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文化旅游的重要性

文化旅游的重要性

时间:2023-09-25 11:30: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文化旅游的重要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文化旅游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 旅游文化课 重要性

旅游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又是一门交叉学科,它由经济学、管理学、文化学三大学科支柱支撑,它的课程设置同样由这三大学科专业课程组成。旅游文化课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主干课、基础课,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下文将围绕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旅游文化课程的重要意义集中论述,以此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建设水平,优化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一、旅游文化的概念

长期以来,学界对旅游文化的定义没有统一的定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其一,“物质和精神文化综合说,”即“旅游文化是人类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其二,“旅游主体文化说,”即“旅游文化是旅游的人化,也即旅游者的文化”。其三,“旅游客体文化说,”即“旅游文化是指与自然风光、古迹遗址有关的历史掌故、民俗文化、文学艺术、传说故事及百科知识等”。其四,“旅游介体文化说,”即“旅游文化主要是指旅游组织者为满足旅游者精神文化需要所采取的各种文化措施以及接待人员在接待工作中表现出的精神风貌和文化修养”。其五,邹本涛、谢春山教授给旅游文化最新的定义即“旅游文化是人们的旅游体验与介入过程及其精神产品的总和”。

二、旅游文化课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地位

“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学科,它是由三大支柱支撑的,即经济学、管理学、文化学”,“旅游的核心问题是文化问题,文化是旅游的精髓和灵魂,是推动旅游发展的原动力。研究旅游,无论是将它作为一种经济现象,还是将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都离不开文化”。旅游文化作为旅游管理专业一门主干课、必修课,越来越受到学界重视,目前它不仅仅以一门课程而存在,其地位在逐渐提高,一些学者甚至提出:旅游文化应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即“旅游文化学”。还有学者指出“旅游文化有其特殊的研究对象、具体的研究方法和足够的经世致用价值,也就是说旅游文化学具备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而存在的三大基本条件”。

三、旅游文化课的重要性

(一)体现旅游文化课的重要地位

虽然当前旅游文化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是种种研究表明,它逐渐被学界重视,它的学科地位在逐渐上升,它不仅仅以一门课程而存在,更应该以一门学科对待,所以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旅游文化课程正是体现了旅游文化课的重要地位。

(二)丰富学生知识

旅游文化课讲授的内容十分丰富,具体涵盖山水文化、聚落文化、园林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民族文化、烹饪文化、酒文化、茶文化、诗词文赋文化、书画雕刻文化、戏曲歌舞文化、工艺美术文化等,这样全面而综合性的知识体系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来说,极大丰富了他们的知识面,拓展了他们的视野。

(三)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旅游景观中积淀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各种古建筑的结构形式、建造工艺、图案雕刻等,都反映着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内涵;文物古迹直接展示出历史文化;作为旅游流动资源的民情风俗,有关景物的诗文与神话传说等旅游文学,承载着民族的性格、心理、精神、伦理道德等。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将旅游景观鲜活地展示给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深入学习,进而挖掘旅游景观中蕴含的民族文化。通过观赏旅游审美对象,学生自然会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培养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四)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正确的审美价值

旅游文化课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包含有地理学、文化学、心理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文学、建筑学、宗教学等学科知识;熔文物、古迹、书法、绘画、雕刻、篆刻、音乐、舞蹈、园林、建筑、庙宇、服饰、烹饪、民俗、风尚等为一炉。通过这些知识及实物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发现、感知、鉴赏其中的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生活美;培养他们正确、积极的审美价值取向,提高学生鉴别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同时健康的审美观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铸就良好人格品质。

(五)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旅游文化课程基础知识包括两部分:其一为旅游文化概念、结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规律等。其二为具体的各种景观文化,诸如山水文化、园林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文学艺术文化等等。

综上所述,旅游文化课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才能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辽.漫谈旅游文化.中国旅游报,1987

第2篇

【关键词】 服务质量 IPA 福建南靖土楼

2008年7月7日,福建南靖土楼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随着申报世遗的成功,景区在接待人数、门票收入、旅游综合收入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2009年,南靖县累计接待游客147.9万人次,比增35.6%,旅游总收入4.43亿元,比增30.2%。同时景区基础设施尤其是餐饮、住宿设施迅速完善,旅游产品逐渐丰富,服务质量得到提升。但由于该时期景区发展过快,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例如:游客对文化和游历经历的追求与景区旅游产品和文化氛围之间的供求矛盾;旅游服务质量难以满足现代游客需求等。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了解游客需求,从而提升景区旅游服务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在进行实地调研获取数据的基础上,利用重要性―表现性方法进行科学分析,指出南靖土楼景区旅游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改善其服务质量,进一步塑造提升南靖土楼服务品牌。

一、研究方法

1、问卷设计

由于对景区服务质量概念界定的不同,各学者对景区服务质量的具体内涵及测量也有着不同的理解。例如李星群指出景区服务质量主要包含景区/景点吸引力、景区配套设施、旅游宣传促销等16个项目,而符全胜等在其研究中仅涉及到环境卫生、安全设施、安全服务、导游讲解等12个项目,内容相对简洁,但缺少对旅游交通、旅客期望的调查。在本研究中,结合土楼景区实际情况,借鉴了相关文献所提到的服务质量标准体系,进行实际修改调整,设计了29项景区服务因子。

问卷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南靖土楼景区相关旅游服务因子的重要性评价,第二部分为相关旅游服务因子的实际表现状况评价,第三部分是受访者人口社会学特征。其中29个景区服务因子分别为A1景区宣传教育材料、A2旅游交通、A3门票价格、A4售票服务、A5旅游提示标识牌、A6旅游秩序、A7导游知识、A8导游讲解服务态度、A9游览线路设计、A10环境整治、A11厕所设置、A12垃圾箱设置、A13休憩设施、A14残障辅助设施、A15旅游安全设施、A16自然生态景观、A17土楼原貌保护、A18客家民俗活动、A19原生态文化体验、A20土楼客家民俗表演、A21景区居民好客程度、A22旅游商品、A23土特产品种类、A24餐饮卫生、A25餐饮价格、A26住宿卫生、A27住宿价格、A28治安环境、A29投诉处理。测量题项采用李克特5点评分法进行。重要性问题的选项为“不重要”至“重要”5个选项,分别赋值1至5分、表现状况问题的选项为“不满意”到“满意”5个选项,分别赋值1至5分。

2、数据收集

本次调查地点选择在南靖土楼景区旅游资源最具代表性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怀远楼、和贵楼。这四个景点已营运多年,有较高市场知名度,游客较多,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采用实地发放问卷,面对面指导填写,实时收回问卷的方式,并对重点游客进行深入访谈。2010年9月10日至12日的调查期间,在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怀远楼、和贵楼发放问卷共160份,每地40份,收回问卷150份,其中有效问卷150份,有效率为93.75%。

3、分析方法

本研究利用IPA(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方法,即重要性―表现性分析法对景区服务质量进行分析。IPA方法最先由Martilla和James提出并运用于评价市场营销项目的有效性。目前,作为一种有效的服务质量评价和改进方法,IPA已经在包括旅游业在内的各个研究领域获得了和SERVQUAL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旅游业中,可以利用IPA方法分析游客对旅游服务的满意程度,进而对旅游景区服务质量做出准确的评价。

IPA的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所要考核的观测变量和考核分值范围。第二步,分别确立各观测变量的重要性(I)及其表现性(P)的分值,画出标有刻度的IP图(见图1)。第三步,分别求出观测变量重要性及其表现性各自总的平均数,并且找出以上两个平均数在IP图中的交叉点,并基于该交叉点进一步画出一个十字架(可用如图2所示的实线),横轴代表的是重要性(I轴),纵轴代表的是实际表现(P轴),于是,IP图的四个象限便得以清晰呈现。第四步,分别将各观测变量根据其重要性和表现性的实际得分,逐一地定位在四个象限相应的位置。第五步,基于巴勒格鲁和纳伍(Baloglu,Love,2003)的观点,对四个象限的观测变量分别进行解释。

由重要性因子分值的平均值、表现因子分值的平均值为坐标原点构建IPA四象限图,分别表示受访者对不同因子的重要性和表现情况的个人评价。通过IPA表能直观地看出受访者对各种旅游景区服务因子的满意度情况。图1显示,第一象限区域为高重要性、高表现,说明受访者对位于这一象限的因子很满意,对于旅游经营者来说,其象限的因子服务质量须继续保持。第二象限区域为低重要性、高表现,说明受访者认为位于这一象限的这些因子不是很重要,其实际表现高于期望。旅游经营者对该象限的因子不需要刻意追求完满。第三象限区域为低重要性、低表现,说明受访者不关注位于这一象限的因子,其因子服务质量的好与坏都无所谓,旅游经营者对其象限的因子暂时不需要改进,可在资金、管理、人员等方面充裕的情况下再考虑改进。第四象限区域为高重要性、低表现,说明受访者认为位于这一象限的因子很重要,但对其表现感到不满意,其象限的因子为重点改进的区域,旅游经营者须特别重视和对待。

