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5 11:35: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业技术成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多元农技推广;发展;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S24 文献标识码:A
我国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传统的农村单一生产模式。农技推广工作的主体也主要是各级政府。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传统的农技推广模式存在的问题,如推广人员素质低、推广机制不灵活等越来越突出,已经难以满足农业新形势的发展需求。为了能够更好的为农业建设服务,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模式势在必行。
1 我国多元农技推广工作的发展历程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我国多元农技推广工作的探索起步阶段,中央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最新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在全国建立健全农技推广的服务组织。经过不断的探索,逐渐出现了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需要的多元化农技服务方式。
20世纪90年代是多元化农业技术成果的全面推进阶段。1993年,《农业技术推广法》正式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格局下稳步发展。
新世纪以来,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正处于完善提高阶段。逐步形成了市场引导与国家扶持相结合、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结合的新型农业技术成果推广体系,多元化农业技术成果的推广工作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
2 我国多元农技推广在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2.1 职责职能模糊不清
国家各级农业技术成果推广机构的职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从法律层面界定清楚,导致有一些公益性的农技推广业务常被“中心工作”冲淡,而有些经营性的农技推广工作则常常被公益机构包办。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多元农业技术成果推广工作的扩大造成了不良影响。
2.2 多元农技推广体制不健全
国家级的农技推广机构同农业教学、科研单位的推广机构结合不紧密。各级各类农技协会的地位还没有明确,与农户之间缺少有效的链接机制。有些农技推广机构的实力弱、规模小,农业技术的覆盖面比较小、带动能力也比较差。
2.3 多数农技推广机构的综合实力都不强
农民合作组织大部分都是产销环节的合作,能够提供的技术信息相当少。大部分农业教育和科研单位推广的技术成果都是本单位研究出来的,服务面很窄。农业科技型的企业和龙头企业的自主研究能力大都偏弱,无法提供相关的技术服务。
3 多元农业技术成果推广的对策
3.1 推进多元农技推广制度的改革
要大力发展多元农技推广组织。加强对国家级的农业技术成果推广体系的建设和改革,同时建立三级国家农业技术成果推广机构,在基层中,以县级的农业技术成果推广机构为主体,以乡镇的农业技术成果推广机构为连接点,建立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农业科研工作、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农业技术教学单位等多元农业技术成果推广组织,努力创建农业技术成果推广良好发展的格局;创新农业技术成果推广机制。要建立效果评价公正、任务明确、制度健全、多元合作、区域协调的农业技术成果推广机制。再次,对多元农业技术成果的推广方法也要进行创新。对多元农业技术推广的方法进行创新,不断完善产学研与农科教相结合的推广方法;对农业技术成果的推广队伍要大力培育。通过技术培训、引进人才和继续教育等手段,大力培养多元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3.2 明确多元农技推广的任务和目标
要对中央政府的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以现代农业为发展目标,通过明确各部门职能、创新机制、强化主体、提升能力等多元化的途径,构建以农技经济组织为基础、农技公益服务机构为依托、其他相关的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多元农业技术成果推广体系。
3.3 强化多元农技推广的保障措施
3.3.1 加强农技推广的组织协调工作
要坚持国家级的农业技术成果推广机构作为主导,广泛利用各种多元农业技术成果推广组织的力量,在全国建立农技推广协调工作,健全各项农技推广制度、协调各种农技推广组织的关系,大力推进多元农业技术成果推广的协调发展。
3.3.2 加大对各种农技推广组织的扶持力度
要在金融、财政、税收以及信贷等方面加强对多元农技推广的扶持力度,积极对多元农技推广组织进行引导,建立健全的多元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努力让农技推广组织科学发展。
3.3.3 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要对《农业技术推广法》尽快完善,从法律层面确定多元农技推广组织的地位,让一切有利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符合我国农业要求的措施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
3.3.4 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宣传和引导
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大力宣传,努力创造全社会共同努力推广农业技术的良好氛围。
4 结语
多元农业技术成果推广工作的发展,是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基础,也是提高农民文化科学素质的重要依靠力量,是农业科研成果向现实农业生产力转化的重要纽带和桥梁。实践证明,农业技术的有效进步不仅仅取决于农业技术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农业技术推广手段的进步。离开对农业成果的推广工作,农业技术便没办法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因此,必须加强发展多元农技推广,为现代农业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1农业科技成果推广
对我市登记的农业科技成果87项进行分析,其中蔬菜21项,水产13项,畜禽14项,林果13项,粮棉油及其它24项,农机2项。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共计投入资金1.64亿元,新增收入35.47亿元,新增利润8.32亿元。我市蔬菜行业科技成果21项,占总项数24.1%;投入资金448.2万元,总总投入2.72%;新增收入48114万元,占总收入13.56%;新增利润23686万元,占总利润28.43%。水产行业科技成果13项,占总项14.9%;投入资金3271万元,占总投入19.85%;新增收入18650万元,占总收入5.25%;新增利润8974万元,占总利润10.77%。畜禽行业科技成果14项,占总项16%;投入资金6593万元,占总项39.4%;新增收入11793万元,占总项3.32%;新增利润1444万元,占总项1.73%。林果行业科技成果13项,占总项14.9%;;投入资金795万元,占总项4.82%;新增收入4280万元,占总项1.2%;新增利润2541万元,占总项3.05%。粮棉油及其它行业科技成果24项,占总项27.5%;投入资金5325.6万元,占总项32.31%;新增收入274285万元,占总项77.4%;新增利润47239万元,占总项56.71%。
1.2农业技术转移
天津市黄瓜研究所研制的“津美1号”黄瓜新品种寻求武汉地区推广,与武汉市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办公室鉴定一份合作推广协议,我们在江夏区和东西湖区分别选点示范推广,并纳入武汉市科委成果推广计划,两年示范试种面积18亩,平均亩产达5500KG以上,而且商品性好,瓜条直,刺少,色泽亮绿,腔小肉厚;用药少,农药残留少,市场潜力大。主要收获如下:一是由单纯重视技术成果的先进性,提高到既重视技术成果的先进性,又重视技术成果的市场性,坚持试验、示范、推广、培训一起抓,有利于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不断提高我市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二是开展外向型黄瓜新品种—津美1号示范推广工作,合理地利用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办公室”的工作职能,为后续的项目推广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即利用“协议”的方式接受推广委托,安排试验、示范,逐步扩大推广面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三是示范基地的建立,促进了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形成,为我市农业科技成果向区域化、规模经营方向发展提供了“以产品为核心”的服务模式。
2、武汉市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农业技术转移的基本特征
(1)武汉市农业科技创新资源优势明显,技术输出源头充沛。以华中农业科技大学为核心,农业科研院所为骨干的技术储备十分宝贵,作为技术输出的源头,能够不断地为在汉的农业科技企业提供形成农业产业化的项目。并能够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2)众多农业企业,技术接收库容量大。武汉市现有农业龙头企业16家,农业重点企业108家,正在成长的农业企业400余家。
