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学影像的危害

医学影像的危害

时间:2023-09-25 11:35: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学影像的危害,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学影像的危害

第1篇

BME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发展非侵入式的诊断技术用于治疗和诊断疾病。生物医学影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对结构与功能进行诊断的非侵入式技术。现在,生物医学影像学已成为现代化医院的主要标志之一,它是临床研究的一种主要工具,也是医院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的重要基础。生物医学影像学是如此的重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NIH)在20世纪初就改变了它们传统的疾病和器官的机构模式,建立了国立生物医学影像学与生物工程学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ofBiomedicalImagingandBioengineering,NIBIB)。而在我国国家基金的医学科学三处,影像医学不再是BME中的一个分支,而是被放到与BME同等的地位。美国最近开展的一项被认为可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相媲美的脑科学研究计划,正是生物医学影像学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巨大应用。根据美国劳工部的统计显示,BME专业是美国就业领域中需求增长最快的专业,从2010年到2018年预计有72%的增长,而生物医学影像学又是BME中增长最快的领域。

生物医学影像学随时间在飞速地发展,被广泛应用在临床和基本生理和生物学的研究之中。大量的新发明出现在生物医学影像领域,被用于创建新的影像模式;提高图像的空间与时间分辨率与对比度;提供更为方便使用的影像数据分析和可视化;进行远程医疗等。生物医学影像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的飞速发展不仅需要优秀的生物医学影像从业人员,也对生物医学影像的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和全新的挑战。如何提高生物医学影像人才队伍的综合水平,已迫在眉睫。

二、生物医学影像学教育

1.生物医学影像学从业者的变化

现代化的大型生物医学影像设备是集物理、材料、机械、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网络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精密仪器。它的操作、维护和保养均十分复杂,对操作者的素质要求比较高。数十年前,大型生物医学影像设备的从业者是一些受过医学图像培训的物理学家。随后,这项工作主要由本科物理专业、研究生医学物理专业的毕业生充当。而在今天,大型生物医学影像设备的操作者主要来自于BME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BME的教育由于融合了物理科学、工程方法和技术以及生物医学,使得BME专业的毕业生极为适合生物医学影像学方面的工作。生物医学影像学从业者的变化给人们提出了三个教育中的问题:是否所有的BME学生都需要对生物医学成像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和认识?BME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生物医学影像学知识?如何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设计及使用成像系统?

2.生物医学影像学的知识结构和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生物医学影像学的知识来自于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电气工程学、机械工程学、生物物理学、数学、物理学、材料科学、生物学等。生物医学影像学需要具备基本能量物理、辐射、辐射能量与物质的交互、硬件设计与实现、数据收集、分析和可视化、组织器官基于图像的建模、数学变换、信号和图像处理、软件工程、信息论以及高性能计算等多方面的知识。由于生物医学影像学在BME教育中的重要性,BME的学生即使未来不从事相关的工作,他也应该学习生物医学成像和生物医学图像处理的基础课程。他们应该理解常用图像模式的基本成像原理和它们的优缺点,如何进行基本的图像分析与处理,常用模态图像的基本解释等。而未来准备从事相关工作的BME学生,则应该选择一到两种影像模式,围绕它们的具体应用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与研究。

3.生物医学影像学教育中存在的挑战

在生物医学影像学教育中,存在着一些挑战阻碍着高质量的生物医学影像学教育。这些挑战包括有限的动手实践、教科书中的知识老化等。生物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原理与应用紧密结合的学科,实践教育可以使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节省时间,提高授课的效率。医疗机构对生物医学影像专业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提高医学影像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而在生物医学影像学教育中,使用实际影像设备进行教育,往往由于安全问题和成本高而变得不可行。例如,小型x-射线管和在影像中使用的放射线核素在成本上是可行的,但它们所释放的电离辐射对人体存在安全危害,不适合在高校课堂中使用。如果不考虑安全问题,会发现一台基础的磁共振设备就需要数十万元,而且后期也存在着大量的维护费用,往往不是高校的教育经费可以承担的。当前,在医院的放射科、影像科等科室中,现代化的大型生物医学影像设备被广泛地采用。而在大学的实体教学中,学生却往往没有机会接触这些设备,这就造成了教学与实践环节的脱节。另外,生物医学影像学是一个高速发展的领域,每隔五到十年都会有较重大的突破。而在教学中教材的建设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一本教材往往需要数年才能成形,这就导致了有时教科书和其他教育资源还没出版就有些过时了。

4.生物医学影像学教育中的资源

在生物医学影像学教育中,网络可以为学生与教师提供了一个开放、共享与实时的资源平台,大量的不同影像模式和针对不同的生物医学应用的影像被放在网络上共享,这就使得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图像形成的方式和认识如何根据工程和科学的需要生成图像,从而将抽象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一个在线的超声波教程被证明在帮助BME学生学习超声波的基本知识上比常规教程更为有效。当前,在课堂中使用真正的成像设备是有一定难度的,而影像设备模拟器则是课堂学习一种非常有用的辅助手段。仿真大脑数据库可以根据磁共振设备扫描参数的不同生成T1、T2以及PD模式的大脑磁共振图像。美国的MedSim公司也直接提供了超声图像仿真仪用于实体仿真。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实验室、实习基地、模拟器、网络资源等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提供给学生一些重要的电子资源,便于学生课外自学,巩固知识,巩固基础性、实用性、稳定性的实践教学资源。根据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教学方式、内容与手段等进行改革。从过去的以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应用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积极引导的方式转变,构建良好的学习与交互平台,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高级思维的能力,广泛而深入地参与到教学过程。

5.生物医学影像学教育中的教学方法的改进

生物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不再是以课堂灌输为主,传统的教学模式必然会导致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它的改革势在必行。如何高质量地完成现代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学科的迅速发展与实际应用的需求产生导致生物医学影像学技术也不断创新,新的理论、新的方法被应用于生物医学影像学领域,如多模态成像系统的出现,从解剖图像到功能图像,从宏观的组织结构影像到微观的分子影像,成像技术与手段不断更新等。随之,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生物医学影像处理方法,包括图像的融合、三维图像分割、图像动态跟踪、分子影像分析等。教师的科研方向及课题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采用的理论与方法较新。教师可结合具体的项目,实施“产学研”结合,根据所在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以专题讨论或穿插于课堂教学的方式,及时跟踪学科发展动态,将最新的知识与先进技术介绍给学生,使其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学术思想与专业知识。此外,宜结合国内外医学影像乃至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分析国内相关技术水平与差距,使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学科知识与相关产业发展情况。

三、小结

第2篇

东软医疗获“2010年全球医学影像新产品创新奖”

本报讯近日,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简称“东软医疗”)荣获由世界著名咨询及调研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颁发的“2010年全球医学影像领域新产品创新奖”,以表彰东软医疗在推动全球医学影像技术的持续创新和广泛应用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百度“框计算”亮相北京科博会

本报讯在科博会上,代表未来互联网产业发展方向的百度“框计算”应用展示和体验,成为整个展会的最大亮点之一,其所展示的“聪明”的互联网,受到了参会者一致的热捧,现场体验区更是异常火爆。

联想高管王晓岩出席“2010北京全球妇女峰会”

本报讯 有“女性达沃斯”之称的“2010年北京全球妇女峰会”5月20日开幕。5月21日,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晓岩出席了企业家组分会。以“联想,从中国到国际的PC公司”为主题,和与会代表分享了联想并购IBM PC业务的历程,并对联想能够成功整合的原因一一予以剖析。

绿色电脑扶贫行动携手惠思买走进社区

本报讯近日,绿色电脑扶贫行动携手惠思买科技走进北京200个社区“捐赠电脑,圆5万孩子的电脑梦”仪式在北苑家园社区正式启动。该活动将在半年时间内走进北京200个社区,号召社区捐赠闲置电脑,形成2000台可用电脑。

微软中国Windows 7盗版危害测试报告

本报讯前不久,微软中国了Windows 7盗版危害测试报告。在这份报告中,微软声称,收集了97种盗版拷贝,6%的盗版拷贝根本无法安装;24%的盗版拷贝存在病毒、木马等恶意程序,或者根本不是正式版本。

华为赛门铁克“4+1朵云”

本报讯5月22日,华为赛门铁克了云战略,通过为客户提供领先的端到端云基础架构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对泛在的、多业务承载的云服务需求。华为赛门铁克认为,资源的集中整合、企业业务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也必然带来了企业对云基础架构多业务承载和随时随地按需访问的需求。

第3篇

黑龙江省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 黑龙江省黑河市 164300

【摘 要】随着临床诊断中螺旋CT 的日益普及,产生医源性辐射损伤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为确保图像质量符合临床诊断所需要,尽可能降低辐射剂量成为一个重点研究方向,本文针对螺旋CT 低剂量扫描的应用进行了较深入地探讨。

