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档案管理学知识总结

档案管理学知识总结

时间:2023-09-25 17:59: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档案管理学知识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档案管理学知识总结

第1篇

关键词:CDIO 教育理念 实践教学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c)-0186-02

档案管理学》是档案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掌握档案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更要使学生在业务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受到严格的训练,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本文试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角度来设计和实施《档案管理学》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基于项目的学习和训练,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

1 CDIO工程教育模式

1.1 CDIO工程教育模式

CDIO是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首的全球几十所著名大学倡导的现代工程教育框架,即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作(operate)的缩写。“构思”指明确客户的需求,考虑技术、企业战略和制度等因素,不断改进技术和商业计划;“设计”指指订开发的产品所需各种计划、图纸和算法;“实现”指把设计转变为产品的过程,包括硬件制造、软件编程、测试、检查和验证;“运行”指对产品系统的维护、优化和淘汰[1]。CDIO以工程项目(包括产品、生产流程和系统)从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工程教育的环境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开展学习[2]。其教育模式通过构思—设计—实施—运作等环节使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1.2 档案管理学实践课程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1.2.1 当前档案管理学实践教学的现状

目前高校的《档案管理学》教学中,偏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的现象仍然存在。实践教学学时相对较少,教学方法单一,手段落后。教师采取课堂式教学为主,照本宣科,缺乏社会实践,手段上较少使用实验设备,使学生感到枯燥,难以与实践结合,档案管理技能培养的作用不大。

1.2.2 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学的实践教学效果

CDIO虽然脱胎于工程教育,但是对于实践性较强的档案学专业课程同样适用。档案管理本身就是一个项目管理的过程,档案管理活动是档案管理人员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方法,对档案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档案管理的目标。并且,CDIO模式便于在档案管理实践教学中实施。

2 CDIO视角下的项目设计

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是以项目为主线来组织课程,以“用”导“学”。具体来说,就是所有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专业知识都围绕项目这个核心展开,并与这个核心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3]。因此,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档案管理业务环节来做主线,突出项目训练的完整性,使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必要的知识[4]。实践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根据统一要求选题,逐一开展档案管理业务的方案设计、实施、运行和评价等各环节。

例如:归档文件整理实验项目的设计可以从区分归档与不归档的文件材料开始,至分类、排列、编号、编目和装盒,此过程涉及档案管理学的核心知识,形成多层次目标,如表1所示。

实验目标的具体设计如下。

第1层次目标。以《机关文件材料归档和不归档的范围》为标准区分归档与不归档的文件材料,需归档的文件材料留存整理。此部分要求学生掌握归档范围的划分,对文件材料做出选择,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第2层次目标。将单份文件经过初步整理装订以达到“件”的要求。一般以每份文件为一件,归档文件应齐全完整、按件装订。每一件归档文件应有完整连贯的页号。此部分要求学生正确理解“件”的概念和实际动手能力,对每件文件进行初步整理。

第3层次目标。将归档文件按照年度、机构(问题)、保管期限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此部分要求学生掌握分类标准的使用,帮助学生建立分类体系的概念,培养学生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4层次目标。对每个类别的文件进行排序和编号,并加盖归档章。这个层次要求学生掌握文件排序和编号的方法以及归档章各项的填写方法,和分类环节融会贯通,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5个层次目标。编写归档文件目录。将文件级目录录入计算机,并打印出一套保存。这个层次要求学生掌握文件级目录的编制方法,目录填写要求规范、标准,在编目过程中联系和巩固分类及编号的有关知识,与同组同学相互协作。

第6个层次目标。把文件装入档案盒内。装好后在背脊上相关栏目填上相关内容。填写备考表并放入盒内。这个层次要求学生掌握装盒的原则、盒脊和备考表的填写方法,评价项目成果即文件整理结果的质量。

3 项目的实施

3.1 项目实施的流程

首先,主讲教师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根据各团队项目开况和遇到的问题集中进行讲解。各团队学生从课程教学网站上下载项目的有关参考资料和典型案例的有关文档。学生以团队为开发实践单位,一般10人左右为一个团队,每个团队成员既有明确的角色分工,又有相互合作。每个团队要求按照归档文件整理的各层次目标和操作要求,使用计算机、打印机、档案管理软件等工具,在团队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开发实践活动。实践课程结束后,团队成员完成个人课程设计总结报告,各团队完成项目实践总结报告。

3.2 项目实施过程的控制

实践过程按照项目管理的模式进行,重点在于分类标准的使用、排序和编号以及编制目录等环节,同时考察各团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以模拟真实的文件整理过程。为了控制项目实施的质量,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每个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被要求至少有一次上台讲解、汇报和答辩的机会,同时要求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如,编写PPT格式的讲稿、准备可演示的工作成果),切实做到有效参与。每个团队都上台讲解文件整理的过程和结果,指导教师和其他团队有关成员提问,团队答辩并由指导教师点评。

3.3 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在项目实施阶段,教学团队各成员以合作的方式按照设计的教学流程开展教学,引导和协调学生的一体化学习,并在整个过程中对学习情况、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和讨论,对实施阶段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共同研究讨论并予以解决、改进。在培养职业能力的同时,重视职业道德、岗位责任、就业观念、敬业精神等方面的培训,重视培养和开发学生的非技能性素养,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处事能力、方法能力等,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4 项目的评价

在归档文件整理的实践教学中,项目评价是对已经完成的文件整理项目的目的、执行过程和作用所进行的客观分析。结合档案学实践教学的特点,项目的评价应注重实践过程质量和项目最终成果的平衡。考核方式采用团队指导教师和项目组互评两种方式,比重各占50%。总评成绩通过对项目进度、成果质量、操作规范程度及质量和团队合作精神等几方面加权计算获得,按考核结果评选出一个优胜团队并给予奖励。

5 结语

运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开展实践教学以项目带动教与学,置学生于真实项目的全过程任务情境下,以典型的工作任务来组织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小组协作的学习环境也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总之,运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理念来改进档案管理学的实践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值得广大高校付诸实践,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王刚.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解读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5):87.

[2] Edward F.Crawley,Johan Malmqvist,Soren Ostlund,等,著.重新认识工程教育—— 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M].顾佩华,沈民奋,陆小华,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石铁峰.基于CDIO理念的三级项目设计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12):154-155.

[4] 韩桂英,李锡祚.CDIO视野下项目驱动的数字电路教学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168-170.

①基金项目:本文系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基于CDIO模式的《档案管理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zhjy13-

3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第2篇

关键词:医院文化;档案人员;素质培养;路径

医院档案能够为医院文化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在新时期医院文化建设的需求不断驱动着档案管理工作前进。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养,能够对医院文化建设与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同时也能促进医院管理效能的提升。

一、医院文化建设对医院档案管理的需求

(一)精神文化的凝练,有赖于健全的档案管理

医院文化是办院宗旨、管理理念、价值导向及社会公众形象的集中体现,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机结合[1],n案作为医院历史的真实记载,是医院历史文化的载体,记载与保存着前人的办院精神和办院理念、办院实践,是医院文化建设的第一手资料,能够为其提供详实的资料基础。通过对史料的记录与转化,医院精神文化得以传承,并经过总结、积累、沉淀,厚实而丰富多彩的医院文化得以形成。

(二)健全的档案资料,将对医院文化将产生激励与促进作用

医院的先进事迹、优良传统等,通过文字图片以及影像等保存下来,通过宣传,能够使得先进事迹和高尚医德得以弘扬。例如建立名医档案,向职工宣传他们的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可以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编写科研成果集,能鼓励职工提高业务技术等,这些都可以通过耳濡目染,言传身教,使得全体员工奋发向上,发挥整体效应,为实现医院既定的目标而努力。

(三)医院制度文化的建设,有赖于良好的档案管理

规章制度是医院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准则、医疗技术及科学管理的反映[2]。规章制度的建立,是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离不开完善的档案管理。以往制度建设资料通过档案部门的年度制度汇编得以保存,若需对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完善,相关部门可以借助查阅材料,对各类管理规定、制度进行研究,实现服务流程、制度的重新梳理,从而使新制度不断完善,内容不断丰富。

二、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素养,满足文化建设需求的路径

(一)提高档案管理人员思想道德修养,促进其职业思想观念的转变

医院档案中有较多内容,比如重大科研成果、技术项目等,一旦外泄,将对医院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工作人员要有坚定地政治信念,强烈的责任心,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医院可通过举办专题讲座、职业熏陶等方法,转变档案管理人员以往认为档案工作简单、无须太认真的思想观念与态度,培养他们的职业感情,充分认识自己所身负的管理使命,严格遵守岗位职责,按照既定的程序与规范,努力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二)培养其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使其工作理念与方式能够与时俱进

工作人员具备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方能不断创新档案管理工作。首先应当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改变其以往的“重藏轻用”的落后观念,培养信息转化意识,使其能够系统、规范的将档案内容加工整理成可利用的信息,体现档案的信息价值;其次,应定期邀请档案专家来院进行学术讲座,让他们及时了解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积极吸收档案管理新理念,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宣传意识与编研能力,更好的满足医院文化发展需求

档案管理人员应当树立宣传意识,利用院报、网站等文化宣传阵地,借助档案知识竞赛、档案资料展览等形式,宣传档案工作与医院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得医院职工认识档案和了解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归档意识,确保档案资料保存的完整性和全面性。与此同时管理人员提高编研能力,能够利用现有档案资料编研出价值含量高的文化宣传精品,形成鲜活生动的案例,使得档案成为利用价值高、针对性强的资源,为医院文化建设发挥更大的价值与作用。

(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综合职业能力,避免职业倦怠

目前大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存在职业倦怠现象,而倦怠很多情况下是一种“能力恐慌[3]”。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工作人员应及时调整知识结构,努力学习管理学、社会心理学等知识,扩宽知识面;其次要提高组织协调能力,经常下基层深入科室,与兼职档案管理员做好联系工作,保证档案收集资料的齐全与完整;再者,医院应定期举行写作知识方面的培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文字组织能力;最后,档案人员要积极学习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等知识,积极提高信息化技能,胜任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需求,从而提高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明珠.谈档案管理工作对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黑河学刊,2012,181(8):23-24.

