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产业园区规划方案设计

产业园区规划方案设计

时间:2023-09-25 18:00: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产业园区规划方案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产业园区规划方案设计

第1篇

【关键词】:产业园规划,新理念,规划实践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1.产业园规划概念

1.1产业园规划设计概念解读

产业园规划设计是介于单体设计与规划设计之间,一个有特定需求的设计,是建筑设计与规划设计的充分融合。

在做产业园规划及建筑方案设计时,提升设计的品质是考虑的首要因素,同时,还要注重生态环境、历史文脉、新的审美观念,以及人们对建筑环境质量和舒适度越来越高的要求。设计时应对企业文化,所处的地域特点,及产品的特性有充分深入的了解,注意工艺的需求,并在设计中予以体现。

1.2产业园发展趋势

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不断转型,也使园区的发展内容和特征存在以下几个明显的趋势。

1、从注重优惠政策向发展产业集群转变:从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来看,基本经历了由“单个企业同类企业集群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演变,高新技术产业只有集群化发展,才会激发出更大的能量。

2、由加工型高新区向研发型高新区转型:由于高新技术园区功能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新技术园区适合打造前端性产业链(研发、设计、中试等)。

3、从强调引进大型公司向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转变:随着高新产业系统化、交叉性的增大,使得科技研发与转化的复杂性日益加大,从而大规模研发的系统风险大大增加。

4、由单纯的土地运营向综合的“产业开发”和“氛围培育”转变:产业园区的发展,未来必然应该从孤立的工业地产开发走向综合的产业开发,同样也从片面的环境建设走向全方位的氛围培育,在打造一流的硬环境的同时,加强区域文化氛围、创新机制、管理服务等软环境的建设。

5、由功能单一的产业区向现代化综合功能区转型:现代的产业发展决定了新的产业区功能的综合性,不是单纯的工业加工、科技产品制造区,还包括配套服务的各种商业服务、金融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医疗服务、娱乐休憩服务等综合功能。

2、产业园区规划新理念与实践

2.1.1产业园规划方法及新的规划理念

1、要以产业平台构建为核心导向,不以用地性质和规模设定目标。

2、要围绕构筑高端要素聚集能力为主要目标,包括城市服务功能的配给以及宜居环境的营造。打造一个“吸引力中心”和宜居宜业的空间环境同样是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基础。

3、不仅需要考虑园区自身的利益,也更多的需要考虑园区内企业的成长性和二次成长培育。

2.1.2产业园规划实践――以航天信息产业园规划设计为例

通过对产业园发展趋势和规划新理念的研究,结合国际一流高科技园的发展经验,对航天信息产业园规划设计做深入剖析。

1、对航天航天信息产业园需求分析。

航天信息产业园项目用地位于海淀区四季青镇巨山村,项目用地规划性质为教育科研用地,建设用地面积约5.16公顷,建筑控制高度30米,容积率2.0,空地率50%,绿化率30%。

航天信息产业园定位为以信息产业的研发为主的区域总部。

(1)信息产业主要可以分为六大块,包括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网络服务等。这六个部分虽同为信息产业,但希望有相对独立的发展空间。

(2)员工对各种生活设施的需要。

(3)引进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需要。

(4)创建信息产业创业基地的需要。

(5)营造生态环境

(6)体现当地文脉

2、航天信息产业园总体规划

(1)功能分区与结构:生活-生产-休闲的地域综合体

本规划在功能分区与结构上强调生活-生产-休闲为一体的高技术园区特色。把创造中心景观庭院,实现低密度的生态景观园区确立为本规划的核心(生态核),按功能划分组团板块,各组团之间以共享中庭形成非正式交流空间。主要体现在以下及方面:

地域综合体:以六大特色产业板块为主的研发区和管理区,是主要企业的主要生命力所在,利用景观中庭,形成相对独立的企业板块。即实现了资源共享,高效运转,也为板块产业的独立运营打好了基础。创业园区高为院校创建研究基地提供条件,同时弥补园区人才不足之劣势,发挥地价便宜和区位优势。

娱乐和休闲区:位置在地下一层,结合餐饮等配套设施设计。

交流场所:含会展中心、接待中心、培训中心围绕中心景观庭院,环形排开,既有信息园的时代特色,又充分体现了本园区的自然特点。庭院景观环境设计又结合企业文化和风水格局,使整个园区具有藏风聚气,山环水抱的祥瑞之气。

3、 交通模式:人车分流,立体交通

本园区的两个主要入口确定在巨山路和南侧规划道路上。整个园区通过一主环路贯穿,环路的设计实现了人车分流互不干扰,避免车流穿越办公区和居住生活区。综合体以弧形的造型从地面缓缓升起,如同凌空架设的虹桥,让研发办公中心悬浮其上,使人行与良好的景观和生态体验相结合。

建筑内部交通围绕庭院展开,通过中心环廊使立体交通组织为一体,使用上可分可合,沟通便捷。

建筑整体由地上七层和地下三层组成,总建筑面积142900平方米,通过合理地规划设计,在这样一个容积率较高的地块上巧妙地实现了建筑的低密度和景观环境的最大化。

5、结语

从1951年Fred Terman 倡导在硅谷创建"斯坦福工业园"以来,目前世界上已有近千个,中国也已有53个国家级和58个省级高科技园。我应该说,任何一个成功的高科技园都不是刻意规划和设计出来的,所以,本文从研究高科技园区的发展趋势出发,探讨规划设计一个更符合时代要求、人性需要、更能发挥个人和企业创新潜力的优美、高效、舒适、健康的工作、生活和娱乐场所。

参考文献

Castells, M. and Hall, P., 1994. Technopoles of the World: The Making of 21st Century Industrial Complexes. Routledge.

Saxenian,A. , 1994. Regional Advantage: Culture and Competition in Silicon Valley and Route 128,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MA。

第2篇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投资环境; 产业支撑

[中图分类号] F0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2)09-0043-03

漳州市的角美镇抓住被确定为福建省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的有利契机,高度重视投资环境建设,积极营造优良的投资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吸收内外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2011年福建省小城镇发展战役通报中,角美镇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22亿元和在建项目总数72个位居全省试点镇首位。2011年角美镇完成工业总产值356亿元,同比增长154%。其中:完成规模工业产值350亿元,同比增长214%;新增规模企业14家,比上年同期增加2家;新增产值亿元以上企业9家,总数达55家,规模工业增加值100亿元,同比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同比增长425%。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95亿元,同比增长579%,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37亿元,同比增长13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亿元,同比增长106%;外贸出口总额93亿元,同比增长107%,实际利用外资135亿元,同比增长214%。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投资硬环境

角美镇以大投入、大建设促进大开发、大发展来着力改善招商引资硬环境,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配套建设。

一是道路交通方面。投入150万元,实施角江路沿线绿化工程;投入170万完成角江路(青洋蓬至福龙十一号路)道路照明、国道(镇区-厦门界)道路照明工程;着力实施镇区文圃大道街道景观综合改造工程,完成人行道整体铺设、绿地系统整治、交通标志标线、亮化工程和公用设施整改。已完成建设4条道路,即:中闽大道南段,洪岱路延伸段,中闽大道维修工程项目和中闽大道低干渠至江滨南段。目前在建的区内湖滨路、奥特莱斯大道、凤山三期道路工程、角泰路、会展北路、龙池大道延伸段和角江南路等8条道路长271公里,计划总投资18亿元。这些道路建成投入使用后,将大大缩短厦漳两城的距离,是推进厦漳同城化交通先行项目。

二是水电设施方面。着力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和“村村通有线电视”工程,扎实推进九龙江水环境整治工作;投资3902万元,建设完成长度15公里的海堤工期工程,启动建设3座小㈠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强对小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修复。1座220千伏变电站和1座110千伏变电站于2012年竣工投入使用。

三是环保设施方面。在现有3座日处理能力共3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和1座垃圾填埋场的基础上,又新规划建设1座日处理污水2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总规模日处理污水25万吨的新污水处理厂已完成项目建议书批复,调整可研文本已完成,进入公示阶段)和16座垃圾中转站,同时,推进城市排水排污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文圃工业园区污水排放至福龙污水处理厂5公里排污管道和泵站建设,开工建设总投资1600万的吴宅、内丁污水提升泵站(3万吨/日)及9公里长配套管网工程。

四是民生工程设施方面。抓好民生工程项目6个,计划总投资104亿元,2012年计划投资55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382亿元,其中:投资25亿元的漳州康桥学校已竣工投入使用,投资22亿元的角美中学新校区预计2013年7月可竣工投入使用,厦深铁路角美客运站和广场2012年年底前可投入使用,投资5000万元的龙海第一医院角美分院新门诊楼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投资1亿元的体育中心和投资1000万元的龟山公园正在进行方案设计,2013年可开工建设。此外,还建成公厕3个,农贸市场2个。

五是加强开发园区的建设,明确园区定位,使园区从综合园区向专业园区发展,充分发挥各类开发园区招商引资主要载体作用。从管理体制、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扶持办好一批重点园区,使之成为招商引资的示范区。角美分阶段、有步骤、高效率地推进凤山工业集中区15平方公里和社头3200亩汽车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加快推进福龙工业园西片区、江东建材园和奥特莱斯现代产业园的开发建设,做大做强产业园区,完善项目发展载体。通过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明确了角美作为台商投资区的产业定位,加强与台湾和厦门的产业对接,以现有的电子光电、汽车制造、金属材料、食品加工、纸制品等主导产业为基础,着重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

二、加快服务体制创新,进一步完善投资软环境

第3篇

关键词:小县城;城市规划;建议

Abstract: Based on the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of Zhangbei county and Zhangjiakou city, and combining with reality of Shunping and the author’s years ofexperience, this paper talks about several suggestions of small county planning.

Keywords: small county; urban planning; 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 F299.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推动全县城镇规划工作工作更上新台阶。笔者随顺平学习考察团先后到张北县和张家口市进行了实地学习考察。通过学习考察,不仅看到了榜样,学到了经验,更是感到了压力,增强了“学先进、赶先进”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大开眼界,感受颇多,受益匪浅

通过实地考察张家口市和张北县,发现有很多值得我县学习借鉴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他们思想解放程度高,加快发展势头猛,措施方法硬,让人大开眼界。张家口市以每年400多亿元资金投入城市建设,外环快速路建成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水系建设提升了城市形象,园区建设促进了产业的大聚集大发展,正由一个小山城向现代都市演变。张北县大气魄谋划、大手笔运作,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势如破竹的力度,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将城区面积由十几平方公里扩大到70多平方公里,完成了过去几十年都没有完成的县城改造,拆除旧有面积150多万平方米,投入资金达300亿元,整个城区塔吊林立,建设场面热火朝天,令人叹服。二是他们眼光超前,项目谋划、城市开发魄力大。感觉最为深刻的,就是张北县通过政府统一收储的方式提前对土地进行了收储;在城市规划上也敢于花钱,投资3000万元聘请国外高资质单位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并严格执行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三是他们都找出了一条适合本地发展的好路子,都有一支作风过硬、团结战斗的干部队伍,都有一股敢为人先,创新探索的进取精神,在推动工作上都有一套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好机制。

2学习先进,审视自身,力求突破

2.1顺平县基本情况

顺平县位于河北省中部偏西,太行山东麓,是5000多年前,“统一华夏,分封九州”的尧帝故里,也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域面积708平方公里,辖4镇6乡、237个行政村,2011年底人口31万,城市化率18.5%、工业化率34.6%,处于工业化初期,城市化起步阶段。

近年来随着形势的变化,县城发展面临着新的制约因素和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产业布局分散问题。县域产业功能分区不明确,顺平县产业尤其是工业布局分散,形不成集聚规模效益。

(2)城镇化发展模式问题。顺平属于欠发达地区,城镇规模偏小,辐射带动周边地区能力不强,城镇职能分工不明确,发展重点不突出,承载力不高,城市特色和城市品味亟待提升。

(3)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问题。县域内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农林资源、旅游资源利用、整合不足,诸多优势未形成合力,未发挥出应有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2.2关于县城规划建设的建议

通过学习借鉴张北县和张家口市城镇建设先进经验,针对当前顺平县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浅谈四点关于顺平今后城市建设的建议:

建议一、以大手笔规划,绘制发展蓝图,做到四个对接

一是概念规划做到对接京津。顺平地处冀中南城市群、河北省环京津经济圈内,地理区位优势明显。要抓住京津冀经济带隆起的机遇,聘请高资质规划单位编制《顺平县整体概念规划》,从区位、经济和发展战略等方面做到与京津对接。

二是专项规划做到对接保定。要瞄准保定市“大城市、大交通、大水系”建设,进一步编制完善顺平县综合交通、给水工程、燃气工程、产业园区等专项规划,从路网建设、水系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做到与保定市对接。

三是片区规划做到对接新区。要在顺平县城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旧城区改造工作,抓紧编制旧城片区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从基础设施、景观风貌等方面做到与县城新区对接。

四是乡村规划做到对接省市。严格按照省、市统一部署,高标准编制完成25个帮扶村庄环境整治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并全力做好幸福乡村和新民居规划编制工作,全面提升城乡发展水平。

建议二、以高水平设计,彰显特色优势,做到三个加强

一是做到设计理念加强。以城市特色风貌建设为切入点,牢固树立特色城市理念,在规划设计上大胆创新。初步构想是:结合顺平北环建设,在县城北部规划山林红杏公园让“大山进城、让果树进城”,提升城市特色;结合唐河灌渠建设,规划打造顺平环城水系让“水进城”,提升城市活力,塑造顺平“依山傍水”的城市风貌。

二是做到设计档次加强。牢固树立精品意识,今后不论是商业区、住宅区还是单体建筑,不论是休闲广场、绿地还是雕塑小品,都要具有一定资质的规划单位设计,否则不予审批。重要的公共建筑、高层建筑(群)、成规模的居住小区,大型广场、重要地段的各类类建筑,都要进行建筑方案设计招投标,力争每个设计方案都要做到匠心独具、精益求精。

