任公司的培训老师、向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的同志莅临现场指导工作表示诚挚的谢意!向参加这次创业培训的

各位学员表示热烈的欢迎!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妇联组织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大力实施巾帼创业就业工程,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始终坚持“上为党政分忧,下为妇女解愁”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在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结合点上,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发展意识,在抓好“两大竞赛”活动的同时,相继开展多种培训,把提高培训质量作为我市下岗女工、农村失地及富余劳动力就业的关键。特别是巾帼家政服务中心的成立,为大家搭建了一个更好的平台,我们首期培训班学员来自全市部分乡村,将通过短期培训服务于不同的岗位,对此,中心积极筹措资金,千方百计搞好服务,并从济南请来了资深培训师为大家培训,旨在给大家上岗打下一个良好基础,希望大家一定要牢固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精神,努力学理论、学文化、学科技、学管理,提高就业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树立创业、就业的新观念,积极投身于创业与再就业的实践,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创造新岗位、新业绩、新生活,实现人生价值,赢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可。下面,结合这次学习培训我讲几点意见:

一、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对家政服务职业的认识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家务劳动社会化已成为一种趋势,为适应社会和家庭的需求,家政服务这一职业便应运而生。家政服务作为一种新兴行业,同其他职业一样也是社会劳动分工越来越细的结果,做好这项工作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前景美好,是一项大有可为的事业,是一项德政工程。

当前和今后,我国对家政服务员的需求越来越大。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随着社会竞争力的加强、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劳动者工作强度的加大,那些把精力和时间更多地投入到工作中的人,已无暇顾及家务劳动。二是我国已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目前的养老方式仍是以家庭养老为主,不少家庭的老年人需要陪护和照料,而且不仅仅是洗衣做饭,还需要进行保健和医疗护理。三是随着优生优育政策的实施,科学养育子女的要求越来越高,家庭需要在培养、教育和照顾子女方面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原来意义上的保姆,已不能满足需要,需要的是高素质的新型的家政服务员。近年来,经济越发达地区,家政服务需求量越大,要求也相对较高。广东、深圳、大连、上海等地出现了具有大学学历甚至研究生学历的高级、特级家政服务员。1995年11月,国家劳动部规定家政服务员为新兴技术工种,并纳入国家职业鉴定序列。家政服务员这门新兴技术工种,必将以新型的、有一定质量的、规范化的服务,来代替旧的、传统的保姆。因此,我们的学员要切实转变就业观念,正确看待家政服务业,克服自卑心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从事家政服务业的勇气,增强做一名优秀的家政服务员的信心和决心。

二、珍惜机会,认真学习,努力掌握家政服务知识技能

今天,大家能够坐在这里参加学习培训,很不容易。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克服各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确保这次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是要严格要求自己,端正学习态度。一般人总认为家务活不用学,人人都会。事实并非如此。在家庭中无论是对家事管理,还是洗衣做饭,都包含着大量的知识技能。现在社会人们吃讲营养,穿讲漂亮,住讲宽敞,家庭中聘请家政服务员的目的是希望不断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对家政服务员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同志们只有努力学习,真正掌握管理家政服务的知识,学到为家庭生活服务的技能,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在家政服务市场才具有竞争力。培训期间,要处理好家庭和学习的关系,排除各种干扰和影响,以饱满的热情和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要坐得住,学得进,力争多学一些、学深一些、学透一些,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所成,顺利通过结业考试,取得家政服务职业资格证书,为将来从事家政服务业打下良好基础。二要注意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果。家政服务职业涉及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内容很多,学习任务很重,同志们要注意学习方法,上课要专心听讲,聚精会神记笔记,课后要及时复习巩固。克服畏难情绪,发扬吃苦耐劳精神,坚持不懈。年轻的同志要帮助年纪大的同志,文化程度较高的同志要帮助文化程度低的同志,大家互帮互学,团结互助,共同提高。

三、加强管理,严守纪律,圆满完成培训任务

参加本次培训的学员,有下岗女工,农村失地及农村富余劳动力,年龄悬殊较大,文化程度不一。不管哪种情况,我们都要认真遵守培训纪律,上课不能随便讲话,更不能随便进出,要尊重老师,服从管理。培训期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原则上不准请假。