第3篇

论文关键词:信息资源管理 档案信息开发 思维 思维导图

论文摘要:随着档案工作中心从“档案保管”转移到“档案利用”上,对档案信息开发人员的思维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就信息资源管理背景下,档案信息开发人员科学思维的培养问题提出一些解决之策。

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因此,关于思维的科学,也和其他各门科学一样,是一种历史的科学,是关于人的思维的历史发展的科学”钱学森教授在《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与人体科学》一书中曾提出:“我想思维科学似乎应该是专门研究人的有意识的思维,即人自己能加以控制的思维。档案工作人员的职业角色已从单纯的档案保管者扩展为同时作为概念、知识的提供者”[1]。档案信息开发人员面对的更多的是诸如电子文件的真实性鉴定,网络信息归档及其档案化管理、数字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等新问题、新事物的探究都需要档案信息开发人员对档案信息的客观性的把握,对所面临问题深度和广大的把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信息资源管理背景下,档案信息开发人员科学思维的培养就显的尤为重要,档案信息开发人员需要培养自己科学思维模式,去解决档案领域不断出现的新的问题,同时档案信息开发人员需要对自己的思维模式进行一些转变,以更加符合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对信息开发思维素养的需要。

一、由寻找问题原因思维方式向如何解决问题思维方式转变

(一)寻找问题原因思维方式、如何解决问题思维方式的定义

寻找问题原因思维指当一个问题出现时,追根溯源,探究问题是如何产生。这种思维方式不适合档案的实际工作中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在档案信息开发过程中,当遇到与档案相关的问题时,档案信息开发人员更多的以如何解决问题作为自己思维的出发点,而不应该以探究问题出现的原因作为自己思维的出发点。而如何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是问题发生时,不是去寻找事情发生的原因,而是更多的去寻找解决问题之道。这种思维方式更适合去解决档案信息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一种更高效的思维模式。

(二)由寻找问题原因思维向如何解决问题思维转变的必要性

档案工作人员在实际参与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编研、利用等工作中更多的是考虑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问为什么。所以,档案人员应该在学习档案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这方面思维的训练。

比如根据《机关档案工作条例》和《档案馆工作通则》等有关文件的规定,档案馆在接收现行单位档案时,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一个单位的档案,应作为一个整体,归入一个档案馆。

2.规定移交的应由有关单位收集齐全,必须经过整理,必须经过鉴定。

保管期限要划分准确,要具备一式三份的案卷目录(一份经档案馆签收后退还原但单位保存),一份作为档案馆的检索工具,一份由档案馆存档),同时还应附一份有关档案及其形成单位历史情况的说明,与该部分档案有关的资料,应随同档案一起移交。现行单位在档案移交之前,应就档案的移交时间,移交方式等具体事项与有关的档案馆取得共识[2]。档案工作人员在参与接收现行单位档案时,需要判断接受的档案是否符合上述条件,而无需探究原因。这是一种档案工作的思维模式。所以档案工作人员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各种问题时,应有意识的问自己该如何解决,有什么解决问题之策,只有这样才能渐渐的由问为什么的思维模式向问如何解决的工作思维模式转变。并使之成为自己的一种思维惯性。

二、由主观性思维向客观性思维转变

(一)主观思维、客观思维定义

主观性思维指人们在接受信息时,不是客观地接受面前所看到的信息而是加入自己的背景知识且根据现有的知识经过自己的判断,推断后而得出的结论。已经改变了原有信息的原始面貌,而客观性思维指在接受信息时,只接受客观信息本身,而不加入个人的主观判断。

(二)强调客观性思维培养的必要性

档案管理实际工作中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编研、利用等工作中的原则与判断标准都是非常客观的,档案信息开发人员必须从实际出发,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对其进行判断,切勿加入个人的主观臆断。

另外,在实际的各项档案工作中,客观地表达档案信息和接受档案信息可以最大量的减少沟通障碍和对信息内容的误判。同时客观性思考问题比主观性思考问题更为合理,更为科学。

所以说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客观性极强的工作,无论是档案管理人员之间,还是档案管理人员与档案利用者之间在交流信息,相互沟通的过程中,都必须客观的接受信息。另外,档案全宗构成的条件、判定档案所属的全宗、档案统计工作的步骤及档案真伪的鉴辨、档案鉴定的程序等都需要做到客观。王向明教授在《档案管理学原理》》一书中,曾多次提到客观性。如(1)在档案著录的要求中提到,档案著录应遵循以下要求:档案著录应客观地反映被著录档案的实际情况,在对著录对象的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的分析和选择过程中,应以著录对象为主要信息源,如实反映档案的实际情况,即使对某些需要著录人员自拟的内容,也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切忌掺杂个人的观点或褒贬,更不能无中生有,随意增减。对某些不能确定的内容,应进行细致的考证,对考证确有困难的,也可以存疑;对档案中某些词不达意的部分,甚至错误的部分,一般也应该坚持客观性的原则照录,但应在自拟内容部分或附注内加以说[3]。(2)在档案检索中,主题分析的客观性是按照档案或提问的本来面目分析其主题,标引人员在分析档案或提问的主题时,一定要不偏不倚,切忌掺杂个人意见,主观猜测和褒贬,以避免或减少主题分析误差的产生,保证主题分析的网罗度,专指度和一致度[4]。

另外陈兆祦、和宝荣、王英玮合著的《档案管理学基础》也多次提到档案工作对客观性的要求。如(1)全宗内档案分类的科学性要求档案类目和档案材料的划分应该具有客观性,对于任何事物的分类,都必须力戒随意性,由于档案不同于其他资料,它是在机关活动中系统地积累而形成的历史产物,所以必须遵循档案自然形成的规律,从全宗成分的实际出发进行分类。全宗内文件之间可能有多方面的联系,应当竭力保护它们在立档单位活动中原有的某些主要方面的历史联系,为此,要按照不同机关、不同档案的情况,科学地选择分类方法,合理地设置类目,准确地归类,使全宗内档案的分类能够较为系统地反映出立档单位活动的面貌[5]。(2)档案的鉴定应遵循客观性规则,会计档案鉴定应当避免主观性的决断。会计档案的鉴定必须按照有关的标准,以及对会计档案本身保存价值的合理预测为依据进行,各个立档单位都应当按照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颁布的《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结合本单位的会计档案的实际情况,绘制本单位的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并用以指导本单位的会计文件、会计记录或会计档案的鉴定工作。任何随意处置会计档案的主观性、武断性的思想和行为都应当避免[6]。

(三)客观性思维培养途径

客观性思维的培养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档案工作人员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渗透,使之逐渐成为自己的一种思维习惯。

在学习档案学的理论知识过程中,档案信息开发人员应有意识的要求自己只接受档案信息的字面意思,及字面意思的前提,在阅读档案学教材及文章中,在涉及到档案学现象的描述时,只允许自己客观的接受现象描述的字面意思,不做任何的主观猜测。

在日常生活与人谈话时,需要做到只接受对方说话内容信息的字面意思及字面意思的前提,不加入已有的常识。跟对方讲话时,假装对方什么都不知道,尽量把要表达的内容说的尽量详尽,齐全。

三、演绎思维与归纳思维模式的训练

(一)演绎思维与归纳思维定义

所谓演绎思维指以一个主题为中心,由这个中心主题思维层层向外辐射,思维不断深入,不断细致化,这符合人类大脑的思维模式,可以将人类的思维过程直观的呈现。而归纳思维指从部分到整体,从个别到一般的总结概括。

(二)演绎思维与归纳思维在档案中的应用

全宗内文件的分类主要是从整体到部分,从一般到个别,偏重于分析的方法,偏重于演绎法,立卷主要从部分到整体,从个别到一般,偏重于归纳法。因此,分类时要有一个整体设计方案,按着某种异同将全宗内的全部文件,统一分成若干部分或层次,而且一分到底。

档案管理实际工作中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编研、利用本身就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需要从宏观整体去把握,才能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的进行。需要用到演绎的思维,而其中涉及到的具体过程是程序化,流程化的操作,需要归纳性的思维,档案人员只有灵活掌握这两种相辅相成的思维模式才能在档案信息的开发中熟练应用。这样才能提高档案信息开发的效率。