关键词 低剂量扫描;螺旋CT;影像诊断技术

1 前言

在临床诊断中,螺旋CT 新技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在不同程度上增大了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对患者产生一定的潜在危害。为确保图像质量符合临床诊断所需要,尽可能降低辐射剂量,使辐射剂量与诊断图像相对平衡成为一个重点研究方向。

2 CT 扫描剂量的降低方法

2.1 管电压降低

管电压降低不仅能够降低辐射剂量,也使降低医学射线的质量,其产生的后果是降低射线穿透力,增大辐射吸收比例,造成患者收到的辐射量与图像质量之间的关系被破坏,使影像质量受到改变。所以,采用管电压降低方法在CT 低剂量扫描方面不具有可行性。

2.2 螺距增加

在不改变其它扫描条件时,增加螺距将降低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但加大螺距,会增宽层面敏感性曲线,在z 轴的医学影像将降低空间分辨力,因此辐射剂量采用螺距增加而降低的方法,其可行性也具有一定的限制性。

2.3 管电流降低

降低管电流低对对比分辨力产生影响,诸如脑、肝脏等低对比组织图像质量显著降低,因此管电流与辐射剂量之间具有线性相关性,而基本不会影响诸如肺、骨等高对比组织的分辨力。使管电压保持不变,管电流降低,是辐射剂量降低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方法。

3 临床中CT 低剂量扫描的应用

3.1 肺部CT 低剂量扫描

CT 低剂量扫描是对直接照射剂量减少的一个最好的方法,低剂量扫描应用于胸部检查已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对比观察在采用30mAs 低剂量和110 mAs 常规剂量的螺旋CT 进行扫描患者胸部,检查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对病灶检查的两种方案,其检出、病灶结构及定性都不存在明显差异,螺旋CT 采用两种剂量扫描患者胸部具有相同价值。研究结果证实,螺旋CT采用20mAs 低剂量扫描,得到的图像与常规剂量扫描的图像存在较小的差异,且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能够明显降低90%,因此肺部扫描时最佳剂量是20mAs。采用低剂量螺旋CT 扫描定量分析肺容积及密度时,发现超过60 mAs 低剂量都能获得质量非常好的扫描图像,可达到定量分析肺容积及密度所需。

3.2 低剂量CT 扫描鼻窦及鼻旁窦有关研究采用30mAs 和50mAs 两种低剂量针对鼻窦病变患者进行CT 扫描获得的图像相对于120 mAs 常规剂量进行对比,低剂量扫描可分别降低78-88% 和88-98% 的曝光量,相对于低剂量扫描获得的图像质量没有显著降低,而二者相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3.3 低剂量CT 扫描颅脑

在成人颅脑部位采用低剂量CT 进行扫描的相关文献报道较少,特别是婴幼儿脑组织及颅骨尚未发育完全,组织密度明显低于成人,脑组织、颅骨及脑室都具有较好的自然对比度,对于婴幼儿颅脑病变检查采用低剂量CT 扫描方法比较适合。有关研究结果显示,临床中螺旋CT 检查儿童头颅,采用120kV、90mAs 获得的图像质量符合临床诊断实际需要。对新生儿采用120kV、70mAs 低剂量进行头颅CT扫描,获得的图像也符合临床诊断需要,但还能使辐射剂量明显减少,只相当于35—55% 的常规扫描剂量。针对患儿存在颅内出血情况,采用多层螺旋CT 进行低剂量扫描,减少40% 的扫描剂量能够得到符合临床诊断需要的图像。

3.4 低剂量CT 扫描眼眶部外伤

在眼眶的各种组织结构中密度差相对较大,也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力,而扫描图像采用低管电流对于空间分辨力只具有较小的影响,因而低剂量CT 扫描眼眶部具有可行性。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对眶内气肿、眶骨折、发现高密度异物等采用低管电流扫描与常规剂量不存在明显差别;扫描球内血肿相对于常规剂量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能引起球内血肿漏诊;对眶内气肿、眶骨折、发现高密度异物、球内血肿等采用低管电流扫描与常规剂量不存在任何差别,对外伤病变扫描结果不具有统计意义。采用低剂量CT 扫描眼眶部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30 毫安管电流时CT 辐射剂量最小,只相当于常规剂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但图像质量相与常规剂扫描时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1)。

4 结语

总之,尽管低剂量CT 扫描增大了图像噪声,但在大部分扫描中得到的影像信息质量已达到临床诊断所需,使受检者收到的辐射剂量尽量减小,尤其是成人鼻窦、胸部及婴幼儿颅脑病变中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当前开展的相关研究,30—55mAs 是胸部较为合理的一个低剂量扫描区间,在采用低剂量对其它部位进行扫描时,通过研究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数值,还有待于相关研究人员继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尉可道,蒋学祥.CT 中的放射防护[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18).

[2] 孟悛非,范淼. 重视CT 检查中的辐射剂量[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16).

[3] 李秋芬, 李保银, 袁卫国等. 低剂量螺旋CT 对有症状患者胸部检查的应用价值[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14).

[4] 韦进, 王小文, 吴广仕等. 多排螺旋CT 非螺旋低剂量扫描筛查肺结节[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2(8).

[5] 胡荣慧, 闻颂苏, 王贵美等. 肺部低剂量螺旋CT 放射剂量的研究[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15).

第4篇

{关键字}:伦琴,x射线,乳腺癌,乳腺摄影X射线设备,x射线危害,X线检查。

{Abstract}FromfindX-rayin1985tonow,thereare112years.Medicalimagingtechnologyhasaverygreatdevolopment;Knowingitscharacteristics,wetalkaboutits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thenwecanusethegoodonesinsteadofthebadones.ThirdlywegetaknowlegdeoftheapplicationsofbreastcancerdignosisbyX-ray.TheAmericanCancerSocietyandDenmarkStudyGrouparguedabouttherealityandreliability,finallywe’resureaboutitscontribution.AtlastwediscusstheharmsofX-ray.let’susethetechnologyreasonably,andfightforourmedicalcareer.

{Keywords}roentgen,X-ray,breastcancer,mammographyfacilities,harmfulradiation,X-rayInspection

(一)伦琴-X射线

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伦琴(1845—1923)偶然发现了一种神秘的射线,他称为χ射线。后来,人们运用χ射线造出χ光透视器,可以透视人体的内脏和骨骼,使医生能正确发现病人的病因,挽救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伦琴X射线的发现,引发了一系列的重大发现。如很快就导致电子的发现和天然放射性现象的发现。以X射线的研究为钥匙,叩开了人类认识物质微观世界的大门。X射线的发现,打破了所谓“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物理学已发展到顶”等旧观念,引起了物理学的彻底革命,导致了现代物理学的诞生。

伦琴因发现χ射线而得到很高的荣誉。1901年,获得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还获得普鲁士二级王冠勋章、英国皇家学院伦福得奖章、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奖章。

伦琴是位对科学无私奉献的人,他深知自己的发现在科学、医学等方面应用的意义,当柏林通用电气协会建议以高价换取伦琴新发现的专利权时,他坚决拒绝,他认为任何科学发现都应当为人类共享。他把自己的发现公布于众,把得到的诺贝尔奖金转赠给维尔茨堡大学作为科学研究经费。

所以X射线的发现对医学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就在其发现后不久,就被人们应用到临床中。现在X射线不仅可以用来成像,作为诊断依据,还可以用来治疗疾病。

(二)X射线特点及性质

物理效应

化学效应

生物效应

当X射线照射到生物机体时,生物细胞受到抑制、破坏甚至坏死,致使机体发生不同程度的生理、病理和生化等方面的改变,称为X射线的生物效应。不同的生物细胞,对X射线有不同的敏感度。枫X射线可以治疗人体的某些疾病,如肿瘤等。另一方面,它对正常机体也有伤害,因此要注意人体的防护。在医学上,X射线技术已成为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专门学科,在医疗卫生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四)X射线对乳腺癌的诊断

美国癌症协会发表一项声明说,X射线照相是及早诊断乳腺癌的有效手段,40岁以上的妇女应当坚持每年做一次这样的检查。

而丹麦的一个研究小组报告说,在八项主要在欧洲进行的有关X射线照相作用的调查中,研究人员参照了不是用随机抽样的科学方法得到的数据,因此,根据上述调查确认X射线照相可以发现乳腺癌是没有根据的。

美癌症协会在声明中表示完全不同意丹麦研究小组的结论。声明说,20世纪80年代,美国只有13%的妇女定期接受X光照相检查,当时发现的乳腺肿瘤直径平均为3.2厘米。90年代,定期做这种检查的妇女达到60%,肿瘤的平均直径缩小到了2厘米,近10多年来,美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一直稳步下降,所发现的乳腺癌一般都没有扩散到腋下淋巴结,这主要归功于X光照相的广泛应用。

该协会说,丹麦研究人员引证最多的一项调查中采取的抽样方法确实曾受到怀疑,但是研究人员在反复分析后,都肯定了那项调查中的数据。因此,X射线照相确实可以帮助及早发现乳腺癌。