第11篇

【摘要】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人们对于老年服务与管理行业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安享晚年,故老年服务与管理行业的服务质量成为了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要想适应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并提升老年服务与管理行业服务质量,就必须提升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据此,本文就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改革提出了一些相关性建议与策略。

【关键词】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

一、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的作用

(一)社会发展与教学改革的需要。老年服务与管理行业属于社会公益事业中的一部分,其对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意义。然而,目前我国的老年服务与管理行业发展相对落后,其也成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比较薄弱的环节,特别是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人们对老年服务与管理行业的重视程度已经在不断的提高,人们对于老年服务与管理行业的需求与其自身存在的资源匮乏成了限制其发展的一大因素。另外,近年来我国的教学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对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进行必要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从而培养更多的职业素养较强的人才正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二)有利于提升从业者的综合素质。老年服务与管理工作其实更偏向“服务”,其工作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就目前我国老年服务与管理行业状况而言,从业人员对一些老年护理理论知识掌握得相对扎实,而实操能力或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相对较差,也就是说,从业人员的服务能力较差,达不到工作要求。究其原因,是因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仅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武装从业人员的基本技能,而没有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教育,例如职业素养养成教育。为改变这一情况,切实提升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养成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职业素养养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素养养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即在培养熟练掌握社会专业技能的现代化专业性人才的基础上继续增强人才的职业道德感、幸福感和满足感,对我国教育来说,探究职业素养养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运用策略是打破应试教育束缚、突破教学瓶颈的重要内容,而对我国老年服务与管理行业来说,探究职业素养养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其人才质量,继而提升其行业适应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策略。总的来说,职业素养养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一共包括以下四个教学目标:第一是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和文化素养的人才,这既是提升国民素质的要求,也是培养专业性人才的要求;第二是培养技能过硬、有实力的人才,不仅基础知识牢固,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第三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符合社会主流需求的人才;第四是培养勤于实践、敢于创新的人才,能够为社会行业发展提供新动力、贡献新力量。

三、开展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化教育教学理念。新课改理念下,职业素养养成教育必须融合现代化教育教学理念,才能继续发展下去。首先,教师是以学生为课堂中心,注重“引导”和“学习”两个环节的无缝衔接,真正让教师由“领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其次是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用,即通过教师的耐心指导,循循善诱,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愿意主动、自觉的接受课堂知识,第三是注重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作用,教师可选择的教学方法增多,增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工作的灵活性和科学性。(二)打造“满足学生,服务学生”的现代化课堂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应从硬件方面入手满足学生的一切正常的学习要求,例如学生在练习老年人心理辅导时必须要有专门的练习教室,甚至还要配备专业的心理治疗设备,教师必须保证这些基础的硬件设备齐全、好用;其次,教师应从软件方面入手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尝试逐步转变教学角色,实现教学模式由“管理式”向“服务式”转变,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合理优化教学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于理论教学,而实践教学才是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的关键。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立足于社会实际需求,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和职业道德为基本点,完善并建立起一套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课程计划。在开展专业课程之前,学校应该组织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去大型的养老院进行参观、考察,进而培养其对自身专业知识的兴趣,这样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接下来的专业知识,使得整个学习过程更具目的性。通过对理论专业知识的学习之后,再为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进而使自己的职业技能得到不断的提升。因此,老年服务与管理行业的课程安排应该遵循“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四)推进课程体系改革。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应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更加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实况,打破传统课程教学体系,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培养其更多的应用型技能。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专业素养方面的教育,在平时培养起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以为其今后从事老年服务与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理论—实践—素质”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可以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应用型老年服务与管理行业人才。(五)不断完善考核制度。任何制度的实施都离不开监督,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的安排与教育体系改革也需要考核制度的配合才能够顺利开展。一方面,学校在考核类型方面应该有所创新,在原有的闭卷考试的基础上加入行为测试、职业思维评查、技能实践测试等等,以更加全面的考核学生的能力水平。另外,在考核内容方面学校应该将学生专业竞赛的成绩、实习、见习的成绩等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到对学生的综合考核成绩中,以提升实践能力在学生综合能力考核中所占的比重,这种完善的考核制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结束语:

从教育角度分析,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要想培养更多的职业素养较强的人才就必须改变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构建起知识学习与实践练习为一体的新型教学体系,最终才能为我国的老年服务与管理行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高品质人才。