(3)农业创新投入不断增加,为农业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经费支撑。2月6日,武汉市“农业科技促进年”科技兴农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江夏区隆重举行。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下,制定了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339”行动计划,以提高支撑能力和引领能力为核心,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围绕武汉农业科技优势产业基础,不断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大力促进自主创新,努力构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体系,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3、加快武汉市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农业技术转移发展的思考
(1)建立区域一体的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技术转移要素市场体系,这是武汉市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要以提高武汉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技术转移要素市场资源利用率和市场自由流动合理配置为着力点,在现有市场服务功能前提下,进一步健全服务功能,基本完善信息沟通、交易规则等功能;要素市场规范制度配套,各类要素市场既要有各自法规体系,又要有统一市场准入制度,强化市场管理,制止违法经营和不正当竞争。
在21世纪这样一个极为特殊的时代里,农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为重要的作用和积极意义。因此,做好农业技术的推广,加快农技成果的转化尤为重要。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以农业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就其推广展开探讨与分析,希望能为进一步做好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农业;农业技术;推广
1前言
做好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对于促进农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然而,从现阶段的时机情况来看,与农业的发展相比,农业技术的推广是相对滞后的,因此加快推进农业技术推广进程尤为重要。
2农业技术推广的困境分析
当前,农业技术的推广情况并不容乐观,不仅受到理念的限制,同时也有源于资金、技术以及人员素养等方面的限制。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源于理念的限制从当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实际情况来看,对农技的推广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技术的推广进程。很多领导包括基层的工作人员都没有意识到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在实际工作进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也影响到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2源于资金的限制农业技术的推广是需要一定资金支持的,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资金的投入远远达不到实际的需求。源于上级财政部门的资金有限,而这些资金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巨大的差额严重制约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2.3源于技术的限制虽然乡镇都有农业技术推广站,但是真正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技术人员并不多,因此在真正推广的时候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如何让农户意识到新技术的优势,并且认可它,接受它,应用它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通过专业的讲解或者示范才有可能达成良好的效果。从当前基层推广站的实际情况来看,人员不够,专业素养不强,专业化程度不高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另外,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农业技术的推广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满足农民对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追求,然而,从目前来看,有些农业技术的实用性并不强,如何促进农业技术的实用性,使其更加符合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尤为重要。
3农业技术推广的对策分析
要想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进程,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3.1树立先进的理念理念是先知,也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充分意识到做好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相关部门和人员才能更加积极、主动投入到实际的工作中去,保证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进程,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农民的需求,同时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快农业技术推广进程,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带来更加理想的经济收益尤为关键。
3.2加快充实农技推广队伍农技推广队伍的推广不仅仅是队伍数量的扩充,同时也有队伍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在数量方面,基层队伍现有的人员数量根本无法满足工作的实际需求,因此加快引进专业化人才,充实到基层队伍中来刻不容缓。在综合素养方面,要注重加强对人员的培训,通过定期培训的方式,提升相关人员的业务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使他们在农业技术推广进程中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积极效用,最终为更加顺利地开展各项推广工作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基层队伍的建设需要切实做好人员保障,尽快解决人员的编制问题,提升其社会待遇,提升其社会地位对于加快推进农业技术推广进程是尤为关键的。3.3完善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技术性和专业性相对较强的工作,同样也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为有力支撑。目前基层农技推广站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硬件设施极为有限,专业化的仪器和设备更是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为此,笔者建议,一定要在立足当地实际的基础上,争取到更多的资金,引入更多专业化的设备,为顺利做好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提供有力的物质基础。
3.4建立试验示范基地试验示范基地有助于农业技术成果的展示,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进程。但是,示范基地的建立需要资金、技术等支持,为此,政府不仅仅要加大科技推广经费预算,同时也要注意加强与当地龙头企业的合作,切实保证试验示范基地的良好效果。
3.5理顺农技推广机构管理目前,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管理近年来,进行了改革,农业技术推广站由农业部门直接管理,但有些地方仍然是双重机制,这样是有利于经费支出控制的,但是从工作开展的角度来看是极为不利的,双重管理机制势必导致工作受挫,层层审批、逐级请示势必影响到工作效率。为此,必须要进一步理顺对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管理,协调各部门的相关工作,同时建立健全考核体系。需要注意的是,要加强与科研部门或者相关院校之间的合作,农业技术专业为实用性强的成果是尤为关键的,保证各种农业技术的研究都是基于农民的实际需求的,是能够真正为农民所服务的,是能够真正带来实际经济效益的,这样的农业技术才有价值,才能受到农民的认可。此外,要重视对农民的教育与培训,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不高,他们对于新技术的认可与接受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为此,一定要做好农民培训工作,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新技术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
4结语
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加快推进农业技术推广进程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和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要想真正达成上述目标,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树立先进的推广理念外,还需要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农业技术的推广,真正发挥农业技术应有的积极效用。另外,对于农民们而言,也要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不仅仅要具有良好的新技术接受能力,同时也要及时了解并掌握农业技术的应用及相关事项,切实保证农业技术成果积极效用的发挥,实现农业生产的理想效益。
参考文献:
[1]姜秋景.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现状调查[J].现代农村科技,2010,(18):4.
