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疗卫生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医疗卫生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时间:2023-09-25 11:30: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疗卫生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疗卫生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第1篇

据悉,省考评办将于7月10日至15日在17市开展科学发展观群众满意度调查,调查内容与市里内容基本一致,随机调查手机用户,调查结果全省通报,并记入各市科学发展考核成绩。为积极迎接省对我县上半年群众满意度调查,确保我县卫生工作在群众满意度调查中取得好的成绩,经研究,确定在全县卫生系统开展“六个一”活动。

一、开展一次“大回访”活动

(一)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健康需求回访、征求意见建议、做出服务承诺、做好政策解释等四项内容。

1、家庭保健医生回访:发动农村家庭保健医生和社区医务人员对责任片区进行全覆盖回访。回访内容要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询问健康情况和卫生需求,同时征求对卫生工作的意见,并及时诚恳回应,特别是对医保报销、药品种类不全、药品价格方面提出建议或疑问的要做好政策解释和引导。

2、医疗机构回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今年以来的出院患者或家属进行电话回访,询问康复情况,提供保健咨询,同时征求对医疗服务方面的改进建议,对医保报销政策、医药收费价格方面的意见应及时做出解释和说明。

3、对重点人群回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对2013年以来曾经对我们医疗卫生工作提出不同意见的就诊患者或家属进行重点回访,通过关心询问,做好沟通交流。

4、及时整改落实。对回访到的意见建议进行认真汇总、梳理分类,针对性提出整改措施,抓好落实并及时反馈。

(二)活动要求:一是回访要做到服务人群全覆盖,特别是手机用户。二是回访工作应于7月10日前全面完成。三是回访情况及整改措施于7月12日前报县卫生局政工股。

二、开展一次集中宣传报道

各单位要精心提炼医疗卫生工作中的亮点和特色,在辖区内主流媒体进行大力宣传报道,传递卫生人的正能量。局宣传科在7月10日前,在电视台、电台、报纸上的报道各不少于2篇。

三、开展一次公开承诺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就严格执行“九不准”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并公布24小时医疗服务投诉电话。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通过电视台、主要报纸对外公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在单位内部醒目位置公布人社部门的医保报销规定和相关程序、公布收费依据和价格、公布就诊服务流程。

四、开展一次集中便民服务活动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通过多种形式在7月10日前开展一次便民服务行动,并做到精心谋划,不走过场,确保实效,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便民措施带来的实惠。

五、开展一次作风纪律整顿

针对满意度调查中群众反映的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脱岗、24小时值班不到位等情况,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单位窗口工作人员的作风纪律教育培训,并对职工在值班值守等执行单位规章制度、工作纪律情况等进行检查,严格对内管理,规范对外服务。

第2篇

上海是人口多、密度大的超大型国际化大都市,急救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既有平时快速抢救病人、保障市民健康的需要,又有发生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后快速组织急救工作、保障城市安全的需要。因此,急救医疗服务立法对于保障市民生命健康和城市公共安全至关重要。但是,急救医疗服务立法也非常复杂,既事关群众生命、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社会关注度高,又涉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其他相关政府部门、医疗急救中心、开展急诊急救服务的医院等多方面主体,涉及面广。急救医疗的改革还与正在稳步推进的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密切相关,需要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思考、谋划急救医疗立法。本市急救医疗立法起步较晚,基础工作尚不扎实。基于上述考虑,市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急救医疗服务立法,更加注重发挥自身优势,更加深度介入、参与条例起草工作,更加积极发挥相关领域专家、市人大代表作用,从而提高条例的针对性、有效性。

常委会深度参与立法调研起草

2013年,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在参与五年立法规划编制过程中,积极主张并坚持院前急救、院内急救、社会急救“三位一体”的急救医疗服务立法理念,推动有关方面达成共识,使之成为规划的正式项目。

2014年,教科文卫委制定《关于开展2014-2015年立法调研活动的工作方案》,开展系列立法调研工作。一是以个别访谈的方式,走访曾在或仍在卫生行政部门或综合性医院负责医政工作、拥有长期管理急救医疗工作经验的老专家,听取他们对立法结构、主要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二是调研市医疗急救中心和闵行区医疗急救中心,发现院前急救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包括救护车难叫、等待时间较长的现象一定程度存在;急救医师待遇不高,工作强度大,人员流失严重;非急救病人呼叫救护车现象普遍,比较稀缺的急救资源被大量非急救病人占用。三是暗访部分二、三级医院急诊科,感到不同级别医院急诊室利用情况反差明显,一些二级医院急诊资源利用率较低,造成医疗资源浪费,而许多三级综合性医院急诊室收治大量非急诊患者,急诊分流不畅,导致急诊室人满为患,急救“压床”现象比比皆是。四是与来自红十字会的市人大代表沟通,了解到由于缺乏法律保护和培训力度不足,掌握急救技能的公民不敢救人,有意愿救人的又无能为力,“不敢救、不会救”现象普遍。五是考察杭州、广州、深圳、南宁等城市,了解本市急救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学习兄弟城市的有效管理措施和立法经验。六是会同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市卫生计生委、市政府法制办、市立法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开展急救医疗服务立法课题研究,先后形成了立法研究报告和《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草案建议稿)》。在这些调研工作的基础上,委员会梳理出立法涉及的39项主要问题。

2015年,教科文卫委制定了立法相关工作方案,充分发挥立法中的主导作用,遵循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原则,提前介入调研和起草工作。第一,分别设立领导小组、专家小组、代表专业小组、工作小组,各自承担研究、决定立法中的重大事项、针对立法中的重大问题和草案主要内容提出专家意见、深度参与立法调研、从事具体工作等职责,做好立法的组织保障。第二,定期与政府相关部门召开双向通气会,沟通起草工作的进度,讨论立法主导思想和关键条款内容。委员会办公室还参与市卫生计生委和市政府法制办相关处室的具体起草工作。第三,针对立法涉及的与市民密切相关的难点问题设计问卷,如由谁决定120救护车上的患者送往哪家医院、急诊室就诊顺序如何决定,由800余位市人大代表在联系选民过程中开展调查,了解市民呼声。第四,召开三次专家、代表研讨会,针对立法草案文本,听取来自医疗卫生领域、法律实务部门等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

草案明确院前、院内、社会急救相关规定

在11月16日召开的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常委会上,市政府提出的《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草案)》被提交审议。草案共七章六十一条,主要包括总则、院前急救医疗服务、院内急救医疗服务、社会急救、保障措施、法律责任和附则。总则部分,草案第4、5条明确,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急救医疗服务工作的领导,将急救医疗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完善的财政投入机制和运行经费补偿保障机制,完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保障急救医疗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主管本市范围内的急救医疗服务工作;区、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管理本辖区内的急救医疗服务工作。院前急救部分,草案第10、14、18、23条明确了院前急救机构的建设要求,救护车配置与使用方面的要求,规范了院前急救呼叫受理和指挥调度,强调了院前急救的送院原则。院内急救部分,草案第30、33、34、36、37条提出了院内急救能力建设要求,完善了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衔接机制,强调了首诊负责制,规定了转诊分流的要求和引导措施。社会急救部分,草案第39至42条鼓励紧急现场救护,明确了应当配备急救器械和相应人员的场所和单位,明确了特定人员的培训要求,提出了普及性急救培训的要求。保障措施部分,草案相关条款明确了救护车通行的保障措施、信息共享与信息化保障的要求、突发事件的急救保障措施。