二、数据分析

1、样本描述性统计

在150位受访者中,男性占44.7%,女性占55.3%,男女比例基本平衡。从旅游方式来看,跟团旅游的最多,占61.3%,自助旅游的占38.7%。从游客来源地来看,福建省其他城市的占多数,为47.3%,漳州市次之,为28.0%。从游玩土楼次数来看,81.3%为初次游玩者。从年龄结构来看,19―30岁的最多,占受访者总人数的26.7%,31―40岁的次之。从受访者职业状况上来看,26.0%为企业职员,15.3%为在校学生。从游客文化程度上看,受访者中大专学历的占36.0%,本科学历占25.3%,高中、中专、职专学历占24.0%。从收入状况来看,大部分受访者收入在2000―2999元,占受访者总人数的21.3%,1000―1999元的占18.7%,1000元以下的占17.3%,5000元以上的占15.4%。

同时,本研究利用SPSS13.0对调查问卷进行信度分析,其中重要性因子的Alpha为0.913,表现性因子的Alpha为0.917,均大于社会科学研究所要求的推荐值0.7,说明两类因子内在的信度可接受,即相关指标的内在一致性较好。因此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可用于后续的研究。

2、重要性―表现性分析

经计算29个重要性平均分值的总平均值为4.22,29个表现平均分值的总平均值为3.22。这样,在以重要性总平均分值的横坐标,以表现总平均值为纵坐标,坐标原点为(4.22,3.22)的四象限图中29个因子分别落在了四象限图的四个不同的象限中(如图2)。

其中:A1宣传教育材料(3.9、3.23)、A2旅游交通(4.39、3.04)、A3门票价格(3.69、2.8)、A4售票服务(3.89、3.04)、A5旅游提示标识牌(4.15、3.33)、A6旅游秩序(4.24、3.41)、A7导游知识(4.32、3.44)、A8导游讲解服务态度(4.29、3.48)、A9游览线路设计(4.38、3.55)、A10环境整治(4.48、3.41)、A11厕所设置(4.39、3.33)、A12垃圾箱设置(4.10、3.37)、A13休憩设施(4.23、3.00)、A14残障辅助设施(4.04、2.70)、A15安全设施(4.57、3.13)、A16自然生态景观(4.52、3.65)、A17土楼原貌保护(4.67、3.89)、A18客家民俗活动(3.97、2.92)、A19原生态文化体验(4.16、2.81)、A20民俗表演(3.85、3.03)、A21居民好客程度(3.99、3.49)、A22旅游商品(3.85、2.98)、A23土特产品种类(3.86、2.99)、A24餐饮卫生(4.6、3.07)、A25餐饮价格(4.23、3.17)、A26住宿卫生(4.33、3.19)、A27住宿价格(4.20、3.23)、A28治安环境(4.47、3.53)、A29投诉处理(4.52、3.08)。

从图2中可以看到共有9个评价因子落在第一象限,它们分别是A6“旅游秩序”、A7“导游知识”、A8“导游讲解服务态度”、A9“游览线路设计”、A10“环境整治”、A11“厕所设置”、A16“自然生态景观”、A17“土楼原貌保护”、A28“治安环境”。由此可以看出,受访游客认为这9个旅游因子很重要,对旅游景区的这9个方面的表现比较满意,说明:南靖土楼景区的游客不管是自助游,还是跟团旅游,都能保持好良好的游玩秩序;导游知识丰富,服务态度好,其业务水平获得游客认可;景区游览线路设计合理,游客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游览到较为丰富的旅游景点;景区的环境整治较好,自然生态景观保护良好,土楼的原貌保护工作卓有成效,获得了游客的高度认可。

落在第二象限有5个评价因子,分别为A1“景区宣传教育材料”、A5“旅游提示标识牌”、A12“垃圾箱设置”、A21“景区居民好客程度”、A27“住宿价格”。可见,受访游客认为景区的宣传教育材料、旅游提示标识牌、垃圾箱设置、旅游目的地居民好客程度、景区的住宿价格不是影响其旅游出行的重要因子,但表现较好。说明景区内的宣传教育材料丰富与否、提示标识牌醒目与否、垃圾箱设置合理与否、当地居民友好与否不会影响到游客的出行意愿;其次,由于受访游客主要来自漳州、厦门等周边城市,基本上为一日游,所以大部分游客认为住宿价格对他们影响相对较小。

落在第三象限有8个评价因子,它们分别为A3“门票价格”、A4“售票服务”、A14“残障辅助设施”、A18“客家民俗活动”、A19“原生态文化体验”、A20“民俗表演”、A22“旅游商品”、A23“土特产品种类”。受访游客认为这8个旅游因子不重要,且实际表现也不好,主要在于:随着经济水平的大幅提高,以及土楼部分景区对导游证、老人、学生、现役军人等有门票优惠政策,门票价格设置相对合理,因此受访游客认为门票价格不影响其出游选择;土楼的客家民俗活动有歌会、婚嫁迎娶、节庆礼仪、地方戏等,由于大部分游客是一日至二日游,时间有限,所以这些民俗活动的丰富与否对他们的影响较小,而且部分民俗活动具有季节性、阶段性、间接性,游客很难一一观看,满意度一般;随着旅游的发展,游者的增多,不可避免地会将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和商业文化带到旅游目的地,对传统文化产生影响和冲击,影响游客对原生态文化的体验感受。

落在第四象限有7个评价因子,它们分别为A2“旅游交通”、A13“休憩设施”、A15“安全设施”、A24“餐饮卫生”、A25“餐饮价格”、A26“住宿卫生”、A29“投诉处理”。这些表明受访游客在南靖土楼各景点游览中普遍感到旅游交通、景区休憩设施、安全设施、餐饮服务、住宿卫生以及投诉处理与期望有较大差距,可见,各景区在旅游交通、景区休憩设施、安全设施、餐饮卫生、餐饮价格、住宿卫生、投诉处理七项因子上存在服务质量问题,主要在于:南靖土楼地处山区,道路交通相对不便,影响进入景区的便捷度。同时在景区内的停车位、休憩设施不够完善,这些均会影响到顾客在旅游过程中的满意度;对于游客而言景区的餐饮卫生和住宿卫生条件极为重要,但部分旅游饭店和宾馆却不够重视,疏于卫生方面的严谨把关,游客评价一般。

三、解决措施

1、提升旅游交通便捷度,完善景区内相关配套设施

在旅游交通上,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主干道、景区道等相通相连的旅游交通大网络。具体措施为继续完善山梅公路;将田螺坑土楼与云水谣土楼之间已有的相连乡道,改造为旅游专用公路,增强土楼旅游的连贯性;加快建设各景区、景点支线道路和旅游步行道,形成兼顾游览性和通达性的旅游交通道路网络;同时积极抓住福厦动车开通的难得机遇,提升省外游客进入南靖土楼的游览便捷度,不断扩大客源。同时景区内休憩设施较为缺乏,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相关设施设备的投资,并合理规划,方便游客旅途中的休息。

2、开展旅游安全检查,加强旅游安全监督

结合南靖旅游安全实际情况,可考虑成立旅游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联合交通、消防、卫生、工商等部门,定期检查景区安全设施,重点加强假日期间的安全检查,即深入旅游景区景点、旅行社、酒店、饭店、宾馆等地开展安全大检查,对各景点内的危险地段、游乐设施、交通运输工具和消防等设施进行重点检查,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对发现的问题要立即进行整改,并认真制定旅游紧急救援预案,启动假日旅游联动机制,严格落实旅游安全责任制,确保假日期间为游客营造安全有序的旅游环境。

3、规范行业管理,提升餐饮、住宿卫生条件

景区规范标准维系景区未来的发展,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规范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面对井喷式的游客,南靖县的农家小旅馆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为了规范旅游管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满足旅游者的合理要求,贯彻“宾客至上,质量第一”的宗旨,南靖县相关部门要认真实施《福建土楼景区农家旅馆评定标准(试行)》,不定期地组织工商、物价、卫生、防疫等部门开展专项检查活动,有效规范旅馆和饭店的管理。

4、强化景区质量监督管理

为维护游客利益,保障游客权益不受侵犯,可以成立南靖县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专门受理景区内游客投诉案件,监督旅行社、星级饭店、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从而进一步提高旅游质量。同时在景区景点做好投诉热线标识牌的设置,迅速回应游客的投诉事宜,不断提升景区服务水平,并聘请常年法律顾问,发挥法律咨询作用。

【参考文献】

[1] 福建南靖强力推进土楼旅游“转型升级” [EB/OL]. news.省略/lvyou/471019.htm.

[2] 李星群、胡天淑:基于IPA方法的广西滨海旅游服务质量研究[J].经济论坛,2009(9).