[2]禹春熹.伊宁县英塔木乡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疆农业科技,2010,(1):5-6.
1.1政府的重视力度不够
对于我国目前的农业技术来说,其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但是,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并不适用于农业技术的推广。该推广体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对推广中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统一的分配与管理,对于重点的技术成果也是采取统一的推广方式。然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技术研究与技术推广之间的分离现象,而且,科、教、农之间也没有良好的联系形式。大多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只是在农产品的种子与肥料上做文章,技术的推广并没有落到实处,这样就严重制约了农业技术的推广。
1.2农民接纳现代化农业高新技术的积极性普遍较低
由于农民受到知识水平所限,个人缺乏对新兴农业技术的了解和兴趣,很多农民对新科技的使用不感兴趣,主要是因为我国对农民的培训力度不够,其群体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对新科技的应用一时间无法掌握,所以就没有兴趣进行试用。导致新品种和新技术无人问津。因此影响了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工作。农民们在使用高新技术之前,都会在内心先打一打自己的“小算盘”,他们普遍都会对即将投入的成本和将来所能获得的收益进行横向比较,只有当结果显示为收益大于投入时,他们才会选择使用高新技术。而农业高新技术在使用之初也确实蕴含着一定的风险,这让农户们更加谨慎地投入资金和劳动力,所以他们大多对农业高新技术保持着观望态度。
2解决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技术中所存在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2.1加大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力度
同时,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的培养,做好他们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与能力。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发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并对推广中取得成效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
2.2探索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农技推广新方式
首先,要建立起以科研机构为依托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技术研究与技术推广之间的联系。其次,将科、教、农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出现科研与发展之间的脱节现象。最后,还要建立起完善的农业技术创新的保障体系。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必须要对农业科技制定良好的配套政策,确保农业技术创新的发展。
2.3引导农民积极引进新科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搞好了示范户的培训工作,才能使试点工作顺利进行,让农民尽快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这样就在无形中提升了新科技在农民心中的分量,引发农民对新科技的兴趣,从而引进新品种,使用新科技,推进农技推广工作的更深入进行。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优化措施;农业生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迅猛而稳定的发展,农业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农业技术的推广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是科技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农业科学推广方式的创新,能够最大程度上发挥农业对国计民生的贡献,保证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在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很多的研究成果并没有得到有效地运用,因此,对于我国农业来说,研究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就有着很大的意义。
1农业科技推广的意义及作用
1.1有利于得到农民的认可
切实推进农业技术推广,有利于将先进的研究成果运用于现实的农业生产中,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我国现阶段的农业发展,农业技术的推广形式还不够先进,推广方法和概念也不够统一。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目标,一方面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另一方面是向农民普及先进的农业生产知识,帮助农民从事日常的农业生产活动。除此之外,还应该为农业生产提供相应的基础服务,结合新的创新研究成果,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农业技术推广得到农民的支持和鼓励。
1.2农业科技推广技术有利于当地农业生产
结合我国现实的农业生产环境,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必须要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农民生活的影响。先进的研究成果与农业生产技术运用到生产的过程中,必须要兼顾当地的经济条件、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新技术的推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当地的农业生产,同时也会保护当地环境。
2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存在的不足
2.1推广模式与需求存在矛盾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农业推广模式还不具有相对完善的服务,推广区域也有待拓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个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数正在不断增长,但是大多数都是负责宣传的人员,真正的技术人员在其中占的比例还很低,技术推广人员的数量还很欠缺。而我国的农民数量庞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数量与农民数量的比例严重失调。这个情况说明,推广力度与农业需求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很多地区无法接受到先进的农业技术,农业生产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另一方面,现阶段,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模式,大多是从各级的会议中来进行传递的,没有深入到基层群众,推广效果差,农民的真正需求也得不到有效的反馈和解决。
2.2农业科技成果的供求矛盾
在现阶段的推广过程中,很多的新型农业技术成果不能被有效的运用到实践中去,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被忽视,或者不能被及时推广到基层群众手里,从而使得农业技术成果丰硕,但是农民真正接收并运用到的却很少。据调查,当前农民对于农业新型技术的运用,只占了20%左右,这说明还有很多的新型研究成果没有被推广和使用,这对于研究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损失,对农民来说也是一个损失,农民无法运用这些成果,产量就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
2.3有关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