人大审议提出修改完善建议

教科文卫委在充分肯定草案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同时,根据两年多以来的立法调研工作,提出了三方面修改意见和建议。一是强化院内急救体系建设,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统筹全市院内急救体系建设,制定包含全市、区域、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以及部分专病急救的院内急救规划,制定不同等级、不同类型医院的急诊科室建设标准,制定分级救治标准、急救急诊流程、突发事件救治流程、转诊标准并向社会公示,设置急诊科室的医院应当重视急诊科室建设院前、院内急救的交接,优化医院考核指标体系,合理设置急诊科室考核指标,市、区县人民政府以专项经费方式对院内急救体系建设予以适当补贴。二是强化社会急救,包括扩大配备必要急救器械、药品的场所范围,扩大急救培训的覆盖面,明确市、区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是社会急救培训的主管部门,承担制定规划、统一课程、设定社会培训机构标准等职责,强化对施救者的法律保护。三是强化急救人员队伍建设,主要是院前急救人员待遇保障的条款扩大适用于包括院前和院内急诊科的所有急救人员,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指导、扶持急救、急诊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医疗急救和急诊医学科学技术水平。

在常委会会议上,组成人员纷纷对草案提出意见和建议,主要包括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在篇幅、内容上的协调、院前院内交接工作在10分钟内完成的合理性、院内急救各项措施的细化和落地、社会急救领域责任主体的明确、救护车通行保障措施的操作性、社会群体权利和义务的界定、紧急施救行为的免责等。

第3篇

一、做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工作

围绕《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积极参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工作,落实相关任务与要求。

(一)认真制定《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指导意见》、《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办法》等文件,配合做好其他医改文件的研究制定工作。

(二)做好卫生经济政策研究和经费保障工作,重点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完善公共卫生机构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保障政策等,指导和督促各地落实改革措施。

(三)积极参与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落实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政策,开展药事费、处方费、护理费等专题研究。

二、认真做好“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研究及“*”规划纲要编制准备工作

在前期6个专题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成立“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综合研究组,邀请社会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等方面的专家共同编制战略规划研究总报告。适时邀请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参事室、社会科学院等研究机构的领导和专家,对战略规划研究总报告进行全面评估,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择期向国务院汇报。经批准后正式启动“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纲要的制订工作。

组织开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评估,为编制“*”规划纲要做好前期准备。

三、组织开展卫生专项资金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活动

在各项目省提前开展自查工作的基础上,年内联合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及部内相关司局,组织相关人员开展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和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措施和建议,确保项目资金安全。

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督查的主要内容是:项目执行总体情况、项目方案实施情况、项目组织领导情况、设备采购、项目资金到位情况、项目执行效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等。

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督查的主要内容是:项目建设程序、执行标准、工程进度与质量、项目资金到位情况、配套资金落实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以及农村卫生机构人员培训、业务开展和运行管理等。

四、加快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一)认真组织实施好2009年中央专项投资建设项目。积极督导各地严格按照《县医院建设指导意见》、《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指导意见》和《精神卫生防治机构建设指导意见》开展规划设计,加强质量和安全管理,加快建设进度,切实发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二)加快卫生监督、妇幼保健、鼠疫防治、职业卫生防治以及儿童专科医院等专项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三)会同财政部门研究制定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分配机制,按照成熟一批下达一批的原则,尽早研究下达2009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项目预算。

(四)协调、指导对口支援省市和灾区省加快推进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卫生系统恢复重建工作进度,争取年内完成全部医疗卫生机构房屋维修加固,全面启动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重建工作,力争年内能有一大批项目完成改造、建设任务。

(五)开展危房排查处理工作,保障医疗卫生机构建筑安全。

五、加强部门预算管理,深入开展专项审计工作

(一)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财务收支管理,强化对部属(管)单位的财务、内控、药品、医疗服务价格、基本建设、设备购置、收入分配、对外投资与合作等方面的监管,提高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水平,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二)探索卫生项目绩效评价新机制,积极开展卫生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充分发挥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三)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财务收支、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基本建设工程等审计工作。

六、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工作

(一)尽快完成《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版)》的全面修订工作,并下发各地执行。

(二)在东、中、西部选择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监测工作,掌握医疗服务成本动态变化与医疗服务价格标准之间的差距,为进一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提供依据。

(三)积极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医疗服务收费方式改革,探索按病种收费,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规范收费行为。

七、规范公立医疗机构建设和装备管理,促进城市医疗资源合理配置

(一)加大公立医院建设规模、装修标准、环保节能等方面的指导和监管力度,促进公立医院建设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进一步提高部属(管)单位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二)以2009-2011年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编制和实施为切入点,深入开展阶梯配置工作,进一步规范全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

(三)全面完成违规装备大型医用设备的清理工作,继续完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审批制度,调整管理品目,严格新型设备配置准入。

八、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财务资产管理,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监管制度

(一)研究修订《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和公立医院收支监管办法,加强医院成本核算和内部分配管理,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二)进一步加强卫生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认真做好资产处置和对外投资管理,研究制定卫生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切实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三)继续完善新农合财政补助资金拨付办法,推动基金财务会计制度全面实施,建立新农合基金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新农合基金支出监管,开展基金管理情况专项检查,保障基金安全运行,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

九、推进药品和医疗器械集中采购工作

按照卫生部、国务院纠风办、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指导各地全面推行以省为单位、以政府为主导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并抓好文件落实,做好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衔接。

指导卫生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开展高值医用耗材和PET-CT等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工作。

第4篇

一、基础设施项目情况

截至目前,我县“重大疾病控制体系暨卫生监督体系项目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已竣工,完成室内外装修,现处于项目验收阶段,下一步将完成综合业务楼相关配套实施和办公设备的招投标采购工作,保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时投入使用。

二、群教活动开展情况

自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按照县委和县卫生局党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安排,我队结合卫生监督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教育实践活动。通过6次集中学习、7次专题讨论、向兰辉及侯方杰先进典型学习、反腐倡廉警示专题教育、张思德纪念馆实地调研、党员干部在线学习城的学习、班子成员之间面对面座谈、领导与干部职工座谈等形式,反思查摆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从思想上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意见保持高度一致。活动中,共发放征求意见表50份,收回48份,收集意见建议13条;召开恳谈会1次,收集意见建议5条;开展党员双报到1次,组织党员义工活动1次。

三、宣传信息与卫生技能学习情况

上半年我队共在省卫生监督系统中录入案件50余起,日常监督信息670余条。同时,积极编辑工作简报,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反馈工作动态,共印制简报(包括图片新闻)27期,其中办公室9期、行政审批股1期、稽查法制股3期、执法监督一股7期、执法监督二股1期、执法监督三股6期。利用法制宣传日、宣传周进行饮用水卫生、学校及公共场所卫生、医疗卫生等卫生法律知识宣传,上半年共开展对外宣传4次,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半年来,我队卫生监督员基本完成了国家卫生信息综合管理平台30课时的学习任务,完成了县党员在线学习课时任务并通过了考试,并利用空余时间勤钻业务知识,充分利用网络、书籍等充实自己的政策理论,对工作中出现的疑难点进行讨论,学习气氛浓厚。

四、卫生行政许可情况

上半年,我队共受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49起(新办33起,校验16起);受理生活饮用水卫生许可2起;发放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明1700余份。

五、稽查法制工作情况

以加强卫生监督稽查为出发点,开展大队内执法质量调查,及时纠正执法过程中的不作为和乱作为现象,发出稽查通报2期,有效督促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效能。

六、卫生监督执法情况

(一)医疗卫生监督

1.积极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根据上级部门要求,我队在上半年积极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活动。此项行动以维护全县医疗卫生秩序为重点,共查处违法医疗案件74起(无证行医案18起,打击游医56起),处罚金额达20余万元。

