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数学如何做笔记

高中数学如何做笔记

时间:2023-09-25 17:59: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数学如何做笔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数学如何做笔记

第1篇

关键词: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课后作业

引 言:在高中阶段,由于教学内容加深,思维要求的提高,课堂容量的增加,老师讲解课的减少,学生课后自习的时间增加,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致使课堂上能听懂,而习题却不会解答,继而产生厌学情绪,针对种种情况,本人就高中生在预习、记笔记、做作业等方面略发见解,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课前预习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课前预习就是学生在老师讲课之前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以期做到初步理解并为上课做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课前预习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的关键一步,使高中学生对新知识能理解和运用,切实提高学习效率。

v一w明确意义是课前预习的前提

课前预习是现代高中生的基本素质,预习意义在于:

1、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课前预习有助于了解新课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为上课清除部分知识障碍。

3、课前预习有助于提高听课效果。预习时不懂的或模糊的问题,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容易将问题搞懂,真正达到预习的目的。

v二w“读、标、写、查”是预习的基本方法

1、“读”即先将教材精读一遍,以领会教材大意。然后根据学科特点,在反复细读,如:数学概念、规律、例题等逐条阅读。

2、“标”即标大意、标重点。将一节内容的重点、规律、概念等划下来分别标上记号,以帮助上课听讲时记忆。

3、“写” 即将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写在书边。

4、“查”即自我检查课前预习的效果。关上书本思考刚才看的内容,哪些看懂,哪些模糊不懂和做课后习题,检查预习的效果。

二、认真记笔记是学好数学的环节

学好高中数学在学习方法上要有所转变和改良,而做好数学笔记无疑是非常有效的环节。善于做笔记,是一个学生善于学习的反映,为此数学笔记应该记一些:

1、应记好不懂问题。将课堂上没有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教老师或同学,以把问题弄懂,不致于知识断层。

2、应记好思路方法。对老师在课堂上介绍的解题思路方法和分析思想及时记下来。课后加以消化,如有疑问课后及时问老师或同学。

3、应记好归纳总结。及时记下老师的课堂总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容易掌握本堂课各知识点的联系便于记忆。

4、应记好错误之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多或少的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学生应记下自己所犯的错误,并用笔加以标注,以告诫自己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在反思中不断得到提高。

三、认真做作业是学好数学的反馈

认真做好数学作业是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巩固提高。在课堂、课外习题训练中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也很有必要,在做作业中要做得整齐、清洁,培养一种美感,还要有条理,这是培养逻辑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且必须独立完成。这样同时可以培养一种独立思考的习惯和独立解题的意识。在做作业时要提倡效率,应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不拖拖拉拉,拖拖拉拉的做作业习惯会使我们思维松散、精力不集中,这对于培养、提高数学能力是有害而无益的。抓数学学习习惯必须从高中年级主动抓起,无论从年龄增长的心理特征上讲,还是从学习的不同阶段的要求上讲都应该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给高中学生的建议

高中教材知识量明显增大,理论性明显增强,高中学习对理解要求很高,不动一番脑子,就难以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试题综合性明显加强,往往解决一个问题,除了要用数学知识,还得应用其它学科的知识;系统性明显增强,高中教材的知识结构化升级;能力要求明显提高。基于这样的一些事实,本人建议:同学们要在学习上制定一个目标,使自己明确目标,有目标才有方向,才有努力的动力;在学习上要一步一个脚步印,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做什么做多少、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用什么办法采取什么措施都要认真想好。地学习上一定要注意:

第一、课前先预习后上课,先复习后做题目,做作业;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复习巩固;定期整理听课笔记,不断加强、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要科学安排学习时间,选择最好学习方法,合理分配学习时间,注重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做到计划性、科学性、合理性和严格性。