三是做到市场管理加强。加强对规划设计市场的管理,全面开放规划设计市场。除国家规定的城市总体规划及规划以外,各类城市规划服务任务均可委托境内外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机构承担。要广泛吸纳、邀请国内外高水平的设计单位,鼓励资质高、信誉好的设计单位参与顺平城镇建设规划设计。

建议三、以高标准管理,提高城市形象,做到三个严格

一是做到规划审批严格。要严格执行“一书三证”、规划委员会制度,把县城主要街道两侧建筑、重点建设工程全部纳入县规委会审批范围,严格审批。要加强规划审批力度,严格做到“四不批”,即:城区用地没有立项的不批、规划手续不全的不批、不符合规划选址的不批,未按要求进行规划设计的不批。

二是做到规划决策严格。要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集体讨论的决策机制,让社会各界了解规划、参与规划。要积极推进“数字规划”建设,力争2012年实现项目的网上申请、审批和管理。要探索建立起规范的群众意见收集、整理和反馈制度,保证人民群众对规划的知情权、建议权和监督权,让规划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

三是做到规划监察严格。探索建立城镇规划联合(相关部门)执法机制,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日常管理和巡查工作。探索建立规划监督执法考核体系,促使“关口”前移、源头管理,及时发现和制止违反规划的建设行为。要进一步加大规划执法力度,坚决杜绝城区内违章建筑和私搭乱建的出现。

建议四、以大规模开发,提升城市品位,做到三个完善

一是做到新区设施完善。坚持系统设计、深度规划、成片开发的原则,加大对县城东部新区的开发力度,重点完善新区内行政办公、商贸金融、文化体育和基础公共服务设施,聚集人气、汇聚商机。

二是做到基础设施完善。进一步完善城区交通、管网、给水、燃气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承载能力。要加快公益设施建设,在居民小区配置必备的活动场所和娱乐设施、器材,尽可能地为城区居民提供方便、安全、舒适的生活条件。

三是做到园区设施完善。要牢固树立“以园拓业、以业兴城”的工作理念,引导产业向园区聚集,把产业园区建成城市空间拓展的新区域、提供就业的新源泉、创造财富的新平台。要进一步完善园区配套规划,推进配套设施建设,并依托园区骨干企业,提高产业关联度和集中度,延伸产业链,实现产业集中集约发展。

第4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区域规划;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3-0164-03

1 我国区域规划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区域规划的概念

区域经济规划研究的是各种生产要素现在和未来在特定区域的配置或部署的问题。它以现实的各类生产要素组合为基础,根据发展条件和环境的变化,安排未来时期的要素如何组合、如何配置,是描绘区域未来经济建设的蓝图,是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策划和产业发展与布局的方案设计及其实施对策的总和[1]。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综合评价区域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区际之间的经济联系,对规划区域的基础设施等条件和原有的产业基础进行客观评价,正确地确定区域的发展方式,优化地域经济空间结构,合理布局生产力,是区域经济规划的中心环节,也是区域经济规划的核心任务。区域规划与政府、政府职能、区域系统、宏观调控、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政策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又一配置职能,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必要补充。

1.2 区域规划面临的问题

随着各区域的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环境的污染导致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区域规划作为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性规划,应当将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规划本身的重要目标。

我国的区域规划是受原苏联的影响,其规划内容主要侧重于资源综合评价、工业布局、农业生产力布局和土地利用、城镇居民点布局,范围相对较窄[2]。而目前西方国家的区域规划更加注重区域间的协调以及区域规划的法制和体制建设,增加了有关环境和社会的人文内涵。我国的区域规划在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区域协调合作方面与国外还有差距,而这也正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2 循环经济理念对区域规划的意义

2.1 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发展理念,从重视发展的数量向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转变,重视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根本转变,从线性式的发展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式发展转变,从粗放型的增长转变为集约型的增长,从依赖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增长转变为依赖自然资源和再生资源的增长;是一种多赢的发展,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重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兼顾发展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兼顾优先富裕与共同发展的有机统一[3]。

循环经济主要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社会经济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遵循一组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内容的行为原则(称为3R原则),每一个原则对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减量化或减物质化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资源化或再生利用则是输出端方法,通过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就是将这些原则引入生产和生活领域。

2.2 循环经济理念对区域规划的重要意义

衡量区域发展的成败标准已不再仅仅是经济增长,而是进行综合地评判,其中包括区域生态协调性、区域环境稳定性、资源利用永续性、人口发展持续性、区域发展均衡性和社会福利提高度等。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经济发展的质,而不只是经济增长的量。发展的目标是追求社会均等和公正、生态持续以及人民的福利不断地提高。

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是在区域中实施的,协调人类与资源环境关系的循环经济思想同样要在区域的生产和生活中贯彻,区域是自然社会经济的集合体,循环经济思想的实施必然通过区域规划来实现。因此,以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区域规划,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的途径。区域是产业生态经济发展的空间载体,要想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产业系统,就必须从区域层面上考察和设计出系统循环机制的运作模式,从而发挥出系统的整体效应,实现区域内部的资源、能源的最优化利用与配置、外部废弃物的最小化排放,进而实现整体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3 循环经济理念在区域规划中的应用

在区域规划过程中,要运用现代生态学技术改造和重组经济结构,把产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置于大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总交换过程中,不仅要达到社会经济系统中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还要达到大生态系统中自然总供给能力和人类总需求水平的平衡,实现大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其目标是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达到各个产业的协调发展[4]。

3.1 优化产业结构

过去产业结构优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仅仅着眼于宏观经济效益水平的提高。在循环经济理念下,产业结构优化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的提高,更要协调生态安全。因此,循环经济下产业结构优化应包括三个部分: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生态化[5]。

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系统从较低级形式向较高级形式的转换过程,即指在假设技术经济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低效率产业比重不断降低,高效率产业比重不断增大,这一过程伴随着资源配置优化和明显的结构性效益。根据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产业结构高度化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高的产业比重,逐步减少或淘汰资源浪费严重、资源再利用率低的产业。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产业之间有机联系和耦合增强,即遵循再生产过程对比例性的要求,追求关联产业规模适度、产业联系比例协调和增长速度均衡。

产业结构生态化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要求,是参考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构成和循环原理,在不同产业之间构建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相互依存的产业生态体系,以达到资源充分循环利用,减少废物和污染产生,消除对环境的破坏。

例如,在涉及资源型城市的区域发展规划中,必须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摈弃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和低产出的传统发展模式,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资源城市经济结构普遍不合理,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多数企业仍使用陈旧的设备、落后的工艺,生产加工“粗老笨重”的传统产品,资源消耗大,浪费严重,附加值低。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利用先进技术、设备和工艺,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产品升级换代,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所有产业、产品和生产都要贯穿循环经济理念,做到低消耗、低排放、少污染、能循环、可回收、再利用[6]。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关键是要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和优化传统产业:一是紧紧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制定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规划,加快发展生态科技,集中解决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重大装备、新的工艺流程;二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及其产品物耗低、能耗少,而且能生成新物质、新能源,潜力无限,效益巨大,应加快发展;三是加快传统工业技术改造,面广量大的传统工业是高消耗、高排放的主体,应制定规划,分步实施,用新技术、新工艺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促使其升级换代,步入循环经济轨道;四是加大资源再生技术的开发、产品深度开发和资源再生利用技术,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因此,需要加大投入、组织攻关,力求尽快有所突破。

3.2 调整产业布局

目前,区域规划中应用的产业布局理论的依据是古典区位理论。1909年,韦伯提出了工业区位论,认为工业布局问题可简化为在原料地和消费地之间寻找一个地点,在那里配置工厂可以使从生产消费的全过程中耗用运费及劳动费用最少。韦伯之后,生产布局学出现了许多流派,但研究的重点仍是部门生产布局,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成本学说,即通过对主要影响生产成本的因素进行分析,对比确定企业的最优区位,也就是寻求生产成本最低点。而市场学派则提出产业布局必须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尽量将企业布局在利润最大的区位。克里斯塔勒提出以城市聚落为中心进行市场面与网络分析的中心地理论,廖什利提出了区位系统平衡的理论与方法,首创了经济区位论。20世纪50年代以来,生产布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转向城市和区域布局,即如何布局不同规模的多级城市,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由相应的多级市场组成的网络体系,借以有效地组织物质财富的生产与流通[7]。但无论是古典的产业布局理论还是现代的经济区位理论都是从企业和区域的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而较少考虑企业的布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企业如何布局可以达到资源综合利用。

在现代社会中,区域规划中的产业布局,不仅要考虑生产成本的最低点或生产利润的最大点,还要追求生态效益的最佳点。产业生态学是循环经济理念在工业布局中的具体体现[8]。

产业生态学主张构建工业生物群落,寻求恰当的产业活动组合,使生产中的物质流、能量流得到最优化利用。如纸浆―造纸―废渣―水泥,炼钢―废渣―水泥等;认为一个理想的工业生态系统由资源开采者或物质制造者、物质处理者(制造商)、废料处理者和消费者构成,通过集约和再循环,使系统内不同行为者之间的物质流远远大于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输入/输出物质流;应对产业体系进行生态结构重组,即把废料作为资源重新使用,封闭物质循环系统,尽量减少消耗性排放,产品与经济活动非物质化,要改变现在的技术战略,根据生态结构重组的目标重新制定技术战略,重点是发展生态工业,建立生态产业园区。

从生产过程看,目前盛行的终端治理(如烟气脱硫除尘)并没有解决废物排放问题,只是将废物无害化,从一种形式变成另一种形式,从一地转到另一地。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和治理成本越来越高,终端治理将变得没有意义或难以维系。清洁生产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但不能降低资源的整体消耗水平,可以减少排放,防止环境污染,但生产成本高。生态产业园区超越了终端治理和清洁生产,另辟蹊径,有效地解决了生产的消耗、排放和成本问题,在生态产业园区,允许企业排放废物,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废物可成为原料进入另外企业的生产过程,从而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在整个园区达到零排放,这样,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防止污染,又降低资源的整体消耗水平,同时,园区企业布局的网络化大大节约了工业用地。正如波茨卡(AudraJ1PottsCarr)所说:生态产业园区不是一种发展的时尚,而是对传统工业土地利用的一种切实可行的选择[8]。

生态产业园区的建设国内外有很多成功案例。例如,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是世界上产业生态系统运行最为成功的典范。园区中的主体企业是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板厂。以这四个企业为核心,将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或副产品,通过贸易形式供其他企业作原料使用,或替代部分原材料;在这企业链中还有大棚养殖场、养鱼场、硫酸厂、供热站、水泥厂、农场等[3]。

鉴于生态产业园区中产业链的复杂性、园区的规模以及产生的效益,园区在建设初期需要做出出色的战略规划,协调好企业之间的共生关系,实现园区投入最小化与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这就要求管理者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在园区的管理上,要通过使用新技术实现园区内的信息共享、水资源及其他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再利用,实行有效的环境监测,保持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在生态园区层面上,不仅要继续推行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以保持企业内减量化模式的顺利实行,还可以通过园区内企业共用水电等公共设施来减少能源的投入。

3.3 优化经济布局

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在区域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之中,合理进行经济布局,减少资源配置对交通运输和生态环境的压力,最大限度地共享经济区内的基础设施,使其效用最大化。

在一些区域中,受行政区划和条块分割体制的束缚,行政区域经济利益指导下的基建规划建设体制使得影响区域发展的大项目、大型设施不能按照市场经济的效率原则依照需求合理配置,支持区域和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生产要素被固化在不同条块的隶属关系中,而不能按照提高生产要素的效率原则实现资源的优化重组和配置,各省区、部门、行业各自为政,使得现有设施的利用缺乏统筹和互补,个别地区在某些基础设施过剩的情况下仍在上马新的项目,如区域内的多个省市从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造成了区域内重大基础设施供给过度,使得一定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严重超过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例如,珠江三角洲地区90公里半径范围内聚集着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五大机场,有些机场由于客货流量有限,经营举步维艰,其余的大多存在运能闲置,营运效益不理想。因此,在区域规划中要打破区域内各地方的资源、市场和行政等方面的壁垒,整合区域内资源和设施,充分发挥各地方优势,互通有无,从而减少成本,使基础建设的设施运行效率提高,进而增强整个区域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孙久文.区域经济规划[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4:2-14.

[2] 白永亮.区域规划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分析[J].理论与实践,2004,(2):90-91.

[3] 周宏春,刘燕华,等.循环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10-23.

[4] 王洪海,范海荣.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区域规划[J].兰州学刊,2003,(6):143-144.

[5] 张昌荣,薛惠锋.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J].生产力研究,2006,(4):197-199.

[6] 张雪梅,孙志武.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及政策思考[J].理论前沿,2005,(13):35-36.