2.有序开展医疗机构年度审验工作。截止6月底,我队共审验医疗机构921家,其中乡镇卫生院67家,村卫生站817家,个体医疗机构37家,有效保障了医疗机构校验的严肃性和实效性。

3.严格放射诊疗防护工作监督检查。上半年我队完成全县医疗放射人员个人剂量监测仪送检工作,共收集个人剂量监测仪元件140份,合格率99%。针对个人放射剂量仪监测不合格的情况,我队下达了卫生监督意见书,并责令限期整改。

4.加强医疗机构日常监督管理力度。我队严格按照年初计划,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的日常监督管理,开展执业医师执业规范、处方书写规范、传染病防控、预防接种、医疗废物、放射诊疗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工作。出具日常监督意见书252份,日常监督覆盖率达100%,有效地规范了医疗机构的执业行为。

(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

上半年,我队对辖区公共场所经营单位进行了重点监督检查,共监督公共场所186家,其中住宿业46家,美容美发业58家,沐浴场所5家,游泳场所3家,其他公共场所74家,现场审验89户,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培训1082人。监督频率为2户次/半年,监督覆盖率达到了90%。

(三)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

上半年,我队共出动卫生监督员225人次,车辆56台次,监督检查市政供水企业1家,乡镇集中式供水单位61家,快速检测25家,行政处罚供水单位1家。卫生监督员一方面从证照管理、人员培训体检、制度建立、水源保护、制水工艺、涉水产品、供水安全等方面对供水企业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另一方面对各乡镇供水站逐一摸底,了解现阶段供水安全现状和存在的主要困难。

第5篇

第二条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是指通过开办医疗卫生网站或登载医疗卫生信息向上网用户提供医疗卫生信息的服务活动。

第三条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内容包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信息。信息服务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类。经营是指向上网用户有偿提供信息或网页制作等服务活动;非经营是指向上网用户无偿提供具有公开性、共享性医疗卫生信息。

第四条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只能提供医疗卫生信息咨询服务。属于医疗行为,必需遵守卫生部《关于加强远程医疗会诊管理的通知》等有关规定,只能在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机构之间进行。

第五条医疗卫生网站或登载医疗卫生信息的网站所提供的医疗卫生信息必需科学、准确。要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审批的内容进行登载,不得扩大功效或宣传治疗作用。禁止制作、和登载含有封建迷信内容的信息和虚假信息。

第六条任何经营性或非经营性医疗卫生网站以及登载医疗卫生信息的网站在向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申请料理经营许可证或料理备案手续之前。

第七条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的医疗卫生网站或登载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的网站。

1申请书。内容包括:网站类别、内容、服务性质(经营性或非经营性)网站设置地点、预定开始提供服务日期、申办机构性质、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负责人及其身份证号码、联系人、联系电话等。

2申办机构资质证明。

3信息平安保证措施等。

第八条申请资料不符合要求的卫生行政部门在收到申请资料lO个工作日内通知申办机构在规定期限内补齐。视为放弃申请。

第九条初步审查合格后。将审核意见书面通知网站。获准同意的网站,应在其网站主页上同时标明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批准的经营许可证(或备案)编号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文号。

第十条已获准开办的医疗卫生网站或登载医疗卫生信息的网站。

第十一条未经卫生部批准。均不得冠以“中国”中华”全国”等名称。

第十二条卫生部将依据国务院《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方法》和相关的卫生行政法律法规对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实施监督管理;指派专门机构和人员定期对开展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的网站及其内容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中。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如不改正,依照国务院《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方法》有关条款和卫生行政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分;情节严重的卫生行政部门建议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关闭网站。

第6篇

关键词:基层医院;基本药物制度;现状;问题;对策

随着医药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为确实解决医疗行业以药养医的痼疾,降低群众治疗疾病的经济负担,减少了农村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发生。为此,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9部委于2009年8月联合出台《关于建立国家疾病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并颁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标志着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医院开始实施【1】。我院于2011年1月执行基本药物制度以来,已有二年有余,现将我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作如下报道:

1 我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现状

1.1、基本药物的采购现状。我院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国家确定了包括西药、中成药共计307种,江苏省根据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意见,另增补290种,我院采购的基本药物种类达到597种【2】。2011年1月-2011年12月底我院采购国家基本药物58.13万元、江苏省增加基本药物45.69万元,省增采购基本药物采购比例为44.01%,明显高于有关部门规定的省增基本药物采购比例不超过35%的文件精神。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共采购国家基本药物86.44万元、省增基本药物采购31.28万元,省增采购占比26.57%。统计基本药物的及时率:2011年度1周及时率85.72%,三日及时率67.74%。2012年度1周及时率92.45%,三日及时率82.56%。

1.2、基本药物使用现状。我院使用农村合作医疗平台,所有药品都为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否则在计算机不能够录入,保证了基本药物的使用率为100%。基本药物制度实施零差率销售,绝大部分药品价格较实施前大幅降低,门急诊次均药费为23.25元,较未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前下降26.76%,住院次均药费为1659.34元,平均下降34.12%。

1.3、基本药物报销现状。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制度与新农合相结合,使得药品零差价的基础上进行报销,2011年度门诊报销比例为35%、住院报销比例为65%,2012年度门诊报销比例为40%、住院报销比例为85%,特别是新农合慢性病管理的患者,门诊用药可报销60%,患者药费支出大幅度下降,门急诊和住院人次数明显上升。

2 存在问题

2.1、基本药物目录药品不能完全适应基层医院用药习惯。基本药物是国家组织相关专家,参考国际成功经验和药品有效信息精选出来的药品,多为价格较低的普通药品,基本能够满足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3】。但是,通过二年来的临产实践,我们发现儿科、妇科、五官科、口腔科及急救药物严重不足,特别是急救药品,用药用药量少,价格低廉,往往不能够满足临床需要。再者基层医疗机构专科疾病,往往需要专科用药,而基本药物目录不在其中,往往不得不放弃部分医疗服务,使患者再次流入三级医院,医药费用支出增加。慢性病患者用药多为省增基本药物,但使用比例的控制,导致医疗机构限制用量大、价格高的省增基本药物的采购,导致患者投诉或医患纠纷。

2.2、基本药物制度与新农合平台结合,规定医疗机构根据参合人数定额报销,报销超出的部分由医疗机构自负,导致医疗机构在新农合资金紧张时,大幅度减少用量大,价格高的基本药物采购。新农合慢性病管理的患者本身常年用药,并且只能指定医疗机构购药,药品的时断时有促成了医患关系紧张,投诉增加,满意度降低【4】。

2.3、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打破了以药养医的传统。目前基层医疗机构收入主要来源的业务收入和财政补助,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工资和其他待遇都出现明显的提升,说明新医改过程中,基层医务人员收入得到保障。但目前,财政补助额度不够、不能及时到位,导致基层医疗机构收入增长缓慢,影响到了工作人员收入提高,也影响到了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效果。基层医疗机构在身缺少药品净收入的情况下,通过增加检查项目和提高诊疗费用,会导致“三合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2.4、部分常规药品因成本上升,生产厂家停止生产或减量生产,导致医疗机构药品缺货甚至断货,导致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医疗机构的业务发展。个别药品价格较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前提高不少,患者难接受或不理解,易促成患者投诉和医患矛盾。

3 对策及建议

3.1、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仍处在初期阶段,在生产和配送环节存在不足,导致药品供应中断,各医疗机构应该根据上年度同期用量和机构发展情况,建立药品贮备机制,保持三个月正常用量的库存。

3.2、药品采购应采取多元化机制,设定一定比例的网下采购权利,以便在断货,缺货或是急需药品时,做到自主采购,同时采取不同的支付政策。卫生行政部门建立健全网下采购药品的监管制度,保证合理、合法、合规【5】。

