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

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

时间:2023-09-25 17:59: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

第1篇

关键词 平面设计;非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33-0104-02

随着教育改革的开展,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呈现出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相结合的格局,重视技能表现的同时,考核创造性思维已成为教学重点和热点。培养创造型人才是当前教育的新主题,创造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创造性思维是指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问题,寻找答案,它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在多种答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去选择。

随着电子产业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普及,平面设计工作依赖计算机的程度越来越高,图形绘制、图像处理、印刷前期等工作都已经到了离不开计算机辅助的程度,计算机甚至成为平面设计工作的前提和主导。由于计算机普及程度的提高,是一些应用软件获得了大量的支持,形成了主流趋势,在平面设计的教学中,发生了重大的工具革命,使得制作手段的教学内容必然地偏向了专业的应用软件。

针对非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他们大多没有艺术熏陶,在教学中普遍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于平面设计涉猎面广,内容不固定,创造性强,艺术修养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学习时他们主要侧重平面设计的制作工具的掌握而往往忽略了平面设计中的设计理念的培养与创造性的锻炼。二是平面设计要求我们要有开阔的眼界,涉猎大量的中外名家名品,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使学生学好平面设计课程,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及审美能力的培养。

平面设计是指通过印刷过程,以印刷加工为载体的设计,因此又称为印刷设计,形式大致可包括海报设计,书籍杂志,装帧设计,商标设计,广告宣传设计等,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页设计也被列于平面设计之中。从技术上讲,平面设计不仅要掌握传统的设计工具,如画笔,绘图笔和相应的度量工作外,更要掌握电脑和绘图软件等现代的设计工具及相关的印刷技术工艺知识,因为这种非常高效、高质量、便利的工具将被这广泛地应用于平面设计中。本文对一个非艺术设计的学生如何学好平面设计课程进行了论述。

1 认识自己――培养学习兴趣

首先要对平面设计感兴趣,试想一下,如果不喜欢某件事情,那么就不会为之去付出心血和汗水,那么在这方面就会很难有所成就,只有喜欢某件事情才会无怨无悔的为之奋斗。

2 日积月累――建构知识体系

设计是一个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对于对于非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来说,只有兴趣是不够的,还应该有:

第一步,从点、线、面的认识开始,学习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透视学等基础。我们需要具备客观的视觉经验,建立理性思维基础,掌握视觉的生理学规律,了解设计元素这一概念。

第二步,非艺术设计学生缺少对传统课程的学习,如陶艺、版画、水彩、油画、摄影、书法、国画、黑白画等等,不管如何这些课程将在不同层次上加强了学生设计的动手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最关键的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艺术,更重要的是学生发现自己的个性,但这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培养这些能力必须依靠学生大量阅读和查阅资料。

第三步,要有务实的工作态度,不可眼高手低,要脚踏实地,不折不回。教导学生既然选择了平面设计这一行业就意味着要为之奋斗,踏踏实实好好干一定会干出成绩的。

第四步,要能辨别设计的好坏,通过对设计基础知识的学习,不知不觉学生已经进入了设计的模仿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的设计水平很不稳定,有时困惑,有时欣喜,要不断的鼓励学生多创作多看多练进步就很快。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导学生要敢于打破常规,培养学生的创新力。

3 强化练习――掌握设计软件

学好设计软件也是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的关键所在,对应着就要先学会一些软件, Photoshop和Coreldraw是当之无愧、最重要的软件,还有很多大家也应该会,比如Illustrator,Pagemake等等。这一部分大家的学习兴趣很浓,应用软件都是相通的,也容易上手,用软件作出一个实例也会感觉很有成就感。以下对如何学习这部分内容进行了论述。

3.1 打下扎实的功底

对于Photoshop,Coreldraw而言,特别是Photoshop,扎实的功底,娴熟的操作技术与技巧,扎实的技术功底是创意的基础,有时我们想到了怎样的构思,但就是做不出来,或做出来的效果相差太远,就表现不出来自己想要表达的效果,虽然Photoshop,Coreldraw已经会了,但都是对其不熟造成的。只有好的创意,而无法完全表达,那就等于没有,因此,学习Photoshop等软件的第一阶段就是认真学习基础知识,打坚实的基础,为以后的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3.2 模仿

都有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刚开始接触,就“眼高手低”看到别人的作品,就想做出别人的那种效果,有目标有想法是对的,但没有掌握基础的东西,一步登天是很难的。那么无论对于哪种类型的学习,模仿是必然要经过的过程,学习平面设计也要模仿,就像学书法,学功夫一样,都要照着别人的样子去做,在模仿的过程中要进行大量的练习,通过这些练习不仅能够牢固掌握软件的功能及命令的应用方法。还能掌握许多只有通过练习才能掌握的操作技巧,以些来提高操作的娴熟程序。多模仿别人的一些优秀作品,慢慢的我们学生就能自己创作了。

4 多做多练――培养设计素质

平面设计,就是一个经验的问题,多做、多看、多学,就会做得更好的。还要看设计是否有创意,技术是把创意展现出来的基本条件,两者缺一不可。要从事平面设计专业不仅仅只学会几个软件就可以了。创意来自灵感,而灵感来自于生活,需要对生活的体验,并能从中发现灵感,更要学会去创造。

平面设计工作是一个主观认定强的创意工作,大部分的平面设计师是透过不断的自我学习来做进修、提升设计能力。譬如,平时就要多注意各式各样的海报、文宣品、杂志、书籍等的设计手法并加以搜集,或是上网浏览其它设计师的作品,以激发自己的设计灵感。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基础造型 装饰艺术 专业教学

对于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基础造型是一项基本的能力。然而,我国的装饰设计专业学生在手绘方面的能力普遍较低,对画面的认识能力和感受能力不足。学校在课程设置中,也没有对基础造型课程以足够的重视。基础造型在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强对基础造型的重视,才能避免设计变成一项体力劳动,赋予设计应有的创新和生命力。

一、当前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课程设置的层面来看,学校在设计专业培养的过程中,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合理的现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一般从大一开始学习基础造型,并进行系统的专业基础训练。到大二就开始分专业方向,这也导致了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接受专业基础训练的时间过短,专业基础不牢固。对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后续的专业训练造成一定的障碍,很多学生难以找到正确的思路和方向。

其次,从思想层面上看,学校对基础造型课程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由于缺乏基本的造型知识,难以延展设计思维。尽管在当前的装饰设计专业教学中普遍强调创新思维,然而创新思维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形象是装饰艺术设计创新的基础,也是一切美术设计的根本。如果学生没有进行深入的基础造型学习,就难以找到创新的方向。

最后,从技术层面上看,现代教学工具的普及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些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和学生越来越不重视基础造型。由于基础造型课程的课时量过少,学生的造型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不能很好地对形象进行把握。现代工具使设计的学习更加方便,但也造成了思维上的惰性。一些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过分依赖现代设计工具,很少进行身体性的训练,导致了思维模式的狭窄。

二、基础造型在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不受重视的根本原因

(一)教学观念

在装饰艺术设计的教学中,存在着不重视基础造型训练的错误教学观念。一些教师受传统的设计教学体制的影响,没有认识到基础造型课程的重要性。这也造成了教师手绘能力普遍较低,无法给学生正确的基础造型指导。

(二)教学体制

目前,诸多学校在教学管理中普遍存在着不完善的现象。教学侧重点的不同导致了教学团队偏重于专业课程的建设,忽略了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不重视基础造型课程建设,导致了课程计划中基础造型课程的压缩。

(三)社会原因

在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对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当前的装饰艺术设计课程更加依赖图片,开始具有强烈的商业化色彩。为了满足现代商业化的市场需求,一些装饰艺术设计往往只是对图片的简单拼接。随着工业时代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倾向于几何化的艺术思潮,传统绘画在装饰艺术中的地位逐渐降低,装饰艺术的造型越来越倾向于几何画和抽象画。这也造成了装饰艺术设计中手工绘画的分量降低,在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更倾向于迎合当前社会的抽象化、机械化的审美取向。

三、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基础造型的重要性

设计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对于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而审美能力必须在基础造型训练中得到培养和锻炼。学生只有通过系统的基础造型训练,才能提升自己发现美、捕捉美的能力。对于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基础造型课程最为重要的作用,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艺术修养,才能对装饰艺术设计进行创新。

