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人事管理系统现状

人事管理系统现状

时间:2023-09-25 18:00: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人事管理系统现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人事管理系统现状

第1篇

关键词: 高校 人事 管理系统

高校人事管理是在一定的人事政策和原则之下,运用科学的方法,执行及调整学校的人事制度,对高校内部的各级各类人员及其人事关系进行组织、协调,做好全校教职工的档案管理、聘任录用、奖惩任免、培训考核、工资福利、社会保障、职称评聘、离退休等工作,以达到高等学校人力资源利用的高效率、高效益的目的。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在高校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良好的人事管理将为高校创造优秀的教学和科研环境,建设合理团结的教职工队伍,提升高校竞争力,增强办学质量,促进高校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高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人事管理的业务量日益增大,业务种类显著增多,服务要求不断提高,迫切要求高校人事管理从被动的事务管理转向主动的人力资源开发及服务,相应的管理工作手段也应从传统的手工方式向数字化方式转变。由此,将当代信息技术与高校人事管理相结合,建立一个集全校教职员工档案管理、薪酬分配、社会保障、职称评聘、岗位聘任、年度考核、干部任免、数据统计与上报、信息的采集与运用等为一体的高校人事管理系统,对人事信息进行科学有效的系统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人事管理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一)提高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人事管理工作是十分繁杂琐碎的例行性事务工作,涉及大量的机构、编制、岗位、人员数、工资等信息,人事管理人员几乎每天都要处理信息的查询、统计、收集、整理、存储、归档等事项。这些大部分都是基于经验的重复劳动,但又是人事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基本事务。每逢校内管理体制改革、机构调整、干部任免、工资变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较大的人事管理事务及年报、月报等统计工作时,大量的信息处理需要占用管理人员很多时间,手工操作效率低且容易出错。

目前高校的人事管理整体效率偏低,主要出于两个原因:一是信息冗余,维护困难。各个管理部门都拥有各自独立的人事基础信息库,部门之间缺乏信息共享,从而造成人事信息的重复建设,客观上导致了大量冗余信息的存在,同时动辄上百个字段的信息库的维护工作量极大;二是信息不够精确。由于各部门的信息来源、使用目的、统计口径不尽相同,以及大量冗余信息的存在,导致采集到的信息存在一定的偏差甚至错误。

因此,迫切需要有一套高效的管理系统使人事管理各项事务科学化和规范化,运用计算机自动处理和有序管理人事信息管理、员工考勤、薪资计算等定量问题,一定程度上实现无纸化办公,降低人力、物力的消耗,实时动态提供准确的人事信息,使人事管理工作者从原始复杂的人工管理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人事管理的理论思考和战略决策中。

(二)实现领导利用人事信息进行决策的需要

人事信息是高校的重要资源,也是高校人才科学配置的重要依据。高效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将利用人事信息数据库,达到信息资源共享,客观、准确地反映出各单位的教职工队伍的实际情况及动态变化,获得各种统计分析报告,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准确依据。例如,师资信息如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务结构、岗位结构等可为人才引进、教师培训、职称评聘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人事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从教职工的继续教育培训、职称评聘、人才的引进与调出到人事政策的制定等,每个过程都是动态变化的,因此,高校人事管理的科学性,离不开实时的人事信息数据分析。只有掌握准确全面及时的人事信息,才能为学校领导的科学化决策提供全面的参考信息,方便快捷地将原来分散在各部门的人事信息进行有机的组织和管理,实现学校人才资源的有效开发和管理。

(三)为学校各部门和教职工提供各种增值服务

所有教职工可借助人事管理系统这一平台快速了解人事信息。首先系统可以迅速统计人员的学历、职称情况,从而方便各部门制定下一步的人才规划。其次,系统可以成为学校人事管理的纽带,利用校园网、手机查询等方式为人事部门之外的其他管理人员及教职工提供各种自助式服务。比如重要领导可以在网上查看师资队伍的年龄、职称、学缘结构,重要员工的信息、员工绩效等;教职工可以对所需的人事信息及相关政策法规进行快速查询,各部门也无需在答复重复的事务性工作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得管理从以前的相对封闭变得开放,学校全体人员均能参与人事管理活动中,变滞后管理为超前管理。

二、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现状

总体来说,目前各高校内部人事管理系统的发展并不理想。表现为一是缺乏较完整、全面、实用的高校人事管理系统,传统的人事管理系统多是以教职工档案管理为主,只是停留在单纯的事务性管理工作上,在具体工作中主要表现为对基础数据库的查阅和改动,处于封闭式管理状态,不能满足开放式、跨平台和多级管理的要求。二是即便有较大的人事管理系统,也缺少适合高校特征的功能和模块,无法满足高校多元化的数据处理需求,与高校人事管理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数据共享性不高

部分高校仅限于人事部门内部使用人事管理系统,没有实现真正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而更多的高校则使用单机版人事管理系统,确实可以把管理人员从繁杂的录入、统计工作中解脱出来,但也有其硬伤。主要问题就是人事信息的管理存在部门化现象,如教师的教学信息归属教务部门管理,教师的科研业绩则归属科研部门管理,结果是各部门均有面向特定功能、基于不同技术和应用模式的数据库软件,对信息维护的依据不尽相同,缺乏信息自动转换和共享功能,导致了人事基础信息的多头建立、信息管理零乱。操作人员需要频繁地在各种系统之间来回切换,严重影响了人事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和信息的准确率,很难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满足校内各职能部门、上级劳动人事部门的业务需求。

(二)系统适应性局限

有些高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开发设计了适合本校特征的人事管理模块,但大多是采用C/S模式的单机版模式,只能应用在有限的局域网内,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扩展,而由于当时网络技术和信息管理软件本身的局限性,这些系统大多缺乏灵活性,适应系统环境较差,目前面临着升级困难、资源共享不充分等问题,已不能适应现代工作的要求。

(三)业务功能性缺乏

现有人事管理系统在开发时,很多功能模块是从信息管理系统演变而来的,从单一的人事行政管理业务需求角度出发设计,局限于人事信息管理、考勤管理、薪酬管理三大功能,缺乏人才资源管理相关的业务领域及决策分析这个重要环节,而且在整体性、前瞻性和集成性方面仍有很大的欠缺。例如,仅提供日常的师资管理、劳资管理,忽视诸如专任教师职称年龄情况比、各类人员工资发放比例分析等重要信息。这些数据通常是辅助决策的关键,但却无法直接得到。

(四)管理智能性欠缺

目前所用的人事管理系统通常不够智能,不能及时在具有时效性的工作上给予管理人员提醒,比如每月为退休人员办理退休手续,某位教师的职称评定年限已到,需要准备材料,等等,若由于疏忽遗漏造成的失误往往影响到双方的工作情绪。

三、新型人事管理系统的构建

信息时代对管理信息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个现代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应该能够显著提高办公效率、降低办公成本、充分利用内部资源、加快工作流程、适应环境的变化。

(一)开发模式的选择

目前的人事管理系统存在的缺陷很大一部分是由于采用C/S应用模式而产生的硬伤。面对跨地域管理方式,C/S模式在数据共享、远程操作方面存在困难,同时要为地理较分散的众多客户端安装和升级系统,耗费人力物力。

随着Internet技术应用范围的日益扩大,可移植性好、界面通用、易于掌握和易于维护的B/S应用模式应运而生。基于B/S模式的管理系统存在以下特点,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①灵活的多级分布结构,能实现不同人员,从不同地点、以不同的方式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库,并能有效地保护数据平台和管理访问权限。②将客户端操作简化,客户端可以通过桌面浏览器方便使用。③便于系统维护,几乎所有的系统开发和维护工作都集中在服务器端,仅需通过更新服务器端的软件就可以实现系统功能的升级。基于该模式可构建一套具有实用性、通用性的,与教务系统、科研系统等无缝连接的人事管理系统。

(二)开发实例

基于上述分析,我所在的高校拟初步建立一种新的基于Web技术的人事管理系统。本系统将基于Web技术的构建,采用B/S操作模式、Oracle 9i的数据库支持,系统开放,操作界面简单,集中式管理,不同地点远程用户和校内局域网用户等多用户在权限允许范围内可以直接通过浏览器访问服务器,实现动态、实时的数据查询、新增、修改和删除工作。

系统在管理上采用分层管理模式,分为操作层、系统管理层和层。在具体设计时,按照功能模块划分,结合学校自身情况,设计了七个系统功能模块:教职工管理模块、人事业务管理模块、劳资业务管理模块、师资业务管理模块、高层次人才管理模块、分类查询与报表统计模块、日常信息维护模块。(见图1)

图1 系统功能模块

新型人事管理系统具备以下特点:①基于网络数据库平台。对唯一数据库进行管理,各部门可自动获取最新的、相关的人事数据,甚至可以直接在网页上进行打印输出,轻松实现信息共享,同时有效减少客户端的维护量。②高度模块化,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随时随地添加数据,避免信息量不足的问题和资源的重复浪费。③提供与Word和Excel等表格和文档工具的无缝连接。可灵活使用文档和报表编辑,方便用户操作,既做到了功能扩充,又保证了界面统一。④安全性高。引入多级权限管理,对全校教职工按参与角色划分为:系统管理员、二级部门负责人和人事秘书、决策者和主管领导、普通用户四类,按类对用户的权限进行合理分配,使四类用户都有特定的功能的维护权和查询权。程序在每个页面都进行身份和权限的验证,防止非法用户绕过系统登录界面进入系统其它页面,或者不具有管理功能的用户进入管理模块,从而充分确保系统信息的安全保密性。

四、结语

高校人事管理系统建设,不仅能提高人事资源的利用率和管理工作的效率,简化和规范办事程序,而且能与教学、科研等部门信息共享,逐步实现人事信息科学有效的系统化管理。当前,高校人事管理的重心正在从传统的基础性工作向突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创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体制等方面转移。充分利用学校基础人事信息,深入挖掘信息价值,提高人才管理与服务水平,主动服务领导决策,是今后高校人事管理系统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贺海宏,张安宣.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和前景刍议[J].教育信息化,2003,(9):10.

