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乡村规划设计案例

乡村规划设计案例

时间:2023-09-25 17:59: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乡村规划设计案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乡村规划设计案例

第1篇

一、要认真研究当代世界乡村规划的新理念、新变化和新要求

把地区定位为:流域对外开放的门户”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功能区”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世界级的大城市群”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的基地,去年月份出台了地区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辐射带动流域发展的龙头”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区域之一”其中也提到就是要“增强等节点城市的集聚能力,加强乡村功能互补,提高整体竞争力”做规划的时候,应当依据的这个定位,增强全局意识,拓展原有的概念:

还应该考虑与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社会管理规划和历史人文规划等方面的结合,第一是外延的拓展。乡村规划不只仅是划出功能区、画出色块、做一些中心区的乡村设计。才干使得规划更加符合地区发展的需要。

新一轮规划的愿景是这样描述的这个乡村在未来将会拥有全美大城市最清洁的空气质量;将会维持清洁的饮用水,第二是基本要素的拓展。最近我看了纽约市到年的规划。并开放更多的河流、小溪以及海滨休闲水域;将会发生更多更清洁更可靠的能源;将会提供能够快速高效出行的选择。这个规划理念和现在所有的乡村规划描述的完全不一样。并不是说它新在什么地方,而是代表了当前世界大城市发展规划的一种导向。目标是三句话:受污染的土地将会复垦和修复,并且开发为新兴社区;每一个家庭都居住在公园或游乐、娱乐场所附近;任何种族阶层的人都享有可持续的住房。关注的重点:第一个是土地。关注住房、开放空间和种地。第二个是水。关注水质、关注供水管网,因为纽约是个老城。第三个是交通运输。纽约的交通已经有100多年了地铁据说有180多年了第四个是能源。这个乡村有多少能源是清洁的可再生的低能耗的这些规划愿景、目标和重点,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

乡村的体量,纽约最新一轮乡村规划给我一些启示:乡村形态。乡村的人口总量和结构,人均生产要素和生活要素占有量,缓解交通压力,就近解决工作、入学问题,解决8小时以外的休闲娱乐配套等等,都应当成为规划的基本要素。

怎么去考虑城乡一体和城乡统筹?不是都把它乡村化了呢?不是通过“三新”建设把它都变成房地产用地、一卖了之了呢?这些问题我要认真进行思考。第三是乡村空间的拓展。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给乡村规划带来了冲击。省里正在布置开展城乡一体规划。作为一个地方的行政首长。

参与了干部学院的一个学习班,去年。住建部仇保兴副部长去做了一场专题讲座,介绍了城镇化发展的六大趋势:乡村优先发展向城乡互补协调发展方向发展;高能耗的城镇化向低能耗的城镇化发展;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高型方向发展;高环境冲击型向低环境冲击型方向发展;放任式机动化向集约式机动化方向发展;少数人先富的城镇化向社会和谐的城镇化方向发展。对这六个趋势,虽也有一些不同意见,但总体上代表了中央政府的发展要求。要研究城乡一体化和城乡统筹带来的冲击,研究乡村建设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研究乡村空间的拓展,研究乡村单体建筑和基础设施之间的有机的结合,做到浑然天成。

既要忠实于规划,第四是乡村规划建设管理三个环节之间关系的拓展。建设是发明性地落实规划。又要对规划的缺乏进行补充和完善。建好以后还要把它管起来。如果某个环节不对,乡村的发展就会走样。建设是为了使用,最后要落到使用上。乡村的发展是一届一届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对城市的发展要负起责任,人们会讲在哪一届、哪个手上是个败笔,哪个手上就很好,最终的评价是临时使用这个建筑的人。所以三个环节之间关系的拓展,规划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依照乡村的发展、依照人的需要不时地向前推进的领导者、规划者、建设者、管理者,规划是不时地发展。都要不断地去学习它适应它研究它及早谋划,

二、要认真研究乡村发展中正在或即将出现的矛盾与问题。防止乡村病的重演

虚心学习他人的优点,要研究乡村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尽量防止他人在发展中已经出现的问题。