第5篇

第一条为推进我市信息化建设,加快信息产业发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从产业优化资金中列支1000万元。

第三条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推动信息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实施资金补助、贷款贴息以及与中央、省定项目资金配套等。

第四条专项资金的使用遵循突出重点、支持创新、讲求效益的原则。资金安排的重点以每年的《市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指南》为准。

第二章支持范围

第五条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主要包括:

(一)重点、关键及具有优势特色的电子信息产品、软件产品的产业化、规模化项目;

(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项目;

(三)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推进工业与信息化融合项目;

(四)纳入国家和省、市信息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工程项目,主要用于网络平台建设、信息资源整合、重点应用系统、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信息产业支撑体系等。

第六条专项资金的用途

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电子技术、软件、电子商务、信息化应用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企业资质认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和人才培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企业资质认定、企业创新等方面的奖励;

(二)对企业自主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的资助;

(三)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债权引导资金;

(四)促进产业提升、集聚等其他公共支出。

第七条专项资金的使用标准

(一)奖励

1.鼓励信息类企业申请CMMI(开发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等国际国内资质认证。企业在从事相关认证前,应事先到市工信局备案。经备案确认的企业,认证通过后,给予奖励,具体如下:

对通过CMMI3级、4级、5级评估的软件企业分别一次性给予10万、20万、30万元的奖励,已享受过低级别奖励再通过高级别认定的,以高级别标准予以级差奖励。

对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3级、2级、1级的企业分别一次性给予2万、5万、8万元人民币的奖励,已享受过低级别奖励再通过高级别认定的,以高级别标准予以级差奖励。

对通过PCMM(人力资源成熟度模型)评估、ISO27001/BS7799(信息安全管理)认证、IT服务管理(ISO20000)认证、SAS70(服务提供商环境安全性)认证、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规范等相关国际、国内认证的软件企业,一次性给予认证费用50%的奖励,最高不超过50万元人民币。

2.对软件产品出口额首超30万美元/年的软件企业,给予10万元的奖励。

3.实施电子商务进企业三年行动计划。每年支持1000家企业,按照财政承担1/3费用的办法,鼓励落户本市的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参与“电子商务进企业”活动。

4.推进“ERP(企业资源计划)进企业”三年行动计划,每年支持100家优秀企业,按照财政承担2%-5%费用的办法给与奖励,提升制造管理及售后服务水平与能力。

上述项目已获得市级财政同类资助、奖励的,不再重复支持。

(二)项目资助

1.对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产业研发项目,按不超过其实际总投资额的10%给予资助,最高资助额不超过50万元。

2.对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的电子商务、通讯服务、搜索引擎、网络动漫等领域第三方服务平台产业化项目,按项目实际总投资额(包括平台研发、平台部署及平台营运推广费用)的5%给予资助,最高资助额不超过50万元。

3.对信息服务与软件业发展的关键或共性技术研究项目、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给予不高于投资额10%的资助,最高资助额不超过50万元。

4.对列入国家、省相应专项计划的项目,按有关规定给予资金配套。

除需要联合资助的重大项目以外,已得到国家、省、市、区其他专项资金资助的项目,不列入资助范围。同一项目不重复资助。

(三)创投、债权引导基(资)金

为逐步调整目前专项资金直接无偿资助及奖励的使用方式,每年安排一定额度资金用于设立信息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债权引导资金,以引导的方式吸收各类社会资金采用股权投资和债券投资形式支持企业,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

上述引导基(资)金的具体设立与管理办法根据市政府要求另定。

(四)产业提升、集聚等资助

1.对宣传推介我市信息产业发展环境举行的重大招商活动,如专业展会、专业论坛、对口洽谈会、新闻会等项目给予适当资助。

2.对市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进行的重大产业研究,年度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及产业发展规划等给予资助。

3.对受托承担部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行业协会、中介机构,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原则,根据贡献大小,给予相应的补助。

4.对促进与信息产业发达地区及信息产业创新集聚的单位之间的战略性合作与交流,国内外相关机构和知名院所开展的双边、多边技术协作,安排资金予以保障。

5.对认定为市级软件产业园、电子商务产业园、呼叫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经考核优秀的一次性奖励人民币10万元人民币,认定考核管理办法另定。

6.对信息产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的表彰奖励。

第三章信息产业项目申报

第八条申报条件

(一)在我市城市区域内的重点信息产业园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从事电子信息产品、软件研制和生产的企事业单位。

(二)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并具备一定的研究开发条件。

(三)单位产权明晰,管理规范,具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

(四)上年度资产负债率在70%以下,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和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

(五)申报单位注册资金不得少于50万元人民币。注册时间不得少于1年。

(六)其他应具备的条件。

对县(市)区财政安排配套资金的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

第九条申报材料

(一)正式申请文件;

(二)市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请表;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法人代码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五)银行贷款的项目,需提供相关银行贷款合同、贷款到位凭证、银行签证利息单等材料(复印件);

(六)经中介机构审计的财务状况说明;

(七)市级以上部门(含市级)颁发的科研成果证书、专利证书、产品认证证书、获奖证书等相关材料(复印件);

(八)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承诺书。

以上材料中的资质证书、贷款合同等,在项目上报时应提供原件,审查后予以退回,复印件留存。

第四章信息化项目申报

第十条申报条件

(一)在我市城市区域内的重点信息产业园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行政、企事业单位;

(二)申报项目的行政单位必须领导重视,管理制度健全。制定了科学的、操作性强的并纳入市信息化规划的部门信息化建设规划;

(三)申报项目的事业单位需具有良好的信息化基础,资源配置能满足信息化应用的需要;

(四)申报项目的企业单位经营状况良好;

(五)申报单位在行业或同类型地区具有较大的示范带头作用或试验效应;

(六)其他应具备的条件。

对县(市)区财政安排配套资金的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

第十一条申报材料

(一)正式申请文件;

(二)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请表;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行政单位须提供组织机构情况及信息化发展规划;企事业单位须提供法人代码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五)企事业单位提供经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近两年财务会计报表(复印件)。

以上材料中的资质证书等,在上报材料时应提供原件,审查后予以退回,复印件留存。

第五章项目组织管理

项目实行网上申报,各单位直接登陆工业和信息化局网站在重要通知栏目里下载《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指南》按附件形式填写申请表,并以电子邮件形式上报。

第十二条市财政局、工业和信息化局于每年1月1日前下达《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指南》。专项资金自设立开始,前两年,每半年申报、审核、下达一次项目资金支持。以后每年申报一次。

市以上重点企业、单位,直接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及市财政部门;县(市)区企业、单位,须经县(市)区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同意(加盖公章)后,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及财政局。按照差别化补助政策规定,需要县(市)区配套资金的,县(市)区财政必须出具承诺书。

第十三条工业和信息化局会同财政局、科技局等相关单位联合组织专家进行项目评审,提出评审意见。项目评审包括专业审查、财务分析、项目答辩、专家评议等程序。

第十四条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建设周期一般不超过2年。企业在年度内只能申请一个项目,项目未完成和验收前,不得再次申请该项资金。

第六章项目资金管理

第十五条市财政局、工业和信息化局核准后联合下达项目和资金支出预算。

第十六条专项资金开支范围。主要包括专用设备购置费、技术转让费、培训费、劳务和委托业务费、方案设计费、监理费、咨询费等。

第十七条对于贴息的项目,根据项目批复投资和建设内容,参照《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化与引导资金管理的意见》(政〔〕68号),对企业实际落实的银行固定资产贷款予以贴息,贴息总额原则上不超过100万元;对于补助的项目,按项目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补助金额原则上不超过100万元;对于国家支持需地方安排配套资金的项目,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配套资金补助。

第十八条经正式核准的项目,由工业和信息化局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合同书》。合同签定后,项目承担单位将合同报市财政局一份,财政局根据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拨付项目资金的80%,剩余20%资金待项目验收后拨付。

第十九条项目承担单位要定期向工业和信息化局汇报项目实施情况。在项目完成后一个月内须做好验收准备工作,并向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报送项目验收申请表。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根据项目合同书组织验收。

第七章项目监督

第二十条专项资金实行项目管理。对所有申报的项目列入项目库实施动态管理;对经过审批付诸实施的项目,由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对项目进展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列入项目库的项目进行跟踪培育。

第二十一条项目承担单位要严格遵守有关财经纪律和财务会计制度,资金专款专用。不得擅自变更项目内容,如确需变更的,要按照申报程序重新报批,确保资金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二十二条对于违反规定,虚报冒领、截留、挪用专项资金或其他违规行为,按照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规定进行处理,并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6篇

今年以来,各级各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应对宏观形势,突出加快发展主题,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全县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呈现出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等特点,刚才中举同志已经给大家报了个帐,我着重从问题方面作分析,希望大家既要看到成绩,增强工作信心,同时也要看到问题,保持清醒头脑。

农业方面。一是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我县的枇杷、笋竹、生猪、优质粮油、冬菜调味品等五大主导产业已发展多年,而且都已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在全市都有一定影响,但至今仍缺少龙头企业的带动,导致农产品商品率较低,市场竞争力弱,影响农民增收。目前全县只有粮茂米业、荷香食品2家市级龙头企业(全市市级龙头企业159家,每个区县平均4家),全县农业企业普遍存在数量少、个头小、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不能充分发挥带动作用。二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遗留问题开始显现。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但必须尊重农民意愿,由业主与农户之间依法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合作机制,政府不能越俎代庖。过去,我们一些乡镇政府越位与业主签订协议搞结构调整项目,出现问题后,业主跑了,剩下的问题都由政府“买单”。现在个别乡镇的银杏、枇杷、黄金梨等项目都凸显不同程度的问题,影响了政府的诚信形象,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三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还比较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县75的水库带病运行,80的机电提灌严重老化,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率低,高稳产农田只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40。四是农业项目资金跟进速度慢。尽管今年农口各部门争取了不少的项目(水利4500万元,林业3500万元,农业1000万元,农办300万元,农开办1200万元),项目资金总额达1个亿,但目前只到位1885万元(不含国债和退耕还林),资金到位慢,项目开工少。

工业方面。一是基础薄弱,缺乏支柱。我县没有国家和市属企业布局,企业发展全靠我们自己努力。全县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30.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均总产值1503万元,只有全国平均值的40左右,产值上亿元的仅有2家。工业经济占县域经济的比重较低,对县域经济的拉动和支撑作用较弱。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对锶盐化工业的依存度太大,1—9月,锶盐化工业分别约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和利润的20.8、22.8、53.5、54.6。红蝶、天矿两户企业入库税金约占全县工商税收的23.6,占财政总收入的15.2。而且锶盐产业发展的前景受限。五金产业粗放式的发展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新兴产业成长迟缓,新的支柱有待形成。三是园区建设进展不理想。同耕公司已投入1200万元用于园区开发建设,县财政今年也拿出1500万元启动邮亭园区建设,力度不可谓不大,但目前无论是在开发速度、产出强度,还是在招商引资、项目推进等方面,总体还不令人满意。园区内企业大部分企业个头小,形不成规模效应,整体竞争力不强。新入驻企业由于资金不到位等原因,建设缓慢。

旅游方面。旅游发展年的各项建设任务推进缓慢,由于高投司的旅游整体开发规划迟迟没有定下来,年初确定的玉龙山龙水湖的景区大门、上山公路等项目无法启动,加上广电集团的影视 文化产业园的土地未能落实,项目也没有纳入旅游整体开发规划之中,影响项目的立项审批。华帝王朝酒店也正在搞方案设计,年内启动实施的可能性不大。可以说这几个大的项目没有大的进展,我们的旅游开发就不可能有实质性的突破。

商贸方面。商贸总量偏小,现代化水平低,商品聚合辐射能力弱,限额以上企业不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与邻近区市县有不小的差距,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依然不强。1—9月,全县社零总额虽然实现了较快增长,但绝对额太小,只有合川、江津、永川市的一半。我们几个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几个大商城目前人气都不旺,大足商城、宏声商业城目前商业门市空置率仍居高不下。

城建方面。主要是开工不足,今年我们几个大的楼盘包括五星华府、海棠香国、重庆伸科等项目总投资近10个亿,但由于拆迁安置难度大、规划设计进度慢,加上开发商对大足房地产市场还存在观望的思想,导致迟迟未能动工。今年全县的房地产开发新开工仅2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仅15万平方米(去年竣工50万平方米),可以说是降到了近几年来的低点。污水处理厂现在只完成了20__万元的投资,濑溪河整治项目只完成投资2600万元,垃圾处理场项目前前后后跑了几年,到现在才进场施工,科技教育城启动资金缺乏,推进缓慢。城建投资这一块就把我们整个固定资产投资拉下来了。