[2]姜真杰,程军.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3,20(1):98-101.

[3]陆雅君.高校人事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讨[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6,(8):94-96.

第2篇

Key words: personnel management;information;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8-0024-02

0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行政管理事务越来越多,办公机构要处理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多,而传统的手工处理方式由于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无法共享,容易导致重复劳动和信息错误,已经无法适应当今信息化时代的实际需求。因此,必须借助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工具,实现管理现代化和决策科学化,提高人事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这也是信息化社会行政管理工作发展的需求。

1 高校传统人事信息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1.1 人事信息管理零乱,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管理体系 当前社会很多高校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扩招,这无疑对人事信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人事信息管理方法和手段依然适用的是未扩招前的高校人事信息管理,面对急剧发展的高校原有的人事信息管理方法和手段已经无法满足需求,而零乱的人事信息管理,使其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管理体系,如此严重影响了高校人事信息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1.2 信息更新速度太慢,准确性不高 传统的人事信息管理主要是人工执行指令,而人工管理的流程和方式难免会出现失误,且信息更新速度慢,准确性不高,不仅如此,人工管理的模式由于发现问题具有滞后性,难以保证问题第一时间被发现和解决。

1.3 数据通用性差,信息应用系统化困难 由于未建立统一的人事管理系统,高校各部门之间使用的软件,技术及应用模式等存在一定区别,面对数据通用性较差的这种形势,无法使信息应用系统化,造成了人事部门的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

2 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信息化的优势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人事管理只有实现信息化,才能转变改善以往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有效地提升人事管理的效率,将传统繁复的基础工作变得简约快捷。

2.1 高校信息化人事管理系统可以将常规基础的事物以标准作业化流程展示出来,从而极大地解放了人事管理工作人员的日常事物,使其拥有更多空余的时间进行战略决策和思考研究,使工作人员有限的经历和时间得到更高效率的安排,开展具备较高价值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2.2 建设高校信息化人事管理系统还可以减少人力工作的失误和漏洞,有效地整合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各项流程,将人事信息、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及师资人员信息模块统一到一个平台上,既方便新员工快速地接受人事管理工作,也可以增强整体工作的持续有效性。

2.3 高校信息化人事管理系统还可以增强人事管理工作的透明程度,一般人事管理工作涉及了众多与教职工切身相关的利益,例如职称考核、人事调动和薪资情况等,因此公开透明的人事管理系统可以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以人为本公正的人事管理模式可以很好地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在高校的系统中随时了解到人事政策和规章制度,并且还可以随时掌握到职称评价的资料从而针对性增强自身的素质能力。信息化人事管理系统让人事管理工作变的更加规范和公开,可以得到各方面的监督,收纳到更多良好的建议从而提升人事管理工作的水平。此外还可以为高校科学配置人才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客观清楚地反映出教职工队伍人事情况的特点和动态变化,进而帮助学校随着调整教职工人才计划促进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3 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

3.1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系统开发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需求分析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系统在成功与否,本文通过对高校人事管理系统在分析,总结出高校人事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人员管理。高校人事管理系统主要是要完成对人事档案在查询、浏览、增加、删除和修改。本模块主要包括基本信息、个人信息、培训经历、奖惩经历、年度考核以及因公出境几大类在管理,本模块是此系统在核心部分。②机构管理。此模块主要包括机构设置、机构功能、机构负责人在设定。机构管理是人员管理在基础。③工资管理。此模块主要包括基本工资、课时工资、绩效补贴等几部分,实现了工资和综合账务的对接。④查询统计。此功能主要是实现特定的查询,如根据姓名、院系、性别、职称的查询,也可以实现相关的统计,如统计连续三年获得优秀教师称号的老师,本单位各职称的人员统计等。

3.2 数据库及开发工具的选择 本设计将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综合运用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技术,结合企业人事管理知识,以Visual Basic6.0作为系统前台应用程序开发工具,Access作为后台数据库,通过Visual Basic6.0中的Data控件使两者进行连接从而进行系统软件开发。

3.3 数据库的设计 数据库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它将大量的信息按一定的模式组织起来,提供维护、检索和查询的功能,本系统使用access作为程序后台数据库新建一个数据库该数据库包括4个数据表,分别记录了高校系统管理员信息、高校院系部门信息、高校教师职务信息、高校人事档案详细信息用户可以通过设计器创建本系统的几个表。

3.4 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结构 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功能体系结构图如图1所示,网络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

4 应用效果分析

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通过建立完善的人员信息档案,管理各类人员基本信息和变动信息,实现人员信息方便快捷的统计和查询,完成各类人员管理台帐及报表。实现人员工资、奖金的计算和发放,相关工资数据的统计台帐和报表,及历史月份工资数据的查询。实现了高校各类人员的各类保险,包括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和住房公积金等的数据统计与查询,并且形成对应汇总报表,从而提高的工作效率。具体应用效果如下:

4.1 统一招聘工作平台,加强人员招聘管理 利用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各部门向人事科提交招聘需求的同时,还可以参看实有人员数量和可用编制。人事科将需求审批后,在外网招聘平台统一对外职位信息,从而实现招聘需求高效智能的管理。

4.2 提高行政管理水平,优化决策 由于高校人事管理系统具有较强的自动化和信息化,且实现了所有相关数据的电子化,在这种情况下,当某项信息被需要时只需在计算机系统中输入相关信息就可以快速准备的找出,大大提高了人事管理效率,不仅如此,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立还促进了人事管理的规范化,大大提高了高校的行政管理水平。

4.3 流程电子化,规范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人事业务流程需要涉及到很多的审批资料,而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一旦有相关人员遇到异常情况就会导致审批表无法及时传递,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而建立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后,通过将人事审批事项电子化,利用网络就可以实现各种审批表的上报和审批,不仅规范了审批程序,也提高了办事效率。这些措施令流程办理速度由原来的一个月左右提高到现在的一周以内,速度提高了4倍以上。

4.4 提升信息利用率 人事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可将所有的高校人员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建立人员信息库,如此能够将之前分散的信息整合起来,大大提高信息利用率。不仅如此,由于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具有很强的统计功能,有利于在实际人事管理中统计分析各个数据,不仅提高了人事管理中各类基础事务的处理效率,还促进了自动化办公的发展步伐,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质量。由原先统计结果滞后两三周到现在基本实现实时统计,统计速度大幅提升。

4.5 降低管理成本,加大收益 由于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采取的是计算机管理,所以与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相比获得信息的速度更快,查询也更加便捷,如此不仅会提高基础事物的处理效率,还能够大大节约人力和财力成本。通过高校对现有的教务人员进行合理的配置,降低投入成本获得最大价值。由原先8-10人的人事管理人员缩减到2人,极大地节约了人力资源与人力成本,降低了劳动强度。

第3篇

[实习目的]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设计专题的主要内容,为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

[实习任务]

对计算机在人事管理方面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并查阅资料为毕业设计作准备.

[实习内容]

计算机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作为信息载体的计算机日益显露出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今社会已步入了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将成为新世纪的主导产业。伴随计算机的逐步推广和使用,计算机已在科研、生产、商业、服务等许多方面创造了提高效率的途径,与此同时,单位技术成本也逐年有了明显的下降,然而办公室里的人事费用却不断增加。在国外,花费在专业、管理和行政人员上的成本占了办公室总成本的2/3—4/5,这一现象使人们对办公室自动化的要求与日俱增。我们必须在进行机构改革的同时,尽快使用现代化管理设备、管理手段、管理方法。

计算机在人事部门的广泛使用,改进了统计手段,改革了统计方法,提高了统计工计算机在人事部门的广泛应用,将为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并将为开创人事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创造条件。

目前,计算机在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中,主要可用来进行报表处理,档案管理,文书编辑,信息查询,综合分析。干部统计作为人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干部情况的调查,整理和分析,了解干部队伍的发展趋势,为各级领导机关制定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加强干部管理,改革干部制度提供准确数字的依据。其工作除涉及到干部的基本情况统计之外,还包括干部的工资统计,干部编制情况统计,干部奖惩情况统计,干部安置情况统计,老干部情况统计等方面,其涉及的面之广,数据量之大可想而知,若利用手工进行干部的统计工作,大致要经过干部统计调查,干部统计资料的整理,干部统计分析三个过程,但这种手工统计过程,存在着几个明显的问题,比如说统计资料缺乏准确性,及时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

手工方法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劣势,使人们慢慢意识到管理现代化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在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现代化也势在必行。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科技手段。科学的管理方法在管理中一般是指数学方法、系统方法、信息方法、控制论方法、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等科学方法,而先进的科技手段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人事管理现代化服务。

电子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在人事管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已经开始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人员工资管理、人事统计和查询、干部考评和人事档案管理以及人才预测和规划等。

管理现代化是汉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近几十年来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综合性越来越强,生产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行业有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更不密切。组织管理日趋复杂;而现代化科学技术也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不断分化,不断综合,全方位地向高又立体的微观、宏观方向进军。这些,要求管理工作对实际问题的反映和决策必须迅速及时,对信息系统的完善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手工业式的管理理论、方法、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四化建设的需要。改革、创新,实现管理现代化势在必行。