第二、要养成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学习时集中注意力,就能使全身的神经细胞“全力以赴”,使学习的内容留下明显的痕迹,就能加深记忆。另外要养成自已定期整理知识的习惯,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提炼,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要在课前预习、课堂听课、记笔记、课后做作业、复习巩固以及课外学习中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阅读力、记忆力和创造力等。尤其是对每学一个知识后对自己的认知进行再认知,多问几个“为什么”,多与同学讨论,加深理解,从而对所学知识了解更加深透。

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学好高中数学对以后起着重要作用。高中数学是学习的一个艰苦的磨炼,经过了课前预习、课堂听课、记笔记、课后做作业、复习的过程,就会打开高中数学的学习思维。同学们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勤奋的学习态度,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进一步学好高中数学。

参考文献:

[1]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范永顺教授主编.《中学数学教学引论》2000,324~328

[2] 中小学教育网《高中生如何做数学笔记》.2006.8.21

第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中考复习;衔接高中;探究思考

学生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经历了激烈的中考洗礼,刚跨入高中阶段学习,对学习新知识有很强的新鲜感,并且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十足的信心,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读高一一段时间后,经常听到这些初中已毕业的学生抱怨高中数学内容多,老师上课速度快,如同听天书,做习题和课外练习时,也是磕磕碰碰,不知从何下手。他们常说在高一学习中面临着许多的学习困难,如听不懂,学不会,感觉自己还不能适应高中学习方式和高中老师上课的模式,导致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甚至过去的尖子生也可能变为学习后进生。是什么导致学生升入高中学习后数学成绩大幅度下降呢?作为一位长期在初三教学工作的我,一直在反思自己的教学,也经常和高中老师交流,据此我对初高中学生数学学习中导致学生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初三复习教学,为学生今后的高中数学学习衔接做好准备。

一、分析问题成因

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学习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学生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有些学生会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听一些学长讲高中数学很难学。确实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有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异面直线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以上的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一新生学习数学的质量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材的变化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易懂,多数知识点都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相贴近,体现了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另外,初中教材对概念的定义不是非常严格,对不少数学定理也没有非常严格的论证,或用公理形式直接给出,不需要证明,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趣味性强,教学课时较多。初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相比,高中数学概念多而抽象,符号多,论证严谨,逻辑性强,定义、定理表述严格。如:高一教材一下子就触及非常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象语言,知识难度加大,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要求高。其次,初中在新课标下,调整了部分初中教材内容,如初中弱化的韦达定理和圆有关的知识,而在高中必修2探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却又相当重要。高中虽然在部分内容上较之以前难度相对降低,但增加了大学里相应部分,如:导数、概率、向量等内容。因此,从以上的教材变化分析,我认为教材的调整不仅没有缩小初中数学教材和高中数学教材的难度差距,而是进一步扩大。

3.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课容量小,教学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了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对重难点内容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教师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是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从而影响高中学习成绩的提高。

4.学法的变化

在初中学习数学的时候,教师讲问题细致,问题类型归纳全面,同样类型的习题训练较多。到了考试的时候,学生只要记准教师所要求的概念、公式、定理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能对号入座就能取得较好成绩。因此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习惯围着教师转,缺少自己独立思考和对数学规律性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的习惯。另外我们福州的学生参加中考可以带计算器进考场,而我们福建省高考却不允许带计算器,初中生对计算器操作熟练,却导致了心算、口算和笔算的能力减弱。但是在高中学习数学的时候,由于内容较多而时间较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以及题型等讲全面细致,只能对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做一些选讲,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还是继续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计算不能完全脱离计算器,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学习习惯和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

二、根据问题成因做好初三复习阶段的衔接工作

1.优化初三复习,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初三复习阶段是初中与高中最近的时间段,要复习的概念多,要构建的知识结构多,要解决的题型多,要培养的能力多,短暂时间复容量的知识,正好类比高中教学环境。为此,在初三复习教学中,首先要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其次,要综合运用知识,加强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培养。最后,复习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总复习工作要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即因材施教,分类推进,全面提高复习效率。通过初三的总复习,逐渐让学生对高中的教学要求与学习要求有一定的了解与适应。

