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工程管理机制

工程管理机制

时间:2023-09-25 18:00: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程管理机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工程管理机制

第1篇

管理体制的问题

和田市水利基层管理单位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缺乏活力,主要是表现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职能不清、权责不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事企不分、机制不活;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渠道不畅、资金不足;国有水利经营性资产管理体制不完善等,直接导致了大量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影响了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影响和制约了和田市水利事业的发展。和田市水利设施财产所有制性质由于多次变动,所有权模糊,资产数量长期不清,资产关系较乱,造成产权界定上的困难,水利工程一直存在产权不清晰、责任不明确的问题。水利工程大部分是公有制形式,其所有权归国家和集体所有,由于集体所有制作为国家所有制的过渡形式,造成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界定不清晰。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和田市水利设施的所有制虽然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但总体上看改革的步伐较缓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还很不适应。

水利设施在国家和集体共同投资兴建的情况下,产权界定不清。对于国家和集体共同投资兴建的水利设施,国家和集体对水利设施财产的投资额很难确定、土地使用权作价不好确定、农民劳资难评估,从而使产权关系往往界定模糊,常常导致水利设施财产承担过程中的责任不清。另外,以集体投资为主兴建的水利设施产权也存在界定不清的问题。如小型水库、灌区、机电井等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大部分由群众投资建设、集体投资兴建,属于集体所有制。和田市水利设施的建设、使用、管理、维护,理应有一个明确的责任主体,但实际上目前绝大多数的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权及责任归属并不明确。近几年,和田市水管单位逐渐取消农村主要用于水利建设的劳动积累工。国家为了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农户实行一家一户分散的小生产模式,这样在促进农民生产的同时也给农村公益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例如农民经营土地面积小、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水利建设资金难以收缴等,这些问题造成农民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改善农田水利设施。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群众在思想认识上出现了偏差,认为国家既然取消了农业税费、取消了“两工”,并且还对农民进行多项补贴,农村就不应再存在收费项目,收取“一事一议”资金被认为是地方政府变相收费的借口,大多不愿出资,使得不少小型水利设施无法维修。由于和田市水管单位的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在对水利财政收入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加之国家拨款有限,对其处理办法通常都是国家拨付多少就用多少,只看到短期效益,不做长期规划,造成和田市水利管理资金缺乏,不能为水管工作提供较好资金供给。再者,国家拨付资金较少,很难提高水利单位工作人员待遇,尤其是对水利技术工作人员,很难满足其收入要求,造成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了和田市水利工程管理的效率。

运行管理机制的问题

好的水价形成、管理和监督机制有利于保护水资源和促进水资源的合理使用。但是,调整水价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如打破垄断,引进竞争机制,加强管理,挖掘潜力,使整个水处理的成本下降,水行业的效率提高。和田市水价管理存在以下3方面的问题:1)以促进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为核心的价格形成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首先是推进阶梯式水价制度进展缓慢,抄表到户所需资金较大,而资金筹措比较困难;其次是适应不同层次的水价分类不尽合理,表现在各类水价之间的比价不合理,划分不准确,不能促进节约用水。2)供水价格水平偏低。和田市供水价格远低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平均水价。3)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不到位,所收费用不能完全弥补企业运行成本。初步统计,和田市污水处理成本约0.60元/t,现行收费标准约0.48元/t,不能完全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转。

和田市水管单位管理粗放,没有按照规定开展“两费”测算工作[4],拿不出有说服力的分析数据,影响了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的效果。这种情况符合计划经济时期,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征收水费的管理需求,但很难适应市场经济情况下的管理需求,就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征收主体的错位、计量标准的失衡等问题,进而影响了和田市水费计收的效率。近年来,和田市水管单位出现入不敷出、财政短缺的状况,为了解决水管单位发放工资、奖金、建办公楼、修学校及地方社会公益设施等支出问题,必然将广大农户所上缴的水费用于这些上面。减弱了水费管理制度的规范力度,同时还存在各级政府利用行政之便随意挪用、挤占水费的不良行为。在计量收费的方式上,已经不能适应农业产业机构调整、乡镇城市化的建设的发展速度,仍然沿用80年代的计量方法,与现今各类作物用水量的实际使用量不相匹配,不能满足当前的管理需求。

在水利工程的单项或单位工程资产中,同一类固定资产往往同时发挥出两种不同的功能效益,如水库工程中的大坝、放水设施等项目,既为防洪保安发挥作用,又为蓄水、养殖、发电、旅游等发挥作用。和田市大部分工程为综合利用工程,既有公益性质,又有经营,既有财政拨款,又有经营性收入。性质不明造成水管单位事企职能不分,管理体制不规范,责任主体不明晰,既影响水利工程管理和养护质量,又不利于水管单位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各自所发挥的效益就很难用准确的数据进行价值定量,并区分其社会效益和自身经济效益。

和田市大中型水利工程或灌区,大多数是在20世纪50—70年代建成的,由于受当时技术、资金条件的限制,普遍存在设计水准低、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低、渠道防渗功能缺乏等问题。经过几十年的运行,造成一些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水的利用率低、跨塌水毁严重、水资源损失浪费,并且在水利工程安全上存在重大的隐患。这是由于水利工程管理和养护维修机制不完善所造成的后果。(本文作者:赵玉华 单位:和田市水利局)

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 模式创新; 实效性

一、 前言

对于建筑工程管理而言,管理模式的创新是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效果的关键,只有认识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性,才能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取得积极效果。为此,我们应认识到建筑工程管理实现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并从调整管理理念入手树立创新思想,并调整管理机构的组织结构与机制,同时调整管理目标并优化管理流程,使建筑工程管理能够在整体水平和效果上得到全面提升,进而满足建筑工程管理需要,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有力支持,促进建筑工程管理全面发展。

二、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应调整管理理念树立创新思想

建筑工程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管理流程长,管理项目多,要想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效果,创新管理模式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基于对建筑工程管理过程的了解,要想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应从调整管理理念和树立创新思想开始,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调整建筑工程管理理念

意识观念是行动的导向,只有树立创新的意识才能真正做好对工程管理理念的调整,实现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想要转变管理理念实施创新,首先要管理者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了解市场最新动向,紧跟时代步伐切实提高创新意识,只有管理者拥有创新意识才能更好的推动和实现管理模式创新。

2、 重视管理人才的创新

在开拓思想,调整观念,加强管理力度的同时,还要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将具有高素质创新人才招收进来,增加企业创新的能力,让管理创新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还要加强对管理工作人员的创新培训,让每个基层员工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为工程管理创新提供一个优良的氛围,从而更好的保证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实现创新。

3、 注重管理理念的创新

管理理念的调整,转变,创新能够直接影响工程管理的进行。强化管理工作,更加明确工程控制目标,处理好进度、质量、成本之间的关系,实现优化配置在不影响每个目标的同时让整体目标最优。

由此可见,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需要从调整管理理念和树立创新思想入手,只有管理理念创新了,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才能得到有效开展,管理模式的创新才能取得积极效果。因此,管理理念的创新以及创新思想的树立,对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而言至关重要。

三、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应调整管理机构的组织结构与机制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管理机构组织结构的合理性,以及管理机制的完善性,对建筑工程管理结果有着重要影响。基于建筑工程管理的实际需要,以及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的必然需求,调整管理机构的组织结构和机制,对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对现有的工程管理机构的组织结构与机制进行深入了解

在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之前,考虑到工程管理机构组织结构及管理机制的重要性,对工程管理机构的组织结构与管理机制进行深入了解,是提高管理模式创新效果的关键,对管理模式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这一认识,对现有的工程管理机构的组织结构与机制进行深入了解,是做好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的关键。

2、 及时调整工程管理机构的组织结构的合理性

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管理机构的组织结构,关系到具体管理行为的开展和实施,对工程管理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并根据实际需要对工程管理机构的组织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及时调整,才能保证组织结构满足实际需要,最终达到提升工程管理机构合理性的目的,保证工程管理机构能够高效运转。

