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新能源经济

新能源经济

时间:2023-09-25 11:30: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新能源经济,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新能源经济

第1篇

大气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地球变暖的趋势。

关键字:新能源;建筑设计;重要性

Abstract: This paper will do a simple narrative of a new energy economy , hope can actively promote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to improve people's living and working environment to ensure sustained and stable development, reduce air pollution,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mitigate global warming trend.Key words: new energy; architectural design; the importance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2-

着社会的发展,艺术的追求,建筑设计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任务,重新寻找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点。环境问题成了世界的中心话题。解决目前环境问题的办法是积极发展新能源。然而,人又是环境的主体,于是人和新能源又成为了建筑创作的中心课题。新能源经济下建筑设计的方向和要求到底什么?建筑节能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一、目前社会所面临的生态环境

随着人口增长、人类活动加剧,近海水域污染加重,造成全球50%的海洋珊瑚礁死亡;由于过量捕捞和海洋污染,世界渔场产量全而下降。而 淡水资源占全世界水体总量的1%弱,且其中绝大部分冰封在南极等地的水久冰盖中,人类真正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0.03%。全球共有250条国际河流,对这些河流中水资源的利用、水质的防护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敏感问题。

以前人们对湿地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如美国人就有“湿地是浪费的大地”一说。实际上湿地是地球生物物种的宝库,世界上将近70%的生物都在湿地环境中孕育、牛存。保护湿地不仅是环保的要求,而且对抗旱涝也有重要作用。

全世界的生物种类迅速衰减,许多珍稀物种濒临灭绝。1973年在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签署的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旨在通过控制国际贸易来制止对野生生物的滥捕滥杀。

能源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环境挑战。现在人类所依赖的化石能源不仅造成了地球升温等全球性的生态灾难,而且这种社会经济运行本身也难以为继。科学家预测,到2030年左右,全世界的化石燃料将消耗殆尽。因此,改变能源结构,寻找新能源已成为全人类必须面对的首要环境课题。

二、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意义:

1、建筑节能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经济的发展依赖于能源的发展。当今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能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筑从建材生产,建筑施工直到建筑物的使用无时不在消耗着能源,资料统计表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占到全国总能耗的1/3左右,我国也占到25%以上。因此在建筑中推广节能技术势在必行。

2、建筑节能是环境保护的需要:

我们现在应用的能源主要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的不可再生能源。这些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有害物质(二氧化碳、硫、氮氧化合物等),是造成大气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因此提倡建筑节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也是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3、建筑节能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追求更加舒适的建筑生活环境。冬季采暖,夏季空调都需要能源的供应。而在当前能源十分紧张的状况下,节约建筑能耗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建筑节能设计是建立在满足合理的舒适要求前提下,通过技术减少建筑能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满足建筑节能的要求。

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1、新能源的定义及主要新能源介绍

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太阳能是一种干净的可再生的新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在人们生活、工作中有广泛的作用, 其中之一就是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太阳能电池就是利用太阳能工作的。而太阳能热电站的工作原理则是利用汇聚的太阳光,把水烧至沸腾变为水蒸气,然后用来发电。从1985年开始在我国推广太阳能暖房,尤其是从“十五”开始有了迅猛的发展,仅2002年就有多所中小学建成了高标准的太阳能暖房教室或教学楼。经济效益好,成本只比普通建筑增加成本15-20%,是一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户生活水平质量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每平方米年可节约标准煤26?。

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地球内部的温度高达7000℃,而在80至100公英里的深度处,温度会降至650至1200℃。透过地下水的流动和熔岩涌至离地面1至5公里的地壳,热力得以被转送至较接近地面的地方。高温的熔岩将附近的地下水加热,这些加热了的水最终会渗出地面。运用地热能最简单和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这些热源,并抽取其能量。地热能是可再生资源

2、开发利用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地球上不可再生能源的资源将进一步的减少直至枯竭。为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在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节约能源的同时还必须要开发和利用绿色环保并可再生的新能源。根据专家预测,到206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的用量将发展到能源总用量的50%以上,成为未来能源结构的主要部分。采用新能源是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措施。

3、将新能源技术应用于建筑的意义和未来展望:

建筑消耗大量能源,当前我国建筑业发展迅猛,把节能、绿色环保、生态技术应用于工程是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型能源在建筑上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代替资源有限的传统能源,而且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它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深远的意义。我国具有丰富的新能源资源,目前在太阳能利用方面发展迅速,太阳能电池发电技术在建筑上大量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用量也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5年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率将达到25%,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拥有量将达到320MW.另外像风能、地热能等方面的开发研制也取得了很大成就,预计新能源必将在我国的建筑事业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四、建筑节能设计的应用

1、实现建筑节能的技术途径及动态经粗略估算,采取周密、有效的建筑技术措施可以降低2/3~3/4的建筑能耗。因此,在建筑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在满足室内环境舒适、卫生、健康的条件下,采取合理有效的建筑节能技术,有利于实现建筑节能和环保共进的目标。日本最近提出“建筑的节能与环境共存设计”的概念便是这一思想的体现。一般来说,实现建筑节能的技术途径为:尽量减少建筑内能源总需求量的同时,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的新能源,从而减少使用在建筑领域内易引起环境污染的能源。

2、减少建筑内的能源总需求量

据统计,在发达国家,空调采暖能耗占建筑能耗的65%。目前,我国的采暖空调和照明用能量近期增长速度己明显高于能量生产的增长速度,因此,减少建筑的冷、热及照明能耗是降低建筑能耗总量的重要内容,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实现。 建筑规划与设计

面对全球能源环境问题,不少全新的设计理念应运而生,如低能耗建筑、零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等,它们本质上都要求建筑师从整体综合设计概念出发,坚持与能源分析专家、环境专家、设备师和结构师紧密配合。在建筑规划和设计时,根据大范围的气候条件影响,针对建筑自身所处的具体环境气候特征,重视利用自然环境(如外界气流、雨水、湖泊和绿化、地形等)创造良好的建筑室内微气候,以尽量减少对建筑设备的依赖。具体措施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合理选择建筑的地址、采取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主要方法为:在建筑周围布置树木、植被、水面、假山、围墙);合理设计建筑形体(包括建筑整体体量和建筑朝向的确定),以改善既有的微气候;合理的建筑形体设计是充分利用建筑室外微环境来改善建筑室内微环境的关键部分,主要通过建筑各部件的结构构造设计和建筑内部空间的合理分隔设计得以实现。

3、利用新能源

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方面,新能源的利用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能源通常指非常规的可再生能源,包括有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等。人们对各种太阳能利用方式进行了广泛的探索,逐步明确了发展方向,使太阳能初步得到一些利用,如:①作为太阳能利用中的重要项目,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较为成熟,美国、以色列、澳大利亚等国投资兴建了一批试验性太阳能热发电站,以后可望实现太阳能热发电商业化;②随着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国外己建成不少光伏电站和“太阳屋顶”示范工程,将促进并网发电系统快速发展;③目前,全世界已有数万台光伏水泵在各地运行;④太阳热水器技术比较成熟,已具备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但仍需进一步地完善太阳热水器的功能,并加强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建设;⑤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因构造简单、造价低,已经得到较广泛应用,其设计技术已相对较为成熟,已有可供参考的设计手册;⑥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技术出现较早,目前已应用在大型空调领域;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目前处于样机研制和实验研究阶段;⑦太阳能干燥和太阳灶已得到一定的推广应用。但从总体而言,目前太阳能利用的规模还不大,技术尚不完善,商品化程度也较低,仍需要继续深入广泛地研究。在利用地热能时,一方面可利用高温地热能发电或直接用于采暖供热和热水供应;另一方面可借助地源热泵和地道风系统利用低温地热能。风能发电较适用于多风海岸线山区和易引起强风的高层建筑,在英国和香港已有成功的工程实例,但在建筑领域,较为常见的风能利用形式是自然通风方式。 建筑节能新技术

第2篇

新能源革命是人类文明时代转型的革命

在当今世界,研究中国的转型必须关注世界发展的大趋势。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兴起的新能源革命是我们认识未来世界发展大势最具有时代标志性大事件。2008年金融危机与历次危机本质性的不同是,在此之前的历次经济危机都属于工业经济时代危机,而2008金融危机所催化出的新能源革命,则是标志着工业经济时代终结,超越工业文明的新经济时代的开启。之所以将目前兴起的新能源革命界定为使当代人类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转型的革命,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判断。

第一,新能源革命是携带着新基因的新模式经济的革命。我们之所以将新能源革命称之为继工业革命之后的又一次新经济形态转型的革命,用现代生物学理论看,是因为新能源就像一颗正在发育中新种子,它携带着新经济模式和新文明模式的全部基因。

在马克思关于生产方式理论框架中,存在着这样一个逻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形成的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迁。如果将这个理论分析逻辑深入下去,则会发现,决定人类采取什么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最初始的原因,来自满足人类生产与生活需要的自然资源类型。从这个角度看,不同类型的资源,就像不同的种子一样,携带不同经济形态的基因信息。不同类型的资源构成不同经济形态演化的逻辑起点。

中国是古代农业文明发展时间最长、最成熟的国家。为什么中国古代自然观是天人统一的和谐观,这并不是中国古人的思维偏好,而是由满足农业生产的资源形态决定的。因为满足农业生产的能源来自太阳能和土地资源。由天时与地力构成的自然力远大于人力,所以形成了古代特有的在崇天、敬地的基础上的天人统一自然观。同时也在天控制人的逻辑框架内,形成了君权神授(神就是天)的古代集权制政治体制。中国是古代农业文明的中心,中国的古代文化与科技,都是在如何认识天时、如何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资源的框架内形成的。作为中国古代文化起点的周易与太极理论,都是与天时有关的宏观宇宙感悟的智慧表达。为什么古代农业社会是乡村为主体的文明社会,同样也是适应利用分散的土地资源和太阳资源而形成的。