3.3、加大基本药物制度的宣传力度,在基层医疗机构诊疗区设立咨询处,公开基本药物在采购、管理、使用、报销等方面的相关信息。让患者充分理解目前基本药物制度现状,加强与医务人员的配合力度,减少投诉,促进基本药物制度稳妥推进。

3.4、加强新农合报销监管力度,杜绝违规虚假报销,控制慢性病用药的处方量和报销比例,杜绝此类药品重新进入流通环节,减轻新农合资金压力,保障基本药物制度健康发展。

3.5、基本药物制度是新医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药品政策,它不能解决所有药品相关问题。建议应该不断完善国家和地方的药品政策,药品管理部门应在源头上抓好药品的管理,不仅仅抓药品的治疗和采购,更要抓好药品的流通,为基本药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健康环境【6-7】。

4 结语

基本药物制度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取的药品,是新医改的重点工作之一。

在基层医院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院门急诊次均药费为23.25元,较未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前下降26.76%,住院次均药费为1659.34元,平均下降34.12%,极大的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初步遏制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但是,在二年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通过以上的问题分析,我们结合我院的实施现状,提出上述一些不成熟的建议,以期能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探索,旨在促进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医院顺利实施,保障患者的基本疾病的诊治需求。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关于建立国家疾病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z],2009。

[2]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省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z],2010。

[3]池春明,欧湘峰,潘柳婵。基层医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J],中国药房,2011,22(48):4600-4601。

[4]谢杏苗。基层医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效果分析[J],现代医院,2011,11(11):92-93。

[5]刘也良。药品采购形式需要多元化[J],中国卫生,2012,7:44-45。

第7篇

围绕2014年度XX农民健康行“推动村卫生室建设,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的活动主题,____县人大常委会于8月份对全县村级卫生室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采用专题座谈与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面对面听取乡镇卫生院负责人和村医代表的意见,摸清村卫生室的建设现状和基层需求,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____县位于XX自治州中部,总人口31.18万人,下辖16个乡镇,196个行政村,现有村卫生室358所,全部由县卫生局统一挂牌,其中有85个为十七大提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农村卫生工作奋斗目标后,国家财政投资建设,累计投入资金578万元,产权归乡镇卫生院所有。其余为乡村医生个人承办,设于乡村医生自建住房或租赁房内。

近年来,随着国家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我县村卫生室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主要表现为“医疗条件有改善,队伍素质有提升,服务水平有提高”。

当前,我县村卫生室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国家、省、州要求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队伍建设、硬件建设和服务水平与时代要求和群众需求有很大差距。

对于贫困落后山区应制定优惠政策,一方面鼓励吸纳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特别是取得执业资格的人员下村服务;另一方面,定向培养村卫生室服务人才。从2013年起,由我省卫生厅及教育厅组织的免费“乡村医生本土化培训”,活动开展至今共我县已有38人报名(今年16人),社会反响较好,应继续推行实施“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以本地户籍具有初中以上学历年轻同志为培养对象,签订定向培养及服务协议,财政部门给予培养期经费全额补贴,确保乡村医生后继有人和提高专业学历层次。同时,为在岗乡村医生接受再教育创造条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建立村医轮训制度,各乡镇卫生院以轮流进修的方式,选择部分村医在卫生院各科室跟师进修,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一是统筹规划村级卫生室建设。村卫生室建设投入应随着市场行情而适当增加单个项目资金投入,每个标准村卫生室(60平方米)项目投资以7.2万—8万元为宜。对还没有建设村部的村,建议把村卫生室的建设纳入村委会建设的总体规划一并考虑,建设多位一体村级活动中心,既整合资金、节约资源,也提高了村委会房屋的使用效率。二是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结合农村医疗卫生需求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村卫生室的医疗设备、仪器等基本医疗卫生资源,确保广大农民都能享有基本医疗服务。

借鉴相关经验,为村卫生室购买医疗责任险,如果发生医疗争议涉及经济补偿,保险公司根据相关协议承担责任,通过分担医疗风险减轻村医负担。

目前村卫生室建设的项目申报方式为县卫生局与县发改局一起向上级部门逐级申报,本年度申报下一年度卫生室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周期较长,应与组织部、教育等部门衔接配合,争取资金同步到位,以整合资源建设集卫生室、村部、村小等多位一体村级活动中心,减轻村里建设难度。

第8篇

营利性医疗机构存在“税收歧视”

医改之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对医院、诊所和其他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免征营业税。2000年医改后,开始实施《关于医疗卫生机构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调整和明确了新的医疗卫生机构有关税收政策。

新税收政策规定,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取得的医疗服务收入,免征营业税。不按照国家规定价格取得的医疗服务收入不得享受这项政策。对其从事非医疗服务取得的收入,如租赁收入、财产转让收入、培,训收入、对外投资收入等,应按规定征收营业税及其他各项税收。

对营利性医疗机构取得的收入,按规定征收各项税收。但如果将取得的收入直接用于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的,自其取得执业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征医疗服务收入营业税。

对疾病控制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等卫生机构,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取得的卫生服务收入(含疫苗接种和调拨、销售收入),免征营业税及其他各项税收。不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取得的卫生服务收入不得享受这项政策。

可以看出,现行医疗服务征税政策的出台,是为了配合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目前对该项税收政策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营利性医疗机构存在税收歧视:二是营利性医疗机构收入少、税负重,难以发展。

7方面完善现有医疗服务征税制度

医疗服务是一项特殊的社会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福利和公益的特征,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幸福密切相关。医疗服务征税体系建设,既要体现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又要能够促进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步伐。根据现行征税政策的具体执行情况,笔者认为,可初步从以下方面考虑完善医疗服务项目征税。

增设医疗卫生税目。现行税制于1994年建立时,对医疗服务的政策是给予免税,因此没有具体确定适用税目和对应税率。随着政策的调整,笔者建议,在营业税征收范围内,应增设医疗卫生税目。相对于现有政策对医疗服务的界定,该税目范围还应增加护理等项目。具体内容包括:医疗服务机构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护理、康复和提供预防保健、接生、计划生育方面的服务,以及与这些服务有关的提供药品、医用材料器具、救护车、病房住宿和伙食的业务。

调整医疗服务的营业税税率。一方面,医疗服务不同于市场提供的普通服务和产品,密切关系到人民群众基本生活保障要求,属于应由政府给予支持的社会事业,不能够完全实行市场化经营;另一方面,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还很不充分,城乡医疗服务水平差异较大。因此,在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监管的基础上,建议对医疗服务收入实施相对较低的税率,以降低行业整体税负。

实行更有效的税收优惠政策。由于现行政策对营利性医疗机构取得的收入只给予3年内免征营业税的优惠。部分营利性医疗机构在3年免税期满后,反映税收负担明显加重,难以形成积累以进一步发展。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存在投入总量少、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收费不合理、服务水平低等问题。在我国,占总人口不足2%的大中城市拥有80%以上的医疗机构、人才和经费,而拥有总人口80%以上的广大农村则缺医少药。基于对医疗服务特殊属性以及我国城镇医院布局现状的考虑,建议税收政策的确立要有利于促进改善医院布局,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便于百姓更好地就医。对符合条件的营利性医疗机构取得的收入,直接用于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的,延长其税收优惠政策时间,或可确定在2010年前,对符合条件的营利性医疗机构给予营业税免税政策,优惠政策具体执行时间由国务院根据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展逐期核批,或授权省级人民政府决定。