现在美国,提供一个案例。同济大学的第一位规划专业的博士叫张。全美中国规划师协会的主席,也是国家聘请的规划设计的国际顾问之一。介绍了美国芝加哥在近50年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讲到十大因素,觉得很有道理,和大家一起分享。

州际高速公路发展使得美国的乡村迅速郊区化。州际高速公路发展起来了乡村扩大了哪里去都用汽车,第一个因素。这样导致了公交投入不大。所以现在很多人都说美国是个大农村。洛杉矶最典型,一个由96个城市组成的大城市群。

支持私人购房贷款政策。鼓励在郊区买房,第二个因素。造成郊区的过渡扩张和城市的蔓延。国家现在也出现了从年到年,国家乡村的集中度由过去的1.4万人降到现在不到1万人,原因就是乡村过度被扩张了开始向郊区分散了

中心乡村进入去工业化时代。乡村工业向郊区扩散以后,第三个因素。造成中心城区的衰退,因为没有产业支撑。所以他提出坚持大城市经济的多样化,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对策。

乡村更新、中心区的改造以及公共住宅建设项目对城市的影响。乡村更新忽略和破坏了乡村的有机性、复杂性和历史性,第四个因素。消灭了激进乡村中的街道、公共空间和小商店,而这些是吸引人们激进乡村中流连忘返的根本因素。大规模的乡村改造,使得超级街区取消了原来街区内的小马路,拆旧的改建规划忽视了原有的历史和文脉,规划的超级街区便于土地批租,周边的宽马路加剧了交通问题,集中建造的廉租房、住宅造成了低收入者和其他社会阶层的隔离。这些问题都出来了曾经和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是英国伦敦的一个议员进行过沟通,问他伦敦是怎么让不同阶层之间相互融合的讲主要是通过政府的各种活动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说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工业化方式大量生产的住宅造成了乡村特色的消失。如何运用现代技术进行乡村建设,第五个因素。普遍遇到问题。

乡村中的种族隔离、肤色的界线。应该支持多元化的经济结构,第六个因素。给低就业门槛的就业留有余地。

大型独立式购物中心的拓展造成了中心城的衰落和乡村空间结构的单一。应该注意新兴购物中心和激进商业街区在规划分布上的平衡。第七个因素。

郊区扩展和乡村蔓延造成的交通堵塞和高排放的乡村顽疾。用什么方法解决呢?提出精明增长和增长控制的方法。第八个因素。

一个很有意思的因素是没想到空调设施的普及。空调设施的普及导致了生活方式的转变,第九因素。由喜欢户外运动变成更多地在室内运动。这个总结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乡村骚乱、乡村结构性的社会分化,第十因素。造成种族、收入、住房,贫富激化等问题。高速的经济增长不一定带来社会的长治久安,社会问题反过来会影响经济的发展。

这个乡村有很多亮点,去过芝加哥。包括乡村公园、乡村之门,进门的那些水系、公园,都做的很好,也很漂亮。但张先生针对芝加哥十个方面的研究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就是怎么去避免。比如堵车的问题逐渐进去了然后是环境污染。最近,这些问题也给我提供了一个借鉴。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要解决市区内的雨污分流问题,要花10多个亿。

现在也遇到并且比较严重。现在低端劳动力,再就是城郊结合部的管理。流动人口的同城化问题。大部分来自外地。前一阶段网上炒一个全国劳模为什么没有解决编制,这个人来自河南,干得好被评为劳模,但评为劳模并不等于要解决他事业编制,这个要说清楚。要提高他对城市的认同感,现在提出劳动保证两个“全覆盖”一个叫城乡全覆盖,一个叫外地人口和外来人口全覆盖。

乡村商业中心人口变化和商业逐步高端化,另外。造成商业利息过高的问题也已经出现。一开始到来,就讲这个观点,乡村人口结构要进行变化,主要就是要引进一些白领阶层和年轻人。现在呈现“逃离北上广”现象,为什么?现在上海中心城区去,高档会所去,五星级酒店里面去,看到听到都是英语,都是外国人和当地人在讲英语。那些开发区楼盘里面住的高档楼盘里面住的听到什么?普通话、国语。讲上海话的人都去远郊了乡村就是这么发展的既然发现了这一现象,就不能像那样去发展。要建设一个和谐的乡村,增强乡村的吸引力。