3、 建立完善的工程管理机制,弥补现有管理机制的不足

结合建筑工程管理的实际需要,建筑工程管理机制的完善性,对建筑工程管理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基于建筑工程管理实际,要想实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管理机制的完善是重要措施。基于这一认识,建筑工程管理应充分认识到管理机制的重要性,并积极做好现有管理机制的补充和完善,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整体效果。

四、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应调整管理目标并优化管理流程

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之所以提出了管理模式创新的概念,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整体效果。通过对现有的管理模式分析可知,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对现有管理模式的补充和完善,对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效果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在管理模式创新过程中,合理调整管理目标并优化管理流程,保证建筑工程管理取得实效。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合理调整建筑工程管理目标

对于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而言,合理调整建筑工程管理目标,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针对性,同时还能够明确建筑工程管理目的,使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有明确的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因此,合理调整建筑工程管理目标,是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的具体措施,对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意义重大。

2、 优化建筑工程管理流程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管理内容多,管理链条长,良好的管理流程不但能够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同时还能够提升管理的实效性。基于这一认识,只有优化建筑工程管理流程,才能够达到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效果的目的,最终满足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需要,使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达到预期目标。

3、 掌握建筑工程管理原则

考虑到建筑工程管理的特点及特殊性,掌握建筑工程管理原则,是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效果的关键。基于建筑工程管理的实际需要,在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中,应掌握全面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使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开展,满足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因此,掌握建筑工程管理原则,是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实效的关键。

五、 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管理模式的创新是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效果的关键,只有认识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性,才能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取得积极效果。为此,我们应认识到建筑工程管理实现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并从调整管理理念入手树立创新思想,并调整管理机构的组织结构与机制,同时调整管理目标并优化管理流程,使建筑工程管理能够在整体水平和效果上得到全面提升,进而满足建筑工程管理需要,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有力支持,促进建筑工程管理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曾永华;;建筑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模式研究[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4年07期

[2] 方东平,黄新宇,黄志伟;建筑安全管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3年02期

[3] 刘冬梅,陈志勇,周玉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风险管理[J];福建建筑;2014年03期

[4] 于艳芳;;论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注意事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年04期

第3篇

关键词 无线基站 一体化协同 工程管理

1 引言

3G牌照发放两年来,国内三家移动业务运营商不断加快3G基站建设步伐。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国联通WCDMA网已建15.3万个基站,覆盖339个城市;中国移动TD-SCDMA网已建11.5万个基站,覆盖238个城市;中国电信CDMA(3G)网已建30万个基站,覆盖了342个地级市、2055个县级市。显然,短时间内要完成大量无线基站建设工程任务,需要高效灵活的工程管理机制相配合。

2 现行基站工程管理模式的不足

经过前两年大规模基站建设和经验积累,运营商的各地市级分公司和合作单位(包括设计、施工和监理)在传统管理模式基础上进行了许多突破创新,部分环节推行一体化管理机制,例如监理单位推行一体化监督管控机制。勘察设计单位也在进行一体化的摸索。一体化机制的推行,能解决较多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已实行一体化的合作单位内部的沟通协调问题,但各合作单位之间没有一个一体化协同机制,建设单位内部组织架构也没有进行相应调整。因此,现行的管理模式仍然存在较多不足:

(1)部分建设单位按照工程量平衡进行任务分配,而不是按照区域分配,这与一体化机制需要严格按照区域进行分工相矛盾。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部门要同时面对来自不同区域的不同的设计、施工和监理企业。管理的跨度很大,沟通渠道多,信息传递机制复杂。

(2)合作单位之间没有成熟的信息沟通机制。涉及到各合作单位不同专业之间的协调时,绝大部分的协调信息需通过建设单位内部的各专业室之间进行转递。各合作单位不同专业之间直接进行的相互协调比较少,基本上属于间接配合关系。

(3)设计和施工各专业间的信息传递路径长。不同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协调以及同一合作单位不同专业之间需要传递的信息繁多,信息传递路径长,信息容易失真。

(4)合作单位的绩效考核机制单一,基本只有建设单位单方面考核,没有实现周边360度考核机制。

3 基站工程一体化协同管理模式

基站工程一体化协同管理模式的主要思路是:

(1)强化各合作单位内部实现一体化管理,特别是要逐步推行施工单位一体化机制。

(2)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在建设单位主持下构建一体化协同团队。

(3)监理单位加强监督反馈,防范一体化协同机制实施后可能出现的风险。

(4)建立一套与一体化协同机制相适应的绩效考核机制。

(5)建设单位工程管理部门内部组织架构实现从职能型向强矩阵型的调整。

3.1合作单位一体化协同管理模式分析

合作单位一体化协同管理模式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一体化协同组织管理机制、一体化协同信息传递机制、一体化协同绩效考核机制。一体化协同管理构建目标示意图如图1所示。

(1)合作单位―体化协同组织管理机制

合作单位一体化协同机制是指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组建一体化协同团队。监理单位负责整个机制的总协调。

施工单位参与到施工图勘察与方案编制环节中,设计单位密切跟踪施工反馈的信息。设计、施工单位共同完成现场勘察,施工单位参与初步技术方案编制,实现现场技术交底。施工单位的一些合理化建议能被设计单位采用,提高施工图纸的准确性;施工单位也更容易理解设计单位的技术意图,提高施工进度。设计单位对施工过程中突发问题及时响应和指导。同时对应急工程进行处理。

设计、施工单位共担风险。按照合作单位一体化协同管理机制的规定,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完成勘察和施工图的设计方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突发问题,设计单位可以主动指导。当项目进展出现具体问题时,由双方共同承担,而双方承担责任的程度由双方之间的协议商定。

监理单位监控的职能进一步强化。一方面,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合作基础减少了不必要的沟通障碍,监理单位可以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抽身出来专注于进行投资控制和施工过程控制;另一方面,监理单位要防范设计一施工协同模式可能出现的风险。因此,监理单位将担负重要的监督职责。

(2)合作单位一体化协同绩效考核机制

要保证合作单位一体化协同组织管理机制的顺利实施及机制的有效性与实操性,需要建立一套与一体化协同机制相适应的绩效考核机制。

绩效考核机制主要模块分为设计单位考核、施工单位考核、监理单位考核、合作单位一体化协同联合考核。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考核与现行考核办法基本一致。

合作单位一体化协同考核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增加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之间的相互考核;二是将设计、施工、监理考核分数(包含相互间考核)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加权平均得出设计、施工、监理一体化协同考核分数。

合作单位考核分数

设计分数=SJF1=移动评分×A1%+监理评分×B1%+施工评分×C1%

施工分数=SGF1=移动评分×A2%+监理评分×B2%+设计评分×C2%

监理分数=JLF1=移动评分×A3%+设计评分×B3%+施工评分×C3%

其中A1~A3、B1~B3、C1~C3为权重。

合作单位一体化协同考核分数

一体化协同设计单位分数=SJF2=SJF1×A4%+SGF1×B4%+JLF1×C4%

一体化协同施工单位分数=SGF2=SJF1×A5%+SGF1×B5%+JLF1×C5%

一体化协同监理单位分数=JLF2=SJF1×A6%+SGF1×B6%+JLF1×C6%

其中A4~A6、B4~B6、C4-C6为权重。

合作单位一体化协同联合考核机制有如下作用:

第一,促进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在工作上的互相监督,风险上共同分担,进一步巩固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的合作。

第二,有利于建设方选择最匹配的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组合模式,形成有效的合作关系。