(一)重视基础造型课程,提高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水平

要提高我国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水平,就必须提高对基础造型训练的重视。在装饰艺术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开展专业之间的学术实践交流。特别是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和美术专业要积极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提升专业认知、更新专业培养的理念。学校的科研团队要对课程体系、课程设计进行良好的规划,增加基础造型课程的课时量,切实提高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水平。

(二)通过基础造型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和感受力

通过基础造型课程,可以有效提高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和感受力,使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够打好专业基础。在基础造型课上,教师要带领学生参观优秀的装饰艺术设计展览,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要打破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和学生对于现代化设计工具的过分依赖,组织学生进行写生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造型和色彩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把握设计审美的方向。

(三)通过基础造型拓宽学生的艺术创作思路

装饰艺术设计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门艺术设计学科,要做好装饰艺术设计就需要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和综合创作能力,基础造型课程能够有效地提高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为了拓宽学生的艺术创作思路,应该有意识地加重基础造型的课程比重,在设计教学中渗透审美教学和造型训练。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拓展学生的艺术创作思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装饰艺术设计的创新。

结语

基础造型对于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的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却没有对基础造型予以足够的重视,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发展。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基础造型的重要性,提高基础造型的课程比重,使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够接受系统的基础造型训练。

参考文献:

[1]唐月.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透视学课程教学经验谈[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8)

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建设

0 前言

在我国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文化创意产业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因而当前人们也十分注重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而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可以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的建设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而必须要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有效的课程建设,让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能够在理论知识方面有一定积累的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输送更多的人才。

1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建设思路

1.1 始终围绕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目标

有效建设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进行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既需要遵循高职教育本身的规律和特点,同时又要考虑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育特色,此外还需要对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加以考虑。只有对这些因素加以综合考虑,才能够完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课程建设。为此,在进行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建设的时候,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要围绕艺术设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来进行建设。对于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而言,其目标是培养面向艺术设计行业的设计、制作、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因此在进行课程建设的时候,就必须要对这些岗位工作的具体需求加以认真分析,在开设相关课程的时候,必须要与实际的岗位需求相结合,从而体现出教育的职业性。

1.2 考虑行业、地区和学校的办学特色

对于许多的高职院校而言,其艺术设计类专业都是在行业或者地区的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也主要是为本地区或者本行业输送专业的技能型人才。所以在进行相关课程建设的时候,就必须要对行业以及地区的产业特色加以考虑,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往往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对这些差异加以考虑,同时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建设的时候,也应该突出自身的办学特色,这样才能让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就业空间,有利于他们的发展。

1.3 重视对能力和素质的共同培养

当前,社会竞争十分激烈,因而也就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对当前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在他们求职的时候,用人单位所看重的往往不仅是他们的专业能力,同时也更加注重他们的综合素质。因而高职院校在进行相关课程建设的时候,还必须要重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要大力培养他们的专业能力,同时还必须要让他们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这样他们才能够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

2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建设策略

2.1 重视课程的开发

当前社会更加青睐知识结构多元化的人才,所以在进行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的开发时,也必须要保证课程的多元化,如既要开设必选课,同时也要开设一定的选修课,这样才能让学生具有较高的适应岗位的能力和职业变换能力。在对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加以开发的时候,高职院校应该与企业进行有效的沟通,通过与企业的沟通来掌握行业的发展动态,进而依据行业的发展情况来开发相应的课程,使得课程的建设能够与社会的发展同步。校企合作是一种有效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开发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课程开发的主体是行业的专家和高职教师等。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职业岗位进行必要的描述,然后再对相应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了工作任务之后,再将典型的工作任务转化为相应的课程,最后再依据课程来进行相关教材的编写和选择,从而完成对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的开发。

2.2 对课程进行分类建设

在对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还必须要注重对于课程的分类建设。因为对于不同的专业而言,培养的侧重点也是有所不同的。必须要依据专业的培养目标来对课程进行分类,从而突出重点,完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课程建设。在对课程进行分类建设的时候,首先需要对公共基础课程进行划分,因为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于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做出了相应规定,必须要包含德育、体育等课程,所以这些课程是每一个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都必须要修读的课程,当然也是高职院校必须要开设的课程。其次是大类的基础课程,对于所有的艺术设计类专业而言,它们都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共同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所以可以基于此来设置专业大类的基础课程。再次是专业的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需要依据专业的具体特征以及专业的培养目标来进行设置,因为专业核心课程是最能够反映专业特色的,同时也是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得以提高的一个必要条件。所以在对课程进行分类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对于专业核心类课程的建设。最后就是综合实践课程的建设,综合实践课程的建设也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对理论知识加以运用,所以应当针对具体的岗位需求来安排实践课程。

2.3 构建课程资源平台

在进行高职艺术类专业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如果仅仅对于教材和相关实践课程加以建设是不够完善的,还必须要搭建起课程资源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与学生有效地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也能够进行教学资源的共享。通过这一平台的搭建,使得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能够及时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并且在这个平台上,学生也可以与从事相关职业的员工进行交流,便于学生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同时对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而言,还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与其他学生或者教师进行探讨,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对自己的作品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通过课程资源平台的搭建,可以为师生提供一个有效的交流平台,同时也提供了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再通过对于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建设,就可以使得整个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课程建设得以完善。

3 结语

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有所不同,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建设的时候,也必须要结合自己的培养目标,同时依据学生的发展需求来对课程进行有效的建设。本文就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课程建设进行了探讨,希望通过对于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课程资源平台的建设来完善我国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课程建设,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国祥.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33):132-133.

第4篇

关键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我国艺术类院校在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艺术设计类人才也不断涌现出来,随着我国社会一体化进程加快,对艺术设计类人才的要求更加专业化和高级化,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面临当前我国新的发展趋势以及不断变化的外部形势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已经不能满足于当前社会及时展的需求,因此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需要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教学理念进行完善,为社会创造出专业技能型、创造性及复合型人才。文章中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进行探索,促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发展。

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专业基础类课程教学孤立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专业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出现偏离教学方向的现象,在教学中过度强调速写、色彩及素描等内容,发展基础课程的规律。在素描教学过程中,又只是片面追求空间关系、细节刻画及光影效果等,在色彩教学中重视色彩冷暖偏差和强弱对比,忽略了基础课程专业性,因此总体看来专业基础类课程教学是孤立的。

(二)专业教学与基础教学缺乏衔接

艺术设计专业中基础教学内容和课本的内容不能进行正确的衔接,在进行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强调基础课程与专业的关系,往往忽视了基础课程教学所特有的要求、目的与规律性,且过分重视艺术设计的专业要求,导致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类课程成为一门专业课程。

(三)专业教学与基础教学的发展不同步

艺术设计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因此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符合时展趋势和发展潮流,并积极引领时代,超前发展。但从我国当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来看,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不能符合当前我国时展的要求,对课程教材的内容调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专业基础教学过程中,后期主要是开设色彩、素描等人体写生,以及动画专业的人物、卡通造型的设计等诸多课程,专业教学和基础类教学发展不能同步,制约了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一)创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

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教学环境,因此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需要创新教育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课前,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现相关艺术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从而让学生对多个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充分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艺术角度对外部事物进行审视,使学生的思维模式脱离传统思维束缚[3]。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与当前我国艺术发展形式进行结合,对教学材料进行深入改革,对于现代艺术设计来说,需要对艺术材料运用进行全面掌握和深入了解,学校可以举办相关学术报告会,针对教学重要课题进行研讨,与课程内容进行紧密结合,并鼓励学生积极探讨,通过研讨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对知识进一步消化吸收,从而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其学习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是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的最终目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质上是设计和应用。在传统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误区,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授,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导致部分学生对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性没有产生正确的认识,从而导致学生对相关课程的开展存在忽视,在高年级专业课程开展后,学生难以融入到学习中去[4]。因此,教学重点是不仅需要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通过知识学习形成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特点,在日常生活或大自然中展开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表现手法和视觉语言,对各类事物进行大胆推测或尝试,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空间与学习空间,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进行有效结合,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拓展,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发现自身不足,从而提高学习针对性和学习主动性。

(三)大胆运用课题设计

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结合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对基础课程中的明暗、结构、构成、综合表达、装饰、语言等形式进行整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并将一些较为复杂和抽象的教学内容进行分解,使课题教学具体化和简单化,并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在基础教学中,要引进主题设计理念,使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提高。在设计专业课程中,课题的内容应是多元化的,并需要进一步扩大课题的研究范围,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宽,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5]。与此同时,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还应积极汲取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结合西方艺术理念,从而构成现代化的构成理念,使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蕴含更多中国元素。教师还应广泛收集教学素材,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加大开发教学软件,建立教学库,将课题的设计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使多种教学资源得到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总而言之,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是现代化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随着社会对专业艺术类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大,对艺术设计类人才的需求增多,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使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衔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艳.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构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艺术科技,2014(01):332.