性质不明确的医疗卫生机构应照章征收营业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实行卫生工作全行业管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医疗卫生机构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规定,医疗机构需要书面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申明其性质,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进行设置审批和登记注册,并由接受其登记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核定,在执业登记中注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税务机关据此判断适用征免税政策。但是,在实际税收征收管理过程中发现,有的医疗卫生机构既未注明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又未注明“营利性医疗机构”性质。对此类医疗机构取得的医疗服务收入征免税问题,应按照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照章征收营业税。

同时,还存在医疗机构性质转换问题,即有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经年度审批转成了营利性医疗机构,有的营利性医疗机构经审批又转成了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这反映医疗卫生体制尚不健全,导致税收政策及征收管理的依据和基础欠稳定。

加强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中合资合作部门的征管。现有法规和政策规定,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不得投资与其他组织合资合作设立非独立法人资格的营利性的“科室”“病区”“项目”。已投资与其他组织合资合作举办营利性的“科室”“病区”“项目”的,应停办或经卫生行政和财政等部门批准,转为独立法人单位。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与境内外社会组织或个人合资合作设立的非独立法人营利性的“科室”“病区”和“项目”等部分。原则上应分立为独立法人的营利性医疗机构。

然而,这种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中的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营利性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对这类部门的医疗服务,在税收政策和征收管理上,都应予以明确和加强。

把握信息化管理特点,加强医疗机构税收征管。对医疗服务行业税收征收管理,是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逐渐产生的,其经验和方法还不够丰富成熟,需要不断探索总结。目前,城镇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已经广泛运用计算机进行管理,这种形势给加强税收征收管理既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条件。要落实医疗服务的税收征免政策,配合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就必须研究医疗服务项目特点,掌握医疗服务收费项目规律,分析医疗服务信息化管理具体形式,通过日收管理和专项税务检查,归纳行业税收管理特点,为逐步完善和加强医疗服务行业税收征收管理不断积累经验。

第9篇

根据县卫生局《20__年全县医疗卫生系统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工作方案及领导成员名单》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深化医改和创先争优活动,广泛深入开展“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活动,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大力弘扬高尚医德,争创人民满意医院,我院决定从20__年元月至20__年12月,在全院深入实施以“三好一满意”为主题的素质工程,制定具体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为目标,以科室人员高素质、服务高质量、管理高效率为主线,强化教育培训,实施各类主题实践活动,促进全院的文明素质、服务能力和作风建设水平再提高、再跨越,实现我院全年工作任务与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目标

“三好一满意”既是对卫生行业自身的工作要求,也是对每一位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又是本次活动开展需要达到的目标。

(一)服务好:改进服务态度,改善群众看病就医的感受,优化服务流程,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实行公开透明服务,保障群众看病就医的知情权;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二)质量好:认真抓好医疗质量安全各项制度落实,增强医疗质量安全责任意识;严格规范诊疗服务行为,推进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大力推进临床路径,促进医疗质量科学管理;加强医疗技术和设备临床应用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安全和患者权益。

(三)医德好:加大医德医风教育力度;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完善医德制度规范;坚决查处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严肃行业纪律。改进作风,依法行医,真情服务,廉洁自律,务实高效,认真兑现社会服务承诺,为社会、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四)群众满意:落实便民利民措施;认真做好患者满意度调查;全面开展民主评议医德医风让社会满意。实现各部门、各科室形象有新改善,患者感受有新变化,社会、患者满意度有较大幅度提高。

三、活动内容:

(一)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做到“服务好”

1、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实行多种方式预约诊疗,乡镇卫生院转诊预约的优先诊疗。乡镇卫生院转诊预约占门诊就诊量的比例达到20%,本地患都复诊预约预约率达到50%,其中产前检查、术后病人复查等复诊预约率达到60%。

2、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流程。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将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作为加强医疗服务工作的创新点和突破点,落实便民、利民措施,通过预约挂号、合理安排门急诊服务、简化门急诊和入、出院服务流程、推行“先诊疗,后结算”模式、启用医疗门(急)诊通用病历、门诊设置“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和“院长代表值班”、提供方便快捷的检查结果查询服务等,积极探索、创新,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各项改善医疗服务的措施,做到按排合理、服务热情、流程顺畅,不断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

3、广泛开展便民门诊服务。开展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充实门诊力量,延长门诊时间。鼓励、支持医院医务人员到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执业活动。

4、推广优质护理服务。要认真组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完善并落实专业护理人员编制和内部收入分配等政策。

5、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促进合理检查,降低患者就诊费用。

6、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逐步完善志愿服务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积极探索适合院情的志愿服务新形式、新内容、新模式,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在医院为社会搭建向患者奉献爱心的平台,将志愿服务引入医院;同时,医院要组织医务人员以志愿者身份深入基层,特别是流动人口尤其是农民工集中生活工作的场所以及康复、养老等机构,开展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健康教育等志愿服务,使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改善医疗服务的实效。

7、建立健全医疗纠纷等第三方调解机制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认真落实医疗投诉处理办法,严格执行首诉负责制,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严厉打击“医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二)加强质量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努力做到“质量好”

1、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严格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危重患者抢救、会诊、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交接班等核心制度,严格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手术安全核对制度》和《江西省手术分级管理规范(试行)》,规范病历书写、手术安全核对和分级管理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严格规范诊疗服务行为,推进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检查。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按药品通用名开具处方制度和处方点评、处方公示制度,坚持医院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加强对药品使用的管理和监督,严格规范医生处方行为,促进合理治疗、合理用药。

3、大力推行临床路径,促进医疗质量科学管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科选择2--3个病种试行,积极稳妥把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抓实、抓细、抓好。促进医疗质量管理从粗放式的质量管理,进一步向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

4、加强医疗技术和设备临床应用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安全和患者权益。医务人员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业务、钻研技术上,对技术精益求精,要“人人讲学习、个个比技术、积极搞科研”,争当提高医疗技术的排头兵,争当精心治疗疾病、刻苦钻研医术、忠实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好医生。

(三)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大力弘扬高尚医德,严肃行业纪律,努力做到“医德好”

1、继续加大医德医风教育力度。要坚持以正面教育为

主,继续培养和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加大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敬业奉献先进典型的宣传表彰力度,充分发挥老专家、学科带头人等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宗旨意识、职业道德和纪律法制教育,警示教育,利用身边事、身边人以案说法、以案说纪。2、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完善医德制度规范。要加大执业纪律制度建设力度,修订完善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建立医疗卫生机构从业人员行为准则,明确医、药、护、技各类从业人员行为规范。要继续认真抓好医德考评制度的落实,进一步细化工作指标和考核标准,及时研究解决在落实医德考评制度中遇到的共性问题,通过现场推进、监督检查等形式,促进医德考评标准更加科学、程序更加规范、方式更加有效、结果更加真实、运用更加广泛,真正建立起对医务人员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3、坚决查处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案件,严肃行业纪律。要进一步深化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要在继续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研究制定切实管用的制度办法和监管措施,深化长效机制建设。要加强医院信息系统药品、高值耗材统计功能管理,严禁为商业目的统方。

(四)深入开展行风评议,积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努力做到“群众满意”

“群众满意”是医疗卫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衡量我们工作的最终标准,也是我们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的初衷和目的。广大干部职工要始终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依靠群众深入推进行风建设。

1、落实便民利民惠民措施。首先继续执行24小时免费接送住院患者和特殊困难户优惠卡制度。同时还要针对群众在看病就医中反映的一些突出问题,落实便民利民惠民措施,让群众能感受到医院发展带来的实效,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价廉、便捷的医疗服务。要充分利用院务公开的载体,公开医院改善服务、实施便民利民惠民的措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医疗机构改善服务的效果,赢得群众理解和信任。

