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护理教育的方法

护理教育的方法

时间:2023-09-25 11:30: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护理教育的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护理教育的方法

第1篇

【关键词】社区护理;教学;探索

我国老年人在人口比例中逐年上升,为解决老年人患病以慢性病为主问题,我国正建设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护理人员是社区卫生服务中主要生力军,绝大部分社区卫生工作将由社区护士承担。如何在护理教育过程中,提高护理人员开展社区护理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成为护理教育过程中重要课题。结合社会实际需要,我校教学改革过程中把《社区护理》作为重点改革实验课,从培养目标、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注重实践教学的探索。

1调整课时安排,增加实践训练

我国现行《社区护理》教材存在内容宽泛,杂而不精。许多内容与《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学科重复。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已经掌握,重复教学是教学时间的浪费。教改组在备课过程中与相关教师沟通,压缩重复内容,增加实践教学课时。调整前理论课时64学时下降到18学时,实践课时16学时上升到62学时。知识传授过程更加形象、逼真,易于理解并能掌握[1]。对比改革前后,改前理论成绩平均在85.6,改后84.9;实践成绩由平均78.4上升到90.2。分析原因,首先教材内容重复对于提高成绩无多大益处,学生对于重复内容反感,影响学习效率。其次实践的教学大量开展练习了护理操作技能,提高护理水平,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克服实践操作过程中紧张心理,提高了实践成绩。再次编写社区护理教材的人员缺少社区工作经验,几乎所有的社区护理教材都是借鉴国外、预防学或按照自己的理解编写的,难免出现理论与现实脱节。通过调整改变了学生的观念,认识到社区护理重要性。

2理论教学多样化,加强课堂互动

理论课改变填鸭式教学,注重实用。对于概念、原则、分类理论性内容主要靠学生自学,教师释疑的方法解决,学生理解上没有难度。实践性强的步骤、方法、评价等知识点采取角色扮演、视频演示、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与老师在互动中学习,摆脱三尺讲台的局限性,无论从距离上还是心理上都与学生更亲近,清除了师生间隔阂,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学习功能,符合现代教育理论,注重直观、形象、生动的知识表现和丰富、深刻、具体的实践锻炼,改变学生被动的教育状况。作业的形式既有传统的知识点的书面作业,还包括要求学生完成课程中社区实践内容,与周围的老年人、成人和儿童的交流沟通,分析存在健康问题,记录交谈过程并总结心得,训练判断能力及沟通能力。组织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学生实践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教师也受益匪浅,提高了实践教学水平。

3平衡现实与理论脱节,开展实用性训练

我国医疗模式处于转型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大多在服务中心开展,入户服务很难开展,如家庭护理、家庭访视等。实践教学难以完成实习目标。我校用三种途径解决以上问题。第一开展模拟教学,模拟教学具有一定程度的真实性,病例可以多样化随机再现,操作安全,纠错性强,有利于对学生的评价和考核[2]。护生在课前分组针对所选实践课进行主题文献查询,内容要具体、可行性强,充分还原护理对象真实的需求;制定模拟方案,积极排练,体现真实场景。临床模拟教学通过模拟临床情境,有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3]。第二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实践活动。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开展活动,学校以学生作为人力资源,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经济与技术支持,开展入户实践活动,学生亲身体会人际间交流的差异性,训练了入户技能和沟通艺术,弥补模拟教学不足。第三组织实践交流活动。在模拟训练和实践活动后,组织教师学生开展讨论交流活动。通过交流解决实践教学接触面过小问题。及时做好教学评价反馈工作,使护生真正理解社区护理与临床护理的相互关系及我国现行医疗卫生政策和社区护理发展方向[4]。

4重视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的教育

为了培养优质社区护理人才,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教育至关重要,引导学生逐步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充满感恩精神,对护理对象具有非凡的爱心,对自己从事的护理事业具有奉献精神。从护士素质、法律意识、管理、物质、环境、病人方面分析了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针对性地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及法律意识以保证护理安全[5]。媒体曝光了个别护生虐婴、虐尸事件,充分证明对现代护生进行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及爱心,实践教学中遇到弱势群体,组织学生进行献爱心活动,向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如剪指甲、洗脚、捐款等。这些人大多数生活环境差、自理能力差、理解能力有限。利于培养学生不拍脏、不怕累、爱心和爱岗敬业精神。只有学生具备了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较高专业素质,才能在护理行业找准自己的位置,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和变化的需要,做好社区护理工作。

通过《社区护理》课程改革,改变了学生学风,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动手能力大大提高,就业观念有所改变,去社区从事基层护理服务的意愿明显提高。《社区护理》教育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探讨更适合于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教育教学方法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覃业宁,官江.护理本科生教学中教学方法的研究[J].中外医疗,2010,13:149.

[2]张明亚,罗良平,赵辉.临床医学实践教学发展方向的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6,5(7):646-647.

[3]万学红,孙静.现代医学模拟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20-22.

第2篇

[关键词] 高等护理教育;教学水平;评估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c)-129-02

开展高等护理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适应社会发展和医学科技进步的必然需求。近年来,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蓬勃发展,先后有100多所院校设立了高等护理教育,已经培养了一大批适应社会需要的高层次护理人才。但是,由于各校的整体办学能力、开设护理高等教育的时间、从事高等护理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有着很大差异,在护理教学上的水平良莠不齐,目前尚无一个明确的标准和尺度来进行科学评估。因此,构建一个符合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发展实际的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逐步规范高等护理教育评估与管理,适应高等教育理想化、产业化、大众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势在必行。

1 护理教育的研究

1.1 教学内容

护理教育的教学内容[1,2]突出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体现教师角色和任务的转变,引导学生学习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1.2 临床实习

临床护理学是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一体的学科[3],讲授满足人们基本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人的身体和行为,使学生能胜任包括为个体、家庭和社区的医疗护理服务,通过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达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的目的,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人、理解人和帮助人。

1.3 师资队伍建设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起步较晚,师资队伍总体学历层次偏低,因此院校需要加强师资培训的力度和速度。目前,全国除一些早期开办高等护理教育的医学院校其护理院校师资队伍中研究生学历达到85%以上外[4],大部分新开设本科护理教育的院校存在护理师资队伍学历偏低、师资队伍不稳定、学术带头人不突出、年轻教师不拔尖的现象,特别是临床师资队伍稳定性差,教学意识不强,教学技能不熟练。

2 护理教育评估体系的构建

目前,我国护理教育评估主要是由国家教育部或卫生部统一负责,与医学教育评估一并进行,与医学教育评估执行同一评估标准和方法。因而,在护理教育评估内部缺乏等级性、联系性和承接性,在医学教育和护理教育评估之间缺乏专业的独立性、特殊性和区别性。由此而带来的弊端有:不能充分反映护理专业教育和实践发展的需要,用同一把尺子衡量不同的专业,造成护理专业教育计划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实施等方面都缺乏专业特色,最终限制了护理教育专业化发展和护理学知识的体系化及对公共社会应用的性能。