第三,可以保证合作单位一体化协同机制的顺利实现,提高工程建设效率。

3.2建设单位工程管理部门内部组织架构调整

目前,各大运营商工程建设部门内部组织架构还是职能型,例如无线室、项目室、传输室、基建室。在进行了合作单位一体化协同之后,如果工程建设部门仍然按照职能划分参与管理,将无法适应基站工程合作单位一体化协同机制,可能导致各专业室人员的重复沟通,容易造成项目环节衔接不畅,增加管理复杂性,出现多头管理和重复管理,增加了项目管理的难度。因此,在逐步实现了合作单位一体化协同管理的同时,要推进实施建设单位内部组织的一体化协同管理。但考虑到工程管理部门机构调整受建设单位整体机构改革限制,因此,本文提出内部成立虚拟工程管理团队的组织结构调整设想(见图2)。另外,由于工程建设部门还有大量其他网络层次建设的任务,所以,不宜采用纯项目制的组织架构。

虚拟项目管理团队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组拥有基站工程项目重要事项的决策权和对虚拟项目管理团队成员的选择权和主要考核权。

3.3基站工程一体化协同管理关键控制点

合作单位一体化协同机制的实施带来各种好处的同时,也必将引发新的风险,因此,对于一些关键控制点需要加以关注:

(1)加强合作单位自身的管控力度。传统模式下参与工程的合作单位比较多。个别合作单位发生意外事故不会影响工程建设大局。而在一体化协同模式下,任何单位的失误都会影响工程建设的进度,合作单位需要加强自身的管控力度。

(2)加强信息传递的管控力度。传统模式下各合作单位独立完成本单位的设计、施工、监理任务,各个专业的信息和指令的传递是分散的,个别单位或者个别职能的工作失误所造成的影响是局部的,所以风险也是分散的,实施了一体化协同管理之后,各种信息和指令的传递接口将是一体化协同单位的总调控点,需要加强信息传递的管控力度。

(3)监理单位需做好自己在一体化协同机制中的角色定位。在一体化协同机制运行过程中,监理单位作为监督主控单位需加强监督反馈,防范一体化协同机制实施后可能出现的风险。但由于设计单位的工作专业性强,施工单位的工作环节多,要真正实现监理主控的目的,要求监理人员具备高素质,对设计监理各个环节都比较熟悉并定期加以监督。但是,如果监理人员过度干扰设计、施工这个闭环流程的开展,可能会导致设计、施工的自主能力不足。

4 结语

合作单位一体化协同管理机制实施后,将给工程实施带来诸多好处:

(1)减少了中间环节,加快了信息流动。

(2)能有效应对应急工程,可以快速地进行勘察设计和施工,处理流程可以缩短。

(3)施工单位参与勘察和初步技术方案环节,实现现场技术交底,施工单位更容易理解设计单位的技术意图,提高施工进度;施工单位的一些合理化建议能被设计单位采用,提高施工图纸的准确性。

(4)设计单位密切跟踪施工反馈的信息,设计单位对施工过程中突发问题及时响应和指导。

(5)监理单位有更多精力保证工程目标的实现,由于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合作基础减少了不必要的沟通障碍,监理单位可以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抽身出来专注于进行投资控制和施工过程控制;同时,监理单位可以防范设计一施工协同模式可能出现的风险。

第4篇

关键词:园林建设;工程管理;管理措施

我国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因此在园林设计和建设上的要求也在提高。园林设计和建设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包括公园和庭院的设计、各类公共环境的绿化等等,这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并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1]因此,园林工程建设是极为重要的,做好园林工程管理就更为重要。园林工程管理关系到的是园林建设的是否能顺利进行、是否能有益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是否能有长久的效果等。而对于园林工程管理,本文有以下几点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园林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园林建设和园林工程管理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园林建设和园林工程管理的项目越来越多,而当中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例如园林工程管理中的成本管理问题、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问题等等。

(一)园林工程的成本管理存在问题

在园林工程管理当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其中的成本管理问题。在园林建设当中,涉及到许多建设所需的材料,包括绿化所需的植物、雕塑、木材等等,如果没有做好相关的成本管理,就非常容易出现铺张浪费的现象。[2]除此之外,园林建设的施工工作人员也需要支付一定的工程款项,如果没有进行适当的成本控制,园林工程的建设在经济效益上则会有一定的损失。从总体的园林工程成本管理看,一般是在材料费分析预算和人工费的分析预算上存在问题,例如分析预算时没有结合实际的园林工程建设情况。

(二)园林工程管理的人员专业素质不足

园林工程管理的专业性比较强,它涉及到相关的土木工程知识、园林设计相关的知识等,而从一些园林建设企业单位的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看,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部分的园林工程管理人员在理解园林工程项目的设计图纸时存在一些问题,进而使得园林工程建设管理的水平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采取的工程管理的措施存在针对性不强的现象,这对整个园林工程项目的建设是极为不利的。[3]最后,园林工程建设完毕,其后期的管理也需要到位,但是在园林工程管理中,部分园林建设企业单位忽视了这一块,最终导致某些公共环境绿化的效果不佳。而以上所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园林工程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足导致的。

(三)缺乏完善的园林工程管理的机制

在我国园林建设项目逐渐增多的情况下,园林工程管理也逐渐产生许多问题,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相应的具有失效性的过程管理机制。从目前的园林工程管理的机制看,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针对不同地区的园林建设工程没有相适应的管理制度。而在园林工程管理机制当中,还缺乏一定的全局性和前瞻性,以致于在园林工程建设中缺少一定的审美内涵。

二、园林工程有效管理的措施

针对以上所提出的几点园林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下是相应的有效管理的几点措施。

(一)加强园林工程中的成本管理

加强园林工程中的成本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借鉴过去园林工程建设的成本预算经验,再具体分析当前的园林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做好成本的预算分析,包括材料费用、人工费用以及一些在工程建设当中会产生的费用分析;第二,在园林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做好每日成本支出的计算与记录;第三,园林工程建设的期间,施工单位以及管理人员做好园林建设的监督与管理,由此减少不必要的花费,降低成本,提高园林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

(二)提高园林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提高园林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上,首先可以从园林管理人员的合理任用上采取措施,例如任用一些园林设计相关技能较强的人员监督管理园林工程的建设。此外,园林工程建设企业或单位可以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技能和知识的培训,同时还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专业素质。在技能和知识的培训上需要做到及时有效,例如在园林工程建设完毕之后,为保证园林工程的建设质量,管理人员需要及时对后期园林工程项目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三)完善园林工程管理的机制

完善园林工程建设的管理机制,需要相关园林建设部门对我国当前的园林建设项目进行整体的实践调查,由此制定较为符合时展以及园林建设发展的规章制度。关于现行的《城市绿色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99),园林建设企业单位可以以此为基础,再结合所承接的不同区域或性质的园林工程建设项目,制定相关的园林工程管理规定或办法等,进而加强园林工程建设的管理,并且在此基础上完善园林过程管理机制。

三、结语

园林工程管理出现问题是正常的现象,最重要的是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我国的园林工程建设项目在不断增加,其问题也会增多,但是也意味着园林工程管理在不断发展,相关园林建设企业单位要做的是积极面对,加强自身的园林工程建设的管理。(作者单位:鹿景园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陈益军.园林工程管理的相关问题及措施探讨[J].现代园艺,2015,03:69-70.