[3] 符全胜、李华:服务质量改进的策略矩阵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1).

[4] 王莹:旅游区服务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分析及控制途径[J].旅游学刊,2001(5).

[5] Martilla, J. A. , & James, J. C.Importance - performance analysis [J].Journal of Marketing, 1977(1).

第3篇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和为贵的管理方式和以德服人的人格魅力。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重要影响之一。在旅游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的思想是一致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贵民”亦即“重民”的民本思想启迪我们要重视“人”的作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旅游管理置“人”的管理于重要的位置沿袭了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

(二)以和为贵的管理方式

“以和为贵”的思想源自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以和为贵的管理方式对旅游管理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现代旅游企业管理中,现代旅游企业重“人和”的企业凝聚力恰恰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重要性。除此之外,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也是“以和为贵”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对旅游管理而言,在服务管理上从“条规约束”向“无为而治”的转化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以德服人的人格魅力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儒家主张“内圣外王之道”,就是说内有圣人之德,外行王者之政。在这里,圣人的人格魅力起了很大作用。简而言之,就是要做到“以德服人”。旅游企业管理者在进行旅游管理的时候,应注重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自身的人格魅力,以道德榜样来影响他人,尊重员工,处处为员工着想,注意树立自己的人格榜样,这样可以赢得员工的信任与支持。

二.旅游管理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策略

为进一步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促进作用,在旅游管理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一)科学规划旅游地区的文化

科学规划旅游地区的文化,是旅游管理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关键。在旅游企业管理中,我国的旅游资源因地域不同而不同,科学规划旅游地区的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优越性,在突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老城区,是在旅游管理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旅游文化的重要举措。所以旅游管理必须在政府主导下,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做好旅游地区的规划。

(二)做好文化旅游基础性工作

做好文化旅游基础性工作,是旅游管理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对旅游管理而言,在文化旅游理念的实施过程中,要广泛开心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工作,对全体社会成员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科学知识、价值功能、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强化中国传统文化在旅游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提高公众的传统文化意识,做好文化旅游基础性工作,促进文化遗产永续传承。

(三)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旅游管理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也至关重要。传统文化旅游是一种全新的、知识含量高的旅游形式,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进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新时期的旅游活动不会局限在观光旅游的初级层次,而是一种多方位多层次的旅游方式,旅游区必须结合我国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开发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化旅游新产品,创造和凸显本地旅游的特色,使旅游业的发展拥有持久的生命力。

(四)丰富传统文化的旅游形式

丰富传统文化的旅游形式,开展多元化、多样性的旅游方式,是现代旅游的必然要求。旅游管理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发展参与式与体验式的我国传统文化旅游形式来实现。旅游作为需要用心灵感悟的精神文化产品,要求旅游管理者为旅游者提供身心参与的进入方式,在旅游中经历心灵震撼。如红色旅游的兴起,就是一种精神文化产品,有其独特的精神价值。

第4篇

[关键词] 旅游业 文化 人文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

国内有学者认为:“现代旅游现象,实际上是一项以精神、文化需要和享受为基础的涉及经、政、社会、国际交流等内容的综合性大众活动”。旅游的重点是文化,文化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渊薮,是旅游业的灵魂。

一、文化性是旅游的一个重要性质

旅游到底是经济还是文化,当时于光远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旅游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又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后来孙尚清先生提出一个观点,说到“旅游在发展的一定阶段是经济――文化产业,到发展的成熟期是文化――经济产业。”这两个功能重心的调整,是一种性质的转化。但不管怎么说,有一点可以肯定,即文化性是旅游的一个重要性质。

在旅游活动中,文化既表现为动力、资源,又体现为一种推进器、剂。文化直接影响着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影响着旅游企业、产品的生命力。所以在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文化性竞争越来越突出了。追求文化底蕴和文化含量,也在逐步成为旅游业共同的行为。

二、旅游资源本身就蕴涵着丰厚的文化

在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今天,旅游资源的内涵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结合,使人们在欣赏清秀壮美山川的同时体味古老深厚的文化沉淀。

首先,我们从文化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关系看,文化孕育着人文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蕴含文化,人文旅游资源的鉴赏与开发都需要文化进行“解译”。人文旅游资源属于文化的范畴,许多文化产物都是人文旅游资源,不少文化资源只需通过略加开发就可以成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大量的人文旅游资源都具有丰富而深邃的文化内涵,游人要欣赏、感悟它,规划师、旅游商要开发利用它,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其次,我们从文化与自然旅游资源的关系看,大好河山孕育文化,文化辉映大好河山,二者相得益彰。例如,众多的名山胜水成为佛寺道观建造之地,孕育、催化了灿烂的宗教文化。“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就是文化辉映河山的绝好写照。这里讲的“仙”、“龙”实质意味着“文化”或文化魅力。此外,许多自然旅游资源虽然本身不具有文化属性和叠加历史文化色彩,但自然美无疑需要从文化层面来鉴赏,需要科学知识来解释。而且,要将自然山水转化成为旅游产品必须通过旅游开发这一文化手段来实现。俗话说:山水无绿不成景,风景无文没有情。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自然旅游资源同样也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与文化密不可分。

三、我国旅游业应注重挖掘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不断创新旅游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独特气质的体现和渊源历史的鉴证,是全世界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民族今后生存发展的基础。而我国的历史文化可谓累积层叠、百川归纳。它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展示给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文化素养的观光者的应不仅是瞠目结舌的物化形象,更是倾心感悟的精神之光。因此,我国旅游业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必须彰显我们的优势、突出我们的特色,使我们的文化差异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和最有效的释放。而要做到这一点,从整体而言,和谐境界、含蓄气质和宽容精神是旅游业发展中不能缺少的文化内容。

1.和谐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自古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朴素思想,其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道家思想追求精神的自由自在,脱去一切虚伪的外表衣,与大自然之道合而至一,最终达至齐物之境。和谐境界是中国文化之本,也是中国旅游之魂,与西方文化之冲突对立相比,大异其趣,这是东方文化的魅力,旅游开发应使其大放光彩。

2.含蓄气质

中国文化是一种内敛文化,中庸自持,不恃张扬,其整体气质也与西方文化大有差异。中国文化是一种隐喻文化,崇意境,在审美上主张人与自然消融界限,不喜对比而重写意,同时中国文化蕴涵着一种婉转悠长、含蓄悠远的气质,散发着无尽东方文化的神秘感。正是这种神秘感吸引无数域外游客不辞万里,远足中国。含蓄悠远的文化气质,如能在自然,人文景观中恰当地流露,定会让中外游客受用不尽,回味无穷。

3.宽容精神

中国文化从起源到发展,都呈现出多元融会的特征,它在中华民族大家庭各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生长,并历经中外文化的交汇,汲取异族文化的养分。这种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倾向锻造了中华文化包容开放的品格,赋予它涵纳百川的心胸和气度。在中国文化的百草园,风格各异的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丰富着中华文化。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无比丰厚的资源,使无论国内还是跨国的旅游都有着极其雄厚的资源储备。我们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善加利用和保护这种多样性,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各种民族风情,尽量避免民族文化的趋同倾向,秉持一种宽容的精神和对文化多元发展的关切,现代旅游事业才会得以长足发展。

我国旅游业在挖掘民族文化的同时还要注意旅游文化的创新。中国入世以后,旅游业对境外开放,这是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势必引起旅游管理、旅行社管理、饭店管理方面出自不同文化环境的模式发生整合变化。那么如何创造新的旅游文化,只有旅游业乃至全民族重视文化,使所有旅游业的从业人员都是 “文化人”,富于很强的主体意识,人文精神,有较高的思想境界,才能在实践中反思现有文化的缺陷和局面,创造新的包容古今,吸取中外,符合时代要求,顺应历史发展的中国旅游文化,这样我国的旅游业才能蒸蒸日上,跻身于世界旅游强国的行列。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重旅游文化内涵;第二,注重旅游文化形象;第三,注重旅游文化效应。

参考文献:

[1]程:从辩证唯物史观看文化的力量[J].人民日报,2005(5):第九版

[2]钟贤巍王润平:从文化学视角看中国旅游业的发展[J].社会科学战线,2003(3):273-274

第5篇

关键词:广西民俗旅游;发展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9-0269-02

现代旅游的诞生就是离开居住地去体验异地风俗习惯的过程,异地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就是满足人民休闲、审美、愉悦目的的最好途径。旅游与文化的结合,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人们从追求山水风光的迤逦到体验民俗风情的转变体现出人们的旅游观念在逐步的提高,从最初的感知大自然的山水,历史的遗迹到以休闲娱乐为主体的文化游反映出人们对于高层次文化旅游的渴求。民俗文化旅游符合人们高层次的旅游需求,这种地域性文化对游客来说充满了神秘感,最能激发游客游玩的热情。广西有着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近几年来,凭借其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旅游产业迅速发展,民俗旅游作为其旅游业格局中的重要板块,它的健康发展关乎到广西旅游业未来的发展。因此,本文从广西民俗旅游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入手,寻求广西民俗旅游发展的合理途径。