2、认真做好患者满意度调查,赢得患者满意。在“三好一满意”活动中,要广泛组织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要研究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真实全面反映患者意见和建议;调查对象要全面,不仅要包括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而且还要包括出院患者;形式要多样化,通过对出院病人电话回访、对住院和门诊病人现场调查、定期召开病人及家属座谈会等形式,关注患者感受,听取患者意见;尽可能地使调查客观、真实;调查结果运用上,要注重患者意见,重视调查结果,积极落实整改,切实促进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赢得患者满意。

3、全面开展民主评议卫生行风,让社会满意。民主评议行风,是依靠人民群众的有序监督、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以实际成果取信于民的一项重要举措。要把行风评议的过程,变成宣传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及措施成效的过程,变成查找问题、积极整改、不断提高的过程,变成加强与社会沟通、接受监督、展示行业形象的过程,通过扎实的工作,赢得群众的满意和认可,赢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要通过“三好一满意”活动,凝聚人心、振奋精神,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改进医德医风,促使各方面的工作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提高,把医院的各项工作推向新阶段。

四、实施步骤

(一)学习宣传阶段(5月--6初)。召开“三好一满意”活动动员会,让全院广大干部职工了解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领会有关会议及文件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县卫生工作会议和全县卫生系统纪检监察纠风工作会议部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加大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敬业奉献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二)查找问题阶段(6月初-17月末)。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全面了解医疗卫生服务和行业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了解和掌握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意见和建议。要通过召开座谈会、设置意见箱、开通热线电话和网上沟通等多种方式,主动征询群众意见建议,找准群众对医疗服务中不方便、不放心、不满意的主要问题。

(三)整改提高阶段(8月初-10月末)。根据查找的突出问题,要制定整改方案,提出整改措施,限定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扎扎实实把整改措施落到实处。特别是对一些群众切身利益、影响行业形象的突出问题,要集中精力一项一项进行重点整改,务求取得实效。整改方案、整改措施、整改效果要报卫生局备案,整改方案和整改情况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对具备整改条件能够解决的问题,要马上解决;对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要限期解决;对那些应该解决但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一时解决不子的问题,要向群众说明情况,并通过深化改革,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在整改过程中,要在解决突出问题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规律,对现行的规章制度按照新要求进行修订完善,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医院管理水平。

(四)总结评估阶段(11月初初-12月末)。今年活动基本结束时,要采取适当方式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主要测评人民群众对解决医疗卫生服务和行业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实际效果的满意程度。同时,要运用测评结果,进一步完善整改措施,建立制度规范,转化为促进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附件:

为了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成立“三好一满意”活动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

第10篇

1.1参与对象

通过公开招聘方式产生“医生”,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聘用了企业工人、农民、教师、城镇居民、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县乡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33名曾在医院看病就医或正在医院诊疗的患者,以及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或者业务骨干25名。“医生”入选条件:具有良好的沟通和行为能力,身体状况能胜任全天候工作,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能遵循所跟随医生、护士的作息时间。

1.2活动目的

“医患双方换位体验”活动旨在让普通患者真正走进医院,真实了解医疗机构的运作状况,理解医务人员的艰辛劳动,促进医院提高服务水平,从而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使医院负责人或医务人员通过当“患者”的视角,探讨医院如何“简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医药费用”,找出平时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很难发现的医院管理各个环节中存在的死角和顽疾,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做到最大限度地服务患者和方便患者,为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寻找新的途径。

1.3活动方法

活动前,医疗机构应与患者签定《患者当医生活动协议》,明确工作纪律、保密知识、工作报酬以及侵权责任等内容。活动当天,聘用“医生”与指定医务人员一起更换工作服,按时上班,参加医生交班、查房、接待患者、处理急诊患者、手术、病历书写、调解患者投诉等活动,在医院门诊、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护理、防疫、妇幼保健等岗位上当1d“医生”。医务人员作为普通“患者”在医院排队、挂号、就医、取药、检查等。

2结果

聘用“医生”与指定医务人员一起上1d班,通过“听、看、问、评”,熟悉医院服务流程,观摩医务人员实际工作,了解相关医疗卫生工作政策法规,学习卫生健康知识,并对医院服务质量和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进行监督,对医院政风行风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达到了“加强医患沟通、改进医院服务”的目的。各项安全指标上升,医疗护理质量进一步得到保障(P<0.01),患者投诉率逐年下降,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3讨论

3.1赢得了患者的理解和尊重,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患者不了解医学的复杂性及不可预知性[3],医疗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医患关系不和谐的一个重要原因。要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就要想方设法地拓宽医患之间的沟通渠道,让患者了解更多的医疗信息。以患者当“医生”活动为载体,给患者提供一个有效观察、了解、监督医院工作流程的平台,促进医院提高服务水平,同时了解医护人员工作的艰辛,增强患者对医务人员的理解。每月定期到病房了解患者在就医期间对医院医疗、护理、环境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召开座谈会进行有效的沟通,让患者和家属了解医院的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解决遇到的问题,让患者感受到温暖与信任。“我一直以为外科医生就是个高难度的技术活,没想到做手术还是个体力活,医生真累!护士真苦,医院工作真难!”一位外来的打工者当看到医护人员工作负责、热情和气、服务周到时发自肺腑地称赞医护人员“是医是友又似亲,尽术尽情且尽心”。很多患者都是联合起来写信要求表扬医护人员,可见辛勤的工作受到了肯定,更给患者带来了健康和快乐。“医患角色易位体验”活动,让患者感觉更多的是医生们高度的责任感、浓厚的亲切感、细心的关爱感,增加了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医患心灵相通就能更好地沟通,情感就能更好地连接,和谐医患关系就能更好地构建[4]。而医患之间的换位思考是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点,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和谐医患关系,不只是患者心声,更是医患双方共同的企盼。

3.2调动了医务人员积极性,护士自我价值得到提升

“法律是较低层次的道德,道德是较高层次的法律”,医患沟通的实质就是要关爱生命,构建医患互动的桥梁,强调换位思考,在对生命、道德、伦理的沉思中唤回那份应有的责任心。通过“医患角色易位体验”活动,换位思考,激发医务人员服务热情,增强专业技能,强化服务意识,变垂直的医患关系为平行的医患关系,时刻把自己当作患者的朋友,从人文的角度出发,体恤患者的痛苦,同情患者的困难,尊重患者的想法,耐心打消患者的顾虑,努力让患者获得身体和心灵的健康。医务人员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煅练,技术精益求精,能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护士自我价值也得到极大的提升,表2显示,2010年本院护士满意度达97.60%。

3.3保障了医护质量和安全,医院流程管理更加规范

“医患角色易位体验”活动,通过医患双方换位思考、换位体验,可以进一步查找和改进医疗机构在医院管理、医疗服务、质量安全、服务态度、服务流程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就医院如何“简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医药费用”,做到最大限度地服务患者和方便患者,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寻找新的途径。对患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扎实整改,重视了内涵建设,从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入手,培训、教育、检查相结合,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内部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加大对重点部门、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和重点人员的管理和检查力度,改善了服务流程,切实提高医院管理水平。表2显示,各项安全指标上升,医疗护理质量进一步得到保障(P<0.01)。

第11篇

按照局党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4月份,我们组织专题调研组,对我县卫生系统行风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明察暗访、召开座谈会、走访调查、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基本了解了我县卫生行风建设的相关情况,并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卫生行风建设取得的成效