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有建筑工程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主管原因,因为他们的管理意识薄弱,这些都不利于建筑工程的健康发展。

1 当前建筑工程中管理的现状

1.1 管理形式落后

首先从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管理形式上看,自从推行项目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的建筑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施工总承包无龙头,以劳务作业为依托、以专业施工企业为骨干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这种组织形式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大部分的施工任务仍然是由总承包企业来组织完成的,很少的工程能做到专业分包完成,而是由总承包组织劳务队和利用自己的材料设备来完成的。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工程力量不高,因为劳务素质不高,专业水平跟不上,同时总承包投入大量的物力、人力来管理劳务队,致使管理水平下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工程建筑管理需要不断提高,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需求。

1.2 管理机制不健全

我国目前的管理机制尤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机制是建筑企业对功臣管理的基本依据,如果一个建筑企业的管理机制不健全,那么肯定不利于这个企业的健康发展。比如,很多的建筑项目为了节约人员的开支,大量的削减的工程项目管理部门,结果是很多的管理部门人员缺乏,出现了工程管理部门身兼数职的现象。员工的积极性受挫,相关的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管理工作应付,起不到应有的管理效果。

1.3 技术水平不够先进

建筑业是一种分工细致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所以建筑工程管理具有如下特点:工序复杂、施工人数众多、分散性、移动性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业也应该不断地与国际接轨,加强建筑业的先进水平和信息化的科学管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的建筑工程管理就开始了数字化、信息化的过程,开始了不断地推行计算机画图,而且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地加快。目前来讲,我国的建筑工程现代化的发展和不平衡,信息化水平还是不高,许多仍然运用在传统手段,这些与欧美的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技术、管理、成本控制和工作效率等方面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成为制约我国工程管理发展的限制因素。

2 建筑管理工程中的管理措施2.1 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

一个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就是健全的管理企业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健全,就需要对项目管理部门进行优化配置,使建筑企业设置的功能更加齐全,依据工作的实际需要来分匹配合适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满足工程管理需要的各项实际具体工作的需求。在建筑工程行业的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确立成本控制目标。积极确立成本控制目标,能够促进工程成本控制的目标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性。

2.2 创新建筑工程的管理理念

目前,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管理理念已经不再适应我国的建筑企业的迅速发展。管理理念是提升企业工程管理水平的重要元素,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就不许要创新管理理念,对传统的管理理念进行革新与完善,使其具备现代化的管理思想与元素,依据企业自身情况来不断创新和完善建筑工程管理。

2.3 不断推进技术革新,提升工程的工作效率

通过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计算机是现代化的重要工具,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工程中企业对企业进行现代化的施工管理,提高工程的效率。实践证明,利用计算机进行现代化的管理是行之有效的途径。我国的建筑工业围绕着短期施工、提高工程效率、降低造价来引入许多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在日常生活的管理中,一定要逐步改善企业的投资效益、保证企业的工程质量。注意加强企业职工的培训工作,普及现代化的管理,提高广大职工的现代化管理知识,实现办公自动化、工作规范化和管理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林胜华.浅谈建筑工程管理若干问题及控制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0(4).

[2]蔡姗.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J].科学之友,2010(12).

第6篇

【关键词】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建议措施

1.农村水利工程的现状

洪泽县地处淮河中下游结合部,西临洪泽湖,东挽白马湖,南濒淮河入江水道,北倚苏北灌溉总渠,四面环水,境内河网密布,水域宽阔,总面积1394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598平方公里,水域及滩地面积796平方公里。据统计,全县现有灌溉渠道1986条,排涝河道2165条,农村小型机电灌溉(含灌排结合)固定站447处,排涝泵站272处,圩口涵闸58座,各类灌排渠系配套建筑物8557座。

据调查分析,全县不同类别的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现状各不相同,分别如下:

1.1河道管理方面

目前洪泽县已将骨干和重点农村河道纳入到河道长效管护范围,各有关镇和管护员签订了管护协议,负责清理管理范围内河道及村庄河塘各类垃圾、杂草及漂浮物,做到垃圾、杂物的日产日清,确保水环境整洁。同时也先后制订出台《洪泽县农村重点河道与村庄河塘管护保洁实施方案》、《洪泽县农村重点河道保洁考核细则》等,组建河道管护保洁办公室,对河道进行督查管理。但依然有部分农村河道处于无人管护或管理不力的状态。

1.2小型泵站管理方面

部分镇如岔河镇具有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方法,落实也到位,能够做到泵站管理有资金保障、有专人负责、统一使用、定期维修养护,泵站能够长期稳定运行,能够解决排水、灌溉等问题,发挥着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泵站成功管理的典型。但是多数镇却存在人员、资金、制度等多方面的管理困难。

1.3其它小型农村水利工程方面

由于管理主体权责不明确,维修养护经费无处落实,群众集体意识淡薄等诸多原因,全县范围普遍存在无人管护、管护不力的现象,导致工程老化失修、运行不畅,从而影响了农村水利工程发挥长期效益。

2.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群众思想意识淡薄,工程管理难度加大

由于当前农民集体观念淡薄,从而在用水上存在只顾用水、不顾管水,在圩堤上乱垦乱种、行洪河道上设置围网等现象屡禁不止,甚至随意截流、堵坝、开沟、放水,使原有灌排水系支离破碎。另外,小型水利设施等集体财产无专人管理,少数农民只为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不顾集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人为破坏小型水利设施的现象屡见不鲜。只要有泵站的地方,或多或少被盗过电机、电线、变压器等。这些都给工程管理工作加大了难度。

2.2管理机制不健全,行政推动偏弱

农村水利管理最大的弊病就是“重建轻管”,一直没有一套完善而行之有效的工程管理机制,导致对工程的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不力,造成工程老化失修、利用效率低下。因此,切合实际且行之有效工程管理机制的建立是势在必行的工作。

2.3养护维修资金缺乏,人员经费无从落实

资金短缺一直是农村水利工程长效管理的主要制约因素。水利工程的投入主要是在建设过程,管理维护的投入却微乎其微,虽然提出“谁受益,谁负担”,但是由于农民参与集体财产的养护和维修意识淡薄、积极性不高,县镇财力薄弱,导致小型水利工程出现问题时无法进行良好的维护管理。

2.4工程产权不明确,确权划界不到位

由于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产权归属不明,工程周边四界不清,工程用地权属没有明确,尤其对跨镇的水利工程,管理关系没有理顺,没有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导致各镇和村在行使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职权时,权责不清,无章可循,提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经费就相互推诿,造成管理上一定的难度。

3.对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建议

3.1出台政策,行政推动

坚持行政推动是农村水利工程长效管理的首要条件,因此须从行政推动、建立制度、界定职责、落实资金、考核巡查等方面着手,通过政府推动下“资金统筹、队伍统管、措施统一”等制度的逐项建设,实行管理制度长效化,从而推动农村水利工程管理长效化。实践中可初选典型镇作为试点,以点带面、以点促面,逐步伸延至全县各镇,达到所有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全覆盖。

3.2提高素质,全民参与

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才能取得实效。充分利用各种场合和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和教育,切实加强农民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主体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和公民道德意识。同时,采用“一事一议”的方法,筹集一定的运行维护资金,以增强村民的成本意识。还可从各镇村实际出发,制定村规民约,规范村民的行为,使维护和合理使用水利工程设施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3.3建立机构,明确责任

成立专职机构,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做到日常工作有部署,推动工作有力度,整体工作有成效,切实把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推向正常的运行轨道。试点镇成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专门组织机构,形成“管理员对村组负责,村组对村委会负责、村委会对镇负责、镇统筹管理”的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抓一级的有效管理组织网络。

3.4加大投入,多方筹资

逐步建立政府投入为主,多元化筹集资金的投入机制。首先县级财政积极配套,提供配套启动经费;其次采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筹劳筹资推动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三是积极引导社会投资,通过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增加投入,引导社会资本注入。同时建立水利工程管理资金专户,工程经费专款专用。

3.5建立机制,强化考核

首先,因地制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行“管理一体化、考核制度化、宣传经常化、装备现代化”的新型管理模式,对于工程管护人员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着装、统一标准、统一考核”。其次,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制定工程管理员招聘标准、管护人员岗位职度,工程管理考核办法、管理考核奖惩评分细则以及建立档案台帐资料制度等。主管部门认真督查、加强考核、严格奖惩,切实提高基层农村水利工作相关部门及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7篇

关键词:中小型;水电站;建设管理;应对对策

水电是我国能源的重要部分,为了促进水电事业发展以及发挥水电站的实用价值,应当加强对水电站的建设以及管理的研究,以下主要是分析了中小型水电站在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提出水电站管理水平以及质量的对策。

一、中小型水电站在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而言,中小型水电站在建设以及管理的过程中,存在比较多的问题,主要包括水电站工程设计缺乏规范性、工程投资缺乏准确性、现场管理机制缺乏完善性。