一、广西民俗旅游发展现状

(一)广西民俗旅游发展状况

广西作为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境内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民族。2010年,广西总人口4602.6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711.05万人,占37.18%,其中壮族1444.85万人,占广西少数民族人口的84.44%,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广西境内的瑶族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的,占全国瑶族人口62%;同时广西也是毛南族、仡佬族全国最大的聚居区,是京族的唯一居住省份;少数民族的居住地区占了广西面积的60%。长期以来,各民族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风俗习惯,如瑶族的歌舞,侗族的大歌,壮族的山歌等。广西旅游业依托自然风光和民族特色旅游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0年旅游总收入占全区GDP10.03%,2012年达到占全区GDP的12.74%,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广西正逐渐步入旅游强省的行列。

(二)广西民俗旅游的发展方式

旅游业是一项文化性很强的产业,无论就其“形”,还是“神”,只有体现出各种不同的特色才能吸引旅游者。民俗旅游开发就是对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进行筛选和加工,以激发人们前来观赏风俗、了解文化,在民俗旅游开发中首要重视游客的精神文化享受。在过去以往的民俗旅游开发中,民俗旅游开发的模式总结为六中模式:品牌经营模式、社区-传统街区模式、乡村模式、“生态博物馆”模式、主题公园模式、节庆活动模式。

广西是多民族文化的聚集地之一,其民俗文化的结构和特点随着不同民族的分布凸显出自己的特色。壮族的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侗族的楼堪称广西民族风情的四绝。各城市依据民族风情中所表现出来的“绝”为突破点,以创新机制发展民俗旅游。广西民俗旅游发展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城市民族风情类发展方式

印象・刘三姐仅2011年游客接待量就达到150万人次,阳朔县实现旅游收入达到38.6亿元。作为我国首部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在主题公园的模式下,用原生态的自然山水场景来展现民族风情。它突破了传统主题公园模式的生硬的表现手法,而是以山水实景、本土渔民和本土演员来强化观众的认同感。印象・刘三姐现在已经成为桂林山水之外的另一个知名品牌。印象・刘三姐的成功使得这种城市民族风情的经营方式成为广西发展城市民族风情旅游的重点工作。三江县的“天下侗寨,坐夜三江”、巴马县的“梦・巴马”也力图以这种经营方式表现自己民族的魅力文化。这些演出也得到外界的一致认可。

2.乡村民俗旅游类发展方式

2003年12月广西南丹县白裤瑶族聚居地兴建中国首座瑶族生态博物馆,之后先后建成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等9座各具特色的民族生态博物馆。生态博物馆更加侧重于民俗文化的保护,把民族文化的完整性置于开发前面。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了关于广西特色名镇名村发展意见,2013年,经过自治区验收,13个镇村被授予了“特色名镇名村”称号,特色名镇名村是为了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城镇化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3.民俗节庆活动类发展方式

节庆活动是一个地区在长期劳作中形成的有着特定的主题、代代相传的社会习惯。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式,广西有着丰富的民俗节庆活动。农历三月初三武鸣壮乡歌圩、金秋时分漓江渔火节、梧州的龙母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进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这些节庆活动的开发充分展示了少数民族生活习俗。

二、广西民俗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广西民俗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民俗旅游迅速发展,而旅游业的发展牵涉面广,民俗旅游的发展也面对着多方面类似的困难,诸如环境的制约、基础设施条件的限制、人均消费水平的影响等。同时,民俗旅游因其民俗文化的属性,还存在着其他方面的问题。

(一)文化挖掘不足

现代旅游进入了追求文化体验的时代,民俗风情旅游则是文化旅游的核心层次,对于民俗文化的挖掘成为民俗旅游的灵魂所在。体验桂林文化不是坐着船从桂林到阳朔,也不是在景点前拍个照。文化是一种精神现在,需要很强的代入感才能让游客感知到。现在广西旅游景区开发大都以自然景观为主,以经济效益为目的,重视商业设施,对于文化产品建设投资开发明显不足。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工艺品也由于机械化的批量生产渐渐失去了传统的艺术形象和文化价值。原生态民俗文化不仅仅是来自于舞台的,更不只是唱两支歌、吃一顿饭。民俗文化旅游项目开发要善于营造民俗特色文化氛围,把握开发的细微之处。当前民俗文化旅游有舞台化、商品化、庸俗化的趋向。

(二)保护力度不足,民族文化资源流失日趋严重

旅游业的发展是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偏远地区,旅游收入作为增加收入的一个重要部分,大力发展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很明显的。然而民俗文化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甚至消失。壮族服饰作为壮族传统文化一部分,最能体现出异域风情,在广西的许多壮寨中,日常服饰却已大都被现代服装所代替。一些饮食习惯、信仰等也被外来文化所同化。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社会带来的影响是隐藏式的,不可逆转性的。环境的破坏、污染可以慢慢治理,文化的污染是永久性的。在商业利益驱使下,广西民俗文化资源遭到破坏以至于流失严重。一方面是婚娶宴席等民俗被庸俗化和商业化利用,另一方面却是民族语言加速流失,民族服饰、舞蹈、音乐、文物、手工艺、风俗等文化艺术面临失传,以及民族文化保护理念欠缺,造成了一些“建设性破坏”的案例,民族建筑和文物年久失修,损坏严重等等。

三、民俗旅游健康发展的策略

(一)加强居民对于民俗文化重要性的认识

民族的价值观是民俗文化的集中体现,民族价值观的退化就是因为观念的错误,对民俗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才会导致民俗文化的庸俗化。想要从基础方面去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从观念上让当地居民对民俗旅游、民俗文化有清醒的认识,落后地区的居民对于古老的建筑、遗迹的价值大都没有清楚的认识,不了解其价值的重要性,而是好奇居然还有人花钱看这些破旧的物品。谢彦君通过游客心理状态与目的地景观状态之间关系的分析,发现居住与现代城市的居民追求原始状态的景观,而处于原始状态的乡村却倾向于现代城市。这种差异的心理状态是普遍存在的。只有对于自己所处的文化内涵有了清楚的认识,才会发现它的美,它的价值,才能有意识的去保护自己的民俗文化,民俗旅游业能够健康持续发展。具体的来说,当地政府就应该树立和谐发展的观念,不能为眼前的利益损害长期的利益,让民众对于政策有准确的认识,让当地居民对于民俗文化的独特性和重要性有清楚地了解。

(二)民俗文化开发与保护的专业性

民俗文化反应了一个地区居民的生活习俗,其真实性是游客想要看到的,但它作为一种隐性的文化资源,它的开发和保护就需要专业化的人参与其中。体现民俗文化的原汁原味性需要对它的历史有准确的把握,这样在开发中才能营造异域风情的氛围。科学的保护方法和措施能够延续文化的传承性,可以保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作为一种商业化的产品,就需要正规的管理制度去运营。“民俗村”之类有正规企业经营,其管理制度已达到现代企业的标准。对于一些古镇,村落,只是当地政府组织村民经营管理,没有专业化的人员参与日常管理中,这些资源涉及到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又不能完全以现代企业制度去管理,对于这些制度的健全需要深思。

(三)民俗文化的创新性

民俗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它的积淀是经年累月的,经过时间的堆积才体现出一个民族的内涵。所以民俗文化的创新新不同于其他旅游产品的开发,应集中于模式的创新及技术的创新,挖掘文化的内涵,合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保持文化的真实性和神秘性。民俗旅游开发的模式是根据国内二十多年的发展经验总结而来的,是在旅游业初步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

现在,游客追求高层次、高品位的需求,如何在俗中带雅,增加民俗文化的附加价值是吸引游客的关键。一个民族文化的内涵不是通过欣赏简单的民俗活动就能体验到的,让游客体验到一个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开发模式需要改进的地方。现代网络技术已经成功的运用到旅游业的发展中,在较大景区开发中,遥感技术可以完成大量的测绘工作。智慧旅游也在许多景区中成功施行。保持技术的持续更新也是一个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温锦英.文化,民俗旅游开发的灵魂[J].广东民族学院学报,1997(03).

[2]王德刚.民俗旅游开发模式研究――基于实践的民俗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探讨[J].民俗研究,2003(01).