2.1 评估标准

美国护理教育评估七大标准由美国NLNAC制定,这些标准和指标只是一些框架性、定性的指标,给各州、各校以人的自主性和自我发展特色的空间,评估的宗旨、任务、方法等充分体现了护理专业的特点,从而保证了评估的标准和指标体系准确地反映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的需要。

2.2 拟订草案

在资料调研的基础上,系统分析目标要素,就国内外同类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对比研究,结合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现状,广泛征求专家意见,拟订高等护理(本科)教学上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组织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修正,形成较为合理的草案。

2.3 确定体系

选聘长期在医学及护理教育领域,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有代表性的国内外专家,采用Delphi法对草案中的各级指标予以进一步筛选,并对咨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各级指标的分级内涵和权重系数,形成较为成熟的评估指标体系。Delphi法可确定各级指标、指标权重及分级内涵,其核心是通过进行几轮函询,征求专家意见,并予综合、整理、归纳,再反馈给专家,供他们分析判断,提出新的论证。如此多次反复,意见逐步趋于一致,得到一个比较一致且可靠性较大的意见。

2.4 应用

美国护理教育评估是美国护理联盟教育评估委员会(NLNAC)负责实施,该机构及其所承担的使命和任务得到政府教育部门认可和资助。NLNAC特别强调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参与评估的人员均为护理专业人员从而确保该机构评估结果的权威性。我国除了加强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对护理教育实施评估以外,还应当建立专业的高等护理教育评估机构,由专业人员组织实施评估工作,负责对所有提供护理学位教育的院校进行评估。这样,可以使评估标准切实符合护理专业的标准和原则,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的独立性,使高等护理教育不但能更好地适应护理学科的要求,而且推动护理专业的不断发展。

美国的高等护理教育评估组织有政府的,也有民间的,评估的层次和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我国在评估方法上,除了专业机构、行政机构等组织的评估以外,还应当鼓励各院校开展自我评估。在现代教育评估中,人们越来越重视自我评估的作用,强调自我评估应作为各类教育评估的基础。自我评估是院校以自身为主体开展的评估活动,它是学院自我约束、自我制衡、自我调控的基本手段。经常性的自我评估和自我反思活动,有助于院校的自我完善和不断发展。评估内容上,除了综合评估,还可以开展专项评估,对护理院校的局部或单项进行评估。在评估形式上,可以进行合格评估、选优评估和个体内差异评估等评估方法。通过开展多种层次和类型的评估活动,不断促进高等护理教育自身的发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而如何合理评价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成效,科学评估相关院校的高等护理教育水平,已成为进一步深化我国护理教育改革所必须研究和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查阅国内外有关高等护理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护理教育现状和特点,对高等护理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探索科学、客观、全面的护理教育评估体系,逐步规范高等护理教育评估与管理,适应高等教育理想化、产业化、大众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姜安丽.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李芳芳,姜安丽.护理专业大学生专有素质结构理论模型的构建[J].护理杂志,2005,22(8):27-29.

[3]周红.护理临床教学改革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3):239.

第3篇

【摘要】护理本质上是针对“人”,讲究以人为本,而教育社会学将与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作为研究基础,可谓是异曲同工,不谋而合。本文在理清教育社会学的理论源起及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口腔护理教育的主要困境,包括口腔护理教育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口腔护理教育的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口腔护理教育的方法亟待改进。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和意见建议,以期能够对口腔护理发展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教育社会学;口腔护理;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

1教育社会学的理论源起及发展概述

1883年,沃德(L.F.Ward)在《动态社会学》中第一次阐述了“教育社会学”的概念和内涵。1893年,W.T.哈利斯(W.T.Harris)指出教育研究的基础是建构在社会学上的。A.W.斯莫尔(A.W.Small)也提出要将社会学引入教育学之中。这些论述逐渐明确了社会学的母体科学属性,我们知道,教育学的产生可以说比社会学要历史悠久得多,早在公元前约403—221年期间的《学记》就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此后教育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并逐渐形成为一种相对系统和有体系的科学。社会学作为一种研究人类与社会之间互动关系,规律及内在逻辑的科学真正意义上的兴起是在18世纪,以奥古斯特孔德(IsidoreMarieAugusteFranoisXavierComte)为代表。20世纪初,法国社会科学家米尔涂尔干(EmileDurkheim)在1903年的《教育与社会学》中指出将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的意义重大,这也是教育社会发展历程中的一次突破性进展。1917年,美国学者W.R.史密斯(W.R.Smith)撰写了《教育社会学导论》。20世纪70年代之后,教育学与社会学的融合里涌现了一大批学者,如布迪厄(PierreBourdieu)、威克斯勒(Wexler)等人,他们讲教育研究与社会学研究高度融合,彼此打通,深刻把握了教育的本质乃是人的实践,教育社会学的视角为我们针对口腔护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指南针”,护理本质上是针对“人”,讲究以人为本,而教育社会学将与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作为研究基础,可谓是异曲同工,不谋而合。教育社会学的这些研究讲究从人的角度以及社会关系的角度出发推动教育研究,对于我们研究口腔护理的教育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2当前口腔护理教育的主要困境分析

一是口腔护理教育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人们常说病从口入,口腔护理不仅仅对住院病人高度重要,对于人们的日常健康也十分重要。但是当前口腔护理教育的人才教育及培训远远跟不上社会需求,如根据《今日口腔》杂志对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副院长姚永萍的采访来看,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是四川省唯一的口腔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一年仅培养60名口腔专科护士,而四川省每年对口腔护士的需求量为8000~10000名。60比10000,这供需之间惊人的差距靠什么来填补呢?主要依靠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老带新”、继续教育学习、培训会等,但仅凭这些,很难实现保质保量的口腔临床专科护士培养。这样类似的情况在全国普遍存在,口腔护理教育的人才培养数量及质量都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口腔护理教育的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众所周知,口腔护理从根本上说是一门实践性科学,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探索及提升,但是囿于当前的教学环境和实际情况,口腔护理的教育还是很多停留在对护理以及口腔护理的理论阐述,实践实习的环节较少,口腔各专科疾病的护理和专科常用材料、器械、药物的使用,以及各专科的常规护理等方面还缺乏实训。三是口腔护理教育的方法亟待改进。当前对于口腔护理教育的方法,更多还是单向度/线性的发展模式,侧重于给学生(护士)单向度的讲解,缺乏多元互动和反馈,口腔护理的目的在于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预防和减轻口腔异味,除牙垢,增进食欲,确保患者舒适;观察口腔内的变化,提供病情变化的信息。这些目的之达成在本质上都需要多元化/网络式以及互动的教育方法。