单独拿出来讲,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房地产市场的开发和乡村规划发展过程中的矛盾,这是现在遇到最头疼的问题,开发商与政府进行利益博弈。不能说开发商一味的都是不好的因为开发商是商人,政府划定的圈子里追求最大效益,怎么办?两条:一是不时挤压政府,让政府把最大的空间让出;第二是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容积率,增强产品的附加值和产品销售总量。不否认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城市的贡献,但是政府是规划师,建筑师,应当是政府规划他建设,但是某些地方变成了建筑师牵着规划师在走,这个是特别要注意的今天几大平台都来了也要讲这个观点,几大平台在规定的范围内追求最大效益,完全赞成,但我更需要有一个强烈的意识:一盘棋,不要因为自己的一块土地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使整个乡村形态破坏了觉得这特别重要。所以我提出一个问题,容积率谁说了算?最终说话的应该是谁?规划。前期可以介入的很深,但是最后的拍板一定要等规划要点进去后再弄。规划和控制性详规一定要全覆盖,哪个地方的容积率是多少,哪个地方是道路,哪个地方退让多少,哪个地方路多宽,都要先定下来,所有的规范都要到国土局那个地方去。挂牌了拿到地了再和政府谈建成什么样。

全力保证乡村现代化改造中进一步彰显城市的文脉和城市的特色

三、要认真研究乡村的形态。

比较赞成吴良镛先生提出的积极地保护”战略。围绕吴良镛先生提出的积极维护,传承乡村的文脉。整体发明”8个字,省住建厅周岚厅长写了八论,认真地进行了学习:一是乡村发展论,从静态的遗址到动态的乡村;第二是历史资源论,从保护的负担到文化的资源;第三是科学维护论,从非理性的坐而论道到科学务实的维护规划;第四是渐进更新论,从一蹴而就的改造到试点渐进的有机更新;第五是整体设计论,从孤立的维护到整体的发明;第六是文化传承论,从历史的割断到文化的传承;第七是发展协调论,从就维护论保护到战略的综合协调;第八是社会支撑论,从保护的专业技术到社会支持的公共政策。觉得写的很好,给历史文化名城在发展过程中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或是说是一个解决思路。

具体的从规划角度讲,乡村的特色。体现在什么地方?看是由三大块组成:自然的特质,文化的特质和经济的特质,三个特质统一起来就是这个乡村的特色。因此,认为在乡村规划中,如果说文化取向的话,应该注重特色的文化、特色的经济和特色的建筑、特色的景观、特色的精神,这些特色统一在一起、整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特色乡村建设的系统工程。

当然通过绿化、江河整治也会改变一些,什么是乡村主题文化?就是乡村在形成发展中所具有的自然风貌、形态结构、文化格调、历史底蕴、景观形象、产业结构和功能特征的总和。自然形态我没有方法去更新改造。但是总体风貌是不能改的不能把江南的乡村变成南方的乡村形态,不能变成广东那边的形态,也不能变成高山峻岭的形态,也不能变成一马平川的苏北形态,一个丘陵地貌为特征的半山半圩的乡村形态,大江风貌、乡村山林。这在短期内是不能调整的文化格调、历史底蕴也没法调整。可以改变的形态结构、景观形式、产业结构、功能布局,使我乡村的外在形象能有比较鲜明的特征,让人们说起来感觉到一个很有品位的乡村,一个值得流连忘返的乡村,最终是一个值得居住和生活的乡村。所以一定要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还有,要掌握好历史文化遗产,因为一个城市的规模和复杂水平与它所传承的文化的规模和复杂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

四、要认真研究乡村规划的实现形式

应该做好这么几件事:现在规划的实现手段比较单一。

加强规划的修编工作,第一。使得规划体现与时俱进的新要求和城市发展的新特征。经济转型过程中带来的乡村转型和乡村快速发展以及半城市化的现象,怎么去解决?这里有一个规划的修编问题。