2.认识初高中知识关系,适时拓宽初中知识

认识初高中知识关系,如初中实数与高中虚数联系,初中二次函数与高中一元二次不等式解的联系,初中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与高中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联系,初中平面图形、三视图与高中立体几何联系,初中找规律题与高中等差、等比数列及通项关系,初中三角函数与高中三角函数、正弦余弦定理关系,对这些初高中联系的知识可在初三复习阶段适时做些拓展和介绍,不要为了中考复习而复习。

如二次函数知识的生长点在初中,而发展点在高中,是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重要内容。在福州的中考中常以二次函数为背景设置题目,也是高考的一项重要的考查内容。因此在复次函数图象时,可根据图象让学生说出x为何值时y

再如在初中阶段学生认为两直线不相交就是平行,老师要举空间异面不平行也没交点的直线实例,告诉学生平面内两直线位置关系才是平行或相交,但立体图形就不一定成立,加深了对初中平面几何中定理的理解。另一方面,学习高中的立体几何常要在平面与空间中转化,因此,要通过初中三视图的复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复习平面图形折叠题型中,培养学生要能抓住折叠过程中那些不变的量去完成计算,这样,复习好平面图形知识与计算,可为高中立体几何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3.对比初高中教法特点,注意教法衔接

借助数学软件(如几何画板、超级画板等)辅助难题教学,加强定义、概念、定理之间的复习,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同时对容易混淆的概念、定理对比复习。在复习教学中要多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给学生讨论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中的错误观点,同时加之教师适时点拨,让学生多感受、多体验,使学生做到从想学、能学、会学的过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通过生动的语言、精辟的分析、严密的推理、有机的联系来挖掘和揭示数学美,让学生从教师行之有效的数学方法和灵活巧妙的解题技巧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并通过学生自己的解题来表现和创造数学美,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从枯燥乏味的复习中解放出来,进入其乐无穷的数学学习境地,得以保持学习兴趣的持久性。

4.注意学法探究,激励钻研精神

教会学生学会多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互相鼓舞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动机;学会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增强自己的学习信心;学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正确分析它们产生的原因,及时寻求教师、同学和其他人的帮助,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消除它们带来的不良心理影响。我们知道在有效学习数学的活动中不能单纯地依赖知识的记忆与对教师讲解试题的模仿,还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模式。因此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数学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还应该对学生在解数学试题中解题思路的独创性和学生对数学的钻研精神大力表扬肯定,激励他们在学习上有更大的热情。

5.指导学生复习,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效衔接

好的学习习惯有勤学好问习惯、上课专心听讲习惯、做笔记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规范工整的习惯等。只有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进行扎实的复习,并在将来的高一学习中安全度过这个初高中衔接阶段。对于学生听课方面,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听课、笔记、思考三者之间的关系。教会学生如何自学是教师教学的根本,而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首先需要依赖于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对概念,定理要求会联系、会应用。每章复习要求学生会用图表归纳要点,使所有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形成好的认识结构。

三、思考

在初三数学中考复习的过程中,我有了一些发现,例如: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在数学领域都能有很好的扩展,解题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个别数学能力较好的学生没有放眼高中,觉得这些补充内容与他们的中考考试无关的内容是浪费时间,心里有点抵触。

同时由于复习难度提高了一点,使得基础较差的同学感觉上课有点吃不消,促使这些学生变得更差。因此在实施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初三中考数学复习感觉压力比较大。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对这部分优秀学生可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前有意识地补充部分高中知识,渗透教学思想和方法,在复习阶段的衔接教学中起带头作用,为其他的同学形成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良好学习习惯起示范作用,为初、高中教学学习的平稳过渡创造条件。同时在今后中考试卷中,适当加大对初、高中衔接部分知识与能力的考查力度,如将实数运算转移到虚数运算等,来促进学生对概念法则的理解;又如函数部分等,突出能力的考查,来促进初中阶段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

探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这就不时地对学生的学习信心提出挑战。我们教师一定要有探讨教学的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克服这些教学上的困难,不要一味躲避,否则我们的探究教学就不会有收获。

以上是我对初高中学生学习数学中导致数学成绩分化原因进行的分析,并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初三复习教学,为学生今后的高中数学学习衔接做好准备做的一些探讨。可能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够继续有新的发现和尝试!