乳腺摄影X射线设备也称为钼靶X射线设备,因为该设备使用的是钼靶,钼靶产生多的长波射线也就是软射线,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对于软组织尤其对乳腺的摄影效果很好。多用于对乳腺疾病的诊断,诊断正确率能达到90%乳腺摄影X射线设备不仅能帮助查出乳腺是否有病变,还能显示乳腺肿块的真实大小,甚至还能发现1~2mm的病变,并能作为对良性和恶性病变进行鉴别的依据。

乳腺摄影X射线设备在结构上的特点是:配用乳腺摄像专用支架,设有较长的遮蔽筒,用于靠近病人,摄影时病人取立位或座位,专用支架能沿立柱上下移动,以适应不同高度的支架能有垂直向转换成水平向,并可固定于其间的任何角度,用于乳腺各方向的摄影。支架上设有乳腺夹持板,起压薄乳腺和固定位置的作用。

(五)x射线危害

X线对人体健康确有一定危害,X线照射量越大,对人体的损害就越大。X线照射量可在身体内累积,其主要危害是对人体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具有一定的杀伤力,使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减少,进而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使病菌容易侵入机体而发生疾病。根据X线理论原理,病人在X线检查时,安全照射量应在100伦琴以内,按这个照射量再制定出容许的照射次数和时间。如胸部透视在几天以内总的积累不应超过12分钟,胃肠检查不应超过10分钟。至于摄片检查因部位不同,照射量多不同,所以相应的容许照射次数也不同。病人在一年当中做2~3次检查对健康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而且随着医学影像学的不断发展,目前胶片及暗盒夹都采用了“感绿屏”和“感绿片”,这样X线照射量要比原来剂量还要减少1/2量,从而更加保护了病人的健康,且诊断效果没有丝毫降低。此外,近年来各大医院均采用摄片为主、透视为辅的方式。一方面是为了减少病人过多摄入X线量(透视比摄片X线量大),另一方面也可为诊断疾病留有依据,以便于治疗和复查对比。

虽说X线检查对绝大多数人是安全的,但仍应强调,由于胎儿、婴幼儿、儿童对X线非常敏感,故孕妇和婴幼儿、儿童应尽量避免X线检查。如果必须检查,特别是作骨盆测量或胎儿检查时,则曝光次数不得超过2~3次。对婴幼儿的X线检查最好仅将被检查部位暴露,其余部分均应遮盖。在正常情况下,如果不超过容许照射时间及次数应该是相对安全的。但是对于X线的敏感性每个人是不相同的,它还与人体的一般健康状况有关系,更重要的是所谓安全照射量并不保证对遗传因子也是安全的,因为目前对于足以影响遗传的照射量究竟是多少还不十分明确。但是,从预防角度来看,X线检查次数还是越少越好。

参考文献:

产品展厅-福星科技

(点击看原图)

(上海天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口腔...)

第5篇

关键词:乳腺癌;早期;超声;彩色多普勒

【中图分类号】R73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137-02

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呈现了上升趋势,并年轻化,所以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对其治疗和预后都极其重要,而超声检查为临床乳腺癌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提高了乳腺癌患者的存活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6例患者为我院2008年-2011年门诊或住院病人,年龄在35~61岁之间,均为女性,因疼痛就诊,18例,触诊部分可扪及包块,8例,体查仅发现乳腺腺体增厚。

1.2 检查方法:使用西门子PREMIER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10MHz。患者仰卧,双臂举过头顶,充分暴露双侧,用高频浅表超声探头放置表面,对各象限依次进行连续性对比扫查,发现肿块后,详细观察肿块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内部回声及微小钙化灶的有无,用CDFI观察内部血流情况,用脉冲多普勒(PW)测量血流频谱,按Adler方法判定血流信号的分级。

2 结果

26例患者中,5例未在我院手术,2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乳腺癌,肿块1cm,16例,为单发,在乳腺层内探及低回声包块,边界不规则,呈蟹足状,部分内部可见微小强回声,彩色多普勒显示包块周边及内部均可探及血流信号,RI≥0.7,3例血流分级为Ⅱ-Ⅲ级,16例血流分级为Ⅲ级,16例均伴有腋窝淋巴结肿大。

3 乳腺癌超声特点

3.1 声像图特点:

3.1.1 肿块边界不整,无包膜,边界有毛刺,呈锯齿状或蟹足状,有时可见较强回声晕;

3.1.2 肿块内部多呈实性低回声,少数呈等回声或强回声,分布不均,可有散在点状钙化;

3.1.3 肿块后方回声可出现衰减或消失(髓样癌后方回声可轻度增强);

3.1.4 肿块纵横比大于1;

3.1.5 发生坏死或液化时,肿块内可探及不规则液性暗区;发生转移时,腋窝或锁骨上淋巴结出现肿大,肿大的淋巴结为低回声,中心强回声偏移或消失;

3.1.6 彩色多普勒探查,大多数肿块内部或边缘可有血流信号,呈棒状或条状,多为中心型或穿入型,血流信号丰富程度多为Ⅱ-Ⅲ级;

3.1.7 脉冲多普勒,血流速度较高,峰值流速大于20cm/s,RI>0.7,呈高速高阻型。

3.2 超声表现:

3.2.1 髓样癌:一般体积较大,呈圆球形,回声与脂肪层回声相似或呈无回声,肿块多位于乳腺腺体层深面,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晚期可出现肿块与皮肤分界不清。

3.2.2 乳腺硬癌:体积不大,边界不整,界限不清,呈低回声或极低回声,肿块后方回声衰减。

3.2.3 状导管癌:肿块常位于扩张的导管内,呈中等回声或低回声,形态不规则,部分边界呈现蟹足状,肿块后方有回声衰减现象。

4 讨论

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不仅可缩小手术切除范围,甚至可行保留肿瘤切除手术,还可降低死亡率,减少转移与复发,早期乳腺癌的正确诊断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目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因其安全、无创的特点作为了乳腺筛查的首选方式,但是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超声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局限性。比如早期病灶比较小,未向周围组织发生浸润,边缘也可呈现较光滑的现象,1cm的乳腺癌211例中,伴腋窝淋巴结转移有89例,占42.18%,而45例1cm还是

参考文献

[1] 刘佩芬.乳腺影像诊断必读[M].北京:人民军区出版社,2007:100-140

[2] 张龙方,李群.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对照.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2,18(6):571

[3] 张缙熙,姜玉新,主编.浅表器官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0:116-135

[4] 曹铁生,段云友,主编.多普勒超声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5] 李泉水,主编.浅表器官超声.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

[6] 褚红,龚新环,陈红燕,等.高频彩色超声诊断乳腺癌的价值[J].上海医学影像.

[7] 赵汉学.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和内癌微小浸润声像图表现及病理基础[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7,23(4)

[8] 鲍润贤.中华影像医学(影像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6

第6篇

【关键词】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临床价值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1004-01

64排螺旋CT是采用64排螺旋的探测器,每排0.625mm,可从多个方位多层次不同厚度方面进行扫描,旋转一圈能够收集40mm范围的新检查技术,应用于检查冠状动脉血管壁上的硬化斑块及粥样硬化斑块并为冠状动脉增强造影提供精确位置,方便进行及时诊断,并未手术提供理论基础和图像资料,减少手术风险及随时监测术后并发症[1-2]。其优点是不但能够评价狭窄病变,还能够应用于病理形态和心脏性能评价。此外它不会造成创伤,在短期内能重复检查,方便安全。冠状动脉狭窄是指在冠状动脉血管壁上附有粘稠硬化的物质使血管腔径缩小甚至闭塞,或/和由于冠状动脉功能改变(痉挛)引起心肌缺血或缺氧而造成的管腔狭窄。64排螺旋CT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上广泛运用,我院对此作出一系列探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心内科2012年2月——2012年11月的冠状动脉疾病和疑似冠心病患者120例,对其中男性患者9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40-85岁,平均年龄为(62.5±2.3)岁。其中有高血脂20例,糖尿病30例,家族遗传性心血管疾病40例,心肌梗死4例,高血压80例,心绞痛60例。

1.2 方法 120例患者均处于安静放松、平卧的状态下,同时对患者进行屏气训练,保证在曝光期间患者腹部处于静止状态。嘱咐患者平躺后,将64排螺旋CT的探测器的电极按顺序放好,待接收到心电图信号后,嘱咐患者憋气开始扫描,首先平扫冠状动脉,从心底部开始直到隔下,观察冠状动脉内钙化及斑块情况。然后用注射器向肘静脉内以流速3.0m/s注入对比剂碘剂,屏气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扫描。必要时应根据具体实际情况采取投照。将冠状动脉造影的检查结果作为参考,根据统计结果分析总结64排螺旋CT对诊断冠状动脉中度及中度以上的狭窄的准确性并计算其精确值、阳性率和检查吻合率。