现代化管理的内容很多,关系很复杂,它包括人、资金、物质、信息和时间等诸要素,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要素是人。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在管理中处于双重地位,且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可见人是现代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人事管理在整个复杂的管理大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抓好了人事管理就为其他管理的优化得到根本的保证。

管理改革必须配套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实施也需要协调发展,人事管理既然在管理系统中占有如此突出的重要地位,在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现代化也需同步进行,才能使现代化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起到放大和增产的作用。总而言之,人事管理现代化是管理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它是把现代化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运用到人事工作中,使人事管理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以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使从事管理工作由原来凭个人或少数人的经验作决策,逐步上升到按事物的内在规律的科学高度办事,做到物质与精神相结合,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现状和未来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至于先进的科技手段,除科学地运用原有的生物、化学、物理、机械等手段外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人事管理现代化服务。概括地说,人事管理现代化的内容是包括人事管理思想的现代化、人事管理、组织的现代化、人事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通过这四个方面的现代化来实现人事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现代化和从事人事管理工作者自身的现代化。

人事来之不易系统化,是人事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点。研究人事管理,必须研究这个系统所处的环境,即研究政治系统,经济系统,法律、科技和文教系统,人物系统和大管理系统对人事管理系统的影响以及人事管理系统的反影响。离开周围的事物,去研究人事管理现代化,是注定要失败的。

所谓系统,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并具有特写功能的有机整体。从一般意义上讲,系统由输入、处理、输出、控制与反馈的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在系统理论中,系统分析是指对系统性能的理解。系统最佳化是系统设计成综合的内容。系统工程即用教学方法进行系统分析或优化,把传统的组织管理工作总结成技术并使之数值化。用系统工程来分析系统问题是比较科学的,利用系统工程这门学科的概念和原则,来进行人事组织管理方面的工作,是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人事管理系统内有多种元素,如:管理人员、管理机构、办公设备、规章制度、各业务环节,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等,都可以看作它的“元素”。各元素之间的联系是否有序,联系的方式和效果是否最优,直接影响着人事管理的水平。在不同条件下,起主导作用的元素是不相同的。人事管理系统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围绕着责任制和考核制,逐步建立起完整配套的干部“进”、“管”、“出”制度。实现系统化,除了要解决制度问题外,还有一个掌握系统方法的问题,即学会应用系统工程和系统分析法,这对搞好人事管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事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目前尚无统一的说法。根据我校人事管理的工作的现有材料和工作特点分析来说,人事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我们认为有如下几方面:

1.确定人事管理的方针政策

2.确定人事管理体制、编制人事规划

3.编制人事计划,设置人事管理机构和岗位

4.制定人事管理的条例办法;

5.教职员工的业务培训;

6.人才选拔、使用、交流(流动);

7.考核、奖惩、任免;

8.工资、福利与保险

9.离休、退休、退职。

作为人事干部(人事管理人员),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员的才能?这是人事管理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对这个问题进行个体研究方面,目前是做得不够的。因为个体寓于群体之中,群体对人员才能发挥之影响作用,可利用系统原理去指示。通过群体研究来寻求合理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来取得令人满意的配合效果等。

过去,在人事管理工作中,人事工作信息滞后,传递慢、“马后炮”,人事管理数据加工不及时。比如:干部考核、人员的工资计算、人事的统计、人事档案的填写,贮存等等。这些人事工作繁琐、耗时费力,准确性差、效率低、手工操作已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的要求。为此,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有关人事管理现代化的有关理论资料,提高对管理现代化重要性的认识,尝试去利用计算机来实现人事管理的现代化。比如现在有些学校和单位在人事管理这方面所作的努力,由于从事计算机工作人员的技术指导和从事多年人事工作的老同志的帮助,他们:

首先,开发了“中华职专职工档案管理”软件系统。

其次,将学校或单位人员的档案内容的所需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的磁盘里,需要时可以通过计算机方便地进行查询、检索、维护,还可以将有关数据打印出来。

第三,还用计算机进行了日常办公现代化的管理工作的使用。

第四,及时收集、加工、整理、存贮、检索新的变化数据。

使其单位人事管理初步实行计算机化,让计算机在人事管理中得到初步应用。使人事管理者总是根据准确、及时的人事信息来进行决策,实现管理。只有计算机才能将现代化社会中,成倍增长的人事信息量,进行及时收集、加工、整理、贮存、检索、传递、反馈给决策者。发挥其特有的功能。

即:(1)对输入的人事数据,进行数值运算和逻辑运算,求解各种问题。

(2)对人事信息进行加工来解决各种数据处理问题,为人事决策者在决策时提供依据。

(3)对人事管理的各种资料数据和计算机顺序,具有记忆存贮的能力。

实践证明,当管理的信息量和复杂程度达到某一限度时,即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超过其承受能力时,就必须采用新的管理手段,即用计算机技术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和存贮等,可以使用人事基础信息,高效、合理、恰当地管理。这样,人事信息系统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发展而不断完善,计算机在人事信息管理中的地位也就是益重要。

正因为如此,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人事管理工作效率。现代人事工作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保密性越来越强,而且信息的密度不断提高,靠传统的管理方法和人工操作手段已经无法搞好人事管理工作。而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人事管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计算机在人事信息系统中的作用有:

(1)计算机能够比人更快地提供有信息价值的人事数据;

(2)计算机能够比人提供更新的人事数据;

(3)计算机能够比人提供更加准确的人事数据;

(4)计算机能够比人处理更多的人事数据等等。

正因为如此,我们利用计算机替代手工操作建立的人事信息系统,即计算机人事信息系统,其主要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是可以高效能、大容量地收集、处理、存贮人事信息,大幅度地提高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是可以及时掌握整个人事管理系统的全面情况,提供系统的准确的人事信息,可以促进人事工作的规范化及各项管理制度与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从而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三是可以提供各种加工处理了的人事信息,以满足人事管理的特殊要求,适应新形势对教职工队伍提出的新要求,帮助选择方案,实现优化决策。当前,不少单位的人事部门对于计算机的应用还仅限于简单的单机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任务的复杂、用户的需求,其应用还会

总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计算机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适应了社会经济发的客观要求,是人事管理现代化的一大进步。今天我们运用计算机进行了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初步现代化的开发和使用,它大大提高了人事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它把人事干部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精力从事创造性的管理活动和其它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去;它能使决策、计划和其它管理活动更加科学、精确、灵活。因此,建立计算机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客观发展必然趋势。尽管在人事管理方面还不可能普遍使用计算机,但从长远来说,人事管理现代化和计算机是不分割的。轻视或者拒绝利用计算机技术,就不可能真正地、全面地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发的,人才开发管理的加强,我们一定要努力创造条件,促进使用计算机的人事管理现代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实习体会]

四年的大学生活,让我对计算机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实践出真知,唯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期两周的上机实习,我上网查阅了一些计算应用知识并对毕业论文所需的资料进行了粗浅的了解,为接下来的六周毕业设计作准备,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让我了解到了自己的不足,我会继续努力,完善自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对于学校的精心安排和指导老师的用心辅导非常感谢.

第4篇

[实践任务]

对计算机在人事管理方面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并查阅资料为毕业设计作准备。

[实践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作为信息载体的计算机日益显露出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今社会已步入了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将成为新世纪的主导产业。伴随计算机的逐步推广和使用,计算机已在科研、生产、商业、服务等许多方面创造了提高效率的途径,与此同时,单位技术成本也逐年有了明显的下降,然而办公室里的人事费用却不断增加。在国外,花费在专业、管理和行政人员上的成本占了办公室总成本的2/3—4/5,这一现象使人们对办公室自动化的要求与日俱增。我们必须在进行机构改革的同时,尽快使用现代化管理设备、管理手段、管理方法。

计算机在人事部门的广泛使用,改进了统计手段,改革了统计方法,提高了统计工计算机在人事部门的广泛应用,将为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并将为开创人事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创造条件。

目前,计算机在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中,主要可用来进行报表处理,档案管理,文书编辑,信息查询,综合分析。干部统计作为人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干部情况的调查,整理和分析,了解干部队伍的发展趋势,为各级领导机关制定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加强干部管理,改革干部制度提供准确数字的依据。其工作除涉及到干部的基本情况统计之外,还包括干部的工资统计,干部编制情况统计,干部奖惩情况统计,军转干部安置情况统计,老干部情况统计等方面,其涉及的面之广,数据量之大可想而知,若利用手工进行干部的统计工作,大致要经过干部统计调查,干部统计资料的整理,干部统计分析三个过程,但这种手工统计过程,存在着几个明显的问题,比如说统计资料缺乏准确性,及时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

手工方法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劣势,使人们慢慢意识到管理现代化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在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现代化也势在必行。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科技手段。科学的管理方法在管理中一般是指数学方法、系统方法、信息方法、控制论方法、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等科学方法,而先进的科技手段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人事管理现代化服务。

电子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在人事管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已经开始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人员工资管理、人事统计和查询、干部考评和人事档案管理以及人才预测和规划等。

管理现代化是汉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近几十年来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综合性越来越强,生产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行业有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更不密切。组织管理日趋复杂;而现代化科学技术也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不断分化,不断综合,全方位地向高又立体的微观、宏观方向进军。这些,要求管理工作对实际问题的反映和决策必须迅速及时,对信息系统的完善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手工业式的管理理论、方法、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四化建设的需要。改革、创新,实现管理现代化势在必行。