(一)水电站工程设计缺乏规范性

水电站工程对人们的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工程的设计师整个项目质量保障的基础以及关键所在,所以,在工程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保障设计报告准确以及合理,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工程质量得到提升。但是,当前的很多设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以及专业的素养,在对工程的设计过程中,缺乏对结构力学、水文学以及动力学等方面的关注,在对工程数据进行计算的过程中也缺乏一定的严谨性,所以,整个工程缺乏统一以及准确数据,违背了严谨的原则。不仅如此,设计报告是建设工程十分重要的依据,需要对此进行严格审核,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工程建设当中出现大量的安全隐患,有效避免工程事故造成经济损失以及人员的伤亡。

(二)工程投资缺乏准确性

水利工程主要的施工特点包括施工难度较大以及施工的周期较长,在工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所以,相关设计人员需要对投资的资金量进行必要的概算,只有大致了解工程的总体费用才能保障工程可以得到顺利的实施。但是,当前的情况和要求存在很大的出入,在实际的工程投资概算过程中,对于工程之中的各项费用情况不能准确概算,所以,当前的概算和实际的工程所学费用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在前期概算中资金不足,将导致工程无法顺利完工,此外,工程概算过程中,对影响工程积极效益的各个因素考虑缺乏全面性,所以,导致投资缺乏准确性进而影响工程的施工。

(三)现场管理机制缺乏完善性

管理机制是对施工秩序进行规范的重要制度,在水电站的建设管理过程中,对相关人员的管理水平以及施工技术要求都比较高,因此,对于工程管理的机制缺乏进行一定完善,从而有效提升工程管理的效率。但是,在实际的工程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单位严重忽视管理机制的作用,比如,在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奖惩制度、监督管理制度以及培训制度等,从而导致当前的管理人员管理效率低下以及缺乏较高的素质和责任心。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对工程质量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提升中小型水电站建设以及管理水平的有效对策

(一)加强对工程施工前期的管理工作

为了有效提升施工前期的管理工作,需要加强对中小型水电站的管理工作。第一,应当切实做好前期的工作,应当选择比较优秀的设计单位对工程项目进行必要的设计,在这个过程之中,应当分析施工地点的地质特点、水文特点以及地理环境等因素,促使施工情况和设计的图纸相吻合。第二,在施工前期,应当安排专门的人员对工程的质量进行必要的检查,切实做好施工各个环节当中的文件审核工作,避免工程设计出现问题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二)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在施工现场需要加强工程的管理工作,只有对各个管理部门进行合理以及全面的管理工作才能促使资源得到十分优化的配置,从而有效增加施工效率以及保障工程施工秩序,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成立一个管理小组,对现场的施工情况进行全面的负责。比如说,对实际的施工进度进行有效的管理,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从而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施工效率以及施工水平。此外,应当对施工的材料进行合理的管理,在采购材料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材料的检查工作。对于施工设备也需要加强必要的管理,才能切实保障施工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使用效率。

(三)对现场施工管理机制进行必要的完善

在水电站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施工的管理机制进行必要的完善。当前,工程建设的管理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奖惩制度、监督制度以及培训制度等。这些制度对于提升工程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监督制度可以促使工程施工更加规范,有助于发现工程安全隐患,防止工程施工出现安全事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的中小型水电站在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工程设计缺乏规范性、工程投资缺乏准确性以及现场管理机制缺乏完善性。为了提升水电工程管理水平,应当加强对工程施工前期的管理工作、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对施工管理机制进行必要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汪浩.水电站工程建O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分析[J].四川建材,2015,(05):253-254.

[2]王艳玲.关于水电站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5,(03):175-177.

第8篇

主要采取硬性的指令来取代科学管理,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的色彩,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建筑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比如制定工期这方面,对总体规划总是不够重视,采用经验主义主观臆断而不是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来制定工期,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制定措施的不得当往往导致了计划的不科学、不合理。在遇到新情况时无从下手,一筹莫展,延缓了工程进度。采购方面,较多的采用集中性的大批量采购方式。采购方式不具灵活性,大宗材料一次性大量购入,占用了场地和资金,零星小材料频繁采购,且和供货商之间没有长期稳定合作关系,项目到手之后现联系货物供应商,又增加了采购的成本。在控制方面,主要表现为没有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凭借经验主义和主观臆断处事。以检查工作代替控制内容,而检查只能在任务结束后也就是事后才能开始,对于出现的问题也只是做定性判断,没有足够重视事前和事中。此外,不注重施工人员管理和培训,不注重新工艺的应用等,都影响了施工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思路

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现存问题的分析得出,现有的落后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建筑业快速发展,对建筑行业的长期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因此,建筑工程企业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与时俱进,不断地改革,开拓创新,构建施工管理的新模式。

(一)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正如大家所熟知的那样,在管理上起作用的规律有很多,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关系。”这条规律是无论在哪个行业都必须遵守的。建筑工程管理一定要遵守这个规律,调动从业者的积极性,通过管理方式将他们组织起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纲领,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这就要求每一个管理者和研究理论的学者熟悉这个规律,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贯彻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纲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动工具在工程成本中占的比重越大,成为焦点的机会就越大。

(二)创新管理模式。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过程有阶段性、流动性、生产能力不均衡等特点。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借鉴其他企业科学的、成功的、规范的管理模式结合建筑企业的自身实际,对现有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以下是几条试用方法:第一,建立贴近市场的科学合理的施工体系。第二,采取科学有效的工程管理方法和严谨的项目控制管理方法。第三,做到工程管理和基层操作的职能分离,各司其职。管理模式的创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建筑工程管理起到积极作用。

(三)创新企业文化。企业是以人与人的组合为基础的经营活动主体,人是企业的核心力量,所有的活动都是由人员来执行的。所以,企业制度的创新和经营战略的创新都会以企业文化的形式展现。从中外企业的成功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出,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文化,才可以展现企业的生命力,使之蓬勃发展。企业文化是企业高效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企业文化的创新要做到两点:第一,时刻要有危机意识,这是建筑企业文化打造的第一步,危机意识是创新的动力源头,企业管理者要常常激发从业者的忧患意识,时刻警醒不松懈,积极应对挑战。第二,确立文化创新机制,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超越。积极利用国内外的市场和技术资源和创新资源,创新需要一套完善的机制,并能及时合理兑现。通过目标机制、奖惩机制等指导企业的创新,积极合理向上发展,领导阶层也要以身作则,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第三,创新企业的价值观,形成建筑企业队伍合力。

(四)创新管理思想。创新就要有创造性,这个任务是很艰巨的,思想的创新是提高建筑行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的关键。只有创新管理思想才可以实现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的整体创新。对建筑企业来说,创新管理思想的关键是要印发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加强人才的培养,提高经费的投入,加强自身的创新意识,认识创新的紧迫性,长期性和重要性。用创新的思维对建筑工程进行管理,定位企业的发展战略,探索符合市场规律的工程管理模式,积极提出创新方案,将创新落到实处。

(五)创新管理机制。机制创新就是要不断增强企业的市场综合竞争力,加强内部管理,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机制,牢牢把握已有市场,不断开发潜在市场。创新管理机制可以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下是几点建议:第一,建立内部奖惩机制,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条件让人才涌现。第二,建立决策机制和风险机制和约束机制,规范约束决策者和项目部的行为,走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尽量避免市场风险。守法经营,合理经营。

(六)创新组织架构,对组织体系进行重现的设计。对组织的架构进行重新的设计,根据行业的特征以及本公司的实际情况,根据市场的需要对组织的管理体制进行重新的设计,按照权责分明的原则,合理的确定管理层级,按照比例进行定员,做到管理结构的简单有效,有效的精简队伍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同时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狠抓落实与监督,制定严格的规范制度,和奖惩制度,对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高度重视,严肃处理,杜绝一些不当操作引起的安全事故的事件的发生。