社会秩序方面。安全生产形势仍十分严峻,国庆期间仍死亡两人,全年可能突破市里下达的指标,说明我们在强化安全监管、落实安全措施方面还存在差距。社会治安状况不容乐观,抢、盗、毒等违法犯罪还没有有效打压下去,群众的安全感不高,说明我们在治安管理方面力度还不够大。由于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社会保障、拖欠工程款和民工工资、农民土地租金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上访、集访还时有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此外,从今年前三季度的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看,对照全年的目标,还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重视。一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问题。前三季度,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只完成了14.1亿元,距全年25.1个亿的目标差11个亿,这个指标完不成,将不能保证我们发展目标的实现。我县“十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值绝大多数今年都可以超额完成,只有固定资产投资这一项重要指标完不成,这是一个重大的遗憾。二是财政的问题。财政收入总量小,增长结构不合理,收支平衡难度大。今年财政收入增幅较大,在渝西地区排第二(万盛增长61.6),创近年新高,但总量不大,绝对额在渝西只排倒数第五位(仅比双桥、潼南、万盛、南川高),形势不容乐观。收入增长结构不合理。增长主要是靠非税收入和基金收入的拉动,对地方财政起绝对支撑作用的工商税收增长仅15,在渝西地区排倒数第三,绝对额占地方财政收入仅43,且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地方财政总收入增加,但可支配财力没有同步增加;财政支出明显增加,但税源没有大的增加。从支出情况看,今年预算安排的人员经费2.29亿元,但在预算外上级出台政策需要财政增支因素高达1亿元以上,根本无法纳入年初预算。因此,今年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大。三是招商引资的问题。1hyhy;—9月引进有一定投资规模的项目25个,协议资金6.5亿元,到位资金2.6亿元(含去年项目增资部分),项目数量和到位资金同比分别下降37.5、19.5,特别是工业方面的项目太少、太小,借力发展这篇文章还做得不好。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成绩看到了,差距找到了,下一步就是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紧紧围绕年初目标任务,增添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实现。客观分析,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是有把握的。从投资方面看,一些重大项目的陆续开工或提速实施将为我县投资稳定增长提供可靠保障。今年的20个重点开工项目中绕城高等级公路棠香段、县城电网改造、农网二期西部追加工程、县文化艺术中心、石刻基础设施一期工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江苏旋力集团迁建项目等17个已顺利实现开工,剩余的3个项目中,上游水库改造项目已下达投资计划,市水利局、市发改委正在评审实施方案,华地王朝酒店项目已完成土地征用,规划设计即将完成,大足旅游整体开发规划将于本月底形成正式文案,这3个项目要力争在年内开工,20个项目涉及总投资24.4亿元。同时,五星华府等一批房地产开发项目也将陆续启动。30个续建项目均实现了连续施工,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濑溪河(龙水段)综合整治等项目将进入投资高峰期,与市开发银行进行融资合作将持续向我县提供大量的金融资金支持。因此,今年后两个月的投资强度将进一步加大。从消费方面看,已连续几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环境的改善和年末节庆集中消费的习惯,住房、汽车、教育、电器等消费热点还将继续升温,今年上半年全市消费就超过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只要我们继续在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消费信心上下功夫,消费这一块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会持续增加。因此,我认为,我县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强劲。在下一步中,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农业方面:继续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是要坚定不移地推产业化。继续实施龙头带动战略,重点扶持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和流通企业,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依托良茂米业、邮桥米业等粮食加工流通企业,发展壮大优质稻基地;依托正州牧业和顺丰牧业,推广优质瘦肉型生猪产业;依托西农和三牧集团,壮大黑山羊养殖基地;依托海天石魂、宝顶酿造、邮亭陈鲫鱼等调味品龙头企业,发展冬菜、辣椒、花椒、生姜、大蒜等原料基地。要建立完善利益连结机制,加大对龙头企业和业主的扶持力度,鼓励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和合理的利益关系,让农民得到实惠,实现共同发展。同时,县里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正对农业产业化的遗留问题进行调查,逐项逐项地彻底解决,在今后的产业化项目中,业主应直接与农民签订土地租用协议,政府只能引导,不能再留下后遗症。这方面的教训非常深刻,不能再穿新鞋走老路了。二是抓紧推进农业重点项目。计经委、水务局要积极配合市上促进玉滩水库尽快立项。近期,国家发改委姜 主任来渝,谈到玉滩水库问题,派投资司投资处处长到水库看了现场,提出了因投资太大、是否可以先上水库枢纽工程后上渠系工程的意见,对此,我们要掌握信息,多做工作,与市发改委意见一致。供电公司要尽快完成农网二期追加工程试点,尽快铺开;林业局要抓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工程的实施;水务局要抓好濑溪河大灌区四期、人畜饮水、农机具推广等项目建设,尽快实施上游、龙水湖病险水库整治、濑溪河大灌区五期、水保工程等项目;农办、农业局、农开办等农口各部门要抓好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农业产业化、扶贫开发、劳动力培训转移、生态家园、植物预警、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合理调整产量指标。我们的粮食、生猪等指标太高,几乎没有再增长的空间。统计、农业部门要积极与市有关部门协调,把两个指标调整到合理的水平。

工业方面:一是加快园区建设。抓工业必须首先抓园区。园区管委会要与同耕公司严格按照园区规划加快建设步伐,尽快完善道路、水电、通讯、绿化等配套设施,龙水镇、邮亭镇和有关部门要全力支持配合。严格限制园区进驻门槛,努力使园区土地投资强度、产出强度、万元增加值能耗等指标达到渝西经济走廊的园区门槛标准。对长期占而不建、建而不产的企业要坚决依法收回土地,绝不容许“土地晒太阳”。二是加快支柱培育。五金方面,巩固传统五金产业优势,充分发挥“中国西部五金之都”的品牌效应,引进高新技术加速嫁接改造,积极发展新兴五金产品。锶盐化工方面,在坚持保护性开采的前提下,注重资源的综合利用,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新产品开发,推进锶矿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大对企业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加快浙西水泥、精细化工、兴业船舶等项目的技术改造和扩建。千方百计抓好旋力、春兴等项目,尽快建成投产。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县计经委要加强与市开发银行的衔接,尽快启动中小企业贷款项目,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协调,赢得各级各金融部门的支持,加快推进与开发银行融资合作,确保市商业银行顺利来足设立分支机构,引导县内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大力推行收益权质押贷款等方式,积极引导民间及社会资本投入。不断探索建立担保中心、相关咨询机构,社会信用评价机构等新型融资平台,扩大融资渠道和能力;大力推行BT、BOT建设方式,打好建设资金供应紧张的时间差,确保工程如期实施。进一步强化借力发展的意识,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着力引进一批工业大项目,引进县外资金投入。

旅游方面:县旅游、国土、建设、景管委等部门要全力配合高投司抓紧完成大足旅游开发总体规划修改及报批工作,同时要督促高投司在年内启动龙水湖景区大门、环湖公路和玉龙山上山公路建设;县博物馆要加快推进石刻基础设施一期工程国债项目建设,加快编制大足石刻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建立文物保护项目储备库;县建委要协助驰川公司搞好华地王朝酒店的方案设计,力争早日动工建设;县国土局要全力协助市广电集团尽快落实龙水湖影视文化产业园首批项目用地;县景区管委会要加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申报工作力度,确保明年一次创建成功。要加强高投司与广电集团的衔接沟通,尽快促成影视文化产业园建设项目纳入旅游整体开发规划中,并在具体实施中达成一致。

商贸方面:一是加快邮亭渝西物流配送基地建设。以加入渝粮集团为契机,争取邮亭专用粮库项目列入市的规划,促成邮亭盐业物流配送中心尽早开工建设,千方百计争取渝西卷烟物流配送中心项目落户邮亭。二是努力完善市场体系。着力培育县重点市场,激活市场人气。加快城区农贸市场“农改超”步伐,全面完成龙水、邮亭、万古三个示范性商业中心区建设。三是深入推进商贸流通企业改革。贸易局、市管委、财政局、劳保局、工商局要完善工商管办脱钩市场拍卖后续工作,管好用好改革资金,对条件成熟的商贸流通企业,成熟一个,实施一个,确保改革年内完成。

城建方面:一是抓规划。规划不先行,建设就无法推进。当前,南环二路的建设正顺利推进,一旦形成,这一片就是大足城市建设的重点。建委要提前做好该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根据总体规划,确定合理的空间布局、建筑密度、建筑格调,尽快启动实施,尽早把新区的形象做出来。在南环二路详规出来之前,一切规划项目都不能规划定点。同时,要抓紧编制龙水镇、宝顶镇的风貌设计,在市建委的指导和帮助下,尽快实施川东民居特色风貌设计和实施工作,务必在明年3月底前做出来,以迎接全市小城镇风貌建设工作会明年4月份在龙水镇的召开。各建制镇没有编制总体规划的要着手编制,需要修编的要立即修编。据市交委提供的信息,10月2日镇东书记听取了市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十一五”重大项目的汇报,已指示将“十二五”的交通建设项目提前到“十一五”进行。市交委已安排市公路设计院对渝大高速公路开始预可研,我们要争取“十一五”期间开工。二是抓建设。建设是城镇化工作的中心。南环二路龙岗段要抓紧开工,南山隧道段要加紧与大公司谈判,尽快开工;污水处理厂要抓紧处理好管网铺设的临时施工用地、植被的恢复,保证有序施工;垃圾处理场要抓紧完善施工建设手续,抓紧搬迁管网管线,搞好农房拆迁安置。房地产开发的几个大的楼盘,要督促开发商尽快完善设计方案,尽快开工建设。三是抓管理。重点抓好“三清”工作:一个是清理拖欠工程款,各级各部门首先要带头做好政府投资项目的清偿工作,目前全县政府投资项目拖欠总量近7000万元,要在年底前基本完成清偿任务,压力很大,如果完不成,不仅仅影响政府的诚信度,影响投资环境,而且市委、市政府对我县采取扣减目标考核分、停批项目、停止批地、停拨财政补助、追究责任等处罚,县委、县政府也将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希望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多方筹资,保证完成。二个是清理住房,严格按照市里的要求,县清房办已对1997年以来的单位集资建房、用公款建房购房的情况进行了清理,其中涉及需要纠正的单套及以上面积超过180平方米的133户、__人,两套及以上的19人,每平方米面积平均补差约50元左右(30—100元不等),要严格按照政策规定进行彻底纠正。三个是清理整顿大足的监理市场,对不符合政策法律规定的所谓监理公司,一律清除大足建设监理市场。这项工作由建委负责,监察、工商部门参与。

社会事业方面:科技上,全面完成农村科技信息“村村通”,规范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运营,发挥黑山羊、荷莲、五金产业首席专家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教育上,加快科技教育城建设,力争明年入驻新校;实施示范学校创建工程,大足中学和龙岗一小力争创建市级示范校;积极推进国家“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实施,建设“空中网校”和“同步课堂”,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育质量管理,实现全县教育整体质量的加速提升。文化上,高质量高标准建好文化 艺术中心,确保按期交付投入使用;要努力争取市文化广电局补助资金的到位和市委宣传部宣传文化中心项目资金的落实。充分挖掘石刻文化、五金文化、民俗文化内涵,做好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文章;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进一步规范音像、出版市场和经营性网吧管理。卫生上,积极实施农村卫生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国债项目,完成18个乡镇(中心)卫生院建设任务;积极开展农村合作医疗试点,逐步建立农村卫生人员医疗、失业和养老保险制度;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要尽快完善配套设施,早日投入使用;全力冲刺创国卫,确保一次通过验收。

民生问题方面:各级各部门要真正带着感情,带着责任,紧紧抓住困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急难问题,坚持不懈地抓好就业再就业、生态环境、交通畅通、公共服务设施等“民心工程”。千方百计关心弱势群体的生活,尽最大努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制,全面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切实加大安全监督检查力度,堵塞漏洞,消除隐患,坚决遏制各种重特大事故特别是人为事故的发生。要尽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妥善处置土地征用、企业改制、城镇房屋拆迁、农业产业化推广中的遗留问题等引发的群众上访、集访问题,对重复,继续实行县领导包案责任制,一包到底,直到息访为止。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创平安”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第7篇

一、内蒙古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一)特点

1.产业集群化趋势明显,部分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发展潜力较大。近几年来,我区工业无论是在空间布局上,还是在产业配套上,都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集群化趋势,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对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目前,我区乳制品制造业、毛纺织业、纸浆制造业、钢压延加工业、屠宰及肉类蛋类加工业的地方化专业指数居全国第1位,稀土金属制造业、炼焦业居第2位,贵金属冶炼业居第4位,轻有色金属冶炼业、制糖业居全国第5位。说明这些产业在我区形成了一定的空间集中,具有一定的地方专业化优势。

2.产业集群带动了相关产品和产业的形成。一方面核心企业的产业扩散作用,带动了上下游产品的发展。例如,随着美国ECD公司、法国罗地亚公司等一批世界知名稀土企业进驻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稀土产业集群效应明显增强。稀土深加工产品比重由“八五”末的24%上升为43%。稀土高温发热陶瓷、稀性MC尼龙等新材料发展态势较好,形成了产业链的雏形。另一方面集群也带动了农牧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以伊利、蒙牛为龙头的乳品加工产业集群,实现了公司、奶牛服务站、奶牛基地、奶牛养殖户的产业化发展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农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牧民收入。同时,也带动了商贸流通、物流配送等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3.产业集群出现多种聚合方式,发展的活力较强。一是主导企业带动型。如以伊利、蒙牛等企业带动的乳产品产业集群,到2003年鲜奶处理能力300万吨,其中液体乳能力266.4万吨,乳制品能力27万吨,生产液体奶164万吨,乳制品14万吨,实现增加值32亿元,占规模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的25.2%。二是资源禀赋形成型。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进行开发加工,最终通过若干个同类加工企业,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如煤、电产等能源产业集群,2003年,全区煤炭综合生产能力1.5亿吨,原煤产量1.47亿吨,实现工业增加值57亿元,占能源工业增加值的38.1%。全区电力装机1173万千瓦,实现增加值74亿元,占能源工业增加值的49.6%。三是园区带动型。近年来,我区积极规划建设各类工业园区,引导鼓励企业向园区集聚,形成了以开发区为依托的特色产业集群。园区建设促进了企业空间集聚,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土地集约利用和集中治理污染,成为支撑我区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目前,全区工业开发区47个,其中重点工业园区20个。农畜产品加工、稀土高科、高新材料、生物制药、高载能已具备集群发展雏形,发展后劲十足。呼和浩特市金川开发区、托克托生物制药园区、棋盘井高载能工业园区、乌海工业园区等优势特色产业的集中度超过了60%以上,大大提高了产业聚合力。

4.产业集群的比较优势较大,发展动力较强。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集群形成了稳定的分工协作关系,从空间布局来看是“块状经济”,从产业分工来看是“链状经济”,发展的内力较好。二是产业集群发展态势强劲,增长速度快、市场占有率高。我区乳制品制造业、稀土金属冶炼业、毛纺织业、纸浆制造业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11.94%、9.4%、9.24%、5.57%。三是核心竞争力逐步形成。四是通过支撑机构和企业间的相互作用,逐步形成一个区域创新系统。龙头企业在产品的更新换代,花型设计,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

(二)问题

1.产业链条短,关联度低。我区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产品结构雷同,“断线”产品多,众多企业都围绕一个产品进行生产,不注重在产业链条的延伸上下功夫。目前,我区只有14%的畜产品、29%的棉纺织产品、20%的毛纺织产品得到深加工。综合加工能力不足,初级产品的加工增值很难实现,因此也就很难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例如2003年纺织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6%,而以纺织品为原料的服装工业产值仅占0.54%,从服装业与纺织业的增加值比例来看,我区不足0.0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48)。