同样的道理,近代起始于西方的工业文明,之所以形成与古代农业文明不同模式,是由喂养工业经济的资源形态决定的。不可再生的矿产、煤炭、石油资源等是构成近代以来工业经济的逻辑起点。工业经济是对化石能源的利用,是在原子世界中找到了为人类所利用的电的能量,发现了信息原理,找到了满足人造物的化学元素。为研究原子世界的规律,由此形成了工业经济时代最基本三大学科:物理学、化学与数学。在人与原子构成的世界中,人与自然关系表现为人与可控制的微观世界的关系,这是一个人力远大于自然力的关系,由此形成了工业经济时代特有的人为自然立法、天人对立的自然观。由于不可再生的化合物能源,是只有在集中与分工中,才能形成规模收益,由此决定了城市成为工业经济的载体和生活方式。

按照这个逻辑,目前从不可再生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换的新能源革命,应当是引发经济形态、文明形态转型的革命。围绕新能源开发和利用,需要新知识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由于古代农业文明建立在太阳能源的基础上,所以,目前对以太阳能为核心的可再生能源开发,标志着当代人类面临着从原子世界向太阳世界的回归、从化合物世界向生命世界的回归。这种螺旋式回归,使我们必须重新思考中国五千年文明的新价值,必须重新思考古代农村和工业时代的新发展等。

第二,自然资本经济是具有自我增值能力的新财富经济,这标志着新能源经济已经是从母体中诞生的新经济。在2008年金融危机催化下诞生的新经济,不仅是携带着新基因的经济,而且是一个具有自我增值能力的新财富经济。工业经济的财富来自人造资本,而以新能源为核心的生态经济财富将来自自然资本。来自自然资本的新财富经济与工业经济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是:工业经济时代人造资本增值过程,是造成环境污染、导致负财富效应的过程,而正在兴起的自然资本财富,是同时满足经济收益和环境收益的财富。

第三,新能源经济是一种已经形成内生动力的新市场经济。判断正在兴起的新能源经济是否能够快速成为支撑生态文明的新经济,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驱动新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是否形成。而判断新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是内生,还是外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看驱动新经济的动力是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2008金融危机之后兴起的新能源经济与在此之前的经济形态相比,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就是新能源投资的主体发生了变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全世界都已经认识到了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但各国政府从来没有把发展新能源经济当做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产业经济来对待,而把它看成一种不得已而为的公共投资。为什么在奥巴马上台之前,美国政府拒绝在《京都协议书》上签字,而奥巴马一上台,摇身一变,却大张旗鼓地关心环境和低碳经济发展,这并不是奥巴马比小布什更偏好国际公益事业,而是奥巴马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因为在金融危机的催化作用下,新能源经济从长期以来的财富扣除效应的公共经济,变成可以被市场接受的能够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增长极的新产业经济。

综上所述,在金融危机催化下诞生新能源革命,不仅是携带着新基因的新模式经济,而且是具有自我增值能力、具有自我内在驱动力的新财富经济。既然新经济革命是超出工业经济形态的新经济生态革命,那么在新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文明形态,也是不同于工业文明的新文明,这个新文明就是党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

第3篇

而伴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中国的低碳经济计划将正式启动。企业所要面临的,将是一种新模式――低碳经济的机遇与挑战。毫无疑问,“新能源经济”即将引领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并以一种全新姿态改变现今的商业格局。

“低碳”扑面而来

如果说“低碳经济”曾经只是一句口号,那么金融危机的爆发促使它正在变成行动。

从已经公布的资料看,美国提出在未来三年要将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量提高一倍,到2012年的新能源发电量将占总发电量的10%,到2025年要占25%。今年美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近60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已经超过3000万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并计划到2030年达到2亿千瓦。

不仅如此,在未来十年,美国还将投资1500亿美元发展新能源和替代能源。而英国政府提出,计划在2020年前提供1000亿美元建7000座风力发电机。德国则提出,计划在2020年前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就业规模超过传统的汽车产业。此外,世界各国也在纷纷调整和重新审视本国的核电发展计划,一些国家已经制定了新的核电站建设计划。

在世界范围内,一场摒弃传统能源另辟蹊径的新能源革命,无疑已经扑面而来。在这场山雨欲来的风暴中,我国自然不能居于人后。

不过理性地分析,我国新能源才刚刚起步,从总量上看也还非常小,与国外成熟的规划与技术相比,就像一个刚初生的婴儿。以风电为例,我国现在装机容量只占电力装机总量的1.7%,并且受风力资源、技术、装备等制约,发电量很低,只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0.2%不到。核电占一次能源消费约占0.6%,太阳能发电量更微乎其微。

令人尴尬的是,一方面,我国的新能源经济还在蹒跚学步,另一方面,却早已传来了过热的消息。多晶硅出现产能过剩的苗头,需要加以规范,这已经是困扰了我国光伏产业多年的难题。近些年来,有些企业盲目地投资建设风机整机制造业,70多家企业中只有少数真正具备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的企业,一些企业只有几台的组装能力,缺乏核心技术,一些厂家没有生产和应用过一台风机整机。这些都是在新能源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理性投资。

不过总体而言,依托石油、天然气的“高碳经济”已面临衰退,选择“低碳生活方式”,进行“低碳消费”已成为当下时髦的话题。寻找低碳经济的商机,正成为政商两界共同的新思维。而发展新能源,恰恰是低碳经济的一个主要突破口。

路径探索

去年年底,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会上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均作出表态。据此,可以认为我国新能源和节能减排行业将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尽管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至今没有出台,但是新能源产业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是被业内人士看作是一系列政策红利的开始。

实际上,很多地方政府新能源产业规划已经出台,并且力度还走在了中央前面。有专家预测,除了几乎垄断中国传统能源行业的国有企业正在将触角伸向新能源的各个领域之外,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在新能源行业也开始扮演起重要的角色。

而对于新能源经济的路径探索,也正在进行之中。在2010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工信部部长李毅中规划了一个有关2010年新能源的蓝图:在新能源领域,制定专项规划,建立准入标准,引导多晶硅、风电装备等产业突破关键技术,实现有序发展,编制重点技术推广专项规划和推荐目录。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服务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为2010年金融配套政策定下基调。其中,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在2010年获得更多的金融支持。

据透露,本次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与此前的多项产业规划一样,主要的内容是未来三年内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任务,“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最大的特点在于内容非常具体,三年内具体目标和措施都将一目了然。”

由于近年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在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中,风电和光伏发电的发展目标相比2007年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将有显著的提高。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除了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以及核电之外,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和新材料也将成为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内容。

一旦各方翘首以盼的新能源政策及时出台,将对相关行业构成推动作用。有分析称,水电占一次能源的比例,将从2008年底的5%提高到明年的8%,这意味着我国水电发电量在今明两年内将暴增60%;而风电的1个百分点则意味着风电发电量增长将实现翻番,同时,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产业也将大幅增长。

在财富效应与政策刺激的叠加作用下,一批新能源企业正在国内迅速崛起。新能源行业的兴起及其未来的发展预期,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机会。因此有分析人士预计,随着能源供应紧缺及煤炭价格的不断走高,到2012年,常规火力发电的价格将突破1元,如果光伏发电的发展如预期所示,将得到政策资金的全力追捧,整个光伏产业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同样的,取之不尽的风电、替代燃料石油的生物质能、技术成熟的核能也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并在资本市场上的机会则表现为长期布局。

开路先锋: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经济的开路先锋,无疑当属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基于已经上升成为国家战略的技术革命,新能源汽车成为中国“低碳经济”最重要的着力点和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新增长点,格局正在逐渐明朗。

早在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期间,签署的《中美联合声明》谈到:中美双方在未来5年对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投入至少1.5亿美元,优先的课题就包括清洁汽车,也就是绿色能源汽车,双方启动中美汽车能源倡议,使两国在未来数年有几百万辆电动汽车投入使用。

去年3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也提出在未来3年,中国将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性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主要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具有通过认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对于中国汽车而言,这无疑是一个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工信部明确表示,将研究制定《节能和新

能源汽车行动计划》,实质性扶持政策会逐步颁布实施。可以预见的政策包括:13个试点城市出台新能源车配套支持方案,包括资金、电站建设以及减免税费、通行费、停车费等。100亿元技改及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补贴办法实施细则出台,修订政府公务车配备管理办法,明确新能源车配置比例,国家出台针对普通消费者的购置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出台针对新能源车的税费减免办法,制定新能源车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明确未来20年保有量目标。

预计至2011年末,中国实现乘用车新车销售5%为新能源汽车的目标,将达到50万辆/年,而其他地区年增长率可保持30%。据此预测,2011年末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182万辆/年。而假如2009年至2020年中国乘用车市场销量复合增长率为5%,2020年末中国乘用车销量规模预计为160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应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预计接近20%,年销量接近300万辆。

国家战略的定位高度将急剧强化政策对产业的扶持力度。可以预见,对乘用车领域的大力扶持将是政策力度跃升的重要表现。

然而,自2009年开始,在政策导向下,一方面,电动车成为各大企业集体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为了获取国家补贴,地方政府及各大企业纷纷上马新能源汽车项目。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热潮”,尽管不少业内人士呼吁给新能源汽车产业“降温”,改变目前“一窝蜂”甚至“”的现状,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中的“诱惑”自然也是显而易见的。

中小企业如何参与?