行风建设是一项贯穿卫生工作始终、涉及卫生工作各个环节各个层面的工作,既涵盖了一个单位的工作作风,又体现着每个干部职工的思想作风、道德风尚和工作作风、学风。近年来,就卫生行风建设问题,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下发了一系列的文件和规章制度,明确了“管行业必须管行风”、“谁主管谁负责”的行风工作机制,各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医疗机构单位也作了大量的工作,我县的卫生行风建设整体处于一种良性发展。我县积极开展行风建设,建立了行风建设责任制并进行考核,各基层单位设立了行风办,明确了工作人员,建立了240余人的行风监督员队伍,实行了行风建设台帐制度和明察暗访制度,组织开展了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开展了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活动,并取得明显成效。涌现出了了8名“徐州市医德医风标兵”和1名“全省医德医风楷模”,有力地推进了全县卫生行风建设的深入开展。

二、存在问题

群众对卫生工作的期望和对照卫生职业道德建设的要求而言,我县的卫生行风仍存在很多问题。存在的这些问题,折射出了部分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沦丧,不是以患者为中心,视工作为己任,同时也反映出了个别单位没有把行风建设、职业道德建设纳入医院发展的重要内容,存在重业务轻管理、重收入轻规范,重基础设施建设轻职业道德建设的现象,和医院的和谐发展不相适应。另外,在管理运行体制上,也存在很多问题。

1.当前社会上对医疗卫生服务反映的突出问题

首先,“看病贵”成为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调查显示,“收费高”和“医疗效果不理想”是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产生不满的最主要原因。

被调查对象反映,有的医院、科室采取一些非正当的方法,如滥检查、滥用药、乱收费来增加经济效益。在不合理医疗费用中,除了药价虚高“掏”去了患者大量钞票外,还有医院名目繁多的“赚钱”手法。社会上流传的“死得起,病不起”的口头禅,反映出群众对高额医疗费用的高度不满和百般无奈的心境。

其次,部分服务环节薄弱,整体服务质量和水平未如人意。目前,不少医疗机构都在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进服务方式,努力为病人提供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和服务。但是,群众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及服务质量仍有较大意见。部分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够强,对病人或敷衍搪塞;或缺乏同情,态度冷漠,言语生硬;或片面依赖仪器检查结果;甚或不守医疗规程,酿致差错、事故,既给病人带来痛苦,又引发医疗纠纷。

2、医疗卫生行业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首先,风险高、压力大的职业特点引发了医务人员的畏难情绪。调研中了解到,面对医疗这个风险高责任重的职业,医务人员普遍感到压力很大。医生每日面对病人,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诊断和处理,及时向病人家属交待有关事项,若有欠缺或差错,便有可能受指责,甚至遭打骂、上告。调查发现,有近一半的医务人员曾经因工作压力过大,产生畏难情绪,有过转行的念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要求在医疗诉讼中“举证责任倒置”,更使医务人员感到困惑。大部分医务人员认为,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倒置”会导致医生为自我保护而在医疗上变得保守。

其次,政府投入不到位。医院虽然实行差额管理,但实际上是自收自支,且还有各种名目的费用上交,大部分医院仅能维持人员及日常业务开支,缺乏进一步发展的经济基础,在基础设施及大型设备购置上,普遍有等、靠、要的思想。再加上引不来人才,医疗队伍后继乏人,已直接影响我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三、原因分析

1、医疗体制欠明晰,导致医疗机构主体责任的混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然而,医疗体制改革却大大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机构的体制与投入机制不相适应。医院难以实现“科学合理的经营”,成了市场经济环境下“不合格”的经营主体。目前,我国的公立医院定位为带有一定福利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以提供价格合理的优质医疗服务为宗旨。作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国家应保证其资金供给。

医院是当前我国药品消费的主要渠道,必然成为药品生产和供应商推销产品的目标。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一切商业行为的终极目标。高价格、高利润可以说是目前医药两家的共同需要,因此,市场上高价药品越来越多,即使不是新药,也要想法子换包装,把价提上去,医院也乐于使用;而平价药利润少,如今便是无厂家生产,也少有医院愿意使用。其结果必然是医药费用支出居高不下,群众不满情绪日涨。

2、传统的医德教育方式未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新形势的要求。

医德教育是医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和塑造医务人员高尚情操、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多年来,医德医风这个话题一直在讲,活动也搞得不少,但医疗卫生行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并没有一路走强,近年甚至成了群众投诉意见最大的行业之一。“白衣天使”的美好形象有被“白衣狼”侵害的危险。

在多种经济体制并存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们的利益诉求呈现多样性。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成为人们一种合理的要求,讲求经济效益成了管理者追求的一项重要指标。一部分医务人员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出现重经济轻医德的倾向。行政主管部门虽然也相当重视医德医风教育,但教育手段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情况,仍然沿用说教式的教育方法,或采取“一票否决”等形式主义管理方式,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能持之以恒的制度建设,使本属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工作,变成突击性的运动化形式,时抓时停,结果不但收效不大,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或不如实上报情况的现象。

四、建议

1、积极适应医改新形势,加快改革步伐,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扶持力度

新的医改政策已经出台,为卫生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基层卫生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投入,真正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构想,使县镇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切实发挥好各自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我县整体医疗资源效益,有效地降低医疗成本。同时,制定卫生服务人员准入制度,并运用竞争上岗、实绩考察、末位淘汰等形式,加大管理力度,提高服务水准,增进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信任度。

2、扭转“以药养医”状况,理顺药品流通渠道,纠正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

积极推进医疗卫生改革,要下大决心解决“以药养医”的状况,从机制上切断药品购销中不正之风的源头。要降低虚高的药价,必须对药品流通环节进行宏观控制,并从药品生产审批的源头抓起,由卫生、药监、物价等部门共同实施。重点加强对新特药品和外来药品进入市场的管理。一要加大药品定价的透明度,规定合理的利润空间,严禁抬高药价;二要规范药品的流通渠道,减少不必要的流通环节;三要扩大药品公开招标范围,严厉惩处经销商联手抬高药品标价的行为;四要禁止医疗行政机构、医院非相关部门的公职人员与药厂、经销商、医药代表的联系,对因违规而获得利益者应给予严厉处罚。此外,要积极实行药品单独核算制度,对公立医疗机构内部的药品进货、库存、销售、利润等情况实行计算机联网管理,加强外部监督。

3、改进思想教育方式,弘扬“抗非”精神,不断提升医德医风。

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弘扬我县白衣战士在“抗非”斗争中所表现出的舍生忘死、救死扶伤的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以及一直以来形成的悬壶济世、救治众生的优良传统。医务人员良好的医德内在素质是在长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医疗活动中修养积累而来的。当前,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风尚既继承了传统医德,又受到县场经济环境的强烈影响。各人的医德基础水平不同,职业道德行为有异,更增加医德医风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解决医疗卫生行风问题,要改变教育管理模式,要从建立具可操作性、能持之以恒的制度入手,把医德医风建设真正作为日常工作内容长抓不懈。一要强化教育,把医德教育医务人员经常性教育内容,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医德修养的基本原则、规范和方法;二要严格岗前培训,强化医德继续教育,结合临床正反两方面实例,细化对医德行为规范条文的理解;三要强化医德考核手段,制定公平、公开的奖惩办法,把医德医风表现同个人考核、晋级、薪金等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医务人员医德修养的自觉性,逐步使其成为一种自我修养行为。四要继续深化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治理工作,建立长效机制,营造廉洁行医氛围。

调研中发现,年龄大、资历深的医务人员被病人刁难的机率较少,而年龄和资历较浅的则反之,这是医德形象和信誉的一种反映。医德形象具有公开性、示范性和社会性。社会主义医德,讲究的是要全心全意地为病人服务。制度是促进医德医风建设的重要保证,我县应把对医疗系统的行风检查作为一项社会制度坚持下来,通过具有公信力的行风检查,加强社会对医疗卫生系统的监督。