2.产业集中度低,分工协作差,规模经济效益不高。一是工业组织结构分散程度较高,集中度较低。2003年,全区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的大中型企业,创造了68.5%的工业增加值,而全国仅12%的大中型企业就创造了69%的工业增加值。二是生产规模小,布局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我区多数企业生产规模在国家产业政策限制的边缘。如我区聚氯乙稀树脂最大生产规模为3万吨,国内平均生产规模为5万吨,发达国家生产规模一般为15-25万吨。三是企业彼此之间内在联系较少,缺乏应有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每一企业都作为单独个体面对市场竞争,而没能结成有效集群机体。严重影响了企业竞争力和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3.科技投入不足,产品创新不强。科技投入不足,大部分企业仍是以投入市场多年的老产品打天下,在产品更新换代上迈不开步。这是制约我区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2003年全区技改投入178亿元,约占全部工业销售收入的8%;技改项目1695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150个,仅占15%。新产品产值仅为6.9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9.77%)22.79个百分点。

4.缺少知名品牌和产品形象,且名牌产品的带动力相对较弱。目前,我区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品牌相对较少,仅有鄂尔多斯、鹿王等11个中国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对我区经济发展具有相当贡献,但与一些发达地区比,对产业集群的提升带动作用仍然相对较弱。一是我区名牌与中国名牌、国际名牌相比,经营规模不大、知名度不高、市场占有率低、发展速度不快,竞争力较弱。二是生产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相对落后,技术创新和开发能力不足,大量现有名牌的发展缺乏可持续性。从近期我区调查的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情况看,生产设备为国内80年代及以前水平的占33%。

5.缺少专业市场和现代物流业的支撑,束缚了集群规模的迅速扩大。我区多数地区专业市场仅仅是初步形成,上规模、上档次的专业市场为数不多,市场专业化程度很低。从近期我们的调研情况看,在包头、通辽、鄂尔多斯、兴安盟、乌海、乌兰察布等6个盟市中,专业市场占市场总数比重仅为15%,其中,大型专业仅占10.7%。现代物流业发展尚处起步阶段,能提供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的企业少,特别是能提供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企业寥寥无几。绝大多数企业只能提供简单的运输、仓储和装卸功能,服务方式和手段单一,不能很好地满足客户全方位物流服务需求。

二、培育产业集群的战略方向

(一)改造提升以传统产业为基础的产业集群

对可以改造成为集群发展的产业,要尽快加以改造提升。一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升产业内在素质。二要调整产业布局,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三要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加快技术改造,发展深加工产业,使产业链条在当地得到延伸。以化工、煤炭、电力等传统产业为基础,进行改造提升,形成以鄂尔多斯、包头、呼和浩特为依托的天然气化工产业集群;以鄂尔多斯、锡林郭勒、包头、呼伦贝尔为依托的煤化工产业集群;以鄂尔多斯、乌海、锡林浩特为依托的煤电产业集群。

(二)培育构建以资源优势为支撑的产业集群

以培育“一地一品”特色产业为突破口,从构建区域性板块经济着手,对相互关联的产业和企业进行空间布局调整,使其相对集中于工业园区、若干乡镇、沿路或沿线,形成“块状”或“带状”经济。我区农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不同地区构建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例如,以呼、包、鄂为依托的羊绒产业集群;以呼和浩特、呼伦贝尔为依托的乳品产业集群;以通辽、赤峰为依托的肉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以乌兰察布盟为依托的马铃薯加工产业集群;以草原区为依托的草产业集群;以沙源区为依托的沙产业集群。

(三)发展壮大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的产业集群

一是对现有的龙头企业,要通过股权结构的优化调整,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投资入股,尤其要吸纳一些战略投资者入股,争取在短期内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二是对缺少龙头企业的产业,要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龙头、培养龙头,带动中小企业的共同发展。

(四)规划引导以工业园区为载体的产业集群

以产业集群的理念推进园区建设。一要坚持科学规划先行的原则。在抓好园区建设规划的同时,抓好产业规划。坚决改变项目随意招,项目随意放,缺乏产业规划约束机制的状况。二要树立全区“一盘棋”思想。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在全区范围统筹生产力布局。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区实际情况,拟定全区招商引资项目总纲,用以指导各地的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发展以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依托的稀土产业集群;以棋盘井等14个高载能工业园区为依托的高载能产业集群;以呼和浩特托电工业园区、金川开发区、赤峰红山高新技术工业园为依托的生物制药产业集群。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划引导

一是政府制定有效的产业集聚和发展指导目录及政策导向。二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围绕特色产业、资源优势、区位条件、发展基础,认真规划引导,促进产业集聚。三是要按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思路,打破城乡和行政区域界限,统筹规划功能布局,形成区域分工有序、相互协作、链接紧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四是在注重群体发展的同时,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夯实产业集群健康发展的基础。

(二)研究制定扶持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是研究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根据主导产业发展方向,鼓励各地进一步规划建设一批重点专业产业园区,鼓励各旗县(市)尤其是乡镇建设一批与重点园区产业相配套、各具特色的专业小区。二是实行更优惠的市场准入政策,鼓励广大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向集群进一步集聚。三是推行更加积极的资金扶持和金融政策,政府技改资金及科技三项费用等扶持资金应有意识地向集群倾斜,引导集群的发展;同时研究建立集群内公共担保基金或联户担保基金,为企业创造贷款条件,鼓励、引导金融部门增加对集群发展的资金支持。四是推行更加宽松和优惠的人才政策,为集群发展广纳各方人才。

(三)推进产业集群的环境建设

一方面要加强促进集群发展的硬环境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的现代化交通网络体系,加大电力、信息、公用设施、生态环境等的建设力度,为全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一流的载体。另一方面要加强促进集群发展的软环境建设。一是抓紧建立同业商会或企业协会,由商会来协调产业集群内部企业间的关系,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促进行业自律,共同发展。二是积极改善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工商、税务等政府监管部门应从过去的注重管理逐步走向加强服务。三是有意识地在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中创立地区品牌。四是培育集群技术创新能力,构建集群技术创新体系。

(四)建立产业集聚多元化投融资体制

建立重点产业集群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吸引社会投资,并在一些盟市、旗县区域内进行试点。根据国家、自治区有关精神和要求,就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拟定较为规范的操作办法,完善法规体系,稳步地推进全区产业集聚的投资工作。一是制定和完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资金扶持竞争性领域,实行间接投资方式的财政政策和优惠措施;二是要逐步建立促进国家资本金良性循环、有效使用的体制和机制;三是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行为的决策程序和监督、评价机制;四是积极探索以政府资金启动民间投资的市场化运作方式。

第8篇

(一)吕梁学院简介

(二)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批转教育部的《关于抓紧做好校园总体规划的通知》,加快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推进“211工程”建设,更好地为山西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山西吕梁学院新校区根据省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划,将在今后十年间较大幅度地扩大办学规模和提高教学质量。

(三)新校区简介

吕梁学院是一所多学科型高校,以基础学科为依托,以应用学科为重点,积极发展交叉、新兴学科。学校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兼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

二、场址选择及地理概况

(一)区域位置

新校区选址于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北郊,规划用地较规整,依山临水,处于两山之间的平坦地带。西侧为209国道,为校区与城市的主要联系干道,东侧为北川河,南北都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二)地理概况及市政条件

气候:离石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差异悬殊。春节干燥,风多雨少;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凉爽,气候宜人;冬季寒冷,雨雪不多。

(2)地质构造:全年日照时数2490小时,年平均风速2.2米/秒,极大风速27米/秒。

(3)地震:地震烈度为6度。

(4)季节性冻土:冰冻期为11月至次年4月,标准冻深为0.77m,最大冻深为1.04m。

(5)水文地质条件:年蒸发量1917.50mm,全年无霜期150天左右。

2.市政条件:供水、排水、供电、供暖、燃气、通信。

三、规划原则与总体规划构想要求

(一)规划思想

依托现有环境,将校区建设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建设富于21世纪景观的开放式现代化复合型绿色校园。

新校区的规划设计要达到“科学化、信息化、人文化、环保化、园林化”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注重整体环境的和谐和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现代化大学教育理念,体现现代大学“寓教于生活,寓教于交流,寓教于环境”的校园空间气氛,实现“现实与未来的和谐统一,整体与局部的和谐统一,功能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效率与效益的和谐统一”。同时,规划设计要有科学的前瞻性,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分期建设创造条件。

(二)规划设计原则

(1)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构思新颖,风格鲜明,有利教学,方便管理,留有余地,分期实施。

(2)新校区规划设计方案,在功能上应满足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要求,力求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性、应用性、复合型人才所需要的良好的学习环境。

(3)新校区设计方案应具有可持续性发展性,按照动态体系规划,形成弹性生长的规划脉络,做到宏观可控、微观可调,留有适度的发展空间,以适应学校今后的发展。

(4)科学全面的研究基地环境,注意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利用和保护,表现出一定水平的园林景观。

(5)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组团分明且便于联系,力求营造一种呈现理性、典雅、大气、富有文化内涵的氛围,形成个体特点鲜明,总体和谐协调,布局科学合理,体现时代特点,与区域位置和谐一体,宁静优美的校园环境。

(6)注意节能、节水和生态保护,重视水资源和植物资源的有效利用,尽可能减少运行成本,充分考虑绿化、美化和人文景观的设计,合理布置建筑楼群。

(7)为了节约资金,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行政办公楼及学生食堂等可采用框架结构外,其余宜采用砖混结构。

(三)规划设计要求

(1)功能分区科学合理、整体协调、动静分离,既联系方便又要避免互相干扰,重点突出校园中心区。新校区按功能可分为教学、科研试验、文体活动、办公、生活、景观、试验场和实习场等区域。

(2)充分利用地形、地貌,营造现代园林式校园,主要标志性建筑要充分体现出应有的气势和个性风格。

(3)遵照具体工程项目分期实施的原则,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一期工程的合理性,避免后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校园环境的干扰。

(4)学校正门结合辅道设在209国道,其他方向根据需要也应考虑设门,校门区要气势宏伟,视线开阔,显示出庄重、大方、新颖。

(5)道路规划要实现人车的合理分流,充分考虑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的停放问题。

(6)供水、排水、供电、燃气、供暖、信息、网络、数字化等管线要一次规划设计,布置要经济合理,用途要加以区分,小区内所有管线均以暗线铺设。

(7)校园绿化景观系统,校园规划绿地率为40%,应做到“点、线、面”总体优化,实现“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林”。结合大学园区的整体景观水系,充分考虑北川河,和周围山体景观的联系。

(8)单体工程应做到风格统一、特色鲜明,一般以多层建筑为宜,局部以中高层建筑统领环境。

四、规划理念

(一)顺应未来高等学府的发展趋势,把握高等教育内涵,积极探索教育方式和手段的变化发展,并及时反映在校区的规划上,紧密结合吕梁地区与西北地区经济、教育等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力图把新校区建设成为国家一流的大学园区,山西及离石地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学、研、产一体化发展的城市新区;面向21世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离石区域中心的城市地位,建成生态化和智能化的大学校园。

(二)充分重视教育产业化发展的趋势和教育与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房地产产业、服务产业等联合发展的带动效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促进教育的产业化运作和教育产业链的良性循环,尤其重视教育产业化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联合发展,积极推进学、研、产一体化。

(三)充分重视校园与城市的融合与互动。城市为校园提供了生存的环境,校园也应以自身优势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新校区建设应以高校为主体,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开发,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建设,高校是经营校区产业的主体。

(四)基础高等教育、深入教育和科学研究是高等院校的主要职能,三者应该并举。积极引导基础高等教育的社会化、普及化、开放化,从而使高校公共教育更加开放和普及,打破原有封闭式教学模式,使公共教育功能更好地与城市融合,并从功能和交通两方面带动城市地区的发展。通过向城市的开放,形成大学校园与城市的互动关系。

(五)积极引导校园学术研究向重点化、专门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力图强化高校的科研功能,并且将其与普通的公共教学分开,形成内敛形态结构,避免校区多重功能的互相干扰。同时将科学研究的成果向教育和产业两个方向转化,达到科学资源的多重共享。

(六)提供多元化的教学环境,提倡教与学、教学与交流的多层次融合。根据综合性大学的形态要求,营造个性化的校园公共空间系统。积极营造大学校园的精神内涵,充分重视精神场所的创造,有意识地培育校园文化与历史的沉淀与形成,形成多元化的校园文化圈。

(七)根据校园教育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采用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创造模块增长和细胞生长的发展模式,发展规模可根据高校的发展情况进行调节。

(八)适应汽车化时代的到来,完善解决人车关系,实行车行、人行并重的规划理念,采用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方式。根据不同功能人群的出行模式,具体分析各种出行方式的流线构成,从而决定交通系统的结构。

(九)重视校园智能化、网络化,通过构造教学、科研、生活的功能网络及道路、绿化等连接网络,形成完整的网络体系,达到促进各种交流及资源共享的目标。

(十)重视校园生态化、园林化。以营造富有自然美的绿色生态环境为目标,通过绿化手法搭配(草坪与花卉的点缀,绿化和硬质铺装的搭配),并以挖湖造丘的手法形成山体与湖面的独特景观,保护原有生态环境。

(十一)积极引导校区生活区与服务区的社会化与城市化,同时强调学校管理的物业化,生活、服务与城市接轨,将学生和教师居住公寓化,社会化,这样可以更有效的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满足不同档次的需求并减轻学校负担。使生活区和服务区向外侧发展,同社会城市接轨,适应市场化的需求。

五、规划设计构思

(一)道路交通系统构成

1、交通便捷、人车分流

理念一.将不同人群的出行目的、模式细分化,作为功能区布局和交通组织的依据、安排合理的路线系统。

理念二.汽车化时代的到来和校区城乡结合部的区位,要求新校区的交通结构应更好的解决车行交通的便利性和停靠的方便。

理念三.非机动车交通(人行、单车)仍是校区内部交通的主体,主活动区域应采用人车分行系统。

方案根据不同人群的主要活动范围和路线将校区范围内由内至外分成三个大的活动单元:

第一单元包括行政、图书馆和学术交流中心;

第二单元由教学区、实验区、产业园区和学生公寓区构成;

第三单元包括后勤服务、职业教育和文体活动区。

本案充分考虑了不同人群的出行模式。通过对各种模式的分析(教师ó科研,教师ó教学,学生ó教学ó科研,学生ó实验,科研ó实验ó产业,产业ó城市,后勤ó城市,生活ó城市),构建了弧形主干道与两套环形路网的结构,形成了有机有序的整体交通。

2、适当划分各功能区

路网构成不仅要承担交通的功能,而且要分割各功能区,同时满足各种功能人群出行的要求。

本案以弧形主干道为主,外加环形包围十字路网使校园结构清晰,弧形主干道内侧是资源共享区、公共教学区和实验教学区,外侧是产业区、学生生活区、文体活动区与后勤服务区,分区明确。主要交通不穿越各功能区,使各功能区相对独立、完整,同时将三大功能区串联起来,提高道路的使用率。

3、形成校园景观节点

本案突破了传统校园中横平竖直的棋盘式路网结构模式,充分考虑了人本身的因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道路布局结构讲求景观效果,避免单纯的交通功能和呆板的形式,设计中讲究点、线、面相结合(道路与广场相结合),直线、曲线相结合,正向和斜向相结合,产生丰富的景观视觉效果,极大丰富了校园景观,更符合青年学生的心理需求。

4、道路选型

(二)主要出入口

考虑到校区选址西侧是209国道,东侧是山体和河道,从而将主要入口(主校门)设置于南侧规划道路上,使校区与外界更好的联系起来,也使从外界至校区的主要人流能安全快捷地到达校区,同时有利于形成学校主轴空间序列。

(三)功能分区

本校园规划主体分为七大功能区,以便捷的机动和步行交通联系分区。

1.校前区,为校园整体空间序列的前奏,以绿化和开放空间为主要特征。

2.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区,主要由综合办公楼、图书馆和学术交流中心等建筑组成。

3.公共教学区,各院系教学建筑组团布置在次区域,与其他教学、生活、服务及运动组团联系便捷。教学区各组团应考虑空间的联系呼应,建筑形式的有机统一。

4.体育运动区,体育运动区应与生活去联系方便,设有主运动场和体育馆,并注意适当的外来人员。

5.实习与训练区,设有实习宾馆和实习餐厅,是服务性设施,也是学生社会实践和实习的场所,应由独立的对外出口,方便接待访客。

6.学生生活区,相对独立,与教学区和运动区联系方便。该区建设将面向后勤社会化管理模式,与教学区保持相对独立,实施单独的 核心共享版块

这一版块包括校园核心区(图书馆、礼堂、对外交流中心、行政管理中心),是校区公共活动和管理的主要区域,布置在校区的中心,便于使用和集中管理。

生活服务版块

这一版块包括学生公寓区、文体活动区,布置在校区东侧,靠近东侧河道及山体。学生公寓区在教学区和东侧河道及山体之间,以运动场和绿带与教学区相隔,既方便上课又方便生活,并有利于今后与社会共同开发。

本案规划功能分区明确,有分有合,比较灵活,有利于校园各项功能活动。突出以人为本的指导原则,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生活及科研、产业开发的发展。

(四)可持续发展建设

理念一.高校发展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使规划一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灵活布局。

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不断涌现必将冲击高校原有的院系结构,使其发展和建设存在更多的不可预见性,所以校区规划应为未来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灵活模式。

理念二.规划应适应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发展。

智能和网络不仅会对原有的教学方式产生革命,同时也会使校园

的物质建设发生革命。

方案在校区主要的教学和科研版块采用“芯片化模块”的布局,使校园主体结构能够进行细胞式的组合生长,根据实际发展进行灵活、多样的调整而不破坏规划主体结构的统一,适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五)公共空间体系

1.中轴线空间序列

本案突出大学校园的形象特征,在中轴线上设置了一系列的公共空间,结合主体建筑,达到烘托校园氛围、弘扬校园文化的目的。南侧主入口先是一个绿化公园,然后是一个雕塑广场,其南侧是一系列秩序性很强的水面,再往北是图书馆前的大草坪。通过主体建筑图书馆的中央通道可以看到北侧山体。围绕它的是大片水面和水上平台。最北端是现代化体育馆。

整个中轴线空间序列采用主校门(序幕)前广场(抑)大草坪(扬)图书馆南广场(抑)水面()体育馆(抑)小山体(结束)的结构方式,抑扬结合,开合有致,创造出多层次、井然有序的公共开放空间序列。

2.多样复合的开放空间系统

一所一流的大学需要有其独特的精神核心和文化,并能形成对文脉和历史的沉淀,规划应从空间上创造这种文化和精神的场所。优美的弧形主干道形式形成一个“?”形,象征着设计主题是:学无止境。

1.纪念空间:从教学区入口到核心区,方案设计了一条景观主轴,并通过系列的空间变化强化她的恢弘与庄严,作为新校区的象征。

2.文脉空间:主轴线北端规划将老校区具有历史意义的传统建筑复制到新校区中,并作为主轴的收尾,她是文脉的延续和文化的象征。这一组建筑建议规划为小型博物馆。

3.浪漫空间:浪漫是年轻学子的特点和需求,规划在核心区西北端,利用挖湖的土方和废弃建筑材料堆积一个小型山体公园,栽培植被,为校园提供一个幽雅的空间,并建议将一些社团建筑点缀其中,让青年学子在这里指点江山。

4.激励空间:方案在教学、科研区规划了多个公共广场空间,建议以著名历史人物、科学巨匠、重要历史事件为主题进行设计,以激励学生的奋进精神。

(六)景观配置与绿化规划设计

校园要达到花园式校园、山水校园的要求。校园周边种植高大乔木起到隔离城市噪音、沙尘外,还形成校园的绿色屏障。校园内广布草坪,花卉在人行道旁,步行区内广泛布置花草,精心设计图案,色彩细致搭配,结合校园水面的设置,在较大的绿地空间内填土造坡以形成不太高的小土丘,使地面略有起伏,校园内达到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树木成林,草木成片,四季有花,常年有绿。

(七)校园形态体系

现代化大学包含文、理、工、艺术等各种学科,应该具有兼容并蓄的气度,各区域不同的功能也应体现出不同的气质,因此空间和建筑形态要避免过度统一单调,应在大的统一原则下追求个性化。方案根据各版块的不同性格对形态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手法。

第9篇

摘要:随着我市公路网的不断完善、路网整体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和公民对路网的整体服务水平提出了综合要求,既要求道路平整、美观,更要求道路畅通和安全,而交通标志正是道路畅通和安全的基础与保证。笔者作为公路养管单位的职工,过天津市今年来普通干线公路交通标志改造工程的背景、原则、效果进行了阐述。

近年来,我市普通公路基础设施发展迅猛,国省道干线公路网络化已初步完成,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伴随着路网结构的不断完善和总体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公路标志标线作为向驾驶员、行人传递特定信号、管理和规范驾驶员、行人等交通参与者行为的重要交通工程设施,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交通标志是公路、交通管理者和交通参与者交流介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置和管理好交通标志,可以提高公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提高行车的舒适性和便捷性。伴随着我市干线普通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路网结构的不断完善和技术等级的不断提高,如何正确设置和管理交通标志在公路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已经越来越明显。

自2009年,随着新版国标《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的颁布实施,以及我市国省路网的调整,市政公路管理局领导审时度势,提出了我市普通公路标志改造“三步走”的总体部署,即利用三至五年时间对我市普通公路路网标志、标线进行分步骤的提升改造:第一步对主要出入市口干线公路进行提升改造试点;第二步对重要的国省干线公路进行提升改造;第三步对其它干线公路及重要的区县级公路进行提升改造。目前基本完成了“三步走”总体部署中的前两步,全市普通公路路网交通设施已基本形成了标准统一规范、信息设置科学有效、信息传递顺畅的交通引导体系,得到了社会各界及领导的认可。

全市普通干线公路交通标志改造现状

我处负责养管交通标志的国省干线共计74条,共计2073.6km(其中国道5条,共382.8km;省道69条,共1690.8km)。截止到2012年底,共完成标志改造公路里程共计1208.3km,占总养管里程的58%,更换、增设交通标志10633块。

标志改造的基本原则

2.1统一标准

(1) 统一标志规格、尺寸:将标志进行标准化归类,同类标志采用统一尺寸;

(2)统一标志版面布局:①路口指示标志下方横向白条内指示的是相交道路的名称;②在过路口之后或路段上设置的地点距离标志竖向白条指示当前行驶道路的名称及编号;③新区范围内所有标志信息均采用中英文对照;④同类标志统一规定字体、字高、箭头尺寸;

(3)统一标志设置方式:①主要路口采用两级告知加二级确认的方式设置,即在路口前设置预告标志和告知标志,过路口后设置路线确认标志和地点距离标志,路线确认标志标明方向及当前行驶道路的名称、编号等信息;②次要路口采用一级告知加两级确认的方式设置;③被交道路为乡村公路或支路时,设置村庄提示标志或警告标志;

(4)统一信息:对重要信息(过境交通或集疏港交通的控制性信息,主要包括重要地点、大型交通枢纽、国道、高速公路及快速路等)、次要信息(区域内交通的指向信息,主要包括次要地点及省道等)、区域信息(主要包括新区内的功能区和经济区)以及旅游地点信息进行分类、分级,按照路线功能和标志类型选取,同时核对中、英文名称。

2.2 完善信息系统

通过路网交通指引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实现路线和区域内交通指引信息统一、连贯和有效传递,让交通参与者能够通过指引信息顺畅的到达目的地。信息的选择可参见表1。

干线公路信息分层表(表1)

2.3 强化安全保障设施

(1)在与通往园区、村镇的支路相交路口以及“两院一校”门口设置警告标志及提示标志。

(2)急弯路段、通过人流密集区域路段设置相应的限速标志,同时配合地面标线,提醒过往车辆减速慢行;

(3)部分交通流复杂的交叉口进行标线渠划,同时在路口一定范围内增设超亮标线块,以提高标线在恶劣天气下的识认性;

(4)在桥梁、匝道处设置提示、警告或限速标志。

(5)其它危险点位相应设置安全保障设施。

2.4节约投资成本

(1)充分利用原有基础,对可利用的杆件进行翻新再使用;

(2)利用一柱双牌形式设置旅游宣传或公益性标志,减少单独设立的成本,同时达到宣传、公益目的;

(3)结合“十二五”规划,对项目进行了前瞻性的规划设计,减少了后期更换维修的成本;

标志改造取得的成果

3.1统一标准,提高了交通标志的美观、舒适性、有效性

对交通标志规格、尺寸、版面布局进行了统一,使得标志更加美观,同时便于今后的养护工作开展;对标志的设置方式进行了统一,对标志地点信息的分类及选取进行了统一,使得标志信息更加科学、有效。

3.2提高标志信息的连贯性和传递性

在具体路线标志信息的选取和使用上,更加注重导向信息在整条路线上的连贯性以及和相关道路的传递性,使得交通参与者能够通过标志导向信息更加顺畅、便捷的到达目的地。

3.3规范地名信息

结合全市各区域发展和规划,对各类、各级地名信息进行了核对与修改,着重对各功能区、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进行了核对,使得标志信息更加准确。

3.4节约工程投资,降低养护成本

在工程组织实施全过程坚持“经济性”原则,全面控制工程投资。方案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原有基础及杆件,仅此一项能为工程投资节约了近15%。通过优化设计,加强项目管理,致使交通标志单价相对于城市道路标志降低了40%。交通标志版面、杆件和基础规格尺寸标准化后,为以后的日常养护也能节省一定的资金。

3.5标志改造工作已得到社会多方面肯定

小结

第10篇

关键词:吹填土,深基坑支护,BIM技术

0引言

围海造田形成的软土地基,普遍呈现“三高一低”的特点,存在典型的“二元”地层结构特征[1]。此类场地不经处理很难满足基坑开挖的条件。本工程结合现场实际,采用将土钉墙与预应力锚杆、高压旋喷桩及钢管土钉等方式结合起来的复合支护技术,利用BIM技术、无人机组合,协同施工组织,实现总体方案布置,大大节约了资源,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1工程概况

绍兴滨海循环生态产业园(二期)项目(见图1),是绍兴市十大民生实事重要项目之一,地处钱塘江南岸,濒临曹娥江,项目用地面积230416m2,主厂房高60.3m,带一层地下室,框架结构,是一座日处理2000t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由主厂房、综合楼、飞灰养护车间、水系统等单体构成,基础工程桩采用钻孔灌注桩,直径800mm,桩长约60m~71m,主厂房基坑为不规则形状,基坑长约110m,宽约100m,基坑开挖净深度为6.00m~7.60m左右,最大开挖深度10.1m。

1.1地下管线分布情况

本项目场地东北侧为绍兴市循环生态产业园区一期再生资源发电厂,东南侧为钱滨线道路,西南侧及西北侧原为养殖场,现为水塘及空地。场地东南侧有一条架空地热管通过,场地东北侧临近一期再生资源发电厂围墙处分布一条10kV电缆线(埋深约1.20m)、一条燃气管线(埋深约2.0m)、一条自来水管(埋深约0.5m),其余未发现有各类管线分布。

1.2地质条件

场地属萧绍滨海平原地貌,总体地形地势较为平坦,地基土具有成层分布的特点,主要成分包括砂质粉土、黏质粉土、淤泥质粉质黏土、粉质黏土、中细砂、砾砂等。按成因类型、物理力学特征,可将其分为6个工程地质层,1层又细分为2个亚层,2层细分为4个亚层,3层及5层均细分为2个亚层,其主要参数如表1所示。