第6篇

(一)北川羌文化旅游现状的优势

2.禹羌文化旅游资源治水有功的大禹,作为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其出生地一直都是历史及考古学家争论的焦点。“禹生西羌”已经得到考古界权威的确认,国家相关机构授予北川“大禹文化之乡”的称号。北川县内相关的禹迹众多,包含大禹故里、北川及禹穴沟大禹文化遗迹,建有大禹纪念馆、禹王庙,每年六月初六大禹生日,都要举行规模宏大的祭拜大禹的活动。

3.地震旅游资源北川老县城完整的地震废墟遗址和唐家山堰塞湖一起构成全世界最大的现代地震遗址,大量救援遗物和遗存,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和吸引力。其观光和科普、教育价值在全世界具有垄断性,为研究地质构造、预防地质灾害提供科学依据,可供游人观光,纪念亡灵。

4.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羌是我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北川县作为我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羌文化在这里保存最为集中、最为丰富,羌文物在这里保存最多。打造了一个北川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修复严重受损的羌族文物,抢救灾区文物、文化典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民间文化数据库,编写羌族文化普及读本。实验区的主要地域为关内北川漩坪以上乡镇。

(二)北川羌文化旅游现状的劣势

1.北川文化资源缺乏系统化和内生能力北川文化资源丰富,都具有鲜明的个性,但是,众多的特色文化资源都是一个个小的单点,没有形成方向、空间、意象等相近的网络和集群,没有形成文化产业链,因此,难以产生内生力量,难以实现空间的生产力。

2.北川文化产业没有龙头和市场北川文化资源得到了专家、学者、政府、社会的认可,但是,没有最具影响力创意文化作为龙头文化来支撑、来带动,所有的文化都是静态的,活态化程度低,因此,自然得不到市场的认可,没有市场,自然不能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更不能将文化产业化、商品化、货币化。

(三)北川羌文化旅游现状的机遇

“5·12”地震对北川人民是一场浩劫,但却让北川一下子成为全球人人皆知、人人关注的地方。同时地震后出现的具有全球垄断性的地震城市废墟遗址资源及堰塞湖等其他的旅游资源,也为北川打造新的地震观光市场创造了非常好的机遇。

二、北川羌文化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一)打造民族文化品牌

1.发展产业链结合自身现有的民族文化,大力开发与羌族民俗文化相关的周边产业链,形成以旅游业为主导的民族文化周边产业共同繁荣的产业链,打造整体品牌,创造规模效益。既无形中宣扬了羌族的民族文化,同时也为北川旅游业增添了有灵魂作用的核心文化,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

2.将文化创意变成文化产品,实现文化北川引进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以北川文化和民俗特色风情为内涵,涵盖文化会展、文化培训、演艺娱乐、艺术创意、动漫游戏、文化休闲旅游等领域。扩大和提升文化大援建,增加两家有创意实力的文化企业投资北川文化市场,并向一线城市乃至国际市场扩展辐射,建设文化北川。

(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1.发挥药王谷景区、九皇山景区位于九环精品旅游线上的地理区位优势及优美的自然生态、优越的气候条件,构建九环线北川段生态养生休闲度假旅游线。

2.将新老县城及唐家山堰塞湖一线打造成为以地震大爱文化为主题的纪念、缅怀旅游线。

3.充分利用禹里——小寨子沟沿线的自然风光及禹羌文化特色,打造禹羌文化体验区和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构建古羌文化旅游走廊。

(三)加快旅游产业要素建设

1.大幅度提升旅游交通水平。打造新老县城的主题景观大道。按照分段、分主题展示北川形象的要求,完成新老县城道路沿线绿化、亮化、美化和旅游标识标牌建设;打通青叠路,完成新县城及全县各主要道路沿线、重要节点旅游导视系统和景观小品的设计安装。

2.设立旅游商品研发中心,依托北川原生态的物产资源,吸纳禹羌文化、红色文化、大爱文化等元素,结合特殊的地震题材,大力开发旅游纪念品,尤其是重点开发地震纪念品、羌绣文化纪念品、影像印刷品;利用我县丰富的土特产品,民间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结合现代创意思维,开发西羌水磨漆、山核桃工艺品、古羌茶叶等独具北川特色的旅游商品,使购物旅游开发成为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四)启动“旅游提升计划”一是研究制定北川旅游产业整体包装策划方案,打造精品旅游品牌;二是推出宣传准确,有吸引力、影响力、涵盖面广、朗朗上口的旅游宣传语(如:大禹故里,中国羌城);三是拍摄制作一部高品位、有震撼力、短而精的旅游宣传广告片;四是在川内交通干线醒目位置设置大型户外旅游宣传广告牌,包括成渝路、成绵路、辽宁大道、“九黄”环线、山东大道等;五是充分利用网络的宣传力和影响力,加强网络宣传;六是坚持举办一年一度的大禹祭祀活动、禹羌文化旅游节、转山会、龙灯会、羌年等大型旅游节庆活动。

三、总结

第7篇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业也随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中旅游文化在旅游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旅游业中虽然旅游文化是独立存在的,但是旅游文化对旅游业的管理和持续性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并且旅游文化也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本文对旅游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旅游文化建设的策略。

引言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而旅游文化是人类在旅游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旅游文化可以体现出旅游景点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随着国民经济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旅游活动,旅游业也开始面向大众化。旅游业是自然景点和旅游文化的结合,而自然与文化也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旅游文化能够更好的带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文化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弘扬旅游景点文化以及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一、旅游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旅游文化促进了旅游业的经济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是以地区的景观为基础,通过经营管理吸引游客参与景观游玩,推动旅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在我国有许多以民族文化为基础的旅游景点,利用民族文化不仅可以带动旅游业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比如北京著名景点长城、故宫等,其都是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也是由于其中的浓厚的民族文化和精神,所以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游玩欣赏,同时也吸引了很多外国游客的目光。旅游文化不仅促进了旅游业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社会的经济发展。

(二)旅游文化提高了旅游业的管理水平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是对开放的旅游景点进行参观游玩,其中还包括了旅游过程中的诸多业务,比如食宿、交通等。旅游也想要持续稳定的发展,就应该给旅客提供全方面的周到服务,并且要提高旅游的服务质量。而旅游也是一种特殊的行业,所以旅游景点的工作人员和导游人员可以很好的对旅游文化进行展示。旅游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旅游也的管理水平,进一步也提高了游客的旅游质量。

(三)旅游文化有协调旅游环境的作用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业的游客群体也越来越多,导致我国的旅游环境变得更为复杂,所以旅游业应该做好和旅社之间的协调管理工作,通过管理进一步改善旅游生态环境,促进旅游业能够健康平衡的发展。旅游文化是协调管理工作的基础,在管理中,根据旅游文化的发展进一步进行全面管理,从而使得协调管理工作质量能够有所提高。旅游业在协调管理中,以旅游文化为基本原则不仅可以对各项事务进行管理,也可以减少矛盾的发生。

(四)旅游文化对游客的影响

随着旅游业的游客量越来越大,游客的行为大部分都在旅游环境中充分的体现出来。就目前我国的旅游环境来看还是比较复杂,所以在管理中不仅需要政府的管理和资金的投入,更需要游客的爱护。在加强游客的环境保护工作中,可以从旅游文化角度出发,引导游客提升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层次,旅游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由此也可以见得旅游文化在提升游客精神文明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有助于构建旅游文化科学体系

旅游文化是旅游文化研究的跨科学。旅游文化与旅游学有着一致的结构,其都是以旅游为基础进一步展开的。旅游文化是旅游学的分子学科,在文化学研究中,旅游文化是一个特殊的研究领域。旅游文化是以文化学为理论,通过文化学的方法对旅游活动进行研究。因此旅游文化的研究不仅能丰富旅游学的内容,也可以促进旅游学的发展。

二、提高旅游文化建设的策略

旅游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弘扬旅游景点文化以及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想要旅游业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就要提高旅游文化的建设。

(一)提高游客以及工作人员的文化素养

旅游业中的主体是游客和工作人员,在旅游过程中游客和工作人员的文化素养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就工作人员文化素养而言,如果工作人员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那么也不能更好为旅客进行旅游文化宣传,使得游客的旅游质量有所降低。因此想要提高旅游区之间的竞争力,就应该加强人们的文化素养。可以针对旅游业建立起完善的法律制度,利用制度来加强工作人员的文化素养,提高游客的文化素养。从而促使旅游业的管理工作能够规范进行。

(二)加强旅游文化宣传

旅游业应该加强旅游文化的创新和宣传,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可以建设旅游文化品牌,并且品牌的建设应该重点宣传中国传统的文化特色。工作人员应该对各个景点的文化进行介绍,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得到弘扬。在旅游业的发展中,不断的加强旅游文化的创新和宣传,可以有效的提高旅游业管理的综合竞争力。

(三)加强旅游文化建设

在加强旅游文化建设中,首先应该对旅游业的发展进行研究分析,并且关注国外旅游业的发展进程,从中借鉴好的经验,对于我国旅游业中的不足之处,应该加以纠正。其次旅游业应该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充分认识到旅游文化的重要性和作用,加强与国外旅游业的经验交流,提高旅游理论。最后旅游景点可以从文化艺术品、地区特色产品方面来凸显旅游文化,这样不仅能吸引游客,也能弘扬地方传统文化,从而使旅游文化能够充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三、结语