1.3 疗效判定标准[3] 冠状动脉的血管壁在正常情况下无硬化斑块,管腔内光滑通畅。轻度冠状动脉狭窄时血管腔直径狭窄百分数为20%-45%;中度冠状动脉狭窄时血管腔直径狭窄百分数为50%-75%;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时血管腔直径狭窄百分数为75%-98%;闭塞时为血管腔完全阻塞。64排螺旋CT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是否管腔缩小时,通常使用测量血管腔径的方法,即将距离心脏近的管腔缩小的冠状动脉管腔直径值用为标准值,对冠状动脉血管腔缩小的程度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64排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中重度以上狭窄的准确性及检查吻合率的情况 64排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轻、中、重度以上狭窄的准确性高,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引起的冠心病日前呈上升趋势,此外由于近年来人类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及诱因较多等因素,冠状动脉狭窄的早发现检查技术成为我国心血管内科防治的重点之一。冠状动脉狭窄指因附在冠状动脉血管壁上的斑块,使血管腔径缩小甚至闭塞的症状,由于冠状动脉功能改变(痉挛)引起心肌缺血或缺氧而造成的管腔狭窄。常见诱因包括吸烟、酗酒、高血压、高血脂、心肌梗死、心绞痛、糖尿病等因素[4-5]。目前我国常采用64排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64排螺旋CT具有多层选择的64排探测系统,每排0.625mm,可从多个方位多层次不同厚度方面进行扫描,采集一次即可完成收集40mm范围的新检查技术,在此扫描旋转中能同时得到4个以上层面的图像数据,明显缩短扫描时间,结合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利用心脏分段可变速扫描重建技术,使其具有较高的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分辨率,主要用于检查冠状动脉内钙化及粥样硬化斑块并为冠状动脉增强造影提供精确位置,方便及时进行诊断,并未手术提供理论基础和图像资料,减少手术风险及随时监测术后并发症[6]。其突出优点是不但能够评价狭窄病变,还能够应用于血管壁病理形态和心脏性能评价。此外这项检查技术不会造成血管创伤,并能在短期内能够重复检查,安全性能高,无危害性,方便安全[7-8]。在实验中,120例患者均处于安静放松、平卧的状态下,同时对患者进行屏气训练,保证在曝光期间患者腹部处于静止状态,准确放置好64排螺旋CT的探测器电极,收到信号后在患者憋气时进行扫描,首先平扫冠状动脉,从心底部开始直到隔下,观察冠状动脉内钙化及斑块情况。然后用注射器向肘静脉内以流速3.0m/s注入对比剂碘剂,屏气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扫描。将冠状动脉造影的检查结果作为参考,根据统计数据分析判断64排螺旋CT对诊断冠状动脉中度及中度以上的血管腔狭窄的准确性并计算其精确值、阳性率和诊断符合率。实验结果显示,64排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中度及中度以上狭窄的准确性高,精确值为90%、阳性率为65%。经以上论述,64排螺旋CT在检查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方面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对中度及中度以上的管腔缩小具有敏感的检测性,可应用为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无创性检查,具有早发现早治疗、短期内多次检查、定位准确的优点,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韩勤甫,张福全,金培印,等.64层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疗前沿,2012,7(16):52-53.

[2] 韩勤甫,王淑红,贾银明,等.多层螺旋冠状动脉成像与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对比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3):370-272.

[3] 白志轩,石峻,彭勇,等.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诊断准确性的对比研究[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2,19(1):8-14.

[4] 曾庆玉,邸杰,祖德贵,等.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心率≥70次/分或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27(7):1413-1417.

[5] 朱昭环,朱应礼,葛高华,等.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临床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9):1109-1112.

[6] 霍天龙,杜湘珂,廖静敏.定量评估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与DS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的能力和可靠性[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41(1O):1036-1039.

第7篇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放射科,山东邹城 273500

[摘要] 目的 分析X 线影像学检查对诊断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价值。方法 该院2013年6月—2015年5月采取手术治疗的腺样体病理学肥大患儿共56例,均采用X-DR摄片机进行鼻咽部标准侧位片深吸气相投照,测量腺样体厚度、鼻咽腔宽度,计算腺样体厚度/鼻咽腔宽度比值(A/N),与术后实测A/N 值比较两者相关性,观察X线影像诊断符合率。结果 鼻咽部侧位片X线表现显示鼻咽顶部及后壁软组织增厚,向前下突起,边缘光滑,鼻咽腔隙变窄者28例,呈弥漫性向前下突起者17例,呈波浪状向前下突起者11例。术前后腺样体A/N值比较:术前X-DR检查A/N值为(0.81±0.16),术后术后实测腺样体厚度,计算A/N 值为(0.80±0.15),P>0.05。术前X-DR 诊断腺样体病理性肥大56 例,均经手术证实为病理学腺样体增生,诊断符合率100% ,未发现假阳性。结论 X 线影像学检查是了解腺样体大小的简便实用、安全有效的方法,诊断正确率高,对观察腺样体肥大有肯定的意义,是诊断儿童腺样体肥大影像检查的首选。

[

关键词 ] X线影像学;诊断;儿童腺样体肥大;价值

[中图分类号] R766;R4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8(b)-0169-02

[作者简介] 华娟(1970.5-),女,江苏杨州人,本科,主治医师,现主要从事临床医学影像诊断工作。

腺样体又叫咽扁桃体,为位于鼻咽部顶后部、蝶骨体下方的一团淋巴组织,小儿出生后逐渐长大,2~10岁为生理性肥大,约 6岁时达到最大程度,10岁后逐渐萎缩、退化,14~15 岁后呈成人状态。当腺样体长期受到反复的炎症刺激后,腺样体即会发生病理性肥大,吸气时气道阻力增加,负压致使上气道无骨性支架的软组织萎陷,造成上气道机械性阻塞并压迫咽鼓管[1],从而导致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严重时可影响儿童智力及体格发育。为进一步观察X 线影像学检查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诊断价值,对该院2013年6月—2015年5月采取手术治疗的56例腺样体肥大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本病X线鼻咽部侧位片,测量腺样体厚度、鼻咽腔宽度,计算腺样体厚度/鼻咽腔宽度比值(A/N),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5年5月采取手术治疗的腺样体病理学肥大患儿共56例,均符合小儿腺样体病理学肥大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为(6.57±4.85)岁,临床主要表现:56例均有鼻塞、张口呼吸、流涕等症状,其中睡眠不安38例,打鼾43例,咳嗽11例,听力下降15例,食欲下降25例,腺样体面容12例。耳鼻喉科检查:鼻咽顶后壁见分叶样淋巴组织团块53例,表面有分泌物粘滞者29例,两侧腭扁桃腺Ⅰ°肥大者15例,Ⅱ°肥大者13例,Ⅲ°肥大者7例。56例常规摄鼻咽部侧位X-DR片。

1.2 X线检查方法

采用美国锐珂DR Evolution 500mA摄片机投照,对于能配合的患儿站立侧位,颈部不可过伸或过屈,眶耳线平行与地面,取外耳孔前下2 cm处作为X线中心线,选焦-片距为120 cm。令患儿上下唇自然闭合,舌及口周肌肉于放松状态;后牙于正中合位持轻咬状,保持平静均匀呼吸,进行鼻咽部标准侧位片深吸气相投照。对于不能配合的患儿可给予患儿水合氯醛、安定等药物镇静后,在睡眠状态下采取侧卧位,按照上述投照条件摄标准侧位。测量腺样体厚度、鼻咽腔宽度,计算腺样体厚度/鼻咽腔宽度比值(A/N)。

1.3 腺样体的测量方法

取腺样体下缘最突出点作为a,枕骨斜坡颅外面切线作为 b,a-b的垂直距离(cm)就是腺样体的厚度,以A表示; 取硬腭后上段作为 c点,取翼板根部和斜坡颅外面连接点作为 d点,c-d 间距离(cm)就是鼻咽腔的宽度以N表示, A除以N 即是 A/N 的比率。以A/N比率反映腺样体大小:①A/N值<0.6为正常;②0.6>A/N值<0.7为生理性肥大;③A/N值>0.7为病理性肥大[3]。

1.4 手术方法

56例病理学腺样体肥大患儿均在静脉麻醉满意后,用橡胶导管将软腭拉起,用2.7 mm鼻内窥镜经前鼻孔向后窥视,可见腺样体堵塞后鼻孔,经口腔用腺样体刮匙轻刮出腺样体,止血后即见后鼻孔通畅。如合并腭扁桃体肥大,根据情况同时行扁桃体切除术。术后实测腺样体厚度,计算A/N 值。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2.0数据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鼻咽部侧位片X线表现

鼻咽顶部及后壁软组织增厚,向前下突起,边缘光滑,鼻咽腔隙变窄者28例,呈弥漫性向前下突起者17例,呈波浪状向前下突起者11例。

2.2 术前后腺样体A/N值比较

术前X-DR检查A/N比值为(0.81±0.16),术后术后实测腺样体厚度,计算A/N 比值为(0.80±0.15),经统计学处理,t=0.3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X线影像诊断符合率