3教育社会学视角下的口腔护理教育发展策略

一是要从社会需求出发进行口腔护理教育的供给侧改革。虽然我们知道口腔护理专业的需求非常之大,事实上我们也是根据相关的市场医疗护理需求进行相关的教育教学及培训,但是这种看起来是基于需求端的培训发展,并没有真正从源头上从根本上的供给端进行结构改革,而且供给端的潜力有多大也往往也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释放。口腔护理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极大,教育主管部门及相关教育主体需要根据需求的预估进行相应的教育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升级,从而不断满足/适应口腔护理的需求,并从真正意义上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落地发展。二是要以人为本加强口腔护理教育的实践实训。口腔护理教育的目的是向学生传授与口腔护理相关的广泛知识内容,实践是真正能够让这些知识内容深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口腔护理教育实践的原则与方法应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需要是愉快的和有效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口腔护理教育的实践中把握两个基本原则,其一是从理念上重视实践实训,其二是在实践实训中要“以人为本”,从学生学习的需求以及潜在的口腔患者护理的需求出发。三是不断优化发展口腔护理教育的方式方法。口腔护理教育的方法要注重教育的多元性和互动性,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将既有的知识或经验传授给受教育对象,对口腔护理教育而言,除却单纯的理论性知识及经验之外,还需要受教育对象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护理的实践操作技能技巧,护理工作本身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与医生交流更多要与患者直接接触,因此科学合理的护理及熟练的操作能够给患者带来病情的缓解及情绪状态的稳定,甚至能够让患者产生极大的信任感,从而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口腔护理的教育方式就必须要改变单向度或者线性的纯粹知识滴灌,需要更多的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多元互动,并且在教学教育过程中增加实践锻炼,从而让知识和技能真正能够内化到学员的沉淀中,提高学员的口腔护理综合技能。

第4篇

【关键词】 叙事教育;护理;教育

近年来,我国护理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尤其是教育方法上仍采用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而对于国外先进的教育方法还比较陌生。二十世纪末期,美国护理教育家首次对不同层次学习护理专业的学生实行了叙事教育方式,开拓了在护理教育研究方面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曾经说过:“教育就是经验的重构。”我们可以将这句话作为叙事教育的诠释,叙事教育就是通过对以往的教育经验、经历,学生与教育者之间发生的教育事例等进行重新的解释、叙述和重构,以达到对学生的教育目的一种新的教育手段。将叙事教育应用到我国的护理教育当中,在教育实践中可以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出符合我国特色的独特教育方式,促进我国护理教育发展。

1 叙事教育的基本特点

叙事教育是通过描述经验,合理的解释现象的教学、研究方法。叙事材料有的可以是故事,比如说一次阅读或者与其他人谈话当中了解到、听到的生活故事。也可以是利用其它途径而获得的材料,如护理教育工作者工作日记。叙事所搜集的材料可以直接作为研究对象,也可以作为研究分析其他护理教育问题的辅助媒介。通过故事来启发别人,提高自己,将叙事教育的教育研究过程看成是经验积累和经验反思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努力地发展和创新。

叙事教育的实施要遵循一定的基础原则,如解释学,女权主义,现象学等。叙事教育是想通过叙事的手段,挖掘出故事背后隐藏的技术与理性的东西,让学生接受故事的同时掌握和理解故事的真正意义。

叙事教育能够通过对资料的研究分析、解释重构等手段来达到教学教育的目的。同时还能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师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信任,从而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叙事教育源于生活,利用生活作为衔接点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创造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师教学实践意义,还能够丰富教学理论,提高教学质量。

2 叙事教育应用于护理教育中的主要形式

2.1 利用电影,文艺作品等形式 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通过理解人类体验并且做出相应的判断与决策。国外教育工作者在2004年曾经运用电影和文学等叙事教育方式给学生讲解老年护理课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什么是原谅,什么是关爱,什么是生与死的深刻内涵。还有的国外学者在对精神科护理学的教育过程当中,为学生播放有关精神疾病患者平常生活的影片,学生通过影片对精神病患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切实地了解了他们生活的痛苦和艰难,成为学生对于认同和理解价值观的一个平台。

2.2 利用为同学讲解故事的形式 讲故事是传递信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故事是护士了解人类体验一种有效途径。国外学者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对老年护理课程产生了很多独特的想法和思考,通过叙述故事,让学生树立起理解老人,关爱老人的良好思想,这对学生今后的工作非常有启发。学生通过对故事的理解和反思,可以得到很多前辈的护理经验,从故事中懂得什么是关怀,什么是关爱,对于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培养良好的医护道德,理解多元照护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

2.3 利用反思日记的形式 反思是一个很好的自我思考、自我学习的过程,古人有“一日三省吾身”的说法,在工作和学习当中也应该这样,日记是记录一天所做所得的过程,作为护理工作者每天在记录日记的过程中反思自己一天的言行,从中得到好的经验,改正不好的做法,在反思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与精华传递给学生们,从而有效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3 叙事教育的应用价值

3.1 能够加深护理教育教学体验 叙事教育改变了传统护理教育中只重视教学结果而不重视教育过程这一现象,课程重点变为教学体验。对于护理教育工作者将目光从教育结果向教学体验的转移起到了重大的启发和引导作用。将叙事教育方式应用到护理教育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们对现实医护工作的了解,通过叙事的方法,学生们间接地得到工作者的医护经验,体会医护者的医护道德,找到自己努力的目标和方向,理解作为护理工作者所要肩负的责任,并体会到能够帮助患者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3.2 培养学生医护观念及思想品德 叙事教育将抽象的道德与规范融合到所要叙述的故事或者经历当中,揭示护士要养成终身学习观念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医护品德,树立良好的医护工作者的形象。通过对这些故事或经历的讲解与重构,使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对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品德加以理解和吸收,逐渐地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观念,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道德观。

3.3 叙事教育能够更好地对抽象概念进行描述和理解 能够对患者产生同情心是作为一个护士的工作基础,想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切实理解患者的体验,明白其内心情感,与之心与心的沟通,然而这些是书本上很难体会到的。通过叙事教育的方式将各种各样的内涵传达给学生,让他们能深刻体会到这种抽象情感的内涵,了解患者的心理,使他们在护理工作中更贴近和理解患者的痛苦,开导和引导患者走出心理的暗区。

总之,叙事教育方式具有护理专业特色,通过各种文学、讲解等手段传播护理工作的理念,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让学生对抽象的情感有更深刻的认识,懂得要成为一个合格医护工作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护理水平,更要具备了解病人,关心病人,理解病人的医护道德修养。护理教育应合理的运用叙事教育手段,时刻注意与国际护理教育相结合,促进我国护理教育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护人才。

参考文献

[1] 郭瑜洁,姜安丽.叙事教育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

第5篇

【关键词】护理管理;护理教育;经验

1护理管理的概念

护理管理是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为最终目标,系统利用护理人员的潜在能力以及相关人员、设备、环境、社会活动的过程[1]。护理管理者需要通过结合该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计划,有针对性的对人员、设备以及相关资源进行统筹的安排和指导,最大程度的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护理人员是医院人员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数占医院所有工作人员的三分之一以上,所以医院的护理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评价标准之一。2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