1.3水文条件

本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450mm,地表砂质粉土土质松散,渗透性好,地下水主要来自于内河水入渗补给为生,局部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并向堤外钱塘江排泄。区内地下水水位埋深1.00m~6.90m,水位高程3.13m~3.18m,地下水位在基础埋深以上。

2吹填土技术介绍

所谓吹填土[2],就是在整治和疏通江河航道时,用挖泥船和泥浆泵把江河和港口底部淤积的泥沙通过水力吹填而形成的软弱沉积土。新近吹填的淤泥含水率一般超过100%,孔隙比大于2.0,外观呈流泥状态,土体尚未形成结构,强度基本为0[3],具有液化性能,往往欠固结,不具备施工的条件。现有吹填土的处理办法从技术思路和加固机理上区分可分为排水静力固结法和排水动力固结法[4],对于大面积的新近吹填形成的场地,方法核心无非就是“排水”和“固结”,前者为条件,后者为目的和结果。本项目场地原为养殖场水塘及河道,塘埂、便道及河岸的地面原始自然标高在4.29m~5.07m,利用水力通过输砂管冲填江沙至预定标高再进行强夯,吹填完成后高程在6.20m左右,形成的大面积吹填土,属于饱和黏性土,土体含水量高,地表承载力极低,若采取纯动力固结的方式,极易出现“橡皮土”。经技术研究讨论决定,在此吹填完成场地上进行工程桩施工及基坑围护施工,基坑支护形式采用高压旋喷桩、复合土钉墙结合深井降水的支护方案。为增加抽水压力,加强降水效果,采用自流深井降水,基坑开挖前基坑内地下水位须降至坑底以下1m。同时保证基坑超挖处的水位也降至坑底0.5m以下。项目于后期选取18个点对处理后地基进行浅层平板荷载试验,部分试验数据见图2,据试验数据分析,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80kPa,符合强度要求。

3本工程基坑特点及重点、难点

1)本工程基坑开挖面积巨大,达1.5万m2,根据基坑围护设计,放坡起始边线非常接近用地红线,基坑周边无道路及临时设施搭设场所。且基坑开挖深度较大,承台底开挖深度达5.8m~9.8m,属于深基坑开挖范畴,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经过专家论证后方可施工。2)控制高压旋喷桩的位置以及成桩质量,是本基坑安全的关键所在,应重点把控。对桩的位置和垂直度应严格控制,确保基坑工作面及围护安全。对高压旋喷桩的水泥含量控制应追踪记录每根桩的水泥使用量,不得少于规定要求。3)本工程开挖面积巨大,深井井点降水是本工程难点之一,需重点把控,对于降水点的布置应严格控制。土方开挖前一周,开始抽水,土方开挖期间未经设计人员同意不得停抽。同时应注意对降水点的保护,保证作业顺利进行。

4深基坑支护方案设计与施工

4.1深基坑方案设计

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周围环境影响因素,综合考虑开挖深度和土层物性,并在确保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造价,参考相同类似工程情况的施工经验,按JGJ120—20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执行,基坑安全等级为Ⅱ级,重要性系数为1,离基坑6m范围以内不允许堆载设计值大于15kPa的施工荷载。对基坑支护受力变形与稳定分析,采用理正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软件分析;计算每一工况稳定安全系数不小于1.35。经计算确定采用土钉墙结合深井降水的支护方案。本工程垃圾坑区域基坑开挖平面为16700m2,开挖深度约为7.6m,开挖土方约13万m3,规模大,基坑平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

4.2高压旋喷桩施工

高压旋喷桩施工工序如下:测量定位钻机就位、钻孔插管高压旋喷注浆、提升废弃浆液处理冲洗机具。本工程锅炉基础及渗滤液收集池周边最深处达-10.1m,采用高压旋喷桩(?600@450)内外两排进行加固,外排?48×3钢管,长6m,间距900mm,外排?48×3钢管,长6m,间距1000mm,并设置直径10的泄浆孔。高压旋喷桩起到挡墙作用,旋喷桩技术采用二重管法,即将二重注浆管钻进到土层的预定深度后,通过在管底部侧面的一个同轴双重喷嘴,同时喷射出高压浆液和空气两种介质的喷射流冲击破坏土体。施工控制参数控制如下:浆液压力25MPa,空气压力0.7MPa,提升速度10cm/min,旋转速度10r/min,浆液流量100L/min,水灰比0.8。旋喷桩成桩均匀、持续、无缩径和断层,提升喷浆过程中严禁断浆,特殊情况造成断浆应重新成桩施工,垂直偏差不大于0.5%,水泥土养护时间28d,无侧限抗压强度大于2.0MPa,渗透系数小于10cm/s。

4.3复合土钉墙施工

复合土钉墙是将土钉墙与一种或几种单项支护技术有机组合成的复合支护体系,它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土钉、预应力锚杆、截水帷幕、微型桩、挂网喷射混凝土面层、原位土体等[5]。锚管施工根据挖土阶段分层进行,施工流程见图4,采用自进式注浆钻进锚管的施工方法,先安装锚管,然后注浆,注浆完成7d后,将护面混凝土的面层钢筋网与锚头焊接牢固后,进行护面混凝土的施工。通过复合体系的有机组合,使土体形成了整体,保证了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弥补了土体抗拉、抗剪强度低的弱点,施工中应注意以下要点:1)锚管连接采用套筒接头,钢管外径48mm,壁厚为3.0mm,钢管从离基坑壁2.50m开始沿管长方向每隔500mm转90°钻2?8注浆孔,钢管前端封闭,注浆利用钢管进行。2)土钉孔位允许偏差不大于150mm;倾角误差不大于2°;钢管设置完毕后,采用42.5复合水泥浆注浆,水灰比0.45。注浆压力控制不小于0.5MPa,每米注浆量不小于25kg,水泥浆应拌和均匀,做到随拌随用,一次拌和的水泥浆在初凝前用完。3)坡面喷混凝土,喷射混凝土厚度100mm,强度等级为C20,可按下列配合比:水泥∶石子∶砂=1∶2∶1.5,石子粒径为5mm~12mm,雨季加2%~5%速凝剂。钢筋网为?6.5@200×200。泄水孔采用?60PVC管,竖向及横向间距均为2.5m,梅花形布置,倾角15°,孔后需设滤网。

4.4基坑降排水措施

基坑内部及外侧均采用深井进行降水,降水施工应于开挖前10d左右进行,基坑开挖前基坑内地下水位须降至坑底以下1m,同时加强水位监测情况,及时对方案进行适当调整。自流深井工序如下:测放井位挖泥浆池安装钻机及成孔清孔换浆下井管填加工砂井口封闭洗井安泵调试排水。由于现场场地周边环境空阔,对此,采取加强数据监测措施,保证深井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具体措施如下:1)降水运行开始阶段是降水工程的关键阶段,为保证在开挖时及时将地下水降至开挖面以下,因此在洗井过程中,洗完一口井即投入一口,尽可能提前抽水。2)降水的设备在施工前及时做好调试工作,安装前应对泵本身和控制系统作一次全面细致的检查,检验泥浆泵的旋转方向,各部螺栓是否拧紧,油是否足,电缆接头的封口有无松动,电缆线有无破损等情况,然后在地面转1min左右,如无问题,方可投入使用。泥浆泵、电缆及接头应有可靠绝缘,每台泵应配置一个控制开关。安装完毕应进行试抽水,确保降水设备在降水运行阶段运转正常。3)工地现场要备足水泵,数量多于降水井数5台~10台。使用的泥浆泵要做好日常保养工作,发现坏泵应立即修复,无法修复的应及时更换。4)在基坑四周设置12个集水沉淀池,采用2m×4m×2m的集水沉淀池箱(钢板焊制地埋),在基坑顶部四周设置300×300排水沟(在地面硬化时混凝土现浇),并将排水沟与集水沉淀池连通,降水井内抽出的地下水先排入排水沟,再排入集水沉淀池,经沉淀池沉淀后再排入周边市政下水管网。5)降水过程中由专人指挥,对现场降水工作做好周密安排,轮流值班监护,巡查及观测记录每天的降水水位标高。及时掌握地下水位情况,保障基坑土方施工的顺利进行。

4.5挖土方案

项目充分利用BIM技术的特性,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跟踪管控。前期方案设计阶段,基于协调平台与无人机扫描技术(见图5),对场地进行合理规划。图5BIM+无人机技术图基坑区域基于本基坑的规模及现场施工条件综合考虑,以池体膨胀加强带为界,分为两个施工段(如图6所示)进行开挖,出渣坑面积4700m2(Ⅲ区)为一施工段,垃圾坑挖土面积约为10000m2(Ⅰ区、Ⅱ区)为另一施工段。整个开挖过程按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挖土至标高-3.0m,PC250反铲挖掘机投入8辆,自卸汽车投入20辆;第二阶段挖土至设计基底标高上面300mm处,第三阶段为人工修整。

5监测成果

第11篇

关键词:物流 现代物流 第三方物流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8-150-02

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促进了物流产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中国企业物流服务外部化这一业内意识形态逐渐清晰,很多企业开始通过或拟通过与服务更加周到、可靠性更加高、变通更加灵活、服务和信息更加迅捷的第三方物流合作,来达到更好的市场表现、提高生产力、节约企业管理成本等目的,并专注于自身的关键发展点有的放矢的发展自身。这不论对于企业本身,还是物流行业整体的经济,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是当代中国物流产业发展当中极具发展潜力的市场。

1 基本情况

1.1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概述

现今中国,传统物流向现代化物流的转型趋势已经显现,第三方物流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国具有十分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以“第三方物流”为分类的物流服务项目,在大多数物流企业中,并没有直接被提出,大都是综合性物流公司中的一些分散的物流服务,少有以第三方物流提供为专门服务产品的物流公司。这一发展模式,为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适应性好和风险性低的生长环境的同时,也由于现代综合物流企业在我国特殊的形成原因(由国有运输企业、国有传统物流公司逐渐转型而来,或者有民营企业家建立),存在如规模小、不规范、服务差、物流成本高等不少的问题。

1.2存在的问题

1.2.1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地区化分布明显,水平良莠不齐

不论是大型的综合物流公司还是小型民营第三方物流企业,都由于不同地区的政策不同或者自身管理技术不到位、资金有限,成本过高,没有办法承担一个大型企业的全国性第三方物流服务。这便导致了服务购买企业在不同区域分包其物流业务的物流公司不同。而不同的物流公司给服务购买者带来的物流效益各不相同,有时甚至相差很远。可以说,当地第三方物流的选择。对于全国性企业在地方上的扩张、发展好坏有很大的影响因素。

另外,由于不同地区的负责分包的物流公司不同,企业在各地的物流设计可能存在着如下情况:

(1)各地物流方案设计因物流公司而异:

(2)服务购买企业自己设计当地的物流计划;

(3)没有一个系统的第三方物流计划,或者不同地区共用一套物流设计。

这些情况,或增加了服务购买者对于物流的成本追加,或使得第三方物流的功效没有显现,既没有从第三方物流企业处得到有效的物流成本控制,又不能专著于其主业大力发展,或者不能因地制宣地实行真正适合当地的物流管理和运作手法。

在B2C发展迅速的中国,建成自营物流的电子商务企业还很少,B2C企业的营业好坏受各地物流企业差别的影响尤为显著。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体验经济的网络消费时代已经到来,消费者对这样的B2C企业物流“门面”的好感度直接影响到其生存。因此,第三方物流的地域性差异,“各自为政”、信息平台的不统一必然对于这样的大型企业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这一劣势尤其对于大型企业发展的负面影响也显现得越来越突出。

1.2.2我国第三方物流缺乏规范性,名不副实

虽然目前中国很多物流公司都声称自己能够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但是事实上却没有起到第三方物流的作用,也没有能力履行真正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义务。很多物流公司仅起到了执行供方或需方的物流要求的作用,并没有将客户的物流业务部分独立出来进行方案提供和管理,更是缺少服务购买企业的物流解决方案,也不能提出有效的管理办法使顾客以最小的资金投入得到最有效的物流服务。这使得企业并不能专注于自身的强势所搞发展,也不能获得理想的成本缩减。这进一步导致了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需求者对于还不成熟的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投资缺少底气和把握。这不仅对于很多急需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来说影响巨大,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来说也有负面影响。

1.2.3我国第三方物流提供服务不全面

我国的现代物流企业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由传统物流转型的现代综合物流公司,民营现代物流公司,跨国物流公司。其中:

(1)大型综合物流企业。由于其多由早期的国有企业转型而来,存在着如服务观念落后,效率低,灵活性差等缺点,所以并没有面对物流需求分类细致化、丰富化的当下形势,针对自身的服务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革,不能满足迅速增长的物流市场需求。

(2)民营物流企业。由于其规模小,不善于合作,综合化程度低,服务功能不全面,技术较落后,服务网络系统不健全等原因,难以满足巨大的第三方物流市场,不能有效的与跨国物流公司和大型综合物流公司争夺市场。

当企业需要在第三方物流中寻找合作伙伴时,却无法从任何一家当中选出可以完全满足其物流需求的企业。这便导致企业需选择多家物流公司来满足自身的物流需要,或部分物流业务仍由企业自身完成。这致使企业的物流成本依旧居高不下,并且不同物流企业间物流活动衔接耦合度低,配合不到位,成为物流活动中的问题多发区。

据媒体报道2010年,我国的物流成本占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8%左右,较2009年的18.3%数值仅有小幅度下降。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健全发展,正好可以从自身大幅度地削减物流成本。以日本为例,据德国Deutsche银行统计,日本全行业平均物流成本为6.0%,而同期欧洲为9.1%,加拿大为9.5%,美国为10.0%。日本成功控制物流成本的原因之一便在于其全面的物流管理体系和运作流程,统一而规范的物流运作,使得物流成本容易受到监控和管理,这在第三方物流当中也尤为适用。