(三)演绎思维与归纳思维的训练工具——思维导图

1.思维导图简介。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2.思维导图在档案信息开发中的应用。(1)如何制作档案信息的思维导图。档案信息开发中,最大档案信息的主题(档案信息的名称或书名)以图形的形式体现出来。把主题体现在整张纸的中心,并且以图形的形式体现出来中央图要以三种以上的颜色。一个主题一个大分。支每条分支要用不同的颜色题以大分支的形式体现出来,有多少个主要的主题,就会有多少条大的分支。每条分支用不同颜色可以对不同档案主题的相关信息一目了然。(2)档案信息思维导图要求:1)运用代码小插图不但可以更强化档案信息每一个关键词的记忆,同时也突出关键词要表达的意思,而且还可以节省大量的记录空间。当然除了这些小的插图,我们还有很多代码可以用。比如厘米可以用CM来代表。所以可以用代码的尽量用代码。2)箭头的连接在分析一些信息的时候,各主题之间会有信息相关联的地方,这时,可以把有关联的部分用箭头把他们连起来,这样就可以很直观地了解到信息之间的联系了。如果在分析信息的时候,有很多信息是相关有联系的,但是如果都用箭头相联接起来会显得比较杂乱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可以运用代码,用同样的代码在他们的旁边注明,当你看到同样的代码的时候,就可以知道这些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3)只写关键词,并且要写在线条的上方。思维导图的记录用的全都是关键词,这些关键词代表着信息的重点内容。一定要写在线条的上面。这样更有利于阅读。4)思维导图有很多线段,它每一条线条的长度都是与词语的长度是一样的。思维导图的体现的层次感很分明,最靠近中间的线会越粗,越往外延伸的线会越细,字体也是越靠近中心图的最大,越往后面的就越小。思维导图的线段之间是互相连接起来的,线条上的关键词之间也是互相隶属、互相说明的关系,而且线的走向一定要比较平行,换言之线条上的关键词一定要让你自己能直观地看到,而不是要把纸的角度转了120度角才能看清楚自己在写什么。5)做思维导图时,它的分支是可以灵活摆放的,除了能理清思路外,还要考虑到合理地利用空间,你可以在画图时思考,哪条分支的内容会多一些,哪条分支的内容少一些,你可以把最多内容的分支与内容较少的分支安排在纸的同一侧,这样就可以更合理地安排内容的摆放了。整幅画看起来也会很平衡,你画思维导图前,要记得思考如何布局会更好。6)学会思维导图之后,我还鼓励你能够成立自己的风格,每一幅思维导图虽然都有一套规则,但都能形成个人的风格。关键词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思维导图只记录关键词,档案信息开发人员在开发档案信息过程中,如果关键词选择不正确,思维导图所要表达的信息就不准确了,要想学会全面总体的分析信息,需要学会观察出信息当中哪部分是它们的关键部分,并搜索到它们的关键点,也就是关键词。

3.思维导图在档案信息开发人员科学思维培养中的作用:(1)成倍提高档案信息开发人员学习的速度和效率,更快地学习档案馆藏中的新知识与复习整合已有的档案旧知识。(2)激发档案信息开发人员的联想与创意,将各种零散的有关档案信息资源的智慧、资源等融会贯通成为一个系统。(3)让档案信息开发人员形成系统的学习和思维的习惯,并使档案人员将能够达到众多档案信息开发人员想达到的目标,包括:快速的记录档案馆馆藏中档案资料笔记。(4)做思维导图的时候,档案管理人员会处在不断有新发现和新关系的边缘,鼓励思想不间断和无穷尽地流动;有助于档案信息直接的融合与交叉,建立新的联系,对信息有所创新。(5)档案信息开发人员的大脑不断地利用其皮层技巧,起来越清醒,越来越愿意接受新事物[7]。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档案信息开发人员科学思维的培养,需要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需要档案信息开发人员对自己的严格训练,也需要思维科学领域新鲜研究成果的注入,这样才能使档案信息达到最大化的利用,促使档案事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惠玲.关于"十一五"档案学科发展的调查和"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若干设想[G].档案学研究,2010,5:5-6

[2]王向明.档案管理学原理[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9(1):87

[3]王向明.档案管理学原理[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9(1):231

[4]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6,2:209-210

第4篇

[关键词]图书情报档案管理博士生导师群体特征

[分类号]G350

1引言

研究生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层次,相比本科教育,它更关注科研创新能力和学生求知欲及献身创造性工作能力的培养。我国的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简称“图情档”)研究生教育始于1978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创办的情报学研究生班。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涵盖硕士、博士、博士后的梯级研究生教育与培养体系。到2010年,我国已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博士授予单位;有8个图书馆学博士点、8个情报学博士点、4个档案学博士点,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硕士招生单位达到76个。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开展我国图情档研究生教育,使培养的人才更适应信息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要求,是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一般来讲,研究生教育主要涉及三个重要因素:①具有知识渊博、科研能力强、指导水平高的导师;②根据设置的招生方向,招收到知识背景良好、学习能力强的研究生;③以课程设置、研究内容为依托,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图情档领域研究生教育方面的研究论文成果主要包括:冷伏海、朱庆华、张志强、李炳穆等分析了英国、美国、韩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情况及对我国的启示;柯平、王知津、谭必勇、师宏睿、辛全民对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研究生教育的现状、走势进行了探究;王知津、马媛、吴颖红、周莉娜分别对中外图书资讯学、情报学研究生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方面做了分析;另外还有从培养机构视角、医学专业情报学视角、区域视角开展的研究。

从研究生教育应当具备的几个要素来看,从导师视角研究其群体特征、教育背景、知识结构、学术能力和指导水平等的相关文献较少。例如:唐雪琳以武汉大学为例分析了图书情报学师资队伍建设状况;陈传夫具体分析了我国38所教育机构图书馆学从业教师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科背景;王

①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20l J年4月20日[2011]25号文件《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将原“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更名为“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本文采用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这一名称。

②2011年,吉林大学、南京政治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知津、祝培培等对我国情报学博士授予单位的博士生导帅进行了数节统计;还有一些针对师资力量的分析主要分敞在图情档研究生教育、图书馆学情报学基本理论等的相关研究论文中。可以看出,这些研究还不全面、系统,基于此,本文拟对图情档领域博士生导帅的群体特征进行详细分析,以弥补这一空白。

2研究设计

本研究旨存通过对图情档领域博士生导师群体的基本特征、结构特征、教育背景和知识结构等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研究,达到以下目的:

・了解我国当前图情档管理领域研究生教育在师资力量方面的现状、问题;

・将这些博士牛导师看作图情档领域的优秀人才,通过分析发现其成长为优秀人才的一些关键影响因素,伞而、系统地把握其成长规律,以为该领域研究生教育中师资力量的培养提供发展建议。

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访谈、调查等方法获取数据,应川ACCESS、EXCEL、SPSS等工具对我国图情档领域博导的群体特征等进行定量分析,为提升我国图情档领域研究牛教育质量提供信息支撑。本研究采用的具体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3博士生导师群体特征分析

通过查向我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领域招生单位的博士生招生信息、中国研究生招生网站的教师信息以及对各校学生、教师进行调查等方式,收集到我国目前住职的139位图情档领域的博士生导师的基本信息。水文的分析摹于这些导师的相关信息进行。

3.1概况

本研究分析的博士牛导师人员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①在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授权点下招生的2010-2011年在岗、招生的博士生导师,共有116名。这些人员占我国图情档领域博士生导师的主体。②挂靠在其他学科招生,但是研究内容和领域属于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领域,主要有:浙江大学叶鹰教授、福州大学张文德教授、山西大学李景峰教授、黑龙江大学马海群教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霍国庆教授、南京农业大学侯汉清教授、兰州大学沙勇忠教授、南京删工大学甘利人教授、湘潭大学陈能华和何振教授、北京大学谢新洲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靖培栋、耿骞和符绍宏教授、上海大学金波教授、苏州大学周毅教授,共16人⑧一些科研院所出于自身教学、研究以及实际工作的要求,招收一些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领域的博土研究生。例如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农业信息管理々业下有5位导师,中国人民军事医学科学院刁天禧研究员招收军事医学情报与战略方向的博士研究生;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崔蒙研究员招收中医药信息学的博士研究生。共计7人。

本文对博士生导师的分析主要基于上述139人腱开。其中邱均平教授分别在武汉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担任博士生导师,李广建教授分别在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担任博士生导师。共计139人,141人次。

3.2基本特征

3.2.1年龄特征对139名博上生导师的年龄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在职博导的平均年龄为50岁,具体的年龄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

这些博导中年龄最大的是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彭斐章教授,81岁;年龄最小的是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陆伟教授,37岁;46-50岁之间的博导人数最多,共57人,占到总人数的4l%;大多数博导处在4l一60岁之间,共有120人,占到总人数的86.3%。这个年龄段是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黄金年龄,他们是目前该领域科学研究和教育的主力军。最近几年被评为博导的专家年龄逐渐年轻化,一批“70”后学者崭露头角,已经有3位40岁以下的青年学者担任博导,包括武汉大学陆伟教授、徐丽芳教授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张智雄研究员。同时我们发现,还有65岁以上的专家仍在指导博士生,包括武汉大学彭斐章教授、曹之教授、张玉峰教授、胡昌平教授、董慧教授、北京大学吴慰慈教授、赖茂生教授、南京农业大学侯汉清教授。

3.2.2性别特征从在职博导的性别结构来看,139人中,共有男性博导110人,占79.1%,女性博导29人,占20.2%。可以看出,虽然男性占到了大多数,但女性博导的比例与其他高端人才群体相比较高,例如通过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群体的分析发现,女性比例仅有6%。目前,我国科学研究领域女性人才偏少,导致女性科研人员成长发展的困难和障碍主

要包括:传统的性别观念和社会环境制约了女性发展,受生育期、哺乳期的影响难以保证个人知识的不间断积累和及时更新,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加重了女性负担,现有的退休政策客观上缩短了女性的科研生命。鉴于女性科研工作者的独特思维方式和工作特点,需要整个社会从法律、社会舆论、制度等角度形成培养、促进、鼓励女性科研工作者发展的环境和氛围。

3.2.3地区分布特征

目前我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领域的博士生导师共分布在24所高等科研院所中,如表1所示:

注:其中邱均平教授分别在武汉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担任博士生导师,李广建教授分别在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担任博士生导师。因此共计139人,141人次。

武汉大学所拥有的博士生导师数量最多,达到34位,充分体现了该校在图情档领域雄厚的师资力量。其次为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可以看出,这些单位都是较早从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教学和科研的单位,是我国该领域科研和教育的先行机构。