PDCA循环系统是一种科学的管理学模式,是通过制定计划—进一步实施—检查发现问题—制定改善方法的过程来保证体系的运转[2],根据PDCA循环系统的基本观点,本院对护理管理进行了一定的调整。首先,根据本院的基本、实际情况对本院的相关护理制度、工作流程、行为规范等制度进行合理化的调整,进一步明确相关护理规定,明确护理人员需要遵守的护理操作规范以及相关奖惩办法,通过合理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护理人员日常工作行为,提高护理人员对于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规范性。在实施中,明确每个护理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加强护理质量的提高。3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

人性护理管理模式是指医院的护理管理人员不但要根据相关制度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还要在工作中融入人性化的思想,给予护理人员更多的指导和关怀,及时了解护理人员的思想变化,积极为护理人员解决实际困难,使其可以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提高护理质量水平。在日常护理管理中,管理者不仅要关注护理人员的工作表现,也要深入到他们之间,了解护理人员的实际困难,耐心指导其在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心理压力,让护理人员感受到来自医院领导的关怀和信任,对待发现护理事故的人员,要认真了解护理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否存在护理管理上的漏洞,要让其了解到自己工作错误的严重性,使其切实的改正错误。4护理管理模式的改变对改善医患矛盾的作用

护理管理模式的改变,可以有利于医院更适应当前医疗环境的变化,可以让管理者更好的根据相应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不断的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进一步加强护理管理水平,可以降低护理人员的思想压力,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通过管理人员的管理方法调整,让护理人员的优点最大程度的发挥,提高了本院护理队伍的凝聚力,使护理人员更加理解“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含义,进而在日常工作中才可以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态度,在和患者沟通中会更加顺畅,可以最大程度上获得患者的理解和支持,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5护理教育的概念

医院的护理教育主要是对本院在职护理人员进行进一步的培训教育,提高护理人员对于新业务、新技术的掌握,进一步发展、壮大、提高本院护理人员队伍整体业务水平。系统化的护理教育对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护理人员在护理教育培训下,可以更好的明确个人专业发展目标,对整体人生事业规划有重要意义。6多媒体技术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护理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新护理方法、技术的学习,而通过单一的书面教育显然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所以本院近些年大力推广多媒体护理教育,多媒体教育通过其大量的护理信息,扩张了护理人员的视野,提高了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大量的影像、图片、动画信息演示[3],让护理人员更加深入了解护理新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原有培训固有模式,建立了以护理人员为核心的个性化教育模式。7同伴辅助教学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同伴辅助教学是指让护理人员主动参与到护理教育中,在短时间内以自己的意愿进行相互交流学习,并尽快掌握相应护理知识、技术的教学方法。本院通过成立护理人员互助小组,在学习期间由资深护理人员进行督导和评估,以被培训护理人员最为主体,积极引导新知识的学习、掌握,资深护理人员对护理教育情况进行了解、检查,及时提高改进意见,保证护理教育进度和质量。通过同伴辅助护理教学的实施,可以降低护理人员对于辅导老师的依赖,自己更加主动的通过各种途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护理队伍建设也具有重要作用,加强了护理团队人员间的相互沟通、帮助,并且显著提高了护理人员主动学习的能力。8护理教育改革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随着医疗模式的进一步转换,传统的护理在职培训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医疗发展,单一的被动教育,每月定期进行的业务培训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护理水平,所以在医院护理教育中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改革,系统化的在职护理教育体系,是在职护理培训教育更加合理化、系统化,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9小结

本文通过对护理管理、护理教育经验进行总结发现,为更好的适应当前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和出现的问题,医院管理者要不断改变思想,深入基层,明确医院的实际问题和发展目标,不断调整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黄璐,龚洪玲,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武警医学,2013,24(1):87-88.

第6篇

采用教育家贝雷迪提出的教育比较四步法对中美课程进行描述、解释、并置和比较。描述:包括中美两国麻醉护理教育的教育类型、教育层次、学生准入要求和培训课程;解释:归纳中美两国麻醉护理教育在以上4个方面的内容和特点;并置:对两国麻醉护理教育内容进行分析,形成比较概念,提取比较要素并以表格形式呈现;比较:对上述三步形成的所有内容进行全面比较,得出结论。

2结果

2.1中美两国麻醉护理教育的比较

以麻醉护理的教育类型、教育层次、学生准入要求和培训课程内容4个维度作为框架,对中美两国现有麻醉护理教育形式进行比较。

2.2教育类型和教育层次比较

美国的麻醉护理培训在1933年前由当地医疗机构承担,为非学位教育。随后,经国家出台相关学位文件,麻醉护理开始向学位教育变革,培训机构也由当地医疗机构向大学转移,直到1998年美国麻醉护理教育最终确定硕士学位教育是其最低教育标准。在美国发展麻醉护理教育的过程中,其教育类型一直都为职后教育,教育层次自1998年开始提升为硕士及以上层次。中国的相关教育主要以“护理学———麻醉护士专科方向”的形式出现在极少数医学院校,在1993年徐州医学院率先与南京六合卫校联合开办三年制中专层次的麻醉与急救护理专业;此后又与福建闽北卫校合作开办大专层次教育;直到2004年徐州医学院开设本科教育层次的“护理学———麻醉护士专科方向”,除了学院派的麻醉护理教育形式外,各地医院也开始自发组织小规模的麻醉科护士的岗位培训,但形式各异,缺乏统一的系统,在此不做详细比较。由此可见,中国的麻醉护理教育发展史并不长,具有一定规模的麻醉护理教育均属于职前教育,教育层次经历了中专-大专-本科的提升过程。

2.3学生准入要求比较

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硕士学位麻醉护理教育项目每年仅招收24~36位学生,解读项目的培养目标发现,其以培养能在临床为患者提供专业麻醉护理服务、制订完善的麻醉护理计划的实践型护理专家为目标,因此,对学生的准入要求比较严格,从教育背景、工作经验、学习能力、知识基础等多方面对申请参加培训项目的学生做了相关规定。可见,美国的麻醉护理教育属于精英教育,要求学生具备高水平的综合能力。中国的麻醉护理教育以学院派的职前教育为主,是在通科护理教育的基础上加入麻醉护理特色,对于学生的准入没有设定特殊要求。申请参加麻醉期护理教育的学生只需要具备相应教育学历,并通过国家组织的适用于所有专业学生的统一招生考试即可。