第12篇

【摘 要】健全医院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和网络管理系统,使医德医风考评档案突出专业化特征,完善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和利用机制,较大发挥网络档案馆的优势,丰富人事档案信息内涵,为医院建立科学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和健全信息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人事档案信息化的作用,更好的服务于医院人才战略。

【关键词】医院 人事档案 信息化

医院人事档案是对医院职工个人经历、品德作风、业务能力的记载,也是合理用人选人的重要依据之一。档案管理越来越信息化,并进入现代化。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档案的形成、储存以及传递等工作正发生着变化,这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有了新的考验。虽说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档案管理水平,但较多单位又存在没有条件配备专业档案人员的矛盾,因此进一步培训学习,提高档案人员的素质迫在眉睫。我单位领导在档案达标评审后对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十分重视,常抓不懈,注重档案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逐步建立专业管理干部人事档案。

人事档案信息化是一项很复杂的系统工程,应用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医院内部互联网将档案信息化,为电子档案的形成和传输提供了极大便利,而其查询功能更占主导地位。建立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要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就必须建立反映医院专业特色、具有个性特征、方便实用的数据库。既要体现信息化的优越性,又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引领信息化,整合示范性数据库,同时建立与专业部门数据资源共享机制。

首先建立方便实用,具备医院专业特色的数据库[1]。建立人事档案的登记、管理制度,对接收的材料进行档案分类。按姓名、移交人、名称、时间、查询等信息录入数据库,使人事档案材料的接收、管理、利用规范有序。反映出人物个性特征并具有实用价值高的“活档”。基本信息数据库也是最基本的人事档案信息,包括医院职工出生年月、姓名、性别、毕业学校、学历、聘任、职务任免、职称评定、年度考核、公积金、养老保险等各项信息,将其收集归类。我院较早就启用了电子档案,它储存便捷、查阅方便,极大方便了人事部门对档案的管理。我院2004年开始进行职工人事档案,并将纸质档案转变为电子信息档案留存,为往后的查阅工作提供了便利。与此同时,医院也十分重视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比如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网络技术知识、数字化技术知识、档案信息化相关的现代管理技术知识的培训。这让档案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受益无穷,切实提高了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不仅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更有利于丰富档案管理人员的经验。

如今越来越多的医院已经为医务工作者建立了医疗档案数据库,成为评价考核体系的一部分,是客观、全面评价医务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作为无锡市一所著名的三甲医院,医德医风常抓不懈,我院人事部门将历年的病人投诉、职工退还红包情况、病人对医生的服务满意度调查、医师处方合格率等医德医风内容归档。门诊部、护理部、医务处定期将考核情况汇报至医院相关领导,同时由人事部门归档、存档、与当月质控绩效考核、年终奖等一起作为员工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人事档案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动力。随着人事档案档管理制度的开展,医院新进职工档案基本交由当地人事档案机构,这使医院从传统的人事档案工作中彻底解放出来。

随着医院办公信息化的日益完善,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突出人事档案管理的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是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基石。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对人力资源管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做好科学管理,充分发挥人事档案信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决策参考作用。医院人事工作的开展及医院的发展都跟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密切联系。因而,要配备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将档案人员培养计划归入到医院人才培养计划,通过专业培训,进一步提高专业文化素质,以医院为例,如果档案管理人员来自临床一线,本身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又具备相应的公文知识和写作能力,再通过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在实践中,定能全面把握科学管理档案的综合技能,适应档案业务的创新和发展。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同样重要,责任心、纪律观念和原则性更是缺一不可。

如今是信息时代,档案人员要提升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意识。档案查询工作不仅代表档案工作成果,而且集中体现档案工作的方向和信息反馈,也是衡量档案工作开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档案工作体现外界利用需求,对整个档案工作具有一定的检验和推动作用。人事档案人员不仅要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而且要具备广阔的信息视野、极为敏锐的目光和善于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大潮中及时捕捉到各种信息,努力开发干部人事档案的信息资源,保障医德医风迅速地检索、查询,及时准确地提供有关信息材料。

参考文献:

[1]石青.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医院,2009,13(8):50.

(作者单位:无锡市人民医院人事处,江苏 无锡 214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