现代化管理的内容很多,关系很复杂,它包括人、资金、物质、信息和时间等诸要素,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要素是人。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在管理中处于双重地位,且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可见人是现代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 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人事管理在整个复杂的管理大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抓好了人事管理就为其他管理的优化得到根本的保证。

管理改革必须配套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实施也需要协调发展,人事管理既然在管理系统中占有如此突出的重要地位,在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现代化也需同步进行,才能使现代化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起到放大和增产的作用。总而言之,人事管理现代化是管理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它是把现代化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运用到人事工作中,使人事管理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以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使从事管理工作由原来凭个人或少数人的经验作决策,逐步上升到按事物的内在规律的科学高度办事,做到物质与精神相结合,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现状和未来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至于先进的科技手段,除科学地运用原有的生物、化学、物理、机械等手段外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人事管理现代化服务。概括地说,人事管理现代化的内容是包括人事管理思想的现代化、人事管理、组织的现代化、人事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通过这四个方面的现代化来实现人事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现代化和从事人事管理工作者自身的现代化。

人事来之不易系统化,是人事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点。研究人事管理,必须研究这个系统所处的环境,即研究政治系统,经济系统,法律、科技和文教系统,人物系统和大管理系统对人事管理系统的影响以及人事管理系统的反影响。离开周围的事物,去研究人事管理现代化,是注定要失败的。

所谓系统,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并具有特写功能的有机整体。从一般意义上讲,系统由输入、处理、输出、控制与反馈的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在系统理论中,系统分析是指对系统性能的理解。系统最佳化是系统设计成综合的内容。系统工程即用教学方法进行系统分析或优化,把传统的组织管理工作总结成技术并使之数值化。用系统工程来分析系统问题是比较科学的,利用系统工程这门学科的概念和原则,来进行人事组织管理方面的工作,是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人事管理系统内有多种元素,如:管理人员、管理机构、办公设备、规章制度、各业务环节,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等,都可以看作它的“元素”。各元素之间的联系是否有序,联系的方式和效果是否最优,直接影响着人事管理的水平。在不同条件下,起主导作用的元素是不相同的。人事管理系统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围绕着责任制和考核制,逐步建立起完整配套的干部“进”、“管”、“出”制度。实现系统化,除了要解决制度问题外,还有一个掌握系统方法的问题,即学会应用系统工程和系统分析法,这对搞好人事管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事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目前尚无统一的说法。根据我校人事管理的工作的现有材料和工作特点分析来说,人事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我们认为有如下几方面:

1、确定人事管理的方针政策

2、确定人事管理体制、编制人事规划

3、编制人事计划,设置人事管理机构和岗位

4、制定人事管理的条例办法;

5、教职员工的业务培训;

6、人才选拔、使用、交流(流动);

7、考核、奖惩、任免;

8、工资、福利与保险

9、离休、退休、退职。

作为人事干部(人事管理人员),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员的才能?这是人事管理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对这个问题进行个体研究方面,目前是做得不够的。因为个体寓于群体之中,群体对人员才能发挥之影响作用,可利用系统原理去指示。通过群体研究来寻求合理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来取得令人满意的配合效果等。

过去,在人事管理工作中,人事工作信息滞后, 传递慢、“马后炮”,人事管理数据加工不及时。比如:干部考核、人员的工资计算、人事的统计、人事档案的填写,贮存等等。这些人事工作繁琐、耗时费力,准确性差、效率低、手工操作已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的要求。为此,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有关人事管理现代化的有关理论资料,提高对管理现代化重要性的认识,尝试去利用计算机来实现人事管理的现代化。比如现在有些学校和单位在人事管理这方面所作的努力,由于从事计算机工作人员的技术指导和从事多年人事工作的老同志的帮助,他们:

首先,开发了“中华职专职工档案管理”软件系统。

其次,将学校或单位人员的档案内容的所需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的磁盘里,需要时可以通过计算机方便地进行查询、检索、维护,还可以将有关数据打印出来。

第三,还用计算机进行了日常办公现代化的管理工作的使用。

第四,及时收集、加工、整理、存贮、检索新的变化数据。

使其单位人事管理初步实行计算机化,让计算机在人事管理中得到初步应用。使人事管理者总是根据准确、及时的人事信息来进行决策,实现管理。只有计算机才能将现代化社会中,成倍增长的人事信息量,进行及时收集、加工、整理、贮存、检索、传递、反馈给决策者。发挥其特有的功能。

即:(1)对输入的人事数据,进行数值运算和逻辑运算,求解各种问题。

(2)对人事信息进行加工来解决各种数据处理问题,为人事决策者在决策时提供依据。

(3)对人事管理的各种资料数据和计算机顺序,具有记忆存贮的能力。

实践证明,当管理的信息量和复杂程度达到某一限度时,即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超过其承受能力时,就必须采用新的管理手段,即用计算机技术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和存贮等,可以使用人事基础信息,高效、合理、恰当地管理。这样,人事信息系统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发展而不断完善,计算机在人事信息管理中的地位也就是益重要。

正因为如此,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人事管理工作效率。现代人事工作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保密性越来越强,而且信息的密度不断提高,靠传统的管理方法和人工操作手段已经无法搞好人事管理工作。而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人事管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计算机在人事信息系统中的作用有:

(1)计算机能够比人更快地提供有信息价值的人事数据;

(2)计算机能够比人提供更新的人事数据;

(3)计算机能够比人提供更加准确的人事数据;

(4)计算机能够比人处理更多的人事数据等等。

正因为如此,我们利用计算机替代手工操作建立的人事信息系统,即计算机人事信息系统,其主要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是可以高效能、大容量地收集、处理、存贮人事信息,大幅度地提高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是可以及时掌握整个人事管理系统的全面情况,提供系统的准确的人事信息,可以促进人事工作的规范化及各项管理制度与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从而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三是可以提供各种加工处理了的人事信息,以满足人事管理的特殊要求,适应新形势对教职工队伍提出的新要求,帮助选择方案,实现优化决策。

当前,不少单位的人事部门对于计算机的应用还仅限于简单的单机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任务的复杂、用户的需求,其应用还会

总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计算机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适应了社会经济发的客观要求,是人事管理现代化的一大进步。今天我们运用计算机进行了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初步现代化的开发和使用,它大大提高了人事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它把人事干部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精力从事创造性的管理活动和其它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去;它能使决策、计划和其它管理活动更加科学、精确、灵活。因此,建立计算机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客观发展必然趋势。尽管在人事管理方面还不可能普遍使用计算机,但从长远来说,人事管理现代化和计算机是不分割的。轻视或者拒绝利用计算机技术,就不可能真正地、全面地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发的,人才开发管理的加强,我们一定要努力创造条件,促进使用计算机的人事管理现代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第5篇

关键词: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

21世纪的今天,信息革命的浪潮正悄然融入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在不断地改进。目前很多高校都已逐渐步入了人事管理信息化的步伐,但在系统的不完善的情况下还需改进与创新,所以需要过硬的现代网络技术,才能在人事管理方面有一定的提升,使其在教学,管理,科研等方面更好地去服务。长此以往,信息技术引入人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会更好地推进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稳妥的进行下去[1]。

一、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根据教育部和国家规定的信息化标准,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一般包括六个部分:(1)用户管理系统:系统可建立多个账号,每个部门都可使用该系统,每个部门都有属于自己部门的操作权限和范围,实现了业务的分工和管理。(2)人事管理子系统,主要是人事管理人员所用的系统,主要是用于组织机构,人员的管理对人员的信息的编辑,年终考核测评信息等。(3)劳资管理子系统,主要是对工资的核算,退休离职手续办理等的应用。(4)职称管理子系统,是处理人事处职称办人员的系统,同时也用于每年一度的职称评审工作。(5)师资管理系统,主要用于人才工程,基金资助等方面。(6)院系级人事管理系统,用于基本的人事管理工作[2]。

二、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1)促进人事管理部门工作效率的提升:高校人事管理的信息比较复杂,且工作量大,准确率也不高。我们通过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减轻相关的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对数据和信息会有一个合理的分析,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2)促进人事管理工作的流程的规范化。传统的管理模式不仅需要大量的人手来完场,在操作上准确性达不到规范的程度。招聘一些人事管理的技术人员并对其进行相关的培训,达到一定的培训要求即可上岗,通过管理系统的运作会促进各项流程的优化。(3)为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在高校引入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管理人员方面会使其操作与运作更方便,各个部门查询相关的信息也很省时省力[3]。

三、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重建设轻维护,信息化观念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不足。高校对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了解还不是特别成熟,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重建设轻维护”对软件功能的了解甚少,对其功能的了解也比较少,导致运行水平不高,很难处理人事管理的工作。(2)信息处理能力不强,科学管理制度缺乏。人事管理人员是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直接执行者。管理人员的水平素养和人事管理建设的发展有很大的联系。管理人员往往对数据没有进一步的分析以及做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四、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路与建议

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因此我们有必要解决其弊端,实现信息的动态维护。

(一)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步骤

(1)做好基础数据建设:相关人员应整理并收集好各类信息库的数据,以便很好地纳入计算机自动管理做准备工作。(2)建立满足日常工作需要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对于经常占用管理工作的部门,我们要尽可能地将它们引入计算机系统当中,以便人事管理人员可以很好地处理日常的人事工作。(3)规范人事管理的业务流程。人事管理系统可将具体职位细分,并将其优化,进而体现在系统当中。之后在各个系统中可满足日常现代化人事管理工作的需要,逐步实现信息的智能化,网络化。

(二)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1)经费问题。人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我们要不断地对其进行优化,这就需要资金的投入。因此经费的投入对设备的改进与优化有很大的联系。(2)技术问题。技术对于人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技术的改进与更新对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与推进作用,相关的技术人员要不断地去更新其软件程序。(3)管理问题。管理对于信息化建设也是重要的部分,管理设施的使用就会出现问题,我们要对它每隔一定的时间段进行相关的维护与管理。如对资源以及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三)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处理的关系

(1)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的关系。管理系统一般都要服务于校园网,所以确定硬件配置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基础设施的配置与软件使用,才能使管路系统能够很好地运行下去。(2)建设发展与规范管理的关系。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要稳定地发展下去,我们就要有规范的管理,使信息技术科学化,制度化,规范的管理才能使其建设发展下去。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高校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工作人员也是一个很大的调动与培训。对于这次重要的变革,我们要以技术的发展为前提,管理方面上要进行创新,充分认识到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对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提出合理而又有效的建议,使人事管理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怀军,高校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版),2000,2(3):65-67.