从省、市分布来看,北京和湖北分别有44、34名博士生导师,是我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博士生师资力量最为集中的省、市。这直接导致了华北、华中地区该领域博士生师资力量的积聚,分别有50和34名博士生导师。总体来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博士生师资力量的分布与区域经济、社会和教育水平大体一致,与区域信息服务和信息管理水平及能力大体一致。

3.3学习经历

3.3.1本科毕业院校情况本科教育作为多层次高等教育体系的基础阶段,是学生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学生学术能力和学术素养培养有很重要的影响,同样在高层次人才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学校类型分析。“211”工程院校是从1993年开始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共100所左右。“985”1程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为目标,从1998年开始实施,目前共有39所院校。在139名博导当中,有本科毕业院校信息的共81人,涉及到本科毕业院校34所,其中“211”院校22所,“985”’院校11所,分别占全部院校及高校的65%和32%。毕业人数最多的前10名学校当中,共有"211”院校9所,占90%,“985'’院校5所,占50%。可以看出,该领域博士生导师的本科阶段学习主要在“211”院校和“985”院校完成。

・毕业院校分布。就目前在职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领域博士生导师所就读学校的集中度来看,培养人数最多的是武汉大学,共培养了22位博导;其次是北京大学,培养了11位;华中师范大学培养了5位,位居第三。另外学校地理位置主要分布在湖北和北京,如表2所示:

通过对博士生导师本科教育阶段学校类型和集中度的分析,可以看出知名大学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主体,在高层次人才的素质养成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进一步证明了朱克曼提出的“优势累积”现象。

3.3.2博士学位情况研究生教育着眼于坚实专业知识的掌握和专业工作能力的形成,高层次人才的专业能力形成主要集中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阶段)。本部分主要就这些导师获得博士学位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该领域博士生导师在专业能力形成阶段的特点。

・博士学位比例。博士生导师中绝大多数拥有研究生教育经历,研究生学历包括两种: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139名博导当中,获得博士学位的共有104人,占74.8%;获得硕士学位的共有16人,占11.5%;获得学士学位的共有12人,占8.6%;情况不明者7人,占5%,如图3所示:

・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分布。在获得博士学位的104位博导当中,共搜集到72位博导的博士毕业学校信息,经过分析发现目前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领域博士生导师在博士阶段的学习共涉及24所高校,其中有8所国外高校,包括英国4所、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法国各1所,英国的被选择率相对较高,占到50%,而美国等则比较少;国内高等院校共涉及16所,大部分为“985”高等院校,其中武汉大学培养人数最多,达到28人,其次为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重点高校(见表3)。这进一步说明这些博士生导师基本都接受了正规的学术培训和这些重点院校良好的学术氛围的熏陶,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和理论知识,使他们能将这种学术能力、素养、规范等不断传承下去,确保博士生教育的质量。

对这72位博士生导师的本科学习单位和博士学习单位进行对比,发现有23人在同一机构完成从本科到博士的学习,占到了31.9%,即这些博士生导师中近70%在两个机构进行学习。

3.3.3专业背景139位博士生导师中,共采集到76位博导的毕业专业信息,其中包括理工科、文科、医学、农学。目前博士生导师46%来自图情档专业,54%来自其他领域,理工科较多,文科居中,农、医两个学科仅有2人,见图4。

在所有的139位博士生导师中,对其中56位的学习生涯中专业变动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有27位博导专业没有发生变化,有29位博导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了跨专业的学习。表明该领域博士生导师的知识结构较为合理,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可以在本学科的研究中得到有效应用。这一点可以从这些博士生导师的研究方向上得到验证,诸如信息法学、信息经济学、竞争情报、信息智能处理等研究方向有受到法学、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痕迹。

3.3.4国外学习及工作经历

139名博士生导师当中,出国访问交流(包括国外大学或者研究机构的访问学者和有国外工作经历以及在国外获得学位等)人数达53人,其中美国为34人,占58%;日本为7人,占13%;另外还有英国、加拿大、法国等,表明博导与国外同行之间学术交流较为密切,如图5所示:

可以看到,美国作为拥有众多世界顶尖大学和丰富教学资源的国家,是我国学者国外访问、交流的首要选择,随着交流的进一步增多,我国该领域的学术水平将会继续提高。

对于出国访问交流的形式,其中在国外获得学位的人数为11位,分别有3位获得硕士学位,8位获得博士学位,占出国访问总数的38%;在国外大学或者研究机构担任访问学者的人数最多,共有31人,占出国访问总人数的58.4%;在国外进修的人数为9人,占16.9%;在国外进行教师交流和博士后学习的各1人,如图6所示:

在国外交流访问的时间方面,共有43人达到1年及1年以上,10人不足1年。可以看到,他们在国外从事科研、工作和学习的时间相对较长,对国外新的教育方法、理念、制度以及学科前沿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对于发展我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大有裨益。

3.4入选高层次人才计划情况

为适应21世纪的人才竞争需求,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培养高层次人才,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

金”人才计划、教育部和李嘉诚先生共同设立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国科学院推出的“百人计划”。截至2010年,这3个人才计划共资助培养管理学领域高层次人才104名(杰出青年69人,百人计划4人,长江-学者31人)。而我国图书情报和档案管理领域的博士生导师人选这些高层次人才计划者寥寥无几,只有武汉大学陈传夫教授人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张晓林教授人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另彭斐章教授和吴慰慈教授分别获得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资深教授称号。这表明本学科在整个管理学科方面的影响力还有待提升。

4结论及启示

通过对我国图书情报和档案管理领域博士生导师群体特征的分析,可以发现:①该领域博士生导师当前大多处在46 50岁之间,占到总人数的41%;女性博导29人,占20.2%;②这些博导主要分布在我国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比较发达的北京、武汉和上海地区;③获得博士学位的博导大部分毕业于国内大学,在国外获得学位的人数比例偏低;④专业背景广泛,以图情档为主,理工科背景次之,符合该学科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基于上述结果,在今后该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包括博士生导师培养)方面,建议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落实保障政策。适度加大青年学者和女性研究人员的支持力度,通过各种政策、制度来保障人才培养所需的经费支持及其他保障条件的落实,营造图情档领域的人才安心从事教学和科研的良好环境。

・优化图情档领域人才结构。具体包括:①加大女性图情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使男女比例更加合理;②改善图情档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年龄结构,使其更加年轻化,充满创造力;③优化图情档领域高层次人才的知识结构,使其能充分汲取相邻学科的先进理念和方法;④注重全国各地区图情档领域全面、均衡发展,一方面加大优势机构追逐国际前沿的步伐,另一方面以鼓励人才合理流动的形式带动图情档领域教学科研欠发达地区的发展。

・鼓励图情档领域人才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国内层面,应加强人员间交流、地区间交流等;在国际层面,需要加强与国际图情档领域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的对话与交流,构筑国际化的科学研究平台。例如,可以开展国际间的高级访问、博士后研究工作、鼓励参与国际科研合作等,并可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引进国外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冷伏海,安新颖英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29(3):70-72.

[2]朱庆华,杨蕾,朱莉.国外信息管理院系科研水平分析――面向21世纪的信息管理学科建设研究报告之一[J].图书情报工作,2003,47(8):117-122

[3]张志强,万婧.美国出版研究生教育略述[J]编辑学刊,2005(6):4-8.

[4]李炳穆.韩国文献情报学研究生教育概况[J]图书情报工作,2006,50(9):26-30,93

[5]柯平,王平.关于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的几个问题(上)[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2):7-12.

[6]王知津.严贝妮.徐芳,等.我国情报学博士研究生教育现状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09(5):72-78.

第5篇

一、民航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意识不强。当前,由于社会上对“民航档案”的概念和作用,知之者甚少,档案意识相当薄弱,甚至一些领导对加强民航档案工作的现代化认识不足,许多单位的档案工作仍然采取传统的工作方法,严重影响了民航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二、现代化的人才不足。民航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前提是人才现代化。实现民航档案管理现代化,要求档案人员既要掌握先进的民航科学技术知识,能够进行民航新技术、新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和更新,同时要具有先进的管理技能,较高的文化素养。从目前人员现状来看,许多民航单位的文书、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数还停留在收发、查找的阶段,缺少现代化管理的基本知识,没有掌握现代化设备的操作技能。

三、奖金短缺,民航档案管理设备和技术不先进。由于民航档案意识普遍较低,导致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无力购买现代化的设备,也造成人才引进困难,甚至人才流失。

四、基础工作太差。民航档案管理现代化的 前 提 是 档 案 基 础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目前民航单位档案工作管理存在的问题是:大量的 案 卷 质 量 不 高 ,缺乏完整的检索工具。许多民航部门的立卷、编目、检索等,未按国家档案局制定的标准规范操作。

五、民航档案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有待提高。民航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理论研究有待进一步增强。例如民航气象档案,鉴于民航气象观测标准、规范、手册的频繁修订,使观测资料的记录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建立一种科学的、合理的、方便使用者使用的资料管理方法是当前资料管理的趋势。民航档案管理现代化不是仅仅使用几台新设备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许多方面的因素相互协调、相互制约构成的总体目标,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更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转变原有观念,通力合作,与时俱进。

笔者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知识经济背景下民航档案管理现代化应具有的前瞻性意识,提出以下的解决思路和途径:

一、增强民航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加强人才培养

1.增强现代化意识。在实现民航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民航档案事业的过程中,档民航案工作人员要更新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规模和方法不相适应的思想和观念,尤其要更新依靠民航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的观念。建立与时代合拍的民航档案意识,切实转变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对民航档案重管理轻利用、等客上门、封闭保守等思想观念,把民航档案服务方式从传 统 的 被 动 式 服 务改变为主动服务,将封闭式服务转化为开放式服务,使民航档案工作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加强对人才的培养。民航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不断完善深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始终要依赖于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民航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应包括思想意识、知识结构和操作技能等内容,还要尽快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懂信息技术,具有综合工作能力的信息专业人才和新型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为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加快硬件设施建设,实现装备和技术的现代化

现代技术手段在民航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还很不尽人意,我们要在树立民航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意识的前提下,加快设施(设备)和技术现代化步伐,全面提高民航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要及时配备民航档案现代化所必有的计算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互联网设备等现代化办公设备,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利用缩微技术、光盘技术在民航档案管理中的作用,加速实用、通用软件的研制,加快民航档案信息数字化处理步伐。

三、重视民航档案管理的标准化

为防止民航档案管理中出现无章可循,无法可依,重复、繁杂的混乱局面,民航档案管理现代化首先要实现民航档案工作标准化,没有标准化就没有现代化管理。2013年,民航局与国家档案局联合出台了《民航档案工作规定》,对进一步加强民航档案工作、规范档案管理、确保民航档案资源的完整与安全,促进档案工作更好地为民航事业发展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民航档案工作标准化是建立最佳档案工作秩序,取得最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保障,同时也是促 进民航 档 案 理 论 研 究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民航档案工作规定》涵盖了文件归档、档案管理、档案利用、档案移交等工作环节,并就各环节的主要业务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为各单位顺利开展档案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民航档案标准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在专业内取得一致的认识,为总结、提高和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和机会。同时,民航档案标准的制实施,必须汲取相关科学知识,来充实和发展民航档案管理学。

四、正确处理手工操作与现代化管理的关系

第6篇

一、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就目前来看,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还有待提高,一些单位的档案管理存在着人员素质不高、重保管轻利用等现象,有的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甚至还存有应付检查等观念,严重制约了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管理人员普遍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只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必要的信息整理,而没能使档案管理发挥其真正的价值。这种陈旧的管理理念必然会导致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行为不够积极,不能主动的改变和创新管理方式,从而影响了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在信息时代,各种理论和技术不断的向前发展,其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如果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及时有效的汲取新的理论知识,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完善自身技术水平,那么将很快落后于档案管理的时代要求。这也是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创新的最主要原因。此外,随着各类管理和存储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工作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只有具备了相关的职业技能的人才,才能够满足相关的设备和系统控制需求。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来看,还有待提高,尤其是一些资深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由于从业较早,其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技术能力,都相对陈旧。

二、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所谓档案管理信息化,就是通过一定的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对现有的档案管理进行全方位的升级和改造,使其从管理模式和方法上更多的采用信息化档案管理方式。并且能够在高效管理的同时,做到对档案信息的合理利用,使其能够在工作中最大限度的发挥价值,服务于单位管理和社会管理。笔者在认真分析了信息化档案管理和传统的档案管理后,总结信息化的优势有以下几点:首先,其可以克服传统的档案管理低效率的手工作业形式,将工作人员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并且能够实现档案资料的更加高效和精准的管理。因为在信息化档案管理的过程中,采用的是硬盘、光盘等体积小、容量大的存储设备,运用的是先进的网络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数据的灵活存取;其次,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可以克服传统档案管理的定期分类数据搜集和整理工作,因为在信息化的档案管理过程中可以在信息和资料录人的同时,完成对其属性和类目的管理,不仅便于查找利用,还可以避免文件漏归,保证归档率和完整率,也更加方便、快速、及时提高档案管理的维护性;再次,在传统档案管理方式下,档案的检索、查询都要靠手工来完成,手续繁琐,程序复杂,给档案管理和利用带来很多不便。而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后可在电子文件归挡的同时进行主题词标引,还可以编制多角度、全方位的检索工具,检索、查询信息更加方便迅捷。

三、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主要措施

1、提高对档案管理信息化重大意义的认识

人事档案工作向来以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著称,档案和管理人员都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不断地更新观念,勇于进取,努力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关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问题,把档案管理工作与社会活动结合起来,使档案工作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在信息化不断深入的新时代,要不断强化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科技化意识,不断强化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意识,这在加快档案由手工管理向计算机数字化管理转变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2、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电子环境下工作意识的培养是档案信息化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培养出一支专业化的管理干部队伍。随着信息时代不断发展,对每位档案管理工作者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管理工作者除了要强化事业心之外,还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文字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掌握文书学、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保护技术学、中外档案史等档案专业知识,涉猎一定的历史知识、古汉语知识和与档案管理有关的其他专业知识及管理科学,熟悉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各种业务规定。努力使自己成为既精通档案管理业务知识,又熟悉计算机管理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3、强化档案管理的安全意识

第7篇

【关键词】 企业档案管理 现代化 改革措施

前言:

企业作为以赢利为目的的组织存在,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和社会的脚步,运用现代化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手段,与时俱进的发展企业经济。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管理实践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它的有效管理可以推动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因此,企业要更新管理理念和手段,培养新型高素质档案管理人才,加强企业档案的利用效率,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1.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档案管理体制与现代化企业制度存在一定差距

当前,由于很多企业对于档案管理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档案意识十分薄弱,企业管理者对加强档案工作的现代化认识不足,许多单位的档案工作仍然采取传统的工作方法,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除此之外,企业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疲于进行业务监督指导及一些具体的业务工作,无法集中力量进行有关业务标准、规范、法律法规等的制定;有的企业会比较反感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其具体档案业务的干预,不予积极配合等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与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相背离,阻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

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有待提高。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理论研究有待增强。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等众多方面的因素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制约构成总体目标,需要企业内部全体员工的大力支持和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更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转变原有观念,通力合作,与时俱进。目前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量的案卷质量不高,缺乏完整的检索工具。许多部门的立卷、编目、检索等,未按国家档案局制定的标准规范操作,导致企业档案的利用效率降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1.3 现代化档案管理人才缺乏

企业中现代化档案管理人才严重不足。企业要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要求档案人员既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能够进行新技术、新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和更新,同时要具有先进的管理技能和较高的文化素养。而从目前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组成现状来看,许多企业的文书、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数还停留在收发、查找的阶段,缺少现代化管理的理论知识,难以掌握现代化设备的操作技能。此外,由于档案意识普遍较低,导致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无力购买现代化的设备,从而造成企业人才引进困难,人才流失情况严重。

2. 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改革措施

2.1 更新管理理念,增强企业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意识

企业增强对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管理意识,解放思想,摒弃传统管理思想带来的限制和约束,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管理思想和手段,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水平。同时,要不断强化企业员工的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积极配合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相互协调帮助,共同完成企业的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大胆探索符合档案工作自身特点的规律,能够有效为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服务的档案工作理论与方法,同时,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档案管理现代化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原则,并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制订档案工作目标、任务、方针、政策,创造性地开展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要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档案工作服务质量,增强企业档案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2.2 完善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

企业为防止档案管理过程中出现无章可循,无法可依,重复、繁杂的混乱局面,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必须完善档案工作标准化管理。在档案标准制定的过程中,总结国内外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有创造性的制定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档案管理标准化制度。同时,档案标准的制定,必须汲取相关科学知识,来充实和发展档案管理学,确保档案管理的科学性。

2.3 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培养新型的档案管理人才

在档案管理现代化不断完善和深化的过程中,企业必须注重对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企业要加强对员工专业知识、信息技术以及综合工作能力的信息专业人才和新型的高层次管理人。同时,企业要根据企业档案工作的特点,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合理选择和配置。要选择有真才实学、有实干精神的人做档案管理工作。新形势下企业档案工作者不仅要有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还要有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能熟知档案管理法规和基本的档案管理业务知识、技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尽快实现企业档案数字化。

结束语:

总之,在网络时代席卷全球的今天,信息化、智能化和高科技化已经成为社会的主导。企业档案管理想要实现现代化发展,就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才的专业素质,提高管理水平,使得企业档案得到有效的利用,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义全;谈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建设[N];中国档案报;2000年.

[2] 李心亮;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服务企业经济建设[N];中国档案报;2001年.

[3] 吴建 文;机关档案室档案现代化管理发展趋势初探[N];中国档案报;2001年.

[4] 张彦 徐健 张鹏;网络时代 档案现代化管理新走向[N];中国档案报;2002年.