术前X-DR 诊断腺样体病理性肥大56 例,均经手术证实为病理学腺样体增生,诊断符合率100%,未发现假阳性。

3 讨论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腺样体炎症反复发作或如鼻腔、鼻窦、扁桃体等邻近器官的炎症波及鼻咽部,刺激腺样体发生病理性增生[4]。其主要临床症状为鼻堵塞,经常鼻堵塞,张口呼吸,夜晚睡眠不安,入睡打鼾,最主要的危害是导致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影响到神经、内分泌、心血管等系统,引起各种相应症状,临床上大多在检查评估后,实施腺样体切除手术[5]。目前术前检查腺样体大小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鼻咽部X线侧位片、CT扫描及纤维鼻咽镜检查等,选择简单准确,微创安全的检查方法,对于术前充分了解腺样体的大小、形态十分必要,其中螺旋CT扫描技术能客观地显示腺样体及鼻咽腔的全貌,能够帮助耳鼻喉科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方案[6],但检查费用昂贵,限制了在基层的普及。而纤维鼻咽镜检查的优点是能直接观察增大的腺样体,做出明确诊断,但不能准确测量鼻咽腔的宽度和阻塞的程度,并且检查过程痛苦,小儿一般均难以配合。X线影像学检查是临床上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在投照位置正确的前提下,CR、DR 设备可以利用调节窗位、窗宽大小等后处理手段清晰显示鼻咽部软组织结构及骨骼构成,容易测量腺样体厚度、鼻咽腔宽度,并计算出A/N 比率供临床参考[7],经济实用、操作简便、放射剂量小,近些年来被许多学者应用于研究上气道形态和解剖结构[8]。该研究资料显示56例术前X-DR 诊断腺样体病理性患儿均经手术证实,诊断符合率100%,未发现假阳性。术前鼻咽部侧位片测量值与术后腺样体的实际厚度有良好的表现关系,与马晓辉研究结果相符[9]。

总之,X 线影像学检查是了解腺样体大小的简便实用、安全有效的方法,诊断正确率高,对观察腺样体肥大有肯定的意义,是诊断儿童腺样体肥大影像检查的首选。

[

参考文献]

[1] 张志宏,胡书君.小儿鼾症鼻咽部侧位片105例X线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1):16-18.

[2] 胡庆磊,周焕,杨扬,等.儿童鼾症与扁桃体、腺样体大小的相关性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49(4):530-532.

[3] 杨明.腺样体肥大的影像学诊断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129-130.

[4] 单建伟,郑坚,于冬雪,等.小儿鼻咽侧位片评价腺样体增大与手术对比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3,5(3):227-228.

[5] 乔静,马彦,段莹,等.《儿童腺样体肥大引发睡眠呼吸障碍的中医诊疗专家共识》编写回顾[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4,1(6):329-332.

[6] 党保华,曲金荣,张建伟,等.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儿童腺样体肥大中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2012,27(6):672-674.

[7] 梁红,陈俊,彭琲,等.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影像学诊断分析[J].广西医学,2013,35(9):1193-1196.

[8] 宣妙燕,王红霞,李婷,等.X线定位侧位片测量鼾症儿童上气道结构[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4,44(1):20-26.

第8篇

高辐射量增加基因突变风险

CT是“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技术”的简称。应用它可很清晰地看到人体内器官是否有异常或病变,但其代价是要受到辐射危害。

美国学者新近两项相关研究成果证实,过度使用CT扫描,使病人面临X射线的高辐射量威胁,这将会增加人体基因突变的风险,从而提高罹患癌症几率。以前人们低估了CT扫描相关的放射暴露,而这可能导致成百上千的癌症发生。

CT高度普及患癌率将明显增高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放射学及流行病学专家研究发现,40岁的女性若进行冠状动脉造影,270人中就会有1人罹患癌症。在CT扫描中,冠状动脉造影的辐射剂量最高。若进行头部CT扫描,那么8100名妇女中就会有1人发生肿瘤;男性则为11080人中1人发病。研究表明,在CT检查中女性受辐射影响更大。过多进行胸腔CT扫描,会使女性患乳腺癌和肺癌危险增加。而且年纪越轻,因CT扫描罹患癌症的可能性会越大。

美国2007年的CT检查大约7200万次,比1993年增加了3倍多。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推测,5700万次CT检查大约可使未来癌症病例数增加2.9万例。根据普遍认可的辐射剂量与癌症死亡率的关系,大约每2000次扫描中就有1人会因 癌症死亡。

避免滥用减少辐射

合理使用CT,利远大于弊。医院所用影像检查,其辐射都在允许的范围以内,是安全的。尤其在应用其他手段诊治某些疾病难以奏效时,患者不可“因噎废食”,如果医生做出正确的CT检查决定,应积极配合,千万不要延误病情。

我们这里反对的是不必要的、滥用CT的做法。很多人都存在一个认识误区,觉得越贵的肯定越精确,几十块的X线摄片肯定赶不上几百上千块的CT。其实虽然仪器有古老与先进之分,但对于我们患者来讲,只要够用就是适合的。

一般情况下,胸部CT扫描产生的辐射剂量大约是X光胸透辐射剂量的100倍;比如说我不小心摔了一跤,腿骨折了,照个X线摄片足够了,可有人非要去做CT,白白接受比摄片强上百倍的辐射,这又是何苦呢?

如今,有些公司认为一般常规体检不够细致全面,加入CT扫描作为员工每年健康体检的项目。领导的出发点是很好的,但实际上却让员工接受了不必要的辐射,这就是非常典型的“费力不讨好”。另外有些人可以享受公费医疗的待遇,不管需不需要,觉得反正不用自己花钱,隔三岔五地去照一照。殊不知虽然多享受了几百块的公费,但受损失的是自己的健康。以上这些情况就明显是弊大于利了。

还应该警惕有些医院给患者滥用CT检查。据美国政府责任办公室的相关报告称,各州之间住院医学影像的花费可相差8倍之多,至少在有些州,医学影像是被过度应用了。由于受利益驱动,美国的这种“过度”使用CT现象在我国一些医院也毫不例外地存在着。不少医院以种种理由给病人做CT检查,早已成为普遍存在的现实,而病人利益和健康被放在了一边。

因此,患者要多个心眼,要谨防医生开出不必要的CT检查。如果需要进行CT扫描,病人要记录下已进行的CT扫描次数,若被要求再次进行CT扫描时,可以向医生询问其必要性,并且向医生提出考虑以其他影像检查替代的可能性。比如X线摄片、X线透视、B超、核磁等等,都是更加安全的。

小贴士

第9篇

(甘肃省张掖市计量测试检定所,张掖 734000)

摘要: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是应用最早、临床普及面最广的医学影像检查手段。这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一旦辐射剂量超标,就可能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可逆转的危害。为此,本文以瑞典奥利科的X射线机为研究对象,针对这种带有辐射性质的检测设备的辐射源剂量不确定进行检测和评定,根据评定结果来判定该设备是否会对患者造成危害。

关键词 :医用诊断X射线辐射源;辐射剂量;不确定评定

中图分类号:R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4-0146-03

作者简介:徐成智(1965-),男,甘肃张掖人,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医用三源检定;柴继兵(1967-),男,甘肃张掖人,副所长,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医用三源检定;王尚德(1983-),男,甘肃张掖人,助工,研究方向为衡器检定。

0 引言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作为一项医学影像检查手段,不仅是应用最早的,也是临床普及面最广的。由于其辐射源的合格与病员诊断结果的判断和身体健康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加强设备的质量管理和辐射剂量检测至关重要。我们国家也把医用诊断X射线辐射源列入强制检定项目之一。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检定不到位,有的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辐射源的辐射剂量是不合格的,这样的设备一旦在医院投运,其后果可想而知。

本文以瑞典奥利科的X射线机多功能质量检测仪-巴拉库达系统为实证研究对象,进行辐射剂量不确定评定,根据评定结果来评判该系统辐射源的辐射剂量是否能保障患者安全。

1 医用诊断X射线辐射源辐射剂量计量检定工作原理

巴拉库达系统采用半导体测量探头,与传统的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仅测量范围广,准确度等级高,而且不受气压和温度的影响,同时具有读数界面直观的优势。在焦点距测量探头100cm,曝光时间为0.04s,管电流为500mA,管电压为70kV的情况下测量其辐射剂量,并且分析在不同剂量下的影响因素,进而确定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医用诊断X射线辐射源的本征计量特性是分辨力,决定分辨力的因素是射线束的质和量以及焦点面积,而射线的质和量同时又是损害人体的因素。因此检定的根本目的是在充分保证人体吸收的X射线量满足防护的要求下,分辨力能满足医疗诊断的需要。检定方法是检测医用诊断X射线辐射源在各种功能技术条件下引起射线质、量、焦点面积是否符合分辨力与射线防护的要求并加以判定。