专家预测,低碳经济所带来的新商机主要集中在太阳能、充电电池、智能电网等节能环保产业。包括风电,建筑节能、新能源汽车等诸多新兴行业,更可能是一个可在未来40年高成长的、可持续关注的投资机会。多方观点均认为,民营资本将成为新能源经济的重要力量。   今年首次的“胡润低碳富豪榜”证明,绿色商机已经成就了一批企业,从低碳财富榜的行业人数上看,经营太阳能的有9位,经营充电电池的有4位,垃圾回收处理的有5位,水电和风能发电各有1位。

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认为,互联网引领经济的时代过去了,金融引领经济的时代过去了,那么谁会成为下一个经济――低碳经济的引领者?我们有理由相信,低碳经济的大幕才刚刚拉开,而中小企业参与其中的机遇更是数不胜数。

1 新型食品

随着世界肥胖问题的日益严重和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新型”食品将成为食品行业下一个“热点”。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已经预料到它的发展前景,开始涉足“低碳”食品领域,虽然目前开发的此类产品还不是很多,但从长远来看,它的开发空间和发展机遇是任何有远见的食品企业不愿错过的。

新型食品最重要的一项特征就是低糖。眼下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公司推出了低糖饮料,一些啤酒企业也纷纷推出低糖啤酒。此外,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作为新型食品的一部分,也吸引着广大消费群体。

2 新能源家居

近年来,环保家居、绿色家居充斥着家居装修界,这代表着人们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从环保材料到环保装修,从奢华装修到人性化设计,从进口材料到普及国产化,从砍伐树木到建设速生林,从发光顶设计到太阳能灯具……新能源家居生活也逐步开始流行。

家用电器会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消耗大量高含碳原材料以及石油,变相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在政策的引导下,嗅觉灵敏的企业闻风而动,纷纷加大节能技术研发力度,厨卫家电企业更是加快了研发步伐。一些厨卫商家率先运用低碳技术推出“低碳”、“环保”的热水器、厨卫套餐、吸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等一系列符合新潮流的产品,抢占市场先机。

3 节能建筑

建筑节能主要包括:根据国家有关建筑节能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重点围绕建筑物墙体、楼(屋)面、遮阳等建筑围护系统,空调、照明等设备系统,太阳能、地热(冷)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建筑工程项目,应采用节能型建筑结构、材料、器具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减少采暖制冷、照明的能耗。随着国家建设部对节能建筑的重视,将会给许多行业带来商机。

4 新能源农业

现在人们一谈低碳经济,讲工业的多,讲城市的多,讲乡村的少,讲农业的少。实际上,发展低碳农业潜力巨大。

第4篇

摘要:近年来发达国家相继推出了有关新能源的法律与政策。发达国家不但普遍重视发展新能源、鼓励技术创新,而且有关的立法体现了低碳化的价值取向。未来几年,在新能源立法方面发达国家仍将处于领先地位;同时,新能源法律与政策的综合化、政治化趋势将更加凸显。今后中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以完善新能源立法为出发点,以低碳化为立法目标,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并加强国际合作。

关键词:发达国家;新能源法律与政策;低碳化;中国能源立法

进入21世纪以来,在能源需求增长、油价攀升和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等因素的推动下,新能源再次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掀起了新一轮发展。特别是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发展新能源已成为发达国家促进经济复苏和创造就业的重要举措。例如,美国众议院通过了《2009年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American Clean Energy and Security Act 2009);英国相继出台了《2010年英国能源法》(UK Energy Act 2010)和《2011年英国能源法》(UK Energy Act 2011);澳大利亚推出了《2010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法》(Renewable Energy(Electricity)Act 2000);日本众参两院在2011年8月通过了《再生能源特别措施法案》;欧洲议会也在2009年通过了《欧盟第三次能源改革方案》等,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因此,研究发达国家和地区新能源法律与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探讨其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达国家新能源法律与政策的特点

1 发达国家新能源法律与政策的主要内容

(1)美国。2009年6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2009年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该法旨在创造数百万新的就业机会来推动美国的经济复苏,减少对国外石油的依存度来实现美国的能源独立,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减缓全球变暖,最后过渡到清洁的能源经济。《2009年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的内容包括清洁能源、能源效率、减少全球变暖污染、向清洁能源经济转型等四部分。该法规定,从2012年开始,年发电量在100万MWH以上的电力供应商每年6%的电力供应来自可再生能源,之后逐年增加,到2020年达到20%;2020年,各州电力供应中15%以上必须来自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效率方面,该法提出了美国的能源效率目标,即到2012年美国整个能源产品的能效至少每年要提高2.5%,并且每年能源效率提高的势头一直要保持到2030年。此外,美国将建立有效、透明和公平的排放限额和交易体系,并将逐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数量。同时,美国政府将确保在工业部门实现真正的减排、推动绿色就业和工人转岗,以真正实现向清洁能源经济转型等①。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5月美国众议员罗斯(Mike Ross)还向众议院提出了《2011年美国能源法》(American Energy Act of 2011)。该法案分13部分,主要涉及国内能源的勘探和开发、项目融资、领导机构以及司法审查等内容。

(2)英国。在新能源立法方面,英国一直处于世界领跑者的地位。近年来,英国政府相继出台了《2008年英国能源法》(UK Energy Act 2008)、《2008年英国气候变化法》(UK Climate Change Act 2008)、《2010年英国能源法》(UK Energy Act 2010)和《2011年英国能源法》(UK Energy Act 2011)等。其中,2011年10月英国议会批准的《2011年英国能源法》以根除能效投资的障碍、加强能源安全和确保低碳能源供应的投资为目标,其内容主要包括:(1)绿色方案:创建一个新的融资框架,确保家庭和非住宅物业的能效得到切实改善;能源供应商不再受《消费者信贷法》(the Consumer Credit Act)有关要求的约束,即不必在收取“绿色方案”款项后获得信贷执照。(2)采取进一步措施,提高能源效率:修改《2008年能源法》智能电表的权限,使政府在2018年前可以直接掌控智能电表的推出;修改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建筑物能源性能(证书和检查)法规》,以此来去除获取数据时不必要的限制。(3)发展低碳技术的措施:扩展国务大臣在《2004年能源法》中的现有权限,并扩展天然气和电力市扬办公室在《1989年电力法》中的现有权限,以便在2010年后实施持久的海上输电制度;修订《2008年能源法》的现有权限,以便国务大臣修改核运营商的资助退役计划(Funded Decommissioning Programme)o此外,《2011年英国能源法》还就“私人租赁行业”、“能源公司义务”、“提高能源安全的措施”以及“扩大煤炭管理局的权限”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3)澳大利亚。早在2001年4月,澳大利亚就制定了《强制性可再生能源目标》(Mandatory Renewable Energy Target,MRET);2009年又对该目标进行了修订,确定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电力占电力总供应的20%。近年来,澳大利亚政府还多次修订了《可再生能源(电力)法》(Renewable Energy(Electricity)Act 2000)和《可再生能源(电力)(收费)法》(Renewable Energy(Electricity)Charge Act2000);并从2011年1月起,《可再生能源(电力)(收费)法》更名为《可再生能源(电力)(大规模发电短缺收费)法》(Renewable Energ(Eleclricity)(Large—scale Generation Shortfall Charge)Act 2000)。其中,《2010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法》以可再生能源证书制度为核心,以鼓励额外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减少电力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确保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为价值追求,通过签发可再生能源证书和要求电力的特定购买者提交法定数量的证书以获取年度电力来实现等。此外,2010年2月澳大利亚众议院还通过了《碳污染减排计划法》,确立了国家排放限额,规定了澳大利亚排放许可和其他可采用的排放许可与减排量,建立了澳大利亚国家排放许可登记薄,并规定了受管制的排放实体及其法律义务等。

第5篇

关键词:新能源;青海省;经济影响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给青海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收录日期:2013年1月13日

当前青海省经济发展仍然长期过度依赖传统能源,能源消费结构主要还是以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为主。而伴随着这些传统能源储存量的日益趋减,经济的发展无疑会遇到阻碍。因此,青海省必须重新审视能源的消费策略,大力开展新能源的建设。

一、青海省新能源发展现状

(一)太阳能、风能发展现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日光暖棚、户用光伏电源等太阳能的利用设施在城镇和农牧区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但总体利用程度和效率还比较低,大多数都是以家庭小规模的应用为主,而且大多数项目的开发都是主要靠政府的扶贫政策来支撑,发展空间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大型综合利用项目大多都还处于筹划和试验阶段,技术利用方面还不够成熟,尚未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和利用。

青海省的风能发展早在20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陆续开始了。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国家“送电到乡”工程启动后,青海省风能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截至2010年,建设风能和风光互补电站100余座,虽然还有一些电站项目仍处于规划阶段,但是由于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风能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

目前,青海省6州23个县共建成太阳能光伏电站、风光互补电站121座,为100多个无电乡约4万无电人口带来了环保、清洁的基本生活用电。青海省还将计划实施无电村通电工程,并规划在青海湖等地建设大中型风力发电厂。这为未来解决农牧区基本用电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水利水电发展现状。青海省由于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因此本省水利水电的建设在近几年进入到了黄金发展阶段。而且,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和“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给青海省黄河上游水电的加快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青海省目前可开发的建设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94万千瓦,年发电量近670亿千瓦时。

(三)生物质能发展使用现状。在生物质能的使用方面,青海省的发展品种还是很单一的,项目开发数量又较少。到2010年,青海省在大通、互助、湟源等县城的农村建设使用沼气池共10,820座,养殖小区沼气池53座,大中型沼气池6座。虽然沼气池的利用推动了部分农村的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是由于熟练掌握沼气池使用技术的人才缺乏,从而导致新能源设备建成投产后后续服务工作滞后。而且受到文化水平和经济水平的影响,农民对新能源设备的了解程度还不够高,造成很多新能源设备无法充分发挥作用,从而使很多设备废弃或者产能不高,影响了新能源产品发挥作用,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二、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给青海省经济带来的影响