第8篇

一、七年档案管理工作回顾

多年来,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完成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目标,共收集交通勘察设计文件材料***份,整理交通勘察设计档案***卷,输入和完善了***年的数据库。整理资料***卷,累计***多件、底图***张。各类档案的归档率、完整率、准确率均达98%以上,为各交通部门提供了正确有效的档案资料。

二、档案管理的存在的问题

交通勘察设计档案的形式多种多样,文书资料是其中的主要形式。文书档案包括文件材料、手稿、电报、书信、会议记录等一切书面材料,以及录音、录像、影片、唱片、照片、画片等形象化记录材料。它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服务性的特点。但长期以来,档案管理工作并未被部份单位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管理概念模糊,造成不必要浪费

在交通勘察设计资料管理中,主要存在缺少对档案综合管理的认识,以及缺少资料实用性与统一性相结合的认识。在档案价值的认识上概念模糊,操作混乱,表现尤为突出,比如****只图应付归档工作任务,将所有的手稿、电报、书信、申报、征收、追缴、稽查等一切书面材料表进行装订、归档,造成了人财力的大量浪费。

(二)管理手段滞后,难达最佳效果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档案管理模式也大量出现,给传统落后的档案管理模式提出了严峻考验。传统落后的档案管理模式与电子档案管理模式存在较大差距,为此全面引进了信息技术的电子档案管理装备,但档案管理人员在具体工作中,没有认真学习新时代电子档案管理的模式,仍然采用过去的工作方法,不能积极主动地适应现代管理方式,不思创新,做表面文章,结果把档案管理电子信息化搞成了表面化、庸俗化,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化的成效。

三、对档案管理的建议

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方式、管理理念、现代化的设备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及相关的社会环境等。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有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增强主观能动意识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技术信息飞速进步,档案管理工作也逐步成为日程工作非常重要和必须的。首先,各部门应高度重视,层层抓落实,防止工作流于形式。增强全员参与档案工作的主观能动意识。全体参加到资料的收集、整理上来,对档案管理保证专人、专库、专款专用。其次,规范档案工作程序,完善管理制度。加大对档案工作的目标考核力度,在规定时间内对各单位进行严格考评,把工作任务、责任量化、细化,落实到责任人。

(二)提升档案质量,增强实用价值

所有档案都有一定的价值,但不能保存所有档案。对有参考选用价值的档案文件进行收集、登记、归档,充分实现档案资源的保值增值。根据档案局制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目标,加大信息资源建设质量工作力度,增强档案实用性。

(三)实现档案职能,增强服务意识

充分发挥档案综合职能,加大对档案工作的投入力度、宣教力度、奖惩力度。建好、维护好档案室,保证档案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性工程。做好档案库房的温湿度等指标达到国家标准,保证档案保存的质量。抓好人员服务,着重强调对档案工作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意识、目标管理意识和奖勤罚懒原则,提高对档案工作的认知性、紧迫性和时代性,使档案人员最大范围地为档案工作站好岗、执好责,继而使档案工作最大限度地为中心工作铺好路、服好务。

(四)档案团队建设,增强信息意识

优化人员结构,合理配置,是实现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的首要因素。科技以人为本,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任何一项事业的持续发展,都离不开人才,档案工作也不能例外。但由于种种原因,档案工作的投入较小,在这种形势下,档案人才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因此,档案管理系统要建立一支有较高政治品质、良好职业道德、渊博学科知识、具有高科技能力的档案干部队伍,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加强教育培训力度,是推进档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要以现代化的技术要求为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针对档案工作者的不同层次、不同岗位,有步骤、有计划地对档案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另一方面,要从工作岗位和个人基础条件出发,突出重点,尽快解决档案人员的知识结构老化问题,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提高档案人员对相关学科如经济、管理、科技等知识的扩展能力。要求档案员不仅掌握计算机数据库的管理技术,还要熟悉档案室情况,及时跟踪、了解档案业务最新领域及其发展情况,使档案人员视野开阔、技术全面,整体素质显著提高,逐步适应档案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的需要。

二是作为档案工作者本身,要不断进行自我加压和充电。要在综合素养上下功夫,即具有能够敏锐地发现信息、确定何时需要信息、需要什么信息与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及修养,增强信息意识,使自己不但要成为本行业的"专家",重点充实信息学、传播学、图书馆学、行政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相关知识,不断增加知识储备。

第9篇

地铁项目档案是地铁工程建设的项目成果,是项目专项验收和审计的依据,也是地铁日后运营管理的重要支撑。要做好地铁项目档案,确保项目档案质量,除了要对项目档案进行全过程管理、加强对形成文件的管控、建立标准、规范业务外,还要加强项目档案人才队伍的建设。

广州地铁集团公司建立了“一体化、集中式”的档案管理架构。一是设立专门决策机构,成立公司档案管理委员会,协调解决档案业务的重大问题。二是设立档案管理专职机构,由集团公司办公室统一领导档案业务。三是设立专业验收机构,由验交管理、工程建设、档案管理等多个专业共同组成档案验收专业组,专门负责工程项目档案验收。同时建立了广州地铁集团公司、各部门、参建单位三级档案人员组成的地铁项目档案工作网络,实现档案管理的全覆盖。本文以广州地铁一条在建线路为例,对广州地铁项目档案团队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引发了几点个人思考。

1 广州地铁项目档案团队的基本情况

目前广州地铁集团公司有专职档案人员38人(其中集团办公室档案资料部 18人,建设总部档案资料部 10人,运营总部档案资料部 7人,房产部档案室 3人),在建线路参建单位有专职档案人员200人,合计238人。

从档案团队人员学历方面统计,主要包括硕士研究生以上、本科学历人员、大专及以下人员等,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20人,占8.4%;本科学历人员120人,占50.4%;大专及以下人员98人,占41.2%。

从档案团队人员职称方面统计,主要包括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无职称等,其中高级职称15人,占6.3%;中级职称65人,占27.3%;初级职称90人,占37.8%;无职称68人,占28.6%。

从档案团队人员专业方面统计,主要包括档案专业、工程类专业、经济及行政文秘专业、其他专业等,其中档案专业20人,占8.4%;工程管理专业110人,占46.2%;信息管理专业30人,占12.6%;经济及行政文秘专业20人,占8.4%;其他专业58人,占24.5%。

从档案团队人员年龄方面统计,分布在60后至90后,其中广州地铁集团公司年龄分布均匀,老中青结合;参建单位以80后、90后居多。具体情况是:60后39人,占16.4%;70后50人,占21%;80后91人,占38.2%;90后58人,占24.5%。

从档案团队人员性别方面统计,无论是广州地铁集团公司,还是参建单位,女性偏多。具体情况是:男性档案人员85人,占35.7%;女性档案人员153人,占64.3%。

2 广州地铁项目档案团队现状分析

2.1 广州地铁项目档案团队优势分析。

2.1.1 业界领先。广州地铁项目档案团队人员规模在全国地铁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全国地铁行业大发展,各个城市的地铁建设单位都很重视地铁项目档案工作,配备了专门的机构、人员、库房,但广州地铁经营20多年来,已开通运营9条线路,在建11条线路,一直是“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在建设、运营、经营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档案管理经验,档案人员无论从规模、人员素质等方面都处于业界领先水平。同时依靠广州地铁咨询公司、设计院、培训学院等子公司,为同行单位提供地铁项目档案管理经验知识输出,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也锻炼了档案团队,提高了业务水平。

2.1.2 知识传承。广州地铁项目档案团队配备档案、工程等专业人员,搭配相对合理;人员年龄结构相对均匀,基本实现业务的“传帮带”,老员工带新员工,师傅带徒弟。广州地铁档案管理团队传承企业“阳光文化”理念,提出“阳光地铁,智慧档案”的宣传语,激励档案团队用智慧的头脑,在阳光、公开的氛围中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

2.1.3 团队协作。个人的成长源于企业的平台,依赖于团队成员相互支持、协作,近年来,广州地铁项目档案团队不断开创新业务,高标准地完成了亚运6条线路专项验收工作,连续有7条线路获得广东省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金册奖”;同时,组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共同编制档案行业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文件归档要求与分类标准》,创新性地提出了地铁档案分类规则及编码体系,规范了行业标准,培养全国地铁行业档案管理人才队伍。

2.2 广州地铁项目档案团队劣势分析。

2.2.1 档案管理团队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学习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虽然配备各专业人员,很多也是档案管理、信息管理、工程管理等专业员工,但是随着地铁工程新技术的发展,档案信息化的发展,对档案业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比如现在的BIM技术的运用,档案应如何实现归档,需要档案人员不断地去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拓展知识面,学习新技术、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新工具,才能应对新业务带来的挑战。

2.2.2 档案专业人员不足,团队职称偏低。从统计分析中可看出,档案专业人员配置不足,不到10%,工程专业和其他专业人员比较多,这对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参建单位人员,以技术为主,档案人员学历不高,往往忽视对档案的收集整理,造成后期组卷、移交的不及时。另一方面,职称总体偏低,初级职称和无职称占60%以上,主要是参建单位档案人员,不是档案相关专业,又忙于工程管理,往往在工程建设的同时,忽视工程文件的收集,会对后期档案的整理质量产生影响。

2.2.3 企业管理方面的人员欠缺。地铁项目档案是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服务的,在档案管理团队中,也需要配置熟悉企业运作的业务人员,比如合同管理、法律管理、经营管理等专业人员,在档案的收集、归档、利用中植入企业经营的因素,档案在今后企业经营中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企业管理人员更熟悉企业各项业务管理,对归档文件的形成更为了解,特别未来更多是电子文件归档,档案与企业的业务发展更紧密,如果档案团队中有这类人员的加入,对业务的发展及档案团队的管理必将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2.4 复合型人才需要进一步培养。在现有团队成员中,有些员工是单一的工程管理专业、信息管理专业,但缺少档案专业知识,档案专业的人员又缺少信息管理、工程管理、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同时,地铁档案来源广,收集工作量大,需要协调的部门、人员较多,除了专业技术能力外,对综合协调能力要求也比较高。地铁项目档案团队人员的知识结构,除了档案专业,还要学习企业管理、项目管理、工程管理、信息管理等知识,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要有一定企业管理知识,善于沟通和协调,善于带领和激励团队,善于正面激励和引导,充分发挥员工的特长和优点,并带领团队完成目标任务,这类人才目前在档案团队中比较稀缺,需要进一步培养。

2.2.5 参建单位档案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参建单位档案人员主要存在流动、分散、素质参差不齐、易更换等特点,而且他们的档案意识也不均衡,有些单位,比如设计单位,档案工作比较规范,而且信息化程度比较高;而有些单位,基本的人员、设施、设备都没有配备,很容易因档案意识、档案认识的原因,造成档案的丢失、破损等,所以说档案人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参建单位档案人员很多不是档案专业,也需要加强培训和指导。