[2]李纳璺,叶德辉.以创意为核心的艺术设计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4(12):149-150.

[3]王健.新时期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讨[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6(04):90-91.

[4]百世奇.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案例分析——以中央美术学院“二维设计基础”与“三维设计基础”课程为例[J].才智,2016(24):181.

第5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工作过程系统化;就业

在传统的艺术设计课程中,基本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在教师的安排、组织下进行,而教学的内容则主要依据艺术学科的教学体系决定。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不再是学习的主体,而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知识的灌输。学生通过学习艺术设计课程,只能够掌握专业知识,并不能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方式能转变学生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学以致用,为就业奠定基础。在这个大学生就业难的时代,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加希望通过接受教育获得职业岗位,实现就业。在艺术设计课程中引入工作过程系统化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了解职业的工作技能,培养专业核心能力。

一、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科化痕迹依旧明显。目前我国艺术院校的艺术设计课程并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普教改良型”课程模式。艺术设计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全部由教育部门负责,教育部门比较擅长从学科的角度分析技术发展的前景,但是并不善于从职业的角度考虑该行业的发展趋势。这就导致艺术设计课程中存在学科化痕迹。与此同时普遍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家长都认为,在就业之前应该打好理论基础,这一思想使得艺术设计课程的设计部门对学生设计经验的累计和实践能力不重视,最终导致该专业的学生在市场中失去了竞争能力。

(二)课程开发的科学性有待提高。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市场调研流于形式,制作的调查问卷十分简单,对调查的结果也很少去具体分析,完全是走过场。虽然很多艺术院校都提出了“校企共赢”的口号,但是在实际进行的时候只会通过各种信息渠道进行想象,这种凭空想象出来的课程体系会实际的岗位要求之间必定存在差距,校企合作不能发挥出最佳作用。同时,艺术设计课程的开发论证以及后期管理缺少相对应的评价机制,不考虑效果如何就直接实施。而由于缺少监督机制,导致效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三)目标定位过于片面。培养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目标是希望这些人才能够在相关的行业中成为相应岗位的优秀人才。但是这一教学目标经常被片面的理解,课程设计也就会出现偏差。首先由于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起步较晚,又受到学科型的影响,导致在艺术院校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学生普遍缺乏动手能力,毕业之后不能适应岗位工作。其次,艺术设计课程的设计部门并没有对技能培养的内涵充分认识,也不重视从素质、技能方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忽略了学生的素质教育职业能力的培养。从上述三点可见,我国艺术设计课程体系发展并不完善,笔者认为只有在艺术设计课程中引入工作过程系统化体系,才能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二、在艺术设计课程中引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措施

(一)树立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念。从我国教育部的《2007年度高职高传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工作的通知》中可以发现,我国教育部门已经指明了课程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在艺术设计课程中引入工作过程系统化,首先要树立良好的开发理念。总结艺术设计课程开发的思路有四个方面:第一,要承载市场需求,在艺术设计课程中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学生的学习目标与职业岗位的工作目标相结合。第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应该以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融入岗位职业资格内涵,学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艺术设计课程。第三要在实施工学结合课程的过程中,适当对其它课程的内容进行调整,在各门课程中融入立德树人的思想。第四,要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按照课程改革的需求对教师进行及时的培训,以丰富艺术设计课程的内涵。抹去艺术设计课程中的“学科化”

(二)提高艺术设计课程开发的科学性。艺术设计课程存在的目标是为国家提供艺术设计行业的人才,满足市场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而社会的需求,只有从社会调研中才能明确。所以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的开发部门应该在开发之前首先进行具体、详细的社会调查。对该专业人才需求的行业背景、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综合评估。在进行了市场需求分析以后,认真编制调研报告,把握市场以及企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再通过企业和学校之间互相沟通,为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在充分分析、论证职业岗位能力的基础上,由专家与技术骨干进行沟通总结出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在就业岗位中需掌握的知识。以此为依据作为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

(三)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制定课程的教学目标。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制定。注意不能太过于侧重理论教学,而是把整个教学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发的方面。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中尽量使学生能够获得实践机会,在工作岗位中明确所学专业的作用。总结笔者认为,在艺术设计课程中引入工作过程系统化体系是十分必要的。这一体系能够使学生明确自己专业主要学的是什么,学习了有什么作用。工作过程系统化改革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次的调研和反复的实践,这些都需要我国的教育部门认真完成。笔者相信在艺术设计课程中引入工作过程系统化体系,必定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岗位能力。

作者:李毓姝 单位: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贾学武,胡福志,闫瑞涛.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研究——以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为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0).

第6篇

一、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社会需求的再认识 社会需求是办好专业的必要条件和直接动力。在我国"环境艺术"这一名词才出现不长时间,但年轻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及建筑装饰业,似乎越来越显示出它独特的魅力,目前已成为令人倾心的行业之一。显然,中国近些年来的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环境"为环境艺术建设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空间。这种随着社会、经济以及人们对生存环境和历史传统认识的改变和新的要求,追求更有意义的人文环境,改善人的空间环境质量,从而提高人的生活品质,成为一个新焦点。在经济和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过程中,环境艺术是体现崭新生存观念、审美情趣,以及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的重要标志。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自己周围的环境,由于文化生活的普及和生活与消费水平的提高,对所生活的环境空间有了更广泛的文化艺术需求。环境艺术在中国正经历着从对环境的美化处理向对美好环境的创造转化。环境艺术工程建设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仅北京市每年竣工的公共建筑约300万平方米,如用作装饰工程费按2000元/平方米计算,工程总量在60亿元左右。北京市的住宅每年竣工面积为600万平方米,约12万户,按每户平均用作装饰工程费2万元,总计约24亿元。如果统计全国用在建筑室内外环境装饰工程上的费用将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正呼唤具有专业水准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去建设。

目前在全国许多省、市的建筑设计部门都设置了环境艺术设计所(室),上海市、江苏省、深圳市、大连市等相继设置了环境艺术设计或建筑装饰设计研究院,各种大小环境艺术设计工程公司更是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仅哈尔滨市就有近千家注册的专业装饰公司。国家建设部门也正在进一步规范环境艺术设计和工程建设市场。

据有关部门对目前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人员调查,主要由三部分人员组成,一是由建筑学专业转为从事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二是由美术专业转为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三是受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人员担任,但这部分人仅占百分之计二十左右,院校培养的专业设计人员,还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

从生源情况看,近些年来报考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考生一直是报考人数远远多于录取人数,在有些省区甚至接近百里挑一。从生源和就业两个方面看,继续办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大势所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二、在动态发展中完善专业教学体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开办在我国历史较短,在工科院校中如何办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更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只有不断地研究探索,总结经验在办学实践中完善教学体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涉及建筑和美术两大学科而形成的一个新型的边缘学科,如何把握好两者在教学体系中的结合和比重是搞好专业建设的关键,它们不是简单的拼凑,而需要寻找两者内在的结合点,这是我们需要解决好的一个新课题。从哈工大建筑学院的专业建设看,参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策划与教学的人员主要由建筑学专业和美术专业两类学科的教师组成,彼此都在寻找作为围绕建筑展开的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从本专业角度如何相互渗透并实施教学。教学内容的结合,各环节的连接,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等等是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的焦点。经过多次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需求的调查,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意见反馈,一个相对完整并具有工科院校特点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计划基本形成,课程内容也进行了切合专业实际的改动,在探索中大家逐步达成共识,明确了环境艺术设计即涉及逻辑思维又涉及形象思维,它具有工程性,又具有艺术性,把握好两者的结合是教师教好同时也是学生学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关键。几年来,哈工大建筑学院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修正不足,使专业教育不断完善,一个相对完整的专业教学体系基本形成。