(一)新能源的发展推动了青海省产业经济发展

1、新能源开发带动工业化进程。青海省有丰富的新能源资源,新能源发展又有了一定的基础,这些条件为青海发展新能源经济提供了支撑。发展新能源经济不仅可以开辟新的能源供应途径,有效增加新能源供应量,还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污染,有利于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新能源产业已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由新能源产业发展而带动的电解铝、有色金属等产业发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因此,新能源的建设会带动青海省工业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对青海省经济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

2、新能源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近几年随着青海省新能源项目的崛起,青海省积极鼓励推动中小企业在新能源产业中的发展,并选定在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海东循化工业园区、海南共和工业集中区、海北西海工业集中区、海西德令哈工业集中区等5个地区开展对中小企业发展改革的试点工作。这不仅推进了新能源项目的开展,更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3、新能源项目成为青海循环经济实验区发展特色。大力开展新能源项目以来,格尔木充分利用盐湖的各种有利资源,延伸盐化工产业链条,成为了“中国盐湖城”。钾盐资源首先被大规模开发利用,至2009底年百万吨级规模的青海钾肥二期工程,这个项目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06亿元、利润74亿元。目前,格尔木的钾肥产量约占全国钾肥总产量的3/4,是我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

2010年3月15日,国务院批复《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标志着柴达木发展循环经济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德令哈利用柴达木盆地丰富的资源在这里开展的百万吨纯碱项目正在加紧建设。项目总投资达25亿元,对盐湖、煤炭、石灰石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3亿元。青海省循环经济实验区发展以新能源生产的特色,为未来推动经济区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新能源的发展对农牧民生活和经济的改变

1、沼气的利用可以改善衣牧区的环境。2011年青海省农牧区沼气综合利用项目建设进度已跃居全国第三位。2006~2011年青海省农牧区沼气池从21,070座增加到112,700座,沼气户从60,000户增加到130,050户,成逐年递增趋势。使用沼气后,农牧区的环境得到了净化,同时为巩固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天然林草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沼气在建设利用过程中很好地改造了农牧区的棚、圈、厕,并很好地结合了这些地方产生的生物质能造福于农牧民,减少了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造成的污染现象,有效改善了农牧区环境卫生状况。

2、沼气的利用可以增加衣牧民的收入。沼气项目的建设可以变废为宝,节省农牧民的开支。一座厕所、猪圈、沼气池“三位一体”的项目户年均可增收2,000元左右,而一座厕所、猪圈、沼气池、菜棚“四位一体”的项目户年均可增收4,000元左右。每座沼气池每年可为农户供气170~200天,使用沼气可使每户每年节约煤炭燃料开支480元;沼气池残渣作为有机肥可使每户每年少购化肥100公斤,可节约化肥开支200元。

沼气池的建设同时为农牧区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沼气发酵剩余物的应用,使土壤肥力显著提高,同时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发芽率,增强抗病能力,使农作物增产5%~20%。沼液作为饲料添加剂喂猪,可提前20~30天出栏,节约成本大约在40元左右;沼渣栽培蘑菇,可以增产20%~30%,用沼气灯对温棚里的蔬菜增施二氧化碳气肥,能增产20%以上。

3、太阳能的利用可以提高农牧民的生活水平。青海省地广人稀,部分农村贫穷落后,部分牧民居无定所,每年随着草场的变化而迁徙,无法建立固定的通电系统。光伏电站的项目实施后,基本解决了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以及海南、海北、黄南、玉树等四个藏族自治州的56个无电村落、3,680多户、10,400多人的用电问题。玉树州无电地区独立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建成后,为玉树州134个无电村的31,749户农牧民解决了基本生活用电问题,同时还解决了当地学校、村医务室等公益设施的用电问题,为学校和医院开展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另外,对太阳能暖房、太阳灶等设备的利用还可以解决农牧民的采暖问题。

(三)新能源的发展带动了青海省国际贸易发展。青海省经济较为落后,市场规模薄弱,这就决定了青海经济应该是外向型的。但其资源性内陆省份的地理位置以及交通运输费昂贵给对外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障碍。近几年随着新能源项目建设力度的加大,尤其是太阳能带动的各项产业发展,不断促进青海省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进步。

1、新能源促进青海省硅材料加工贸易业务的发展。近几年,青海省太阳能的开发有了显著成效,太阳能发电的发展带动了与此相关的硅业、电池组件等配套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大大促进了青海硅材料加工贸易业务的发展。其次,青海省硅材料加工贸易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解决了传统硅生产中的废液污染。

2、新能源带动青海省有色金属的出口。对于有色金属行业而言,新能源的发展,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方面,很大程度地提升了对有色金属的需求。从2009年开始青海省政府实施《青海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纲要》,到2010年青海省各大有色金属工业实现销售收入上升到310亿元,预计到2020年销售收入达到630亿元,使青海由铝工业大省转变为铝工业强省。因此,随着新能源的不断发展,有色金属的对外贸易量也会随着需求量的增加而增加,不断带动青海省未来有色金属的发展。

三、青海省发展新能源的建议

凭借自身的有利条件,以及未来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的经验,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必将成为青海省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产业。但是,青海省在发展新能源产业时,必须注重合理地开发和有计划地进行。

(一)重视新能源的技术开发和人才引进。新能源的建设必须依靠先进的技术、专业的人才和雄厚的资金。所以,青海省要积极创造良好的优惠政策,通过各种方式、各种途径不断开发新技术,吸收和创新引进技术,同时要不断引进优秀人才。一旦技术成熟,人才具备,注意力就转向示范并进一步降低成本。

(二)集中发展特色新能源产品。青海新能源的应用与发展在全国来说起步比较早,特别是光伏产业,在“十五”期间就奠定了基础,现在产业布局基本完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也已经形成。目前,青海省培育新能源经济的线路图要围绕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的产业链发展,最终形成光伏产业多晶硅提纯、单晶硅拉制、多晶硅铸锭、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光伏技术系统应用的完整产业链,以及太阳能、风能互补,太阳能、生物质能互补的产业发展模式。尽快提高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建成具有突出优势和鲜明特色的全国重要的太阳能光伏、新材料产业基地。

(三)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链。挖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产业关联性,从产业链的延伸、上下游关联产业的带动发展等方面充分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形成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形成区域绝对竞争优势。

(四)正确处理传统产业与新能源产业的关系。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密不可分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之间不是两条平行线,而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整体可以充分发挥作用。所以,要合理处理传统产业和新能源产业之间的关系,将两产业相结合,以新能源产业带动传统产业的进步,以传统产业稳定新能源的发展,使其“双轮驱动”,互动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冯秀红,青海工业奇葩竞放[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1

第6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Kaya碳排放恒等式 可持续发展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发达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的工业文明发展模式,导致了越来越严重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不断增加,使全球气侯变暖。使用化石燃料这种高碳能源是产生这种生态环境灾难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地球生态系统自净CO2的能力每年只有30亿吨,全世界每年约剩下200多亿吨残留在大气层中,使地球生态系统不堪重负。长此下去,气候将更为反复无常,气象灾害范围更大、更频繁和更严重,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控制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缓解全球气侯变暖,是现代人类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迫切需要。

目前山东省的经济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为主体,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一般为80%左右。这种典型的碳基能源经济,使山东经济和能源结构的“高碳”特征十分突出,CO2排放强度相对较高,节能减排形势非常严峻。由此,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推动山东省经济发展由高碳能源经济向低碳与无碳能源经济的根本转变,是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低代价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战略选择。

影响山东省低碳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分析

国内外对碳排放量的计算一般采用日本学者茅阳一的Kaya碳排放恒等式,恒等式通过一种简单的数学公式将经济、政策和人口等因子与人类活动产生的CO2 建立起联系,具体可以表述如下:

CO2=(CO2/PE)×(PE/GDP)×(GDP/POP)×POP

在这里,CO2、PE、GDP 和POP 分别代表二氧化碳排放量、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国内生产总值以及国内人口总量。其中,CO2/ PE、PE/ GDP、GDP/ POP 又可以分别被称为能源结构碳强度、单位GDP 能源强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同能源的碳排放系数(i)见表1。

根据以上公式,四个影响碳排放量的变数为:能源结构因素、单位GDP能源强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总人口。

山东省碳排放因素数据来源于《山东统计年鉴》(1989-2009),《山东能源年鉴2009》,部分数据来源于宏观数据挖掘系统。具体数据见表2和表3。

根据Kaya碳排放恒等式的四个影响因素和山东的具体数据可以看出:

(一)能源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山东低碳经济发展

能源结构指能源总生产量或总消费量中各类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能源结构分为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从表2和表3数据看,山东省早期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以煤和石油为主,但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演变成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据统计,2006年山东一次能源消费量是28158.5万吨标准煤,其中消耗原煤有22442.3万吨标准煤,占79.7%。2007年,全省共消费原煤24000万吨;到了2008年,全省煤炭消耗量就增加到27000万吨,煤炭年消耗量大幅度递增。山东煤炭消耗占一 次能源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0个百分点。随着国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约束矛盾越来越突出,山东能源结构不合理,消费方式较为落后等问题凸显出来,能源保障任务越来越严峻。石油、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在20%左右,所占比例和增长率均低于现在国家平均水平,而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则更少。根据表1可知:Fi(碳排放强度)煤炭>Fi石油>Fi天然气>Fi电力,煤炭的碳排放强度最大,且远超过了石油和天然气,电力的碳排放强度为0,因此四者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将是在不同时空范围碳排放量不同的重要因素。计算表明,单位标准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等标量石油排放的1.23倍,是等标量天然气排放的1.75倍。以煤为主的消费结构制约了山东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单位产值能耗大限制了山东低碳经济的发展