2.2.6 男性较少。地铁项目档案的管理需要经常到工地一线检查、验收、指导,而且随着馆藏的增加,库房的安全检查、调卷、上架管理都需要男性同时承担,当前团队成员中,女性比例较高,在男女结构方面需要尽量平衡一些。

3 几点思考

3.1 多吸收档案专业人员,强化职称申报。

3.1.1 多引进档案专业管理人才。针对档案专业人才偏少的情况,无论是地铁项目建设单位,还是参建单位都要多招档案管理专业人才,目前国内40多个城市都在建设地铁,急需地铁项目档案人才。结合地铁工程的特点及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从团队的搭配和组合上来分析,地铁项目档案团队需要档案专业人才、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工程管理专业人才互相组合,才能做好地铁项目档案工作,所以非常需要档案专业人才和其他专业人才的组合搭配,以提升项目档案团队的整体合力和凝聚力。

3.1.2 鼓励团队成员积极申报职称。地铁建设单位和参建单位一般都是属于企业单位,对职称非硬性要求,但是作为从事档案专业的人员,应该积极地去申报职称,作为对本身从事工作专业的一种认可与肯定。专业职称也是地铁项目档案团队成员业务水平提升的一个方面,在完成工作的同时,及时总结,,也是不断提升自我素质的一种方式,参与职称评审后,有了一定的职称,对团队成员的职业生涯拓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2 打造团队凝聚力,建立团队文化。

3.2.1 建立地铁项目档案管理文化。广州地铁的管理理念是“文化引领,战略驱动”,运用到档案管理,尤为适用,地铁项目档案管理需要文化来引领,需要设定战略目标,以保持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档案管理的文化内涵展现在档案业务中,体现在每个档案工作者的精神中。广州地铁的项目档案管理文化内涵应包含协同、服务、创新、传承,同时要贯彻“阳光地铁、智慧档案”的档案管理理念。

3.2.2 建立员工对档案工作的认同感。团队的凝聚力需要员工的价值认同,需要员工对企业、对部门有归属感。档案工作也是这样,需要档案员工对本职工作认可、认同,才能充满热情、充满激情地工作。培养员工的认同感,需要档案团队确认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工作方向,对工作充满自豪感,而且通过工作平台能够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要员工明白档案工作的使命,为档案工作的使命而奋斗。

3.2.3 建立地铁项目档案人员管理网络。建立每条地铁线路项目档案协作组,协作组成员由广州地铁和参建单位组成,协作组定期组织业务交流,调研学习,并组织合作共建,通过树典型,树标杆,以示鼓励,并号召向先进学习,培养项目档案业务人员团队,促进每条线路参建单位档案业务水平均衡发展,提高项目档案的质量。建立每l线路档案人员的微信群,定期在微信群推送最新的档案管理制度、标准等,也可随时解答参建单位档案人员提出的问题,特别是目前线路较远,不能及时到工地现场培训,通过微信可以及时解决问题,其他人员看到,也可以避免同类问题产生。

3.3 加强培训力度,提升团队业务水平。

3.3.1 加强业务培训。国家、省市档案局和高校有很多档案专业的培训班,可结合业务的需要和团队成员的业务特点,参加不同课程的业务培训,提升业务水平;针对参建单位的人员,定期举办培训,并颁布建设单位的上岗证,定期举办协作交流。目前广州地铁每周五固定为培训时间,举行培训,分土建、机电、系统、设计、拆迁等几十个专题和电子档案、声像档案专题,进行循环培训。

3.3.2 轮岗培养。目前轮岗培养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式,不同岗位的员工定期轮岗,能使员工快速全面掌握业务,在不同的岗位得到锻炼,也培养员工换位思考能力、全局观能力和主人翁的责任意识,对档案团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更有利于业务工作的开展和业务的提升。

3.3.3 跟岗学习。跟岗学习,主要是对新员工的一种培训、培养方式。新员工要到各个业务相关部门进行跟岗学习,以全面了解公司业务;同时在对同行单位的培训中也是常用的一种方式,比如广州地铁对昆明地铁、石家庄地铁的档案业务培训,对方是派档案业务人员到广州地铁进行跟岗学习,包括日常管理和项目档案的检查、验收等,通过培训交流,也促使广州地铁项目档案团队快速成长。

3.3.4 学习先进。定期组织档案部门人员“走出去”,学习先进单位的管理经验、优秀做法和业务流程,以开拓思维,不断总结经验,提升业务水平。比如,可以去地铁建设规模较大的北京地铁、上海地铁学习项目档案管理;可以去大型企业如电力、石油、兵器档案馆等学习档案综合管理;也可以去各省市先进标杆单位去学习,多吸收不同单位的经验做法,提升团队档案业务管理水平。

第10篇

关键词:学籍档案、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学籍档案是指学生自入学之日起,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音像、电子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学籍、成绩和毕(结)业等情况的重要凭证。高校在学籍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许多普遍性的问题,如何加强和完善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发挥其在规范学校管理、维护学生权益、服务社会方面的积极作用,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问题。

一、目前高校学籍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学校领导不重视,学籍档案管理的意识薄弱、观念落后。

学籍档案的作用往往是潜在的、隐性的、滞后的,加强对学籍档案的管理需要投入,而投入与回报无“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学籍档案的管理往往被忽视。加之长时间以来,学籍档案的管理都是以管为主,对资料的收集被动状态,缺乏科学性的分类,几乎没有相关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仅限于“管”这样一种状况,这种落后的管理理念严重制约了学籍档案的管理及其作用的发挥。

2、学籍档案管理人员不专业,管理队伍不稳定。

许多高校没有专业的、专职的学籍档案管理人员,由其他工作人员兼职,而兼职人员中绝大部分没有经过业务培训,仅仅依靠自己学习和摸索,往往很难达到岗位要求。同时,许多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处于从属地位,看不到成绩,得不到重视,也使得档案管理的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到学籍档案的管理。

3、管理的模式不规范

许多高校的档案管理模式存在不规范的现象,文书档案隶属党办管理,学籍档案的管理则隶属教务处,未纳入学校档案统一管理,这在民办高校中比较突出。而教务处也没有专职的学籍档案管理人员,在学籍材料的收集、整理方面有遗漏及不规范的现象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学籍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也为学籍档案的安全性埋下隐患。

4、管理方式过于陈旧,缺乏现代化管理手段。

许多高校的学籍档案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手工管理阶段,没有寄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的查阅必须一件一件去翻阅归档材料。随着学生规模的扩大,档案的增多,手工翻阅的管理方式不但不能适应使用者的需求,也导致重复劳动,效率低下等状况,给档案的有效利用带来很大的阻碍。

5、学籍档案的开发利用率很低

档案管理人员的不专业,业务的不精通,缺少现代信息技术,学校没有针对性的管理软件等,这些问题都导致了学籍档案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同时,学籍档案的管理多数还停留在对材料的简单收集、整理,没有对所收集的材料信息进行深加工,更没有从中提炼出有规律性、结论性的数据资料来为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服务。遇到学校的各种检查、评估,都是一次性重、重复做材料,没有很好去利用已经形成的档案。

二、加强学籍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

为维护高等学校档案的齐全和完整,提高学校档案管理水平,全面推进学校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更好地发挥学籍档案的作用,高校应该从多方面加强对学籍档案的管理。

1、建章立制,组织保障、责任明确。

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是必须的前提,领导重视,组织支持是必要的保障。高校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本校学籍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应把档案工作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确定分管领导,配置专职管理人员,用战略的眼光和现代管理的观念来认识档案工作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调整档案管理体制,注重实效,统一管理。

根据《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在一万人以上的,学校应当建立档案馆,未设立档案馆的高等学校应当设立综合档案室,统一管理学校档案。但是,现在多数院校,尤其是民办高校,学籍档案是隶属教务处管理。这样一种管理模式,不能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更不利于档案现代化管理和有效利用,因此,高校应该对学校的档案管理体制进行必要的调整,保证档案的完整性,提高对档案的利用效果。

3、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学籍档案材料多、繁,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知识,高校可以采取参观示范单位档案馆,请专家讲解业务知识,培训具体操作等手段,定期、不定期的加强学籍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建立一支有较好的政治、业务素质的档案管理队伍,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保持人员的相对稳定,利于学校档案管理。

4、加强学籍档案的规范管理及信息化建设

要加强学籍档案的规范管理,必须抓好学籍档案的收集、整理这一基础工作。学籍档案形成的周期长、种类多,问题杂,而且往往是与学生的动态发展相联系的,规范管理才能确保学籍档案的完整性,使之能够完整地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与成长过程,否者将带来重大隐患。同时,应该建立健全学籍档案信息系统,搭建统一的电子学籍档案信息平台,提高学籍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逐步实现档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5、以评促管,以评促建。

学校内部,学校之间,上级主管部门应该定期、不定期的进行学籍档案管理的检查、评比,通过这些首段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评促进管理,以评促进建设,使学籍档案管理更规范,更有序。

6、有效开发利用学籍档案

第11篇

 

一、档案管理发展趋势

 

工程档案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规范,工程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是科学化、信息化、电子化。

 

(一)工程档案的计算机化管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电子档案已经在我国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并逐步走向成熟。档案中数据和流程图的绘制软件开发者已经进行了很好的处理,但是却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实现软件的互通应用。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建立一个专门的系统实现对档案信息的一体化处理,这将是档案管理近期的发展方向。

 

(二)培养专业档案管理人员。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管理对于经济的重大影响,管理学专业也日益兴起,这必将会培养出大量的现代化管理人才。这样就为建设专业化的档案管理团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中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将档案交由专业的人才管理,实行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这就会大大推动档案管理的发展和作用。

 