在我国的和各个地区,负责农业技术推广的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负责农业生产的部门,如农机部、种子部、牲畜部等,这些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这样可能会导致相互之间分工不明确,在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不统一,不协调,推广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此外,农业生产部门与其他政府行政部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存在着很大的隔阂,在向行政部门传递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时候,由于行政部门缺乏相关的知识,可能会出现差错。这些由于缺乏有效交流导致的推广效果差,也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3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优化措施
3.1主动宣传新型农业生产技术
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存在的问题,首先要以市场和农民的需求为导向,推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帮助农民增收。政府要出台相关的政策,一方面为农业生产提供切实的基础服务,促进粮食产量的提高。另一方面积极调动农村的剩余生产力,促进城镇企业的发展壮大,增加农民的收入。此外,还可以通过城镇企业对广大农民开展相关的农业技术培训,一方面促进企业发展,另一方面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水平。
3.2将农业技术、科学研究、教育结合在一起
我国现阶段的农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因此,将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和教育结合在一起,是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方法之一。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有着相关的行政与组织方法,但是缺乏研究能力和学习能力;研究部门有着极其丰富的新型研究成果,但是没有相关的行政能力进行推广;高校有大量的高素质、有学习能力的学生,而且具有科研能力和基本的科研设备,但是缺乏行政上的农业技术推广能力。所以说,三者的紧密结合,必然有利于促进农业新型技术的全面推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彼此的不足,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加强对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效率,还可以实现潜在的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而作物栽培学的课程实践性与应用性较强,通过作物栽培学课程的应用,可以达到推广农业技术的目标。本文主要研究推广农业技术的意义,并相应地提出农业技术在作物栽培教学中推广的措施,旨在作物栽培学教学过程中推广农业技术。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作物栽培;教学
自古以来,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不仅关系着广大农民百姓的生活,更影响着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其中,农业院校无疑已经成为开展农业教学的重要中心。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业院校逐渐呈现出学科齐全、人才集中等特点,为我国的农业发展输送大量优秀的人才,推动了农业技术的应用与普及,通过应用最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成果,也将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1推广农业技术的意义
1.1应用科学技术成果
只有农业技术在进行广泛推广之后,将农业技术应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则可以充分地显示出农业技术所具有的价值。由此可以看出,农业科技的推广,为科研成果的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提供重要保障,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增加了农业产值,增长了农业的收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状况。只有在农业的实践活动中应用农业科技成果,才能够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而农业院校成为农业技术推广的场所,大量的教师会进行研发农业技术,时刻关注着农业的发展的状态。所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向广大的学生传授最新的农业技术与农业技术的相关信息。
1.2粮食安全的保障
随着我国的人口的迅猛增长,然而,土地则逐渐地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因此,需要积极地采取有的措施以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提升单位面积的农作物产量,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此外,人们的生活状况日益改善,对农产品的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这就需要相关的部门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在有限的土地上,生产出人们生活所需要各种农产品。通常情况下,农业专业的学生比较关注于自己家乡的农业发展的状况,更倾向于向广大的父老乡亲传播自己所学的农业的知识,充分地发挥出农业技术的价值。农学院学生在传播农业新技术方面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实现对农业技术的推广。
1.3实现产学研的紧密相连
所谓农业技术推广实质上是指将现有的农业科研的各项成果,应用在农业生产的实践活动中,进而在科学实验以及生产应用中检验农业科研成果。农业院校组织广大学生进行各种的教学实习、企业锻炼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进而与产学研的结合的过程相互接触,将自己所学的农业知识,应用在生产活动中,对一部分难题作出一定解释,进而表明自己的看法,进一步地完善产学研模式中存在的漏洞,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2农业技术在作物栽培教学中推广的措施
2.1传授农业新技术知识
作物栽培学属于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补充大量的实例,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充实与解释。所以,教师应介绍更多的农业新技术,奠定农业技术推广的基础,如:在讲解环境与作物间关系章节时,可以知道,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温度的影响,一旦选择不合适品种,一方面,会致使作物无法顺利地完成生长周期,在生长的过程中则会死亡,另一方面,即使作物顺利地完成整个生命周期,同样会出现作物颗粒无收状况。此外,如若未能够选择合适的品种与播种时间,作物则会出现不长茎秆、不会开花与结出果实等问题,降低作物的产量,甚至会出现作物颗粒无收的状况。此外,选择不合适的水稻品质,或者在不合适的播期进行播种,则会导致水稻颗粒无收。而上述现象则诱发各种农业的纠纷。因此,教师在对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作出解释时,还可以简要地讲解生产中可以进行大面积种植的各种类型的农作物的名称,且在农作物的种植的过程中,需要格外地注意一些事情,方便学生与亲朋好友就农业问题展开更加深刻的讨论,将农业技术的推广的作用发挥至淋漓尽致。
2.2农业实验课教学的开展
教师在开展作物栽培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应当致力于提升起点、增加设计内容,提高实验的综合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尽量选择本地区的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作为主要的实验对象,提升学生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农业技术知识的推广。例如:教师在开展实验课堂的过程中,针对田间出现的倒伏状况,引导学生进行仔细地观察与研究,并且深入地分析出现倒伏形象的原因,一方面,让学生开动脑筋想出致使出现倒伏现象原因,另一方面,则让学生对作物产量所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帮助学生加深对生活中的技术问题与技术措施理解。
3结语
综上所述,作物栽培学教学过程中,对农业技术进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在农业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贯穿农业技术教学,提升课程教学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地推广农业技术,提升学生的未来的就业竞争力。作物栽培学成为农业院校的重要专业课程,实践性与应用性较强。通过作物栽培学课程的应用,可以推动农业技术的推广。