单位GDP能源强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部门或行业单位产值一定时间内消耗的能源量,单位一般为:吨标煤/万元。可以体现能源的经济效率。亦称单位产值能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能源强度,通常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耗能量来表示。它反映经济对能源的依赖程度,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结构、经济体制、技术水平、能源结构、人口等。通过表4的数据可以看到中国的能耗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有相当长的差距,就是和印度比,差距也不小。“十一五”期间山东单位GDP能耗要降低22% ,1978年,山东万元GDP能耗为4.19吨标准煤,1984、1992、2002年分别下降到2.76、1.91和1.19吨标准煤。2007年,山东万元GDP能耗为1.18吨标准煤,比1978年下降3.0吨标准煤,年均下降4.29%。2008年比2007年下降6.47%,从纵向比能源利用效率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比较,山东省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2007年,山东工业能耗为23082万吨标准煤,比2002年增长98.7%,年均增长14.7%;占全省能耗总量的80.8%,比全国工业能耗比重高4.7个百分点;占全国工业能耗的11.7%,比重提高0.6个百分点。山东能源消费的对外依存度加快上升。2007年,山东能耗总量是能源生产总量的2.0倍,能源消费的对外依存度上升到48.8%,比2002年提高39.4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净调入17368万吨,对外依存度升至54.8%,提高37.7个百分点;原油由净调出变为净调入1290万吨,对外依存度为31.7%。

(三)碳排放量增加进而抑制了山东低碳经济的发展

“能源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增长需能源作动力。在一定技术发展水平上,经济规模越大,能源需求越多,碳排放量也就越高”。 经济规模增长,导致经济活动副产品(碳排放)增加。从表2来看,山东省人均GDP不断增长,从1988年的1395元增长到2008年的33083元,增长了23.7倍。但山东的GDP增长是靠高耗能行业来支撑拉动的。2006年山东水泥、化肥产量都位居全国第一,钢铁产量位居全国第三,火力发电位居全国第二,全省耗煤量以每年2000至3000万吨递增,2007年山东省耗煤2.4亿吨,2008年耗煤2.7亿吨,生产了全国5%的产量,却消耗了全国总产量10%的煤。预计自2010年之后山东省耗煤将达到3亿吨以上,每年需要从外省净调入2亿吨以上煤炭,并且对外省煤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山东省实有经济可采储量不足40亿吨。产煤大省、耗煤大省、资源小省矛盾日益突出,为全省提供能源保障的压力越来越大。

(四)人口基数大且质量较低使得山东低碳经济发展压力大

人口增长对温室气体排放产生影响存在两种方式:一是较多的人口对能源需求会越来越多,因此能源消费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也越来越多;二是快速的人口增长导致了森林破坏,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等,这些都导致了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消费形式和内容更加多元化,在某些方面也增加了碳排放量。人口因素在CO2排放贡献中,始终占据一定的份额(累计约14 %),山东省人口基数大,2011年总人口为9579万人。是全国人口总量第二大省,人口基数大的同时人口密度值也位居全国前列,人口越多排出的二氧化碳势必也越多。

以上是根据Kaya碳排放恒等式得出的四个山东发展低碳经济的不利因素,除此之外,山东省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也不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

(五)山东省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不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

山东工业结构重型化特征以及传统高能耗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较大,造成山东资源短缺环境压力大。在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对碳排放的贡献小,而第二产业对碳排放的贡献大。山东省的产业结构2008年第一、二、三产业占产业中的比例分别为:9.6%、57%、33.4%,第二产业比重偏高。山东省矿产资源总量潜在总值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人均值的50%左右,属于人均资源偏少的省份,能源消费的对外依存度上升到50%左右。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30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22立方米,仅相当全国人均水平的1/6,居全国各省倒数第三位;对矿产资源的过度消耗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的产生。2008年全省工业废水排放量17.70亿吨,工业废气排放量33505亿标立方米,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索取不断增加,从而导致了森林破坏、湿地萎缩、河道断流等一系列生态问题的出现,使得生态碳汇能力降低。

山东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有利因素

国际研究表明,实现碳减排有三种途径:一是改变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二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即节能减排;三是回收化石能源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并加以封存隔离,即碳的捕捉封存。山东省在前两个方面都具有比较好的条件。

(一)山东省新能源资源禀赋丰富,发展低碳经济的产业基础初步具备

丰富多彩的新能源赋存是山东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基础。新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山东半岛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达3121公里,海洋能资源丰富。

山东拥有雄厚的风能资源,据测算,山东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居全国沿海省份第一位,且山东电网消化能力较强,风电本地化消纳条件良好。山东是农业大省,农业资源较为丰富,为生物质能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山东省17市皆有地热资源赋存,热能资源量相当于1236.64亿吨标准煤,地热资源储量仅次于天然气资源储量,大多分布在鲁西和鲁西北平原区。清洁能源的合理开发并转化为新能源产业是合理展开能源产业发展布局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山东省新能源产业呈现出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2008年,山东省新能源产业生产总值突破30亿元,拥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生产企业百余家。风电产业、太阳能光热光伏产业、新能源汽车、核电设备制造和生物质能产业等新能源产业不断成长。目前,风电是山东发展最快的新能源产业。截止到2010年2月,全省已经投运风电场共24个,装机容量约为101万千瓦。另外,山东太阳能光热光伏产业优势明显。2009年,山东省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产量超过400万台,面积有1300万平方米,其比重达到国内总产量的30%左右,居全国第一位。其中,仅皇明、力诺和桑乐三家企业太阳能热水器产量就达到880万平方米,占山东总产量的67.7%,占全国总产量的21%左右。除此之外,山东在生物质能、核能、海洋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开发方面成果显著。山东的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已走在全国前列。据统计,截止2009年底,山东已投运生物质能发电项目25个,装机容量达42.5万千瓦。山东省17市均有地热资源,地热能资源量相当于1236.64亿吨标准煤。目前,山东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应用于洗浴、供暖、游泳和水产养殖等领域。2009年动工的海洋核电项目采用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AP1000三代核电技术。总容量8台125万千瓦的AP1000核电机组全部投运后,将以其“零”排放的优势,每年比同类装机规模火电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00多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约15万吨、减少烟尘排放约12万吨。2010年5月,荣成市成为山东首个低碳经济示范城市。低碳经济示范城市的确立以及山东较强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技实力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山东近年来节能减排成效显著,能源利用效率大大提高

山东省委省政府把节能减排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确定了到“十一五”末万元GDP能耗降低22%左右、CO2排放量削减20%、COD排放量削减18%的任务目标,节能减排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并取得了明显成效。2011年,山东省万元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3.46%;省重点考核的千户企业49项单位能耗指标同比下降的占91.8%,节能334万吨标准煤;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3763万吨;建成水污染治理项目408个,形成COD削减能力4.4万吨;燃煤电厂现役机组建设脱硫的装机容量达到6377mw;SO2、COD排放量分别比上年削减2.1%和1.6%,实现了两项指标的“双下降”。2012年山东省建筑节能的三项重点工作是:城镇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达到95%以上;年内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800万平方米,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十一五”期间1900万平方米的改造任务;太阳能光热系统建筑一体化应用面积达到1200万平方米。

山东发展低碳经济的可行性措施

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低碳经济发展。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综合手段,强制淘汰一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视低碳技术研发提高能效降低能耗。鼓励重点用能工业企业的节能技改和低碳技术研发,加强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和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工作;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主编.低碳经济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2.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编.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

第7篇

段培君

中央党校战略学研究室主任、教授

美国新能源产业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外部背景。中国不仅需要考虑国内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而且需要把握全球发展大势,尽快布局,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迈出关键步伐。

从全球视野看,当代创新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信息技术产业。美国1977年提出“信息经济”,到2000年形成以信息技术产业为核心的“新经济”,美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动力结构调整,带动美国经济持续十年的增长。

第二阶段:生物技术产业。美国作为生物技术产业的引领者,开发的产品和市场销售额,一度占全球的70%以上。美国生物技术研究开发费用,一年多达380亿美元,仅次于军事科学。2003年美国生物技术产业的收入,首次超过了IT产业,形成了新的经济格局。

第三阶段:新能源产业。以金融危机为背景和契机,美国以新能源产业为核心,重建经济基础。用奥巴马的说法,“创造一个新的美国能源经济”。首先是新能源开发。美国未来10年将投入1500亿美元,资助替代能源的研究。计划到2012年,可再生资源发电量比例将达到10%,2025年提高到25%;其次是发展节能汽车产业与绿色建筑产业。用40亿美元的联邦政府资金,支持汽车制造商组装新的节能汽车,力争到2015年使混合动力汽车销量达到100万辆,2012年前实现美国联邦政府购买的车辆中,一半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或电动汽车。美国将投入50亿美元用于增强家庭住房的越冬防寒性能计划,投入45亿美元用于联邦政府建筑提高能效,为200万低收入家庭修缮房屋、为75%的联邦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要求2012年后新建成建筑的能效要提高30%,2016年后提高50%;第三是新能源的基础设施建设。美国投入63亿用于提高州一级能效,新建或维护3000英里的输电线路,为美国家庭安装4000万部“智能电表”。

美国新能源产业对美国和世界经济将产生重要影响,成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外部背景。中国不仅需要考虑国内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而且需要把握全球发展大势,尽快布局,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迈出关键步伐。