三、以建筑学为依托办出专业特色 从广义建筑学的角度看,环境艺术设计也可作为大建筑学概念的组成部分,都是为人类开拓高品质生活空间的环境科学和艺术,同建筑学有许多共同点,也同样具有功能、艺术与技术的统一体的特质。国际建筑师协会在《华沙宣言》中把建筑学定义为:"建筑学是创造人类生活环境的综合的艺术和科学。"这一定义也同样适合于"环境艺术设计",只不过在文化内涵上环境艺术更为深入,在形式上更多具有艺术特性。对环境艺术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展开,所以,以建筑学为依托组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是办好专业的原则。

哈工大建筑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创办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有的条件下发展起来,构成了区别于我国艺术院校及其它工科院校开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以建筑学为依托成为办学的优势。应充分认识社会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状况并把握时机,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办成面向二十一世纪,具有建筑行业特色和较高专业水准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四、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 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将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年代,如何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设计人才,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只有敢于面对现实,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当前重要的在于转变教育指导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这一切是抓好课程建设的前提条件。

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中强调基础知识扎实,专业面宽泛的指导思想。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改变有些院校只围绕"室内装饰设计"建构课程体系的思路,强调围绕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及公共艺术设计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强调围绕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及公共艺术设计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充分利用在建筑院校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优越条件。在基础阶段选择部分建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技术基础课程,同时加进具有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使学生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在专业学习阶段强调以建筑室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为主,以建筑室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及公共艺术设计为辅的主干课程设置,拓宽专业面。使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掌握较宽泛的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适应性。在实践环节方面,充分利用短学期实习,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社会实践,参观调研,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实践工程,在提高专业认识的同时,提高交流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充分认识设计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将这一指导思想贯彻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之中,这也是课程建设追寻的重要目标。"创造"是设计的灵魂。环境艺术设计是创造性地对人的生活环境进行规划和提出方案的思考。设计教育要以人的创造力培养为主线,它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合乎社会发展趋势的、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的创造力的培养。在课程建设中如何把这一教育主题与教育重心在实际操作中贯彻与落实,是培养综合设计能力人才的关键,这种综合能力包括了理解能力,研究能力,构想能力,表现能力等。作为以行业划分为基础的本科教育,往往是一种静态目标的培养方式,侧重于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人才素质、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有树立正确的设计教育目标,认真对本学科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优选,才能保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发展的健康性。

五、把握时机,完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初步完成了教学体系的建立,今后的完善和发展还有许多的工作,下一步专业建设的重点主要是加强内涵建设。

1、 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完善的教学管理和秩序。在教学工作中,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及落实与监督等方面的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

2、 发挥、科研、生产作用,带动教学发展 产学研相结合,促进教学的发展已被许多成功经验证实。在知识经济时代即将来临的今天,教育和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备受世人瞩目。抓住时机结合专业建立有效的"产学研"机制是进一步推动专业发展的重要一步。

作为以建筑内外环境设计展开的环境艺术设计,涉及到诸多 学科的内容,并形成一个多样文化现象的复合体,反映了环境和人的关系,结合教学和设计实践,这一新兴学科在许多方面,都需要更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工程实践对促进教学及专 业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作为教学实践环节将会更有效使学生把书本知识转化到实际工作中。

3、制定专业建设规划,稳步、健康地发展 办好一个专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制定出不同阶段的建设 规划,确定明确的奋斗目标,使专业建设具有努力的方向和工作动力。

第7篇

关键词 艺术设计 职业教育 职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Thoughts 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of Art and Design

XIA Qilei

(Yunyang Teachers' College, Shiyan, Hubei 442000)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education reform, some of the problem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art and design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 impact of further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art and desig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art and design problems conduct a more detailed analysis, combined with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quirements and professional art and design characteristics,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s to promot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art and design work continued to develop.

Key words art and design;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skills

经过十多年的不断建设,艺术设计职业教育无论规模还是质量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艺术设计职业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也日益凸显,并制约着高等艺术设计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全面认识高等艺术设计职业教育取得的成绩和不足,推进高等艺术设计职业教育持续发展,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

1 取得的成绩

通过各高职院校十余年来的不懈努力,高等艺术设计职业教育在课程结构、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1)专业课程结构渐趋合理。经过多年的建设,各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课程在不断优化整合,尤其对基础课程的整合引起了更多重视,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正在逐渐形成。

(2)实践课程比重逐步增大。实践课程作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一点越来越受到众多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视,实践课程,尤其是综合实践课程比重逐渐增大。

(3)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通过引进高水平教师和校企合作、企业挂职锻炼等形式,从事高等艺术设计职业教育的师资水平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效果明显。

(4)教学组织形式走向多样。根据专业特点,高等艺术设计职业教育采取主题教学、项目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还有近年来不少学校推行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教学形式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2 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成果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们的高等艺术设计职业教育还存在着课程体系职业特点不强、课程标准建设力度不足、实践教学综合强度偏低和教学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

(1)职业化的课程体系建设不足。还有不少学校的课程设置在不自觉中还存在着向职业艺术家培养模式看齐的状况,在教学中把艺术家的技能表现、艺术形式的外化表达以及艺术类职业的职业能力三者之间简单地划等号,使得高等职业院校的艺术专业课程带有了明显的艺术学科化倾向,把艺术学科化的课程体系代替艺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高等艺术设计职业教育并非培养专职的艺术家,而是培养社会及行业所需要的“应用型职业型艺术设计专门人才。”培养艺术家式的学科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是不能适应高等艺术设计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

(2)专业课程标准建设力度滞后。2012年11月教育部印发高职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稿),艺术设计类53个专业中的7个专业有了相关教学标准,而大部分艺术设计类专业仍还没有相应的国家教学标准作为指导文件。更多的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专业使用本校制定的教学标准,甚至还有一部分学校艺术设计专业采用若干年前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层次的相关课程教学大纲或套用普通高等教育艺术专业的相关课程标准来替代。没有具有一定普适性和广泛代表性的用于指导高等艺术设计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的课程标准,造成教学组织随意性强,同类专业之间横向沟通难,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实施难,制约着高等艺术设计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3)专业实践教学整合程度不够。各高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照搬普通高等教育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对艺术职业教育的特点认识不足,对实践教学的相关研究不够深入。现有实践课程主要是针对特定课程或者某一课题而进行的实训或实习活动,实践教学的目的比较明确而单一,形式和内容都比较简单。缺乏必要的整合、没有适当综合内容的实践教学,虽然能解决教学中的一些技能训练的实际问题,但对于艺术设计职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起的作用比较有限。

(4)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建设落后。对高等艺术设计职业教育的教学管理研究不够深入,对高等艺术设计职业教育课程的相关评价标准建设不足,高等艺术设计职业教育专业的教学管理水平普遍不高,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的建设远远落后于专业课程建设等方面。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的建设落后,对教育教学的过程管理无序,对人才培养状况的反馈信息收集渠道不畅,造成高等职业院校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状况和人才培养状况缺少定量的分析,更多的是一种定性的判断,不易进行有效的全面把握和综合比较。

(5)社会行业参与办学程度有限。高等艺术设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主要还是在一个封闭性较强的学校内部环境中进行的,与社会行业的双向沟通还不是十分畅通;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力度不大、动力不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教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都还十分有限。虽然有一定的阶段课程是在企业进行的实习等的实践教学,也有一部分专业是企业订单式的培养,但在总体上来看,学校和企业尚未在这个环节形成稳定而有序的合作型人才培养模式。

3 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上述问题的出现,有高等艺术设计职业教育起步晚,对艺术设计职业教育的规律研究不够、对专业特点把握不准确的原因,也有观念落后、开放意识不强的原因。

(1)传统的学科本位教学观念尚未完全转变。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大部分上是从普通高等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使得高等职业教育在一定阶段内不可避免地带有了普通高等教育学科本位的特征。无形中受到这一特点的影响,使得艺术设计类高职专业中仍然普遍存在着课程体系学科化的倾向。