[2]许青松,沈锡臣,佟秋利.高校人力资源信息共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实验技术与管理(增刊),2002,(3):45-48.

第6篇

关键词:工资管理信息;数据库;系统模块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52

高校人事工资管理是一个繁琐而复杂的过程,且对工作人员的要求较严格,而且每月都要重复的进行操作,这就在无形中浪费了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管理人员计算工资,不仅要确保工资的准确性,还要有一定的时效性。虽然可以使用电脑中的各种统计工具对工资进行计算,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急需要在业务管理上规范工资与各项费用的计算。特别是财务管理部门,要严格杜绝计算错误的产生。另外,对于任何需要手动填写的工资表格,现代化的数据处理服务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利用人事工资管理系统可以完成自动计算工资的工作,并使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能够利用IT技术支持企业高效率的人事管理的日常任务,使其适应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促进就业和人事管理的科学化发展,且降低管理成本。另外其优势是可以提高效率,使其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

1 技术简介

PowerBuilder 12是专为各种应用系统开发的数据库客户端工具,它可也构成一个客户机/服务器或其他的数据库服务器(如Sybase,甲骨文,MS SQL,Informix等)的结构,也可作为DBA,FoxPro文件类型成为Excel数据源,实现这些数据文件有效的连接。

对于不同类型的数据源(数据),由一个特定的软件接口连接使用PowerBuilder的各种数据库连接方式,具体实现方式有两种:

(1)通过ODBC(开放的数据库Connecttivity)实现通用接口软件。(2)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接口,使MS SQL,INFORMIX,SYBASE等通过PowerBuilder来实现链接。

2 需求概述

学校管理者要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就要在需求分析阶段进行合理的设置,系统将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设置问题。在人事工资管理系统的使用中,该系统具有利用HR解释业务流程的特点:

(1)人事记录和交易数据为处理问题的一部分,并且各级管理人员的使用频率也决定了系统的使用情况,因此系统的开发迫切需要讨论一些重要问题,如怎样高效发放工资的问题。(2)最常用使用系统的是负责人事管理的部门,即工资管理部门和维护部门,同时传播信息的工作由人事部门和管理员来负责。(3)学院的员工使用该系统,主要是用来查询个人纪录及一些工资等情况。(4)员工使用的频率主要取决于应用程序的数据的数据处理情况。(5)因为系统有增加和删除用户的管理功能,导致系统管理员操作系统过于频繁,增大了管理员的负担,这就需要有专人负责基本的信息系统处理,包括配置管理,数据备份和恢复管理系统等问题。

3 系统模块设计

首先该系统的用户层主要是客户端浏览器,WEB层是客户与系统交互的界面,业务层则是进行业务逻辑的处理。为此本系统采用B/C结构及J2EE的四层(用户层、Web层、业务层、数据层)体系构架。

人事工资管理包括多个模块,主要部分为需求分析、系统的维护、信息传播、导航模块、人事管理和工资模块等。

首先来说工资模块,包括存入工资,管理工资等。另外人员培训、休假管理、配送服务和统计的子模块也需要统一的管理。工资和薪金要求相应的子模块进行处理。其次要想实现工资管理模块,这就需要人事管理模块的协助,具体包括:招聘管理,人员流动管理,人员考核管理,奖励和惩罚等管理。

4 系统实现

4.1 系统开发环境

首先结合互联网的官方版的“网络三剑客”即2008版Macromedia Dreamweaver、Fireworks为主要设计设计工具,同时以MyEclipse_7.0作为主要的开发工具。

4.2 操作系统

为了使网络管理的更好,更方便,更好的应用通信和网络服务,我们选择Windows Server 2008,这样可以提供更加可靠的扩展性。

4.3 运行环境

应用服务器采用Tomcat中的JSP / Servlet技术,一次性的开发Java类库程序。做到一次开发,随处可用。想要利用最新的Java虚拟机的高效运作的优势,就需要用j2sdk1.7.0.20版本(适用于Windows,Java平台)。

4.4 数据库服务器

首先系统采用多线程的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这和多线程客户/服务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相匹配,数据库服务器使用微软SQL Server 2008,这是一个高性能的系统管理数据库运行平台,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需要安装新的补丁SP4,因为启动该服务只启动一个进程,为了完成用户访问请求的响应,这种结构的来源多采用多进程的数据处理。

4.5 Web服务器

一般应用的服务器只适合中小型企业和个人使用,但它是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具有高可扩展性的设计标准。作为正式的Apache Web服务器配置必需要用到Tomcat JSP/Servlet容器,使用Apache公司Tomcat5.6.20版本。像所有的Apache产品一样,Tomcat5.6.20也是免费的,但作为一个单独的Web服务器,其静态的HTML文件解释仅仅作为一个Web服务器来说,就显得速度上不是很快。但是其安全和嵌入式数据库管理池,可以向用户提供高效的数据库方面的组件(Tomcat5.5中或更高版本),这就使得系统的应用范围广泛,并且你可以得到完整的源代码。它可以用来作为JSP/Servlet的一个容器,并建立一个平台,提供可靠的Web服务器扩展。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对系统中的注册信息模块进行展示。首先Struts的MVC系统来进行开发,可以大大加快开发速度。该系统采用了MVC框架,它只是在为管理Struts框架服务的情况下使用的。模块可以显示雇员的详细信息,根据第一个雇员的信息,文件中的单个或多个人员的可以选择不同的操作模式。可以增加雇员信息,包括背景资料、学习经历、工作简历、各种评职标准、离退休情况等。操作人员的培训模块也可以打印输出员工的相关信息。系统实现界面如图1所示。在登陆的情况下,可以输入家庭成员,工作记录等相关信息,这就要求该模型必须是在一个很好的框架前提下开发的,我们采用MVC框架,实现奖惩记录,培训记录等信息的查询。

Sf_add.jsp-----添加页面

Sf_list.jsp-----员工个人详细信息及修改页面

Sf_info.jsp------员工信息列表页面

开发的部分代码如下:

5 结束语

该论文以某学院人事工资管理系统为研究背景展开研究,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得到了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很多经验丰富的软件工程师和指导,整个过程进展顺利,按照既定时间完成了开发任务并达到了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温楚瑶.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03):230+232.

[2]张惠茹,周姝,陈铁权.人事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4):191-192

第7篇

【关键词】.net,b/s架构,OA,三层结构

Design and Research & b/s framework

lizhanfei

(The Computer Department,Medicine college of 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 512026,China)

【Abstract】With analys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s and trends of office automation,a NET-OA system in .net & b/s Architecture is built from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the principles of system design、operations framework 、the three-tier system and the implementation,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within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improve efficiency、andintegrat a variety of resources。

【Key Words】.net,Architecture in b/s,OA,the three-tier system

1.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现状及趋势

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简称为OA),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使办公室部分工作逐步物化于各种现代化设备中,由办公室人员与设备共同构成服务于某种目标的人机信息处理系统.办公自动化已经成为现代企事业单位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管理模式办公方面,我国企事业的管理,已由传统的管理逐步转向数字,知识,信息的管理,信息管理就是对业务流程中无序的信息进行系统化管理,实现信息收集,处理,共享和再利用,以提高业务水平和效率;信息管理今后将成为决定企事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信息的创造,共享及再利用只有与特定的业务流程密切联系,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通用而可行的模式是采用成离群,稳定的大型关系数据库系统,统一进行信息分类和管理.

在平台方面,国内的办公自动化市场,呈现出百花争艳的状态,基于Lotus Notes和Microsoft Exchange Server平台的各式各样的OA产品占有大多数市场.但因为它们市场价格相对较高,而且硬件支撑环境要求高,所以在实际应用环境中,受到很多制约,于是很多企业需要根据企业业务流程和实际办公环境,定制办公自动化系统.

在用户方面,大部分用户并不喜欢功能繁杂的OA软件,功能繁杂的办公软件会增加企业学习和培训的压力,而往往许多功能很少用或者根本就没有使用,因此,用户希望的办公自动化软件功能实用,操作简单,用户能在短期内全部系统掌握其使用方法.

2. 方案设计

2.1系统的设计原则

一、 整体性保障原则

系统的开发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开发策略.即在开发之初,先进行总体的规划(即总体分析与总体设计),然后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与约束下分步开发.

二、 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是衡量软件质量体系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否与业务结合的紧密,是否具有严格的业务针对性,是系统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系统开发之初的系统需求分析尤为重要,需求的分析结果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开发结果,一切从实用出发是本系统开发的原则之一.

三、 人性化的界面设计原则

人性化的界面设计,使一般用户无需培训即可使用.强大的在线提醒功能随时让用户清楚当前待办事宜,方便,快捷,及时,准确.基于Internet/Intranet,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办公事务处理.