第一,转变发展方式,将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转向创新驱动的关键切入点。笔者曾提出,要把调结构作为4万亿投资的基本目标;同时也提出应把握创新型机遇,扩大创新型内需,落实创新型政策,加速创新型改革。在扩大创新型需求方面提出了双重布局:区域方面,力争经济较发达地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渤海湾经济带,向某种程度的创新型经济转变;行业方面,应使钢铁、汽车、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等重点产业的振兴,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相衔接,努力体现创新是中国发展战略核心的要求。现在中国经济回升趋稳,在全球结构调整的背景下,需要在行业方面有新的突破,形成维度互补的战略格局。在这一背景下,新能源产业事关创新驱动、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全局,应作为产业调整的重点。按照2020年的规划目标,预计中国可再生能源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以上,全国水电装机规模将达到3亿千瓦左右,风电装机总规模力争在2010年突破2000万千瓦,核电核准总装机容量2540万千瓦,规划容量超过4000万千瓦。计划到2012年,全国要推广6万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其中各类混合动力汽车将占95%以上。当前,应全方位地进行战略与战术筹划,使经济增长点向高端产业转移,向创新驱动转移,在这样的进程中实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第二,调整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与收入分配结构,重点扩大消费需求。2009年前三季度,在中国经济7.7%的增长中,投资占7.3%,消费占4%,出口是负的3.6%。经济增长依赖投资拉动,长期难以持续。从前几年的情况看,中国居民的最终消费率持续下降。过去5年间,中央财政增长30%以上、企业利润为15%,而居民收入增长仅为8%。2009年消费需求虽有改善,但未改变大格局。为此,需要有大手笔的动作,千方百计增加消费者收入,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最重要的是改革,改革财税体制与收入分配结构,改变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的状况,特别是改善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状况;其次,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和创新鼓励政策,鼓励大学生和研究生自主创业,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增强竞争力,放宽市场准入,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基础作用,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与收入渠道。

一言以蔽之,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是转变发展方式、进行结构调整,而这样做的关键是创新与改革。

第8篇

传统能源经济走向终结

众所周知,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而且最终将面临枯竭的危险。人类发明了汽车、飞机等等烧油的机器,已经用掉了l万亿桶石油,剩下能用的石油大约还有2万亿至3万亿桶。

油价也在飞涨。1998年11月,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是每桶不到10美元,2008年2月27日已经达到100美元,即使最悲观的人士也没有预料到油价会这么早就达到这个高位。如今,原油仍在这个价位徘徊,居高不下。

此外,在大城市里,靠汽油行走的汽车制造了大量的尾气,这在当今讲求空气质量、环境保护的时代,传统汽车行业也存在着不得不变革的动因。

早就有人预见到,以高耗能为主导的能源结构无法支撑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想继续保持世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就必须寻找新的能替代传统能源的能源。新能源,无疑成了不少国家政府拯救当前经济的救命稻草。

美国总统奥巴马认为,金融危机产生和蔓延的关键在于,过于依赖石油,不仅给气候、生态和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还导致了经济的不健康发展。世界各国也不希望任由传统能源摧毁国家的经济发展。由此,一场以新能源为核心的经济变革在世界范围内展开。

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机遇

实际上,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为汽车寻找可替代的新能源,让它成为汽车摆脱石油燃料的新契机,新能源汽车代表了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是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汽车制造厂商的共同战略选择。从国家战略高度审视,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原油对外依存度、提升汽车工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发展新能源汽车也由此是我国汽车产业的一次重要机遇。受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不高、自主开发能力薄弱等问题制约,我国还远不是世界汽车生产强国。但新能源汽车在世界范围内真正开始发展的时间却并不算长,国内众多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已经开始涉足相关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缩小。因此,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有助于我国汽车产业的弯道超车,显著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7642辆,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为14604辆。而按照国家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的设想,到2015年底,我国计划推广33万辆新能源汽车,覆盖26个省份88个城市。这一数字虽然目前看难以达到,但可以看到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决心。

虽然纯电动汽车在中国的发展还要靠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这会对产业发展形成一些干扰,但随着销售规模的扩大,充电设施会逐步建立。目前国家支持新能源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很多城市也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对于企业来说,这也意味着不得不面临转型,新能源车将以点带面,逐渐替代传统的内燃机汽车。

电动汽车政策开闸

随着相关技术的日臻成熟,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政策也频频出手。去年9月,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发文,明确了财政补贴支持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的具体政策。其中规定,个人购买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补贴6万元。

今年2月,北京市开放新能源汽车购买。公布了新能源小客车管理办法,这成为国家去年开展新能源推广应用工作通知后的首个新能源汽车管理办法。对于新能源小客车的政府补贴问题,北京市采取1:1的补贴政策。对充满一次电能跑150公里至250公里的新能源汽车,国家标准补贴4.5万元,北京市补贴也是4.5万元。

在北京的购车摇号政策中,也加入了投放2万个新能源小客车购车指标的新规定。此外,自2014年开始的四年内,北京市将在60万辆新增小客车中,设置17万辆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指标。4年发展17万辆新能源车,可谓是爆发式的增长节奏。

3月26日,杭州启动“限牌令”,但对新能源汽车“网开一面”,购买纯电动汽车可以不摇号。5月19日和20日,上海、武汉、西安、江苏、安徽等多个省市密集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分别公布了各自的新能源汽车推广目标,充换电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税收优惠等等优惠政策。

上海对纯电动车的补贴达到4万元,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补贴3万元,燃料电池车补贴20万元。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用于非营运的,还将免费获得专用牌照。武汉则规定免征车船税有关政策,免收城市道路桥梁隧道车辆通行费,免费在指定的公共充电设施场所充电,在市内行驶时不受尾号限制。

第9篇

Google董事长艾瑞克?施密特和通用电气CEO杰夫・伊梅尔特坐在一起,他们都相信,两家公司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协力合作一定能够拯救这个星球。

这一幕发生在不久前在Google硅谷总部举办的风格似于达沃斯论坛的“时代精神”大会上,来自各个领域的400名精英汇聚在一起,共同探讨当前经济、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话题,出会的嘉宾不乏像美国前任副总统艾?戈尔、以及好莱坞影星莱奥纳多・迪卡普里奥这样的名人。就在这次大会上Google创始人拉里・佩奇声称Google决定进入能源领域,利用Google的影响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推进可持续能源的探索,这将在解决能源危机的同时为Google带来一个重大的商业机会。

这看起来十分令人惊讶。

在人们的惯常理解中,Google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它经营着一系列炙手可热的互联网产品和服务,1.9万名员工、1450亿美元市值、一路高涨的股票、独占全美四分之三互联网市场广告份额,将雅虎、微软、美国在线等一大批竞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使其赚足了媒体的掌声和华尔街投资家们的褒奖之词。

Google的十年是互联网塑造的一个辉煌夺目的神话。无论人们有多么妒忌和羡慕,确切无疑的一点是,凭借雄厚的财力和惊人的创新能力Google必定将这个神话一直书写下去,这个故事不大可能如抛出的硬币一样轻易反转。人们无法想象,离开互联网的Google将会是一个怎样的Google。

但是,现在的事实是――这家互联网公司正在变绿,正在新能源领域展开疯狂创新,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引领下一个经济浪潮的绿公司。

狂野的Google再一次颠覆了人们的想象。

做正确的事情

施密特和伊梅尔特有一个共识:绿色能源将会成为奥巴马时代的经济引擎,将会引发产业革命,产生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将地球从全球变暖中解救出来。因此,GE和Google决定联手进行智能电网的合作开发。

对于拥有规模庞大的能源部门、在风能、太阳能领域做出大量投资的GE来讲,这一选择容易理解。但是,进军新能源对于Google这家年轻的互联网公司而言,其中缘由却令人迷惑。然而,对这个问题,施密特的回答是:“从Google的考虑而言,是做对世界来说正确的事情。这也是对于公司业务有益的事情,因为我们是做信息产业。能源问题的解决包含大量信息处理。”Google一直以来认为自己的使命是“组织世界的信息,使之随处可得易于使用”。Google从本质上将能源问题的解决看成一个软件问题,类似于互联网上的信息处理。

Google已经投资了数千万美元以互联网的方式来重组美国的能源基础设施:去中心化、分布式、非实体化。“这确实听起来十分像互联网,一套能源流动和交易的协作运行的网络,人们可以按照需求接入网络,对于消费者和生产者来讲一样。互联网为美国创造了数量惊人的巨大财富,我认为新能源也同样能够。”施密特这样说。

施密特的野心是将互联网时代Google转变为新能源经济时代的Google。

改变世界同时赚钱

“我们想要将这种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应用于更大规模的全球挑战,来寻求比煤炭发电成本更低的可再生能源。”拉里?佩奇在解释为什么Google正在变成一个绿色能源公司时这样说。

其实,Google考虑能源问题已有多年,随着网络搜索业务的不断发展,Google的数据中心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大量服务器的运行、冷却对于公司而言是一个十分巨大的成本。比尔・威尔于2006年加入Google的时候,就被布林和佩奇授予一项特殊使命:要以一种使全世界值得效仿的方式,使Google的搜索数据中心绿起来。

比尔?威尔以前是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在1980到1990年代是一个世界一流的计算机科学家,曾经为康柏等公司工作过,领导过分布式运算和平行运算的研究工作。进入Google后,他成为公司的新能源先锋和绿色IT的领军人,负责设计Google的基础运算架构,使其尽可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3年过去了,比尔・威尔的工作成果卓著,Google充满信心地说:“我们正在运营着世界上效率最高度的数据中心”。其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下降了50%,平均每次搜索应答能源消耗达到0.0003kwh,比用户个人电脑完成一次请求应答的能耗都要低。除此之外,Google的两座数据中心水处理已经实现100%的可循环,到2010年,它要使全部数据中心的水消耗实现80%的可循环。Google的服务器也全部使用可回收材料制作。2007年Google总部Googleplex园区的所有建筑都在楼顶上安装了太阳能面板,总部30%的办公用电来自这套太阳能发电系统,这是美国目前最大的企业园区太阳能发电系统。