(2)对培养艺术家的教育和艺术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艺术家的职业表现形式和艺术学科的外化展现形式有着高度的契合性,艺术专业的教学和艺术家培养有很大的一致性,在某种程度上说,造就艺术家的教育就是艺术的学科教育。因此,很容易把造就艺术家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和高等艺术职业教育等同起来看待。

(3)对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的保障作用认识不足。当前的教学质量监控较多关注于教学内容、教学大纲、课程安排、教学过程等方面,简单地说,就是对教学质量监控的认识还停留在要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学习者遵章守则阶段。没有认识到高等艺术设计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监控应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求学就业需求、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以及院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而进行的。

(4)学校和企业共同办学的契合点尚未大力发掘。传统的高等教育多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较少考虑外界因素的介入。这种传统造成当前我们进行高等艺术设计职业教育的学校开放办学力度不够;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行业企业在短期内难以获得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红利,造成参与的动力不足。

4 改进的探讨

(1)面向职业需要改革课程体系。对本专业面向的社会职业岗位做详尽的调研,深入了解社会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期望和要求,紧紧把握社会职业岗位的素质要求。以职业需要的艺术设计技能养为出发点,构建课程模块。构建以职业化的艺术设计技能养成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力求课程模块和职业素质需求之间形成较强的对应关系。通过建立与社会要求相适应的职业化课程体系,提高课程与岗位的关联度,同时力求精简学时、提高效果,进而实现学校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以达到“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的目的。

(2)根据专业特点制定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规定各科课程各方面基本要求的标准,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在紧紧把握社会对艺术设计职业岗位的素质要求基础上,深入研究课程模块的特点。根据高等艺术设计职业教育的专业特点、依据社会对职业的素质期许、课程模块的特点以及学习者的整体特征等几方面,有针对性地制定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必须能够反映专业特点才能具备实际使用价值,避免过度拔高或降低标准。

(3)紧扣能力培养推进实践教学。作为培养高尚情操和检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是学生技能提高与锻炼的良好平台。除了针对某门特定艺术课程进行的较为单纯的技巧性训练之外,更要加强综合实践类课程的建设。在加强融合、突出素质、协调适度的原则下系统设计,打破相关艺术门类或课程实践环节各自为政的局面,对应于教学模块,建设一批综合性强、能对职业技能进行多维度训练的综合性实践项目,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4)把握行业需要完善教学监控。要在培养的艺术设计职业人才综合职业素质能够被社会广泛认可这一基础上,必须坚持高等职业教育的普遍规律,又要充分尊重艺术教育的自身特点,建立多维度的教学质量观。学校应该积极开放办学,推进多元化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要更多地将目光转向来自社会的监控与评价,通过建立社会化的诊断预警机制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 结语

高等艺术设计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教育机构和社会行业共同合作,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取得成功。这要求我们的教育机构要敢于突破传统教育只注重学校内部体系的局限,更多地以行业企业为依托,以教育主管机构为指导,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社会广泛参与为补充,才能办出特色,才能推进高等艺术职业教育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便华.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色课程体系的研究[J].大学教育,2013(4).

[2] 卢矜.高等艺术设计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J].艺术教育,2005(1).

第8篇

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无法适应时展的需要,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存在着某些不合理的地方,对于学生专业设计能力的成长非常不利。所以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要切实使素描设计、构成艺术和色彩设计成为真正的基础课程,要结合市场的需求对专业课程进行有效的改革,使之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高职;艺术;设计;改革

目前国内很多高职学校都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不同的院校,其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也有所不同。从培养的目的来说,是想提高学生艺术设计素质,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实战”能力,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奠定理论。但是高职学校在此专业方面的教学情况不太理想,特别是课程设置方面无法适应时展的需要,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存在着某些不合理的地方,对于学生专业设计能力的成长非常不利。所以笔者在研究此课题时根据研究的成果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提出探讨性的意见。

一、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在近几年中虽然也对课程进行改革,但是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并没有结合市场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而设置教学课程,所以其课程改革的效果并不明显。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基础课程改革力度不够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和其它学科的基础课程一样,其主要作用就是为专业课程打下牢固的基础,学生在后期学习艺术专业知识和艺术专业技能的过程中,能够“如鱼得水”,顺利地攻克知识和技能上的各种难关。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以素描、色彩和构成为主,在课程改革时,虽然把它们改成了素描设计、构成艺术和色彩设计等基础课程,但是在课程内容方面,并没有作很大的改革,只是在这些课程上添加了“设计”或“艺术”两个字,实际教学的内容仍然是“换汤不换药”,并没有起着实质性的效果。另外,课程改革也没有根据专业与专业的差异、学生与学生的差异进行课程改革,学生在接触课程时,只能停留在写生、临摹方面,对艺术设计的理解也只能从绘画和写生方面理解,根本没有切合“设计”和“艺术”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无法把知识点和技能的学习上升到艺术的层面上。在这样的课程改革基础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没有得以体现,学生感悟美好事物中艺术的能力和自我艺术创新的能力并没有得以培养。所以说,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基础课程改革上的力度不够,与艺术专业设计提高学生设计能力的理念相违背。

(二)专业课程改革专业性不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所涉及的专业类型比较广。例如有动漫设计、园林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发型设计、广告设计、建筑设计、造型设计、舞台设计、动画设计、数字媒体设计以及汽车内饰设计等。所设置的具体专业具有交叉性和兼容性。例如在汽车内饰设计专业中,就包含了数字媒体设计专业的部分内容,在课程设置上就会存在着重复性。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方面,没有紧密联系不同专业的特点来设置课程,所以导致课程改革存在着专业性不强的缺点。例如在汽车内饰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很多院校因为没有对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查,所以在课程设置上没有具体有效的参照标准,只能简单地参照汽车装饰和美容专业的课程来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在某些高职院校中所设置的课程有:汽车美容用材识别、汽车漆面柏油清洗、汽车仪表台清洗、汽车座椅清洗等。从这些课程的设置来看,根本没有考虑内饰设计这个方面,只能算作汽车清洗专业的课程。

(三)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不强课程和教材的具体操作者是高职院校的教师。当课程改革结束和教材编写定稿之后,具体的实施过程就要由教师来完成。由此可见,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对整个课程改革进程也有着深刻的影响。可是笔者在研究此课题的过程中发现,有些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不强,无法理解新课程以及新教材中所渗透的教学理念。目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方面的教师在基础课程教学方面的基本功比较深厚,他们的造型能力和色彩感觉能力自然没得说,但是在执教具体的专业课时,由于他们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度不够,所以对专业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的认识也不够,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学生专业审美能力也不能充分发挥。所以说,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改革不能仅考虑学生的情况、市场对专业的需求,还应该考虑学校教师的自身素质的情况。

二、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措施

鉴于上面所提出的问题,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改革在考虑上述问题的前提下,对课程设置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改革。

(一)有效整合基础课程,突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太明显。例如教学目标不太明确,教师和学生不知此课的学习内容能产生什么样的教学效果。所以这样的课程没有一点教学新意,教学成效也非常低下。笔者认为:如果要想真正发挥基础课程的作用,就应该调整基础课程的一些教学内容,从教学的具体内容、教学设计以及教学的实施上,对课程内容进行具体的改革,把素描设计、构成艺术以及色彩设计等基础课程整合成一个综合课程模式。综合课程的模式具有以下特点:细化性———教学课程因为得以整合,所以教学内容综合了素描设计、构成艺术以及色彩设计三个方面的特点,更加细化了;预设性———课程进行整合之后,综合课程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所要学生的专业知识,实现其创新思维方式的转变,可以预设自己的专业定位和职业定位,提前进入学习设计知识阶段。