四、 模块化设计原则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根据业务的需求动态变化的,系统必须具有很好的灵活性.该系统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模式,使功能结构具有很好的伸缩性,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扩展模块.

五、 权限细分原则

办公自动化系统针对的用户是公司的全体员工,接入点可能是公司内部的局域网,也可以是公司外部的Internet,针对这种复杂的应用环境,必须对所有用户的权限进行细分,进行可靠管理.本系统采用独特的权限管理设计,将现实中的组织机构与网络办公中的角色定义有机地统一起来,将现实机构的权限设置直接应用于平台权限管理之中,对应的权限与关系自动建立[1].

2.2 运行架构

 技术平台:微软的.NET框架的1.0.3705.0版本

 信息服务器: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 6版本

 开发语言: 1.0技术框架,实现语言完全采用C#语言

 开发工具:Visual 2003版本

 数据库:SQL Server 2000

 服务器操作系统:开发过程采用Windows XP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系统实施后可采用

 Windwos 2000 Server或Windows 2003Server服务器操作系统

系统进行架构如图所示

2.3 三层结构

 表示层(USL)

用户表示层负责与用户交互,接收用户的输入并将服务器端传来的数据呈现给客户,即本系统中的的页面,此层以系统中的Web项目的形式实现

 业务逻辑层(BLL)

业务逻辑层负责接收浏览器传来的请求并将请求传给数据层,同时将请求处理结果发给浏览器。它由Web表单、XML Web服务和组件服务组成。其中Web表单是应用程序的核心所在,它是向客户呈现数据和信息的基础,也是响应和处理客户与显示的Web表单交互生成的信息和数据的基础.此层以系统中的BLL项目的形式实现

 数据访问层(DAL)

数据访问层为业务逻辑层或表示层提供数据服务.如存储数据操作结果、返回数据检索结果等,此层以系统中的DA项目形式实现[2]

这三层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3. 系统实现

本次基于.net & b/s架构的NET-OA的开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个人考勤系统,信息传递系统,资源共享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系统后台管理系统。每个模块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职责。在这次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现已成熟的.NET技术开发,对系统采用UML类静态图结合活动流程图进行需求分析,建立喷泉模型以求达到最佳效果。个人考勤子系统主要用于员工的考勤制度,信息传递系统其实就是短信息服务系统,用于办公领导对员工,或者员工对员工之间的一种互传信息的系统, 人事管理系统提供了人力资源的一些基础性模块,包括机构设置,部门设置,人员管理和人员照片,人员管理又包括了基本信息,个人信息,福利待遇,学历信息,履历信息,档案信息和合同信息等,这些模块具有通用特点。系统后台管理子系统主要用于用户权限的设置和密码的修改。由于篇幅原因,现只介绍人事管理系统所需的相关数据库和数据库的存储过程,其它模块就不一一介绍。

3.1数据库的需求分析

根据系统需求,可以列出以下数据项和数据结构

 人员基本信息表:MrBaseInf

 机构基本信息表:mrBranch

 部门基本信息表:mrDepartment

 履历信息表:mrVita

 档案信息表:mrArchive

 合同信息表:mrContact

3.2数据库的存储过程

CREATE PROCEDURE InsertMrDep//添加部门信息

@BranchID int ,

@DepName varchar (50),

@Manager varchar (50)=null,

@Tel1 varchar (50)=null,

@Tel2 varchar (50)=null,

@Fax varchar (50)=null,

@Province varchar (50)=null,

@City varchar (50)=null,

@District varchar (50)=null,

@Street varchar (50)=null,

@PostCode varchar (50)=null,

@DelFlag bit=0

AS

insert into mrDepartment values(@BranchID,@DepName,@Manager,@Tel1,@Tel2,@Fax,@Province,@City,@District,@Street,@PostCode,@DelFlag)

CREATE PROCEDURE GetEmpBaseInfByEmpID//根据人员ID号读取指定的人员的信息

@EmpID int

AS

select * from mrBaseInf where EmpId = @EmpID

4. 结束语

在现代化、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新型的网络办公向传统的“公文往返式”办公提出挑战,因而方便、快捷的电子政务得以推广,并迅速地在全球兴起一股“无纸化办公”的新潮流。OA系统覆盖了员工的日常工作中所接触到的所有事项,人事考勤、会议、邮件、日程等等。OA为办公室人员提供良好的办公手段和环境,加快了企业内部信息的传输、处理速度及工作效率[3];有了网络办公软件的办公平台,实现了轻松有序的管理,对办公人员和企业决策者来说,工作效率上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OA系统是科学管理的必由之路,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季久峰 李志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实例导航[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第8篇

1.高校中的人事管理模式惯性较大。

结合一些高校性质的特殊性,内部的人事管理工作也需要人们进行更加细致深入的现状调查。我国的大多数高校建校时间早,历史悠久,同时人事方面的配置与安排相对固定和过于保守,有的甚至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色彩,一些岗位部门缺乏实际功用,在人员安排上还会过多的考虑教员亲属关系、员工资历等,这些现象在现代化的高校管理中显然是不合群的,也不利于人力资源及岗位配置的转型。这些被保留下来的“习惯”之中,尽管有一部分是合理的,饱含着上一辈人的管理经验,但仍有一部分相对腐朽、陈旧、甚至不透明的部分,需要人们在改革过程中作为重点工作,剔除一些“子弟岗位”或者“保留岗位”,为更科学的人员配置留出空间,来提升管理体系中的透明度和公平、公正水平。

2.经验与资历成为人事管理主要依据。

同样与一些高校悠久的历史有关,人事管理本来就是有关人员的管理,过程中每个人的个人表现、团队部门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及每一次的工作调整,都会对整个人事管理体系产生冲击,这其中包括工作方法的交流与改进、部门职能的调整,以及部门宗旨的改变。与其他单位一样,高校内部的人事调动也会充分的结合个人工作年限、学历水平、科研成果,甚至是口碑等因素,这样多元化的考虑是有一定根据的。然而,实际工作中人们对一些因素的过分强调,实际上已经偏离了人事调动的初衷,很多人还会有心计的利用人事调动机会为己谋私,严重的还会涉及钱权交易。可见,规范人事管理程序中的人员选拔与调动环节,是维持整个体系透明公开的重要工作,也是端正员工工作态度与职业素质的关键一环。

二、高校人事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势

1.“大转变”“新格局”有待确立。

就目前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来看,新格局的建立非常必要和紧迫。由于高校本身工作环境的学术特点比较明显,岗位分工繁多且复杂,一些岗位人员的自由度较大,因此,高校的领导者或者是人事负责人,更需要尽快的将现有的人事管理体制进行分析,确定改革要点与实际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重点和难点。科学高效的现代化人事体系离不开完善缜密的规章制度、管理模式及兼顾人性化与效率的工作方法,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采用由部分到整体的方式或者是利用试点、试验性调整等,来有计划的推进相关岗位人员的最终确立,充分的将个人能力与岗位配合起来,为学校内部人力资源体系进一步的积蓄能量。未来的人事管理系统也将再次深入大数据、大格局的特性,将科学技术依托下的人事管理规模效应实现最大化。

2.科学的人力资源配置是关键。

高校中的人力系统面临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由此而产生诸如干部终身制、人员调入不看能力看关系等现象。因此,人力体系内部的自律自省及岗位市场化、竞争化的引入非常必要。在国家经济等方面提倡市场化的同时,高校内部的岗位任用也应借鉴“市场化模式”,竞争带来的压力有利于一些岗位候选人,进一步明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以及将要继续完善自己的方向,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一些规则、制度,也会对现阶段的高校干部任用产生比较明显的约束作用,并改正以往“按身份管理”的陈旧模式。另外,人员上岗之后的合同订立、档案管理及比较常见的流动人员管理等,都是提升人事管理科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在规范、科学的模式之下运行的人力资源系统,将会在长久的实践中发挥其理想效果。

三、结语

第9篇

人事管理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其他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本文简要分析了高职院校人事管理现状,论述了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提出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以期为我国高职院校开展人事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

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高职院校人事管理现状分析

(一)人事管理工作定位不准确

人事管理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业务助手与咨询顾问,是高职院校其他一切管理工作的基础,是战略合作高职院校发展的伙伴,在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当前许多高职院校未对人事管理工作进行准确定位,未充分认识到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没有意识到人事资源开发对培养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意义,投资力度不足,导致人事管理的工作职能无法得以充分发挥。

(二)人事管理理念陈旧落后

据了解,当前许多高职院校仍采用传统的管理理念进行人事管理,将人事管理的重点放在人的管理、事的管理及人事档案的管理方面,忽视了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这是一种静态的而非动态的管理,不利于提高教职工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容易导致人才危机。此外,部分高职院校在传统管理理念下,采用旧的人事管理思想与方法,学校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为旧的上下级关系,挫伤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人事管理效率较低。

(三)人事管理者素质较低

人事管理者素质较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由人事管理者培训不到位造成的素质低下。诸多高职院校在人事开发方面的投资不足,在人才开发方面以培训与交流为主,形式单一,忽视了对人事管理人员的素质锻炼与心理培训,从而致使人事管理者素质较低。第二,激励制度不完善导致的人事管理者素质较低。部分高职院校任人唯亲,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职工的升迁不以其工作绩效为依据,导致部分高素质人才流失。第三,人事管理者结构不合理导致人员素质较低。据了解,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人事管理人员为人事部门的老员工,他们工作经验丰富,但年龄较大,学习能力较弱,管理方法陈旧落后,无法适应新时期的人事管理工作。