参考文献:

1.柯连平.中学数学教学与素质教育的思考.中学数学研究.

2.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3篇

关键词:学会预习、记好笔记、做好作业

引言:初中学生升入高中,由于教学内容加深,思维要求的提高,课堂容量的增加,老师讲解课的减少,学生课后自习的时间增加,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致使课堂上能听懂,而习题却不会解答,继而产生厌学情绪,针对种种情况,笔者就高一新生在预习、记笔记、做作业等方面略发见解,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学会预习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预习就使学生在老师讲课之前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为上课做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学会预习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的关键一步,是高一新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习效率。

﹙一﹚明确意义是学会预习的前提

学会预习是现代高一新生的基本素质,预习意义在于: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觉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预习有助于了解新课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只是障碍。

3、有助于提高听课效果。预习时不懂的或模糊的问题,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容易将问题搞懂,真正达到预习的目的。

﹙二﹚“读、划、写、查”是预习的基本方法

1、“读”——先将教材精读一遍,以领会教材大意。然后根据学科特点,在反复细读,如:数学概念、规律、例题等逐条阅读。

2、“划”——即划大意、划重点。将一节内容的重点、规律、概念等划下来分别标上记号,以帮助上课听讲时记忆。

3、“写”——即将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写在书边。

4、“查”——即自我检查预习的效果。合上书本思考刚才看的内容,哪些一看懂,哪些模糊不懂和做课后习题,检查预习的效果。

二、记好笔记是学好数学的环节

学好高一数学在学习方法上要有所转变和改进,而做好数学笔记无疑是非常有效的环节。善于做笔记,是一个学生善于学习的反映,为此数学笔记应该记一些:

1、记疑难问题。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不会导致知识断层。

2、记思路方法。对老师在课堂上介绍的解题思路方法和分析思想及时记下来。课后加以消化,如有疑问课后及时问老师或同学。

3、记归纳总结。记下老师的课堂小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知识点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容易掌握本堂课各知识点的联系便于记忆。

4、记错误反思。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聪明人不犯或少犯同样的错误”,记下自己所犯的错误,并用红笔加以标注,以警示自己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在反思中提高。

三、做好作业是学好数学的反馈

做好数学作业是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运用和巩固。在课堂、课外练习中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也很有必要.在作业中不但做得整齐、清洁,培养一种美感,还要有条理,这是培养逻辑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必须独立完成。同时可以培养一种独立思考和解题正确的责任感。在作业时要提倡效率,应该十分钟完成的作业,不拖到半小时完成,拖泥带水的作业习惯使思维松散、精力不集中,这对培养数学能力是有害而无益的。抓数学学习习惯必须从高一年级主动抓起,无论从年龄增长的心理特征上讲,还是从学习的不同阶段的要求上讲都应该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给高一新生的建议

高一教材知识量明显增大,理论性明显增强,高中学习对理解要求很高,不动一番脑子,就难以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综合性明显加强,往往解决一个问题,还得应用其它学科的知识;系统性明显增强,高一教材的知识结构化升级;能力要求明显提高。

进了高中以后,要在学习上制定一个目标,使自己目标明确鼓舞斗志,有目标才有动力;学习上要循序渐进,做什么做多少、先做啥、后做啥、用什么办法采取什么措施都要认真想好。学习上一定要注意:

1、先预习后上课,先复习后作业;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复习;定期整理听课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要科学安排好时间,选择最佳学习时间和方法,合理分配时间注意劳逸结合,交替用脑,做到科学性、计划性、合理性和严格性。

2、要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学习时集中了注意力,就能使神经细胞“全力以赴”,使学习的内容留下明显的痕迹,就能加深记忆。还要养成自我整理知识的习惯,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提炼的过程,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3、要在预习、听课、记笔记、作业、复习,课外学习中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思维力、观察力、阅读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特别是对每学一个知识后对自己的认知进行再认知,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对所学知识了解更加深透。