(二)依据市场的需求,强化专业课程的设置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在设计专业课程时,不能离开市场对其的需求。不是建立在市场需求行情分析上的课程改革,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无法具有实效性。例如在汽车内饰设计专业方面,如果要进行课程改革,就必须就汽车内饰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才能确定汽车内饰行业需要哪些方面的人才,从而才能确定课程改革的方向。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汽车内饰设计趋向于数字化和高科技化,所以数字产品的应用(例如数字通讯产品、视频音像品等)就会引导汽车内饰设计的趋势,其设计风格会越来越倾向于家居方向。从产品的角度来说,客户对产品的外观设计也比较重视,例如内饰品的颜色、光泽度、结构样式等。所以汽车内饰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要考虑市场上产品的特性、必须考虑这些产品在设计和使用时对人才的需要,唯有如此,才不会偏离市场的发展的方向,所设置出来的课程、所编写的教材才能产生实际的效果,否则就会成为无用功,成为一堆废纸,毫无任何作用。

(三)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高职教学和九年义务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高职教学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量之外,还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把他们培养成适用型的人才,这是高职教学的主要目标。所以针对不同的专业,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例如在“产品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好本分工作,在设计课堂教学时,使之具有实用性、合理性和层次性。能够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让学生自由地构思,发挥自己的想法,看谁设计的产品能够得到大多数同学的认可和赞同。当所有的同学把产品设计好之后,要引导同学们进行评价,在激烈的讨论中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让他们设计出更多、更好的产品来。

(四)采用实践性教学模式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体系和实践技能,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使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培训模式。①、外派学生实地实习。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后,在学生毕业前夕,外派学生校企进行为期半年的实地实习,让学生以员工身份走进公司,在不同的设计岗位上实习,把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工作当中去,使校内学习和校外的实习工作形成统一体。②实现“双线”教学。双线教学是指“学校教学院系教研室专业教师班组学生”和“企业生产部门实习指导教师项目小组学生”两条不同的教学。双线教学的目的为:在学校管理上可以形成动态管理的模式,既可以满足教学的需求,同时又和生产的规律性相统一。③、比赛和学习互相结合。职高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时,应该结合艺术专业设计的特点,组织各种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艺术设计类专业教与学、学与用的特点。理论学习和实践比赛相结合的目的就是想把教学目标落实到位,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之后,可以要求学生模仿某个企业的实际操作项目设计一项真实作品展览或技能设计,在比赛的过程中检验自己学到的知识能否适应企业岗位的需求。

三、结语

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中,要切实使素描设计、构成艺术和色彩设计成为真正的基础课程,要结合市场的需求对专业课程进行有效的改革,使之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对学校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管理,使之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为高职院校培养出更多、更好的艺术设计师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宋寿剑.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12.

[2]翟晓男.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04.

第9篇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学科,最早是在20世纪中叶的欧美等发达国家发展起来,随后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我国艺术类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迅速,但其教学方法大多都是生搬硬套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教学模式,缺乏自主创新。而我国的一些综合性大学、理工类大学也纷纷增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甚至建立了硕士、博士等学位形式。这些变化,需要我们进一步了解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对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加以分析和探讨。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它是以现代环境科学研究为基础的。从广义上来讲,环境艺术设计几乎包括所有的艺术和设计;从狭义上来讲,环境艺术设计则主要以建筑的内外空间来划分,包括内部环境艺术设计和外部环境艺术设计两部分。从专业角度来看,内部环境艺术设计又叫做室内设计,外部环境艺术设计又叫景观设计,这两个方向是当今环境艺术设计中发展最快的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是时间和空间在艺术领域的结合,其设计对象包括自然环境也人文环境的多种领域。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现有高校中大多都会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但是教学水平却参差不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现代教育理念的缺乏:目前,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是从“欧洲的古典体系”演化而来的,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思想于其中。这种传统的教学体系,主要集中于对具象的描摹,其知识结构大多都停留在手工艺时代,是一种概念性模式。这种农耕时期的艺术形态一直是我国艺术设计教育领域的主导形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教学质量。

2. 课程设置受到市场影响:多数高等院校基本都已经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但在整体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大多数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往往名不副实,其课程内容只有内部环境艺术设计,即室内设计。究其原因是由于当前市场环境对高校的课程设置产生了严重影响。从理论上来讲,高校作为科研机构应当对市场具有指导作用,然而现实却恰恰相反,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主导着高校的课程开设。这种业界支配学校的现象正随着竞争的加剧而变得越来越严重。

3. 学生素质带来的教学困难:目前,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面向艺术类学生进行招生,这就导致了该专业的生源素质较复杂,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问题。与目前国内对艺术生的普遍认知相一致,高校内的艺术类学生的文化课程相对匮乏,文化素质偏低。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将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科目,虽然是一门边缘学科,但是它在要求学生具有形象思维能力的同时,更应当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这正是目前艺术类学生所不具备的素质。

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随着目前高校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蓬勃发展,如何能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水平成为相关专家和学者不断探讨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教学方法中进行改革和创新。

1.利用网络进行辅助教学:在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课堂中,教师所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是遵循“课堂教学――理论传授――课外作业――专项辅导”的固定模式。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氛围下,学生的设计思路受到较多限制,设计视野也变得较为狭窄。很显然,这种模式违背了设计类课程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基本原则,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和学生学习需求的不断增长,将其融入环境艺术设计课堂势在必行。利用网络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补充,不仅有利于开展互动式教学,更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得学生在日后进行设计时能够获得更多的素材。通过网络进行辅助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也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2.将市场项目引入课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如何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联系,从而培养出具有高水平的设计人员是目前高校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目标。环境艺术设计这门学科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设计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将设计变为现实的操作能力。根据这种特点,教师可以将市场中的项目引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与企业进行合作的方式,将企业在市场中承接到的环境艺术设计项目带入课堂,将该项目转化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将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的形式与客户进行沟通,进行实际的设计操作。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更可以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吸收全新的设计思维、设计理念,甚至可以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熟悉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操作流程。

3. 市场调查和科研项目的开展:除了在课堂上进行教学之外,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专业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一些课外活动,例如进行市场调查和参与科研项目。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一些公共场所,如酒店、宾馆、饭店、写字楼进行实地调查,利用拍摄、速写等方法搜集现实生活中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然后进行分析,总结这些设计的优缺点,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设计元素。当教师在开展与环境艺术设计相关的科研项目时,可以让学生一起参与。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又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更多国内外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和专业领域的先进成果。

总 结

第10篇

【关键词】教学体系;艺术设计;多维实践;立体教学

市场检验设计专业的学生是通过学生能不能够拿出解决问题的设计作品来评判教学体系的好与坏,合理与否。与其它专业相比,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无疑应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二,当下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于实践型人才的需求是即刻加入岗位,从学校到社会无缝对接。因此要求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强化实践环节,构建完善的多维实践型教学体系,以保证学生具备开阔的设计思路,与社会接轨的实践能力,并将自己对设计问题的构想通过可行性极强的作品展现出来。要完成上述问题的改善,必须要强化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实践环节,从多维度、多层次打造实践型的教学体系。

一、实践型课程体系的完善与打造

进入21世纪后我们所面临的新问题在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时代的剧变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不断的创新,才能保持设计学科的敏锐性。当下高校艺术设计的课程体系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例如:与时代不符的老旧课程,与市场脱节的技法课程等。在实践型课程体系完善与打造中必须淘汰与时代不符的,与实际脱节的课程,更新使之成为新的具有生命力的课程。淘汰旧课程的同时要保留传统、更新具有深远价值的课程,国际化的目光可以让我们及时引进新课程。新课程体系的建立应围绕市场方向去挖掘,用多维的思维方式去设置课程,创设新的课程体系。同时,作为时代性与实践性极强的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评判标准也需要不断推进,作品考核标准也应与时俱进。用新的评判标准去考察,考核过程里面应该引入一种对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创新意识的强调,并非单方面去衡量它,应以多维度的形式去考核。

二、实践型教学意识的渗透以及过程的严格执行

要构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多维实践教学体系,首先要转变传统以理论式教学为主的观念。以社会实际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强化教学体系中的实践教学意识,改脱离市场实际的教学为实践型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市场分析教学等等。所有的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链条式的教学模式,各门课程,各个教学环节都有实践型教学意识的渗透。不同课程的每位教师在具体执行实践型教学过程中,通力协作严格按照多维度的方式去实施,摒弃现在高校教师的单打独斗的场面。为社会培养具有高素质实践能力的设计人才,必须在教学阶段就将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与学生未来的工作状态紧密联系起来。高校艺术设计类教学要转变以往以理论式、技法类教学为主的思想,在每门课程的教学中,都要适当的融入一些实践环节。例如,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界面设计课程教学中,就可与社会上的新媒体企业建立合作。借助企业开发新项目,让学生参与到其中的设计环节中,让学生能够将自己好的创意应用于项目中,同时也充分释放学生在其它课程中所学的设计知识与技能。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整个界面设计的流程,增强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另一个方面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设计团队的协作力量以及群智慧对于设计项目的影响,学习到相关的协作经验,反馈过来成为增强学生学好艺术设计专业的动力。