二、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加强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拓展高职院校人事工作的需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职工对各种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人事管理难以满足教职工的需求,急需进行改革。而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加强,能够使教师通过校园网快速查询所需人事的信息,了解学校制定的人才资源发展战略。可见,人事管理信息化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增值服务,优化了高职院校的人事管理工作。第二,进行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建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档案载体经历了由竹简到纸张再到录音、录像等电子档案的变迁过程。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方法已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实行人事管理信息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三,进行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推行高职院校人事改革工作顺利开展的要求。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高职院校纷纷开展人事改革,希望发现和正确使用人才,促进各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在这种形势下,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人事部门全面了解教职工人员各方面的发展状况,为人事改革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二)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第一,加强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利于规范人事管理工作的工作流程,提高人事管理工作效率。人事管理信息化对人事部门的管理内容、工作职责等进行了明确划分,节省了人力与物力;对人事管理的工作流程进行了规范,避免了传统人事管理中重复劳动的问题,大大减少了人事工作时间,提高了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第二,进行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为高职院校领导者决策提供了一定依据,为教职工人员带来了一定便利。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及时进行信息更新,客观准确地反映教职工人员的动态变化,为高职院校领导者的决策提供一定依据,并提升高职院校领导者决策的及时性与准确性。此外,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校园网、教职工自助服务平台等途径为高职院校教职工提供自助自查服务,为其带来了极大便利。第三,进行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人事部门各科室之间的团结与协作,实现信息资源高度共享与信息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人事管理工作信息量大,各方面内容之间联系紧密,需要人事部门各科室之间相互配合,互通有无。可见,人事管理信息化有利于促进各科室之间的团结,为人事资源共享与信息资源利用最大化提供了可能。

三、高职院校加强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合理规划人事管理的内容

人事管理的内容广泛,信息量较大,且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建与发展,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不断壮大,人员调动日益频繁,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人事管理难度。从管理内容来看,人事信息可分为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工作职能来看,人事信息可分为工资信息、人事档案信息、员工业绩信息、基本人事信息以及政策信息;从信息的存储形态来看,人事信息则可以分为纸质信息与电子信息两种。这些人事信息对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指导和促进作用,是高校开展人事调配与劳资管理的重要依据。因此,高校人事管理工作者应注意加强信息化建设,做好信息收集工作,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对人事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在整理过程中,各高校要选择一种分类标准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合理规划人事管理内容,了解各种信息管理的优势与不足,促进人事管理系统顺利运行。

(二)树立新的人事管理理念

人事管理理念为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工作提供思想指导与行为指导。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原有的人事管理观念与方法已无法适应当前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树立新的人事管理理念。首先,高职院校管理者应认识到人事管理的重要性,注重对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其次,人事管理者应注意转变自身的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型人事管理理念,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减少人才流失;最后,人事管理者应加强学习,积极践行人事制度改革,改变旧有的人事管理理念,以人本主义为基础,结合当前发展现状,协调学校与教职工以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以提高人事管理效率。

(三)完善人事管理信息化管理系统

首先,高职院校应以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建立教职工信息数据库,实现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人事档案是重要的信息资源,是高职院校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而教职工信息数据库可以为其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因此,高职院校应注意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将大量教职工信息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汇总、统计、存储和分析。其次,高职院校应注意完善人事管理信息数据库,依据管理内容将其分为人事科管理、师资科管理、劳资科管理及人事管理,规范人事管理操作流程,实现全方位管理。最后,高职院校应注重加强校园网建设,通过网络技术进行信息管理,将考勤、薪酬管理等内容纳入信息化管理系统,注意信息的更新与完善,实行资源共享,促进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

四、结语

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与教师队伍的壮大,人事管理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是,当前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各高职院校要在树立新的人事管理理念、完善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人事管理信息化管理制度,提高人事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质,从而有力推进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

作者:张苏珊 单位: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事处

参考文献

[1]陈利红.高职院校人事管理现状及信息化建设探索[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29-130.

[2]李晨光.关于信息化建设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的作用与建议[J].中国城市经济,2012,(3):329.

[3]白杨.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之探讨[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30-131.

第10篇

在整个绩效管理中,绩效管理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已经分解给每个单元、每个岗位上,正是因为如此,就必须对每个单元和每个岗位上的员工都要进行绩效管理,使其能够得到提升,这样的话,就可以帮助企业的绩效提高,那么企业的生产力、核心竞争力、价值等多方面都会随之提高。这也就证明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一个有机系统的,而且在这个系统之中每个的管理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的,绩效管理在整个系统中就是核心位置,与其中的任何环节都是密不可分的。

2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实施绩效管理的目的

一方面绩效管理可以使部门的职责、岗位上的职责、员工的业务素质、工作能力上、工作的态度上能够更加的明确并且可以更规范化,也就是说能够让每个部门乃至每个员工自身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补钙干什么,促使在工作进度上、态度上可以有章可循,并且可以激发所有员工的工作热情,主导员工的思想意识,能够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与自身的目标相符,这样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绩效的,具体上来讲是企业实施绩效管理需要达到以下的这些目的:第一能够帮助企业员工实现工作上的目标,还能够提供自身工作绩效的反馈,第二是通过反馈回来的信息再来处理好绩效的相关问题,将实际的员工绩效现状彻底改变,另外呢还可以将员工的个人目标规划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之间相结合起来。第三可以给员工建立起有效的评价体系,可以做出绩效表现的认同原则,可以帮助企业员工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使工资和个人经济利益的提高。

3在企业人事管理中实施绩效管理的作用

3.1使员工明确工作目标

给员工授予日常的决策权利,之后就可以对自身的工作成果进行合理的评价,最终可以通过出色的工作来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得到相应的工作回报。

3.2对经理人员的作用

可以给经理级别的领导进行很合理的授权,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帮助减少日常性的工作压力,与普通员工之间相处的更融洽,提高企业员工的技能,帮助企业的员工自身制定职业规划目标,最后共同提升单位组织的效益。

4在人事理中绩效实施的过程管理

4.1绩效管理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要是绩效沟通和员工数据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两方面,现制定出绩效的计划,之后考评人员就会按照制定好的绩效计划进一步的展开工作,但是在进行考评人在进行工作中,管理者是要对考评人的工作环节做出正确合理的监督的,以此来几时解决发现的问题,之后在根据正在进行的工作实际情况相应做出调整的方案,因此,较小管理工作的好坏是由实施计划中和评估之间的环节来决定的。

第11篇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349-01

一、理解人事档案管理的内涵

人事档案管理,是人事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人事档案的管理者,既不能单纯地理解为人员的一些就职的基本信息做好记录,更不能理解为特别复杂、琐碎的人事管理工作。其实,所谓人事档案管理,广义来讲,就是将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统计、保管和提供利用的平台。这个平台是一个整合完善的过程,需要不停的补充新的内容。同时,人事档案管理者,还要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随时随地对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当然,这里面也包括业绩效益、奖惩情况和德才表现等,以此作为以后人事调动的根本依据。

不难发现,人事档案管理,涵盖了材料归档制度;材料统计制度,材料转递制度,材料检查核对制度,材料保卫保密制度等内容。

二、信息化建设的深远意义

(1)充分地发挥人才优势,实现效益最大化

作为一个,选人用人是一门很深的大学问,员工在没有好坏之分,更没有高低之别,存在的只有适合与不适合。身为的管理者,就像教学中的“因材施教”一样,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串通优势,关键在于鼓励员工找到自己的长处,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岗位。要想达到这些内容,就必须参考一定的材料信息,而的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就可以满足这个要求,提供这方面的相关依据,实现员工的效益最大化。当然,的人事调动更需要参考人事档案管理,只有这样,才能选拔出真正有能力的人,也更会让员工心悦诚服。

(2)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要想提高的经济效益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再日常工作中国的状态、归属感和积极性。要想让员工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就需要设置一定奖罚机制。这个奖罚机制的实施,最关键的地方就是的人事档案记录的管理。只要加强信息化的建设,就能更加科学地记录员工的奖罚情况和绩效考核,并且以保密或者公开公示的形式让员工知道,并安于接受。员工通过自己和别人的绩效对比,无形中心里就有一定的压力,有了压力,才会转变成前进的动力。同时,通过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就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与此同时,良好的经济效益自然就会产生。

(3)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

在日常的工作中,传统意义上的人事档案管理,很难适应当前信息时代的不断变化。工作不能落后,所以要加强的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正因为以前的档案管理管理落后,没有像现在的信息技术提供全面支持,一方面导致了其档案管理的效率低下,质量不高,不能及时地更新;另一方面,由于传统意义上的档案管理,都是通过人工来实行操作的,苦于认识有限,很多单位往往只是做到了表面文章,即仅仅只是记录,很少整理,更没有专业的人来对此进行分析、对比,归档。当然,管理者,也很容易疏忽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正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没能充分地发挥人事档案管理的作用。

三、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1)人事档案管理的模式过于单一

在一些单位中,虽然管理者已经认识到了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也积极组织员工进行信息化建设,但由于管理的模式过于单一,缺少创新性,更没有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量体裁衣。当前,我国的个别虽然运用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但却没能建设处统一的人事管理系统。所为的信息化管理,也仅是跟个部门内部的合作,并且与职工层次的多样性很难适应,更不要所相得益彰。有些的部门众多,每个科室都有自己的人事档案管理,但没有统一的模式,更没有专门的人事管理部门来打理。这样的情况,既容易造成混乱,降低效率,还容易诱发不公,不能为员工心悦诚服。