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数学,学好高一数学对以后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高一数学是学习的一个艰苦的磨炼,经过了预习、听课、记笔记、作业、复习的过程,就会打开高一数学的学习思维。只有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不仅学会,而且会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进一步学好高一数学。

参考文献:

[1]范永顺主编.《中学数学教学引论》.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324~328

[2]互联网.《高一新生如何做数学笔记》.中小学教育网,2006.8.21

第4篇

关键词:教学效率 教材 有效情境 学法指导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新理念不断更新发展。大家都逐渐明白了不能单纯地为分数而教育孩子,那样只能毁了孩子的明天。我们必须把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重中之重,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一、深刻理解教材,科学使用教材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和达成是直接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影响学生知识的建构和数学素养的养成的首要要素,因此我们要在深入理解教材,全面了解学生实际的前提下,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科学地使用教材。所以教师在授课之前还必须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标,还要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与关键,以便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做到在教学中抓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带动全面,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定向和动力的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的重要因素。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是在对数学特点、内容发生兴趣时而引发的。课的引入是学生能否产生学习兴趣,渴求新知,增强教学效果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挖掘教材活动性和创新性因素,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境大致有两种:第一种是现实生活情境;第二种是问题矛盾情境。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设置认知冲突,以情激趣,以趣导思。让学生的注意指向新知,并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三、设计活动化学习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能否真正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取决于新知是教师的给予还是自身探求而获得。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优化教学过程,实施开放式教学,把课堂营造成学生的数学活动场景,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运用过程设计成一定的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求知、在活动中发现创新,提高学习活动效率。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索性学习活动,让他们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有所发现,并能对自己的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掌握科学探索和研究的方法。教学中可让学生联系生活环境,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师生共同研讨等探索性活动,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水平。

四、丰富学习方式,加强学法指导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的参与和行为的参与,既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又要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学课堂教学真正走向有效。

为使课堂有效,必须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善于观察分析,勤于讨论探究,勇于试验操作,促进其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创造。指导中要在“严、实、细”上下功夫,可以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指导学生如何预习、如何听课、如何记笔记、如何做作业、如何复习小结等,不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五、营造和谐课堂,确保互动有效

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时刻关注研究学生,运用看、合理的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调节教学过程,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师生双方情感的沟通和协调、相互信任和合作关系的建立,都需要教师以自身积极情感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为营造教学的和谐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或反应,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而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教师在上课期间应尽量与每一位学生进行积极的个人交流,认真倾听和接受每一位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

六、适时拓展变式,丰富教学思想

第5篇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是搞好文科教学的前提

学校要不断加强舆论的正确导向作用,首先要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提高对文科的重视程度,特别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文、理要同等重视,在广大教师中清除重理轻文思想,在学生中广泛宣传文理两条腿并行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文科的态度;争取家长理解和支持,使学生和家长懂得,未来社会不仅需要科技,更需要文科人才。其次,完善评估机制,促进文科教学。加强对文理分班前的文科教学及班级管理的评估检查,改进奖励措施,对文科教学情况进行奖惩,减轻分班前重理轻文现象,促进文科教学。

――大力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是搞好文科教学的基础

精心培育校园核心价值观,浓厚学风、改善教风、优化校风。全力打造和谐的校园生态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并强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意识。全方位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用特定的文化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启迪、接受教育。注重墙壁、走廊、宣传栏、广播、校报、校园网的美化和亮化工作,张贴名人、伟人画像、名言警句,宣传校园先进典型,使学生时时受感染、受启发、受激励;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为学生施展才华、发展个性提供广阔的舞台,激发学生的灵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展现蓬勃向上的青春朝气和浓浓的文化气息。