作者:苏志 单位:原阳县职业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邵庆勤,杨安中,牟筱玲,李孟良.浅议农业技术推广在作物栽培学教学中的体现[J].科技视界,2013,(32):19,44.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8-0127-1
1 农业技术的推广现状
1.1 投入严重不足制约着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
农业技术推广投入的严重不足对农业技术成果的推广和转化有着严重的阻碍作用,在诸多地方,都存在着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人员由于受到经费不足的限制而产生线断、网破以及人散的现象,由于其推广方式比较单一,推广的手段比较落伍,再加之技术成果的推广也极为不利,使得其和农民的技术要求相违背。
1.2 农民的素质和接受能力差使得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效率低下
技术推广和农民素质的提高必须要同步,这不仅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也还是当前农村技术推广服务发展的趋势,整体来看,务农的劳动力年龄都普遍偏高,文化素质都普遍偏低,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也对农业生产和技术推广有着不利的影响。所以,对技术推广和素质提高同步发展的要求就显得十分迫切了,尤其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不断进城,使得大批的素质较高以及文化较高的青年缺失,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中的劳动力的素质,加之其对农业技术的接受能力比较差,并且其市场意识的严重不足导致了后劲缺乏,使得效益低下。
1.3 科技推广和农民的需求相错位制约着科技成果转化的效果
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不仅是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者,也是农业科学技术应用的获益者,不仅如此,对于农业科学技术来说,它最终也还是必须要得到农民的认同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之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在新的市场经济形势下,农民的根本取向是取得利益的多少,那么,对技术的要求也日益向着多样化且高效化的方向发展,而且,在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之下,农民对有效综合技术和管理技术的要求也更为迫切。但是,现在所用的推广机制以及推广的方式仍然只是偏重于单一的技术推广,对于新品种以及栽培管理技术的相应的配套集成的指导还存在着很大的欠缺,对技术的整体作用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具体措施
2.1 增加投入来改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条件
要把农业的基础地位予以强化,就要把握住加快科技创新和应用这一关键,而农业科技的创新和转化所要求的是要有不断的资金投入,因此,要把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经费投入予以增加,逐步对乡和镇的基层推广部门的基础设施以及工作条件进行改善,来吸引更多的人才,来使队伍稳定,使才干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得农村的技术服务功能得到不断的强化。
2.2 加强乡镇农业科技人员的培训来提升基层技术推广队伍的能力
对于农民而言,他们主要是从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的乡镇两级农业技术人员那里获得技术服务的,那么针对这一情况,要把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体系的改革作为契机,要把各级农业院校以及培训中心作为基地,并和农业科技项目的推广进行有机结合,来使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人员的培训得到加强,从而使其对农业生产的全程技术服务以及信息服务的能力得到强化,进一步使其和新时期农村建设的需要以及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来更好的满足农民的科技需求。
2.3 强化农村的技术推广以及培训工作来提升农民的科技素质
对于农业推广技术而言,要把农民素质的全面提升作为主要的目标,尤其是要对农村青少年的培养更加要予以重视。所以,必须要建立起较为有效的机制,来使各级农业推广、科研以及教学等科技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从而来把农、科以及教部门的联合优势予以充分的发挥,要变单纯的技术推广为技术普及,从而来使农民的科技素质和能力得到强化。通过技术入户示范的形式来把中心放在重点推广的主导品种以及主要推广的技术上面,从而实现农业技术的进村入户,对农民实行手把手和面对面的技术培训,从而使得对科技示范户和农民科技骨干人才的培养得以实现,使其自身的科技文化素质得到提升,并把其在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中的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2.4 认真开展调研活动来促进推广工作的有效落实
要尽快把农业推广法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修改,要把对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性质、职能、财政支持、人员资格、管理体制以及推广行为的奖励和惩罚等等一些方面都进行具体的规定作为重点,从而来使实施办法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并且和农业不断发展的要求相适应,进一步使得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得到更加有效的落实。
2.5 注重新品种以及其栽培管理技术的配套集成来加强技术的整体作用
要把有效综合技术予以增加,要对管理技术的推广加以重视,要把增产增收作为主要的目的,来对主推广技术进行配套集成,从而使其成为通俗易懂的,并且比较简单的,还能节约劳动成本的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进一步来使其整体作用得到强化。
3 结语
总之,当前的农业技术的推广体系还不够健全,推广的力度也不够,在推广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加以解决,所以,要进一步推进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技术进村入户,努力构建多元化农村技术服务体系,为农村现代技术服务业的发展进行指引,为科技创新打造出良好的环境,从而存进农业的持续和健康发展。
英文名称:China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主办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2-381X
国内刊号:11-2834/S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5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中科双百期刊
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联系方式
1.1现有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适合生态农业技术推广
现阶段,生态农业技术在我国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由于我国目前仍沿用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生态农业的发展。这种体系是由政府直接领导,功能完善,国家进行统一管理,通过试验、示范、培训以及咨询服务等方式进行推广。但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农业技术开发研究与农业技术推广分离;科、教、研及农业技术服务组织等系统间相互协调困难,难以产生协同效应。同时,忽视了对农业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以及农产品自身的安全等问题。特别是一些地区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推广功能形同虚设,大都是以销售种子、农药等生产资料为主。因此,现阶段必须要改变这种落后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及早建立适合生态农业发展的推广体系。
1.2资金投入不足
生态农业注重的是综合效益,需要长期实施,远期效益显著,这一点有别于传统的农业生产短期效益明显。因此,也降低了相关部门对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的关注程度。有数据显示,一般发达国家的推广经费占国内农业生产总值的5%左右,世界平均1%,而我国目前仅占0.2%,严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也是制约我国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原因。部分地区还出现挤占、挪用生态农业推广资金的现象,这更加阻碍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1.3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缺乏