加强规划落实过程中的刚性,第二。减少随意性。规划在落实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来自开发主体的影响,来自建设主体的影响,来自方方面面的影响,甚至来自领导层的影响,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没有影响是不可能的因为整个乡村建设就涉及到方方面面。如何去解决它这个规划的肩膀有多硬,刚性有多强,这是非常重要的规划落实以后不要随意地去改变它不能因为一时之利去改变规划。规划就是知识,没有太多道理,但是为什么落实起来会这么难呢?就是因为要减少它随意性,必需抵制很多诱惑。

保证建筑质量和装潢水平,第三。使得乡村的景观、乡村建筑的立面、乡村功能完整地体现规划和设计者的思想。现在画的图很好,东西很好,最后做出来的东西不像样子,这是很痛苦的事。可能由于钱的问题、功能的问题、领导者的变化,导致理想与现实有差距,有时甚至乱了套。

第2篇

一会是雨,一会是雪,去往一个豫南小村的路上,水汽淋漓,云山苍茫。这个小村,叫郝堂。村里人说,郝堂很好找,春天跟着映山红和紫云英走,夏天找荷花,秋天遍地野菊带路,冬天最醒目的是那些百年的老树……本期我们一同走进这个画一般的中国最美乡村,探访她的前世今生。

100年来,对乡村建设的探索断续有之,新农村建设的大进程里,从细微处,我们始终观察各种“协作者”如何介入乡村,并不臧否,或有启发。

“郝堂村是集大成者”,此前参与过30多个村子建设,画家孙君老师如此打量郝堂。乡建院甚至准备把他们的总部设在这个中原小村。

荷花盛开的村庄:

离城不远,古井古树,“能建有品位的村子”

河南话里,郝堂同“荷塘”。村里正有160亩荷花,由稻田改的,开得正好,“为将来做服务业搞好环境”,荷花是从中国乡村规划设计院院长李昌平的老家搞来的。山中还有几万亩板栗,上万亩茶园,做成信阳毛尖。

这是个清秀的山村,照清禅院里400年大银杏枝繁叶茂,而河边大枫杨树则是1958年老人护下来的。这也是李昌平当初选点的理由,有共同山林,有产业前景,离城不远,古井古树,“能建有品位的村子,建好后可就业,在逆城市化中有前景”。

村庄干净。两年前,“小河都被垃圾塞满了”。他们进入的第一步,便是从垃圾分类开始,如今建有资源分类中心。这几乎是他们进入各个村庄最先要做的:先有干净村庄。曾有人不肯搞垃圾。“愿意种花不?”“愿意。”栽上几株花,第二天垃圾就不见了。

这个20平方公里、趋于南方丘陵地区的典型村庄,青山环绕,环境优美。因至今没出过一个科级干部与正规大学生,被认为“风水不好”。2004年才“村村通”,几乎被遗忘的这个村庄,因为乡建院的进入,正在发生着很多你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变化。至少,以前难以看到的区委书记,“有时候一天来一次,小到砍了一棵树都要批评”。

房子:

这个村庄,真的是画家活生生地画出来的

李昌平领我们逛村子,刚进“老张山庄”院门,一只小白狗便扑进他怀里。他抱了老朋友“小虎”一会,才开始介绍,这是1号院——他们改造郝堂村房子的起始,必参观处。房主张厚健是窑湾组的组长,只好拿自己先“示范”。

10多年的两层旧居,当初的白瓷砖保留了部分,砌了新的门楼,用的是看上去如青砖的水泥砖,村中大部分房屋材料都用此免烧“环保砖”。窗户都加了木窗,是当木匠的张组长亲手做的。房子另有杂屋、厕所。屋前的小池塘与植物,其实是个完整的污水处理系统。

房子,是依据孙君老师的“画”改造的。这位安徽马鞍山画家,10年前开始给农民画房子。在信阳市委党校2楼他的工作室里,墙壁上挂着的正儿八经的油画,空白处居然也画上了建筑草图。