本计量标准由测量射线量的剂量计计量标准器,以及模仿人体用的标准铝片、组织等效模体,定位、修正数据用的空盒气压表、钢卷尺、支架,测量影像质量的分辨力卡、星型测试卡配套设备组成。剂量计测量射线量的原理是射线照在电离室的室壁上(即传感器的外壳),发射出次级电子,次级电子引起电离室内部的空气电离,电离离子被加上电压的电离室中心电极和室壁收集形成电流信号,电流信号经电子器件放大、运算并显示出来。

2 医用诊断X射线辐射源辐射剂量不确定评定工作要求

2.1 设备

2.1.1 计量标准器:9206E剂量仪,测量范围是(0.0001~1999.9)cGy,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4.0%(k=3)。

2.1.2 配套设备:

①DYM3医用非介入X射线管电压测试仪(KVp计),测量范围是RX9000Ⅱ,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2%;

②PROVA11医用非介入X射线管电流测试仪,测量范围是(50-500)mA,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为1.5级;

③8080光野与射野一致性检测板;

④分辨力测试卡,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MPE:±10%;

⑤LYR-5星形测试卡,测量范围≥0.3mm,MPE:±10%;

⑥标准铝片,测量范围在0~5mmAl之间,MPE:±0.05mm;

⑦3m的钢卷尺,测量范围为(0~3)m,测量误差为0.01mm。

2.2 构建数学模型

将半导体探头(MPD)置于诊断床上,调节X光机焦点与MPD探头的距离,使该距离为100cm。照射野应大于探头有效测量面积,保持照射中心与探头中心垂直一致。建立如下数学模型:

K=M·NK KTP

其中,M代表标准器测得值;Nk代表探测器校准因子;KTP代表电离室探测器的温度,气压密度修正因子;K代表空气比释动能。

由于MPD探头的特殊性,既不受气压的影响,也不受温度的影响,故建立以下数学模型:

K=M·NK

3 医用诊断X射线辐射源辐射剂量计量检定不确定度实证分析

3.1 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①测量依据:JJG744-2004《医用诊断X射线辐射源》。

②环境条件:相对湿度小于85%,温度常规条件。

③测量标准:剂量仪,重复性:优于0.1%(20cGy),非线性:优于±0.5%。

④被测对象:医用诊断X射线辐射源的空气比释动能率。要求其空气比释动能率的不确定度优于5%,X射线管的峰值电压范围在30-150kV之间。

⑤测量过程:用已检的剂量仪,测量距焦点规定距离处的输出空气比释动能率,经空气密度修正,得到实际空气比释动能率。

3.2 数学模型

3.4 输入量N的标准不确定度urel(N)的评定

造成输入量N的不确定度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校准因子定值不准造成的;二是校准因子不稳定造成的,前者可根据校准证书给出的不确定度采用B类方法评定,后者则依据规程要求指标采用B类方法评定。

3.4.1 校准因子定值不准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rel(N1)的评定

校准证书给出的校准因子的测量不确定度为2.4%,k=2,由此得到

3.6 输入量P的标准不确定度urel(P)的评定

经验证,4组数据平均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23.38-23.37=0.01小于计量标准的扩展不确定度,符合建标要求。也就是说,本文所测瑞典奥利科的X射线机多功能质量检测仪-巴拉库达系统不确定度符合标准要求,只要结论客观公正就可以投入实践应用。

4 结论

医用X射线辐射源辐射剂量的不确定评定是用来衡量该检测设备辐射是否能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依据。在实际检定工作中,评定人员应该多学习,不断提高计量检定专业水平,并且要认真负责的对待这项工作,从设备安全检定的立场尽力为患者的生命安全筑牢安全防线。

参考文献:

[1]北京市计量科学研究院,首都医科大学医学仪器质量控制技术研究中心,北京西门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JJG744-2004,医用诊断X射线辐射源检定规程[S].

[2]张静波,邹蓉珠,张林,黄仁德.广州市医用诊断X射线机影像质量状况调查和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09(03).

[3]杨宇华,曾锡慎,吴增汉,王新永.广东省医疗照射频率与剂量水平调查研究[J].中国辐射卫生,2004(01).

[4]宋兹金,樊玉红.20台医用诊断X射线机质量控制及防护监测结果[J].中国辐射卫生,2000(01).

[5]丁凤仙,殷廷志,陈爱红,康晓辉,高国贤.医用诊断透视X射线机防护性能调查[J].中国辐射卫生,2000(03).

[6]BIR/IPEM.Radiation Shielding for Diagnostic X-rays.2000.

[7]NCRP.Structural Shielding Design for Medical X-ray Imaging Facilities. NCRP Report No.147.2000.

[8]陈跃,孙作忠,杨迎晓,贾喜铭.如何搞好射线防护器材的生产与管理[J].中国辐射卫生,2002(01).

第10篇

【关键词】 放射损伤;放射防护;健康体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健康体检已逐渐被人群普遍认知。在个人或团体例行体检、儿童及青少年的入学检查、学生升学检查、参军入伍、从业检查、餐饮服务业人员体检、出入境人员健康体检项目中,没有一项能离开胸部放射性检查,它已成为健康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是每年体检的保留项目,是筛查肺结核、肺肿瘤等肺部疾病的重要手段。普通大众化体检一般包括胸透或胸部CR或DR。高档套餐体检还包括CT、PET-CT等。放射科医师和技师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对体检者的防护。

1X射线的物理特性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X射线是由德国著名物理学家伦琴(Wilhelm Conrad R ntgen)1895年发现的,它具有波长短、穿透力强、荧光作用、摄影作用及生物效应等特性,由此开创了医学放射学的先河。在医学领域,X射线被广泛应用于透视检查、拍片检查及放射治疗等。1971年,英国工程师Housfield发明计算机体层摄影(CT),较高的密度分辨率使得X射线可以更精细观察人体正常和病变组织,引起放射学的一场革命。此后,随之产生了DSA、PET-CT等高精尖影像检查设备。起初,人类把X射线用于医学时也不知道它还会对人体有害,直到在实践中发现接受照射射线过多的人出现脱发、腹泻、皮肤溃疡甚至皮肤癌、白血病等,才逐渐认识到X射线也是“双刃剑”,如果超剂量使用,对人体的伤害是很大的。这是因为X射线还通过热效应、电磁效应、累积效应等机制对人体造成辐射损害。损害的程度随吸收剂量多少和人体对X射线敏感程度而定。一般来说,过小剂量对人身无损害,随着剂量的增大,会造成部分机体细胞受损,大剂量可导致组织细胞破坏及血液循环系统方面的病变,在免疫力低下或促癌因素存在时,可能诱发癌症。另外,放射线还可能诱发基因突变、遗传性疾病、婴幼儿智力下降等疾病。根据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最新的研究结果估算,以1 000万左右人口的城市为例,每年大约会有350人可能因照射X射线诱发癌症、白血病或其他遗传性疾病。可见X射线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1-2]。

2国际组织和中国政府关于放射性防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X射线检查是用于健康查体的常规方法之一,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早期治疗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时,辐射的危害和防护已引起国内外的密切关注。鉴于放射性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为用好这把“双刃剑”,国际组织和中国政府对正确使用X射线作了一系列严格规定。1997年ICRP(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第26号出版物提出了实践的正当性、防护的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值之辐射三原则。

中国政府也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医用X射线诊断机的使用与防护作了相关的规定,其中有些对受检者的防护作了明确的规定。国家卫生部公布了《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自2006-03-01起施行,以加强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规定》要求,不得将核素显像检查和X射线胸部检查列入对婴幼儿及少年儿童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核素显像检查或X射线检查前,应问明是否怀孕;非特殊需要,对受孕后8~15周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应当尽量以胸部X射线摄影代替胸部荧光透视检查。

《规定》指出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医疗照射时,应当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有明确的医疗目的,严格控制受照剂量;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并事先告知患者和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医疗机构在实施放射诊断检查前应当对不同检查方法进行利弊分析,在保证诊断效果的前提下,优先采用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诊断技术。《X线诊断中受检者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 16348-1996)中规定:“必须根据投照方向恰当选择受检者,尽量避免非检查部位受到有用线束的照射。必须注意对受检者的非投照部位进行屏蔽防护,特别应注意保护性腺、活性骨髓、女性乳腺、胎儿及儿童骨骺等辐射敏感器官”[1-3]。

3特殊群体中儿童健康体检的放射防护

对儿童明显滥用X射线检查的例子比比皆是:儿童的入学检查、学生升学检查、结核普查,没有一项能离开X射线胸透或摄片。为了节约体检费用,大多都采用胸透这种最廉价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手段。而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新颁布的《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规定:“X射线诊断的筛选普查应避免使用透视方法”。中国和国际的儿童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也明确规定,“不能把肺部的常规检查作为幼儿和青少年的常规检查项目,如每年的体检”。这是因为儿童感染结核的几率很小。从放射生物学理论分析,一种组织对放射的敏感性与细胞的分裂活动成正比,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细胞分裂活跃,较之成年人对射线敏感性强,且年龄越小越敏感(胚胎组织对射线更敏感),在其放射检查后的未来几十年里,远期效应就可能被诱发。笔者认为对密切接触结核患者或有疑似结核症状的儿童,建议行胸部X射线摄片,最好行DR检查。因为行DR检查受检者受到的电离辐射危害更小。