第8篇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5)04-0322-03

1引言

荆门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旅游迅速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认识不清、产品体系构建不全、重点发展方向不明等问题,针对此问题,加强对荆门市乡村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价势在必行。结合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发现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应用较多的是层次分析法,张晶、李良军等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标准值,构建贵州乡村旅游资源的评价模型,以便于贵州乡村旅游科学发展[2];吴爱丽运用层次分析法采取资源价值、开发条件、管理条件3个方面的13个评价指标,对满城县旅游资源进行系统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满城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3];林雄斌、颜子斌等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宁波市乡村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得出资源因素中不同价值的重要性[4]。根据荆门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本着科学合理、简明易操作、可比较等原则,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AHP)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并据此提出荆门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2荆门市乡村旅游资源概况

乡村旅游资源是指分布于乡村地区,能吸引旅游者前来进行旅游活动,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的乡村景观客体,通常以乡村生产景观、乡村生活景观和乡村生态景观的形式存在。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国家标准对荆门市可以为乡村旅游发展所利用的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全市拥有7大类49个基本类型263处资源点,但本文主要是对荆门市乡村旅游资源的评价而非对荆门市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因此将荆门市乡村旅游资源从旅游资源中单独列出来,可将其分为6大类,分别为农业景观、生物景观、地质景观、水域风光、非物质文化遗产、乡土建筑等,具体见表1。

3评价方法

3.1基本原理及指标的确立

层次分析法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运筹学家Saaty教授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5],具有简便、灵活、实用的特点。AHP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其划分成不同组成因素,形成层次结构,再通过两两比较确定各个因子要素的相对重要性,可通过数量值来表示因子之间的重要性(表2)。

层次分析法评价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事物两两比较,得出事物之间的重要程度,从而构成判断矩阵。通过求解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和所对应的方向向量,得出这一组事物的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示意了各个因素之间的重要程度:

A=W1/W1W1/Wn

Wn/W1Wn/Wn,

为了综合反映荆门市乡村旅游资源的价值,本文根据荆门市乡村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特点,构建荆门市乡村旅游资源的评价体系表(表3)。

该体系表的指标体系分为3个层次:第1层为总目标评价层,即A层;第2层为综合指标层,即B层;第3层为项目指标层,即C层。由于各层次因子之间具有相互独立性,所以体系结构为独立性结构。

3.2构建判断矩阵及计算

根据层次分析法,通过对专家、地方旅游工作人员问卷调查,然后筛选、整理,最后取平均值,构造判断矩阵A=(aij)。本指标体系可以构建如下4个判断矩阵(表4~7)。

3.2.1B层相对于A层的判断矩阵

3.2.3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层次单排序是为了确定本层次与之有联系的因子重要性的权重值。对于判断矩阵B,计算满足:BW=λmaxW的特征根特征向量,其中λmax是B的最大特征根,W为对应于λmax的正规化特征向量,也是单排序的权重值。计算出最大特征根λmax之后,为了保证准确性和说服力,必须对所得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指标为:CI=(λmax―1)/(n-1),当CI=0时,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CI的值越大,则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就越差。同时,计算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例CR,即计算CI与同阶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的比值:CR=CI/RI。CR<0.1时,说明取得较满意的一致性结果。在表4~7中各判断矩阵的CR值分别为0.0790、0.0675、0.0000、0.0333,均小于0.1,其一致性结构比较满意,符合层次分析法的要求。

3.2.4层次总排序

在对表4~7的计算中,已经求得各因素相对于上层某一因素的权重值,在此基础上,可算出Cn相对于A层的最终权重值,见表8。

4分析与小结

在综合指标层(B)中相对于总体目标评价层的三个评价因子,资源要素因子(B1)的权重为0.7766,开发条件因子(B2)的权重为0.1549,管理条件因子(B3)的权重为0.0685。这表明资源要素因子(B1)在荆门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处于最重要的位置,因此,荆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乡村旅游资源的调查、开发与保护,只有摸清家底才能更好地开发与保护资源。此外,开发条件因子(B2)紧随资源要素排在第二位,表明在荆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也要十分重视政府政策的制定、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乡村意境的营造、区位交通体系的完善等。管理条件因子(B3)对荆门乡村旅游资源的总体评价影响最小,但并不表示其不重要,因为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必须搞好旅游服务、基础服务、服务人员培训等问题才能助推乡村旅游的大发展。

在项目指标层(C)层各影响因子权重的总排序结果(表8)可以得出:

资源要素因子(B1)中,农业景观因子C1影响最高(0.3493),其次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子C5(0.1269),再次为生物景观因子C2(0.0829),第四为水域风光因子C4(0.0794),第五为地质景观因子C3(0.0785),最次为历史文化建筑C6(0.0524),表明荆门乡村旅游的发展要特别注重现有农业产业的开发,大力发展以沙洋油菜花基地、万亩蓝莓产业园、昕泰生态休闲农业园、盛老汉庄园、中华葛文化风情园、老柳河甲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十里花卉苗木长廊、茶花源景区、万亩桃花基地等为代表的种植园、采摘园、观光园、养殖园等农业项目,完善旅游农业旅游产品体系。此外,注重传统乡村聚落、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加强主题村落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注重对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挖掘与整理,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产品具象化表现。同时,继续加大力度发展自身传统优势旅游项目,进一步完善王莽洞、黄仙洞等旅游景区(点)的产品设计及服务配套。

开发条件因子(B2)中,区位条件因子C8和生态条件因子C10影响最高(0.3750),其次为政策条件因子C7和经济条件因子C9(0.1250),表明荆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要注意乡村旅游景区(点)的区位交通体系的构建,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此外,也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制定适合本地的旅游发展政策,利于旅游开发商及旅游者前来投资旅游。

第9篇

人们通过国际旅游活动,不仅可以观赏风景名胜与文物古迹,发表英语论文了解和探究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历史传统,而且可以进行极有意义的学术交流、艺术交流以及商谈贸易,购买土特产品或工艺品.中国作为五千多年的文明古国,一直是外国游人神往的地方,那么如何向海外游客推荐我国旅游品牌?这就显现出最重要的媒质——旅游资料跨国界、跨文化翻译的迫切性、重要性。 

二、旅游资料中的文化因素的中、外对比 

要把中文旅游资料中的这些文化信息准确翻译并传达给外来游客,让他们了解中国景观的文化底蕴,从而吸引国外游客,有必要了解旅游资料中表现出的中西文化差异。 

1、语言对比:汉语属汉藏语系、分析型、表意文字、声调语、隐含性语法、重意合,而英语属印欧语系、分析和综合型、拼音文字、语调语言、外显性语法、重形合。 

2、文化对比:(1)、语用意义的差异:同一词在东、西文化中有不同褒贬义、联想义及象征义。 (2)、以不同事物表达相同语用意义如:兽中之王在中国人心目中为虎而西方指狮子 

3、心理对比:(1)、中国人重直觉与具象整体而西方人重理性与逻辑个体,即汉语的形象性、笼统意义和英语的功能性、具体性。 (2)、强调谦虚和褒扬的中国心理文化导致许多敬辞和谦辞, (3)中西习俗不同,如中餐的第一道菜是冷盘,最后一道菜为汤;而西餐以汤开始,以甜点结束。再有在中国不主张小费,而西方则极为普遍。 

三、旅游资料翻译原则 

旅游资料的文字介绍以优美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其诱人的信息,达到令游客心驰神往,欲一睹为快的祈使功能,迎来大批观光览胜的海外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结合中、西文化差异及旅游资料自身的特点,我认为在其汉译英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中文旅游资料为本,在翻译时要吃透原文,即要准确传达原文中的信息,又要表现出原文的文化渊源与文化色彩。 

2、以旅游资料的译文为重点,即译文忠实于原文又不拘泥于原文,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进行文字的转换与文化的播迁。着名翻译家朱虹说:“我们中国作家的作品固然必须有中国的特色才能吸引国外读者,可是另一方面译品同时也是商品,向国外推荐时也必须考虑到国外读者的阅读心理和接受能力。”旨在不损害原意的基础上,使用符合译语文化观念和习用语言结构模式的表达方式,调整旅游资料的信息量与篇章结构,尽力使译文与原文功能相似,让译文好读好懂,给读者带来美的感受,使之产生一睹为快的欲望。那么如何发挥译文的广告宣传作用,达到原文的交际效果呢? 