1号院的“画”,绘制于2011年6月15日。李昌平在纸上批复:“要以主人家意见为主,是他的家改房,我们只是帮忙,不可添乱。”修改图上,村主任胡静的签字:“主人家同意以此图为主。”每所房屋,主人都根据其功能,可以商量修改意见。比如吴军家,“之前设计了内走廊,那样接待的房间就太小”。这也是中国乡建院一直恪守的原则。改房,全凭自愿,各自喜欢。

张厚健把孙君的手绘图,裱起挂在餐厅。此后村里先后有二三十户开始改造。最让人喜欢的是3号院。一幢独院土坯房、茅草房,墙是夯的那种,裂纹清晰可见。房子早已无人居住,乡建院拿下后,花了20万改造这市值2万的房子,尽量原貌修复。大伙喜欢在3号院喝茶。村官朱菊是本村人,常取井水给客人泡信阳红或毛尖。乡建院所追求的,正是这样,从土里长出来一样的房子。他们也用这房,阻止了拆老房子的步子。

每一个房子,都充满诚意。最让村民感到奇怪的,则是离3号院不远,台湾生态建筑师谢英俊设计的一个房子。“从没见过这样的”,施工者笑,继续用轻钢安装这如积木般的房子。

当然,虽然孙君等人一再强调“自愿”,有一些,显然当初是很勉强说服人家做的,比如必经之地的甘如生家。在1980年代的土坯外糊着稻草状东西,一砖一土两房,“中间不好连接”,用了木头堆砌的门,柴扉轻掩之状。

“很多村子我们改过的,村民首先都觉得丑、落后,在参观者的赞美里,他们才将信将疑,慢慢就觉得好看了。”我问女主人,好看么?她笑了笑,不答。“拿出一叠照片,农民总是挑出最丑的一张觉得最好看”,还好,将人们的审美,从“白白的贴瓷砖的小楼最好看”,改变到周边村镇有人慕名来学,并没花费多少时间。如今回忆起几年前在某村,“把这样丑的房子带到村里,应该把孙老师抓起来”的光景,孙乐呵呵地笑。

盖这些房子,对施工队也是个挑战。一直合作盖房子的大胡子李,是信阳本地人,孙君在山里偶入他家,发现其高脚杯擦得锃亮,自此结下交情,“很难盖,但盖了个好看的房子,有成就感”。作为搭档,主张花小钱建村庄的李昌平虽赞房子好看,也直言不讳地有看法,“有些房子体量太大,花费太高”。

“政府主导的新农村建设,是在农村建构现代文明,而乡建院则是重塑农村文明。”

快要竣工的郝堂村新小学,在村中一块小坡上,可俯瞰村子,设计者在钟楼上给鸟预留了巢。但自学校右转,仅几步路远的郝堂马湾组,与被改造的红心组等核心组相比,显然是两个世界。

郝堂村有18个自然组,目前只有2个示范性组是“幸运”的,村主任家也不在范畴内。马湾路边树下8个坐着聊天的女人,见拍照,略羞涩,“拍拍我们的老古董啦”。对于改房子,虽说“要自己出钱肯定不得改啦”,不过24岁在武汉打工的张涛,已经开始打电话咨询母亲,是否可以改建房子开农家乐。

继续驱车往前,在快要出村处,曹湾组的曹帮启家,也热火朝天将一层楼加盖成两层,新做了个立面,“要花30万”。孙君说,这些肯花30万“天文数字”盖房子的人,对乡建院怀有最大的信任,也对村庄充满希望。

武汉理工大学建筑学博士刘炜慕名而来,也曾参与很多湖北农村设计的他,在3号院喝茶,做了这样的比较:“自己参与的政府主导的新农村建设,是在农村建构现代文明,而乡建院则是重塑农村文明。”

主张“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的乡建院,与渴望更“现代”的村民碰撞自然很多。比如新修的进村主道,村民想不明白为何不搞沥青路,孙君坚持用砂石路,“技术处理后也无灰尘,却可以用粗糙压住精致”。

虽然他们认为房子是最不重要的,但目前村子还集中在改造房屋阶段,更多的关于产业支撑、养老村的筹划还在未来。至于此过程中,他们最终的目标,修复乡村文化,则是漫长的过程。郝堂的变化是缓慢的。政府方面有点着急,觉得太慢。李昌平则嫌太快,“没有时间表”。这让也希望“慢”一点的村支书老曹很为难。虽然早做好了“脱三层皮”的准备,依旧没想到,一个村庄的裂变,要经受太多的考验。

对话孙君:

“他们就跟黑夜一样,给一点光亮,萤火虫就飞舞过来”

记者:一个画家,怎么想着给农民画房子?