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规律为基础,将现代的科学成果与传统的农业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技术,要求推广人员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但现阶段我国的农科推广人员普遍学历较低,接受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不多,对先进的农业技术掌握不够,无法将高新技术准确的传达给农户。部分基层农科站所还出现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足和设备不完善等情况,使得当地的生态农技推广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持,制约了生态农业推广和发展。
2发展我国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的建议
2.1建立新型科技创新体系
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要以农业科技发展纲要为基础,确保实现农业现代化,保证农民收入。一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和高校为依托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相互合作的农业技术创新组织体系;二是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将农业科技人员、农业科技成果与农户有机结合在一起,有效地解决了研究开发与产业发展脱节问题;三是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保障体系。农业科技成果是一种公开的、保密性差的成果,具有正外部性效益,因此,要制定保护农业科技创新的配套政策,保证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活动有效与快速地发展。
2.2建立生态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间的自然情况不同,因此,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必须首先考虑到不同地区间的差异问题。生态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建立要确保以下两点,一是要让农民懂得如何利用生态规律,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保持农村生态平衡;二是建立农业信息交互网络平台,及时将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技术成果传授给农户,并听取农民的生产需求。
2.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通过政策倾斜,促成生态农业技术创新及推广投资主体多元化。生态农业技术推广远期效益明显,因此,必须依靠国家的大力支持,同时积极发展合作推广,建立多渠道融资投入机制。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问题及对策;多元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D422.6[文献标识码]A
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快速发展的重点工作,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基层群众提供试验、培训、指导、示范、咨询等工作,但是在推广过程中必然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以便实现基层农业技术的多元化建设发展。
1农业发展现状
我国是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农业就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们一直在探索农业发展的新道路,取得了许多成就,也遇到了很多瓶颈。经济、生态、社会、气候、地形等因素制约着农业发展,而且我国本身就是资源约束极为严重的国家,耕地资源极度短缺,人均耕地面积少,再加上资源及生产技术的制约导致了农业的发展滞后。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技术较落后,很多地方还是沿用传统的精耕细作技术,精细化水平低,化肥使用不当,优良品种推广有限。中国农业虽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是为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传统农业必须不断向现代农业迈进,关键在于农业技术。
2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2.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方式较单一
缺乏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制度。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在国家的统一指导与部署之下,推广过程中需要的人力资源、物力、财力等是国家分配的,就连大部分的技术成果也是统一的推广方式。这种体系不能满足实际工作要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需要良好的沟通性与互动性。而当前的体制在科技、教育方面的作用不大,推广工作流于形式,没有满足基层民众的需求。很多地区在农业技术推广中采取的方式是传统的、落后的、单一的。一般是通过试验、示范等方式来普及农业推广技术,没有充分利用新形势之下的多媒体优势,没有重视产前与产后工作,导致农业技术推广资源浪费、生态资源破坏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2.2人员问题
首先,一部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专业能力较低,人才的质量与数量均有明显劣势,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非常缺乏专业素质高的科技型人才、管理型人才等,这会大大影响工作效率,专业素质不足导致无法解决在推广中遇到的问题,会降低推广人员的积极性,让推广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严重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其次,“被推广”的基层群众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对于推广人员的培训理解度不够,接受能力差,基层农村生产本就与科技进步严重脱节,再加上信息闭塞,技术落后直接造成了推广效果差。最后,推广人员与被推广人员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认识度不够。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艰难的、长期的、复杂的工作,需要稳定的人力、物力支持,实现预期的目标,但是很多人员缺乏相关认知。
3针对问题的解决措施
3.1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完善与创新
农业技术体制机制的完善能够解决机制中的问题,拓宽基层农业技术服务网络。首先,明确农业技术推广与科技、教育之间的关系,引导工作人员积极参与进来。其次,国家需要相关的调控,政府帮助、引导、鼓励各基层社会力量参与到农业推广技术工作中来,并且创新理念。最后,农民是一切农业经营的主体,新型的农业技术是农民经营的必然选择,注重建立农民参与选择推广技术的机制。农业推广是为了把市场需求信息、先进农业技术传递给农民,从而使其创新化生产。推广机制的创新,也可以大力调动农民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积极性。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基层技术推广机构建设,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突破以往单一的农业推广方式,可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发展将农时农事、农业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气候等知识传递给基层群众,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把新产品、新技术及时与农民对接。
3.2注重人才发展