同时,要及时发现、宣传医疗卫生界的新风尚和好人好事,表彰要形成制度。建议2-3年搞一次评议表彰活动,让全社会广大群众都来参与评议,以弘扬医疗卫生界的主旋律,让群众了解医务人员,增加对医务人员的理解和信任。此外,建议由政府搭台,社会多方筹集资金,建立扶持卫生事业发展的专项奖励经费。

4、完善医疗法规,营造良好的医疗服务舆论环境

鉴于医疗工作的特殊性、风险性及其医疗单位的公益性等因素,应考虑将医疗事故、医疗纠纷与普通民事纠纷的损害赔偿加以乡别,结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我县的实际情况,从刑事、民事、行政法规的统一角度制定处理医疗纠纷的地方法规。这是改善医患关系的有效措施。

健全医疗事故鉴定的监督机制,并加大透明度和公开性。成立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医疗界、法律界等有关人士参加,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直接领导的合议委员会,增加医疗事故鉴定的透明度和公开性,消除患方对鉴定结论的怀疑,减低处理医疗纠纷的难度。

建立医务人员职业风险保险和患者医疗意外保险制度。调查显示,大部分医务人员认为需要建立保险制度。这是解决医疗事故赔偿和化解医疗纠纷的一条可行出路。可参照发达国家的做法,建立医疗事故保险制度。用行政法规的形式规定各类医疗机构注册医务人员,依照所在医疗机构的级别设定的保险费率,由院方统一投保;患者可本着自愿的原则,按不同病种设定的保险费率,自费投保。

第12篇

关键词:梁平县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绩效管理

梁平县位于重庆市东北,距主城180公里,总人口92万,其中农村居民73万。在“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和卫XI项目等工作开展之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大多数医疗设备陈旧、就医环境差、人员素质低、管理水平不佳,整体服务能力不高,在结合卫XI项目,利用一系列改进措施,推行强有力的绩效管理后,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大大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

一、梁平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状况和问题

在开展“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和推行卫XI项目之前,梁平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质量监管基本上处于放任状态,面貌陈旧,设备老化落后,医务人员缺乏且素质偏低,就医环境非常不理想。在服务方面,基本上以医疗服务为主,忽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导致卫生服务水平偏低,医疗纠纷事故频发;在管理方面,大部分以经验为主,绩效考核只将经济收入作为唯一指标;在收入方面,主要从基本医疗服务项目中获取,并依赖于高达百分之六十至七十的药品利润,“以药养医”阻碍医院生存发展。以上种种软硬件方面的落后导致梁平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大环境不理想

由于我国整体基层医疗事业发展的限制,机构的绩效管理所处的大环境并不理想,比如存在体制机制不完善、地理条件欠佳、政府对医疗机构补偿不能完全到位及历史欠账等问题,导致部分医疗机构在人员、绩效工资水平等方面的管理力不从心。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大多数机构管理者素质整体偏低,包括能力不足、观念陈旧、工作方法欠缺,存在分工不妥,管理流程不科学,制定绩效计划及绩效管理关键指标、工作目标设定不合实际的问题;存在日常和定期绩效指导是空话的问题;存在绩效考核一定程度上还是经济考核翻版的问题。

(三)综合满意度低下

对于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存在多方不满意的现象,首先是群众不满意。因为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质量偏低,比如乡镇卫生院门诊两联及以上抗菌药物使用率超过39%,门诊激素使用率超过21%。并且医务人员只片面地追求经济利润,提高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群众看病成本较高;其次是一些医务人员不满意。医务人员的收入差距较大,多则月薪上万,少的只有几百元;最后政府不满意。医疗机构在管理上以经验为主,绩效考核指标单一,卫生服务质量偏低,医疗纠纷事故频发,患者就医成本高,影响社会稳定。政府民调群众满意度排名靠后。

二、改进做法

针对上述情况,在重庆市卫XI项目办的指导下,结合“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历年工作,梁平县于2009年开展卫XI项目工作,以实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为主要目的,对全县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了绩效考核和质量评价,先后经历了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以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以绩效改进为核心的农村卫生服务绩效管理三个阶段,具体做法如下:

(一)卫生服务质量评价阶段(2009-2010年)

通过以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为抓手,县卫生局出台了《梁平县乡镇、村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质量评价工作方案》,制定了乡镇医院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指标分别为22个、14个,村卫生室的指标分别为9个、5个,并在云龙、回龙、仁贤、福禄等四个乡镇试点。

卫生局对试点乡镇卫生院每半年进行一次外部评价,试点乡镇卫生院对辖区村卫生室每季度评价一次,试点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每月自评一次。

(二)以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为核心的绩效考核阶段(2010-2012年)

将乡镇医院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指标分别调整为17个、18个,村卫生室的指标分别调整为8个、9个。

卫生服务质量评价工作从试点乡镇向全县乡村医疗机构铺开,同时推进以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工作,服务质量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评价考核周期及方式同第一阶段,评价结果与职工绩效挂钩。

各乡镇卫生院制定了本单位的《绩效考核方案》,其中明确乡镇医务人员人均绩效总额17543元/年,其中奖励性绩效为40%。

(三)以绩效改进为核心的绩效管理阶段(2012-2013年)

本阶段主要是以“绩效改进”为核心,以“三好一满意”医院建设为契机,把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并重,并将劳动纪律、医德医风以及各界满意度纳入医院管理和职工绩效考核,促进医院持续改进,又好又快发展。主要做法如下:

1、成立绩效管理组织体系

首先成立医院绩效管理领导小组。一般是院长任组长,副院长及其他院领导任副组长,院办公室等职能科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职责是负责绩效管理方案制定及绩效管理的组织、协调、宣传、解释、督导工作;其次成立绩效考核小组。一般是分管行后、医疗、公卫的副院长任组长,相应科室负责人为成员,职责是具体负责绩效考核工作;最后成立绩效考核监督小组。工会主席任组长,妇委会、共青团主要负责人及职工代表为成员,职责是负责绩效考核过程和结果的监督及职工申诉的调查与处理工作。

2、制定绩效管理方案

《绩效管理方案》遵循“公开、公平、公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及向一线倾斜的原则,明确各部门及各级各类人员考核办法、绩效分配办法。

3、确定各项管理指标

首先确定绩效管理关键指标;其次调整卫生服务质量指标;最后设立其他考核指标。

4、明确绩效管理程序、路径

首先制定绩效管理方案前,为绩效管理方案制定及落实做好人、财、物的准备;做好相关政策法规的宣教及绩效管理、评价技能的培训;做好管理指标基础数据及职工建议的收集整理等。其次绩效管理方案(含考核指标、绩效分配办法)初稿后,广泛征询职工意见、建议,反复修改方案,争取绝大多数职工支持。第三贯彻执行绩效管理方案。绩效考核时公平、公正,通过查阅资料、现场检查、民意测验等方式综合考核,考核结果公开,对职工的申诉认真调查处理,做好绩效沟通。

三、经验总结

梁平县通过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中的种种改进,大大提高了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通过卫生服务质量评价阶段,初步建立起了一套目标明确、程序清楚、评价公开的基层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使得评价有据可依,摒弃了以往主观上用“好”和“差”来评价的经验管理模式;通过以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为核心的绩效考核阶段,完善了基层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并初步建立了以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使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大大提高了机构服务水平;通过最后一个阶段,初步建立起了以绩效改进为核心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绩效管理体系,使得乡村医疗机构管理更上一层,诊治病人增多,业务收入增加,医务人员收入增加,医疗服务质量上升,医疗纠纷事故减少,良好地实现了“三个基本满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