孙君(以下简称“孙”):现在是一个城市建筑丑、农村建筑也丑的时代。盖房子是农民最大的事情,一有点钱就盖房子,改革开放30年盖了2.5次房子了,但房子基本是框架式、仿欧式建筑,谈不上审美。我们看着有点丑,就帮着弄弄看,把画家的情怀加入进去。

记者:画10年房子,画出感情来了吧?

孙:弄的过程很有意思,从开始不认可,到争先恐后找你设计房子,你会觉得你的作品会有很多读者,最没有文化的农民,不仅理解、参与,还狂热地拜托你,请你吃饭,套近乎。这就是对美的渴望。他们就跟黑夜一样,给一点光亮,萤火虫就飞舞过来。从我们做的一些小案例,清晰感受到,中国农民太需要文化与教育,而社会体系太不关注他们的情感。我们也很尴尬。不做吧,很多人需要。做吧,力量太小。感情像个天平,愈来愈靠近乡村的情感,割舍不下。

记者:你设计的郝堂村的房子风格,是依据什么确立的?

孙:每个地方建筑都不一样。郝堂建筑,挖掘豫南民居典型特点,既有南方的玲珑与精细,又有偏北方的高大。年降水1200mm、房屋高度等,都处于中间阶段。色彩,楚文化比较凝重,所以基本都是墩墩的感觉。我做的也不一定是典型的豫南民居,在资料、档案等方面寻找,最后形成我心中的豫南民居。做到神韵的一种。我的目标是,千万不要建一个20年又要拆的房子。现在做的房子,20年后会更好看。现在的砖头充满火气,比如瓷器,经历岁月之后才温润。

记者:乡建院的建筑设计师是如何组成?一个村子需要风格基本统一吗?

孙:我画的图村民认可后,再交给专业设计师。乡建院除专职设计师外,也与很多相同理念的建筑设计师团队合作,希望建筑语言多元化,将自己的独特情感融入,只要不太出格的。但又需要统一性,要求既有传统的延续,又有现代功能。

记者:我看到过谢英俊老师给河南淅川设计的生态屋,农民愿意接受吗?

孙:还是不太能接受。觉得不牢靠,也没面子。有时造价还更高。但还要努力推动,那是未来的一个方向。

对话李昌平:

大资本搞新农村建设是错的;扶持社区金融才是长效机制

记者:中国农村这样的金融困境,是否是土地集体所有导致的?

李昌平(以下简称“李”):在东亚社会,即使土地私有,在中国台湾,日本,也没有大银行直接对接小农户,都是靠农协内部金融服务小农。在国内,土地承包证等无法成为银行有效抵押,那么就需要在银行与农户之间,建立类似于“夕阳红”这样的社区资金互助社。在中国,做农村金融,政策上是没问题的。但这一部分的管理,从农业部划入了银监会,县级银监会才1~2人,不可能支持农民社区资金互助社发展,就卡在那陷入了困境。这个问题是最亟须解决的。

记者:农村社区互助金融最大的优点在于什么?

李:农村是个村社共同体自治社会。大资本下乡搞新农村建设,会破坏农村共同体,这个要警惕。扶持农村社区互助金融,一可以盘活土地增值资产(抵押贷款),解决资金短缺;二可促进各种要素自由流动,优化配置;三可以促进其他合作和综合发展;四可以壮大集体经济和发展村内公共服务,巩固村社共同体;五可以加强两委战斗力和自治能力。

记者:郝堂村的金融试验进行得如何?

李:还是可以的。速度是慢点,规模是小点,但基础很扎实,管理有进步。至今还没有出现一笔呆死账,积累也有30多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