首先,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以求能够提高整个推广队伍的专业素质,通过科学合理的培训,迅速培养农业技术推广型人才,若短时间不能起效,最快捷的方式是鼓励一部分农业科技人员能够走向基层,积极投身于农业技术推广事业,这需要政府出台针对科技人员走出机关的激励政策。其次,注意挖掘有潜力的技术人员,狠抓科技示范户、农业大型企业的技术培训,提高其生产水平,起到农村科技带头人的作用,对基层群众发挥示范、引导的作用,实现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的目标。最终形成一支专门从事农业、农机、农产品等技术推广工作的高素质队伍,为基层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试验和示范,为农户培养一批“留得住”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最后,除了“个体”的人才发展外,更要重视“合作式”的人才发展,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种专业协会,重视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和示范园区基地,重视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为依托的服务组织,重视以农民经纪人为主的服務组织。
3.3多元化农业推广的建设发展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需要多元化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农业部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意见》,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来看,云南一直以来都属于欠发达地区,将现有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广的能力较差。云南农业是具有高原特色的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弱,农业企业分散、小型,产业分工低端,产业链条短,依靠资源消耗、粗放型经营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并不适应云南的实际情况。云南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比例不平衡,推广种植技术远远多于农产品附加值加工,甚至很多基层地区是在依靠传统的农业经验和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还没有成形。我们要将农业科技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落实科技成果转化。
首先,科技进村入户的多元化。开展种植示范,农民从整地、播种、灌溉以及采收等均需要全程参与,学习技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有计划地组织、规划、管理,带动基层农民自主种植。种植示范可以采用多元化的公司联合基地联合农户,通过合作方式来培训技术人员,带动农民种植。其次,科技联合教育联合产业的多元化脱贫新格局。推动云南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产业发展,设置培训特色班级,切实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激发农民发展内生动力,推动构建“科技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格局。最后,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最为直接的是科技人员直接参与农业技术推广,这样可以缩短农业技术的推广周期,借力专家的优势全面提高农民的总体素质;可以在农业教育机构、科研机关单位举办培训班,培养针对性的高层次人才输送至基层,也就是选派科技特派员,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辐射式地带动周边地区农民采用农业新技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农民和专家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沟通,有声音、有图像,可以及时解决农业中遇到的问题,如举办农技“110”、网站推广等。最终是为了实现由农村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技推广机构、农业教育机构等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
4结语
立足于农村基层,为农业发展提供因地制宜的技术指导,将技术成果充分转化为生产实践,是最终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要实现的目标。我们通过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完善与创新,注重人才的发展,推动多元化农业推广的建设发展等有效手段,解决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优化农业结构,帮助农民走向致富之路。
[参考文献]
[1] 孟凡濤.浅析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途径的多元化[J].中国农业信息,2015(07).
[2] 李传宏.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农业,2015(06).
[3] 胡友明.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现代园艺,2012(04).
[4] 戴继勇,郑玉艳.浅析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标准体系构建[J].安徽农学通报,2014(17).
[5] 张长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科技创新与应用[J].2017(07).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博弈分析
中图分类号:F3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9-2209-04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业所占GDP比重在逐渐降低,但其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却在增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是依靠科技,科技发挥效力的关键在推广,只有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农业技术才能够有力地推动农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了累累硕果,但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只有49%左右,与发达国家70%~80%的贡献率相比仍有很大差距[1],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技术研发—技术运用—技术创收的过程中,技术的运用环节存在问题。
我国目前形成的主要农业技术运用模式是“政府—推广中介—农民”[2],其中技术推广中介的主体是政府主导下的农技推广体系。农技推广体系是农业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应我国农户规模小、经营分散的基本国情。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是加快我国农业先进技术推广应用,促进家庭经营集约化的重要措施。
农技推广体系的存在大大降低了技术推广的交易成本,也使得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成为了可能。但从博弈的角度看,三个主体各自的具体利益诉求并不相同,在具体技术推广过程中,各主体都会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决策,并由此产生“政府—推广机构”与“推广机构—农民”之间的两个重要博弈。
1 政府和推广中介的博弈分析
在“政府—推广中介—农民”的推广模式中,政府是主导,推广中介则会在实现政府目标的同时追求自己的利益。从博弈论中的“理性人”假设出发分别分析政府与推广中介利益诉求,政府追求的是通过推广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的收入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而推广中介作为一个“准公共机构”,在完成政府任务的同时也在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政府和推广中介之间的关系就如同企业和宣传者之间一样,推广中介通过替政府做“宣传工作”而实现自身的利益,从需求论的角度看,要达到博弈均衡,则前者必须满足支付给宣传者足够的报酬,而后者要想获得足够的报酬就必须付出足够的劳动,博弈双方主体必须满足对方的需求[3],然而在现实的博弈中,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往往博弈双方的需求并没有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二者都会选取一些参考变量去决定自己的行为。
1.1 完全信息博弈
完全信息博弈分两种可能的情形,第一种是政府提供的技术是“无效的”;第二种是政府提供的技术是“相对有效的”。在第一种情形下博弈将无法进行,只有在第二种情况下的博弈才是有效的博弈。