2.4培训课程内容比较

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硕士学位麻醉护理教育项目的课程可分为三类:麻醉护理的高级医学课程、麻醉护理的专业课程和麻醉护理的研究课程。其中,麻醉护理专业课程占据了重要地位。从麻醉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美国采用的是模块式教学模式,即根据学生的能力及水平,将一门课程分为多个层次分段教学,如麻醉护理的原则和实践分为了五个层次,即Ⅰ~Ⅵ。这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培养个体,使其具备优秀的职业素质。其次,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麻醉护理教育为硕士以上层次的学位教育,因此,对于学生的科研能力具有一定要求,在课程中专门开设了研究方法的课程,以此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思维方式。此外,由于麻醉护理教育的专业实践性强,临床实习也为麻醉护理专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划分了6个阶段进行(即临床实习Ⅰ~Ⅵ),时间占据整个培训周期的50%,约12~18个月。中国的麻醉护理教育以通科护理教育课程为主要部分,即基础医学课程和护理专业课程,麻醉护理专业课程仅占据全部课程比重的15%左右。研究方法类课程没有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另行开设。徐州医学院的“护理学———麻醉专科护士方向”分为三个阶段,第三阶段为历时1年的临床实习,其中半年为内外科实习,半年为麻醉科实习,临床实习时间在整个教学周期中仅占据10%。

3讨论

3.1形成系统的课程是培养麻醉护理人才的前提

美国麻醉护理学会已有全国统一的指南对麻醉护理教育应该涉及的课程领域、培训周期、理论/实践课时的比例等做出了明确规定,保证了麻醉护理教育的统一化和系统化。我国职后麻醉护理培训仅在各地医院内部小规模开展,缺乏统一标准,在培训周期、课程领域等方面存在百家争鸣的现象。因此,我国的护理界学者应尽快开展麻醉护理职后教育的相关研究,运用科学方法形成系统的麻醉护理课程,推动我国麻醉护理职后教育规范化,以促进我国麻醉护理教育的发展,同时为我国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提供依据。

3.2职后教育是中国麻醉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

首先,麻醉护理工作本身的复杂性和技术性,以及麻醉患者围麻期意识状态的特殊性(非清醒或半清醒状态),都对麻醉护士的素质、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接受没有任何临床工作经验的学生参加麻醉护理教育并不合适,可能导致他们进入麻醉科工作上手慢,无法快速胜任高强度和高难度的麻醉护理工作,这将对围麻期患者护理安全存在一定隐患。其次,中国目前的麻醉护理教育形式,即“护理学———麻醉专科护士方向”是在普通护理教育的基础上增加部分麻醉护理相关课程,使得学生早期、初步地接触麻醉护理的概念。在课程设置中,应该处于核心地位的麻醉护理专业课程仅占据课程比重的小部分,培养的学生在实际进入临床麻醉科后,还需要进一步接受岗位的继续教育,才能完全胜任麻醉护理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导致教育成本效率不高。最后,麻醉护理教育走职后教育路线是国际发展大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科技大发展的当今社会,中国应紧跟国际麻醉护理发展潮流,向职后教育转型。职后教育的发展将从两方面进行。

3.2.1以核心能力模型为指导培养麻醉护理人才“以能力为本位”是近些年国内外职业教育所提倡的方式,这种以职业能力为培训立足点的教育能够针对性的培养具有专业工作能力的护理人员。麻醉护理作为一门临床专科性强、能力要求高的专业,采用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模式,能够更好地适应临床对于麻醉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蒋莉莉、胡嘉乐等对麻醉护士的工作范畴和核心能力做了系统研究,这对开设以能力为本位的麻醉护理课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未来接受此类职后专业教育的学生将被授予相关证书,并能从事临床麻醉护理工作。

3.2.2麻醉护理教育走专业学位道路是未来展望美国的麻醉护理教育经由非学位职后教育向学位教育发展,截至1998年全部转型为学位教育,并以硕士学位为最低教育标准。它的发展轨迹可为我国所借鉴,我们应以能力为本位的职后教育为起点培养麻醉护理人才,首先发展非学位教育,随着麻醉护理教育发展逐渐成熟,可在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课程基础上增加科研类课程,使之逐渐达到研究生教育水平,发展麻醉护理的学位教育。这一方面可为临床优秀护理人才提供深造机会,开拓护理人才发展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背景下稳中求速,既保证了临床麻醉护理质量,又加快了麻醉护理专业发展;另一方面,可推动护理学科下属二级学科的发展,为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发展借鉴和依据。

4小结

中美两所学校麻醉护理教育在教育类型、教育层次、学生准入标准和培训课程内容等方面存在差异。美国麻醉护理为职后教育,硕士学位教育是其最低教育标准,参加培训项目的准入学生均具备一定的教育背景,并且是在临床相关科室工作过一定年限的注册护士,教育内容以麻醉护理专业课程为主。我国以“护理学———麻醉专科护士方向”的形式开展职前教育,教育层次历经中专-大专-本科的过程,学校对于接受麻醉护理教育的学生没有特殊的准入标准;教育内容以普通护理教育课程为主。经过中美比较,我们对中国麻醉护理教育提出以下建议:

(1)形成系统的麻醉护理教育课程;

(2)职后教育是未来发展趋势:

第7篇

方法:针对临床护理中的教学管理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并对其教学模式进行深层次的讨论。

结果: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主要有护理教育目标不明确、教学管理体制不健全、护理教学模式与方法落后、教学评价方法不完善等。

结论: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重视临床护理的教学管理,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对策,坚持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护理教学 管理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0220-01

护理学学科的教育方式比较独特,护理教育的体现主要是在临床护理教育过程上,其在护理教学上据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的实现[1]。护理学的实践性是非常强的,随着我国医学的不断发展,临床护理学在教育方法上必须进行新的变革,要坚持推行规范、科学的教学管理方法与教学模式,以下,就目前的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与教学模式做出相关探讨。

1 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护理教学的目标不明确。目前而言,我国临床护理教学的目标尚未明确,学生在需要掌握的能力与知识方面的标准还未具体标明,尤其是在学生的核心能力与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目标,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时代的发展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雄厚的护理能力,要有高素质、强能力、厚基础、宽知识,符合规范化与国际化的要求,注意对护理人员在人文与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明确护理教学的目标,逐步与国际化要求接轨,推进临床护理教学的进步。

1.2 教学管理体制不健全。在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中,我国教学医院虽然已经出台相关体系,但管理体制仍然缺少科学依据,教学质量监督的标准尚未统一,没有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考核系统,无法对临床护理教学做出整体性的评价,无论何种层次的学生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评价也都大同小异,无法从根本上对临床护理的教学质量进行真实反映。

1.3 教学师资力量不强。我国在临床护理教学上对教师的要求与实际的情况并不相符,临床护理教师多由医院的护士兼职,护士所接受的培训与教育都是从培养护士的目的出发,虽然专业性强,但知识面不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较少,内容缺乏。临床护理教学师资力量较低,普遍表现为知识更新慢、学历层次低、工作任务重等,多数负责教育的临床护理教师并未符合教师资格。