――严把生源质量关,确保文理均衡,是搞好文科教学的关键

高一设置文科倾向重点班,安排优秀文科文科教师担任班主任,配强该班文科文科教师,特别注重数学和英语文科教师的配备。高一下学期实行文理文科时,学校先摸底,重点分析学生中考和高一期中与期末考试的数学、物理成绩,圈定数学成绩较好而物理成绩跛腿的学生学文科,班主任和文科教师帮助学生认真剖析,发现自己的文科特长和潜质,引导适合学文科的学生愉快地进入文科班;同时鼓励班主任动员班上2-3名优秀学生选学文科。力争文理科入口生源平衡,努力实现文理均衡发展,促成良性循环。

――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文科教师队伍,是搞好文科教学的核心

抓好“发现问题,专题研究”的文科课题研究工作。依据学校实情,发现文科教育教学的问题,成立课题组。课题组应建立“课题领导小组――课题实验组――课题研究员”三级组织,确保课题实验的顺利进行。课题组撰写“立项申请报告”,向上级科研部门申请立项。能够被上级相关部门批准立项的课题,是有价值的,带有普遍意义的。在上级科研专家的指导下,实施课题研究,分析、收集实验数据。依据实验方案,分阶段进行实验分析,强调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使课题实验真正落到实处。撰写实验论文,精选实验课例,撰写实验结题报告。通过上级主管部门鉴定的结题的课题组,学校予以重奖并推广其实验成果。

用教学比武促进文科教育教学研究 。学校每年举行“青年文科教师教学比武”。从公开课到教学比武,促成青年文科教师的快速成长。参加各级各类的文科教师比武,全国奖、省级奖、市级奖、县级奖等奖次量化为分数,作为骨干文科教师、学科带头人及文科教师晋级的重要指标。为骨干文科教师的递次配置的合理结构提供依据。 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将在教育教学中有影响的文科骨干文科教师推向校外,扩大影响,提高名师的知名度。

加强文科教学研究和高考研究,引导教师教师树立教研意识,树立团结协作精神,改变单兵作战的方式,加强集体备课,综合集体的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引导教师重点研究以下问题,诸如文科教学与考试改革、测试目标与内容、试题的特点与内容结构设计、试题的命制、答卷的评阅和讲评、考试成绩的统计与评估、当前学生的能力现状与提高的对策、当前文科所涉及的学科的教学差距与解决的办法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适度使用激励措施调动教师积极性。继续实行“双向选择”,首先由学校聘任班主任,再由班主任选聘组合本班授课教师,没有特殊情况,授课教师三年内不做更换。平时通过校本培训、外出学习、自主研修、岗位竞聘、青蓝工程、教学比武、制定个人发展规划等措施,努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学校用人文关怀,理解文科教师的苦衷,走进文科教师的生活,了解并帮助文科教师解决实际困难;力争用公平、公正的评价促进文科教师认真工作,让文科教师心里能明明白白,知道失误之处,明确努力的方向,提高教学质量。用奖金杠杆刺激文科教学,奖金分配上,对文科本科设置更高的权重分。

――狠抓主体性课堂教学,力促整体文科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是搞好文科教学的抓手。

有效的文科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之文科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学校必须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上下功夫。

以充分的备课保障有效的课堂。 从大的方面讲备课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三个方面。从前阶段的教学实际,我们可以把备课重点细化,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提高备课的充分性,来保障有效的课堂教学。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目标对课堂具有引领作用,是一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考虑,以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总体目标。突出教学资源的开发,重视教材资源、生活资源和网络资源。

注重教学问题的生成。好的问题能带动一堂课,好的问题需要设计,也需要生成。在备课中考虑的问题生成,主要还是预设性的,需要文科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学习活动,预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能会产生什么问题。

教学方式的灵活选择。即倡导文科教师根据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教学方式、设计教学方法。