通过自己的实验和技术探索,Google已经设定了企业绿色标竿,Google意识到这种“绿”转变本质上可以使其保持竞争优势,明显导致的运营成本降低,使其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使Google的商业模式成为真正可持续的。同时这也明显消减了Google的碳足迹,减少了数据中心的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了其在环境领域“不作恶”的承诺。

Google的努力并未就此止步,它并未因为互联网成就的光环使自己作茧自缚,对于佩奇而言,不敢探索新业务可能会比业务分散给Google带来更大的伤害,“如果公司不再尝试任何新事物,必定不会变得更强大,必定会丧失很多机会,甚至会错过下一件大事。”

理想主义在Google并不新鲜,2004年Google上市时,佩奇和布林就曾经写道:“我们的目标是发展那些尽可能显著改善大多数人生活的服务。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可以做一些我们认为是对世界有积极影响的事情,即使这些事情的短期回报并不明显。”

当能源危机和气候变暖带给全人类前所未有的困扰之际,Google将所有认为他们“将偏离核心业务”的质疑甩到身后,大胆进入能源领域,试图“将这种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应用于更大规模的全球挑战,来实现比煤炭更低成本的可再生能源发电。”

为此,在2007年11月份,Google提出了自己的清洁能源计划R E

“如果我们能够达到这个目标,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比煤炭成本低廉,世界就会采用可再生能源发电,这也会显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在预期中,这对于我们一样是一件好生意。”佩奇说。

布林认为,便宜的可再生能源不仅对于环境至关重要,对于许多受能源局限的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有重大意义。他说,“这些地区的经济要想发展,新产业要想兴盛,我们就要开发可广泛应用的低价能源替代方式。这不仅是为了解决问题,还可创造庞大的商机。”

Google相信花费数亿美元的新能源投资,是在做一件改变世界的大事情,对于人类能源和环境问题的解决也将为Google带来一个新的机会,将会产生积极的回报。

34岁的工程师艾瑞克・蒂泽尔负责Google“可再生能源项目”。他说,9年前人们说,当人们在网上搜索的时候,你们怎么收费?但是佩奇和布林说,只要能解决大问题,就能够找出从中获益的办法。这一理念同样适用于能源。如果我们能够解决大问题,我们就可以继续想办法赚钱。”

事实上,Google所做的新能源研发和投资绝不仅仅是公益行为,从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商业目的。其采用新能源发电,除了供应自己所需要外,富余的电量将会卖给其它公司。佩奇明确表示:“如果我们实现了这些目标,那么Google将以大手笔方式进入电力市场。Google可以从中赚很多钱。”

奥巴马在去年12月份的一次演讲中说:“技术创新正在驱动经济的未来,你们可以在帮助拯救世界的同时赚到钱”。显然,奥巴马说的,就是Google正在做的。

引发一场绿色革命

丹・W・瑞切尔是仅次于施密特的绿Google的传道者,现年52岁的他在加入Google之前是一位环境法律师,曾经在比尔?克林顿时期的能源部担任过要职,出任过节能与可再生能源部门的助理部长。20 07年主任拉里・布瑞连特将他从一家PE公司吸纳进Google,来负责清洁能源项目的投资。丹・W・瑞切尔的职位是的气候变化及能源策略主管,他对自己这个角色非常上心。

瑞切尔说施密特和Google的两位创始人给予他的使命就是寻求更大胆的理念。“为了足够的影响力,我们就要冒一些大风险。”这些风险,包括Google展开新能源领域的一系列投资、一系列新技术的研发和一些重大的社会运作。

因为,拉里・佩奇和施密特认为,“我们看到大幅降低能源价格的希望,只是想让人们现在就去努力,只有产生了全球性的影响,才能改变煤炭及石油价格操纵的经济。”瑞切尔说“我们想赚钱,我们也想为改变世界出一份力。”

Google试图通过自己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技术创新来推动人们改变目前由煤炭和石油价格操纵的经济,引发一场绿色革命。

'的负责人拉里・布瑞连特说,“在生产廉价可再生能源方面已经有许多组织做了许多了不起的工作,我们想做的是通过我们的努力使这一目标实现的速度更快一些。Google希望通过投资技术和一些新公司,可以引发一场绿色革命,通过突破性的技术获得比煤炭价格低廉的能源。”

除了在技术和投资领域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外,Google还试图在最大可能的基础上影响美国的国家能源战略,促使美国经济实现绿色转变。施密特一直是华府能源政策的积极游说者。瑞切尔对于奥巴马能源政策的出台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曾是奥巴马竞选团队“清洁科技和绿色商业小组”的负责人,去年在华盛顿特区协助奥巴马竞选团队制定能源政策。

Google认为美国目前面临一次真正的、经济变革的机会,使我们从以石化能源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向以清洁能源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转变。因此,在去年10月份,Google了一份名为《清洁能源2030》(Clean Energy 2030)的计划,号召美国到2030年摆脱对石化能源的依赖。通过无油和无煤发电、消减40%的汽车用油,美国可以真正实现能源独立。Google将会在接下来的22年内投资40亿美元,而这将会节省数十亿美元的能源成本、创造几百万个绿色就业机会。在美国尚无完整的新能源计划之前,这份能源计划为美国政府的新能源决策提供了完整意义上的借鉴和参考。

正如环境学家费里德・克鲁泊的一本新书《地球:续篇》中所说的那样,“一场革命已经在地平线上显现,世界经济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将会完全改变。”人们普遍认为,能源领域的这场革命同1900年代汽车工业革命和1990年代互联网革命一样意义重大。作为这场革命的先行者,Google在节能技术、绿色计算、可持续战略和全球能源问题的解决方面扮演了一个领导者的角色,正在将其互联网时代的竞争优势转变成为新能源时代的先发优势。

Google已经同英特尔合作展开“绿色计算”项目“气候保护计算倡议”合作,力图在2010年前使计算机能源消耗大幅度降低,实现每年消减54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标;Google也同GE建立了“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节能、可再生能源技术,展开智能电网合作;Google还了可充电混合动力车的计划Recharge IT,展开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应用研究,并投资了电动汽车企业Apter和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ActaCell公司,计划在2010年前销售10万辆电动汽车,2030年售出2200万辆电动汽车,以此大幅度消减交通领域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Google在新能源领域的探索是全方位的、广泛而深入的,涵盖了新能源开发、传输、应用等各个方面,在每个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伊梅尔特说:“在我职业生涯中,我从没有看到过一家公司像Google这样把许多事情做的这样快、这样好”。

就像其为狂野的互联网带来搜索革命一样,Google正在为新能源领域带来一次智能革命。不仅使能源生产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使得能源的传输和应用更加智能化。

在Google的设想中,这个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计算机网络,由大量计算机、传感器、通信装置组成的自动化智能网格管理着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厂,并将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能源源不断地输入到千家万户。人们的空调、家电、浴缸、花园路灯、电动汽车都与智能电网管理系统相连。人们可以实时看到自己的用电情况和能源价格变化。如果电价超过用户预设的价格,这个系统会自动切断家用电器;人们外出的时候,只需要在手机和办公室电脑上按键,选择家里要关闭的电器,就可以避免损失。这个过程就像自动交易股票一样简单。智能电网也可以定位汽车的位置,为电动汽车及时充电,更奇妙的是混合动力汽车产生的电能还能通过V2G(车辆到电网)技术输回到电网中。

在施密特看来,显然传统的电力管理部门和运营公司无法完成这个使命,垄断产生高额的利润减弱了他们冒险和创新的冲动。唯有Google具有这个绿色基因,最终实现绿色革命。

第10篇

奥巴马写道: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GHG)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也随之增加,天气模式受到破坏,海洋酸化过程加速。如果不加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可能持续增长,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4℃或者更多,在北美大陆中部和极北的很多地点,将上升多至1.5到2倍。尽管我们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理解越来越深入,但关于美国气候政策的争议始终存在。但我相信,抛开政治不谈,经济和科学证据已经证明,在我担任总统期间出现的清洁能源经济趋势将继续下去。把握机遇,美国将能利用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撬动经济发展。

基于以下理由,奥巴马认为发展清洁能源势在必行:

1.经济增长,排放下降

美国的经验表明,温室气体减排并不与经济增长相冲突。相反,减排可以提高效率、生产力和创新。自2008年以来,美国经历了持续快速的温室气体减排和同步经济增长,这是历史上的首次。具体来说,2008年到2015年间,能源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9.5%,而经济增长了10%以上。同一时期,美国每创造一美元国内生产总值(GDP)所消耗的能源量下降了近11%,每单位能源消耗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8%。

这种趋势的重要性不能低估。能源领域的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这种“脱钩”,有力地否定了“与气候作斗争会降低经济增速,或降低生活水准”这种观点。事实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不光是美国,多个国家和地区也出现了经济增长但碳排放不增加的情形。国际能源署(IEA)2015年与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的初步估算显示,与前一年相比,碳排放量保持平稳,但全球经济有增长。

2.私营部门碳排放减少

除了宏观经济情况,企业得出的结论是,减少排放不仅有利于环境,也可以提高账本底线,为消费者降低成本,并为股东提供回报。

3.电力行业市场正在转向

美国电力部门――我们经济中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来源――正在转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市场动态。2008年,天然气发电量大约占美国发电量的21%。今天,天然气发电占比增加到33%左右,主要是由于新的生产技术增加了低成本气体的可用性,因此企业选择用低排放的天然气取代部分高排放的煤炭。