在完全信息的博弈中,政府实现的是投入技术—检查效益—决定奖罚的一个重复过程,而推广中介实现的是推广技术—接受检查—接受奖罚的一个重复过程,即政府是通过对推广者绩效的考核再去决定对推广者的奖罚,即推广者的绩效—政府—政府的奖罚—推广者。
结论1:在完全信息的条件下,推广者自身的努力程度最终决定着自己的利益。
结论2:在完全信息的条件下,政府建立的奖励机制的合理性决定着政府的利益。
在完全信息的博弈中,为了达到战略博弈中的纳什均衡,政府需要建立合理的奖罚机制,对推广者的劳动支付予以公正的评价,使得推广者获得应得的报酬,进而激发推广者的积极性;而政府支付自己应付的成本,促进农业技术的有效推广。
1.2 不完全信息博弈
结论3:推广者的努力程度不能准确地衡量。
由上可知,不完全信息的条件使得政府和推广中介之间不能很好地达到一个均衡,因此在现实工作中应尽可能地降低各种不确定因素对政府和推广者效用的评价的影响,有必要将不完全信息的博弈向完全信息的博弈转换,以促进农业技术的有效推广。
2 推广中介和农民之间的博弈
我国目前的农业技术推广的主导力量是政府,但农业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接受方是农民。农民是否愿意接受新的农业技术,以及接受农业技术的程度决定着将农业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程度。
前面提到可将政府和推广中介之间的关系比作企业和宣传者的关系,那么推广中介和农民之间的关系可以比作是宣传者和顾客的关系,在该博弈中,有两个重要的假设前提:①推广中介提供的技术也是相对有效的;②农民仅局限于那一部分有机会选择是否接受新技术的农民。
3 结论
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实质上就是通过营销策略和战略的创新,指导新技术的开发经营,降低市场风险,促进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在经济中的作用[7]。由博弈分析可知,良性循环的博弈过程起着积极的作用,而恶性循环的博弈过程严重阻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在实际推广工作中必须及时发现导致“断路”的原因并进行改进,将恶性循环的博弈现象转化为良性循环的博弈。
参考文献:
[1] 农业部课题组.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重大问题研究[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 胡虹文,胡正元,杨 静.关于农业技术成果扩散的博弈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3):439-444.
[3] 周三多. 管理学[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 梁小民.微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 陈玉萍,吴海涛.农业技术扩散与农户经济行为[M].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
关键词: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是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运用到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也是科研机构、政府与农民联系的纽带和桥梁。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效果显著,农业生产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农民的收入逐渐增多。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科研、教育和推广部门强强联合,实现农业生产快速推进。
1 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1.1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随着农业形势不断变化与发展,基层农技队伍结构老化、专业知识弱化、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差,思想陈旧,整体素质比较差,很难适应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近年来产业发展变化快、农民需求变化大,但基层农技人员由于国家投入经费有限,接受专业知识培训的机会很少、知识更新比较慢,同时也由于基层从事农技推广工作条件相对比较艰苦,薪资待遇有限,许多专业人才不愿意留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流动更新很慢、人才出现断层现象。
1.2 推广经费投入少,推广方法及配套服务不到位
发达国家在农技推广方面的投入经费一般占到农业总产值的0.6%~1.0%,发展中国家也平均在0.5%左右,而我国的投入却不足0.2%。而且实际过程中真正用于农技推广项目的投资还不到推广经费总数的20%,尤其是基层推广部门的事业经费严重缺乏。基层推广虽然要求服务到田间地头,但由于服务对象较广,经费缺乏等原因,导致农技人员无法全部做到手把手服务,仅能服务极少数,很难服务到位。
1.3 推广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我国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运行机制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农技推广活动是带任务、带指标进行的,带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考核指标就是完成上级任务的情况,这样的评价体系,不能约束推广人员充分履行责任,不利于积极调动其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4 农民的学习能力不强
受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影响,我国农民在生产的过程中为了规避新技术的风险,往往采取比较保险的农业生产技术,高新技术在农村很难得到有效推广。此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具有严格的使用操纵技术,很少有农民可以快速掌握。新的技术成果往往还需要较高的资金投入,农民缺乏购买的能力和欲望。
2 解决对策
2.1 提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业务素质
一是加大资金的投入。作为公益性的工作,农业技术推广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加大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信息设备建设,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于进行过市场化改革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可以采取融资手段,加大对各方资金的吸收力度,扩大农业技术推广的可支配资金范围;二是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对技术推广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深造,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2.2切实落实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待遇
国家对农业工作高度重视,各级财政应切实落实好上级的文件精神,加大对乡(镇)农业技术部门的经费补助力度,在提拔重用、工资待遇、职称评定方面放宽条件,高度关注农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为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工作及生活条件。
2.3 规范考核机制,调动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
规范考核机制,实行业绩与效益挂钩,对工作完成好的乡(镇)与个人要给予适当奖励,以调动农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2.4 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农业技术的推广需要广大农民的积极配合,只有作为经营主体的农民切实地认识到农业技术推广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农业技术才能得到更快更有效的推广。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农业生产成果的使用需要农民提高科技素质,农民可以通过参加技术培训、电视讲座、远程教育以及专家授课来提高自身的科技文化素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也可以组织各种科技培训活动,加强与农民之间的交流,指导农民快速掌握科学技术和科技成果,实现农业技术的有效推广。此外,农业生产的分散是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需要加大工作力度,扩大科技成果的推广范围,以此来解决技术推广难题。
3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