二、当前工程档案管理现实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一)档案管理方法落后,导致资源严重浪费。目前很多建设项目都是采用传统的方法来管理项目档案,就是在资料的形成、收集、整理等平常工作中单纯由人工操作和管理,这样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不能很好地适应项目档案数量大和项目档案利用范围扩大的需要。在整理方面,传统方式整理竣工资料就是项目完工后统一整理,组成竣工资料编制小组,一般需要做―套纸质档案,一套项目档案数量上千卷,需要很多纸张,造成每个单位都有庞大的档案室,需要配备多人编制和管理,人工建目录,占用许多资源,造成人力物力的过多利用,甚至是很浪费。

 

(二)技术滞后,还未能完全达到现代化城市的要求。当前工程档案的管理虽然已开始运用计算机、光盘等现代化工具,但这些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模式仍是计算机技术加上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实质是传统档案管理模式运用新技术的改进,是对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数字模拟,并没从根本上真正改变管理方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中,管理仍是围绕纸质实体档案进行的,对知识的占有、信息的转化、利用与传输都停留在较为落后的基础上,不适应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及社会对其新的需求。

 

(三)资料滞后,与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不相适应。这里所指的资料,不仅是工程建设资料,同时还包括诸如邮电、通讯、水电、交通、燃气等基础性工程建设资料。工程竣工后,有些相关资料没有及时送交城建部门归档、整理,形成完整的文件,致使有的工程资料特别是地上网络系统的情况不明,为日后建设埋下隐患。

 

三、提出工程档案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多元化的信息化管理。在电子档案管理在全面普及之前,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存在,多元化并行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也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随着公众利用档案意识的增强和档案开放力度的加大,社会对档案需求呈多元化趋势,传统的档案利用服务模式面临新的挑战。到档案馆来翻阅档案原件以获取相关信息的方式将被改变,档案馆不再是简单的实体保管员,而应成为概念、知识的提供者。为了应对档案信息多元化的挑战,一方面需优化传统的服务方式。我们要主动接近档案用户,以用户为中心,结合城市建设的进程,编研出信息成果进行提供利用,利用城建声像档案的优势,用专主题片、照片接片等方式解决规划、设计人员必须到现场的问题,从内容、形式上实现完全不同与以往的主动服务。另一方面在延续面对面的服务方式的同时,利用网络环境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通过在建设系统门户网站设立子网站,努力实现不同服务方式之间的优势互补。

 

(二)加强工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要创新工程档案管理模式,首先要加强工程档案信息现代化建设。一是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工作。努力破除“工程档案信息无用论”、“工程档案信息资源危险论”,从文件目录做起,将现有档案数字化,并及时建立、逐步充实和完善档案信息数据库,逐步实现全文全息上网,文件目录上网,使用户对馆藏档案有一个全面了解,以便查询。二是加强计算机网络设施建设。近年来,不断加大投入,加强计算机配备,并实现计算机连结上网,实现档案信息快速传输检索和利用。做好计算机软件的选用和设计,从档案管理的实际出发,综合数据管理、整理编目、检索查询、安全保密、系统维护等基本功能,以满足档案管理的要求。三是加强信息化管理人才。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要求档案工作者既要掌握档案学基础理论的档案管理知识,还要掌握一些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操作技能。一方面,加强现有档案干部职工的自身学习,另一方面,选拔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掌握现代技术的整体水平。

 

(三)做好工程档案的编研工作。在长期的工程档案工作中,要紧紧抓住用户需求,从编研内容选择到编研成果形式,都需要创新。在实践工作中,一是利用摄影、录像等多种数码处理和载体记录城市发展,并将其编制成专题片、画册等,这种生动、直观、说服力强的编研成果更能适应快节奏的社会,为处于“读图时代”的广大群众所接受。二是围绕经济发展和工程建设做好编研。这应始终是编研选题的重点。城市在新一轮建设中,开展了专题资料汇编工作,先后汇编了道路改造工程、供热供气管理建设工程、“拆墙透绿”工程等专辑,为规划、建设及管理部门及有关领导、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资料。三是体现出地方特色。工程档案含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反映着不同时期的施工技术、基础结构、建筑风格等,对现代设计业、建造业有极高的参考借鉴价值。

 

四、结束语

 

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我们必须从多方面考虑,向国外借鉴先进的管理技术、加强对人才的培养、重视档案机制的建立,将档案管理经验与优势相结合,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满足人们对档案管理的需求。

第12篇

高校管理要以人为本,不断的改进发展模式,做到科学化管理学生,而大学生档案是个人信息的重要载体,记录着每一位在校学生从入学后到毕业前的学习轨迹和在校活动轨迹,它上面显示了每一位在校学生的学习成绩、思想品德、个性特点等信息,会反映出每一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依据、会是大学生就业及今后选拔的重要标准。管理好大学生档案是高校管理的重要一环,这项工作做得效果会影响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影响大学生档案功能的有效发挥。

2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档案管理的意义

2.1 利于大学生的教育管理

加强大学生档案管理,为的是让他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依照标准检查和矫正自己的问题。而大学生档案是学生在政治、学习、道德、日常生活中的详细记录,它对学生的评价、工作有重要的影响。大学生都非常关注自己的档案记录,他们希望自己的档案记录都是对自己优秀的评价。所以大部分的大学生都能够以严标准要求自己让自己的档案添光增彩。

2.2 利于全面评价大学生的表现

每一位学生的档案记录都能反映出每个学生的综合表现,具有客观真实的特点,从个人档案可以看出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具体的表现,可以让所有人通过档案记录对每位学生做出真实客观的评价。

2.3 利于用人单位择优选聘人才

目前,招聘单位高校毕业生主要看学历、个人简介、能力等方面,对毕业大学生的素质要求远远不够。而学生档案的各种材料可以作为基本要素为用人单位判断毕业生是否是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规范的档案会有可信度,并且还有利于用人单位选拔出优质人才。

3 目前大学生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体制不完善,管理不规范

目前,大学生到学校后就会按要求吧自己的档案都交到学校,随后档案就会被分散到各系保管,到了快毕业时,班主任或者相关人员就会把学生在校情况的档案内容收集起来然后归档,再由相关人员寄到用人单位或存放到人才市场。可是学生这样日常管理不规范的档案很难真实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情况,大部分都是很固定的评语,这样就会降低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3.2 内容不全,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素质和水平

每个大学生的档案都应该有学校对他们在校期间的所有材料,同时也包括了学生素质的内容,同时也要有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洋溢的风貌。但是当前的大学生档案大部分都是传统的老样子。而需要反映出一个学生能力、水平、综合素质,能吸引用人单位的内容却未能进入归档的范围。如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证书,社会实践活动材料等。

3.3 管理落后,缺乏现代化管理手段

大学生档案大部分还是以纸质档案为主,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设还没有得到推广,管理手段很落后。比如内容更新不及时等情况。现在大学生的档案数量越来越多、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等特点,原有的档案建设与管理手段已经越来越跟不上时展,所以要尽快推进大学生档案建设与管理的现代化。

3.4 管理薄弱,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目前,大部分的高校都没有配备专业的大学生档案管理人员,大部分都为班主任等兼任。而他们对档案管理的知识相对欠缺,又没有时间和精力投身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所以档案管理中所出现的一些状况,很大程度上与管理人员的总体素质不高有关。

4 加强大学生档案管理对策

4.1 宣传加大,共同提升师生意识

大学生的档案是关乎他们一生的重要东西,所以学校作为档案管理的负责人,需要通过媒介来宣传它的重要性,比如每天定时的通过电台广播、学校的报纸、还有宣传栏的公告都可以宣传。平时校长开会的时候也应向老师传达这个事情的重要性,也可以通过演讲比赛和举办各种竞猜类活动宣传档案管理,目标就是让大学的所有老师和各级领导干部充分意识到加强大学生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是关系到学校向社会输送人才的责任;充分认识到自觉把档案管理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抓手,积极把学生的档案作为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看到学校教书育人业绩的成果,也要认真做好学生的档案管理工作。还要针对性地向学校的广大学生宣传人事档案的知识,让每一位在校大学生在校期间都可以认真的了解到档案的有关知识,毕业后走向社会也不会吃亏,会为自己维权。

4.2 完善体制,规范档案

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学生档案管理,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比如说新学生入学后,管理人员要很认真的登记整理其学生档案,要仔细核查档案是否有遗漏的材料。毕业后,每位学生的档案将会放入他们所需要的人才市场或者单位,这时就应建立严格的转递手续,做好记录,以免丢失。学校的相关人员要制定学生的档案管理制度,要有专人管理、分开存放、便于查找或者补充。要严格按照制度进行,防止假档案出现。

4.3 扩大收集范围,增强档案内容

当前,高校的大学生档案管理内容已经不能完全的反映出现在的学生素质了,已经很难作为用人单位选人的标准了。所以,学校要对学生负责,扩大档案材料的收集范围。比如说各种英语、计算机、会计、普通话的考级证书,参与社会实践报告等等。还要创建大学生诚信档案,对用人单位有很重要的意义。

4.4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水平

高校应加强一批高水平的学生档案管理队伍,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条件。这些专门选出来的人员要符合热爱档案工作人来胜任。并且要加强学生档案管理专职人员专业培训,要不定期的组织他们学习,互相切磋,提高业务水平。

4.5 推进现代化,提高利用率

现在,随着大学生档案数量的增多和互联网上越来越多的招聘信息,已经成为了学校对学生档案的客观要求。如果继续用传统的模式管理,不仅浪费时间也浪费人力,所以,我们必须发展互联网为核心的档案管理建设,开发出适合大学生档案管理的数字化系统,以互联网代替手工,可以让档案内容及时得到使档案内容及时得到更新,并且方便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