2008年至2015年间,美国可再生电力成本也大幅下降:风电成本下降了41%,屋顶太阳能光伏设备成本下降了54%,公用事业规模光伏下降了64%。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的研究,2015年是清洁能源投资创纪录的一年,新能源吸引的全球资本是化石燃料的两倍。

从经济复苏法案到最近能源税减除的一系列公共政策在推动新能源的投资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技术进步和市场力量才是推动可再生能源继续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不计入对可再生能源的补贴的情况下,美国一些地区的新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的电价平均成本已经低于新一代煤电的成本。

市场力量是美国企业转向可再生能源的原因。例如,谷歌上个月宣布,在2017年,它计划用可再生能源为其100%的运营提供动力――主要通过大规模、长期合同直接购买可再生能源。沃尔玛是美国最大的零售商,目标是在未来几年100%使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和风力公司现在雇用的美国人超过36万人,而从事煤炭发电和相关服务的美国人仅为16万人。

第11篇

作者:黄莹 赵黛青 陈勇 汪鹏 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广州市2020年能源经济情景预测为了分析

模型及参数设定ExSS模型是至下而上考虑经济和能源系统的模型(图略)。该模型应用投入产出表预测未来的部门产出,考虑产业部门的能源服务需求,通过对各产业部门内能源服务需求结构的分析,以实现对未来由于技术进步、能源服务量需求及能源品种改变来预测未来能源需求及温室气体排放量。模拟过程中,我们选择2010年作为基准年,2020年为目标年。首先通过设定广州市到目标年的人口、经济等增长速度,对未来的社会生活情景进行定量描述,在此基础上为广州市未来的发展设置了基准情景和低碳情景两种不同的情景,分别对应在相同的经济发展前提下应用现有技术和发展模式以及采取低碳措施和技术的情景;并收集广州市工业、商业、居民生活、交通等部门的发展现状,以及被认为在目标年可能被采用的各种低碳措施的技术数据作为外部参数输入ExSS模型中,在成本最小的原则下模拟得到不同情景下广州市2020年的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并进一步预测低碳情景下的节能减排潜力。模拟结果根据模型的模拟结果,基准情景下广州市2020年的终端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将持续增加,分别达到9200万吨标煤和23670万吨CO2;而在低碳情景下,通过在电力、工业、商业、交通、建筑等领域采用先进技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等低碳措施和行动,2020年广州市低碳发展总体水平将得到显著提高,终端能源消费将较基准情景下降约26%,从而实现温室气体减排28%。各项低碳发展指标(表略)。

广州市低碳发展建议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广州市在未来发展中可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推进:(1)提高能源效率,促进既有支柱产业的低碳化。加快淘汰劣势产业和落后产能,严格控制并逐步淘汰资源开采型产业;积极引导第二产业由粗放型、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向集约型、技术密集型、环境友好型转变;大力推广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通过技术改造实现部分产业升级,努力促进传统高耗能行业开发低能耗、高附加值产品,并积极发展替代产业和后续产业。(2)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培育低碳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扶持以核电装备、汽车制造、石化、船舶制造等为主的先进制造业以及高端IT、现代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节能与新能源等为主的低碳型新兴战略产业,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使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现代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能源管理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高端服务业成为第三产业中的主导产业,尤其是服务于低碳的计量、咨询、评价、认证等碳管理服务业。(3)优化能源结构,推广应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力减少煤炭直接燃烧,积极推广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技术,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燃气、电力和热力等清洁、高效能源的使用比率。争取到2020年,基本实现广州市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消费低于30%,石油低于25%,天然气高于18%,核能高于10%,西电东送高于14%,可再生能源高于3%的调整目标。(4)科学规划基础设施,保障城市低碳化运行。将碳减排的约束纳入城市规划与设计的重要指标之中,基本建成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以舒适、节能、绿色为为核心的绿色建筑体系,以安全、高效、清洁为重点的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以宜居为目标的自然和谐的城市环境体系,大幅增强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5)强化低碳发展科技支撑,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健全低碳发展合作机制,建设低碳技术研发平台,全面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更加灵活高效的新型产学研结合机制和发展模式,提高自我创新能力,强化科技成果的应用和集成。同时,及时掌握国外低碳发展的信息和动态,加强与国外在先进低碳技术、经验和理念等方面的交流,深入推进技术、经验交流与合作。(6)建立低碳发展长效机制,提供低碳发展制度保障。提高准入门槛,把碳减排约束性要求纳入环境管理、监测和执法全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价格调控机制,运用价格手段鼓励低碳能源的发展与消费;出台绿色信贷、绿色投资、税收等经济政策,创新支持方式;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碳排放交易机制,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手段支持低碳经济发展。(7)普及低碳理念,转变生活和消费方式。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低碳发展理念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和专业设置,培养青年学生的低碳意识;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宣传国家和省低碳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开展以低碳发展和节能减排为主要内容的全民行动,引导崇尚节约的社会风尚和生活方式。

第12篇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发展 动力 前景

随着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中国汽车业也进入发展新阶段。汽车业“十二五”规划(简称“规划”)也已发生变化,中国汽车业将从过去的做大规模转向做强实力。具体来看,一方面提倡发展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节能汽车;另一方面,提倡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来解决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

迄今为止世界汽车行业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但是基本上都是完全依靠石油资源的汽柴油燃料时代,随着能源的枯竭,近几年世界汽车行业也已发生了大的变革,都在致力于研制新能源汽车,毫无疑问新能源汽车将是未来汽车行业的领跑者。新能源汽车产后发展主要集中在纯电动汽车和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上。因这两种汽车在节能与环保方面的较高可行性,有望成为下一阶段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届时世界汽车将摆脱依靠石油能源的时代,进入单一的新能源汽车时代。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刚刚起步,并没有具备明显优势的技术方向,所以国家有关部委在选择具体的新能源汽车道路时采取了多管齐下的策略,对各种可行的技术都予以一定的支持。目前我国新一轮的补贴政策将会有效的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通过鼓励企业的做量与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去创造更多条件。将会以试点城市为核心,设立试点区域,扩大辐射范围,加速区域电动汽车推广;改善原有财政资金补贴方式,加快资金补贴落实力度;混合动力客车将向全国推广;对充电站的建设进行财政支持。

根据权威数据可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突飞猛进的发展。截止2102年底,政府累计安排补贴资金达到88亿元,推广各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2.7万余量,截止2013年5月推广数量高达4.2万余量,截止今年7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已经达到4.8万辆。截止2012年底我国也已经累计建成充换电站148个,建成电桩800多个这也将有效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中国也将促进汽车产业与关联产业、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将会从汽车制造大国转向汽车强国,估计到2015年产销量达到2500万辆。自主品牌汽车将成为中国汽车业做大做强的基石。中国也大力扶持自主开发力度,鼓励汽车生产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实施品牌经营战略。2015年形成若干驰名的汽车品牌,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应具备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自主产品平台开发能力,骨干汽车企业应具备主导产品车身开发及底盘匹配能力、发动机等主要总成与关键零部件研主导能力。

国家将大力扶持传统燃料的节能环保汽车、以纯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及支持研究开发混合燃料、氢燃料等汽车。具体包括:第一,2015年前,将大力扶持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的发展。在电机、电池等核心零部件领域,力争形成3至5家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骨干企业,产业集中度超过60%。第二,实现普通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力争中/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以上。

新能源汽车动力源现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乙醇燃料:乙醇燃料相对于普通化石燃料由于其价廉物美的特性,早已变成全世界最常见的一种燃料替代方案,也是目前国内颇为重视、已经得到推广的新燃料。乙醇燃料比起汽油、柴油来更加环保并且能够很好的起到减少污染的效果。这种燃料一般是与传统的油、柴油混合起来使用。其最大的好处在于不需要对现有的汽车结构做很大的修改就可以使用乙醇燃料。同时乙醇可以通过玉米、小麦、水稻、甜高粱、木薯、甘薯以及甘蔗、甜菜等农作物制造,甚至连农作物的秸秆都有可能被用来生产乙醇。

混合动力:以油电混合动力作为动力源的汽车。其最大的特点是其先进性。其机械与电子方面都有许多新的突破性发明,再加上其能源消耗更加节约与合理,已作为混合动力源汽车的代表。除油电混合动力之外,还有气电混合动力、油电气混合动力等,这些方案虽然复杂,但未来应用的前景依然被专家看好。

氢燃料:在能量效率高、洁净、无污染、噪音低等特点的氢身上研制利用氧与氢的反应来输出电力的氢燃料电池至今依然是各国的科技精英主攻的课题。不过,相对于氢燃料电池的复杂,另一种更加简单的方式,氢燃料内燃机也开始流行,并且研究进展迅速。有专家认为氢燃料内燃机既可以采用清洁可再生资源,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庞大工业体系是实现氢能源经济的最佳途径。氢燃料的突出优点是几乎不产生污染物,而且与油类燃料不同的是,即使氢燃料在氧气含量稀少的情况下,也仍然能够正常燃烧,从而降低了氧气的消耗。

就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的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十分美好,将会赢得市场,并且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将在有效改善我国空气质量以及解决能源问题的同时将会促进我国汽车行业以及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1]杨海霞.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起步[J].中国投资,2009.03

[2]杨海霞.新能源汽车的中国机遇[J].中国投资,2008.09

[3]洪永福.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展望[J].汽车科技,2009.04

[4]沈玲.新能源汽车市场导入策略[J].上海汽车,2009.01

[5]罗少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8

作者简介:杨向丁(1991.03.20--),男,籍贯:甘肃,上海电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