抓主体性课堂教学,促整体文科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读是文科学科特点所决定的。学生文科自学能力形成的目标的达成离不开各种形式的读的训练。朗读能增强语感,加深体味;默读能提高读速,思考推敲;精读能深钻细研,融会贯通;略读能提纲挈领,观其大略;跳读能避轻就重,抓住要点;批读能圈点批注,品评褒贬。这里提及的“读”,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常伴随思、说、议、写等其他文科实践活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读”的训练中,综合提高学生的文科能力。“授之以渔”后,文科教师的任务似乎已完成,其实不然,我们还要使之“乐以渔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使每个学生都能全神贯注地迷恋于一种艰巨而又激动人心的脑力劳动,只有这样的情况下教育工作者才算是完成了自己崇高的使命。

有效指导课外阅读,促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文科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文科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文科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内外的结合,一方面要求文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将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了解的知识、掌握的技能运用于学习和探究之中;还体现在课外结合课文进行拓展阅读以激发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如果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学习方法,培养阅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等于得到了“捕鱼的方法”,有了“点石成金术”,就获得了不断获取新知识的有效工具和基本途径,不仅一时得利,而且能终身受益。

――打破文科教学瓶颈,加强教学双向指导,是搞好文科教学的重要环节

高一高二年级夯实语数外基础,狠抓数学和英语;高三狠抓文综。高一高二在正课及自习课课时设置上倾向数学、英语,用更大的课时量为文科班学生加班加点,夯实基础。高二每月举行数学、英语月考。高三文综实行“周考”制度。

增加地理课时,消化初中内容,确保学习衔接。

大力加强数学、英语“教、学”双向指导。

通过揭示数学问题以及解题的本质,把数学问题趣味化、基础化、生活化,把数学思维方法合情化、自然化、人文化,使学生从心理上亲近数学,消除对数学的恐惧心理,找回自信,要增强毅力。针对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采用低起点、拉网式、递进的方法,牢固理解与掌握基础问题。指导学生对于容易犯的错误,要做好错题笔记,分析错误原因,找到纠正的办法;不能盲目做题,必须在搞清楚概念的基础上做才是有效的。对于课本中的典型问题,要深刻理解,并学会解题后反思题意、方法、变化。在注重基础的同时,将高中数学合理分类。一方面按知识进行条块分类,进行知识的归纳与整理,形成全局观念。另一方面,以方法为主线,形成专题,提升解题策略,从而解一题会一类。在复习过程中,应根据加强基础、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以高考中热点、重点内容为抓手,在练中学、学中会、会中悟,特别是通过创新题、能力题的探求来激活思维,比较系统地把握思维方法!

英语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八点――多听老师的,少自作主张;多用碎时间,少搞大突击;多接触单词,少钻研语法;多做高考题,少扣模拟题;多攻词汇表,少记课外词词汇;多做一般题,少钻研难题;多做阅读完形题,少做单选题;多背好用法,少问为什么。让学明白“英语得阅读者得天下”。

文综要处理好“死”与“活”的关系。“死”指的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一定要准确全面把握,要死记――必须把课本上的每一条原理都记清楚,原理后面的阐述和举例也很重要。 “活”指要能够联系实际,进行活学活用。这就要求走出教材课堂的小圈子,尽一切可能将所学原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做个有心人,充满兴趣,主动感知生活,研究生活,而不是被动地去背材料。要用基本思维方法找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按照“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归纳(个别―――一般)与演绎(一般―――个别)相结合的逻辑,形成知识网络。运用“是什么、(性质、本质等)、为什么(原因)、怎么样(意义或危害)、怎么做(手段和措施)、怎么体现的(在具体材料中)”的思考问题的逻辑层次来联系知识。以本为本、学会看书,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看书应该作到四看:看目录(经常看)、看序言(总序言和每单元的序言)、看课题、看目题、看内容和辅助文(专家点评、相关链接、名词点击、探究活动都应该看)、看综合探究、看单元小结(每单元之前)。看课题、看目题、看内容、看小结以加强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是基础;看目录、看序言以加强对知识内在联系的掌握是关键。最后,要在老师的辅导下,通过典型例题、试卷评析等,了解不同题目的解题技巧。在平时训练和作业量的安排上,多做名校试卷,坚决反对题海战术,强调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科学使用激励杠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是搞好文科教学的酵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