(2)不够灵活,太过僵硬化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归根结底还是要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服务的。相比之下,市场经济活动往往比较多变、灵活,这就需要的人正确决策,做出恰当的人事安排提供依据。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干。个别的人事档案管理与灵活的用人制度并不是特别适应,不但不能为的用人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甚至有时还因为其僵硬的档案管理制度,拖了的后腿,从而进一步影响了的用人制度和管理制度。在有些单位,因为要临时地调用某一部门的一名员工,但是由于人事档案管理要通过繁琐的登记、审查等步骤,双方都嫌麻烦,结果也没征调成功。

(3)内容还不够丰富

在日常的工作中,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负责人,心理很清楚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也组织本单位的员工积极进行建设,但是,一阵风似的普及,追求到的只是一个形式。老话说的好,画虎画皮难画骨,他们虽然开展了信息化建设,但没有丰富档案管理的内容,记录、整理的信息内容大多照本宣科,成分单一,很难得出合理的结果,参考价值并不是太大,甚至有的就直接按照别的的档案管理模式来进行,没有自身的特色,还容易落下东施效颦的把柄。

四、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探索

(1)需要引进一批高素质的人事档案管理者

要想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信息化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就需要引进一批有高素质的人事档案管理者。人才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化程度较高的今天,人事档案管理者,同时也要求引进高素质的现代人才,才会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

(2)提高档案的使用价值

之所以需要建设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就是为了充分利用档案的价值体系,来实现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与此同时,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也能真正地发挥档案的关键作用,更能加快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进程。

(3)要增强服务水平

档案管理工作者,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作用,提高人事档案的信息服务水平,同时还要建立人事档案的网络化管理模式,通过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形式,不断加强人事档案的信息服务,确保的运营步入健康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王艳.关于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问题探析[J].民营科技.2014(01).

第12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人事管理;职能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1-0021-02

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加快对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步伐,以适应高校内涵式发展需要。这也迫使新一轮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被提上教育综合改革日程,使人事管理工作发生巨大变化,工作重点也发生巨大转变,高校人事工作将发挥越来越大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建设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体现了人事秘书的职能作用,人事工作将成为高校综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人事秘书是高校人事管理中最基层的工作人员,是高校综合行政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环节,是学校和学院人事工作紧密联系的关键纽带,必须捋顺本职工作内容、职责,在开展工作的同时,提高工作能力,得到单位教职工的认可。其宗旨是更好地服务于校人事处、学院,以便更大限度地调动学院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学院及高校人事管理工作职能。

一、人事工作宗旨

高校学院人事秘书是任职在学院院办,听从校人事处的领导,在学院人事主管领导的工作部署和指导下,全权负责各项人事管理的事务性工作的专职人员。人事秘书的服务工作与教职工的切身利益联系较紧,自身应在工作中树立主人翁意识及人事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地了解日常的人事工作信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广大教师进行人事方面的服务,始终树立“服务第一”的理念,用无私的工作态度服务于本职工作,夯实基础,促进学校人事管理工作的发展。

高校学院人事秘书,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优良的服务作风,兢兢业业,做好领导秘书,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全部工作,积极主动地了解各类人事信息。例如,工作内容变动、职称变化、个人信息更新等,做到实时更新、存储,为领导提供精确的数据信息,为各项统计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为学院的重大人事调整等工作提供行之有效的参考。其次,在日常工作中,秉承为全体教师服务的宗旨,在按时按要求完成各项工作的同时,注意教师对人事工作开展的感受。由于人事工作多数涉及教师的切身利益,这就要求在公开化、透明化的工作中,考虑教师的合理利益诉求,并将教师需求第一时间反馈给学院、学校,设身处地地为教师着想,解决他们工作中涉及人事工作的难题,为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做出努力。最后,服务校人事处。在时间节点内,完成好校人事处下达的全部工作指令,综合协调校人事处与学院基层的工作关系,建立健全人事制度,夯实基层工作基础,为人事工作顺利开展添砖加瓦。

二、人事工作职责

从工作内容上看,人事秘书工作千头万绪,涉及面广,作为高校学院人事秘书,既要关注在职教师的全面工作,也要负责退休教师的各项工作,积极主动了解学校人事工作动态,浏览学校门户网站,关注邮件的相关新工作,准确判断邮件所涉及的单位及个人,及时传达,保证学院教师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学校最新的人事会议精神、文件、通知及工作安排。

按照校办、人事处、离退休工作处等单位下达的各项工作要求,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人事秘书要做好在职及退休教师的相关工作,按时完成各项人事工作任务。人事秘书的工作职责主要如下:准确无误地做好全院教职员工工资薪级等核对、晋升及发放工作;熟知院内机构设置、教学和管理设岗、人员变动、各类人员兼职等情况;负责教职工个人基础资料的收集、存储、更新等具体事宜;组织做好各类人员调(引)进、调出、转正、定级、辞退工作;经各级负责人审批后,具体办理请假(病、事、探亲、婚、丧)事宜;负责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定级、兑现等工作;做好人员出国登记,教职工出国材料的整理、上报;教职工评优、评奖材料的整理、上报;做好博士后的各项管理工作,进站、出站的管理,博士后流动站评估材料的整理;具体负责退(离)休人员管理工作,办理教职工退(离)休事宜;随时了解教师身体状况,做好医疗保险工作,完成门诊医疗补助、大病补贴、异地、慢性病等报销工作;组织退休职工参加学校离退休工作处的给老寿星祝寿、金婚、新年大型文艺演出等活动;召开退休教职工座谈会,看望退休老教师,慰问生病的离退休人员;利用计算机进行有关的文档处理、信息统计和、传递工作;承担学院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配合机关其他岗位的工作。这方方面面的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随时会有新的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需要我们掌握全体教师情况,满足日常工作需要,准确按时完成相关工作。

三、人事工作作用

院系人事秘书是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体系中的最基层部分,是人事工作顺利实施的最核心一环,具体执行学校下达的各项人事工作任务,至始至终参与各项人事工作的全部的具体流程,为相关部门及人员提供完整的人事数据支持。人事秘书是人事管理工作的纽带和桥梁,应明确工作性质,恪守服务领导、服务教师的工作原则,把握好人事秘书性质的两重性,不但做好校人事处、学院领导的秘书,更要做好学院教师的人事秘书。

随着高校综合管理对人事工作要求的显著提高,人事秘书在工作允许范围内,应尽可能多地收集翔实的人事数据资料数据,对信息进行筛选识别,实时存储、更新信息,协助领导对人事所涉及的问题提供有效参考意见,做好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及时汇报工作进展,做好领导的秘书。

人事工作多数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如职称评聘、岗位分级、薪级核算、工资发放和医疗保险等,这需要人事秘书工作细致认真,掌握全体教师的工作情况、人事信息、身体状况等,在工作中绝不遗漏任何一位教师,准确审查汇总上报相关材料,避免出现错误,保护教师的切身利益。因此,人事秘书应时刻了解广大教师的需求,把他们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作为人事工作的重点,做好学院教师的人事秘书。

四、人事工作提高

随着国家对高校人事制度的调整,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不断进步发展,高校人事工作越来越繁重,对人事秘书也提出更高要求。秘书工作千头万绪,既要做好日常工作,又要完成领导下达的工作和任务,既要坚持原则又必须实事求是。人事秘书的工作具有服务性质,这就要求人事秘书不仅要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人事岗位道德素质,全身心地投入人事工作中,为广大教师顺利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创造良好的人事氛围。

人事秘书必备的素质包括协同合作、服务奉献,也包括要熟悉国家政策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把国家政策融入学校的实际情况中,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改革创新能力;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人事工作的相关政策、条例、文件,为教师评职、评优提供最新标准及文件,随时解答教师提出的各类人事问题。人事秘书应具备相当的语言表达能力,言简意赅地表达是他的基本工作,要有意识地加强语言训练。而且,文字书写也是人事秘书的经常性工作,要熟悉本职工作,领会学校文件精神、领导意图,准确地起草文件、通知、会议纪要等工作。人事秘书应熟练掌握学校人事管理系统、离退休工作管理系统,简化烦琐的数据统计,随时了解更新的人化信息,准确查找、筛选所需的人事信息,为各部门、领导随时提供最新的人事信息供统计参考等工作。

人事秘书在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必须掌握科学的人事管理工作方法,取其精华,以提高学院人事工作效率,改善现有工作现状,以创新思维积极主动了解其他高校、行业的人事管理方法,学习其先进内容,改进现有工作程序,将好的工作方法在人事秘书平台进行共享,为人事管理工作水平整体提高略尽绵力。

五、结语

人事秘书是高校人事管理队伍金字塔结构中的最基础环节,是人事工作的组织执行者,也是人事活动的参与者,处于管理与服务的中间位置,起着多方协调的作用。高校人事管理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非常时期,涉及面越来越广,内容越来越多,这就要求人事秘书要先明确工作任务,在工作推进的同时,不断寻求科学管理办法,逐步累积人事管理知识和工作经验,进一步改进、简化工作流程,以适应现代的高效率管理,为学院及高校提升人事管理工作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高校人事工作综合性较强,涉及面较广,需要人事秘书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因此,学校要重视对人事秘书培养,完善人事秘书岗位设置及晋升机制,开展相关国家人事政策学习、相关应用文写作、文件起草及各类管理系统操作等培训课程,让人事秘书在工作中学习、成长,提高管理工作水平,以适应高校新一轮人事改革要求。

参考文献:

[1]尹林.浅议高校学院人事秘书管理工作[J].科技创业,2013,(2).

[2]管培俊.关于新时期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考[J].教育研究,2014,(419).

[3]刘丽军.新形势下高校学院人事秘书工作初探[J].青春岁月,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