1.4 临床护理教学方法与模式更新慢。随着护理教学的改革逐步深入,传统的临床护理教学受到明显的冲击。传统的护理教学模式是一对一的师徒模式,缺点主要是限制了教学手段,趋于单一化,无法对学生采取针对性教学方式[2]。传统的临床护理的教学方法多以教师为主,沿用的模式是老师做、学生看;学生做、老师看;老师与学生一起做。这样的模式缺点就是无法将理论与实践完全结合,对学生的学习创造性与主动性方面是非常不利的。

1.5 临床教学评价方式欠完善。我国临床护理教学上的教学评价方式多是采用表格问卷形式,即学生在每次轮转完后,使用无记名的方式对教与学的结果进行考核。此种双向测评模式带来的压力是双方的,直接影响到教师对学生在管理上采取放任态度,学生的求学态度消极,不敢与教师进行过多交流,以免让教师对自己的印象不佳。

2 护理教学模式

2.1 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所谓的以能力为本位,指的是注重岗位或职业所要求的能力能达到并充分运用,符合护理职业的能力要求。以能力为本位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对教学的内容与目标进行分析,打破传统的教学体系,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创造性与个性化的学习。

2.2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1969年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H.S.Barrow在加拿大的MeMaster大学首次提出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临床护理教育具有非常大的意义[3]。所谓的以问题为中心指的是从一些教学情境与老师的暗示启发中,学生要从自身去找出问题,学会如何评价并解决这些问题,最后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更多印象更深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的中心点是学生,老师的作用主要为学生的辅导者。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法,模式的步骤为学习—实践—学习,启发学生自己在临床护理的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在教学内容上也与传统的教学有所不同,其侧重点为问题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在对问题的分析过程中再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升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以学生为中心要比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有效,更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3 双元制的教学模式。所谓的双元制教学指的是双元齐下,将教学活动实施的地区相互结合,一元为学校,一元为医院。学生在学校学习护理专业的理论知识时,也要在医院学习实践技能,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双元制的教学模式优点主要是将学生与护理者、理论与实践、学校与医院全都相互结合起来,将能力本位与学科本位的教学模式全部集于一身,让学生的整体能力都得到巨大的提升。双元制教学模式的目标是不仅要让学生牢牢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坚实的实践能力,既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又要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用自己的能力将护理工作做到最好。双元制的教学策略主要是将学校与医院的关系协调好,制定健全有效的方案与规章制度,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

3 小结

综上所述,护理教学的一个关键教学阶段就是临床教学,它是训练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成功转换成护理角色的必要过程。通过对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探讨,可以发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明显要比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从根本上提升护理能力,就必须重视临床护理的教学管理,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对策,坚持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王思琛,林细吟,罗志民.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4(06)

第8篇

[关键词] 护理;实践;质量控制;分层考核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04-0143-02

Applications of hierarchical examine on practice of clinical nursing education

DING Weijia

Department of Geriatrics,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jiang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0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thods of quality control and practice effect on process of nursing practice. Methods 14 practical nurses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group, and 28 practical nurses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Control group were examined in staged according to cyclical requisition of teaching program, and research group were examined in staged according hierarchical examine program that had been programed. In ending of semester, all practical nurses partaken examine of nursing theory and practical manipulative skill, and scores of examine were contrasted between control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 Results In ending of semester, scores of nursing theory and practical manipulative skills were higher in research group than in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Hierarchical examine in stage is helpful to increase quality of nursing practice, and improve effect of nursing practice.

[Key words] Nursing; Practice; Quality control; Hierarchical examine

护理实习是护理学生理论结合实践,为走上工作岗位进行技能培养及理论强化的过程。护理实习过程对于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的实习学习计划及目标、实习生个人护理兴趣的培养及以后学习工作中的自我学习能力的确立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负责护理实习带教的医疗机构中,建立系统、完备、合理的护理实习质量评价系统是促进护理教学改革的必要措施,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我院采用分层护理实践考核办法以促进护理实习质量的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度护理实习生42名,均为本科学历护理实习学生,均为女性学生,年龄21~24岁,平均(23±2.4)岁。研究对象入选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研究组14名,对照组28名,两组间性别、年龄及实习前理论成绩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分层考核办法

分层考核办法按照护理实纲部分改进,确定一级质量控制指标及二级质量控制指标。一级指标包括护理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评价方法、师资力量以及考核指标等内容;二级指标依据一级指标确定详细条目,如在师资力量中,规定教学带教过程中护理人员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主管护士以上职称确定为第一层次考核指标,专家评价的护理人员的教学方法、授课质量、带教完成情况为第二层考核指标。护理实习考核指标中学生实习时间完成情况、轮转科室完成情况等设为第一层考核指标;护理操作的数量、护理操作的质量等设置为第二层考核指标,其余条目等均按分层考核方法确定考核办法。

1.3 护理实习实践过程

两组护理实习生进入实习岗位后,对照组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轮转计划及考核方法进行护理实践;研究组护理实习生按照大纲规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学习、学习过程中阶段性考核方法改为分层考核方法。两组实习生实习结束后,对两组实习生按照实纲要求的理论及技能考试进行考评,比较两组实习生技能操作及理论操作的成绩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两组护理实习生护理实习结束后理论及操作考核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实习生理论考核成绩及实践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 讨论

护理实习教育是护理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护理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技能的必要过程,也是护理实习生培养临床素养、为步入工作岗位进行的适应阶段[1]。护理生在实习期间掌握的实践技能及学习工作态度是护理生将来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在护理实习过程中,护理实习机构及学校对护理生实习教育的质量控制及适合的考核制度是关键问题之一。我国护理教育历经了几十年的发展,护理教育的内容、护理学的人文变化及考核环境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护理教育过程中,制定更为实用、准确、符合形式发展的考核制度,对护理实习的质量进行控制。护理实习质量的控制包括多方面的内容[2],虽然最终护理实习生护理学习的结果是最终的考核指标,但是对结果的影响因素较多,护理实习质量控制系统包括护理课程设计、师资力量的分配、护理教学的流程及护理实习结果的考核等多体系内容。目前的研究显示[3],无论在初级的护理教育还是高等护理教育中,护理教育结果的考核体系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合理的考核体系是目前护理教育深入探讨的主要问题之一。

分层考核体系是针对教育过程中不同的影响因素设立的考核办法,不仅考核学习对象的学习效果,同时对教育实施者也进行初步的考核,建立立体、双向的教育考核体系,其对教育实施者的积极性、基本素质及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及效果均具有明显的影响,在护理教育及临床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效果[4]。在本组资料中,我们针对护理教学过程及考核过程进行干预,重点对师资力量的分派及护理实习的考核方法进行探索[5]。在分析中发现,实习过程中实行阶段性分层考核方法以后,研究组护理实习生实习结束后理论及实践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说明阶段性分层考核有利于护理实习质量的控制。在分层考核中,对于考核指标系统划分,建立不同的指标考核层次,具有针对性的建立考核指标的质量控制体系[6],严格第一层次考核指标的准入性及第二层指标的细化,最大程度地减少考核过程中的随机性,能够在护理实习过程中提高师资力量的结构均衡性,同时也能减少学生在护理实习过程中对于学习体系的模糊观念。在不同的时间针对不同的内容进行考核,使学生学习的阶段性和连贯性良好地衔接在一起,具有针对性地建立系统的护理实践过程,能够提高护理实习的质量,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彩星,马淑丽,王美瑛,等. 影响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9(8):49-51.