(七)创新管理技术。施工管理的创新对建筑企业的生存发转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唯有创新才可以使企业获源源不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新管理技术是创新施工管理的基础,为创新管理机制和管理体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技术创新的实质是:应用新的技术和新的知识,采用新型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最大化占据市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快人才培养的步伐,加大技术复合型,管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今天,建筑企业除了有较高的施工水平之外,还要采用信息技术的现代管理手段管理企业。通过培训等的手段提高业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实现自动化办公,信息化办公。

三、结语

第9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工程管理;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公路工程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有公路工程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我国公路工程管理人员的主管原因,因为他们的管理意识薄弱,这些都不利于公路工程的健康发展。

1.当前公路工程中管理的现状

公路工程管理工作是指:从公路工程项目立项开始,经过招投标、整体规划、设计、工程造价、施工、竣工验收、房地产及其他公路专业的管理,最终保证公路工程项目实现“质量良好、成本低而效益高”的根本建设目标。目前,我国全面实行公路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时间还比较短,而且相对缺乏系统、专业、深入的理论研究与探讨,导致了我国公路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弊端、漏洞较多,急需得到有针对性的改进与完善。

1.1管理形式落后

首先从我国目前的公路工程管理形式上看,自从推行项目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的公路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施工总承包无龙头,以劳务作业为依托、以专业施工企业为骨干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这种组织形式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大部分的施工任务仍然是由总承包企业来组织完成的,很少的工程能做到专业分包完成,而是由总承包组织劳务队和利用自己的材料设备来完成的.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工程力量不高,因为劳务素质不高,专业水平跟不上,同时总承包投入大量的物力、人力来管理劳务队.致使管理水平下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工程公路管理需要不断提高.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需求。

1.2管理机制不健全

我国目前的管理机制尤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机制是公路企业对功臣管理的基本依据,如果一个公路企业的管理机制不健全,那么肯定不利于这个企业的健康发展。比如,很多的公路项目为了节约人员的开支,大量的削减的工程项目管理部门,结果是很多的管理部门人员缺乏,出现了工程管理部门身兼数职的现象,员工的积极性受挫,相关的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管理工作应付,起不到应有的管理效果。

1.3技术水平不够先进

公路业是一种分工细致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所以公路工程管理具有如下特点:工序复杂、施工人数众多、分散性、移动性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路业也应该不断地与国际接轨,加强公路业的先进水平和信息化的科学管理。从2O世纪8O年代开始,我国的的公路工程管理就开始了数字化、信息化的过程,开始了不断地推行计算机画图,而且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地加快。目前来讲,我国的公路工程现代化的发展和不平衡,信息化水平还是不高,许多仍然运用在传统手段,这些与欧美的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技术、管理、成本控制和工作效率等方面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成为制约我国工程管理发展的限制因素。

1.4管理制度深入性不足

近年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各级公路行业主管部门逐渐加强了对公路行业的监督与管理力度,并相继颁布和出台了一系列公路工程管理文件和相关规定。公路行业的相关管理制度全部是由国内著名的公路行业专家、学者、主管部门领导、具备丰富工作经验的工程管理人员共同研究、讨论,经过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下来的。但是公路工程管理制度在下发到各公路工程单位以后,大多变成“一纸空文”,其作用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公路工程管理制度浮于表面、难以深入,是我国公路行业管理工作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

2.影响我国公路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

从表面形式来看,我国公路行业呈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但是国内部分公路行业专业管理人士通过对相关数据、资料进行研究与分析后发现,我国公路行业管理工作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甚至部分地区出现了“停滞”发展的状态。影响我国公路工程管理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主观因素

世界一切事物的发展与进步都是主观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的,如果在人的主观意念中排斥新事物的萌发,则必将扼杀这一新事物的成长和壮大。我国公路工程管理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前景也难见光明,究其根本原因,与我国公路工程管理人员主观意识中排斥先进、科学的管理理论与方法有极大的关系。由于我国大部分公路工程管理人员坚持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在他们的主观意识中认为,传统的管理方式完全可以满足现阶段公路工程管理工作的需求,无需耗时、耗力去进行修改与完善。公路工程管理人员主观上不支持和配合管理制度的制定、管理体制的建立、管理责任制的明确、管理任务的具体化等工作内容,我国公路工程整体管理水平较低的现象也就不难解释了。

2.2客观因素

影响我国公路工程管理的客观因素,主要是指除公路工程单位自身以外的一些相关机构和部门的因素。首先,政府公路行业主管部门监督与管理的力度不足,是影响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客观因素。政府公路行业主管部门具有协助公路工程单位加强管理的权利和义务,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能难以全面实施和落实。其次,由于我国工程监理单位及监理体制的起步、发展较晚,也无形中成为影响公路工程管理的客观因素之一。监理单位是公路工程管理工作的独立第三方参与者,其具有独立开展公路工程全部项目审核与管理的权利,是有效促进公路工程管理进步的新型体制之一,但是多数监理单位心甘情愿的被施工单位“束之高阁”,也就失去了监理的意义和效果了。

3.公路管理工程中的管理措施

3.1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

公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就是健全的管理企业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健全,就需要对项目管理部门进行优化配置,使公路企业设置的功能更加齐全,依据工作的实际需要来分匹配合适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满足工程管理需要的各项实际具体工作的需求。在公路工程行业的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确立成本控制目标.积极确立成本控制目标,能够促进工程成本控制的目标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性。

3.2创新公路工程的管理理念

目前,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管理理念已经不再适应我国的公路企业的迅速发展。管理理念是提升企业工程管理水平的重要元素,公路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就不许要创新管理理念,对传统的管理理念进行革新与完善,使其具备现代化的管理思想与元素,依据企业自身情况来不断创新和完善公路工程管理。

第10篇

关键词:高校基建管理创新

1基建管理机制创新的本质与内容

基建管理机制创新的本质是指创造一种更有效的资源整合模式,它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基建管理目标的管理模式,也可以是制定新的目标和方案等细节方面的管理模式。具体说来,它至少可以包括下三种情况:

1.1提出一个新的基建管理方式。一个新的管理方式或能提高管理效率,或能使人际关系协调,或能更好地激励员工,这些方法都将有助于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以达到基建管理的目的。

1.2进行某项基建管理制度的创新。基建管理制度是基建部门行为的规范,创新的制度能使基建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1.3创设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转。基建管理组织机构是基建管理职能部门管理活动有序进行的支撑体系。一个新的组织机构若能在工程管理实践中运行良好,取得较好的效果,这就是一种管理组织机构的创新。

随着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高校的基建投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因此,高校基建管理机制的创新是高校事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消除管理制度缺陷、规范管理行为、建设基建项目“阳光工程”是基建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科技水平和管理理论进步的客观条件下持续创新。

2基建管理机制创新的原则与方式

2.1反向思维原则。反向思维是指与一般思考问题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从人们没有想过的或认为是不正常的事情中加以思考,从中发现问题;从人们对某一问题通常的考虑方式中调换位置,从其他角度考虑。通过这样一些反向思维,通常可以得到许多创新的灵感。

2.2交叉综合原则:交叉综合原则是指创新活动的展开或创新可以通过各种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得到。目前,科学发展趋势是综合和边缘的交叉,许多科学家都把目光放在这两个方面,以求创新。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它的创新发展过程也呈现这一态势。

2.3加一加二原则。管理创新的加一加二原则,是指在自己现有的特色管理或在别人先进的管理思想、方式方法上进行顺应或逆向式的有新意的进一步提高。这里说的现有的特色管理是指自己独有但尚未系统化或完全成型的管理;所谓顺应式是指顺延别人的发展趋势,而逆向式则是指在别人的基础上逆其发展趋势而行。加一加二就是对上述含义进行大胆探索得出新的管理思想、方式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有创意的提高。

基建管理机制创新的方式,一是用新的科学技术、新的学科知识来研究、分析基建管理机制的问题,如此一来,就可能得到不同于以往的看法,这便是一种管理创新的灵感。二是将以往的学科知识、方法综合起来,系统地看待管理问题,这样也能形成一个创新的灵感。