人体各部位细胞对X射线的反应程度不一,其中以性腺最为敏感。很多国家进行放射检查时,都要求必须对非检查部位尤其是性腺、甲状腺进行屏蔽保护,以使放射损害降至最低[4-7]。

4特殊女性群体健康体检的放射防护

23~35岁年龄组女性正处于生育高峰期,辐射对生殖细胞的危害早有定论,该组妇女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后代甚至民族的未来整体素质。所以在该年龄组把X射线检查作为常规查体方法,不符合“实践给个人或社会带来的利益大于代价”,即实践正当性的原则。

X射线照射给人体带来的危害被低估了。女性在停经前那段时间,对放射线特别敏感。40岁以上的女性对放射线非常敏感,因此在接受乳腺X射线检查之前最好权衡利弊。而对年轻女性来讲,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更快,对放射线的照射更加敏感,也要避免不必要的辐射[3,8-9]。

5X射线胸透的危害

在多种X射线检查方式中,胸透是患者受照剂量较大的一种检查项目。一次胸透的放射线量就相当于20次胸部X射线摄片。目前法国、美国、日本等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已淘汰胸透检查,在为数不多的使用国家中,英国的使用频率也仅为0.2%,俄罗斯为11.1%,而中国则高达61.8%。X射线胸透体检成本效益低,应该将胸透从体检项目中剔除。提倡放射实践正当化,目的是预防和减少随机性效应和确定性效应[2,5,6-8,10]。

6中国健康体检受检者辐射防护的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起,一系列放射卫生法规、标准相继实施,放射工作场所的防护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大大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受照剂量,有效保护了医务人员的健康与安全。但是,对于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防护,是从近几年才开始重视,目前做得还远远不够。随着医学科普知识的普及,人们对X射线危害性的进一步了解,健康体检者的自我防护逐渐增强,但中国辐射防护的现状令人堪忧。如有时在实施给药或X射线照射时,医务人员没有禁止非受检者进入操作现场,是因为患者病情需其他人员陪检时,不对陪检者采取防护措施。在日常体检过程中,很多受检者对此毫不知情。知道放照射防护的患者和健康体检者非常少,能主动提出穿戴防护用品的更是寥寥无几。多数受检者不知防护衣,患者做X射线检查时,没有对性腺、甲状腺、乳腺、头部等部位进行保护。集体受检时无辜被辐射者浑然不觉,有时胸透或摄片时,十几人一组同时进入检查室,一人检查,其余多人被动受辐射。对于这些问题,很多的医生和病人都比较淡漠,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X射线受检者防护意识相对较强,受检时基本都会穿戴铅防护用品[11-13]。

7加强健康体检受检者的放射防护措施

健康体检分两大类,法定专项健康体检和保健健康体检。法定专项健康体检项目中的“X射线检查”是必检项目,受检者无权选择。做保健健康体检时,受检者则应认真考察其正当性、合法性,要拒绝接受非正当和非法X射线检查。

医院或体检中心开展放射诊疗服务,须事先向受检者告知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同时,少儿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应排除胸透。

对孕妇、23~35岁生育高峰女性和儿童等特殊群体的照射,医生更应慎重。要权衡利弊,非做不可的情况下,一定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从科学和道德的角度来讲,医生绝不能滥用X射线,这关系到职业道德的操守问题。滥用X射线可能短时期内不会使人体致病,但长期累积,发病几率可能增加[14-15]。

检查时应挑选检查剂量小、影像质量好、技术成熟的检查方法,要求承检医、技师遵守“尽可能合理达到低(辐射)水平”原则并给邻近检查部位的敏感器官使用防护用品。拒绝接受非正当和非法X射线检查。

对患者照射必须有家属搀扶或陪护时,应该对家属做好防护。X射线对人体有害,应避免经常照射,医生也应该告知病人X射线的危害。杜绝滥检、以人为本不是一句空话。做好对X射线检查中受检者的防护。一是要做好X射线检查工作人员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二是确保医用诊断X射线机符合防护性能的技术要求;三是为受检者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如防护眼镜、防护帽、防护裙、铅橡皮等;四是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尽量减少曝光时间,注意业务水平提高,提高检查技能,注意胶片处理技术,避免重复摄片[1]。

由于电离辐射的二重性,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如不注意防护,滥用X射线也会给我们造成严重的危害,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谈辐射色变”。科学引导,正确宣传,让病人既要了解X射线的危害,做好必要的防护,同时不能因噎废食,拒绝必要的X射线检查。只有正确地认识电离辐射的利与弊,合理规范地使用射线装置,才能趋利避害,使其更好地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焦东江.健康体检者勿忘放射性检查的防护[J].中国检验检疫,2008(7):64.

[2]崔燕海,黄美萍,赵振军,等.胸部X线摄片在健康体检中的合理应用――附8 567例结果分析[J].放射学实

践,2009,24(1):33-35.

[3]崔淑贞,赵树桂,张连武.女性健康查体X线应用正当性研究[J].职业与健康,2003,19(8):114-115.

[4]寻长洲.某校年度查体胸透阳性率分析[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7,27(5):437.

[5]姜秀英.学生健康体检常规X线胸透的合理性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5,26(9):183.

[6]黄永杰,安方静.对儿童X线体检中减少照射剂量的探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8):857-858.

[7]杜桂英,窦玉梅,满静,等.聊城市学生健康查体使用X射线胸透情况的调查[J].中国辐射卫生,2006,

15(3):322.

[8]张明玉,于建华,丛庆美.健康体检中X射线检查正当化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04,13(3):204.

[9]赵树桂,崔淑贞,张云兰,等.X射线胸透在女职工健康查体中应用正当性的研究[J].中国辐射卫生,2003,

12(1):31.

[10]周承来.高校招生体检胸透放射实践的正当性探讨 [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4):382.

[11]郑颉,欧阳习.重视并做好放射受检者的辐射卫生防护[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4):112-113.

[12]路小平.大学生体检X线透视的防护[J].中国校医,,20(3):227.

[13]王善平.预防性查体中X射线胸透阳性率的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3,10(2):250-251.

第11篇

生活实例

卞先生今年46岁,十几年前患急性阑尾炎,手术后留下了肠粘连的并发症。术后五年,一次剧烈的腹部绞痛开始了他噩梦般的肠粘连病程:恶心、频繁呕吐,不仅吐黄苦水,连肠子都有要吐出来的感觉,腹胀得像气球似的快要爆炸了,口渴得冒烟,可不敢吃喝,就想放个屁,让肚子瘪下来。后来每天输液,还插上了想起来就难受的胃管,四五天后才放了一个屁,保守治疗一周后出了院。

打那以后,卞先生每年都会发作,而且越来越频繁,虽然每次都能缓解,但这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和生活:“不敢出差,不敢参加宴会,饮食小翼翼。为此,卞先生咨询过多家医院,却被告知没有什么好的治疗办法,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手术,因为术后再粘连的风险很大,常常会更加严重。”

近年来,卞先生获悉,腹腔镜手术是肠粘连松解的最佳手段,术后较少再粘连,很是期待。可是,专家说,不是所有的肠粘连都适宜腹腔镜手术,由于术前无法确认肠粘连的类型、范围和严重性,手术是带有探查性质的,如同买股票一样,成功和风险的概率较难评估。他反复权衡后就这样一直保守治疗下来了。

去年,卞先生偶然得知,可以采用“气腹造影腹部CT检查”来诊断术后肠粘连,然后再确定是否手术。经过检查,卞先生的病情符合腹腔镜的手术要求,顺利进行了手术治疗。现在,卞先生吃东西再也不用像以往那样草木皆兵。了,肚子很舒服,用他的话说“屁放得可溜呢”。

腹部手术后非常容易发生的一个并发症是肠粘连,最易发生的部位是手术切口处,最常见的粘连器官是小肠和网膜。发生肠粘连,可以没有症状,也可造成腹部的牵扯性疼痛,如果影响到肠道的通畅性,就会出现慢性消化不良的症状,饮食稍不注意就会引发腹痛腹胀,严重时会发展成机械性肠梗阻,出现腹部绞痛、恶心、呕吐、腹胀、停止排便排气等。要是禁食、输液、胃肠减压等措施不能缓解病情,只有再做手术来解除肠梗阻。让人头痛的是,术后还是会形成新的粘连,甚至更加严重,相同的问题还会发生。而医学影像检查如放射,超声、CT、同位素、磁共振等,无法获得理想的腹内粘连影像,只有在麻醉下进行开腹或腹腔镜手术时,医生才能看清肠粘连的真面目,但此时获得的诊断,其临床意义有限。因此,肠粘连的诊疗一直是医学难题。