三、具有实践型素质教学队伍的建设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教学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及梯队之间的协作至关重要,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教学质量。目前,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实践课程效果的不理想,很大原因在于缺乏艺术设计教师与高素质的教工梯队的完美结合,导致其实践教学深入不足,无法完成最后的一个环节。由此,高校需要加强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以及教工队伍的建设,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注重实验室教工队伍的专业素质的培养,并协调好教师与教工的协作关系。艺术设计类的一线教师都应拥有实际的企业工作经验,并定期下企业进行培训,增强其实践教学水平。通过参与企业的实践项目,不仅能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还能使教师了解企业的最新用人标准,从而能够在教学中选择更具有针对性的内容和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对于实验室中的教工,应重视其人员配置问题,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具备专业的背景,能辅导学生进行专业性的操作,多维实践型教学中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人员具有实际的执行力。另外,邀请国外优秀的艺术设计师到校讲课,将行业最新动态和信息与教师、教工队伍有一个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制定一个项目合作以工作室的课程形式来打造实践型的多维教学。总之通过从不同的渠道对教师梯队进行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打造出一支优秀的艺术设计教学队伍,并通过具体的课程直接影响艺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接轨市场的实验室和工作室

实践能力是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最基本的要求,要培养出能够满足社会实际需要的艺术设计人才,应尽可能的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接触到市场有关的项目。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验室和工作室,一般只具有实验的一些性质和功能,并不具备真正的接轨市场的运作能力。因此,需要在建设相应的艺术设计实验室和工作室的基础上,鼓励并支持教师带实际的项目介入实验室使其成为接轨市场的前沿阵地。教师可以在整个的实验室范围内建立自己独立的创意场地或者工作室,在开展项目的过程中完成艺术设计教学活动,带领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理论、技法,脑手配合完成课程的推进。另一方面,在硬件方面学校要加大对艺术设计实验室的投入,配置最新的相关设备,不断更新实验器材。在管理层面的软件方面,应该不断提高实验室与工作室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使用频率,鼓励创新探索的实验项目。

五、结论

艺术设计专业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一有别于其它专业的特性,要求我们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必须以实践型为核心,打造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并举的切实可用的教学体系,以保障培养合格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实时对接上当下社会的需求并体现设计教学的价值意义。在实际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实践型的教学体系是需要各个方面协同运作才能起到最后的效果作用,任何的单一的、片面的做法都是没法完成多维实践教学体系的打造,也就没法提高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因此打造一个多维实践型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体系势在必行,也是我们高校艺术设计类教学体系改革中的重中之重。

作者:林峰 姜钰莹 单位:东华大学

参考文献:

[1]周鑫,严斌,汤小胤等.多维实践平台下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美术界,2015,(12):67.

[2]吴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调研及应对策略[J].教师教育研究,2009,(05).

第11篇

关键词:外在;内在;电脑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电脑艺术设计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一个新兴专业方向,其教学和实践涉及到艺术设计的各个领域。电脑艺术设计教学就是利用电脑这一现代化工具,使用相应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来完成艺术作品设计的课程教学。它集设计所需的技术与艺术为一体,其范围涉及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动画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工业造型设计等领域。它为设计者提供了无限创意空间和全新艺术表现形式,也对高校设计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而目前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显得相对滞后,其教学方式亟待探索和改革。

一、电脑艺术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人们对电脑艺术设计教学存在一些认识误区,教师往往更多关注的是软件教学,特别是软件的操作方法,往往想把学生培养成“软件高手”,从而使电脑艺术设计教学变成一种单纯的电脑操作技术教学;其次,该专业的教学内容较为宽泛,涉及到平面设计软件、三维设计软件等较多的软件课程,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几乎涵盖视觉传达专业的所有课程,但是总体教学学时有限,因而不得不压缩各个内容各个环节的教学时间,也是什么都学得不深不透。此外,受传统美术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仍然采用分段式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明显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果专业设计课程开在前段,在教学时学生只能完成其中一小部分手绘内容;而如果电脑美术软件课程开在前段,在学习、操作软件时又缺乏专业知识的支撑,这种分段式的教学模式显然不适于电脑艺术设计教学。总的来讲,电脑艺术设计教学还是一种“外在”的教学,教学注重的是电脑操作技术而非艺术设计本身,教师教的是外在技艺,学生难以学到内在的艺术设计的真本领。

二、教学由“外”而“内”的转变

要避免上述弊端,电脑艺术设计教学必须实现由“外”而“内”的转变,变外在的教学为内在的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改进。

首先,应该改变单纯的软件技能教学模式,不仅要学习每个软件的操作方法,更要结合专业设计课程或设计理论课程进行更深层次或者前沿的设计尝试和探索,将所学的设计软件真正用于艺术设计的创作,同时要避免盲目追求对电脑设计软件功能的开发和应用。以为掌握了电脑软件的操作就是学会了设计,以玩弄技术的特效代替创意构想,这样直接带来的恶果就是设计作品没有内涵,不能达到设计之最终目的。在这方面,教师应要起到很重要的控制和引导作用。

其次,要避免样样想学,样样学不精的状况。有的学生在学习软件应用的课程当中,不管是图形图像处理的,网页设计的,还是三维图形影视动画方面的样样想学,最后什么都是蜻蜓点水,学艺不精。在学习该类课程的时候,首先应该按照专业需要去选择实际需要的软件,要做到“小而精”,不要“大而全”。在这方面,授课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导向作用,改变学生的错误认识,使其学习方向明确。

再次,在进行深入性学习和探索的同时,学生每一个阶段的学习都应该有一些表现的机会,体现,比如进行学院级别的设计比赛,对学生的阶段学习成果进行评比和展示,使学生的专业学习成果得到肯定和认同。

三、具体的改革措施

(一)提倡软件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

在实验教学中,以能力培养为主,以项目教学为手段,使学生在做完实验之后能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专业工作室应该针对高年级学生安排教学实践项目,每一个项目都针对一个比较综合的实际问题,如海报设计、网页设计、包装设计等。最后一个阶段实习是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在实习基地进行。应该要求学生综合所学的专业知识,完成一项毕业设计任务,使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得到系统的锻炼。

(二)突出设计艺术的特殊性和创造性

设计艺术的特殊性和创造性,要求突破传统“师傅带徒弟”模式的教学方式,更多的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电脑艺术设计课程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

电脑艺术设计课程要求“技”与“艺”相结合,是将感性的认识以严密的教学方法组织起来,对艺术设计的要素进行理性化的控制。在设计课题中将文化理念、思想内涵贴切地表现出来。

2.学习软件的同时要与设计理论相结合

在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软件学习与设计理论的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在进行电脑软件课程时,要一边讲解软件的使用操作步骤,一边进行艺术设计理论的讲解,这样学生能够同时学习这两个方面的知识,使专业课程学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根之木”,学生在进行专业课题作业时可以更好的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设计才能。

(三)开展必要的教学讨论和成果展示

教学讨论和教学成果展示是转向“内在”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开展作品展览的形式来进行即时的教学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具有参照性、形象性和鲜明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树立鲜明的参照榜样,学生在实施过程中有较具体明确的目标,更容易达到教师想要的效果。通过开展省市、学院等艺术设计作品展的形式来集中展示学生在进行艺术设计专业课学习的成果,是一种非常有效、积极的做法。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课程的展览在一定程度上都反应出该阶段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授水平。在这些优秀作品的展览中,无形的激励都处处的体现在参展的每个学生上,使学生针对专业学习得到了鼓舞。

第12篇

1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分析

高校艺术设计科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现行的教育方式、理念在理论和实践教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1.1艺术设计招生人数过量