[2] 郝丽霞. 提高护理专业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体会[J].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169-170.

[3] 胡翠环,袁瑜,刘茜茜,等. 我国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医学与社会,2011,24(10):99-103.

[4] 陈莉莉. 对护理人员应用分层考核的初探[J]. 天津护理,2010,18(3):154-155.

[5] 张晓苇,陈佳,游建平. 加强环节控制提高临床护理实习带教质量[J].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8):1264-1265.

第9篇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传统教学;同伴教育教学法;应用效果

0引言

同伴教学是用于检验学习者及其同伴对于内容的掌握与分析的一种教学策略,简单却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参与[1]。同班教学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在教学中广泛应用,以小组为单位,同伴教学者为核心进行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来提升护理教学质量。为进一步提升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的护理教学质量,研究中选取自2015年2月至2015年12月选取护理专业本科两个班,分别采用同伴教学和常规教学方法,比较两组的护理教学质量,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5年2月至2015年12月选取护理专业本科两个班,按班级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4人,其中,观察组男性学生13人,女性学生11人,年龄为22~24岁,平均年龄为(22.9±0.9)岁;对照组中,男性学生为12人,女性学生为12人,学生年龄均为21~2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2.3±1.1)岁。将两组护理学生的年龄、性别等进行相应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护理学生给予常规护理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相关培训;观察组学生采用同伴教学法进行护理教学,具体方法:首先,遵从学生意愿进行分组,8-10人一组,选择责任心强、自学及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有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的学生作为同伴教育者;其次,同伴教育者在上课前进行自学和教学,加强练习,提升其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再次,对同伴教育者进行考核,在开课前,对同伴教育者进行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的考核,实行责任制;最后,每个小班选取由2名同伴教育者分角色进行集中示教,指导教师针对细节进行完善,以小组进行学习,下课前授课教师进行评价总结,布置本次实训内容作业

1.3观察及评价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实习学生的护理教学质量以及学生满意度。在护理教学结束后,以操作技能考核评分进行评价,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学生对教学满意度。满意度=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病患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选择(±s)代表计量资料。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研究中显示,观察组学生操作技能考核平均分为(96.43±3.56)分,对照组学生操作技能考核平均分为(84.28±5.72)分,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两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率分别为95.83%和66.6%,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4,P<0.05),

第10篇

关键词: 高等护理教育 改革 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方法 教师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护理服务从以疾病为主转向以促进健康为主;已从以面向单个患者为主转向以面向人群为主;护理的工作方式也已从被动执行医嘱为主转向主动为护理对象提供全面整体护理为主。要求护理教育亟待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以培养能满足护理对象身心需求,独立解决患者健康问题的高素质护理人才,这应当成为每个护理教育机构的目标。

1.护理教育应当摆脱医疗模式

1.1中国的护理教育在全面实施改革开放以后,加强了对护理人才的培养和学术交流,护士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护理性质正在从一种职业走向一种专业。但是目前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少缺陷,如大部分护理教学内容、科研活动都是按照医学模式进行的,致使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进入临床后无法找准定位,这与缺乏科学系统的护理教育有很大关系。

1.2医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治疗的科学。现代医学的发展,增加了人类的寿命和疾病治疗的疗效。护理是研究人对疾病和健康的反映。这种反映具有生理性、心理性、社会性和文化性。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增进了人对疾病和健康反映的认知。提高了对个人、家庭、团体,社区和公众促进健康的认识,医学和护理学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人在社会中生存,与生活环境中的其他事物发生联系,使得人的身心不断发展变化。因此,护理知识范畴包括人、社会、环境、健康和疾病。

2.课程设置以护理科学知识为主

传统的护理课程设置与医疗专业的设置基本相同,偏重人的生物学层面,对心理、精神、社会、行为等因素的影响重视不够。护理专业更重视人的整体,而不仅限于疾病本身,因此其结构应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护理工作的核心是诊断并处理人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其特点是与人交往,护理工作者需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因此,护理教育应围绕整体护理进行教学,增加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学时,如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伦理学,法学,社会医学,行为医学。”[1]“正确处理好专业课程教育与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关系,使两类课程相互依存相互补充,使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适应学科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与能力的需求。”[2]

3.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1加强实验课在总教时中的比例

医学强调处理好实验课与理论教学的关系,并根据学科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对医学基础课增加探索性实验或设计性实验,而临床课则以演示性试验和操作练习性试验为主,比如:药理学,生理学等课程,鼓励学生进行设计性试验。而护理学基础技术则强调练习,在模仿的基础上达到熟练,在熟练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最终使知识和技术融为一体,实现融会贯通,灵活应用。

3.2要打破书本、课堂、教师三中心单一的教学模式

早期让学生接触临床,要做到综合安排,灵活实施,注重实效。即在学生入学之始,就可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进度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从早期组织学生到卫生机构和社区医院参观学习,请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作报告,组织学生到医院见习,参加医院简单的护理活动,如晨晚间护理等。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增加对医疗机构感性的认识,熟悉临床的工作特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

3.3改革考试方法,增加动手能力考核

对实践性强的各门课程,增大实验和操作考核成绩的比例,使之占总成绩40-60%。这样可以引导学生重视实验课的学习,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操作技术的热情。

4.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教学方法落后,教学中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能力的培养,潜力的挖掘,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教学手段较单一。所以我们要加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3]。”注重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1情景教学的方法

情景教学是以临床问题为中心,采用角色扮演和讨论方式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可以按学生自愿结合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在进行新内容学习之前,要求每一个学习小组在预习的基础上,就所要学的知识自行设计或由教师设定一个病例情景,然后学生就所设情景和自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排演相应的护理工作。在正式教学时,选择其中的一组到数组进行表演,然后就各组的表演情况进行讨论总结。这种教学方法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印象,又能启发学生思考,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2情景教学的举例

4.2.1比如对于《急救护理学》中心脏骤停的抢救与护理,一般由老师先讲程序后示教,然后学生按要求模仿练习,学生学习较为被动。我们不妨运用情景教学的方法,由学生分别扮演抢救小组内不同的护士角色,结束后组织同学讨论,分析表演中行为,鼓励肯定正确的,纠正错误的,补充不足的。

4.2.2在《护理学基础》中出入院病人护理一章,如果按照教材上讲解,枯燥无味,改用情景教学后,学生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演示出来,即演示出了从住院处到病房内的护理工作内容,也展示出了护士应有的言行举止,学生不仅学到了护理的方法,了解了护士在此情景下的行为规范,同时也学到了与出入院患者的沟通技巧。

5.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5.1重视在职教师的进修学习和学历教育。

5.2对教师认真地进行人文和社会科学的教育,摆脱医学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5.3用自动化、信息化、微机化、网络化等高科技知识来培训教师,提高现代化教学水平。

5.4扩大教师工作范围,将护理工作扩大到社区、幼儿园、工厂、学校等,既开阔了视野,又培养了社会活动能力。

6.结语

总之,人才培养质量是持续发展的保证,我们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及时调整办学思路,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促进全民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田菊霞.高等护理教育中素质教育探讨.九江医学,2001,16(3):76.