2 解决办法

2.1我国第三方物流面对的形式

第三方物流在中国的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随着大型B2C的物流部分从第三方物流向自营物流的转型,我国物流产业将会出现更加激烈的竞争,第三方物流也将面对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这对于第三方物流,尤其是小型、才起步的新兴中国第三方物流公司,是生死攸关的挑战。只有针对我国当下的物流形势,及时地进行自身调整和有升级,才有可能在这个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物流市场当中立住脚,搞发展。

2.2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身方面

2.2.1发展合作联盟物流,建立统一物流平台

针对性的解决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分散广,水平良莠不齐等问题,中国第三方物流公司间可以大力发展合作与联盟。在业内实现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实时信息系统并采用电子数据互换(EDI)、卫星跟踪定位(GPS)等功能,以统一、现代化的标准来规范行业自身,以提高物流效率,适应现代物流的需求,并实现物流大发展时期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2.2.2实现规范化、专业化

各第三方物流公司应当找准自己的行业定位,抓住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相较于在华跨国物流企业的优势,在服务水平和管理技术上进行改造和标准化,获取IS09000、IS02000等证书,采取系统的质量管理,时间基础管理和业务过程管理。努力扩大自身的营业范围,从全国性业务逐渐起步,积极扩展全球性业务。以规范的、专业的物流操作和技术武装企业,在实践与创新中积累丰富的第三方物流经验。

2.2.3灵活发展,加强交流

我国第三方物流公司应当充分借力于综合物流公司的雄厚实力,最大程度地降低在发展中可能受到的风险。同时通过与综合物流公司的其他物流业务有机结合,合理的依据市场需求,发展创新、灵活、机动的物流服务,如:存货管理、生产准备、组装、集运等。同时与国际第三方物流公司、交通、物流专业高校加强交流,引进先进的物流理念和技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国家政策,进行自身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实现稳中有序的长远发展。

2.3第三方物流需求方方面

我国企业应当尽快改变“肥水不留外人田”等过时的思想。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物流运作方式。对于适合于选择分包物流业务的企业而言,应当改变自身对第三方物流公司在诸如对公司业务熟悉程度、信息系统适应性、风险高低等方面的顾虑,通过招标选择可靠、为顾客着想、经济、长期合作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以适当的第三方物流管理费用,换取企业自身成本、员工的减少和高品质的物流服务,并集中精力发展自身主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互利共赢。

2.4政策方面

改善我国的第三方物流行业政府应当发挥巨大的能动作用。物流产业在中国已经有了快速的发展,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开始,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已经成为了国家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方式。不仅如此,在“十二・五”规划中被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的电子商务行业而言,作为其支撑行业之一的物流业,将伴随着国家对于中小型电子商务服务在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中的建设支持,在大力发展基础上,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加快物流产业的发展壮大。这对于现代物流的推广,以及对物流智能化和标准化水平的提高,都势必会对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全国物流迎来大发展的特殊时刻,各地政府需要从政策、法规、技术、资金、教育等方面全方位对物流产业给予保障和支持,进一步保证我国物流以先进物流技术和高科技物流设备武装实现完整、全面的现代化。尽最大能力地从“第三利益源泉”中获取成本的降低,降低物流成本在GDP中所占的比值,倡导具有高附加值的物流产业。

2.4.1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合作和监督

政府面对物流大发展的趋势,应当尽快完善相关领域的一些法律空缺,确立有保障的行业标准。物流企业应该与政府从资金、技术、管理多方面展开积极的合作,在全国物流枢纽地区建设现代化的物流产业园区,建立公共物流平台,加强物流的管理和监督,提高物流的质量水平。

2.4.2培养物流人才,加强学术交流

在物流人才的培养上加大投资也十分有必要。增加与物流发达国家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培养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现代物流人才,将会对我国包括第三方物流在内的物流产业有巨大的推进作用。

2.4.3引进先进理念,维护良好行业环境

引进外国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创造一个有竞争有合作的物流环境。我国物流企业在抓住本土企业优势的同时,也应当从外国前沿的物流公司处学习,借鉴有用的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转化成真正为己所用的资源,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进步,在进步中做大做强。当然,外国的第三方物流理论和实践虽然领先于我国,但是我国的3PL企业在吸收、借鉴外国的套路时,也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能一味的照搬外国的第三方物流理论。面对中国独特市场的特定需求,只有大力发展适合我国物流需要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才能实现物流行业的真正价值。

第12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理论

作者简介:肖文(1971-),男,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高教研究所所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等;钟晓红(1968-),女,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高教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6-0068-03

当前,从量的扩张向质的飞跃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想从根本上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粗放式经营”是无济于事的,必须寻求一种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式把有限的职教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以发挥出最大效能。在这种情况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践不断发展。

2011年6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高等职业教育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战略研讨班”的讲话中强调,“要明确集团化办学内涵,明确集团化办学的产业链深度和宽度、企业覆盖程度、GDP覆盖比例、财政收入贡献份额、就业贡献水平和对职业学校办学水平提高的贡献率等要素目标,突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切实促进学校办学与产业园区、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形成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要“重点支持行业型、区域型和混合型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积极探索产权制度改革。”“发挥职教集团作用,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引导和鼓励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以专业和产业为纽带,与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建立紧密联系,创新集团化职业教育发展模式。”[1]

2012年3月16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2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指出,“目前全国除外的30个省份已组建500多个职教集团,覆盖100多个行业部门、1万多家企业、近600个科研机构和30%以上的中职校、80%以上的高职校。”2012年,要加快推进校企合作的制度化,推进集团化办学, “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建立职教集团台账,及时摸清底数、跟踪发展、加强引导。”[2]

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

“集团化”是经济学的一个概念。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将集团化经营模式引入职业教育,按照产业规律,以参与各方的利益一致为基础,以高度集约化的办学方式,吸引多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依托行业、联合企业,在集团内部实行纵向沟通、横向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学研结合,达到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大、做强、做优,最大限度地提高高职教育的运行质量和办学效益,实现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按照联结方式可以分成三种类型。

(一)区域型

由区域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参与或牵头,将区域职业教育资源重组或中高职联合。纵向可涵盖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 横向可涵盖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这类集团与区域经济的联系紧密,共享区域经济发展的各种优惠政策,根据区域发展要求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建立与区域支柱产业对口的精品专业,搭建区域经济和职业教育的信息交流平台,提供动态的岗位需求信息、经济和技术发展信息、毕业生源和相关文化、技能素养的信息,构建宽松有序的融资环境,建立与区域内企业群联合发展和合作开发人力资源的机制,在为区域经济服务等方面形成难以替代的优势。

(二)行业型

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与行业组织统筹,以行业为依托,专业为纽带,由核心职业院校和核心企业主导,联合其它相关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建集团,或通过企业办学、学校办企方式实现组建,形成新型的产学或校产联系。在集团内部运行上实行教育、科研、就业的一体化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的一体化,实现教育内外部人才市场的接轨和贯通,实现人才的有序流动;建立校企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合作机制,集团内校企之间招生与招工、毕业与就业同步进行,毕业生采取定向实习就业、有序分流。

(三)混合型

这种类型属于合并重组,整体融合。主办单位可以是一所职业院校, 也可以是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主管部门。采取实质性合并的形式,学校和企业或行业以联合办学的形式加入集团,从而迅速扩充集团主体学校的办学实力,使整个集团具有核心竞争力,具有自主的教育品牌,形成多方面的竞争优势。这类集团在办学层次、专业设置、教育内容与人才培养规格等方面,根据产业和教育的需求实行全面统筹;学校依托企业,建立和发展与先进技术水平同步的专业,将高新技术及时有效地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作用

实践表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既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也符合国家的发展战略,是发展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重要举措;是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创新;是符合中国国情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有效途径;是促进职业教育规模扩大和办学质量提高、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的必然选择。

(一)促进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创新和教育资源的优化,提高办学效益,增强办学活力

集团化办学可充分调动国家、企业、个人和社会团体等各种办学力量的积极性,增强办学活力,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建立与市场接轨的运行机制,贴近市场,与企业联合培养学生,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需求;集团化办学可实现校舍、师资、设备、实验实训条件等资源的互补和共享,降低办学成本,招生就业实行统筹,实现办学效益的最大化。

(二)促进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中、高职教育的衔接

通过集团统筹,可以实现专业建设上的科学分工和相互推动,集中力量做精、做强、做优特色专业;集团内的学校可实行完全学分制,实现学分和成绩的互认,按企业人才需求进行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职教集团的统筹规划下, 可采取五年制、“三二”分段、中职毕业生直接对口升入集团内的高职学院连读等多种形式,逐步形成从招生、专业培养方案设计、教学实施到就业一体化的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职教体系,建立起招生、人才培养、就业、升学一条龙的“绿色通道”。

(三)促进校企合作和师资队伍建设,实现产学研的有效结合

集团化办学将多所职业院校、多家企业融于一体,使校企合作多边多向发展;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就业岗位、实习资源、培训业务等方面支持,集团内的企业和学校可以人员互派交流, 使“双师型”教师得以培养;学校还可以与企业联合开发新产品、新项目,推广科研和技术革新成果,实现产学研的有效结合。集团化办学使学校办学与产业园区、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形成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三、完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体制

(一)建立政府主导的外部管理体制

政府通过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实行宏观管理和间接管理,科学决策,为办学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用制度来保障集团化办学模式的顺利运行,规范集团化办学中各个主体的权利和义务,逐步形成以政府为指导、以利益机制为基础的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3]

1.突出政府的主导功能,理顺多元管理主体间的关系。加强政府的统筹协调,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主动组成行业、企业和学校参与的校企合作联盟,共同研究、解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的有关问题,形成以专业、行业为纽带,突出行业特色,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型集团;按照“市场运作、龙头带动、校企结合、城乡联姻”的原则,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规模,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推动其向紧密型、集约化方向发展;利用评估、投资、拨款、税收政策、购买教育与培训等多元杠杆实现对集团运作的管理和调节,充当多元利益的“协调者”和集团健康成长的“引导者”;通过创设环境、搭建平台、提供信息等方式,引导职业教育集团面向市场,搞活机制,自主办学。

2.加强政策制定和法规建设,保障和规制集团化办学顺利运行。明确规定各职业院校、行业、企业以及其他参与办学的社会力量的权利与义务,出台集团化办学的支持和鼓励政策,同时建立集团化办学的准入、退出和过程评价制度,从制度层面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行为加以引导和规制。加快转变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职业教育的方式,扩大职业院校开展集团化办学的自;引导和发挥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支持集团化办学的积极性,鼓励其与职业院校共建共享各方面的资源;加快建立和完善企业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督促和支持企业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

3.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基础的多元投资体制。坚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公益性,确立财政投入的主体地位,各级财政设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专项经费,支持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杠杆作用,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加大教育投融资力度,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投资体制,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借助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积极吸纳民营资本、实行“公办民助”、“股份制合作”,鼓励相关企业以入股的形式,对关联的职业院校进行规模化投资组建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共建、联合、托管等方式,推进职业教育资源重组,合理调整职业教育布局,实现办学资源由分散到集中的转变,鼓励企业向集团成员学校开放资源,参与人才培养,许可条件成熟的企业与高水平职业院校联合兼并或托管集团内部的其他职业院校。

4.建立健全配套的监控机制。改革政府监控模式,完善制度环境,健全职业资格制度和行业准入制度;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授权或委托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承担部分监控职能,实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评估和监控制度;加强用人单位的人才质量信息反馈;推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质量认证制度,建立与国际管理标准接轨的认证体系,提高我国职业教育质量和应对职业教育市场的国际竞争。

(二)建立合理的集团内部运行机制

1.组织结构。有效的集团组织结构对于集团功能最终实现起决定性作用。一般采用建立“一会(董事会或理事会)和三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反馈系统)”的组织结构。董(理)事会履行集团的最高权力和集体决策,负责对集团化办学的统筹、协调和管理。董(理)事会的成员一般由热心于职业教育事业, 关心职业院校发展的政界领导, 成员单位领导和技术、管理专家, 社会团体负责人, 实业家和知名人士组成。董(理)事会主要是确定集团化办学目标, 并制定实施方案;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争取社会各界对办学的支持;充当政府与学校之间的“缓冲器”作用,保持各成员的相对独立性。

2.激励机制。制定资源共享的交换规则,按不同途径和方式,分散决策产权界定、利益交换和成果占有等问题,寻求集团内教育资源最佳配置的方法。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与产业接轨的模式以及运作过程中的利益分配机制创新,真正实现集团内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落实企业合理分担职业教育办学经费的相关政策,采取税收调节或税收转移支付等措施,鼓励企业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支持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形成政府主导、行业企业与学校紧密合作的职业教育新格局。

3.规制权利与义务。职业教育集团内部实行集中领导、分层管理的原则,推进管理的扁平化和信息化,处理好集团内集权和分权的关系,做到“有控制的分权”。通过建立职业教育集团章程,或以缔结契约的方式,明确集团内各成员间的具体合作内容、职能分工以及利益分配。通过对集团成员权利和义务的规制,以及集团成员之间矛盾和分歧的解决程序与途径的设计,增加集团成员对合作结果的可预知性,减少合作的不确定性,有利于增强集团成员的合作动机,协调集团成员的合作关系。成员履行相应的义务是为了维护集团的共同利益,进而保障权利的顺利实现和如愿享有。这种基于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集团内成员关系,促使集团成员之间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使成员的行为更为理性,能够接受集团内部合理的引导和约束,有利于促使各成员为达到集团的共同目标而努力。

4.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变化设置专业、更新课程、选编特色教材,突出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推进教学制度改革,大胆探索弹性学制、“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等方面的改革,巩固和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增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