四、中国旅游资料翻译的方法 

1、典故的翻译 

典故是旅游资料中一种常见的文化现象,出自历史事件、寓言、神话、传说、谚语,某些作品等。其特点是源远流长,富含较浓厚的民族色彩,因结构固定,义在言外,已失去指称意义,只有语用意义,在直译以后读者无法理解典故含义时,要对典故作适当转换。 

(1)直译、加注和释义采取直译加注其背景知识和解释原文含义,避免损失其民族色彩形象性和联想意义,如:叶公好龙Lord Ye's love of dragons ( Lord Ye was do fond of dragons that he adorned his whole palace with drawing and carvings of them But when a real dragon heard of his affection and paid him a visit he was frightened out of his wits), 美女话西施The most beauty is Xi Shi ( the most beautiful woman in Chinese history)。 

(2)补译、音译和意译结合如:昭君出塞Wang Zhaojun's Marriage to the King of theXiongnu。 

(3)意译向译文读者忠实地转达原文信息,有时要作适当的文化转换。如:“玉兔”为什么英译成“ Moon Rabbit ”而不译成“ Jade Rabbit”?原因在于:“玉免”乃我国神话中陪伴吴刚生活在月宫挂花树下的兔子,因此,它又成为月的代称。将它译成Moon Rabbit体现了我国古老文化的风味,发表硕士论文读英文不易产生异解,不会误认为是玉做成的兔子。 

2、景点名的翻译 

景点名是旅游的向导,是社会交往的媒介。在信息化社会中,景点名在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外贸、科技、文化交流、新闻出版以及社会生活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旅游资料图片说明文字的翻译 

旅游资料的图片具有形式简洁,内容明了,信息翔实,宣传生动的特点,其说明文字的翻译技巧如下: 

(1)一般采用英语的词、词组或短语来译。用名词、名词性短语、名词和介词短语如:北京故宫舞门The Meridian of the Imperial Palace in Peking 、风光如画的湖南张家界The Picturesque Zhangjiajie Hunan Province、重庆夜景Chongqing in spot lights。 

(2)根据图片内容,选择改译、直译、意译或加注;如:蓉城新姿 new looks of Chengdu、厦门一瞥Xiamen / A corner of Xiamen /A bird's eye view of Xiamen、七仙岭温泉(海南省温度最高、泉眼最多的温泉) The Seven Fairy Maidens Spa (with the hottest temperature and the largest number of springs) in Hainan。天府之国(四川) the land of Plenty or a heavenly kingdom, 人间天堂(西湖)Paradise on Earth。 

 

参考文献: 

[1]李小川.实用英语口语教程[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 4页。 

第10篇

【关键词】 品牌;名人文化;名人文化旅游;品牌化

引言

旅游经济已经进入品牌时代,品牌化已无可争议地成为目前最重要的营销策略。名人文化旅游是人文旅游资源中的一大金字招牌,它能有力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就目前旅游市场正从纯自然的旅游活动向知识型的文化旅游转变的契机来看,具有历史和文化双重内涵的历史名人旅游资源将成为名人文化旅游中举足轻重的一支。面对这种新的发展机遇,旅游地宜充分发挥“名人效应”,利用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创建独具特色的名人文化旅游品牌。

一、相关概念

(一)品牌的概念及功能

对于品牌的概念,本文比较赞同品牌营销大师Philip?Kotler的定义:品牌是一个名字、名词、符号或设计,或是上述的总和,其目的就是要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区别于其他竞争者。

(二)旅游品牌化的内涵及价值

1、旅游品牌化的内涵。从狭义的方面来讲旅游品牌是指某一种旅游产品的品牌;从广义的角度来讲旅游品牌具有结构性,包含某一单项产品的品牌、旅游企业品牌、旅游集团品牌或连锁品牌、公共性产品品牌、旅游地品牌等。旅游品牌化则是一种把自己的一项旅游产品或一系列旅游产品同其竞争对手的旅游产品区分开来的一种方法;它拥有稳定、双高(高知名度、高形象认同性)、游客忠诚度和较高的利润等特征。

2、品牌化在旅游业中的价值。在现今社会发展浪潮中,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深层次的精神享受正逐渐占据人们的主导生活,而旅游业作为可以为人们提供娱乐休闲享受的服务性行业,其发展势头也是越来越大,以旅游地为载体的区域品牌管理正成为世界的一种潮流。各旅游目的地之间、旅游企业之间都产生了非常激烈的竞争,要想在这个竞技舞台上立于有利的主导地位,就必须成功塑造并维护好自己的品牌,可见品牌化在旅游业发展中将占据重要地位。

(三)旅游目的地形象品牌的概述

1、旅游目的地形象品牌的定义。旅游目的地形象品牌是旅游产品及服务与旅游者各种关系的总和。它既是某种标志、符号又是旅游者消费某种旅游产品的体验和感受。

2、我国旅游目的地形象品牌的发展。放眼国际旅游业中知名品牌的经营管理,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迪斯尼乐园之所以能长盛不衰并在世界各地建立起连锁式的迪斯尼帝国,关键就在于其得力准确的品牌经营,将品牌形象深深的印记在消费者的心中。由此,人们深切的认识到了中国旅游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和品牌含金量与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

二、名人文化旅游开发的品牌化

(一)名人效应分析

1、名人内涵。本文所谈论的名人是指大多数人都知道或谈论的,在国内外知名的,在某一学科、领域、行业有过重大贡献,颇具影响并得到社会和历史承认的知名人物。

2、文化名人在旅游业中的效应。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其光环效应是一个大大的“环”,而且这个环有可以笼罩一切的魅力。而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至理名言,也是形象又深刻地阐明了“名人效应”的原理。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名人自然多如繁星,其对旅游业的效应影响也是不容忽视,有着巨大综合效益可以开发利用的。

(二)名人文化旅游的价值

名人旅游资源包括无形的名人事迹、精神和有形的名人遗迹两种,是一种有形和无形资源的有机统一体。对于现时代的名人资源,则还包括了他们的个人号召力、个人形象、个人魅力、个人参与等“在场”的形式资源,如名人出场、出席各种活动等类型的资源。

利用名人资源进行旅游开发,是积极利用名人资源最广泛与最普遍的方式。各个国家、各个城市都在不断强化与改善对于名人资源的开发策略,以增进城市旅游的文化内涵与多样性,同时对名人旅游资源进行优化开发,以达到提升城市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的双重目的。如何积极利用“名人资源与名人效应”去进行城市旅游开发,是当今城市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而极具创意的开发策划理念。

(三)创建名人文化旅游品牌的意义

建立品牌的目的是使消费者对品牌情有独钟,让你的品牌在众多竞争者中成为消费者的唯一选择。文化是旅游的核心,旅游是宣传文化的通道,而名人是形成文化的主导元素,是旅游的领衔“名片”。名人文化旅游品牌的利用和发掘,将大大充实一个地方的文化内涵和品位,也是实现“名人搭台、旅游唱戏、经济受益”的关键环节。名人文化品牌可以扩大一个地方的文化张力,古语有“慕名而来”之说,如果名人用的好,牌子打得响,可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可以催生更多的旅游消费,反过来又可以推介、提升当地的旅游文化,持续地作用于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放眼周边,浙江绍兴的“鲁迅牌”、山东曲阜的“孔名片”等所产生效应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可见,名人文化蕴涵着极大的品牌价值。

结束语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走品牌化之路,名人文化旅游的开发利用同样需要品牌的树立。名人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与物质内涵,只有看到并抓住这个名人文化品牌创建的机会,努力把之做大、做响、做久远,它必将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发展契机。

参考文献

1 刘扬.旅游地民族文化形象及品牌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以通辽市为例[D]:[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8.

2 马瑛甘,枝茂.旅游产品品牌决策初探[J].市场经济研究,2002,(1):89-91.

第11篇

关键词:旅游文化,震惊;心理;调适

旅游者外出到异地文化区域的旅行游览,是对另类文化的体验。旅游者异域文化的体验最明显的是文化震惊,就是说旅游者对他乡文化的不理解而大为震惊。文化震惊是指某人进入一种新文化环境时所经历的情感落差或创伤性经历。很多跨文化交流的著作中也称为“文化冲击”、“文化休克”和“文化震荡”等,我们在论述旅游文化传播中,称之为“文化震惊”。

文化震惊是1960年首先由文化人类学家奥伯格(KalveroOberg)提出的,他认为文化震惊是“由于失去了自己所熟悉的社会交往信号和符号,对于对方的社会符号不熟悉,而在心理上产生的深度焦虑症”。日本学者星野命认为“文化震惊一般来说指的是一个人在接触与自己的文化所具有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人际关系、价值观或多或少不相同的文化时,最初所产生的情感上的冲击和认知上的不一致”。托夫勒(A.Toffler)说“文化震惊是某人发现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是’的意思变成了‘否’,‘固定的公价’变为可以讨价还价,微笑可以表示气愤”。人们发现自己处于陌生的环境,无法对信息作出相应的反应,不能问路,也不知道如何回答他人的问题,气候与自己家乡的气候完全不同,食物几乎不认识等等,这些给人们带来的震惊犹如经历一种动乱,一场内在文化积累或文化构成上的动乱。文化震惊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旅游者的文化身份(指旅游者的所附带的客源地的文化)与目的地的文化不一致造成的,但是这只是外在的因素。从旅游者的内在心理运行来看,文化震惊表现为旅游者认知机制的变动,是由于旅游者的认知心理平衡被破坏导致的。