第11篇

1医学模式的转变带来护理工作的深刻变化

护理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门学科,不仅具有医学的特征,而且也具有独立和完整的理论体系。世界上护理工作的发展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的过程,今后还要继续发展至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1977年新的医学模式提出后,护理强调了人的整体观。护理工作重点从疾病护理转变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方式。其特点是以人为中心进行身心护理,重视社会生活和环境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强调护理工作的独立性、科学性和整体性。护理工作的全程是以解决人的需要为目的,按照科学的护理程序所实施的系统护理行为,绝非发药、打针、铺床等简单操作的概念,而是从家庭、社会环境、心理、病情的多方需求出发,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

2护理教育改革必须适应新医学和护理模式的转变

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医学教育模式发生相应的转变。迄今我国的医学教育基本上仍旧沿袭50年代生物医学的课程设置,指导思想上重知识技术教育,忽视素质教育,方法上重知识传播灌输,轻能力培养,忽视人文知识教育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100多年来护理教育改革也一直注重于学制、课程的增加,其模式处于与生物医学教育模式相匹配的,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状态。近二十余年来,护理学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现代学科,护理教育要按照新医学、护理模式的要求,重新设计面向21世纪的护理人才。

2.1更新护理教育观念医学、护理模式转变首先要求护理教育工作者在思想观念上完成这一转变,如实地把护理服务对象的人,看成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其健康和疾病的转化受生物、心理、社会诸因素共同作用的客体。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建立起与对象性质完全适应的现代护理体系,满足现代社会保健的实际需要。

新医学模式的健康观认为健康应包括躯体和心理两方面健康以及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它体现了现代社会卫生保健事业正朝着高度社会化的“大卫生”发展。1977年WHO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正是保证社会进步,普及卫生保健服务的战略目标。护理学作为近3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年轻独立学科,逐渐摆脱了医疗服务传统的从属地位,正以积极的姿态迎接这一新目标的挑战。护理教育必须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和整体论的健康观要求,跳出单纯疾病护理教育的圈子,向心理、社会、环境和预防、医疗、保健三位一体的大卫生观转变。

2.2更新扩大护理教育内容与新医学模式相适应,护理教育的内容应扩展到参加人群的预防保健工作和研究各种促进健康的方法,重点教学应包括社会性疾病和心因性疾病。相应调整课程结构,适当增设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课程,优化课程结构。注意课程和内容的整体功能,扩大学生知识面,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删减不必要的生物医学内容,突出主干课程体系,增加选修课,力求早日与临床和社区实践接触。加强预防医学、自我保健、健康教育等课程。

同时,护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特点,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到护理科学本身的发展。以往护理沿袭的是以医学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护理课程中医学和医学基础课程偏重。当今护理已发展到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它的核心是贯彻执行护理程序。护理教育模式应尽快转到这一轨道上来,充分认识护理科学发展并在现代护理理论指导下,组织课程,形成突出护理的独立的课程体系。

2.3建立正确的护理教育思想护理教育虽具有其特殊性,但护理教育的许多问题,尤其是重大的理论问题与整个教育研究的问题并无本质的差异,对教育的本质以及学习过程的认识,无一不与普遍的教育研究结果密切相关。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目前已成为整个教育界的共识,其内涵也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加强素质教育是针对单纯专业教育提出的。培养专门人才,除专业教育外,对于思想道德、文化、身体、心理等方面的素质,应当有更高的要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一些新颖的教育思想应运而生,并逐步应用到了护理教育实践中。如实用教育思想,创造教育思想,全才教育思想和终身教育思想等。素质教育等新的教育思想为现代护理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它要求彻底改变课堂与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革除三中心即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体现三体即学生整体、个体发展、学生为主体的作用。着眼于启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自学,让学生有一定的创造力、竞争力和变应能力,提高以后解决实际问题和自学更新的能力,将灌输知识型教育模式向促发能力型教育模式转化。

第12篇

关键词:中专护理;传统教学理念;护理教育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综合素质能力;社会需求

近年来,护理专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变得非常缓慢,很多阻碍护理教育发展的因素逐渐浮出水面,比如传统的护理教育理念、护理教育知识落后、教学手法单一等等,使得我国忽略了对护理教育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协调一致性。随着我国护理教育改革实施的深入,社会各界对护理教育培养的关注度普遍上升,也一度成为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想要及早地改变护理教育现状,需要针对下面措施进行逐一实施,为我国社会提供更多的护理人才做出重要的贡献。

一、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护理教学过程中,实现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打破原有教学的形式,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并形成了一种教学内容与实践课题相匹配的教学模块,也就是所谓的教、学、做三个模块进行一体化教学。

中职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正符合专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及走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教师可以结合情境创设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内容训练,将评判性思维能力贯穿于教学始终。

另外,教师也可以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方法或者角色扮演等,都是培养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间接地培养了学生的组织沟通能力。例如,导尿、静脉输液、下胃管等教学内容,这些都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临床见习,提供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在实践操作训练过程中,多给予学生人文关怀,促进学生情感交流。另外也可以借助一些案例教学,使得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带领学生感受病房氛围,体会病人感受,并且培养学生相互之间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意识,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分析综合经验教训。

二、创新管理方法,提高实习质量

在护理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有一重要的教学内容就是临床实习教学。它是护理专业学生转变角色的重要阶段,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将一名优秀的护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三观及技能水平、服务态度以及护理基本的道德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

临床实习往往突显出学生的一些不足,比如临床操作不熟练、应急能力不足、缺乏责任感、服务意识以及法律意识淡薄等等。为此,护理专业教育要涉及对实习学生的岗前培训教育,合理安排护生至少8个月的重点科室实习经历。同时,学校也要不断强化实习管理平台建设,对教师以及临床实习管理教师等进行强化专业技能,提高师资力量。

在校实习管理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临床新知识、新技能等培训,并同时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指导学生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实习医院护理部要详细了解实习期间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心理等方面的问题,随时准备预防、处理紧急事项的发生。同时必须建立完善的临床管理体系,对学生实习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

综上所述,为强化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措施,满足社会需求发展的需要,中职教育要不断改革创新,在国家优惠政策的激励下,积极努力寻找发展机遇,应对市场挑战,转变教学理念,打破传统教学局面,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社会型人才,进而推进中职护理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