3高校基建管理机制创新的思路

基建管理机制与制度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它必须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修正,并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手段的出现而不断升级和补充,同时删除落后过时的管理模式与方法,随着新的基建管理创意的出现与逐步付出实施,管理机制与管理水平也就得到改善与提升。

基建管理机制创新涉及到基建管理的诸多方面。比如:

3.1工程结算审核模式的创新学校基建职能管理部门依照规定理应行使工程结算初审职能,但在具体的工程结算审核工作中,有些基建管理职能部门放弃了工程结算初审职能,将工程结算交由审计代劳,这样做,面临的情况可能是审计处聘请的造价咨询公司的一个造价工程师就能基建处与施工方或材料供应商签订的合同,现场签证,其要害部位材料定价的拖延会导致工程阶段性的窝工甚至停工,如此一来,基建部门将处处被动。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首先,从政策上看审计职能不能代替基建工程结算初审职能。国家规定基建工程项目要进行审计是要对基建工程结算进行审计监督。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如果审计代替结算审核,那将无人监督审计,这与审计制度制定的目的不符。转贴于

二是如果基建结算因为要审计监督就放弃,实属此地无银三百两。其实,在工程结算审核的基础上有少量的审减额其实是很正常的,因为工程决算本身就非常复杂,所进行审核的依据是国家现行定额与相关文件,它并没有对工程中出现的所有现象与工作均作出明确的界定并确定相应的计算方法。正是因为工程结算涉及到很多不同的计算方法和不确定因素,基建审核过的材料再拿到审计审定必定不会是完美无缺的。其次,不但不能因为在基建结算审核后存在审减额就放弃基建工程结算审核职能,而且还应该加强。审计可推出“跟踪审计”,或运用“加一加二原则”创新性地推出“跟踪结算审核”。即:自工程准备开始至工程合同、施工、验收、决算等过程进行全过程跟踪,并对涉及到工程决算的数据在事件发生时就予以现场确定,包括隐蔽工程、合同协议以及对有不同计算方法的问题达成协议,对定额规定较明确的工程量与取费认真审核,保证工程结算审核的质量。

3.2工程项目管理创新工程项目管理是高校基建管理工作的核心,其内容涉及到各类工程合同、施工材料选定、工程质量控制等诸多方面,这里我们仅就日常管理工作中频繁涉及到的施工合同与施工材料的确定两方面管理模式进行探索。

“防腐反腐”是当前的一项政治任务,基建工作首当其冲。防止“腐败”、建设“基建廉政工程”客观上要求有完善的基建工程管理制度,要求权力的流动与相互监督,这必然也会形成办事程序多、周期长的局面。一般来说,以工程材料的选定到招标文件的制定以及施工方案的审批,均得经项目负责人、监理工程师、基建处、审计处再到院领导这几道审核关,如此,一件事办下来可能需要几天的时间,如果遇上其中某个环节的拖沓,时间将更久。这就出现了一个工作效率与廉政制度保障如何兼顾的问题,即如何既做好“基建廉政建设”,又保证工作效率。

其实,我们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工程合同无外乎是总包与专业分包合同,工程上使用的各种材料绝大部分是常用材料,新型材料并不太多。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数字技术发展的成果,对工程管理进行技术创新。可联合审计和纪委对工程材料建立一个工程材料数据库,并组织各项目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将曾经使用过并在使用后证明质量有保证的材料品牌、产地、生产厂家、质量等级、价格等指标输入到工程材料数据库,并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丰富和更新这个数据库。这样,各项目共享这些资源,可以减少各项目各自为战、重复性地进行工程材料的选材和定价工作,以及由此带来的层层请示汇报。当然,为了保证这个数据库的合法性与被认可性,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可由基建、审计、纪委三方派人共同完成。同样,对于总包与专业分包招标文件和工程合同,也可以把已经做过的项目的招标文件和合同拿出来研究,结合其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优化和补充,形成总包和各种专业分包招标的文件和合同的范本,以后再遇到这类工程中时只需在范本上填入具体项目的特征值即可。这样,日常的工程管理工作中90%以上的重复性工作可以消除,工程管理也愈加规范,工作效率也将大幅度得到提高。

4结束语

高校基建管理机制创新的涉及到基建管理的诸多方面,上面所述只涉及到其中两个方面。发现现有机制有问题,只要认真思考、运用管理创新的原则和方法形成新的创意,在工程招投标模式、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管理方法手段和“基建廉政工程”建设等方面,不断创新,就能不断提高工作效益,解决基建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应对新形势下基建任务的巨幅增长,不断提高基建管理水平,为促进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王刚.招标投标中的建设成本分析[J].建设监理,2002(2):33-35.

第1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现状;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L37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要求日趋多元化。但是部分建筑企业过于片面追求经济利润,采取各种手段,盲目降低了建筑成本,导致建筑施工中出现的各种弊端日趋明显。因此,必须深入分析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综合解决方案,进行改革建筑管理体制,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高效发展。

1、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及意义

工程管理是施工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步骤,也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步骤,对施工工程的好坏有着直接关系,并且对开发商的收益有着直接联系,增强建筑工程管理能够有效的提升建筑工程的品质,针对建筑制订业留存的项目品质常见问题进行很好的管制。工程管理的宗旨是保证建筑制订物根据策划机构的需求保证品质的实现。建筑工程管理包含下面几个部分:品质管理、进展管理、费用管理、安全管理。建筑制订物种类品种很多、范畴不一、对建筑产生作用的要素很多,如,建筑顺序搭配、各种建筑相交建筑、很多措施全面运用、天气作用等。这些要素就需要在建筑程序中增强工程管理,加强每一步骤的品质,这样才可以确保建筑工程顺利开展,达到期望的品质需求。

2、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几大要素

2.1、人的因素

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人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建筑工程从设计、规划、施工、管理、监理等各部分,都要人来进行操作,对人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道德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建筑工程质量、安全、进度以及效益都有直接的影响,施工人员是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部分,也是对整个建筑工程管理起着重要影响的因素。

2.2、材料因素

在建筑工程质量方面,施工材料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同时,对施工工程的效益也有直接的影响,在施工前,要对材料进行采购,在采购过程中一旦出现不到位的情况,就会导致材料采购成本出现增加的情况,同时,在采购过程中一旦出现材料质量不合格,就会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材料在运抵施工现场时,要进行必要的检验,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出现检验不严格的情况,就非常容易导致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在施工中进行使用,对建筑工程会带来十分严重的质量隐患。

2.3、设备因素

近年来,科学技术发展非常快速,机械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到了很多的机械设备,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施工效率就会得到明显的提高,施工进度也会逐渐提高,同时,施工的工期就会缩短,反之就会出现完全相反的结果。施工机械的应用能够减少施工人员的使用量。同时也能降低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能够在施工过程中更加快速的完成施工项目建设。

2.4、现场因素

在建筑施工管理中,施工现场也是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天气因素、施工现场地理条件以及用水用电问题都会出现不确定性因素,对工程管理会起到很大的影响。因此,要对施工现场因素进行重视,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3、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建筑工程管理机制不健全

近年来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明确规范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尽管如此,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机制,缺乏对整个建筑施工过程的约束力。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方法和模式与当前社会发展潮流不相符,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管理上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建筑工程管理只是形式上存在,并没有实现其真正含义,导致施工效率低下。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变更施工计划非常普遍,整个工程造价也因此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一套完善的专业的机制约束着工程变更,便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甚至避免工程变更影响到整个工程的造价。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并没有这样一项机制,文章将会对工程变更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分析讨论。

3.2、工程安全问题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管理中,没有真正落实各项安全工作责任制,违背国家倡导的文明施工标准。管理中缺乏时效性的安全生产教育,现场人员缺乏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存在各种违章操作行为,影响到整体工程的正常运转。另外,存在严重的监理失职问题,严重降低了管理的时效性,无法深入处理工程中存在的细节问题,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3、工程质量问题