近些年来,各大高校对艺术类招生人数持续过量,这种趋势反映出艺术类专业逐渐大众化,但凸显的问题更让人深思。艺术类生每年交纳相当可观的费,基本费在6000-15000元之间,这是造成艺术设计类专业扩招的一个直接的经济因素,高校在高额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断扩张艺术专业的招生规模。此外,各大高校为了创建综合类大纷纷设置艺术设计专业,使本来不具备艺术类专业招生能力的高校纷纷开始招生。校因为师资能力不足、教设备的限制和生文化基础的差异,导致艺术类教的质量难以改进。

1.2传统的教

模型难以适应当今的发展要求首先,在教管理上,由于校是在短时间内快速成长起来的,艺术教育自身具有随意性的特点,而校缺乏对艺术设计类管理的经验,也没有扎实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在对待外来艺术设计教育时,只是一味地吸收,没有基于自身办特点,盲目习,造成艺术类专业的教模式混乱,毫无特色。其次,虽然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已有百年的发展历史,但现代意义上的艺术设计教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为了满足社会对艺术设计类人才的需要,教育部制定了一系列关于艺术类办招生的条例,因此各大高校相继开设了艺术类专业,并且这种发展速度是史无前例的。然而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最初是从美术衍生而来的,不太注重其与社会技术经济的联系,对这种教育理念的沿袭,使我国的艺术设计类教育很难突破原始模式的束缚。从整个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的艺术设计属于市场牵动模式。现如今,高校的艺术设计看似教丰富,事实上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模式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别。许多人认为高校添设了计算机的教就是实现了教的进步,其实不然,计算机的习仅仅是软件的习,社会经济的进步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此外,传统艺术类专业的设置已经满足不了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而高校间雷同的专业设置一方面适应不了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导致出现了无谓的人才竞争现象。

1.3理论和实践不符

我国艺术教育发展起步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而且是在美术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艺术设计更加倾向于实践中的应用,而多年以来艺术设计一直沿袭美术循规蹈矩、规范化的教风格,从而抑制了艺术设计专业的个性特色发展,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轨。例如,艺术设计中的工业产品设计、服装设计都要求生深入实践,切身了解实际生活中的艺术设计理念。然而多数校忽略了实践教环节,仅仅是停留在画板上,缺乏对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环节,最终使生无法得到有效的实践培训。特别是当前社会过分强调安全责任的背景下,很多校往往都不提倡组织生外出,而教师在教过程中,由于怕承担责任,不会把课堂搬到实践中去。很多老师都倾向于多在课堂上说理论,少到校外搞实践。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安全事故,也就不用担什么风险。再者,很多校和社会生产企业或相关实践单位没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使艺术设计类的生走上社会实践的机会并不多。没有去处,也就只有关在象牙塔中脱离实际地创作再创作。以上理论与实践不符的现实,使生所的理论不能及时得到检验,生对相关知识也就不易消化吸收。同时,生的艺术创新灵感要从生活中来,而少了实践,也就少了很多灵感产生的机会。如此教,艺术设计类的生实难成长为真正的艺术设计人才。

1.4教师和生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艺术类专业中,任课老师很少真正了解社会中艺术设计的市场,并且在我国特定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并不能满足现代艺术设计的新思想、新要求,以至于在教课堂上出现教形式单一、枯燥乏味,而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并且习水平得不到真正提高。除了教师质量的问题,高校艺术设计也缺少师资力量,尤其对一些新型的专业,在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上,高校一方面是直接聘用自身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或外聘毕业生,这部分教师有较高的历,但缺乏实际教经验;另一方面是聘用美术转行到艺术设计的老师,这部分老师虽然有较高的艺术思维,但他们大都是以短期培训、自的方式转行到艺术设计,并没有艺术设计的实践经验。这两种现象都会导致高校整体师资水平下降。艺术类生选择报考艺术进入大,往往不是真正出于对艺术的热爱,而仅仅为了能够上大,导致生没有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准备,最终导致生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水平普遍偏低。通过调查数据统计表明,艺术类专业的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仅有10%左右的生能够在工作中独立完成工作,而在现实中,企业急需的是直接上岗的高能力人才,而不是花费大量时间资金对入职人员进行培训。

2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模式的改进

艺术设计的发展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所以,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方向必须要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要更加重视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改进。

2.1改革高校艺术设计招生规章制度

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同样需要专业基础知识的储备。从我国目前高校招生的情况来看,对艺术类考生文化课的要求力度远远不够,这是造成生源差的主要原因。高校在招生时,可以引用一种适用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方式,例如,在升考试时,增加对方案的设计、对设计思维能力的测试等环节。另外,对于高中文化课习水平低转入艺术专业的生,高校在招生方式上可以选用预科,即对将要考取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生先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习,再进行专业考试,这样有了专业知识的储备就能为以后的艺术习生涯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2艺术设计应朝着特色办的发展方向

高校艺术设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多,加剧了市场上人才的竞争,因此特色办成为增强艺术设计毕业生竞争力的一个强有力的手段。高校对艺术设计专业实施特色办,在同类院校中突显自身的办特色,这样在高校之间才有利于形成多元化的教育理念,才有可能使我国的生具备中国特色的思维思考能力。例如,美国校长期受到美国民族自由开放意识的影响,使其艺术设计更加看重对生个性能力的培养;日本艺术设计理念重视对其民族文化的继承,因其受传统审美习惯的影响。因此,高校在艺术专业的设置上应该考虑到自身地域,结合市场的需求。高校特色办可以在专业方向和课程结构上进行改进。首先,在专业方向上,高校应充分考虑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利用区位优势,来设置艺术设计专业。例如,意大利的艺术设计倾向于皮具、珠宝类;河北省纺织业、制药业比较发达,高校可以根据地域特色开设艺术设计类专业;天津包装、装潢业发达,并且临近北京,可以根据其优势进行特色专业设置。其次,在课程结构上,要开设与专业方向有关的人文和自然科,举办讲座等形式,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奠定理论基础,还要加强对专业课程的专业化强度,借鉴国内外优秀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同时又要把专业课程与传统课程进行整合,既要吸取传统课程的优点,又要结合新课程的元素,把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融合。

2.3优化教条件

首先是师资力量的提高,教师水平在校教活动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解决高校师资力量薄弱的现象,高校可以采取两部制的模式,即一部分老师为校固定老师,主要职责是对生理论知识的灌输和传授,另一部分为聘请的设计师、专家者等优秀师资,负责开拓生艺术思维,对生进行设计指导,让生充分了解市场对新型艺术人才的要求,两部分老师有机结合起来,灵活安排生上课时间,这种模式不仅增强生对所专业的热爱,而且有助于提升生的专业化水平。此外,校还可以与一些知名艺术设计公司进行合作,让生参与一定的技能培训。教水平的提升还与教条件的好坏紧密相关,在艺术设计教育中,除了老师的理论阐述外,更多的是老师的指导示范,因此,高校还要加强对教设施的建设投入,为艺术设计专业提供硬件支撑。

2.4优化艺术设计课程体系

根据艺术设计的培养目标合理安排艺术设计课程体系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二十一世纪需要有创新力和实践力的人才,校应该根据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培养生能力。艺术设计一年级基本为基础课,包括对元素的观察和思维模式习惯的养成以及对视觉语言的分析能力、素描和写生的能力;大二年级是设计基础课,包括对基本设计理念、方法、功能等的认识和理解;大三年级和四年级主要是艺术设计的实践能力,例如广告、网页、家具、室内的设计等。在优化课程体系的同时还要优化教方式,让生真正参与到艺术设计中去,而不是对老师作品的模仿,老师应该有针对性地提出设计主题,让同分组讨论设计,鼓励生奇思妙想,最后观摩评选,再由老师发表该主题的设计思路。老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内容选择不同的教方式,在课堂教过程中重视与生的交流互动,从多角度培养生的艺术设计思维能力,不断发掘生创造的潜力。高校还可以采用生对教质量反馈系统,生可以匿名对任课老师作出评价,以此来作为衡量老师教水平的标准之一。同时这个评价系统还能提高老师工作的自觉性,促使老师更好的关注教科研,提升教质量,提高生的专业素质能力。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