随着医学的发展,腹腔镜手术由于切口小、术后发生粘连的概率较传统手术小得多,给肠粘连的治疗带来很大希望。但是,腹腔镜手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与腹壁发生的局限性膜状、索带状粘连效果较好,而对广泛的致密粘连或肠管间的板块状粘连仍无能为力。

为了降低腹腔镜松解肠粘连手术的风险,提高成功率,经过八年多的思索探究,我科推出了“气腹造影腹部CT检查”这一诊断肠粘连的新技术,术前能对肠粘连的类型、部位、程度等进行确切判别,从而指导手术治疗。

气腹造影腹部CT检查的方法如下:首先在患者腹壁上插入一根细塑料针管,将过滤的无菌气体导入腹腔,腹壁就会像气球一样给吹张起来,这样肠管和腹壁切口的粘连得以拉伸展开;然后在CT检查下,其形态特征就会一览无遗。检查完毕打开导气管的开关,腹腔里的气体会自动泄放干净,患者腹部可以立即复原。整个过程不用麻醉,安全简便。

过去,肠粘连患者在反复发生肠梗阻后,才能得出推测性的诊断,现在有了这个检查,诊断变得简单了,外科医师能够依据肠粘连的形态特征,判定其危害性和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并预测手术难度、风险和疗效,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使术后发生再粘连的可能性大大减小。

第12篇

【关键词】 超声;小儿肠套叠;水压灌肠复位

Ultrasound guided reduction of hydrostatic enema 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intussusception in infants

PANG Guo-fu,HE Shen-liu, LIN Zheng-you.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the People’s Hospital of Dongxing,Guangxi 538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urative effect of reduction of hydrostatic enema in ultrasound guided for acute intussusception in infant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32 infants with intussusception treated by hydrostatic enema in ultrasound guided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accurate rate of ultrasonic diagnosis intussusception was 100%.All cases were successfully cured. Conclusion Curative effects of hydrostatic enema with ultrasound guided are satisfactory for treatment of acute intussusception in infants, and the technique is simple and safe.

【Key words】 Ultrasound;Intussusception;Hydrostatic enema

作者单位:538100广西东兴市人民医院普外科

肠套叠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是婴幼儿急性肠梗阻最常见的病因。超声诊断本病准确,诊断明确后行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效果显著。笔者总结分析我院普外科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超声诊断并在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32例小儿肠套叠的临床资料,诊断率和治疗成功率均为100%,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2例患儿中男20例,女12例,男:女约为1.7:1;年龄5个月至4岁,平均(12.5±2.5)个月,其中5~12个月23例(72.6%),13个月至2岁6例(17.70%),2岁以上3例(9.7%)。发病至就诊时间1~46 h,平均(23.5±2.5)h。临床表现:阵发性哭闹30例次,呕吐拒食26例次,果酱样血便25例次,发热18例次,腹胀17例次,腹部包块30例次。

1.2 方法

1.2.1 超声检查 使用东芝SSA-325A B 超诊断仪,凸阵式探头,探头频率为3.5 MHz,根据需要调节仪器增益、扫描深度等,以获得良好均匀度、对比度图像。对哭闹患儿使用镇静剂(鲁米那钠8 mg/kg),待患儿平静后检查,急诊患者随到随查。患儿取仰卧位,对腹部进行广泛的扫查,多切面沿结肠滑行至回盲部、肝曲、中腹部及脾曲处肠管。二维超声检查均在腹部探及肿块,横断面呈“同心圆”或“靶环状”块影,纵断面呈“套筒状”块影,具有上述典型特征者即可确诊为肠套叠。肿块最大6.5 cm×5.0 cm,最小为2.0 cm×1.5 cm。发现套叠部位后取长轴切面,观察、测量套入部长度、内容,取短轴切面测量鞘部及套入部直径,观察套入部肠壁水肿及血运状况。

1.2.2 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 本组治疗适应证为患儿病程不超过48 h,全身情况良好,生命体征稳定,无明显中毒症状者。术前常规肌注镇静剂,如复方冬眠灵1 mg/(kg•次)或鲁米那钠8 mg/kg/次。患儿安静后取仰卧位,由家属配合固定,充分暴露会,臀下垫一次性尿垫,用液体石蜡充分Foley前端,经插人导尿管5~6 cm,向气囊内注入20~30 ml生理盐水。将T型管一端接Foley氏管,侧管接血压计监视注水压力,另一端为注水口。一人固定患儿上身,一人用双手夹紧患儿臀部,以防肛管脱落;在超声监视下,用注射器将37℃~40℃的等渗盐水均速推人肠内。注水压力为6.6~12.0 kPa(50~90 mm Hg),注水量250~650 ml。在B超荧光屏上可见,水迅速从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直至肠套部位,呈“半岛”征,随着注水量的增多,肠腔内压力随之升高,套入的肠管逐渐向回盲部退缩,直至完全退出,出现小肠内同一横断面的集合影,类似于一串葡萄或蜂窝状,小肠进水,复位成功。对于一次操作不能成功者,可先放出部分生理盐水,让患儿休息10~15 min后再重复上述过程2~3次;部分套人较紧者或者套入时间过长致回盲瓣水肿严重者,一般不易复位,此时可采用手法复位,即在超声的监视下用手按肠管走行轻轻推挤按揉肿块,以助复位。

2 结果

32例B超扫描显示“同心圆”或“靶环”状块影,诊断为小儿肠套叠,并为超声监视水压灌肠复位所证实,超声诊断准确率达100%。32例患儿经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治愈,复位成功率为100%,复位成功时注水量250~650 ml,平均(450±50)ml。复位成功时间5~30 min,平均(15.5±3.5)min。水压灌肠过程中未发生肠穿孔,患儿生命体征稳定,患儿住院3~7 d,平均(4.5±1.5)d,出院后随访3个月至1年,患儿健康,无复发。

3 讨论

小儿肠套叠肠管无器质性改变为原发性,90%~95%由于肠蠕动紊乱、肠系膜过长、回盲部活动度大或感染等引起[1]。也有学者认为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2]。肠套叠多数是单发的,也有多发性肠套叠,多为顺着肠蠕动方向套叠,极少数可逆蠕动方向套叠。其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腹部阵发性绞痛,婴幼儿表现为哭闹不安、果酱样血便、呕吐、腹胀、发热以及腹部肿块等;触诊可摸到上腹部“香肠状”硬块(套住的肠道)。腹部X 光可见肠梗阻现象。本病典型病例依靠临床表现及症状即可诊断,但发病早期或症状不典刑者临床诊断较困难;以往多采用X 线下空气或钡灌肠进行诊断,这样会给正处于发育成长期的婴幼儿带来一定危害。小儿肠套叠及时诊断尽早行水压灌肠是复位成功的关键,肠套叠的性质和时间长短与整复成功有密切联系;由于肠套叠形成后很少有自动复位者,套入部将持续前进而加重病情。随着超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对肠套叠声像图认识的提高,已使大部分患儿只需1 次超声检查既能确诊。因此超声对肠套叠可做到早期诊断,其诊断准确率几乎可达100%[6]。本组32例患儿均系超声诊断,并经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所证实。

小儿急性肠套叠的非手术治疗可选择X线或超声下的钡剂、水溶液、生理盐水和空气灌肠复位。目前认为其适应证为发病时间在24 h内,患儿一般情况好,无发热,无腹胀,无腹膜刺激征,B超示腹腔渗液不多[1-6]。禁忌证为发病时间超过48 h,患儿腹胀严重,一般情况差,有高热、脱水、休克等症状[4-6]。结合临床实践,笔者体会到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具有以下优点:①是一种介入性、无损伤性治疗手段,使患儿避免了X线的损害,易为患儿家属接受;②B超监视下不仅可以横纵两个切面对肠套叠包块进行动态追踪,而且影像清晰,复位成功标准明确,一切操作均在直视下进行,能即时、客观地评估治疗效果,提高治疗过程的安全性;③器材简单,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只需要2名医护人员相互配合即可完成操作过程,可在基层医院普遍开展作;④复位成功率高,本组患儿复位成功率达100%,使患儿避免了手术、麻醉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⑤用近体温的生理盐水灌肠,对肠道刺激小,减少痉挛,有助于复位和防治感染[6];⑥肠套叠患儿均有不同程度脱水,生理盐水灌肠复位同时通过结肠吸收,可起到一定的补液作用;⑦如果复位时发生肠穿孔,生理盐水对腹膜无刺激,而钡剂可引起化学性腹膜炎,死亡率高,空气可产生高腹压症,引起呼吸衰竭而死亡,因此比钡、空气灌肠更安全。所以,超声监视水压灌肠能客观地评估治疗效果,操作方法简单,安全性好,应作为基层医院小儿急性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吕云福,邹声泉,詹文华,等. 肠梗阻诊断治疗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28-329.

[2] 吴恩惠. 医学影像诊断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36.

[3] 戚庭月,孙红光. 小儿小肠型肠套叠的超声诊断分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24(10):1619-1621.

[4] 金晔,徐斐燕. 小儿肠套叠的超声诊断价值及误诊分析.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9,25(2):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