一、旅游者文化传播中震惊产生的心理机制

旅游者对世俗生活表现以及对生存世界的认识、价值观有自己的观念,这是旅游者在旅游中的文化背景,也成为他们作为主体心理反应和行为的根据,和作为旅游观赏对象的目的地人们的世俗生活以及生存世界的认识、价值观念有根本上的不同。其实,这种不同就打破了旅游者认知心理平衡结构。

对人的认知平衡研究比较重要的心理学家是弗里茨·海德,他研究人的认知结构平衡主要目的是让人对事物的认识如何与外界保持和谐一致,因此他在1958年所写的《平衡理论》中认为:人的认知结构是平衡的、和谐的,一旦出现不平衡、不和谐,就会产生一种紧张和恢复平衡的力量去改变这种状态,重新恢复认知系统的平衡状态。海德还提出了体现这种思想的“P—O—X”模型,体现了一种简单的交往关系,其中P是认知主体,O是作为P认知对象的另一个人,X则是与P、O有着某种关系的某种情境、事件、观念。

“P—O—X”模型存在两种关系:单元关系和情感关系。人的认知对象之间,有的是分离的,有的则是由于存在接近、类似、相属等关系而结成一个整体,被人们所认知,这种联结成一体的认知对象,海德称之为单元关系。人对认知对象都有特定的情感与评价,如喜欢、讨厌、赞成、反对等,对认知对象的这种情感、评价称之为情感关系。海德认为人对认知单元内的两个对象,一般是保持同一方向的态度,如对不喜欢的人的衣着也不喜欢。海德认为人们在对认知对象的整体情感一般是同一的。情感关系有正负之分,爱、喜欢、赞成、尊重、认可、崇拜为正向情感关系;恨、讨厌、反对、排斥为负向情感关系。

海德认为,个体的认知结构是否平衡,取决于情感关系是否一致。在“P—O—X”三者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平衡的,也可能是不平衡的。三者关系的直观表现是:

P与O对x认知和情感处于不平衡状态有4种状况:

1.P与0的关系和谐,二者在情感上是认可的。

P赞成x,O也赞成X;

P反对X,O也反对X;

2.P与O的关系不和谐,二者在情感上是不认可的。

P赞成X,O反对X;

P反对X,0赞成X;

1957年利昂·费斯廷格在《认知失调理论》中提出了认知失调论。他相对海德来说,更加强调认知要素引起的矛盾冲突即失调或不协调。费斯廷格说过,如果用“协调”来代替“平衡”这个词,用“不协调”代替“不平衡”,那么海德的陈述和失调理论所讨论的是同一“过程”。当然,费斯廷格的失调理论和海德的认知平衡理论既有密切的关系,又有不同的侧重点。

费斯廷格所指的认知是一个相对比较宽泛的概念,是指认识体系的因素,即一个人意识到的一切有关环境、个人的任何认识,如事实、信念、意见、情感等。他认为人的认知因素是无穷尽的,各种认知因素间存在着3种关系:协调、不协调、不相关,人总是使不协调的认知协调起来,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很难做到这一点。他认为,不协调有各种表现,如获得的认知与先前的认知,原先所抱的希望未实现,做出的决定还有某种遗憾。

费斯廷格认为不协调存在程度的差异,有的严重一些,有些轻一些,主要由两个因素来决定的:

(1)认知对个人的重要性,如果认知的对象与个人关系重大,不协调的程度就要高;如果认知对象对个人不重要,不协调的影响程度就要轻。

(2)不协调因素在全部认知中所占的比重,如果不协调认知在全部认知中所占的比例越大,不协调的程度就越高。

费斯廷格认为,通常有3种途径来减少不协调:

一是改变行为,使认知主体对行为的认知符合态度的认知。二是改变态度,使主体的态度符合他的行为三是引进新的认知元素,使之与原有的认知成分保持一致,如寻找一种能够解释认知和行为的理由,像阿Q的精神胜利法。

海德的平衡理论和费斯廷格的失调理论,主要研究人的认知和人的行为态度的变化。我们把他们的研究引入旅游文化传播中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从人的认知角度来观察旅游者在游览旅游对象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第12篇

在广东省“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将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超万亿元产业。古村落旅游作为文化旅游产业的一部分,迎来了一个良好的契机。而如何利用与开发,打造属于古村落文化旅游的品牌,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古村落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一种独特而又脆弱的文化旅游资源。在美学、建筑、民俗上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高度的观赏与科学价值,而这些价值往往通过一定的载体来进一步体现。因此,打造古村落品牌是可行的。以旅游观光为方向到以休闲度假为目的,回龙镇黎槎村的文化旅游资源、历史文化价值、建筑特色等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但这种巨大的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品牌优势。

一、文化旅游概念以及品牌建设重要性

第一,文化旅游概念。在国内,相关的研究定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法不一。当下较为流行的定义是:那些以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包括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和民俗、宗教等方面。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模式,能够进一步展示旅游地的各个方面,同时借助旅游开发将古村落的保护联系起来,进一步落实古村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因此,在此基础之上,打造古村落文化旅游,必须重视其品牌的建设,通过构建高知名度的旅游文化品牌,将古村落的文化旅游推广开。

第二,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古村落是地方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是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保护的关键是对文化的保护,而发展是对文化的延续。为响应国家对古村落的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提高古村落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是保护古村落的关键。注重品牌化的打造,使之可持续发展,在保护了古镇精髓的同时,形成相关的旅游产业链,从而促进了当地及周边的经济发展。品牌的打造有利于形成一定的号召力与吸引力,以此提高整个黎槎古村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二、黎槎古村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现状

肇庆市是首批中国旅游城市,是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具有广府文化特色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且回龙镇是中国首批特色小镇之一。除此之外,黎槎古村自身拥有大量的原始建筑群以及各式各样的风俗人情。尽管如此,其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品牌建设的优势,从而使得黎槎古村落在文化旅游方面并没有产生巨大的经济裂变。

第一,缺乏科学规划。当前,黎槎古村一方面由民间成立的景区商进行管理工作,但是缺少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很难形成旅游品牌。同时,它也没有形成规模经营,缺少发展动力。另一方面,村子“八卦”的构造,使得房屋之间的距离过于狭窄,交通不便,因此新一代村民选择搬迁至新村,原先的古村落渐渐成为空城。

第二,缺乏品牌意识。小规模的开发并不能使黎槎古村的文化资源形成标志性的旅游品牌,而且本来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肇庆旅游城市称号以及特色小镇等优势也未能得到合理利用,没有进行有效的品牌培育。

第三,缺乏品牌营销手段。从黎槎古村旅游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其由于小规模经营,并未形成成熟的营销战略。当下,由于旅行社对品牌的推广和营销手段的整合不够,黎槎古村单纯停留在简单的旅游层面,单纯的观光型旅游无法打造文化旅游的品牌。此外,在推广方面,黎槎古村的宣传渠道并没有打开,未能体现出文化旅游的经济效益。

第四,基础设施不完善。虽然古村落中大部分的建筑都得到了保留,但疏于管理,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古村在基础建设方面仍然存在很大问题。基础建设的不足无法满足游客对旅游度假的各种需求,这也是制约品牌建设的原因之一。

三、文化旅游品牌推广策略

?C合以上分析,如果要合理解决黎槎古村在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除了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之外,还应加强对古村落的科学规划,同时加大对黎槎古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品牌建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强化品牌意识,打造个性旅游品牌。强化品牌意识是打造个性旅游品牌的基础,笔者认为可以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具体落实品牌的定位以及品牌的设计层面工作;第二阶段,将黎槎古村落放在整个肇庆旅游产业发展中,根据自身独特文化环境,如八卦村建筑群、“茶果节”等风俗习惯、种族来源以及祠堂文化等,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旅游品牌;第三阶段:将整个古村落文化旅游发展作为品牌战略进行布局,打造全省甚至全国高知名度的文化旅游胜地。这样在品牌建设的过程中,既保护了古村落,也创造了经济效益。同时,品牌的建设使得古村落在文化旅游中的形象及知名度不断提高,从而形成名牌。

第二,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品牌宣传是品牌走向市场为大众所认知并获得积极效应的有效方法。从开始的品牌建构到定位,再到品牌推广都应该加大力度,加强在一些旅游网上的营销与推广,如在去哪儿旅游网、途牛网、新浪、腾讯、网易等旅游网站加强对黎槎古村的广告传播。除硬广告的宣传外,软广告的宣传也是必不可少的,如当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全民皆媒体的趋势下,品牌推广应加强同新(自)媒体的合作,开展热点营销和情感营销。此外,黎槎古村落管理方应该增设微信公众号平台,对古村落进行形象包装,通过古村落官媒提高与游客之间的互动,甚至可以洞察当下游客的需求,及时开展各类营销活动。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策划举办各类民俗活动、文化论坛等提高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