工程人员的工程质量意识较为淡薄,在选购材料方面把关不严,为了谋取利益,大多选择劣质产品。工程技术人员在安装材料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循设计标准,导致材料配备无法达到标准。尤其是现代工程施工人员对新技术缺乏认识与了解,难以保持有序的工程管理工作局面,从而降低了工程的施工质量,降低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4、建筑工程管理的应对措施

4.1、完善建筑工程管理机制

针对建筑工程管理,国家首先必须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完全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来办。其次是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特点来制定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要采用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来进行专业化的管理,要使得当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更具专业性和技术性。

4.2、落实全方位的安全管理

为了提高工程管理工作的时效性,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加强对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使工作人员树立与时俱进的安全管理观念。建筑工程企业应该进行组织责任心较强、技术过硬的工作队伍,并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学习相关的专业技能,在施工中对施工技术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最终进行总结相关的工作经验,实现标准化的技术规程。作为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必须熟悉掌握施工设备的操作技能,做好先进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同时,根据施工中经常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反事故练习,使员工可熟练掌握各种安全规程,采取事故处理方案,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消除各项安全事故。

4.3、强化施工质量管理

加强质量管理属于建筑工程质量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保证工程项目安全的前提与基础,存在管理因素多边形与处理方式严格化的特点。质量管理过程中,施工操作前需要对工程建设的各项设计方案与工程建设质量标准有明确要求,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建设之前需要对各个设计图纸和施工图纸仔细查看,施工过程中各种材料的运用也要进行严格必要的质量监控,保证达到工程质量建设的一般要求。各种建筑材料进场之后,需要分门别类的保管好,以防止出现材料污染和破坏情况,加大成本支出。而对于施工建设过程中的各项薄弱化环节,则要重点监控,施工建设完成后不可忽视质量检查和评定工作的开展。总而言之,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保证施工质量的有效性。

结束语

建筑工程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内容,科学高效的建筑工程管理有助于建筑工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顺利施工并提高其效率。本文详细分析了当前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而后又分析了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措施。在今后的工程管理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上文提到的控制措施来处理。

参考文献

[1]张彬,于德国.探析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门窗,2014,01:368-369.

第12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 成本管理安全管理理念创新机构创新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工程项目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工程量大,施工时间长,投入金额多。为促进工程施工顺利进行,提高工程建设效益,根据工程建设需要,采取完善的管理对策是十分必要的。尽管在日常工作中,施工单位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以达到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但相关制度不完善,工作人员素质偏低,目前工程管理存在不足之处。今后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完善措施,促进工程管理水平提高,并推动工程管理创新发展。以更好规范和指导工程建设,促进工程质量和效益提高。

2.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

尽管施工单位比较重视工程管理工作,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配备工作人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工程管理水平提高。但由于相关制度不完善,工作人员素质偏低,目前工程管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成本、安全、合同管理等方面。

2.1成本管理不到位。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不合理,未能有效按照预算进行成本支出。忽视对成本的动态管理与控制,常常出现成本超出预算的情况,增加工程项目建设成本。

2.2安全管理被忽视。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缺乏,忽视对施工现场的巡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没有及时排除。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存在违规违章操作情况,引发安全事故,给整个工程项目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2.3合同管理不重视。签订合同后未能严格遵循相关规定,没有仍然履行合同上规定的义务,出现延误工期等情况。或者出现不必要的索赔,增加工程建设成本,影响工程建设效益提高。

3.工程管理不足的改进对策

为了避免工程管理出现不到位的情况,根据存在的问题,结合工程建设需要,笔者认为今后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推动工程管理的改进和完善。

3.1重视施工管理体系建设。在工程建设之前,应该根据管理工作的具体需要,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对成本、安全、合同管理等进行有效约束与规范,从而促进管理水平提高。在建立工程管理体系时,应该由施工单位,相关领导共同参与,考虑工程建设需要,结合其它工程管理的措施与经验,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科学合理设置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并建立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实施工程管理责任制,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并加强绩效考核,建立和严格执行奖惩激励机制。推动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更好履行自己的职责,出色完成各项工作,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3.2加强工程成本管理。建立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坚持全面成本管理原则,对工程建设成本进行动态管理与控制,激发工作人员热情,积极参与成本管理。成本管理要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加强每个施工环节的成本控制。同时,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有效指导工程建设。注重施工材料成本,人工费用,机械费用等的管理及控制,严格审核施工现场变更,重视隐蔽工程验收与管理。加强竣工结算工作,对工程建设成本进行全面核算,从而将成本严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3.3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施工前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工程安全管理各项工作进行有效规范与约束。加强施工人员安全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确保工作人员严格遵循施工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安全管理人员应该定期和不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巡视,做好检查记录工作,对存在的隐患及时采取整改措施,将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另外,安全管理要严格落实到相关部门和个人,提高所有人的安全意识,调动全员参与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工程安全管理水平。

3.4注重施工合同管理。签订施工合同后,施工单位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严格遵循施工合同的各项规定,避免出现违约情况。按照合同规定完成施工任务,确保工期目标顺利完成,工程质量满足合同规定。当出现纠纷和索赔情况时,应该严格遵循合同规定,维护好自己的利益,防止不必要损失的发生,提高工程效益。

4.工程管理的创新发展

除了采取上述完善措施之外,为促进工程管理水平提高,推动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今后还应该根据工程施工需要,采取以下策略,推动工程管理的创新发展。

4.1管理理念创新。在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施工单位首先要注重管理理念创新,在思想观念上将工程管理放在突出位置,并提高工作人员素质,运用创新思维及创新方式来加强工程管理。关注市场变化发展,明确工程建设市场竞争的激烈性,知道加强工程管理创新的紧迫性及重要性。工程管理单位和领导要树立争创一流的思想,反思工程管理的不足,总结工程管理经验,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将工程管理落实到各个部位,并贯彻于工程建设全过程。要注重完善管理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工作都有章可循,推动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完善奖励与约束机制,调动施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重视对他们的培训,促进他们综合素质提升,能够更好胜任工程施工和工程管理各项工作。从而有力推动工程管理水平提高,有效规范与约束工程建设全过程。

4.2管理机构创新。根据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需要,完善机构设置,明确各部门职责,促进他们更好开展自己的工作。做好各部门协调工作,密切相互配合,使各个部门在开展工程管理时形成合力,促进工作水平提升。根据管理岗位和工作需要,合理安排工作人员,促进管理机构有效运作。加强管理人员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确保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出色完成自己的任务。

4.3管理机制创新。借鉴和学习其它企业的管理经验,引进现代化管理机制,推动管理机制创新。完善施工企业内部约束、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热情,最大限度激发工作人员潜能,促进各类优秀人才涌现。创新施工企业决策机制,推动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提高决策水平,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4.4管理模式创新。施工单位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市场变化发展的实际,学习其它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推动管理模式创新发展。要健全施工组织体系,确保其科学合理,能够贴近市场,满足市场需要。施工管理和施工作业应该分离,由不同部门履行这些职责,以便管理部门更好规范、约束施工部门,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4.5管理技术创新。工程建设离不开新技术、新工艺应用,以节约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因而要重视管理技术创新。引进新技术和新工艺进行工程建设,保证施工任务顺利完成。同时技术创新还能支持机构创新、机制创新,对整个工程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5.结束语

总之,工程管理是工程建设不可忽视的内容,对科学、合理安排施工任务,促进施工顺利进行,提高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正因为如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该认识工程管理的重要意义,明确存在的不足。并采取有效对策,提高安全管理、成本管理、合同管理水平。同时还应该推动管理理念、机制、模式、技术等方面创新,实现对工程建设的有效规范与约束,提高工程管理水平,促进工程质量和工程建设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欲晓.现代工程项目管理探析[J].科技与企业,2014(1),76-77

[2]杨军.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现状及创新发展分析[J].城市建设,2014(2),135

[3]李志荣.浅议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和创新[J].门窗,2013(7),89